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管理体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30:19

施工管理体系篇1

【关键词】道桥;施工管理;体系

1.道桥工程施工建设重要性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事业的有效辅助,只有建设便利、快速、畅通、舒适的现代化交通网络,方能开创社会主义发展建设新局面,提升各地域沟通交流效率,加快经济周转运行。道路交通运输事业中,道桥工程建设则尤为重要,每年我国投入道桥工程建设的相关费用均数以亿计,并注重现代化施工设备机械、先进施工工艺的投入引进,由此可见道桥工程发挥的畅通交通、优化运营管理的重要作用。完善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可有效推进我国GDp的快速发展,并引发一系列的积极影响。例如扩充就业岗位数量、加快地域经济交流、降低不平衡经济发展弊端,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步伐。当前,我国道桥工程施工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为继续推进国民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们应对道桥工程施工建设实施全面优化管理,创建优质管理控制体系,进而实现良好的效益目标,打造真正精品项目工程。

2.道桥工程施工建设阶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纵观我国道桥工程施工建设发展状况不难看出,实践推进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施工工序众多、工种交叉作业现象频繁、工艺技术需求水平较高,因此存在较多影响因素,令工程施工建设呈现了一定现实问题。虽然道桥工程施工建设、方案设计及相关科研机构综合水平持续提升,然而同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比较,我国道桥工程建设仍旧存在客观差距。即无法引入科学创新意识从事工程设计、全面引进先进施工技术与优质施工建设材料。其中材料引用层面,我国道桥工程普遍采用的材料标准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由于部分企业为了快速实现效益目标,便缩短施工工期、减少设计周期,并通过低价中标方式赢得工程施工建设权利,进一步对施工质量水平形成了负面影响,无法创设有利施工质量保障。基于周期较短、恶性竞争、价格水平低,进而令道桥工程施工设计仅能单纯的注重技术指标,而忽略了创新意识,无法实施良好的技术优化,势必影响工程施工建设质量水平。另外,监理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控制效果不佳,欠缺有效管控手段,也令道桥工程优质施工建设举步维艰,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为此创设道桥施工优质管理体系尤为重要,我们只有依据现实问题,制定有效的施工管理策略,才能真正优化施工建设水平,实现良好效益目标,并促进道桥工程施工建设的优质、科学与全面发展。

3.道桥施工管理体系科学创建

3.1优化进度控制体系建设,强化技术管理

道桥工程施工建设中,按照预期目标良好完成施工任务尤为重要,其是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成本投入的重要环节。因此道桥工程开工前期,项目单位应遵循总体工期安排与目标进行工期倒排,依据项目特征、建设水平状况,合理编制计划进度安排网络图与体系结构,明确对道桥工程施工建设形成影响的主体工序与路线,并实施全面优化控制与严格监督。在工程施工阶段中,应依据项目不同时期履行计划标准要求,明确阶段计划安排网络图,并通过其实施对工程进度的优化控制。同时,应对各个阶段进展状况实施定期核查检验,确保预期目标的按部就班落实。道桥工程建设任务繁重、持续期较长,需要技术标准较高,尤其在桥梁建设中,主桥箱梁、墩结构、基础与墩身的施工需要尖端技术处理。加之工程建设各个时期条件环境、地质水平的差异性,相应采用的施工技术、设备也应有所变更,这样势必增加了施工整体难度水平。因此在实践阶段中,技术人员应勇于克服困难,施工单位应加大创新施工设备、优质材料与技术投入。应引进精英技术人才组建技术攻关组织,树立求实认真的施工操作态度与良好的职业奉献精神,通过全面创新、共同努力,合理解决道桥工程施工建设中各类重要技术难题、突破瓶颈阻碍,为顺利实现工期目标创设有力技术职称,进而显著提升工程施工建设整体水平。

3.2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有效实施安全控制

为实现道桥工程优质施工建设目标,应科学创立质量控制体系,联合相关监督质检机构对不同阶段道桥工程展开全面质量评估与监督检验。应综合利用实验室检验管理职能,建立质量检验中心,令其成为施工企业质量管控依据体系,发挥核心保障能效。同时,应完善创建预制配套的质量管控体系标准与制度,实施严格、公正、公平、公开的激励管理,全面提升工作人员整体工作热情,令道桥工程施工建设体现良好的科学性。再者施工单位应做好重要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保养,令其持续发挥应用服务效能、延长应用寿命,并准确、良好的完成建设任务,提升施工质量水平。基于工程建设目标,各个工程建设单位、管理部门应形成高效、可靠、良好的实践指导思想,做好本职工作,令质量控制意识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并基于稳固的员工基础创建整体、优质的监督质量网络体系,推行科学旁站,强化平行控制与跟踪巡检。应依据各异的层次、业务与管理对象、各类工作人员创设相适应的质量责任体系,进而令全企业构建形成清晰责任、涵盖整体、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责任体系网络。实际建设中,应秉承企业发展需求、实际水平,立足长远、认真求实、令任务与责任实现数量化、合理化与具体化,便于良好的考察评估与管理执行。应履行质量否决管理体制,统一领导、层级管理、集成权责,促进协调优化、建管独立,有效衔接、补充融合。同时应引入政府单位发挥牵头作用,杜绝经费支付不到位现象。通过层级调查评估,令各类部门清晰责任、理顺关系,应引入第三方监理机构,行事独立监理职能,提升工程建设水平。优质的道桥工程施工建设,离不开可靠安全的控制管理,因此施工单位应基于项目经理,配备专项安全管控组织,成立评估管理小组,针对危险生产源头实施综合评价监督。基于道桥工程施工难度较大,任务繁重的特征,应做好人员调配管理,不断积累工作经验,降低安全事故隐患。应营造良好的施工建设氛围,强化技术培训、丰富组织文体活动,提升工作人员积极性,丰富其知识技能,进而强化施工建设水平、优化施工效率效果。

3.3道桥施工管理重要环节策略

为优化提升道桥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水平,应做好重要环节控制,注重基坑排水与垫层的良好施工。在浇灌防水混凝土阶段中,不应令地面与地下水进入基坑形成不良积水现象。这样不仅可确保施工环境清洁良好,预防杂质进入形成渗漏水。同时,混凝土倘若在终凝前期经过水的浸泡,便会对其硬化形成不良作用,导致抗渗水平与强度标准的下降。因此应完善降排施工处理,在道桥工程地下与地面水形成一定存量时,应通过盲沟排水处置将其排除。对埋置较深且地下水丰富的道桥工程,应应用井点降水方式进行科学处置。在混凝土结构建设前期,应完善基层处理,提升其防水控制科学效能。

4.结语

总之,道桥施工管理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要,我们只有针对其施工阶段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优化进度控制体系建设、强化技术管理、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实施安全控制,做好防水施工管理,才能提升工程建设水平,真正创设精品优质的道桥工程项目。 [科]

