护理信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18:45

护理信息篇1

1护理质量信息的来源

1.1通过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检查所得信息我国医院普遍实施的三级医院的护理质控体系和质量检查标准,我院实施护理部――护理单元护士长――专业护士(相当于管床护士)三级质控检查体系。每日动态检查控制和每月的全面质控检查相结合,分级收集质量信息。护理部每日的质量信息是通过护士长夜查房、护理部质量控制人员白天对各护理单元巡视所得的信息,包括全院各护理单元患者数、人力、重点患者(危重、手术、分娩、新患者等)护理落实情况及其他重点事项等。护士长通过每日5次查房(4次床边交接班、1次重点患者的护理措施检查),科内质控小组的每周定期检查信息反馈(消毒隔离、文件书写、急救物品、病区综合质量等)获取本护理单元患者的护理过程及结果信息如护理措施落实、人力物质配备状况等信息。专业护士通过对本组患者的护理评估检查获得护理措施落实、辅助护士工作质量、病房管理、文件书写等质量信息。

1.2直接质量信息指直接影响患者的服务质量,包括护理并发症上报信息(如压疮高危或已发压疮报卡,输液反应、静脉炎、意外损伤等护理并发症报卡)和差错事故上报信息,此二类信息于24h内上报护理部。来自服务对象的信息、服务对象的信息是质量的金标准:包括满意度调查信息、服务对象投诉信息等。

1.3间接质量信息指间接影响患者服务质量。与护理相关的人财物的信息包括加床情况、危重患者数、新患者数、人员与工作量配比状况、护理用品的质量等。

2护理质量信息的特点

(1)连续性、动态性:护理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质量信息的获取必然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时间上的动态性,如白班、夜班、节假日等时间段均不能忽视。人员上的动态性,如新上岗护士,各班次上岗护士、专业护士等各级人员的心理状态、业务素质均会影响服务产品质量。管理者需要把握质量信息的收集、随时调整、以保证产品质量恒定。(2)医疗护理结果的不可逆性导致管理者不能放过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偏离质量的信息,医疗服务产品的特点是不可重复性,必须重视过程质量,及时纠正过程偏差。

3护理质量信息的应用

3.1质量信息的应用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随时评价护理质量信息。各级质控人员检查过程中对质量信息及时分析处理,护理部白班收集护士长夜查房表了解各护理单元患者数、夜间工作量与人力是否匹配,夜间护士工作状况、夜间病区环境状况、有哪些重点患者。医疗过程不能重复,医疗结果不可逆转,最重要的是安全。对质量信息的分析要把有关安全的问题放在首位。通过1周环节质控分析确定周重点,如某月脑外科连续发生3例输液反应,虽然药品细菌培养未发现问题,但对输液操作过程加强无菌技术的监控和全面检查,将影响患者护理质量的因素降到最低点。质量信息应用过程中要放到系统中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质量信息评价需要管理者再加工,把握整体观,摒弃片面性。偶然性的问题,及时纠正,体系问题及时完善;日常工作中应动态识别质量信息,放到系统中分析,调整流程针对不合格项目查找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如基础护理不达标,是否人力不够,晨间护理时间安排不妥;药品拿错是未坚持三查七对,还是药品放置标识不清?3.2质量信息反馈的活用动态反馈――动态管理呼唤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及时调节现场控制的力度,让反馈贯穿于管理者的工作,有利于达到同期控制。在我院实施的护理质控体系,重视反馈的作用,随时反馈,逐级反馈。护理部质控员在巡视重点患者时、护士长参加床边交接班时、专业护士工作过程中,随时查、随时反馈。我院各护理单元建立有信息反馈本,护士长将质量问题记录在上面,每班护士都要查看并签字。避免护士倒班,不能及时了解信息。定期反馈――每周重点反馈,每月底护理部对环节质控总结和终末质控结果结合奖惩反馈。定向反馈――对来自服务对象的信息定向向护理单元反馈,做到责任分明,及时改进工作。质量信息的反馈是对员工质量标准的最好培训。护理质量管理始于标准,终于标准。临床上常常重视质量现象,忽视质量教育[2]。质量信息的反馈以沟通为要:临床环节质控反馈过程中直接反馈到责任人,目的为了及时修正和今后避免,临床上常常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注意与当事人沟通,可以很好的取得认同,彰显标准。质量信息的反馈可帮助管理者调节检查手段。质量信息的反馈可帮助管理者调节资源分配。

3.3质量信息与管理者的检查控制职能相关如果管理者对质量标准掌握不透,就搜集不到有用的质量信息。又如护士没有医学知识就观察不到病情,实际工作中缺乏信息管理意识的就会出现盲目现象;护理管理者需要即时掌握动态,如今日的人力量及其心理状况情况、患者数、危重患者数、工作量、医嘱落实情况,做出判断和进行人力和物质等调整以保证质量稳定。质量信息应用使管理由被动为主动。护理管理者应用质量信息,及时调整,使工作有预见性,如今年我院临床科室大量人员在统一时间进行职称、执照考试,掌握这一情况后,护理部提前组织病区护士长进行人员调配,避免人员不足导致的质量下降。质量信息是主动管理的线索:通过对月质控信息的分析找到重点监控点,如本月输液反应较多则可加强对输液操作环节无菌技术的监控。改变了护理管理的被动现象,磨炼了管理者质量神经的质量敏感性,变要我管为我要管。

护理信息篇2

1.1可提高护理人员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护理人员不仅需要获取护理知识,还要了解与之相适应的人文社会知识及各种护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信息,这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才能明确护理诊断,全面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改进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切实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1.2是开展循证护理实践的前提循证护理,就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循证护理在我国是一个新的护理发展方向。面对新的挑战与要求,护理人员应会运用身边各种资源寻找证据,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法。

