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级管理条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25:21

高中班级管理条例篇1

关键词: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一个具有积极健康班风的班级能够有效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使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因此,要加强对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创新,通过不断地研究实践,摸索出适合班级发展的管理模式,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1班级管理的特点及任务

首先,班级管理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班级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这个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生活,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同时班级管理的对象包括班级教学设备、班级教学成绩、班级文体工作的发展等,但是主要的管理对象是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全面管理,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才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1]。第二,班级管理需要一定的手段,主要管理手段包括计划、组织、协调以及控制等,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以及班级资源的具体情况,利用以上3种手段进行科学管理,班级管理活动是一个互动的活动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共同参与,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师生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以及班级干部与学生的管理统称为班级管理。其次,班级管理的任务。具体表现在:第一,维持班级秩序。班级是学生学习与生活活动的基础,是学生在校园中活动的重要场所,班级是一个集体,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集体管理的热情,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本班级的管理中,班级全员共同创建一个健康有序、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这是班级管理的首要任务。第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班级的组建目的主要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接受教学的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提高其学习效率,因此班级管理的重要任务还包括,在管理中利用各种有效途径与手段组织和协调学生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三,锻炼学生个人能力。班级组建为学生提供了有利的人际交往环境,在班级中存在一定的班级管理任务分工工作,这些班级组织形式为学生获取社会信息、适应社会能力等提供了依据,在班级管理中使学生的个人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2班级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首先,班级管理模式缺乏班级凝聚力的管理效果,学生无法在班级管理中获得归属感。有些班主任还在校内担当其他的职务,因此班主任的工作压力较大,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班级管理中,甚至有些班主任对自己班级学生不够了解,不知道自己班级学生总人数,更不了解学生的个性与存在的问题,有时和自己班级的学生迎面相遇,班主任都叫不出学生的名字。而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一个过程,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同时,有些班级很少活动,学生较为分散,学生之间缺乏经常性的互动与交流,缺乏一定的班级集体荣誉感,甚至存在部分班级出现学生“拉帮结伙”不够团结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班级学生之间缺乏友爱、信任与帮助,使班级的存在仅仅流于表面[2]。其次,班级干部的选拔有失公平。一些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自己安排班级职务人选,部分班主任会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安排学生担任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劳动委员以及体育委员等,这种班级干部的选拔方式具有较强的片面性,其他学习成绩一般或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得不到充分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同时还有部分班主任职业道德素质较低,根据家长的经济地位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使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担任班级干部,班级干部的选举严重缺乏公平性,直接影响着班级的有效管理。最后,部分班级管理存在忽视学生的感受。班主任进行权威性的管理,在管理中班主任一人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与条例,这些严格的班级管理条例与管理制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发展,有些班级管理偏重学生学习成绩的管理,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委以重任,并在家长面前严厉批评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班主任规定学生早到校半小时进行早读,甚至有些班主任还将班级集体活动时间定为自习时间,剥夺了学生自由活动的权利,给学生的班级生活增添压力,使学生对该班级产生厌倦、想脱离该班级管理的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3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3.1科学制定班级管理条例

班级管理条例是班级管理制度的一种体现,科学地制定班级管理条例,是提高学生班级集体责任感,增强学生班级归属感的重要前提。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制定班级管理条例,在管理条例中要体现以班级集体为核心,并在条例中明确指出班级的组织机构、班级的选举制度以及奖惩制度,要使班级干部严格遵循班级管理条例,辅助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定期开展班级集体活动,将集体活动中班级学生个人的表现与参与状态列入奖惩制度中,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同时还要联合其他班级开展班级竞赛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竞赛活动,为班级争光,并使学生在团结合作中增强班级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学生在科学的班级制度中认同班级管理,在集体活动中增强其归属感,以此提高班级管理效率[3]。

3.2公平公开选举班级干部

班级干部是辅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角色,班级干部管理能力是影响班级管理的关键因素,只有进行公开公正的选举,才能使班级全员信服,并配合班级干部的管理工作,才能体现班级管理的公平性。因此,在选举班级干部时,要根据班级管理条例中对班级干部人选的要求进行民主选举,使学生参照班级管理条例相关依据进行选举,并当众计算选举票数,宣布班级干部人选,之后还要对班级干部人选进行定期试用考核,考察班级干部的管理能力与协调能力,待试用期结束后再使学生对班级干部进行评价,经过评价确认,使班级干部正式上岗。公平、公开地选举班级干部,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现,使学生对班级管理进一步理解并认同,有助于加强班级管理[4]。

3.3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管理工作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班级管理工作,需要班主任明确班级管理的特点与班级管理的任务,在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摒弃管理以成绩为主的传统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尊重与认可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使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决策中,在做出管理决策之前,要对学生开展民主调查,关注学生的感受,做到管理以学生为主体,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了解学生的特长与优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学生个人能力,培养其综合素质,保证班级学生整体进步,才是班级管理达到最佳效果的表现[5]。

4结语

综上所述,班级是学生在校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应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摒弃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本开展班级管理,在班级管理中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作者:冯伟元单位:宁夏中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韩安庄.班级文化建构现状及对策——以滨州学院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177-178.

[2]孙彦.新时期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探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96-198.

[3]张馨,丁贞栋,宋子晟.学习型班级:创新班级管理的路径选择[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9-82.

高中班级管理条例篇2

关键词:初中;量化;正面引导;动态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161-01

有多年经验的班主任都知道,对班级的管理可以采取的形式多种多样,但由于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和层次差异,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矛盾或冲突,如果能科学合理运用量化管理方法,可以消除班级内部产生冲突的不利因素,推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这里结合十几年当初中班主任的工作实践,谈谈怎样在班级管理中使用量化管理。

一、班级量化管理的重要性

班级量化管理是指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统一的目标和考核标准,对学生出勤、卫生、纪律、学习等各个方面进行定量考核,并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是与学生德育考核挂钩的一种班级管理制度。实施班级量化管理,对分数排名靠前的学生进行奖励,学生都会尽量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初中学生好胜心强,谁都不愿自己的分数排在后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实施班级量化管理也能充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生干部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班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发挥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成效。全体同学相互比较、相互竞争、互相监督,这次也许做得不够好,下次还有机会改善,可以调动了班干部及班级全体学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当然,实施班级量化管理还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促进班级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制定班级量化管理条例

班主任要根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预定方案,利用班会全体学生进行专题讨论,对实行班级量化管理的各个方面做出详细的加分减分规定。一般来讲,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自己讨论制定的量化管理条例往往更周密、可行性更强、更容易贯彻执行,因为自己认同的东西没有理由不执行。条例内容包括通校生和住校生的出勤、卫生、纪律、作业、仪容仪表、三操、等项目。条例不仅注意对学生每日行为规范进行评价,还注意引导学生追求学习上的进步,引导他们关心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引导他们关心他人,多做好人好事。然后把制订好的条例张贴在教室,保证学生管理团队班干部、组长、科代表和寝室室长人手一份,让他们在平时的执行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要求每个部门每天及时上报每个学生加分和减分的实际情况,班主任亲自做好统计工作,实行动态管理。规定根据操行分和考试成绩排名设立进步奖,以实物的形式奖励前十名的学生,并将评定结果同评优选模、入团挂钩。每学期半期和期末把学生的操行分和成绩及时汇报给家长,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具体表现。

三、班级量化管理的实施

1、班级量化管理应公正化合理化

根据班级量化管理条例和管理目标,班级量化管理的实施可采取学生自查、互查、班干部检查、班主任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等多种方式。根据学生管理团队反映的情况,对相关学生进行加分和扣分,班主任可以亲自把握,亲自记录学生的操行分,这样可以减少执行中的阻力和学生之间的矛盾。

2、班级量化管理应科学化

班级量化管理的内容应具有目的性。班级量化管理规则的具体内容是实行加分和扣分制,以分数高低论结果,是班级全体成员行为的“灯塔”,所以我们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内容,对学生的发展方向进行正确的引导。班级量化管理的内容应具有完整性。班级量化管理涉及学生学习、纪律、卫生等各个方面,对各方面情况的全面掌握是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的依据,我们不能只顾及学生的个别方面而忽视别的方面,那样是对学生的片面评价。我们要明确量化管理要求和管理措施,正确对待管理结果,形成一个“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事事时时有人查”的全方位管理体制。我们还需要及时总结、合理反馈,促使班级管理工作进入有效可调控的状态。

