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需求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20:26

学生需求分析篇1

[关键词]大学生;面子需求;分析

一、问题提出

面子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说是使用频繁且涵义丰富的一个词。许多国内外心理学研究者认为面子是非常典型的心理现象。“面子是个人从他人获致的社会尊严,或经过他人允许、认可的公众形象”。这种定义是对过去关于面子定义的整合,也是对已有面子定义的补充。有学者指出大学生对面子概念的理解有误区,即面子就是金钱、地位、情感的占有等观念,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由于大学生是一个高素质群体,因为怕“丢面子”而“要面子”约束自己的行为。目前直接针对大学生具体的面子需求的测量与分析尚属空白,所以在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对大学生面子需求的测量与分析。通过对大学生面子需求的了解,我们可以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面子观养成提供依据。

二、大学生面子需求量表的编制

何友辉认为对面子的测量转化成一个界定归属领域的问题,根据内在—外在,获致性—先赋性,道德的—非道德和个人—关系的维度对面子属性进行划分,但没有具体实证。朱瑞玲通过收集没面子事件进行划分,认为“没面子”事件因素结构包括能力失败、品德问题、行为失误和性道德事件,但收集的没面子事件是全社会范围,包括不同职业和不同年龄段,并没有针对大学生这一独立群体进行分析。所以此研究是通过收集大学生面子事件,对“有面子”、“没面子”事件的属性的划分。并在这个面子事件属性划分的基础上,编制面子需求量表,测量大学生面子需求。陈之昭编制的面子需求量表有两个次量表:“爱面子”和“薄面子”。前者是对有面子事件的重视程度,后者是对没面子事件的重视程度,但只研究了台湾地区男女生在“爱面子”和“薄面子”上的得分比较。朱瑞玲对中国大学生样本调查时测量面子需求强度是采用没面子事件下的难堪程度来测量其强弱。这两个面子需求量表都没有指出大学生对在不同属性下的面子事件的重视程度的差异。所以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大学生面子事件的属性和编制面子需求量表测量大学生对不同属性的面子事件的重视程度,

邀请56位大学生,就日常生活中觉得有面子及没有面子的事各写出5到10项。共搜集有面子事件173件,没面子事件181件。

根据何友辉对面子的界定属性方式对大学生有面子事件属性进行分类:(自身、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成就、先赋条件、道德品质)。根据朱瑞玲划分没面子事件属性的模式可以分为四类:能力失败(举例:学习成绩不好,考试挂科)、行为失误(举例:因为着装不整而被讥笑)、品行不端(举例:考试作弊被通报批评)及声誉尊严(举例:在同学面前被老师训话或指责)。将面子事件分类完成后,从每一类中各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将其加以修饰后作为面子需求量表的项目制成两个次量表:18题面子事件制成“爱面子”量表和20题没面子事件制成“薄面子”量表。量表答题方式采用里克特(Likert)的量表法,每一题分为6个强度的等级。回答“爱面子”量表,受试者必须以该事件使他感到有面子的程度区分:“谈不上面子、稍有面子、比较有面子、挺有面子、很有面子、极有面子”,等级得分从0—5分,“薄面子”量表则须依据事件使他感到没面子的程度分为:“谈不上没面子、稍没面子、比较没面子、挺没面子、很没有面子、极没面子”,等级得分从0—5分。

三、大学生面子需求量表测量结果与分析

共施测218份问卷,有效问卷213份。男生87名,女生126名。

测得面子需求量表中“爱面子”量表的一致性信度a=0.9006,“薄面皮”量表的一致性信度a=0.8992。体现了该量表一定的内容效度。

1、大学生对不同属性的有面子事件的爱面子得分,成就(2.54)、先赋条件(2.25)、道德品质(2.33)

表1大学生对不同属性的有面子事件的爱面子得分配对t检验

**表示在p=0.01水平上显著*表示在p=0.05水平上显著

从表1可以看出,在有面子事件中,大学生对拥有高成就的有面子体验最强,而且与先赋条件、道德品质方面得分高低差异显著。其次是对拥有优秀的道德品质被赞扬的有面子体验,最低的是先赋条件,但在道德品质方面与先赋条件方面得分没有显著高低差异。

2、不同主体的有面子事件的爱面子得分比较

表2不同主体的有面子事件的爱面子得分比较

**表示在p=0.01水平上显著

从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主体是自身的有面子事件的体验比对主体是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的有面子事件的体验要强,而且在成就方面、先赋条件、道德品质这三个维度上都是对主体是自身的爱面子程度要高,呈现显著差异。

3、大学生对不同属性的没面子事件的薄面皮得分:能力失败(2.40),行为失误(2.59),品行不端(3.31),声誉尊严(2.57)

表3大学生对不同属性的没面子事件的薄面皮得分配对t检验

**表示在p=0.01水平上显著*表示在p=0.05水平上显著

从表3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品行不端的没面子体验最强,即假设做了品行不端的事,受公众评价所产生的难堪程度最高,而且与其他几个维度的难堪程度得分高低显著。第二是行为失误,第三是声誉尊严受损,能力失败带来的难堪程度在这四个维度中最低。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通过对大学面子需求量表的编制与测量,对大学生面子需求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列举的有面子事件归纳出成就、先赋条件以及道德品质三个方面,他们对自己成就所带来的有面子体验最强;大学生们所列举的没面子事件中,归纳出能力失败、行为失误、品行不端和尊严受损四个方面,在没面子事件中,大学生群体对品行不端所带来的难堪程度最强。朱瑞玲研究台湾大学生提到性道德这一方面,但是大陆大学生并没有讲述。以另一个角度看来,这些大学生受访者可能以偏向陈述一些有关自己严重性较低的没面子事件,可以解释为一种自我防卫。陈之昭指出面子的测量涉及“面子事件”本身之主观重要性,每个面子事件必然涉及某些社会价值,而个体对这些社会价值有其主观的重视等级,还有涉及自我知道他人的评价方向及强度,即他人对自我行为表现的评价,甚至还有面子在社会情境下,对象的重要性、场合、对象的熟悉度,对象人数、归因等因素的考虑,该面子需求研究并没有考虑这些涉及的因素,所以需进一步研究涉及的面子因素对大学生面子需求的具体影响。

参考文献:

[1]朱瑞玲.中国人的社会互动:论面子的问题a.杨国枢主编.中国人的心理C.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89.

[2]周美伶、何友晖.从跨文化的观点分析面子的内涵及其在社会交往中的运作a.杨国枢、余安邦主编.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C.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3.

