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防控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22:57

地震防控措施篇1

【关键词】深基坑、钢筋混凝土支撑、控制爆破拆除、安全控制措施

前言:控制爆破对周围的影响主要是爆破震动、飞石、粉尘和爆炸产物。为减少爆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爆破施工过程中要做到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根据可能发生的不同破坏情形,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以确保周围环境设施及人员的安全。

1、爆破震动危害的控制措施

1)严格控制一次齐爆药量

爆破震动有两个主要评价指标:震动速度和震动频率。爆破震动频率远大于一般建筑物的自振频率,爆破震动不会引起建筑物的共振,可认为对建筑物破坏很小,因此主要以质点振动速度来评价。根据爆破震动的特点,爆破震动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密切关系:一次齐爆药量、测点距爆源中心和传播介质情况。而距离和介质不可改变,因此要控制爆破震动,主要是控制一次齐爆药量,即在爆破过程中,采延时起爆,控制单段齐爆药量的方法来控制。在对中间支撑进行爆破时单段起爆药量控制在3公斤以下,距基坑10米以内的支撑及围檩爆破时单段起爆药量控制在2公斤以下。根据国标(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第43页),爆破震动按以下公式计算

通过“切口隔震、割筋降震”以及围檩爆破时距建筑物较近的地方进一步降低一次齐爆药量等措施,爆破震动可降到未采取措施前的40-55%,即在R=5m处,V小于2.5Cm/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6722-2003《爆破安全规程》规定的建筑物地面质点的安全震动速度一般砖房为2-3Cm/S,混凝土框架建筑为3-5Cm/S,距离大于10米计算数据远小于允许范围,因此可认为爆破震动不会对周边建筑物造成危害。采取同样措施,实践证明对主要管线是安全有效的。

2)切口隔震、割筋降震、对称爆破。

对地下围护桩、周边管线和建筑物的保护主要是控制爆破震动。为此我们采取“切口隔震、割筋降震、对称爆破”原则。

(1)切口隔震:首先采用小药量爆破方法将围檩和支撑连接处炸开一个切口,然后毫秒延期爆破内部支撑,这样支撑的爆破震动在切口处被阻断,就不会传递到围檩和地下围护桩上。

(2)割筋降震:将围檩外侧混凝土保护层采用人工手持风镐剥离,露出箍筋,人工气割断箍筋。主筋失去了箍筋的牵拉,很容易推开。这样大大降低炸药单耗,有效降低爆破强度及爆破震动。

(3)对称爆破:钢格构柱处的支撑点采用从外向内毫秒延时分段形式对称剥皮爆破作业技术,爆破产生的作用力被对称抵消,从而达到保护钢格构柱不受破坏的目的。

3)多布孔、少装药、确保准爆。

为防止断梁或大块混凝土块砸在楼板上造成结构的破坏,采取密孔小药量爆破原则,每个立方米有5-7孔,这样爆破后的混凝土块大小可控制在30Cm以下,同时采用复式起爆网络,防止产生哑炮。

4)采用不同延期时间的起爆雷管使各段爆破的地震波相互干扰衰减。

2、起爆顺序及一次齐爆药量

1)支撑爆破

支撑和围檩连接处先爆破切口,然后延期爆破支撑,割断爆破震动传播介质,每根支撑梁爆破拆除顺序为:基坑边基坑中心。

每次齐爆药量不大于2KG

2)围檩爆破

围檩沿宽度方向布排孔,斜向起爆,逐排起爆,起爆顺序朝向基坑。纵向分段,每次齐爆药量不大于1KG。

3)支撑主要节点爆破

起爆顺序为由外而内,段与段间隔50mS,一个节点分2-3段起爆。齐爆药量1-2KG。

3、爆破飞石距离控制措施

1)在进行爆破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爆破设计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发现设计与实际不符合时,应及时修改设计。

2)在进行预埋孔、钻孔、装药时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施工,不得私改设计。

3)离体防护:支撑爆破时,在整个支撑爆破区域的顶部和侧面临空部位,分别搭设顶棚和垂直防护墙,形成大防护棚,将整个爆破区遮挡起来,防止爆破时砼碎块飞出。

4、防止爆破时砼碎块飞出的防护措施

1)搭设第一道支撑体系封闭防护架,具体要求如下:

(1)防护架下层高度距支撑上表面不小于2米。

(2)防护架搭设工作程序及要求:架立杆铺下层钢管铺下层竹笆铺下层压竹笆的钢管铺上层钢管铺上层竹笆铺绿网铺设顶层压竹笆的钢管。防护架立杆立在楼板上,立杆一般距支撑大于1.5米;铺设下层钢管的排距×行距约为0.4米×2米,并且扣件将其固定在立杆上;铺设竹笆时竹笆与竹笆之间需搭接宽度不小于15厘米。竹笆面层铺设钢管压住竹笆,钢管铺设排距×行距约为0.8米×2米(确保每一块竹笆面上有两根钢管),并用扣件将其固定在立杆上。

(3)顶上设两道覆盖,材料由下而上为:竹笆—绿网、竹笆—绿网;侧面的覆盖材料由里到外为:竹笆—竹笆—绿网。

(4)防护棚按述上要求搭设完成后,项目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启爆前1天进行严格验收,验收不合格不能装药进行爆破。

2)第二道支撑体系搭设封闭防护棚要求

(1)防护棚搭在第一道钢砼支撑上。

(2)防护棚搭设工作程序及要求同第一道防护棚。

(3)覆盖材料由下而上为:竹笆—竹笆—绿网。

(4)竹笆与竹笆之间搭接宽度为15Cm,竹笆与压顶梁、栈桥板搭接宽度20Cm。

(5)按以上要求爆前1天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不能装药爆破。

1)离体防护层上撒水,让防护层湿透,以过滤粉尘和爆炸产物。

2)选择合适的天气进行爆破,避开大风天气,防止产生大量扬尘。

3)在爆后清理碴土过程中,通过撒水防止产生扬尘。

4)在装药时应将各孔用炮泥堵塞严实,防止产生冲炮。

5)多重防飞石的防护对爆破噪声降低也有大的作用。

6、哑炮的处理措施

1)处理哑炮前由爆破负责人定出警戒范围,并在该区域设置警戒,处理哑炮时,无关人员不准进入警戒区。

2)经检查确认起爆网络完好时,可重新起爆。

3)派有经验的爆破员处理哑炮。

4)用吹风管将堵塞物及炸药吹出,也可用木、竹或其他不产生火花的材料制成的工具,轻轻地将孔内堵塞物及炸药掏出。

地震防控措施篇2

关键词:空调噪音防治措施

1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空调应用普及,空调噪音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日常生活,对空调系统中机电设备噪音有效防治就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由于空调系统中不同的机电设备其在运行过程中的工况特性有很大差异,其产生震动和噪声的因素也不同。要良好地防治空调系统中各种机电设备产生震动和噪音干扰就需要对不同机电设备运行工况特性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并采取先进的噪音控制技术措施和装置方案,构筑完善空调系统防噪体系,将机电设备噪音有效控制在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允许范围内显得尤为重要.

