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心得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24:40

高效课堂心得篇1

1、目标明确,全面具体。

明确、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是保证课堂教学实效的重中之重。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节的小目标,然后完成好单元目标,从而达到最终完成总体目标。在教学中要做到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课堂上能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2、要“整合学生的问题”进入课堂,而不能零散破碎,一一作答。这样的课堂能包容大量的共同问题,能引起学生的群体探索,针对性强、效率高。

3、巧设活动,落到实处

巧设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每一项任务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保障。教师既要考虑到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又要考虑到实效性。

4、高效课堂多样化的评价形式。看老师,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老师处在引导地位,老师的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这一主题进行。看学生,以学生来评价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首先看学生是否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高。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总之,高效课堂,要努力追求用最简约的方法和手段,引领学生走近复杂丰富的课堂,让学生学得轻松、扎实、有效。我正朝着这方面努力。

高效课堂读书心得(2):

看完后最深的体会是它以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讲述了我们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首先,它给了我们明确了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我们的教学才有方向,我们才能达到教学目标。高效课堂强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要从其效率和效益两个层面来体现、评估。因此,高效课堂应是努力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这一手段,高水平地达成培养人的目的,高效课堂应是教学高效率和高效益的有效结合。再者,它给出了高效课堂的策略、模式以及课堂要求。也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要求,我们上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时间备空间等等。其中强调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及课堂要有小结和巩固练习。第三它给出了高效课堂的评价形式。

通过学习我才真正懂得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以及如何做才能让自己的课堂高效。“高效课堂”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短语——“高效”和“课堂”,关键词在于“高效”。“高效”应该包含学生的高效和教师的高效。学生的高效是能在课堂上通过学习获得高效地发展,教师的高效是能通过课堂的教学来高质量、高收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略有提高。理所当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内通过学习获得高效的发展是高效课堂的根本。真正的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愿学、善学、乐学,学生能从学习中体验到一种成长的喜悦和幸福!而学生这种理想的学习状态的出现,则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对巩固练习与提高练习的精心编制。为此教师必须努力扎实的抓好学生的课前预习,并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能让学生高效自主、合作学习的活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这样教师自然而然在学生提高的同时,自身素质也能得到极大的提升。我还觉得高效课堂在某种程度上对师生关系作了一些改变,而这种改变的,是由传统课堂中教师反复枯燥的讲、学生无奈被动听的单向灌输关系转变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点拨提升,引导学生多方位的交流讨论。高效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批判式的吸收与改进,抛弃糟粕吸收精华,或者说是一种变革与升华。这种课堂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师生真正平等融洽、交流零障碍、和谐温暖的新型师生关系。当然在高效课堂的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是开放式的,这对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准和要求比传统课堂下的要求更高、标准更高!

学习了《高校课堂22条》后,我认为要想创造真正的“高效课堂”,我们必须要努力成为符合“高效课堂”的优秀教师。一个合格教师的标准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但要成为一个符合“高效课堂”的优秀教师,我觉得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即高标准的“学高”,而且要做到高标准的“身正”,在校内校外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行为道德等各方面都能成为学生、家长的榜样与楷模,对学生起到模范示范的作用。此外还必须对学生有着爱心,是发自内心的爱心,但不是热情而短促的,而是如涓涓细流般长久的,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崇敬、关注并影响学生行为。对教育有着强烈的事业心,能从教学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感到发自内心的幸福感!