2提高护理人员信息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2.1护理人员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意识是信息行为的先导,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信息意识能够促进信息需求和获得利用信息能力的高度结合,产生良好的利用信息的效应[3]。对信息意识的培养应从学校课堂开始,由文献检索的教师讲解有关信息、文献等方面的知识,利用现实社会中围绕情报、信息发生的生动事例,强调获取情报和信息的重要性,使学生们初步树立信息意识,激发学生获取信息的渴求和自觉性,并可由此产生对文献检索课的兴趣,也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充分发挥医院图书馆电子文献检索知识培训的功能

2.2.1加强医院图书馆数字化建设。(1)自建数据库,馆藏资源数字化。我院是集医疗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院图书馆是医院的文献信息中心,馆藏中外文肿瘤专科资料极具价值和特色,因此我们使用北京清大新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设计的图书馆自动管理软件(GLiS7.0),通过套录、录入等方式自建了极具本馆特色的馆藏数据库。同时,读者可通过ie浏览器利用查询系统实现对书目数据库的访问。在查询系统上可了解图书馆概况、管理制度、借阅规则、开放时间、查看最新公告,进行馆藏书目查询等。(2)引进数据库,实现网络资源馆藏化。我院的数字图书馆,引进有清华同方的《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CHKD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江苏省科技情报所万方、维普镜像数据库,外文数据库医知网,以及大医医学搜索、中外文电子书库等网络数据资料,使医院图书馆以较小的空间存储了无限的信息。

2.2.2加强医院数字图书馆教育、培训功能。医院图书馆是医院信息文化中心,深入研究如何改变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和内容,开展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创新,是当前各医学图书馆探索的重要课题。(1)图书馆在完成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上,争取院领导的重视,完善计算机、网络、投影仪、电子阅览培训室等硬件设施建设,保障信息服务水平。(2)在护理人员新入院时就对他们开设岗前培训课,讲授如何利用图书馆,介绍馆藏特色及中外文数据库及书刊,初步树立信息意识。与护理部合作,在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分批、分次,举办定期、不定期的医学文献数据库的培训班,馆员自己制作数据库的ppt,不仅向参训人员介绍本馆引进的医学电子数据库的概况、特点、收录范围、检索途径、文献下载及处理等一些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训护理人员根据需要完成从查找线索、索取原始文献,到综合加工、评述、利用等的一个连续过程[4]。(3)建议医院并争取将文献信息检索课纳入护士继续教育的内容。将文献信息检索能力与竞争上岗、评聘职务、考核晋升等挂钩,并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

3医院图书馆管理人员加强自身素质建设

护理信息篇3

关键词: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各行各业开始将信息化应用到企业发展过程中。护理管理在信息化洪流的冲击下,也开始迈向信息化护理管理层面。借助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将患者的信息进行储存、处理、分析,使得以前繁琐、复杂的护理工作变得更加快捷、高效轻松。护理人员得以在高强度的护理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通过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极大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1]。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高低,逐渐成为衡量医院护理效率的重要指标,也成为护理管理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1存在的问题

1.1难以满足护理管理工作的要求

护理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宽泛,信息管理系统难以将众多内容涵盖其中。现阶段护理管理系统在护理工作中主要应用于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护理病历的规范整理、护理资源的优化配置、护理信息管理、护理质量的综合评估、护理人员业务技能档案管理及护理人员临床操作技能培训等几个方面。虽然护理管理涉及到了临床护理的许多方面,但是护理工作是相对繁杂、涉及面较宽的。现阶段的护理管理系统相对较为单一,许多护理方面的内容还没有涉及到[2]。比如对于各个科室之间人员的配合与协调、各个科室的人员配置及护理过程中的护理质量控制等。护理管理系统功能还有待完善,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1.2信息管理系统智能化程度较低

护理信息化管理是一种高速、智能的管理手段,它能够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整合、控制和分析来对相关事宜加以判断。但是目前许多护理管理信息系统只是停留于数字的计算和统计上,而缺乏对一些相关事宜的判断功能。当下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只是充当了信息存储、整合及分析、传递等角色,其智能化程度相对较低。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发展,使其具有相应的判断逻辑功能,将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护理管理水平[3]。护理管理工作较为灵活,因此也需要更加智能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加以辅助。

1.3对护理人员培训力度和方向不正确

信息化管理系统要想真正的应用于护理管理工作中,就需要有一批熟练掌握信息管理系统操作及相关知识的人员。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对推动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医院,在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时,只是单纯的依据护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操作及简单的理论而开展,而忽视了技术的延伸性培训[4]。这样就导致了许多护理人员只是了解各操作系统的基础操作步骤,只是单纯的作为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者而存在。培训的力度及方向存在着严重的偏差,无论是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提高。虽然现阶段护理管理信息化逐渐在各大医院开展,但是对于信息化教学却迟迟未落实。在这种情况下缺乏具有丰富的护理专业知识、高超的信息操作技能及管理手段的高素质人才,使得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只能够在探索中缓慢的发展。

1.4网络资源不能够被充分利用

网络资源较多,但是在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却未能够将网络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逐渐普及,各大医院相继开发了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但是由于技术薄弱或者意识淡薄等因素的影响,在实践中难以将网络上的数据及信息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网络资源浪费[5]。对于部分信息管理系统,未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传递,信息系统仅仅停留于护理部内部。这样无法使医院的管理者及时了解护理管理状况,难以实现信息的交流互动。

2对策与建议

2.1更新和强化信息化管理理念

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作为护理管理者要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护理管理系统对于提高护理管理工作的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护理管理系统运行的顺畅与否,和管理者的水平有着必然的联系。信息技术是护理管理者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有效推进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准备。作为护理管理者要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善用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方法提高护理管理效率。此外作为护理管理者也需要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强化信息意识,能够对来自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部署。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借助于高效的系统,逐渐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2.2建立和完善更加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是保证护理管理工作顺利、高效进行的前提,加强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和评估,逐步对其进行完善和更新。将各类型信息管理软件进行综合性对比分析,找出各种软件所具有的优点。整合优点,对现有管理系统进行完善,使其具备更高的智能化。充分考虑医院护理工作的特点,从各个环节出发,整合各个环节的逻辑层次关系,实现护理管理的信息化管理。高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将能够实现护理管理的高整体化、高组织化,使得各种复杂的环节变得更加简单、快捷。

