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治疗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31:48

高血压治疗方法篇1

高血压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俗称“无声的杀手”。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与冠心病、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功能障碍有密切的关系。根据我国三次全国性大规模高血压抽样调查表明,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紧张、心里失衡也促进高血压患病率的升高。高血压的病因和机制不很明确,虽然高血压的有关研究很多,但进展较缓慢,新的抗高血压药也增多,但药物治疗较混乱,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作用效果包括降压稳压和保护靶器官等;二是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三是经济方面,由于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坚持治疗是必需的,患者在经济上要能受得起。本文就联合用药、有效治疗、非药物治疗、终生治疗、平稳降压、个性化治疗等方面为医生治疗高血压提供树立一定的理念和方法。

1联合用药

药物联合治疗高血压能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提高血压的控制率。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优化的降压药物组合能达到良好的理想血压目标进而减轻或避免患者靶器官损害,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联合用药是单一药物无效时控制血压的最佳治疗方法。[1]

优点:①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联合有利于控制血压,在降压作用上发挥协同作用或叠加效应。②小剂量联合用药可互相减轻或抵消不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避免单一大剂量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③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治疗更易耐受,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服药的依从性。④联合用药更安全,兼顾了患者存在的多种危险因素合并症。⑤剂量的减少,降低了药价。

原则:①尽量使用最低的剂量。②选用能增大降压效应,减少不良反应和能起协同作用的降压药物联合。不良反应最好抵消或少于两药单用。③尽量选用有长效作用的药物,尽量用每天只需服用一次的和持久平稳降压的,这能保护靶器官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患者易于接受,提高其依从性。④推广固定剂量复方制剂,根据需要配比制剂。

2有效治疗

确实有效的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的危险。根据我国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中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的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小于14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一般认为经不同的多次测压血压仍大于等于150/95mmHg即需治疗[2]。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遗传因素、膳食因素(na+的摄入量高)、肥胖、中度以上饮酒、缺乏体力活动、细动脉交感神经纤维兴奋性增强、精神长期反复紧张,如有上述因素中的1-2条血压大于等于140/90mmHg就要治疗。Hot研究带来的理念是理想血压应为小于138/83mmHg,糖尿病患者的应该更低。降压的幅度不能太低,速度也不能太快,否则会增加导致低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心率增加和引起冠状动脉和脑血管供血不足。有效地治疗依据指南把循证医学作为借鉴,遵循个体化原则,把握好降压的幅度和速度。

3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措施是一种非常有效地为之可行的控制治疗高血压方法,能控制轻型高血压,辅助治疗高中度高血压,预防和减少心血管的并发症。是重要的隐性“药物”,在临床用药时应注意非药物治疗的不可替代的作用[1]。把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健康作为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措施,加强宣传工作。研究发现药物治疗结合非药物治疗不仅能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还能降低心血管的危险。从危险因素中我们可以知道:钠盐过多与我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关;肥胖也与饮食和缺少运动有关等等。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消除人们的错误的传统的观念,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去调整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加强生活上的调理,从而对高血压进行有效的预防和保健。大多医师常缺乏对患者生活质量问题的关心,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比预期的要重,这应引起医生的重视。此容易被忽视的原因可能有:①医师认为这个太麻烦,说的太多,怕病人烦恼。②认为患者的依从性低,不会按照医生嘱咐的去办,认为这是多此一举。③认识不是很深,认为有药物治疗就足够了。

4终生治疗

高血压治疗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最基本的是血压的长期控制,大多数高血压病需长期终生的降压治疗,一些患者的血压控制不好就是因为未能坚持治疗所致。有些患者不懂病因和长期治疗的重要性,治疗一段时间后感觉血压趋于正常或偶尔几次在正常范围内,于是就私自停药。不久,血压又再次回升,加重用药。另外一些病人因为经济受限也不得不停药。因此,医生在选药时应选用价格较低,病人收益最大的,不可盲目推举和使用新药,因为新药和贵药不一定是好药,价格与药效并不成正比,新也不一定适合一些病人。因此医生应结合考虑药效,安全,价格等,保证病人长期用药、终生治疗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5平稳降压

人体血压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节律,而控制高血压要求24小时内充满地使血压下降,因此要求抗高血压药物在一天内有稳定而持续降压的能力,从而达到保护靶器官。目前提出的一个降压药物能否有稳定降压效果的标准――谷,峰比值也叫t:p比值。它是指一次给药间隔末和第二次给药前的血压下降值(称为谷)与该药物达最大效应时血压下降幅度(峰值)的百分比值。药物t:p比值最小值为50%,如果此50%以下表明每日服药一次会使24小时内血压有很大的差异性,若稳定必须增加给药的次数[2]。选用平稳的长作用降压药,血压波动小有利于靶器官的保护,此处药物的剂量也不宜很大,否则会造成低血压。

6个性化治疗

一个优化的药物降压治疗方案应强调“量体裁衣,因人施药”的个体化方案。综合个体多种获得性因素,预测药物疗效,排除不合理药物相互作用,最终选定适合不同个体的降压药物。个体化药物治疗,主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病情改变、合并症等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所选用的药物因病人的不同而可能有差异。比如老年高血压患者一般首选利尿剂或钙拮抗剂,年轻一点的高血压患者选β受体阻断剂或转换酶抑制剂并根据其他的危险因素和合并疾病进行一定的合理调整。由于高血压病因病理过程复杂性加上危险分层及靶器官损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降压治疗方案必须因人而异。高血压伴冠心病用aCei和β受体阻断剂以及钙通道阻断剂和利尿剂,但aCei的效果更佳。已有冠心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常用降压药包括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利尿剂、aCei和aRB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用药,如老年人冠心病心力衰竭者控制高血压用噻嗪类利尿剂,严重心力衰竭伴严重肾损害应用襻利尿剂。高血压伴冠心病和稳定型心绞痛病的首选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若有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严重外因血管疾病或严重的心动心缓等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时应用二氢吡嘧类钙通道阻滞剂。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我国40岁以上的的人群总死亡的第一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加强医患交流,使患者认识治疗的重要性和长久性。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以联合治疗、有效治疗、非药物治疗、终生治疗和平稳降压为指导,减轻患者精神和心理方面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高血压治疗方法篇2

如皋市回春堂药店 江苏省如皋市 226575

【摘 要】高血压是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一大根源,研究表明,大部分老年患者的心理衰竭、心肌梗塞等都是由于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引发的,所以说老年人群重视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高血压;常用药物;治疗方法;

