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研究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19:14

电力系统研究分析篇1

【关键词】电厂节能能源方法研究

1电厂热力系统的现状

目前,热力系统计算目前的工作量特别大,比如说是某一些机组的运行以及性能分析、热力系统的优化改进都是每天比较常见到的工作。为了确保机组的每一项热性指标都可以正常运行,所以每天对热力系统进行计算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热力系统所用到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按照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知道,热力学定律最常用到的可以分为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所以,由此我们可以将计算方法分为:第一定律的分析方法以及第二定律的分析方法。

根据第一定律分析方法,热平衡法就是在质量平衡和能量平衡两者结合的基础上,针对实际的热力系统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就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热力系统计算的新方法,这样使得热力系统的计算具备了系统整体的分析功能。第二定律分析方法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所得出,又得出一个计算热力系统的好方法,本方法主要是根据熵平衡对体系进行方法分析,通过求取熵值得大小来改进热力系统的计算,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两大定量的理论基础上,再加上与环境相结合从而对热力学计算做到全面的认识,从能量的角度出发提出来的一种方法,它可以作为表示热力学设备或者是热力学过程是不是完善的科学依据。

2电厂热力系统的问题

现在,我国的能源问题存在能源消耗大,普通的热力系统计算方法不完善,数学运算的工具也有待进一步发展。这就需要利用计算机来对热力系统所存在的耗能分析做出进一步的分析调整,来解决目前优化运行的热力系统所遇到的计算方法的不足之处,使得尽量得到改善。当然,从系统的本质上来说,几乎所有系统的研究都归属于相对稳定的研究,也就是很多人称为的稳态研究。书面上称为热力系y研究的基础就在于所发电的系统有一部分的热力学参数保持一致,并且在运行的过程当中保持相对稳定,这就会让我们所研究的相对复杂程度大大降低,但是,这也同时显示出有太强的局限性。我们所得到的热力系统理论不同,是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的,但是现在的不足就是对不同的理论之间相互联系的研究比较少,就导致有些理论之间不能相互交叉得到应用。在我们的日程研究计算当中,无论是参数比较高的大型机组,还是参数较低小型机组,都需要有一种相对较为准确的理论来进行引导,这样的话才能合理地来确定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性能指标。

就目前在我国,对于热力系统节省能量的分析应用于工业化的研究还是比较少见的。就目前有一种调试的方法比较常见,但是会有很多的问题出现。在平常的使用中,不管是大型的机组,还是比较小的机件,在运行了一段时间以后,各个方面的性能都会多多少少的发生一些变化,本身的运行参数就会偏离最开始的设计,这个时候,在热力系统的环境下,对其进行全面的调试,再由试验所得到的结果来确定机组参数,在理论上也是说得过去的。但是这种方法也是有很多的限制的,实际上,有限的几个试验值去确定整体机组的参数运行标准值会产生特别大的偏差,再者来说,试验法在确定参数运行标准值的时候所产生的费用非常昂贵,如果我们所有的参数运行标准值都用这种方法来进行调试确定的话,所需要的费用已经超出了一个工厂所能承受的范围,这也是为什么不能进行工业化很重要的因素。

3电厂热力系统问题的解决方法

目前,针对以上问题所提出来的解决办法也不是没有,热力系统节能途径可以实现的有很多条。比如说可以设计更优化的机组,优化机组设计,合理进行配套来实现节能;而针对于运行的机组,就通过实时监控,不间断诊断,然后优化改造,从而来实现节能目标。目前查阅资料所得到的优化改造基本上可以分为这么两类,其中一类就是通过提高本身机器内部的效率,以期来达到降地能耗的目的;另外一类就是降低能耗的同时来相应的提高机内的出力。具体改造措施目前研究出来的还不是很多。

就我们平常所见到的火力发电厂,一般情况下热力系统运行参数标准值的确定方式有两种方法。而合理的确定运行参数的标准值也是现在我国电厂热力系统节省能量降低能耗的一种方法,最主要就是针对于电厂的热力系统进行实时的监控,合理来确定机组在改变工作情况下每一项运行参数的改变情况,只要可以确定每一项运行参数与其标准值相差的情况,就能毫无疑问的将运行参数偏离标准值然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给计算出来。除此之外,每一项的损失恰当归类也是影响运行参数标准值的确定的一项因素,所以也会对软件所提供出来的分析结果的相对准确性以及参数运行指导的是否合理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4结语

先如今,我国面临着的两大重要的挑战,一个是能源这种重要的资源逐渐匮乏,另外一个就是目前能源的总需求量日益增大,这就告诉我们国人节省能源降低能降耗是一刻都等不了的了。所以针对尤其像电厂热力系统,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的能量消耗,所以我们国家在电力热力系统的节能降耗上还是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电力热力系统逐步完善与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耗一定可以取得很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王宁玲.基于数据挖掘的大型燃煤发电机组节能诊断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电力系统研究分析篇2

[论文摘要]分析电力系统中故障数据分析系统的功能、现状和特点,提出故障数据分析平台的概念并对其进行研究。介绍平台的主要特点,给出平台设计的整体架构,并说明各组成模块的功能划分,还对模块间的关系等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一、引言

电力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能源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公用事业。但日益复杂的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的几率也在不断增加,某些扰动可能导致大面积停电和稳定性问题尖锐化,严重时系统可能失去稳定。

目前电力系统中的常用的故障分析系统有故障录波系统、输电线路行波测距系统、小电流接地选线系统和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等,这些系统为分析电网故障、确定电力系统在特定情况下的运行状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一类应用的共同点是都要对某些模拟量数据进行记录、分析和计算,从而实现不同故障分析系统的功能。但目前处理录波数据的系统一般只针对具体的应用而开发,相互之间尽管在数据处理方面有许多共性,却是由不同公司各自开发的,系统的开放性差,只适用于某一种特定的应用,缺少平台化的设计思想。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自动化孤岛”现象。

二、故障数据分析平台的功能分析

目前电力系统中常用的故障数据分析系统有以下几种:

(一)故障录波分析系统

故障录波系统是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及振荡时能自动记录的一种系统,它可以记录因短路故障、系统振荡、频率崩溃、电压崩溃等大扰动引起的系统电流、电压及其导出量,如有功、无功及系统频率的全过程变化现象。主要用于检测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的动作行为,了解系统暂态过程中系统各电参量的变化规律,校核电力系统计算程序及模型参数的正确性,故障录波已成为分析系统故障的重要依据。

系统主要由电流(电压)智能监视模块、通信链路、监视微机和分析软件四部分组成,该系统将多个智能监视模块统一编址,通过通信网与分析主机相连,组成故障录波系统。每一个智能监视模块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微型故障录波器,在线监视一条线路的运行状况,连续采集数据。当该线路发生异常时,相应模块连续采集一段设定时间段的线路运行数据,然后,将异常出现时刻前后各一段设定时间的数据作为故障录波信息保存,并上传给分析主机;分析主机将模块上传的数据加以保存、远传和处理,并可将异常波形显示并打印出来。

(二)输电线路行波测距系统

当输电线路发生故障后,必须通过寻线找出故障点,并根据故障造成的损坏程度判断线路能否继续运行还是须停电检修。行波测距是目前应用广泛的故障测距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在故障点将产生向两端运行的暂态行波,暂态行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均匀介质时,将发生折射和反射,因此在故障点和母线检测处暂态行波会发生反射和透射,这样就可以利用两个波头之间的时间差来完成故障定位。