【参考文献】

施工管理体系篇2

关键词:模块化;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目前,房屋建筑的安全事故频发。因此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笔者在建筑行业多年,结合建筑相关的行业对从业人员进行了初步调查。

1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

初步得出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存在以下问题:建筑从业人员的年龄比例以中年人居多,工龄不长在调查人员中,一线施工人员比重达到80%。60%以上的建筑从业人员更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40%左右的建筑从业人员认为工程安全管理效果低下。30%的从业人员认为安全生产责任制,理不到位。半数人员以上认为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90%以上的从业人员认为安全管理的手段不合理。90%以上的从业人员认为安全管理前期策划最重要。80以上的从业人员认为安全意识淡薄,是安全执行的最主要障碍,90%以上的人认为建筑企业项目部应该负责安全管理,不需要第三方的参与监督。50%以上的从业人员认为,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不合理。

2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归类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认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类属于管理方案的问题。包括国家地方有关安全事故的法律法规,以及施工标准。第二类问题,安全预警方面的问题。安全管理需要,安全预警预警体制的建立健全,对预防安全事故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第三类问题是事故处理问题,合理的处理,而且事故是对已经发生,事故的负责,更是为以后安全管理工作做经验总结教训总结,事故的处理上报程序,责任人的处罚办法,事故结果的评价都需要规范。第四类问题是事故分析。项目管理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把事故发生后的处理经验,可做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的成果,应该把它贯彻到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去。结合以上调查分析,总的来看可以推进的安全措施问题主要包括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施工方案的实施,组织施工人员与安全教育的培训,日常施工安全中的用电、消防设施管理,相关设备管理与维护,新技术新方案的安全管理实施,安全应急等各方面,这些措施是相互联系的,如果能够落实到位,毕竟大大的提高安全管理的成效。依据系统管理理论,又从模块化理论的角度构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3基于模块化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第一,模块化的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模块化理论,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涉及的人员、达到的目标分解存在的危险源地。将不同的危险源进行合理的管理,有效提升整个工程的安全性。采用模块化管理理论,首先各模块之间不是相互独立,而是存在一定的联系的。例如,安全预警模块与安全事故处理模块,两个模块的功能完全不同,但是预警模块为预防安全事故的出现,处理模块是安全事故出现之后,为事故处理提供相应的建议,若预警模块无法正常运行,将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各模块之间具有可分解与整合性。施工安全管理系统内部对整个项目进行分解,对各个模块进行重新组合,使9项不同的功能模块聚集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才能降低安全管理的难度。其次,各模块之间相互联系起来,达到安全管理的整体功能,具有系统性。第二,施工安全管理模块而设计的基本原则。首先应该坚持全面性,不忽视任何一个存在不安全事故发生隐患的环节,其次模块设计应讲究操作性。要求设计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块在可操作性上具有科学性。所涉及的各个安全管理模块的功能是科学的,并且是其他功能不可取代的,精准的,在功能发挥上应该具有可循环性,在设计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块的系统中分解的模块,形成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功能不断优化的持续循环系统。

4基于模块化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系统构建

在这个系统中,每一功能模块都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系统设计的中心,主要的模块有:施工安全方案模块:该模块包括全面落实安全管理的行业标准与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制定安全专项施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几个方面的内容。施工安全预警模块:该模块要对房屋建筑施工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鉴定,对危险源进行综合性的描述评价,进行等级划分,信息获取处理措施,作出相应的规定。并发出预警信号。安全事故处理模块:该模块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单位,伤亡情况,类型,以及快速判断处理措施,系统救援保障等措施,事故的解决办法。安全事故分析模块:该模块需要分析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依据安全事故的责任进行明确界定相关责任,以及事故发生后,组织专门事故调查小组进行调查,调查程序的组织实施。本模块还包括安全管理的总结报告,涉及的安全事故的处理,改善方案的落实以及对所提出的改善措施,项目施工安全,环保科的应急安全预警和安全事故处理模块的完善与补充等,对整个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进行整体防护,而且把各个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并形成不断优化的循环圈。

参考文献:

[1]郑盛东.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07):8-9.

[2]熊壹红.房屋工程建筑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管理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5):32.

施工管理体系篇3

关键词:工程施工;组织管理;质量体系

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economynow,livingstandardsimprovecontinuously,thepeoplethenfrompuremateriallifefromoutandbegantopursuemorehealthy,morecomfortable,morebeautiful,morerichindividualcharacterofthematerialandculturallife,thisistheconstructionengineeringqualityputforwardhigher,moredemanding.Basedonthearchitecturaldecorationprojectconstructionmanagementexperience,fornowexistinconstructiongenerallyexistsinsomequalitybasedonthedeepresearchandtheanalysis,andtoputforwardsomestrengtheningconstructionengineeringqualityofsomeopinionsandmeasures.

Keywords:engineeringconstruction;organizationmanagement;Qualitysystem

中图分类号:tL3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的作用

1.组织机构是施工项目管理的组织保证

每个工程项目在启动实施之前,必须要组织建立一个能运转自如、能完成管理任务、效率很高的项目组织机构。建立这个机构的目的就是提供施工项目管理的组织保证。一个好的组织机构可以有效的应付环境的变化,有效的给予组织成员的需求,有效的完成施工项目管理目标,是组织系统能够正常运转,成功的完成项目管理任务。

2.形成责任制和信息沟通体系

每个项目组织是否能够正常有效的运转,在于这个组织是否有健全的岗位责任制。没有责任制就不称其为项目管理机构,也就不存在项目管理。因此责任制是施工项目组织中的核心问题。施工项目组织的每个成员都应有责任感,都要肩负一定的责任,责任是项目组织对每个组织成员规定的一部分管理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具体内容。

信息产生的根源在组织活动之中,下级以报告的形式向上级传递信息。信息沟通是组织力形成的重要因素,领导离不开信息,有充分的信息才能进行有效的决策。

3.形成一定的权力系统以便进行集中统一指挥

权力是管理地位形成的重要前提,是工作的需要,是组织活动的反应。权力是一个组织机构内部是否团结一致的象征,组织越团结权力的使用就越能够实现施工管理的目标。在组织的管理中要合理分层。在规章制度中要把施工项目管理组织的权力阐述明白。

管理人员的几个技能要求:

(1)具有工程识图能力,能阅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等工程图样,能绘制草图,最好会运用计算机绘图;

(2)编制施工计划,对施工过程严格管理、进行组织验收;

(3)熟悉的使用工程测量工具并对其进行工程测量;

(4)具有编制施工预算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中、英文水平,熟练运用、处理本专业的技术资料;

(6)具有继续学习、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思想上还要具有:

(1)较高的政治思想、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2)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市场意识;

(3)团队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4)能自觉遵守行业约定,具有较强的行业法律意识;

