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服务贸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38:04

商业服务贸易篇1

(一)我国服务业需要有一个大的发展

服务业是我国相对落后和需要重点发展的领域,我国要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未来GDp的增长、就业的扩大和税收的增加,相当程度上要靠服务业,服务业需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已成为增长最快的部门,成为新的增长点。而在我国,服务业产业发展的滞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制约了资本积累速度和资本利用效率的提高,制约了人力资本的增长,制约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制约了市场的有效开拓。

(二)商务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是商务工作的重要内容

商务服务业(CommercialServiceindustry),又称“商业服务业”,是与wto关于服务贸易12大类分类中的商业性服务相对应的一类服务产业。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谈判小组在乌拉圭回合中期审评会议后,在对以商品为中心的服务贸易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服务贸易统计和服务贸易部门开放的要求,提出了以部门为中心的服务贸易分类方法,将服务贸易分为12大类。wto成立后,继承了这一分类标准。商务服务作为其中的一个大类,主要指在商业活动中涉及的服务交换活动,既包括个人消费的服务,也包括企业和政府消费的服务。具体细类分为:专业性(包括咨询)服务、计算机及相关服务、研究与开发服务、不动产服务、设备租赁服务、展览管理等其他服务。目前商务部所主管的服务业主要是与商务直接相关的服务,这些服务业可以统称为“商务服务业”。

实际上,从产业的角度来看,无论对外贸易行业还是国内贸易行业也,都属于服务业或第三产业范畴。虽然由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但wto对服务贸易的分类已经越来越成为各国公认的一种分类办法,国内由国家统计局最新修订的行业分类标准,对第三产业的分类虽然仍有计划经济色彩,但也比较接近wto的服务分类标准。鉴于上述服务业特别是一些新兴的服务业需要大力发展,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性,从体制上看很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政府主管,需要政府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实施管理,因此,商务部应该是商务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行业主管部门。

(三)会展业等商务服务业既是商务促进的重要载体,更应被看作是重要的服务产业

长期以来,由于会展业、信息服务业、研究与咨询业等商务服务产业本身的功能与商务促进的宗旨有很强的同一性,一直被作为重要的商务促进载体。这些商务服务业不仅自身在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创造产值与效益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而且由于它直接为商业活动中的各种交易活动提供服务,直接促进商品流通与服务交换,并且有着很大的“乘数效应”,客观上对促进商务发展发挥着特殊作用,因而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普遍介入。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这些服务业首先应当被当服务产业来看待。实际上,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这类商务服务业在被作为载体开展商务促进时引入市场机制,既有利于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商务促进的效率和水平……

(四)商务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有赖于相关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完善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买方市场,能否有效开拓市场也是经济快速增长能否得以实现的关键。无论是开拓国内市场,还是开拓国际市场,都需要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而我国物流产业落后,信息系统不发达,严重制约了市场的开拓。

当前,服务业的竞争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方面。由于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80年代以来,全球服务贸易的增长已经快于实物贸易的增长。1997年的世界贸易组织的报告显示,1980~1995年,服务贸易年均增长8.4%,而同期实物贸易年均仅增长5.2%.种种迹象表明,全球竞争正在从产品领域向服务领域转移。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将逐步开放服务贸易。服务贸易的开放将对国内服务产业提出严峻的挑战,大力发展服务业,也是迎接这种挑战的需要。

二、改革基本思路

(一)改革理顺商贸、商务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体制

“十一五”期间加快商务服务业发展,关键是要按照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方向,从管理体制、法律环境、人才战略、市场机制等方面加快改革进程,为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1、推进产业化——把发展商务服务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是国家要把信息咨询、管理咨询、研究与开发、翻译服务、展览管理服务、会议服务、广告服务、市场及公众观点调查、公共关系服务等发展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作为独立的产业来对待,进一步明确商务部门作为主管部门。

二是政府主管部门应根据不同服务产业的不同情况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包括拟订行业发展规划,做好相关统计工作;加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向企业及时提供相关行业与市场信息等公共服务;适当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探索政府资金引导、市场配置资源的商务服务业投资机制;制定商务服务业在用电、用水、土地使用、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等等。

三是要支持建立商务服务业行业同业商协会组织,制定相关商务服务业行业服务指标体系、规范和标准。

2、推进市场化—完善市场机制,增加竞争主体,鼓励公平竞争

一是要加快立法进程,重点完善展览业、物流业、旅馆业等商务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法律体系,一方面规范政府行为,另一方面规范市场行为,形成有序、有效的竞争环境,解决市场无序、恶性竞争等问题,建立有利于商务服务业特别是发展的公平经营环境。

二是加快培育研究顾问服务、会议展览服务、翻译服务公共关系服务、研究与开发服务、管理咨询服务、市场研究及公众观点调查等新兴服务服务行业的市场主体,特别是要大力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多种形式参与商务服务业各行业的发展。

三是要把发展商务服务业与政府职能转变及事业单位改制结合起来,实行政企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培育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竞争需要的微观主体。营利性机构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非营利性机构也要面向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政府商务促进体系中面向促进对象提供的信息咨询、市场调查、贸易展览、专业培训、技术辅导等许多服务项目,可由政府直接推荐有良好经营资质的研究机构、市场调查事务、会议展览公司、律师事务所等商务服务机构进行商业化服务(如服务市场较成熟,政府也可不必做任何推荐,由企业直接面市场即可),服务项目完成后再由政府对相关企业予以认定资助。

四是要加快形成统一的适用于内外资及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政策。

3、推进国际化—开展国际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努力扩大服务出口

加大商务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应与国际化配合起来,相互促进、互动发展。

一是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市场的对外开放,以开放促进服务业体制改革,促进传统服务产业的改组改造,提高技术含量,形成新的科学的营销方式和业态;二是要大胆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引进先进管理和优秀人才,带动服务业水平提高,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是要废除或调整那些与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不相适应、不利于商务服务业走向国际的规定和做法,制定鼓励服务出口发展的相关政策,规范服务业出口的法律、法规。考虑对服务业出口实行出口退税政策。

三是要鼓励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支持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并购等方式扩大服务业对外投资;

四是要加强人才培训。通过举办学习班、辅导班、研究班等加强培训,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改革理顺服务贸易的管理促进体制

“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而加快服务贸易出口的发展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有效的措施,因此,要抓紧理顺服务贸易管理与促进体制。

1、明确服务贸易主管部门

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贸易大国对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宏观管理都是明确由同一个政府部门负责,如美国商务部、日本经济产业省、德国经济部等。而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已经高达800亿美元,但是服务贸易的主管部门实际上一直未完全明确(本届政府商务部的“三定方案”仍没有明确这方面的内容)。当前的体制是,商务部主要负责服务贸易的国际多边谈判、对外事务协调、服务业利用外资政策等事务,以及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的管理,其余服务贸易事务分属几十个相关部门。相应地,服务贸易战略发展规划、服务贸易立法、服务贸易业态划分标准、服务贸易统计制度等涉及服务贸易发展的重大事项,一直未能得到研究落实。因此,尽快明确商务部作为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与发展的归口部门已是当务之急。目前商务部外资司、wto司和合作司虽然各有一个服务贸易处,但都分管具体事务,尚不足以形成对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宏观管理。服务贸易管理部门明确后,建议商务部组建服务贸易管理司,加强对服务贸易的宏观管理。

2、建立部级服务贸易发展协调机制

商务部对服务贸易的宏观管理主要是负责发展战略、出台进出口促进和管理政策、协调各产业在进出口环节的利益关系,参与谈判。由于服务贸易涉及的部门较多,因此,商务部的宏观管理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建议成立由国务院主管副总理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的“国务院服务贸易协调小组”,统筹全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相关政策。协调小组的办事机构设在商务部服务贸易司,以便推动相关工作的进展。

商业服务贸易篇2

(一)我国服务业需要有一个大的发展

服务业是我国相对落后和需要重点发展的领域,我国要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未来GDp的增长、就业的扩大和税收的增加,相当程度上要靠服务业,服务业需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已成为增长最快的部门,成为新的增长点。而在我国,服务业产业发展的滞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制约了资本积累速度和资本利用效率的提高,制约了人力资本的增长,制约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制约了市场的有效开拓。

(二)商务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是商务工作的重要内容

商务服务业(CommercialServiceindustry),又称“商业服务业”,是与wto关于服务贸易12大类分类中的商业相对应的一类服务产业。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谈判小组在乌拉圭回合中期审评会议后,在对以商品为中心的服务贸易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服务贸易统计和服务贸易部门开放的要求,提出了以部门为中心的服务贸易分类方法,将服务贸易分为12大类。wto成立后,继承了这一分类标准。商务服务作为其中的一个大类,主要指在商业活动中涉及的服务交换活动,既包括个人消费的服务,也包括企业和政府消费的服务。具体细类分为:专业性(包括咨询)服务、计算机及相关服务、研究与开发服务、不动产服务、设备租赁服务、展览管理等其他服务。目前商务部所主管的服务业主要是与商务直接相关的服务,这些服务业可以统称为“商务服务业”。

实际上,从产业的角度来看,无论对外贸易行业还是国内贸易行业也,都属于服务业或第三产业范畴。虽然由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但wto对服务贸易的分类已经越来越成为各国公认的一种分类办法,国内由国家统计局最新修订的行业分类标准,对第三产业的分类虽然仍有计划经济色彩,但也比较接近wto的服务分类标准。鉴于上述服务业特别是一些新兴的服务业需要大力发展,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性,从体制上看很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政府主管,需要政府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实施管理,因此,商务部应该是商务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行业主管部门。

(三)会展业等商务服务业既是商务促进的重要载体,更应被看作是重要的服务产业

长期以来,由于会展业、信息服务业、研究与咨询业等商务服务产业本身的功能与商务促进的宗旨有很强的同一性,一直被作为重要的商务促进载体。这些商务服务业不仅自身在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创造产值与效益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而且由于它直接为商业活动中的各种交易活动提供服务,直接促进商品流通与服务交换,并且有着很大的“乘数效应”,客观上对促进商务发展发挥着特殊作用,因而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普遍介入。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这些服务业首先应当被当服务产业来看待。实际上,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这类商务服务业在被作为载体开展商务促进时引入市场机制,既有利于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商务促进的效率和水平……

