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拓展外贸业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29:11

如何拓展外贸业务篇1

关键词:政府;开拓国际贸易市场;角色;职责

众所周知,国际贸易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可以起到很大的拉动作用,因此,开拓国际贸易市场就成为了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一般来说,政府的职能主要是调节和弥补“市场失灵”而产生的问题。同样的,在国际贸易领域政府的角色该如何定位,有哪些职责将会对开拓国际贸易市场工作产生绝大的积极或消极影响,本文就将分析这些问题。

一、为什么政府需要参与到开拓国际贸易市场中来

1、国际贸易市场开拓的角度

从国际贸易市场开拓的角度来说,这是其内在的必然需求。因为依靠着国际贸易的不完全市场竞争,许多不成熟完善的地方需要政府的介入才能解决问题。比如竞争失灵问题,只有政府通过强制性的推动能力才有可能引导和管理企业达到最有效率的市场开拓,这是企业本身甚至是行业组织所无法比拟的。还有公共产品问题、偏好不合理问题以及宏观因素等等。

2、政府的主观方面

主观上,政府需要介入这些开拓行为,以此通过控制国际贸易市场的方向、稳定性、规模化,这样才能有效地确保国家的经济安全甚至是政治安全。

第一,政府需要能够控制国际收支平衡,防止过大的顺差和逆差出现,并根据相应的情况适当地调节经济和贸易政。

第二,政府需要以此调节宏观经济结构,根据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适时地引导企业扩大收益和市场份额,从而以国际贸易带动相关的产业发展。

第三,政府需要防止经济受控。国际贸易受控的结果是国民经济会产生依赖性并致使国民经济部分甚至是全部地受到外来资本的控制,因此政府需要调节经济政策,避免国民经济过分依赖国际贸易。

第四,对政治意义的影响。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国际贸易市场的开拓既是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积极方面,通过国际分工的参与增加国家在世界政治生活中的发言权,也是与许多国家建立良好伙伴关系的基础。

3、如果政府不介入会怎么样

如果政府不介入贸易市场的开拓,首先将增加企业的成本,无序的贸易出口会影响到相关一系列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收益较高的产品的盲目跟风会造成国内企业的恶性竞争,最终损害国内经济的整体利益;其次政府作为国家的代表,对外贸企业会起到精神领袖的作用,没有政府的保障,贸易、市场开拓会走入停滞和混乱;此外,政府在企业的开拓过程中开可以起到维持秩序和效率的作用,这是任何行业组织所无法比拟的,如果没有各国政府的支持,即使是wto也是无法保持其约束力的。

二、在开拓国际贸易市场中政府的角色定位

1、政府与企业

政府在开拓国际贸易市场中会起到关键的作用,但这不能成为政府扮演绝对主角的理由。企业才是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的单位,任何经济活动的主体都应该是企业,因此在国际贸易中,企业的主体角色不可剥夺,政府应该定位在引导者和服务者的角色。从宏观上制定相关政策、把握经济运行、整体推进市场开拓行为,维持好国际贸易环境和秩序,这是政府的角色。当然,企业也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竞争,还要有长远眼光能够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

2、政府与行业组织

行业组织是企业的团体,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从整个行业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但相对于政府,还是处于相对微观的层面。另外,在国际贸易实践中,行业组织的任何开拓行为都无法脱离政府的领导,必须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的整体规划,政府在对外交往中的影响力也要远远超过非官方的组织,这都是行业组织所不能比拟的。行业组织在国际贸易中更多的,应该是以其自有的优势,扮演好服务员和协调者的角色,为政府决策提供专业意见,为企业建立起及时有效的信息平台,帮助企业做好自律,协助政府监控短期开拓行为。

3、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总体上是宏观与微观、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在国际贸易中,中央政府需要承担从国家层面整体把握政治经济战略、商务外交政策、制定相关国际贸易规则和立法、推出相应的政府支持措施并构建相应的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而地方政府则更为接近企业和行业组织,既要执行中央相关要求,又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本地配套政策,也要适当的为本地企业的市场开拓向中央争取相应的支持。

三、在开拓国际贸易市场中政府作为参与者之一的职责

第一,要从总体上,制定国家层面的国际贸易政策,定好基调,这将直接影响到市场开拓的进程。要给予国际贸易良好的政策扶持和引导。

第二,要以国家的名义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推动建立和维护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这其中既要以给予必要的政治保障,又要通过外交手段建立一系列良好的国际友好关系,还要出面建立、参与国际性、区域性的经济、贸易、金融组织,为企业的市场开拓创造便利条件。

第三,要通过政治、经济、外交甚至是军事等多种手段,协调国家间的联系,为国际贸易市场的开拓扫除障碍,比如以政府的行为对抗贸易保护主义,进行“贸易战”。

第四,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信息收集工作,为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同时要以国家的层面加强相关的科技研究,为市场开拓服务。

第五,要为企业搭建国际性的交流平台,创造商机。

此外,还要做好相应的科研、教育、培训工作,做好对行业组织发展的扶植工作等等。

参考文献

[1]樊勇明杜莉.公共经济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2]黄汉民钱学锋.中国对外贸易[m].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6年.

[3]国彦兵.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历史与发展[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

如何拓展外贸业务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出口贸易政府支持

随着我国自营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向登记制的放开,已有部分中小企业不同程度地走上跨国经营的道路。通过长期与我国中小企业的接触,发现尽管中小企业由于所处的市场环境及自身的经营状况不同,但各个企业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大体相似。这些问题如果不彻底解决,中小企业将很难走出国门,而获得较多的贸易利益。因此,如何克服现存的难题,把国际贸易做大做强,已成为当代企业家思考的重要问题。

1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面临的主要难题

1.1对国际贸易环境的认识不够

古人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分析国际市场营销环境,了解环境威胁,把握市场机会,是任何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前提。尤其对于规模小、资源有限及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更显重要。

一个从事国际贸易经营的中小企业,需要对贸易伙伴国的商务法律、贸易政策、政府干预措施、经济和人文等各个方面,借助国际商务咨询公司的力量,进行细致入微的全面了解。然后制定本企业的对策,即市场前景良好则开拓,否则主动放弃。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不少中小企业对贸易伙伴国现任政府的经济发展政策以及对某行业国际贸易的态度关注不够,给国家和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事例不胜枚举。

1.2外贸信息渠道不畅

当今我国中小企业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主动独立与国外客户联系的能力较弱,往往被动地等待外商或商上门联系。虽然大部分中小企业具备了上网条件,理论上具备了拓展全球业务的条件,但是对于如何能够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快速寻找到本企业所需要的有效的客户信息,还存在很大的盲区。因为企业独立开展国际贸易的时间较短,业务信息网络资源缺乏,在与外商的联系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及时掌握对方的需求,也就不能做出相应的回应。

1.3企业自身资源有限

不少中小企业受自身资源条件的限制,在从事国际贸易方面,有一定的局限。主要体现在:①企业管理体制不合理。大多中小企业都是家族式的民营管理模式,缺少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市场运行机制效率低能,生产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反应不灵,对环境风险承受能力较差;②缺乏国际贸易法规与国际贸易惯例方面的专门知识和经验。在国际贸易合同的签订及履行中,不懂得如何利用贸易规则和国际惯例,如何选择和使用国际结算方式,出现贸易纠纷后如何合理保障自身的权利,如何正确选择纠纷的解决渠道等,其结果经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4缺少专业外贸人才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开展国际贸易最缺乏的还是人才。我们知道要想做好外贸业务,往往需要大量相关人员的配合,比如报关员、翻译、外贸谈判人员、涉外法律、财会等,这些人员在外贸活动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讲,要配备上述人员显然力不从心,毕竟企业要考虑经营成本的问题。现实的状况是,企业聘用专门负责进出口贸易的人员,希望你既是翻译又是报关员,同时也是谈判人员和法律方面的能手,当然了,首先你一定是一名出色的营销专家。但一项商务活动不是个人单独所能完成了的,况且一名外贸人员,又不可能全面掌握上述业务内容。因此,往往会因准备不足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发生。

1.5出口产品结构雷同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产品多为档次低、品种单一雷同的产品,并受资金、技术等因素影响质量常常不稳定,加上出口市场狭窄,各企业为了推销其产品,竟相压价,造成了出口市场的混乱,有时甚至不惜低价倾销,招致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继而进一步恶化中国出口贸易的国际市场环境。