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具备以上条件外,课堂教学还要能做到精心设计与详尽准备,这才会上出一节节的高效课,有了这样一节节、一天天、一周周、一月月、一年年的高效课,学生自然就愿学、善学、乐学。为了这些目标,我要努力奋斗,让自己首先成为一个拥有高效课堂的老师。

高效课堂心得篇2

一、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教学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二、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师诱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第二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三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第四步,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四步导读”模式符合《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流程的设计是合理的。

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

三、课堂教学提问要精当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提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的难易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提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案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引导,反复追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维的灵性。

提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四、教学活动调控要灵活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不是倍受关注的亮点,应该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学生。要努力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他们从心底爱上语文课。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要给学生当堂练写的时间。我们的语文课多数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一节课,加上学生活动,上的紧紧巴巴,写作训练常常被拖到课外,变成作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但实际上,如果能用一点时间,把练笔落实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堂写,通过教师的巡视指导,可以端正态度,提高训练效果——字写得更好了,文章更通顺了。我们应该尽量把自己的活动压下来,保证学生活动时间,包括挤出几分钟完成课堂书面作业。

教师要“照顾好”每个学生,使人人都有“成就感”。在教学中,我们尽量给学生以不同程度的提示、启发,使他们均有“成就感”。比如背诵课文,可让优等生、中等生背诵并理解运用,而对于后进后,只要求他们读熟就可以了,教师还要适时鼓励,使每个学生都有冲劲。

五、自身素养提高要加快。

高效课堂心得篇3

一、高效课堂要在备课上下功夫。

要想把握教材布局,在备课前教师一定要经过大量的阅读和准备,不单是写写教案那么简单,自己必须独立深入认真钻研,第一次备课可以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参考书,第二次对准自己背的课参照别人的备课,看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思考到的,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吸纳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最后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这样的备课能促进我们教师独立思考,使能力不断提高。

另外,备课要立足两角度,紧扣两条线。

①两角度备课。对同一教材的内容,师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都有巨大的差异,必然对教材内容的实际解读相差巨大。因此备课时,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准确理解编者意图,不但要站在教师的角度去备课,同时还要设身处地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读教材,并提出疑问。首先站在学生认知的角度,站在文本整体的高度,体察学生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具备的方法,分析应该落实的知识、训练重点,找到三维目标的交汇点,在心里和学生先期对话,彻底吃透教材,能够对教材内容举一反三,变式练习层层递进。然后再统筹安排在教学中应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例如:教学相遇问题时,在巩固练习中设计工程问题、工效问题、还有相背而行,因为它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相遇问题完全一样。最后在变式联系中设计一道追击问题,拿它和本节知识做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安排学生能对本节课的知识牢固掌握、灵活掌握,也就是能够举一反三。

二、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念,关注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老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要改变。新课程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关注,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

,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另外,课堂上要善于换位思考、转变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自己阅读画角的方法,然后告诉老师画角的步骤,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画,共同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学生以后在阅读教材时能够读中有思,思中有读。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例如:教学认识四边形一课,老师让学生观察所有的四边形,问对于这些图形还有什么疑问,一个学生就问到:为什么都是四边形而形状不一样,学生能提出这样有价值的问题,说明这个学生已经积极思维并养成了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三、规范作业书写,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需要做的是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少学生重复、机械、无效的作业。教师精心地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创新作业批改形式,发挥作业批改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师生心灵交流的激励性作用,作业及时评价,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的作用。

主要措施:加强教师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高效课堂心得篇4

关键词:激发学习兴趣;开放讨论;整合内容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培养运用技能的主要阵地,也是一线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高效教学的主要舞台。那么,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呢?鉴于此,笔者特将近几年的课堂实践经验进行梳理归纳,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情境教学,激发兴趣,铺垫探究

创设情境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活泼、生动的生活元素和故事铺陈,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激活学习数学的情趣,让他们兴致勃勃地学习知识增长技能。比如,针对枯燥、复杂的数列教学,笔者就设置了这样的故事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牵引大家探索欲望:

肯定有不少同学喜欢看《李卫当官》,对里面的主人公李卫用机智和权贵斗智斗勇的故事特别感兴趣,于是笔者就从李卫说起:有一次李卫看见一个豪强想用不公平的契约欺诈一位老农,于是计上心来:“李官人!我看你和这位大叔的交易修改成这样行不行。以30天为限:第一天让他给你一万元钱,而您只返还1分钱;第二天给你2万元,你给我们2分钱,往后每天都递增一万元,你只需给前日返还的2倍,李公觉得有赚头不?”这豪强是个土财主,心直往钱眼里钻,只就前几天一算就垂涎不止:“1分换1万;2分换2万;4分换3万……”算到这里他就急不可耐地阴笑说:“这可是你说的,30天为限,大家作证不是我欺负他啊!”