2噪音产生原因分析

2.1设备运行震动和噪音

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震动和噪音的种类很多:由于受力不均衡或者产生变化的力矩对空调设备产生激进即设备震动,而设备震动会产生机械噪音同时还会产生结构噪音,结构噪音传播引发空气振动,空气振动产生动力噪音.

变风量空调机、新风机、风机盘管等的电动机(或电动转子),在运转过程中电与磁相互转换也会产生电磁噪音.空调机内部风机转动带动空调机外壳震动产生机械噪音.机械噪音、电磁噪音和设备震动通过结构向外传输低频噪音.水泵运行产生的机械噪音和电磁能量转换产生电磁噪音,部分设备震动产生震动噪音.制冷机组的压缩机快速运转产生高频电磁噪音.以及屋面冷却塔产生的电磁噪音、机械噪音和动力噪音等等.

2.2气流输送过程中产生噪音

空气在风管中传送时与管壁、阀门、风口等摩擦产生噪音,噪音大小主要由风速的大小来决定.

空气在遇到管径变化时空气流动由层流变为紊流,气流在镀锌钢板风管中流动时会导致管壁震动产生噪音;高空区域风口风速较高,空气由风口高速射入室内时与静止空气发生湍流产生噪音;空气中噪声声波以及设备产生噪声声波能够在风管中通过不断反射向前传输将噪声污染带至风口部位.

3空调噪音防治措施分析

噪声的控制途径根据控制原理分为降低噪声源的噪音、在传播途径上降低噪音和掩蔽噪音.针对不同噪声产生机理进行噪音频谱分析,制定不同噪音消除和减弱措施.在噪声吸收、设备震动横向和竖向传递阻断、空气再生噪音减弱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有效措施.

3.1控制空调系统噪声源

3.1.1震动横向传输控制措施

风机、风机盘管、水泵等为防止震动横向传输,均在设备出口处加减震措施。风机和风机盘管在出口处分别加设柔软接头,现通常采用:铝箔布-玻璃纤维棉复合保温(或非保温)软接头,同时起到保温节能功能;水泵出口处加设橡胶软接头,阻断了震动向管路系统的传导,切断了震源震动的向外传输.

3.1.2震动纵向传播削弱措施

为保证设备震动的减弱效果,对大型设备进行专门减震设计.根据设备质量不同,运行时转速不同分别采用剪切型橡胶减震器和弹簧减震器两种减震器.当设备转速大于1500r/min时以采用橡胶减震器为主;当设备转速小于1500r/min时以采用弹簧减震器为主.对采用弹簧减震方式的设备,弹簧刚度和整个隔振系统的有效质量决定隔振系统固有频率,设备质量决定选用何种刚度弹簧.针对每个设备型号进行计算确定选用何种性能减震器确保达到最佳效果.同时为保证减震器不受潮湿影响而使性能减弱,设备水泥基座高出地面15cm。减震器设置位置均匀分布,设备两端及中间分别加设,每台设备所用的减震器数量4-6个不等.

3.1.3对吊装通风、空调设备减震

吊装的通风、空调设备主要有风机盘管、吊式空调箱及风机等。吊装设备主要通过阻止设备震动向结构上传递.对吊装设备中质量较大采用弹簧减震,弹簧减震系数同样通过精确计算选取.对于质量轻的设备采用普通橡胶减震垫减震.除了防止设备震动竖向传导外,还要防止设备震动传到吊杆上进而传给结构造成噪声污染,在吊杆与设备底座之间加橡胶软管阻断.

3.1.4风管隔震特殊处理

风管在运送气流过程中由于气流激荡会使风管产生震动,风管和结构墙体接触后会将震动传递给墙体并进一步往外传播,震动风管和墙体接触时会产生分贝更高二次噪音形成更大噪声污染.防治方法:采取所有穿墙风管均加设镀锌钢板套管,在风管与套管间空隙中填塞离心玻璃棉等柔性材料,既避免风管与结构墙体直接接触又降低风管震动.同时风管吊架下端,螺母与支架间加设弹簧减震垫,风管与支架间加设软木垫或橡胶垫避免风管震动(也能防止冷桥产生)通过支架、吊筋传递给结构,降低震动噪音产生机率.

3.2风管中噪音消声处理

风管中消声措施主要设置在噪声源附近,常用消声措施是在系统中加装消声器、消声弯头来消除风管中高频噪音和低频噪音。消声器选型要与设备紧密结合,若设备噪声以高频段为主则应选阻式消声器;若以低频段为主则应选择抗式消声器.设备噪声的频带较宽时则应选择阻抗复合消声器.同时应注意消声器内部风速不宜大于6m/s,否则消声器风阻过大产生二次气流噪声.

3.3设备机房内消声措施

设备运行产生机械噪音和电磁噪音声波通过空气传输给结构墙体进而继续传播.为阻止机房内噪声向外传输,机房墙体均做成吸声墙体.吸声墙体将设备产生噪声声波能量吸附,减小对相邻房间影响,同时吸声墙体减弱噪声波对结构墙体冲击,避免噪声通过结构向外传输.

4结论

本文通过对空调噪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原因进行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为空调生产企业在空调设计与施工中提供一定的意见及建议.

参考文献

[1]陈沛霖,岳孝方.空调制冷技术手册2版[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袁良忠.影剧院空调系统的噪声控制[J].艺术科技.2004(2):13-17.

地震防控措施篇3

关键词:抗震指导思想、抗震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7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地球是宇宙的一员,人类的母亲,地球在运动中时常发生地震,地震对人类社会而言是一项自然灾害,只要地球存在一天,就存在这个危险性。

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和国家地震局历年来地震趋势意见报告,都将我市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根据国家地震局,建设部震发办[1992]160号文关于《中国地震烈质区划图(1990)》使用规定,我市城区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市政府为了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预防为主,平震结合,常备不懈”的方针,为了保障地震时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尽快的恢复经济建设,确保要害系统不遭受重大损失,采取了抗震设防,抗震加固,编制抗震防灾规划,地震应急预案等对策。市政府组织了30多个单位由焦作市抗震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编制了焦作市抗震防灾规划,1990年经河南省建设厅组织专家评审通过,1992年以焦政文(1992)46号文件批准开实施。

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和措施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已可能遭受的地震危险和地震影响强度的分析及焦作现状调查资料的依据,科学分析震害形态规律分布其特点,立足于有震、早震和大震,我防御地震的各个薄弱环节,有预测性地研究判定各种对策,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利用立法和城市规划等手段,通过规划的实施,逐步提高城市综合抗震能力,做到临震不乱,尽可能地减轻地震灾害,保障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保护社会秩序的基本稳定,促进震后迅速恢复和重建。