2.3提高对护理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高素质、高水准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至关重要。目前各大医院在开展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人才短缺的问题,培养和引进高素质、全能人才成为各大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一个高素质的人才能够极大推动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对减少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有着重要的帮助。将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管理理念逐步渗透到信息化管理系统之中,以信息化引导护理管理工作朝着更加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加大投入引入或培养高技术人才,使其能够对网络信息技术、护理专业技能以及管理技巧有着深入的认识,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的运用和变通。

2.4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

网络可以及时的将信息进行更新和传递,做到了各类信息的共享和整合。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借助于网络信息系统可以及时将各类信息传递到相应的区域,各区域更具所提供的信息及时作出回应,极大地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网络将各个环节、各个层面的工作融合在了一起,使得各个部门、科室之间得以联系。信息更新的及时性及传递的时效性使得各层的管理状况及时被掌握,对于加强管理、调整部署有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信息及时在科室中进行共享,将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推进到同一个层面上来。护士也可以借助于网络在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下及时进行学习,对于提高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有着重要的帮助。信息更新的及时性及传递的时效性使得各层的管理状况及时被掌握,对于加强管理、调整部署有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信息及时在科室中进行共享,将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推进到同一个层面上来。

3讨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大医院相继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信息网络技术,逐步形成了护理管理的信息化。护理信息化管理是未来护理工作发展的趋势,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但是现阶段在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说护理管理较为笼统单一、网络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智能化程度较低、对护理人员培训力度和方向不正确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护理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更新和强化信息化管理理念,从意识上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加强对护理管理信息人才的培养,使得护理管理信息化能够快速的发展。建立和完善更加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新时期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逐步引进新的信息管理理念,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先进的护理管理思想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以期全面提升护理管理水平。

作者:胡艳丽王静周必芬单位: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潘虹,陆燕女,王川.促进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3):169-170.

[2]李冰冰,吴晓英.大数据时代护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护理学杂志,2016,31(4):91-92.

[3]王秀丽.对我国护理信息化标准建设的思考[J].护理学杂志,2013,28(4):86-87.

护理信息篇4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管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随即到来,网络技术在不断的发展,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依靠和基础,慢慢的也成为了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在不断影响着医疗工作,在护理中,能够通过网络信息化技术来实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提升护理管理的效率,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在手术室的护理中,对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有更高的素质要求,需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护理技巧,才能够在手术室护理中做好各项工作。在信息化的时代,如何实现手术室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也成为了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建立起全新的护理工作服务系统,帮助护理工作者在第一时间就了解到手术的类别、注意事项、患者禁忌症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1手术室护理基本内容

手术室护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①手术护理安全: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非常重要,在进行护理之前一定要保障护理的安全。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患者的病历、腕带、手术通知、切口标识进行准确的核对,交接班一定要认真。在搬运患者的过程中,动作要轻、稳,注意不要碰到患者的损伤部位。在手术过程中,用药、输血均要进行严格的检查核对,使用过的药瓶、储血袋等在手术完成后经过核对清楚才能丢弃。手术中所需的器械、物品等也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等等。手术室的护理安全工作是保障手术能够有效进行的重要基础,对于手术的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②安放原则:在手术室中,对于患者的安放也非常重要。在安放患者时,要尽可能实现舒适,使患者处于功能位钐暴露手术野,避免患者受寒,然后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详细的检查。③围手术期护理技巧: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是整个手术室护理中的核心内容。涉及到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干预。几乎临床上所有手术室护理都需要从这三个阶段来开展。并且在手术室的细节护理有很多,护理人员要根据手术患者的病情不同症状不同有不同的护理方式。护理人员要有无菌观念,并且熟记各手术器械特点、用途、掌握常规医疗技术(如心肺复苏等)。在手术室的护理中,护理人员最好身体素质过硬,能撑住连台、急诊手术等。护理人员除了进行基本的护理工作,还要具备和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护理人员要有极强的责任心(如术后清点器械等)和奉献精神(平日夜间、周末值班或加班),手术室护理的工作不容小觑。

2手术室护理信息化建设

2.1加强网络基础设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基础设施不仅是手术患者病历资料分析的基础,更是实现手术完整进行的保障。因此发展手术室护理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就是应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扩大医院网络的覆盖面积,提高网络手术室护理的服务质量,为手术室信息化的建设做出贡献。比如构建患者病历资料网络检索系统、电子手术室监控系统等等,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只需要在搜索仪器上输入关键字,患者姓名或是相关术式就能找到对应的护理信息资料,甚至可以搜索到网络知识中有关的信息,为查询者提供方便,也为手术室护理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基础。

2.2临床护理信息系统的加入在当今社会,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为人类提供了方便。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手术室护理的信息系统也应该加以改进。在现代的医院中,应该将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临床护理信息系统、病患呼叫信息系统等纳入使用,以电子数据信息的方式存在电子设备中,这种做法不仅方便查阅,还可以增加资料的广泛性,为现代人类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移动信息系统的使用,能够快速显示服务信息,使患者的病情变化能够及时告知护理人员,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出现。并且许多医院的相关服务功能也在逐渐完备,拥有多种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可为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护理服务。在临床护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还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资源管理标准,按照医院的科室体系的内容进行整合,最后为护理工作者提供一个集成信息服务平台。不仅可以提高护士资源查阅的速度,还可以促进信息化手术室护理的良性循环。

2.3护理管理系统护理管理系统也是手术室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手术室护理是一项技术型的工作,只有在强大的技术工作人员的工作中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所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是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护理管理系统来为年轻上进的工作者提供免费的培训机会,提高其临床护理技术水平。同时也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鼓励其发展特色的数字资源,为医院的发展做出贡献。在加强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注意服务态度的发展。加深对医院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研究,将数字资源和手术室护理相融合,促进其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3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管理