大家想一想,李卫是在帮豪强欺负老农吗?为什么?然后在我的指导下,大家逐条展开分析,原来这就是数列问题,学不会就会吃亏的哟:

大家根据数列知识,分别算一算30天契约内双方的盈亏:

(1)豪强得钱:根据交易规则,大家分析豪强的收入正好构成等差数列?于是我们很自然联想到等差数列求和:得出其30天收益为:S30=1+2+3+4+…+30=■=465(万元)。(2)再来算算老农的收益:再认真分析交易规则,我们会发现豪强给老农的钱符合等比数列规律,于是求和得出:S30=1+2+22+23+…+229。得出最后结论:S30=10737.4(万元)这样设计,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虽然我们从理论上已经学习并掌握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知识,但是怎么应用心理还没有预设方案。然而,通过这个情景故事,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让学生轻松掌握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技能,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的。

二、开放讨论,自由交流,自主探究

交流是共同提高的主要途径。数学课堂上我们要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指导学生针对具体数学问题开放讨论和自由交流。这就需要我们参照具体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规律和认知结构,引导大家在课堂学习时发散思维,展开深入学习和探讨,挖掘内涵,创设建设性见解。比如,笔者在带领大家学习用类比推理时,在学习了计算三角形面积公式S=■(a+b+c)·r,其中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r为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在三棱锥中有什么类似的结论呢?就先让学生对该公式进行思考,并随时提出自己的猜想的有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在立体几何中,三棱锥的体积有类似的性质么?一位王同学就率先发言:“我们可以用三棱锥四个侧面的面积之和与三棱锥的内切球的半径之积的一半来表示其体积。”这时,我们先不管结论的正确与否,要首先肯定学生的探索精神。然后再引导学生来一起探索求证:按学生的思路我们来假设三棱锥的四个侧面的面积分别是Si(其中i=1,2,3,4),用r表示内切球的半径,仿照三角形面积公式,将三棱锥分割成四个小三棱锥。最后,大家通过探究推论得出这个猜想是错误的。这时我们再让同学们继续交流、思考和探索,最后得出正确结果是三棱锥的体积等于四个侧面的面积之和与三棱锥的内切球的半径之积的■。这一过程中老师要走下讲台,以参与者的身份在探索活动中起到指引和“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样才能让学生放开手脚,自主探究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最终掌握知识,提升技能。

三、优化课堂,整合内容,提升能力

课堂教学中,大家会发现课本设计的教学内容有的容易理解和接受,有的则比较抽象难懂,需要在大家讨论交流推理和演示的基础上才能掌握。如学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先引导学生听耳熟能详的高斯小时候计算1到100总和的原理,引导启迪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推导出Sn=■=na1+■d,再将Sn变形为■n2+(a1-■)n的形式,然后结合二次函数,发现Sn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从而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来分析Sn的性质,这样引导和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印象,拓展了课堂知识,优化了认知结构,提升了学生技能,可以借鉴。

高效课堂心得篇5

一、课改并非课堂的创新,而是一种回归,回到正常的教育规律上来。

二、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师生的民主平等,而平等是民主的前提,教师学会换位思考,平等对待学生是导学案设计的核心理念。

三、高效课堂不是一部分人的高效课堂,而应是所有学生的高效课堂。对于本次培训,我有如下感受:

一、高效课堂的特征。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返归教学本质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高效课堂中教师的作用。