3、班级量化管理要以正面引导为主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实施量化管理制度,对学生必然有加分和扣分,最后用分数高低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判,对于爱调皮的学生很容易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对于过分看重分数,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也会感到压力较大。我们在实施量化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鼓励的方式,在加分上不要过于吝啬,一旦学生出现了好的、积极的反应和举止时,在不违背评分标准的情况下,可以多加分给予鼓励,尤其对于后进生,教师要抓住时机发掘其闪光点,多表扬,进行正面引导。有的问题学生爱出问题,我们在一些细节上可以“忽视”这些小问题,多多肯定优点,达到以优点带不足、以鼓励促进步,全班整体向上的教育目的。

三、班级量化管理中要注意的问题

1、学生的向师性

在班主任工作中,学生之所以能够相信我们,那就是信任与爱。“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在班主任活动中,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在具体实施班级量化管理工作的实践中,班主任一定要放手让班级管理团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有集体主义思想,为班级服好务,对班委和一般学生反映的问题一定要保密,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

高中班级管理条例篇3

【关键词】构建;评价模式;思考

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的本质在于控制和协调个人和部门的活动,保证共同实现一个既定的目标。学校的管理千头万绪,其中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方面,要把班级管理好,必须有班级管理的统一指标。行之有效的班级组织管理评价体系有效地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促进良好班风、校风、学风的形成,对整个校园的精神文化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构建一套对班级管理的评价模式,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是作为教育管理工作者值得探索和实施的一项工作。以下是笔者在学校对班级管理评价模式构建探索中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班主任意识,增强构建评价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班级组织管理的好坏离不开核心人物――班主任,构建学校对班级组织管理的评价模式如果得不到班主任的理解和赞同,那么这种评价模式就形同虚设,没有切实意义和可操作性。因此,提高班主任的意识,是构建评价模式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因此在构建评价模式之前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意识、目标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一)管理意识:班级管理是学生管理的最基层单位,一个学校的管理理念、管理水平是通过班级管理实现的。学校德育工作者的管理意识,必须转化成班主任的管理意识,只有这样,学校的管理意识才能得以实现。如果班主任的管理思想落后,没有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就会滞后,许多管理措施就会落空。因此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意识对搞好班级管理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目标意识:制定一个明确的、科学的、可实现的奋斗目标,班主任的工作或是学生的学习才能有动力,才能有主动性。班主任的工作目标总是围绕班级管理工作的,学校对班级的评价结果往往成为班主任工作的显性目标。因此班主任积极的目标意识是构建学校对班级管理评价模式的催化剂。

(三)竞争意识:树立竞争意识是创建优良班集体的关键所在。班主任只有树立起创优争先的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变为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共识和一致行动,才会带出好的班集体,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所以,德育工作者要创造条件,营造竞争的氛围,鼓励班主任争创班级管理的先进个人。

二、少先队活动系统化,提供评价模式的载体

少先队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不仅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同时也给一个班级提升凝聚力创建了良好的机会。每学期学校都将开展各式各样的少先队活动,笔者发现少先队活动是有效体现一个班级组织管理是否有效的载体,少先队活动的丰富和繁杂让班级组织管理的评价变得更加有质感。通过少先队活动对班级管理进行评价,评价的过程和结果是切实可行的,同时也给德育工作者提供多角度的观察内容。

三、细化评价内容,构建评价的基本模式

提高班主任意识,形成少先队活动体系为评价提供载体都是为构建评价基本模式做准备的,评价模式不能凭空给定,它需要一些细化量化的条例作参考才可以给班级管理进行综合评价,笔者结合自己学校多年来对班级管理评价的实例将评价模式分成以下两大块:

(一)班级常规管理评价的标准:

班级计划与总结的评价标准:计划周全、具体,重点突出,措施得力,富有特色,各阶段各学期甚至各学年工作总结能反映班级全貌和特点。

班级组织建设(队干部组织建设)的评价标准:团(队)班组健全合理,全班学生基本上人人负责一项工作,并实行主要干部轮换制。

班级常规管理的评价标准:规范条例条目科学,要求明确,文字简炼,符合实际,执行认真。

(二)思想教育组织和管理评价的标准

班级教育活动的评价标准:计划周全,坚持上好队课,中队及雏鹰假日小队活动经常开展,效果好,主题班(队)会定期召开,主题鲜明,形式活跃,富有教育意义。

四、搭建班主任交流平台,促进评价的辐射作用

在班级组织管理评价模式的整个构建过程中,笔者发现班主任开始参与其中,他们开始结合自身的管理特点不断地给我们制定的评价标准提出建议,为学校评价起到促进作用。因此给班主任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不仅是给学校提出宝贵意见,同时给优秀班主任提供一个发挥的机会,将他们的典型事例和方法告诉其他的班主任,让每一个班主任都能明确评价的目的和价值。交流的平台各式各样,但都各有自己的优势,笔者觉得形式的多样性可以让评价的辐射作用更广。

班主任论坛是以优秀班主任经验介绍为主的一种交流形式,在这个平台上只要你有好的教育方法,有促进班级管理的好点子都可以成为论坛的焦点。这种以点带面的形式给全体班主任标立了一个榜样,给初为班主任提供了一个示范。

学校对班级管理的评价模式不是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全体老师共同的参与,不论是被评价者还是评价者。从评价内容的确定到评价标准的量化,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校所有的老师共同去琢磨才能最终让评价成为共同的工作,才能使评价更为有效。

参考文献

[1]少先队辞典.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4

[2]程功、陈仙梅.教育心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12

[3]冯远村、腾永华.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与管理.人民日报出版社,1995.6

[4]沈功玲.少先队工作基本理论.上海市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少年儿童研究中心,1994.10

[5]辅导员.辅导员杂志社编辑出版,2007――2008

高中班级管理条例篇4

一、“应然”与“实然”的背离:传统班主任培训的误区

传统班主任培训活动注重理论学习,重点在于提升一线班主任的各种理论素养,指导思想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基于这样的假设:理论素养低下,理论准备不足,是制约班主任专业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中,他们常常会面临这样一种困境。尽管他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相当丰富的班级管理理论,熟知班级管理规律和重要原则,通晓常用的班级管理方法,但一旦到真正面临实际的班级冲突情境时,常常感到这些原理与现实反差很大,有无从下手之感。

在一线班主任身上之所以出现理论与实践的巨大脱节,与人们对理论的两个认识误区有关。第一,理论是一种非实践性思想体系,所以有关教育和管理理论的学习过程就仅仅是通过辨别、假设、整理论点、检验假设和论据等程序,找出作为基础的普遍原理,考察这些原理背后的内容。对班级管理和教育理论的这种理解,使理论与当下的班级管理实践完全区分出来,在班主任培训的课堂和许多教育理论书籍中,大量充斥着这种高度漠视班级管理实践活动的深奥、玄之又玄的原则和规律。其实,班级管理和教育理论更应是一种实践性理论,关注的重点不是学科内在逻辑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而是鲜活的班级教育实践问题。理论的目的或功能,不仅是提供理性的解释,更应为相关的班级教育实践提供行动准则。这就决定一线班主任的理论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思辨、推理和演绎等层面,更应高度关注与班级管理实践密切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切实有效地发挥理论对班级管理实践的指导和迁移作用,增加理论的效度。

第二,掌握相关理论就一定能够解决班级管理的实际问题。毫无疑问,班级管理理论对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实践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提供认识的框架,进而能够指导和完善班级管理实践。但现实却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些班主任熟知相关理论,但却是一个蹩脚的班级管理者;相反,一些教师对教育理论知之甚少,但在班主任的管理实践中却能得心应手。这是因为,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并不是具有严密体系、完全遵循逻辑法则的理性活动。

可以说,传统班主任培训活动的误区,其根本原因是混淆了“应然”和“实然”的区别。“应然”,是指从理想主义的角度来看待班级组织和班级管理过程,班级应该按事先设定的计划和理性的原则去运行;“实然”,即实际存在的班级组织及其活动过程,不仅具有合理规范、有条不紊的理性,同时包含大量的非理性。班主任面临的实际班级情境,具有模糊、随机和非理性特征,包含大量的相互联系的可变因素,需要班主任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多变的决策或调整。因此,像传统班主任培训活动将希望寄托在单纯的理论学习上,指望借助或照搬某些手册或管理宝典所宣扬的原理来解决实际班级管理难题的做法,无疑是幼稚和不切实际的[1]。