行波采集与处理系统安装在厂站端,采用集中组屏式结构,一般包括行波采集装置、t-gps电力系统同步时钟以及当地处理机三部分。行波采集装置主要负责暂态电流信号的采集、缓存以及暂态启动,并生成启动报告;t-gps负责提供精确同步脉冲信号及全球统一时间信息;当地处理机由一台工控机构成,负责接收、存储来自装置的暂态启动报告,并与安装在线路对端所在变电所内的行波采集与处理系统交换启动数据,从而自动给出双端行波故障测距结果。

(三)小电流接地选线系统

电力系统配电网故障中绝大部分是单相接地故障。由于故障电流小,系统可带故障继续运行一定时间,小电流接地方式可显著提高供电可靠性,同时也具有提高对设备和人身安全性、降低对通讯系统电磁干扰等优点。但长时间带故障运行,特别是间歇性弧光接地故障时,过电压容易使电力设备出现新的接地点使事故扩大;同时故障电流可能使故障点永久烧坏,最终引短路故障。因此故障后快速选择故障线路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发生故障时须准确选出故障线路,以便及时切除故障。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故障处理系统的共性:首先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存储,再由数据处理模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算及各种特征的提取等操作,最后对所得结果进行保存、显示和打印等。但目前不同的故障处理系统只针对具体应用开发,缺少通用平台的概念。

三、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与工作流程

参数设置模块可以对平台运行的参数进行设置,使平台在合适的状态下运行。前置机通过规约处理模块与站端装置进行通信,接收不同监测装置上传的各种录波数据,包括对不同通信规约传输数据的打包与解规约。数据通讯模块负责与后台机交换信息,若从装置收到的录波数据格式不符合comtrade标准则先调用数据格式转换模块然后再将转换后的数据交给数据通讯模块。

故障处理模块负责把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将数据分析后通过数据库管理模块送入数据库服务器中,故障处理模块还提供与高级应用程序的接口。报表管理模块从数据库中取得数据生成各种报表,装置参数整定模块在后台机上发送参数整定命令,通过前置机发到装置以调整装置的运行状态。装置运行监控模块实现监测与控制装置运行状况的功能,告警模块处理装置上报或是系统操作所产生的各种告警信息。

当用户要查看录波数据曲线时调用录波查询模块查找到满足要求的数据,再通过录波曲线显示模块对要分析的数据进行查看。用户权限设置模块设定用户的使用权限,以提高平台的安全性。

四、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电力系统故障数据分析平台,遵循标准化、模块化、分布式、分层次的设计原则,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为开发故障录波系统、行波测距、小电流接地故障监测和电能质量监测等以处理录波数据为主的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全面的底层支持。平台的使用可以提高软件的重复利用率,避免重复开发,减少电力企业的投资,有利于提高电网的运行和管理自动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念、谢驰、滕福生,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问题研究[j].四川电力技术.2004.(1):1-6.

[2]王洪涛、王剑、朱诚,电力系统信息管理自动化的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1.21(2):20-23.

电力系统研究分析篇3

关键词:电力营销;数据分析;实时监控;月度分析

1凯里供电局营销工作概况

凯里供电局系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和贵州电网公司领导下的国家大二型企业,担负供电辖区内15个县(市)及湘黔电气化铁路的电能供应、销售与服务任务,并为黔电入粤、黔电入湘的重要通道,为贵州电网公司代管县局最多(15个)的供电企业。该局年售电量40亿千瓦时,辖区内高能耗负荷企业占总负荷70%左右,该局目前营销工作面临负荷结构不合理、代管县局多的复杂管理形势。如何有效的调动代管县局主动做好辖区内的营销服务工作,培育更多优质负荷,提高企业的营销经营业绩,成为该局营销管理工作的研究重点。为此,该局通过建立电力营销数据分析系统,客观公正地评价下属业绩,导入竞争机制,不断提高该局的营销工作质量。

2建立实时数据跟踪监控系统

凯里供电局针对需要实时控制的电量及电费回收等指标推行日报表和帐目日报表、周期性报表制度,建立起销售状况的实时监控数据分析系统。这里重点介绍电量销售日报表和电费回收进度表。

电费欠费说明:

1.凯里供电局本月应收15478万,截至8月30日下午6:00,本月实收14090万,欠费1388万,回收率为91.03%。凯里系统本期合并口径新增欠费953万,月末应收电费余额增加额为673.57万,其中城区供电分局直管客户欠费191万(凯里纸厂欠费110万,城区小客户欠费81万),直管县局终端用户欠费566万(其中施秉恒盛公司欠495万,市郊局小客户欠23万、镇远局小客户欠47万);台江局欠192万。

2.注意问题:凯里城区小客户本月欠费可能较多,要加大催费力度;同时对凯里纸厂进行跟踪催费。

销售异常势头,跟进弱势区域、弱势类别。

(2)电费回收进度表。

欠费数目越大,时间越长,追讨的可能性就越小,控制应收账款的通用原则是对赊销客户设定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凯里供电局要求各分县局和大客户管理所在每月24日后按日上报电费回收进度表。每月最后两天在早会上通报。一方面提醒各分县局和部门注意正常欠费的关注和跟进;另一方面对异常欠款及时暴光,及时检点,及时追究,从上至下形成对应收账款追讨的巨大压力。

3建立月度营销分析制度,做好营销数据的月度分析

对于市场营销部而言,简单地根据营销数据考核各分县局和部门工作没有任何意义,重要的在于你能引入公平的评估模式,让各分县局和部门的营销负责人心服口服。

完备科学的月销售分析应达到以下目的:

(1)分析整个地区局的当月电量、线损、欠费余额,同期增长率,教上月成长率。

(2)引导各分县局和部门营销负责人关注自己的电力销售和电费回收是否健康。

(3)引导各分县局和部门营销负责人关注当月重要客户的销售。

(4)排除市场容量不同、市场基础不同等因素的干扰,客观公正地评估各分县局和部门的销售贡献。

这里以月度下网电量分析表进行说明:

通过此表我们可以看到凯里供电局当月的售电量、累计售电量、成长率、同期增长率等,还可以看到各类别电量及所占的比例。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看到各分县局的售电情况,排名情况,对各分县局进行点评,还可以要求后三名说明原因,给其营销负责人相应的指导和压力。

4小结

通过建立有效的电力营销数据分析系统,凯里供电局实现了实时的销售监控和周期性的分析反馈及控制,为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傅景伟.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电力系统研究分析篇4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继电保护装置,测试系统,ieC61850

   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继电保护装置技术的制约[1],因而加快继电保护装置技术的发展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然而继电保护装置的发展离不开测试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测试就是进行继电保护试验和测量继电保护的特性参数[2],在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继电保护测试技术的发展,介绍了继电保护测试装置的基本原理,并研究分析了自动化继电保护装置的测试技术特点。

   1.继电保护测试装置的类型和发展阶段

   1.1继电保护测试装置的类型[3]

   第一种类型由功能强大的仿真软件包和先进的实时数字仿真器件组成,主要模拟电力系统的电磁暂态过程。其特点是硬件结构复杂,电力系统元件模型库较齐全,应用面广,但价格昂贵。比较典型的有法国Dtna数字暂态网络分析仪、西门子netoma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包等。

   第二种类型是针对某一类专门用途而设计的测试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价格较便宜的特点。

   1.2继电保护测试装置的发展阶段[2,3,4]