就目前数据显示,大约有百分之四十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这一居高临下的数字极大的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学会急救措施是有效防止高血压引发的并发症的重要手段。高血压的治疗是终生的,即使血压控制在了理想的范围内,降压治疗也不可停止,这样才能预防那些潜在的危险的并发症。高血压一经确诊,则血压应尽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年轻、轻度的患者血压控制在135/85mmHg以下,老年患者控制在140/90mmHg;糖尿病或肾病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单纯收缩压升高者也应将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在此我们将针对高血压常见药物和治疗方法进行简单的叙述。

1高血压常用药物

目前我国常用的降压药主要有六大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以及α受体阻滞剂。高血压的症状主要有眼花、头昏、头痛等,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一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往往不是很明显,所以联合用药是高血压治疗中常见的一种方法,其中二联的处方药较为常见,符合高血压治疗的小剂量原则,而两种药物的服用,需要依据相关医药理论和法律规范,医师在用药时要特别注意。

2高血压治疗方法

2.1治疗原则

积极有效的治疗是克服高血压、降低健康风险的关键,因为高血压大多都是成年人或者老年人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的各项器官在逐渐衰退,心血器官也不例外,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以下一点原则:首先是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程监督,密切关注血压的升降情况;其次是在开降压药时,要遵守小剂量原则,并结合实际情况如患者在服药后的生理反应等,在身体允许的范围内适当调整服用量;再次就是在治疗中要重视并发症的解决,如患病率较高的糖尿病、脂肪肝、肠胃不适等,最后就是不同患者对不同药物有不同的症状,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对抗高血压药物进行适当调整,必要时可以采取两种药剂配合治疗。

2.2药物治疗方法

上述文字中简单提到了高血压治疗中涉及到的药物名称,在医治患者时,主要采用单种药物和联合药物这两种方法。首先单种药物治疗中,钙通道阻滞剂是应用较多的,由于其效果平稳、价格优惠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利尿还具有改善肾微循环的作用和帮助治疗糖尿病的作用,因此应用范围很广、并受到医师和患者的青睐;而受体阻滞剂位居其次,其优点是药性稳定、持久性强,特别适用于中老年人,在降低心血管疾病并发率和脑卒上有很大作用,在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它是唯一一个具有六种强适应症的一线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但是其价格相对较高,很多患者难以长期服用,所以其应用范围并不是很广。

由于单种药物很难实现高质量的治疗效果,因此采用联合用药也是治疗的重要方法。推荐的联合方案如下:

(1)尿剂+aCei或at。

(2)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或α受体阻断剂。

(3)钙拮抗剂+aCei。

(4)拮抗剂+α受体阻断剂。

(5)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6)氢吡啶类+β受体阻断剂。

(7)拮抗剂+aCei+利尿剂。

(8)aCei+钙拮抗剂+利尿剂+α受体阻断剂。

部分药物搭配使用不仅可以将相对减少治疗费用,而且治疗效果明显,降低副作用的出现率。联合用药最重要的就是避免出现药物反应而产生不良反应,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这要求我们要加快联合药物的研究步伐,得出最安全、最全面的高血压联合用药规范。

2.3非药物治疗方法

非药物治疗方法主要就是利用除药物之外的其他手段辅助治疗,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第一种就是体重控制。

(2)第二种就是饮食控制。

(3)第三种就是加强体育锻炼。

(4)第四种就是心理辅助治疗。

3结束语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身体会很容易收到病魔的侵害,而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一种老年疾病,时刻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老年人都是天天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这些药物作为患者的救命稻草,到底该如何正确服用,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其功效和作用已经成为医学界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在此我对常见的治疗药物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并针对高血压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整体论述,希望能够为各位同仁提供一定理论帮助。

参考文献

[1]席天阳.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05).

[2]潘巧波.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处方用药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4(05).

高血压治疗方法篇3

老年高血压系指年龄≥60岁,血压持续或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者。若仅SBp≥140mmHg,而DBp

SBp增高为主,脉压差增大老年高血压发病率很高,达60%~70%,多为iSH。随年龄的增长,血管内膜增厚,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内胶原纤维增加而弹力纤维逐渐减少,使血管弹性明显降低,心脏射血时主动脉膨胀受限,动脉内骤增的血容量得不到缓冲,导致收缩期血压增高。近年来研究认为,动脉反射波是老年收缩期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主动脉瓣膜退行性改变导致的舒张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是老年人舒张压不高、反而偏低的重要病理基础,因而老年人的脉压差往往较年轻人增大。

血压波动大,容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主要是收缩压易波动,表现为活动时增高,安静时较低;冬季偏高,夏季偏低,而且血压越高,其季节性波动越明显。24小时昼夜节律变化中晨峰现象明显,容易发生性低血压,这与老年人血管硬化,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的敏感性减退有关。因此,血压应在安静和仰卧位时测量。认识这种血压的波动,对老年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合并症多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患高血压病后容易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合并症,如易发生心力衰竭、脑卒中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老年人清晨血压增高常与心脑血管事件高发时间一致,如脑卒中发生率约升高60%,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突发率达70%~80%,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也远远高于年轻人。

恶性高血压罕见老年人的高血压以良性高血压居多,恶性高血压较少。表现为起病缓慢,进展慢,症状多不典型或无明显自觉症状,其靶器官损伤和并发症也常见,并且症状多不典型,甚至无症状。如心肌缺血和腔隙性脑梗死等,常在体检时才被发现。

肾上腺皮质增生多见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肾上腺皮质增生和腺瘤的发生率较年轻人增高约3倍,长期慢性肾脏缺血是其诱因。当临床上出现难以纠正的低钾血症时,应注意肾上腺皮质增生的可能。

老年高血压的降压目标

循证医学证实,24小时内血压波动越大,则重要器官受损害的几率就越高,程度也越重。所以,平稳降压,使血压缓慢降低,并且全天24小时稳定控制血压至关重要。选择持续24小时平稳降血压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手段,对增加高血压控制率,减少靶器官损害,降低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的目标值与年轻患者相同,即应控制

2007年公布的waSiD循证研究显示,即使存在颅内动脉狭窄,血压较高患者仍然有较高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和狭窄血管区域卒中的危险。研究结果不支持将这些患者的血压维持在较高水平的观点,但对于超高龄、收缩压显著高的患者,降压治疗尤应缓慢、平稳。

老年高血压的非药物干预

国内外高血压防治指南都非常强调非药物干预。非药物干预包括:①生活方式的改变,参加力所能及的有氧代谢运动,如每天坚持散步1~2小时,或参加其他轻、中度的体育活动,改变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②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纠正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惯;③饮食习惯的改变,如戒烟、少量饮酒、限盐(盐

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循证医学资料证实,对于高血压1、2、3级患者,不论心血管危险分层处于低危、中危、高危或极高危(分层方法见表1),在采取非药物治疗的同时,都应积极给予药物治疗。而血压正常或正常高值的高危或极高危患者也应考虑药物治疗。大量随机对照试验证实,无论是收缩期或舒张期高血压,还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降压治疗对老年患者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是有益的。