焦作市地震烈度为七度,各项设施建设均按七度设防,据资料显示:老城区被三组断层包围,分别为凤凰岭断裂,九里山断裂和盘谷寺——柏山——新乡断裂,新区有武陟断裂穿过。四组断裂交汇于焦作市区,据地震区划研究表明:焦作市区是发生mS≤6级,七度危险区域;并且焦作市东部一带邻邯郸——新乡6—6.5级八度地震危险区:

针对上述问题的规划措施如下:

——分布于市区内的黄土冲沟,当地震烈度为七度时,有可能产生顺沟地裂缝,影响宽度10—20m,规划为绿地,予以控制地表建筑建设。

——南部地下水位较高,个别地段有地震可液化的粉尘存在,但属于轻微至中等液化级别,规划建设时,应加强地质勘察,并采用不同的抗液化措施。

——煤矿采空区,其边缘地带震害可能加重,中心可能有较大沉降,规划建设时应予以考虑。

——焦作市老城区的老旧房屋抗震性能最差。应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旧城改造以及新建建筑必须考虑抗震设防的要求。

——抗震规划的总目标:立足抗大震,早设防,即使城市遭遇到基本烈度八度地震袭击,使城市也将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灾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地震防控措施篇4

【关键字】9度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建筑施工;差异分析

我们知道,地震是自然灾害中给人类危害最大的灾种之一,同时它也是绝大部分工程结构的控制荷载。加强地震烈度地区建筑施工技术措施上的改进与完善,是抗震设防工作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笔者就9度抗震设防烈度地区建筑施工的差异问题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抗震设防与抗震烈度的内涵概述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上有所规定,凡是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都必须进行抗震设防。而所谓抗震设防,简单地说就是为达到抗震效果,在工程建设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设施。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破坏的强烈程度,是衡量某次地震对一定地点影响程度的一种度量。同一地震发生后,不同地区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不同,烈度也不同,受地震影响破坏越大的地区,烈度越高。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震破坏程度的标度,与地震区域的各种条件有关,并非地震之绝对强度。

29度抗震设防烈度地区建筑材料要求的差异性分析

关于9度抗震设防烈度地区在建筑材料要求上的差异性,笔者主要介绍如下两个方面:

2.1在每平方米钢筋用量上。与其他低度地区建筑相比,9度抗震设防烈度地区,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用钢量是比较多的。在同等结构和同样为多层建筑中,从目前的设计要求与规范看,7度抗震设防烈度及以下地区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用钢量为:砖混结构15-20kg,框架剪力墙结构35-50kg,框架结构45-60kg,高层建筑55-80kg。而对于9度抗震设防烈度地区,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用钢量为:砖混结构40kg,剪力墙结构60-80kg,框架剪力墙结构65-85kg,框架结构70-80kg,高层建筑高达80-100kg。通过对比这些数据,足以看出9度抗震设防烈度地区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用钢量是比较多的。

2.2在混凝土的强度和钢筋的等级上。为了很好地保证质量,提高建筑的整体承载、抗震能力及建筑本身的坚固性,9度抗震设防烈度地区在混凝土的强度采用了较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C25~C40等级,在钢筋的等级上多采用高强度的Ⅲ级或Ⅳ级钢筋。与此相比,在低设防地区或不需要设防地区,混凝土采用C30及以下的等级,钢筋则采用Ⅲ级及以下级别。

39度抗震设防烈度地区建筑施工操作上的差异性分析

对于9度抗震设防烈度地区建筑施工操作上的差异性,笔者主要从模板工程的质量要求、箍筋的形式、钢筋安装工程、混凝土浇筑及砖砌体施工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和分析:

3.19度抗震设防地区对模板工程的质量要求比较高。在9度抗震设防地区,由于单位建筑面积含钢量大,要达到振捣密实,其需要振捣时间和振捣能量都大,对模板工程的刚度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实践中为防止模板变形,除对模板材料要求要有足够的刚度外,还要加强模板的支撑,支撑间距比一般地区要小得多。如梁模板的安装,除了用相关的扣件外,还要用铁丝将模板的上口拉紧;若有两块模板在高度方向相接,除上口要拉铁丝外,两板缝处还要拉一道铁丝,一般每隔500mm要拉一道。另外,钢筋的保护层不足,也是工程中常见问题,对含钢量大的工程更应注意,否则会出现大片钢筋外露的情况,甚至在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直接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

3.29度抗震设防地区箍筋的形式上只能采用135°/135°的形式。对于箍筋的弯钩采用的形式,9度抗震设防烈度区的箍筋的弯钩只能采用135°/135°的形式。与之相比,6度和不抗震设防区,有135°,135°、90°/90°、180°/90°三种。当然,135°/135°形式的弯钩与纵筋组成的骨架要比135°/135°、90°/90°、180°/90°这三种牢固得多。

3.39度抗震设防地区在钢筋安装工程上要求较高。一般而言,密密的钢筋网,电器开关盒以及消火栓箱等的安装,可能对部分结构钢筋截断或绕弯。所以,在这些问题上应取得结构设计的同意,采取相应的加固等解决措施,不能按常规方法随意安放。特别是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搭接长度等的要求也不同。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上,我们可以看出9度地区对于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不应采用,其它地区的抗震等级均为一级。另外,除构造需要的锚固长度外,当纵向受力钢筋的实际配筋而积大于其设计计算面积时,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其锚固长度可乘以设计计算面积与实际配筋面积的比值。当采用骤然放松预应力钢筋的施工工艺时,先张法预应力钢筋的锚固长度应从距构件末端0.25lhr(ltr为预应力传递长度)处开始计算。总之,在9度抗震设防地区的钢筋搭界和锚固上要求都是非常严格的。

3.49度抗震设防地区在混凝土浇筑上要求较严格。通常情况下,6度抗震设防烈度地区及其他不设防地区,一般采用在柱梁模板都安装完成后,先浇柱再浇梁板。但9度抗震设防地区则不同,而应该是先把柱子的模板支撑校正完以好后,浇注混凝土至梁下口20-30mm处,待柱子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再支梁板的模板并校正。而在浇注梁板混凝土前,还应把施工缝表面的水泥浆和松动的石子清理掉,用水和铁刷冲洗干净并凉干,然后浇一层净水泥浆后才进行梁的浇注。同时,在梁柱节点区域,由于含钢量大,混凝土浇注的质量控制难度大,一般多采用细石混凝土才能满足要求,并在接点位置要加强捣实。

