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文献综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36:20

电子政务文献综述篇1

>>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研究的国内文献综述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跨境电子商务构建新“物流”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状况分析跨境电子商务之物流机遇跨境电子商务背景下跨境物流如何提升我国粮食物流问题与对策的国内文献综述电子商务下物流服务质量的文献综述电子商务物流研究现状综述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剖析跨境电子商务催生物流新机遇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及其演进方向义乌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发展问题研究京东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对策研究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探究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服务的提升浅析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跨境电子商务零售物流问题探讨东莞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发展问题研究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2]骆宗伟.跨境金融物流服务创新及保税物流园区个案分析[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9,(06):168-174.

[3]乔华.“跨境电商”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19):65-66.

[4]封云.加快天津港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思考[J].交通企业管理,2015,(04):7-10.

[5]杨云鹏.自贸区空港物流综合信息云平台建设问题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08):47-48.

[6]丁俊发.上海自贸区一周年给物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储运,2014,(11):38.

[7]王林.国际物流绩效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两个市场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J].中国流通经济,2014,(05):50-55.

作者简介:

电子政务文献综述篇2

   中欧贸易摩擦解决机制研究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浙江省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对策中国企业国际化方式和成功因素研究外资在华并购的动因研究浙江省各地区利用外资效果评价和实证比较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外资在华并购动因分析出口信用保险在中国的发展应用分析中美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tCL跨国并购的问题研究江浙沪制造业外商投资现状比较研究中国农产品贸易结构及竞争力:入世前后的比较分析垄断、安全威胁与反垄断控制--外资并购中的问题和对策中美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江浙沪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比较研究-以通信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与管理模式研究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因素分析江浙沪FDi技术溢出效应比较分析中日企业国际化模式的比较分析外资并购中资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外资在华并购绩效分析FDi对我国通讯产业的垄断分析浙江化工产品的出口现状和对策分析外资在华并购后的整合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外资并购中反垄断问题的经济分析东亚区域经济合作障碍分析:农产品贸易视角欧盟RoHS对浙江省机电产业出口的影响分析宁波服装出口的品牌战略:合创品牌研究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分析长三角地区纺织品出口市场秩序研究日本企业投资中国的区位选择研究温州鞋业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区域发展中招商引资的战略思考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入世后我国国际贸易摩擦上升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浅析进口配额的效果及政策取向绿色贸易壁垒对佛山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我国加工贸易政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对策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贸易技术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及对策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与对策研究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与技术创新问题研究引进外国智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垄断行业监管机制问题研究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条件及路径当前我国外贸发展对就业的影响对外贸易与我国经济发展惠州对外贸易企业的变迁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现状、成因和对策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转基因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启示中泰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研究中国农业开放模式的选择研究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选择与完善研究从轮胎特保案看我国的反倾销金融危机下广东的双转移战略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的新特点广东企业走出去研究广东外资的可持续利用研究金融危机下广东某产业发展对策探析港口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研究(具体哪个港可以自己定)中国国际多式联运问题研究港口发展中的问题研究(具体哪个港可以自己定)

   中国第三方物流中的问题研究中国集装箱运输中的问题研究提单的风险及防范研究贸易救济制度研究对国际贸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电子商务环境下新型国际贸易交易结构的确定欧盟优惠性原产地规则调整与中国出口战略应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国际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以美国对中国输美纺织品设限为例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难题及对策国际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趋势与促进肉类产品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或某省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的技术提升研究引进外资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或作用研究FDi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企业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对外贸易推动广东产业结构升级研究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国际商品流动与要素流动关系研究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自主创新与增进我国出口商品比较利益研究论技术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推动加工贸易在我国外贸中的地位、利弊或转型升级研究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研究社会责任对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研究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外贸的影响研究标准化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效用研究国际贸易中的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国际经济一体化与贸易相关问题研究我国发展国际贸易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与我国商品出品对策

   国际劳工标准下我国政府、企业对策我国纺织业出品竞争力问题和对策研究我国纺织业的贸易格局与市场策略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世界FtaS发展态势与中国策略分析我国纺织业出口竞争秩序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行业协会在规范出口竞争秩序中的作用探讨加入wto后我国民族产业的保护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模式选择——以惠州经济为例古典比较利益论与中国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思考FDi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从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对本国贸易的影响看我国开展海外投资海外投资与出口贸易的相互关系中国经济反垄断立法的探索广东区域聚集经济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及风险研究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欧元汇率变动对惠州制鞋行业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内在机理及未来演变研究中国国有经济角色演进的反思与前瞻我国产业结构调查研究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及解决思路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考广告语言与消费心理研究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拓展研究浅论我国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中小企业文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和对策

   中小企业品牌经营误区及创名牌战略研究顾客忠诚研究述评基于顾客感知价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浅析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客户关系管理的探讨——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模式金融危机下的消费思考——中、美消费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基于顾客关系投资的个性化价格促销中小企业出口及其社会责任研究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广东农产品出口跨越贸易壁垒的对策研究中小企业出口低价竞销的原因及治理对策研究惠东鞋业出口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分析对外贸易对惠州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惠州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全球知识网络与跨国公司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的机制和对策国际金融危机的跨国传播机制研究国际金融危机对广东经济的影响研究知识的国际传播机制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双边Fta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FDi对我国国际贸易影响的区域性差异分析广东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我国国际贸易波动的影响因素——基于因子分析的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倾销问题反倾销背后的国家利益博弈我国对外贸易战略调整的原因及障碍分析绿色国际贸易与绿色国际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如何跨越绿色贸易壁垒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出口退税率调整的政策思考出口退税政策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国际市场水果检疫准入与促进我国水果出口的对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竞争法、产业法与反倾销法的冲突与协调中国的对外贸易环境与政策变化市场营销视野下的大学生自主择业策略分析对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方式的分析论国际市场营销者如何跨越文化障碍和避免政治风险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感知与评价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与建议

   开题报告举例一、选题意义1、理论意义2、现实意义二、论文综述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2、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3、国内研究的综述4、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三、论文提纲前言、一、1、2、3、······二、1、2、3、······三、1、2、3、结论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五、预期的结果六、进度安排

电子政务文献综述篇3

关键词:产业集群治理绩效影响因素模糊层次评价

引言

产业集群治理绩效是指集群治理行为主体投入各自资源而实现的集群总体产出。产业集群治理绩效的表现是多元的,包括经济绩效、社会绩效、表层绩效、潜在绩效。但总体而言,产业集群治理绩效涵盖了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两个方面。从经济因素看,集群治理绩效直接表现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水平,这也直接体现集群治理的最终目标,侧重集群治理的产出;从制度因素看,集群治理绩效指的是集群治理过程中治理机制、治理主体间关系的协调性,直接反映集群内部的互动合作、权力关系配置、机制适应性等的运行状况,侧重集群治理的过程。就二者关系而言,治理过程决定治理产出,它不仅影响集群当前的竞争力水平,还影响集群未来的竞争力水平。二者共同决定了产业集群治理的静态和动态两种属性。

产业集群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产业集群治理绩效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应涵盖集群治理的各个主体要素;评价客体即是集群治理绩效水平;评价目标是集群治理绩效的最大化,评价过程应该将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以下本文对评价指标、评价模型和方法作进一步阐述。

(一)评价指标体系

本产业集群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两个维度(产出和过程)设置。其中,关于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直接在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修正获得,关于治理力的评价指标主要从集群善治的六个方面设计(易明、杨树旺,2009),如表1所示。

(二)评价方法选择

综合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客观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灰色综合评价法等,主观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鉴于产业集群治理绩效评价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以及产业集群统计的现实状况,综合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本文提出将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结合,综合运用于对集群治理绩效的评价。

实证分析

本文以湖北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为例,利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结合本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该集群治理绩效进行初步评价。

(一)确定指标权重

指标权重的打分由湖北省信息产业厅主管信息产业规划的政府行政人员给出(1-9分制),同时,征求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正。运用DpS统计数据处理软件,计算出判断矩阵。

(二)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判模型进行评估

经过专家评判,对应于评判集F={9,7,5,3,1}t,对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治理绩效进行评判(评语加权系数为F={9,7,5,3,1}t),可以得到一系列评判矩阵。

以规模的权重模糊子集的计算为例:

a1=(0.2185,0.3835,0.1248,0.2732)

判断矩阵为:

模糊判断矩阵为:

同样,可以计算出效益、市场、创新和功能的模糊判断矩阵,分别为:

进而,可以得到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的评判矩阵为:

根据同样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可以得到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的治理力评判矩阵为:

最后,可以得到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治理绩效的综合评判矩阵为:

(三)综合评价

根据综合评判矩阵,结合评语系数矩阵F={9,7,5,3,1}t,可以计算出综合评价值:

由表2可知,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治理绩效属于“很高“的隶属度为43.21%,属于“较高”的隶属度为24.53%,属于“一般的”隶属度为31.2%,属于“较低”的隶属度为18.88%,属于“很低”的隶属度为0;综合得分为7.4415分。

如果将竞争力和治理力放在同一个二维坐标轴上(坐标轴的横轴和纵轴取值范围为0-9),以两个坐标轴的中间值为分界线,将坐标轴划分为四个区间,可以更为清晰地看到集群竞争力和治理力的分布格局。经过计算,得到集群治理力的综合得分为6.6733,治理力的综合得分为7.702,二者的综合点位于坐标轴的第Ⅰ象限(见图1中的a点)。说明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治理力比较强,且比较均衡。

此外,就分指标而言,得分在7分以上的指标有21个(其中,区位优势、年末行业协会违法案件占所在行政区域全部违法案件的比重、年末集群内知识侵权案件占所在行政区域全部违法案件的比重三项得分为9分),上述21项是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和治理力所在,也是决定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治理绩效水平的关键因素,在今后的集群发展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重视这些优势的巩固和加强,使优势更优。

得分最低的6项(得分均低于5分)分别为企业数量、年末员工数量、出口创汇总额、行业协会信息公开程度、行业协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行业协会受理企业申诉效率,这些是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着力培育和提升。

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治理绩效整体处于高的水平,集群竞争力和治理力比较强,且比较平衡。为了进一步保持、提升治理绩效水平,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利用国家批准建立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机遇,发挥区位优势、区域品牌优势、主导产业优势,进一步提升武汉“光谷”的国际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入驻,同时加大力度扶持集群内中小企业成长。第二,相关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鼓励研发的政策,出台符合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政策措施,创新区域科技政策体系。第三,完善集群内的中介服务组织,特别是要加强律师、公证、仲裁等法律中介组织和科技中介组织建设,提高中介组织服务能力。第四,强化武汉光谷激光行业协会的功能,提高行业协会的透明性和服务企业的能力;激光行业协会也要积极借鉴其他协会的成功经验,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切实发挥服务功能、协调功能、监督职能。

参考文献:

1.刘恒江,陈继祥.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述评.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10)

2.VictorGilsing.ClusterGovernance:HowClusterCanadaptandRenewovertime[R].paperpreparedfortheDRUiDphD-Conference.Copenhagen,2000