从这一角度看,案例研究作为一种质的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架起了一座沟通班级教育管理理论与班级管理实践的坚实桥梁。将案例研究作为班主任研修的路径和抓手,能够有效地化解传统培训中“应然”和“实然”的冲突。教育与管理理论揭示了班级教育与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而班级管理实践却可用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来概括。当下不少学校在校本培训中倡导的班级管理案例研究,引导班主任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对基于班级真实事件和情境而创作的学生转化和班级管理案例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通过模拟决策和判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自身的教育体验,精进班级管理的水平。

不难看出,班级管理案例研究将班级管理中真实、典型的问题和冲突展现在班主任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地做出反应,为他们提供一种不用真正深入实践的条件下能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班级教育与管理实际问题的机会。在班级管理案例研究中,班主任必须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分析、讨论复杂、不确定和典型的教育问题,把握问题关键,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班级管理案例研究架设了跨越理论与实践两者之间鸿沟的桥梁,体现了对不可预期的班级教育事件的一种把握方式,对典型的班级问题的解决方式[2]。

二、案例研究作为班主任研修路径的价值分析

当下,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以教育研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这已成为常识。但教师如何开展研究,开展怎样的研究,却存在不小的争论。英国教育学者斯坦豪斯认为,中小学教师作为研究者,并非要让他们承担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而是要关注教育实践,反思教育实践,进而不断提升教育实践。因此,让中小学一线班主任完全像专业科研人员一样从事研究,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这种做法既没有真正尊重一线班主任的实践优势和现实可能性,同时也没有尊重教育实践研究的特点,使大多数班主任对教育研究产生不应有的畏惧感,不敢或不愿开展研究。

一线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性特征,让他们具备开展案例研究的绝佳条件。对他们来说,记录、描写、分析和反思班级焦点事件,是他们熟悉的一种言说方式。班级管理案例与一线教师的日常工作、经验背景高度契合,在记叙和分析案例时,他们能够很容易地进入角色,找到感觉,自然地运用熟悉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自如地表达和交流。而且,由于教育案例源于班主任每天的工作,其生活是与一个个精彩的班级故事联系在一起的,因而案例研究更是一线班主任的一种特有的生存方式和成长方式。对他们来说,论文写作不时会有“失语”的窘迫,但进行班级管理案例研究绝对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感可发。诸多学校的实践表明,引导一线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案例研究,对促进其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容忍模糊,乱中求序

在科学管理理论和科层制管理思想的影响下,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逐渐形成追求规范、清晰和有序的价值观,但现实的班级管理过程始终存在着模糊、无序甚至混乱的一面。由于案例是对真实班级教育情境和教育事件的描绘,真实地再现了教育与管理过程的现实性和复杂性。同时,案例研究是一种乱中求序的过程,一线班主任通过班级典型案例研究,能够较为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班级教育与管理实践的复杂性,提高对模糊和不确定性的容忍度。在案例研究的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学会利用案例提供的模糊、有限的信息,进行尽可能“满意”的判断和决策,从而增强对班级管理实际情境中信息不完整性和模糊性的容忍度。

2.增加情境体验,优化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教育观念形成和决策判断的基础。拥有一个合理、多元的知识结构,对一线班主任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完整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应由三类知识构成,即原理知识、专业的案例知识及运用原理规则于特殊案例的策略知识。和理论学习相比,案例研究的最主要功能体现在它可以为分析者提供一个个逼真的班级教育典型事件和管理冲突情境。班主任可以分享同伴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增加真实班级冲突管理的情境体验,自觉反思班级冲突思路和行为,形成新的教育对策和实际问题管理策略。

显然,案例分析能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第二、第三类知识,从而较好地弥补一线班主任在知识结构上的缺陷。同时,案例研究还是教育与管理理论的“故乡”,可以提炼、生发新的理论观点,丰富理论内涵,优化理论品质。

3.培养反思精神,发展批判技能

通过反思提高实际的教育与管理水平,是近年来教师培训理论研究的重要发现。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经验+反思=成长”这一教师成长公式已成为共识,其与以下两种理论的支持有关:经验性学习理论和情境性认知理论。经验性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杜威、勒温和皮亚杰等,主张学习应该从经验特别是个体问题开始,使学习者感到学习的必要性,从而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这样的学习才会更有效,更可能导致行为的持久变化。情境性认知理论会同时考虑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认为学习最好通过积极、社会性和真实性的过程来实现,使学习者极大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应在与学习者相关的情境中发生,这才是有效的学习。

班级管理案例研究符合经验性学习理论和情境性认知理论的主张,案例研究行为本身就蕴含着反思实践的方法论因素,因而是一线班主任反思自身班级教育与管理经验的绝佳载体。在实践中常常出现的情况是,虽然某个班级管理的问题被解决了,但班主任对问题解决的真正原因可能并不是十分清晰,仍然停留在经验和自发状态。通过案例研究,可以将这一事件m行记录和梳理,为他们提供进一步发现、思考问题,澄清认识的绝好机会。一旦案例研究形成习惯,必然会极大地推动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的持续提高。

三、班主任有效开展案例研究的三个关键环节

基于以上认识,近年来笔者与浙江省多所中小学合作开展了基于案例研究的班主任研修活动。在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案例开发、案例分析、案例研讨是一线班主任有效开展案例研究的三个关键环节。在这三个环节中,各校要根据本校校情和班主任的实际水平,抓住关键因素,给予班主任以必要的政策支持和专业引领。

1.树立案例开发意识,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开展案例研究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文质兼优的好案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储备丰富、切实有效的班级管理案例,在校本研修中大力开展案例研究,只能是美好的愿望。优质班级管理案例资源的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班主任案例研究的主要瓶颈。要想在班主任研修中大力推行案例研究,学校应在两个层面树立案例开发意识,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一是重视学校层面的案例收集和知识管理,将班级管理典型事件收集起来,汇编成册,或上传至学校电子资源库,供班主任交流和研讨。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可将案例开发视作校本培训的校本课程开发,对本校班主任具有特殊的亲和力,会使他们产生极大的认同感,也易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是出台相应激励政策,鼓励班主任开展个人层面的案例开发或案例编写。这是指班主任将日常教育与管理实践中的典型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加以记录和提炼,以达到积累感性经验、反思班级管理实践得失的目的。

2.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案例分析技术

案例分析有无深度和创造性,决定了案例研究的质量。对一线班主任来说,收集和撰写班级管理案例并无太大的困难,但在案例分析环节则普遍感到棘手。正如美国著名案例教学专家列恩所言:“由于短短几页的案例常常引发深刻而根本的问题,所以案例分析要比案例本身复杂得多。”[3]这是因为案例分析要求班主任能够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相关原理,利用特定的分析技术,对案例背后蕴藏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抽丝剥茧的系统探究,发掘真正的问题症结,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一线班主任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学校可以适当聘请校外专家,对班主任进行专项的指导和引领,帮助他们系统学习相关前沿理论,掌握案例分析的具体策略和技术。

比如,近年来笔者在杭州天杭实验学校、余杭区仁和中学、义乌市后宅小学等,邀请相关专家为一线班主任系统开设了“班级管理的心理效应”“人性假设与班级管理”“焦点解决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的局外人和当事人视角”等专题研修活动。这些专题学习给班主任提供了案例分析急需的思想养分和有力工具,受到各校班主任的热烈欢迎。

3.建立案例研讨制度,打造班主任

专业学习共同体

基于案例研究的班主任研修过程中,学校要建立相应的研讨制度,围绕困扰班主任的焦点和难点事件,定期组织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案例沙龙活动,为他们彼此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渠道。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传统学校文化中,教师习惯于单打独斗,彼此常常是孤立的。这种“孤独”的教师文化,严重制约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案例研究中,学校通过建立案例研讨制度,有规律地开展班级管理案例沙龙活动,可以为一线班主任提供相互合作的环境、情感的支持和团队学习的氛围。这一制度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教师“孤独者”文化,搭建班主任彼此交流和了解的平台,形成班主任专业学习共同体,让个体知识经验有机会为大家所共享,实现传统单打独斗式班主任所无法达成的诸多教育和管理目标[4]。从这一角度看,班级案例研究不仅仅只是班主任个体专业成长的推进器,更应该且必须成为促进学校全体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宽阔平台。

参考文献:

[1]吴志宏.教育行政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96-98.

[2]周俊.学校管理案例分析的技术与策略[J].中小学管理,2006(11).