药物治疗的原则主张小剂量单药治疗,如无效采取联合药物治疗,一般不主张超常规药物加量;在血压控制达标的同时,应兼顾靶器官保护和对并发症的治疗;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及2007年公布的新版《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都明确指出,在选择高血压药物时,应该优先选择1次/日给药,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药物。判断降压药物是否能够持续24小时,标志之一是降压谷峰比值>50%。如果药物的谷峰比值不能达到此要求,则每天应给药≥2次。而谷峰比值越接近100%,其药物的不良反应越少,血压控制越平稳且持久。

老年高血压病人服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降压,尤其是体质较弱的患者。夜间血压不应太低,避免因过度降压而影响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宜随意停药,应按照个体情况,选择和调整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长期以来,对于>80岁老年人降压治疗效果尚存争议。最近研究资料显示,>8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可从降压治疗中获益,与对照组比较,减少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结论是>80岁老年高血压患者可以从降压治疗中获益。

降压药物的选择除α受体阻滞剂外的主要几大类降压药物,均可用于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

钙离子拮抗剂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一线药物,特别适用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颈动脉内膜增厚的病人。肾功能不全、冠心病、心绞痛也应考虑选择钙离子拮抗剂。选用长效的钙离子拮抗剂更为适宜。

利尿药有助于缓解水、钠潴留,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对高血压伴水钠潴留的病人可以作为首选药。但长期大量服用此类药物可造成多种代谢紊乱,应用时须密切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注意血糖、血脂、尿酸等代谢指标的变化。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因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无性直立性低血压及反射性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很适合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期间注意监测电解质变化。

高血压治疗方法篇4

【论文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1年6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就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25例,其中,男136例,女89例,年龄60~85岁,平均(69.7±9.9)岁。病人均以头痛、呕吐、神志及肢体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以上,无凝血功能障碍。入院时中度昏迷29例,轻度昏迷51例,嗜睡14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头部Ct扫描示血肿量30~70ml,其中破入脑室者48例,中线移位>0.5cm者8例,中线移位<0.5cm者101例。

1.2治疗方法

1.2.1手术方法

术前根据脑Ct精确定位标记手术切口。强化局麻。常规消毒、铺无菌巾、1%盐酸利多卡因10ml局麻,切开头皮约3cm,牵开头皮;骨钻钻骨孔,十字切开硬脑膜,双极电凝止血,电凝大脑皮层,脑针穿刺确定进入血肿腔,放置硅胶管,用注射器抽吸出液化血肿,固定引流管,缝合皮下组织、头皮全层。引流管内置放注射套管针,塑胶贴膜固定。血肿破入脑室者,做一侧脑室额角外引流。术中心电及血压监护。一般情况下,单纯的血肿腔引流在0.5h内完成,加上一侧脑室外引流的病例在1h完成。

1.2.2术后处置

①术后给予每日2~3次尿激酶2~3万U注入血肿腔液化血肿,闭管2h开放引流,术后2~4dCt复查,血肿全部或大部分清除后拔除引流管。②控制和稳定血压,术后血压监护,如血压过高应用降压药物,但早期降压幅度不应低于基础血压+20mmHg,以免影响脑血流量,导致低灌注或脑梗死。③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保证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④应用脑保护剂治疗和其他支持疗法。⑤康复治疗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宜早进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1.3结果

出院后3个月随访按照生活能力(aDL)分级法,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45例(20%),Ⅱ级:部分恢复日常生活57例(25.3%),Ⅲ级:需要帮扶、扶拐可行走61例(27.1%),Ⅳ级:卧床30例(13.3%),死亡32例(14.2%)。死亡的患者9例自动出院,另外23例死于其他脏器衰竭。本组有11例患者术中或术后发生再出血,改为其他术式二次手术。

2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急、进展快〔1〕。传统的开颅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清除血肿及止血的同时又增加了对脑组织的损伤。传统开颅术认为年龄超过70岁为手术禁忌,主要原因是高龄患者手术耐受力差,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增加。而微创手术引流术克服了上述缺点,操作简单,在局麻下可以进行,手术费用低〔2〕。

脑出血微创手术是一种理念,并不是单纯指某一种术式或强调小切口,其核心是在达到手术目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脑功能损害。其原则应包括①以最合理的切口到达并显露血肿,②尽量避免对脑组织的牵拉和切割,③清除血肿时,以保护脑组织为最重要前提,④尽可能保留包括桥静脉和脑皮层的微小血管,⑤平稳维持颅内压和脑灌注压〔3〕。本组病例采取小切口,钻颅后软管置入血肿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低〔4〕的优点。同锥颅血肿腔置管相比,小切口颅骨钻孔后穿刺血肿腔,可以在直视下避开脑表面的血管,减少血管损伤的机会,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高血压脑出血量在30ml以上的中重度患者采用单纯内科保守治疗不能有效地解除或减轻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致使脑乏氧,死亡率高,后遗症重〔5〕。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利用液流正压和生化酶的技术来液化血肿,使之从引流管腔引流排出颅外,解除或减轻出血所致的继发性病理变化,打破危及生命的恶性循环,促进脑功能的恢复〔6〕。目前就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时机的选择上,很多作者的观点不尽相同。有的作者主张超早期手术,即在出血6h内进行手术,认为在脑实质受到严重损害前清除血肿,有利于降低血肿成分(血红蛋白、血浆)崩解产物及其他炎性介质对周边半暗区脑组织继发性细胞毒性损伤和促水肿形成。本文考虑即使在6h内行血肿腔内置管引流,并不能立刻全部清除脑内的血肿,并不能解决继发性脑水肿的问题,但是却增加了再出血的风险。故认为24h后做钻孔引流术是最佳时机,能够减少再出血的机会,而且能够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损伤。而早期手术的患者生命体征未稳,术中及术后再出血机会大,手术风险高。但是过晚则脑组织受压时间较长,脑组织坏死较多,术后恢复较差。本组病例有11例患者术中或术后发生再出血,改为其他术式二次手术。24h后是脑水肿的高峰期,此时主要的死因是血肿急性膨胀向周围挤压及高颅压引起脑疝,使脑深部结构受压,生命中枢衰竭〔7〕。有研究认为高血压脑出血初期血肿腔内的压力高于颅压,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损害重于颅内高压引起的全脑性损害〔8〕。

总之,本研究发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着出血到手术时间的逐渐延长,生存率也逐渐下降;并且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也较差。因此,应尽可能在24h后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一旦出现脑疝征象应尽早开颅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对脑出血量在30~70ml的高血压脑出血老年患者应采用微创治疗方法。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原因,机体各脏器功能下降,脑出血后会出现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应加强术后管理、保持血压稳定及呼吸道通畅,预防褥疮、呼吸道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及早降低血糖,保护胃肠道功能,防治多脏器衰竭,从而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9〕。

【参考文献】

1马力,崔洁,贺崇欣,等.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对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影响〔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8;21(5):2903.