3.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tichy,G.Cluster:LessDispensableandmoreRiskythanever.inm.Steiner.ClusterandRegionalSpecialization.London:pion,Ltd,1998

电子政务文献综述篇4

【关键词】电子商务创业;创业绩效;资源获取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0083-02

电子商务研究和企业家创业研究表明两者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创造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电子商务市场成交额成倍增长,越来越多的商品和服务通过网络进行交易,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也越来越大。艾瑞咨询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为4.5万亿元,而2011年交易额达到7.0万亿元,增长了46.4%;2009年国内网络零售交易额达2483.5亿元,2010年达到5231亿元,2011年这一数据超过8000亿元。

创业是一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然而创业之路异常艰难,并非人人皆能创业成功。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1%,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省的数据为4%,大大低于10%的世界学生创业成功率的平均水平。在大学生创办的企业中,电子商务、网络游戏产业占22%,it软件业占18%,也就是说40%的大学生通过广义的电子商务实现了成功创业,可见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大学生成功创业的主要途径。淘宝网2010年5月份公布的数据表明,截止2010年4月,106万人淘宝网开店,而且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创业群体也不断壮大。

电子商务应用的日益普及,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凸显。许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措施,以更好地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和提升就业率。因此,研究电子商务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提高电子商务创业的成功率,促进电子商务的全面、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电子商务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是指影响个人或企业从事电子商务创业绩效的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决定电子商务创业活动的成败。从目前课题组掌握的文献上看,国内外关于电子商务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很少,说明该方面的研究刚处于起步阶段。龚智周(2005)分析了电子商务创业压力及其对创业绩效的影响,王洪法(2007)探讨了创业者特征、创业环境和创业成功之间的关系,曹尉(2008)进行了社会资本对个人电子商务创业绩效影响的研究,杜慧敏(2009)讨论了电子商务创业企业网络能力与创业绩效的关系,楼晓靖和丁文云(2010)实证研究发现了电子商务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些文献从不同角度对电子商务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做出了一定的探索,但未能全面地分析影响电子商务创业绩效的因素。然而,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创业绩效影响因素做了大量研究,Jubka等(1999)经过系统梳理,认为对创业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人类学派和环境学派。人类学派强调人自身的重要性,即创业者特征是影响创业绩效的重要因素;而环境学派认为创业是基于当地环境的文化和结构条件进行的活动,即环境对创业绩效具有重要影响。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新兴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使得现代商务有别于传统商务,因此网络服务是影响现代商务创业绩效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课题组将影响电子商务创业绩效的因素分为三大类:创业者动机因素、创业机会识别因素、创业资源的可获得性和环境因素,以下将从上述四个角度对电子商务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创业者动机

动机是指引发人们实施并维持某种行为活动的倾向,是直接推动人们工作等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关于创业者动机的研究,主要是从心理学和行为学角度进行。行为学理论认为内外在的刺激是动机的源头,即动机是创业行为产生的前提。创业是具有的一定素质的创业者个体,经过内外在的刺激而采取的决策行为,素质是发生创业行为的必备基础。动机和素质构筑了创业行为的支撑结构。熊彼特认为建设私人王国,对胜利的热情,创造的喜悦是主要的创业动机。独立性、自由和自我发展成为创业的关键动因。个人电子商务创业动机是在内外环境刺激下采取的创业机会识别行为,有强烈的成就需求,并愿意为此主动承担风险。

二、创业机会识别

创业机会是创业过程的核心要素之一。目前在创业理论界还没有一个对机会识别权威的定义。目前尚存三种争论值得本文关注。以奥地利学派为代表的Shumpeter提出企业家利用机会对均衡市场环境进行创造性破坏,通过打破均衡产生新机会;新奥地利学派代表Kirzner指出的具有警觉素质的企业家发现非均衡市场环境中被疏忽的创业机会;而行为学派认为企业家依赖其不同的经验推断方法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发现内生的创业机会,因此创业机会内生于企业家个人心理结构,机会具有异质性。总结上述各派观点,奥地利学派和新奥地利学派认为机会是由于市场非均衡时导致;行为学派则强调企业家自身特性是创业机会识别关键。本文认为创业机会的识别需要从内外两方面考虑,在认可endres从创业者特性导致外,很大一部分是来自非市场均衡环境所产生的。

三、创业资源的可获得性

经济学中把为创造财富而投入生产活动中的一切要素均称为资源。资源仅仅是作为无摩擦流动的生产要素。管理学意义上的资源逐渐倾向于知识和信息密集型的生产要素,本身并不是无摩擦流动的。

电子商务创业者对资源的需求。技术、资金、信息是其创建和发展所需的三种直接初始资源。pfeffer和Salancik在研究资源依附理论时认为,对组织的资源需求分析主要分为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确定组织的资源需求类别及需求的来源;第二个过程是寻求这种资源的获得途径。

因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创业活动所需资源的量和渠道是不同的,为了更好地反映资源在个人电子商务中的可获得性,本文中所指的资源可获得性,其内涵为基于自身资源需求,创业者从外部环境中获得资源的便利程度,具体来讲,可以从创业者获取其所需直接资源和间接资源数量的充裕程度和两类资源获取渠道的畅通程度两方面来反映。

四、环境因素

所有的创业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环境中进行,因此创业绩效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Litvak和manle(1976)认为环境对创业具有很大影响,这些环境包括风险资本、市场和公共政策。Gibbons和watkins(1970)的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和设备是阻碍美国创业者创业成功的最关键因素,而资金是阻碍英国创业者成功的最重要因素。Chell等(1998)认为创业是创业者特征和环境条件的函数,环境条件包括社会、经济、政治和市场等,这些都是影响创业绩效的重要因素。Feindt等(2002)认为,政府能通过培育自由竞争市场,保证供需法则的正常运作,给创业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朱仁宏(2004)认为狭义的创业环境主要指与创业活动相关的融资、专业技术以及经营环境等。由此可见,电子商务创业绩效与市场、政府政策、技术等环境有关,良好的环境能

综上所述,目前电子商务创业绩效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还很少,而且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一是对电子商务创业绩效影响因素的全面研究的文献较少,大多数文献都侧重从某个角度进行分析。二是理论研究的文献较多,而实证研究的文献较少,多数文献仅从主观层面对电子商务创业绩效影响因素做出判断。三是多数文献的现实指导意义不强,未能解决究竟该如何提高电子商务创业绩效。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全面分析电子商务创业绩效影响因素,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影响电子商务创业绩效的关键因素,探究提高电子商务创业绩效的方法,成为这方面研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张阳.企业家人力资本与创业绩效的实证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0.

[2]张涛.创业机会、资源整合能力与创业绩效关系的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0.

[3]余绍忠.创业绩效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35(2):34-42.

[4]杨俊,薛红志,牛芳.先前工作经验、创业机会与新技术企业绩效――一个交互效应模型及启示[J].管理学报.2011,8(1):116-125.

[5]杨隽萍,唐鲁滨.浙江省创业者社会网络对创业绩效影响研究――基于知识获取和转化的视角[J].情报科学.2011,29(12):1876-1881.

[6]吴道友.企业内创业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构思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10):58-60.

[7]文亮,刘炼春,何善.创业政策与创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学术论坛.2011,34(12):128-131.

[8]王建中.创业环境、资源整合能力与创业绩效关系结构模型构建[J].商场现代化.2011(35):40-41.

[9]刘馨.企业内创业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10]刘文,王建中.创业绩效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2(5):12-13.

电子政务文献综述篇5

〔关键词〕政府绩效管理;科学知识图谱;热点主题;研究演化路径;CiteSpace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7.02.026

〔中D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7)02-0141-10

〔abstract〕inrecentyears,thegovernmentperformancemanagementhasbecomethefocusofacademicandpracticalcircles.itismeaningfulfortheresearchofthehotspotsinthefieldandthequantitativeanalysisofevolutionpath.Basedonthe472researchpapersfromCnKi(2002-2015),andbyusingCiteSpaceforcountinghighfrequencykeywordsandmappingallkindsofscientificknowledge,thepapercouldlearntheresearchhotspotsandevolutionpathandtheresearchhotspotsinthefuturecombinedwithexpertadvice.

〔Keywords〕governmentperformancemanagement;scientificknowledgemap;hottopics;researchevolutionpath;CiteSpace

伴随公众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及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的行政效率、效果成为公众热切关注的核心话题,政府绩效管理研究随之成为学界持续关注的热点研究领域,并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梳理文献发现,目前关于该领域的研究综述相对较少,且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综述,如杨亚莉通过对绩效管理内涵以及国内外政府绩效管理发展历程的描述,分析了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1];胡卫卫,施生旭以2000-2014年政府绩效管理领域的288篇文献为样本,从研究类型、研究视角、研究趋势等角度进行了统计分析,概述了主要观点,并对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建议作了梳理[2];包国宪、向林科通过对“政府绩效管理”领域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梳理了该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并对研究前沿论域进行了预测[3]。以上综述从不同角度呈现了政府绩效管理领域的部分成果谱系,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存在研究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大样本的计量分析等不足。

本文主要以CiteSpace作为分析工具,选取CnKi中2002-2015年“政府绩效管理”领域的472篇研究期刊为数据样本,通过高频关键词统计及各类科学知识图谱绘制分析,结合专家建议对该领域的热点研究主题及研究演化路径进行细化梳理,以期为该领域的后续探索提供不同的研究视角。

1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为保证原始数据的全面可靠性,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为研究数据来源;为确保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以“2002-2015”为检索年限,文献类别中期刊的检索条件均为“模糊”,检索得到篇名和关键词中包含“政府绩效管理”的期刊共计472篇。

12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由德雷克塞尔大学陈超美团队开发的一种用于文献数据识别与可视化其演化动态和研究热点的Java应用软件[4]。其基本原理是对分析单位(文献、关键词、作者等)的相似性分析和度量,本质上是一种宏观知识测量的信息可视化技术,因此有其独特的计量指标及含义[5]。自2005年该团队率先在中国命名和引入科学知识图谱(mappingKnowledgeDomains)[6]以来,科学知识图谱或知识图谱作为科学计量学的新方法和新领域在国内勃然兴起并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具体操作上,首先利用CnKi数据库自带的数据分析功能(Refworks),对检索到的政府绩效管理领域的数据资料进行格式转化并导出CiteSpacce能够识别的数据格式;其次,在借助CiteSpacce分析软件对转化后的数据进行关键词共现、作者共现、机构共现等技术处理的基础上,分别绘制多元、分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最后,结合高频关键词矩阵、高被引文献等数据资料以及相关专家建议对各类知识图谱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探寻政府绩效管理领域的演进路径和热点主题。

2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研究的基本状况

21文献量变化统计

统计发现,2002-2015年政府绩效管理领域研究文献的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2002-2009年期间政府绩效管理领域的研究文献不断增多,在2009年达到历年研究期刊量的最大值64篇;2009-2015年期间整个政府绩效管理领域的发文量呈波动下降趋势。