学生需求分析篇2

一、前言

2012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最新版的《高校专业目录》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规定》称,今后各高校可以根据新版《目录》自行设置调整本科专业。这预示着高校的专业设置及改革的权利,被更大地“下放”到了各高校。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调整专业课程。

本研究主张高校进行专业改革之前,需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研究。因为专业改革的直接受惠对象是作为教育客体的学生,只有准确把握了学生真实的学习现状,了解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专业改革才有的放矢,更具针对性。学生的学习需求可细分为四个方面,本研究仅限于分析其中一个方面,即应对自身的学习要求及未来的工作要求的学习需求。

二、研究方法

余(2002)指出,开展需求分析有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类方法。本研究以景德镇陶瓷学院日语专业的大四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利用定量研究中的统计考试过级情况和做问卷调查的方式,另外参考定性研究中的课堂观摩的情况来分析其学习需求。

三、研究分析

1.学生学习现状

本校日语专业10级日语(1)班共有32名同学,尽管大一入学均为零起点开始学日语,然而由于学生个人努力程度,兴趣,天赋以及学习效率等的差异,进入大四学年的学生们具有的日语语言能力呈现出参差不齐甚至千差万别的状态。下表中学生考试过级人数的统计结果清楚地反映了这一现状。

日语能力测试(JSt)考试是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主办,是世界上公认的测试日语能力的权威考试之一。该考试近年来试题改革,难度加大,部分学生考虑自身学习效果的原因,选择报考日语二级。上表的结果也反映了这一现实。而日语专业四级和八级是由中国日语教育研究会主办,主要是测试以日语为专业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仅限于日语专业学生参加。本校规定日语专业四级过级与否与学位证直接挂钩,有效地约束了学生的学习方向,从上表可以看出日语专四考试的过级率明显高于其他考试。然而尽管如此,仍有两位学生由于自身能力的原因,未能通过日语专四考试。

另外,笔者就该毕业班学生主要做的事情进行了调查。调查如下图所示,该班学生主要做的事情可大致分为7个方面。

2.开设课程现状

本研究通过以下图表清楚呈现了本校课程设置的情况。从数量上看,随着年级的增长,排课数量呈递增趋势。从课程内容上看,相比大一大二只有精读,听力,会话,泛读这几门单薄的基础课程,大三大四则开设包括日本社会,经济,文学,文化,翻译,口译,商务等兼具内涵及实用等诸多课程,内容非常丰富。

然而大四的课堂却呈现出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景象。上课人数寥寥无几,据笔者及其他老师的上课考勤统计发现,没有一个学生能够每门课都出席,更加没有一个学生能够做到不缺席每节课。很多课程的上课人数甚至只有个位数。大四学生中请假、无故旷课、迟到、缺席的情况已然成为常态。面对这一切,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也很尴尬,费尽心思为他们准备的教育大餐,大四学生们为何不领情呢。

从上图可以看出,本校日语专业的课程主要集中在大三和大四,课程设置呈不均衡的状态。开设在大一大二的课程偏少,内容过于单薄,不足以应对难度逐年加大的日语专四考试,尤其是没有开设作文课程,使学生不能很好地应对专四中的写作题。相反大三大四的课程则开设过多,尤其是大四学年,只有第一学期是在校学习时间(大四第二学期不排课,学生外出实习),而在这一个学期里,如图所示安排了包括精读在内的10门专业课。这对于大四学生来说,是超负荷的课程量。据前文中的调查可知,许多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大四开设过多的课程,剥夺了他们根据自身能力水平和发展方向,自由安排学习的时间,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四、结论

大四学生有着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日语语言能力提高的需求,具体体现在备考日语能力考试以及专业八级上。可以设置相关考级训练课程,更有针对性。(二)深层次强化日语语言能力的需求。这部分需求主要来自考研的学生。一般这类学生为日语基础较好,学习积极性较高。鉴于这部分学生人数不多,部分有一定深度的课程可以采用院级选修课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并选择水平较高的老师授课,使这部分学生学有收获。(三)为留学日本做准备的需求。日语专业很多学生都有去日本留学的想法。尤其到了大四,在具备了一定的日语水平之后,部分学生开始着手进行留学前的准备。如何联系日本的学校或老师,如何用日语写邮件,写简历等内容如能在课堂上得到老师的指导将会对学生有很大帮助。这部分需求不多,单独开一门课未免夸大其词,笔者认为可以放在商务日语或口译课程中穿插讲解。(四)就业的需求。部分已通过日语能力考试且没有考研或出国打算的学生,在大四学年一开始即表现出很强的就业愿望。在大四阶段开设商务日语,旅游日语课程可以满足学生的这部分需求。在开课形式上,笔者建议采用院系选修课形式。应对日语专业大四学生差别化的学习需求,在大四学年设置的课程不宜过于笼统化,应有针对性地分化细化,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最适合的课程。开课形式以院级选修为宜,使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各取所需。开课数量也不宜过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安排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只有改变了矛盾的供求关系才能避免课程资源的浪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学生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学生需求分析篇3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需求;创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035-02

我国在创业教育研究及创业教育实践方面都已经有了初步的模式,涉及范围也比较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学生角度来探讨创业教育问题的较少,多偏向于笼统的论述或宏观指导。本研究以民办高校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探究学生创业教育需求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建议,为进一步完善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研究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北京城市学院的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对象涉及不同类别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情况及其他,如性别、年级、专业、对创业的了解、看法等;第二部分为创业教育需求调查量表,共分为四个维度(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所需知识、创业所需能力),采用里克特式五点量表法,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8份,有效率为92%,访谈50人,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在校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实际需求情况。对收集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1.创业意愿与态度分析。在问卷中,通过“是否有想过创业”、“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和“是否愿意了解创业”三种情况对大学生创业的意愿与态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明确自己要创业且一直在计划自己创业的大学生占32.2%,有57.5%的大学生认为“不一定,有合适的机会就会创业”,6.9%的大学生认为“有,但不会付诸行动”,只有3.4%的大学生“没有考虑过”;且有95.4%的大学生是认同创业的,只有4.6%不认同,认为风险太大。可见,在目前“双创”背景下创业机会多,国家形势好,大多数学生认同创业,极少数不考虑或不认同,而且对创业心态积极,思考趋于冷静。在“是否愿意了解创业”上,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表示非常愿意了解,占比达到51.7%,有三成多的大学生“愿意了解,以备将来之需”,占比33.3%,9.2%的大学生选择“虽然不打算创业,但还是愿意了解相关知识”,只有5.7%的大学生“不愿意”。从访谈中也发现现今大学生选择创业之路持非常审慎的态度,有缜密的思考,并不盲目。近六成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具备的条件不成熟,愿意自己多积累创业相关知识、能力等修炼自身以等待机会。

2.创业的主要障碍因素分析。大学生认为影响自己创业的主要障碍因素中,“社会经验不足,缺乏人脉资源”、“资金不足,筹资困难”、“缺乏创业相关知识”是他们创业初期面临的三大主要障碍,占比较高,分别达79.3%、71.3%、49.4%,这是当前大学生创业亟须解决的问题,这对高校的创业指导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其次是“承担不起创业失败的风险”和“自身创业能力不足”,占比为37.9%和34.5%。近八成多的大学生不把政策环境和家人的支持作为主要障碍,说明当前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好。

3.大学生自身现状与创业教育需求分析。为了全面地了解当前大学生自身现状与实际需求的情况,对各维度的具体指标均值进行了比较。根据计分方式,自身现状的各指标得分均值越大,表明现状越弱;需求的各指标得分均值越小,表明需求程度越强。

统计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在各维度指标上自身的现状整体比较乐观,“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所需能力”都处于“很强”与“一般”之间,对高校创业教育需求处在“较需要”及以上,尤其是在“创业所需知识”方面大学生认为自身现状一般,对创业教育需求很高,较为迫切。