3.1完善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管理机制完善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管理机制,利用信息网络对手术患者各方面的情况进行清楚详细的记录,有效的实现对患者病情、基本资料的全面了解等等,以及手术室的注意事项。加强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的服务效率,提高工作人员对于手术室护理的信息服务意识。此外,还要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机制来提升手术室护理服务大众的意义,结合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管理能够在手术室护理信息中做好内容分类和数量统计,进一步解决由于人力不足所产生的管理缺失。使得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排井然有序。但同时,信息化的发展也给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可能会导致护理人员仅仅通过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来分析患者的病情,有可能会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出现误差。针对这种问题,医院可以在手术室信息系统中,可能出现变化的方面做好标识,提醒护理人员在临床进行观察分析和学习。

3.2管理者提升信息科技素质手术室信息化系统的管理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各方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不仅决定了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更决定了护理工作者接收信息的内容。在信息化的发展下,医院需要一个有着信息科技知识的图书管理者,运用良好的知识文化素养和信息科技管理能力,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专业水平的管理人员才是最适合促进当今时代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管理的人员。完成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的建设,使得医院的手术室护理更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使护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全面的临床信息。

参考文献:

[1]梁爱群,苏妹佃,罗小平,等.信息化系统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C]//全国第十五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2:496-499.

[2]胡学华,龚正福.视频短片(VCR)结合目标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生培训中的应用[C]//2012(厦门)全国护理新理论、新进展学术研讨会--全国护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专题论文集.2012:99-102.

[3]王曾妍,李桂陵,高兴莲,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优化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6,31(06):11-13.

[4]罗忠梅,雷菊红,曹阳慧,等.基于信息化和临床护理路径指导下的手术室单病种限价监管[J].护理学杂志,2013,28(18):06-08.

护理信息篇5

【关键词】护理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效果

护理部每年需要统计全院各层次护理人员的档案资料,随着指标信息的增多,依靠手工统计工作繁重,客观性难以保证,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管理效果及效率,我院研发了护理人员管理信息系统,自2006年7月开始应用,现将应用效果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为我院临床护理人员共640例,其中女631例,男9例;职称:初级职称594例,中级职称41例,高级职称5例;学历:硕士1例,本科38例,大专601例;工作年限:10年以上69例,5~10年83例,5年以下488例。

1.2方法

1.2.1传统信息管理方法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应用传统方法进行信息管理,具体方法是:每年对护理人员进行2次理论考试,考试的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和专科理论。年终考核的标准以理论成绩和每年发表的论文数作为参考。年终时,收集所有科室人员资料,由专人逐一进行手工统计各项信息。

1.2.2应用护理人员管理信息系统方法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应用本系统进行信息管理。

1.2.2.1系统组成本系统由护理人员技术档案、考勤情况、业务工作质量及政治部测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考核、临床教学、科研论文、绩效考评综合得分及业务骨干库等13个模块组成[1,2]。见图1。

1.2.2.2应用方法参照专业技术干部考评量化标准和本院护理业务骨干遴选标准,制定了不同职级《护理人员绩效考评实施办法》,根据该办法印制绩效考评手册,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各项考勤、业务工作质量、专业技能、理论学习、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8项内容。同时制定相应的评分、减分及加分标准,并附有评分细则。绩效手册护理人员人手一册,由个人、护士长和科室考核小组成员分别填写,每月底交总护士长审校签名。护理部每月收集所有科室人员的绩效手册,由专人逐一录入到系统的各模块下,由系统软件对所有信息进行量化处理。年终考评标准:年度成绩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分以上为良好,60分以上为合格。

1.3统计学处理SpSS11.5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应用该系统前后进行信息处理的时间比较见表1。

2.2应用该系统前后护理人员考核成绩比较见表2。

2.3应用该系统前后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的比较见表3。

2.4应用该系统前后病人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评分比较见表4。表1应用该系统前后处理一位护理人员信息的时间比较表2应用该系统前后护理人员考核成绩的比较表3应用该系统前后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的比较表4应用该系统前后病人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评分比较例(%)

3讨论

3.1应用护理人员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在同样的时间消耗情况下,以较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保证。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医院的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效率,作为护理部必须重视,只有科学的管理,才能提高护理管理效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各方面的工作[3]。应用护理人员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护理管理后,在信息处理方面大大节省了时间,结果显示,应用传统方法处理一份信息需要(12.5±1.5)min,而应用新方法仅仅需要(1.5±0.5)min,应用前后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推断,若处理全院护理人员的信息,每一次在时间上可以缩短7040min。由此可见,应用护理人员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护理管理大大节省了管理者的时间,提高了护理管理的工作效率。

3.2应用护理人员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提高管理质量由于本系统处处体现对护理人员评价客观、公正,比如通过“考勤情况”模块可以让所有护理人员看到上夜班多、不上夜班和少上夜班三者之间形成鲜明对比,激励和教育作用明显[4]。“业务工作质量”模块实现了出现差错事故即可反映,护理人员更加认真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差错发生,效果好于开会教育。另外,护理骨干的遴选根据政治部测评优秀或者称职的标准。由此可见,量化护理人员工作成绩、考评结果使护士通过具体数据认识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使护士之间相互比较、取长补短、发掘自身的优势和差距,更好、更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5]。应用此系统对护理人员进行各方面的评价,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护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明显提高,工作热情饱满,形成良性竞争环境,每位护理人员工作目标明确,护理质量也在提高。结果显示,应用护理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后我院护理人员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明显提高,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病人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评分提高。可见,应用此系统进行护理管理,明显提高了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邸红军,韩慧娟,任晋宏,等.护理人员绩效考评信息的数据采集与计算机管理.护理学杂志,2009,24(6):5253.

2程静华,韩慧娟,邸红军,等.护士绩效考评信息的数据采集与量化处理.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6B):7273.

3杨婷.提高护理部管理效率的体会.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12313.

