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汉语文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50:19

大学汉语文学篇1

一、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

1、缺乏优秀的教学团队

在大学的教学中,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质量,所以,教师的价值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现在的汉语言教师队伍的素质却不尽相同,而且教学水平也不在教育水平的前沿,这也就给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还有就是有一部分的语文教师是由中文系的专业教师充任,由于受自身专业的限制,导致了在教学中的要求的综合性不足。同时学校对于大学语文教师的要求比较低,以至于相对的地位也就比较低,也就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导致了大学语文的师资团队不足。

收集整理

2、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落后

目前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都比较落后,主要就是因为学校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育不够重视,认为大学生学习汉语言并没有实际的现实意义。再加上师资力量的缺陷,在汉语言的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完整的教研组和相关的教研管理人员,教学教师只是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和方式,来进行教学,使教学没有统一的标准。还有就是学校对教学的资源投入不足,大部分的汉语言的教学的课堂上,老师和学生自己还是通过书本沟通,网络和多媒体更新技术并没有应用到大学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去。

3、学生对于学习汉语言缺乏兴趣

语文教学一直伴随着学生的学习生涯,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所以,已经对语文产生了一种厌倦的情绪,对于大学的汉语言文学的教育也就采取了漠视的态度。还有就是汉语言文学的教育不像其他学科的内容那么丰富多彩,内容比较枯燥,而且书本上的知识离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大部分的大学生在汉语言文学的课堂上,不是玩手机就是看小说,或者是用睡觉来打发时间,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胡乱的抄写来应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老师的积极性,对大学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汉语言教学的改革方法

大学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为了提高大学语文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是在所难免的。

1、提升大学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地位

要想有效的提升大学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首先就要对大学汉语言文学进行重新的定位,提高大学汉语言文学在教学中的地位,加大学校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的重视。汉语言文学的教育不仅要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包括口语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的能力。还有就是大学汉语言文学担任着陶冶情操、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的使命。所以大学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要被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才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对汉语言的学习和对传统精神的传承。

2、加强对师资团队的建设

教师是汉语言文学教学得主要领导者,他们传授知识的手段和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在当前大学汉语言文学教师的综合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加强对师资团队的建设对于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有着很大的意义。大学汉语言文学的教师,不仅要拥有专业的语文文化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综合能力,大学的教学是一个相对比较开放的地方,大学老师也要经现实生活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结合起来,适应社会文化的发展。同时高校在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师进行选拔的时候,要

进行严格的考评以确保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师资条件。

3、加大新技术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出现,大学汉语言文学也应该走上一条更好地道路。现代的大学生都是在网络和电视媒体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对于信息的接受能力都比较强,而且观察和了解的事物也比较广泛,以至于他们更倾向于一种互动的学习方式。而网络和多媒体也就给大学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平台,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声音、图片以及动画更方式来更好地演绎现代汉语言文学的魅力。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意义。

4、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但是了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就要转变这种思维。大学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而汉语言文学也是一门比较开放的学科,所以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充分的发挥课堂的民主精神,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讨论和辩论的能力。汉语言文学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有一种汉语言文学学环境的意识,在围绕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加强学生与老师互动,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汉语言文学教师还应该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使大学的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不仅仅只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其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能力,比如说积极的引导学生对课本剧的表演,通过学生自己对课本的理解来进行演绎,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5、把握大学生心态有效实施教学目标

在大学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中,大学生经常会有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由于大学的课业重,而忽略了对汉语言的学习,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能够在一夜之间,汉语言文学的能力得到大步的提升,他们希望能够全面的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但同时又缺乏必要的自主学习意识。所以汉语言教学者就要把握好学生的这种心态,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平衡这种心态,不断的开展有利于这种心态的教学活动。

三、大学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意义

大学汉语言文学的教育能够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使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的到更好地弘扬和发展。在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人类历史长河中不断积累的文明精神已经越

大学汉语文学篇2

汉语言文学专业无法像医学、建筑、会计、工程等一样获得准确的职业定位,更难直接和应用型人才挂钩。它是传统人文科目,是人文精神直接的载体,担负着提升和传承全民族文化和语言的重任。它的教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教育过程中,不注意直接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去统计的社会效益。

2、教育不仅体现在应用性方面,而且体现在对学生精神取向和社会观念的影响。

3、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事人的工作的,因此要更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

大学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不强。教学内容的更新和选择,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目前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可以看出,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实用性的更新和知识点的选择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如教学内容偏离实际情况、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等。教材的编制没有注重对学生实践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锻炼,方法陈旧、观念落后。这些情况都严重制约了汉语言文学实用性的发展。

2、教学的手段单一,现代化教学方式运用不当。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特征进行教学手段的改变,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但目前传统的“老师讲、学生记”的单一教学手段仍旧存在,不利于提高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热情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此同时,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中常常出现运用不当的情况,无法发挥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推动力和优势。

3、传统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基本模式是:学生上课记、下课抄、考试背。但是这种模式严重的制约了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经济不断提速的今天,只有具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和文学功底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这不是靠死记硬背能培养出来的。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进行调整或改革。