从需求人数比例来看,大学生认为自身现状在各维度指标上处于“一般”及以下的人数分别为51.67%、36.8%、77.76%、49.96%,除了“创业心理品质”外,其他三个维度现状较弱的大学生都超过五成,尤其是在“创业所需知识”方面高达77.76%,需求人数达到了92.95%,其中“政策法规、工商税务、金融保险知识”者三项较之其他需求最高;而对创业教育的各个维度的需求人数都达到八成左右,甚至高达九成以上,充分说明当前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是较为迫切的,也认为非常有必要通过学校的各种创业指导途径给予满足和加强。

在调查及访谈中还发现:大学生需求学校的创业教育内容选择倾向顺序为:“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等知识”的占71.8%,“创业机会与风险知识”的占60%,“创业相关能力训练”的占56.5%,“工商税收、政策法规等知识”和“创业思维与企业家精神”的分别占41.2%;在获得或提高创业方面知识和技能方面希望通过的途径更趋向于实践,其中“创业实践”占55.2%,“创业模拟或训练、比赛活动”占43.7%;希望的创业教育师资有74.7%的大学生选择“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或风投专家”,认为在校老师缺乏创业经验,并不适合进行创业指导。

4.不同群体大学生对创业教育需求的分析。为了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分析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创业教育各维度上的需求是否有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概率p值小于0.05表示存在显著差异,概率p值小于0.1表示存在差异。

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在创业意识(p=0.044

不同年级在创业需求的各维度上均存在差异。在创业心理品质上差异显著(p=0.016

不同类别专业在创业意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25

三、调研结论与讨论

1.在目前“双创”背景下创业机会多,国家形势好,大多数学生认同创业,对创业心态积极,对是否选择创业持非常审慎的态度,思考趋于冷静,并不盲目。近六成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具备的条件不成熟,愿意自己多积累创业相关知识、能力等修炼自身以等待机会。也正因如此,高校的创业教育与指导的开展才有意义,学生是否创业或是否具备成熟条件,在大学四年的培养和提高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创业指导的开展,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层面更为丰富,对其就业或创业,甚至是以后的职业发展都是有利的。

2.大学生认为影响自己创业的主要障碍因素中,“社会经验不足,缺乏人脉资源”、“资金不足,筹资困难”、“缺乏创业相关知识”是他们创业初期面临的三大主要障碍,这是当前大学生创业亟须解决的问题,高校的创业指导也应该从这些亟须方面着手,为学生寻找资源、搭好桥梁,指引好道路。

3.当前大学生自身的现状整体比较乐观,对创业教育的需求也较为迫切,也认为非常有必要通过学校的各种创业指导途径给予满足和加强,尤其是创业所需知识方面。需要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完善,在学生真正需求途径、知识板块、教育师资方面不断加强。

4.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对创业教育的需求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创业意识、创业所需知识、创业所需能力”方面女生的需求高于男生;不同年级的创业教育需求较为不同,大一、大二年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最高,显然这是创业指导的重点阶段,而在大四年级开展创业指导的意义并不大;相比较而言,文学、法学、语言专业的学生需求高于理工、经管和艺术专业。不同群体学生的创业教育需求不同,这提示高校在做创业指导工作方面应该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进行,不可“一刀切”,在课程设置、能力训练、创业实践等方面都应该有不同类型,以适合不同需求的学生。

总之,不同背景的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具体需求存在差异,学校的创业教育要根据这些差异,开展不同的指导体系。需要学校创业教育部门、创业指导教师、学生个体、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创业教育课程指导体系和实践指导体系,学生的创业教育在当前“双创”背景下定会上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朱明.我过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2007,(6):10-12.

学生需求分析篇4

论文关键词:英语学习,需求分析,非英语专业专科学生

 

一、理论背景和相关研究

需求分析(needsanalysis)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教育、经贸、制造和服务等方面(陈冰冰2009)。在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最早使用于70年代初,目的是为成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eSp)的课程设置提供依据(west1994)。Brundage和macKeradon(1980)对成人语言学习的研究显示,当学生参与制定符合个人情况的学习目标时学习效果就好。当学习内容与个人经历或当前利益相关,学习过程与人生经验相符时,学习效果就好(nunan1983)。因而,需求分析的理论依据来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原则。随着外语教学的中心从教师如何教转向学生如何学,学习者的期望,目的,兴趣以及方法受到教育者越来越广泛的重视。需求分析的方法也逐渐从专门用途英语应用到普通语言教学的课程设计上来(west1994)。由此可见,通过对学生的外语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教师选择符合现有外语教学条件,目前学习者知识和技能水平等现状的教学方法。

近年来需求分析,国内关于需求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在理论方面,比如余卫华(2002)分析了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实证研究方面主要包括基于需求分析的外语课程设置和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分析。前者比如纪康丽等(2002)通过分析清华大学学生对英语阅读课内容,教材及教法的期望,来指导大学英语阅读课程的设计;刘晓华(2006)就对英语专业二年级学习者的需求进行了调查,为精读教材的编写提供了一些启示;后者包括袁永芳(2002)的研究,她针对研究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和课堂需求进行了调查。

以上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教材的选择,以及研究生和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学习需求上,对于专科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却鲜有研究。专科学生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他们的需求对于我们改进专科学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拟从非英语专业专科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角度入手,以大学英语综合课堂为研究背景,对新乡学院2010级非英语专业专科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进行描述,以期改进大学英语综合课的教学。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来收集数据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问卷是参考了申鑫(2006)和王志茹(2003)的调查研究,并结合访谈中学生们的回答进行设计的。问卷先在一些学生中进行了试投放,然后根据反馈情况作了修改。问卷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向学生致谢并声明此项调查与成绩无关,希望如实作答;第二部分涉及学生的个人信息,如年龄,性别,专业;第三部分是本次问卷的正文部分,包括关于英语学习目标,英语学习态度和对大学英语综合课期望的14个选择题,第15题是关于学生对大学英语综合课的看法和建议。

(二)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是在大一下半学年开学后的第六周后进行的,涵盖了新乡学院2010级语文教育,法律事务,建筑工程设计和建筑设计技术四个专业的学生,采取随机抽样的形式对其中的147名学生发放了问卷,共收回134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25份。选择他们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他们对于一个学期以来的大学英语综合课有了一定的体会需求分析,专业覆盖面也包括了文科和理工科。

三、结果与分析

(一)英语学习的目标和动机

关于英语学习目标的调查结果显示,52.8%的学生认为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以后找工作创造条件。48%的学生选择了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自己学习英语的目的,另一方面,因为兴趣而学习英语的学生(0.26%)只是寥寥无几。这与申鑫(2006)对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调查结果稍有不同,在申鑫的调查中,有52.8%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学英语的,有20.1%的学生是由于对语言本身感兴趣而学习的。由此可见,专科学生较本科学生在学习的工具性方面的要求更高,他们更多的是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求职的需要。

通过访谈,笔者发现由于专科生在校时间只有三年,除去实习,余下的比较完整的可供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年半左右,所以大部分学生更希望在这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为自己将来找工作赢得一些筹码。考虑专升本的学生只是少数,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在毕业之后直接参加工作。另一方面,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式也是迫使他们把就业放在第一位的原因之一,而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在找工作时会成为一个优势,因而考证成了第二位的动力。总之,就业和四六级考试是专科学生学习英语的直接动力,也就是与个人前途直接相关,这种动力即表层动机,是来自外部的(文秋芳2001)。