护理信息篇6

1设计与应用

1.1护理安全事件信息系统的设计

1.1.1具体内容表单内容根据我院近10年的临床实践运用基础,由12名高级职称护理专家讨论后,进行再修订后确认。共分为7类9张表单,分别为: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杜绝不良事件记录单、临床突发事件报告单、跌倒事件报告单、非计划拔管报告单(血管通路、气道、其他管路)、压疮报表、压疮预警报表。每张表单除了都有基本的5w1H(what、where、when、who、why、how)信息外,根据事件性质,细化表单的要素内容。如压疮报表,上报要素还包括:患者压疮评分(norton、Braden)、apaCHen评分,压疮发生部位及范围,压疮等级,压疮发生地、发生原因、当前处理、转归等。杜绝不良事件上报要素包括:杜绝事件的分类、杜绝人、所在科室、发生时间、被杜绝人、杜绝事件经过、奖励情况等。

1.1.2设计思路

1.1.2.1表单节点设计表单节点设计分2类:一类是直接发生在单例患者身上的事件,设计时表单放在患者节点下,新增表单填写时,此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诊断、等级护理等)直接带入表单,减少护士再录入填写时间,避免转抄错误;另一类是与患者不相关或间接相关的事件,如发生在患者家属身上的意外事件,发生在其他工作人员身上的医疗隐患,设计此类表单时放在病区节点下,自动带入填写人、填写病区等信息。该架构按每起事件工作流程为轴线,将该事件在每个步骤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罗列,然后让填报者以选择和文字描述的方式进行相关内容的录入,操作简单、方便。

1.1.2.2权限设计根据我院护理管理三级体系,体现“非惩罚性上报”的精神,鼓励临床护士主动上报,权限设计中考虑到逐级审签上报流程,并注重填报人隐私的保护。护士(填报人)通过用户名及密码登录系统填报表单,仅本单元护士长可见,护士长审核(可修改、保存)后签名,科护士长方可见该表单;科护士长仅可见管辖区内各类表单和汇总表,科护士长审核(可修改、保存)后签名,护理部主任方可见表单;护理部可查看、编辑全院各单元所有的表单和各类汇总表。科护士长仅有辖区内汇总表权限,护理部有全院汇总表权限,均可导出为excel分析。

1.1.3系统环境

1.1.3.1系统的架构基于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架构的平台。

1.1.3.2服务器环境程序服务器系统:操作系统是windowsServer2003,运行环境是tomcat6.0+jdk1.6;数据库服务器系统:操作系统是windowsServer2003,运行环境是DB2数据库。

1.1.3.3客户端运行环境软件所要求的硬件设备的最小配置为:处理器:piii800mHz;内存:512m;硬盘空间:1G;操作系统:windows2000、windowsXp。客户端网络浏览器要求为internetexplorer6.0版本以上。

1.1.4系统功能

1.1.4.1查询功能汇总表默认排序为按最新填报时间倒排,管理者打开页面即可看到最新填报的安全(不良)事件上报表。也可根据事件类别、填报单元、时间段、填报人等信息进行查询统计。可以选中任意一条安全(不良)事件,双击进入该事件所有上报内容的查看界面。通过高级查询功能,可选择其中的任意字段进行查看、排序,也可进行该事件部分内容的查阅。

1.1.4.2分析功能系统自动统计上报不良事件的例数,所有安全事件上报内容可全部字段导入excel数据库,可根据事件录入字段实现统计分析,自定义导出报表。也可导入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或相关性分析。

1.2应用

1.2.1应用前培训系统开发完成通过测试后,首先在1个大科7个病区试点使用,半年后推广至全院41个病区。在应用前,一方面组织集中面对面培训,由专业工程师承担培训师方面制作护理安全信息系统教学ppt给各个单元。上线初期2个月内,24h安排专职工程师电话答疑或现场指导。

1.2.2数据分析及质量持续改进各级护理管理者及时审阅护理安全上报单完成逐级网报。普通不良事件24h内完成逐级审阅至护理部,紧急事件先通过电话口头上报,随之进行网报,6h内上报至护理部。对每例事件护理管理者及时分析原因,最大化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并提出改进措施。每月汇总全院的安全(不良)事件报表,经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分析,改进相应与工作流程、工作制度有关的运行机制。

2结果

7个病区试用半年期间,共上报护理安全事件12例。自2012年1月1日全院启用,至6月10日,目前网报护理安全事件749例,其中护理不良事件7例、杜绝不良事件14例、突发事件1例、跌倒事件9例、非计划拔管4例、压疮105例(其中带入76例,新发29例)、压疮预警609例。随机调查100名临床护士、12名护理管理者,对该系统的好评率分别达95.0%、91.7%。

3讨论

3.1提高上报效率,减少延迟报告、瞒报和漏报医院应用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信息系统后,由于省去了繁琐的文字材料上报,采用计算机带入基本信息、快捷选项形式录入各类不同护理不良事件的要素,方便护士操作,缩短了护理安全事件的上报时间,节约了纸张消耗,节约院内文本运输的人力成本。发生不良事件时,当班护士立即报告护士长,并在班内完成网络直报,避免了夜间或节假日期间不良事件延迟上报,或因遗忘而漏报的情况。护理部也不再需要逐份手工录入计算机所有不良事件表信息,大大减少工作量,系统自动生成的汇总表,方便管理者进行统计分析。

3.2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护理安全文化氛围系统的权限管理设计,充分体现了“非惩罚原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精神。有研究表明:建立无惩罚性的、方便的、保密性强的护理安全事件管理体系,积极鼓励护理差错事件的报告,才能使护理安全管理系统化,构建良好的护理安全文化08。护士填报的资料,其他护士、护士长不能看到,仅其直线上级逐层审阅后可见,这样保证了填报护士的个人隐私,达到鼓励护士主动上报的目的。多年来我院精心打造护理安全管理文化,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每月针对事件本身进行讨论,保护事件当事人的隐私,分析原因,提出针对流程、制度而不针对个人的改进建议。当前临床护士和护士长已认识到:护理安全事件上报不是个人的“家丑”而是为了避免同类差错的再次发生。对杜绝不良事件的奖励进一步提升护士对护理安全文化的重视。