   第一代微机型继电保护试验仪,以单片机为智能控制器,计算速度较慢,精度较差。

   第二代微机型继电保护试验仪,以pC机(笔记本电脑)做为智能控制器,采用DoS操作系统,具有较强的计算功能,精度能达到0.5级。

   第三代微机型继电保护试验仪,以pC机和串口为硬件基础;软件采用windows界面,界面友好;功能模块化,具有可扩展电压、电流插件,能实现连续变频。

   第四代微机型继电保护试验仪,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具有良好的技术支持、方便的用户服务及灵活的硬件扩展特点;性能高、精度高,能实现实时仿真,可自动生成试验报告,具有辅助专家功能等。

   2.继电保护测试装置的基本原理[3,4]

   继电保护测试装置一般由主机(下位机)、计算机(上位机)及辅助设备组成。

   主机将标准的电流、电压信号经过内部处理转化成所设定测试条件下的电流、电压信号,加载到被试验的继电保护装置上,检测其逻辑功能和动作特性,并且根据国际、国家标准(GB/t7261-2008《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标定和评价。

   继电保护测试装置的试验方式分手动和自动试验两种。手动试验可以通过主机上的手动控制开关,使变量按设置的步长进行增减,也可以通过计算机上的鼠标和键盘上的功能键来完成变量的递增或递减。自动试验是通过计算机的软件,将试验项目全部试验过程中所有参数变化的要求进行编程,自动完成产品的试验。

   3.自动化继电保护装置测试技术的研究分析

   3.1数字化继电保护装置与传统继电保护装置的差别[5,6]

   随着ieC61850规约的推广和智能电气设备的发展,电气系统自动化继电保护技术进入了新的数字化阶段。符合ieC61850标准的数字化保护装置与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在结构上有着相当大的差别,其差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硬件差别。传统保护由模拟量输入接口单元、开关量输入输出接口、数据处理单元、人机接口、通信接口等组成。采用ieC61850标准的保护则由光接口单元、中央处理单元、开入开出单元、人机接口和通信接口等组成。

   2.产品检测方式的不同。⑴装置测量准确度方面。传统方式通过pt/Ct交流采样,而ieC61850的方式是接收过程层送来的数字信号——光pt/Ct或者电子式pt/Ct。⑵Soe分辨率试验。传统方式的考核对象是继电保护装置。ieC61850方式的考核对象是过程层数字模块。

   3.时间同步性。ieC61850要求测试系统的各个单体光数字转换装置、数字保护设备等之间信号的传输必须满足同步性要求。传统模式没有要求一定同步。

   4.实时性要求。ieC61850要求闭环仿真测试系统各个环节满足实时性要求。传统模式没有这种要求。

   由于ieC61850标准的数字化保护装置与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在结构上的巨大差别,传统的测试技术不能用于ieC61850标准的数字化保护装置。

   3.2数字化继电保护测试系统的搭建方法[6,7]

   数字化继电保护对测试系统的基本要求有3点:⑴能够输出基于ieC61850-9标准的采样值报文,并且能够模拟电力系统的各种故障,故障参数可以设置;⑵能够发送GooSe报文给被测装置,模拟变电位置信息、闭锁信号等各种开入量信息;⑶能够接收被测装置发送的GooSe报文并正确解析,给出GooSe报文携带的信息。

   下面是数字化继电保护测试系统的搭建示意图。

   图1数字化继电保护测试系统的搭建示意图

   在数字化继电保护测试系统中必须有光速据转化装置(合并装置)将模拟信号转化为GooSe报文传送给被测继电保护装置,同时接收被测继电保护装置发出的GooSe动作信号并解析为开关模拟量信号.并反馈至继电保护测试仪,以此形成数字继电保护装置的闭环测试系统。

   3.3统一建模的继电保护测试装置[8-10]

   电力系统日趋复杂化和智能化,微机型智能继电保护测控装置的种类也日趋多样化。元件保护,线路保护,辅助保护,智能配网终端及用于测量控制的各类测控装置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提供统一的整机自动测试平台。图2是统一建模的继电保护测试装置示意图。

   图2统一建模的继电保护测试装置示意图

   统一建模的系统要求:⑴测试仪必须具有全自动,全闭环校验的能力;⑵测试仪本身需要具有数据通讯的能力,可以接收命令和执行命令,并接受上位机的控制。

   用一台主机同时控制多台测试仪一起工作。每一台测试仪调试一台保护装置,测试结束后,各台测试仪通过数据通信,将测试结果上送到主机,形成历史文档。如果和保护测控装置的条形码识别系统结合,其历史记录将更加完整。采用这样的调试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调试人员的工作量,实现对大批量测试对象的测试。中央控制pC机在开始调试之前对每台测试仪进行单独的远程配置,并将测试方案导入到相应的测试仪中,设置测试标准;在调试过程中,对多台测试仪的调试过程进行集中监控管理;调试结束后,对每台被测试仪完成调试报告并且存入数据库。所以,在整机调试线上,只要有一位管理员控制中央控制pC机,即可同时对多台装置进行全自动调试。

   开发这样的系统主要在于开发继电保护测试装置各类i/o接口插件和整机测试模型组态软件。基于数字化继电保护装置的硬件架构实现这样的系统并不困难,关键是整机测试模型组态软件的开发。图3是软件测试流程图。

   图3测试流程图

   软件系统可以使用三层体系结构:⑴界面层。界面层上按照用户使用的位置不同分为远程界面部分和现场界面部分,分别对应于远程工作站和现场控制上位机。⑵逻辑层。逻辑层中包含了所有本系统的核心模块,每个模块都是按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对其功能进行封装,被上层的界面层的操作来调用,其结果返回给界面或是存入数据库中。⑶数据层。数据层即数据库存储部分,可以用系统自带的单机型数据库,也可使用联机数据库。

   4.结论

   自动化继电保护装置在电网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对该装置的安装校验和定期检验日益成为一项繁重的工作,研究和采用新的适应当前和今后继电保护装置的测试系统的方法十分重要,也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姚晓松.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发展的论述[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12).

   [2]王大鹏.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测试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3]孔林.基于双工控机的微机继电保护测试仪研究与实现[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4]杨利水.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检验与调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5]姚致清.继电保护测试发展方向的思考[J].继电器,2008,36(11).

   [6]李先妹等.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测试技术的分析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40(3).

   [7]李晓朋等.基于ieC61850的数字化继电保护GooSe功能测试[J].继电器,2008,36(7).

   [8]王治国等.基于统一建模的继电保护测试装置开发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19).