(二)英语学习的态度

学生学习的目标和动机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在被问到“你对英语学习感兴趣的程度”时。有46.4%的学生选择了比较感兴趣,有40.8%的学生选择了感觉一般,只有4.8%的学生选择了不感兴趣。说明提升专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还是很有希望的。

动机大小还体现在学生努力的程度。在对学生课外学习英语时间的调查中,51.2%的学生平均每天花不到一个小时,有28.8%的学生基本不学英语,只有2.4%的学生会平均每天花2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学习英语。这个结果与申鑫对于本科生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但是显然课外基本不学英语的专科学生比例较之在本科学生当中的比例要大。因此如何指导学生有效的利用课外时间来促进英语学习需求分析,指导学生将课上讲授与课下自主学习结合起来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对大学英语综合课的期望

大学英语综合课一直以来被学生认为学不到东西(蔡基刚2010)。然而对于专科学生是否如此呢?当对自己大学阶段近一年来的英语学习进行总结时,有53.6%的学生认为“收获不大,只是学到了一些词汇和语法规则”;有28.8%的学生认为“学到了不少,但是基础仍然不太牢固”。有71.2%的学生将自己收获比较不大归因于个人的原因。这个结果与申鑫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见大学英语综合课在本科生和专科生当中的满意度都不高。据笔者了解,专科学生对于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仍然很不牢固,甚至要求老师对中学学过的一些语法现象进行强化巩固。

对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72%的学生认为是听力薄弱,69.6%的受试对象认为是词汇量小,还有53.6%的学生认为是口语薄弱。同时,他们最希望提高的英语技能是口语和听力。希望通过大英综合课能够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的学生占到了84.8%,能够提高听说能力的占到了72%。可见专科学生在词汇和听说方面的需求很迫切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据访谈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在高中时期的英语学习中基本没有训练过听说能力,主要因为高考对此并无要求。对于词汇,由于大多数同学课外很少自学英语,即使今天学过的单词,由于很久不见也会很快淡忘的。如此恶性循环,词汇方面没有得到提高。

四、结论与启示

根据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目前的大学英语专科学生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存在一些差距。首先,非英语专业专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表现为较强的工具性倾向,所以他们看不到大学英语综合课和考试直接的必然联系,从而导致他们在课外基本不会抽时间学习英语;同时词汇量小和听说能力薄弱成为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因势利导。针对大多数学生把就业和四六级考试作为英语学习的主要目标,我们可以利用这两者的推动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的英语学习。使之领悟到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通过四六级考试直接的必然联系,逐渐找到英语学习的新方向,使应试教育成为英语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非唯一的最终的目标。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深层动机,最终实现以提高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为目的的良性循环。

2.打实基础。针对专科学生,英语的基础知识仍然是他们学习的重点需求分析,扩大词汇量和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是他们迫切希望得到改善的薄弱环节。当然这最终还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但是由于专科学生的自觉性不高,老师可以通过随堂测试或竞赛等手段督促学习。同时,把一部分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老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中心。

当然,除了调查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也应该对教师的教学需求进行调查分析。这是本研究有待改进的地方。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学生的需求虽然不能决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因为学生的想法也需要引导,但是了解他们的需求,老师就能够有的放矢的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根据他们的需求因势利导,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最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nunan,D.thelearner-centeredcurriculum[m].Cambridge:CUp,1988.

[2]west,R.Stateoftheartarticle:needsanalysisinlanguageteaching[J].Languageteaching,1994,27.

[3]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的精读课程走向研究[J].外语研究,2010,5.

[4]陈冰冰,王欢.国内外语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7.

[5]纪康丽,等.根据学生需求设置大学英语阅读课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增1).

[6]余卫华.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8.

[7]刘晓华.学习者需求分析与精读教材编写[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

[8]申鑫.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调查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9]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

[10]王志茹.大学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实证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4.

[11]袁永芳.对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和课堂需求的调查[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

学生需求分析篇5

关键词高职类毕业生;职业素养;胜任力模型

高校人才就业一直是受社会所关注的话题之一,这不仅是因为高校人才的顺利就业,牵扯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更是一个关系着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麦可思等在2012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12)》一文中指出,2012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09%,比起2011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两个百分点。而且这中间还包括很多就业后迅速再次失业的毕业生。

当今社会出现一方面用人单位“招工难”,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正是因为这种尴尬局面的不断出现,才一次又一次的将高校人才就业问题推到人们眼前。

此次课题组查阅了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文献,搜集整理了“58同城”“智联招聘”“英才网”这三个网站,关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6740条招聘信息,为本文提供相关资料。通过信息频数分析和聚类整理得出以下现状分析。

一、知识――企业要求理论素养、实践经验并重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知识掌握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理论基础;二是实践经验。

(1)理论知识,它包括一般知识和专业知识,毕业生主要通过课堂学习和日常积累获得。在求职过程中,主要通过基础知识考核、专业考核以及毕业生、从业资格证等“硬件”考察来确定应聘者知识方面的储备情况。我们对上述三个网站进行信息整理,发现一些现象。首先是专业要求,我们在数据整理中发现所有的招聘信息中,针对毕业生没有专业要求的招聘信息不足30%,并且就业方向集中明显,主要有服务类行业、营销类行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三类招聘信息中,对专业不作要求的招聘信息占到总量的63.7%。其次是学历要求,作者结合访谈对数据进行解读,发现招聘市场近几年同行业招聘都表现出了学历要求提高的趋势,某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表示,主要是由于人才富集的原因。原先主要设定为专科生的岗位,现在很多本科生,甚至研究生都来应聘。第三是从业资格证的要求,在众多的招聘信息中,教育行业、司法行业、医疗卫生行业、计算机网络工程行业、建筑行业等专业性强的工作岗位,近些年纷纷表现出双证求职的现象,即是招聘中要求求职者不仅要具备一定要求的学历,并且要同时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证。这样的招聘信息,在以上行业中所占比例达到79.8%。

(2)实践经验,也被称作经验性知识或社会工作经验。很多企业对于工作经验有要求,理由是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应聘者,工作上手快,适应能力强。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就可以省去人力、财力去培训刚入门的无工作经验者。所以在招聘中“工作经验”成了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通过对“58同城招聘”“智联招聘”“英才网招聘”这三个网站招聘信息的分析,我们对结果做了如下评述,那就是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对于工作经验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例如在“智联招聘”网站中的信息显示如果一天943个招聘信息,其中要求工作经验要求在1-3年的招聘信息有347个,工作经验要求3-5年的有225个,而与之强烈对比的只有80个工作岗位无经验要求,14个岗位要求工作经验在1年以下。

二、技术――企业要求基本技能,更强调新技术的更新能力

文章提到的技术主要是指应聘者的在工作时的实际操作能力。通常员工与岗位的契合度的高低取决于该员工在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如要顺利工作,光具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那些技术类的工作,对技术要求更高。

在访谈调查中,用人单位表示,由于技术革新浪潮的推动,在技术行业表现出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于从业人员接受新技能、学习新技能的要求不断增加。常常在一种工作中,常用的技术和设备操作能力,三年内就可能会两次被新的技术或设备替代。这对于从业者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就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点上,高校毕业生无疑是占有优势的。