3.3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网报系统实现了对不良事件信息及时准确的采集、传输、加工、保存、维护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通过该系统各级护理管理者可迅速知晓事件发生的人员、频率、类型、时间、地点、性质、后果和原因等情况,从中发现医院护理安全系统存在的不足,制订应急预案和处理措施,提高预警行动,为不良事件管理提供了前瞻性的准确数据,为护理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管理部门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找准事件发生的源头,强化重点环节及人群的监控和管理,使修订的护理制度、工作流程更加合理和科学。医院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相结合,使护理质量控制和管理更加规范和科学,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及时纠正质量偏差,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3.4改进方向经过11个月的实践,我们发现系统还有许多待改进之处:如护理安全事件的分类需进一步细化;数据的在线检索速度慢;护理事件分析改进建议只能单个查询,尚不能系统汇总;系统尚不能对事件的类别、例数、后果等重要信息绘制成直观的图表等,这是我们以后努力的方向。

护理信息篇7

临床实践理念先行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以及王杉院长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结合临床实际工作,于2010年建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以质量和安全为核心,利用物联网及条形码技术,将掌上电脑(pDa)或移动查房车用于临床,实现了护士在患者床旁即可以进行身份识别、医嘱执行、文书录入、信息查看等操作,逐步向“全员追踪、全程追溯、切实操作、个体纠正、科学统计、全面分析”的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迈进。

一是建立闭环管理流程。

随着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逐步完善,医院对患者入院、标本采集、护理文件书写、手术患者管理、无菌包管理等流程进行优化和规范(图1)。

口服药闭环管理。为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医院使用自动包药机进行口服药摆药和条码管理。护士接收口服药品时使用pDa扫描口服药交接单进行确认,发放口服药时使用pDa扫描药袋条码和患者腕带进行身份识别,从而保证药品正确和患者正确。

注射药闭环管理。注射药闭环管理流程为医生开医嘱、药剂师审核医嘱、专业人员摆药、药剂师再次审核,并由工人配送至病区。配送时工人推药车或携带专门上锁的药箱,药品到病房后,护士持pDa扫描条码接收并核对药品。

化疗药物、肠外营养闭环管理。改变了过去由科室打印化疗药物标签并将药品送至化疗配置室的做法,实现化疗药物由化疗配置室的药师进行审核并摆药,护士随后使用pDa扫描药品标签进行配药和复核,工人将配制好的化疗药物送至病房后,病房护士持pDa扫描标签接收并核对药品的流程。

同样,肠外营养的闭环管理也是由肠外营养制剂室的药师使用pDa扫描药品标签进行配药和复核,工人将配制好的肠外营养液送至病房后,病房护士持pDa扫描标签接收并核对药品。

静脉采血闭环管理。为了规范静脉采血流程,我院借助信息化系统实现了静脉采血的闭环管理。医生下达医嘱、护士确认医嘱、打印检验标签、护士核对并执行采血、运送人员接收标本、检验科人员接收标本并确认,到检验报告结果的查询,在整个静脉采血闭环流程中,可以实时查询,标本采集成功后有相关信息回传。

临床用血闭环管理。为了规范医院科学、合理用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借助信息化系统,对临床用血流程进行了严格控制和科学管理,避免各个环节中出现人为因素带来的错误,严格杜绝输血事故的发生。整个用血流程由多个信息系统支持,从医师开配血医嘱、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到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护士确认医嘱、采血,输血科做输血前复查、交叉配血,再到血液入库、病房护士取血、复核,最后到患者床旁进行输血及输血执行时双人复核,输血后巡视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全流程链,实现了各个环节点的质控,为临床安全用血“保驾护航”。

母乳喂养闭环管理。为减轻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护士手工书写母乳喂养标签和核对的工作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利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完成了母乳喂养的闭环管理流程。护士接收母乳后,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中打印母乳标识卡贴在母乳液袋上。喂养前,护士打印“母乳喂养”的执行标签贴到无菌瓶上,用pDa扫描无菌瓶上的条码,然后扫描新生儿腕带或床头卡,系统自动确认医嘱执行,确认无误后再给予喂养。通过信息系统实现了niCU“母乳喂养”的闭环管理,提高了核对的准确性,使得在niCU母婴分离的情况下,母乳喂养更加安全。

二是完善质量控制工作。

在护理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加强对护理工作中高风险环节的梳理与分析,制定了10项质量控制指标,包括输液输血扫码率、肌肉注射扫码率、皮内注射扫码率、皮下注射扫码率、静脉注射扫描率、静脉小壶扫码率、口服药(包药机)扫码率、疼痛评估合格率、入院8小时跌倒评估率、入院24小时健康宣教完成率。护理管理者可随时查询各项指标,实现了对关键环节的实时监测,将传统的终末质量评价反馈后的质量控制转化为过程质量控制的实时跟踪质量控制,使护理质量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化管理,从被动监测转变为主动监测,为持续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三是形成科学分析的管理理念。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深入开展,医疗行业遭遇海量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挑战,使得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能够发挥作用。护理管理者可在系统中实时了解各科室人员动态,各种医嘱的执行情况,根据科室工作量调整人力,实现了全员、全面、全程监控护理工作过程,从而为人员配置和绩效考核提供依据。同时,管理者还可随时查看每个科室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每个项目存在问题的科室,实现了对各项数据进行多条件、多角度分析,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服务,充分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和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理念,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果。

四是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为实现医院各个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于2012年建立了信息集成平台,实现了电子病历、医嘱、检验、移动护理、手术麻醉、物资申领等系统的数据交互与共享,规避了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点对点”式的信息交换,有利于医院基于信息平台整体上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与管理,实现数据在信息集成平台范围内自由、可靠的交换,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如电子病历中可以通过临床数据中心调取患者的体温单、监测记录单、疼痛曲线等,从而保证了医院各系统的资源共享,提高了医院整体工作效率。