3.59度抗震设防地区在砖砌体施工上要求较为严格。我们知道,对于一般的低度或无设防地区,在气温高于零度环境下用普通砖、空心砖或多孔砖砌筑时,应浇水进行湿润。当温度低于或等于零度时,可以不必浇水,但在砂浆稠度上需要增大。而在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地区,普通砖、空心砖或多孔砖如果没有办法浇水湿润,而且又没有特殊的措施,是不得砌筑的。

4结束语:

地震无情,人有情。加强地震烈度地区建筑施工技术措施上的改进与完善,将是抗震设防工作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努力提高9度抗震设防烈度地区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李志民.几种钢管混凝土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J].山西建筑.2008(04)

[2]吕西林,蒋欢军.建筑结构抗震研究的若干进展[J].同济大学报.2004(10)

地震防控措施篇5

关键词:结构;要点;管理

thebuildingstructuredesignandconstructionmanagement

panjingguang

abstract:Combiningwiththestructuredesignpoints,proposesthepracticalandfeasibletechnicalmanagementandthequalitymanagementmeasures,aimingtoprovidesimilarhigh-risebuildingconstructionmanagementtoprovidesuggestionsandmeasures.

Keywords:structure;keypoints;management

一、前言

优秀的工程设计是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有机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化程度越高,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相互配合更为重要。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构体系才能实现,结构设计的好坏,关系到建筑物是否适用、经济、美观。特别在高烈度地震区,建筑设计必须在满足结构抗震要求的前提下,才能谈得上建筑物的造型美观、功能完善等等。因此要设计出既要满足建筑美观,造型优美,又要使结构安全、经济、合理的建筑物是每个建筑师与结构师都必须十分注意的问题。

二、结构总体设计的注意要点

1、延性耗能

在建筑结构的整体设计上要注意加强薄弱环节,尽量做到等强度。同时,应使建筑结构在一个恰当的部位能消耗大量的能量,在具体设计中即为各式各样的梁,如框架梁、联肢墙的连肢梁等。结构延性一般用延性系数表示,它表示的是结构极限变形(位移、转角、曲率)与屈服变形的比值,也可以分别用位移延性系数,转角延性系数等来表示,该比值越大,结构的延性越好。在设计上为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延性,一般采取以下措施:(1)首先应选取合适的梁截面尺寸,以获得合适的配筋率,避免梁受拉筋过多或出现超筋。因此,对地震区梁的配筋率要大大低于一般梁的最高配筋率。(2)梁上部(跨中)和下部(端部)配置适量的受压筋。(3)提高梁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中低级钢筋对延性有利。(4)t形梁比矩形梁延性好。(5)注意加密箍筋。

2.多道防线设计

当建筑结构受到强烈地震动主脉冲卓越周期的作用时,一方面利用结构中增设的赘余杆件的屈服和变形,来耗散地震输入能量;另一方面利用赘余杆件的破坏和退出工作,使整个结构从一种稳定体系过渡到另一种稳定体系,实现结构周期的变化,以避开地震动卓越周期长时间持续作用所引起的共振效应。这种通过对结构动力特性的适当控制,来减轻建筑物的破坏程度,是对付高烈度地震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3.妥善处理非结构部件

非结构部件一般是指在通常结构分析中不考虑承受重力荷载以及风、地震等侧力荷载的部件.如内隔墙、框架填充墙、建筑处围墙板、楼梯等。实际上,在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中的这些部件或多或少地参与工作,从而改变了整个结构或局部构件的刚度、承载力和传力路线。造成未曾估计到的局部震害。在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的高层建筑中,这些影响最为普遍。(1)砌体填充墙。在震害初期砖填充墙和框架均处于弹性工作阶段,框架梁、柱对填充墙的耦合作用能共同抵御地震剪力的不利影响。(2)柱端震害,在地震中,角柱上端被嵌砌于框架间的砖墙顶断。这是典型的柱端震害。在框架体系设计中必须考虑,并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3)形成短柱破坏。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的高层建筑,就框架柱的受力状况和破坏形态而言,一般情况下属于长柱。由于窗裙墙对框架柱的刚性约束,减短了柱的有效长度,使它变成了短柱,承担的地震力大增,发生剪切破坏。因此,采用贴砌围护方案或墙、柱柔性连接方案都是防止短柱破坏的有效手段。否则沿柱的全高,柱身箍筋的配置均应符合短柱的规定。这一点,在施工图中,应当说明清楚。

三、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1、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工程项目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总工长、工长、质检员、技术员、施工班组组长组成,质量管理体系对工程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有否决权。施工中坚持加强人的控制,发挥“人的因素第一”的主导作用,把人的控制作为全过程控制的重点。在编制施工计划时,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和人与任务的平衡。加强施工生产和进度安排的控制,会同技术人员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在进度和质量发生矛盾时,进度服从于质量;合理安排劳动力。加强施工原材料、成品、半成品采购进场,材料人员按规定质量进行验证,严把质量、数量、品种、规格验收关,必要时请有关技术、质检人员参加。坚持样板引路制度。各道工序或各个分项、检验批在施工前必须做样板,有关人员进行监控指导。样板完成后要由项目专业质检员和有关技术人员共同进行验收,满足要求后才能全面施工。

2、质量技术控制措施

(1)钢筋工程。本工程所采用的原材料必须通过试验关,确保钢筋性能符合设计要求,不合格者一律清退。钢筋品种、规格、型号和搭接长度、锚固长度、接头位置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当砼浇筑前重新对钢筋进行复查,浇筑期间设专人监督,防止下灰和振捣破坏,并在砼初凝前进行调整就位。

(2)模板工程。本工程施工中考虑模板及早拆功能两大因素,本工程墙体采用组合多层板,确保其整体刚度和挠度,拆模后要认真除灰尘和涂刷隔离剂,增加模板周转次数,保证砼表面平整。

(3)楼板、楼梯模板与旧砼接触面阴角处统一粘贴海绵条,确保阴角方正,顺直且砼表面平整,多层板拼缝处贴纸胶带防止漏浆。

(4)砼工程。在本工程浇筑砼前须填写报项目监理部后方可施工。为了防止砼粘连,在合模前设专人对模板的清理进行验收,符合要求后涂刷隔离剂,并保证均匀不遗漏。浇筑时保证下灰均匀一致,并设振捣尺采用分层浇筑,每层砼浇筑高度不超过振动棒有效长度的1.25倍,且振捣时插入下层砼中50,以保证上下层时间间隔在初凝前进行。振动要做到“快插慢拨”,防止砼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和振动棒抽出时造成的空洞。

3、混凝土施工措施

现浇框架容易出现“夹渣烂根”现象,使根部混凝土漏浆,严重时出现“露筋”和“孔洞”。其直接原因是柱模直接放在楼地板上,预先没有在楼板上做找平层或加标准框浇出底面,更没有留清扫口。当层高>5m时中段未留浇筑口,进料从顶部直接下。自由落差>3m,在柱内钢筋阻拦下料使粗细料分离,另因底部板面不平且未堵缝。导致水泥浆流失掉,也存在底面垃圾未清除净、振动棒长度不到位等因素,造成根部夹渣,烂根问题。保证质量的措施应在框架柱接头外进行,即上次烧筑后加相同规格的方框,并浇平框面,继续上浇前支横模从板面开始,浇筑时在顶洒一层l:0.4的水泥砂浆。并铺l:2水泥25~30mm厚,在其上浇混凝土,可保证框架柱自然密实,不会出现夹渣或烂根的质量问题。

四、总结

对于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有关规范虽已有详细规定,但仍有若干问题没有明确具体做法,通过以上几种节点处理方法,解决梁柱节点处的施工问题,有利于提高和保证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一91).

