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章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8:41:56

工会章程篇1

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章程

一、总则

(一)为了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切实加强安装经理部的安全生产管理,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促进安装经理部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特修订本章程。

(二)中建三局工程总承包经理部安装经理部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经理部安委会)是经理部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安装经理部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并指导和督促工程项目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三)经理部安委会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以及上级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一系列重要指示,研究、协调、解决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指导和监控全经理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根据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经理部实际情况,部署和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的各项活动。

(四)安全生产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贯穿于经理部经营生产的全过程,经理部安委会要发挥各成员部门的作用,既要分工协作,又要齐抓共管,共同搞好经理部的安全生产工作。

(五)按科学规律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坚持科学的态度,采用科学管理方法,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强化业务培训和教育,建立健全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和各项安全制度,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依法办事,奖罚分明。

二、组织机构

(一)按照国家的安全生产规定,经理部经理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经理部安委会主任由经理部经理担任。

(二)经理部分管生产的副经理、主任工程师、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担任副主任,工程技术部、物资设备部、成本管理部、综合办公室(工会)负责人和项目经理代表担任委员,共同组成安装经理部安委会。

(三)经理部安委会办公室设在经理部工程技术部,负责经理部安委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经理部安委会负责召开的各种会议,会议决议、通知、通报的拟订、综合性检查的牵头,均由安委会办公室负责。安委会各委员均应按照各自的职责,既分工又合作,共同抓好全司的安全管理工作。

(五)经理部安委会委员,凡因特殊原因无法参与安委会的工作或无法再任职时,在正式行文增补前,由缺席负责人安排人员代替。

三、职责范围

(一)领导和协调经理部范围内有关安全的各个方面工作,对经理部各部门、项目安全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审核检查和考评。定期研究、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和指示,组织有关成员部门对经理部安全状况进行调查,向经理部领导反映重要安全问题、提出事故隐患的处理意见。

(二)制定经理部安全生产工作计划,下达安全生产目标,并对目标进行日常的检查、落实和考核。组织召开全经理部安全生产现场会、经验交流会、安全生产工作会,并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安全达标现场进行总结、宣传和表彰。

(三)组织制订和完善经理部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督促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培养和储备安全管理人才,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四)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经理部每月组织对各项目进行一次安全检查,不定期组织的专项安全检查,并认真组织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

(五)组织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员安全意识,督促、检查各单位宣传教育工作情况,抓好安全培训工作。

(六)调查研究经理部改革发展中安全生产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新对策,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七)组织对重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按照责任的划分,对事故责任者进行处罚。

四、安委会主要成员的分工

(一)按照经理部安委会工作职责的要求,各成员部门均应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共同抓好经理部的安全管理工作。

(二)经理部安委会主任除负责全面领导工作外,重点负责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组织制定经理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按安求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保证经理部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督促各单位确保安全措施费用到位;决定重大事故责任者的处理;督促、检查副主任及各成员对安全工作的开展情况;支持有关安全专业部门人员的工作。

(三)安委会副主任在主任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安全教育、安全业务培训、安全检查、安全规章制度的健全与完善;负责组织经理部安委会的召开;负责组织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

(四)工程技术部(工程组)安委会成员负责经理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制订本经理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规程,并检查执行情况;负责组织并参与安全检查,协助和督促有关部门对查出的隐患制定防范措施,检查隐患整改工作;负责指导项目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积极推广安全生产科研成果、先进技术及现代安全管理方法。负责按照施工程序、施工准备、施工工期必须服从安全文明施工规定的要求来安排计划、组织施工,负责组织、教育、检查和处理有关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

(五)工程技术部(技术组)安委会成员负责组织编制和审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或专业工程项目施工方案;负责领导安全技术攻关;负责对施工中存在的事故隐患,从技术上制定措施。

(六)综合办公室安委会成员与工程部安委会成员负责员工(含劳务队伍)的入场教育、培训和上岗、换岗教育等的组织工作,并负责劳务队的管理方面的有关安全工作(如签订合同,执行合同情况等)。负责审核和印发经理部安全管理文件;负责发动各级团组织参与青年安全文明号创建活动;负责组织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七)成本管理部安委会成员负责按经理部安全生产费用投入计划及时提取安全技术措施经费、劳动保护经费及其它安全生产所需经费,保证专款专用。做好项目安全费用投入统计工作,设立专项统计台帐;负责在经营承包责任制或经济承包责任制中有安全生产内容,并监督其落实。

(八)物资设备部安委会成员负责对购入的各类材料、劳保用品等的质量管理,使其安全可靠性能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并制定严格发放和使用制度。

(九)工会主席作为安委会成员,负责组织职工监督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的执行情况;负责配合有关成员组织开展安全竞赛及表彰活动;组织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和安全培训工作,监督检查劳逸结合执行情况。

五、工作制度

(一)经理部安委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并形成决议。如有重大问题需要及时研究解决时,安委会主任或副主任可临时决定召开安委会会议。

工会章程篇2

第一条为适应改革发展新形势的需要,依照《劳动法》、《工会法》及中华全国总工会和浙江省关于建立员工互助补充保障体系的文件精神,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__公司(宁波__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及所属子公司,简称__公司,以下同)员工互助帮困基金会是由全体在册员工参加,公司工会负责的员工互助互济的群众性组织。

第三条员工互助帮困基金会的宗旨是:依靠会员集体的力

量,发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在会员发生突发事件、重危疾病、经济困难时,给予一定补充性的经济资助,以缓解员工的暂时困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

第四条员工互助帮困基金会坚持以下四条原则:救急不救贫的原则;透明公开的原则;逐级申报、集体讨论的原则;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

第二章会员

第五条凡公司在册员工,承认本会章程,按时缴纳会费,均可成为本会会员。

第六条会员权利

1、享受章程中规定的待遇。

2、对本会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批评和建议。

第七条会员义务

1、按基金会的要求和规定,按期缴纳会费。

2、会员出现互助帮困基金会章程第二十三条1至5款中所发生的特殊困难时,按本章程规定的予以申报。

3、遵守互助帮困基金会章程,支持互助帮困事业。

第三章组织机构

第八条互助帮困基金管理委员会是互助帮困基金的管理组织。

主任:公司工会主席

副主任:

委员:会员代表3-5人。

第九条互助帮困基金管理委员会的职责:

1、负责制定和修改互助帮困基金会章程;

2、按期公布互助帮困基金会的运作情况,讨论决定基金会的重大问题;

3、审议、监督基金管理小组的日常工作;