(四)商务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有赖于相关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完善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买方市场,能否有效开拓市场也是经济快速增长能否得以实现的关键。无论是开拓国内市场,还是开拓国际市场,都需要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而我国物流产业落后,信息系统不发达,严重制约了市场的开拓。

当前,服务业的竞争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方面。由于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80年代以来,全球服务贸易的增长已经快于实物贸易的增长。1997年的世界贸易组织的报告显示,1980~1995年,服务贸易年均增长8.4%,而同期实物贸易年均仅增长5.2%.种种迹象表明,全球竞争正在从产品领域向服务领域转移。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将逐步开放服务贸易。服务贸易的开放将对国内服务产业提出严峻的挑战,大力发展服务业,也是迎接这种挑战的需要。

二、改革基本思路

(一)改革理顺商贸、商务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体制

“十一五”期间加快商务服务业发展,关键是要按照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方向,从管理体制、法律环境、人才战略、市场机制等方面加快改革进程,为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1、推进产业化——把发展商务服务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是国家要把信息咨询、管理咨询、研究与开发、翻译服务、展览管理服务、会议服务、广告服务、市场及公众观点调查、公共关系服务等发展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作为独立的产业来对待,进一步明确商务部门作为主管部门。

二是政府主管部门应根据不同服务产业的不同情况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包括拟订行业发展规划,做好相关统计工作;加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向企业及时提供相关行业与市场信息等公共服务;适当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探索政府资金引导、市场配置资源的商务服务业投资机制;制定商务服务业在用电、用水、土地使用、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等等。

三是要支持建立商务服务业行业同业商协会组织,制定相关商务服务业行业服务指标体系、规范和标准。

2、推进市场化—完善市场机制,增加竞争主体,鼓励公平竞争

一是要加快立法进程,重点完善展览业、物流业、旅馆业等商务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法律体系,一方面规范政府行为,另一方面规范市场行为,形成有序、有效的竞争环境,解决市场无序、恶性竞争等问题,建立有利于商务服务业特别是发展的公平经营环境。

二是加快培育研究顾问服务、会议展览服务、翻译服务公共关系服务、研究与开发服务、管理咨询服务、市场研究及公众观点调查等新兴服务服务行业的市场主体,特别是要大力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多种形式参与商务服务业各行业的发展。

三是要把发展商务服务业与政府职能转变及事业单位改制结合起来,实行政企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培育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竞争需要的微观主体。营利性机构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非营利性机构也要面向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政府商务促进体系中面向促进对象提供的信息咨询、市场调查、贸易展览、专业培训、技术辅导等许多服务项目,可由政府直接推荐有良好经营资质的研究机构、市场调查事务、会议展览公司、律师事务所等商务服务机构进行商业化服务(如服务市场较成熟,政府也可不必做任何推荐,由企业直接面市场即可),服务项目完成后再由政府对相关企业予以认定资助。

四是要加快形成统一的适用于内外资及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政策。

3、推进国际化—开展国际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努力扩大服务出口

加大商务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应与国际化配合起来,相互促进、互动发展。

一是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市场的对外开放,以开放促进服务业体制改革,促进传统服务产业的改组改造,提高技术含量,形成新的科学的营销方式和业态;二是要大胆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引进先进管理和优秀人才,带动服务业水平提高,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是要废除或调整那些与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不相适应、不利于商务服务业走向国际的规定和做法,制定鼓励服务出口发展的相关政策,规范服务业出口的法律、法规。考虑对服务业出口实行出口退税政策。

三是要鼓励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支持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并购等方式扩大服务业对外投资;

四是要加强人才培训。通过举办学习班、辅导班、研究班等加强培训,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改革理顺服务贸易的管理促进体制

“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而加快服务贸易出口的发展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有效的措施,因此,要抓紧理顺服务贸易管理与促进体制。

1、明确服务贸易主管部门

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贸易大国对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宏观管理都是明确由同一个政府部门负责,如美国商务部、日本经济产业省、德国经济部等。而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已经高达800亿美元,但是服务贸易的主管部门实际上一直未完全明确(本届政府商务部的“三定方案”仍没有明确这方面的内容)。当前的体制是,商务部主要负责服务贸易的国际多边谈判、对外事务协调、服务业利用外资政策等事务,以及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的管理,其余服务贸易事务分属几十个相关部门。相应地,服务贸易战略发展规划、服务贸易立法、服务贸易业态划分标准、服务贸易统计制度等涉及服务贸易发展的重大事项,一直未能得到研究落实。因此,尽快明确商务部作为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与发展的归口部门已是当务之急。目前商务部外资司、wto司和合作司虽然各有一个服务贸易处,但都分管具体事务,尚不足以形成对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宏观管理。服务贸易管理部门明确后,建议商务部组建服务贸易管理司,加强对服务贸易的宏观管理。

2、建立部级服务贸易发展协调机制

商务部对服务贸易的宏观管理主要是负责发展战略、出台进出口促进和管理政策、协调各产业在进出口环节的利益关系,参与谈判。由于服务贸易涉及的部门较多,因此,商务部的宏观管理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建议成立由国务院主管副总理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的“国务院服务贸易协调小组”,统筹全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相关政策。协调小组的办事机构设在商务部服务贸易司,以便推动相关工作的进展。

3、建立国家服务贸易出口促进战略

发展出口导向产业,谋求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产业扩大出口、进而实现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平衡发展,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方向。服务贸易的主体是企业,要推动企业在全球化的市场范围内、以全球化的发展战略为指导、进行全球范围的资源组合和配置。因此,部级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建立后,首先应围绕这个方向,抓紧研究制定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在合理科学的战略指导下推动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促进服务业出口,不仅仅是贸易问题,更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因此,为实现重点行业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我国政府在产业发展、区域发展、企业竞争力提高、国外市场开放等方面应制定相关政策,发挥促进作用。

4、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法律和制度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逐步加快。“十一五”期间服务贸易开放的深度和广大还将进一步加大。按《服务贸易总协定》实施最惠国待遇和有条件的国民待遇,制定一部统一的《服务业外商投资法》,保障外国投资者的利益,并据此对国内服务业造成重大损害或损害威胁时,及时采取相关的救济手段,如服务进口保障、国际收支平衡的例外等,非常必要。

商业服务贸易篇3

由于各国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发展状况不同,在服务贸易管理中也各有侧重,形成了不同的管理特色。根据服务贸易管理方式、方法的不同,我们将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管理体制归纳为三种类型,即核心管理型、分工协调型和服务推进型。

1.核心管理型

核心管理型是指服务贸易的管理权限相对集中于某一政府部门的类型。美国是核心管理型的典型代表。由于服务贸易种类的繁多,各国和地区的服务贸易管理机构往往分散在不同的管理机构和部门。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美国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相对集中,形成了以美国商务部为核心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因此,我们称之为核心管理型。

美国商务部承担着服务贸易战略的制定、日常管理、统计以及服务出口促进和贸易救济的具体工作。美国商务部的国际贸易管理局设有服务业司,负责美国服务业的管理工作。其对服务业的主要管理职能是:与私人企业和其他政府部分共同为美国企业提供出口帮助和更有利的海外市场准入条件,参与和推进双边和多边服务贸易谈判(包括与wto、naFta、apeC的谈判和双边协议),促进谈判协议的落实;为美国服务业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信息及其他服务;进行美国服务贸易市场环境与竞争力的统计分析,并为国会及相关部门提供信息。其下设服务业办公室、金融办公室和旅游业办公室分别负责各服务贸易领域的出口促进、谈判与执行、政策指定与咨询以及项目设立与管理等。同时,美国商务部还负责制定推动服务出口发展战略;为服务企业对外出口提供全方位服务。此外,为更好地实施服务贸易管理,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小企业发展局、国家电信与信息委员会、专利与商标办公室以及国际贸易管理局下属的贸易促进与商业服务管理司、进口管理司及市场准入与执行司也分别参与服务贸易的出口促进、贸易谈判、标准制定和贸易救济与援助等管理和服务工作。服务贸易的统计分析则主要由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完成。

可见,美国商务部在服务贸易政策的制定、实施,服务贸易谈判、服务贸易促进以及服务贸易统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美国管理服务贸易的核心管理机构。

2.分工协调型

分工协调型的管理体制以日本为代表。日本政府的贸易管理机构分工明确。具体可分为立法机构、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机构、统计机构及服务贸易咨询及促进机构四大部分。主要涉及国会、内阁、外务省、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财务省、日本银行、日本进出口银行、日本贸易振兴会等政府机构和组织。

日本国会是服务贸易法律、法规的立法机构。通常制定与服务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议由服务贸易的促进和咨询机构,或者由主管的政府机构根据服务贸易发展的状况提出。上报内阁府得到认可之后,由主管的政府机构的相关政策制定部门组织产、官、学共同研究商讨制定,然后上报内阁府。经过内阁府审查通过后,报国会批准、立法。

日本“内阁会议”是制定政策,协调各省厅之间关系的最高官僚机构。内阁会议的议长一般由内阁总理大臣担任,其成员主要包括财务省、外务省、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等重点省大臣、日本银行及进出口银行总裁等。在日本内阁会议中,与服务贸易相关的会议有“经济财政咨询会议”和“知识产权战略会议”。与服务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措施也必须经由该会议审议通过。

日本外务省经济局负责对外签署与服务贸易相关的多边条约和协定,处理国际贸易纠纷。同时,作为日本政府的对外联络窗口,外务省也向相关的省厅提出制定与服务贸易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的建议。经济产业省是日本服务贸易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服务产业和服务贸易政策的制定及实施也主要由经济产业省负责。国土交通省综合政策局是日本交通运输和旅游服务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部门。日本银行是日本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由于服务贸易管理部门相对分散,因此协调部门的作用就很重要。日本内阁府的“内阁会议”制度,很好地解决了日本各省厅之间的协调问题。同时,日本政府在制定和颁布一项贸易政策或者法律的过程中,通常会广泛地吸收社会各界和各方面人士的意见,以实现科学决策的目的,突出体现在官产学一体的政策决策过程。上至内阁会议,下至经济产业省的专业小委员会,都是官产学结合的最好典范。因此,分工协调成为日本服务贸易管理的重要特色。3.服务促进型