[3]小劳伦斯・e.列恩.郗少剑等译.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78.

高中班级管理条例篇5

教师的职责主要是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教师理所当然要做学生思想品德工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挖掘学生的天性、潜能以及潜在价值。学校德育教育,还潜藏着一股巨大的能量未被挖掘。我们一直关注一个现象,大多数科任教师没有很好地发挥德育教育功能,他们一般上完课就走,难有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学科德育渗透严重不足,这是在浪费教育资源。我们教师特别是部分科任教师存在重教书轻育人或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这样,德育教育的重任就落在班主任肩上。班主任大多是优秀教师,受到学校重用,他们事无巨细,事必亲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目前,虽然班主任津贴越来越高,但班主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越来越累。部分班主任已表现出烦躁,有时甚至简单粗暴,常常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死守班规,上纲上线,学生畏而远之。班主任再能干,他也不是全才,更没有三头六臂。我们为什么要让班主任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疲,影响工作和正常生活呢?为什么不让班主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呢?为什么不给他们“减负”,让所有教师都来当班主任呢?

一些科任教师总是不如班主任优秀,只钻研教学,其他不管不问,关键是学校没有很好地培养他们,没有赋予他们足够的使命和责任。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还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思想水平,提高水平的方法就是首先让教师都当班主任。学校要想实现教师全员参与育人,最好的方法也是让教师都当班主任,否则只是一句空话。建议学校狠抓教师育人工作,鼓励教师大胆管理,先想育人,后思教书,将教书与育人并重。让我们所有教师都有醒悟、有目标、有担当、有提高。在育人方面讲策略、讲智慧,走进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才可能形成教育的合力,才可能实现教育的创新,才可能开创全员育人的新局面。

下面我们来对班主任进行分工。假设一个班平均有4个教师,那我们一个班就可以有4个班主任。首先分为常务班主任和助理班主任,其次助理班主任再分为艺体班主任、文化班主任、礼仪班主任。若有四位助理,还可设心理班主任。当然,助理班主任的称谓还可以创新。如果常务班主任特别优秀,可设一个或两个助理班主任。艺体班主任主要负责本班参加各种运动会、文娱汇演的组织工作,参加各种音乐、美术、体育课外活动的组织工作。文化班主任主要负责本班小组文化、班级文化、星级文化建设。礼仪班主任主要培养本班文明礼仪习惯,劳动卫生习惯。各助理班主任的工作由常务班主任统一协调。常务班主任主要负责抓学生学习习惯,负责组建学习小组,培训学习小组。负责学生思想动态,心理动态,负责学校、家长、学生、助理班主任之间的沟通协调。比如,周一的升旗仪式、卫生大扫除等相关要求,可写进礼仪班主任工作条例。节目排演、运动会报名、课外活动等相关要求,可写进艺体班主任工作条例。班规、班训、墙报、学生的星级评价等相关要求,可写进文化班主任工作条例。学习小组、小组长的培训,学生的展示、点评培训等相关要求,可写进常务班主任工作条例。班会活动,班主任值班可轮流进行。学校结合实际应将每个班主任的工作职责拟出具体细则(条例),便于班主任明确责任,各司其职。每个班主任职责既有侧重,又相互兼容,都要负责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兼容的职责要写进每个班主任的工作条例。

班主任评价由德育处和年级组共同进行。可实行班主任负责制,一个班级的几个班主任实行捆绑式评价。一般情况下,如果遇到班级卫生有问题,就直接找该班的礼仪班主任,遇到墙报、手抄报有问题,就直接找文化班主任,遇到课外活动没人报名,就直接找艺体班主任等,但可以告知该班常务班主任。比较理想的状况是,每一个班级的几个班主任都能精诚合作,齐心协力,为学校带活一个班。常务班主任的津贴可稍高于助理班主任,但差距不能太大。津贴按班级发放,助理班主任人数少的,津贴相对高一点。这样,一方面减轻了常务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又没有给助理班主任增加多少负担。另一方面,每一位科任教师也得到了锻炼,增加了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每一位班主任都更有精力负责好自己的工作,更有热情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由于一个班级的管理融入了几个班主任的集体智慧和汗水,学校德育工作将更加实在,班主任效应也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通过班主任齐抓共管,因势利导,最终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也能帮助学校实现管理方面的减负。

教育,它充分重视每一个新观念的非凡价值。本文提出的观点和方法目前已被攀枝花市的学校广泛实践与应用,取得了良好地效果,并形成了学校管理的一大亮点和特色。

高中班级管理条例篇6

【关键词】和谐班级;自我管理;管理意识;管理方法

自我管理是现代人追求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也是当今社会大力推广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为了建设和谐的班级,应重在为学生提供自我管理。我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我自教育,提供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要求。下面具体做法:

1培养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自我管理的标准

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自我发展管理能力的基础。作为班主任为学生提供自我管理的标准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礼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尊师守纪教育、刻苦学习教育,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确立“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宗旨,并制定出班级学生德育管理目标,让学生有章可循,提高学生的自治能力。例如,我带的班级的教育目标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信心十足地顽强拼搏,努力学习。同时,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学生自我管理的前提,我引导学生从《学会爱父母》到《爱我的同学》再到《尊敬我的老师》,从《爱家乡、爱学校》到《热爱祖国》等为主题,有计划定期召开专题班会,使学生加深理解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意义,逐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标准,从而使学生产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由此可见,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一旦深刻认识了,便为和谐班级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2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提供自我管理意识

中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中学生希望慢慢地脱离父母的庇护,逐步走向独立,迫切需要独立地处理个人的事情,但有较多因素条件还不成熟,因此,需要班主任为学生提供自我管理意识。我充分利用革命老前辈、英雄人物、先进人物和身边的一些真实的例子,让学生学有榜样,进行仿效。我正面教育学生,要求学生正确明辨是非,认清真善美、假丑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自己的的事情自己办”,“当天功课当天完成”,“办事一定要全力以赴,做到最好”。例如我要求学生在校在家自己搞卫生,自己的衣服、鞋袜自己洗,学会自立;教室的窗帘,定期由学生轮流清洗,要求晾干挂回原处,再进行评比,看谁洗得最干净,学会自强;自己的作业自己做,不懂就问,学会独立思考。要求提出来了,关键在于落实和执行。我和班干部进行了督促检查,协助他们对照和比较,找出差距。学生做好了,达到了标准,我就大力表扬,并作适当的奖励;如果做得不好,就指批评指正。同时教育学生与人交往要讲原则,那就是要“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待人要真诚,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还要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向青年时代的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所以教育学生树立雄心壮志,要有远大理想,认真学好各门科学文化知识,全面发展,长大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通过日常生活的小事、交友的原则、前途理想、奋斗目标的教育,促进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为和谐班级的建设创造了条件。

3建立切实可行的自律规章制度,提供自我管理的方法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必须要有章可循。这就需要我为学生提供自我管理的方法。首先,制定规章制度。我根据班级的教育管理目标,先让学生自已提出来,再集体讨论,后与班干部精心研究,建立起切实可行的班级自律条例。如制定了《初三(3)班德育奖扣条例》,让学生用规章制度来比较和对照自己,提高自律的自觉性,使学生遵纪守法、尊师守纪、自觉勤奋学习,增强自律能力。其次,明确班干部的职责实行分工负责制,那就是“总管”、“分管”、“自管”制度,鼓励他们开展各项工作。“总管”是指正班长,对班委会成员工作负全面责任,协助班主任主持班务日常工作,专管操行奖扣分登记;“分管”是指副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纪律委员、体育委员、文娱委员、组长等。“自管”就是自己管理自己,这样形成了“人人都有人管,处处有人理”的良好习惯。班的各项工作都有专职的人管了,班主任想知道其中的某个问题,只要找到了专管人员,一问就知道。同时,我教给他们工作方法,使他们大胆施展才华,显示自己的实力,为班集体作出贡献。再次,以多种形式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把管理条例具体化,开展了“人人为班争光,个个为班献力量”的主题班会活动,来强化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人人都找出自己曾为班贡献了什么,举手上台发言,班长作好了记录。我耐心地倾听他们的“伟大贡献”,最后高度肯定了他们的成绩,给予高度赞扬,让大家都知道每个同学在班中的“含金量”,使他们增强自信心,再创佳绩,再创辉煌。由此引导学生最终达到了由“他律”向“自律”的目标转化,为和谐班级的建设提供了保障。

高中班级管理条例篇7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自查报告范文(一)

