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培训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5:14:38

家庭教育培训方案篇1

一、科学设置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是培训活动的主体内容,是实现培训目标的基本保证,是培训活动开展的纽带。培训课程的科学性决定了培训活动的质量高低,是培训活动的生命所在。一般而言,培训课程要遵循以下程序来进行开发和设置:需求调查与分析—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确定培训方式—组织课程执行者—落实培训时长—制定课程评价。家庭教育讲师培训课程设置同样遵循这样的科学流程,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检验,笔者研究出科学的家庭教育讲师培训课程体系(见表1)。家庭教育讲师培训体系包括三大模块、主题、24个培训内容。理论基础模块包括家庭教育基础理论、儿童教育学基础和儿童心理学基础三大主题;技能训练模块包括讲师基本职责、讲师备课技能、讲师演说技能和讲师咨询技能四大主题;实践操练模块包括现场实践和现场观摩两个主题;每个主题又包含若干培训专题。例如,家庭教育基础理论是从家庭教育学这个视角来组织培训内容,包括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与职责、家庭教育需要理性的爱等5个专题。家庭教育学内容丰富,为什么只选择这5个专题呢?这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第一,依据家庭教育的现实问题。目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把孩子教育问题推给学校和教师,不明确家庭教育的职责;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位;父母对孩子或者过于溺爱或者管教过严;父母与孩子关系不良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理论上明确家庭教育的职责、地位和方法。第二,依据家庭教育讲师的职责。家庭教育讲师最基本的职责就是向广大家长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指导广大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如果家庭教育讲师都不懂家庭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就会“误人子弟”。因此,这样的培训课程是严谨的、科学的。而且课程的设置体现了“理论+技能+实操”的思想,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升华理论。

二、创新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培训方式包括专题讲座、案例研讨、专题论坛、现场模拟体验、说课、试讲和现场教学指导等9种,灵活多样。对于理论学习,其主要目的是增长知识和开阔视野,要选择专题讲座这种高效率高容量的方式;对于如何科学选题,要充分调动参训者的积极性,发挥参训者的聪明才智,这时就要选择互动交流这种容易碰撞出思维“火花”的方式;对于倾听与表达技巧、诊断与指导技巧这些技巧性强的内容,要选择现场模拟体验这种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炼的方式。总之,培训方式的选择是依据培训内容和培训目标以及培训对象需求而定的,灵活多样的方式保障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本培训不仅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而且还把中小学教研活动中经常使用的“磨课”创新性地拿来使用,构建起新的培训模式。“磨课”培训模式有四个环节:①确定选题:每一个参训者根据理论基础中所学的知识和自己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和经验,确定讲座主题,主题切口要小,不能假大空,做到以小见大、一课一得,避免空谈。主题确定后要提交给培训导师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开始备课,否则重新选题。②备课:参训者根据主题,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把自己的所看所思制作成课件,准备进入说课环节。在备课中一定要避免只从网络上下载相关知识,然后东拼西凑形成讲座内容的做法;讲座一定要有自己的内容体系,每一部分内容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联,而且所选择的“案例”应该是家长身边的经常发生的典型事例,这样才能“接地气”,才能启发家长去解决自身的问题。因此,要求参训者必须“沉下心”来观察和思考家庭教育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才能备好课。③说课:参训学员每12人分成一组,在导师指导下,每位参训者说课10分钟,同组学员和导师一起对说课内容进行论证,考核通过者进入试讲环节。否则修改后再次说课。说课环节考查的是家庭教育讲座内容的科学性,所以,每一个内容和观点都要认真斟酌,比如“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等观点其实是片面的,并不严谨,甚至会“误人子弟”。为此,要求参训者说课时必须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本讲座要解决家庭教育中什么普遍性问题?第二,本讲座主要观点及相关知识体系是什么?第三,本讲座选取的“案例”是什么?能否支持讲座主要观点?④试讲:参训学员每12人分成一组,在导师指导下,每位参训者把同组学员当作“家长”,现场模拟家庭教育讲座,从头至尾讲完一个讲座,时间为40分钟。试讲环节考查的是家庭教育讲座演说的艺术性,强调“动心”“入心”“上心”,做到“使人知、令人信、促人行”。试讲合格后即可正式走上家庭教育讲座的讲台,成为正式的家庭教育讲师。“磨课”培训模式既是创新的培训方式,又是保障本培训项目能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这种“磨课”培训模式是三个循环组成的螺旋上升的结构,包括选题循环、说课循环和试讲循环。这样的结构又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强调内容的科学性,由选题、备课和说课组成。另一部分强调演讲的艺术性,突出的是“讲”的技能技巧,通过试讲来保障。只有通过“磨”,才能构建一堂既科学又有吸引力的家庭教育讲座,才能培养出真正合格的家庭教育讲师。这样也能保证每位通过的“讲师”都是真正能走上家庭教育讲台的“行家里手”。