电力系统研究分析篇5

[关键词]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156-01

电力系统的任务是向用户提供源源不断、质量合格的电能。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生产和生活对电源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而停电造成的损失也日益增大。因此,要求电力系统应有很高的可靠性。电力系统可靠性是电力系统按可接受的质量标准和所需数量,不间断地向电力用户提供电力和电量的能力的量度。可靠性包括充裕性和安全性两个方面。

一、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可靠性对比分析

(一)在传统电力系统中

设备预防性检修计划由系统进行统一安排,如某一台设备是否需要检修、是大修还是小修都得按规定执行,并且在确定检修计划时不做任何经济性的考虑。而市场环境下设备检修的安排方法不会对电网运行造成大的影响。因此,整个系统只有一个检修计划。在市场环境下,各公司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设备预防性检修,不仅各公司有各自的计划,而且不同类型的公司的计划编制原则也将不尽相同。比如,电力采办公司的计划不会考虑一次能源的价格,而电力公司的计划可能就要考虑一次能源的价格。所以,必须研究新的、适合不同类型公司的设备预防性检修计划的原理,并开发相应的软件。

(二)稳定性都是至关重要的

尤其是作为民生与国家之本的电力系统。在电力市场环境下,不同公司的利益会因为这些措施的实施受到影响,因此,电网公司必须事先与其他公司就切机、切负荷等达成协议,以便在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受到威胁时能够按协议采取措施。当然,具体到实际中到底采取何种方式,应在详细的经济分析基础上做出决定。总之,电力市场下,可靠性必须满足各方利益。

(三)辅助服务是电力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与可靠性。包括电网频率控制、机组旋转备用、机组运行备用(非旋转备用)、无功备用和电压控制、电网能量不平衡的消除、有功网损补偿、机组设备事故后的恢复、机组对系统的安全控制、发电再计划(校正计划);此外还有大面积停电启动、损耗补偿、动态调度、备用支持、负荷跟踪等。传统的电力系统管理中,辅助服务问题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必须重视并且管理这些服务,同时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使辅助服务的供应者能够得到应有的报酬。

二、深化电力系统可靠性管理分析

(一)加群全过程、全方位生产管理

可靠性管理工作要求全过程、全方位参与企业的电力生产,从规划设计、设备选购、基建,到运行、计划检修,直到退役,涉及到电力生产环节中几乎所有的部门。可靠性管理工作是否能够深入整个生产过程直接影响到设备可靠性指标。没有相关部门的支持,仅仅依靠可靠性管理机构去协调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是不现实的。因此,建立能真正发挥作用、行之有效的可靠性管理体系是做好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前提。

(二)需要提高对电力可靠性的认识

可靠性管理工程是为适应产品的高可靠性要求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它研究产品或系统的故障发生原因、消除和预防措施,从而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修费用,提高产品的使用效益。电力可靠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重要的特点就是技术与管理的结合,全员全过程管理。电力可靠性研究不仅仅是技术人员的问题,也是政府部门的管理问题,需要国家和地方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参与;而这个管理过程,涉及到设计、运行、维护、试验等全过程,牵涉到发、输、配、用电等各个环节的设备和人员。要让电力系统可靠性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需要精心筹划,全员参与。供电企业要加大对电力可靠性的宣传力度,让可靠性的概念深入人心,并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只有造就了人人关注可靠性的大环境,才能促进可靠性技术研究的深入开展,增大企业研究和应用电力可靠性技术的兴趣,并保障各项可靠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大力开发输变电可靠性系统与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电力系统研究分析篇6

关键词:电力信息系统信息安全防护安全域分级分域

中图分类号:tp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b)-0100-02

电力公司的安全防护体系根据省、市、县安全防护不同层面防护要求各有侧重、相互支撑、互为补充。根据各信息系统重要程度设计安全防护体系“三横四纵”的总体架,建立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1信息安全防护策略设计目标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紧紧围绕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和安全运维3个方面,在每个方面都有相应的具体目标。达到这个目标就能为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纵深防御体系。

安全管理的建设目标:

确定安全组织和责任划分,确定安全策略,确定信息资产分类和分级。

实现安全变更管理、安全补丁管理、安全备份管理、应急响应计划、业务持续性计划、安全核心流程。

安全培训与教育、安全控制要求:

对信息资产进行风险评估,达到iSo27001管理标准。

安全技术的建设目标:

根据业务需求划分不同的安全域,安全边界进行防护。

实现安全系统强化功能、建立网络和主机入侵检测机制、实现高危数据加密传输、关键系统的日志审计、建立病毒防范体系、建立身份认证体系、访问控制体系、远程访问安全机制。

建立数据安全存储体系、时间同步机制、集中安全审计体系、安全事件管理平台。

安全运维的建设目标:

建立定期风险评估机制。

定期对日志进行审计、定期进行渗透测试。

完善安全信息上报机制、定期对安全策略和标准进行评估和修订。

显示安全的运维外包。

2电力信息安全建设体系内容

电力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采用了“三横四纵”的总体架构,即横向上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应用层、技术层、管理层;技术层次中纵向又分为4种主要体系,即以基础安全服务设施、数据安全保护、网络接入保护、平台安全管理为支柱,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为基础,通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为业务应用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一是应用层。这是安全保障体系的主要对象。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提供给用户好用、易用、够用的应用系统,应用系统是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业务需求,安全保障体系保障的核心就是应用系统及其数据。

二是技术层。这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主要体系。目前包括技术支撑体系、技术保障体系、网络信任体系、安全服务体系。这4种体系已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建立,应该说已经覆盖了技术上的所有方面。

三是管理层。包括等级保护安全策略、安全管理制度、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通常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再好的技术也需要完善的管理才能保证技术发挥最大的效能。

3信息安全防护设计

电力系统是一个由内网、外网两种网络域构成的庞大信息系统。各个网络域执行着不同的服务内容:内网是一个完整的电力系统办公自动化环境,外网担负着与公众间信息沟通的责任。

如此复杂的应用环境给系统带来了大量潜在的安全隐患:黑客利用外网或专网攻击内部网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泄露、网页遭篡改、伪造身份进入系统、操作系统漏洞、病毒等。这些安全隐患不可能依靠某种单一的安全技术就能得到解决,必须在电力信息系统整体安全需求的基础上构筑一个完整的安全服务体系。

构建一个完整的安全防护体系有组织地实现上述安全需求,我们提出的安全保障平台由基础安全服务设施、数据安全保护、网络接入保护、平台安全管理组成。

(1)基础安全服务设施。

基础安全服务设施防护设计主要包括部署平台的应用系统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基础环境安全保护(访问控制、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审计、Vpn)。

(2)数据安全保护。

数据安全保护方案是为部署在电力信息系统提供数据传输、数据访问和数据存储备份恢复的安全保障措施,主要分为4类:应用保护、数据传输交换保护、数据备份与恢复设计。

(3)网络接入保护。

统一管理集中建设互联网接入点,实现电力各部门互联网的安全接入和可管可控可剥离;各部门在统一的安全技术体系下,根据各自信息下发指令信息包括针对省级安全等级,建设、升级、完善安全系统;依托平台建设省级安全接入机制,实现与接入统一监控、统一管理和统一服务。

(4)平台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体系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内容包括:建立完善等级保护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运维管理、系统运维管理。

4结语

该课题对电力公司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和防护设计进行研究,电力信息化安全服务平台也基于电力信息系统安全需求设计安全防护体系,面向系统管理员、安全管理员提供安全保障,为各级信息化安全管理对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和提供安全保障支撑。

参考文献

[1]高鹏,范杰,郭骞.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技术督查策略研究[C]//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2012.

[2]余勇,林为民,俞钢.电力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C]//2004年世界工程师大会电力和能源分会场论文集.2004.

[3]陈秋园.浅谈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的防护措施[J].科技资讯,2011(14):147.