2、汪树玉.结构优化设计的现状与进展[J].基建优化,2007:12-13.

地震防控措施篇6

(一)、强化了校园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安全治理责任落实力度

我校成立有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我校实际,制订并与学校各部门、年级签订了《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责任人的职责。依照教育局关于《学校安全工作定见》,进一步规范整顿了安全教育活动、安全隐患排查、地震逃生安全练习训练和预案等学校各项安全治理轨制。

(二)、健全门卫和教师值班工作轨制,把好校园安全关

执行门卫24小时值班,严格落实外来人员入校门卫盘查挂号、身份确认轨制。校园执行封闭治理,学生因特殊原因离校执行门卫审查,未经学校书面赞成或家长来接,一律不得离校。同时继续坚持我校每周一到周五的教师值班和下学时学生的路队轨制,特别是加强了正午休息时间的值班,确保早晨学生有序入校,正午学生不乱在校,下昼学生安然离校的局面。

(三)、配备安保举措措施,提高安全提防能力

我校按上级要求在学校重点部位设立了视频监控系统,进行24小时视频监控。门卫配备了橡胶警棍,微机室等功能室配备了响应的干粉灭火器,并且做到准时搜检与维护。

(四)、开展安全常识教育和地震紧要避险练习训练活动

我校行使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准时、适时对学生进行各类安全教育。各班主任老师行使每周一的班会向学生讲解安全常识,传授学生遇到紧要事宜的处理办法,让安全意识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里。经由过程学校安全手抄报大赛,绕揭捉?生了解交通标识牌和有关的交通律例。经由过程地震常识挂图展览,向学生宣传地震常识和地震泛起时自救相关常识。本学期开学初我们已经进行了一次地震逃生自救练习训练和消防贫∽彻悠揭捉?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逃生和自救能力。在今年“5?12”减灾防灾日到来之际,我们将再开展了一次防地震、防火灾、防拥挤踩踏紧要避险安全练习训练,赓续完美练习训练轨制,提高避险能力。

(五)、加强了校舍安全排查、电路安全、卫生防疫及饮食卫生等安全治理

学校按期进行校舍和房屋电路隐患排查,确保校舍、电路的绝对安全。同时做好流行病防治工作,避免风行疾病发生和蔓延;严禁学生购买、食用小食物及各类饮品,杜绝食源性疾患发生;注意搞好饮水卫生,教育和培育栽种提拔学生育成良好的小我卫生习惯,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

二、校园安全大搜检中发现的不足问题和整改措施:

(一)、搜检中发现的不足问题

1、因为经费等原因,我校监控设备还不足。

2、我校现在已经购置了两个灭火器,但数量还有必然的欠缺。

(二)、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大安全教育力度,严格执行校门口由值班教师、学校领导班子轮流值班,按时迎送学生,避免发生意外。值班教师加强校园放哨,尤其是厕所等安全死角。

2、继续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赓续增强安全意识和提防能力。

地震防控措施篇7

历史经验和教训表明,地震是预测难度最大、破坏程度最强、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最重的自然灾害,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事要事,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县防震减灾工作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显变化,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地震知识宣传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但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主要是:地震监测基础薄弱,地震预测能力较低,地震预警与紧急处置系统基本没有建立,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还有待加强,社会民众防灾自救常识和技能急待提高,防震减灾专业技术力量较弱等。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县是国家确定的地震重点危险区,境内地质构造复杂,且处于南北地震带中北段区域,这里的地质构造环境就决定了我县是一个地震多发区,具有地震的活动性强、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灾害重的特点。近年已在我县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多次中强地震,尤其年11月1日清晨与我市交界发生5.4级强感地震,11月2日01点18分与交界又发生4.5级强感地震,更说明了我县周边区域目前面临的震情形势依然严峻。各乡镇、各部门,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从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坚持以人为本的高度,充分认识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坚巨性,把防震减灾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提升地震监测、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三大能力,进一步增强震情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要全力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是科学预防地震灾害、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重要前提。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加大监测预报投入力度,加强监测预报基础建设,不断提高监测预报工作水平。要牢固树立防大震、救大灾的思想,以高度负责的精神、高效率的工作、高标准的要求,确保各项重点工作落实。

(一)进一步完善地震监测台网建设。要把地震监测台网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对监测台网建设、运行经费的支持力度,要保证对监测预报所需经费的投入,开展地震监测预报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促进地震监测与减灾技术成果的应用。同时要积极向上争取台网建设项目,加快设备更新,提高监测台网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要为地震监测台网引进专业人才,充实技术力量,健全监测队伍和工作机制,更好地发挥监测台网在地震预测预报中的基础作用。要加强企业地震监测台站建设,逐步推进宕昌开源矿业等矿山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努力提高监测水平。

(二)进一步健全监测预报机制。要完善地震预测预报会商机制,建全内部震情会商制度,及时研究我县及周边震情变化趋势,强化工作措施,加强监测预报工作,地震部门要加强省市联动跟踪监测、市县互动监测、专群结合监测,定期会商震情形势,积极抓好地震预测基础研究工作,提高监测预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在地震预测和震情会商工作中,要把握对地震趋势的严格控制和知情范围,严防地震传闻发生,做好震情保密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群测群防工作。要加快推进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的“三网一员”建设,完善群测群防体系。要加强地震网站建设,设立地震知识宣传平台,各乡镇都要配备防震减灾助理员,一般乡镇配备1名助理员,重点乡镇配备2名助理员,还要在社区和各村特别是重点村村干部中确定防震减灾信息员,确保队伍稳定。要建立地震信息报告制度,畅通群测群防信息通道。积极支持群测群防监测网络的建设,科学规划、优化台网布局,建立覆盖全县区域的宏观地震监测网络。