提高大学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途径

1、使用实用的理念指导文学教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宽的职业适应性,在各个行业中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施展才华的平台。但是在相关行业中,也常常存在其他专业毕业生的冲击所造成的就业压力。从实际角度出发,应从两方面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质量。(1)强化科目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本专业应用能力。从目前学生难就业的实际出发,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改革,注重本专业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在社会上竞争的资本。具体可结合学生的就业方向,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即“读”、“说”、“写”三个方面的能力进行加强。本专业的实用性教学主要体现在,古今语言文体的阅读能力,各种文体的写作能力、教学能力、表达能力和信息调研能力这五个方面。教师和学院领导应精心设置课程,合理进行教学内容整改,形成本专业特有的应用体系,并通过对应用技能课程的设置,来保证学生在学校能够提高能力,以及获得未来工作中所需的语言文字能力,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2)对课程进行优化,强化学生本专业知识结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了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等十余门课程。对课程的优化,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将各个课程之间的内容进行整合,避免内容出现重复;每门课程都应根据本领域最新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对课程的内容进行精简和调整,强化其中的核心内容;优化课程的结构,按照学科发展的角度进行考虑,合理设计课程内容体系。

2、用创新的理念指导文学教学。大学汉语言文学教学方面的创新,主要包括了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和教学思维的创新。从创新的理念角度应做到以下两点。(1)突破专业的束缚,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就业范围广,但却往往不精,竞争力上和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有所不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不要拘泥于文学与语言的本身,应充分结合汉语言文学的就业现状和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毕业后相关职业技能的培养。事实上,现在许多新型的专业如广告、文秘、新闻、公共管理等都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保证专业基础扎实的前提下,应突破本专业间的束缚,在更大的程度上发挥出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优势。如新闻传播、文秘与公关、社区文化管理、教育与教学、广告文案等都可以将其设计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际应用模块,学生可以通过这一系列模块的学习,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动手能力,加强就业的竞争力。(2)鼓励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身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浓厚的东方文化底蕴。本专业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能通过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汉语的感情,从对东方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理解中,汲取出创新精神的动力,影响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所以,在汉语言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

大学汉语文学篇3

关键词:文化差异;翻译;语言;教学

1概述

翻译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尽管对翻译的定义众说纷纭,但真正意义上内涵是一致的:即用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来传达同样的信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面对两种不同的语言,而这两种语言各自归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系统。因此,译者所面对的还有两种文化。讨论翻译必须探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必须研究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差异。英语学习中常见的一个问题是,不少学习者在学习到较高阶段,就感觉到力不从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文化障碍造成的,因为学习者没有把语言放到一个整体的文化系统中去学。由此可见,把英汉文化差异引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对解决翻译中的困难,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翻译中的空缺

绝对准确的语言交际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在同一语言中也是如此。语言的不对等性存在于任何不同的两种语言之间。在分属两种不同语系的英语和汉语间则表现得尤为明显。在英汉互译中,相互无对应词或语义不对应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翻译中的空缺。

2.1词汇空缺

语言之间虽然存在共性,但不同的语言毕竟各具特性。其特性表现在词汇上,便会造成概念表达上的不对应。它与译者所处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生活方式及科技发展水平等相关。

语言是一种正在进行的活动,随历史的发展而产生新的词汇。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时,sputnik一词在世界数千种语言中均出现词汇空缺。1967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英语中才随之出现了mooncraft,moonbounce,lunardust,lunarsoil等词语。这类词汇空缺是因科技发展的水平不一所致。还有世居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他们表达“雪”的词有十几种:空中飞舞的雪,落在地上的雪,冰块似的雪,半融化的雪等等,而在英语中,却只有snow一词。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语言的存在不能脱离文化,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中国历经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形成了独特而严密的封建宗法关系,男女有别,长幼有序,血缘关系的远近疏密泾渭分明。相比之下,英美的宗法关系远不及中国那么严密,家庭结构也较松散。汉语中兄弟有别,英语中都用brother表示没有分别;汉语中伯父,叔父,姑父,姨父等称谓之间身份各异,关系明确,而英语中凡是表示长一辈的男性均用uncle。同汉语相比,英语中的词汇在表达亲属称谓方面就出现了词汇空缺。

在英语教学中,对此类宗法关系的差异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对词汇空缺所造成的文法冲突应细心揣摩,通过变换角度的变通手法化解矛盾。

2.2语义空缺

色彩这种文化共有现象,在许多情况下意义相同,但表现在中英两种文化中某些相同色彩却被赋予不同的含义。如英文中“green”一词,在表示“青春”“未成熟”“生机勃勃”等语义时与汉语对应词“绿色”一致。但“green”一词所含的“嫉妒”之意在汉语“绿色”一词中却是空缺。同样,英语中的“blackandblue”是“遍体鳞伤”,而不是“黑一块蓝一块”;“ablacksheep”是“害群之马”而不是“黑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弥合语义空缺的首选方法是寻求语义上的深层对应,而不是词语对词语的表层对应。

语义空缺的另一主要方面则表现为语义辐射面的不重合性。同一个词,出自不同的言语者,不同的言语场合,或不同的语言环境均可能产生不同的含义。如英语中“flower”与其的汉语对应词“花”,其基本语义相同,但在实际语言交际中两者的差别却很大。英语“flower”用作动词可表示“开花”“繁荣”等义,而汉语中“花”却并无此意;但“花”作动词时,如“花钱”“花费”所获得的语义对于“flower”也是空白。故此,两者作动词时都出现了语义空缺。翻译时,应使学生明白弥合此类语义空缺的关键是把握词语在语言交际中所获得的实际语境意义。