电力系统研究分析篇7

关键词:电力系统;高压问题;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1.研究目的及意义

1.1.结合油田公司电力系统高压的安全生产现状,用安全管理理论中有关方法,分析系统各部分中存在问题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并找出应重点防范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1.2.对电力系统高压问题潜在的危险、危害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系统发生各种危险危害事故的可能性。

1.3.进行现场安全检查,找出不符合国家标准规范和安全制度的高压安全问题,提出消除隐患和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的整改措施及建议,确保油田电力高压系统的持续安全生产。

2.高压安全管理问题的辨识与分析

2.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危险因素是指系统(人、机械、材料、设施、工艺、环境)中存在的,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根据危险源理论可知,由于受技术水平,经济条件等各方面的限制,完全消除危险源是不可能的,只要有危险存在就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2.2.区域位置及平面布置危险性识别和分析

2.2.1.区域位置

从供电、建筑、安全的基本原则等安全角度考虑,应避开易燃、易爆容易沉积粉尘和纤维的环境;位置宜设在企业的上风侧,应考虑防污、防水、灭火、防雪、防振、防雨的要求;应有满足消防要求的通道。

2.2.2.总平面布置危险性分析

变电所其平面布置需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进行设计建造,各构筑物之间不会相互影响,且油田道路与变电所连通方便,变电所内有消防车道为消防提供便利交通,且有2.2m高实体围墙保护,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2.3.电气设备及系统危险因素辨识分析

2.3.1.变压器火灾危险因素辨识分析

油浸式变压器运行存在着火灾、爆炸的可能性,原因有:绕组绝缘损毁产生短路(如老化、变质、绝缘强度降低、焊渣或铁磁物质进入变压器、制造质量不良等)引起着火爆炸事故。

变压器绝缘油在储存、运输或运行维护中不慎而使水分、杂质或其他油污等混入油中而进入变压器内,会造成变压器内绝缘油的绝缘强度大幅度降低。当其绝缘强度降低到一定值时就会发生短路。

2.3.2.断路器缺陷危险因素辨识分析

断路器连接部分发热、闪弧,引起弧光接地过电压,使其相间、对地短路,甚至爆炸着火;操作电源电压降低,熔断器熔断,辅助接点接触不良,引起断路器故障时拒动;断路器内部绝缘强度降低引起短路事故;小动物、金属杂物跨接或单相接地,引起闪弧、过电压、相间短路,使断路器爆炸。

2.3.3.过电压保护危险因素辨识分析

变电站设备及建筑物按照规范要求设置了相应的避雷装置,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由于避雷器老化受潮,在雷雨天气产生雷击电位,使雷击电流增加,可能导致设备爆炸、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事故。

2.3.4.绝缘配合危险因素辨识分析

目前,设备绝缘子的爬电比距满足相应的污秽等级要求,但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且维护的难度、成本越来越高,导致污闪、短路等事故的风险加大。

2.3.5.变电站的控制和保护系统危险因素辨识分析

站内控制系统采用手动控制,控制系统落后,已经不能满足安全、可靠要求。保护和控制元件采用电磁继电器,灵敏度低,可靠性差,技术和性能落后,运行维护不方便,不能满足电力系统发展对安全可靠供电的要求。

2.4.安全管理有害因素辨识分析

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设置合理,并经过培训上岗,能够满足管理要求;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齐全;特种作业人员均取得了操作合格证;日常管理规范,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安全检查;各类安全记录、台账齐全。总之,安全管理规范、到位,符合法规,满足日常管理要求。

2.5.供电线路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5.1.架空线路倒杆、塔事故

输电线路杆、塔受到特殊地形、气象条件的影响(尽量避开可能引起导线、地线严重覆冰或导线舞动的特殊地区),杆、塔选型不合理或强度不够,引起倒杆、塔事故。

2.5.2.雷电危险性分析

雷电可能会引起过电压,造成电力线路或电气设备绝缘击穿损坏,不仅中断供电,甚至引起火灾。具体形式有直接雷击过电压,雷电反击过电压,感应雷过电压和雷电侵入波。一次设备落雷还可能会对二次设备造成危害,造成保护,远动,通信等装置损坏。

3.高压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3.1.应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3.2.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制订严谨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安全投入体系、安全责任体系、安全生产目标体系、安全管理应急体系、安全培训体系、安全管理奖惩体系、安全管理信息体系、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等,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提高企业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水平。

3.3.在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4.结束语

鉴于存在上述诸多方面的严重安全隐患,如果继续带病运行,发生停电、火灾事故或人身触电风险很大,而且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事故风险概率会成倍增加,事故不仅会造成设备损毁,而且将影响到吉林油田供电可靠性,将给吉林油田生产供应和矿区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威胁,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建议应尽快对现有系统设备及、线路进行全面的改造或重建。

参考文献:

[1]温澍萍.浅谈电气安全管理与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1)

电力系统研究分析篇8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企业资源规划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电力企业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2002年4月份国家电力改革方案的出台,电力改革进程不断深化,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电力政企分离、网上竞价、垄断的逐步打破、引入竞争的新的电力市场机制的逐步建立,电力企业的发展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电力企业作为国家的支柱性产业,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为保障国民经济和电力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构建资源节约型和谐社会,更加地需要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转变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式,加快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用先进的理念转变观念,用最佳的业务实践提升管理。实施eRp系统是电力企业适应经济发展、信息化社会的必然趋势,是电力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电力企业现代化管理体制变革的有效手段。

2.eRp系统概述

    企业资源规划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和面向供应链的管理工具,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是由mRp(材料资源计划)和mRpii(制造资源计划)发展而来的,主要宗旨就是将企业的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eRp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软件系统,更为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信息技术平台,提供了包含一整套代表先进管理理念的业务处理流程,对企业可利用的所有内部和外部的资源进行综合运营,其实质是对企业供应链、价值链及信息链上的所有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使用,把企业产、供、销、人、财、物等生产经营要素与环节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助于实现有分散化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从个性化向标准化流程管理的转变,全面提升企业的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管理水平,以适应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从而提高服务质量,经济和社会效益。

3.电力企业引入eRp系统后带来的转变

从整体上看,eRp系统的实施有利于推进了电力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从过去的部门职能化管理转变为流程化管理,紧密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树立部门之间和员工之间相互协作的意识,实现从分散化向集约化、粗放型向精细化、个性化向标准化流程管理的转变,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3.1项目管理方面带来的转变

通过eRp集成平台,可以实现从立项、项目投资计划、预算概算控制、项目进度管理、物资与服务采购、发票付款、核算和决算转资等信息的集成化全过程管理,保证信息的透明度、一致性和可追溯性。提升和优化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形成完整的项目信息,统一的项目进度管理和过程监控,引入项目标准化结构,提高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和易于监督控制化,通过"辅助转资"为项目决算和转资提供便利,同时引入了项目前期管理,规范并管理前期项目费用。转变的重点在于从源头入手管理企业资产,加强事中的管理控制,细化预算以及监管,从而最终实现规范标准、精细管理、过程控制的目标。

3.2财务管理方面带来的转变

   引入eRp系统后,财务管理在财务部功能定位、核算的横向和纵向集成以及财务预算管控等方面可以取得显著的提升。在会计科目的修订和维护上,改变了以往层层下传,各单位维护的模式,从而形成电力企业统一规范、统一维护,实现了帐套统一、财务信息纵向集成以及各部门数据的透明度和横向的资源共享;在项目成本控制和核算上,实现了项目成本的自动归集,物流、服务流和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避免了不必要的手工业务、减少了事务性处理工作和重复录入。从而为实现电力企业本部和直属单位财务的上下集中、一体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作用,改变以前管两头、忽视中间过程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了财务对业务过程的事前、事中监督控制和业务的规范有效性。

3.3物资管理方面带来的转变

物资管理主要包括了主数据管理、需求计划管理、采购合同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付款通知单管理等几个方面。引入eRp系统后,能够规范进度、采购管理,通过实施物资采购的归口化集中统一管理、明晰的采购过程全过程管控和库存价值全过程透明管理以及对物资和供应商信息管理的"补缺"管理,实现全方位的资产管理的理念,从而提高概算控制的力度。提升和转变主要体现在主数据的规范维护上,实现了由物资总公司对全省的物料主数据和供应商主数据作统一维护,规范、统一管理机制,从而确保主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统一性;在采购管理上,将计划权、采购权、使用权分离,提高采购的透明度,实现各个部门资源的共享的横向集成,完善了库存架构和库存管理制度。