另外,目前部分中小企业对保护知识产权还不是很重视,看到同行生产的产品性能款式等优于自身,就会马上组织力量去研究,进行技术嫁接改进,模仿生产加工,毫无申请专利保护市场的意识。可以想象,一个没有专利权的成品,极有可能使外商陷入法律纠纷,外商也很难感兴趣。这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很难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原因。

1.6缺少和国际大客户的交往

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消费呈现个性化和多元化。大企业在追求规模经济效益时,对小批量、多品种产品不愿顾及或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涉足,相对留下了一些市场空隙,这就为中小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提供了基本条件。譬如,我国的民族工艺品和中国菜在世界上知名度很高,已走出国门,在美国、东欧等国纷纷落户。但遗憾的是很多中小企业老总,想获得客户又不想投入过多,他们总是喊着资金回报率,担心过多投入没有高回报,影响业务的开拓。譬如,企业在搜狐网站作了一周的旗帜广告,当你的顾客第一次浏览了你的广告后,他会自然的继续寻找其他同类产品进行比较,当这个过程结束后,他决定购买你的产品,但他再次来到搜狐网站时,却发现你的产品不见了,原因是你的广告投入期已经结束。你投入了但没有收获,反而使你的竞争对手的产品得到了推广。所以,很多的企业因资金投入不足,白白浪费了金钱,也就失去了让顾客了解公司的机会,当然也就缺少与国际大客户的交往。

2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对策建议

2.1树立全球化经营发展战略是中小企业走出国门的第一步

培养全球化思维方式是中小企业走出国门的第一步。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企业跨国经营未必需要庞大的规模,只要在价值链条的某些环节拥有相对优势,都可能成为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我国中小企业应逐渐培养全球化的眼光和思维方式,为自身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2.2依托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力量,开展间接出口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虽已获得外贸经营权,但由于自身不熟悉国际市场或无力直接经营进出口业务等原因,开展国际贸易困难重重,必须寻求大型外贸企业的帮助,或加入由外贸公司牵头若干个中小企业组建的大型综合商社。

专业外贸公司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国际贸易知识、经验和信息,具有开展国际贸易业务的优势,可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信息及各种商业支持,减少贸易风险;而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可为专业外贸公司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与外贸公司之间只有建立一种共生的长期合作关系,才能构筑国际竞争优势。

2.3借助海外华人的经营网络

海外华人的跨国经营网络是中国开展跨国经营的独特资源。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不可能在许多地区都设置驻外机构,即便设有驻外机构,人手不足及人员素质较差都是很突出的问题。海外华人团体不但可以弥补企业驻外机构之不足,而且遍布海外各地的华商团体更可发挥地域性优越、社会关系广等优点,可以协助我国中小企业掌握商机以顺利进行市场开发。

2.4利用电子商务寻求商机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了极其难得的机遇。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活动,对于中小企业有较强的适用性:①网上贸易可使中小企业获得与大企业平等竞争的机会;②可使中小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减少出口贸易环节,节约交易时间,显著提高经营效率;③网上贸易可以为中小企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中小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活动时应特别注意信息和交易安全问题,通常利用加密技术、数字鉴名和身份验证等方法加强防范。另外,还应注意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的法律问题。电子商务是一种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法律环境还很不健全,许多发生在电子商务领域里的纠纷没有法律来规范,同时难度也很大,特别是涉及国际电子商务领域问题就更加突出,各国对于电子商务的规范有所不同。这需要中小企业进行国际电子商务时格外重视买卖双方身份的认证,电子合同的有效性和电子证据的认定等环节。

面对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国内化以及国内市场国际化的严峻形势,中小企业应从企业的内部信息化做起,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抓住wto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勇敢地走向国际市场。

2.5政府融资扶持必不可少

中小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对现有的工艺设备进行改造,实现更高层次的经营管理,因此急需社会的支持,尤其是资金的支持。但目前金融部门怕承担风险,对中小企业大都很漠视,政府及其他部门协调力度不够,致使中小企业感到举步维艰。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这方面的措施经验值得借鉴。

德国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成立了储蓄银行、复兴银行、信贷银行等,政府以低息资金通过这些银行为中小企业发放长期贷款,贷款的利息通常比市场利息低2%~2.5%;设立了“中小企业装备信贷局”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有5家银行设有专门处理中小企业贷款的事项。英国通过政府向银行担保,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而且把公司税从原来的30%下降到20%。由此,我们也可以尝试创办中小银行来处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或者采用欧美国家的初级股票市场的模式,开辟地方债市,为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打开一个方便之门。

当然,为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我国应尽快建立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中介组织等共同组成的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支持体系。国家应建立鼓励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政策和专项预算,同时,改善外贸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及各项政策性资金的使用方式;地方各级政府及外经贸管理部门要优化贸易环境,简化各种审批手续,为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做好协调和服务。中介组织应为中小企业能够便捷地获取各类国际市场有效信息,提供外贸业务培训,培育企业家精神。

参考文献

如何拓展外贸业务篇3

【关键词】中西部民营企业;国际市场;加工贸易;市场营销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与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其中出口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在出口企业中,又以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最为迅速,民营企业正成为中西部地区出口的主力军。以广西为例,2004年全区外贸出口23.96亿美元,同比增长21.6%,其中民营企业出口7.38亿美元,占广西出口总额的30.8%,同比增长86.3%,拉动全区出口增长17.4个百分点。

然而,与民营企业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相比,中西部民营企业外贸出口仍存在较大差距。2004年全国民营企业出口总值近600亿美元,湖北省民营企业出口总值只有5.05亿美元,占全国民营企业出口总值不到1%,而浙江省民营企业出口总值达150多亿美元,占全国民营企业出口总值的1/4左右;2004年浙江省民营企业平均出口规模为150万美元,出口超过100万美元的民营企业有2000多家,超过1000万美元的达330家。而湖北省民营企业中出口额在100万美元至1000万美元的只有95家,超过1000万美元的仅有5家。

一、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存在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造成差距的原因除了由于历史上中西部地区国家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一直是国有经济占主体,近几年民营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是与沿海省份相比,其综合实力较弱、规模普遍较小,限制了其进入国际市场外,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自身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眼光

在当今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新形势下,仍有相当部分的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长远战略眼光。有的企业虽已拥有相当实力,但总认为中西部地区的区位条件不优越、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能力不足,未从战略高度对开拓国际市场予以高度重视,加上国际化经营人才匮乏,很多企业甚至不知道如何制定开拓国际市场的长期战略规划和短期具体计划。

(二)开拓国际市场的手段与渠道比较单一

目前,中西部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方式比较单一,主要表现为:一是在手段上,大部分企业以一般商品贸易为主,而在承包工程、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对外直接投资等方面涉猎较少,而且在一般商品贸易中,进行贴牌生产,加工贸易间接出口的多,自主品牌直接出口的少;二是在渠道方面,大部分企业以依赖专业进出口商的渠道为主,而自营出口与自建海外市场渠道的少,包括一部分已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也普遍存在市场渠道不广的问题。

(三)开拓国际市场的营销策略落后

首先,不重视市场调研,不少企业对国外投资贸易环境不太了解、在没有深入调查研究的情况下进行盲目投资,遭遇了经济、法律、政治、市场等各种风险。其次,缺乏系统科学地营销策划,有些企业是缺乏资金,更多的企业是缺乏人才与思想,不知道应该如何进行营销策划。第三,营销创新不足。许多企业只满足于或只会运用传统的营销手段与方法如人员推销、广告等,在营销创新方面,如利用国际互联网通过电子商务开拓国际等方面,还缺乏手段与思路。

二、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对策

如何提高中西部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能力,笔者认为,当前中西部民营企业应着力抓好以下两点。

(一)分阶段选择恰当的进入模式并制订相应的战略规划

中西部民营企业首先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与产品特点,结合国际市场的现状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分阶段选择恰当的进入模式并制订相应的战略规划。