4、审批会员的互助帮困补助。

第十条互助帮困基金管理委员会下设基金管理小组,负责基金会日常工作。

组长:副主任兼任

副组长:公司财务主管

成员:工会分管委员、公司财务出纳。

第十一条基金管理小组职责

1、办理员工入会、退会手续;

2、按照互助帮困基金管理委员会的要求,执行本会章程,做好互助帮困的日常补助工作;

3、负责受理和审查基层支会提出的员工申请补助报告,办理有关补助手续;

4、提出互助帮困基金会出现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

5、负责向管理委员会报告每年度的基金使用管理情况。

第十二条各个分厂为基层支会,车间为支会小组;总公司以各部门为基层支会。支会小组是互助帮困基金会的基层组织,各支会负责互助帮困基金会本单位会员的管理及会员的补助申报工作。

第十三条基层支会职责

1、申报会员入会申请;

2、办理会员申请补助手续。

第四章互助帮困基金的筹集与管理

第十四条互助帮困基金的筹集

1、会员个人每月缴纳会费2元;

2、接受个人捐赠款项。

第十五条补助手续的办理

1、补助申请的有效凭据

(1)会员在医院住院费用明细表、医院诊断证明书、出院证明、正规发票;

(2)会员致残有效的伤残等级证明;

(3)会员病故证明材料;

(4)申补会员如实填写互助补助申请表递交本单位支会小组。

2、支会小组长经核实确认后签署意见报基层支会,基层支会报基金管理小组;

3、由基金管理小组按章程规定办理补助手续;

4、互助帮困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按集体讨论意见审批;

5、申请人到财务部基金管理处签领;

第十六条会员会费每月2元,从工资中逐月提取。

第十七条因故死亡的会员,本单位应在10日内通知会员家属办理补助申请手续。

第十八条互助帮困基金帐目,由公司财务部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挪做它用,确保资金、帐目的完整和安全。

第十九条互助帮困基金帐目每季度公布一次。

第五章互保期限及标准

第二十条会员资格自本会成立之日起生效,新员工自报到之日起工作满一个月。

第二十一条会员自公司停薪(无理由)之日起,会员资格自行终止(不退会费),互帮责任结束。

第二十二条享受补助待遇标准

1、会员身患各种疾病住院治疗、一次性自负医疗费(医疗费标准参照慈溪市农村医疗保险相关规定)1000元至20__元,给予补助20%;20__元至5000元,给予补助25%;5001元以上的,给予互助30%,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1万元。

2、会员意外伤害致残,达到一至五级的一次性给予20__元至10000元的补助。

3、会员死亡给予补助10000元。

4、会员因遭遇自

然灾害、突发事件、重危疾病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经调查属实,可申请特殊补助。5、会员及家庭因遭遇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重危疾病等原因导致资金出现临时紧缺者,可经担保人担保,填写借款申请表向所在部门支会申请、并报公司“员工互助帮困基金会”管理委员会批准,办理借款。借款金额累计限额为3000元,一年内借款不允许超过三次,还款期限为三个月。

第二十三条补助金个人每年度累计补/!/助最高金额为1万元(年度是指自然年度)。

第二十四条互助帮困基金会会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享受补助。

1、申请补助会员在申请补助过程中有弄虚作假和欺诈行为者。

2、会员无论以何种情形参加各类商业保险或按照法律法规已获得相应赔付或补助的,不再重复享受公司互助补助。

3、因打架斗殴、自杀、自残、犯罪行为而造成残、亡或由于会员受益人故意行为造成残、亡者。

4、因不可抗拒的灾害造成众多人员严重伤亡,互助帮困基金无力承受时,暂停互助帮困基金。

工会章程篇3

一、为了携手推动我国连锁经营与特许加盟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充分发挥《连锁与特许》杂志作为本行业权威刊物的特殊优势,增进连锁经营与特许加盟这一商业模式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特联合业界、学界精英成立《连锁与特许》杂志研究理事会(以下简称“连研会”)。

二、宗旨:推动连锁经营与特许加盟行业系统管理层、技术层和实业界的沟通与交流,研讨商业运作方面的新问题、新经验、新技术、新成就及连锁特许业发展方向和动态,相互提携,加强合作,促进本行业健康有序地快速发展。

组织与机构

三、《连锁与特许》杂志研究理事会(简称连研会)隶属《连锁与特许・管理工程师》杂志,连研会秘书处的地址设在北京市中关村北二街水清木华园4号楼503室。

官方网站:www.3216.com。

四、连研会理事由跨国连锁企业高级经理、国外驻华使馆商务处连锁特许专员、政府主管部门官员、著名专家、学者教授、顾问咨询策划机构经理、协会主席、展会展览公司经理、主流媒体记者、国内知名连锁机构总裁等。

五、连研会荣誉理事长(多名)、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根据行业设置多名)、理事(多名)、秘书长(1名)、首席副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多名)。

六、理事会理事长由行业领导企业兼任。

七、理事会下设常务机构:秘书处,负责日常事务。

八、理事会全年开展若干次交流、研讨活动,年终开年会一次。

九、通联方式:连锁与特许杂志研究理事会筹备处秘书长牛志敏,首席副秘书长李照峰

通讯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北二街水清木华园4号楼503室邮编:100080

电话咨询:010-82642449 010-674314150371-63588100

传真:010-82642439 0371-63833778

电子信箱:media@3216.com.cn magazinead@yahoo.com.cn lzf―ad@126.com

短信发至:1360101843113810692340

网站:www.3216.com www.danjiang.com

权利和义务

十、连研会理事单位享有以下权利

1、理事单位可以参加中国最高层次的连锁特许企业领袖年会;

2、企业可以作为经典案例在由清华大学主办、世界上全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中国知网――“CnKi数字图书馆”上,供世界各地查阅和研究,以提高企业品牌资源的综合和增值利用价值,同时也是品牌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的最佳平台;

3、企业可以作为经典案例在万方数据上,该数据是由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亲自指示和关怀下于1956年10月成立的)以万方数据集团为基础联合国内几家知名机构创办的。

4、每月一度的连锁巨头沙龙;

5、推荐国际、国内高端峰会及展览会;

6、及时在连锁与特许网和店江网上企业重要信息;

7、定期组织出国商务考察活动;

8、不定期的专题报告会议;