22核心作者

作者发文量以及期刊被引频次往往能反映其在相应科研领域的学术贡献与影响力。本文利用CnKi数据库的被引频次统计功能,对发文量3篇以上以及单篇被引频次超过27次的作者进行统计(表1、表2),有助于探寻政府绩效管理领域的核心作者和作者群,进而更加准确地挖掘和梳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权威知识体系。

23主要研究机构

通过对政府绩效管理领域的研究数据进行机构共现(CiteSpace中nodetypes选项设定为institution)分析,可以得出近年来该领域研究机构发文量的排序列表(见表3)。由表3可以发现,兰州大学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发文量相对较高,是政府绩效管理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

24合作机构与合作作者分析

作者之间以及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往往暗含着学术共同体的演化脉络。通过CiteSpace对政府绩效管理领域的合作机构与合作作者进行共现图谱绘制分析,有助于明晰该领域的核心研究团队和科研规模,更好地把控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研究前沿走向。在政府绩效管理领域合作机构与合作作者共现图谱绘制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将CiteSpace中的“nodetypes”值设定为institution+author,“topn”值设定为30,其他设置选择默认值,经过图谱修剪等技术处理最终绘出较为理想的科学知识图谱(见图2)。

3研究过程

31关键词抽取与词频统计

关键词作为论文主题内容的代表性词汇,是对文章核心内容的高度凝练概括,当某个关键词在该领域文献中反复出现时,该词就能反映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动向[7]。高频关键词体现了当前政府绩效管理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主题,也是研究者共同注意力的汇聚,代表了该领域研究的焦点主题。利用CiteSpace软件中的关键词共现统计功能,在对原始数据进行关键词频统计的基础上,整理出政府绩效管理研究领域前30位的高频关键词(见表4)。由表4可知,绩效管理、政府绩效、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绩效评估指标、绩效管理工作、评估主体、平衡积分卡等词十分活跃,是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热点研究主题。

32自动聚类标签视图分析

聚类视图可以从不同角度展示出研究领域的分布情况,是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可视化分类,便于研究者高效梳理冗杂的数据信息。此外,自动聚类标签视图是在默认视图基础上,通过谱聚类算法[8]生成知识聚类,继而从引用聚类的相关施引文献中经过算法获取标签词,以此来表征对应于相关知识基础的研究前沿。

通过绘制政府绩效管理领域的自动聚类标签视图,最终析出排名靠前的11个聚类(见图3)。其前沿标签分别为乡镇政府、考评结果、审计、因果分析、公共部门绩效、中央国家机关、全面深化改革、工具理性、公共服务型等,这些聚类标签表征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沿视角。

33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综合知识图谱分析

为了能更直观清晰地挖掘政府绩效管理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及潜在热点,通过CiteSpace的关键词共现原理,将政府绩效管理领域的研究数据以1年为时间片进行切割,保留每个时间片上前30个关键词,结合图谱剪修及人工调整等技术处理,最终绘制出该领域的综合科学知识图谱(见图4)。

观察图4发现,政府绩效管理与绩效管理所对应的节点最大,且与其他节点的连线最为密集,表明它们是政府绩效管理领域的核心研究主题,处在该领域关系网络的核心位置;政府绩效、绩效评估指标、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绩效目标、平衡积分卡、绩效评估、绩效管理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价值取向、公众参与、公共服务质量、管理体制改革、政府公信力等词对应的节点也相对较大,表明这些主题也是近年来众多学者所关注和青睐的研究焦点;电子政府、行政改革、考评结果、公共服务型政府、评价指标、工具理性、公共价值、第三方评价、战略管理等词对应的节点虽相对最小,但基本都处在整个关系网络的连线末端,很可能是该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

4政府绩效管理领域的热点主题

综合政府绩效管理研究领域的高频关键词统计、自动聚类标签视图、综合知识图谱分析以及相关专家建议,最终将政府绩效管理领域的热点研究主题概括为政府绩效管理理论、政府绩效管理模式、政府绩效评估指标、政府绩效评估主体、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电子政务绩效、政府绩效审计等7个方面。

41政府绩效管理理论

政府绩效管理作为提升政府绩效的一项主要工具,需要集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等宗旨于一体,以公共价值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梳理文献发现,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理论研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步探索阶段(1994-1999年)、研究的拓展阶段(2000-2003年)和研究的细化和创新阶段(2004年至今)3个阶段[9];此外,学界关于政府绩效管理理论的研究主要涉及建立行政决策专家来推行政府绩效评估[10];为什么评估、评估什么、谁来评估、如何评估等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问题探讨[11];建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12]以及健全政府绩效管理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和优化组织环境;完善政府绩效管理的流程与环图4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综合知识图谱

节;促进政府绩效评估更加科学;实现信息技术应用与政府绩效管理有机结合[13]等具体理论思考。因此,未来的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发展需要立足解决传统行政官本位文化理念、集中发展经济的管理理念、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长期具有的“政府本位”的价值取向[14]等理念困境,寻求彻底解决政府绩效管理中的内部矛盾的突破性进展。

42政府绩效管理模式

作为解决政府绩效问题的方法论,政府绩效管理模式对提高和改善政府绩效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从方法论的角度而言,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模式主要以福建的“效能考核”、广东的“科学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以及深圳的“政府绩效评价”3种模式最为代表[15];基于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视角,学界形成了“下评上”模式、“评估团”模式、“政务公开”模式、满意度调查模式、“万人评议政府”模式以及“第三方评估”政府模式等基本模式和做法[16];u价模型主要包括类指标、评价维度、评价指标、指标要素以及技术指标等5个方面的内容[17]。此外,部分学者针对时下流行的“公众参与”式的政府绩效评价模式与“技术理性”的政府绩效评价模式进行了利弊分析等模式评估,认为前者会因公众的知识限度影响政府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后者则会因专家的“经济人”天性影响到政府绩效评价的公正性、公平性以及公共性。由此,提出建立一种公共政策中技术理性与公共精神相统一的“复合型”绩效评价模式[18]。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方面主要是以决策战略目标化、指标设置目标化、目标责任明晰化、目标考核综合化、目标过程程式化为特征的南通模式最为代表,是集目标管理与现代绩效管理优势于一体的绩效管理模式[19]。

43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由图4可以看出,学界在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大量研究的同时,对与其相关的绩效标准、平衡计分卡、政府效能、绩效管理制度等研究热点进行了探讨。梳理文献发现,学者关于该热点研究主题的论域主要集中在指标设计的类型和方法[20];绩效指标的地位和功能、设计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坚持的基本原则、确定指标权重的思路[21];影响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的内部因素(政府职能、政府发展的战略和规划、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和政府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和外部因素(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政治体制、公民参与度、文化传统和各利益主体间的博弈与整合)[22]等方面;此外,部分学者针对当前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设计的线性化和表象化,提出应基于治理过程对构建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考察,利用平衡记分卡合理设计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以突显其民主行政的价值观[23];为解决现有指标体系设计框架的自适应问题,有学者提出建立一个基于“绩效维度――层级特征――样本属性”三维立体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逻辑框架[24]。

44政府绩效评估主体

政府绩效评估主体作为政府绩效评估活动的推动者和实施者,是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学界关于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探索和争议并存,其研究视野大都集中在对缺乏社会组织和公众的有效参与的多以上级评估下级的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形式进行多元化重构。具体来看,学者的研究论域主要涉及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多元化构建的观念、制度和技g障碍、价值取向、合法性、结构特点和发展建议等方面。倡导在分析政府、公众、企业作为政府的主要绩效评价主体所蕴含的不同价值取向及其各自的优劣势基础上[25];从规范政府绩效评估主体资质、优化政府绩效评估流程、增强对政府绩效评估结果的回应性等方面增进政府合法性[26];构建政府绩效评估多元化主体,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有人大、政协、第三部门组织、专业评估机构等参与的、协同共助的多元化评估主体模式[27];坚持公共本位价值取向,突出社会民众、社会中介组织、专家等主体在绩效评估中的价值,建构一个由政府主导的、公众积极广泛参与的多元主体治理系统[28]。

45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

由图4可以看出,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研究同绩效目标和公共服务质量密切关联,正确的政府绩效价值取向往往能够为绩效目标的达成与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论域主要集中在政府绩效评估价值取向的作用、要求和层次分析;价值扭曲的表现、成因以及确立原则等方面,对政府绩效评估价值取向的“民众本位”或“政府本位”等应然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受道德价值观、公共责任机制不完善、政府职能界定不明确、目标价值的冲突多元化等因素的影响,国内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往往出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缺失、经济价值的过度泛化、公共价值导向的偏差、对效益原则的扭曲等价值失衡现象[29];此外,部分学者进一步对绩效评估实践中价值取向的“应然”与“实然”之间的鸿沟展开了探微。通过评估主体、评估指标、评估程序、民众满意度4个维度的测量,发现当前的政府绩效评估存在评估主体单一化、评估信息封闭性和神秘色彩严重等“政府本位”诟病,并提出专家决策、公众参与、公开评估信息等旨在构建“民众本位”的价值取向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30]。

46电子政务绩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这一新技术革命潮流下的衍生品得到了各国不同程度的重视,对其进行绩效评估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竞相研究的热点主题。比较发现,国内外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价都十分重视,并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内容和价值取向、评价模型、评价指标、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国内外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研究在研究水平、研究要点、研究方式上有明显的差异[31]。国外的电子政务绩效研究成果主要分布在埃森哲咨询公司、联合国、美国Brown大学、tnS公司、Jerseynewark大学等机构;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聚集在广州时代财富科技公司、北京时代计世资讯有限公司、电子政府思想库网站、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东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等研究机构[32]。此外,我国学者对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价模型原理和结构以及评价过程[33]、提高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水平经验与途径[34]、模型比较与本质分析、方法和技术等部分进行了探讨,强调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并选用恰当的评估方法和指标,建立合理的制度体系,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中的重点[31]。

47政府绩效审计

20世纪40年代,政府绩效审计逐渐在国外兴起,经济危机后国家公共开支的大幅增加和人民民主意识的提高,使得公众开始主张对受托经管其公共资源的政府部门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展开检查。相较而言,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政府目标管理。国内外日益常态化的政府绩效审计实践逐渐引起了学界众学者的研究兴趣,梳理发现,国外学者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大致可概括为政府绩效审计比较研究、整体制度安排下的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政府绩效审计角色和作用研究3个主要研究领域,且存在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缺少系统性、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整体性不足以及与审计学基本理论系统的衔接有效性不够等现实问题[35];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实践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的萌芽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初步研讨阶段以及21世纪初至今的深入研究阶段,并在政府绩效审计的内涵、内容和范围、职能和目标、程序和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审计报告等方面成果显著[36]。未来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需要在审计主体和对象、审计层次、方式和方法等方面进行革新,并注重政府绩效审计结果(信息)的价值发掘与应用[37]。

5研究的演化路径与未来潜在的研究热点

51研究的演化路径

近年来,政府绩效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逐渐丰富,学者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也日趋多样,除了研究成果数量呈波动变化趋势外,该领域的研究主题也具有一定的演化规律。为更加清晰地梳理该领域研究主题的演化轨迹,以政府绩效管理研究成果峰值的时间节点(2009)为限,分两阶段分别进行归纳梳理(见图5)。