(5)吃苦耐劳、敬业的精神。

2.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

1.精干高效原则,施工项目组织机构的人员设置以能够实施施工项目所要求的任务为标准,做到精干高效。项目管理班子人员要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提高自身素质,着眼于使用和学习锻炼相结合。人员配置力求一专多能,一人多职。

2.目的性原则,设置施工项目组织机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施工项目管理,产生组织功能的总目标。从这一根本目标出发,因事设机构定编制,因目标设事,以职责制度授权力。

3.业务系统化管理原则,施工项目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大系统是由众多小系统组成,子系统内部各单位工程之间,存在大量的结合部。因此,项目组织必须是一个完整的组织结构系统,而恰当的设置部门,能够在结合部上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使组织机构的自身成为一个封闭的。严密的组织系统。能够为完成项目管理而实行合理的分工协作。

4.管理跨度和分层统一的原则,这是指主管人员直接管理的下属人员数量。组织机构设计时,必须使管理跨度适当,跨度大小与分层多少有关,层次小跨度大,层次多跨度小。而分层的多少要根据施工项目的大小与领导者的能力进行权衡。对施工管理层来说,应该尽量减少跨度,这样能够集中精力在施工管理上。

5.项目组织与企业组织一体化原则,项目组织是由企业组建的,项目组织是企业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是它的母体。企业是项目管理的外部环境,项目管理人员都来自企业。施工项目的组织形式与企业的组织形式有关,不能离开企业的组织形式而谈项目的组织形式。

6.弹性和流动性原则,工程建设项目的阶段性、露天性、流动性和单件性是施工项目生产活动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的变化必然会带来生产数量、质量、地点和对象的变化。于是也要求组织机构和管理工作随之进行调整。所以,要按照流动性和弹性原则建立组织机构,不能一点都不改变。要准备好调整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设置,以适应工程任务变动对管理机构流动性的要求。

3.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体系的问题分析

建筑工程产品由于其用途的广泛性、使用的耐久性、个体的差异性、价值的高额性、空间的固定性等特征,决定了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众多产业的发展,其质量性能与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所以,在工程建设中,确保工程质量、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是项目管理的头等要事。

质量管理体系是为实现质量目标、质量方针而进行的质量活动的一种规范的、特定的系统,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框架。通过它可以协调活动关系,规定质量活动发挥作用,保证施工质量。根据iSo定义,过程质量控制就是为了达到工程项目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方法、措施和手段。质量控制贯穿于质量形成的过程,对过程进行分析,构架出动态过程控制标准模型,测定产生的时候工作结果,寻找产品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点,再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偏差,界定偏差。

当今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比较快,但内部存在着很多问题制约了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一定会影响行业可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市场秩序混乱,经营行为不规范。市场内有大量不合法经营企业,企业之间互相竞争,压低价格,施工过程中给予回扣等现象非常严重,使正当经营的企业利益受损。

二、借用资质、层层转包现象比较严重,施工质量很难保证。在招投标和承接工程项目时存在很多借用资质和层层转包的现象,导致一系列工程项目被无资质、技术能力低的企业承接,施工质量差。

三、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队伍庞大,但整体文化素质低,技术水平差,很少的设计人员接受过正规专业训练,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更少,技术能力差。

四、资源浪费现象和环保问题。建筑工程使用大量天然材料,是资源消耗型行业。但是材料生产装备差,工人的技术水平低,设计、施工的标准低,造成能源、水、木材等资源的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工程中大量的资源都是污染较严重的裁量,使环境污染严重。

参考文献:

[1].高帅,浅析建筑工程中成本控制与管理[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

[2].钱虹,建筑工程招投标法律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4

施工管理体系篇4

关键词:工民建筑;安全;体系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6.4+7文献标识码:a

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管理过程,是整个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近几年来,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作为一门应用管理学科,其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和提高,它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需要处理大量的复杂问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动用大量的设备。为了保证施工按质按时顺利进行,必须对工程施工进行有效的科学管理。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

建筑施工生产与一般的工业生产相比具有其独特之处,因此,建筑的施工生产安全管理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1.1建筑施工项目种类众多,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各异

建筑施工领域涵盖的工程类别广泛,主要包括:高速铁路工程、普通铁路工程、高速公路工程、高层建筑工程、跨海跨河桥梁工程、陆域立交桥梁工程、市政工程、隧道工程、港口码头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地铁工程、机场工程、钢结构工程、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等。不同的工程类别,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施工周期、所用设备、机具、材料、物料都不尽相同,涉及到的安全管理技术、管理知识、管理特点及对管理人员素质要求也各不相同。

1.2一个工程项目涵盖多种工程类型,安全生产构成复杂

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多种配套的分部分项工程组合而成,一般涉及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水电暖通安装工程。不同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特点不同,安全管理技术要求不同,并且多种工序同时存在,构成了安全管理的复杂性。

1.3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它的独特性,安全管理需要有针对性

建筑工程的每一个工程的施工时间、所处地理位置、作业环境、周边配套设施、参加施工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都不同,同时由于建筑结构、工程材料、施工工艺的多样性,决定了每个工程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建筑工程施工生产的这些差异性和独特性进而也就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需要有针对性。

1.4建筑工程施工生产影响因素复杂众多,安全管理不安全因素多

建筑工程施工具有高能耗、高强度、施工现场扰动因素(噪声、尘土、热量、光线等)多等特点,以及建筑工程施工大多是在露天作业,受天气、气候、温度影响大。这些因素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生产涉及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加大了施工作业的危险性。

1.5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具有动态性的特点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生产过程中,从基础、主体到安装、装修各阶段,随着分部、分项工程、工序的顺次开展,每一步的施工方法都不相同,现场作业条件、作业状况、作业人员和不安全因素都在变化中,整个建筑施工项目的建设过程就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这也就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动态性的特点。

2我国工民建安全生产现状

工民建筑业由于其自身单件性、离散性、劳动密集型等特点,使得建筑业成为事故高发的行业。在美国每天有2名建筑工人死亡,日本每天有3名建筑工人死亡,而我国根据保守统计每天有4名建筑工人死亡。在我国,建筑业是继交通、煤炭之后的第三大事故高发行业。2000年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171起,基本每两天左右发生一起。2001年特大事故虽有所下降,但仍高达140起,其中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事故16起。2002年截至到11月共发生特大事故115起。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生命损失,也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根据著名的安全经济专家罗云教授的研究成果,我国2001年由于安全事故导致的损失为1800多亿人民币,这相当于北京和上海国有企业职工3年的收入,相当于10个中国最大的机场,相当于近1亿农民一年颗粒无收,相当于全国居民20天的消费。不但如此,安全事故还给国家的声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构建工民建建筑施工安全体系化管理

3.1管理部门应加强的工作

3.1.1完善执法监督管理机构,加大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力度

安全生产必须实行政府强制性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是政府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督促企业落实各项安全法规、治理事故隐患、降低伤亡事故的有效手段。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为全面落实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安全监督检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许多经验。实践证明,凡是建立了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的地区和城市,安全生产的状况就良好。