2钟春龙,郑彦,徐已奕,等.左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式选择及功能保护〔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8;21(5):2869.

3王焕明,张光璞,李龄,等.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5;2(4):1613.

4左右,陈建良,吴耀晨,等.高血压脑出血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J〕.中国医师杂志,2004;6(5):5801.

5赵继宗.微创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225.

6nehlsDG,mendlowaD,GrahamDi,etal.experimentalintracerebralhemorrhage:progressionofhemodynamicchangesafterproductionofaspontaneousmasslesion〔J〕.neurosurgery,1988;23(4):43944.

7todot,Usvim,takakvraK.treatmentofsevereintraventricularhemorrhagebyintraventricularinfusionofurokinase〔J〕.Jneurosurg,1991;74(1):816.

高血压治疗方法篇5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硫酸镁;硝苯地平片;治疗方法;效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医学名称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它是孕妇怀孕期间的常见病。自改革开放以来,根据流行病检测报告显示。大约有8.5%的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发生在孕妇怀孕20周以后,集中表现症状为浮肿、高血压、蛋白尿等,严重是甚至出现昏迷、抽搐、婴儿和母体一起死亡。据有关新闻报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原因可能和孕妇怀孕期间心钠素的敏感程度减弱、胎盘分泌心钠素数量的多少、肌酐以及血尿素氮含量的多少有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治疗多以扩容、降压、解痉、利尿为主。笔者对本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接收的6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分别使用静脉注射硫酸镁和配合静脉注射硫酸镁的口服硝苯地平片的治疗方法治疗,都获得一些成效,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接收的6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年龄25~35岁,平均27岁。(1)病史:对接受治疗的6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在怀孕前,及怀孕前20周是否水肿、高血压、抽搐、蛋白尿等病症。以前有没有得过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2)临床表征: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在怀孕期间经常出现的症状有水肿、高血压、眼花、头痛、胸闷、呕吐、恶心等自发症状以及昏迷、抽搐病症。(3)辅助检查。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的血液进行检查,看看血液是否出现浓缩现象,是否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检查肝肾功能是否出现异常,检查眼底是否出现视网膜小幅度痉挛等病症。初产妇55例,经产妇13例,周期32~40周。子痫初期患有轻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蛋白尿≥300mg/24h或(+);Bp≥130/80mmHg;

伴有小腹上部不适和头痛等症状)32例,孕妇患有重度妊娠症(尿蛋白≥2.0g/24h或(++);Bp≥170/120mmHg;血小板112μmol/L;微血管病溶血LDH升高;持续头痛;血清aStaLt升高;出现视网膜障碍;小腹上部持续出现不适感)36例。随机分成硫酸镁组和硫酸镁+硝苯地平组,每组34例。

1.2治疗方法硫酸镁组,每天肌内中注射20~30mg硫酸镁,第一次注射剂量为25%的硫酸镁20ml(负荷剂量)溶于10%的葡萄糖20ml使用静脉注射器缓慢推入,然后用25%的硫酸镁60ml溶于5%的葡萄糖500ml,使用静脉滴入注射法,点滴速度为1~2g/h,随时孕妇的血压状况,必要时加注25%的硫酸镁20ml和2%的利多卡因2ml一起注射在臀部肌内注射,1~2次/d。硫酸镁+硝苯地平组,在硫酸镁组基础上配合使用硝苯地平片,每次10mg,3次/d,口服。

1.3疗效标准显效:血压降低;收缩压≤130~145mmHg,舒张压≤80~100mmHg,收缩压与舒张压呈明显下降趋势,直到正常,尿蛋白减少(++),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孕妇安全的维持怀孕状态38周,直到终止怀孕;有效:血压有所下降,

1.4终止孕妇怀孕时机患有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妇对婴儿和母体的生命有严重危害,患有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妇处理进行药物治疗外,在必要时抓住时机终止怀孕也是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要手段之一。有关数据显示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在怀孕33~36周时,可根据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表现程度重新考虑分娩时间,对怀孕33周前的孕妇,可以使用皮质激素,使胎儿心肺加快成熟速度,对于怀孕小于28周的孕妇,可根据治疗效果和病情程度,必要时进行引产,防止孕妇在生产时出现死亡现象。

1.5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软件对这两组产妇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硫酸镁组显效10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2%;硫酸镁+硝苯地平组显效10例,有效2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重要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按照孕妇表现的症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轻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其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体的影响最大。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体的主要要影响有,使孕妇出现全身动脉痉挛,患有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其血液的黏稠度会使孕妇心脏、肺部、大脑、肝脏等器官出现供养、供血不足,和胎盘出现功能障碍、灌流不足等现象。数据显示本院接收的6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有48例发生综合并发症,这说明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以使患者怀孕初期患有子痫、胎盘不正常脱落。导致感染产后出血等症状,如果不进行及时救治可能会威胁到胎儿和产妇的生命安全。

3.2硫酸镁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硫酸镁起的主要作用是对神经、血管、肌肉相连处释放的乙酸胆碱进行抑制,使平滑肌、骨骼肌得到放松,从而使血管得到有效舒张。有效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全身动脉抽出的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使孕妇的大脑、心脏、子宫、肾等主要器官的供血得到改善,达到预防、制止抽出的目标。并且,硫酸镁可以抑制中枢神经、使血管扩张,使体液循环得到改善,进一步对大脑、心脏、肝肾的器官的衰竭起到抑制作用。分量充足的硫酸镁可以使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血压暂时降低,使外部循环阻力下降,心脏输血量提高,大脑缺氧问题得到改善,脑部水肿减弱,大脑内压力减小,从而抑制孕妇全身动脉抽搐现象的发生。据有关资料报道,硫酸镁可以使胎儿缺氧问题得到改善,对胎儿有保护作用,使婴儿出现的缺氧现象得到有效缓解。使用静脉注射硫酸镁的治疗小组,对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高血压综合症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并没有发现对婴儿造成不良反应。

3.3硝苯地平片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硝苯地平片是一种钙拮抗剂,其治疗原理是,通过对心肌细胞膜有选择性的抑制钙通道,阻止心肌细胞过度兴奋-收缩偶联,使心肌细胞受到保护。通过对支气管、血管和子宫平滑肌兴奋的抑制-收缩偶联,使全身血管得到舒张。可以有效松弛子宫平滑肌,有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微循环作用。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使用硝苯地平片舒张平滑肌血管的原理也许和妨碍细胞内钙的释放、阻断钙内流、阻止血管膜上的肾上腺素α-受体、激活K+、na+、atp酶、阻碍硫酸镁二酯酶的活性等原因有关。配合使用硫酸镁口服硝苯地平片治疗小组,对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高血压综合症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并没有使孕妇出现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使用硫酸镁与硝苯地平片都可以治疗孕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配合使用硫酸镁的硝苯地平片治疗法,可以有效解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全身血管动脉痉挛的问题,有助于使血管获得扩张,并有协同降压的效果。实验证明,配合使用硫酸镁和硝苯地平片治疗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只使用硫酸镁进行静脉注射的治疗效果。因此,配合使用硫酸镁和硝苯地平片治疗法可以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1]邱翠华,朱薛艳.中药对甲氨蝶呤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疗效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14(2):413-415.