1.加工贸易阶段。对于新进入国际市场的中西部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首先应该通过一般贸易尤其是通过加工贸易介入并逐步开拓市场。随着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将传统产业向国外转移,将制造活动以oem(原厂委托制造)方式外包给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中西部民营企业应当充分抓住这一大好时机,面向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加工贸易,这样做有如下好处:一是可以为企业减负,因为加工贸易中进口料件的免税,大大缓解了企业在资金方面的压力,这对发展中资金相对短缺的中西部民营企业,尤其中小企业十分重要;二是有利于引进、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促进企业发展;三是缓解中西部地区出口退税基数不足面临的巨大地方财政压力。2004年我国施行新的出口退税政策,规定从2004年起,以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对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由中央和地方按75:25的比例共同负担,这对于近年来出口增幅较大中西部来说,面临着退税基数不足形成的巨大财政压力,以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为例,2003年核定退税基数3985万元,2005年出口8000万美元,超基数3615万元,县财政要负担超基数部分的600多万元,地方财政难以承受。开展加工贸易,其中进料加工贸易中原材料主要来源于境外免税进口,出口后仅对境内加工增值部分予以退税,应予退税基数相对减少,而对外加工装配出口的货物及其加工费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就不产生出口退税问题。因此,开展加工贸易,有利于缓解中西部地区出口退税基数不足面临的巨大地方财政压力。

2.推进自主品牌出口阶段。当企业的加工贸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应根据国际市场的形势,结合自身的发展目标,通过技术改造与产品升级、实施品牌认证和建设、培养外贸人才,推进自主品牌出口。在这一阶段,企业要认真学习领会国家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八部委的《关于扶持出口名牌发展的指导意见》,充分争取“中西部外贸发展基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其他扶持资金与鼓励政策,要高度重视境外商标注册和品牌宣传工作。

3.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阶段。当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出口量不断增加,加上最近几年来我国贸易顺差持续走高,企业在国外不断受到贸易壁垒的限制,绿色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进口限制等非关税的贸易壁垒种类繁多,层出不穷,极大的限制了我国出口的进一步增加。面对这样的背景,伴随企业规模扩张,实力增强后,积极稳妥地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就十分必要。笔者认为,中西部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应该按照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在产业选择上,主要发展那些在国内处于边际位置的产业,以轻工、机电和传统制造业为主,在既是劳动密集型又是技术密集型的“复合产品”上取得突破,因为这些产品发达国家不愿做,而许多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低又做不了。在区位选择上,应该选择与我国生产技术相近的国家,如东欧、中亚、东欧和独联体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工业基础好,资源丰富,具有经济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中西部民营企业应该积极关注和投资开拓这一领域,通过直接投资进入这些地区相对落后的轻工业、加工业和制造业。另一方面,要抓住发达国家产品周期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带来的机会,将我国具有一定相对优势的技术、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二)系统科学地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

1.认真地调查分析国际市场环境。我国部分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遭遇了诸多难题,不少企业对海外投资贸易环境不太了解,在没有深入调查研究的情况下进行盲目投资,遭遇了法律、政治、市场等各种风险。因此,中西部民营企业应逐步建立全面有效的信息获取与反馈体系,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信息,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有关国际市场的各种情报资料,为营销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2.细分市场,准确定位。首先,在做好市场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国际市场进行细分,并对各个细分市场进行评价,从中选出最佳的目标市场。其次,要认真分析所选择的目标市场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弄清楚其对产品包装、技术标准、环保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对产品进行准确的定位。

3.动态调整国际分销渠道。当中西部民营企业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模式进入国际市场时,企业会面临不同的分销决策:在开展加工贸易阶段,应着重利用外贸公司和中介组织的力量,选择间接分销渠道间接出口为主;在推进自主品牌出口阶段,应着力培养自己的外贸人才,申报进出口经营权,成立出口业务部门,进行独立出口;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阶段,需要组建海外营销机构,自建海外分销网络或利用东道国分销商,在海外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营销活动。

4.进行有针对性地营销宣传。开拓国际市场进行营销宣传时,在采用传统的广告、公共关系等方式时,必须考虑海外目标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差异性,根据目标市场消费者接受媒体的习惯选择好媒体。此外,要注重采用cis、国际会展、商业赞助、体育赛事赞助、互联网等新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宣传,尤其是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让海外目标市场消费者最大可能地了解、认识、熟悉产品与品牌,达到开发市场,稳步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标。

5.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作为21世纪信息时代经济活动全新技术手段和方法的电子商务,是今后中西部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必要手段与必然选择。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可以改变中西部地区相对闭塞的状态,有效地进行营销宣传,提高产品价值实现率,加速资金周转。

【参考文献】

[1]卢进勇,杜奇华.国际经济合作[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如何拓展外贸业务篇4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市场供求失衡,企业经营困难,中国生产制造型企业的出口陷入多年未见的困境。据海关统计,2009年前3季度,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值8466.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1.3%;与三大贸易伙伴欧盟、美国、日本的双边贸易总值同比分别下降19.4%、15.8%和20.0%;在一向有中国外贸形势“风向标”之称的10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出口成交额同期下降3.4%。这些现象无疑告诉外贸企业一个重要的信息: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对中国出口冲击仍在继续,外贸企业必须要拓展国内市场,改变单纯依靠出口的发展模式。因此,外销企业转攻国内市场成了消化庞大的出口产能的“求生稻草”。但是转型并不意味着成功,因为转型过程本身便伴随着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外贸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困难与挑战?这些困难又应如何解决?本文尝试对此加以分析并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对策。

二、外销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困境

外销企业出口转内销绝不仅仅是把商品拿到国内销售这么简单。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市场,对企业的组织架构、经营模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下从企业和外部环境的角度来探讨出口转内销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一)国内外需求水平不足及竞争激烈:开拓国内市场的困境

1.国内外需求水平不足。一方面随着欧美经济进入衰退时期,对我国的进口需求不足,而且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明显上升,许多中小外贸企业承受能力接近极限。另一方面“多储蓄少消费”仍是大部分国人的选择。在目前养老、医疗等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虽然有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的鼓励,居民消费水平仍然较低。可见,外贸企业“内销”潜力不大。

2.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外贸企业多数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比如服装、玩具、电子产品等。这些行业在国内大多已有强大甚至过剩的产能,竞争激烈。其中既有品牌响、影响力大的优质企业,也有众多的代工厂家。这些企业在国内运营多年,有自身的营销与供应链渠道。即使是在经济运转正常的年份外贸企业想要在国内市场立足也相当不易,更别说是在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开闸内销。显然,“内销”之路阻力重重。

(二)出口转内销:转变企业经营理念的困境

外贸企业大多只是生产车间式的企业,结构与模式都相对简单。而内销企业必须构建“品牌+生产组织+国内销售渠道”的经营模式,涉及到产品的设计、生产、流通、销售,再到售后服务、客户关系管理等整个供应链体系。

因此,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要求企业转变经营模式,构建新的内部组织体系,在原材料供应及产品销售、财务运营方式、用人选人机制、企业制度与文化建设等一系列问题上都需要做重大调整,会涉及到整个企业的价值观念转变。在目前出口形势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很多企业的转型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企业家如果急功近利,对以上问题斟酌不够,会陷入进退两难、雪上加霜的窘境。

(三)从生产导向到消费导向:转变营销模式的困境

大部分外销企业只是按订单要求负责生产,销售与客户都比较稳定,逐渐形成了“生产导向”营销模式;转向“内销”就必须转变营销模式,一切以国内需求和消费为中心,树立国内消费导向的理念与模式。其困境在于:

1.缺乏营销组织和渠道。大部分外销企业对营销人员的数量要求不高,普遍存在企业老总就是公司最大业务员的现象,其人才也不适应国内市场的开拓。外销企业转型内销需要较长时间配置人力资源,招聘到了解国内市场的营销人才,才能在开拓国内市场时游刃有余。此外,人才引进本身涉及与公司管理人员的融合、与工作团队的合作等众多问题,如何减少花在这方面的时间、精力、资源,快速形成有效团队,对企业同样非常重要。另外,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外销企业同时面临着内销渠道缺乏的尴尬处境。中国市场区域广、网络渠道复杂,转攻国内市场后,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销售网络,会导致大量的货物积压在仓库,或者在销售中将大量利润拱手让人。

