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治疗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22:46

高血压治疗建议篇1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医生;用药原则;用药误区

【中图分类号】R544.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532-01

目前我国的高血压患者逐年增加,并有年轻化的趋势。但是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1]。以致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较高。同时我国又存在着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衡,虽然近几年社区服务卫生站的大量建立,但多数社区卫生站仍是“生意冷清”,这就要求必须提高社区医生的水平。

1合理选择降压药导致发生高血压的因素很多,患者的个体差异性也很大,用药没有行之有效的套用方法。因此要根据患者有无心、脑、肾等并发症、血压升高的程度、年龄以及既往用药的效果、副作用等诸多因素来合理的选择降压药,结合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方法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1.1有显著的降压效果。用药后如能稳定且长时间地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即可称为疗效显著。同时降压不可过快、过低,对于高龄患者,或者屡犯心绞痛、脑供血不足或肾功能不全者,降压过快、过低,会加重上述脏器的损伤。

1.2药物不良反应较小。多数降压药物均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咳嗽、鼻塞、直立性低血压、水钠潴留等。由于高血压的治疗需要长期、甚至终生用药,在选用降压药物时,应尽量避免不良反应较多、较大的药物。

1.3服药依从性强。某些降压药物虽然疗效较好,但一日之中需多次服药才能稳定降压,病人常常漏服。因此,近些年来,长效降压药接踵问世,为高血压患者带来许多方便。

1.4药物价格合理。从经济角度而论,选择价廉物美的降压药也应作为选药的条件之一。新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成本,价格相对较高,尽量进行对比选择。

1.5药物来源要方便。需长期服药的高血压患者应选择药源丰富,市场供应广的药物。

2降压药的用药原则

2.1明确降压的目标值,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心脑肾疾病者,血压均应降至130/80mmHg[4]。不同病人有不同的要求,一般认为老年人舒张压以不低于65mmHg为宜[2]。总之,降压要因人而异。

2.2平稳降压,以降低收缩压为首要目标。降压不可过快、过猛,要缓慢、平稳,在2~4周降至目标值即可。尽量选用谷峰比大于50%的药物,临床上多选用长效制剂,一般不用或少用短效制剂。另外,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时,最好二者均降至正常范围,如不能同时达标则尽可能使收缩压达标。当然,脉压差应当保持在合理范围,不能过大。

2.3联合用药。一般来说轻度高血压单一用药即可降至正常范围,但中、重度高血压均需联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下面是几种常用的联合方法,二联疗法: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aCei;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aCei;钙拮抗剂和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二联无效时常需联用3至4种药。

2.4用药的个体化,不同病人,不同疾病选用对其最有效的药物。下面一些原则可供参考。老年人应首选利尿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时首选β受体阻滞剂或长效钙拮抗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选用β受体阻滞剂和aCei;心肌梗死后患者用aCei、β受体阻滞剂。心力衰竭:症状少者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症状多的可将aCei、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与袢利尿剂合用。糖尿病:要求将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因此常须联合用药。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和钙拮抗剂均对减少心血管事件有益;aCei对1型糖尿病有益。慢性肾病:aCei有利于防止肾病进展,重度患者须合用袢利尿剂。脑血管病: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史(非急性期)者,不论血压是否增高进行适度的降压治疗均能减少卒中的复发。

2.5长期、规律服用,不能中途停药,只有把血压降到目标值才能保护靶器官。调整用药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增减剂量,必要时到医院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3指导患者远离用药误区

作为社区医生应及时主动指导病人用药,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防止患者进入以下误区:

3.1凭感觉服药很多高血压患者仅凭自我感觉服用降压药物,感觉舒适的时候不愿测血压,自行减量服用或不服降压药物。一旦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再加大药量。殊不知,血压忽高忽低或下降过快,同样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如果不监测血压而盲目服药,不仅不能控制血压,还会使病情恶化,诱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