服务促进型是指以服务贸易促进为主、服务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除美国、日本以外的其他本文考察的四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归为这种模式。加拿大政府对服务贸易不进行直接的管理,而主要是通过贸易促进来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外交与国际贸易部是加拿大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部门。其核心服务包括:一对一的出口帮助;提供市场与产业信息;提出出口融资建议;推荐贸易交易会、举办研讨会。如果企业希望实地考察目标市场,办事处可以推荐符合要求的国际贸易展会;举办学习研讨会,帮助出口商了解海外商业环境及机会等等。

在欧洲设有欧洲服务论坛eSF,这是一个由欧洲服务部门的代表组成的论坛机构,旨在有效地提高欧洲服务业的利润,以及推进wto《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所倡导的世界服务业市场自由开放的进程。eSF支持并鼓励服务市场的自由化,帮助消除欧洲服务部门的贸易与投资壁垒,特别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方面。作为一个欧盟服务业的促进机构,欧洲服务论坛由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75个成员组成,其中包括20个服务业部门,36家世界知名的专业服务公司以及39个欧洲服务业联合会。

商业服务贸易篇4

关键词:外贸新业态;跨境小额贸易;外贸资讯服务;贸易流程服务;订单对接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2007404

1传统外贸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现状

传统外贸电子商务模式是以阿里巴巴、广州环球市场为代表,基于B2B平台的电子商务,国内企业通过平台产品和服务信息,国外买家通过平台浏览信息,双方在线上询价和洽谈业务,达成交易意向后,转入线下按照传统方式进行采购的国际贸易模式。10年前,传统的外贸B2B电子商务模式是大多数中小企业进行国际贸易营销的主要渠道,但是,由于这种交易模式无法彻底解决成交转化率不高、在线交易功能有限、客户忠诚度差、恶性竞争等方面的缺陷,目前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外贸形势的发展。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企业希望获得功能更多、更强大的电子商务服务。

2外贸电子商务领域的四种新兴业态

随着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化及互联网和数据库技术在

贸易各环节中的应用,传统的外贸B2B电子商务模式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外贸形势的发展,无法满足企业对电子商务的深层次需求,外贸电子商务领域逐步出现并发展壮大了以下四种新的业态:

(1)跨境小额贸易类。以亚马逊、eBay、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敦煌网等第三方综合性平台或深圳易宝科技、北京兰亭集势等大型自建独立平台为载体,依托国内完备供应链,采用网络营销手段,直接开展跨境小额批发和零售的外贸B2C电子商务模式。2005年,外贸B2C电子商务以eBay为主导开始兴起;2007年,在我国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据最著名的第三方国际支付平台paypal统计,2011年通过该平台支付的中国内地跨境小额贸易金额已超过150亿美元,现阶段交易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其中,广东特别是深圳的跨境小额贸易最活跃,出现了多个大型自建独立交易平台及大量借助eBay、亚马逊平台开展交易的跨境小额贸易公司。同时,这些企业还自发成立了推动跨境小额贸易模式发展的协会组织——海外贸易联合会。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佛山艾诗凯奇电气有限公司,该公司利用低成本、高效率的电子商务营销手段,在国际市场上成功把SKG品牌打造成小家电行业的名牌。外贸B2C电子商务的主要业务模式有以下两种:

①国内直发。网上接单,产品以邮政小包裹的形式从国内寄出,通过国际快递送到国外消费者手中。这类跨境贸易交易时间长,一般需要15-20天,通常没有办理通关和商检等手续,无法正常结汇和退税,依赖地下钱庄回笼资金或留存海外,属于灰色交易。金融危机以来,发展非常迅猛,根据业界的推测,2012年全国年交易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已超过20家。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关注到跨境小额贸易模式的创新性和成长性,2012年初,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等八部委以杭州全麦电子商务公司作为首家试点企业,探索跨境小额贸易模式规范化阳光化的途径。2012年底,试点工作正式启动,郑州、上海、重庆、杭州和宁波5市成为首批试点城市。

②海外建仓。网上接单,产品以包裹的形式从海外仓库寄出,通过快递送到国外消费者手中。这类跨境贸易在产品集中发往海外仓库的时候,办理了正常的通关和商检等手续,可以正常结汇和退税,属于阳光交易。同时,由于交易时间短,一般只需要2-3天,客户体验比较好,忠诚度和回头率高,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为了提高运营效率,通常都会设立海外仓库,开展国际化经营。

(2)外贸资讯服务类。以上海特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通过合法手段收集和整合全球贸易数据,从大数据中挖掘信息,帮助中小企业利用外贸数据和资讯,精确了解国外买家需求,主动开展国际营销的电子商务平台。特易信息以会员制收费形式为主,累计服务企业已超过8000家。主要业务模式是:

①提供行业市场资讯。利用数据库技术对38个主要国家的海关统计数据进行对碰处理和深度分析,把分散的国际贸易交易信息转化为相互联系的、准确的、可作为决策依据的资讯,帮助企业进行长期有效的行业市场评估。

②提供外贸交易情报。建立第三代采购商搜索引擎,整合全球142个国家及地区的采购商资源,构建海关提单、货运提单等实时资料库,帮助企业监测目标客户和竞争对手的交易明细及交易分析报告,评估市场需求和潜在购买力,准确分析自身优势与劣势,制定贴合市场需求的营销策略,通过邮件和短讯等形式向外贸企业第一时间传递行业市场变化和国外买家的最新动向。

(3)贸易流程服务类。以深圳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为代表,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一站式提供贸易流程和贸易融资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提供部分流程服务的代表企业还有广东广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广新达)等。2012年上半年,一达通的进出口金额达6.7亿美元,排在全国一般贸易企业第13位,预计全年将超过25亿美元,累计服务企业已超过6000家。主要业务模式是:

①承接贸易流程服务外包。依托自主研发的进出口在线服务系统,把进出口流程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一站式为企业提供通关、退税、结汇、商检、仓储、物流等贸易流程服务。企业只需付每单500元的服务费即可获得以上一揽子服务,享受仓储、物流等环节的优惠费率,同时还可以通过系统实时监控进出口流程的每个环节。

②承接贸易融资服务外包。通过全程掌控贸易流程,获取交易环节的详细数据和信息,在国内企业、国外买家和金融机构之间发挥重要的中介担保作用,使企业无需任何抵押即可便捷享受买断式的退税融资、信用证融资、赊销融资和备货融资等贸易金融服务。一方面,通过确保贸易的真实性,帮助金融机构解决贸易融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降低贸易融资风险,简化中间流程,使贸易融资类金融产品真正落地、惠及企业;另一方面,根据交易数据,帮助企业评估融资需求,整理融资信息,利用标准化的程序提交融资申请。

(4)促进订单对接交易类。以大型知名展会采购商资源为基础,通过设定综合指标体系,智能匹配供应商和采购商的电子商务平台。这类平台是传统贸易资源依赖型和提升型,代表机构是香港贸发局,国内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的代表企业是广交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模式是:

①订单对接。整合历届广交会积累的600多万采购商数据,在平台上设置采购商专属窗口,以采购商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一定指标参数智能匹配相应的供应商,并推送至采购商专属窗口进行供需双方配对。

②第三方一站式服务。在线整合物流、仓储、金融、保险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形成集商机查询、供需配对、在线交易、在线融资、在线投保为一体的电子商务云服务综合体。

3利用外贸电子商务新模式,优化传统外贸经营方式

金融危机倒逼传统外贸经营方式的转型升级,外贸电子商务新模式已经出现了重新整合传统外贸经营方式的苗头,正在深刻改变着贸易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手段,改变着贸易的运作方式和实现速度,成为中小企业优化外贸经营方式、实现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手段。外贸电子商务新模式不仅是传统贸易模式的重要补充,甚至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外贸的主流模式。主要体现在:

(1)减少贸易的中间环节,让利润回归生产企业,实现广东产品海外直销。国际贸易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贸易的中间环节将不断减少,中小企业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以B2C跨境小额贸易方式为主,通过“前电后厂”新模式把传统外贸的五个环节减少到两或三个环节,实现广东产品海外直销。一是依托第三方综合平台或自建独立平台,利用论坛营销、社交网络营销、搜索引擎优化和搜索引擎广告等电子商务营销手段,缩短交易中间环节,直接打通广东产品与海外终端消费者的通道,自主掌控传统贸易模式中的海外营销部分,重新拥有产品的国际市场定价权,把产业链的主要利润留存在国内经营者的手中;二是成为专业化外贸电子商务平台供应链的一环,把海外营销环节交给专业化外贸电子商务平台,使企业更专注于自身具有优势的研发和生产环节,同时,发挥平台的互动优势,利用其反馈的海外市场需求动向、消费特征和消费者偏好等数据信息指导未来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使产品更贴合海外消费者的需求,提升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三是论坛营销、社交网络营销、搜索引擎优化和搜索引擎广告等电子商务营销手段具有参与度忠诚度高、互动性强、扁平化、全球化的特点,产品一旦给客户产生良好的体验,可以通过这个广告渠道,在国际上打造行业细分市场内的广东名牌。

(2)转变经营理念,化被动为主动,实现外贸精准营销。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外贸经营理念仍停留在依赖展会营销、人脉营销、B2B电子商务营销等传统外贸拓展方式上,对利用外贸交易数据、国外买家和竞争对手状况等贸易情报主动开展精准营销的认识不足。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强烈感觉到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使用外贸资讯类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信息数据和深度分析,一是帮助企业转变经营理念,从被动“抢抓订单”的粗放营销理念转变为主动“创造订单”的精准营销理念;二是利用大量外贸情报指导国际市场开发,了解海外市场的利润点、市场发展等状况,化被动接受市场变化为主动发现市场、开发市场,进行科学决策;三是可以精准定位,细分客户,寻找优质的采购商,通过分析和密切关注目标买家的采购行为、供应商分布状况和稳定程度,洞悉市场机会,开拓新商机;四是实时监测客户需求变化和竞争对手交易状况,维护客户忠诚度,避免自己买家的流失。