2.缺乏自主品牌。大部分外贸企业做加工、做出口,多以贴牌生产为主,没有自主品牌。外销产品转向国内市场后,如果自建品牌,需要复杂的手续和长时间的申请过程、品牌得到用户的认可也要经过长期推广并花费大量费用。若是以贴牌生产的方式进入国内市场,不仅要得到品牌注册人的许可,并且可能要一笔不菲的费用。因此,以何种方式打入国内市场、建立怎样的商业模式和品牌销售模式是企业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3.缺乏产品研发能力。外贸企业大多按单生产,对产品的设计、工艺、研发能力等没有太高的要求,更没有主动设计开发新产品的需要,使得大部分企业产品创新能力较差。此外,外销产品都是根据国外消费习惯进行市场定位、产品定位、价格定位,因此,产品的规格、型号、适用范围不一定适合国内市场。企业转做内销,需要根据国内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重新设计和开发产品。

(四)国内外市场机制差异:降低制度成本的困境

1.国内不良竞争提高了外贸企业转内销风险。国内销售一般采用“压帐”方式,导致“拖欠货款”和“三角债”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少行业尚处于发展阶段,经营方式和手段相对不规范,价格战、仿制假冒、信用不良等现象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针对产品设计、品牌、商标等的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尤为严重。以上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外销型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难度。

2.税务问题不可避免导致销售成本增加。外贸企业转内销需要补缴设备和进口料件的增值税和关税。产出成品在销售前还需征收关税和增值税,约为产品销售价格的20%~30%。补税比例太大,相当于成本大幅增加,这对许多资金已非常紧张的外贸公司来说,难以负担。而且降低了与国内同行竞争的能力,使外贸企业强大的生产力优势降低。

三、外销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策略

(一)外贸企业理念与思路的转变

1.公司从理念到形式的转变。公司形式的转变,涉及到公司组织架构、人才选拔、团队建设等诸多方面。一支强有力的运作团队,是企业在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的保证。这就要求企业经理层重视企业人才建设,一方面广泛招聘具有丰富内销和品牌建设经验专业人才,构建价值观统一的营销团队。另一方面,加大内部员工的培育,选拔熟悉公司运作、诚信的人才,委以重任。另外,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内部人才进行整合,通过部门间的适当流动,形成一个有部门、无隔阂的整体。

2.两条腿走路,国内外相互补充。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是相互依存,互为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利用在国际市场代工的强大的生产能力以及良好的质量声誉,发展国内市场,积极创建品牌,建设营销体系。另一方面,继续开拓外销市场,正视外贸出口中存在的出口市场集中于欧美发达国家,不利于风险分散,做代工没有任何话语权等问题,积极探寻亚、非、拉等新兴市场,增加出口的广阔性。对于已在国内树立自有品牌的外贸企业,可尝试在国外进行品牌推广,逐步建立销售体系,卖产品,更卖品牌。

(二)企业寻找合理的商业模式和营销策略

1.市场定位策略:选择合理的商业模式。国内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外贸企业必须清楚自身在产业链的哪个利润区,才能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发展路径,确定商业模式。这里大致可以分为向上走的高端、专业化轻资产的模式和向下游走的发展模式。若走上游发展的模式,外贸企业可主攻品牌、产品、客户,以价格优势、渠道模式改变传统的企业结构。产业链的下游,可以选择产品的深加工以及相关的服务业等。此外,纯粹的外贸公司可以在进口产品的售后服务、技术咨询和其它信息反馈方面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外包服务。总之,从商业模式选择入手,准确定位外贸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外贸企业转做内销的重中之重。

2.渠道策略:推动外销企业成功转内销的关键。除了常规的营销渠道以外,企业应发散思维,在网络、在农村、在已有的经销商上去发展销售渠道,开拓潜在市场。目前,网民网购消费习惯的形成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使B2C网上销售这一成熟的营销模式成为外贸企业规避传统渠道成本高、获利慢的好方法。分销渠道上,企业可采用经销商来开发经销商的方式,选择较为熟悉的经销商作为公司的业务代表与潜在经销商进行接触和商洽,将经销商之间的联系转化为经销商与公司的联系。此外,国内市场的渠道建设,最好先选择样板市场试点。而样板市场的选择,可以是在企业比较有知名度的地方,可以是在竞争对手比较少的地方,也可以是在尚待开发的农村市场。模式可以有很多种,只要适合企业,有利于发展,就是好模式。通过样板市场的开拓,一方面检验企业商业模式的对错,以便随时调整,另一方面培养未来向更多区域甚至全国市场扩张的精英团队。

3.产品策略:在产品特色和品牌建设上下功夫。外贸企业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其生产能力强大的特有优势,提供有竞争力的高质量、多层次的产品。另一方面要注重品牌建设:对一些实力较强的转型企业,可考虑建立自己的品牌;对一些为国外名牌产品做代工的企业,可利用合适的传播渠道告知经销商和消费者自己是国外名牌代工生产商,较快获得消费者和行业认同,以推出自己的品牌;对实力一般的小型外贸企业,则可采取与同行进行商业联盟,或选择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和规模的加盟体系,直接享受品牌效应带来的好处。另外,售后服务是产品的外延质量,良好的售后服务是优质品牌的重要特征之一,不仅能提升产品的影响力,也是打通与客户后续沟通渠道,建立稳定客户群、培养客户的重要方式。

(三)利用政策环境和寻求政策支持

1.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合法权益。外贸企业进入国内市场有会遭受到诸如不正当竞争、在产品设计与品牌等方面的侵权、经济不景气下的信誉风险等问题。企业一方面要做好相关防范,树立产权保护意识,先行一步,做好应对策略。在遭受到侵权时,要及时处理,积极与政府合作,对相关违法行为予以打击,保护市场不受侵害,尽量将损失最小化。

2.密切关注国内市场的产业政策。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外贸出口全面萎缩之际,出口转内销也为政府部门鼓励与支持。例如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宣布从2009年6月1日起第7次提高约2600个税目的商品出口退税率;有关部门将“出口转内销”的平台从会议形式推向摊位洽谈形式―在广交会上设立“国内采购中心”等。转内销企业要密切关注此类国家及地区政策和信息,努力为企业的转内销赢得时间和成本上的优势,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节约成本赢得先机。

总之,出口转内销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脱胎换骨的过程,转型企业只有针对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企业战略,谋定而后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转内销企业要对转型有信心,通过拓展内销市场,可以改变企业完全依赖国外市场的经营模式,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楠.我们外销型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探析―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背景[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5):18-21.

[2]梅永红.自主创新与扩大内需[J].求是,2009(3):56-58.

如何拓展外贸业务篇5

关键词:

外贸企业;经济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4-0065-01

1外贸企业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的原因及发展背景

目前世界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乏力,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有增无减,2013年出口形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首先,从外部条件来看,全球经济复苏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国际市场需求增长难以出现较大幅度回升。其次,从国内条件来看,虽然存在工业增长回升、政策环境趋于宽松的有利因素,但是企业也将面临较多困难。综合来看,目前我国外贸增速回升的趋势并不稳定。我国的出口增长持续低位运行,表面上看主要是受到外部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因素的直接影响,其背后折射的是传统外贸增长方式的局限性和不可持续性。高度依赖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要素大量投入的贸易竞争力,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环境和劳动力供给条件的制约,面临来自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强大竞争压力。

受众多综合因素影响,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面临的压力与挑战越来越大。其中人民币汇率上升、金融危机、贸易保护主义、劳动力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的原材料成本提高,这些都构成了外贸企业发展的危机。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出现下滑,为转变这种不利的局面外贸企业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是一项必须的举措。

2外贸企业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

外贸企业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管理是指运用战略管理思想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狭义的战略管理是指对企业战略的制订、实施和控制进行管理,狭义的战略管理即一般战略管理过程,包括战略制订、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三个基本阶段。战略制订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如何组织力量按必要的程序和方法把战略制订出来;战略实施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如何通过组织系统把战略贯彻下去,并变为全体职工的行动;战略控制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如何评估战略实施中的结果,从而促使职工正确地贯彻既定战略,或者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战略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年来的严峻形势下,各地也出现了一批依靠转型升级实现外贸出口与经济效益“双增长”的企业。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除了政府提供的优惠贷款和贷款担保、优先安排自主品牌商品参加展会、放宽企业“走出去”鼓励性政策适用范围、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措施外,企业自身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开拓市场发展领域,将目标向国内市场、新兴市场转移