511研究探索阶段(2002-2009年)

统计发现,这一阶段政府绩效管理的研究成果数占总体的42%,且呈不断增长趋势,2009年达到增长状态的临界值。图5显示了2002-2015年政府绩效管理的年度研究热点主题演化轨迹,其中2002-2009年期间学者的研究焦图5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时间分区图谱

点重点指向重塑政府、服务型政府、效率政府、电子政府、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结果、目标和指标;行政体制改革、理性与反思、公共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质量、行政价值取向、公共支出绩效、公民参与、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等。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政府绩效管理研究整体处于探索阶段,学界对政府绩效评估的基础理论和概念界定的研究较多;同时,很多学者开始关注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问题,对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探讨投入较多;评估过程开始重视公民参与,在反思绩效管理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供了解决对策和建议。

512研究深化阶段(2010-2015年)

较之前一阶段,这一时期政府绩效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数呈波动下滑趋势,但总体科研数仍占比较大(58%)。图5显示,该阶段学界的研究论域转向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公众满意度、政府执行力、第三方评价、绩效评估体系、政府公信力、行政管理方式、政府职能、法制化等层面;继续对政府效能、绩效标准、绩效评估结果和指标、地方政府绩效、公共价值、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效目标等研究进行了深化;价值取向作为政府绩效管理的灵魂,长期以来得到了学界的持续探讨,极力倡导构建“第三方评价”等能切实保障公众权益的绩效评估模式;伴随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日渐丰富以及实践活动的不断开展,政府绩效管理的法制化构建成为该领域发展的核心话题,如何将政府绩效管理的各实施环节纳入到法制的运行轨道,仍需学界的进一步研究。

52未来可能潜在的研究热点

521乡镇政府绩效管理

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政府组织系统的基层组织单位,是党和国家政策在基层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其行政绩效好坏直接关乎国家政策方针的落实程度和水平,对乡镇政府进行绩效评估和管理,能够督促其行政活动更具效力和活力,提高乡镇政府行政活动的绩效水平。目前,学界关于政府绩效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县市级,对乡镇一级的政府绩效管理的研究方兴未艾,且学者对该主题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乡镇政府现行绩效评估体制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功能定位、困境解读、弊端分析和对策建议[38];评估理念、评估要素以及评估结果的运用[39];指标体系构建、问责制度与组织绩效相关性分析等方面。此外,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于对过去政绩的考核,不是把评估放在绩效管理的大框架中去操作,而是仅为考核而评估,没有更多地考虑到乡镇政府的可持续发展[39],需要学者的进一步挖掘和探讨。

522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

目前,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价模型主要有“公众参与模型”与“技术理性模型”,受传统的自上而下的集权行政思想的影响,政府部门往往乐忠于依靠“技术理性模型”进行自身的绩效评估,而轻视甚至排斥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活动。伴随公众民主意识的增强以及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逐渐成为民心所向。当前公众参与的政府绩效评估活动主要有行风评议和公众评议机关活动两类。且学者的研究主要涉及政府绩效、公众参与与公众信任之间的关系的实证研究[40];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价的意义与历史沿革[41]、现状与思考[42]、模式及展望[16]等方面。然而,受自身知识水平和利益权衡的影响,单独的“公众参与模型”与“技术理性模型”难免会身陷囹圄,因此需要在重视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基础上,借鉴“技术理性”之所长,构建“复合型政府绩效评价模式”。

523政府绩效评估结果

随着政府绩效管理实践活动的日渐推广和普及,关于其评估结果信息的运用情况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正如Harry所言,“公共管理者是否把绩效数据实际应用于管理过程是绩效管理是否值得投入的最好衡量指标”[43]。梳理文献发现,政府绩效评估结果的使用方式主要包括诊断与控制问题、组织学习与发展、配置组织资源、调整工作安排、为预算做准备、改进绩效、与下级沟通和协调工作目标、实施奖惩、激励员工、提供培训机会、向公众公开评估结果等方面[44]。且存在评估结果缺乏实质性应用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其在预算决策、调整工作安排以及干部培养晋升等方面的使用还不充分[45]。此外,部分学者注意到政府绩效的评估结果与政府绩效的真实值之间往往存在差异,这种由价值导向、指标体系设计、绩效立法、评估方法等与评估目的无关的因素引起的评估结果的不准确程度被称作政府绩效评估结果误差[46],学者分别从评估结果误差的概念、类型和生成机制[47]等角度进行了研究。但关于政府绩效评估结果偏差的降低甚至消除,仍需学界立足于具体的政府行政环境,综合现有的各种研究成果展开进一步的探索性研究。

524第三方评估

20世纪20年代,英美等国家逐渐出现第三方评估的弥端,其实质是由政府以外的学术性组织、研究组织、投资组织、中介组织或民间社团来评估政府绩效[48]。国内的第三方评估发源于2004-2005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委托兰州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中心对全省各市(州)政府和省政府职能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价的“甘肃模式”,此后第三方评估成为学界持续的关注热点。当前第三方评估存在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理论引导力度不强、评估标准尚显单一、指标设置不够细化、评估方法尚欠科学、评估手段不够先进、评估结果缺乏实质性应用[49]等问题;在制度环境建设中主要面临硬制度、软制度和实施机制等3个方面的困难[50]。未来的第三方评估需要兼顾各方评估主体的利益诉求,重视绩效评估结果的二次评估制度建设,加强评估信息公开法制化和透明化建设,完善信息共享制度,降低政府绩效评估成本,为政府绩效水平的提升继续努力。

6结语

经过学者10多年的学术探索,政府绩效管理领域的研究样态已呈多样化、纵深化的发展之势,研究视角越发新颖、研究观点更加聚焦、研究论域亦更显广阔,整个学科研究业已形成体系。通过对近年来政府绩效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发现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政府绩效管理理论、政府绩效管理模式、政府绩效评估指标、政府绩效评估主体、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电子政务绩效、政府绩效审计等7个方面;研究演化路径经历了研究探索及深化两个阶段;未来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则更加趋向于乡镇政府绩效管理、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政府绩效评估结果以及第三方评估等主题的研究和深化。

参考文献

[1]杨亚莉.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综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0):165-167.

[2]胡卫卫,施生旭.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综述――基于2000-2014年288篇期刊文献[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6,(3):8-12.

[3]包国宪,向林科.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知识图谱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46-53.

[4]Chen,Chaomei.CiteSpaceⅢ:Detectingandvisualizingemergingtrendsandtransientpatternsinscientificliterature[J].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for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2006,(3):359-77.

[5]ChenChaomei,Fideliaibekwe-SanJuan,JianhuaHou.theStructureandDynamicsofCo-CitationClusters:amultiple-perspectiveCo-Citationanalysis[J].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for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2010,(7):1386-1409.

[6]陈悦,刘则渊.悄然兴起的科学知识图谱[J].科学学研究,2005,(2):149-154.

[7]张洁,王红.基于词频分析和可视化共词网络图的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热点对比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2):76-83.

[8]赵丹群.基于CiteSpace的科学知识图谱绘制若干问题探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10):56-58.

[9]蓝志勇,胡税根.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践[J].政治学研究,2008,(3):106-115.

[10]姜晓萍,范逢春.地方政府建立行政决策专家咨询制度的探索与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05,(2):86-90.

[11]刘旭涛.关于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四个基本问题[J].新视野,2005,(6):45-47.

[12]冯伟林,汪攀.论建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4,(3):22-23.

[13]蔡立辉,吴旭红,包国宪.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研究[J].学术研究,2013,(5):32-40,159.

[14]王郅强,文宏.政府绩效:理论期待、内在困境与制度化构建[J].长白学刊,2006,(2):19-22.

[15]方辉,段静.省级“政府绩效评价”模式及比较[J].中国行政管理,2012,(3):34-38.

[16]桑助来.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模式及展望[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1):43-45.

[17]卓越.政府绩效评估的模式建构[J].政治学研究,2005,(2):88-95.

[18]王锡锌.公众参与、专业知识与政府绩效评估的模式――探寻政府绩效评估模式的一个分析框架[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6):3-18.

[19]臧乃康.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南通模式”:效应、瓶颈及努力方向[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6):8-12.

[20]卓越.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设计的类型和方法[J].中国行政管理,2007,(2):25-28.

[21]姜仁良.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6,(7):154-155,188.

[22]陈天祥,陈芬.影响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多维因素[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6):88-93.

[23]陈天祥.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基于治理过程的考察[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82-87.

[24]彭国甫,盛明科.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三维立体逻辑框架的结构与运用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0-46.

[25]包国宪,冉敏.政府绩效评价中不同主体的价值取向[J].甘肃社会科学,2007,(1):103-105.

[26]卢小平.从合法性视角看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多元化[J].求实,2012,(S2):16-18.

[27]王爱冬.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多元化及其在中国的构建[J].河北学刊,2006,(6):67-70.

[28]盛明科.政府绩效评估主体体系建构的问题与对策[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8-72,85.

[29]廖晓明,孙莉.论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的价值取向[J].中国行政管理,2010,(4):27-31.

[30]陈天祥,陈琦.政府绩效评估价值取向偏差性研究――来自广东某市S镇的调查[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79-188,208.

[31]马艳霞,顾懿德.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述评[J].图书与情报,2009,(3):55-61.

[32]王立华,覃正,韩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述评[J].系统工程,2005,(2):9-13.

[33]吴韫夏,龚花萍,吴杰.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价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7,13:64.

[34]丁雅敏,孙荣.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经验与途径[J].行政论坛,2008,(6):63-67.

[35]刘秋明.国际政府绩效审计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审计研究,2007,(1):15-19,85.

[36]周亚荣.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2):15-21.

[37]戚振东,吴清华.政府绩效审计:国际演进及启示[J].会计研究,2008,(2):76-85,96.

[38]刘华.乡镇政府绩效评估问题探讨[J].工业技术经济,2010,(6):23-26.

[39]张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镇政府绩效评估[J].前沿,2011,20:145-147.

[40]吴建南,高小平.行风评议:公众参与的政府绩效评价研究进展与未来框架[J].中国行政管理,2006,(4):22-25.

[41]杨永恒.政府绩效评价中的公众参与:述评、实践与启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3-28.

[42]徐双敏.公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的现状与思考――以“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为例[J].行政论坛,2009,(5):15-18.

[43]Harry,H.performancemeasurement:GettingResult[m].washington,DC:Urbaninstitute,1999.

[44]⑷铮刘佳,吴建南.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结果使用现状――基于德尔菲法的研究[J].情报杂志,2009,(10):19-23.

[45]颜海娜.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结果使用现状的实证探索――基于公职人员感知的视角[J].新视野,2014,(6):65-72.

[46]范柏乃,余有贤,程宏伟.影响政府绩效评估误差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软科学,2005,(4):33-35,39.

[47]何文盛,姜雅婷,蔡明君.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结果偏差探析:基于pV-GpG模型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4,(10):80-83.