(3)实现贸易流程便利化,降低经营成本、规避贸易风险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使用贸易流程服务类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贸易流程和贸易融资服务,一是缩短通关时间和交运时限,提升经营效率;二是享受物流、仓储等环节的优惠费率,降低运营成本;三是利用贸易融资,减少资金占压,提高资金的流动性,规避贸易风险,同时,通过向国外买家提供优惠的付款条件增强自身贸易竞争力,扩大贸易机会,增加出口;四是外包非核心业务有利于企业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自身具有优势的研发、设计、创新、制造和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型升级。

4加快发展外贸电子商务新模式面临的瓶颈问题和政策障碍

外贸电子商务的新兴业态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即市场启动期,特点是市场快速增长,产业资源快速涌入,用户初具规模,但进一步发展仍然面临很多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和政策障碍。

4.1跨境小额贸易类

(1)出口退税周期太长,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周转成本。目前,大部分跨境小额贸易电子商务企业还处于市场起步阶段,十分依赖低价竞争的模式迅速扩大用户群体,行业利润率不是很高,出口退税往往成为企业利润的一个主要部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出口退税的周期太长,一般都需要半年以上,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非常大,不利于业态的快速成长。

(2)快速增长的国内直发跨境小额贸易亟需规范化阳光化。目前,国内直发的跨境小额贸易通常没有办理通关和商检等手续,无法正常结汇和退税,依赖地下钱庄回笼资金,属于灰色交易。金融危机以来,这类交易发展势头迅猛,有些平台达到平均每天3万个包裹的发货量,业态的迅速发展需要有关政府部门根据贸易交易方式的变化,尽快确立边界,出台使其规范化阳光化的监管机制。

(3)供应链环节的生产企业对跨境小额贸易电子商务模式的认识程度不高。大多数生产企业对跨境小额贸易的市场潜力和市场前景估计不足,由于单次订单量小,生产企业不愿意与外贸电子商务平台配套,使得外贸电子商务平台山寨产品泛滥,真正具有品牌优势和质量优势的优质产品没有借助外贸B2C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全球化营销。

(4)专业人才紧缺,无法满足新业态迅速扩张的需要。跨境小额贸易电子商务模式的技术圈子非常小,掌握it技术、搜索引擎优化技术、供应链管理知识、网络营销知识的专业人才十分紧缺,平台企业都在抢人才。目前,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没有设立培养此类人才的对口专业,从业人员主要依靠平台企业自己培养,增长缓慢,人才缺口限制了这种业态的迅速扩张。

4.2外贸资讯服务类

(1)国内海关贸易统计数据闭塞,造成国内外信息数据资源不对称。上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逐渐认识到提高贸易透明度,让市场有序化竞争将更有利于本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因此纷纷立法规定,公开不涉及国家安全问题的海关详细统计数据。我国的作为世界第二贸易大国,海关统计数据的合理化公开和商业化运用十分滞后。目前,国内外贸资讯类平台可以提供全球多个国家货物贸易的详尽数据及分析,却无法明确知道我国货物贸易的详细情况,无法使用数据对碰得出更有价值的贸易情报作为外贸企业的商业决策参考,使外贸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部分平台也通过各种不正当渠道获得我国海关进出口报关单、舱单数据库,导致国内外贸资讯行业鱼龙混杂、恶性竞争。

(2)国内外贸资讯服务平台凤毛麟角,发展十分缓慢。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外贸资讯业发展已经十分成熟,外贸资讯平台非常普及,外贸企业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到本国任意买家的全球供应商分布状况,采购产品的详细描述、交易数量、包装信息、运输信息等,全球竞争对手的出口状况,采购商的详细资料,以及交易次数、频次等深度情报信息。我国外贸资讯平台起步较晚,规模均不大,发展缓慢,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快行业发展速度。

(3)公共服务中间地带严重缺失。近几十年来,欧美、日韩、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等政府部门都建立了依托官方或半官方专责机构的外贸公共资讯服务体系。目前,内地只有广东开始构建外贸公共资讯服务体系,但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需要不断加强具有公信力的外贸公共资讯服务体系对商业外贸资讯平台的支持和引导。

(4)中小企业使用外贸资讯服务的意识十分落后。目前,外贸资讯的应用已经成为欧美、日韩、印度及我国香港地区的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普及型工具,成为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相对而言,我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运用外贸资讯开展国际贸易营销的意识还十分落后,仍然局限于展会营销、人脉营销等传统方式,对新兴的网络营销、数据营销等方式知之甚少。因此,必须借助政府和行业组织的力量加强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企业能够熟悉和运用外贸资讯服务开拓国际市场。

4.3贸易流程服务类

(1)海关、税务、商检等部门现有的一些监管政策不能与新兴业态相适应。目前,海关管理政策只把企业划分为生产型和型,税务管理政策也只分为自营企业和企业。传统的外贸公司只部分环节,不承担风险,但是一达通这类贸易流程服务平台企业,即不是生产企业,也不是传统外贸公司,但却要承担环节的风险。在实际操作中,平台企业将众多中小企业的产品“打包”集中报关、报检、结汇,尽管平台通过专业团队内部审单,失误率远远低于众多企业分散申报,但根据目前的监管规定,一次失误就处罚整个平台,平台企业将面临被降级的巨大风险。

(2)进出口统计归宿地的问题。由于各地的贸易数据是以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为依据,有的地方政府出于贸易统计归属地的考虑,出现限制外地平台本地出口的倾向。

(3)超基数部分的出口退税问题。由于涉及地方财政负担超基数部分的出口退税问题,有的地方政府出现不愿意扶持平台企业做大做强的倾向。

5政策建议

外贸电子商务新兴业态的出现和快速成长,是国际贸易领域优胜劣汰市场经济法则的体现,也是未来贸易的一种发展趋势,悄然改变着国际贸易的格局。有关政策建议如下:

(1)加强宏观政策引导,出台促进外贸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财政、税收、融资、用地、人才等一揽子扶持政策,为外贸电子商务的发展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外贸电子商务的管理机制,有序推进外贸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监管体系建设,健全行业准则和行为规范,探索建立外贸电子商务综合监管平台。完善覆盖全行业的、指标科学的外贸电子商务统计体系,建立跨境小额贸易电子商务企业的登记备案和分类管理制度,掌握行业经济数据,为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货物贸易进出口的情况、科学评估专项扶持资金的绩效和政府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2)引导生产企业转变外贸经营理念,积极进入跨境小额贸易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体系。通过政府的渠道和平台,启动外贸电子商务巡回宣讲会,宣传和推广成功经验,使广大外贸中小企业消除认识误区,积极利用新兴业态改变传统外贸经营模式,推动自身转型升级。积极整合第三方综合性平台、大型行业平台和专业市场平台资源,扶持成长性创新性特征显著、发展势头迅猛的专业化跨境小额贸易电子商务平台,举办传统企业与电子商务平台的见面会,积极引导优势出口行业和优质企业与电子商务平台配套,帮助传统外贸企业利用B2C跨境小额贸易商业模式,建立精准的网络营销渠道,深度开发国际市场。

(3)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加快建立外贸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机制。加快外贸电子商务领域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支持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多学科交叉整合,加快培养跨境电子商务模式交易、物流、支付等平台或企业亟需的专业人才。大力推进校企合作,选择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以及省内具备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能力的高校、职校等教育机构,构建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联合培养体系。同时,大力推动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外贸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依托国家或省的各项重大专项、科技计划、示范工程和重点企业,培养跨境电子商务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加快引进跨境电子商务的高层次人才,完善配套服务,鼓励海外专业人才积极投身外贸电子商务领域创业。

(4)加强对跨境小额贸易电子商务模式未来风险研判。对跨境小额贸易电子商务模式未来面临的风险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科学研判形势,提出应对措施。其中包括:外贸电子商务与现行国际贸易规则的冲突,增长速度过快引发目标市场国采取反制措施引发的风险,设立海外仓库开展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政策风险,营销模式、物流和支付服务过度依赖国外企业的隐藏风险等。

参考文献

[1]刘娟.小额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问题研究[J].对外经贸实务,2012,(2).

[2]曾丽洁.欧洲企业对跨境流通数据资讯隐私权保护的自律模式[J].武汉交通织业学院学报,2012,(12).

[3]中国社科院财贸所信息服务与电子商务研究室,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0年度中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调查报告[R].杭州:中国社科院财贸所信息服务与电子商务研究室,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1.