一直以来,我国外贸企业对欧美市场依赖程度较深,受欧债危机与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两大市场主体经济出现委顿,严重制约了我国外贸企业的出口贸易。面对此种局面,我国外贸企业必须积极开拓市场发展领域,将目标向国内市场、新兴市场转移。俄罗斯、东南亚小国、拉美国家、非洲、中东等是新兴的市场,我国外贸企业要抓住契机,为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积极拓宽发展路径。但是新兴市场存在市场机制尚不够成熟、法制法律不完善、信用度低等问题,使得外贸企业发展承受的经营风险增大,为此外贸企业必须做好防范。相对于世界市场的萎靡,我国国内市场则充满生机,加之我国政府在政策上大力扩大内需,这些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此我国外贸出口企业要灵活调整发展目标,将外贸出口目标转移到国内销售。

2.2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要想实现外贸企业战略转型,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是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有效策略。外贸企业要努力向产业链上游发展,想方设法在企业产品的研发、设计等程序上获胜,改变以往以制造环节为基础的局面。外贸企业要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产品加工的工艺水准,从减少企业产品成本与原材料成本两方面着手。树立品牌意识,改变对零件加工、贴牌加工依赖的局面。同时要注重向产业链的下游发展,努力实现产品的价值含量。立足于市场,采取市场营销、市场调研等途径,挖掘新的市场消费群体与原材料供给基地,提高产品生产在成本方面的主动性地位,将产品价格的市场控制权牢牢握住。

2.3从转变产品标准入手,努力获取国际标准的制定权

欧美国家对中国贸易企业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利用苛刻的产品标准限制中国产品出口是欧美惯用的贸易壁垒手段。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化僵局,我国外贸企业必须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准则的制定。制定产品标准对于产品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获取产品标准的制定权就意味着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了主动权。为此,我国要努力维持好自身已经取得的国际标准制定权,充分利用好已经取得的权利,为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创设条件。对于我国尚未进入的某些国际标准领域,我国要创设参与的条件,提高参与的主动性,适时将我国成熟的国家标准向国际市场推进。

2.4开阔经营思路,开发国内市场

面对国外市场的不景气,我国外贸企业要把经营目标向国内市场转移,这种转移不单纯地局限于地理位置的转移,更多的侧重点要放在经营模方式上。如果不在经营方式上进行转变,仍然以外贸营销原理为基础就很难与国内市场相适应。外贸企业要想成功实现转内销必须要立足于国内市场,要以本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为企业发展的参考依据,唯有如此才会切实吸引国内消费者,实现经营效益的增长。

2.5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吸纳高素质人才

外贸企业将战略目标向国内转移,相关的技术、人才等都要做及时调整,如果还是依照原来的模式势必会与国内市场发展的实情相脱节。外贸企业在外销时主要依据订单来生产,因此相关的顾客服务人工作者、销售工作者相对较少,企业转内销必须对这一点高度重视,要加强相关的人力资源建设,针对企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与不足,依据一定的步骤妥善吸纳高素质人才,为外贸企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2.6制定明确的战略转型计划,谋定而后动

企业要实现战略转型,首先必须制定明确战略转型计划,计划中应详细地说明企业转型的途径、目标以及所要花费的成本,要保证企业所走的每一步都有着明确的方向。

2.7注重控制转型过程中的风险,特别是控制财务风险

企业在转型过程当中,无论是开发新的市场还是拓宽产业链,都需要注入大量的资金,这就对企业的流动资金数量,融资的渠道以及资金使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企业要不断强化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在研发新产品、引入新技术以及产业链的整合方面加强对资金的监管,进一步减少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成本投入。

参考文献

[1]赵晋平.加快外贸企业转型升级[J].中日韩经贸合作青岛特刊,2013,(3).

如何拓展外贸业务篇6

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于2013年9月3~6日在中国广西南宁举行。2013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国—东盟博览会10周年,本届博览会在此背景下举办,意义重大。在第十届博览会即将举办之际,本刊专访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长郑军健先生。

:全世界有数以万计的博览会,为什么中国和东盟各国有这么多企业年年都要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

郑军健:中国—东盟博览会是非同一般的交流合作平台,与一般的展会不同。它有三个特点:

一是11国共办,规格高,有效推动中国和东盟政商互动。博览会由中国和东盟10国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是唯一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主题的展会,服务于全球三分之一人口的市场,它所蕴含的商机覆盖全球,是东盟企业开拓市场的重要平台。

正因为如此,博览会得到11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在已经举办的九届博览会中,共有46位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74次出席、1760多位部长级贵宾参会,会期不仅有各国领导人、部长之间的会见,而且举办领导人与企业家圆桌对话会等一系列政商高端对接活动,为经贸合作提供政治和机制性保障,让企业商家及时掌握经济发展风向标。

二是博览会为东盟企业“量身定制”。博览会围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以及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产业结构、行业特点而设置展览内容,符合双方企业的实际需要。因此,国内和东盟企业积极参展参会,九届博览会共使用展位数43273个,参展参会客商36.8万人,贸易成交额135.68亿美元,签约国际合作项目投资额573.76亿美元,签约国内合作项目投资额5561.14亿元,成效显著。通过博览会,东盟国家特色优势商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了中国市场。

三是搭建了多领域合作平台,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全方位合作提供机制保障。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和东盟之间没有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稳固的平台和一个稳定的机制来进行各方面的交流。而随着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快速增长,双方对相关领域的服务配套有了新的需求。例如,怎么通关,通关的过程中要进行检验检疫,检验检疫物流怎么运走,这些问题不是在这一个国家解决了就可以,还要和对方一起解决。

博览会举办以后,围绕上述领域举办系列会议论坛和交流活动,各国部长级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参会交流,研究解决合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像质检部长会每年都会研究在质检过程中发现哪些问题、怎么解决、找谁、用哪个机制解决。所以,博览会实际就是提供一种机制上的保障,为企业开展经贸合作提供更好的支撑。

:博览会举办之初,展览内容以贸易为主,后来,投资合作内容在博览会中越来越充实,现在产业合作也成为博览会的重要内容。博览会是如何做到合作内容不断深化、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水平不断提升的?

郑军健: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之初,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降税进程启动,博览会根据自贸区建设进程的需要,展览内容以贸易为主,突出展示降税商品。2004年首届博览会举办当年,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额提前1年实现1000亿美元的目标。2007年又提前3年实现2000亿美元的目标。

在做好贸易的基础上,博览会根据中国与东盟投资合作不断深化的形势,加强了投资促进工作。博览会秘书处与11国投资促进机构建立了工作机制,每届博览会设置国际经济合作展区,举办投资合作圆桌会议、投融资项目对接会、东盟各国和中国各省区市投资推介会等一系列投资活动,促进相互投资,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成效显著。截至2012年底,中国与东盟累计相互投资额已1007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增速明显快于东盟在中国投资增速。

博览会还根据中国和东盟国家产业合作的需要,开展一系列产业对接活动。例如,举办东盟产业园区招商大会,为东盟国家产业园区提供招商推介的平台,帮助东盟国家产业园区引进资金和技术,延伸产业链。在博览会推动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从传统行业向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端领域拓展。

2013年,东盟与中日韩澳新印的RCep谈判启动。为此,本届博览会与区域外国家建立了合作机制,会期安排相关经贸促进活动,促进东盟商界与区域外国家的合作,展示博览会在推动10+1向10+6拓展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博览会推动中国—东盟合作内容从贸易到投资,从投资到产业提升和深化,从传统领域向高端领域拓展,从服务10+1向服务10+6延伸,为促进本地区的共同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3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博览会10周年。对此,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内容和形式上将会有什么创新?