4.电力企业eRp项目建设的关键与重点

4.1观念的转变与企业文化的交融

电力企业不同于传统企业和一般的制造企业,基本延续实行的是垄断经营的管理模式,存在着许多行政性、计划性手段,对于内部管理的提升没有迫切感,对于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如果没有正确的、深刻的认识,就会使得部分员工对于倡导的新管理运作模式和先进管理理念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制约了eRp系统的推广实施顺利推进。eRp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不是单纯的业务工作和技术改进,而是要从管理上实现深层次的转变。只有确立先进的管理理念,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彻底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作业模式,使得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得到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发挥信息化优势在企业中的作用,提高电力企业的整体效益。

   首先是企业领导要率先转变观念和理念,高度的了解重视和参与新的流程和系统,并且从人员、组织、管理、资金上积极调配资源,为eRp项目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eRp系统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时间跨度大、过程复杂、工作量非常大,也将面对种种的困难,企业的决策者在eRp实施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需要"一把手"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这也就是为什么eRp建设常被称之为"一把手工程"。eRp系统是一个管理系统,在实施过程中也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一些习惯势力的碰撞,牵动全局,若没有一把手的参与和授权,很难调动全局,也只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各级领导转变观念、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理念,对eRp建设的有着正确认识和理解,并且加强组织协调力度,才能为电力企业eRp系统的推广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和提供坚固的保障。

    其次,由于eRp项目的实施涉及了企业的方方面面,员工了解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不够,对于企业发展定位、使命、远景的认同度不高,电力企业系统内也存在一部分人认为"信息化是信息部门的事"的落后观点,这些都直接影响eRp项目实施的整体进程和效果,因此各级员工观念的转变尤为重要。新流程、新规范和新系统的应用,由于多年形成的管理习惯、操作模式根深蒂固,新流程带来的部分职责也将会发生变化,从而会对员工的接受度带来挑战。

4.2业务流程的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BRp(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是指在企业内部职能不变的情况下,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将传统的顾问方法以及传统的it方法,在基于参照模型的实施以及信息系统为导向下,进行的持续性改进。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激发和增进企业的竞争力,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3C"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的要求,即"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变化(Change)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对于一个企业来说,BpR是一个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多方面的活动和工作,引入流程的改进与重组势必会增加难度,但效益也是可观的,它将实现集团的实时全面集成,实时业务处理的纵向集成以及实时实体的横向集成的必经之路,同时它的成功将使得eRp系统的使用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始终坚持"流程变革先于系统实现,思想转变贯穿项目始终"的策略,推进相关业务变革和流程再造。

实行BRp,需对所有流程从效率、合理利用度等角度进行审核,并将不合理或者无效率的业务流程进行相应的改进(improvement)、优化(optimization)、再造(Reengineering)。对于电力系统这么庞大的企业来说,业务流程重组的困难重重。首先在项目实施、推广和应用过程中,主要受到了本位主义思想的制约,各级业务部门应该充分认识BpR对于改进管理、实施eRp的重要性,通过不断的沟通和协调,积极主动的支持、配合业务流程的改造,共同谋求企业整体的利益。其次,业务流程的调整会对部门职能调整带来的一定的冲击,主要涉及了经济利益的调整。最后,要对于业务流程重组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企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应该根据企业发展和需求,不断的对企业的管理水平、业务流程进行持续的优化。

4.3人员的培训和人才队伍的建立

eRp的上线涉及了电力企业的方方面面,自上而下从企业内部领导到中层干部,再到一线的员工,都应该对eRp系统所带来的新型管理理念和基本流程操作有正确的认识和深刻的领悟,员工素质的提高是企业跨向国际一流企业的必要保证;eRp项目的实施不是简单的计算机项目,也并非部分部门的责任,而是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配合。严密和完善的培训体系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增加人们对eRp相关知识的了解,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方式,明确实施后岗位人员的工作方式,从而为转变观念、保证eRp系统上线后的顺利运行提供前提。

首先,由于电力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庞大,eRp系统涉及的单位广、人员多,培训的难度、工作量和培训后勤组织工作也就变得相对繁重,这就更加的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业务部门对培训工作的支持以及员工的积极参与配合,要加大培训宣传力度,发扬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和忘我工作的作风,创建学习的良好氛围和和谐的团队气氛,转变自身的观念主动熟悉企业新流程,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培训可以采取相对集中,分片集中的培训策略,成立培训小组,根据实际业务应用情况分层次的进行宣贯、培训、管理和考核。人员培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要抓住全程培训、全员参与,做到从高层领导到基层员工,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缺。培训主要内容应该包括:(1)通过概览培训使得业务部门的人员对eRp系统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增加人们对eRp相关知识的了解;(2)掌握业务流程、业务流程重组等相关的基本概念;(3)培训中灌溉eRp的先进管理理念。

其次企业信息化,关键在于人才,电力企业实施eRp项目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需要具备企业资源管理系统配置、开发、使用、维护的能力的信息建设人才、业务人才、管理人才,造就一支与信息化应用和管理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的项目团队,以保证eRp系统的不断完善、自我优化,保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实效,真正实现管理创新的目标。

5.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引入eRp系统后,有助于推进电力企业现代化管理体制改革,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适应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eRp项目实施中的曲折性和复杂性,认真吸取其他行业的经验教训,结合电力企业的自身特点,在eRp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不断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分享经验与教训,促进电力企业的管理向集团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变,推动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强.电网企业eRp建设重点与难点[J].电力信息化,2011,3(12)

电力系统研究分析篇9

[关键词]电力通信;网管系统;技术分析;应用

一、概述

目前,江门地区,已经大量使用neC的SDH光传输设备,为利用和维护好现有网络以及未来计划建设的SDH光传输站点,建立一套高效和功本论文由省略整理提供能强大的neCinC-100mS高级网络管理系统,将十分有助于提高网络运行质量、降低维护成本、强化管理力度。

inC-100mS是neC公司开发的、符合itU-t电信管理网络(tmn)概念的网络管理系统,能同时提供网络级、网元级的网络管理功能,如对端到端之间的通道建立的管理、对一个段或通道的两个终端之间的千致性的管理等。

二、技术特点及主要创新点

(一)技术特点

目前inC-100mS的系统结构是建立在客户机-服务器基础之上的。客户机可通过CoRBa接口访问服务器,nmS服务器访问emS服务器也是整理提供通过CoBRa接口。根据需要,多个客户机可访问同一台服务器。

1.服务器中的信息库(miB)管理功能:除具备常规的数据库(DB)服务器功能外,miB服务器还具备众多增强功能,如容器树管理功能、自动报告功能,可对管理目标(mo)进行透明访问而无须考虑实际数据的存放位置等。

2.emS服务器前提供多种协议的接口模块以支持多种网元。如常见的tCp/ip,oSi协议外,还有管理SpectralwaveU-node和SpectmlwaveDwDm所涉及的oSimarben协议等,

3.客户机可提供多种应用软件包(ap)及图形用户接口(GUl)。应用软件包包含多个功能软件包,诸如故障管理功能软件包、性能管理功能软件包、配置管理功能软件包、安全管理功能软件包等。