9、具体回报条款详见附件。

十一、理事单位义务

1、踊跃参加理事会活动,积极提供理事会发展建议。

2、为搞好理事会活动,享受理事单位规定的权利,所有理事单位任期均为三年,均须及时交纳相应会务费。

工会章程篇4

关键词:大学章程;历史;现实;指导思想;工作方法

正确认识大学章程建设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世界上较早的大学章程是牛津大学和巴黎大学的章程,都产生于13世纪初期。章程对于西方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甚至有很多大学是先有章程再建学校。例如:麻省理工学院的第一版章程于1861年颁布,颁布之后才根据章程招生和教学。有的西方大学则是先运行,然后为了规范大学与政府、教廷等的复杂关系而由政府或教廷颁发特许状。这些特许状本质上就是大学章程,如哈佛学院于1650年获得麻省议会颁发的特许状并将其作为办学基本依据。近代的中国大学也非常重视大学章程。1898年,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成立之初就制定颁布了《奏议京师大学堂章程》。该章程由梁启超起草,光绪皇帝钦定颁行。民国时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都建立了相应的大学章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很少有大学依据章程办学。直至20世纪90年代,大学章程才开始受到关注。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和199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下简称《高等教育法》)要求各大学制定章程。但是,真正有效落实这两部法律精神,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的高校并不多。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较早地启动了制定大学章程。据统计,截至2007年,全国共有563所高校报送了章程或进入到章程草案审议阶段;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有10所报送了已经制定的章程、13所报送了章程草案。

2012年以来,根据《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1号)及《中央部委所属高等学校章程建设行动计划(2013-2015年)》(教政法[2013]14号)的精神,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我国高等教育界普遍开展了大学章程的重新制定与修订工作,从而使大学章程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大学章程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章程将作为大学的根本大法、总。章程要解决大学法人地位的问题,规范政校关系、大学治理结构等最根本、最基础的问题。二是章程将作为大学的改革大纲,指导和规范大学的综合改革。强调,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章程是建立中国特色大学制度的基础、核心和抓手,是大学推进依法治校和实施综合改革的总纲领。三是章程将作为大学的现行法律,直接影响社会公共生活。自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章程》由教育部核准以来,大学章程确立了较高的法律地位。当代大学章程不仅是由院校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所确立的,而且是由具有立法权的机构颁布的。因此,大学章程成为教育法律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行政法的补充。同时,司法机关将把学校章程和以章程为依据完善的学校基本制度作为案件审理的法律依据。综上所述,大学章程在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起到龙头作用,是奠定我国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基石。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章程的建设。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大学章程制定不等于大学章程建设。大学章程的文本形成仅仅表明大学法制建设的开端,不意味着大学已经形成依法治校的局面。大学章程建设是比大学章程制定更高的阶段。大学章程建设的目标是要确保大学围绕着章程形成一套法制体系,确保大学切实依章程办学。

大学章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工作方法

大学章程的制定首先要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只有在思想、方法、程序上形成校内外的共识,大学章程制定工作才能有序、有效地推进。

1.大学章程建设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宪法、法律法规为依据。与其他组织一样,任何国家的大学章程都不容许违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具体而言,大学章程的制定与修订工作必须坚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等上位法为依据。章程的法律精神、法条内容、文字表述等各个方面都应确保其合法性。例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三章第三十八条至第四十条,对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作出了完整的规定。大学章程的制定任务主要是依据纲要的要求对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扩大社会合作、推进专业评价等事项制定出细则来。

2.遵循教育的共性、基本规律。大学章程既要体现法的精神和法的严肃,同时也要宣示教育理念。教育的规律和理念,一方面要借鉴国外,一方面要依托于教育同行的广泛讨论。我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起步比西方高等教育晚,因此要重视研究西方一流大学的章程,借鉴其程序和内容等方面的经验。同时,要鼓励社会公众就大学章程展开广泛讨论,明确章程中应规定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等。在政府与大学关系等方面,公立高校都面临类似的问题,尤其要展开公开、深入的讨论。从基本内容和结构来看,学术自由、教授治学等已经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的共同价值观;从章程建设的程序来看,教师、学生的广泛参与性也是中外大学制定章程过程中的一个共性特征。

3.注重对学校自身办学传统和教育思想的提炼。大学章程应确保突出学校特色,避免同兄弟院校雷同。如果大学章程雷同度高,就失去了一校一章程的意义。但大学章程的特色不能为求异而不同,必须是因为院校根据自身具体校情而作出的思考。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四大功能有不同的理解,其特色和定位也会有所区别。

4.以大学法人治理结构为重点。大学章程的建设,是为确立现代大学制度和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奠定基础。大学的治理结构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形成合理的大学外部治理结构,重点是规范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另外一个部分是形成合理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重点是规范学术与行政的关系。因此,要通过大学章程规定大学法人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系,要规定大学内部党委、校长、学术等各部分权力之间的关系。

5.大学章程的建设过程应落实群众路线、走协商式民主道路。大学章程的建设过程本身是一个治理过程,要充分调动顶层设计、基层创造的动力,协调、协商各个群体的利益。章程要真正有用、长期有用,必须充分调动师生的参与积极性。不能够组成一个小班子关起门来写章程。只有一线教师、广大学生和校友真正参与到讨论中,发出真实的声音,章程才能把各个利益群体的真实诉求反映出来。否则,制定的章程是经不起历史考验的。

从内容上看,大学章程必须重点规定以下三组关系:

第一,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政府是我国公立大学的举办者,其主要的权力包括指导、监督、规范、考核和评估等,其主要的义务在于投入教育资源。大学是办学的主体,相对于政府而言其主要的权力是办学自,具体包括招生与考试、学科与专业设置、发挥大学基本功能、调整和设置内部组织结构、管理和使用资产与财产等几方面的办学自。落实办学自的基本保障是法治,即政府和大学的运作都应程序透明、信息公开、民主决策、多方监督。

第二,大学与社会的关系。现代大学的外部关系不仅包括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大学与社会其他主体发生联系。因此,大学章程必须重视规范大学与企业、非政府组织等之间的关系。其中,大学章程应明确作出规定的内容如下:类似于大学与政府的关系,相对于社会而言,大学也有不受社会各类主体非法干涉的办学自;大学应主动公开办学情况,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大学应开放办学,并可以同境内外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高校及其他个人依法合作办学、展开学术交流、共建科研基地、推进产学研合作等;大学应可以面向社会吸引捐赠,拓展办学经费来源渠道等。

第三,党委、校长与学术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上位法的精神,我国公立大学实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大学章程应坚持这一基本制度。同时,根据《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学术委员会作为学术权力机构应当在大学章程中明确作出规定。因此,大学章程必须处理好党委、校长、学术委员会“三驾马车”的关系。具体地,应明确党委会、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学术委员会的人员组成结构、会议议事规则等,尤其要避免上述权力机构发生权力“重叠”的情况。