2.3语用含义

语用含义是指词语所寓含的民族文化涵义。文化的渊源不同,语言承载的文化涵义也必然有所不同。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活动,某些词语一经翻译,原语词汇所依附的文化环境也随即发生了变化。譬如,“Johncanbereliedon,Heeatsnofishandplaysthegame。”“约翰为人可靠,他不吃鱼,还玩游戏。”从字面上看,译句与原文词义贴切,但由于译者缺乏文化背景知识,仅译出了句子的表层意思。原来在英国历史上新旧宗教派别之间斗争十分激烈,旧教规定在斋日只许吃鱼,新教推翻了旧教后,新教徒拒绝在斋日吃鱼,以表示皈依新教,忠于新政。所以“toeatnofish”表示“忠诚”之意,“toplaythegame”原意表示“按规则进行比赛”,转义为“光明正大”“为人正直”。所以,这句话正确的译法应该是:“约翰为人可靠,他既忠诚又正直。”

从这一系列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这就要求外语教学既要强调语言形式本身,又需重视语言的文化属性。作为教师,我们在平时的翻译教学中,要考虑到语言的文化背景,不能失去原有的文化环境,否则便会产生对英语文化的误解。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忠言工具。文化发展是译学发展的基础,译学发展又受文化制约。了解英汉文化的差异,加强对英汉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对我们富有成效地进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是大有裨益的,同时也是我们在翻译教学的实践中需要不断研究,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周方珠《翻译多元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大学汉语文学篇4

本文在分析汉语言文学课程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优化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加强教学内容的筛选;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

【关键词】

高校;汉语言文学;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优化策略

汉语言文学教学不仅仅是文学知识点的学习与掌握,更多的是对民族文化精髓的感悟。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内涵与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升综合素质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经济建设、文化繁荣。本文就以汉语言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为基础展开了讨论。

一、重视高校汉语言文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升

高校汉语言文学课程的开设,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体系,扎实的理论基础,而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新时期大学生文学素养与人文情怀。在大学生日益增多,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压力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用人单位需求人才的标准已不仅仅是要求理论知识的掌握,文学知识点的熟悉,而更多地是综合素质的要求,尤其是实际操作能力,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汉语文学的课堂上,积极发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思考与意见,培养自己良好的口才与人文素养;撰写优秀的文章予以发表,锻炼自己坚实的文字功底;在参与辩论赛、模拟招聘会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充分准备,不断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

2、有利于人文情怀的培养,情操的陶冶

较高的审美能力、高尚的道德与人文情怀,是一个人高雅情操、优质生活品质的重要体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更替与兴衰,在滚滚历史长河中诸多英雄人物为了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强盛死而后已,在灿烂的文化里永垂不朽。还有一些感人的文学作品,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高尚的人文情怀有利于培养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鼓励人们用爱、用心、用热情去生活与工作。尤其在一些理工院校,更应该在汉语言文学教育过程中,注重理工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因为理工科学生的专业往往偏重于技术性与专业性,具有容易枯燥、难度大等特点。除了汉语言文学课堂的时间,课外很少去了解、阅读文学作品。导致了部分理工院校学生的情商较低,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往往只顾自己的感受,不能换位思考去理解他人的心情与想法。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中人文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1、部分大学生缺乏健全人格,理想信念迷茫

部分大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后,由于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逐渐产生了攀比、奢华的心理。还有些同学由于自律意识较弱,自制力不强,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交友、网络商城等各种虚拟的环境中,无法自拔。久而久之,有些大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不愿与别人沟通交流,迷失了自己进入大学校园的远大理想与信念。有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不择手段,触犯了法律,从而误入了人生歧途,这些都是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问题的重要体现。

2、重理论知识,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新时期的今天,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与内容。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仍然体现出了只重视理论知识、课本知识,缺乏课堂互动与实践性不强等特点,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与汉语言思维习惯由于受到多媒体的影响,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与改变。在网路时代的今天,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汉语言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加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效果,注重新时期大学生正确汉语言文学思维方式与习惯的形成与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系统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从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

3、知识结构更新速度不适应市场需求

一是课程的设置方面。如今大部分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沿用传统的单一模式,未将丰富的汉语言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的融合,单纯的汉语言知识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制约了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二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不足。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是指较强的文字功底与公文写作能力,敏捷的思辨能力,良好的与人沟通与表达的能力,也是人文素养,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然而,实践中所培养出的大学生只重视文学常识的记忆,理论知识的掌握,工作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因此,汉语言文学有必要完善汉语言文学的课程设置,优化学科建设,不断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

三、汉语言文学教育中优化人文素质培养策略

1、加强教学内容的筛选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主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合理筛选,将能够确保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际作用,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汉语言文学是大学语言文学教育中的重要科目,汉语言文学范围较广,涵盖内容较为全面,为保证实际教学效果,必须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筛选和增添。首先,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应该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按照学生兴趣和爱好进行教学内容的筛选,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目前大学生人格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起到一定的影响,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教学活动的制定,为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为此,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可以多组织一些教学活动,比如演讲比赛、诗词比赛以及场景教学等等,让学生主动去开展相关交流活动,在学习和知识巩固的过程中去交流和沟通,消除学生不良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

学校是大熔炉,学生能不能成为一块好钢,环境很重要。汉语言文学的教育不应该只是在课堂中,还应该在课堂外。要鼓励和支持学生自发地成立学生社团、汉语言文学组织、诗歌文学社等方式,对汉语言文学进行探讨和运用。还可以组织一些诗歌朗诵、文学创造比赛等方式,让学生爱上汉语言文学的魅力。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提升汉语言文学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其应有的人生与社会价值。汉语言文学的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与挑战,首先自己要认识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抓住一切锻炼的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其次,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汉语言文学授课体系,加强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个性培养、人文情怀的提升,在高校汉语言教学过程中,展开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的引导。

【参考文献】

[1]施华,赵玉志,金慧,王丰敏,李书红.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与建设[J].科技信息,2011(29).