3.2无症状不服药有些高血压患者虽然血压高,却无任何自觉症状,便认为不用服药。其实,即使是无症状的高血压,如果长期不服药,也会使病情加重,还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因此,高血压患者即使无任何自觉症状也应长期服药。

3.3选择药物不适当首先是选药较陈旧,如有的人还在使用降压灵等药物,这些药物虽有降压效果,但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多,不宜作为首选药物。其次是选药时不注意因人而异,道听途说,照别人的经验服药,以及随便换药。

3.4间断服药有些患者在应用降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至正常,便自行停药,结果没过多久血压再升高。如此这般,易使病情波动,治疗更加困难,如长期服β-受体阻滞剂突然停药,不但有停药反跳,使病情加重,有的还会可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发作甚至猝死。

3.5睡前服药正常人在夜间睡眠过程中,人体收缩压一般下降10%-12%,舒张压下降14%-17%,夜间血压下降幅度过大增加了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3]。如果睡前服药,两小时后血药浓度到达峰值,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从而使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在血管内积聚成块,阻塞脑血管。

参考文献

[1]郑小蓉,林金秀.降压治疗需把握的两个“度”[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17(12):1136

高血压治疗建议篇2

【摘要】目的临床观察世多泰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方法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126例分组治疗,对照观察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世多泰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世多泰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观察

脑卒中是由脑局部血供异常而引起的神经功能损伤。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脑卒中是引起死亡的前3位原因,并可导致成人脑损伤,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原因,是许多国家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约有85%为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多由脑血管闭塞引起,通常为栓塞或血栓形成,其病理生理改变极为复杂,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救治面临较多挑战[1]。世多泰又名盐酸丁咯地尔,是α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能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减少血管阻力,有较弱的钙拮抗作用,本品具有改善红细胞变形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增加氧分压的作用。我们对世多泰进行了临床观察,以评价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临床使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01年3月~2004年3月共观察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126例,男84例,女42例,年龄36~78岁,平均62.4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临床资料见表1。

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略

本组病例均有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史,诊断除依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外,均行颅脑Ct检查,Ct发现低密度灶,排除颅内出血者纳入本观察组,排除明显心、肝、肾功能不全及血液病、严重糖尿病和感染性疾病患者。

两组患者均按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专题会议通过的“对脑卒中临床研究建议”分轻、中、重三型,根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积分,轻型1~15min,中型16~30min,重型31~45min。同时测定每例的以往疾病积分和伴随疾病积分,颅脑Ct结果分4型,即无梗塞灶、小梗塞灶(直径<2cm)、大梗塞灶(直径2~10cm)和特大梗塞灶(直径>10cm)。

1.2治疗方法治疗组:世多泰0.15g稀释于250ml生理盐水,静脉缓慢滴注20~25滴/min,依血压调整滴数,监测血压,如血压无明显变化,80例连用10d,10例用14d。对照组予以钙通道阻滞剂,扩容,营养脑细胞,对症治疗10d。

1.3疗效评定和观察指标

1.3.1疗效评定按“对脑卒中临床研究建议”,参考国家“七五”科技规划中脑血管病药物治疗组的建议[2],将疗效分成6类,即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90%~100%,生活能力达0~1级;显著好转:积分减少50%~89%,生活能力达0~3级;好转:积分减少20%~49%;无变化:积分减少0~19%或增加<20%;恶化:积分增加≥20%;死亡。

1.3.2观察指标血压:治疗组轻中度病人每天用药前、中、后分别测血压3次,重度病人连续监测血压。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功能、pt、血糖、血脂、尿素氮、血流变学、心电图。副作用观察包括胃肠不适(胃灼热感,胃痛、恶心)、头痛、头晕、嗜睡、失眠、四肢灼热感,皮肤潮红或瘙痒。

2结果

2.1近期疗效

2.1.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32例,显效率35.6%;有效65例,有效率72.2%。对照组显效5例,显效率13.9%;有效15例,有效率41.6%,差异有显著性(p<0.05)。