同时,大学章程的内容还应该注意以下三个要素―教职员工、学生和校友等。教职员工包括教师、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等,其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指学校依法录取、取得入学资格、具有学籍的受教育者。校友是指在学校学习、工作过的人员。大学章程要明确教职员工、学生和校友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尤其要明确其权益保障途径。其中,章程要明确规定现代大学教师作为学者的学术自由权,要明确如何保障教师的学术自由与学术独立。实践表明:教职员工、学生与校友的权利、义务规定往往是大学章程制定过程中的焦点,需要广泛发动相关利益主体展开积极的讨论。章程要明确这三类人群的组织方式,对教授会、学生会、研究生会、校友会、社团组织等作出规定。

在大学章程的制定过程中,三大关系与三大要素都应作为主要着眼点。三大关系不可或缺,否则大学会出现权力混乱、治理失效;三大要素不可或缺,否则大学章程会失去群众基础和法治威信。要把三大关系与三大要素结合起来,使校内外的权力运作更加协调,使大学内部的领导、行政、学术等三方面权力的运作更协调,同时使权力运行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即以教师、学生、校友等为本。在很大程度上说,大学章程是以三大关系与三大要素为主要内容的。处理好三大关系和三大要素,对于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大学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主要是围绕着这三大关系和三大要素来做文章,大学章程对上述关系和要素的明确规定将为大学综合改革奠定主要的法理基础。

北京化工大学章程建设的若干特色分析

北京化工大学作为较早制定大学章程的学校之一,高度重视大学章程在依法治校中的作用。2012年以来,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学校积极开展了大学章程的重新制定与修订工作。根据学校领导班子的总体安排,结合国内外一流大学的章程建设经验,重新制定和修订后的学校章程主要有以下特色:

第一,以人为本,尊重师生,敬畏教育。修订后的《北京化工大学章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把关于教职员工、学生的规定单独成章并且位置提前,同时尽可能地细化教师、学生等各个主体及治理要素的责、权等。待章程审核通过以后,学校还将依据章程制定和完善下位法、形成依法治校的法律体系,重点对教师、学生的权益保护机制等问题作出细则性规定。同时,“人才强校”战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思想、办学方针被写入大学章程中。

第二,以治理结构为重点,以现代大学领导体制为核心,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意见稿》以明确的“治理结构”一章规定了校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及党委部门,校长、校长办公会及行政部门,学术、学位、聘任及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责、权等。

第三,敬畏科学、保障学术自由。学术自由是所有现代大学的一个共同特征,体现了敬畏科学的理念。《意见稿》对学术自由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具体包括:政府不得干涉学校学术自由、学校不得干涉师生学术自由、教师拥有学术自由的权利与义务等。同时,《意见稿》确立了学术自由的制度保障,详细规定了学术委员会等学术权力机构和教授治校制度。

第四,突出开放办学的思想。实施大开放战略是学校第九、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基本办学战略之一,是区别于其他高校的一个特色战略。《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大开放的发展战略,并且以三个章节的篇幅突出学校与社会的关系。

总而言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精神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大学章程建设将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项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也必将是中国大学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机遇。

参考文献:

[1]王春业.论我国公立大学章程的法律效力及其实现路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04):16-26.

[2]柯文进,刘业进.大学章程起源与演进的考察[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05):74-81.

[3]高桂娟.大学章程制定的依据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11):27-30.

[4]米俊魁.大学为什么要制定章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01):33-35,52.

[5]袁本涛.现代大学制度、大学章程与大学治理[J].探索与争鸣,2012(04):69-72.

[6]史静寰.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需要“根”“魂”及“骨架”[J].中国高教研究,2014(04):1-6.

[7]司晓宏.关于推进现阶段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4(11):84-87,138.

工会章程篇5

关键词:作业现场;习惯性;违章对策

中图分类号:te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6-0171-02

近几年作业现场中习惯性违章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那么习惯性违章行为是指那些明知故犯的施工单位或企业。其实大多数的违章操作都属于习惯性违章行为,严格的考量着人们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出现,一般情况下是由于作业人员存在着偶然性心理,他们认为事故发生可能性很小,偶尔一次或两次这种不安全行为不会出现安全性事故。这种侥幸心理一旦出现萌芽就会日益增打,以至于在每次在现场作业时都会存在侥幸躲避危险的心理,在这种心理存在的状况下,某些作业员工或者管理人员通过实施此类习惯性违章行为,没有对其造成伤害,就认为今后这种行为不会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也是为了减少自己的劳动和脑力支出省事、省心。这种心理现象在当今社会不仅仅存在于工业上,其实在任何行业上都存在,这种情况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作业人员希望能够通过最低的消耗来换取最大的实际效率,这也是人类思维模式的正常体现。然而,这种心态会给工程的施工人员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也会为完工的建筑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1习惯性违章的主要表现形式

①在作业现场里有部分老员工或新员工对作业的流程和操作规程不熟悉。在入职前的培训过程不认真学习技能和相关知识,在上岗时一知半解,不求甚解,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并影响到其他员工也跟着违章,会使得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②一些老员工在作业现场明知故犯。在口头上操作规程讲的头头是道但在实际操作上却不按章操作,明知自己的做法违章,可为了图省事,怕麻烦,简化或错化操作流程和步骤,导致工程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③一些员工和管理者盲目从众不能自制。在生产操作过程中自己明明知道习惯性违章的行为不对,但如果严格按照规定行为做事,认为这样行为没有人情味或者脱离的群众,认为大家都如此做事,没有发生事故,自己采用这种方式工作,这种从众心态也不会出事,从思想上意识不到此项工作的危险性

④侥幸心态是引发习惯性违章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作业中习惯性违章行为是最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作业人员认为这种行为事事存在侥幸心理,感觉自己每次都是幸运的,不会出现意外事故,加上自己脑袋瓜子灵,反应快,抓住时机偷懒减少工序,但是后果是万万没有想到的。

⑤员工或管理者急功近利发生违章行为。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时间以及降低成本上偷工减料,减少工序和操作步骤,习惯性违章的行为就发生了。还有一些人进入工作地点后,只管埋头苦干不顾后果和后续工作,只顾眼前的工作,干完就没事给自己放假,这也是急功近利的表现。

⑥得过且过主要是指管理者的行为不规范。管理者糊涂混日子,得过且过,自己懒得管理的同时也存在侥幸的心理。

2习惯性违章的成因与特性

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样习惯性违章的养成也不是一朝半夕能够形成的。对当下的问题处理不当减少工序并对之后出现的问题不加以分析和处理,导致习惯性违章行为越来越严重。

以往不变的做法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错误的行为定式习惯,这种思维定式也成为习惯性违章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这种行为做法,经过长期以来的工作习惯已经成为固定的模式。如果让作业人员尽快按照要求严格规范操作方法和技术,则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要改变以往的行为习惯,首先就要排除惯性违章行为思想的干扰。但是这种改变思想的过程很难,会使作业人员回到错误行为的老路上,即造成习惯性违章行为。