3.1.2完善建筑安全生产的法规建设,认真落实参建各方安全责任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明确了参与建设活动各方主体的安全责任及法律责任,为参建各方事前做好安全预防及事后追究责任提供了有力依据。但由于各方责任贯彻执行不到位,有法不依,令人忧心。参建各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树立“工程质量,百年大计”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切实履行法律,法规的原则,积极保障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营造文明和谐工程建设环境。

3.2增加建筑安全生产科技含量,积极开展建筑安全技术研究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安全技术明显落后,已不能适应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用具和机械设备,特别是脚手架、模板、塔吊等机械设备的科技含量很低,几十年一贯使用传统陈旧的材料和机械设备。发达国家已实现标准化、定型化和工业化,而我们仍处在手工操作阶段,与其相比差距很大。我们必须加强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集中力量解决安全生产发展的重大和关键性技术问题。同时还应在建筑科研单位或大专科研院校设立安全技术研究机构,形成一批专门从事建筑安全技术研究的专家队伍,使建筑业的发展

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良性轨道上来。

3.3关于安全教育问题

安全教育的重点。一是对决策层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其安全认识。再者是对作业层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据统计,企业决策层安全意识淡薄、法制观念淡薄是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索之一。企业决策者的安全生产意识上去了,才能为执行层起到表率作用,执行层抓安全工作的动力才会加大。建筑行业管理部门应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建立一个客观、有效的评价体系。每年度对各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评价。

3.4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目前,建筑施工现场一线作业人员多为进城农民工,他们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流动性大,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据统计,目前发生施工安全事故中,十有八九是发生在农民工身上。所以加强对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很有必要。另外,随着建筑施工中高科技成果运用越来越多,新型的施工设备不断的出现,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相应的,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熟悉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在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规范和操作规程,这是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根源。

参考文献

[1]曾笳.建设项目施工管理需关注的几个问题[J].科技信息,2007,25.

[2]吉坤,戴富生.浅谈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J].建筑技术,2009,9.

[3]袁成斌,由淑艳.施工阶段的过程管理方法及实施[J].黑龙江科技息,2009,13.

施工管理体系篇5

1.节约型施工管理体系的认识

21世纪,是科学和技术进步的时代。目前,我国处于全面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快,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强度高。中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施工现场进行节约管理,是国家节约资源的重点之一。

然而,什么是节约型施工呢?上海市在掀起节约浪潮时定义节约型施工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开展的符合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建筑施工方案优化,建筑施工过程管理,建筑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开发以及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等内容要求的资源能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可见,节约型施工管理体系就是将节约型施工管理形成一个综合体系,从宏观和整体上对施工现场实施节约型施工管理。

从以上定义可知,施工管理体系是手段和目的的统一。手段是:通过各种施工方案、过程管理、科技进步及技术创新等节约措施和管理;目的是从宏观和整体上节约资源能源和成本。

2.节约型施工管理的特点

节约型施工管理与传统施工管理一样,纵向上是建筑项目全寿命的全过程管理,横向上是多部门的全方位管理。不同的是,节约型施工管理是以节约资源和成本为根本目的的管理体系。它要求各管理部门明确职责,完成拟定的节约标准。

它具有如下特点:

2.1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节约型施工管理的重点。除了在组织、制度基础上进行系统管理外,还可采用节材、节电、节水措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成本。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施工现场应设收集箱,便于对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处理。

2.2人员管理:各部门管理人员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关注节约型施工管理方向,以便及时调整和组织协调各类工程问题;节约型施工管理还要求施工现场全体人员参与到节约管理,实现全员节约。

2.3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成败是工程能否节约又一关键因素。工程部可采用一定的新技术、新材料,以控制和保证施工质量;同时严格监督、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施工问题,防止因施工质量影响工期和成本。

3.节约型施工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

3.1可持续发展原理

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国外,一些国家将可持续发展纳入了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里面,它体现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和谐性原则、需求性原则、高效性原则和阶跃性原则。在资源极度紧缺的今天,要实现节约管理体系的实施功效,就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可持续发展原理,即保持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状态。

3.2循环经济原理

循环经济追求的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形”产业链,实际上是把资源尽可能地充分有效利用,使经济发展的成本最低、质量最好、效益最高、污染物排放最少,甚至为零。“循环经济”追求的理念是: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控制资源和成本发生的过程,是最终使资源和成本的利用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控制资源和成本,其实就是控制相关因素。

控制资源和成本的核心内容是将资源和成本的使用量降到合适的水平并保持已降水平。“降到合适水平”是从整体、宏观上考虑和把握的,其中包括采用节约技术措施和创新技术措施,将资源的使用达到预期的效果,还从一定程度上为项目赚取更多的利润。

降低和保持资源和成本使用量的关键是控制相关因素。相关因素就包括了责任、制度的落实,组织、培训等人力资源的管理,还包括相关节约技术和管理措施等。

要控制好相关因素,就是要全面、系统、充分和准确地识别和确定相关因素,并逐步完善提高相关因素性质的过程:认识-理解-掌握-运用。

3.3全面性原理

俗话说:“观念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未来。”节约意识是节约型施工管理的灵魂,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施工现场资源和成本的利用。为了更好地实施节约管理工作,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节约意识是十分必要的。施工节约管理的控制是全员、全过程的控制,少数的或个别的管理人员是节约不了多少资源的。只有全体工作人员参与了节约行动,节约型施工管理才能得以实施。

3.4责权利相结合原理

要真正实现节约管理,除了建立一个可操作的节约型管理体系,还需要从机制上构建责权利对等的管理框架。现代管理学认为:要进行有效地管理,就必须责权利对等。职责、权力、利益是三个对等的部分,任何有一部分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体系不稳。如果权责或职责不清,将使工作发生重复或遗漏、推诿现象。特定的职责,必定赋予对等的权力和利益。否则,管理者责大权小或有责无权,凡事都要请示上级,由上级决策、批准;责大利小或有责无利,就不可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管理也就不可能卓有成效。

1)构建职责分明的组织框架。把组织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各单元,通过目标的跟踪管理,层层落实责任。

2)从流程的角度构建节约管理体系框架。应该从经济性的原则出发,先明确出几个最重要的核心流程,再分别理顺每个流程,明确流程中各部门和各岗位的责任、权利、工作输出和考核目标。

3)考核和激励。作为管理部门,要有能力和责任把责权利划分清晰,同时要能够识别部门、个人的工作表现,把利益的分配、承担的责任、完成的工作这三者一一对应起来。实际中,由于某些原因,往往出现权利的不平衡,导致无法激励员工发挥作用。我们应从市场经济的原则出发,根据各部门的责任、权利、工作输出和考核目标等绩效评价框架,收集各部门实际的工作表现数据,进行利益的分配。

4)其它。除了在机制上保证责权利的和谐统一之外,还应该在文化上倡导承担责任的文化。尤其在新的经济社会环境中,要把建立个人责任感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大家都参与节约,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节约。

参考文献:

[1]蔡玉学.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06:13-20.