三、切实提高城乡建设工程防震抗震能力

城乡建设工程抗震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前提基础,是防震减灾取得实效的决定性因素。一是要把抗震设防依法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对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工程,一律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从源头上杜绝地震安全隐患。二是要抓紧完成全县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地震小区划和震害预测工作,依据活断层探测结果和震害防御等基础性工作进行合理避让,科学设防。三是要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抗震设防措施,大力推进农村民居防震工作,切实改善农村抗震设防现状。要有针对性的加强重点监视防御能力,要加强地震应急救灾基础数据的排查摸底和更新收集工作。四是全面掌握城乡建筑设施抗震能力,建立城乡建筑设施抗震能力档案。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国家高于当地普通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要组织开展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鉴定,逐级建立抗震能力档案。要求积极稳步实施城镇危房改造和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抓紧落实公共服务设施抗震加固措施。四是交通、水务、电力等部门要切实落实各类工程的抗震设防措施,对排查出的薄弱环节,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除险加固,拆除重建等方式限期解决,力争做到大震不倒塌、中震可修复,小震无损伤,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四、大力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和处置机制

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是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各乡镇政府、各部门要切实抓好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一)加强地震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各乡镇都要成立防震减灾领导小组,设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及办公室,指挥部及办公机构人员职务发生变动时,要及时调整补充,确保指挥部及办公室在地震应急工作启动后,迅速有力地发挥指挥协调作用。县地震部门要承担指挥部办公日常工作,建立健全应急准备、应急检查、指挥调度、协调联动、信息共享、社会动员等管理制度,特别是对应急准备的具体内容、应急检查的重点方面、指挥调度的程序、协调联动的方法、信息共享的渠道、社会动员的方式,都要提出详细可行的操作办法,建立切实管用的地震应急指挥工作机制。

(二)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各乡镇、各部门要抓紧做好各类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一要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地震应急预案。交通、电力、通讯、水务等部门要结合我县基础设施抗震能力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基础设施地震应急预案,对震情发生时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抢修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调度,抢险救灾工作指挥协调制定具体措施。二要大力推动地震应急预案向学校、医院、社区、乡镇、企业延伸。教育部门要指导县级中小学,乡镇初中、学区、中心小学都要制定科学完整的地震应急预案。县卫生部门要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县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站、乡镇卫生院都要制定以伤员救治、药品器械调运为重点内容的地震应急预案。县工信局等有关部门要指导各类企业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县地震部门要指导各乡镇和社区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县文体、民政等有关部门要制定体育场馆、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地震应急预案。三要加强地震应急预案演练。各乡镇、各有关部门每年至少要组织开展一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机构、乡镇、社区、企业地震应急预案演练,查漏补缺,切实增强地震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各级各类预案在地震发生时都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最大程度地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

(三)着力提高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能力。要积极建立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形成以县武警中队、消防大队和紧急救援队为中坚力量,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地震救援体系。要在现有防灾救援队伍基础上,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建立具有承担多种灾害救援能力的紧急救援队伍。县政府将为紧急救援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配备先进的救援装备和设施。县地震局要加强与县武警中队、消防大队地震紧急救援工作的联系与协调,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调用和协同配合机制。要定期组织开展地震紧急救援分散演练和联合演练,全面提升地震紧急救援能力,确保地震救援队伍在应急抢险中能够及时、有序、有效地开展救援,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大力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结合广场、公园、学校等公益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各类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县教育、卫生、体育、运管等部门要在学校、医院、体育馆、汽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必要的避险救生设备。对已经建成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县体育中心),要加强对设施的管理,确保应急避难场所在地震等灾情发生时能够有效发挥作用。

(五)加强救助保障体系建设。县民政、商务、供销、粮食等部门要紧密配合,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形成跨部门、跨行业的物资存储、调拨和紧急配送机制以及抢险救灾工程机械调用机制,有效保障救灾工作应急需求,确保各类救灾物资能够在震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发放到灾民手中,确保受灾群众在第一时间得到妥善安置。县卫生、民政、疾控、交通、通信、电力、气象、国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进一步完善伤员救治、灾民安置、疫情防控、工程抢险、气象服务、次生灾害防范等地震应急救援和抢险救灾体系,确保震情发生后救援有力、救治及时、安置迅速、疫情防控有效、气象服务到位,确保各类受损基础设施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使用,确保重点区域不发生地震次生灾害。

五、全面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防震减灾工作制度

防震减灾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领导,履行职责,进一步完善防震减灾专门机构,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防震减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我县防御和应对重大地震灾害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要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切实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要不断完善工作机构,把防震减灾工作分解细化到有关部门,强化措施,靠实责任,加强督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发挥政府职能作用,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各乡镇和各部门要按照法律规定,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依法履职,加强监管、资源共享的协调配合机制,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坚持常议常抓,充分发挥敢于负责,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要着力解决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中的问题。

二要加大防震减灾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县财政要加大对防震减灾工作经费的投入,并纳入财政预算。根据工作需要逐年递增,以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和正常业务的开展。

地震防控措施篇8

关键词:抗震分析数值模拟岩层纵向变化抗震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U4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c)-0059-02

地铁车站抗震设计是保证地铁安全施工与运营的重要环节,由于济南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对地铁车站的抗震性能要求也更为严格。研究表明,车站周边土体与车站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将明显改变场地周围土体的动力反应特性,进而影响地铁车站乃至周边地表建构筑物的稳定,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将给车站的施工乃至后期运营带来安全隐患。车站地质纵继面如图1所示。

1工程概况

龙洞庄站位于济南南部,属山间沟谷地貌单元。地形总体南高北低,岩层南高北低,局部地势起伏较大,自南向北逐步递减,地面标高184.26~194.73m。地幼陨隙下依次为素填土、粉质粘土、碎石土、中风化石灰岩(破碎)与中风化石灰岩。车站埋深18.4~21.8m,覆土2.4~5.3m,车站为两层地下岛式车站,车站小里程段为局部三层站,顶板高度纵向存在3次变化,结构形式较复杂。

2车站三维抗震数值分析

该工程属于重点设防类,车站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三组,按高于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抗震措施。地震波如图2所示。

选取龙洞庄站两处顶板高度变化处进行建模分析。模型的尺寸为194m×140m×55m,车站结构采用板单元模拟,车站柱和梁采用梁单元模拟,单元数88252个,采用粘弹性人工边界进行处理。模型地质参数详见表1,数值模型见图3。

将地震波在模型X、Y、Z3个方向以1∶0.85∶0.7的比例施加于模型基岩底面进行抗震模拟,计算步长为0.02s,并进行位移、内力统计分析,位移云图见图4~图5,位移统计见表2。

由计算云图可知,在地震过程中模型整体沿X正方向位移最大值为187.7mm;相对位移最大值出现在位于两层段顶板高度变化处,土岩交界面较低。通过分析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内力分析可知,地震作用下,车站弯矩最大值集中于车站脚部与柱端部,最大值出现在两层段顶板高度变化处,弯矩最大值为1320kn・m,车站三层与两层段交界处与两层段中部出现应力集中现象。