[2]李莉.谈我国汉语言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语文建设,2014(04)147-149.3.

大学汉语文学篇5

扬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育部学位中心全国高校学科最近一次评估结果中,在参加评比的85所学校中,排第26位,处于前三分之一,属于全国重点专业。扬州大学,坐落于长江、古运河之滨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扬州市,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教育部共建的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拥有部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优势学科5个,省重点序列学科1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6个,学校整体学科水平和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学、农业科学等4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

(来源:文章屋网http://www.wzu.com)

大学汉语文学篇6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汉语语言文学;教育重点改革

一、汉语语言文学教学特点

1.汉语语言文学是我国大学教育中发展历史较为悠久的学科,传统的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目的就是向社会输送懂得汉语文学知识的人才,并不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文学技能的使用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汉语语言文学的教学目的转为培养高素质高能力人才,汉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主要是通过写作来体现自身的能力,常见的工作岗位一般有宣传推广员、秘书类及行政管理类等。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要在大学期间要扎实记忆掌握基础文学知识,培养自身的文学素养。

2.汉语语言文学没有清晰的就业定位,换句话说汉语语言知识没有较强的使用专业性及实用性。汉语语言注重的是精神层面的培养提高,提升我国整体文化涵养是其教育的最终目标。传统教育重点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一些文化遗产,培养学生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汉语语言文学专业提高的是我国无形的资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目标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逐渐开始向着实用型教学模式转变,尤其是汉语语言文学教育而言,在坚持传统教育内容的基础上逐渐与时下社会发展特点相融合迫在眉睫。

二、网络文化的特征

1.内容多元化

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里,没有硬性制度限制,任何文化任何民族任何地区的网民都可以互相交流沟通,网络文化交流开放性、可选择性更强,交流内容更加丰富,网民利用互联网交流没有心理压力,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小,使交流摆脱了空间上的束缚,利用互联网交流的个体可以摆脱社会风气及传统问题的偏见,从这个层面上看网络文化有着极大的包容性,在网络文化中高雅与低俗并存,既有抽象严肃的文字也有娱乐方面的文章。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另一个不同点是网络文化是单纯以传播信息与相关知识为主要内容,超越了物质层面。在互联网世界中使用者可以最大限度的彰显自我个性,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真正按照自我的喜好来安排自己的网络生活,满足了人们对于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2.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计算机语言不同于传统定义上的语言,计算机不受地域的限制是真正意义上全世界通用的语言,基于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上的网络文化有着传统文化无法企及的统一性。就目前现状而言,网络文化的发展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尤其明显,新型的网络语言的发明及使用对象都是青少年,加之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深入,家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缺少玩伴,网络就成了其了解世界的工具。这也为网络文化的传播发展提供了社会环境。

3.信息的时效性

网络文化有效弥补了传统文化传播的弊端。基于互联网技术上的网络文化,对于信息的采集处理及都能做到第一时间。可以瞬间实现向所有网络用户传输信息,用户通过互联网终端可以更加方便的了解信息,使社会变为一个信息整体,节约了不必要的时间及资源浪费。网络的时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活节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

三、大学汉语语言文学教学重点转变策略

1.随着网络文化的不断强化发展,传统教育重点也必须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进行相应改变。教师不应再只重视学生汉语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的教育,单纯的知识性教育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对于汉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要求,必须结合网络文化的特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性写作能力,集合新闻学及现代传媒的要求,结合多种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实际灵活运用能力。针对现阶段学生写作能力普遍较差的现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私人空间及论坛,从最初的命题作文变为定期的更新文章,利用互联网的特性,学生之间可以随意交流,互相欣赏彼此文章,教师定期进行集体修改点评,通过点击量的差距来刺激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积极性,在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同时还能提高自己对于文章的点评能力,从别人的问题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传统教育教学重点只是注重对于学生硬性知识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学生实践性的培养。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汉语语言文学的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对于知识实用性的培养。要为社会培养既懂得专业知识又懂得如何运用的双重型人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与社会网络媒体制定联合办学的目标,通过网络发展实际需要,培养定向专业人才,从根本上提高大学汉语语言文学的实用性。现代汉语语言文学的具体实用性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要有基于网络技术对实时发表评论及看法的能力,要将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与网络文化的大众化特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总结语

网路文化虽然是一种新型的文化载体,但是其影响正在逐步扩大,大学汉语语言文学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网络文化的巨大潜力及优势,积极改革教育教学重点,努力提高现代汉语语言文学与时代的结合度,提高汉语语言文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拓宽该专业生的就业范围。在享受现代技术带来的资源共享时代的过程中,完成新课标对大学汉语语言文学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永军.新形势下大学汉语语言文学的教学改革方案[J].中南大学出版社.2012