2.1.2世多泰不同给药时间疗效比较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36h内用药的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显著高于36h后用药者,见表2。

表2世多泰不同治疗时间疗效比较(略)

2.2对血压的影响世多泰有降压作用,过量使用会引起严重低血压,其降压程度与用药剂量和滴数有关。据临床观察,0.15g/d,20~25滴/min血压无明显改变,45滴/min血压有所下降,平均动脉压下降>2.5kpa和(或)收缩压>2.5kpa,治疗90例,共15例降压,占16.7%,其中11例滴数减慢血压回升至原水平。

2.3对实验室指标的影响用药前后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功能、pt、血糖、血脂、尿素氮、血流变学、心电图均无明显变化。

2.4副作用治疗组中胃痛、恶心2例,占2.2%,皮肤潮红或瘙痒4例,占4.4%。滴数减慢后症状缓解,未见头痛头晕嗜睡眩晕等副作用。

3讨论

动物试验表明世多泰能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减少血管阻力,有较弱的钙拮抗作用,可抑制多种血管活性物质所致的脑血管痉挛,阻断梗塞后的低灌注,降低脑梗塞后的颅内压,使梗塞面积明显减少,显著改善脑梗塞神经功能状态,显著降低脑梗塞的再发及死亡率[3],本组随机试验观察,世多泰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结果表明治疗10d的显效率及有效率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表明世多泰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显著疗效,且世多泰有改善红细胞变形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增加氧分压的作用。因此,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应尽早尽快应用,通过对世多泰静脉给药观察证实,此药疗效确切,应用安全,有临床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伏军贤.急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国急救医学,2003,23(2):90-94.

高血压治疗建议篇3

根据1999年wHo/iSH(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在《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提出,年龄≥60岁、血压持续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定义为老年高血压。若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①收缩压增高为主;②脉压差增大;③血压变异性增大,昼夜节律异常;④容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即从卧位改变为直立的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mmHg,同时伴有头晕或晕厥等低灌注的症状;⑤并发症多,常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缺血性肾病及血脂异常、糖尿病、老年痴呆等疾病;⑥隐匿性高血压,即患者在诊室内血压正常,动态血压或家中自测血压升高的现象,其中,夜间高血压容易被漏诊并导致靶器官损害。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策略

老年高血压的非药物疗法主要为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利身心健康的行为。包括减少钠盐摄入、减少膳食脂肪及饱和脂肪酸摄入、戒烟、限制饮酒、适当减轻体重、适度运动等。但应注意,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过于严格的控制饮食及限制食盐摄入,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及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过快过度减重可导致抵抗力下降而易患其他系统的疾病。因此,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饮食方案、制定适宜的运动方案。

老年高血压的降压药物治疗应符合以下条件:①平稳、有效;②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③服用简便,依从性好。由于老年人的特性,开始选择药物时仍是一个挑战。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均可用于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后两者常能成功与利尿剂合用。老年人使用利尿剂和长效钙拮抗剂降压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推荐用于无明显并发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初始治疗。若患者已存在靶器官损害,或并存其他疾病,则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降压药物。

老年人治疗过程中应小剂量开始,缓慢降压,警惕性低血压、认知力降低和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发生。通常,老年高血压患者需要服用2种以上的降压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可根据老年个体特点,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物,以达到协同增效、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

老年高血压的综合管理

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主要目标是保护靶器官,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建议将血压控制在

对于收缩压水平介于140~149mmHg之间的老年患者,首先建议患者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可考虑使用降压药物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以及有无心、脑、肾灌注不足的临床表现。若患者血压≥150/90mmHg,应在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使用降压药物治疗。

对于高血压合并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老年患者,建议首先将血压降低至

高血压治疗建议篇4

2002年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只有30%。据估测,2012年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达45%。由此可见,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长期乃至近期仍处于较低水平。这意味着,在我国庞大的高血压人群中,不知道自己患高血压的占一半以上。因为大部分人没有测量过血压,所以不可能知道自己有无高血压,更谈不上治疗和控制高血压了。针对这种情况,世界高血压联盟将2014年世界高血压日的主题定为“知晓您的血压”,以引起公众警觉。