由位移统计分析表可知,水平X方向地震作用下结构横断面层间位移差均较小,最大位移差发生在三层段地下一层,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815,小于1/250,符合地铁抗震设计规范要求。

3车站抗震防护措施

根据数值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综合确定车站主要抗震防护措施如下。

(1)遵循“强柱弱梁”原则,严格控制车站框架柱的轴压比小于0.85,采用柱全高箍筋加密措施,并控制柱箍筋间距与肢距满足抗震规范要求。

(2)梁中线应与柱中线重合,节点区梁腰筋应贯通,并配置附加腰筋和双向拉筋,梁端1.5倍梁高范围内采用箍筋加密处理。

4结论

(1)岩层纵向变化对车站抗震特性有明显影响,土岩交界面较低时,车站层间位移较大。

(2)由midas时程分析可知,车站纵向结构形式变化处位移变化较大,受震时易产生应力集中。

(3)结合数值分析与工程实际,对车站梁柱结构采取有针对性的抗震防护措施可有效地提高车站抗震特性,保证工程安全。

参考文献

[1]李猛.基于时程分析的某地铁车站抗震分析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

[2]张鹏,刘春阳,张继清.北京地铁车站结构抗震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4(1):97-101.

地震防控措施篇9

关键词:地下建筑结构、抗震、减震、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duetotheundergroundstructurewasthoughttohaveagoodaseismicperformance,sothestudyofthetheoryoftheseismicless,inpracticalengineeringanti-seismicmeasurestakenonlystayintheexperiencestage.thispapermainlysummarizesthecurrentundergroundstructureseismicmeasuresandtheoreticalanalysismethod.

Keywords:undergroundarchitecturalstructure,seismic,shockabsorption,themeasures

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有两个方面,即由于地震动使大地发生位移后,在建筑物上产生了附加的力和位移。无论是地上结构还是地下结构,要使地震对结构本身的使用功能影响最小,均需要从这两个方面来考虑采取具体的措施和方法。目前,对地上结构抗震的研究比较多,其理论也比较成熟,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大量应用,同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地下结构由于受到周围岩体或土体的约束,一直被认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相对于地面结构而言),因而在很长时期内,对待地下结构的震害问题远不如地面结构那样受到重视,这就造成了对地下建筑结构抗震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在历次的大地震中,都有地下结构遭遇破坏的报道,并且震害往往不易发现和修复困难,所以其抗震理论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一、地下结构抗震措施

在结构动力学的范畴里,“隔振”是指隔离振动,而“隔震”是指隔离地震。从以上定义可知,“隔震”是“隔振”的一个特定内容。“减振”控制是指对振动进行抑制,尽量减少有害的振动;“减震”控制是指对地震的振动进行抑制,尽量减少振动对建筑物的有害影响。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减震实际上属于隔振的范畴。隔振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用隔振器将振动着的振源与地基隔开,以减少动力的传递;另一类是用隔振器将需要保护的设备与振动着的地基隔离开。前者称为主动隔振,后者称为被动隔振。在这里所指的地下结构减震主要是指被动隔振。在实际工程中,主要采用三种措施进行减震。

1.1加固围岩

通过对围岩进行注浆,使围岩刚度相对于衬砌刚度发生变化,从而使衬砌在地震中的响应减小,这是减震的主要途径之一。

1.2改变地下结构本身性能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改变地下结构刚度、质量、强度、阻尼等动力特性来减轻地震对地下结构的影响。这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可以采纳。

(1)减轻地下结构的整体质量。

(2)利用柔性管片接头和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等措施,增加地下结构的延性和阻尼。

(3)改善结构的形状,尽量使结构形状圆顺,避免尖角,或采用抗震缝、仰拱等构造措施。

(4)对地下结构的刚度进行调整。地下结构刚度的调整有两个方向:①增大结构的刚度,使结构相对于围岩来说成为刚性结构,当围岩变形后,结构能够完全抵抗围岩的变形;②减小结构的刚度,使结构的延性增大,在满足正常使用的情况下,结构能随着围岩的变形而变形。增加结构的刚度需要大量增加材料使用量才能满足要求,从而使该方法不经济。减小结构刚度,结构能随着围岩的变形而变形,但该方法要以牺牲结构正常使用的空间为代价。为了使结构的正常使用空间有保障,在进行地下结构设计时就要考虑预留出以后变形所需要的富裕空间,其经济合理性也要通过经济论证才能确定。

1.3设置减震系统

从广义上讲,这种减震技术属于结构控制技术的范畴。所谓的结构控制,即减震系统,就是对结构本体施加控制机构,由控制机构与结构共同承受地震作用,以协调和减轻结构的地震反应。结构控制可分为主动控制、被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等几种。对于地面的高耸结构,结构控制已经得到了应用,尤其在多震的日本应用较多,并且取得了实际的效果。而在目前的地下结构工程中,结构控制几乎没有得到大范围的应用。单纯设置减震层的情况,只是在考虑爆炸冲击荷载的军事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实际应用。

1.3.1军事工程的减震

由于军事工程的重要性,在战争中使军事工程成为最易受到攻击的目标。目前在工程中常用的减震措施有:①减震地板;②整体减震;③离壁式减震;④多级减震;⑤其它减震措施。

减震地板主要是在地板和结构之间架设减震器或铺设减震材料,当结构发生振动时,处于地板上的人员和设备不会有很大的危险。这种措施是防护结构内部最常用的减震结构形式,按照减震器与结构连接的部位不同,又可以把减震地板分为支撑式和悬挂式两种形式。支撑式减震地板是在地板和结构基础之间用减震器或减震材料连接起来的减震体系;悬挂式减震地板是用减震器把地板与结构顶部或侧面连接起来的减震体系。

在地下结构周围安装减震器或回填减震材料构成的减震系统称为整体减震。

离壁式减震是指结构与围岩完全隔离,只在拱脚处做一个支座的减震形式。

如果结构物既设置了减震地板又采取了整体减震措施,或还采取了其它的减震措施,称为多级减震。

1.3.2盾构隧道的减震

地下结构的地震减震研究最早始于盾构隧道减震。由于减震层吸收的是动应变,因此,减震层的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其在地震中不被塑性化,以便在下次地震中仍可以继续发挥作用。考虑到施工后的地表下沉,减震层材料的泊松比要接近于0.5,或采用在隧道径向具有一定刚性的各向异性材料。减震材料可采用压注方式注入到衬砌与围岩之间的孔隙内,从而形成减震层。在隧道和竖井周围充填缓冲材料,可吸收破坏荷载引起的位移、变形,在第一和第二内衬之间注入加气砂浆作为缓冲材料,可以减小第二衬砌的震害。