三、职场意识与能力---企业对求职者软体的要求格外高

随着人力资源市场的不断成长,对于求职者的要求不仅停留在硬件的要求,对于应聘者的软体考核也日益精细和具有针对性。我们发现在众多的招聘职位都是不同的能力要求的,例如,编辑需要较强的写作能力和信息采集能力,财务人员需要很强的财务分析能力和资金管理能力。为什么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这么看重应聘者的专业能力呢?清代诗人顾嗣协曾用一首诗“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就起短,智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可”来表述用人所长,因事择人的用人原则。

但是我们也能看出很多职位对于能力要求是相似的,比如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协调能力、执行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学习能力等等。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毕业生在能力培养和意识提高方面,要分层次,对于自己中意的岗位,要有清晰的认识,有意识的培养个人一般能力和专业能力。

四、内在特质――企业对于员工内在特质的考察趋于科学化、系统化

依据人力资源领域著名的“洋葱模型”,对于职员进行逐层考核。我们会发现,各核心要素由内至外分别是动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知识、技能等。我们已经在上面基本完整的讨论了知识和技能等显性要素,下面将结合访谈集中讨论比较隐性的要素。

市场对于求职人员的隐性素养进行考核其实一直都是存在,在很久以前的人员招聘过程中就会看到诸如:工作态度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等字眼,我们现在清晰的认识到,这是关于态度和动机的考核;在以往的面试中,面试人员也会极尽可能的通过一些问题甚至是行为的观察,对求职人员的内在素养进行考核。而现如今,针对比较隐性的素养考核已经常规化和标准化。相当一部分企业已经开始使用标准化问卷对求职者的动机、态度、价值观、个人特征等比较内隐的特质进行考核。针对于此类内容的考核还有“无领导小组讨论”“胜任力模型比对”等等一系列在管理学、心理学理论上不断发展起来的专业方法。

通过访谈我们意识到,大学生要想在未来的求职道路中得偿所愿,及早的、系统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现状对大学生本身也好,培养单位也好,甚至于是用人单位也好,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怎样在这样高速运转的社会中。为社会、为企业培养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劳动者。

当今的高校毕业生以及高等院校,应该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例如胜任力素质模型这些人力资源工具来调整自身,从而使得学校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使高校毕业生能顺利踏进社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自身的价值。这也将是我们下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程方正.现代管理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4版

学生需求分析篇6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需求;心理健康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准确地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第一步。本研究旨在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为有针对性地、有侧重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二、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九江学院抽取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学生共500人,问卷回收后,经仔细筛选后保留有效问卷384份,有效率为76.8%。其中,大一114人,占29.7%,大二155人,占40.3%,大三61人,占15.9%,大四54人,占14.1%;男生184人,占47.9%,女生200人占52.1%;专科生186人,占48.4%,本科生198人,占51.6%;理工科类151人,占39.3%,文科类179人,占46.6%,艺术类54人,占14.1%。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需求

1.自我意识方面

调查显示有146人(38.1%)对自己的态度不够积极;74人(19.3%)认为自己的自尊心不强;明确表示对自己不满意的学生有152人,比例高达39.6%。还有79人(20.6%)不确定自己的表现。这表明自我意识教育的重点应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悦纳,形成积极清晰而稳定的自我概念。

2.在校适应方面

有287人对学校存在明显的消极情绪体验,感到空虚无聊,占总人数的74.7%。,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337人,占87.8%)渴望结束彷徨找到新的目标。因此,生活适应辅导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寻找新的学习和生活目标,进行大学生涯规划。

3.学习方面

有45.5%的学生(175人)选择如何维持激情和学习动力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23.7%的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是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管理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佳方案,只有2.3%的学生把缓解学习压力放在最突出的位置。所以学习心理辅导要突出学习动力和激情的维持、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教学。

4.人际关系方面

在改善人际关系方面,122人(占32%)最想学习的是交往技巧,希望提高自信心和处理人际冲突的能力的学生各占26.6%,只有14.5%(55人)的学生认为改掉自己的毛病和缺点是改善人际关系的主要手段。这就说明人际关系辅导要强化交往技巧和艺术以及自信心训练。

5.恋爱与性的问题

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最为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和理解爱的涵义。对于与性有关的知识,230(占59.9%)位大学生最希望了解的是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其次为性道德、法律知识,有7%和7.6%的学生分别选择了最希望了解婚前的后果和避孕知识。恋爱心理辅导着重帮助学生学会兼顾学业、理解爱的内涵。尽管只有11人(2.9%)选择了学会承受恋爱挫折但是由于大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有限,失恋后常常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引导学生承受爱情挫折也是重中之重。性健康教育的重点则是性生理知识和性心理知识、性道德和法律知识。

6.情绪稳定方面

调查中有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并不愉快,15.6%的学生不确定自己大学生活的感受;46.1%的学生(177人)希望自己能保持乐观愉快的心境,希望自己具有克服不良情绪的能力的学生比例有39.6%,同时有306人认为自己的情绪调控能力有待提高,约占总人数的79.7%。反映出大学生对自己情绪稳定和成熟的要求。所以情绪调控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乐观的心态和克制情绪的方法和能力。

7.意志品质方面

当问到是否能坚持一件事时,265位(69%)学生回答无法长时间坚持下去;当学习和娱乐发生冲突时,只有21.1%的学生选择先学习,还有217人(56.6%)的人摇摆不定,不能肯定自己的选择,25.2%的学生明确表示自己会选择娱乐。说明大学生的意志品质需要得到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坚持性和自制力,自觉性和独立性也是许多大学生有待改进的方面。所以意志品质优化的是大学生意志品质训练的重点,尤其是坚持性和自制力。

8.就业方面

对于如何更好地为求职和就业作准备,164人(42.7%)选择了进行生涯规划发展相关能力,其次选择如何提高自信迎接挑战的人有34.4%,人数为132。就业心理辅导的重点是配合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提高学生自信和就业竞争力。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要求

有84.9%的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不同需要来进行,大一年级主要进行学习心理辅导(选择人数为和百分比分别为272人,70.8%)、生活适应辅导(260人,67.7%)、自我意识教育(209人,54.5%)和人际关系辅导(151人,39.4%);大二年级主要进行恋爱心理辅导(240人,62.5%)、性健康教育(170人,44.3%)、人际关系辅导(170人,44.3%)和情绪调控指导(99人,25.8%),大三大四可以将就业心理辅导(364人,94.8%)、意志品质训练(172人,44.9%)、情绪调控辅导(163人,42.5%)和性健康教育(86人,22.5%)作为主要内容。可以看到,不同年级的教育内容有所交叉,说明大学生的需要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四、结论

通过调研不难发现,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需要和时间要求是有所侧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和课程安排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依据,什么时候安排什么内容,要贴近大学生心理需要,才能更好地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教学较为合理的安排是:

学生需求分析篇7

关键词:英语专业;口语学习;需求分析

一、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实行了研究生扩招,相对缓解了强烈的研究生入学需求。但是,研究生就业难度增加,就业竞争激烈,就业问题开始凸现出来。其中,英语专业作为中国高等院校的常设专业,其就业竞争强度尤为明显。因此,英语专业研究生在读研期间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技能培养仍然是重中之重。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研究生学院并未开始口语课程,这与广大英语专业研究生的需求不相符合,口语课程的设置及如何设置存在一定争议。