商业服务贸易篇5

【论文摘要】当今世界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已是一国综合国力强弱的体现。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简要介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然后进一步分析了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论文关键词】服务贸易逆差竞争力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1985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55.79亿美元;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2003年突破1000亿美元,2011年则达到1345.67亿美元.1985年~2011年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8.24%,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7.21%,进口年均增长19.30%。1985年~2003年世界服务贸易年均增速为8.59%,我国的增速要远远高于世界水平。到2005年我国服务贸易世界排名已上升到第7位,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势头。服务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贸易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有所增长,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从总量上看,我国服务贸易及出口总额在总体的国际进出口额市场占有率上一直比较低,维持在2%~4%,仅为美国的18%,英国的38%,日本的54%。而当今世界上发达工业化国家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总出口额的75%以上,仍然是世界服务贸易的出口大国,因此,必须认识到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大,无论是服务贸易出口额的绝对数量,还是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中国都存在着很大差距。二、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1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低下,贸易逆差继续加大衡量一国某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一般可以用贸易竞争力指数来测算。贸易竞争力指数,是一国某产业或产品的进出口差额与进出口总额之比。贸易竞争力指数越高,说明竞争力越强。我国服务贸易从1995年起便从顺差变成逆差,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小于0,2000年~2003年连续为-0.08,到2011年达到-0.07。这表明我国服务贸易虽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其竞争力仍然较低,处于比较劣势地位。中国服务贸易在迅速的发展过程中,虽然规模增长较快,但是由于服务业发展水平低和国内对服务的旺盛需求,中国的服务贸易进口增加迅猛,贸易收支一直不平衡,进出口总额年年逆差,而且随着规模的扩大,逆差额更是逐年增大。同时,在服务贸易的主要项目中,除了旅游与其他商业服务项目外,其余项目基本上每年也都是逆差,1997年的服务贸易逆差为56亿美元,2000年服务贸易逆差67亿美元,2003服务贸易逆差86亿美元,而到了2005年服务贸易逆差达到了93.91亿美元,这8年间平均增长率在50%以上。中国的服务贸易逆差在总额上还比较小,不足以改变中国对外贸易出现顺差的格局。但是随着贸易环境的变化以及中国主动调节出口发展战略,货物贸易不断出现巨额顺差的难度在不断增大。因此,服务贸易的逆差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2.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新型服务业发展滞后在我国服务贸易构成中,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占据较大比重,而金融、保险、咨询、邮电、航空运输、专业服务等技术、知识、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比重不足。这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传统服务贸易比重较大,现代服务贸易相对滞后。1997年~2011年间,我国服务出口总额中,旅游服务一直居于首位,其比重基本锁定在31%~43%之间,2002年以前旅游出口在服务贸易总出口中一直占据半壁江山,就是在2003年因受SaRS影响,比重降到31.94%:金融服务所占比重一直在1%以下;运输业伴随着货物贸易高速增长,在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大,从1998年的17.92%到2000年一直增加到21.17%,之后连续几年一直维持在22%以上。运输和旅游合计占服务贸易进出口的77%。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服务业则是明显的弱项,像金融、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的现代服务贸易占比很小,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收支的0.4%、4%和2.15%,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而其他行业变化不明显。2011年金融、保险、通讯和计算机信息在我国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0.17%、4.83%、0.68%、2.15%,合计为7.83%;而2002年美国这四项合计比重达54.77%。这说明我国新兴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虽然有所发展,但比重偏低,有待加强。3.服务贸易的高科技化增长缓慢,服务贸易交易方式落后作为现代的新型交易方式的电子商务登上了历史舞台,在服务贸易领域中,也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市场结构和商业贸易形式。据统计,中国目前有各种不同的电子商务网站1000多个,其中以企业到企业交易方式370家,企业到顾客677家,提供商620家,前年企业到企业交易额为67.7亿元人民币,企业到顾客交易额为3.9亿元人民币。并且存在有各种不同交易方式的商业模式和各种不同的电子商务平台和解决方案,呈现局部性、自发性、重复性、缺乏技术创新的缺点,整体规划和统一的规范缺乏,有很多网站并不适应中国实际国情商业模式,只是单纯模仿国外企业,并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广泛的关注。另外,不同网络、不同行业之间不能相互联通,网络结构复杂,各种资源难以充分共享,网络实际操作远落后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企业落后难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是中国目前电子商务发展的真实现状。三、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若干对策1.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增强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应把调整服务贸易结构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中之重,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科技、保险、法律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如房地产、旅游、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服务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是指由粗放型,外延型到集约型,内涵型的转变,使服务贸易的发展收入靠新兴服务行业上来,而不是靠一般劳动力的大量投入。从而优化我国的贸易结构,均衡我国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的比例,从而整体提高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2.完善服务贸易的基本法律,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服务贸易的发展和市场都要有严格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的后盾。而我国目前服务贸易的立法工作还很落后,服务业中许多部门都无专项法律法规。因此,为保证服务贸易能沿着正常、健康的轨道发展,我们应学习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立法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服务贸易法规,理顺各种法律法规与服务行业内部之间的关系,使得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健全,相互协调,规范市场、开发新产品、消除市场制约,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打破条块分割,形成一个统一完善的服务贸易市场。健全服务贸易的创新机制,促进服务贸易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3.保持优势产业,加大新兴行业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由于投入成本低,劳务和旅游这两个方面一直是我国优势服务产业所在,在世界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是这两方面总的来说科技含量比较低,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所以我们在保持优势的同时,也要加大这两方面的科技投入,提高劳务输出素质,要改善旅游环境,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我们的优势。另外,我们也要优化服务行业的产业结构,要让新兴服务行业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对服务贸易的认识和创新也决定着各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所以我们要克服服务贸易中陈旧僵化的思想,正确应对服务贸易自由化潮流,尝新服务贸易的未识领域。电子商务靠网络技术所拥有的特别优势,大力发展中国的网络事业,建设统一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是中国电子商务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全球化时代的电子商务”专题会议的召开,为全球电子商务专家研究中国电子商务的应用机制、商业模式和基础设施以及技术标准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好的技术和产品,我们要大力推广和应用。4.加快服务贸易对外开放,扩大规模化经营,培育竞争优势我们应有选择、有步骤、有条件的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因为服务市场的开放程度直接影响着我国与先进国家间的差距,把外国的先进的管理经验纳为己用,摒弃那些不好的,在国际竞争中主要加大我国服务贸易的规模,更新系统的管理,以超强的实力与跨国公司相抗衡。再者,努力开拓新市场,在新市场中形成主动与竞争者竞争,通过竞争换取效率与进步。变挑战为机遇,在竞争中学习和提高。另外,加强国际间服务部门的合作和交流,引进国外的先进的服务技术和经营理念,提高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服务产业的整体实力。5.加快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工作目前,我国缺乏服务贸易方面的专门人才,因此,要加大对相关教育产业的投资,建立门类齐备的服务贸易培训机构,各高校也应该加开国际服务贸易专业课程,培养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让他们尽快了解和熟悉《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建立服务业人才基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健全人才政策、防止外资过程中国有服务企业的人才流失。参考文献:金锐:中国服务贸易新发展[J].中国经贸,2006年,第6期;10~16页阎红梅王成云:中国服务贸易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论文期刊网;2006年,第8期高焰:中国服务贸易现状探析[J].中国论文期刊网;2007年,第1期;22~24页牛宏莉:前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商场现代化,2006年,第6期;总第471期李怀政: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国家竞争优势战略[J]薛荣久张汉林:国际服务贸易[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王绍熙王寿椿: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陈同仇薛荣久:国际贸易(1997年新编本)[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姚曾萌.国际贸易概论[m].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形势的分析[J].中国新闻网贸易评论文献;2006年,第2期:3~5页

商业服务贸易篇6

内容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融合,以及internet(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和发展,国际贸易领域正在发生一场结构性的商业革命,网络贸易(tradeoninternet)应运而生。本文着重分析网络贸易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指出国际贸易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最终指出将来的国际贸易形态将是国际网络贸易形态。

关键词:网络贸易传统国际贸易

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互联网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网络上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软件设计、音像书刊、咨询服务、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其交易磋商、签约、货款支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即实现“在线交易,离线供货”。网络贸易是将互联网应用到传统国际贸易中,这使传统贸易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网络贸易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

网络贸易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的挑战,同时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了剧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国际贸易商务场所和运行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厂商对产品的营销、谈判、订货、销售、分发、支付等贸易流程的商务活动往往分别在不同的场所进行,而网络贸易则把这些国际贸易的商务活动集中在网上来进行,即进行以网上营销、网上谈判、网上订货、网上销售、网上分发、网上支付等组成的网上国际贸易商务,这样也就使得传统国际贸易运行发生了实物运行与网络商务运行相结合的国际网络贸易的新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贸易的效率。有人预测,未来30年内,30%的消费支出将通过国际互联网络进行。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使各种贸易形式数字化,信息以电子化的方式很容易被复制和传播,从而开辟一个全新的网上贸易市场。网络贸易迅速快捷、费用低、信息量大,甚至可以使人们看到实物照片和录像资料。通过国际互联网,企业能够不受时间与地域限制,买卖双方可以在网上展开询价、谈判等商务活动,实现网上售货或订货,与供货商、批发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建立密切的联系。这种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处理业务文件的技术,可大大提高商贸文件的传输速度,降低文件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国际贸易的主体和客体发生变化

作为国际贸易主体的买者和卖者,由于他们可以从网上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成为网络人的买者和卖者其搜寻信息和获得信息及根据信息进行决策的流程和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贸易的买者和卖者可以跨越中间商直接结合。当然,应该看到的是中间商在网络世界中也必须寻找自己在新的网络市场中的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一种新的国际贸易主体随着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而产生,这就是专门提供国际贸易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咨询及交换的网络公司的出现。这种网络虚拟公司相对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可以从信息上操纵、联合更多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使国际贸易中的买者和卖者对其产生一定的信息依赖。在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的客体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际贸易的客体从传统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产品的商品贸易与旅游、工程等服务贸易的贸易构成,生长出新的网络信息贸易,其中重要的构成就是电子数据交换。很显然,随着国际贸易主体和客体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必然发生一定的新变化。

(三)网络贸易削弱了商品和劳务提供者及消费者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的联系

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发生了从简单的国与国、区域与区域向全球化的转化,网络国际贸易更倾向于为全球范围的贸易选择,使商品或劳务的交易活动由固定场所转移到了没有固定场所的、开放的国际互联网上。传统的贸易体制下,商品的跨国流通一般通过有固定场所的国际性贸易公司来完成,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跨国贸易可以不通过贸易公司,而是通过联接世界的国际互联网来完成。只要贸易公司就近与internet建立连接,就可以方便地通过互联网与该网上的任何经济体建立贸易联系,进行贸易洽谈和交易。

与传统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全球化趋势。现实世界以地理确定边界,而且网络本身没有边界,网络社会是开放的,没有地域的限制,是一个全球性系统,具有资源共享性。因为国际商务的主要媒体――国际互联网从本质上讲就是全球性的。无论在哪个国家,你只要能够接入国际互联网,就可以方便地使用国际互联网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享用国际互联网上庞大的信息资源。尽管大家联接国际互联网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有的企业拥有不间断的计算机联接系统,而另外一些企业或个人则通过调制解调器和公共电话网拨号入网的临时联接方式,还有的通过无线移动通讯网络或卫生网络系统接入国际互联网,但是无论哪种联接方式,都可以实现相同的联接效果,即进入全球市场。