1.3.3一般地下结构的减震

一般地下结构减震,是在保证其刚度的情况下,在地下结构与围岩之间设置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刚度可以进行调节,具有一定的阻尼。地震时,减震装置大量消耗地震能量,使地震传向地下结构的能量减小,从而使得地下结构的地震反应也大大减小。

目前,国内外现有的抗震设计规范关于地下结构的条文一般都十分简略,且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难以适应地震区地下结构建设的发展。在我国地下结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大部分地区为地震设防区,目前又没有统一的地下结构抗震设计国家标准,对地下结构抗震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参考文献:

地震防控措施篇10

关键词:碎石桩;地震液化;饱和砂土;标贯试验

中图分类号:tU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1.1砂土液化

饱和砂土在地震、动荷载或其外力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为砂土液化。

1.2饱和砂土振动液化机理

当振动荷载作用在饱和沙土上时,砂土骨架因为振动的影响受到一定的惯性力和干扰力。由于砂土质量和排列状况不同,再加上各点的起始应力和传递的动荷强度不同,使各个砂土颗粒的作用力在大小、方向上有明显的差异,从而在砂土颗粒间的接触点引起新的应力。当这种新的应力超过一定数值后就会破坏砂土颗粒间原来的联结与结构,使砂土颗粒彼此脱离接触。此时,原先由砂粒间的接触点传递的有效压力就转为由孔隙水来承担,从而引起孔隙水压力的骤然升高。一方面,孔隙水在一定超静水压力作用下力图向上排出;另一方面,砂土颗粒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沉落。砂土颗粒的向下沉落受到孔隙水向上排出的阻碍,在结构破坏的瞬间或一定时间内使砂土颗粒处于局部或全部悬浮(当孔隙水压力等于有效覆盖压力时)状态,砂土的抗剪强度部分或全部丧失,砂土即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或完全液化。

1.3砂土地震液化的一般防治措施

拟建建筑场地地层中存在地震液化的土层,对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级以上的建筑工程,需按相关规范采取相应措施全部或部位消除地震液化沉陷。抗液化措施一般分队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措施及地基处理措施。前者如:采用箱基、筏基或交叉条形基础等以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减轻荷载增强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均匀对称性,合理设置沉降缝等措施;后者如:采用加密法(振冲、振动加密、碎石桩、强夯等)对地基进行处理。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海南省文化艺术中心文化位于海口市国兴大道68号海南省文化公园内,为海南省政府重点公共建筑工程,是集办公、会议、剧院演出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建筑,建筑面积约23000m2,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总投资1.8亿。该工程地上五层,局部三层;地下一层,局部三层;地下室基础地基土层为中砂层(主台仓地基土层为淤泥层)。

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在存在2个含水层,第1含水层系③中砂中的孔隙型潜水,该层水量丰富,主要补给来源为地表水及层间渗流,向场地以外低洼沟谷排泄;第2含水层系附存于⑥粗砂中的微承压水,主要受层间渗流的补给,该层与地表水水力联系差。场地浅层地下水位埋深2.60~3.60m,高程2.04~2.81m,根据地区资料表明该区域水位变幅1~2m。

场地位于河流冲积相一级阶地地貌单元,地表覆盖后期人工填土,地形较为平坦,场地内土层地质特征参数如表1所示。

地基土层物理及力学特征参数表1

3土层地震液化防治措施

3.1土层地震液化判断

本工程场地位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属于强震区。本工程采用桩基础,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后述简称抗震规范)地层液化判别深度取为20m,由表1可以看出在地面以下20m范围内分布两层饱和的砂土:③中砂和⑥粗砂。粗砂层为Q3地质年代形成,按抗震规范可以不考虑液化影响;中砂Q4形成,存在液化的可能性,按抗震规范需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对中砂层进行进一步液化判断。标贯试验钻孔(控制孔)平面布置图如图1所示,中砂层标贯试验成果表如表2所示。

图1控制孔平面布置图

标贯试验成果表表2

以标贯试验进行饱和砂土液化判断,由于本工程采用桩基础,液化判断深度取为20m,标贯试验锤击数大于标贯试验锤击数临界值时判为液化土,临界值按下式计算:

()

()

式中:为标贯试验锤击数临界值;为标贯试验锤击数基准值,按抗震规范表4.3.4取为13;为标贯点深度(m);为地下水埋深,按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采用,本场地取为2.5(m);为土层粘粒含量百分率,欲判断土层为中砂,取为3。

以ZK1点为例计算液化指数,计算过程如表3所示

液化指数计算过程表表3

注:

1)为0及最大值代表液化层顶底界面,其设为0;

2)取值,当=0时,取为;当0,=0时,取为,其它取为;

3)取值,当=0时,取为;当0时,取为;

4)由下式计算:

()

()

5)由下式计算:

根据表3计算过程,得所有控制点液化判断结果如表4所示

控制点液化判断结果表4

由表3可得出场地的平均液化指数为9.3,结合场地地质地貌条件,综合评价地基的液化等级为中等液化。

3.2饱和砂土地基处理设计

根据抗震规范及相邻建筑物地基处理经验,本工程采用碎石桩对饱和中砂土进行处理,桩体材料为含泥量小于5%、粒径小于50mm的碎石。碎石桩的桩径500mm;桩孔深8.5m,地下室部分有效桩长3.5m,费地下室部分有效桩长5m;采用矩形方式布桩,一般桩间距为2500mm,考虑基础结构及工程桩的分布,局部可调整为2000mm、1500mm,为提高处理效果,基础边缘处理宽度取为一倍的基底欲处理深度。

3.3碎石桩法处理预期效果

由于本工程采用了相对均匀对称的结构设计,设置了合理的沉降缝及采用了深埋桩筏基础,对碎石桩法处理饱和砂土的效果预期为:地基处理及预应力管桩施工完成后,场地达到不液化或轻微液化,综合地基液化指数不大于4。

4碎石桩法处理饱和砂土效果分析

本工程碎石桩施工1443根,根据抗震规范标贯试验检测数量不小于2%,实际检测29根,限于篇幅标贯试验成果表不再叙述。取标贯试验数据,按表3计算过程得各点液化指数结果如表5所示。

标贯试验液化判断结果表5

由表3可得出场地的平均液化指数为0.8,达到预期效果。

5结论

在强震区,饱和砂土的地震液化会对建筑物(构筑物)造成严重的损害,本工程为大型公共建筑,抗震要求很高。工程除采用深埋桩筏基础、均匀对称构造设计及合理设置沉降缝等有利抗震措施外,还采取碎石桩法对饱和砂土地基进行处理。通过对标贯试验的数据分析,处理后的地基综合液化指数仅为0.8,达到了很好的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正忠,王亚勇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王卫.饱和砂土地震液化及处理措施[J].西北水力发电,2006,22(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