需求分析提供了eSp学习者具体的学习目标、初始水平和目标水平的有关数据,从而为课程设计提供基本依。考虑到中国研究生毕业所面临的就业形式严峻问题,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需求分析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者个人技能需求、学习者对课程的需求等方面进行考察,明确英语专业学术研究生的口语学习需求,从而为口语课程的设置提供一些启示。

二、文献综述

需求分析要以信息调查为基础。信息调查既可以采用主观形式,也可以采用客观形式。需求分析常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测试、访谈、观察等(程晓堂,2011)。

基于需求分析的外语教学研究在国外已有30多年的历史,最初是由欧洲委员会的倡导被应用到专门用途英语领域中去,后来随着外语教学的关注点从学习者的语言需求转变到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后,开始被应用到普通英语的教学领域中。国外外语需求分析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语需求分析的定义和分类上。

需求分析模型的研究因其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而受到了外语专家的重视,外语需求分析模型主要有以下四种。1)munby的目标情景分析模型(targetSituationanalysis)(1978);2)allwrigh的目前情景分析模型(presentSituationanalysis)(1982);3)Hutchinson&waterr的模型(1987);4)Dudleyevans&StJohn的模型(1998)。

munby的目标情景分析主要针对学生在将来目标职业或学业情景下语言的要求提出的一套可以发现目标需求的详细步骤----交际需求处理器。allwright的目前情景分析虽然关注学生目前语言能力、水平与目标需求的距离,但却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个性文化的作用(陈冰冰,2009)。Hutchinson&waters(1987)提出的需求分析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目标需求,即学习者在将来目标场合使用英语的客观需要;二是学习需求(1earningneeds),即分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的条件和需要做的事情。他们又把目标需求进一步细分为必学知识、欠缺的知识和想学的知识。Dudley-evans和St.John(1998)则将需求分析法细分为三种不同角度的方法:首先是目标情境分析法,从课程规划者的视角出发,用来宏观分析一个社会或某些行业对eSp教学的需求。其次是学习情境分析法,它要求课程规划者和教师着眼于学生,分析了解他们对所学语言的态度、经历和要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再有是现状情境分析,这种分析要求教师着眼于学生的目前语言水平,分析了解他们的学习障碍和差距,以此为依据设置课程,选编教材并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

外语学习者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对需求分析的分类也各式各样,Hutchinson&waters(1987)分类由于既清楚又简洁,有利于需求分析的实际操作。

三、研究问题与方法

本研究调查了浙江某大学外语专业一、二年级学术研究生的口语学习需求,以此为依据探讨口语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共发放问卷32份,回收32份,其中有效问卷32份,占回收问卷的100%。问卷设计了16个问题,是客观选择题(部分可多选),所得数据为原始数据,并换算成百分比。问卷题目的设计基于Hutchinson&waters(1987)的需求分析框架,调查结果为本项目的研究思路提供了重要依据。

问卷设计主要围绕以下四个研究问题:

(1)英语专业学术研究生的口语学习动机是什么?`

(2)主要的学习策略是什么?

(3)学习者个人技能的需求有哪些?

(4)学习者对课程的需求有哪些?

四、结论与不足

此次需求分析调查发现英语专业学术性研究生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倾向于教师职业,因此有较强的个人发展学习动机,非常注重自身交流能力的发展,对英语语音有较高的要求,并且发现了自身在口语表达能力方面的欠缺。在交际法教学的影响下,学习者已经有了较强的口语交流意识,网络已经成为他们提高口语能力的新渠道,但提高口语技能仍然缺乏相应的学习环境。同时,学习者既渴望课程能兼顾学术、人文的学习,又希望能提高口语技能训练,因此,在课程的构想时,以实用为主,以学生需求为主体,尽量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能够发挥口语课交流练习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冰冰,王欢.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8).

学生需求分析篇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社会和高校的广泛关注和重视。200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教社政厅[2002]3号文)要求“各高校应创造条件,为大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专题讲座、报告等”[1],但由于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方面师资薄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为了进一步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和态度,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依据,我们对某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与态度进行了调查分析。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重庆某职业技术学院各年级学生,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400人,收回有效问卷383份。其中男生310人,女生73人。

1.2研究方法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问卷包括2部分内容:对常见心理问题辅导的需求情况;对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及满意度。每个调查对象独立完成问卷,对问卷进行筛选后,应用SpSS17.0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辅导需求的总体状况分析

通过对调查数据分析可知,该校大学生对常见心理问题辅导的总体需求比较一般,平均值为2.71(问卷采取1-5五点计分,3分为理论中值,均分低于3分)。如学习心理方面辅导、人际交往辅导都表现出较低的需求,但在就业心理辅导方面,需求度均值超过了3分。

就业心理辅导需求方面,该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最希望得到帮助解决的问题依次是:就业心理调适(均值为3.1)、择业观念(均值为3.06)、职业选择(均值为3.04)。这可能与高职院校进行的是职业教育,重点培养的是职业技能,所以学生们对自己未来的就业问题特别关心有关。从这个方面,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将来发展的迷茫焦虑感。

2.2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状况分析

在对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的调查中,46.21%的大学生希望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这一现象表明采用活动体验式的教学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容易让学生感兴趣,乐于接受,学生参与度高。在所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最受同学喜欢的教育形式排序依次为实践活动(46.21%)、讲座(43.86%)、个别心理咨询(40.73)、书籍阅读(34.2%)、团体心理辅导(24.8%)。

在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面,53.26%的大学生倾向于同学之间的传递与交流。这一数据启示我们要加强班级的心理委员建设和朋辈心理辅导建设。同学之间容易敞开心扉,拉近心理距离,建立起彼此信任、支持的关系。学生遇到问题或困惑,第一倾诉对象更多的是同学。

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46.74%的学生喜欢讨论式的教学活动,44.39%的学生喜欢通过角色扮演的教学形式了解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43.34%的学生能接受讲授式的教学安排。这是符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规律的。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丰富多种教学方式的前提下,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学会思考,学会了解自我,做好自我心理健康保健工作。

在直接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愿中,60.57%的同学表示愿意参与。参与的途径主要是心理健康类活动(64.66%),课堂听讲(45.26%),而愿意担任班级心理委员比例较少,只有16.38%。这可能是由于大家对心理委员的了解不够,不清楚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有关。这也启示我们要加强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的建设,注重对心理委员业务知识的培养,缓解大学生对朋辈辅导的需求与大学生参与心理互助意愿之间的矛盾。

3结论

学生需求分析篇9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就业;职前培训;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1-138-02

一、调查内容及方法

本次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在校大学生对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职业道德及心理素质培训、外语类培训以及培训时间、培训方式的需求情况。

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表由笔者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并由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于2011年2月发放给武汉大学500名在校大学生填写。样本空间包括人文科学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科学学部、医学部等6个学部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每个学部样本数85个左右。问卷回收后,为保证样本具有客观性和代表性,笔者对其内容进行了核实,核实有效后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调查表有效的约束条件是填写部分必须占总表内容50%以上。结果回收到有效调查表458份,有效率91.6%。考虑到各学部所占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不同,每项研究因数的系数采用加权平均法分析。该方法使分析的数据更具合理性。