现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这让少数教师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教师必须少讲,甚至不讲,谈讲色变。虽然这和过去的教学特别是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时有的教师则一味追求课堂上学生感官上的"刺激"、课堂气氛上的"热闹"、有所区别。可是常年在一线教学的我不禁产生这样的疑惑:这样的课堂能高效吗?"自主、合作、探究"固然重要,可是学生终归是学生,有些问题,只在同一个浅层面上讨论,乱糟糟地无序无味重复浅显的表面问题。教师不加以引导,不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样的课堂是不是对新课改的扭曲呢?事实上,高效课堂更加注重教师的作用——教师要有明确的学法指导,要对自己的设计了然于胸,课堂上还要进行二次备课,并在学生疑惑处、知识重点处重锤敲打,精讲点拨,着力引导学生"学会知识、学会思路、学会方法"(引号内为专家原话)。

三、如何实现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心得篇6

关键词:数学高效课堂;师生活动;3510循环大课堂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如何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是每位数学教师理应思考、探索的主要课题。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不是程序化的机器,而应是主动、积极的知识的探索者、是课堂的主人。在新课标理念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不能再“涛声依旧”,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这是我和47中王老师从建立联盟校以来共同探讨的问题并达成的共识。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低效的原因:

我和王老师经常利用电话和网聊的方式互诉教学中的困惑,因为我们年龄相仿,学生学情也有许多相近之处,深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不和谐的原因造成的。

1.“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上课时“说的说,听的听”。因此,课堂气氛沉闷。有的教师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随意更换内容,总想迎合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整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知半解,最终造成课堂教学低效。

(2)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折射到教学中势必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偏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活动,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学生缺乏对数学的体验、感受、思考和探究,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的智慧、天性受到扼杀,个性发展受到摧残,创新思维的形成成为泡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有的教师备课缺乏“备学生”这一环节;缺乏对教材的精选与整合;缺乏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有的教师忽视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密度要求不足,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导致“教”与“学”不合拍。

2.“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被动;许多同学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课,对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是漫不经心,若无其事,不肯动脑筋。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不少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更不自觉,基本不复习,本来在学校接触数学的机会少,回家又不及时复习,知识就会很快遗忘;也有同学不重视基础,学习不得法,练习、作业粗心、马虎,教师讲评了订正,结果到后来还是错,更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教师常常抱怨费了力却不见效果。

(2)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对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的反差。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是数学学习目标极为关注的方面,而这一点在数学学习中却表现得严重不足。考试缺乏竞争意识,认为反正不会做又不愿认真复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参加考试。教师布置的作业练习马虎应付,抄袭了事,甚至不交。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注意必要的解题格式。

二、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在具体教学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总的来说,首先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1.应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工业化要求不断改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工作岗位也将较少体力劳动而更多脑力劳动,较少机械化更多电子化,较少例行公事更多随机应变,较少的稳定性和更多的易变性,这些都要求每个人为了生存而更多地思考,而且需要数学地思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可以培养、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按新课标的精神,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为学生将来谋生打下一定的基础。这足以说明,数学并非真像有些学生说的那样无用。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数学的魅力和趣味,加强学好数学结果的诱惑力。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并讲深讲透,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平时才会刻苦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

2.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3.应让学生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

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我们必须把间接经验变成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才有用,而直接经验是无法取代的,如何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就要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是将他人的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是“反刍”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做题,通过做题来检测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题后,将已会的知识和能力储存起来,不会的或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再通过教材重新学习和思考。那么,思考后就要实践,为什么有的同学“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呢?其主要原因是懒得做题,缺乏实践这一环节。学习是“知不知”的问题,实践是“做不做”的问题。

4.应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爱屋及乌,“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