[2]商晓斌,单衍军.论信息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

[3]冯砚,朱学磊.谈降低建筑工程成本的途径[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6:34.

[4]常丽.浅谈节约建筑材料的技术措施[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4.5.

施工管理体系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改革;耐久性

现阶段,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着施工效率低、施工工艺水平不高、工期安排不恰当、工期进度不合理以及施工资料混乱等问题,严重导致了具体施工流程不顺畅、工程质量控制不到位、施工设备运转不正常以及安全事故频发等现象,造成了工期延长乃至中止[1,2]。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建筑施工项目,加强对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深化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在带来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为建筑工程企业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1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现状

我国建筑施工项目在经历了十几年的改革和创新后,相继建立了比较全面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但是,由于体系修订和完善的不及时,在接手国外工程项目的过程中,一些拥有雄厚经济实力与先进技术的国外建筑大企业同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展开了全方面、多层次、宽领域的竞争[3]。因此,控制好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全面深化改革,是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1.1质量管理面临严峻挑战

传统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主要包括分项、分部、单位、单项等一系列的业务过程。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以上过程显然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同时,新质量概念的出现使得业主对质量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相应地,也就要求项目质量控制的重心必须要由业务过程朝着业主需求的方面转变。

1.2质量管理改革创新乏力

目前,只有少数大公司实现了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全面管理,并且追求卓越,在国际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在质量管理中不断地进行质量再造与质量功能扩展,并且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技术逐渐强化质量接口的管理,使得一体化的质量管理体系也处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4]。

2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质量成本核算、数据资料整理和收集,以及发展趋势预测等,具体体现在安全性与可靠性管理、经济性管控和耐久性指标确定三个方面,对确保项目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工程质量不仅仅包括工程的实体质量本身,更重要的是实体质量的工作质量。然而工作质量主要指的是实际参与到工程的建设者为确保工程实体质量而不断提升的工作水平以及完善工程的质量,包括以社会调查、质量回访以及保修服务为主的社会工作质量,以管理工作、技术工作以及后勤工作为主的生产过程工作质量等。实体质量直接由工作质量决定,而工程实体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综合反映了施工单位在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以及决策等各个方面的工作质量。影响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建筑材料、设计、现场施工环境和工艺、管理制度以及建设人员素质等。建筑工程项目的周期一般比较长,因此质量管理需围绕建筑施工的具体体现方面,下文将详细展开论述。

2.1安全性与可靠性管理

安全性主要指建筑工程在建成并使用的过程中,应充分保证建筑结构本身的安全,不会对人身安全和环境造成危害。安全性的重要标志一般主要与建筑工程结构本身的安全指标——抗震、抗爆破、防水、防火、防腐蚀等能力有关,且必须对工程的整体结构进行科学严密的检查,从而能够有效保证建筑工程不会受到任何破坏。可靠性的范畴就非常宽泛了——抗震、防水以及隔热等性能都包含在内。建筑物可靠性的增强对于使用寿命的延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2经济性管控

经济性是指建筑工程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以及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全部成本,这部分费用主要与设计、施工和使用成本密切相关。为此,可以通过全部费用的比较和分析,运用技术经济手段对其进行科学合理评价,从而判断工程是否在经济性所要求的范围内,尽可能使建筑工程的整体价值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显著提升。

2.3耐久性指标确定

耐久性主要指工程在规定条件下满足的规定功能的最大使用年限。迫于建筑物本身结构及类型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相应地,质量和使用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只要建筑工程的寿命周期在合理使用范围内,便应最大限度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但是现阶段相关部门尚未对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进行科学、合理的限定,使得建筑工程的合理使用无法得到保障。总之,建筑工程旨在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完成各种功能建设。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耐久性等要求均要达到标准。

3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改革举措

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为有效提升建筑业的整体施工水平提供了充足保障。同时,实施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改革举措,是新时期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建筑行业迎接各种挑战、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

3.1完善项目规划,加强协调

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可以协调组织好质量方面的一系列活动,并且施工水平的高低能够对工程管理质量的优劣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因此,只有完善项目规划、加强协调,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建筑施工项目的总体质量[5]。

3.2重视管理技术,引进先进方法和经验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和技术水平。企业全体员工以及领导层对项目工程质量管理的高度重视,以及先进管理技术、方法和经验等的积极引进,为打造优质建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要逐渐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意识,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紧跟时代潮流;以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为依托,加强对技术开发的重视;制定科学的方针政策,对施工工序进行强化控制,从根本上保障工程质量。

4结束语

施工管理体系篇7

下面以中铁十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为例,从安全目标、保证体系、安全制度、安全措施等方面介绍一下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1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安全目标

确保铁路营业线施工行车安全,杜绝铁路交通一般C类及以上责任事故。杜绝从业人员责任重伤及以上事故。杜绝重大交通责任事故、重大火灾和重大机械设备事故。

2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保证体系

从思想保证、组织保证、技术保证、制度保证、经济保证4个方面建立保证体系,实行三级安全生产管理(公司―项目经理部―作业班组),并确立公司总经理、项目经理、班组长为各级安全管理组织的第一责任人,上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网络和控制体系,该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了公司、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一批高素质人员,为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见图1)。

公司设立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委员会,做为公司安全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代表公司行使安全监督管理权和安全奖罚权。公司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组成。安委会主任由公司总经理担任;副主任委员由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担任;委员由公司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安全生产总监、公司机关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

工程项目部设立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对项目安全生产活动进行检查、监督,确保安全生产。

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副组长由项目副经理担任;成员由专职安全员及各部门负责人担任。

班组设立兼职安全员和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建立起一支能够查隐患、堵漏洞、保安全的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队伍。

3铁路营业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公司从安全生产责任、安全资金保障、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安全事故报告、劳保用品管理等方面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委员会细则、安全风险抵押金考核管理办法、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办法、员工培训管理办法、安全质量稽查办法、安全标准工地考核办法、伤亡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各类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全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办法、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办法等,强力推行了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把安全生产实绩与项目领导班子的位子、票子挂钩考核,促进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传递落实。

4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安全措施是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安全措施的制定要针对工程施工的特点和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不利条件,并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与教训,遵照有关规定,全面具体地将其贯穿于全部施工工序之中,并随着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而加以落实,为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保护了自己和他人,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减轻安全事故发生的伤害程度,促进了经济效益。

5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详细制定通信信号、电气化区段、电力牵引等专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以防挖断电缆(光缆)、防高空坠落、防感应电击伤、防轨道短路、防料具侵限挡道影响行车、防人身伤害为安全防范重点,强化施工过程控制。