您知晓自己的血压吗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科副主任医师吕宁

“知晓您的血压”是防治高血压的最根本途径和第一要务。大力倡导“关注自己的血压”“人人知道自己的血压水平”,并且筛查出高血压患者,是防治高血压的基础,从而使“高血压患者知道自己患高血压”,做到高血压的早发现与早治疗。

知晓血压第一步:测量血压

要知晓自己的血压水平,首先必须测量血压。您可以选择在家自测血压,也可以选择去医院诊所测量血压。

不同的人,测量血压的间隔时间,即监测频率,是不一样的:

年龄大于18岁以上的成年“正常血压”者,建议每1~2年测量一次血压;

年龄大于35岁的“正常血压”者,建议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

易患高血压的人群(血压130~139/85~89毫米汞柱、肥胖、长期过量饮酒、有高血压家族史),建议每半年测量一次血压;

老年人,建议在家中定期自测血压,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

另外,医院诊所应坚持首诊血压测量制度,对前来就诊的35岁及以上患者,无论看什么病,均应做到首诊测量血压,告知患者血压水平,并在病历上做好血压测量记录。

知晓血压第二步:数值判断

测量血压后,还要学会判断自己的血压值,知晓不同血压值代表的意义。

正常血压如果首次测量的血压数值

正常高值血压如果首次测量血压数值为120~139/80~89毫米汞柱,可认为是正常高值血压,提示属于高血压易患人群,建议复查。生活中应加强监测,至少每半年测量一次血压;如果还伴有肥胖、过量饮酒等易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血压监测频率应相应增加。据调查,我国成人居民中至少1/3的人血压处于正常高值状态,被认为是高血压患者队伍的“后备军”,其中绝大多数人随着年龄增长或伴有不健康生活方式,最终成为高血压患者中的一员。

高血压如果首次测量血压数值≥140/90毫米汞柱,可认为可能是高血压,建议每隔1~2周测量一次血压。如果非同日3次血压≥140/90毫米汞柱,可诊断为高血压;如果血压未达到140/90毫米汞柱,则继续监测血压。

知晓血压第三步:正确应对

判断自己的血压数值后,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持正常血压或让高血压回归正常。

正常血压者如果血压属于正常范围,请继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利于维持健康血压。

高血压治疗建议篇5

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进展

病例特点患者中年男性,多次查空腹血糖均>7mmol/L,可确诊为糖尿病。其临床表现、眼底及尿白蛋白的检查结果提示,该患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其体型肥胖且伴有高血压,属于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高危人群,并经动脉超声明确诊断。

降糖治疗建议为延缓各种并发症的进展,应控制好血糖。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提示近期血糖控制不理想。控制血糖应首先以调整生活方式为基础,少食多餐,控制热量摄入,减轻体重。

对于已合并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首选胰岛素治疗,可选择2次/日或4次/日注射,应将空腹血糖控制在

由于患者体型肥胖,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而导致胰岛素治疗效果不佳,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在肾功能正常的前提下,可加用二甲双胍,有助于降低血糖和减轻体重。在调整血糖的过程中,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避免发生低血糖,并在门诊随诊。

血糖达标后,尽快接受激光光凝治疗

眼科诊断患者糖尿病诊断明确。对于病史>10年的患者,多数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部分患者可出现明显的视力下降。散瞳查眼底及眼底照相显示,该患者视网膜积血和新生血管。这提示其已处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即通常所说的威胁视力的视网膜病变,须积极治疗。如果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视网膜脱离,甚至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性和视力下降的程度与血糖控制情况、患糖尿病时间的长短有关。一般糖尿病至少10年才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非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相比,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对视力的危害更大。医生通过眼底镜和裂隙灯还可以诊断该病,荧光素血管造影有助于确定渗漏区域。