5.应因势利导,抓住青少年特点

中学生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好奇心强,有强烈的“趋新”心理,有些学生对图形观察不到位,语言概括不全面。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予以适当的点拨,同时初中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心重,表现欲强,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利用一些好时机,恰当运用青少年对时尚追求、“追新”等特点,帮助他们摈弃狭隘自闭的思想。通过抓住这些青少年的特点,因势利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更乐于学习,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三、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在联盟校的大教研活动中接触到并认真研究了许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但有些地方推行的“问题式导学法”、“3510循环大课堂”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问题式导学法”的基本流程是:“展标设疑――自主学习――探究拓展――教师指导――训练提升――达标应用”,问题引领,学生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避免了学生自主学习漫无目的,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针对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能力解决大部分问题,解决不了的再由小组合作解决,创设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的情境、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绝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进行训练,使每个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在不同层次上有所提高,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510循环大课堂”,即一课分两段,35分钟展示+10分钟预习,谓之“3510”,三步为一课;课前、课中、课后,谓之三步;形成了课上――课下――课上的循环结构,谓之循环。其前35分钟必须通过展示、交流、纠错落实本节课的学习目标,35分钟必须将上一节的导学案收回,后10分钟发新的导学案,最后1分钟必须分配任务。整个学案共分8个环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问题逻辑、学习反思、作业布置、归纳小结。课中六个环节: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注意、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小结作业。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构知识――拓展运用――反思归纳。

高效课堂心得篇7

1、目标明确,全面具体。

明确、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是保证课堂教学实效的重中之重。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节的小目标,然后完成好单元目标,从而达到最终完成总体目标。在教学中要做到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课堂上能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2、要“整合学生的问题”进入课堂,而不能零散破碎,一一作答。这样的课堂能包容大量的共同问题,能引起学生的群体探索,针对性强、效率高。

3、巧设活动,落到实处

巧设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每一项任务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保障。教师既要考虑到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又要考虑到实效性。

4、高效课堂多样化的评价形式。看老师,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老师处在引导地位,老师的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这一主题进行。看学生,以学生来评价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首先看学生是否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高效课堂心得篇8

关键词:兴趣;主体地位;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提高,简单的说就是我们历史教师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终使得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下面是我在学习和教学中的一些心得:

一、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是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兴趣浓厚,自然产生求知欲,课堂效果自然就好。每个学生都有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心灵,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引导。我们历史学科其实有着巨大的优势。那些有意思的历史典故,历史知识,会让平常不认真听课的学生也认真听课了,甚至还能够认真思索教师的问题并试着回答。也就是说要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让学生愿意听历史课,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入到学生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所以说,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比如,创设好的情境导入新课,可以很快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我在讲到“三国鼎立”时引用学生看过的电视剧《三国演义》,提出了一个观点“曹操不是三国的人物”,引发了学生的反对和议论,然后再引入新课,就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求历史知识奥秘的兴趣。当然,在讲到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比喻等等入手。当然,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不要脱离我们的教学目的。

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最重要的转变

“要我学”是传统教育的核心,强调的是接受学习,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学生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很难有主动探索的机会,死气沉沉是一堂课中的特点,这种情况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恐怕很难!

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一定要体现在我们预习和备课设计上

(一)学生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

预习这一环节是一次新的学习的开始。如何让学生真正的自主预习,这是我们在设计预习时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预习环节的学习,引导学生预习时要因人因内容而异,预习知识要指点到位。不同性格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在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时也要从不同的角度引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选取不同的预习方法。

(二)教师的充分备课,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关键

要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必须备好课,上好课。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备课之前先看教参,我认为这种做法有些欠妥。教参提供给我们的只是教学中需要参考的内容,不能形成我们个性的、实用的教案,更不能把教参上的内容照搬下来就成了教案。应该静下心来,在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地研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是个基本的道理。有人认为课文就那几句话、几个段落,要学什么内容,一看就明白,有什么可读的?其实不然,有好多问题自己还没有弄懂,更谈不上自己的感悟了,如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课文的重难点,甚至疑点问题是怎样确定的?本课需要设计怎样的教学目标?等等。历史课是知识性、人文性、思想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要教会别人,必须首先自己弄明白。