[48]孟惠南.第三方评估在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应用[J].领导科学,2012,23:60-61.

电子政务文献综述篇6

摘要:全球范围内电子政务的不断推进,使得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越发受到重视。针对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进行综述,对国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流研究成果进行简单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旨在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综述

电子政务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被各国家政府认为是“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核心工程,成为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必然方案,但是,与一般的建设项目相比,电子政务具有高投资、高效率、高风险、营运时间长以及投资完全不可逆等特点。鉴于这些特点,我国许多机构和专家学者都展开了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本文主要目的就是在探究国内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我国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中的不足之处,为我国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估工作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1国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情况

1.1各种机构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

国内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面主要是通过建立网络化政府绩效评价管理体系,使各种及官员行为置于全社会的评价、监督和考核之中。目前许多公司、大学、网络、实验室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政府网站和电子政务战略方面的研究。目前国内有突出研究成果的机构主要是:国家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公司、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研究课题组、赛迪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北京时代计世资讯有限公司、广州时代财富科技公司等等。对机构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成果有待专家、学者去考证、评估,本文将着重介绍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所以在此就不详细叙述了。

1.2国内专家学者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许多专家、学者根据电子政务自身的特点,基于不同视角,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理论、指标体系、评估方法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研究情况如下:

1.2.1基于多种视角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一个涉及到许多领域的体系,因此,对其研究也存在许多不同的视角。从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相关者分析出发,能够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评估。有学者就基于相关者的角度,提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360度全面绩效评估体系。另外,也有一些研究者基于语言属性的视角,运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借鉴多属性群决策领域的语言属性理论,将定性指标转换为数值型结论,建立基于语言属性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型并定义了电子政务成熟度。基于证据推理对电子绩效评估进行研究是一个较为创新的视角,有研究者就利用改进的证据推理方法把低层次指标属性集成到高层次指标属性,在评估成本和评估精度上寻找平衡,分析如何根据评估结果来指导决策。基于公共管理视角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进行研究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有人就在这一视角下提出了电子政府绩效评估风险的防范的宏观和微观措施并提出了构建政府电子化服务绩效评估框架的基本理念。相关学者则基于网络影响力的视角,在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政府网站网络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我国32个省级政府门户网站的网络影响力进行了测评。

1.2.2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不少学者从宏观、中观层面探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有人则认为电子政务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设立应以“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有相关研究针对电子政务的特点,结合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一般性标准,总结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该体现出“重在政务”和“政务为民”的特点,至少应该包括服务内容与质量类指标、管理效益类指标与基础设施类指标,以全面评估电子政务绩效。也有人基于粗糙提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方法和步骤,并认为电子政务的评估指标要满足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实现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实现该政府部门与其它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政府部门能够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双向信息交流。二是实现电子政务各业务处理系统与对外服务系统的紧密结合,使整个政府范围内的工作流和信息流都保持通畅和相互有机联系。有研究统计出一套评估指标体系并认为绩效评估主体的选择除了政府(包括其聘请专家)之外,还可以是第三方机构和社会公众等。总之,进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时,应重视评估内容和指标体系完整性与可操作性。

1.2.3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的研究

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以综合评价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在参考国内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案例验证了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基础上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认为评估指标体系作为模糊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它主要包含建设产出、应用效果和投资绩效三个层次;用净化现值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对实施电子政务带来的货币化的增长效益进行评估,而对一些难以货币化指标,一方面可以采用分层次分析法,数据网络分析法进行多目标分析,另一方面可以使用软性标准如顾客满意度等进行测评;从电子政务的投入产出衡量的基本模式出发,从系统成本、系统效益和系统质量三个方面设计评价指标,并根据电子政务的非线性特点,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尝试对电子政务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了这种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1.2.4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的研究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根据不同的研究方面,被分成了许多不同的种类。有研究在探究电子政务评估的必要性和意义的基础上,借鉴信息化领域评估所应用的理论和方法,并在参考国内外电子政务评估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建构一个较为合理的电子政务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电子政务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有的则在分析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综合模式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型,并运用实际案例对此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有学者通过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多角度研究,总结了我国现阶段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弱点和瓶颈,创造性地提出了多维立体结构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双棱柱模型,进而设计了与之相配套的三重指标体系。有研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一种新的适合本评估体系的隶属度函数,建立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型。还有的则结合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的电子政务项目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子政务项目生命周期模型”。

2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学术界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政府绩效评估,目前,国内已有许多学者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了这一新兴的领域,学者们就政府绩效评估许多方面展开了研究。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还很薄弱,能为政府设计操作性的绩效评估体系的专家十分稀缺,主要存在的以下问题:

(1)评估内容过度关注政府网站外部绩效,用政府网站提供服务水平代替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很少有深入电子政务内部绩效方面的理论研究或评估实践。

(2)在电子政务绩效的整体构成上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各有偏重,使得各种评论结果无法进行横向比较。尤其是对地方性电子政务的研究并不充分,并不存在公认的统一的城市电子政务评价模型和评价体系。

(3)在绩效指标的选取上,缺少严密的逻辑层次关系,没有考虑到电子政务的层次性,没有考虑到不同级别的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上的差异,使得指标所包含的信息出现重复或遗漏。(4)在研究过程中,直接引用国外的模型或做法,对国外的制度背景研究不够透彻而产生副作用,另外,研究过程中,重电子政务绩效,轻政务绩效,以研究评估“电子”为主,指标研究多是技术性指标为主,很少真正对“政务”方面的评估进行研究。没有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对电子政务进行研究,本土特殊研究较为缺乏。

(5)研究过程中,重电子政务绩效,轻政务绩效,以研究评估“电子”为主,指标研究多是技术性指标为主,很少真正对“政务”方面的评估进行研究。

3结束语

世界各国对电子政务运行的成功率不高,而绩效评估是保证电子政务质量,提高其成功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总之,我国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估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构建科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也处于摸索时期,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快速发展,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结合我国电子政务的实际状况,借鉴国外成熟先进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成果,对我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发展我国电子政务,使其进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问题,亟待有关专家、学者去探索、去解决。

参考文献

[1]张少彤.2007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J].管理百科,2008,(1).

[2]李东,张秀杰.电于政务项目后评价及其指标体系建设[J].经济管理,2007,(17).

电子政务文献综述篇7

1电子政务服务整合概念界定

目前国内外学者给出了一些跟电子政务整合相关的定义,商宪丽〔1〕定义了“基于集成的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王卫国〔2〕、ZhouJS〔3〕等定义了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DibakarRay〔4〕等学者给出了基于技术层面上的服务整合的定义,Lim〔5〕、Ronalde〔6〕等给出了整合的定义。但目前学术界尚未给出电子政务服务整合的明确定义。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对电子政务服务整合进行如下定义,即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利用web服务技术,对政府部门的业务功能进行封装和集成,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管理和服务。

2电子政务服务整合的类型

由于研究角度和关注点的不同,对电子政务整合的类型划分也有多种标准,有根据整合对象进行的划分,有根据技术进行的划分,还有按整合的层次或其他类型进行的划分,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列出了常见的几种分类。

2.1国内分类

陈勇跃把电子政务整合分为技术方面的整合和非技术方面的整合,对电子政务资源整合从数据整合、接口整合、应用系统整合、业务过程整合、基于web服务系统整合、人的整合几个维度进行研究〔7〕。刘寅斌把电子政务的整合分为,基于数据交互与数据共享的信息整合(数据集成)、面向过程的信息整合(工作流管理)、面向服务的信息整合(web集成)〔8〕。史超则依据整合的方向,把电子政务中的整合分为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然后依据整合后原有系统的价值,分为替代性整合和非替代性整合〔9〕。刘奎把整合分为点到点的系统整合、基于中间件的系统整合和面向服务的整合〔10〕。

2.2国外分类

Chiu,D.K.w.等按不同深度为电子政务整合分类,将其分为前台整合、后台整合和前后台跨边界整合〔11〕。Lü,X根据语义应用不同的层面,把电子政务整合分为事务整合和结构整合〔12〕。Jaeger等根据政府工作的不同层面把电子政务整合分为水平整合和垂直整合〔13〕。Ronalde.Giachetti根据整合框架将整合划分为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业务流程层这几个层次的整合〔14〕。

3电子政务整合现状

3.1国内研究现状

在查找国内相关资料时,用“电子政务”、“政务信息”与“整合”、“集成”分别相组合,在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核心期刊进行题名检索,检索出本文相关核心期刊记录44篇,相关的硕博论文40篇。因其他一些领域也涉及到整合的应用,所以将“服务”、“信息”与“整合”、“集成”分别组合,在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核心期刊进行题名检索,得到2008-2010年总共263条记录,其中与本文相关的文献有21条,对这些文章进行内容分析。我国自1999年起就开始对电子政务整合进行了关注,从2004年开始,公开发表的论文急剧增多,研究力度不断加强,电子政务整合开始得到广泛的重视〔15〕。国内学者在研究电子政务整合时,集中于从管理角度和技术角度这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3.1.1从管理的角度进行的研究

这类研究大都从电子政务整合的含义、必要性、可行性,困境、方法、规范、框架几个方面对电子政务整合进行研究。王德欣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涵义和必要性及实现所具备的条件进行了探讨〔16〕;黄萃认为产生离散型信息分隔的原因是部门经济利益和部门政治利益,这些造成了政务信息架构之下信息交换与整合应用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规划、电子政务管理体系、电子政务信息应用服务等领域的困局,并在研究中提出了破解和整合困局的政策建议〔17〕;李宇探讨了信息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共享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18〕;肖荣莲提出应认真梳理电子政务信息流结构,通过数据整合和信息系统集成建立具有综合业务处理能力的网络信息平台,并最终实现政务信息流在系统内的快速流转〔19〕;洪伟达提出把电子政府信息资源增值开发机制作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重要手段,增值电子政务服务,整合电子政务流程,促进政府体制转型〔20〕;周毅在一般结构层次基础上,从政府信息服务整合平台建设的原则、实现策略等方面提出了面向基础信息的政府信息服务整合平台和面向增值信息的政府信息服务整合平台的相关建设思路〔21〕。

3.1.2从技术角度进行的研究

这类研究是把一种或多种技术方法、架构应用于电子政务整合,来实现电子政务中异构数据、异构数据库、异构系统、不同组织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夏立新针对区域信息一体化建设和城市间电子政务系统数据整合的问题,通过对关系型数据库的解析、oai元数据收割、主题图自动生成与合并技术来实现城市圈电子政务系统的异构数据库整合〔22〕;孟祥宏提出了基于语义web服务的政务数据集成框架(SwSeDiF),以北京奥运城市综合信息服务项目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解决了异构数据源的集成〔23〕;王军豪通过对Struts+Hibernate+Spring这3种技术整合的研究,提出用Struts架构系统的表示层、Spring架构的业务层和Hiber-nate架构的持久层来形成统一的架构进行web开发,实现了同一网络内部异构系统的整合〔24〕;姜仕田用webServ-ice、Soa等技术方法实现了法人信息库系统在服务总线上的应用集成〔25〕。综上,针对国内电子政务整合,从管理角度对整合进行的研究,较少考虑我国电子政务的网络现状,提出的方法缺乏可操作性;从技术角度进行的研究,偏重于政务信息数据层面的整合,从政府管理信息资源的角度来整合资源,从普通用户层面关注服务整合的研究较少,并且对整合、集成的研究也以同一网络内异构数据源整合、内部异构系统整合为主,研究跨网整合的几乎没有。