治疗建议首先应该积极使血糖达标,血糖达标后尽快选择激光光凝治疗,保存现有视力。对于伴有威胁视力的视网膜病变患者,激光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其简单易行且患者恢复快,但如果治疗效果不佳,需要再接受手术治疗。此外,患者须戒烟限酒,接受降压和降脂治疗。每2~3个月于眼科门诊复查眼底。

重视血压控制。保护肾脏功能

肾内科诊断该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00μg/分,尿蛋白定量>300mg/24小时,已经处于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肾病期(该期属于肾脏病变的不可逆转期),此时应该接受积极治疗以防止发展成为终末期肾病,即尿毒症期。

高血压治疗建议篇6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对健康指导的需求和必要性。方法:632例高血压病人,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对其进行健康指导。了解病人的病因、家族史、生活方式,进行健康宣教,进行个体化的药物治疗与健康宣教,动态反馈。结果:使病人与家属及时掌握预防与治疗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对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促进健康、防止高血压导致靶器官的损害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治疗与健康宣教相结合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3年2月~2006年2月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患者632例,其中男388例,女244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56.82岁,其中1级高血压200例,2级高血压230例,3级高血压202例,有320例病人间断服用药物治疗,有260例病人长年服药治疗,有71例未服用药物治疗。

对以上高血压病人采取一对一教育,包括语言宣传、书面宣传、示范宣传,全面指导病人服药,指导饮食结构,病人定期复查血压,必要时做24小时动态血压进行评估。根据病人的血压不同分级及是否有靶器官损害,进行个体化服药指导和健康宣传教育。

根据病人自身经济状况,结合年龄及有关并发症指导用药,建议享有医保、经济状况好的病人选择长效抗高血压药物[1]。患有糖尿病、动脉硬化的病人,指导使用长效钙离子拮抗剂。有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病人,指导其用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加β-受体阻滞剂(BB)。左室肥厚同时患有糖尿病病人,指导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同时患有稳定型心绞痛,则首选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降压药物宜首选BB及aCeiaCei(或aRB);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宜首选aCei(或aRB)、BB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果病人有干咳不能耐受指导,改用aRB类。超体重舒张压增高的病人,指导应用小剂量利尿剂而达到更好的降压效果。

经济困难、收入低、不享有医保的高血压病人,没有条件耐受长效制剂,指导病人使用价格低廉的复方制剂或短效的降压药物。有些复方制剂及短效的降压药物半衰期短,指导病人服药次数,帮助病人节省费用的同时又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

健康指导:在指导服药同时向病人宣传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患者对疾病的焦虑状态,让病人保持良好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改善生活方式,戒烟,在服药以前及服药后30分钟内不要吸烟,减轻体重,减少盐摄入量,根据wHo建议让高血压病人食盐量不超过6g,减轻精神压力,参加体育锻炼。

讨论

高血压人群平均寿命较正常人群缩短15~20年[2],单存降压是不够的,高血压治疗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减轻或逆转病人靶器官的损害,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出现,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的寿命。

向高血压病人宣教,反对药物的滥用,也纠正高血压病人不用药物的错误认识。宣教高血压一旦确诊,非药物疗法只能作为辅助,不能轻易取代药物治疗。此外,进一步明确高血压治疗是终身治疗,即使血压已被控制,一旦停药血压很可能回升。向病人说明,根据研究及临床实践,血压控制良好病人中有2/3是联合用药[3]。

健康教育要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中,使病人树立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的信心,对于血压的控制和防止靶器官的损坏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那开宪.中国临床医生.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3(7):10