[2]张凯,章文华,傅军,等.atp生物荧光技术在卵巢癌体外药敏检测中的应用[J].癌症进展,2003,1(9):198-201.

[3]满洪柱,谢荣美,彭丽静,等.正常妊娠与妊高征孕妇血清et-1、β-hCG及HpL含量的变化[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5,14(2):157-159.

[4]苏锋,杨惠泉,陈红,等.硫酸镁辅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13):132-135.

[5]李友生,公延霞.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02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31(19):67-69.

[6]樊揪顺,梁晋芳,焦靖杰.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1(6):275-278.

[7]欧兰芝.硫酸镁与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疗效比较[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2(10):176-179.

[8]谢蓬.2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人剖宫产手术麻醉方式选择及管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5):219-121.

[9]葛银娟,邵秀娟.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7(12):85-88.

高血压治疗方法篇6

【关键词】高血压;治疗;临床表现

【中图分类号】R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251-02

现有的各种药物治疗手段足以针对引发和维持血压升高的各种机制。而且,早先顽固性高血压的确立仅以诊断室测定的血压水平为准,甚少考虑在家或平时生活或工作状态时的血压读数,而恰恰动态血压的监测能为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确定和正确处理提供一种有用的测定和观察方法。如果血压未达到所要求的相应血压值,这种积极的血压控制目标将使更多的高血压患者处于顽固性高血压范畴。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必须建立在患者服药顺从性良好的前提下。

1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

确定患者是否为顽固性高血压有着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首先应以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和实验室发现为基础进行恰当评估,排除高血压的继发性原因。其次,顽固性高血压意味着血压未被纠正,有危险性增加的含义,故应进一步积极控制其他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第三,许多持续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往往被介绍到大医院或高血压专科进行评估和处理。这样不但把患者置于高危险范畴,而且会增加医疗费用,以至进行介入性评估。

1.1依从性差:不能遵从医生给予的治疗建议是顽固性高血压最为常见的原因。患者对医生建议服用的药物可能有许多自认为充足的理由不能服从,如惧怕药物的副作用、费用问题、药物品种和用法过于复杂,以及缺乏了解等。

1.2容量超负荷:任何原因造成的容量超负荷不仅使血压升高,而且会减低其他药物的降压作用。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盐的过量摄入造成降压药物的拮抗,而实际上还会使血压升高。老年个体如同肾功能不全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一样,对液体超载特别敏感。许多降压药物,如直接血管扩张剂及多数非利尿降压剂皆会使血浆和细胞外液扩张,从而减低其降压作用。降压药物的反应性可以通过限制盐的摄入、增加或加大利尿剂的用量得到改善。

1.3药物相关性原因:假如高血压患者服用的药物剂量不足,或使用的利尿剂不恰当,如有明显肾功能不全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用噻嗪类利尿剂替代袢类利尿剂,高血压也会表现为顽固性的。降压药物的不恰当联合也会影响药物的降压效果。药物相互间的不良反应有可能使血压正常个体,以及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肾功能降低的高血压患者多需要并用袢利尿剂,如呋塞米。因为在这种临床背景下噻嗪类利尿剂多不能产生有效的治疗效果。

另外,吸烟会干预血压的调控机制。肥胖常常是出现顽固性高血压的一个因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被越来越多的观察证明是发生拮抗性高血压的一个可能原因。每日超过30ml酒精量的饮酒会明显增加收缩压,甚而达到危险程度。有些患者惊恐和过度换气也可能是顽固性高血压的病因。同样,慢性疼痛也会引发显著的血压升高。有些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其基础病因可能是一种继发性高血压,如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或者其他可以确定的病因。反之,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皆单纯表现为药物治疗拮抗性高血压。

2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

顽固性高血压的恰当处理应该是在充分考虑前述原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系统工程。应避免随意性的改变治疗计划。一个完善的处理方案应依据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并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的相应措施。当一个患者的血压不能有效地得到控制之时,首先应该考虑是否由于白大衣高血压造成的假性抵抗;在老年人是否为假性高血压,或者由于测量错误。并应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了解诊室以外的血压状况。肥胖患者应该选用较大的袖带,或直接测量前臂的血压。一旦肯定其血压测量的准确性以后,在进一步评估以前,必须确定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并尽可能确定和纠正影响服药依从性的有关因素。

同时应该减少盐的摄入,并根据临床情况选用恰当的利尿剂治疗,利尿剂的种类和剂量也应予以相应调整。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液体进量也应适当控制。仔细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全面了解患者正在服用的有可能升高血压的其他药物,如固醇类药物,口服避孕剂,拟交感神经药,鼻通剂,可卡因,以及食欲抑制剂。劝告患者减少酒的饮量、控制体重、限制盐的摄入,并进行规律的体育运动。有阻塞性呼吸性暂停及慢性疼痛者也应予处理。

顽固性高血压药物治疗,无原因可寻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需要积极的药物治疗以达控制血压。首先通过增加剂量或改变药物的不同联合优化现有的治疗,并进行数周观察。如血压仍不能有效控制,应追加最佳的强效利尿剂治疗。如果患者对常规治疗无效,可考虑使用肼苯达嗪或长压定。由于后者的直接血管扩张作用,反射性地激发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和液体潴留,故必须与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通常袢利尿剂)联用。必要时还可联用第四种降压剂,如可乐定等。

3结论

一些高血压的继发性原因在评估有治疗拮抗的高血压的患者时应予以考虑。依据临床表现,确实是顽固性高血压的患者应追踪是否有肾动脉狭窄的存在。其他的继发性原因,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主动脉缩窄,以及肾脏病等,根据临床病程和实验室检查所见也应予以考虑。如若有相应的基础病因存在应尽可能予以矫正,以利血压的控制。

参考文献

[1]丁晓军.浅谈顽固性高血压的病因与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10,(10)

[2]吴海英.顽固性高血压合理诊治策略[J].中国社区医师,2010,(43)

[3]刘福伍,魏晓荣.顽固性高血压96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03)