二、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58%的学生认为职前培训是非常必要的,64%的学生学习目的明确,非常关注培训的具体内容(见表1),49%的学生倾向于面授培训形式,45%的学生喜欢远程加面授,29%的学生选择远程。

(一)创业培训

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进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做出积极贡献。社会的发展,无论是政治体制改革还是经济体制改革,都需要高校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

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环境非常宽松。在对机遇和自身创业理念、创业能力的认知上,调查数据显示:43%的学生希望加强自己的创业意识;44%的学生希望通过学习得到创业知识;72%的学生认为创业中会遇到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的挑战;71%的学生认为创业的技能和实践非常重要;2%的学生会选择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

创业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避免眼高手低、纸上谈兵和盲目乐观;培养学生拥有创业所需要的知识素养,如财务和法律知识;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等。这些能力的获得,仅靠理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模式上,调查数据显示:67%的学生愿意尝试模拟项目;66%的学生希望能实地参观,和企业家面对面交流;62%的学生对案例分析很感兴趣;只有23%的学生认为理论教学能完全达到学习目的。根据这些数据,各培训机构应采用既满足教学要求又便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以取得满意的培训效果。

(二)职业技能培训

实践不足导致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离招聘单位的期望尚有一定差距。企业偏爱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技术技能的大学毕业生。他们被聘用后能马上上岗,为企业节约了培养成本,缩短了培养时间。调查显示,有88%的学生愿意参加技术技能培训。

(三)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培训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所应遵循的特定行为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特殊形式和重要补充。优良的心理素质是指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树立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形象,有助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则能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求学和工作的过渡期,帮助他们坦然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冷静处理好各种问题,较快走出困境。

调查显示,只有22%的学生会参加职业道德培训。这表明,学生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需要给予一定的正确引导。而高达75%左右的大学生亟待接受心理素质教育则显示,大学生在求学期间自始至终都承受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学习和社交压力。这种就业前的受挫感势必加重他们对未来职业生涯中面对各种复杂状态的危机感。各高校及培训机构应对此予以重视,及时开设相应的培训课程和培训讲座。

由于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培训在培养人的个性品质和人格、纠正不良行为以及开发潜能方面不可估量的作用,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这种培训。在多种培训方式的选择上,59%的学生希望是个人指导,48%的学生希望通过情景模拟锻炼自己(见表2)。

(四)外语培训

随着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商务谈判、出国留学、进入外企工作及职称考试等无一不要求有一定的外语水平。

调查显示,对英语培训的需求量依然是最大的,但选择培训的类别则较为分散,34%的学生选择托福培训,33%的学生选择GRe培训,28%的学生选择雅思培训,32%的学生选择四六级考试培训,口译和口语培训的比例占10%-20%,考研的英语培训占23%,剑桥商务英语培训占14%。

小语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参加小语种培训的学生主要是以增强就业竞争力为目的的,涉及的语种主要包括德语、法语、日语、韩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等。对各小语种培训的需求情况按照人数多少依次为:51.7%愿意参加日语培训,47.2%期望法语培训,33.2%期望德语培训,17.9%选择韩语培训,12.7%选择西班牙语培训,8.7%选择俄语培训,6.3%选择意大利语培训,3.7%选择阿拉伯语培训。

三、对在校大学生职前培训工作的一些体会

(一)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并已采取实际举措扶持大学生的就职就业

面临这样的大好契机,如何充分用好国家相关政策,寻求上级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促使区域政策向职前教育倾斜,加大对培训硬件设施和人力资源的投人,是各高校和各培训机构需要加以思考的一个不容疏忽而紧迫的重要问题。

(二)本次调研中已经充分了解到,在校大学生有相当量的职前培训需求

考虑到各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地域特点,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各相关机构还需要做好科学、细致、具体的调研,开发出适合本培训区域大学生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

(三)以往的培训内容绝大多数是专业知识,教学形式也大多是板书式理论化教学

各高校还十分缺乏既懂理论知识又有熟练的技术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也基本上是老套的内容加形式化的说教,缺乏系统的专业教师和合理的课程配置。教育大计质量第一,要想实实在在地提高培训教育的质量,就必须先培养出优秀的满足职前培训需求的教师,并合理利用社会人力资源,将优秀的技术专家、企业家、相关政府人员等吸纳到教育培训机构的师资库里。

学生需求分析篇10

关键词:创业需求;创业能力;创业实践;国际商务经营英语0引言

英国的创业教育由来已久,政府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指导,还设置了一些专门的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在创业教育开始最早的美国,大学生创业可以说是相当稀松平常的现象,有的大学生甚至中途辍学去创业,如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苹果公司的创始人斯蒂夫・乔布斯、戴尔公司的创始人迈克尔・戴尔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些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创业需求,在创业实践中也不断地培养自身的创业能力。

1998年我国教育部要求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并于2002年初将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定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从那以来,全国各地的高校纷纷开设创业课程,同一所高校的不同院系也竞相推出创业课程,一时间创业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国家除了倡导创业教育外,还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我国的大学生创业者虽不如国外那么数量众多,群星璀璨,但是也日渐涌现出来。例如,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大学生禹化普靠卖台湾手抓饼而年收入达到250万。

目前,究竟有多少大学生愿意创业?大学生的创业需求有多强?他们的创业能力又如何?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笔者在教创业课程《国际商务经营英语》、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创业需求和创业能力进行了调研。

1《国际商务经营英语》创业课程简介

《国际商务经营英语》是从英国引进的、面向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为期一年的创业课程。这门课程在向学生介绍中外企业家、分析企业家特征、讲解有关企业经营理论知识的同时,还组织他们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从而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学习如何创办企业,并亲身体会创业的酸甜苦辣。具体的创业实践包括让学生组成不同的创业团队、建立各自的小企业、寻求市场机会、捕捉热销产品、进行市场调研、撰写商务计划书、争取风险投资、进货或制作产品、设计广告、销售产品并最终撰写商务报告。

根据课程要求,学生经过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创业前期准备后,既可以享受学校专门提供的创业便利条件,在校内销售产品;又可以自开网店,在网络上公开推销产品。不过,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最精彩纷呈的还是现场销售活动。不同创业团队同台竞技、八仙过海,学生们各种商务能力显山露水。笔者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填写了有关个人创业能力、创业意识等调查问卷;并且,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结束时,也按照课程要求撰写了商务报告和个人创业情况自评。这些都成为笔者调研大学生创业需求和创业能力的有力资料。

2大学生的创业需求调查分析

为调研分析的方便起见,笔者从2010~2011学年、2011~2012学年和2012~2013学年所教过的学生(以下简称2011学生、2012学生、2013学生)中分别抽取了3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大学生对创业环境的认识、对政府创业政策的了解和自主创业意识三方面分析在校大学生的创业需求。

2.1大学生对创业环境的认识

由表1可见,当谈到盖茨、乔布斯这些声名显赫的美国大学生创业者,李开复、牛根生、张瑞敏这样的大企业总裁时,学生们似乎都耳熟能详,但是说到具体的创业环境、包括国内外的创业环境、企业家的创业历程时,他们就明显知之甚少了。一些学生曾经在校园里看到过有关本校学生创业中心、大学城创业大赛和赛扶(SiFe)团队比赛的宣传,所以对于国内创业环境的了解基本仅限于此。