3.2国外研究现状

在查找国外相关资料时,用“e-government”与“integra-tion”组合,“service”与“integration”组合,在CSa、iSi、ieeeX-pLoRe、proQuest中进行搜索,得到相关度较高文献80余篇。国外关于服务整合的研究较多,但多集中在企业服务整合和商业服务整合方面,关于电子政务整合的文章相对较少,对电子政务整合方面的研究偏重于从技术的层面进行,将一种或多种方法应用于电子政务服务整合。

3.2.1基于CRm和eRp方法的研究

themistocleous等的研究指出,英国很多地方政府在整合系统的过程中采取客户关系管理(CRm)和企业资源规划(eRp)软件包来改进它们的服务,CRm的应用使当地政府能使用核心数据支持跨越多种访问渠道的服务传递,并且创造市民关系的单一视图,对当地政府而言,CRm通过鼓励较高质量的市民交互和整合内部业务实现无缝内部操作来提高市民的服务,英国政府已认识到CRm的重要性,在制定地方电子政府战略时都会对其进行声明。JiaXiao-Xia将CRm和eRp的方法引入到对政府内部资源和外部服务整合研究中,构建了基于eRp和CRm的电子政务一体化框架〔26〕。

3.2.2基于Soa体系架构的研究

martinnussbaumer等提出了基于跨组织的业务流程基础的Soa概念和技术集成的一种结构化、模型驱动的通过元模型和过程模型来具体描述的方法,研究重点讨论了服务设计规范和随后的公共服务实施活动〔27〕。LukaszBudnik等提出了基于Soa的动态配置框架,该框架基于oSGi规范,提供了一个根据应用逻辑不用重新启动的接口,该研究实现了创建从服务构建应用程序的功能完备的平台,在该平台上可以动态添加,删除和连接服务以获得所需的功能,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将集中在扩大目录服务和增加对tCp/ip支持的沟通机制上〔28〕。

3.2.3基于eai方法的研究

Kamalmm,weerakkodyV,JonesS对威尔士当地政府的信息技术结构集成的项目研究表明,不采用enterpriseappli-cationintegration(eai)集成方法,给当地的电子政务集成造成了长期的困难,通过对比说明了采用eai集成方法的优点〔29〕。muhammadmustafaKamal等调查了伦敦南部的地方政府部门,在审查了一些研究之后,决定采取eai的架构为核心发展一个可管理的同质的信息技术结构,由于这种方法花费较大,没有在整个政府内部全面采用,只是采用了这种方法整合了几个部门的电子文档记录管理,通过这种架构为员工和市民提供了有形的帮助〔30〕。themistocleous等用企业应用集成(eai)框架整合遗留系统和电子政务应用,并对eai能被怎样用于发展电子政务整合进行了研究,通过eai技术和原有信息系统整合的一个儿童项目的分析与介绍,认为公共机构可以在企业应用技术(eai)中加入它们自己的系统和流程,从而实现目标,以实现效益最大化〔31〕。

3.2.4基于语义的研究

Yuh-minChen等开发一个基于本体的知识集成方法,能够处理异质性和知识来源形式的动态分布变化,成果包括:(1)基于web服务的知识集成框架(2)知识集成基于本体的知识架构(3)基于本体的知识集成方法,这项研究结果有助于通过产品知识集成和共享分布式产品的工艺开发〔32〕。FarzadSanati等提出了被称为e-服务集成方法论(e-Sim)的电子服务组合项目可重复方法的详细描述,该方法明确定义了过程中所有的任务和活动,并提供了对这些任务和活动的有效管理控制,并用e-Sim模型作为一种简化的电子服务概念验证的集成解决方案〔33〕。peterBednar等根据居民和商业用户的需要,参照需求驱动方式的应用来设计电子政务服务接口,该案例使用服务的语义标注作为整合的基础,在wSmL本体语言上开发电子政府服务的概念模型,该研究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个方法适合作为一个框架来支持由地理分布的管理办公室提供的异构政府服务的交互〔34〕。HuaFangtan等展示了用语义网系统匹配到现实世界里遗留系统集成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信息技术项目中,采用基于语义的智能工具工作能极大提高生产率,在业务流程整合项目里这种生产率的提高,能很快被转化为时间与资金〔35〕。

3.2.5基于网格的研究

Youn-GyouKook等的研究提出GmDR(政府元数据注册)和电子政务网格系统,作为问题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克服了语法和语义的句子异质性,用一组连接数据库和系统的网格中间件组成的网格环境作为基础来轻松利用分散的遗留系统,以提供无缝的公共服务〔36〕。BingeCui等研究设计并实施了新的科学计算资源集成框架,该研究定义了一个XmL模式来描述应用程序接口的功能,并用网格服务管理、公开这些应用描述,用户可以根据请求类型利用适配器来调用相应的应用程序来使用网格服务,由于遗留系统和网格服务之间的松耦合性质,该集成框架有较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研究还提出了用动态加载的类池解决内存空间的浪费〔37〕。

3.2.6基于混合方法的研究

VotisK等提出了用基于本体原则的面向服务的架构来管理和集成电子政务网络中分散的节点,该设计的目标是利用面向服务技术,本体技术、webservices技术提高服务的有效性和一致性,用一个两层的语义中间件模型来提供实体和实际信息图的描述,开发一个原型系统来管理亚加亚、希腊辖区分布的教育董事会,通过测试表明该方法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决策的效率,还挖掘出了原来被隐藏在当地政务结构中的信息〔38〕。anwarm等提出了用多技术和web本体语言的服务加强webservice的架构,以消除webservice本身特征不利于异构服务互操作的限制,建议延长的wSDL(web服务描述语言)来表示语义信息〔39〕。RadoslavaD等指出虽然oGSa一直是作为构造网格的主导的网格结构,但oGSa作为一种标准并没有完成,很多网格环境并不执行oGSa,由于要用不同方法访问不同网格,这样就为开发网格和用户同步使用不同类型的网格资源带来了一些问题,研究提出用服务导向(Soa)的方法这种概念模式整合异构网格,并选择Globustoolkit4和g-Lite这两种异构网格进行测试〔40〕。CarmelaComito等采用了用于增强数据网格的数据集成服务中间件的统一架构方法,把在自治数据库中的分布查询过程作为网格资源,采用包装器中间件方法建立这种数据库的语义连接的分布模型,结合已存在的语义数据整合方法来查询网格分布数据库,研究建立了一个基于oGSaDQp分布式查询处理器和Xmap重新查询算法的基础之上远程访问网格数据源的实际行为的原型,通过实际的应用和测试,结果表明有较好的实际应用前景〔41〕。

综上,国外对电子政务整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基于eRp和CRm方法、eDi、eai、Soa、语义、网格、多这几个方面的服务整合,近年多采用集中方式结合来解决整合问题。但每一种技术、方法都有其优势与不足,如agent对于从理论上研究异构系统间信息集成具有相当的优势,但规模应用的周期长,制定符合某类应用固有属性的协议规范是需要经过理论和实际应用若干反复,兼顾从应用到网络底层通信能力〔42〕从协议到应用软件接口的开发和测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43〕;eRp和CRm方法也是较为理想的系统集成整合方法,但对企业要求较高,操作起来较难,也很费时〔44〕;webServices提出了面向服务的分布式计算框架,具有松散耦合、与平台无关、易于集成等优点,但是它的安全性〔45〕和介入大量工作流程后的复杂性问题仍值得考虑〔46〕,〔47〕;eai能将多个应用系统的过程、软件、标准和硬件集成起来,但是eai投资成本高〔48〕;网格能解决异构、异种平台系统之间的集成问题,但网格的隐私控制与不同网格之间服务的传递存在争议,如何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仍有待研究。

电子政务文献综述篇8

摘要:外卖订餐电商模式是o2o电商的一个分支,也是o2o电商模式中发展较为成熟的一种应用。通过分析外卖订餐平台的现有的模式,基于双边市场理论和亚历山大商业画布对国内外卖平台“饿了么”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方案,丰富外卖订餐平台的研究领域。

关键词:外卖订餐平台;双边市场;商业画布

基金项目:本文为云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云财零点校园网”、云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基于用户接受模型的电子政务建设效益研究”(项目编号:YB201202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化电子商务中的信用管理模式、信任建立途径及其应用研究》(项目编号:71362016);《中国文化视角下商务智能(Bi)在电子商务企业中应用方法及其实证研究——以云南电子商务企业为例》(项目编号:71162005)研究成果。

引言

外卖订餐电商模式是o2o电商的一个分支,也是o2o电商模式中发展较为成熟的一种应用。o2o(onlinetooffline)即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网上订餐业务并不是近年来才有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伴随网上订餐的基本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是“跑腿模式”,主要是帮餐厅提供配送服务,并向用户收取一定的配送费,部分项目也可以从交易额中获得一定比例的折扣作为配送报酬;第二种是“佣金模式”,主要集成餐厅后为餐厅带来订单,通过为餐厅带来订单并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一般是5%~12%);第三种是“定额服务费模式”,餐厅每年上交固定的费用,平台为其提供订单。简单分析一下前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不需要搭建平台,但是所能提供的服务受到人力资源和地域的限制。第二种模式相对于前者来说有了明显的进步,运用了信息系统平台,可以容纳大批商家。但是商家和平台容易形成对立。综上所述,第三种方式不仅解决了订单处理的困扰,也解决了商家与平台的对立。

1、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1双边市场理论的研究

传统的单边市场仅涉及商品的交易,而双边市场中,“平台”是其核心,通过实现两种或多种类型的顾客之间的接触获取利润。Rochet和tirole(2006)提出了一个双边市场的定义:“如果通过提高一边的收费,同时同等程度地降低向另一边的收费,平台可以改变交易量,则称这一市场是双边市场”,所以,在双边市场中,价格结构可以影响双边的参与者。

关于双边市场理论的研究,刘启、李明志(2008)对双边市场与平台之间的关系作出综述,对研究的平台分类为中介、媒体、支付工具和软件平台这四种类型[1]。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也是针对这四个领域作出深入研究。熊艳(2010)对产业组织的双边市场作出综述,借鉴单边市场理论基础,对双边市场的概念、特征、结构和市场行为和绩效等方面进行梳理并评述,并对双边市场理论发展进行展望[2]。岳中刚(2006)对垄断平台和竞争平台的定价方式进行研究。朗君(2010)对双边市场理论视角下的平台企业的定价策略进行研究。关于双边市场的综述的研究相对较多,而研究相关的实证研究较少。