3有效降低习惯性违章行为的方式方法

①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提升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教育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个企业或施工工程单位在工程之前或招纳新员工的时候都会进行岗前安全知识的培训,确保员工有安全的知识和意识是安全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减少安全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增强员工的自我防护能力,促使员工正确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自觉地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这是安全生产的一个根本前提。因此,必须加大安全生产教育力度,并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珍惜生命,保证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

②创建施工操作标准化流程和严格执行的明确安排,以及违章者的处罚措施,创建标准化作业班组,树标准化岗位,就是加强单位“三基”工作的重要手段,是落实岗位责任制、经济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具体表现。在挫折流程中应该针对员工习惯性违章的特点和多发点要产生一系列实际标准化的措施。实施标准化作业的目的是单位实现安全生产,保证质量,提高效率,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最终达到避免和杜绝由违章作业而导致的各类事故。

4结语

可见习惯性违章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施工单位要想出预防某种错误形成习惯的办法,避免违章作业现象,重点在于领导和管理者的行为、素质,应不断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谨慎心理,职工安全意识的增强,才能确保施工的完整不缺失,才能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避免习惯性违章行为还需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工会章程篇6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也称为内部劳动规则,是企业内部的“法律”。规章制度内容广泛,包括了用人单位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根据1997年11月劳动部颁发的《劳动部关于对新开办用人单位实行劳动规章制度备案制度的通知》,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劳动合同管理、工资管理、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工时休假、职工奖惩,以及其他劳动管理规定。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利,督促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制定规章制度应当体现权利与义务一致、奖励与惩罚结合,不得违法法律、法规的规定。否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本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制度的直接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二、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的决定程序

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关键是要保证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内容具有民主性和科学性。规章制度的大多数内容与职工的权利密切相关,让广大职工参与规章制度的制定,可以有效地杜绝用人单位独断专行,防止用人单位利用规章制度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关于规章制度制定程序的引起的争议。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是企业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不仅仅是我国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特色,而是世界范围内企业管理的一个趋势。职工如何参与企业管理,在哪些事项上,以什么形式和途径参与,我国的相关法律都作了规定。劳动法第八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工会法第三十八条:“企业、事业单位研究经营管理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应当听取工会的意见;召开讨论有关工资、福利、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会议,必须有工会代表参加。”公司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公司研究决定改制以及经营方面的重大问题、制定重要的规章制度时,应当听取公司工会的意见,并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在立法过程中,草案曾经规定:“规章制度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应当经工会、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或者通过平等协商作出规定。”这样规定曾经引起较大的分歧。一种意见认为制定规章制度和决定重大事项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是用人单位的“单决权”。用人单位在制定规章制度和决定重大事项时只要听取工会和职工的意见就可以了,规定经工会、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如果意见不统一,势必造成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久拖不决,用人单位的管理将无所事从。这样规定,限制了用人单位的经营自主权,实践中无法操作。另一种意见认为,用人单位制度规章制度应当有劳动者参与,从国外的情况看,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很多都是是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决定的内容,属于“共决权”。我国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规定,属于职工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企业规章制度,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最后,综合考虑各方面意见,本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本法规定是针对所有企业的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强调通过平等协商确定,并不影响国有企业继续按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2、平等协商的内容: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规章制度如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规章制度,重大事项如劳动报酬、保险福利、职工培训等。

3、具体制定程序:根据本条的规定,制定规章制度或者决定重大事项,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所以,这个程序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第二步是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一般来说,企业建立了工会的,与企业工会协商确定;没有建立工会的,与职工代表协商确定。这种程序,可以说是“先民主,后集中”。

三、规章制度的异议程序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既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也要合理,符合社会道德。实践中有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不违法,但不合理,不适当。如有的企业规章制度规定一顿吃饭只能几分钟吃完;一天只能上几次厕所,一次只能几分钟等。这些虽然不违法法律、法规的规定,但不合理。也应当有纠正机制。因此,本条规定在规章制度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作出修改完善。

工会章程篇7

关键词:大学章程;校园文化;法治文化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实质

1.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在高职院校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必须坚持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

2.大学章程的崇高地位。法治的核心是“法的统治”,即任何个人和团体都不得超越法律之上。大学章程作为学校的“宪法”,要切实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党委、校长、教代会、学代会和全体师生都必须尊重章程权威,切实保证大学章程得到有效实施。

3.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法治在本质上是民主的形式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的落实,因此理解民主是理解法治文化的前提。为此,法治文化建设必须要与发扬民主相结合。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要发扬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权利,同时,遵照大学章程的相关规定,切实保障师生的民利和合法权益,实现法治精神与民主精神的统一。

法治文化建设的重点

1.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建设的精神实质是法治精神,法治精神在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就是依法治校与依法治教,表现为办学过程中对民主的程序和规范的尊重、构建和遵守。

一是做到法治建设人员上的全覆盖,即学校各方面人员都要参与到法治建设工作中来。在全校形成党委领导、部门协调、党政配合、齐抓共管、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做到法治建设内容上的全覆盖。大学章程作为学校的宪法,其内涵十分丰富,章程建设中要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精神。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这是与章程建设关系较为直接的国家法律,其基本精神必须在章程的相关条款得到体现和贯彻。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及《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幼橹工作条例》《中国工会章程》《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章程》《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等也是与章程建设关系十分紧密的几部法律文件,章程建设须严格贯彻有关法律法规精神。三是体现民主的精神与实质。在大学章程建设和贯彻过程中,都要充分吸收和体现各方面意见,除学校内部人员和主管部门的意见外,还应体现包括社会有关方面人员的意见。

2.制度体系建设。完善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学校内部制度体系,加强大学章程的实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的关键。大学章程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根本任务,尤其是对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师生员工的权利和义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大学章程颁布以后,其体现的精神和明确的规定应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

一是对照大学章程,全面开展规章制度“立改废”工作。对照章程,对学校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与章程不符的规章制度要及时进行修改或废除,对需要建立和完善的制度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起来。二是针对章程基本精神,制定完善相应制度。章程的基本精神往往不像具体条文的规范那样具体,它贯穿于整个章程文本之中,却比具体条文更重要,更需要下大力气去贯彻落实。

3.行为规范建设。大学章程的制定具有前瞻性,实际工作往往与章程的要求有一定距离,需要根据章程条款逐一查找工作漏洞,及时加以改进,及时补齐短板,以确保章程条款规定的内容不会落空。