三、凸显有特色的培训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讲师培训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题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技能训练与方法讨论相结合、学术沙龙与案例研讨相结合,强调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主体的自主性、培训方法的互动性和培训效果的即时性,具有鲜明的特色,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点:(一)系统性。一个合格的家庭教育讲师既要有深厚的知识功底,又要有高超的演说技艺。一个成功的家庭教育讲座既能让家长在现场被感动,更能让家长在感动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收获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知识与方法。因此,本培训非常注重系统性,不仅从家庭教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上夯实理论基础,而且从成人教育基本规律上掌握家庭教育讲座的演说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备课、说课、试讲这些“磨课”方式进行“一对一”指导,使参训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凸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系统性。本培训面授学习共有84课时,还不包括说课、试讲和现场讲座指导。假如一个家庭教育讲师培训班以50人计,每一位参训者都能一次性地通过培训考核,那么,说课这一环节就需要17个小时,试讲这个环节就需要50小时,“磨课”总耗时67小时,以每天工作8小时算,至少需要9天。所以,家庭教育讲师培训并不是“速成”的,从时间上就能体现培训的系统性,更保障了培训的整体性和实效性。(二)实效性。家庭教育讲师培训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家庭教育讲师。所谓合格是指参训者不仅要顺利结业,还能正式走上家庭教育讲座的讲台。而且,要求家长听后还乐意再来学习,否则为不合格。在实践中,许多中小学校、幼儿园不能把家庭教育讲座常规化,就是因为担心家庭教育讲师讲不好,家长有意见。为此,我们采取了“磨课”的培训模式,为每位参训者精心打磨一节家庭教育讲座,从选题、备课、观点呈现、案例选择、素材整理、课件制作、演讲技巧、有效控场等方面打磨与评析,保障每一节家庭教育课都是精品课、让家长喜欢的课。家庭教育讲师培训不是学历培训,也不是业务培训,而是资格培训、“准入”培训,培训合格后即可成为讲师。所以,培训必须全面、系统和严格要求,必须以为参训者负责、为广大家长负责、为家庭教育事业负责的态度来认真组织实施,不能马虎对待、走过场,更不能不顾质量地“速成”,否则就会误人子弟。(三)选择性。讲师,顾名思义,“讲”就是其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职能,就是要向广大家长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进而转变他们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水平。而事实上,参加培训的学员既有一线的校长和老师,也有普通家长,还有各行各业对家庭教育非常重视的人员,参训人员很复杂,他们中可能是因为语言表达问题、形象问题或性格问题而不能“讲”,因此,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于“讲”的。选择性就成为本培训区别于其他培训的显著特点。本培训采用“结业证书+聘书”的方式来体现选择性,参训人员学完所有课程,经考核合格后,颁发结业证书。通过说课和试讲的“磨课”考核才能正式聘为“讲师”,成为合格的家庭教育讲师;只通过说课考核,不能通过试讲考核,不能聘为“讲师”,可以聘为“家庭教育指导咨询师”,可以为家长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指导服务;说课与试讲考核都不通过,只能担任家庭教育指导志愿者,协助“讲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咨询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此外,家庭教育讲师培训要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妇联和关工委的支持才能保障有效实施。因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主要是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妇联和关工委负责组织实施的,经过培训考核的“讲师”要得到这些部门的认可才能正式走上家庭教育讲座的讲台,也才能真正体现本培训的效果。因此,本培训必须得到这些相关部门的支持与认可才能成功开展。

作者:张润林单位:东莞市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家庭教育培训方案篇2

[关键词]模拟法庭高职实训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D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4-0172-02

高职法律教育,不仅促使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前,各高等院校只注重书本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美国诊所式法律教育,让学生在司法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法律实务技能,对学生提高学习律师的职业技能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其教学目标的单一和中外教学环境的差异,导致这种方式不能适应我国法学教育模式。模拟法庭教学吸收了诊所式教学的优点,根据我国地方法院审理案件的模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