1.2外卖订餐平台的研究

外卖订餐平台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尤其是2014年,所以针对外卖订餐平台的研究较少。王娜等对校园餐饮服务模式进行研究中提到网络订餐与共同配送相结合的餐饮模式[3]。段海梦基于外卖订餐软件的o2o电商模式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及优化[4]。

基于双边市场的外卖订餐平台研究更是存在不足,所以本文基于双边市场对外卖订餐平台模式进行分析及优化可以丰富该领域的研究。

2、外卖订餐平台业务流程——以“饿了么”为例

2.1基础流程

以“饿了么”为例,餐饮店每年需要交5000元左右的费用获得平台推广的权限,如图1所示。

“饿了么”外卖平台是一个明显的双边市场,外卖平台的收费应是向两边收费,即向用户和餐厅收费,但为了积累用户数量,平台对用户采取免费策略。这里存在网络外部性,平台的价值是随着双边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用户数量的增加也会获得更多餐厅的进驻,使得双边的用户的数量都增加,进而增加平台的价值。

为了更好的分析外卖订餐电商模式,本文以“饿了么”为例,运用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提出的商业画布具体分析该模式的客户细分(CS)、客户关系(CR)、渠道通路(CH)、价值主张(Vp)、关键业务(Ka)、核心资源(KR)、重要伙伴(Kp)、成本结构(C)和收益来源(R),如图2所示。

2.2流程优化

对于送餐来说,最大的体验是菜好不好吃、配送速度快不快等问题。对于这点,上述外卖订餐流程中并没有详细设计和优化。餐饮行业面对很多问题如食品安全、服务效率、缺乏专业化团队等,其中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最为关键。对于外卖订餐电商模式来说,一个统一的标准化订单流程和订单格式非常重要。线上线下用户数据、订餐数据以及资金的数据的流畅传递和处理都需要规范的订单流程和订单格式。

所以本文对原有的外卖订餐电商模式进行优化及业务流程再设计。

相对于之前的流程图,这里增加了一个“数据处理”模块,通过海量数据的挖掘,评出评分最高的几家餐厅推荐给用户,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向餐厅推荐常用客户,让餐厅更好进行客户关系管理。针对用户评论,不仅可以选出优秀餐厅,也可以对评分低的餐厅进行警告和处置,提高平台的整体水平。优化后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

通过商业模式画布,我们可以更好的分析新的需求,如图4所示。

3、问题及对策

目前外卖订餐平台基本采用第三种定额服务费模式,在这种模式里有“轻模式”与“重模式”之分。以“轻模式”为代表的“饿了么”、“美团外卖”也在往“重模式”靠近,即自己搭建一些配送体系以解决送餐这道难题。而以“重模式”为代表的“到家美食会”也在向“轻模式”靠近,即与自身拥有配送体系的餐厅合作,负责处理订单。这两种模式其本质是一样的,只是目前侧重略有不同,但都应该基于大数据优化其模式,做到定制化、个性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启,李明志.双边市场与平台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问题,2008,7:17-20

[2]熊艳.产业组织的双边市场理论——一个文献综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4:49-54

[3]王娜,唐佳俊,陈兴林,薛亮.浅谈校园餐饮服务模式的创新——网络订餐与共同配送相结合的餐饮模式[J].科技资讯,2013,19:238

[4]段海梦.基于外卖订餐软件的o2o电商模式现状分析及优化[J].科技向导,2014,24:252

作者简介:

亓梓谕,大学本科,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

电子政务文献综述篇9

[关键词]大数据;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2.157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2-0219-02

目前,大数据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了解和熟悉,它不仅开启了信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全新时代,也助推了政府治理变革新纪元的到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大数据就是政府治理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技术,具有推动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共同创新的效用,并且通过这种效用给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机构的改革带来全新的变化。

1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虽然理论界对服务型政府没有给出过明确的定义和确切的表述,但是通过调查研究、数据分析和最后的总结得出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1.1服务型政府的宗旨就是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服务型政府概念的提出就是相对于传统的政治统治型政府和经济建设型政府而言的,而与后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服务型政府所体现的“服务”特性,它是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基础,也是服务型政府的首要职责;同时,也是判断政府绩效的最主要的准则,更是国家公务人员职业伦理的核心内容。

1.2服务型政府是法制的政府

法制政府概念的提出就说明了政府的权利是受到限制的,并且政府的法律必须是确切保护国家公民的彰显出正义的法律。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在向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宪法和法律至上、依法行政,基本价值是保护和实现人民的权利。”

1.3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应体现出政府的“被支配”特性

服务型政府施政过程中,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应体现出政府的“被支配”特性,这就要求在服务型政府施政的过程中,公民的需求居于决定性地位,而不再是政府的要求居于决定性地位。换言之,政府在整个过程中是被支配的,而公民不再是传统的被支配地位。当然,这种关系的界定也是与政府权力的来源是相符的。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公民,自然在与公民的施政关系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1.4服务型政府职能的确定就意味着政府必须对公民承担一定的责任

政府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公民就一定要解决责任承担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种责任的承担既是对“行政官员为了什么负责、对谁负责”的友好解释,也是对“行政官员实现责任的手段是什么”的完满回答。具体来说,服务型政府所承担的责任包括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

2智慧政府公共管理过程中大数据的应用

首先,政府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在原有电子政务平台的基础之上实现了快速反应的公共安全管理。在国外,2013年美国波士顿马拉松比赛过程中,发生了两场爆炸,爆炸造成了3人死亡,数百人受伤,让人更加想象不到的是在爆炸案发生的24小时以内,美国联邦调查局就搜索到海量的移动设备基站日志、短信、社交媒体数据、照片和视频监控录像,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快速的找出了犯罪嫌疑人,而上述所提到的数据都属于大数据时代的非结构化数据,这种非结构化的大数据成为了美国政府破案的关键因素。在国内,2013年拥有1300万人口的苏州市在如此大的人口压力下却连续10年被江苏省评为“社会治安安全市”,数据显示苏州现行命案破案周期平均在5天以内,命案破案率达到99.16%,所依靠的就是多渠道的大数据采集和快捷的数据处理能力。另外,电子眼、互联网等数据搜集渠道的丰富和越来越多的数据加入到犯罪预测模型中,使得警方能更有针对性地锁定犯罪易发点,高效打击犯罪。

其次,政府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在原有的电子政务平台的基础之上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综合社会管理。例如,沈阳市大东区区政府通过以大数据为依托,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实现了创新的网络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该模式框架体系由六大分系统组成,包括以民生保障为基础的建设服务系统、以现代科技为依托的信息网络系统、以高效顺畅为要求的组织指挥系统、以预警防范为先手的维稳防控系统、以快速反应为特征的应急处置系统、以真实客观为标准的考核评价系统。组织层级包括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中心、街道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分中心、社区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工作站三级平台以及区级、街道、社区级和网络级四个层级。

最后,政府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在原有的电子政务平台的基础之上实现了医学研发能力的提高,医疗个性化发展。例如,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往无比昂贵的基因测序变得不再遥不可及,那么海量的基因数据也将随之产生,一些医疗机构正通过高级算法和云计算加速基因序列分析,让体检机构或者主治医生能更快、更便捷、成本更低廉的方式发现疾病,并且对疾病的治疗也更加的高效了。

3大数据时代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构建的意义

首先,大数据时代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的构建,可以更好地培养行政机关进行公共服务的理念。我国政府推行电子政务的目的就在于希望通过这种新的办公方式实现政府职能的更好转变,更好地为公民服务。通过大数据依托,政府通过电子政务的构建能够更好地实现与居民信息的双向互动、无缝对接,彻底摆脱传统执政理念中的“官本位”“权力本位”的理念,实现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其次,大数据时代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的构建,可以更好地提升政府工作的运作效率。通过有效地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建可以使以前多个部门联合做到的公民服务,通过一个部门就可以完成,在提高政府施政效率的同时,精简了不必要的人。

最后,大数据时代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的构建,可以更好地实现公民对政府的监督。建立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政府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根本目的。大数据为依托的电子政务的出现为公民对政府的监督提供了成本低廉且行之有效的方式。通过基于大数据的政府2.0整合平台的开放,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沟通渠道更加畅通,政府通过平台开展民意调查、在线互动的方式让民众称为政府施政过程中的流程节点,透明的政务开展,使公民真正参与到政府政策的制定、执行效果评估之中,在提高民众对政府信赖的同时,让公众的参政议政成为了可能。

主要参考文献

[1]伍耀辉.构建服务型政府视域下的电子政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电子政务文献综述篇10

综治工作如火如荼的进行,不知道你对此有什么感想呢?下面好范文小编为你带来一些关于综治的述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综治述职报告1

20_年,__公司严格按照集团公司的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有关指示精神,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重点监控、标本兼治”的方针,积极推进和谐企业建设,完善综治维稳体系。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公司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全年整体工作运行平稳,无任何重大事件发生,确保了企业安全。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强化管理,抓好“两个到位”

1、组织领导到位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维稳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公司于年初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副总经理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任组员的综治维稳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检查、督导综治维稳工作,为公司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促进了和谐企业建设。

2、目标责任到位

按照年初既定的《20_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分表》,公司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预案,并及时加强了对电脑房、仓库等重点要害部位的管理,同时积极排查不稳定因素,主动了解职工动态,确保了各项工作平稳运行。

二、重点推进,加强“三个着力”

1、着力完善制度建设

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全年建立健全了《消防防火管理办法》、《安全生产动火作业管理办法》、《临时用电管理办法》及社会综合治安应急预案等相关制度,并按照综合治理目标要求定期对公司重点部位进行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2、着力排查潜在矛盾

结合公司员工数量不多的实际情况,公司宗旨维稳领导小组主动联系员工,通过谈心等方式了解员工工作情况,关心员工生活,积极帮助员工解决切身困难。发现矛盾后及时化解,在做好员工思想工作的同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努力妥善解决员工问题。由于了解及时、化解得当,公司全年发展平稳,员工情绪稳定良好,未发生任何重大群众事件和上访事件等。

3、着力加强信息交流

一个井然有序、畅通的信息渠道是了解员工问题,预防群众矛盾的重点,也是安全稳定的必要举措。公司综治维稳领导小组通过座谈会、谈心以及每月2次定期召开的生产调度会等各种方式主动了解关心职工情况,了解公司安全情况,把握当前安全稳定形势,有重点地部署工作,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注重实效,广泛开展综治维稳学习教育

20_年,公司组织员工对消防安全、用电安全、车辆安全以及办公秩序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学习,并专门开展了员工职业道德教育,教育职工诚实守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各项各种规章制度。

同时,按照燃气集团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公司广泛开展了纪律教育月、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以学习教育为重点,发动全体员工加入到学习行列,大兴好学之风,通过学习,大家对安全稳定的意识和自觉性都增强了,形成了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

回顾20_年综治维稳工作,__公司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全体未发生任何重大事件。但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公司将继续保持高度的警觉性,长期不懈的坚持下去,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隐患,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为公司稳定发展提供保障,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综治述职报告2