4.nmS服务器能够支持冗余配置本论文由省略整理提供方式。工作服务器和备份服务器上的数据库可以同时更新,当工作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备份服务器可以自动地接续网络监视的任务。只是控制功能的倒换需得到操作员的指令方可进行。

另外,考虑到现在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将来的neCinC-100mS还将支持BiS架构,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能上网,都能通过internet这个工具对你所关注的传输网进行远程管理、监控、维护。而且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当服务器收集到告警事件后,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短信息等通知系统管理员/网络维护人员。

(二)inC-100mS关键技术及主要创新点

1.Corba接口技术。CoRBa(CommonojectRequestBrokerarchitecture,公共对象请求体系结构)是由omG(对象管理组织,ojectmanagementGroup)提出的应用软件体系结构和对象技术规范,其核心是一套标准的语言、接口和协议,以支持异构分布整理提供用程序间的互操作性及独立于平台和编程语言的对象重用。

CoRBa规范的推出,重新调整了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的关系。客户机可以向服务器提出事务请求,同时也可以为下一个请求充当服务器角色,CoRBa客户机可以在运行时动态获得服务对象的位置,并且可以对多个服务对象提交事务请求,因此,极大推动了分布计算的发展。

2.创新点。ooDBS数据库系统ojectorientedDataBase。这种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结构,比起以往的关系型数据库而言,查找速度快,冗余数据小,存取更加便捷。是目前电信、银行、税收等大型企业,其数据库广泛采用的类型之一。

Hpopenview。它在整个nmS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供更加直观、便捷的故障、配置、性能等的管理友好界面。

三、inC-100mS在江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及功能

neCinC-100mS高级网络管理系统的网元数为256aDm/tRm+2561La/ReG个网元并可管理域内的通路。江门电力通信将江门地区57个ne的SDH传输设备接入neC传输网管系统中,实现统一管理。该系统既可以通过建立网络管理承担授权区域,对江门市内的各ne(包括光纤放大器和光放子系统)进行管理,例如安装、调测、传输业务的建立、监视、性能分析以及日常维护、故障处理,同时还可以管理江门市其他地区(例如:台山市)的各个网元。

此网管主要用于实现以下功能:

1.故障管理。系统能对传输设备进行故障诊断、故障定位、故障隔离,以及路径测试。

2.配置管理。系统对组成SDH传输网的ne设备进行诸如产生、删除、修改动作的管理,包括ne的初始化和各种功能的配置等。系统能支持对已安装的或正要安装的实际ne设备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进行逻辑安装的功能,便于用户在安装过程中或网络故障后恢复过程中定义ne的逻辑资源。ne逻辑资源的列表显示,包括:ne的名称;ne的位置(包括机架和子架的位置、各单元盘的位置):ne的状态(包括接口状态、交叉连接状态、保护状态、同步定时状态、告警状态、性能状态等);ne的地址。

3.性能管理。网元管理系统能够按照itU-t的6.826、m.2100系列建议对误码性能参数进行自动采集和分析,使用指定的性能原语获得性能事件。

4.安全管理。操作者被划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用户设置不同的管理权限。第一级用户有最高管理权限,高级别用户拥有低级别用户的所有功能。

四、结束语

neCinC-100mS高级网络管理系统采用itU-t建议m.3010的tmn概念,它的技术先进成熟,操作使用简单,维护管理方便。通过该系统,通信运行维护人员可以:

1.对设备运行中的非正常现象及时处理,保证传输网络的正常运行。

2.全面了解到全网的资源使用情况和分布情况,从而为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规划网络结构提供依据。

电力系统研究分析篇10

关键词:电力系统;风力发电;分岔理论;电压稳定;aVR;SVC

1背景

1.1电压稳定问题研究的意义

目前风电作为最具规模化开发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技术,越来越受各国的重视。风电的迅猛发展给电力系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其中风电系统的无功电压问题是最为突出和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东北电网的风电装机容量已经突破1000万千瓦,而作为通辽地区电网,到2010年底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90万千瓦,而通辽地区负荷容量仅仅100万千瓦,如此大规模的风电运行容量将给地区电网电压稳定性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验。

研究表明,电力系统是一个典型复杂的高维数强非线性系统[1-4]。由于对电压稳定机理认识上的差异,国际电工学界对电压稳定性尚无严格科学的定义。从扰动的大小出发,可将电压稳定分为小扰动电压稳定和大扰动电压稳定。

大扰动电压稳定性研究的对象是大扰动(如系统故障、失去负荷、失去发电机等)之后系统控制电压的能力。小扰动(或小信号)电压稳定性关心的是小扰动(如负荷缓慢的变化)之后系统控制电压的能力。小扰动电压稳定性可以用静态方法(在给定运行点系统动态方程线性化的方法)进行有效的研究。系统受到扰动后,电压一般不能回到原来的值,因此有必要确定可接受电压水平区域。在这个电压水平区域内系统被称为具有有限稳定性。

电压稳定问题的本质[6-9]是一个动态问题,系统中的诸多动态因素,如发电机及其励磁控制系统、负荷动态特性、oLtC动态、无功补偿设备特性、继电保护动作情况等,对电压稳定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1.2大规模风电接入带来的电压稳定新问题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单台风电机组容量越来越大。目前,世界上主流风电机组额定容量一般为1-2.5mw,单台风电机组的最大额定容量己经可以达到7.5mw,因此风电场也能够比以往具有更大的装机容量。随着风电装机容量在各个国家电网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对电网的影响范围从局部逐渐扩大。

文献针对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带来的电压稳定问题,提出了有利于系统稳定的无功控制策略,目前解决风电并网引起的电网电压稳定问题,通常采用在风电场出口母线上安装电容器组补偿风电场无功需求的方法,而风速或系统运行方式变化、系统故障引起的风电场母线和接入点电压波动,难以通过简单的电容器或电抗器的投切平抑;而且风电在电源结构中的比例越高,其对电网电压的影响越大。随着风电机组技术的不断发展,变速恒频风电机组逐渐成为并网风电场的主流机型,这些机型采用四象限大功率电力电子变流器与电网相连,通过变流器的控制实现有功无功的解耦,具备动态调节无功输出的能力,如何合理利用风电场集中补偿装置和风机变流器无功调节能力,将对区域电网的电压稳定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2国内外研究F状

2.1电压稳定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几十年来,功角稳定性一直是电网公司首要关注的对象,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电力系统的负荷日益加重,电压稳定问题开始倍受关注。因此电压稳定性问题目前主要采用两种分析方法:静态分析方法和动态分析方法,两种分析方法各有所长,目前的研究现状如下:

(1)静态电压稳定极限及裕度。早期研究学者将电力系统电压失稳问题看做是系统过载引起的,从而将其视为静态问题,利用代数方程研究电压的稳定性。

(2)奇异值分解法。电压稳定临界点,从物理上是系统到达最大功率传输点,而从数学角度上是系统潮流方程雅可比矩阵奇异点。

(3)灵敏度法。灵敏度分析方法在电压稳定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突出特点是物理概念明确,计算简单。灵敏度法判据比较简单,需要数据量少,易于在线实现。

(4)直接法(崩溃点法)。在电力系统电压稳定分析和控制中,电压崩溃临界点的计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给定一个基态的电力系统,并给定一个系统发电和负荷的增长方向,我们可以计算在此方向的静态电压崩溃临界点。