[4]陈鲁原.顽固性高血压的降压策略[J].中国社区医师,2010,(41)

高血压治疗方法篇7

【关键词】幕上高血压脑出血;锥颅血肿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0.071

高血压脑出血为临床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其起病急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死亡率。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较多,因医疗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放宽手术指征,一般认为意识障碍、中线结构偏移、幕上血肿量>30ml者,宜选择手术[1]。作者选取48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锥颅血肿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旨在为临床选用合理、有效的手术方法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48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锥颅组和开颅组,每组24例。锥颅组:男15例,女9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60.1±4.4)岁;血肿量33~54ml,平均血肿量(41.7±4.6)ml;根据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型中轻型4例,中型18例,重型2例。开颅组:男16例,女8例;年龄49~73岁,平均年龄(61.2±4.8)岁;血肿量34~56ml,平均血肿量(42.3±3.9)ml;轻型3例,中型20例,重型1例。全部病例均符合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相关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为偏瘫失语、意识改变、呕吐、头痛等症状,均在发病后24h内进行手术,且能良好耐受手术,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肿量、临床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锥颅组采用颅内血肿碎吸器(LXS-Ⅱ型)行碎吸术,选择穿刺点(按Ct片测量计算),注意避开重要功能区及外侧裂,且与血肿中心距离最近;给予患者局部麻醉成功后,在血肿腔中心置入碎吸管,将针蕊拔出,即会流出部分血碎块及暗红色血液,对碎吸管深度进行调整,低负压抽吸,以血肿量的30%~50%作为首次抽吸量,若达不到,则置管使用1万U尿激酶并将引流管夹闭,开放时间为4h后,持续引流,3~5d(视引流具体情况而定)后将引流管拔除,7d后复查Ct,达75%~85%血肿吸收率。

1.2.2开颅组采用标准颞瓣开颅,部分皮层下出血除外,颞中对皮层回切开2~3cm,进入血肿腔,将血肿彻底清除,可靠止血,对于部分患者行去骨瓣减压,同时行脑室外引流时仅针对合并脑室内出血者。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随访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病死率。优:经复查无血肿残留,患者意识清晰,临床症状消失;良:经复查无血肿残留,患者意识明显好转,临床症状改善;中:经复查有少数血肿残留,患者意识模糊,临床症状基本好转;差:经复查血肿残留较多,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3]。治疗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锥颅组治疗优良率为79.2%,开颅组治疗优良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病死率比较锥颅组病死1例(4.2%),开颅组病死2例(8.3%),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05)。

3讨论

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发现[4],脑内出血能够使脑组织受到刺激,导致血肿周边脑组织出血性进行性水肿、坏死,还可导致远端部位、局部代谢、脑血流等变化。尽管小量出血对脑组织不造成破坏,可分界扩散(沿组织或神经),但大量出血可对脑组织进行压迫、破坏,从而引起颅高压,增加致残风险,严重者甚至死亡。另外代谢产物、红细胞可导致血管源性脑水肿,早期将血肿清除,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近年来,临床主要依靠外科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阻止病情恶化,但整个预后仍难以改变。有学者认为[5],给予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适时、合理的外科干预,对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病情均有改善,锥颅组、开颅组的治疗优良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锥颅血肿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均较好。关于手术方法,临床在做出选择时,不能单方面判断某一术式的好坏,而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对于昏迷进行性加重、中线移位明显、血肿量大甚至脑疝的患者,应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必要时行去骨瓣减压,以控制颅内压,降低死亡率;对于中线移位不明显或无、血肿位置较深、血肿较小的患者,应采用锥颅血肿引流术。

综上所述,应用恰当的手术方法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同时临床医师需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方法、手术时机、手术适应证。

参考文献

[1]石景柱,曹文新.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疗效的临床分析.激光杂志,2012,33(3):47.

[2]韦树德,韦廷求,蒙智恩,等.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近期预后影响因素.广西医学,2015,37(3):417-419.

[3]刘占军,岳树源.中小骨窗开颅加骨瓣复位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87例临床分析.中国综合临床,2012,28(4):423-425.

[4]刘道兵.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1):182-183.

高血压治疗方法篇8

【关键词】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氨氯地平

据报道称我国高血压总人数已达到近3亿,而冠心病是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因此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人口也日益“庞大”。而冠心病最终会导致患者心力衰竭,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射血量减少,因此本文还采用左心室射血分数指标来观察不同方案的疗效[1-2]。氨氯地平具有降低血压和抗心绞痛的作用的,而且具有起效迅速、平稳持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3];阿司匹林和氨氯地平是公认的防治冠心病发生发展的良药,本文对3者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的疗效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对照组各80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和分级标准,冠心病心衰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其中阿司匹林组80例,男47例,女33例;平均年龄(58.23±7.83)岁;收缩压(148.31±11.28)mmHg,舒张压(90.41±6.73)mmHg;心功能等级Ⅱ级31例,心功能等级Ⅲ级49例。氯吡格雷组80例,男49例,女31例;平均年龄(56.67±7.32)岁;收缩压(147.54±11.43)mmHg,舒张压(89.87±6.41)mmHg;心功能等级Ⅱ级33例,心功能等级Ⅲ级47例。对照组80例,男46例,女34例;平均年龄(57.31±7.14)岁;收缩压(148.65±11.29)mmHg,舒张压(90.76±6.26)mmHg;心功能等级Ⅱ级36例,心功能等级Ⅲ级44例。3组患者间性别、年龄、血压及心功能分级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试验周期包括2周的导入期及6个月的治疗期,导入期期间不得服用钙拮抗剂类降血压用药及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其他治疗用药不变。阿司匹林组:口服阿司匹林片75mg/(次·d),同时氨氯地平片,10mg/(次·d)。氯吡格雷组:口服氯吡格雷片75mg/(次·d),氨氯地平片,10mg/(次·d)。对照组仅口服氨氯地平片,10mg/(次·d)。治疗6个月后,统计3种方案的降压疗效;对疗前及疗后3、6个月三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进行测量,比较三组间的差异。

1.3评价标准疗效评判标准参考文献[4]。显效:舒张压下降大于10mmHg且降至正常,或者下降大于20mmHg;有效:舒张压降至正常,但下降未达到10mmHg,或者下降10~19mmHg;无效:未达上述水平者。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三组患者的年龄、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等为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其他数据均为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p

2结果

2.1三种方案的降血压疗效比较三种方案的降压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降压总有效率均在90%以上。可见氨氯地平片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其降压效果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无关。见表1。

2.2三组患者间疗前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治疗前,三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6个月,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的LVeF显著高于同时期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高血压长期病变会导致患者左心负荷加重,从而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阻力增加,血流减少,致使心肌缺血缺氧,而心肌缺血缺氧会直接损伤心肌细胞,使心功能减弱,进而引起心力衰竭。因此,平稳降压血压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氨氯地平能选择性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起到降压作用。另外其通过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而表现有抗心肌缺血血氧的作用,因此临床上常被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治疗[5]。