一是完善机构设计。大学章程更强调科学性和系统性,这方面对于现实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引领性。例如:院务委员会、董事会等机构的设计,往往是章程上明确要求的,但现实中许多院校并没有设置这些机构。为此,要对照章程及时进行查遗补缺。二是围绕贯彻落实章程,及时补齐工作短板和加大有关工作力度。章程的精神指向往往是明确的,但往往又由于过于笼统,其精神实质的贯彻需要强化一些方面的工作来予以保证。

4.行为习惯的养成。大学章程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为高校依法治校提供了重要依据。它既体现了法律法规的宏观要求,又体现了具体学校的办学特色,为依法治校提供了具体的、可行的依据,为推动高校科学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为使章程精神和规范能够成为广大师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学校应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对贯彻落实章程及时进行系统布置。大学章程经上级核准并予以后,相关院校应及时制定贯彻落实章程的工作方案,防止章程成为一纸空文。二是对章程精神开展持续性的宣传教育。学校有关部门要利用校园网、院报、宣传橱窗、微博、微信、电子屏等宣传阵地持续深入阐释解读章程精神,在师生中广泛宣传,营造人人皆知、人人皆晓、人人崇尚章程的法治文化氛围。同时,要把章程精神融入学生法治教育的相关内容,推动章程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关于法治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法治文化建设要与法治文化研究相结合。大学章程的建设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章程的文本结构、学校的治理结构、办学特色等都需要经过深入研究,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贯彻落实大学章程的过程中,要确保法治文化精神和内容的科学性,重视开展法治文化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2.要深刻理解依法治校和党委领导的关系。要深刻把握加强党的领导与全面依法治校的辩证关系,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厘委、校长和教代会、学代会之间的关系,保证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赋予校长的权力得到贯彻落实,保证教职工和学生的民利得到实施。

一是在保证党委领导核心地位的前提下,要保证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赋予校长的权利得到全面落实。要明确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在党委领导下,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教职工代表大会要尊重和支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做到既贯彻“党委领导”的精神又要保证高等教育法赋予校长的权力,还要符合学院的工作实际。二是要保证教职工和学生的民利和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要明确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依法参与学院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根据《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开展工作。要明确学生代表大会是学生行使民利、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在学院党委领导和学院团委指导下,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职能。

3.要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既然“一校一章程”,那么每一个章程都须体现一所学校的特色。高职院校在我国作为新生事物,其章程除了须彰显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外,还须体现各自学校的办学特色。

本文系北京农业职业学院2016年度科研项目“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XY-SK-16-1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2]李德顺.走向民主法治―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价值体系初探[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208,212.

工会章程篇8

经理事会决议,我协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专门成立了以会长为组长的自查自纠小组,对本单位的章程制定规范情况、法人内部治理情况、内部管理情况、遵守政策法规情况、抵制非法社会组织情况、信息公开情况、人员管理情况以及党建工作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纠,现就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章程制定规范情况。我协会章程有明确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会长等有关职责,并明确制定会费档次,收费档次没有超过4级。

二、法人内部治理情况。我协会严格按照章程规定每年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并形成会议纪要;如期及时换届;重大事项均按照章程规定经理事会或会员大会民主决议;

三、内部管理情况。我协会聘用一名专职人员,并依法建立了劳动用工制度。

四、遵守政策法规情况。我协会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并且已按照规定办理有关变更登记。

五、抵制非法社会组织情况。我协会坚决抵制非法社会组织,无参与任何非法行为。

六、信息公开情况。我协会依法向社会公开经核准章程、登记证书、收费许可证、年度工作报告等,并明确社会组织新闻发言人。

七、人员管理情况。我协会与专职工作人员按照劳动用工法律法规规定,签订了劳动合同并为专职工作人员购买“五险一金”。

工会章程篇9

习惯性违章是引发供电企业安全生产事故主要原因,为防治发生习惯性违章现象,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反习惯性违章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习惯性违章;类别;因素;措施

反违章是一项动态的、长期性、持久性、艰巨性的工作,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离不开反违章,只有建立健全的反违章监督管理机制,最大程度避免违章情况的发生,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一、习惯性违章类别

(一)习惯性违章工作。是不遵循客观实际,不遵守安全作业规程,简化作业程序,凭主观经验,为省事,侥幸进行作业,这种安全意识薄弱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推手。

(二)习惯性违章操作。是在日常的检修、试验及倒闸操作等工作中根据不良的习惯做法,不严格按照安全作业规程,违反安全规程规定的程序操作的行为。

(三)习惯性违章指挥。是不遵循客观规律,不遵守法律、法规,只依据个人主观意识,随心所欲,非常盲目的指挥。导致这个事故发生的主要源头有存在缺陷的安全管理,缺少约束的制度,而且它将是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隐患。

二、习惯性违章易发环节

(一)工作间断的环节。主要表现如下工作环节,遇到隔日工作,不重新履行工作手续,不重新检查安全措施;交接班时,急于要下班,就草率行事;作业转移工作地点后,不重新布置安全措施。

(二)工作条件发生变化的环节。主要表现如下工作环节,遇到恶劣天气,不停止作业,或增补安全措施;夜间抢修,乃按白天习惯进行,造成照明不足;工作票终结后,在没有重新工作票的情况下,处理发现的未完工作;还有一种特殊的工作条件,即人为改变工作条件,如压缩工期、减少工作人员、客户干扰等。

(三)工作终结的环节。无数事故教训告诉我们,在工作即将结束时,最容易放松安全弦,有图快心理,是事故的易发期。

(四)遇上节假日的工作时段。遇上节假日工作,员工常常有抱怨心理,工作图快,简化工作程序,绕过安全程序。

三、造成习惯性违章人的心理因素

(一)侥幸心理: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时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在现场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太过于烦琐或机械,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或执行没有完全到位,不是违章行为,认为即使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

(二)取巧心理:在远离班组、仓库的工作现场,因路途较远,或操作中有重复性操作内容。一些工作人员贪图方便、怕辛苦,嫌来回麻烦,往往会出现不按规程制度执行,擅自将几项操作内容自行合并操作、不办理工作票或未做好安全措施就开工的现象,以及未使用相应的工器具和安全用具就工作的违章行为。

(三)偷懒心理:面临公司制定的严厉事故责任处罚制度,个别职工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操作多做事就容易出事。由于存在这种心理,在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少了一道监督关口。

(四)逞能心理:作业人员在生产现场工作时,不是凭借安全生产工作规程而是靠想当然,自以为是,盲目操作。还有部分作业人员自持技术高人一等,按规定作业前应到现场核实设备,但是自持熟悉现场设备系统图,逞能蛮干,往往出现违章操作、误操作或误调度,造成事故。