[2]李仁武.如何加强网络文学建设[J].光明日报.2013

大学汉语文学篇7

关键词:汉语桥;辅导

中图分类号:Cao-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2-157-03

每年八月桂花飘香,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师生就都把目光聚焦到“汉语桥”比赛。十年来,已连续举办了十届的“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国际影响越来越大,吸引了70多个国家的10多万名大学生踊跃参赛。各国学习汉语的学生都以能够代表所在国到中国参加比赛为荣。一年一届的“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影响和辐射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仅第十届“汉语桥”比赛就有2.5万多人参加了预赛。2008年,又设立了“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及“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比赛体系进一步完善,覆盖人群进一步扩展,影响力不断加强。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通过电视媒体的录、直播,收视人次已经达到2亿多;海外预赛参赛国家从48个增加到65个;海外参赛人数从4万人到现在的10万余人。“汉语桥”比赛,已经成为各国汉语教学的最重要一环,成为当地孔子学院语言文化活动的特色品牌和文化盛事,分布在世界各国的孔子学院每年都把辅导“汉语桥”选手作为重中之重。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为全球汉语学习者搭起了交流经验、促进友谊的桥梁,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创造了崭新的平台。然而,关于“汉语桥”选手的选拔和培养的研究却很少,汉语教师和志愿者也没有经过相关的培训,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总结。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孔院的做法是学生自愿报名,自愿选择教师,一个教师辅导一个选手。执教两年里,第一年,笔者辅导的选手获得了远东与滨海赛区第三名,2010年,辅导的选手保尔(米沙)荣获第一名,获得赴中国的机会。保尔在中国长沙经过几轮比赛,荣获第九届“汉语桥”二等奖和最佳人气奖。

“汉语桥”比赛考察学生的语音语调、汉语基本功、稳重自然、幽默、思想深刻、选手的形象气质、舞台表现力强等。考验的是选手的综合素质,包括他们的知识面、思辨能力、语言技巧、沟通能力、应对大赛压力的能力等。结合自己培训选手的体会和心得,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字正腔圆的朗读

严丝合缝的答题及选手由于受母语的影响,说出来的汉语总有些洋腔洋调,在平时的交流时这些问题不成问题,一旦上台表演,由于紧张和发挥失常等,走音走调等特别明显,严重影响到选手的分数。为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对那些汉语学得较好的学生更要注意纠音,在比赛前请发音标准的中国教师录制演讲稿,让选手回家跟读。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对于朗读朗诵接触较少,对于汉语的起承转合、抑扬顿挫把握不好,因此要有意识找一些朗读文章给学生,让他体会汉语的文章之美。在舞台上,还需要选手的肢体语言,要配合演讲设计具有表现力的手势。要求学生回家以后对着镜子练习演讲手势,做到眼到手到。演讲尽量用生动形象地口语,这样会形成风趣幽默的风格。过于抒情的演讲,有的时候观众并不买账。

每年都有不同的竞赛试题,我们结合试题的配图来强化记忆,在全面掌握试题的基础上,对于那些难懂难记的试题进行重点突破。对于这些试题,给学生详细讲解,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不论这些题怎样考,都难不倒学生。还进行现场模拟答题测验,让选手身临其境体验考试的紧张,保持头脑的冷静淡定。通过大量的文化答题,能够让选手充分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是全体华人的骄傲和共同资源,是当今世界上的强势文化的最重要的比照与补充系统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二、感人至深的演讲

“汉语桥”的演讲,不仅仅是讲,更重要的是演,一定要声情并茂,还要注意肢体语言,要自然。演讲不单是嘴巴在动,头部、脸部、手,包括整个身体都要积极参与。大的动作不需要多,有几个就可以了,但是一定要做到位,还要非常自然。在赛区决赛时,演讲的时间是三分钟。大约二百个字一分钟,六百字三分钟。有许多选手演讲不太好,主要的原因是演讲稿没写好,学生只是把它背下来,到比赛时一紧张就卡壳了,就不知所云了。因此演讲稿一定要生动、有细节、逻辑性强,能感动人,自己被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电才能从内心深处记住演讲稿。能够在三分钟感动人最好,或者优美地抒情廿王行,幽默感染人效果也很好。

演讲最好从自己身边事情说起,以小见大,这样能够使自己和演讲融为一体。笔者让学生萨莎先自己写一个演讲稿,一周以后交给笔者。她写的是她小时候去过中国,看别人吃玉米特别奇怪,当这个热心人送给她玉米她摇摇手不要,因为当时不会说汉语。文章的由头最好由学生自己写,然后教师帮助艺术加工,这样能够保留原创的根基。经过探讨,原来她是对玉米过敏。她对玉米想躲避,中国妇女又热心地递给她玉米,于是不懂汉语的交际困境就出现了,也就促使她下决心学好汉语,对善良的中国人说出心中的谢意。在闲谈中得知她和男朋友经常较真,于是笔者又写了另一个版本,即他们用汉语吵架,最后“和为贵”言归于好。第四稿我又进行了修改,开头的惜懂少年改成了“花骨朵儿”,一下子就会迎来会心的笑声。第二段开头,她自己已经出落成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窈窕淑女”,汉语水平的提高到用汉语吵架也毫不费力的程度,而且吵得特别时尚、特有水平、特有内涵。

在正式比赛中,萨莎的演讲因为有吵架这个环节加上一左一右扮演两个人动作,赢得了满堂彩,舞蹈是跳得最好的,答题是满分,终于她获得二等奖,排名第三。这个演讲稿后来被汉办看中,拟发表在中英文版的孔子学院院刊上。

第二年,笔者指导学生讲的是汉语传奇。有一回我们上口语课时,索尼娅讲了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于是笔者把这个故事结合保尔的情况进行了改造和生发,第一段是感动人的,第二段是节奏鲜明、幽默风趣的贯口,两个演讲都深深打动了听众,获得了圆满成功。