治疗冠心病心衰最有效的药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但心力衰竭会导致心脏射血能力下降,血流缓慢,血粘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导致血栓的形成,心肌急性梗死及脑缺血型脑病的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因而通过抗凝治疗,能有效降低血液黏度,减轻心脏容量负,预防血栓形成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有良好的作用[6-7]。因此冠心病指南建议“对于有症状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建议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8]。

本次研究采用氨氯地平、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降压效果三组间无显著差异。但在改善左心室射血功能上,单用氨氯地平无明显作用。而联合阿司匹林后,LVeF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第3、6个月的疗效几乎一致;联合氯吡格雷的疗效显著优于阿司匹林组,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疗效逐渐增加。从作用机制来分析低剂量的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栓素2的合成,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但另一方面由于阿司匹林同时抑制了扩血管物质pGi2的合成,减少了肾血流量而引起水钠潴留,又会加重心力衰竭的症状。而氯吡格雷通过抑制二磷酸腺苷介导的糖蛋白复合物的活化,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对pGi2的合成不影响,因而不会加重心衰[9-10]。

综上所述,氨氯地平联合氯吡格雷既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又能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是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优选方案。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2.

[2]刘希德,刘佳.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26):144-145.

[3]林静琼,陈春.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9(5):228-229.

[4]中国医师协会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心.赖诺普利、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快速药物经济学评价[J].中国执业药师,2010,7(6):21-26.

[5]刘钰华.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9):3614-3615.

[6]吴立玲.心血管病理生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77.

[7]高燕,卢学春,曹剑.老年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联用钙拮抗剂的疗效观察:一项基于倾向评分的回顾性队列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4):462-466.

[8]吕树铮.冠心病治疗指南更新[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3):8-9.

[9]孙立平,张林潮.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06,12(19):1190-1192.

高血压治疗方法篇9

方法:共收录了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者资料,对其临床分析治疗效果综合评估。本次治疗按照高血压指数实施分期治疗,先对老年患者的血压水平详细分期,再提供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治疗后2个月,对患者疗效实施综合评价,对比治疗前后血压值(p

结果:经分期治疗,所有老年患者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血压控制有效率96%以上,疗效十分显著。

结论:老年高血压分期治疗效果显著,应推广此方法。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血压分期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13-01

高血压是社会群体最为多见的疾病之一,在心血管内科治疗中是十分常见的病种。对于老年人来说,因心血管组织功能及生活习惯的影响,其面对高血压的抗病能力减弱,若不及时接受治疗将会造成突发性的死亡。现结合我院收录的60例老年患者资料,对其回顾性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共收录了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者资料,对其临床分析治疗效果综合评估。60例年龄范围,65-80岁,平均年龄71±2.2岁,病程时间1-10年;其中,男40例,平均年龄72±1.6岁,病程时间3-10年,平均病程7.5年;女20例,平均年龄70±1.9岁,病程时间1-8年,平均病程5.3年。所有老年患者症状表现:头疼、眩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肢体麻木。因60例老年人的年龄、病程、症状等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效果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分期。鉴于早期统一治疗法存在的不足,对老年高血压者采取分期治疗措施,根据不同阶段的血压水平,拟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按照上述标准,对60例老年患者血压值逐一测量,记录血压后按期划分,为后期拟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指导意见。

1.2.2评估。为了详细对比传统治疗与分期治疗的差别,此次对60例老年者治疗效果综合评估。治疗后2个月,对患者疗效实施综合评价,对比治疗前后血压值(p140mmHg、舒张压>90mmHg[1]。

2结果

2.1分期。根据表1的标准,60例分期情况,i期28例,年龄65-70岁;ii期22例,年龄70-75岁;iii期10例,年龄75-80岁。从分期结果可以看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值也逐渐提高,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甚至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2.2疗效。经分期治疗,所有老年患者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血压控制有效率96%以上,疗效十分显著。

从表2看出,结合老年高血压临床治疗标准,本次60例总有效率为97.7%,经2个月治疗58例血压值稳定,恢复正常标准。仅2例,因年龄、病程、血压值等因素,治疗效果不理想,延长治疗周期后均可恢复正常值。高血压临床分期治疗只是暂时性恢复,患者出院后必须依靠药物维持血压,且注意饮食方面的控制。

3讨论

国际标准规定,65岁以上为老年人,中国标准规定,60岁以上为老年人;两种年龄界定并无太大差异,但高血压却是所有老年人十分常见的疾病。临床对老年高血压主张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两种,需根据老年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3.1药物治疗。

(1)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目的:对高血压患者实施降压药物治疗是通过降低血压,有效预防或延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有效控制高血压的疾病进程,预防高血压急症、亚急症等重症高血压发生。

(2)降压达标的方式:将血压降低到目标水平(140/90mmHg以下;高风险患者130/80mmHg;老年人收缩压150mmHg),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2]。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在数周至数月内(而非数天)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

(3)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高危、很高危或3级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确诊的2级高血压患者,应考虑开始药物治疗;1级高血压患者,可在生活方式干预数周后,血压仍≥140/90mmHg时,再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3.2非药物治疗。一般老年高血压病人每日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矿物质、维生素的建议标准为:①主食(米饭、馒头、玉米、小米、绿豆、地瓜等)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每日应限制在200~300克为宜,不吃或少吃甜食。②瘦肉、蛋、禽类及豆制品含蛋白质丰富,每日摄入量宜在50~100克,且可以豆腐等植物蛋白为主。③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每日蔬菜总量可在500克左右,可分散在4~5餐中吃完[3]。④可以长期饮用绿茶、聚良方中华舒压茶、杜仲茶、罗布麻茶等降压茶来加强免疫力。

4结论

当高血压进入“高危期”(iii期),老年患者易猝死,这与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密切相关的。传统治疗方案对高血压坚持全程治疗,虽然这类方法疗效显著,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高血压问题。新时期医疗方法改革更新,“分期疗法”在临床治疗中得到普及。

参考文献

[1]马艳芬.老年人高血压疾病成因及治疗方法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01期

高血压治疗方法篇10

【关键词】 新型技术;治疗;高血压;应用;进展

在世界各国,高血压威胁着不计其数患者的生命健康,如何有效地对高血压进行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疾病的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安全、有效、及时地使患者康复,这一严峻的问题摆在了众多医务工作者的眼前,长期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们就一直在探索更好的医疗措施,努力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以后的发展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势必会齐心协力,继续致力于寻找更加切实可行的医疗手段,为千家万户送去健康。