大数据时代应对挑战

2015年3月6日,国务院了《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其中提到“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逐步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大数据的应用已经渗透到高度专业化的医疗领域。而将大数据分析结果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不仅可以指导临床工作,且可以将结论反馈至护理信息系统,在优化信息系统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为护理人员临床决策、护理科研提供信息支持。

大数据的热潮未过,“互联网+”的概念也被提及。7月6日,国务院再次了《关于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重点行动之一是“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支持第三方机构构建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

从国家政府层面,已经开始积极推动“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在这个行动浪潮中,医院将以创新推动实现更多的便捷服务,成为医院追赶乃至跨越的重要契机。对于护理而言,利用互联网进行医疗护理咨询服务和健康教育,实现患者院前评估、院后随访将成为未来延续性护理发展的趋势。这避免了传统的延续性护理方式的弊端,如电话随访缺少图像资料的传递、距离又限制了家庭访视的广泛开展等。

护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临床护理带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也为护理专业的发展带来机遇。2013年5月我国加入“国际护士会”,护理事业迈向国际舞台,护理专业发展的同时也对护理信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护理信息学人才短缺。缺乏护理信息学骨干人才及学科带头人。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外护理信息学自20世纪90年代得到承认,到21世纪初已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拥有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师资队伍,并将护理信息学作为特定的资格认证领域。而我国尚存在较大差距,护理信息学的基础教育还很缺乏,尤其是大多数护理院校没有信息方向的研究生教育,且多数医院也未有专职的护理信息岗位,这样势必阻碍护理信息的发展。因此,从国家政策领域,应设置护理信息师职业资格及考试、培养信息专业人才,才能满足信息发展的需求。

护理术语不统一。护理术语及分类标准化是护理信息数据共享与交流的基本条件。2015年,美国芝加哥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系统大数据原则工作组推荐,医疗服务提供者应该制订计划逐步过渡到使用美国护士协会推荐的全国性的标准护理术语。标准化是护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目前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与国际接轨的临床术语标准化体系。因此,标准的护理信息表达方式既是当前护理信息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护理信息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从国家层面设置全国性的医院护理信息管理机构,以协调地区间护理信息资源,从而建设适合我国特色的标准化的护理信息系统。

评价指标尚未明确。虽然护理信息系统目前已在国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各家医院都开始相互学习、借鉴经验,但对于应用护理信息系统后的评价指标并没有明确,可以说各家医院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基于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并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检验和应用,从而为实现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基础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的建设提供依据。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护理信息系统评价指标迫在眉睫。

护理信息篇8

广播电视的特点也就是相应的对广播电视信息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最重要的要求,广播电视信息系统维护特点包括预防维护、全面维护和安全维护等。预防维护指的是,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系统要在日常的传输过程中做好预防工作。当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出现突发性故障时,很容易造成广播电视传输信号的突然中断,这就会严重影响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效果,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事前维护很重要。全面维护指的是,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系统需要技术配合和区域配合,这就要求在技术和区域的覆盖上面要尽可能地做到全面和系统,同时还不能够忽视信息传播系统在细节方面的问题,对广播电视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性维护能够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增强信息传播效果。安全维护指的是在广播电视信息传输过程中,信号的发送和接收设备有一定的危险性,信号的传播过程中还会产生带电的高压电流,所以在信息传输系统的维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证维护人员的安全。

二、信息传输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维护与管理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系统能够促进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促进我国的人民群众更好的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通过对前文的分析我们发现,维护与管理广播电视信息系统主要做的工作是:事前防范、提高维护人员素质和定期检查等。首先是,进行事前防范工作,综合管理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系统,要结合信息和计算机管理的要求,建立完善的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系统反馈和监督机制。通过建立自动监控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系统整体和局部的运行状态,来预测整个信息系统容易发生的故障,一旦发现运行状态失常及时报警,然后及时通知相应的维护和管理人员,进行实时的维修工作,同时进行整体和局部的综合管理,同时将引入模块管理制度,对相应的局部系统进行监管,同时要培训相应的技术较为熟练的技术人员进行信息系统管理。其次是,提高维护和管理信息传输系统的工作人员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时,培养维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维护和管理工作能够做到位,要培训维护人员的专业知识,保证他们能够掌握传输系统相关的信息知识、计算机知识和机电自动化知识、电子电路知识以及信息管理知识等,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系统维护和管理能技术的提高。最后是,对广播电视信息系统实施定期监管制度,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可以针对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系统的具体维护要求,对整个系统进行巡查和定期的监管,通过工作人员在监管过程中的设备情况和工作记录,及时的发现设备问题和隐患。同时还可以对我们需要的重点防护设备进行一系列的特殊监管,通过监管结果建立准确的数据库,在大数据时代做到对广播电视信息传输效果有效维护。

三、总结

护理信息篇9

关键词: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模式;完善

0引言

运维是长期的、持续的、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而非一劳永逸的。用户的业务在不断的变化、用户信息系统的组成元素在不断变化、各种信息系统的突发事件、系统的优化完善升级改进等实际情况,决定了运维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持续、动态、完善的过程,无法做到一劳永逸。

1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模式的概况

1.1运维管理的健康状态所谓业务系统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可用性、稳定性、安全性”等三大方面,简单阐述如下:可用性――业务系统连接正常吗?可正常访问吗?常规应用操作正常吗?稳定性――业务系统是否稳定?是否存在缓慢、丢包等现象?是否时通时断?安全性――是否存在被入侵的痕迹?系统或业务重要文件是否被篡改?

1.2运维管理的工具使用运维管理工具的出发点是“简化运维管理工作,提高运维管理效率”,基于这个出发点,运维管理工具应站在大部分运维管理者的角度,以简单、直观、明了的方式展现出用户最为关心的部分――与核心业务系统相关联的信息系统“健康”状态。

运维管理工具不应单纯追求功能上的大而全、细而精,若如此则必然导致运维管理工具偏离其“简化工作,提高效率”的出发点,如当今绝大部分的运维、SoC产品最终变成了仅适用于少数具有大量专业技术人员的行业单位(如电信、银行等),而让绝大部分其他行业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者望而却步――产品本身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就已经成为了运维管理工作的门槛和障碍!