高血压治疗建议篇7

会议强调地方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儿童医疗卫生工作的紧迫性,在“十三五”期间,把握关键环节,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服务价格、儿童用药和高峰期需求失衡等问题。一是要继续完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重点是地市级儿童医院、综合医院儿科和省、市、县妇幼保健机构的建设,优化优质儿童医疗资源合理布局,形成服务网络,逐步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二是要加强儿科医务人员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根据教学资源和岗位需求,制定实施儿科医务人员培养规划,,扩大儿科学专业招生规模和推动高等院校儿科医学人才培养,继续扩大儿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模,加强市、县级医疗机构相关专业医师的儿科转岗培训等举措,切实解决儿科医师资源短缺问题。三是合理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合理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后的医疗费用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避免增加患者就医负担。四是提高儿科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在医疗机构内部分配中,要充分考虑儿科工作特点,合理确定儿科医务人员工资水平,儿科医务人员收入不低于本单位同级别医务人员收入平均水平。五是做好儿童用药供应保障。建立儿童用药审评审批专门通道,健全短缺药品供应保障预警机制,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推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儿童用药安全。六是防治结合提高服务质量。通过促进儿童预防保健,加强儿童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和中医诊疗服务能力,采取多种措施有效应对高峰期医疗需求。

会议要求地方各相关部门严格落实《意见》的各项任务,因地制宜,6月底前制定好实施方案,要以文件的印发为契机,全面推动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

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控行动计划研讨会在京举办

5月24日,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控行动计划研讨会在京举办。此次会议由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会主办,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世界高血压联盟北京办公室、高血压联盟(中国)、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北京高血压联盟研究所支持。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中国高血压联盟名誉主席刘力生教授,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监察专员常继乐,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吴良有处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霍勇教授,世界高血压联盟秘书长张新华教授,以及心血管病防治领域多位专家,基层医生代表,出席会议。

王陇德院上表示,此次活动旨在提醒全社会关注血压、关注慢性病、关注健康。我国慢性病防控能力薄弱,经过几代卫生工作者的努力。高血压“三率”不断改善,但仍不理想,需要覆盖全民的卫生服务体系。刘力生教授认为,慢性病的防控是全社会、政府的责任,不是医务人员本身的责任。

常继乐表示,慢性病是个人生活方式疾病,全社会要把慢性病当成过街老鼠,人人防控,人人抓。此外,朱鼎良教授、潘长玉教授、吴良有处长等与会专家也就优先解决的学术问题和推广实施的政策问题建言。

霍勇教授指出,在管理慢性病中,专科医生及专家、相关专业机构发挥的力量只占少部分,患者及高危个体和基层医疗服务才是关键。张新华教授报告了世界高血压联盟全球血压筛查行动年度总结,并对在血压筛查行动中表现优秀的机构进行表彰。

此外,为更多记录我国高血压防控中的人和事,《中国高血压防治追梦半世纪第二册》问世,并在会上举行了新书仪式。

高血压治疗建议篇8

然而,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和实践发现,利尿剂和一些新药比较,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劣势,长期使用较大剂量利尿剂可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如血尿酸增高,糖、脂代谢紊乱,新发糖尿病增加,可能给高血压患者带来一些不良预后,或抵消降压带来的益处。在新型降压药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不断涌现的今天,利尿剂是否应该继续作为一线用药引起了广泛争论。

利尿剂仍然应该作为一线降压药物

1降压疗效肯定

利尿剂主要通过减少血容量和体内总钠含量,降低心输出量而产生降压作用。最近一些研究认为,利尿剂可通过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钠含量,以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血管张力。

一直以来,利尿剂的降压疗效得到认可,特别是对于容量依赖型高血压和盐敏感型高血压患者效果更好。在迄今最大规模的高血压研究一一降压降脂治疗预防心脏病研究中,利尿剂氯噻酮治疗5年后患者血压达标率(

2可显著降低高血压相关心血管事件

实验研究中,利尿剂对于脑卒中的预防作用得到证实和认可,其在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可以预防脑卒中发生。此外,利尿剂也是心力衰竭治疗中不可缺少的药物之一。

3中小剂量不良反应少

利尿剂的诸多不良反应均与剂量呈正相关,因此,多数指南也建议临床降压治疗采用小剂量利尿剂以减少不良反应。利尿剂价廉效高,联合用药时加小剂量降压作用明显,没有明显副作用。