(五)帮忙心理:在生产现场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开关推不到位、刀闸拉不动等现象,操作者常常请同事帮忙,帮忙者往往障于情面或表现欲望,但是在不了解设备情况下,如果盲目帮忙去操作,极容易造成事故。

(六)冒险心理: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生产现场的条件较为恶劣的情况,如果严格按有关规程制度执行确实有困难,作业人员不是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是往往冒险去工作。

四、预防习惯性违章措施

(一)建立安全行为激励和惩罚机制。根据员工生产责任的大小,建立安全行为奖惩机制是防止习惯性违章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奖惩措施,引导员工把安全需要作为一种自觉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准则。奖励应该向生产一线的员工倾斜、向高风险的工种倾斜,达到责与权以及利的有机统一,从而将员工爱岗敬业的责任心激发出来。

(二)加大对生产现场的监督检查及考核处罚力度。巡回监督检查是发现和制止违章行为的重要手段,在工作中只要一经发现违章行为就应不留情面地及时加以制止并责令纠正。对不听劝告的,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如停止其工作,进行停职学习、培训等。要发现一个,制止一个,纠正一个,决不搞下不为例。只有从严监督,从严管理,从严要求,加大考核处罚力度,才有可能铲除习惯性违章,有效地控制违章行为。避免违章作业现象,重点在班组,基点在预防,关键在领导。职工安全意识的增强,不只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同时要求单位各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大力宣传,形成全社会“人人讲安全,人人要安全,人人会安全”的良好安全生产氛围。只有上下重视,常抓不懈,习惯性违章这个危及企业安全生产的恶习顽症才能铲除,才能有效地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三)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按照“用学结合、学以致用”要求开展各级各类人员培训和考试,侧重考察现场应用能力,做到生产人员全员持证上岗。利用视频、实物、图画、演讲、安全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结合工作实际和岗位特点,有针对地开展《安规》、《两票管理规定》、《调规》等安全规程培训,强化理解和实际运用,提高培训效果。通对屡屡发生的事故案例,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加强员工自我的安全意识和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使员工能够简单识别和积极主动纠正违章行为。在开展安全培训的过程中,要明白“培训效果未达到也是安全隐患”,对于不同个性、不同类型的员工,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培训方法,也可以在教育培训的内容、培训形式和培训手段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道德素养和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使职工认清习惯性违章的危害,自觉抵制习惯性违章,养成自觉遵章守纪的好习惯,提高员工敬业爱岗的精神。

(四)使用信息化系统管理违章。安全监督与管理系统是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督管理方面的信息化系统,其中反违章管理模块可以有效督促供电企业及时发现生产现场的违章情况并填报上级,上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系统进行查询或统计各级单位的违章情况,能够更有针对性的执行相关举措进行管理,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撑。

五、结束语

深入准确地分析习惯性违章的成因,不断拓展反违章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安全教育宣传,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把安全生产各项法规、制度落到实处,采取有力措施,遏止不安全因素,根除事故发生的根源,消除事故隐患,严处事故责任人,把“惩前”与“毖后”有机的结合,方能提高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创造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

工会章程篇10

一、制定和完善大学章程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始终没有突破“国家的法律法规”与“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块状安排。缺少上承国家法律法规,下启学校规章制度的大学章程。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章程的制定必须成为高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1.章程制定的基本框架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从“大学制度与中国特色”的角度阐释了大学产生和发展与国家制度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他指出:大学的产生植根于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国家不同,大学也相异。我国要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实现中国梦,就必须立足我国实际。坚持走中国特色之路。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大学稳定,保证国家的繁荣发展。这是章程制定的基本前提。

大学章程是高校的基本法,是大学治理的纲领性文件,既体现着国家法律法规意志,又统领着高校内部制度体系建设,是高校处理内外关系的重要准则,也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载体和制度基础。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史秋衡教授认为:大学章程是内生于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当中的。欧洲大陆法系国家的大学章程制定是自上而下贯穿始终,英美法系国家的大学章程制定则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上下协商的模式。我国是大陆法系的一员,大学缺乏自发由下而上制定章程的原动力。我国大学需要研究现代大学章程制定和发展规律,完成由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转变,制定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章程。

关于大学章程制定和审批的主体,东华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方建安教授认为,虽然相关规定明确了大学章程制定的合法性,但并没有解决谁是章程制定合法权力的主体问题。从《高等教育法》相关规定来看,学校不是章程制定的主体。他建议应由各级政府(举办者)以及主要利益相关者授权各高校,让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定位,依据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独立制定本校的章程。章程的制定需要经过公开讨论,在广泛征求教职员工和学生等各方意见后.报送校长办公会议或校务会议,之后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在由学校权力机构审批及法人代表签署后报送举办者审批。另外,由于政府作为公立高校的投资主体和办学主体,享有对所属高校的管理和监督权,因此,政府应该享有大学章程的最终审批权。

关于章程内容,方建安教授认为,一般而言,学校章程的内容可以分为必要记载事项和任意记载事项。前者是法律明确规定学校章程所应该记载的事项,后者是举办人可任意记载的事项。其中必要记载事项又分为绝对必要记载事项和相对必要记载事项,绝对必要记载的事项是关系学校章程的效力以及学校存亡的关键事项,因此其内容在章程中的反映具有绝对必要性。相对必要记载事项也属法律列举的事项,但是否记载于章程由当事人决定,如果予以记载,则发生效力;如果不予记载,也不影响整个章程的效力。而任意记载事项则是举办者认为有必要记入章程作为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的事项,一旦载入,则各当事人必须遵守。《高等教育法》和《民办教育实施条例》均规定了大学章程应包括的“绝对必须记载事项”,如:学校名称、地址,办学理念、发展目标,权力结构,经费保障与财务制度,举办者与学校之间的关系以及章程的修订程序等。

2.章程制定的实践探索

虽然我国政府对大学章程建设的重视程度很高,推进力度也很大。同时,各高校在章程建设方面已经进行了不少探索,近几年来更是加快了章程建设步伐,取得了积极进展,积累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但当前对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的研究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盐城师范学院高教研究所易高峰副所长运用文献计量、知识图谱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绘制了近十年来我国大学章程的研究热点图谱,发现热点主要集中于现代大学制度、依法治校、大学治理、教职工代表大会、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制定程序、办学自等问题。大学章程节点知识图谱揭示出已有研究偏重于“制定什么样”的大学章程,而对“如何制定”、“怎样执行”大学章程的研究还不足。本次年会通过高校尤其是试点高校的经验分享为弥补这一研究的不足做出了努力。