一、我县贯彻落实《干部教育条例》的总体情况

中央《干部教育条例》和省委《实施意见》颁布以来,╳╳县结合县域实际,迅速行动,在全县干部队伍中掀起学习高潮,并认真制定贯彻意见,通过深入宣传、加大培训、强化管理等措施,使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1、及时汇报,争取县委支持。县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干部教育条例》和省委《实施意见》的要求,就贯彻《干部教育条例》提出具体工作意见,专题向县委常委会进行汇报,积极争取县委的支持,从资金、人员等方面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近两年来,我县在县财政特别紧张的情况下,先后安排干部教育专项经费近百万元,并为县委党校等干教机构安排专项资金100余万元。

2、多种形式,广泛组织学习。县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全体成员全文认真学习《干部教育条例》全文,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增强抓好新形势下干部培训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县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学习贯彻〈干部教育条例〉的通知》,要求全县各单位迅速组织全体干部认真学习《干部教育条例》,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严格按照《干部教育条例》要求,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县共下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学习辅导》、《干部教育条例》单行本等资料3000余本(份),

3、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针对当前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一是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来,我县在完成中央、省、市干部调训的同时,还举办各类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102期,共培训各类人员13425人次。二是科学制定规划,明确干教任务。根据中央、省市精神,在《╳╳县“xx”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贯彻实施<干部教育条例>的实施办法》的文件,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要求各级各单位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机制、途径、方法上进行创新,不断加大本单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力度,不断提高干部素质,实现培训规模、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近年来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体情况

近些年来,我县按照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要求,结合全县实际,以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为目标,以提高全县干部的执政能力为核心,通过整合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资源,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创新力度,全面落实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要目标任务,有效的提高了党政干部队伍及其他各类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1、领导重视,加强干部教育的宏观管理。县委高度重视干部教育的宏观管理,为加大干部教育培训的管理,我们针对干部培训工作的实际,制定了《╳╳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对干部培训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总体目标和培训原则、培训的方式、方法及干部培训的保障措施进行明确规定。

2、合理分工,确保干部培训职责明确、切合实际。我们按照分级管理、分类实施的原则,对干部培训工作进行合理分工,县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制定全县干部教育培训的宏观计划,重点抓好中央、省、市干部调训和全县主体班的培训;县委宣传部负责指导全县干部的理论学习、宣传等工作;县人事局负责国家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并组织实施;县委党校负责党校各培训班的教学管理等工作。县委组织部每年都要对全县干部培训情况进行总结和调研,确定下一年度干部培训的目标、任务。由于各单位分工具体、职责明确、切合实际,为完成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提供了组织保障。

3、重点突出,干部综合素质普遍提升。在培训对象方面,我们坚持以领导干部、中青年后备干部、基层党建干部和紧缺型专业人才为重点,按照“重点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优先培训、年轻干部加强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的原则抓好干部教育培训。据统计,五年来,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37个,其中主体班21个,共培训干部32800人次,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实现了干部五年轮训一次的要求。通过培训,广大干部的政治素养、思想品德、业务能力、知识水平等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升。

三、贯彻执行《干部教育条例》的具体做法

《干部教育条例》实施以来,我县以此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以创建学习型机关和效能建设活动为契机,紧密结合本县干部队伍素质现状和教育培训工作实际,以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核心,积极探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全面积极推进全县各级干部的能力素质建设。在立足于抓好各类常规性培训的同时,不断改进、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整合干部教育培训资源,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把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1、强化管理,严把部门办班审批关。近些年来,我县按照制定的办班计划申报、审批备案等管理制度,严把办班审批关。一是严格实行办班计划申报制度。各相关职能部门因工作需要举办培训班的,年初必须将办班计划统一报县委组织部,经县干教领导小组和县委常委会审批同意后,方能纳入年度干部教育计划。在审批年初干教计划过程中,我们本着“能并则并”的原则,较好地防止了多头培训、重复培训的现象发生。二是严格实行办班审批备案制度。已纳入计划的培训班在办班前,必须报组织部备案;凡办班未纳入年度培训计划的,原则上不予审批。对特殊情况确需办班的,先由办班单位报归口管理单位和分管县级领导审批,经县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后方能办班,并填好《╳╳县干部教育培训办班审批(备案)登记表》报组织部干部二室备案。同时,审批备案制度对办班收费进行了严格规范。各办班单位必须凭县委组织部的批复函和县物价局下达的收费许可才能举办收费培训,有效地杜绝了乱办班、乱收费的现象。

2、强能提质,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模式。我们以提高素质和能力为重点,不断创新培训内容,加强课程开发的针对性、适应性和超前性,加大培训内容的开发和更新力度。培训内容在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技能教育的同时,充分体现“按需施教”原则,即办学单位必须树立以学员为主的指导思想,办班前先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不同培训对象最想学什么,最缺什么,然后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调研选题进行充分细致的论证,使课程内容能针对干部级别、行业等差别和中心工作的发展需要,分别实施培训,避免出现“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的一般化教学。培训结束时,我们还组织学员对授课老师的授课质量进行测评打分,凡考核测评达不到标准的教师歇岗锻炼,直至提出申请并经考核合格才能重新上岗。

3、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干部教育培训经费。针对以往由于干训经费保障不到位导致基层干部参训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今年我县将主体班的培训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按照年初制定的干部培训计划,培训经费共计80万元,其中村支书、村主任班45万元,科干班、青干班35万元。今后,培训经费随着县级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年增加。具体操作办法就是根据县委年初制定的干训规划,由县委组织部对纳入预算范围的班次严格把关,对培训的人数、时间进行严格审核,然后向县财政局出具详实的培训费列支情况,由县财政局将培训费拨付给县委党校。

4、严格把关,狠抓干部教育培训的考核评估和管理。一是认真落实双层面的考核评估。即在干训工作考评过程中,坚持做到一手抓参训干部个人培训效果的考评,一手抓相关单位送训干部情况的考评。对于参训对象个体考评,把其培训的效果与本人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严密挂钩;对培训不合格,拿不到合格证书者以及不按照组织安排参训者,当年不得评优评先;对业务素质较低,长期不接受培训者,不得晋职晋级。对于送训单位,把其是否按要求落实干训任务作为年终评先的重要依据,并根据责任制考核兑现。二是加强主体班封闭教育管理。对于科级干部培训班、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等主体班,我们一律实行全封闭管理,要求学员所在单位在学员入学前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学员入学后一律在党校食宿、学习,严禁学员擅自离校从事与党校学习培训无关的事务。在办班过程中,组织部都派员全程跟班管理,及时了解掌握学员的思想动态、学习表现、学识水平等多方面的情况,确保了学员能安心在校学习,有效地保证了教育培训的效果。三是实行参训人员培训通报制度。点名调训人员和分配名额调训干部,都必须按时报到学习。无特殊原因并不履行请假手续的,我们予以通报批语。点名调训的直接通报到个人、分配名额调训的通报到单位。

5、强化机制,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与使用相结合制度。我们始终坚持干部教育培训与使用相结合“三不”原则:一是现职领导干部任职期内无正当理由不按要求参训的,一般不异动;二是年轻干部未经党校脱产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一般不能提拔使用;三是在对拟选拔任用干部进行资格预审时,把其参加干部教育培训的情况作为重要条件之一,对学历教育没有达到一定要求的,一般不予提拔任用。如在的乡镇人大政府换届中,有三名干部因学历没有达到相应要求就未提拔。

6、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近些年来,我县为落实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在政策上为强化干部培训,突出党校的办班主体做了大量工作。首先,制定了科学详细的培训计划。在出台的-干部教育规划中,县委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都结合县域实际,对全县的干教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明确了每5年将全县各级各类干部轮训一次的总体目标,严明了“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级负责,分类培训”的原则要求。其次,突出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的作用。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了干部教育培训的管理,强调各级各类干部培训、各类班次的举办,都应经县委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并且“必须归口到党校进行,由党校和部门联合举办”,从而强化了党校在办班资格、培训地点、合理收费等方面的责任和权利。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自查报告范文(二)

在举国上下贯彻落实“xx”规划的重要时刻,中央颁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是加强和改进干部培训工作的重要举措,对于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坚持学习《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收获很大,体会很深。

一是提高了对学习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对于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提高了对做好党校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干部教育工作与党政其他部门工作一样,都是在党的领导下,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重要工作。要做好干部教育工作,必须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一要有较高的政治水平;二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三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四要有奉献精神。所以,通过学习,使自己对干部教育工作重要性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