利尿剂不应该再作为一线降压药物

1中小剂量也可能影响降压疗效

认真梳理现有循证医学证据不难发现,目前关于氢氯噻嗪有效性研究的证据中,数据主要来自于20世纪80~90年代的临床研究结果,但当时相关研究中氢氯噻嗪的用量较大,有的达到50~100毫克/天(相当于目前的4倍)。因此,目前推荐的中小剂量氢氯噻嗪在降压治疗中的所谓“基石地位”仍有疑问,这是目前国际上对利尿剂一线降压药物地位质疑的重要原因。

2,长期使用易发生不良反应

虽然世界各国的高血压治疗指南推荐的利尿剂剂量大多为中小剂量,短期使用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的副作用,但噻嗪类利尿剂长期使用,低血钾的发生率仍较其他新型的降压药物高,即使较小剂量也可以引起血尿酸增高。

最近一些临床试验证明,利尿剂单独或联合β受体阻滞剂使用后新发糖尿病明显增加。高尿酸血症和糖尿病均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可以预测,如长时间(5~10年)使用对代谢有影响的噻嗪类利尿剂,可能会使降压产生的心血管获益逐步降低甚至消失。

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的依从性较钙拮抗剂等新药差,而这一点正是与上述诸多不良反应密切相关。2008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治疗1年后,中断治疗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钙拮抗剂等其他降压药。

3联合治疗的基础她位应质疑

β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联合应用曾是经典的抗高血压药物组合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此经典组合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不如长效钙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新型药物联合方案。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包括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沙坦”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普利”类)可以抵消噻嗪类利尿剂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作用,同时,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保钾作用,可防止噻嗪类利尿剂造成的低血钾等不良反应。因此,利尿剂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的联合治疗方案也曾经被认为是最佳联合方案之一。然而,2008年发表的一项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联合疗法防止心血管事件研究显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贝那普利与长效钙拮抗剂氨氯地平联合治疗,无论在血压控制还是终点获益方面均优于联合利尿剂的治疗方案。

高血压患者应对症治疗

高血压治疗建议篇9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选择发病后72小时来诊的59例患者,经头部Ct或mRi证实为脑梗塞,并符合第四界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3~72岁,平均63.4岁,神经功能缺损的平均分24.51±9.72。对照组29例,男15例,女14例,年龄45~70岁,平均62.4岁,神经功能缺损的平均分24.37±9.21。

1.2治疗方法:①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50mL+舒血宁15mL静点,生理盐水250mL+胞二磷胆碱250mL静点,均每日一次,共10天。②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疗法:以多人空气加压舱,升压20min,压力为2ata。稳压60min,减压20min,稳压期可吸纯氧30min,休息10min,再吸纯氧30min,减压20min。每10次为一疗程。

1.3疗效评定: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界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与“临床疗效评定标准”[2]按出院时神经缺损评分减少百分率评定疗效。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评分减少46%~90%;进步: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评分减少≤17%。总有效率包括基本痊愈、显著进步及进步。

2结果

治疗组基本痊愈15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3例,无效2例;而对照组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4例,无效7例。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5.86%(p

3讨论

脑梗塞临床症状出现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的梗塞,脑组织血流供应发生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水肿,脑细胞新陈代谢发生障碍及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高压氧可提高血氧分压、血氧含量及组织氧储备,增加组织内毛细血管氧的弥散率和弥散半径,从而有效地改善脑组织的供氧。并且在高压氧下,椎-基底动脉系统是唯一不收缩,反而扩张的血管,因此可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高压氧还会使脑组织出现反盗血现象,有利于改善缺血病灶的血液供应。通常认为脑梗塞后超早期(6小时内)治疗效果最理想,高压氧可纠正组织缺氧,促进缺血区的代谢而恢复电活动,可减轻神经细胞损伤,因而对缺血半暗带有治疗作用[3]。另一方面,脑缺血后再灌流损伤使梗死病灶扩大,其中自由基损伤起重要作用,高压氧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因此可减轻再灌流损伤。高压氧可刺激病灶内毛细血管新生,促进病变部位循环的建立,改善脑组织有氧能量代谢,促进脑修复。因此,有条件的医院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尽早加用高压氧疗法,以提高脑梗塞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贾建平.全国脑血管病的合理用药与临床科研论坛[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9(增刊):18~23