吉林大学党委书记陈德文介绍了吉林大学章程建设的经验。2004年,吉林大学颁布实施了《治理结构与管理体制改革纲要》,明晰和完善了校内治理结构与管理体制,并于同年启动了大学章程的制定工作。此后一年,学校正式开展了章程的起草制定工作,并于年底在学校党代会上审议通过,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吉林大学章程》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立足学校实际,把学校已经做、正在做和应当做的事情以“基本法”的形式规定下来,使学校各项改革探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稳定融合与发展,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基础,对学校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政法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副处长刘建从党委领导、依法治校、校院二级管理、社会服务平台和监督平台等五个方面介绍了中国政法大学章程建设的做法。2002年,中国政法大学着手展开章程制定的各项准备工作。到2007年形成了《中国政法大学章程(暂行)》,经第四次教代会通过,于2008年1月1日起试行。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修订和完善,于2010年形成《中国政法大学章程(修正案)》。此后两年,又开展了制度专项研究,完善章程制度,以章程为依据推动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实现。2013年,学校有序开展章程的第二轮修订工作,从章程性质、内容、作用等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明确了学校自主办学权、校董会、学术权力的执行等内容。

二、改革和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主要是指大学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力分配、制约和利益实现的制度设计,集中体现了大学管理的结构、运行及其规章制度的主要特征。

1.内部治理结构改革需要系统设计

内部治理结构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对其所进行的改革必须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东华大学先后制定并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就决策和运行机制、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编制确定的办法和新进人员的评审机制、职称评审办法、考核办法、奖励经费和管理费的管理、推进两级管理的办法等方面进行了顶层设计,确保管理中心下移的实现。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唐万宏教授介绍了南京师范大学的经验,南京师范大学通过集体智慧进行顶层设计,明确章程制定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突出发挥教授治学的作用。天津大学党办、校办主任肖松山副教授基于系统哲学的理论论述了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设计,重点介绍了党委和行政的关系、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等。上海财经大学高教研究室副主任张锦华副教授则介绍了上海财经大学的“四位一体”院系治理结构的设计思路,通过建立由行政班子、党组织、教授委员会、二级教代会构成的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与制衡的结构,优化了学校管理体制。华中师范大学政策法律研究室主任付义朝教授则介绍了华中师范大学通过建立利益平衡机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思路和经验。

2.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必须抓好核心问题

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包含丰富的内容,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等却是其核心问题,不论是试点高校还是非试点高校在内部治理结构改革中都在这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给予了重点关注。

华中师范大学突出了党的全委会的作用,使全委会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人员结构更为合理,从而实现权力相对分离,避免了“议行合一”,增强了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作为学校重要的决策和执行机构,党委全委会、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在人员构成上的部分重叠又保证了三者的相互协调和步调的统一。为避免行政权力对学术事务不正当的干涉,学校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除一名副校长因为分管此项工作的原因继续担任委员外,其他校领导全部退出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一名没有担任任何行政职务的资深教授担任。

吉林大学为彰显大学学术性这一本质属性,发挥学者在学术管理中的作用,大力制定出台学术委员会章程等有关制度,通过构建以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为主体的学术治理体系,进一步明晰和落实了各级各类学术组织在学术事务管理中的相对独立地位,扩大了各类学术组织在学术事务和学校事务管理中的职能和权限。2009年,吉林大学制定出台了学术委员会章程,明确了学术委员会由校学术委员会、八个学部学术委员会和46个学院学术委员会组成。在人员构成上,章程规定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不再担任各级学术委员会职务。学术委员会委员由学术造诣高、学风端正、治学严谨、原则性强的教授担任,一般为所在学科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各级学术委员会委员共有608人,占学校教授总数的36%。三分之一的教授在各级学术委员会中工作,参与学校的学术管理活动。这次以行政权力适度退出学术管理为主要特征的改革措施,在探索体现学者在大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者在学术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方面做出了尝试。同时,《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在校学术委员会、学部学术委员会和学院学术委员会职能上也进行了创新,明确了学术委员会在学术评价、学术决策、学术论证和学风建设四个方面的职责权限,为学术权力的充分落实提供了制度保障。

东北师范大学为理顺行政治理结构.近年来则先后建立了教务委员会、预算工作委员会、文献资料建设委员会、校园建设规划委员会、大学发展委员会等常设专门委员会,并制定了专门委员会章程作为大学章程的子章程,吸纳各行业专家参与学校行政管理事务,以保证在咨询决策中能够更好地发挥民主集中的制度优势,实现行政事务的专家治理。

三、加强人事制度与质量评价制度改革

人事制度与质量评价制度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年会对此也进行了专题讨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人事处冯静颖副处长梳理了当前行政管理岗位设置的不合理之处,并从岗位设置的工作规程、岗位类别界定、任职人员归口管理及行政人员专业化发展要求等角度出发,分析了进一步规范岗位设置工作的重要性,同时给出了相关建议:一是做好定岗、定编、定责为核心的“三定”工作;二是创新观念,打破官本位思想,为行政岗位开辟独立的职业发展通道,并提出了岗位设置的四个系列,即专业技术系列、管理系列、专业行政系列、工勤系列;三是及时出台绩效管理和绩效薪酬等配套制度改革方案;四是学校要站在有利于加强学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及有利于员工职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好思想动员工作,使行政岗位任职人员从管理系列过渡到专业行政系列。

湖北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朱正亮研究员探讨了竞争上岗机制的利弊及优化该机制的思路。他认为,竞争上岗机制是为克服传统选拔任用机制中容易忽视民意、暗箱操作、忽视干部的自主性等弊端而确立的机制,是一种集民主性、公正性、竞争性与择优性于一体的较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但这种机制也存在不足和缺陷,需要逐步完善,如:“一票定乾坤”不利于提高竞争质量、竞争过度不利于和谐、耗时过长不利于工作等。优化竞争上岗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考核与竞争有机统一。提高竞争上岗机制的质量;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统一。提高竞争上岗机制的效率;“赛马”与“育马”有机统一,增强竞争上岗机制的和谐。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院长熊志翔教授从目标、主体和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了大学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的调试与纠偏。受外部环境和内部保障主体的影响和制约,大学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存在保障目标偏离、保障主体价值冲突、保障环境劣化等问题。保障主体的价值冲突主要表现在管理者与教师的价值冲突,即行政权力僭越学术权力;管理者与学生的价值冲突,即效率僭越公平;教师与学生的价值冲突,即教僭越学。要增强大学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的有效性,需要在动态的运行中加以调试和改进:保障主体价值冲突的平衡需要增强学术性,减少科层化:增强公平性,减少效率化;增强互动性,减少被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