电力系统是一个非线性动态系统,电压失稳的外在表现为幅值的振荡失稳或瞬间大幅度跌落,这些现象都与电力系统的分岔和混沌有密切关系。经过目前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电压失稳前可能经历霍扑夫分岔(HB)(包括亚临界霍扑夫分岔(UHB)和超临界霍扑夫分岔(SHB))、倍周期分岔(pDB)、奇异诱导分岔(SiB)、鞍节点分岔(SnB)、约束诱导分岔(LiB)等分岔形式,目前有关研究多数集中在鞍结型分岔点(SnBp)和约束型诱导分岔点(LiBp)求解研究之中。

电力系统存在另一种电压崩溃现象是约束诱导的电压崩溃现象,其主要体现在p-V曲线变化过程中,突然发生除负荷增长外的又一突发扰动,例如:发电机无功输出达到上下限、发电机组跳闸、线路故障跳闸等,由此使系统雅可比矩阵的维数或结构参数发生变化,此时系统的p-V和Q-V曲线发生一次所谓的分支转换现象。

2.2风电并网电压稳定研究现状

2.2.1静态分析方法的应用现状。有关电压稳定静态分析方法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内含风电的电网电压静态分析方法的研究属于起步不久,虽然有了一些文章发表,但是目前困扰风电并网电压静态分析方法的最主要难题是风电场并网系统如何建模问题尚且没有解决。在电压稳定静态分析方法中风电场如何建模将是目前研究学者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之一。这也是本课题将要进行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2.2.2动态分析方法应用现状。动态数值仿真分析方法是目前工程上较为普遍使用的方法,其仿真结果的可信度主要取决于所构造模型的正确性。目前有关风电机组和风电场的动态建模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部分将主要介绍目前国内外关于风力发电系统建模研究和大规模风电并网对电网安全稳定影响研究现状。

(1)风力发电机的动态数学建模研究现状。在研究电压跌落对双馈风机影响时,需要建立双馈风机定子电压跌落情况下的暂态数学模型。在电网电压跌落情况下双馈风机转子电路通常被Crowbar电路短路或串联一个小阻值的电阻,因此利用电路的叠加原理对双馈感应发电机转子短路情况下定子电压跌落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到电网电压跌落情况下双馈感应发电机系统暂态电流的表达式。

(2)风电场数学建模在电网稳定性影响研究中应用情况。风电发电的并网运行已经成为电力系统电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风力发电对风速的依赖性,而自然界的风速有其固有的随机性,因此风电的间歇性和风速的扰动成为制约风电并网的重要因素之一。从风电场的规划到并网之后的运行全过程中,对其并网之后对整个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分析。

2.3风电并网电压稳定研究发展趋势

通过对目前电压稳定分析方法发展现状及风电并网带来的电压稳定问题的分析,总结有关风电并网电压稳定研究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适用于电压稳定分析的风电场等值模型的建立。目前电压稳定分析方法相对已经较为成熟,然而在应用在多风电节点电网的分析之中时,缺少能够应用的风电场等值模型,仅能将风电场看作是“特殊pQ节点”处理,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2)通过现场试验测量数据验证或构建风电机组动态仿真模型。目前风电机组及风电场动态仿真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仿真模型准确性的验证较为困难,所以目前为止尚且没有学者们公认的结论。

(3)静态分析方法和动态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电压稳定综合分析方法研究。目前电压稳定静态分析方法和动态分析方法如前所述均有其优缺点,并且各有所长。

(4)提高大规模风电接入点电压稳定水平的技术措施研究。

3技术路线

3.1风电场联网运行无功电压模型研究

目前,在对风电并网相关问题进行仿真分析时,对风电场基本是以负荷模型进行替代,仿真结果必然存在较大误差。因此,对包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进行电压稳定性分析的首要问题是对风电机组或风电场进行可靠有效的建模。

3.2内含多风电节点的地区电网电压稳定性研究

3.2.1电压失稳状态空间的建立方法研究。对于电网结构和参数(线路参数、主变参数、发电机参数、负荷模型参数等)固定的电网,能够导致其电压变化的因素很多,具体包括:节点有功变化、节点无功变化、线路故障、母线故障、主变故障、发电机跳闸等。本研究在组合电压失稳状态空间时,以对节点电压影响灵敏度较大的风电场优先组合。本论文下一步研究主要集中在电网严重故障与风电场有功变化之间如何进行状态空间构建问题开展研究。

3.2.2电压失稳状态空间下的电压轨迹追踪研究

(1)基本思想。建立电压失稳状态空间后,根据失稳因素的排列依次对电网进行扰动仿真,根据轨迹分岔理论求取轨迹的鞍结分岔点,应用初始状态至鞍结分岔点的变化轨迹求取电压稳定裕度。

(2)一种新的轨迹追踪方法。假定状态空间下的节点静态电压稳定数学模型为式(1):

(1)

上式中,f1、f2为依次的电网扰动,根据电压稳定静态模型得出的静态电压仿真曲线如图1所示。

图1中,状态1曲线对应数学模型g(y)=g(Vt,?兹t),状态2曲线对应数学模型g(y)=g(Vt,?兹t,f1),状态3曲线对应数学模型g(y)=g(Vt,?兹t,f1,f2)。从失稳因素集合构成上看,每一个扰动都将恶化电网电压稳定水平。

从图1追踪曲线上看,对于状态1,电压失稳临界点并不是曲线本身的鞍结分岔点,而是点a,原因是点a右侧的运行状态中只要发生f1扰动系统运行状态立即转换为状态2,此时系统已经处于失稳状态;同理状态2的电压失稳临界点将是点B。

本论文将根据上述轨迹追踪方法,提出新的电压稳定裕度指标,并在实际系统验证稳定裕度指标的有效性。

3.2.3基于分岔理论的含风电场电力系统电何榷ㄑ芯俊n实现电压稳定指标的在线求取,本研究将应用分岔理论针对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当电力系统负荷水平及发电机输出功率确定时,常规潮流方程可表示为(2)。

(2)

定义向量y=[V,?兹]t,其中Vt和?兹t分别表示系统电压幅值列向量和相角列向量;定义p和Q分别为式(2)等号左侧pgi-pLi和Qgi-QLi构成的向量;pe(y)、Qe(y)分别为等号右侧对应的向量,则潮流方程可描述为式(3)。

(3)

以建模风电场有功pw为控制参数,建模风电场无功Q分两种方式考虑:一是按构建的静态p-Q-V模型考虑;二是按照有功功率变化过程无功功率恒定不变考虑。于是含控制参数的风电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分析数学模型为式(4)。

g(y)=g(Vt,?兹t,pw)(4)

仿真曲线如图2所示。

当建模风电场的注入有功功率pw=0.57pu时,系统发生鞍结分岔,而采用无功恒定模型静态电压稳定水平明显要高,这也进一步说明风电场模型的选取将直接影响电压稳定的分析结果。

由于实际电力系统中,发生变化的控制参数不仅仅有一个,往往在一个参数变化过程中同时伴随着其他参数变化,例如:风电场有功变化过程中发生临近线路跳闸、变电所电容器投切、机组跳闸等,这即会改变网架结构,同时改变了发供电的平衡,进而影响了电压变化轨迹的特性。

本论文将基于上述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多参数变化的系统鞍结点分岔特性,总结其变化规律,提出一种新的应对多参数变化的电压稳定分岔点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余贻鑫,王成山.电力系统稳定性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赵万明,黄彦全,等.电压稳定静态方法综述[J].电气开关,2009,no.1.

[3]程浩忠,吴浩.电力系统无功与电压稳定性[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4]潘文霞,陈允平,沈祖志.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研究综述[J].电网技术,2001,25(9):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