一、模拟法庭教学是高职法学实践教学的必然要求

国家教育部提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我国传统法学教育一直注重法学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教学的空洞、晦涩、枯燥,背离了教学目标,与实践相脱节。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快进入角色,往往需要实习一段时间后才能适应法律实际工作的要求。高职学生在文化理论基础、理解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与普通高等法律院校的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因此高职院校更应该比普通高等法律院校注重模拟法庭实训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模拟法庭”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案件的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等,以司法审判中的法庭审判为参照,模拟审判某一案件的教学活动。“模拟法庭教学”就是以模拟法院开庭审理的方式,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将课堂上所学到的法学理论知识、司法基本技能等综合运用于实践,活学活用,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之教育目的的教学模式。模拟法庭教学把真实的法庭审判引进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一个个生动、典型、复杂的案例模拟审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枯燥乏味的法律条文运用到实际之中,有助于学生掌握并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模拟法庭实训中,克服了传统教学使用呆板、落后教学方法的不足,促进了学生用法律的思维思考问题,使学生学到了法律条文以外的实际知识,能力和技巧。模拟法庭教学是对学生法律素质的一次系统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的真正目的,引导学生更加重视培养适应未来生活、学习与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与素质,是一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模拟法庭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对某类刑事案件审判时,运用法学知识、刑法条文、刑诉法知识、刑诉法条文、司法解释、证据学知识、司法文书、法医学知识等,经过搜集资料、整理文本和审判诉讼过程,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运用能力,由“要我学”的被动教育,变为“我要学”的积极效果。

(二)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模拟法庭实训中,学生作为法官、检察官、律师或者当事人,他会主动考虑自身所扮演角色的利益,身临其境地分析案件,全力以赴地追求最佳结果。模拟法庭实训过程中,由教师作实践指导,为学生创造了自学和实践的机会和条件,提高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运用法律的能力、调查取证的能力、对证据材料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制作司法文书的能力、记录能力、口才表达能力、法庭辩论能力等。

(三)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技能,提高团结协作意识

通过模拟法庭训练,学生了解实体法和程序法如何在实际法庭审理的具体运用中,注重案件事实的调查和案件材料的事实证据,既要符合法律程序又要切合案件事实,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必须把获取的第一手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并着手整理符合案件的证据材料,以事实为依据,剥茧抽丝,才能完成案件的调查、取证、审理工作。同时,模拟法庭实训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往往需要同学之间团结协作、互相配合才能完成整个模拟法庭实训活动。

(四)培养学生从事法律工作职业行为能力,加快学校与就业岗位的对接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不仅仅限于培养合格的律师,而且需要为社会输送各种各样的法律人才,如法官、检察官、警察、其他行政执法官和法学理论研究人才等。因此,法律职业能力,尤其是法律操作能力,是高等法律职业院校学生必备的能力,模拟法庭实训教学的开展是实现高等法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它可以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地适应法律职业工作。

(五)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加强依法治国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模拟法庭教学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实际案件存在的问题,而且通过模拟法庭实践,理解和消化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既得利益。人人争做学法、知法、守法的公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坚持依法治国的理念,创建一个民主自由的高度法制国家。

三、模拟法庭教学如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一)制定实训教学计划,保障模拟法庭教学正常进行

在教学大纲和专业培养计划中明确规定专业的培养方向和实训的具体安排,包括时间和场次安排。模拟法庭实训教学开课学期应安排在第三到第七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法学基础课和专业课,对法律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此时安排模拟法庭实训教学,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三、四学期安排一到两次模拟实训为佳,主要侧重点是在熟悉法庭程序安排与起草案例文书等方面下功夫。第五、六、七学期增加到四次,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和学习的机会,这时主要侧重于法庭举证、诉讼辩论、法官掌控庭审进度等方面的工作。在四年时间里,保证每个学生轮流扮演每个诉讼角色,进行各个角色的模拟演练。

(二)设置真实法庭环境模式,营造逼真的法庭教学环境

在教学法庭前悬挂国徽,摆放审判桌椅,设置书记员、原告、被告、旁听座席,诉讼参与人员标牌,配置法官袍、检察官服、律师袍、法警服、诉讼参与人员服装及法槌等道具。有条件的可购置电脑、投影机、相机、摄像机、DVD机和音响等设备,印制主要法律文书文本,购买法庭实录光盘等相关资料。通过布置模拟法庭环境,尽可能地营造出与真实法庭相同的氛围,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法庭的神圣和威严,树立对法律的崇敬感和职业的自豪感。