因此,网络贸易的市场范围与传统市场是不同的。传统市场由于受到国界的限制,国际性的产品或商务的商业交换活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政府的直接干预。因此,从一国的角度出发,传统市场按地域被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这个市场的界限分明。工商企业的发展一般是从国内市场做起或先立足于国内市场,然后再开拓国际市场,因此,从传统的经营概念出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经营活动的跨国界扩展。而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网络贸易使企业从一开始就面对全球市场。

(四)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际互联网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贸易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四流一体”,即以物流为依托,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战略,这种经营战略通过信息网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生产者与用户及消费者通过网络使及时供货制度和“零库存”生产得以实现,商品流动更加顺畅,信息网络成为最大的中间商,国际贸易中由进出口商作为国家间商品买卖媒介的传统方式受到挑战,由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委托-关系与方式发生动摇,贸易中间商、商和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地位相对降低,引发了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革命。

(五)国际贸易制度结构发生了新变化

世界贸易组织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积极推动占全球电讯服务收入95%国家和地区的基础电讯服务市场准入的谈判,达成了《基础电讯协议》。并与世界贸易组织中的43个国家和地区代表达成了《信息技术协议》,这些签字方的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占全球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的92.5%。1997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了一项互联网免税区的建议,而世界贸易组织第二届部长会议决定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这个决定很可能还继续下去,这意味着互联网可能逐步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实际上,《基础电讯协议》、《信息技术协议》、《金融服务自由协议》及世界贸易组织批准的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等都是促进国际网络贸易发展的制度安排,而这些有利于发展网络贸易的制度安排将减少贸易的“成本”。这样也就使得国际网络贸易比传统贸易得以有更多的贸易创造和贸易增长。相对于旧的、传统的国际贸易制度,这是国际贸易制度的创新,必将促进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

网络贸易引起信息贸易的飞速增长

传统的贸易以实物贸易为主,而网络贸易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则更多地表现在无形财产的许可与转让,如计算机程序、游戏、书、音乐、各种图象以及各种可数字化的信息。与传统贸易相比,这类交易虽然也具有销售的特征,但销售的对象却发生了变化。

作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的信息产业发展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产业革命,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产生和传递都是通过信息业完成的,因此信息产业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中的基础产业,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预计到今年,全球信息产业的销售额会超10000亿美元,从而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信息时代的国际贸易迈向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国际贸易的机会也因此而得以增加。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传统服务贸易中的服务产品要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保持高度一致不同的是,网络贸易中的服务贸易,服务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有一定的分离,在网络上,光纤通道可以在网上像运输产品一样运送金融、广告、会计、设计、法律咨询、技术咨询、数据处理、文化、教育、医疗等信息化的服务产品,国际信息贸易正从国际服务贸易中分离出来,以一种独立的新的贸易形式出现。国际信息贸易指的是与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有关的一切跨国贸易形式和活动。因此,国际贸易将由商品贸易(消费品、生产资料贸易)、劳务贸易、(运输、旅游、工程承包)和信息贸易(技术、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贸易)三分天下,而国际信息贸易的发展正是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高级化、软件化及国际贸易总量得以不断扩大的动因之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上升。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文化信息设备等信息技术的硬件贸易和相应的软件贸易构成国际信息贸易的主体内容,它们是国际信息贸易的物质形式,也是世界信息经济的基础。

信息内容本身成为可贸易的商品。在信息网络的交互式环境下,宣传品(广告)、电影、电视、录像、书籍、杂志、报纸等产品的贸易,都可以通过网络终端的传输达成交易、网络贸易将向贸易的信息流动的无形形式转化。信息内容的交易可以多次重复进行,无形信息流和有载体的信息流成为国际贸易的对象,拓宽了国际贸易商品概念范畴。

国际信息服务贸易的发展。国际信息服务贸易包括国际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贸易(如工程咨询、法律、财务服务贸易)、国际经贸信息服务、国际专家服务(如国际教育、医疗专家服务贸易)等,都可通过信息网络的“运送服务”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反馈,“足不出户”即可为全球各地的人们同时提供服务。

结论

综上所述,网上市场将成为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同时也说明在网络贸易出现的今天,国际贸易正发生着巨大变化,不仅从贸易场所,主客体及运行发生变化,而且由网络所带来的信息贸易的比重也飞速增长。此外,随着国际网络制度创新速度的加快,国际贸易以网络贸易形态进行将取得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06-2007).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杨坚争.电子商务基础与运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美]Davidkosiur著.陈曙辉等译.电子贸易.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4.杨坚争.我国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8(10)

作者简介:

商业服务贸易篇7

[关键词]对俄贸易;B2B;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F[文献标识码]a

据海关统计,2011年,我国与俄罗斯双边贸易总值为792.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7%,较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高出20.2个百分点,俄罗斯已跃居我国第8大贸易伙伴。黑龙江、北京、浙江和广东位列对俄进出口总额全国排名前4位。2011年,黑龙江对俄进出口额达189.9亿美元,同比增长1.5倍,其中出口43.5亿美元,同比增长1.5%;进口146.4亿美元,同比增长3.6倍。

在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对俄贸易企业整体实力不强,投资规模较小,对俄贸易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单一,商品质量档次较低,市场贸易秩序和服务贸易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另外,由于俄罗斯政策多变且不透明,经贸环境较差。致使我企业对俄开展业务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财力搜集信息,理顺关系大大增加了企业开拓俄市场的成本。

在对俄出口主体中,中小企业甚至个体商户占有很高的比例,大型企业较少涉足俄市场,这是对俄出口产品档次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我国的彩电、冰箱、小家电(如微波炉、电熨斗等)在俄市场上都有很大的需求,其性价比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另外,计算机、程控交换机等it产品也具有很大的出口潜力。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对俄贸易B2B电子交易平台”以为黑龙江省和全国对俄贸易企业提供网络交易服务为主要目标,形成了全省的对俄贸易产业公共服务的支撑体系,促进省内对俄贸易产业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应用,同时为黑龙江省和国内其他省市的对俄贸易企业提供成本低、信息服务水平高、商务沟通便捷物流交易服务平台。并在以下四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为黑龙江省和国内其他省市对俄经贸企业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与技术服务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对俄贸易B2B电子交易平台为黑龙江和全国其他对俄经贸企业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与技术服务,为俄罗斯企业与我国外贸企业信息服务外包产业链提供上下游服务,为大规模的远程数据管理工作提供共性的技术支持。平台的技术是基于整体规划、统一平台的组件化设计,解决了俄罗斯企业采购管理的关键问题,实现了完整采购过程电子一体化。该电子采购平台涵盖企业采购的多种方式,针对每种采购方式已内置符合企业管理规范的采购流程,需用部门,采购部门,监管部门,供应商,企业领导根据设置好的流程进行操作,实现了采购管理的“公开、公正、公平”运行。规范了采购流程,实现阳光采购,简化传统物流的管理流程,为国内外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信息服务。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对俄贸易B2B电子交易平台的建立,充分发挥了网络信息资源的便捷作用,把收集俄罗斯市场信息(包括俄罗斯法律法规、宏观经济形势、市场形势预测与分析等)作为专项工作,平台中建立开拓俄市场的公共信息库,并将信息在政府有关网站上公布。同时,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为企业设置了提供俄市场信息咨询服务的专栏,引导计算机、程控交换机等it产品的大型生产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优化了我国对俄出口商品结构与档次。

二、完善平台服务功能和管理机制规范网上采购流程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对俄贸易B2B电子交易平台”改变了以往对俄经贸企业单兵作战的运作方式,协调解决目前对俄经贸活动中小团队倒包、单一企业成本过高、一些企业对俄罗斯市场缺乏了解,信息不灵、渠道不畅,通关和结算困难等问题。同时,结合国家及省市对俄经贸工作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不断拓展平台服务功能,调整和完善平台的经营战略和发展方向,利用“平台”吸引俄罗斯和国内的名优企业,逐步将企业的贸易行为变为投资行为,达到利用“对俄经贸双语公共服务支撑平台”招商引资的目的。“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对俄贸易B2B电子交易平台”建立了规范化的采购流程,为外贸企业撑起一把保护伞,为政府提供了监督管理平台,促进中小企业服务外包产业做大做强。

为解决黑龙江省和全国对俄贸易企业网上互动交易技术问题,利用软件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营造良好的网络销售环境。通过平台建设,调动国内企业开展对俄经贸活动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解决在进出口业务及商品在境外销售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困难和不便,把较为分散的单个企业运作,无序竞争变为集团化的有序的规范贸易行为。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对俄贸易B2B电子交易平台将逐步建立和完善“平台”的服务功能和管理体系,建立以俄罗斯滨海边区为中心的黑龙江商品及中国名优商品展示、批发中心,向俄罗斯远东地区及莫斯科等腹地辐射,进而成为中国名优产品销售莫斯科及整个东欧国家的主渠道,逐步把批发中心建设成为多产品、多品种、多功能的综合市场,形成集贸易、生产、投资、技术以及其他服务为一体的经营体系。通过平台的诚信会员企业认证管理机制,有利于会员企业对出口商品质量进行监控,采取统一标识以确保中国出口商品质量,不断提升“中国制造”在俄罗斯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三、提供网上低成本、高效率的贸易采购交易服务

通过对平台会员企业资源的管理,为企业提供境外市场调查、商品征集、国际货物联运、进出口商品报关报检、境外商品展示、批发、货款结算以及企业驻外人员办公、食宿等咨询与服务。利用统一的平台扩大国内物流业务,吸引更多的境内外客商来黑龙江投资。“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对俄贸易B2B电子交易平台”实际上就是为众多跨国公司设立了一个全球电子采购交易平台,摒弃了传统的供应链模式。此采购交易平台汇聚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大基本要素,大大降低了企业搜集信息成本、制造成本、物流成本以及贸易相关的服务成本叠加的交易成本,增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对俄贸易B2B电子交易平台的服务特点:

1.资源共享。平台通过网络镜像服务器系统、信息管理和网络技术为省内外对俄经贸企业提品展示、信用交易、第三方撮合等全过程的资源共享服务。

2.优势互补。该平台立足于发挥地缘优势,为全省和全国对俄经贸企业提供公共信息支撑服务、在线撮合服务和在线交易服务。

3.市场化运营。“平台”的运营主体引入了市场化的运作和经营模式,注重自我积累、不断发展壮大,实现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对俄贸易B2B电子交易平台”的建立将使对俄贸易业务实施与管理更加方便、快捷、安全,实现对俄贸易信息资源共享,加快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提高工作效率,使对俄经贸迈向一个新阶段。

[参考文献]

[1]王萍.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1(7).