选手们的才艺五花八门,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由于是舞台表演,所以就有一个和现场观众互动的问题。一般来说,唱歌和跳舞是最具舞台表现力的选项,其次是武术功夫,再次是相声小品以及书法画画等。有的选手没有什么突出的才艺,就需要专家的专门指导。2009年,远东联邦大学孔子学院的武术教练刘正国就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分别指导两名选手练习长棍和双截棍,二人进步神速,参加比赛一招一式尽显武术的风采,并分别获得第二名和第四名。

最好是选手有一定的表演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结合中国元素融会贯通。第一年,笔者指导的选手萨莎学了几年的肚皮舞,决定跳的是新疆舞,多年的舞蹈积累,得了全场舞蹈最高分;第二年,笔者指导的选手米沙唱的《改变自己》,还加入了舞蹈,边歌边舞,成为俄罗斯版的“王力宏”。

三、形神兼备的包装和真情实意的互动

选手在赛区里脱颖而出,进军中国长沙。面临着一个选手包装设计问题,如何让选手在全世界一百多名选手引人瞩目,扩大知名度是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连续数日研究选手米沙的神情,他身材偏瘦,目光略带忧郁,让笔者一下子想到了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和俄方古里洛娃院长沟通以后,她非常赞赏这个创意,因为可以省去置装费,联系校艺术团借来了保尔的服装,这样,新时代的“汉语桥”选手保尔就闪亮登场了。米沙一开始还觉得这个苏联的名字有点怪怪的,到了中国,才认识到笔者对中国人心理把握得太到位了,观众在众多俊男靓女中一下子就记住了他,加上他出众的演唱,为他无可争议地获得最佳人气奖奠定了坚实基础。

“汉语桥”有一个专门的网页刊登选手自己简介和照片,这里第一印象很重要,出奇制胜打出童真牌也是一个妙招。2008年北京奥运会张艺谋就征集了全世界儿童的笑脸,激起了不同皮肤的人共同的舔犊之情。大连大学第二名选手王小妮就把自己的儿童照率先在网页刊发出来,人们都好奇这个女孩初长成是什么样子,于是人气骤升,引起大家的注目,并继而被推举成为选手代表在开幕式上发言,成为知名度、曝光度最高的选手之一。当保尔到中国跟笔者联系以后,笔者登陆网页发现保尔的照片并不突出。而且保尔的电脑坏了,不能及时上传照片,网友也不能及时了解选手情况。一个偶然又必然的机会被我们抓住了,那就是保尔在预赛时演唱获得现场女孩子们大力支持,汉办还为此专门发了照片,笔者指导保尔到网吧把汉办的女粉丝照片刊发在自己的网页上并写上自己的谢意,于是这些女粉丝成为保尔的铁杆支持者。

做好内功,自己本领过硬才能走得更远,也才能与网上的“外功”互动,否则只能是昙花一现。深受网友喜爱的保尔因为才艺俱佳,对网友诚心诚意,终于脱颖而出,力拔头筹,坐稳了人气榜第一名。

四、自信是关键

在比赛中,最充满运气成分的是抽签抽取自己上场次序,一般来讲,第一个上场的人很少能得到高分,靠后上场的稍好一些。但重要的是强者相遇勇者胜,在滨海边区比赛中我们有一个很有希望的选手结果落选了,是因为在他前面的一名选手发挥得更出色。还有,最好不要临阵换枪,原来有个选手排名第二,但是他特别想取得好名次,在自己的弹吉他之前又加上一段话来说明和“汉语桥”的联系,但是这些台词是临时准备的,上台以后没记住,结果打乱了自己的表演节奏,表演也不理想。保尔在滨海边区的比赛中抽到的是第三十五名出场,在四十名选手中靠后。抽签之后是彩排,保尔对笔者说他想第一个上去彩排,然后好赶紧去打工。笔者同意他的想法,让他直接找负责人协商,别的选手都在按部就班地等待着,负责人让他跟音响师商量,音响师同意以后保尔第一个上去彩排。笔者这样做,是想让他敢想敢做,这样比赛的时候就不会怯场。比赛的时候,由于在他之前的几个选手表现一般,评委和观众都有些疲劳,等到保尔一上场,清晰悦耳的发音,幽默风趣的演讲让现场出现了高潮,他的演讲得分最高。

五、如影随形的跟踪指导与及时有效的心理引导

第九届比赛安排选手分组至长沙组(湖南省长沙市)、湘西组(湖南省凤凰县、张家界市)等地家庭开展“居家体验”活动,保尔被组委会随机分配至湘西组,并在复赛中与该组选手进行角逐。保尔告诉我他们去参观了当地陶瓷,笔者马上反应过来,他们将要表演卖瓷器的节目,于是将马未都关于瓷器鉴赏的资料发给了他。

复赛评委根据选手表现打分,每场复赛共产生15名选手晋级决赛,这样107名选手就淘汰了77名选手,只剩下30名选手晋级。30名选手到世博会游览参观,比赛到了关键时刻。笔者也从大连赶到世博会,和保尔见了面,他们到世博会要找一双最美的手,但是保尔觉得他们的创意不太适合他,笔者于是帮助他打了个草稿《寻找最美的手》,让他练习。