郑军健:2013年9月,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围绕“展示辉煌、创新发展”开展系列活动,全面回顾十年来博览会在推动双方友好交流、经贸及人文合作等各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并以此为重要节点,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实现深化合作、拓宽领域、提升水平的目标。

本届博览会将着力做好“一个重点、两个提升、三个拓展”。一个重点,就是充分展示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取得的辉煌成就,面向未来发展提出新的目标任务。会期同时将举办10周年系列活动,包括10周年成就展等。两个提升,就是通过创新经贸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提升博览会的经贸实效;通过精心策划和周密组织,提升博览会的整体办会水平。三个拓展,就是拓展合作区域,2013年将首次邀请澳大利亚作为观察员国出席;拓展合作领域,在服务商品贸易的同时,进一步服务好投资合作、服务贸易、次区域合作、互联互通、产业园区合作开发等;拓展开放带动功能,继续在广西打造中国—东盟合作的商贸基地、物流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更好地发挥合作平台和双向交流的作用。

如何拓展外贸业务篇7

一、我国农业贸易促进工作面临的任务农业贸易促进是指政府及相关组织为改善农产品对外贸易条件和环境,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交易效益,推动贸易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近年来,我国农业贸易促进工作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级政府部门、中介组织以及部分企业已着手开展农产品国际市场开拓工作,诸如: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指定专门机构对农产品出口提供技术服务,对优质农产品实行出口免检;实施农产品食品认证补贴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实行农产品出口支持政策,包括农产品出口退税、出口信贷支持、出口信用保险等;开展系列农产品贸易促进行动,鼓励和支持中介机构和企业开展市场调研,组织参加国际展览展示、推介会等促销活动;国家及部分省市还多渠道筹集建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农产品营销促销工作等。但就总体而言,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开拓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不仅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距离,而且与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和人世后新情况的要求相差也甚远。在农业贸易促进工作中,政府公共服务缺位、规划指导滞后、鼓励政策乏力、支持资金不足、营销促销工作缺乏针对性、系统性、连续性、协调性的问题同时并存,直接影响国际市场开拓工作的有效性,因此,我国的农业贸易促进工作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二、世界主要农业大国促进农产品贸易的普遍做法世界主要农业大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和支持农产品市场开发工作,不断加大境外市场开拓工作力度,为本国农产品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尽管他们的机制不尽一致,做法各有所异,但都对推动本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比较普遍的做法主要包括:(一)设立专门的贸易促进机构美国、加拿大、日本及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政府均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制定或提出出口促进政策、参与对外农业谈判、提供信息和服务支持,同时还有分布全国甚至全球的中介机构参与具体执行出口政策,形成了政府部门与中介机构、中央(联邦)政府和地方(州、省)政府、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国内与国外密切配合的出口促进网络体系。美国联邦政府成立了包括14个部门在内的海外贸易促进委员会,在国内分设区域性食品出口服务机构,联邦政府农业部在海外设有农业服务局,州政府农业部设有农产品出口局,此外还有100多个各种协会和农业团体,协助政府开展农产品国际市场开拓工作。加拿大联邦政府农业与食品部设立市场与产业服务局,负责加拿大农产品贸易服务,各省政府农业与食品部设有农产品出口部。联邦政府农业与食品部市场与产业服务局设有国际市场处,省政府农业与食品部设有农产品出口部。印度商务部设立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食品出口开发局和海(水)产品出口开发局,分别负责农产品和海(水)产品的开发、管理及开拓国际市场。2002年3月,印度政府为促进农产品出口,进一步明确了20个重点农业出口区。2003年,印度政府又成立了出口促进委员会,专门负责出口产品市场开发业务。(二)为农业贸易促进提供财政支持绝大多数wto成员国尤其是农产品出口大国都利用“绿箱”政策,投入专门资金用于对农产品的促销营销服务。美国、欧盟近年来用于农产品促销服务的资金增长迅速,占农业一般服务支持的比重分别上升约70%和45%。2005年,美国国家财政预算安排农产品海外市场开拓资金为6.5亿美元,相当于当年该国农产品出口额的1.05%。在实施的新农业法案中明确规定今后10年美国对农业出口实施的各种补贴和财政支持总额将达1900亿美元。日本2005年直接用于农产品国际市场开发的资金为6.56亿日元,相当于当年农产品出口额的0.2%,2006年该项资金翻了近一番,达12.58亿日元。瑞士工业品和农产品出口不足我国的1/3,但用于国际市场开拓的预算竟高达4400万瑞士法郎(折合2.2亿元人民币)。韩国政府在颁布实施的《农产品流通改革具体推进对策》中,规定用于农产品营销促销服务的资金达242亿韩元(折合1.76亿元人民币)。此外,一些国家还针对某一特定目标市场给予特殊的资金支持。如美国政府明确规定,在每年2000万美元的国际禽肉市场开拓基金中划出200万美元专款用于中国禽肉市场开拓;土耳其政府为其国产榛子进军中国市场,一次性资助200万美元,将其广告直接做到了北京的公共汽车上。(三)为农业贸易促进提供公共服务政府提供的各种出口促进公共服务内容包括:一是强化多边、双边贸易谈判工作,争取有利的农业贸易环境和“游戏规则”,有效地运用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和贸易救济措施,实现农产品公平贸易。如美国、欧盟、巴西、印度等国在多边和双边的农产品贸易谈判中始终坚持强硬条件,尽最大的努力为本国争取有利的条件。二是开展农产品出口市场调研。为便于对国外农产品市场趋势做出综合分析判断,各国都积极开展农产品出口市场调查研究。世界主要农产品贸易国家如美国、欧盟、加拿大、印度、巴西等,在其驻主要贸易伙伴国使馆派有农业参赞或专员或设有农业贸易办公室,一些国家的农产品协会或商会也在主要目标市场设有办事处,这些机构和人员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所在国农产品生产、消费状况和贸易前景等重要市场信息,收集和整理并加以系统的分析,对不同出口市场的未来贸易发展做出准确的判断,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依据。三是提供信息服务。构建完善的市场信息网络,向农产品生产者和出口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是各国开展贸易促进工作的共同做法。如美国推行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已有近90年的历史,其农业信息化程度甚至高于工业。美国国家立法明确政府管理职能和制定信息服务工作规范、标准,形成了一套完善、规范有效的信息服务体系和制度,美国农业部海外服务局通过互联网和出版物向美国农民和农产品出口企业农产品贸易相关信息,内容覆盖农业生产经营指导、技术推广、国际农产品供应形势、市场信息、技术标准、各国农产品贸易政策法规、农产品价格动态等各个方面。(四)为农产品出口提供相关的金融服务一是提供出口补贴。当一国农产品国内价格人为地高于国际价格时,政府为实现产品的海外销售,以现金支付形式进行补贴,鼓励产品出口。目前,wto成员国可使用的出口补贴共计136.7亿美元,其中125.5亿美元由发达国家使用,欧盟最高,为85亿美元,挪威、瑞士其次;美国近6亿美元,发展中国家仅为11.2亿美元。此外,印度政府尽管已逐步取消对农产品出口的直接补贴,但对水果、蔬菜、花卉、禽类和奶类产品的出口提供国际空运补贴,每吨补贴170美元。二是提供出口信贷。为外国食品进口商提供优惠银行贷款以鼓励其购买本国产品,一些国家政府在直接信贷、还款期限、本金偿还、延期支付、循环信贷和保险费用等方面予以大量补贴。美国是提供出口信贷最多的国家,金额达到120亿美元。加拿大的联邦出口发展银行也向国外进口商提供投标押金。印度政府在2002年出台的进出口政策中也规定银行为农业出口区的农产品加工者和出口商提供出口信贷,用于农民种植作物所需投入品的成本和农产品出口促销营销活动。三是提供信贷担保。美国通过进出口银行为农产品出口提供85%的贷款风险担保,商业银行承担另外15%;加拿大通过农业金融服务公司为农业企业提供数量为总额度85%的出口信贷,只收取3%的担保费。此外,美国进出口银行还帮助农产品出口企业解决贸易中的资金不足、收汇风险等问题,同时还向客户提供海外市场信息、推荐经纪人、推荐投资项目、寻找海外买主等相关服务。(五)组织和支持商协会及企业实施市场开发行动各国组织开展的海外市场开发行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在本国举办的国际性农业展览、组织本国企业赴国外参加各种农业专业展览、支持邀请资助国际购买商来本国采购农产品、组织或支持各类协会召开贸易洽谈会、产品推介会、研讨会以及以文化推介的方式进行的系列宣传活动等。法国政府每年拨款1.5亿法郎(折合2.3亿元人民币)重点支持法国食品和农产品推广协会等3个协会开展农产品国际市场营销促销工作。仅举办巴黎农业展览会一项,法国农业部即提供700万法郎(折合1100万元人民币)的资助。2005年,日本政府财政用于支持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开展农产品展览推介的费用达l亿日元,该机构每年都组织本国的优质、优势农产品和海产品参加或主办一些有国际性的推介活动。欧盟、加拿大、印度、韩国等的对外贸易机构每年都有计划、有选择地组织和支持本国企业参与到不同的海外市场开发活动中来,广泛推介本国农产品,直接推动农产品出口。有关研究资料表明,近年来,各国政府支持有关民间组织开展农产品国际市场开拓业务的力度越来越大,呈强劲增长的趋势。三、对我国农业贸易促进工作的启示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和众多处于竞争劣势的国内农业产业、产品和企业,如何加大和强化政府支持农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和手段,帮助农业在竞争中求发展,以稳定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民利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为此,在wto规则允许范围内,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强化完善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农业贸易环境农业贸易促进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涉及面广,工作要求高,需要各部门和各地方的积极配合和协助,应该加强领导和宏观规划,进行相应的体制调整和政策支持,切实加大对农业贸促工作的宏观指导和服务工作力度。一是在多边和双边贸易谈判中为农产品贸易争取有利的条件,最大限度地保护农业及农民的利益,把国际贸易对农业产业的影响和损害降至最低限度,同时要尽快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建立预警和检测体系,必要时及时依法采取贸易救济和保护措施,维护公平贸易,保护国家利益。二是要制定长远的农产品国际市场开拓目标和战略规划。根据国内农业产业的发展及内需状况,在详细分析农业产品优势以及出口利益前提下,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制定不同的市场开拓战略,选择有效的推介方式和措施,有计划地开展市场开拓业务。三是加强对出口农产品市场的调研,了解并定期农产品出口指导意见。提供消费目标市场国家对该产品的品质、质量安全、卫生标准、市场价格等信息,引导农民选择发展在国际市场相对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有效指导农民生产。四是组织开展企业培训。根据我国农业企业规模小、势力弱、国际市场营销经验不足的实际情况,应抓紧进行企业市场营销人员的培训工作,培养一批既懂专业又懂市场的农产品营销人员。(二)整合资源,建设一支专业化高效率的农业贸易促进队伍我国目前的农业贸易促进队伍松散、职能分割、各自作为,不利于贸易促进工作的有序进行,应进行资源整合,提高工作效率。一方面,要加强政府系统农业贸易促进体系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协调机制,加大指导力度,以充分体现贸易促进主渠道的作用;另一方面,应建立以各类商、协会和农业专业协会为主的农产品贸易促进组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共有全国性农产品行业协会48家,省级农产品行业协会约400家,县、市级农产品行业协会上万家。总的来看,这些农业行业协会通常做一些信息收集和、产品评优和展销、人员培训和技术交流等工作,但其职能主要侧重于生产、加工和国内流通,在促进农产品出口方面的能力和手段有限。应逐步强化其国际市场开拓职能,充分发挥商协会在协助解决国际贸易纠纷、实行品牌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方面的作用。同时,要制定行业服务规范,加强管理;要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强化行业内部监督,自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要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及服务质量。(三)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针对我国农业贸易促进起步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促进工作手段弱等现实情况,充分利用wto农业协议的“绿箱”政策,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扩大农产品促进专项资金规模,一方面,各级财政要增加贸易促进资金预算,加大政府一般服务中对农产品营销促销的资金扶持力度,目前我国由农业部门掌握使用的农产品营销促销资金每年只有1700万元,且这一额度已维持了5年,应该逐年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在现有的中小企业外贸发展基金中要加大用于扶持农产品出口企业的份额,尤其是对中西部地区的农业企业应放宽支持条件。此外,要多渠道、多环节筹集资金,农产品出口企业本身也应重视国际市场开拓工作,增加营销促销资金,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四)进一步完善农业对外贸易政策一是出口政策。取消对大宗农产品的出口数量限制和统一经营,鼓励所有具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参与农产品外贸经营。为防止放开出口经营可能出现的国内企业无序竞争和出口交货价过低的现象,建议由行业联合会协调出口价格。制定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检疫标准,简化农产品出口检疫检验流程,对鲜活农产品的出口运销,航空、铁路、交通部门要保证运输,建立绿色通道,加快通关速度。二是金融支持政策。对资信良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运用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手段,及时满足其资金要求,并提供融资、结算、信息咨询等服务。对企业收购出口农产品的合理资金需求,允许企业凭出口“订单”或出口信用证优先给予信贷支持。要按照国家外贸发展基金的有关规定,对符合使用条件的农产品出口项目融资予以贴息。降低出口产品运输检验检疫收费标准并给予一定补贴,以降低出口成本。三是税收支持政策。农产品出口企业优先享受国家“免、抵、退”税政策。调整初级农产品和加工制成品的低退税率结构,按照增值税征税率进行全额退税。(五)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推介促销活动一是打造境内有广泛影响力的一流国际型农业展览。有计划有重点地举办和支持一批社会效益好、已基本形成规模的境内国际性农业展览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借展览会平台,广泛邀请国际购买商来华参加各种相关的贸易洽谈活动,降低国内企业建立海外贸易关系的成本和增加出口的机会。二是鼓励和引导企业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参加境外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展览。加大对地方、企业、协会境外办展和参展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参展过程中,注重国家整体形象,着力于国家品牌和地区性品牌推介。三是开办网上展厅。借助互联网这一现代推介媒体,为企业及其产品搭建网上宣传及交易平台,办成永不落幕的展览展示交易会。四是开展文化促销活动。以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为主要目的,举办诸如产品周、美食节、文化节等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促销和推介活动,宣传介绍产品知识及特点,达到推介产品、引导消费进而实现贸易的目的