商业服务贸易篇8

关键词:国际贸易;课程建设;跨境电商;规划

1课程建设规划背景

淮南师范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普通本科专业于2004年通过省教育厅评审,获教育部备案并于当年开始招生,2010年成功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13年与英国伍斯特大学实行中英合作教学模式,学制为4年,采用“3+1”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由淮南师范学院与英国伍斯特大学共同拟定人才培养方案,互相认可所学课程学分。前三年在淮南师范学院学习,由伍斯特大学派遣专业教师向本专业学生提供600学时/年的英语课程教学以及1/3以上的专业课程课时教学,第四年根据学生意愿可以选择继续在本校学习,成绩合格可获得淮南师范学院颁发的毕业证及学位证书;或留学伍斯特大学继续学习,成绩合格后将获得我校与伍斯特大学各自颁发的毕业及学位证书。该专业目前在校生近360人。

2国际贸易类课程建设规划依据

2.1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国际贸易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政策与法规,具有较强的外贸进出口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驾驭市场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能够在外资企业、涉外经济部门、政府机构等从事实际外贸业务、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2人才培养规格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要求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外贸进出口业务操作的基本技能,准确把握现当代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特点,熟悉、掌握外贸通用规则、国际贸易惯例以及本国针对对外贸易制定的方针大政,掌握中国主要进出口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具有较高的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

2.3国际贸易人才需求导向的转变

2.3.1国际贸易人才需求逐渐向服务贸易倾斜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后危机时代,我国对外贸易形式呈出了新特点,传统货物贸易的比重不断降低,服务贸易的比重不断提高,并在我国对外贸易领域逐步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整体规模来看,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始终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相应的人才需求逐年增加。但是我国的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以传统运输业和旅游业为主,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的发展还比较落后。我国服务业的巨额逆差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低下、缺乏高素质的服务贸易人才密切相关。因此,当前形势下,尽管我国市场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就业形式不是十分乐观,但对于高素质的国际服务贸易人才却供不应求,尤其是金融保险、服务外包、跨境电商类等人才需求旺盛。2.3.2跨境电子商务技能成为人才市场的新要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5.4亿万元,同比增长58.6%,其中跨境电商出口规模达4.49万亿美元,跨境电商进口规模达9072亿元。国内传统企业纷纷布局出口跨境电商市场,如:跨境通(原百圆裤业)2015年斥巨资收购环球易购、前海帕拓逊、广州百伦、通拓科技出口跨境电商公司股权,持续加强板块布局;卓尔集团于2016年3月宣布收购兰亭集势30%股权,布局跨境电商业务。跨境电商是“互联网+外贸”的具体体现,跨境电商新供给创造外贸新需求,提高我国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大提高中国外贸对接“一带一路”市场,助力“中国制造”向外拓展。随着跨境电商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开始布局跨境电商,对跨境电商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强劲。2.3.3外贸人才需求层次多元化近年来,我国的外贸进出口企业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性质多样规模不同的外贸进出口企业同时并存,因此对外贸行业的人才需求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态势,不同行业的外贸企业对外贸业务员的具体要求差别很大。如:机械类、技术类产品外贸企业,强调外贸业务人才的技术素质,而日常消费品的外贸企业则更注重外贸人员的营销能力。再如:规模较大,业务多元化、专业化分工较细的大型外贸企业,对外贸人员的理论水平、操作能力及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同时要求外贸人员对具体业务既专且精。但中小型的民营外贸企业,由于规模小分工单一,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理论水平要求比较低,但是对外贸业务的综合操作能力要求比较高。2.3.4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目前,人才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岗能力强和适岗速度快。对于缺乏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要想满足“两适岗”的要求,就必须通过职业资格证书来显示自己已经具备相应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外贸进出口企业而言,也非常青睐已取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应聘人员。国际商务跟单员证书、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外贸业务员资格证书、报检员资格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及外销员从业资格证书等成为外贸企业人才筛选和录用机制的新标准。甚至很多外贸企业对学历要求比较宽松,但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却较为严格。

3课程建设规划具体措施

紧密结合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动态修订教学计划,使之与时俱进。

3.1紧随服务贸易上升趋势,增加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内容

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讲解往往侧重于国际商品贸易,忽视了对国际服务贸易理论、政策及实务的讲解,为了适应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导向的变化,应增设服务贸易课程或在现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增加对服务贸易内容的讲解。如《国际贸易概论》课程可专设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及政策内容;《国际贸易实务》可专设对外服务贸易的实务操作流程讲解及仿真模拟;《外贸函电》可增加对外服务贸易的函电写作课程;以提升学生对服务贸易的认知水平,使其具备对外服务贸易的基本能力。

3.2紧随跨境电商发展趋势,增加电子商务课程内容

跨境电商对国际贸易人才提出新要求,除了需要具备传统的外贸业务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出色的网络营销能力;应熟悉国内贸易平台的操作技能;跨境电商网站的运营能力;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能力;小语种沟通能力等。所以应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电子商务内容。如:《国际贸易实务》可增加跨境电子商务的实务操作,《国际贸易概论》可增加跨境电子商务理论与政策内容,《外贸函电》可增加跨境电子商务的函电内容,《国际经济合作》可增加跨境电子商务国际经济合作方式,另外可增设电子商务或网络营销、策划、运营类课程,以提升学生的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水平,使其具备基本的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能力。

3.3增设国际贸易系列课程实验实训课程

针对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如《国际贸易概论》采取案例教学方式;针对系统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采取软件模拟方式;针对职业性较强的课程,如《进出口单证操作》可尝试采取校内实验和校外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实践教学;针对语言沟通性较强的课程,如《外贸函电》课程可尝试邀请外贸企业参与协助组建校内模拟交易会或外贸公司模式。同时,学校还可开展课内外实验实训,如组织学生参加经管类学科比赛,鼓励学生参加全国组织的专业资格类考试,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期到外贸公司见习或顶岗实习,了解工作所需,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参加实验实训的动力。

3.4部分课程实行双语教学或外语教学

淮南师范学院2013年与英国伍斯特大学实行中英合作教学模式,通过互相交流合作,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已大幅提升,部分教师已经具备了双语教学的能力。通过开设双语教学或外语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外语的能力,更能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3.5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

可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社会对外贸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增设选修课,如开设小语种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环.国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群建设研究[J].山西农经:2016(13):121-122.

[2]陈秀莲.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难与易———以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4):132-134.

[3]吴敬茹,申丽坤,冯建伟.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6):141-142.

[4]周佳佳,杨末.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商业经济,2015(10):155-157.

[5]唐宇.浅析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J].科技信息,2010(15):218.

[6]刘瑞荣,李志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思考--以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J].教育,2014(14):69-70.

[7]刘安华.跨境电商下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31):124.

[8]常超,李玲玲.商务英语专业国际贸易类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对外经贸,2015(4):143-144.

[9]卞莉,方群,周净.专业导向的应用型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为例[J].合肥学院学报,2016,33(5):134-139.

商业服务贸易篇9

论文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融合,以及inter11et(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和发展,国际贸易领域正在发生一场结构性的商业革命,网络贸易(tradeonlnternet)应运而生,本文着重分析网络贸易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指出国际贸易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最终指出将来的国际贸易形态将是国际网络贸易形态。

论文关键词:网络贸易传统国际贸易

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互联网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网络上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软件设计、音像书刊、咨询服务、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其交易磋商、签约、货款支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即实现“在线交易,离线供货”。网络贸易是将互联网应用到传统国际贸易中,这使传统贸易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网络贸易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

网络贸易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的挑战,同时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了剧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国际贸易商务场所和运行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厂商对产品的营销、谈判、订货、销售、分发、支付等贸易流程的商务活动往往分别在不同的场所行,而网络贸易则把这些国际贸易的商活动集中在网上来进行,即进行以网上营销、网上谈判、网上订货、网上销售、网分发、网上支付等组成的网上国际贸易务,这样也就使得传统国际贸易运行发了实物运行与网络商务运行相结合的国际网络贸易的新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贸易的效率。有人预测,未来30年内,30%的消费支出将通过国际互联网络进行。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使各种贸易形式数字化,信息以电子化的方式很容易被复制和传播,从而开辟一个全新的网上贸易市场。网络贸易迅速快捷、费用低、信息量大,甚至可以使人们看到实物照片和录像资料。通过国际互联网,企业能够不受时间与地域限制,买卖双方可以在网上展开询价、谈判等商务活动,实现网上售货或订货,与供货商、批发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建立密切的联系。这种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处理业务文件的技术,可大大提高商贸文件的传输速度,降低文件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国际贸易的主体和客体发生变化

作为国际贸易主体的买者和卖者,由于他们可以从网上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成为网络人的买者和卖者其搜寻信息和获得信息及根据信息进行决策的流程和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贸易的买者和卖者可以跨越中间商直接结合。当然,应该看到的是中间商在网络世界中也必须寻找自己在新的网络市场中的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一种新的国际贸易主体随着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而产生,这就是专门提供国际贸易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咨询及交换的网络公司的出现。这种网络虚拟公司相对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可以从信息上操纵、联合更多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使国际贸易中的买者和卖者对其产生定的信息依赖。在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的客体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际贸易的客体从传统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产品的商品贸易与旅游、工程等服务贸易的贸易构成,生长出新的网络信息贸易,其中重要的构成就是电子数据交换。很显然,随着国际贸易主体和客体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必然发生一定的新变化。