(三)精心选择合适的案例

在选择案例时要考虑各个程序、各部门法、新出台法律等各方面因素,还要注意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分析能力。教师可根据学生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作为教学范本,看得见摸得着,简便易行,容易操作。或者选择法院审判的案例,作为模拟法庭审判的脚本,难易要适当,让学生在既简单又复杂的庭审过程中,学习律师答辩的技巧和能力。在案例选好后,要带领学生到公证处、法院、检察院等地复印各种证据和诉讼材料。案件材料要齐全,以便双方当事人在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时发挥应有的水平。

(四)学生分组和角色分配

在模拟法庭实训教学活动中,由于出庭角色不多,尽可能地充分利用所有资源。老师可将全班同学分成法官组、原告组、被告组、第三人组、证人组、书记员组等。法官组包括审判长、审判员、陪审员等;原告组、被告组、第三人组包括当事人、法定代表人、诉讼人等。每个学生必须加入一个组担任一个角色,做好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即使不能当庭参加审判,也要一起做好前期准备,进行案情的分析和讨论,并在其他同学庭审时进行观摩学习,做好记录。经过、受理、庭审几个过程,使学生熟悉审判的程序,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应对庭审活动,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将遇到知识结构、理解深度、灵活运用等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把预演的全过程通盘考虑,理清重点,抓住案件的关键问题,把握案件审判各个阶段及审判工作的难点等。

(五)实训活动要及时进行总结

教师根据实训活动中学生表现的优缺点进行点评,也可以请出席的法官、检察官、仲裁员、律师等进行专业点评,学生做好记录。点评既要对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加以表扬和充分肯定,又要对表现不够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并帮助其改正不足,提出有益的建议。总结实训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一定要全面,从案件的选择到诉讼过程,从控辩焦点到适用法律程序,从案件的定性和量刑到依法判决等。不足之处应该分析其原因,以期在下一次实训时得到改进和提高。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检自评,加深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了解,并在具体运用中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不断努力学习,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模拟法庭实训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需要学校在时间安排、制度保障、实训场地方面鼎力支持,安排有经验的老师指导实训,聘请地方法院的工作者到学校来交流或者上课,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岗位的要求,避免了“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提高了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漆思剑,蒋万庚.模拟法庭教学与法科学生素质的培养.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第10期.

家庭教育培训方案篇3

X年,在市妇联和镇委、镇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镇妇联结合实际,坚持妇女为本,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理念,以服务妇女及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为核心,着力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家庭文明建设、关爱困境妇女儿童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妇女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全面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思想引领,深化妇联改革

一是深化学习活动

组织X多名妇联干部深入学习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关于妇女和妇女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引领妇联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举办“X”基层妇联干部培训活动X期,着力抓好妇联干部的精细化培训。全镇共开展“X”“X”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X场。举行X镇X个村(社区)妇联工作交流会,促进交流,互相进步。

二是延伸妇联阵地,让妇女群众随时找得到“娘家”

楼盘小区“妇女之家”的建立,是打通联系和服务小区妇女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共建立了X个楼盘“妇女之家”,开展各类公益培训班、法律讲座、广场舞大赛和亲子运动会等活动共X场。联合民政部门,大力推进成立村级X家庭服务室,今年新增X村X家庭服务室。

二、推进妇女创业建功,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开展妇女创业技能培训

全镇举办妇女创业技能培训班X期,培训内容主要为育儿保健、小儿推拿、中西点心、家政等,参训妇女X人次。

二是搭建网上网下营销网络

全年共举办“妇女创业集市”X场。其中第X届X女性慈善公益创业集市,吸引了X名女创客参加,帮助女创客增收约X万元。活动当天女创客还捐出了当天利润的X用于我镇困境妇女儿童公益项目,以实际行动支持我镇慈善事业发展。

三是搭建创业特色服务平台

培育X古村为X镇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利用X古村旅游资源,举办了为期X天的古村巾帼创业X活动,X汇集本地传统手艺和特色小吃,重现昔日农村X兴盛场景。并推出“X女人坊”创业支持计划,吸引了X多名女创客入驻签约,有X、X、X工作室等。活动既吸引了广大妇女群众参与乡村旅游,也推动了妇女创业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四是培育巾帼文明岗