[2]全国第四界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高血压治疗建议篇10

资料与方法

通过在10个社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其中筛选出的523例确诊冠心病患者进行登记,实施管理。由医务人员定期(间隔1~3个月)进行血压,心电图检测、血糖监测及饮食、运动指导。实施两年半后,比较管理前后病人血压、心电图、血糖监测、运动、用药行为及体质指数、腰围、臀围、血压、血脂等指标的变化。与管理前相比,两年半后进行个案管理的病人在规律服药(干预前90.6%,干预后97.1%)、血糖(干预前70.5%,干预后80.7%)、血脂(干预前63.2%,干预后74.5%)有显著改善。

社区居民遵医行为差和、高血脂、高血糖是影响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实施合理完善的社区护理干预,对增加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住院次数十分重要。

健康管理

合理膳食:①限制饮酒。wHo对酒的建议是越少越好;②减少钠盐摄入。wHo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不宜>6g;③建议食物以多样谷类为主,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增加纤维素的摄入。在社区范围内,以宣传教育方式指导广大人群从最基本的“食”做起,对于预防老年人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力活动:对所有患者应常规进行医学评估和运动评估,制订个体化的运动计划,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每次至少进行10分钟。运动锻炼作为冠心病生活方式治疗和综合心脏康复计划的核心内容,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社区医务人员应定期随访并监测患者体力活动的进展和反应。

戒烟:应尽一切可能鼓励吸烟患者戒除主动吸烟,避免被动吸烟,戒烟是冠心病最有力的干预方法,是性价比极高的生活方式改良,推荐在每次随访时均要询问戒烟情况、劝告戒烟,提供具体的戒烟流程,帮助制定戒烟计划。

压力管理:心理应激会引起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诱发高血压、脂肪代谢紊乱以及血小板反应性升高,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

控制体重:研究显示体重指数与冠心病发病率呈正相关。初始目标是6个月内减少基线体重的10%,目标将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4.9kg/m2,女性腰围<89cm,男性腰围<102cm。

调脂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血脂控制的目标水平是LDL-C<100mg/dl,对于极高危患者,应将LDL-C降至70mg/dl以下。有研究表明,单纯饮食和运动可降低血胆固醇7%~15%,其下降的幅度与原来的生活方式有关。在社区范围内定期检测空腹血脂水平,在高危人群中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可明显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

控制血压:唐新华的研究证实在社区内进行健康教育可迅速提高高血压三率及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心血管急性事件明显下降。故在社区范围内增大对高血压的宣传力度和加强血压监测管理对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很大作用在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协会组的研究揭示了血压的干预治疗可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对于血压>140/90mmHg(或糖尿病、慢性肾脏病血压高于130/80mmHg)的患者,只要能够耐受都应进行药物降压治疗,并按照上述要求做治疗性生活方式修正。

糖尿病护理:对于糖代谢异常的患者,其目标是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建议通过生活方式改变或药物治疗使糖化血红蛋白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并定期监测空腹和餐后血糖。

讨论

老年人冠心病携带健康档案信息卡,一旦发生意外,急救人员就会根据卡上提供的信息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抢救,再转送至医院,这就为挽救生命增加一线希望[3]。

总之,通过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有利于有计划地进行康复指导、预防保健工作,也有利于社区内特殊人群科学的护理、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等。社区居民应经常检查血压、心率、血脂、血糖、体重、生活方式达标情况,与医生配合调整用药剂量,使其均达到正常水平。这可以明显减缓老年人冠心病的发展进程,从而提高老年人冠心病的生存质量,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徐峥.浅谈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体会,2009,9,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