(三)网络贸易削弱了商品和劳务提供音及消费者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的联系

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发生了从简单的国与国、区域与区域向全球化的转化,网络国际贸易更倾向于为全球范围的贸易选择,使商品或劳务的交易活动由固定场所转移到了没有固定场所的、开放的国际互联网上。传统的贸易体制下,商品的跨国流通一般通过有固定场所的国际性贸易公司来完成,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跨国贸易可以不通过贸易公司,而是通过联接世界的国际互联网来完成。只要贸易公司就近与internet建立连接,就可以方便地通过互联网与该网上的任何经济体建立贸易联系,进行贸易洽谈和交易。

与传统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全球化趋势。现实世界以地理确定边界,而且网络本身没有边界,网络社会是开放的,没有地域的限制,是一个全球性系统,具有资源共享性。因为国际商务的主要媒体——国际互联网从本质上讲就是全球性的。无论在哪个国家,你只要能够接入国际互联网,就可以方便地使用国际互联网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享用国际互联网上庞大的信息资源。尽管大家联接国际互联网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有的企业拥有不间断的计算机联接系统,而另外一些企业或个人则通过调制解调器和公共电话网拨号入网的临时联接方式,还有的通过无线移动通讯网络或卫生网络系统接入国际互联网,但是无论哪种联接方式,都可以实现相同的联接效果,即进入全球市场。

因此,网络贸易的市场范围与传统市场是不同的。传统市场由于受到国界的限制,国际性的产品或商务的商业交换活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政府的直接干预。因此,从一国的角度出发,传统市场按地域被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这个市场的界限分明。工商企业的发展一般是从国内市场做起或先立足于国内市场,然后再开拓国际市场,因此,从传统的经营概念出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经营活动的跨国界扩展。而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网络贸易使企业从一开始就面对全球市场。

(四)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际互联网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贸易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四流一体”,即以物流为依托,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战略,这种经营战略通过信息网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生产者与用户及消费者通过网络使及时供货制度和“零库存”生产得以实现,商品流动更加顺畅,信息网络成为最大的中问商,国际贸易中由进出口商作为国家问商品买卖媒介的传统方式受到挑战,由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委托一关系与方式发生动摇,贸易中间商、商和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地位相对降低,引发了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革命。

(五)国际贸易制度结构发生了新变化

世界贸易组织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积极推动占全球电讯服务收入95%国家和地区的基础电讯服务市场准入的谈判,达成了《基础电讯协议》。并与世界贸易组织中的43个国家和地区代表达成了《信息技术协议》,这些签字方的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占全球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的92。5%。1997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了一项互联网免税区的建议,而世界贸易组织第二届部长会议决定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这个决定很可能还继续下去,这意味着互联网可能逐步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实际上,《基础电讯协议》、《信息技术协议》、《金融服务自由协议》及世界贸易组织批准的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等都是促进国际网络贸易发展的制度安排,而这些有利于发展网络贸易的制度安排将减少贸易的“成本”。这样也就使得国际网络贸易比传统贸易得以有更多的贸易创造和贸易增长。相对于旧的、传统的国际贸易制度,这是国际贸易制度的创新,必将促进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

二、网络贸易引起信息贸易的飞速增长

传统的贸易以实物贸易为主,而网络贸易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则更多地表现在无形财产的许可与转让,如计算机程序、游戏、书、音乐、各种图象以及各种可数字化的信息。与传统贸易相比,这类交易虽然也具有销售的特征,但销售的对象却发生了变化。

作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的信息产业发展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产业革命,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产生和传递都是通过信息业完成的,因此信息产业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中的基础产业,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预计到今年,全球信息产业的销售额会超10000亿美元,从而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信息时代的国际贸易迈向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国际贸易的机会也因此而得以增加。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传统服务贸易中的服务产品要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保持高度一致不同的是,网络贸易中的服务贸易,服务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有一定的分离,在网络上,光纤通道可以在网上像运输产品一样运送金融、广告、会计、设计、法律咨询、技术咨询、数据处理、文化、教育、医疗等信息化的服务产品,国际信息贸易正从国际服务贸易中分离出来,以一种独立的新的贸易形式出现。国际信息贸易指的是与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有关的一切跨国贸易形式和活动。因此,国际贸易将由商品贸易(消费品、生产资料贸易)、劳务贸易、(运输、旅游、工程承包)和信息贸易(技术、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贸易)三分天下,而国际信息贸易的发展正是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高级化、软件化及国际贸易总量得以不断扩大的动因之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上升。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文化信息设备等信息技术的硬件贸易和相应的软件贸易构成国际信息贸易的主体内容,它们是国际信息贸易的物质形式,也是世界信息经济的基础。

信息内容本身成为可贸易的商品。在信息网络的交互式环境下,宣传品(广告)、电影、电视、录像、书籍、杂志、报纸等产品的贸易,都可以通过网络终端的传输达成交易、网络贸易将向贸易的信息流动的无形形式转化:信息内容的交易可以多次重复进行,无形信息流和有载体的信息流成为国际贸易的对象,拓宽了国际贸易商品概念范畴。

国际信息服务贸易的发展。国际信息服务贸易包括国际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贸易(如工程咨询、法律、财务服务贸易国际经贸信息服务、国际专家服务(如国际教育、医疗专家服务贸易)等,都可通过信息网络的“运送服务”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反馈,“足不出户”即可为全球各地的人们同时提供服务。

三、结论

商业服务贸易篇10

  一、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分类 

    由于各国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发展状况不同,在服务贸易管理中也各有侧重,形成了不同的管理特色。根据服务贸易管理方式、方法的不同,我们将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管理体制归纳为三种类型,即核心管理型、分工协调型和服务推进型。 

    1.核心管理型 

    核心管理型是指服务贸易的管理权限相对集中于某一政府部门的类型。美国是核心管理型的典型代表。由于服务贸易种类的繁多,各国和地区的服务贸易管理机构往往分散在不同的管理机构和部门。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美国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相对集中,形成了以美国商务部为核心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因此,我们称之为核心管理型。 

    美国商务部承担着服务贸易战略的制定、日常管理、统计以及服务出口促进和贸易救济的具体工作。美国商务部的国际贸易管理局设有服务业司,负责美国服务业的管理工作。其对服务业的主要管理职能是:与私人企业和其他政府部分共同为美国企业提供出口帮助和更有利的海外市场准入条件,参与和推进双边和多边服务贸易谈判(包括与wto、naFta、apeC的谈判和双边协议),促进谈判协议的落实;为美国服务业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信息及其他服务;进行美国服务贸易市场环境与竞争力的统计分析,并为国会及相关部门提供信息。其下设服务业办公室、金融办公室和旅游业办公室分别负责各服务贸易领域的出口促进、谈判与执行、政策指定与咨询以及项目设立与管理等。同时,美国商务部还负责制定推动服务出口发展战略;为服务企业对外出口提供全方位服务。此外,为更好地实施服务贸易管理,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小企业发展局、国家电信与信息委员会、专利与商标办公室以及国际贸易管理局下属的贸易促进与商业服务管理司、进口管理司及市场准入与执行司也分别参与服务贸易的出口促进、贸易谈判、标准制定和贸易救济与援助等管理和服务工作。服务贸易的统计分析则主要由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完成。 

    可见,美国商务部在服务贸易政策的制定、实施,服务贸易谈判、服务贸易促进以及服务贸易统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美国管理服务贸易的核心管理机构。 

    2.分工协调型 

    分工协调型的管理体制以日本为代表。日本政府的贸易管理机构分工明确。具体可分为立法机构、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机构、统计机构及服务贸易咨询及促进机构四大部分。主要涉及国会、内阁、外务省、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财务省、日本银行、日本进出口银行、日本贸易振兴会等政府机构和组织。 

    日本国会是服务贸易法律、法规的立法机构。通常制定与服务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议由服务贸易的促进和咨询机构,或者由主管的政府机构根据服务贸易发展的状况提出。上报内阁府得到认可之后,由主管的政府机构的相关政策制定部门组织产、官、学共同研究商讨制定,然后上报内阁府。经过内阁府审查通过后,报国会批准、立法。 

    日本“内阁会议”是制定政策,协调各省厅之间关系的最高官僚机构。内阁会议的议长一般由内阁总理大臣担任,其成员主要包括财务省、外务省、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等重点省大臣、日本银行及进出口银行总裁等。在日本内阁会议中,与服务贸易相关的会议有“经济财政咨询会议”和“知识产权战略会议”。与服务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措施也必须经由该会议审议通过。 

    日本外务省经济局负责对外签署与服务贸易相关的多边条约和协定,处理国际贸易纠纷。同时,作为日本政府的对外联络窗口,外务省也向相关的省厅提出制定与服务贸易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的建议。经济产业省是日本服务贸易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服务产业和服务贸易政策的制定及实施也主要由经济产业省负责。国土交通省综合政策局是日本交通运输和旅游服务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部门。日本银行是日本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由于服务贸易管理部门相对分散,因此协调部门的作用就很重要。日本内阁府的“内阁会议”制度,很好地解决了日本各省厅之间的协调问题。同时,日本政府在制定和颁布一项贸易政策或者法律的过程中,通常会广泛地吸收社会各界和各方面人士的意见,以实现科学决策的目的,突出体现在官产学一体的政策决策过程。上至内阁会议,下至经济产业省的专业小委员会,都是官产学结合的最好典范。因此,分工协调成为日本服务贸易管理的重要特色。

3.服务促进型 

    服务促进型是指以服务贸易促进为主、服务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除美国、日本以外的其他本文考察的四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归为这种模式。加拿大政府对服务贸易不进行直接的管理,而主要是通过贸易促进来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外交与国际贸易部是加拿大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部门。其核心服务包括:一对一的出口帮助;提供市场与产业信息;提出出口融资建议;推荐贸易交易会、举办研讨会。如果企业希望实地考察目标市场,办事处可以推荐符合要求的国际贸易展会;举办学习研讨会,帮助出口商了解海外商业环境及机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