三是开阔了视野。通过学习讨论和交流,联系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联系干部教育工作的实际,无论是理论和实践,都有许多问题需要总结,特别是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势下,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研究、要探索。通过学习讨论和交流,使自己对开展干部教育工作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惟有不断学习,努力实践,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才能做好新形势下的党校工作。

高中班级管理条例篇8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设计miSD树状层次查询技术

一、引言

基于事务逻辑的“世纪桥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平台”(以下简称miSD-managerinformationSystemDesigner)是一种创新型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工具,是我国软件技术领域取得的一项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成果。这种系统设计不依赖系统模型,而是注重系统的界面、外部条件、结构流程、外部算法和系统运行的结果。系统开发周期短、不编程也不产生任何程序代码,易学习、易优化。因此,其特别适用于初学者或编程能力较弱的高职高专类学生使用。

采用miSD事务逻辑设计平台可以直观地利用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同时基于算法资源,建立和描述系统结构,每一个流程设计,在界面上可以即时操作,每一过程阶段子结构都能即时运行,直接检验运行结果。miSD的很多设计技术简单、实用、有效,其中的库表链接技术就很有特色,以下以学生档案管理系统为例说明树状层次查询技术的应用。

二、树状层次查询的设计

1.传统的查询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

例如在学生档案管理系统中对“学生资料表”进行查询,传统的设计方法是通过使用变量条件查询,使在查询过程中出现对话框,再让用户输入欲查询的系别、班级和姓名进行查询。这种查询设计方法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果用户不知道数据库中有哪些班级或记不准欲查班级的名称,则可能不知道输入什么,因此,用这种方法设计的查询,用户使用时会感到很不方便;二是需要提交表单、重写列表,这样会造成表单的多次提交,加重服务器的负担,因此,这种设计查询的方法是不科学的。

2.树状层次查询技术的意义

树状层次查询是将查询界面设计成树状的列表框进行条件选择,使后一级列表的值根据前一级列表中选取的值执行数据库操作来取得。这样层层嵌套,达到树状层次查询的精确查询。设计时我们可以事先将数据从数据库中按条件查询写入参数表,而且每个参数表根据用户设定的条件,利用过滤的办法实现列表框的动态关联,然后设计查询界面,在查询界面的下拉列表框中链接对应的参数表,从而形成具有层次的查询。

例如,在学生档案管理系统中,我们欲查询一个学院有哪些系别,系下面设有哪些专业,专业下面又有哪些班级,再查班级中学生的情况,则可将查询界面设计为如图1所示的树状层次的下拉列表查询形式,用户在查询时首先点击系别,在下拉列表中会显示出数据库中所有的系别供用户选择,再选择专业,则会出现前面所选系别中对应的所有专业,然后点击班级,在下拉列表中会列出前面所选范围内的所有学生名单。这样,用户在查询时就会感到界面方便。

此查询的特点是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条理清楚,下层会出现与上层相关的内容,使查询结果不会落空,从而大大缩小了查询的范围,节省了用户查询的时间。

三、树状层次查询技术设计实例

以下以学生档案管理系统中查询子系统为例说明树状层次查询技术的实现过程。

例:设计一个查询界面,对学生资料表中的数据按树状层次进行查询。

本例中包括的表及字段如下:

[表1]学生资料表:学号、姓名、系别、专业、班级、照片等字段;

[表2]系别参数表:参数;

[表3]专业参数表:参数;

[表4]班级参数表:参数;

[表5]查询表:学号、姓名、系别、专业、班级等字段;

[表6]查询界面表:学号、姓名、系别、专业、班级等字段;

主要设计步骤如下:

1.流程图设计

本系统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2.表格设计

3.定义查询

(1)分别定义“学生资料表”到“系别参数”、“专业参数”、“班级参数”的查询

“学生资料表”到“系别参数”的查询:

抄表:.参数=[1R].系别

分组:[1R].系别

“学生资料表”到“系别参数”的查询:

抄表:.参数=[1R].专业

分组:[1R].专业

条件:[1R].系别Like{系别}(表明该专业是在系别条件下的专业)

“学生资料表”到“班级参数”的查询:

抄表:.参数=[1R].班级

分组:[1R].班级

条件:[1R].系别Like{系别}anD[1R].专业Like{专业}(表明该班级是在系别与专业下的班级)

注:这里的系别、专业和班级三个表使用的是同一个参数表。

(2)定义“学生资料表”到“学生资料查询表”的查询

抄表:.学号=[1R].学号

.姓名=[1R].姓名

.班级=[1R].班级

.专业=[1R].专业

.系别=[1R].系别

条件:[1R].系别Like{系别}anD[1R].专业Like{专业}anD[1R].班级Like{班级}

4.设计查询界面

(1)建立“查询界面”流程框,并创建数据库。

(2)分别为“系别”、“专业”和“班级”字段建立库表链接,使其连接到相应的参数表,并设定对应的参数值。

其中系别参数值“@4@”的设定方法是利用单击学生资料表中的系别字段得到的,同理可设定其它两个参数值。

(3)为“查询”字段建立表格超链接。

选定“查询”字段,打开“对象属性”对话框;

单击“数据”选项卡中的“链接属性”按钮;

在打开的“按钮设置”对话框选择链接的流程框为“学生资料查询”,并分别设置“系别”、“专业”和“班级”的参数为本表中的相应字段值;

在“查询”字段上面分别放置带颜色的矩形框和静态文字“查询”作为装饰。

系统设计完成后,运行查询界面,按照如图1所示的树状层次查询方法操作,再双击“查询”字段,即可得到查询结果。

参考文献:

[1]殷步九著.世纪桥.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平台及其解释器[eB/oL].省略/zhjs1.asp,2005.

高中班级管理条例篇9

今年以来,中央连续颁发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对机构编制工作的法制化管理。为了使各级机关工作人员了解和熟悉这些条规的主要内容,明确条例、规定和通知颁布实施的目的及重大意义,不断推进机构编制行政执法工作,经市政府常务会、市委编委会研究决定,举办全市机构编制工作条例法规和全市机构编制部门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从今天起,集中3天时间,首先对市直副处以上机关事业单位政工(人事)干部、全市机构编制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下面我就如何学习贯彻好条例法规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中央颁布机构编制管理系列条规的重大意义

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条规的制定和颁布,是党中央、国务院继1997年公布实施《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后,为进一步落实党的**提出的“实现机构编制法定化”目标,推动地方机构编制管理法定化、科学化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全面步入法制化新阶段,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一是填补了地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法制空白。新出台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条规以规范管理、明确权限、加强监督为重点,在机构编制管理的各个环节和主要方面都作了制度设计和法律规范,使机构编制工作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有序可循。这些法规性文件不但填补了地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法制空白,也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有利于促进机构编制工作的规范有序。《条例》、《规定》和《通知》颁布实施,吸纳了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地方机构编制管理积累的成果和经验,对机构编制管理的原则、机构编制审批程序、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制度建立、机构编制违规行为处罚制度等,进行总结,上升为法规。为实现机构编制工作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目标提供了重要保证,也为各级各部门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三是有利于改进党和政府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领导。《条例》、《规定》和《通知》颁布实施后,对广大机构编制部门干部、机关事业各单位政工(人事)干部做好机构编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改进领导方法,克服机构编制工作决策的随意性,提高决策水平有着现实意义。

二、准确把握条规、文件的主要精神,提高学习效果和执法能力

首先,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条规、文件的核心内容,用以规范指导工作。《条例》(国务院令486号)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规范地方机构编制的行政法规。《条例》,主要包括地方机构编制管理的原则、条例的适用范围、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法律责任及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等方面内容。《暂行规定》由中央编办与监察部联合制定,是我国第一个关于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为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了依据。同时,《暂行规定》明确了监察机关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中的职能职责,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由中央两办联合下发的《通知》,从解决当前机构编制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发,强调加强党和政府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领导,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对促进机构编制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其次,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是学习培训活动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学习培训期间,要紧密联系本单位、本部门的机构编制工作实际,立足于武装头脑,落脚在解决问题。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编委会的领导下,我市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些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对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机构编制观念不强,片面强调本部门本单位的重要性,要求增设机构、在机关使用事业编制、超编制安置人员、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干预下级业务部门机构编制事项,等等。有的地方问题甚至还很严重。有个别县机关超编达400多人,并在机关单位违规使用事业编制。有个县财政局配备党组成员达18人,其中设副局长9人,配专职党组正副书记2人。这些问题给当前正在进行的公务员登记审批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去年,我市就连续发生6起向中央、省机构编制部门举报机构编制违规事件,虽然每起举报最后都进行了整改,但给我市造成的不良影响已无法挽回,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注意通过这次培训,认真对照政策法规,总结过去机构编制工作的经验教训,找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全面进行自查自纠,以此来推动我市各级政府机构的法制化和规范化,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促使我市行政管理体制更加权责明确、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和廉洁高效。