如何拓展外贸业务篇8

服装行业优势大

aC尼尔森公司曾经过一份报告,在线购物的调查中,网民近期打算采购的产品会是什么呢?结果汇总下来,排名第一的是图书,第二就是服装和鞋类。调查显示,大约36%的消费者首选项是服装。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美国服装品牌已经开始把电子商务作为开辟国际市场的利器,J.Crew率先通过电子商务来带动其国际增长,从而独树一帜。美国名牌“Lamade”(洛城制造)选择网上首发正式登陆中国。Gap也把海外电子商务作为其总体复兴计划。”品牌开拓海外市场,对于其自身的发展来讲,可以助其开拓新市场和新业务,从全球互联网的增长中获利。

据海贸会创始人刘智勇介绍,目前从事外贸B2C的行业,大都是一些具有高附加值的行业,比如服装、家具、灯饰等,最适合进行海外贸易。“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件在外贸B2C网站上销售的定制婚纱,价格可能在200美元左右,但其成本可能只有200元人民币,其中的利润空间,能够弥补外贸高昂的物流成本。”

eBay中国区业务部总经理承丹丹表示:“服装鞋帽类产品是eBay上最热销的类别之一,拥有大量的买家群体,国内的服饰品牌将在这里寻求到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运营门槛绝非高不可攀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外贸的争夺战中,服装行业当然不能置身事外,佐丹奴、凡客诚品等开始开展国外运作,情况喜人。但大部分品牌由于语言和文化背景的限制,虽然已经把外贸网站建设好,却不能够很好地开展其海外营销推广业务。

“怎样才能成功进军国外市场”、“海外客户究竟喜欢什么样的产品”、“他们有什么上网习惯”、“通过什么关键词搜索感兴趣的产品”这些都是准备踏入或刚刚踏入外贸市场的国内外贸企业,遭遇的各种“家常便饭式”疑难杂症。

“无论是在国内做电商,还是在全球做电商,其实原理都是一样的。”借卖网Ceo刘向东表示,虽然可能在一些细节方面,比如描述、物流、规则等由于每个平台的不同导致有细微差别,推广起来会遇到困难,但是静下心去研究,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业内人士建议,做好外贸网站有三点尤为重要。首先,对于推广的地区制作不同版本的网站。一般而言在海外的推广必不可少的就是英文版本,但如果只是针对某一个国家推广外贸网站的话,此时使用相应国家的母语则是上佳之选。

其次,对于国外搜索引擎的分词技术要有一定的了解。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国家可能要使用不同的单词,如果这些细微的差别抓不住,就算产品再怎么物美价廉,但因为消费者不知道,也没有办法得到很好的销售。

再次,对当地的法律和政策要有相当的了解。因为外贸网站建设会涉及到商品买卖以及线下的物流配送,因此要熟知当地的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机遇与风险并存

中国服装品牌进军国际电子平台,可以想象,如此丰富且价格优惠的商品对于国外消费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电商企业服务国内消费者及运营实践经验的累积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国内消费者对于电商企业提供的支付、物流、售后等服务的要求远高于国外消费者。由于国内社会的信用环境、地理环境、商家竞争环境等方面的特殊性,国内消费者对于资金安全、货物配送安全、商品售后服务等方面非常看重,由此衍生出了支付宝担保交易、免运费等中国特色的电商配套服务。