当然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所教学色的具体情况。自己的设计再精妙,没有学生的配合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考虑到我们设计的教法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种教法学法他们运用过吗?如果有问题在哪里?要充分的考虑进去。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设计,调整重点难点的设置,调整对学生的训练方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归纳,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从而真正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学以致用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环节

高效课堂心得篇9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总结教学经验时,我们府谷中学地理教研组的老师们最推崇的一句话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能够激发起来的话,课堂教学就会显现出极其明显的效果。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我们的体会是: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们都知道,比起初中生来,高中生的我意识进一步增强,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学生多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要多深入学生实际,不能因为教学任务重而忽视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师生间的关系融洽和谐了,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才能产生学习地理的更大兴趣和动力,才能更好地学好地理课。

二、做好教学准备,加强科学教育研究

我们府谷中学地理教研组的老师们还特别重视做好教学准备,加强科学教育研究。在新课改中十分强调和注重了解、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注重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同学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学生之间不在成绩上盲目攀比,而是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每个学生都制订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再加以不断调整。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坚持不断地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新成果,开展多媒体教学大赛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修养和教学技能,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的效益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目标。

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在新课改中,我们府谷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地理教研组的老师们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更容易贴近学生生活。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之所以感受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活力,这些现象与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实际相割裂不无关系。因此我们地理教研组的老师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的特点,自己制作了不少的课件,这些课件把课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的更紧密。通过多媒体课件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特别是把我们当地生活中的一些素材加入到课件中,学生的生活感和现实感特别强烈,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到起来。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这就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妙用文学名句,丰富课堂人文内容

高效课堂心得篇10

片段:在学习了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8课的商鞅变法的内容后,我做了小结并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巨大作用以及对当时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当然我们一起对商鞅这一历史人物也有了较多的了解,那么,请同学们思考:①商鞅变法对秦国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他个人的命运却是那么的悲惨——惨遭车裂而死,你认为商鞅这样做值还是不值?为什么?②如果你是商鞅,你清楚地认识到:如果变法成功,一方面会带给秦国富国强兵,另一方面对你个人而言,既施展了自己的才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但是又有可能遭到旧贵族的记恨而给自己带来灾难,你会选择变法还是选择放弃?为什么?③你如何看待商鞅这一历史人物?同学们立即行动了起来,总结、探讨,个个跃跃欲试,积极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直到下课铃响起都意犹未尽。

在教学活动的课堂设问方面,如何设置问题是个着力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通过几年的教学活动实践及向同行的请教学习,我认为设置问题时,把侧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上,设置一些具有适当难度和深度、把我(指学生本人)置于历史事件当中的、具有不同观点、能够引起学生争议的问题效果最好。那么,在设计这类问题时,就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问题必须带有矛盾性和冲突性,就是说问题中最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或者观点可供学生选择和参考,这是实现教学效果的前提。

教师课堂提问的提问目的不仅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通过以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促进学生认识、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建构。问题设置带有矛盾性和冲突性,将能达到此目的。如:关于隋朝大运河的作用,传统的提问方法是:隋朝大运河的建成有何重要意义?这种提问法总是把提问的针对性集中在课本知识上,同时确立了教材和教师的绝对权威性,限制了学生自己对事物的反思批判。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换成:“隋朝大运河的修建对后来的社会发展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就不同了,其所针对的就并不仅仅是知识的本身,而是针对学生认识、分析、理解事物的思维过程,针对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这就使教学活动得到了深化、拓展,同时也更符合新课改对教学活动的要求。

第二,这类问题要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启发性。因为历史教育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让学生了解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的学习,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从而为学生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挖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所以,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有合适的深度和难度,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以达到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教学弊端。当然,深度和难度还必须符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日常的教学过程加以把握。

第三,问题要打破时空限制,拉近现实与历史的距离。当问题提出后,学生可以模拟回到历史场景中去,尽快进行换位思考,按事先的要求进入到历史事件的某一角色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所以,在设计问题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兴趣,或者是该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是导入新课,还必须先设置情景。当然,绝不能为了迎合学生心里随意设问,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