第三,要明确培训要求,保证学习效果,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工作人员拥有机构编制行政执法权力,各单位政工(人事)干部对做好本部门、本单位的机构编制工作负有重要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精通机构编制管理的各项条规,熟练掌握机构编制工作各项业务。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学习条例法规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切实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全面领会精神实质。要结合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研究课题,通过调查研究,形成做好机构编制工作新的思路和对策。这次培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全市机构编制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行政执法知识培训,核发新的行政执法证、行政执法监督证,这是机构编制部门实施依法行政的一项具体工作。培训后,要举行机构编制政策法规和行政执法知识考试,考试成绩作为核发新证的依据。

三、切实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高中班级管理条例篇10

【范文一】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改革,建立科学规范、公开公平的教师选拔聘任制度,加强和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发展,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全面推行教师竞争上岗和聘任制,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队伍,落实科学发展观,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充满活力的竞争激励机制,为发展优质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二、组织领导

学校专门成立学校教师竞聘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组长:xx,成员:xx。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方案、组织实施、过程监督、结果审定、选拔教师代表参与工作小组的工作。

三、岗位设置

学校共设45名岗位:①中心校有岗37个:行政2名,财会1名、文印1名,校医1名,计算机1名,体育1名,英语2名,后勤工作8名,教学岗20名;②幼儿园4名(大班小班各2个);③村校5名(雷团、流源、所里、城坪、士门、xx各1个)。

四、竞聘对象

学校全体教职工(每位教职工可选以上其中三个岗位报名应聘(分第一岗位要求、第二岗位要求、第三岗位要求)。

五、竞聘顺序:

第一轮后勤人员竟聘第一轮村校班主任竟聘

专职教师竟聘中心校幼儿园班主任竟聘

中心校幼儿园副班主任竟聘第二轮后勤人员竟聘

第二轮村校班主任竟聘

竞聘程序

(一)召开全体教师大会,进行竞聘工作总动员,组织学习《xx县x小学教师竞聘上岗方案》、《xx县xxx小学班主任竞聘上岗办法》;选拔教师代表参与教师竞聘工作。

(二)竞聘上岗领导小组公示固定岗位和竟聘岗位。固定岗位是由教育局任命或报教育局备案有职务人员的岗位,不在竟聘范围之内。竟聘岗位是本次全体教职工竟聘的岗位:

1、固定岗位如下:

竟聘岗位如下

(三)教职工根据自己的情况向学校递交岗位竟聘申请表;

(四)竞聘上岗领导小组根据老师的岗位竟聘申请表,审查参加竞聘的教师的资格,确定候选人。

(五)全体教职工和学校行政领导依次(按岗位设置顺序)对每个岗位竞聘人员进行民主测评。

(六)竞聘上岗领导小组根据《竞争上岗量化打分细则》给竟聘的老师打分。

(七)竞聘上岗领导小组依据竞争班主任量化细则打的分和学校的实际需要来综合考虑,依次确定六到一年级、幼儿园、村校的班主任。

(八)如有班主任岗位没有聘满,则由竟聘上岗领导小组决定是否在落聘人员中进行第二轮竟聘。

(九)学校在初步确定了班主任人选后,即开展学科教师与班主任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工作。学科教师竞聘时应明确表明愿意和哪个班主任合作,班主任参与测评、自主组阁,对竞聘上岗过程出现的问题,由竞聘工作领导小组及有关人员进行磋商,作出微调。

(十)最后竞聘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全体教职工和学校行政领导依次(按岗位设置顺序)对竞聘人员的测评分数和本人的意愿来确定勤人员的岗位。

【范文二】

为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我校人力资源,实现人员结构优化,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根据上级关于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意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岗位竞聘的原则:

1.双向选择原则。聘任遵循学校和教职工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学校可以聘任或不聘任,教职工可以应聘或拒聘。

2.按需设岗原则。根据市教育局人事部门核定的编制限额,科学合理设置岗位,按岗聘任,按岗定责,按责考核,保证重点,充实教学一线。

3.优化组合原则。坚持合理组合、优势互补,提高整体效益,岗位竞聘要有利用学校教学循环制的实施。

4.阳光操作原则。岗位竞聘领导小组集体研究,规范操作,相关政策经教代会通过报市教育局审批,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公开编制、岗位设置、岗位职责任务、岗位聘任条件、聘任程序、聘任结果,对申报岗位人员择优聘任。

大稳定小调整原则。学科岗位从严,教辅后勤从宽。

5.统筹兼顾原则。既任用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又重视培养使用青年教师,同时维护老年教师的权益。对孕产女职工、长期病假等特殊情况依据相关政策办理。

二、情况说明

本次岗位竞聘对象为学校正式在编在岗人员,在编不在岗和在岗不在编人员根据市教育局核清编制和有关政策实施和调整。

三、岗位设置

根据市教育局核清编制和有关政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行配置。具体设置情况另行公布。

四、岗位职责、聘任条件

(一)竞聘人员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忠诚热爱教育事业,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能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承担规定的法律责任。

2.遵守国家法律和校纪校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3.取得小学或以上《教师资格证书》,具备相应岗位职务所要求的学历、工作能力、专业知识水平。顾全大局,团结同志,服从分配,认真履职,能完成岗位职责和任务。

4.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能承担并完成所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5.20xx年年度考核合格及以上。

(二)班主任职责竞聘条件

1.班主任职责

班主任工作的根本职责是带好班级、管好学生。具体内容见《桥头中心小学各类人员岗位职责汇编》。

2.班主任竞聘条件

(1)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的科学文化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

(2)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3)有积极、自觉、主动的工作态度,能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考虑学科课时分配与人力资源有效利用,班主任以语文学科教师兼任为主外,鼓励英语、综合学科教师竞聘班主任岗位,适当控制数学学科教师兼任班主任的数量。

(5)为保证专任教师的班主任经历,鼓励并优先考虑年轻教师、晋级晋优教师竞聘班主任。

(6)具有下流情形之一者不得聘任班主任:严重违法违纪者;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者;有以营利为目的的补课行为者;有乱收费、乱推销行为者。

3..班主任待遇、考核

(1)经考核,按学期发放按照政策规定应有的班主任津贴。

(2)按学年评选优秀班主任,另行奖励。

(3)班主任在晋级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

4.如班主任岗位经竞聘未满,岗位竞聘领导小组可以从未申报班主任岗位教师中,根据班主任竞聘条件,通过领导小组表决确定符合岗位需要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如符合条件的教师拒绝岗位的应聘,在晋级评优中不予考虑。

(三)学科教师职责与竞聘条件

1.学科教师职责

执行《教师法》中对教师提出的各项要求,主要职责参照学校规范化管理手册中规定。

2.学科教师竞聘条件

(1)学科教师应具有相应的学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经验。

(2)语数外学科教师要胜任学科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教研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能按照教学五认真要求实施教育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优先聘任教学质量高的教师。

(3)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与信息专职教师要具备专业技能素质,胜任学科教学。

(4)学科教师能胜任学科兴趣小组、竞赛辅导。

(5)严格遵守学校工作纪律,对严重违反五要十不准等师德要求与教育教学规范、不遵守校纪校规、家长有效投诉3次以上的教师不予聘任。

(6)身心健康,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五、竞岗程序

1.成立学校岗位竞聘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成员经行政会议、教代会选举分别产生学校中层代表、工会代表和教师代表组成,教师代表占领导小组30%以上,具体负责岗位聘任工作。

2.学校根据规定的编制,结合工作实际科学设置岗位,制定岗位职责、待遇、聘任条件等。

3.向外公布所设岗位、职责、竞聘条件、和竞聘办法。由教职工权衡个人工作能力,自愿申报1――2个工作岗位,并提出申报理由和达到的预期目标等。

4.学校根据个人申请和校内各学科的岗位数额、工作量、聘任条件和竞聘者的实际情况,按照一管理二教学(教辅)三工勤的顺序组织竞争上岗。本着双向选择、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组织班主任、学科教学、教辅人员的竞争上岗。