刘向东提醒对于想做外贸电商的品牌,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打基础的过程,“开店初始期间是非常重要的,或许这段时期并没有很高的交易量、收益额,但一定要稳重踏实,把信誉做高。”另外,他还表示,做任何电商都一定要做专,从店铺定位,比如拍照、描述都要整体打造。

虽然国内的运营经验无法照搬国际市场,但是相信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在本土运营累积的丰富经验,为其国际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何拓展外贸业务篇9

关键词:陶瓷产业;绿色壁垒;国际竞争;市场拓展;优化结构

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a-0047-01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世贸组织成员国中实施的“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截止2010年,我国的出口陶瓷数量虽然继续增加,但价格有所下降,反倾销风险越来越大,面对国内市场的日益饱和以及国外市场的反倾销战略,如何趋利避害,值得我们深思。本课题组通过访谈调查法、全方位评价法对唐山陶瓷产业进行调研,通过收集、分析和整合材料后,提出一些拓宽海内外市场的建议与对策,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1唐山陶瓷产业的现状和问题

唐山陶瓷生产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曾经与广东的佛山、山东的博山一起并称为我国主要陶瓷产地的“三山”。目前,唐山市共有陶瓷工业企业220多家,资产规模达到60多亿元,从业人员近10万人。然而,随着近年来陶瓷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唐山陶瓷在品种、结构、效益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减弱。2008年全市陶瓷产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同比分别下降9.40%、4.93%和70.54%;2009年上半年总产值、销售收入同比分别下降7.5%、7.08%。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面临着国际竞争及“绿色壁垒”的威胁,随着环境问题与国际贸易摩擦的日益突出,已形成的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严重阻碍我国陶瓷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瓶颈。而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拓展方式的简单化严重阻碍了陶瓷海内外市场拓展的步伐,笔者认为,首先,政府要给予积极的政策扶持,构建预警机制;同时我市陶瓷行业协会要协助陶瓷企业进行绿色贸易壁垒的组织工作;加强环境友好型研发,优化出口结构;树立企业的环保意识,加强相关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环保标志认证工作;在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内外市场。

2陶瓷产业海内外市场拓展的方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拓宽市场,科技先行。首先我们应建议企业积极调整生产工艺及技术,避免对原材料的不合理利用以及环境污染,高效、综合地开发陶瓷资源,拓宽相关产业链,充分发挥陶瓷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资源优势,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使陶瓷产业在劳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在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内外市场。

2.1科技先行,确保发展同步

众所周知,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原料储备量与陶瓷产业发展的同步发展,这就要求政府积极扶持陶瓷产业的发展,应积极向上争取培植陶瓷产业建设专项资金、陶瓷技术改革启动资金和陶瓷工艺科技创新资金,组织相关专家学者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建立陶瓷行业调研中心,总结经验,博采众长,推广典型,将科研技术与最新科研理论相结合,研制开发体现国际一流水平的最新产品,为陶瓷企业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服务。同时政府应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投入相关人力、物力、财力协助陶瓷原料资源的储量的探明,同时坚持“开源节流、统筹帷幄、综合利用、绿色环保”的原则,将陶瓷工业的发展同城市中煤炭、钢铁、电力、化工等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综合起来考虑,同时以利于相关企业规划好长远的发展。

2.2强化品牌意识,提高市场竞争力

只有品牌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与放心认购,只有品牌的力量才有助于陶瓷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只有品牌的力量才能使陶瓷企业增加市场竞争力,从而扩大市场份额,拓宽海内外市场。笔者认为,政府以及陶瓷行业发展协会应积极进行招商引资,积极宣传本地的政策、资源优势,吸引资金投资办厂积极发展陶瓷产业的规划建设;同时避免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定期派遣专家、学者指导生产发展,积极吸取他人经验,注重质量、严守标准、科技先行,积极打造品牌效应,以此拓宽本地市场份额。同时努力拓展陶瓷奢侈品市场,促进唐山经济增长,各个陶瓷企业之间应注重形成“优势互补、趋利避害、取长补短、互惠互利、风险同担、利益共享、合作发展、互利双赢”的关系以高瞻远瞩胜出,以品牌效力打造唐山陶瓷特色现代产业,提高陶瓷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2.3技术创新,视质量为生命

我国的陶瓷产业在日益壮大,但与此同时国际竞争日益加剧,我们也不得不面临着“绿色壁垒”的威胁,如何迎接挑战,积极优化陶瓷产业的出口结构,拓宽海内外市场,真正促进国粹文化的发展值得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与思考。笔者通过实地调研认为,应该积极地迎接来自国际国内市场的挑战,化风险与威胁为企业进步、技术创新的契机。首先,企业生产组织者应与国际接轨,避免信息的滞后,以国际化的战略眼光打造陶瓷出口制胜的策略,顺应市场经济开放经营的步伐,以崭新的姿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优化出口结构,注重“绿色”陶瓷产品的研发。其次,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产品的质量决定着企业的生命力,而技术创新正是产品质量优劣的灵魂所在。企业应注重产学研一体的科研开发,同时陶瓷行业协会应积极提供给陶瓷企业以新的技术指导息,协助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建立健全陶瓷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国际国内市场的售后服务措施,夯实质量基础,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以质量取胜,冲破绿色壁垒的束缚,利用品牌效力积极拓展海内外市场。

3结束语

总之,激烈的市场竞争既是威胁又是挑战,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积极应对。高瞻远瞩,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积极实现技术合作、资产重组、品牌带动、质量提升等,进一步拓展陶瓷产业的海内外市场,不断增强我市陶瓷工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资料:

[1]纪泽民,吴晓山.唐山陶瓷产业振兴:现状、路径与政策选择[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9年第七卷第四期

[2]廖斌.建筑卫生陶瓷工业2003年经济运行分析及2004年展望.中国建材.2004年第1期

如何拓展外贸业务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服务基层,全面做好外经贸工作”为主题,以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为主线,大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培养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全面做好对外经贸工作,为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做出新贡献。

二、培训范围对象

局机关及所属企、事业单位全体干部;各市区从事外经贸工作部门、单位工作人员;全市各类外经贸企业管理人员、业务骨干等。

三、培训内容

结合外经贸工作实际情况,在培训需求调研的基础上,2012年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培训,帮助和扶持企业迎难而上,保持我市外经贸事业平稳发展。

1、国家新出台政策培训。针对国家不断出台的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对外经济合作等相关政策、工作要求等,举办相应的政策培训班。内容侧重于商务部及省、市出台的招商引资新政策、对外贸易新政策、境外投资新政策、对外合作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政策及加工贸易相关新政策等。

2、各种法律、法规、业务培训。一是围绕对外贸易工作,采用举办短期培训班的形式,开展农产品出口国外技术标准、国际市场开拓、境外商标注册及知识产权保护等业务知识培训。主要内容为国际经济环境的演变及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企业如何开拓国际市场、农产品出口形势与政策、国外技术标准和主要出口市场、商标注册和保护等,更好地指导督促企业做好工作,保持进出口贸易的平稳发展。

二是结合招商引资工作,针对如何做好外资企业审批、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和外资统计等内容,深入基层和企业组织短期培训班。三是针对对外经济合作工作,全年分三期举办外经业务知识培训,主要针对对外承包劳务和境外投资等业务相关知识进行培训,指导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推动外经工作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四是围绕加工贸易工作,针对全市加工贸易企业开展相关基础知识培训,就如何做好服务贸易统计和服务外包工作开展短期培训班,促进加工贸易工作进一步发展。五是开展行政许可法和行政诉讼法知识培训。组织短训班进行培训。内容侧重于行政许可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内容、重要意义等,促进依法行政,文明服务,为外经贸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3、政治思想教育培训。加强机关及所属企、事业单位干部素质培训。一是利用授课的形式,组织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干部,加强政治学习,开展形势教育和思想教育。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全体干部树立真心实意为企业服务的思想,及时为企业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更好地为基层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保持外经贸工作持续发展。二是利用集中辅导、自学、观看影碟、理论考试等形式,组织系统内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通过对《》、党史、党的基础知识、时事政治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端正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加深对党的认识,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聘请专业人士授课,组织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全体干部开展“双学”培训,重点学习写作技能和外语知识,进一步提升干部整体素质和驾驭工作能力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