外国选手常常很自信,对指导教师将信将疑。笔者在辅导的过程中顺其自然,不轻易否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的时候,如果告诉学生有些地方是不足和缺陷,他不一定相信。那就让学生自己尝试,但要随时掌握他的表演动态,等到他撞到南墙,他自然就会回头相信教师了。

六、无怨无悔的无私奉献

我们经常讨论孔子学院的各个方面的问题,但是常常忽略汉语教师的问题,只有教师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保持孔子学院的长盛不衰。除了我们汉语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我们汉语教师还需要具备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精神。保尔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我国使馆专门奖励他一台电脑。保尔在台上发表获奖感言时特别感谢了笔者,那一刻笔者觉得虽然我没拿一分钱,但作为汉语教师我们就是应该这样奉献的。

大学汉语文学篇8

1.时间安排:

学校要求11月25日前提交论文定稿(电子稿)。

下载: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辅导

2.方法、步骤:

在教师指导下选定课题、收集资料、拟定提纲、写出初稿、修改定稿——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给出建议成绩——经答辩获得成绩。

3.考核要求:

(1) 毕业论文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没有教师指导的论文不予承认。

(2) 必须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有抄袭、剽窃形迹的论文不予承认。

(3) 文体:学术论文。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的门类,是反映学术成果、传递学术信息的工具,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所以它应当具备学术文体的一般特征。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各类非学术文体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提交。

(4) 内容: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以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能脱离所学专业范围。选题还应鼓励创新,避免选择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

(5) 毕业论文应当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材料翔实、有力,结构完整、谨严,论据充分,论证周严,层次清晰,语言通顺,格式规范。

(6)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不得少于6000字。

(7) 毕业论文中所使用的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际标准单位。

(8) 毕业论文定稿必须符合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并按要求排版。

二、写作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事项:

1.选题:确定“写什么”。

在专业范围内选题,选题要适中,量力而行。一忌超专业范围,二忌难度大,三忌容量小。注意:要避开学术界都关注的课题;汉语言文学专业不能选择教改方面的课题。

2.立意:确定“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一定要正确、新颖、鲜明、集中。

3.列纲:安排全文的逻辑结构,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

(1) 列纲十分必要,大有好处:第一,可以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第二,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第三,有利于及时调整,避免大返工。

(2) 列纲的原则: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考虑好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3) 毕业论文的基本结构由绪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组成。绪论、结论这两部分在提纲中应比较简略。本论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是应集中笔墨写深写透的部分,因此在提纲上也要列得较为详细。本论部分至少要有两个层次,层层深入,层层推理,以便体现总论点和分论点的有机结合,把论点讲深讲透。

(4) 列纲的程序、方法:

拟定标题;写出总论点;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大的项目安排妥当之后,再逐个考虑每个项目的下位论点,直到段一级,写出段的论点句(即段旨);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

(5) 提纲的基本样式:

“绪论:提出中心论点

本论:分析论证中心论点

一、(称上位论点) ……

(一)(称下位论点)……

1.……

(1)……

(二)……

二、……

三、……

结论:……”

大学汉语文学篇9

汉语文学作为电大教育的重要课程,对提高人们终身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课程开设多年来,教学方式基本上适应了成人高等教育特点,其教学手段的现代性、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学方式的综合性、教学管理的严格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从电大汉语文学教学的现状看,由于受内部教学和外部坏境影响,教学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应引起重视和解决。

一、电大汉语文学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式方法还不够灵活

电大的远程开放教育,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信号环境下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和老师在虚拟的课堂上完成教学活动。相对于已经习惯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来说,必须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取向,以现代信息媒体为依托,在教师指导下形成独立学习的意识。但由于众多学员早已受传统熟悉的教学模式形成思维定势和习惯心理,汉语文学教学以学生分散化、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这种缺乏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方法不及传统的灵活,学员往往满足于教材所提供的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现成结论,造成知识传授面狭窄,影响了汉语文学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教学环节衔接还不够紧密

电大教育尽管是适合成人教育特点的,但先行的教学管理还缺乏一套严密的监督管理机制,容易导致教学中的传授、指导、管理、监督等环节脱节,其结果影响了教学的持续性,最终造成学员的考核成绩差强人意。从近几年的试卷评析中,我们发现学生仅仅满足于对文学基础知识的简要学习、简单记忆,缺乏课后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指导和监督,对汉语文学的学习往往停留在课前的认识理解课后被动应试的过程和阶段。此外,电大目前的考试制度是实行“要点式”计分,由于缺乏教学管理监督,很多学生在复习时热衷于背条条、记框框,对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和发挥独创性见解极为不利,“高分低能”现象依然严重。

(三)学科发展空间还不够广阔

在当前教育结构调整、资源整合,教育为经济、社会服务的特点和要求更突出、更紧迫的情况下,汉语文学学科作为长线专业相对其它专业,弱势和不足也突出表现出来。加之近年来社会各行业人力资源配置的变化,汉语文学学科的就业前景越来越严峻,专业空间的弹性尺度也越来越小,专业价值也面临被边缘化和弱化的问题,发展方向更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汉语文学专业内容偏于理论和综合,学科内容偏重理论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缺乏特色与可操作性。

二、改进电大汉语文学教学的主要措施

(一)注重提高教学效率

网络视频课程作为电大汉语文学教学过程的基本形式,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就必须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函授课既要与教材配合好,既不重复视频课内容,又不脱离教材内容。讲授时要对教材中重要而难理解的地方加以阐述说明,对教学中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内容,在讲授时轻重应有所区别。例如,文学教材中有关史的地方,包括作家生平、时代背景等多属于记忆性的东西,不需要过多地讲授,只要教师指出范围重点,或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再如,有关作品教学,其中既有知识传授的任务,也有能力培养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就应通过知识的传授,着重培养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欣赏能力和词语运用能力,讲解分析贵精不贵细,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