施工现场悬挂安全标志,全面规划工地布置,遵守有利施工生产、方便职工生活原则,符合防洪、防火、防雷击等安全要求,开挖的基坑以及电缆沟,要及时回填。

按照劳保用品配备标准,及时为员工配置绝缘鞋、绝缘手套、高可视性工作服等劳动保护用品;针对季节特点,及时督促现场施工人员调整现场作息时间,做好员工防暑、防寒和饮食卫生工作,遇有恶劣天气,及时预警公告,提出人身安全防范要求,保证员工劳动安全与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施工管理体系篇8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铁路施工;成本管理;管理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6月26日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也取得了越来越大的进步。铁路施工企业内部往往会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管理工作,而成本管理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说成本管理直接关系着铁路施工企业能否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现如今,铁路市场化的脚步正不断加快,铁路施工企业的经营方式也正发生着巨大的转变,这使得其成本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若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采取更加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和理念,例如精细化管理。以下笔者就结合实际情况,来简单谈一谈精细化管理理念下铁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优化。

一、我国铁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预算定额过于死板。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的铁路施工企业当中,所采用的预算定额的方式仍旧是政府规定的方式,其过于死板,对于一些实际情况往往不能够很好地解决。如果铁路施工企业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铁路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科学合理地预测项目成本的话,整个施工团队就会对项目的总体成本比较缺乏认知和了解,从而导致项目完成报价后的让利模式也只能以定额的预算编制进行考量。例如,当铁路施工企业中标某工程项目之后,往往会采取“以包代管”的形式来对施工成本进行管理,而不会对成本进行进一步划分,更无法为施工单位提供可靠的成本控制标准,这无疑使成本的管理失去了科学的依据。再者,传统的定额预算成本管理方式还容易使铁路施工企业在投标过程中出现“赔本中标”的情况,例如由于铁路施工企业对某工程项目缺乏比较科学的预测,因此在投标过程中一再压低标价,而到了实际施工之时才发现此标价其实是赔本的,这无疑给铁路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严重者甚至还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

(二)成本管理主体过于单一。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的铁路施工企业当中,成本管理的主体仍然是财务部门和财务管理人员,但就实际情况来看,铁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应当是项目成本管理,这一管理内容必须要求企业内全体员工共同来进行监督和管理,而非如过去一般仅依靠财务部门和财务管理人员来管理。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虽然看起来分工比较明确,但却容易使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各自为政,实际上是非常不利于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管理的。例如,财务部门和财务管理人员虽然对成本管理工作比较擅长,但由于他们对铁路施工工作了解有限,所以无法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做到面面俱到,更无法有效纠正材料采购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等一些成本浪费的行为;同样,材料采购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等虽然对铁路施工工作非常熟悉,但他们却并不懂得如何来有效地管理成本。

(三)材料成本管理存在漏洞。铁路工程的施工建设必然需要使用到很多施工材料和设备,而这些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花费是一项铁路工程的主要施工成本花费,一般会占到总成本的50%~70%,因此对其的成本管理也是铁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最主要内容之一。然而,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铁路施工企业在材料成本管理方面仍旧存在着一些漏洞,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铁路工程的施工采购计划很多时候都并没有被严格执行,很多材料采购人员都存在着随意变更采购数量的情况,从而导致了铁路施工成本的严重浪费和超支,甚至还会造成材料成本积压的现象;其次,在采购施工材料的过程中,有些材料采购人员频频出现腐败现象,即故意报高采购价格而将其中的差价中饱私囊,这导致了大量“高价低质”施工材料的出现,同时也大大浪费了施工成本;第三,随着越来越多新型材料的出现,其在保管方面也具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很多铁路施工企业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来保管施工材料,因此导致很多材料出现变质腐蚀等损坏情况,从而进一步增加了企业在维护材料和重新采购材料方面的成本花费。

(四)施工过程成本管理不当。随着人们对铁路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铁路施工企业的工作强度也在不断增加。铁路工程的施工环节众多,其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任何一个环节管理不当或任何一项问题处理不当,都可能会引起施工成本失控;其次,很多铁路施工企业都不具备充足的成本管理意识,其往往只将目光放在施工技术和营销方面,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成本管理工作,甚至企业内都没有一套科学完整的成本管理制度,因此导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成本的管理不当,继而造成很多成本浪费现象出现。

二、精细化管理理念下铁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体系优化措施

(一)转变投标价格计算形式。转变投标价格的计算形式主要有两项措施:其一,铁路施工企业内部应当建立专门的项目预算部门,令预算部门来负责对工程项目各个环节所需花费的成本进行科学的预算和评估,并将材料成本、设备成本等间接成本费用都计算在内,以此来预测出最低投标价格;其二,企业应当利用种种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建立一个成本信息数据库,将产业链下游的各个单位――如供货商、承包商、合作商等的价格都记录在信息数据库当中,从而便于在计算投标价格时对以上环节进行综合分析。

(二)丰富成本管理主体。铁路施工企业若想丰富成本管理主体,应当从两个方面下手:其一,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铁路施工的实际情况而建立起一套以施工组织者和生产者为主体的成本管理体系,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严格落实与分配好各个人员的成本管理责任,并采取一定的绩效考核措施和奖惩措施,将各个人员的管理成绩与其工资相挂钩,从而促进大家的管理积极性和责任心;其二,企业应当将财务部门和财务管理人员从过去的成本管理者转变为组织者,派出专门的财务骨干深入到铁路工程的实际施工当中对其他部门的人员进行有效的指导,并带领施工团队共同完成成本管理工作。

(三)完善材料成本管理。完善材料成本管理的措施有两个方面:其一,在施工材料的采购阶段,铁路施工企业应当采用集中招标采购的方式,从而有效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或者还可以将各项材料的供应商集中到一起进行统一招标,从而防止围标情况的出现;其二,材料采购完毕之后,企业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材料管理制度,对各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维护,所有材料的去向和用途都要仔细记录在案,从而避免材料浪费现象的发生。

(四)加强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铁路施工企业应当加强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根据铁路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来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成本管理方案,将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和步骤所需花费的成本都进行准确估算,从而确保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及在发生问题时能够及时处理。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铁路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若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采取精细化管理理念来优化成本管理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贾斌.精益管理理念下铁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体系优化分析[J].新经济,2015.5.

[2]乔春凤.浅析施工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4.23.

[3]朱宾梅,曹笃娜.建筑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分析[J].财会通讯,2012.17.