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的要求,大力推进我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了我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为经济和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的要求,大力推进我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了我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了一份贡献。现将一年来我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所做的工作作如下述职。

一、尽职尽责、全力支持,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我作为治保主任,我深知自己肩上重担的分量,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我要求自己尽职尽责参与到具体实际工作中,将稳定工作放在各项工作之首。无论是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业务工作会议还是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我都要花一定的时间、精力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反复强调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不仅改革、发展无法进行,而且已经取得的成绩也将付之东流,再三要求全体村民时刻绷紧维护稳定这根弦,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工作多么繁重,都要做到“稳定高于一切”、“稳定压倒一切”,把维护稳定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作为万事之先。对社会上的不稳定因素,及时与领导报告,抓早、抓孝抓苗头,就地及时化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调处纠纷不过夜,解决问题不留后遗症,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化在萌芽状态,防止引发群体性事件,用自己的行动为_的稳定出力。

二、努力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对群众的每一封来信,我都认真阅读,对前来向我反映情况的群众,我认真接待,仔细听取情况反映。对他们反映的问题,凡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我都认真予以办理,对少数受条件限制或政策不允许确实解决不了的,认真做好解释说服工作。

三、全力支持政法各部门工作。

对政法各单位要求我村做的工作,我都积极主动付诸实施,对他们开展的各项综治活动全力支持,对他们提出要协调的问题,我都参加,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

四、尽力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活动。

我能按照县委、县政府及镇党委、政府的要求积极参与普法宣传,提高法制知识,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一年来,我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虽然做了不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将进一步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更好地担负起“保一方平安”的责任,为创建和睦平安的_村贡献一份力量。

综治述职报告3

_年来,我局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县综治办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把维护社会稳定,落实各项综治措施当做大事来抓,切实负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紧密结合本局实际制定计划,分解任务,完善制度,加强队伍,使局机关社会治安保持了稳定祥和的良好局面。同时,作为x区维稳工作前线,在财政预算安排上加大维稳及社会综合治理资金的投入,确保全区社会政治安定和治安大局稳定,为建设“和谐新会、平安”作出努力。

一年来,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领导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我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维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由局一把手领导为本单位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综治工作的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并建立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成员职责分工中与其他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办公室、人事股具体分工协助抓的格局。定期研究部署工作,制定综治工作方案,切实把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各项综合治理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完成综治主要责任任务和工作目标,维护社会政治和社会治安稳定。

二、加大维稳及社会综合治理资金的投入,确保社会政治安定和治安大局稳定。

建设“和谐_、平安_”是我县部署的重点中心工作,我局对此项工作历来十分重视,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把维稳及社会综合治理资金作为财政预算支出保障的重点资金之一,在年初财政预算盘子较紧的情况下,仍积极加大其专项投入。

_年初预算安排突发应急及维稳经费200万元,截止目前已拨付123万元。其中:县公安局“平安城县”建设经费50万元;县武警中队建设经费10万元;县公安局维稳经费8万元;县公安局购置装甲驱散车部分资金50万元;从上级专项转移支付中安排县委办维稳工作经费5万元。为确保全县社会政治安定和治安大局稳定,建设“和谐_、平安_”提供资金的保证。

三、加强局直属机关的综合治理工作

(一)认真抓好人员教育和制度建设

为搞好维稳及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我局历来重视抓好人员教育和制度建设这二个根本。

1、抓好人员宣传教育,齐抓共管,群防群治。

一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印发法制宣传资料60多份。通过普法宣传教育,有效地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法制观念。

二是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观看禁毒、禁赌宣教片。

三是对局干部、职工子女进行法制教育。通过局工会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文体活动。

四是加强安全和防范教育。利用局域网、宣传栏、张贴标语等宣传工具和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宣传国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重点抓好防火、防盗、交通等的安全教育,增强干部、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2、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在财政局老办公区工作时根据我局安全保卫工作形势的需要配备了一名门卫,同时建立和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门卫值班制度、节假日值班制度、防火安全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健康体检制度等。

不断完善充实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对涉及本局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都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二)加强检查,及时整改

在“五一”“国庆”、“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安排包括局领导班子成员在内人有关人员24小时值班。每逢节假日前后,局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对局本部各股室电线、电路、防盗设施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虽然我们在社会治安综合法理工作上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法制宣传深度广度还不够,一些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还不够强,对干部职工的安全教育抓得还不够。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严格按照年初工作计划和签定的责任书,一项一项抓落实。针对存在问题差缺补漏,制定措施。重视“打防控”体系建设,抓好社会治安防范各项措施落实,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使我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综治述职报告4

20_年,我局在县委、县综治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确保安全播出,建立和-谐洛南”为已任,全面落实综治及政法维稳领导职责制和目标管理职责制,深入开展平安建立活动,扎实推进综合治理和政法维稳各项工作,使全县广播电视工作呈现出了政治稳定、人心稳定、安全播出、和-谐有序的可喜局面,为县域经济率先突破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带给了较好的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现结合实际,作如下述职:

一、思想上始终绷紧“维护稳定”这根弦,坚持稳定压倒一切

广播电视局是全县治安重点保护单位,作为一把手,我在思想上始终高度重视综治维稳工作,始终坚持把综治和政法维稳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一是健全领导机构。年初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排综治政法维稳工作,落实一把手负责职责制,落实综治政法维稳工作人员、制度、措施、职责和奖惩办法,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局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局台各股室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局机关先后重新组建了护楼护院队、反恐工作领导小组、安全播出大队、预防艾滋病工作领导小组,为综治政法维稳工作带给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健全研究综治维稳工作制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的综治工作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综治工作专题研究会,及时解决整改本单位综治及维稳工作中出现的新状况、新矛盾、新问题,将矛盾纠纷、安全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是加强综治工作经费保障。今年以来累计投入综治工作经费近3万元,先后在机关设置了监控摄像头,在财务室、制作室、设备库房落实了技防物防措施,办公楼窗外安装了不锈钢防护网,楼道及重要部门安装了推拉防护门;购置了11台消防灭火器,配备在重点部位和要害部门,确定专人负责管理和使用。

二、行动上始终着眼“确保平安”这条线,切实加大平安建立力度

一是狠抓教育。利用职工学习例会、工作安排调度会、黑板报、宣传标语等形式经常部署安排综治政法维稳工作,加强对全体职工及其家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维护稳定的教育管理,先后对机关财务人员、驾驶员、值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技能培训27人次。使每个部门、每个职工及相关人员明确年度目标任务、综治政法维稳工作、平安建立工作的思路和措施,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和加强综治政法维稳工作。

二是先后多次对局台办公楼、制作室、财务室、家属楼等重点工作生活部位进行安全排查,对制作播出环节、办公楼卫生间、机关用水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全面整改,同门面房承租户及院内外来住户逐一签订安全职责合同,对安全生产重点部位加强了人员配备,强化安全措施。

三是信访案件职责落实到每一个班子成员,确定专人负责具体解决;同时重新修订了“村村通”工程施工、工程检修安全规则,坚持做到全程服务、安全服务、周到服务,强化对“村村通”及基建工程施工前的工程勘测可行性论证、方案报批管理,认真签订安全施工职责合同,加大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督管理和竣工验收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实行工作失误追究制度。

四是建立健全了门卫制度、巡逻制度县局先后修订完善了、,建立健全其他各类制度21个,坚持用制度来约束职工行为,用奖惩兑现目标职责书,确保了工作正常进展。同门面房承租户及院内外来住户逐一签订安全职责合同,对安全生产重点部位加强了人员配备,强化安全措施。

三、效果上始终紧扣“安全播出,平安稳定”这个点,力求综治维稳取得实效

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部门的命脉。无论工作做得再多,人、财、物投入再大,能否取得实效能否确保节目安全播出始终是衡量工作成绩的首要标准、落脚点。我局紧扣“安全播出,平安稳定”这个落脚点,扎实工作,力求综治维稳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五五”普法深入开展。突出加强以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为重点的学法用法,着力提高广播电视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坚持执行每2月一次的学法制度,用心组织行政执法人员法制参加市、县学习培训。从年初开始,利用“科技宣传周”、“三下乡”等活动用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和科技下乡宣传活动,多渠道多层次宣传广电法规和依法行政法律法规。

二是行业管理扎实推进。今年来共制定印发安全播出安全生产文件5个,配合县公安、工商等部门进行集中整治卫星地面接收设施销售市场专项行动4次,收缴非法经营销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280台,有效开展打击私接乱串、破坏广电传输设施的案件90余人次。

三是综治基础不断夯实。我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强化安全播出制度建设和职责落实工作,有效地杜绝了各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县广播电视台和兑山转播台制定了和,落实值班人员职责,进行反复演练;制作播出机房重新修订了值机人员岗位职责,对节目的播前、播中、播后和收视状况实行分时段把关、全程监测,从时段、职责等环节强化了职责;广播电视台节目播出实行总编负责制,由技术播出部、社会事业股双重监测监控,新闻部、专题部对各种播发稿件实行领导签发制度,确保了宣传质量和节目播出效果。

对地处偏远农村的“村村通”设备,由县局村村通办公室负责技术服务和行业管理,逐一签订安全播出目标职责书,落实安全播出职责。

综治工作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透过全体同志的不懈努力,我们在综治政法维稳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确保了机关工作的安定和团结,确保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为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和-谐氛围做出了用心贡献,也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肯定和好评,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改善,努力为我县经济社会率先突破发展和构建平安洛南做出应有的贡献。

综治述职报告5

一年来,本人在市综治委的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综治工作会议精神,不断争先创优、狠抓了各项措施的落实,圆满地完成了综治工作各项任务。

一、进一步提高对综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综治工作事关全局、全社会的稳定,必须要高度重视,一年来本人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学习,认真研究布署。配备了专职综治人员,把综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了本部门年度工作规划,定期研究布署,一季度至少一次。

二、狠抓综治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按照市综治委的要求,我局每季至少召开一次综治领导小组会、工作例会和通报讲评会,每月召开一次治安形势分析会,每半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会,检查各项综治工作的落实状况,分析排查本单位及职工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对本部门综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经过排查没有发现问题的也记录在案,并做了详细的会议记录,同时向市综治委汇报,实行每半个月“零”报告制度和重大问题立即报告制度。

三、开展法制和道德宣传教育工作

我局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加强防范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深入持久地开展基层安全建立活动,加强法制和道德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

四、强化综治工作职责制

强化党政领导的职责,逐级建立主要负责人综治工作政绩档案,将综治工作成绩与职责人及分管领导的政绩考核、职级升降、奖励惩处、经济利益挂钩。实行领导干部综治工作述职制度,进一步明确领导班子对各自所分管的行业的稳定工作负责,确保层层有人管、有人抓,制订了本局领导相关社会稳定工作职责制,制订了本部门《关于对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重大问题的分管领导职责查究的实施办法》、《关于加强综治工作,实行综治工作职责制的通知》,对下属单位下达了综治工作职责书。

一年来,综治工作虽然取得必须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今后我将进一步提高对综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习,在市综治委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心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综治工作的新方法、新措施,努力为我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好的社会治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