(二)整合利用教学资源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必须的理论知识、技术运用和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为此,应把整合利用教育资源作为电大汉语文学教育的关键。在资源整合上,既要注意建好课程库、案例库、试题库,还要着眼增强电大汉语文学教育专业的师范性和实用性,挑选责任心强、有一定经验的教师深入实际调研,及时了解教学改革现状,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应从参加学习的学员中发现发掘优质的教学资源,把他们本人及他们的案例、课例、经验作为鲜活的教学资源加以整合利用,不断拓宽教学资源渠道,实现教学资源互补利用。

(三)有效设计教学方式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给学生汉语文学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领悟方法。电大汉语文学主要靠自学,怎样让学生适应远距离教学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但现实中,由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影响了教学效率,应注重搞好教学方式的设计。比如,可以采取示范——引导——讨论——总结的方法,教师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在课堂中抓住疑惑作精辟点拨指导;并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按设计课题进行课后学习研究,并通过开展研讨交流等形式进行不间断训练,使其主动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同时,要围绕建立专业化、高水平的

辅导师资队伍,引导电大教师主动转换角色,由权威管理者、学习主宰者,转变成学习设计者、诊断者、催化者,在“尊重、鼓励、关爱”的和谐氛围中促进教学有效开展。

大学汉语文学篇10

关键词:西方文化;中国文化;汉语国际教育

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中华文化的传播也备受注目。中西方文化差异存在于思维方式、教育、交际礼仪、商务往来等诸多方面。在当今这样一个言出必文化的年代,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西方文化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均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理论基础。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西方文化教学状况

(一)翻译教学与文化教学

翻译不仅仅是一个语言问题,而是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流。当前,“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实践活动”已经达成共识。在进行不同文本翻译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难题,其中,最大的难题便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由于文化的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文化翻译难以相互依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在实现交流之前,需要首先完成翻译这一重要的环节。受不同个体自身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等个体差异性的影响,不同的译者在进行文化翻译的时候,会呈现出十分复杂的多样性。因此想要做出最合理的翻译,就必须透彻的研究分析不同文化语境下,不同语言文化所具备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因此,在进行翻译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文化沟通,实现语用意义的等值转换。学生在进行翻译学习的时候,需要掌握不同文化语境下所涉及到的特定文化。例如:在英语翻译过程中,在翻译下面这句话:“Johncanbereliedon.Heeatsnofishandplaysthegame.”的时候,一些学生便将其翻译为:约翰为人可靠。他不吃鱼,还玩游戏。实际上,正确意思应该是“约翰值得信赖。他既忠诚而又规矩”

总之,学生也要具备较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驾驭语言的能力等,并积极结合语境和现实情况等,方能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西方文化教学

作为典型的跨文化活动,翻译成为考验学生对文化的领会能力以及跨文化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进行翻译教学时,对于不同的文本,教师要让学生在进行翻译的时候需要充分立足文本本身的具体内容,不得脱离原文本。但是,翻译也同样不能受到原文本的过多约束和限制。因此,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翻译的时候不仅要保持形式上与原文的一致,还要保证在基本内容和表达形式等方面的高度一致,从而有效的保持原文的文化特色。但是,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受到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差异以及翻译人员自身实际情况的影响,在进行翻译的时候,会呈现出不同的翻译效果。但是,只要能够紧密结合原文的语境等,变可以达到较好的翻译效果。例如,在莎翁的《哈姆雷特》中,在第三幕的第二场中,主人公哈姆雷特在讽刺自己的同学吉尔登斯吞的时候,便利用了双关的手法。哈姆雷特告诉吉尔登斯吞“Callmewhatinstrumentyouwill”,并说道,尽管“你”可以“fretme”,但是“你”却无法“playuponme”。在这里用到了“instrument”和“fret”两个单词。我国的学者朱生豪和梁实秋在翻译这一部分的时候,便均将这个双关语直接翻译为“撩拨”。“撩拨”一词与现实情节密切相关,并和其中包含的“骚扰”的含义相呼应,令读者一目了然,达到了较好的翻译效果。为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教师要注意积极的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西方文化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报纸、网络、书刊杂志来积极了解西方文化,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等,以切实提高自己的翻译、表达和跨文化交往的能力。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西方文化教学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启示

在翻译的过程中,对不同文本内容进行翻译的时候,需要充分立足文化差异,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在汉语国际教育的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在开始对文本进行翻译之前,首先了解文本的具体内容。然后,结合内容,对相关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等进行了解。然后,以相应的文化背景为基础,对文本进行翻译。对于翻译过程中出现的理解偏差的问题,要注意立足中国文化背景和内涵,合理的进行处理和翻译,以保证意义的准确性。对学习汉语的广大留学生来说,翻译课堂上,不但需要学习对具体的文本予以翻译,还需要领会到其中的中外文化交流内涵。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与中国文化以及翻译相关的活动,鼓励学生们踊跃参加,以增加自己的中国文化知识积累,并提高自身的翻译水平等。

参考文献:

[1]Linell,Davis.DoingCulture―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inac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9.

[2]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陈申.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出版社,1999.

[4]《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