1 研究结果

孙党辉[1]认为,现代治疗高血压可以从改善生活习惯、基因治疗、高血压疫苗、雷帕特降压仪、颈动脉窦刺激器、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改善生活习惯可以避免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影响病情,实践证明,有很多高血压患者,生活中不注意饮食平衡,不注意运动,起居时间不规律,最终加重了病情,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改善其自身的生活习惯是根本因素,只有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增前自身的勉励能力,促进疾病的康复效果。第二,基因治疗可以将正常基因插入染色质基因,进而可以置换患者体内的致病基因,基因治疗与药物治疗比较,具有效果稳定、特异性强、毒副作用小、持续时间长等优点,目前基因治疗高血压的方式主要两种形式:增加血管物质生成,即正义插入使血管舒张;阻断血管物质生成,即反义抑制血管收缩。第三,高血压疫苗在高血压的控制中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实,高血压疫苗是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手段之一,从前,高血压疫苗由于其安全性、有效性得不到保障,曾一度被人们忽视,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高血压疫苗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完全可以用于高血压的防治。第四,雷帕特降压仪可以防止人体的交感神经过度激活,进而减慢高血压患者的呼吸频率,使潮气量大幅度增加,促进患者的心肺感受功能,调节患者的神经张力,加强患者迷走神经的活性,最终起到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效果。第五,颈动脉窦刺激器可以迅速的调节患者血压,避免患者的血压上升过度,或者下降过度,颈动脉窦刺激器可以持续对患者的颈动脉实施减压反射,能够有效地实现持久降压的目的。第六,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可以阻断高血压患者的肾交感神经,从而降低患者血压,并且,由于人体的肾交感神经传导纤维位于肾动脉壁的浅表位置,对患者实施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不会对患者腹部、盆腔、下肢的神经传导系统造成损伤。

许锋[2]认为,治疗难治性高血压可以利用交感神经系统的组成、功能与血压之间的关系,采用去肾交感神经治疗高血压的原理进行治疗,在人体中,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存在着相互制衡的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自主神经系统,其中,交感神经系统又是由交感干、中枢部、神经节、神经丛组织组成的,其主要作用就是调节心血管和脏器的运作,对于心血管而言,交感神经可以增强心脏收缩功能,调节血压和心率,促进人体内茶酚胺的分泌,收缩肾动脉,人体的肾交感神经主要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去肾交感神经治疗法可以控制醛固酮的激活,控制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控制肾脏钠水,控制肾动脉收缩,从而调节血压。

李晓[3]认为,外治法治疗高血压,关键就在于治疗部位的选择、治疗药物的选择,以及药物特性和原理的运用。外治法治疗高血压,一定要选择合理的部位,如果是穴位敷药治疗,可以采用神阙、涌泉、太冲、三阴交等部位。如果是针灸治疗,则可以选择翳风、百会、太冲、足三里、内关等部位。如果是穴位割治,可以选择胸3、4、5夹脊、膈俞、心俞、厥阴俞、肩、天宗等部位。如果是穴位注射治疗,可以选取曲池、足三里等部位。如果是拔罐法治疗,可以选择大椎、肾俞、心俞为主治部位,选择内关、丰隆、三里、涌泉、三阴交为辅治部位。如果是穴位磁疗,可以选择太阳、内关等部位。如果是耳穴治疗,除辨证外,可选择耳后降压沟等部位。如果是激光针照射治疗,可以选择颈动脉窦部位进行治疗。至于药物的选择,不容置疑,必须慎重选择,可采用外敷降压膏,其药物成分只要有细辛、肉桂、冰片、沉香、车前子等等,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药物特性和原理的运用方面,中医理论讲求“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就是要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特点,选择适合病情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属于肝阳上亢,可以选用钩藤、天麻、生石决。如果患者属于气血亏虚,可以选用白术、人参、当归。如果患者属于痰浊中阻,可以选择苍术、半夏、白芥子。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如果是外敷治疗,一定要保证药物的角质层屏障功能较低,同时保证药物的渗透功能良好,并且要选择皮肤微循环充足、皮下脂肪少的穴位。无论是传统中医治疗方法还是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都必须要臧我药物特性和原理的运用,进而才能促进药物的吸收效果,充分的激发经络功能、调节经络失衡、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周晓妍、汪元元、王保和[4]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指出中医药治疗法在老年高血压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老年高血压病是高血压病中的常见类型,其具有特殊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同时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肾器官损伤,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压力感受器功能衰弱,一旦治疗不及时,病情会进一步恶化,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从中医角度来讲,老年高血压主要就是由于阴虚阳亢引起的,采用中医治疗法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老年患者的胀痛、头晕、耳鸣等相关症状,周晓妍、汪元元、王保和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中医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再次证实了这一观点,说明中医药治疗法在老年高血压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推广应用。

董莹莹[5]认为,非药物疗法治疗高血压可以采用中医推拿疗法、中医针灸疗法、运动疗法、心理疗法、生物反馈疗法、芳香疗法进行治疗。推拿按摩治疗法能够刺激患者肌肉以及皮肤组织的感应器,并带动中枢神经系统,促动心血管反射,改善心血管的异常活动,最终降低患者的血压。针灸疗治疗法能够促使患者体内的经络通畅、气血调和,进而调节并稳定血压,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运动治疗法能够大幅度的减少甲肾上腺素,使患者的交感神经活动趋于稳定,降低患者的体液量、循环血量、心搏出量,以此来实现降压效果,其次,合理的运动锻炼还能够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进而促进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无论是高血压还是其他疾病,心理疗法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病人的心态往往都是消极、恐慌、焦虑,这样一来就会严重影响病情,干扰治疗效果,心理疗法就是要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使患者乐观的面对疾病,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这样不仅可以促进高血压的康复效果,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生物反馈疗法就是让患者在一定程度内通过主观的意识来支配脏器活动,改善脏器的异常现象。芳香疗法则主要就是从人体生理机能方面来进行降压,在高血压的治疗中,也具有良好的效果。

2 总结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往往动脉血压都会持续升高,容易引发心、脑、肾等器官发生病变,世界各国被高血压困扰的患者数不胜数,各国的医务工作者们都在苦心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对高血压的治疗虽然较以前进步很多,但是,要确保患者能够测底摆脱疾病的困扰,医学领域还要继续探究,突破现有的医疗技术,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治疗,不仅如此,广大医务工作们还要及时探寻高血压的预防措施,加强健康宣传,帮助越来越多的人远离疾病的折磨。

参考文献

[1] 孙党辉.新型技术治疗高血压研究和应用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12,27(03):237-239.

[2] 许锋.难治性高血压治疗新技术-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2,17(02):84-85.

[3] 李晓.外治法治疗高血压进展探讨[J].中医外治杂志,2009,16(04):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