好的运维管理工具应该具备以下几点基本要求:实时、自动、不间断监测业务关联的信息系统组成元素的运行数据。围绕核心业务的运行健康情况做简单、直观的关联展示,不是多个信息系统组成元素的单个松散的展示。能够及时主动发现异常并做出预警;为常见异常预警问题智能提供解决思路,协助用户解决常见异常问题;与专业服务团队关联,实现产品自动关联主动应急响应服务;大胆摒弃大而无当、给运维效率带来反作用的功能。

运维工作远非单纯工具可解决,离不开专业支撑团队。

1.3专业团队的维护工具目的在于简化运维工作,提高运维效率,即使工具平台做的“更智能、更简单”,但由于信息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不同用户环境的差异,总有一些疑难问题需要借助精专的技术服务团队,在用户现场帮助用户解决。

专业技术服务团队的以下基本要求:全面的信息技术领域覆盖,不可存在技术短板。具有专业的技术水准,这是解决疑难问题的基础。站在用户立场设计解决方案,客观公正,不推销产品。服务本地化,保障及时应急响应。服务与工具自动关联,实现主动应急响应。依赖“技术团队”而非个人,个人不具备全面的专业技术素养。

1.4运维工作的体系要求应形成体系而非单纯产品和服务的结合。运维体系涉及的对象应包括业务、用户、服务团队等,运维体系的构建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内容:模式,服务经费来源保障,具体合作方式、服务级别要求等;人员权责,用户方、服务方具体人员的分工和权责;管理制度,考核、相关管理制度;接口,用户与服务团队的对接方式等;流程,巡检流程、应急处置流程、故障处理流程等主要事件的处理流程。运维体系因需而设,因用户而异,但需“简单、实用、可操作”。

2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完善

因信息技术专业性以及运维资源的限制,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工作全面外包是大势所趋,将越来越精专、分工越来越细化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交给专业的服务团队,对用户而言,花少量的资金就可以很好解决复杂专业的问题。将用户解放出来,用户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及管理工作,这对用户及服务团队来说是双赢的局面。

2.1完善运行维护预算管理体系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预算管理首先需要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明确预算管理决策最高机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费用的主管部门及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费用的编制和使用机构。

2.2界定运行维护工作内容很多信息系统在进行维护时,存在运行维护工作内容定义模糊、建设和运维划分不清的现象,运行维护费用涵盖的部分内容与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关联性较弱。在考虑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预算时,必须要明确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的界线,对于系统开发建设的支出要纳入投资计划管理,避免系统建设内容与维护内容交叉,维护费用严重超支等情况。

2.3研究运维人员数量和费用标准进入运行维护期后,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运行维护人员数量是费用预算的关键。除了软件行业计算复杂的功能点方法外,也可以按照实际工作签单制核定运行维护工作量,以本年度结算额核定下一年度预算。维护人员费用标准可以参照信息项目市场行情调整确定。

2.4规范运行维护费用预算编制完整、严谨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预算必须以相应的预算管理办法为依据。建立集团公司统一的预算办法,从人员费用标准、软硬件费用的核定方法、运行维护费用的分摊、工作量确定等方面,促进运行维护费用预算的规范化管理。

2.5加大运行维护工作监督考核在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中监督考核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是否能取得显著的效果,运行维护费用是否能物有所值,需要采取必要的考核,对运行维护费用的执行情况加以监督。每年从考核服务合同、付款申请、采购单据、工作单据等原始凭证出发,审查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预算执行情况,作为下一年考核新预算的参考。

3结语

综上所述,在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当中需要我们充分的重视,从运行维护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以及成本等方式合理确定,在管理上不断建立长效机制,推进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陈珂,殷国富,姜华,等.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4,36(6):82-86,101.

护理信息篇10

信息技术应用与基础护理教学所具备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升了教师科研水平。信息技术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使老师熟练的掌握了计算机的操作技术,另一方面是老师在平时的课题研究中通过对在网上对基础护理知识的学习和研讨,并积极的开展讨论活动,提高了老师医学科研水平,对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结合有了全新的认识,提高其教育教学的理念,加深了对学科理论的渗透和理解。

第二,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基础护理教学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因此在护理教学中实验课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向学生更好的展示全面的、立体的护理技能,尤其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结合了基本的演示操作、形体语言以及动作指导等,改变了传统的书面教授和单纯的语言描述,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基础护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一方面主要表现为与传统的知识课堂相比,学生更喜欢数字媒体课堂,这种课堂有动画的展示和色彩的渲染,借助信息技术不断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一旦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就会极大的提升护理教学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将课堂作为展示个人技能和才华的平台,并且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教育领域一次深刻的变革,而信息技术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但是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在护理技能教学中信息技术只是老师的教学辅助工具,并没有切实起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作。

2.1唤醒学生在技能认知方面的潜能多媒体和数字网络是信息技术的载体,并且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的主要体现,它可以承载图像、语言、声音等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课堂内容的信息量,并提高了老师对课堂信息控制的灵活性,多媒体可以给学生多重器官刺激和直观的感受,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例如:基础护理教学中的“静脉注射”,老师可以播放在医院录制的影像文件,让学生对静脉注射这一抽象的概念有了具体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学生就会主动的去模仿视频中看到的注射过程,而且会在同学之间形成激烈的讨论。信息技术能够使护理专业的学生近距离的感受生活的原型,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产生零距离的接触的同时增强对专业的情感体验。

2.2扩充学生专业的知识面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教学课堂使学生对书本之外的专业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其作为基础课程教学的有效补充改善了传统的学习途径,学生不仅可以在互联网中找到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而且与书本记载的知识相比更具前瞻性和全面性,让学生专业技能的发挥不再仅仅局限在本地区的护理水平,可以通过数字网络去了解和学习国内各个地区的护理现状甚至是国外当前的护理现状,极大的扩充了学生在专业方面的认知。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