施工管理体系篇9

一、施工进度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工程项目能否在预定的时间内交付使用,直接关系到项目经济效益的发挥。比如本人参与建设的湖南一个水电建设项目,计划工期是三年,而实际建设工期是五年,首先是由于建设工期的拖长,施工管理费用大幅增加;第二,延期投产带来的利息损失;第三,也是最大的损失,是投资机会的损失,延期投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原计划投资4000万元,最后结算投资1.2亿元。这样,一个原本效益良好的电站,从建成开始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进度控制的目标与投资控制、质量控制的目标是对立统一的,一般说来,进度快就要增加投资,但工期提前也会提高投资效益;进度快可能影响质量,而质量控制严格就可能影响进度;但如果质量控制严格而避免了返工,又会加快进度。进度、质量与投资三个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管理就是要解决好三者的矛盾,既要进度快,又要投资省、质量好。北京国际金融大厦的建设,就是一个进度快,质量好,投资也很节省的例子:北京国际金融大厦,全部开发周期37个月,施工周期24个月,是北京开发周期与施工工期最短的大型公建项目,质量获99年度长城杯奖,2002年获得第二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项目结算投资仅为股东下达控制指标的84.6%,项目总投资近17亿元,股东仅投入4.7亿就实现了滚动开发。

二、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分析

对于工程进度的影响因素,一般认为有人为因素、技术因素、材料和设备因素、机具因素、地基因素、资金因素、气候因素、环境因素等等,但国内外的专家认为,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干扰因素,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对项目的特点与项目实现的条件认识不清。比如过低的估计了项目的技术困难,没有考虑到设计与施工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开展科研与试验,这既需要资金也需要时间;低估了多个单位参加工程建设的工作不协调;对建设条件事先没有搞清楚,对项目的交通、供水、供电问题不清楚;对于施工物资的供应安排不清楚。

2.项目参加人员的工作失误。如设计人员工作拖拉,建设业主不能及时决策;总包施工单位对分包单位的选择失误;建委、质检站拖延了审批时间。

3.不可预见的事情发生。如战争、骚乱、地震、洪水、工程事故、企业倒闭等天灾人祸的发生。

三、项目进度管理需要做好的工作

我认为,要搞好项目的进度管理,需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建立项目管理的模式与组织架构。一个成功的项目,必然有一个成功的管理团队,一套规范的工作模式、操作程序、业务制度,一流的管理目标和企业文化。

2.建立一个严密的合同网络体系。一个较大的工程,是由很多的建设者参加的共同体,这就需要有一个严密的合同体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从而避免相互的拆台、扯皮。

3.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三级工程计划。这一计划不仅要包含施工单位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包含业主的工作、设计单位的工作、监理单位的工作,以及充分考虑与施工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的工作的影响。

4.设计单位的确定及设计合同的签订,以及设计质量、速度的检查、评审。设计的工作质量决定了项目施工能否顺利实施。

5.施工单位的招标、评标及施工合同的签订,包含总包、分包单位的选择,材料、设备的供货合同的签订。

6.工程前期政府手续的办理以及市政配套工程的安排。与政府机关的充分沟通与良好关系,是项目成功的保证。

四、建立三级计划进度管理体系

1.三级计划进度管理体系的人员架构

所有相关单位,包括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各级承包单位,必须设立明确的进度管理架构,设置专职计划员,计划员需具备一定生产安排经验,了解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技术文件,能对施工进度动向提前做出预测。

2.三级计划进度管理体系的贯彻途径

2.1完善例会制度

①每周召开至少一次均有各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生产调度例会;

②各施工单位每周召开至少一次本单位的生产调度例会;

③必要时召开有关进度问题的专题会议。

2.2建立沟通渠道

①各单位生产负责人工作时间必须在岗,如临时外出须通知其他相关成员,并做出相应安排;除睡觉时间外必须能随时取得联系;

②各单位相互通告进度管理体系架构,建立本工程进度管理体系成员的联系总表;

③各相关单位之间,需建立纵向、横向联系。各级生产负责人、计划员之间,应及时进行指导、反馈、预警、建议等工作交流;

3.三级计划进度管理体系的工作流程

3.1一级计划——总控制进度计划

①此计划为项目指出最终进度目标,为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均指出明确的开工、完工时间,并能反映各分部、分项工程相互间的逻辑制约关系,以及各分部、分项工程中的关键路线;

②总控计划中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期制订,原则上一是要满足现场施工的实际需要;二是要符合各项已签合同的工期规定;

③甲方牵头制订总控进度计划,各专业负责人和总包、分包共同参与意见,经认真研究后确定;

④总控计划一经确定,便成为项目施工的纲领性文件,各方均要严格遵照执行,不做轻易调改;

⑤合同中应规定建设各方必须遵守总控计划,任何一方符合或违反工期规定,在合同中均应规定有对应、明确的奖惩措施。

3.2二级计划——阶段性工期计划或分部工程计划

①二级计划的制订是为了保证一级计划的有效落实,故而有针对性地对具体某一阶段、某一专业承包公司的生产任务做出安排;

②二级计划的制订,原则上必须符合总控制进度计划的工期要求,如出现不一致情况,需经甲方认可,或修改后再报;

③各专业承包公司在正式施工前必须上报该公司的生产计划,并上报监理、甲方审核;

④甲方在必要时将下发阶段性工期计划或分部工程计划,相关施工单位务必严格遵照执行;

⑤二级计划的贯彻力度,主要取决于专业公司自身的管理水平,各分包单位应对二级计划的执行情况引起足够重视,加强落实、检查的管理力度,出现异常进度动向时,必须拿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务必保证阶段工期或分部工程的进度目标圆满实现,为总进度目标在全局的实现奠定基础。

⑥甲方、监理应及时或随时检查、监督各专业公司对二级计划的落实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对各专业公司的工作给以及时的激励、鞭策。

3.3三级计划——周计划

①周计划的制订是将二级计划进一步细化到日常的施工安排中,是最基本的操作性计划,应具备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及时性和可控性;

②周计划的制订最主要是切合现场实际需要,可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可在灵活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给一、二级计划以极大弥补;

③各分包单位须制订周计划上报总包;总包须制订周计划(可附上分包计划)上报甲方、监理;甲方、监理须对总包周计划进行批复,审批后的由总包制订的周计划作为最终依据,下发各分包统一执行;

④周计划的上报时间是每周生产调度例会之前。

五、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

当前,编制项目进度计划的计算机软件很多,但最常用的使用也最简便的是美国微软公司的microsoftproject软件。

microsoftproject软件可以甘特图、单代号网络图、日历视图、资源工作表几种方式显示项目进度计划的成果。其中,应用最普遍的是甘特图,一般均采用甘特图的方式建立项目进度计划。

在microsoftproject首先列出实现项目目标的所有步骤。从最大块的工作开始,然后将每块工作分配到各项任务中,每个任务有自己的可交付结果。添加里程碑,最后收集并输入工期的估计值。

在创建了任务列表并按大纲的形式将其组织起来之后,就可以决定这些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指定日期了。然后给各个任务配置资源,最后检查甘特图是否符合要求,这样,就完成了project的输入。