2.2大学生对政府创业政策的了解

如表2所示,当被问及我国政府的创业政策时,学生几乎都不怎么了解。他们完全不知道我国政府对个人创业的支持始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也不甚清楚近年来政府在贷款、税收等方面日益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只有极少数学生认为或猜测政府是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但是对于政府的具体举措,他们就基本毫不知晓了。从某个方面来看,这也反映了学生对自主创业缺乏兴趣,不太关心。

2.3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

根据学生在平时创业课程上的表现和最终撰写的个人创业情况自评,真正打算本科期间或本科毕业后开始个人创业的学生相当少。表3所示的是笔者所教的三届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情况。

由表3可见,真正愿意创业的大学生屈指可数,毕业后可能创业的学生也大都处于似是而非的摇摆状态。他们有的认为创业就像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有的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创业经验和能力;有的认为我国目前经济形势不适合创业;有的虽然有创业的想法,但是谈到如何创业,具体到做什么生意就犹豫不决、裹足不前了。只有一名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的创业项目实践后,独立门户,利用和家人去香港旅游的机会,从香港大批购买时尚、美观、价格适中的服装、围巾,自开网店,销售势头火爆。这名学生如此果敢、有创意,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正如她所说的那样,是受本创业课程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许更多的是受家族的影响,她来自温州。

3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调查分析

3.1商务理论知识的学习

《国际商务经营英语》这门创业课程是紧紧围绕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展开的。根据学生在个人创业情况自评中的总结,他们感觉在本课程中学到的最重要、最实用的商务理论知识(多选)排列顺序如表4:

在表4中清楚可见:

(1)大部分学生认为最重要的商务理论知识是有关营销的。在具体分析时,有的学生觉得市场调研至关重要,认为如果不合理、不全面地设计调查问卷表,如果不科学地选择调研对象,收集到的信息就不能全面、正确地反映市场的实际需求,从而将导致营销策略的错误制定和实际销售的大受影响。有的学生认为广告营销不容忽视,如果广告的设计、广告宣传的渠道没有仔细斟酌,设计出的广告就无法引人入胜,吸引顾客来购买产品,结果是徒劳无功。

(2)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学习撰写商务计划书非常重要。他们认为商务计划书以周密的市场调研、运筹规划为基础,包含企业介绍、营销策略、经营策略、应急策略、财务报表等系列商务经营内容。商务计划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能赢得风险投资;此外,学会写商务计划书对他们毕业后的事业发展也必然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3)项目管理知识比较受学生关注,可能是因为本课程的创业实践需要学生创业团队完成一个创业项目。学生们感觉一个项目从确立、规划、实施、管理到结束,都必须兼顾到任务分配、资源配置、风险预估、质量管理等很多细节、很多重大决策。项目管理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当然,同样重要的还有团队成员的各司其职和齐心协力。

(4)在一些学生眼中,商务报告也有一定的重要性。商务报告是学生在完成创业项目后对创业全过程的分析总结,其中既包含学生在实践活动的酸甜苦辣中总结出来的宝贵创业经验,又囊括他们从失败或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在亲身体验了创业实践后写商务报告,学生们分析得真实具体,他们感觉这样的商务报告对今后的个人事业发展帮助很大。

3.2实际商务能力的培养

因为本课程学生的创业实践涉及市场调研、营销、联系供货商、做广告、现场销售等一系列商务经营活动,所以他们的营销能力、沟通能力、谈判能力、销售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财务能力、应急能力等诸多商务能力都有不断提高的空间。在他们的个人创业情况自评中,他们陈述了自己在创业实践中所提高的各项商务能力,排名前四的如表5。

由表5中可见:

(1)团队合作能力是绝大多数学生首先谈及的能力。他们普遍认可团队合作能力对于新企业创业成功的决定作用,并且陈述了相关的个人感触。他们觉得:第一,团队各成员应该开阔视野,了解合作的重要性。第二,一个团队需要领队来协调意见,统一思想,理顺团队关系;同时,领队还要果断灵活,团结鼓励成员,给予成员一定的自,启发他们的创见。第三,团队内部应该培养乐观积极的工作态度、戒骄戒躁的工作作风和民主公开的沟通方式。每一名团队成员都应该学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虚心向别人学习,接受合理正确的意见和建议。有些学生甚至还检讨自己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固执己见,而引起团队内部争执,导致团队工作效率低的后果。

(2)许多学生认为他们的沟通能力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得以提高,尤其是一些性格内向或偏内向,平时不善言辞的学生。因为在商务实践中,有许多环节需要学生大胆与人沟通交流,比如进行市场调研时,他们要与顾客交谈,从而尽可能多地了解顾客的想法和需求,获取所需的市场信息;与供货商见面谈判时,他们要随机应变,巧言善辩,尽量压低进货价格,从而为创业团队争取最大的利益;在向风险投资商介绍商务计划书时,他们要施展所有沟通技能,完美呈现团队的创业计划,从而为自己挣得创业的财力支持;在现场向顾客推销商品时,他们必须在充分感知顾客购买需求的基础上,学会吸引顾客,大声推销叫卖,灵活大胆地与顾客交流,劝说他们购买商品。有的学生经历了与顾客、供货商、风险投资商的各种沟通,感慨地总结说与人沟通是一门艺术,乐趣无穷。

(3)相当多的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营销能力。他们在创业项目完成后,大都认识到要做好营销,必须首先学会识别顾客,与顾客相处,尽可能了解顾客心理和需求,然后再科学设计营销策略,进一步满足顾客需求,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他们意识到市场调研和营销战略对商务经营成功的重大决定作用,这也是部分创业团队的经验和教训。有的团队单凭自己的经验主义而导致市场调研片面错误,销售活动也不尽如人意。此外,广告策划水平的提高也为许多学生所乐道,他们通过公司网站、QQ群、微信群、朋友圈、校园海报、广告宣传单等各种渠道宣传商品,吸引顾客,也尝到了广告成功的甜头。

(4)一些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创业实践中大有提高。他们在个人创业情况自评中也举例说明了团队意见分歧、供货商出尔反尔、商品运输时破损、商品存货供不应求、销售地点不佳、销售时下雨、顾客要求退换货、部分商品销路不畅等种种问题,经过团队集体磋商、共同努力,他们大都顺利解决了难题。

4结论

本调研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对创业的了解基本限于一些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家,他们对国内外的具体创业环境、政府的创业政策、企业家的创业历程知之甚少。真正有自主创业意识的学生少而又少,这部分学生也主要是受家族创业历史的影响而萌生创业想法的。通过《国际商务经营英语》这门创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对营销、商务计划书、项目管理、商务报告等商务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把握;在创业实践活动中,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营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诸多商务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创业需求不容乐观,还需让他们深入了解政府的创业政策、国内外的创业气氛和创业环境;他们的创业能力也必须在创业实践活动中不断磨练提高。参考文献:

[1]胡希.创业公共政策研究――基于激励创业者进入的视角[m].北京:经济科技出版社,2010.

[2]林卫.西方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启示[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