今年,我镇邮政公司X营业所荣获“X市巾帼文明岗”称号,

推荐X农业银行支行营业部申报省级巾帼文明岗。目前我镇共有省巾帼文明岗X个,市岗X个,有效激发各项各业妇女争先创优、建功立业。

三、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促进家庭文明

(一)深化家庭文明建设,传承文明家风

一是积极创建家庭文明建设试点。

今年,我镇X社区成功创建省级家庭文明建设示范点。推荐X税务分局、X村创建市级家庭文明建设试点。X、X等X户家庭被评为X市“文明家庭”。

二是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

今年共开展“最美家庭”宣传分享活动X场,寻找X“最美家庭”X户,入选市“最美家庭”评选X户、省“最美家庭”X户、全国“最美家庭”X户。利用X微视、文明X、X女性等新媒体,分期分类在线上分享我镇“最美家庭”故事。例如,我镇情系国防的“全国最美家庭”X家庭,挖渠引水、自力更生、夫唱妇随X年的“省最美家庭”X家庭,单亲母亲X家庭。制作X个“最美家庭”家风家训展架,在各村(社区)巡展,接力传递好家风,掀起宣传热潮。在香博馆开展为期一周的古

今家风家训书法作品展,引导群众从自身做起,重家教、正家风。

三是开展绿色家庭创建活动,弘扬新风尚。

大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美丽家园我建设”绿色环保行动,举办“绿色家园,从我做起”亲子环保创意时装秀活动,发出寻找“绿色家庭”活动倡议。依托X家庭服务中心、“妇女之家”,共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X场,“垃圾分类”金点子大家谈活动X场,绿色家庭环保故事宣讲活动X场。

(二)强化家庭教育指导,着重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创新开展“村级家庭教育工作室”项目。

“村级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室”是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普惠性服务项目,探索以购买家庭服务的方式,在村(社区)开展规范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目前,已推动X社区、X村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室,由专业家教团队以“X”活动模式(即每单月X场讲座或团辅,每双月X场读书会及儿童交往技能训练兴趣班,每两周X次咨询,每年X次亲子活动)开展系统的家教课程活动。今年将出台方案,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X千元资金扶持,每年推动X个村(社区)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室,建立健全学校与村(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全覆盖工作体系,打通我镇家庭教育工作最后一公里。

二是继续推动家庭教育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

全年开展家庭教育讲座X余场,派发各类宣传资料X万份。以营造书香家庭和抗挫折能力培养为主题,拍摄家庭教育访谈节目《我和孩子共成长》。开展“家教案例论文,家长育儿心得”评比活动,收到X篇教师及家长的投稿,择优X篇汇编成本土读本《X》。

三是加强家庭教育讲师管理培训。

召开了家庭教育指导会议,

总结表彰了先进家长学校X所,续聘讲师X名。组织X名家教骨干前往重庆学习培训,通过理论学习、现场观摩交流等形式,提升专业化水平。

四是持续建设家庭教育街头课堂。

今年新增X中学和X小学X条家庭教育一条街,完成公办学校全覆盖。目前我镇已经建成“家庭教育一条街”X条,多达X个宣传页面,以动漫形式,生动形象地把科学家庭教育知识呈现给群众,将家庭教育从课堂上搬到街头。

四、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共建共治共享平安

(一)推动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环境

充分发挥妇儿工委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着力推进“两个规划”实施。对照我镇X项监测指标,提前达标X项,达标率为X,妇女儿童发展状况总体良好。

(二)全面开展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

我镇作为X市首批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试点镇街,通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开展教师培训、加强教研指导,营造校园氛围,积极探索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X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试点学校X中学的《心理健康测试》实践课和河滨小学开展“X”主题手抄报评选活动,很有创意和校本特色,得到上级部门的一致好评。X月,湖南省湘潭市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考察团莅临我镇试点学校观摩专题课和政治融合课,开展交流活动。X月,我镇制定了《工作方案》,组织全镇中小学校召开会议,展示试点学校实践成果,全面部署铺开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

(三)开展多元化维权宣讲宣传活动

联合镇公安、综治、教育、工会、消防等单位,开展平安文化宣传教育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全镇举办平安文化进万家宣传教育活动X场,生命体验馆和消防体验馆教学活动X期。深入社区,开展“四防”“反家暴”宣传活动共X场,派发各类宣传单张X多份。深入企业,开展婚姻家事知识讲座X场次,其中邀请X律师为致上集团员工开展《用法律智慧为婚姻护航》的婚姻家事法律知识讲座,共X多名员工参与。深入学校,开展校园平安系列活动X场,组织学生进行消防演练、四防知识讲座,禁毒宣传、观看预防校园欺凌、暑假安全短片,多方面增强儿童的安全意识。