对于我们国内广泛运用的双代号网络图,国内的计算机软件有梦龙科技开发的mRpeRt、清华斯维尔软件开发的“智能项目管理软件”。这些软件都能较好的解决施工进度管理问题。当然,最好的项目管理软件是p3软件,但他的价格较高,在国内应用不是很普遍。

六、项目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评价

在项目实施中,由于受到各种干扰,经常出现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一致的现象。这种偏差必须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我们通常采用对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通过项目管理部的管理工作月报,对工程的施工进度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计划工程师去现场,检查进度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并定期与不定期的参加现场会议,了解工程实际进展情况,同时协调有关方面的进度关系。

我公司一般采用横道图比较法对照工程的实际执行状况与计划目标的差异。如图所示:

当出现工程进度出现大于10天以上的偏差时,我们一般要分析偏差的原因,分析偏差是否影响到后续工作和总工期,这种分析是通过时标网络计划进行的。我们在采取了各种手段解决进度滞后问题后,一般还要调整工作顺序、改变某些工作的逻辑关系、缩短某些工作的持续时间等方法,用工期优化的方法对原网络计划进行调整。

施工管理体系篇10

关键词:施工;支撑;失稳

1.引言

高支模工程,指的是实际工程中水平结构构件的支撑模板体系高度超过8m,或者是结构构件模板跨度大于18米,总的施工荷载超过了10Kn/m2,或是模板的支撑体系集中荷载超过了15Kn/m2。高支模工程因其工程特点及其施工工艺等客观原因,一直是我国建筑行业中容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多发性工程,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将引起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高支模工程也一直是工程界中安全管理的重点监督对象。

2.高支模支撑体系的材料要求

2.1材质要求

一般高支模施工过程中,大部分采用的都是扣件式的钢管脚手架,以此来搭建整个支撑体系,钢管的外径和厚度都需要经过计算和校核,钢材强度根据实际工程要求选取。采用的钢管材质需要由合格的出场证明,钢管的表面应当保持平滑,不允许有划痕、裂缝和明显的分层和硬弯现象。钢管的扣件需要进行专门的实验取样。次楞不能用边料木方。

2.2模板材质要求

模板多采用方木和胶合板材质,不得选用明显翠星或者容易扭曲和受潮变形的木材。木材强度等要满足相关的规范文件规定。

2.3扣件材质要求

扣件应当选择与钢管口径一致,并且符合目前国家标准的可锻铸铁扣件。机械性能不低于KtH330-08的可锻铸铁制作,扣件应当有合格的出场证明,并现场对扣件表面质量性能、螺栓等进行试验检测。总的要求应满足《钢管脚手扣件标准》的要求。

3.支撑体系的施工技术要求

3.1纵向水平杆

在水平杆的对接过程中,一般选用的是搭接或者对接的方式。搭接的长度需要大于等于1m,并且要用旋转扣件来加以固定,旋转扣件之间的间距相等。搭接的纵向水平杆的端部和扣件的盖板的最边缘处之间相差距离不大于10cm。

如果采用对接的方式,对接的扣件布置应采用交互的形式,并且对于相邻的杆件在同跨和同步内的不宜设置接头。两根相邻的纵向水平杆件的接头在不同跨或者不同步的水平向间距应大于50cm。此外,每一个接头距离其最近的主节点应小于纵向距离的三分之一。

3.2立杆

高支模支撑体系必须设置有纵向和横向的扫地杆。横向的扫地杆通过直角的扣件固定在立杆上,立杆的位置应是紧挨着纵向的扫地杆下方。纵向的扫地杆同样通过直角扣件固定你给在立杆上,固定的位置应在距离底座小于20cm的立杆上。如果立杆和基础不再同一个标高上,则纵向扫地杆应当向低处延长并与立杆固定,两者间的高差应小于1米。

立杆在进行对接时应采取对接的方式,同步内不允许设置接头,间隔一个立杆的相邻的接头之间的距离应大于50cm。此外,每一个接头距离其最近的主节点应小于纵向距离的三分之一。

3.3剪刀撑

剪刀撑是保证整个支撑体系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的重要构件,在方向上分为竖向剪刀撑和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一共要设置三道,分别在扫地杆的水平面、架体的中部和竖向剪刀撑的顶面设置。而竖向的剪刀撑则分为了横纵两个方向,设置竖向剪刀撑的基本要求是从支撑架体的端部或者架体的角部开始,间距4个跨度时设置一道双向的剪刀撑,剪刀撑应与横杆或者立杆相固定,在架体的一圈应连续设置剪刀撑。

4.支撑体系的技术管理

4.1技术准备阶段

技术准备阶段主要从技术团队的组建、专项方案的编制、人员资质的把关和材料质量的验收几个方面进行。

高支模工程大多数是大开间、大跨度、大净空的工程,其工程较为复杂,规模较为庞大,需要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团队来进行整个工程的专项方案的编制,对整个工程支撑体系进行跟踪,参与到每一个施工过程的细节,对每一个工艺向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讲解,发现问题及时的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技术队伍要优先考虑人员素质、专业资质、技术能力这三个方面。对材料质量应当严格的把关,在高支模专项方案编制时计算出的材料的强度、弯曲、挠度等数据,应按更高标准的要求来选取材料,因为实际中的工程工况往往大于理论计算中的工况。

4.2支撑体系的验收

整个架体的验收工作一共要分三次进行,第一次验收是对首层的模板和支撑架体进行验收,第二次验收时对二层的模板和架体进行验收,第三次是在高支模整体浇筑前进行的验收。每一次验收都需要由业主代表、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监理共同参与。验收发现问题,应及时的处理,在确保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浇筑工作。

4.3高支模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对支撑架体来说是一个不断加大荷载的过程,因此在浇筑过程中,切记过快的浇筑,快速的荷载带来的动力效应可能会使支架失稳,混凝土的浇筑应保持均匀、稳序。梁浇筑过程中的振捣应采用分层的形式开展,避免振捣荷载过快的施加在架体上,分层过程应采取多根梁循环分层布料分层振捣,这样可以形成逐级荷载的施加。

在浇筑过程中如果出现架体发生异常的响声时,应立即通知相关负责人,马上暂停浇筑工作,查明原因,经由专业技术人员确定是否停止浇筑,重新对支撑架体进行评估。

4.4拆模

拆支撑架是应考虑到混凝土的强度是否达到要求,局部支撑架拆除,其混凝土的强度至少要达到设计要求的75%以上,跨度较大的结构构件或者线荷载较大的构件,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才可以全部拆除,模板的拆除需要总共进行技术交底。整个拆模过程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中规定的顺序,不得随意、无需的拆除架体。

5.结语

大空间、大跨度、大净空的结构特点使得普通模板支撑和施工管理已经不能满足这些特殊的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要求,需要高大模板支撑技术来指导施工。本文围绕高支模工程的支撑体系进行探讨,分析高支模支撑体系的施工技术特点和施工管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