5.上岗人员名单公示,公示时间为3――5个工作日,允许有5%以下人员落岗。

6.若前轮未聘满,学校可视情况组织空缺岗位下轮续聘,教师岗位意愿可在前轮落聘下轮续聘前自行调整1――3次至竞聘程序结束。

7.校内竞聘程序完成,空缺岗位所需人员,学校保留选聘校外人员的权利,根据市教育局市场准入条件提出应聘申请,提供个人情况、工作业绩和应聘意向,经学校组织岗位竞聘领导小组考察,然后提出调进意见,报市教育局审批。

六、聘期活动签订

1.班主任、教学、教辅、工勤岗位聘期为一年,班主任由校长委托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签订,教学、教辅人员由校长委托教导处主任签订,工勤人员由校长委托总务处主任签订。

2.岗位聘任期满,聘任合同自行解除,再次聘任需重新履行程序。

七、考核分配。

1.学校建立完善岗位考核制度,定期、按时对教职工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调资、晋级、奖惩的主要依据。

2.分配。实行校内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津贴与绩效考核经费主要来源根据市教育局规定执行。

学校自主确定分配方案,在保证基数的前提下,通过一岗一薪、岗变薪变的岗位系数工资、课时津贴、专项补贴、绩效考核工资等,采取月考核发放、学期末考核发放、年终考核发放等形式兑现。

具体分配办法另行研究制定配套考核制度及《桥头中心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工资实施方案》。

八、对拒聘和落聘人员的处理

1.对拒聘人员的处理。在本校的拒聘人员可参与其他实行聘任制的学校的竞聘,也可申请教育主管部门调整到其他缺编学校任教。在不愿意参加学校竞争上岗、不愿与学校签订聘用合同的教职工,按照市教育局有关规定执行。

2.对落聘人员的处理。按照市教育局有关规定,采用养(退养、病养)、转、竟、待、辞等途径予以分流,其待遇按照市教育局有关规定执行。

九、聘后管理

应聘者与学校签订聘任合同后,在聘期内双方均应严格履行合同规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合同。聘期满后可根据双方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续聘。教职工违背聘任合同有关规定者,学校可以解聘,被聘人员也可以辞聘。

制定、讨论、通过。

十、其它

1.本方案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并报市教育局审查批准后实施。

2.本方案未尽事宜按上级部门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3.本方案由学校岗位竞聘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负责解释。

【范文三】

为了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现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安溪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安委办〔2009〕126号)、《关于事业单位岗位管理若干意见》(安政人〔2010〕65号)和《关于核准安溪县第十小学岗位设置方案的通知》(安人职]2011》71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范围与对象

本单位正式在册的69人专业技术人员,均适用本实施方案。

二、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通过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和人员聘用制度,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调动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初等与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设岗、宏观调控的原则;坚持优化结构、精干高效的原则;坚持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坚持平稳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

三、岗位设置与结构比例

(一)岗位总量

根据县委编办下达的编制数69人,本单位拟设置岗位总量69个。

(二)岗位类别及比例

1.本单位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二种类别。

2.根据岗位设置原则,二类岗位的结构比例具体控制标准如下: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为岗位总量的98.6%,工勤技能岗位为岗位总量1.4%。

(三)岗位等级及结构比例

1.专业技术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是指具有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分为教师岗位和附设专业技术岗位,其中教师岗位是专业技术岗位的主体。

专业技术岗位分为7个等级,高级、中级和初级岗位。其中高级岗位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十一级至十二级。

高级、中级和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本单位总体控制目标:2.9%:33.8%:63.2%;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本单位总体控制目标: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2、工勤技能岗位

工勤技能岗位是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

本单位设置四级技术工工勤技能岗位一个。

四、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

(一)二类岗位的基本条件按安委办〔2009〕126号和泉委办〔2008〕73号有关规定执行。

(二)专业技术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

专业技术岗位的任职条件综合考虑受聘教师岗位的人员应具有相关的教师资格,符合国家关于相应教师职务的基本任职条件;同时应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思想端正,关心爱护学生,善于学习,敬业爱岗,团结协作,严于律己等条件。另外,再根据各岗位所应具备的文化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及工作业绩等因素综合确定。具体如下:

1、小中高专技六级岗位的任职条件: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聘任在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强硬的业务能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引领作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工作业绩显著,现实表现优秀。

2、小中高专技七级岗位的任职条件: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强硬的业务能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引领作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工作业绩显著,现实表现优秀。

3、小高专技八级岗位的任职条件: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聘任在九级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工作业绩突出,现实表现良好。

4、小高专技九级岗位的任职条件: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聘任在十级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工作业绩突出,现实表现良好。

5、小高专技十级岗位的任职条件: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较好作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现实表现良好。

6、小一专技十一级岗位的任职条件:取得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聘任在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具有较强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业务能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较好作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工作业绩显著,现实表现良好。

7、小一专技十二级岗位的任职条件:取得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基本的教学经验和基本的业务能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较好作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现实表现良好。

(三)工勤技能岗位:

四级技术工岗位:

技术工四级岗位的任职条件:在本工种五级岗位工作满五年,并通过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五、岗位聘用办法

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02〕162号)等有关文件规定的程序、形式予以聘用。

(一)首次岗位设置办法:

1、根据各类别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比例,按定编定岗的原则进行设置。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坚持公平、公开、公正、择优聘任原则。

2、采用以教师职务聘任先后为主的办法;

3、同批聘任则以工龄长者、年龄长者、学历高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县级以上综合表彰优先聘任;

4、已取得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尚未聘任者,原则上先按评审时间先后顺序,再按工龄、年龄长短的顺序,设置为十一、十二级岗位;

5、当年新聘任的小中高、小学(幼儿园)高级、一级教师,分别设置为七级、十级、十二级岗位;

6、试用期未满或未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不参与本次岗位设置。

7、近三年请假累计超过5个月(含)者,如果其根据排名可升两级,则只升一级,如果其根据排名可升一级,则不予升级,保持其原有级别。

8、近三年凡属以下情况之一者,暂不予高聘:

(1)违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言行,情节严重者;或违反国家法律、法令,以及道德品质败坏或作风极不正派,严重损坏人民教师形象,影响恶劣者;

(2)不服从工作调动,不承担领导分配的任务,严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者;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处分期未满者;工作中造成严重损失者或严重事故的责任人。

(3)因工作失误,当年被县教育局或上级有关部门通报批评者;或受党内严重警告或行政记大过以上处分未满一年者;

(4)办理有偿补习和违规乱收费,或向学生出售代购教辅材料者;

(5)伪造学历、资历、谎报或剽窃成果、弄虚作假者。

(6)近三年请假累计超过8个月(含)者。

(二)、岗位聘用基本程序:

(1)公布岗位

公布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岗位及其岗位职责、聘用条件;

(2)申请应聘

应聘人员向安溪十小岗位设置工作组提出书面应聘申请,并按要求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3)资格审核

安溪十小岗位设置工作组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初审;

(4)考察评议

安溪十小岗位设置工作组对通过初审的应聘人员进行竞聘上岗或考核,确定可直接聘用的岗位人选,报安溪十小领导班子研究决定;

(5)研究决定

安溪十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聘用名单;

(6)结果公示

聘用结果确定后要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在公示期内有异议者,按程序进行复议,确属不当者,将予以重新审核。

(7)签约上岗

安溪十小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与受聘人员签订岗位聘用合同。

六、组织领导

1.安溪十小成立岗位设置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安溪十小专业技术人员(六级、七级、八级、九级、十级、十一级、十二级)岗位等级进行审定。

2.安溪十小成立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组,负责安溪十小专业技术人员(六级、七级、八级、九级、十级、十一级、十二级)岗位的申报、推荐和初审。

七、实施步骤

安溪十小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总体安排是:20xx年11月底前完成岗位设置和聘用工作,具体分以下四个步骤实施:

1.20xx年10月下旬,公布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广泛听取职工对实施方案的意见,由安溪十小负责人集体讨论通过。

2.20xx年11月上旬11月中旬,制定岗位说明书,组织聘用工作,签订聘用合同。

3.20xx年11月底前,完成岗位设置和聘用工作,并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县人事局认定。

4.待主管部门和县人事局认定后,从下个月起兑现岗位等级工资。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