(四)开展X家事调解服务专题活动

落实妇联主席定期接访制度,带头维护妇女权益。开展X家事调解服务普法维权专题活动X场,参与群众达X多人次。成功调解个案X宗,完成X宗X第一人民法院委托的家事案件调查。

五、凝聚社会力量,关爱妇女儿童合力精准帮扶

在节假日期间,通过落户走访和集中座谈的形式,走访慰问了X户单亲家庭和困境儿童家庭。利用创业集市活动筹得善款启动《X》,为单亲家庭、孤寡老人送上茶点,受益人群达X人次。踊跃参与市妇联开展的“巾帼暖人心”系列公益活动,获评爱心单位。大力支持X慈善基金会成立,发动捐款X万元,获评先进组织奖。

搭建关爱桥梁。开展“七彩夏日”嘉年华、“甜蜜烘焙,温馨亲子时光”亲子烘焙工作坊等活动,丰富困境儿童的暑假生活。通过X香文化研学行、课外英语小组等活动,让小候鸟感受到温暖和归属感。

X年工作计划

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之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妇儿为本,细化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实施思想领航工程,引领广大妇女听党话、跟党走

始终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妇联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掀起学习贯彻省妇女X大和市妇女X大的热潮。组建“X巾帼宣讲队”,深入开展“X巾帼大宣讲”活动。依托妇女之家、X家庭服务中心(室),深入开展“巾帼心向党,奋进新时代”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二、实施建功扬帆工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推进创业创新巾帼行动,继续举办X女性创业集市活动,实施巾帼家政计划,推动农村妇女技能培训工作。积极培育“巾帼文明岗”,推动巾帼建功立业。推进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开展“绿化X,巾帼行动”,建设美丽家园。举办“家庭和,X美”共建共享活动,动员广大妇女和家庭参与垃圾分类,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三、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以小家庭的幸福安康共建

大社会的和谐稳定常态化寻找“最美家庭”、深入开展绿色家庭、廉洁家庭、文明家庭、书香家庭等评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家教家风大讨论、巡讲、主题展,以醇正的家风涵养清朗的党风、政风、社风。继续推进村(社区)、单位创建市家庭文明建设试点,打造家教家风实践基地。出台《X》,每年推动X个村(社区)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室,开展规范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

四、实施维权暖心工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做好两个规划终期评估检查工作,开展新一轮规划工作。在全镇全面开展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完成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目标。开展家事调解沙龙和调解技能培训班,提升妇联干部家事调解工作能力。常态化开展“X”,引导广大妇女自觉遵守学法守法用法。持续开展平安家庭建设、“四防”宣传,教育妇女及其家庭远离“黄赌毒”。持续开展“邻里守望,姐妹相助”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开展“两癌”免费检查,推动公共场所母婴室和村级X家庭服务室建设。链接更多资源,重点关爱流动、困境妇女儿童、单亲母亲、老年妇女等特殊群体和家庭。

五、实施组织聚力工程,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主动对接党群服务中心任务,将妇女儿童服务融入党建工作中。扩大妇联组织影响力,建好机关事业单位妇女组织,楼盘“妇女之家”、企业妇委会。建立多元化的妇女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出台《X》,进一步增加妇联执委、干部与社工服务基层、服务妇女群众的能力和本领,以及提升舆情处置工作水平。探索建立执委积分管理制度,将妇联执委全年履职情况量化积分,提升执委的服务能力与水平。

家庭教育培训方案篇4

关键词:计划生育服务;家庭保健;实践

1研究背景

曾都区作为中日合作"继续加强家庭保健服务,并发挥其在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项目第二周期(2011~2015)国家项目点,2011年完成了项目启动、组织建设、宣传发动、基线调查和计划制定等工作,2012年已正式实施,按照5年实施方案,主要针对3~12岁在校儿童、在校青少年、育龄人群和中老年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和健康检查,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就随州市曾都区家庭保健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

2家庭保健服务的实践探索

2.1开展3×3的家庭保健服务活动①健康教育,通过印制健康教育宣传品(宣传折页、图片、光碟、展板、模具等)开设健康教育专栏、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优生课堂、生殖健康知识巡回讲座、学生家长老师共同参入的互动式教学和演练)等多种形式传播健康知识和提高全人群的家庭保健意识。②健康咨询,针对各人群设立了温馨和个性化的咨询门诊、开通了咨询电话和网络、短信平台。③健康检查,自2012年起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先后对4类人群了综合家庭保健服务活动,都建立了完整的家庭档案。

2.2领导重视对项目的顺利开展起到积极的作用项目试点区被确定之后,全区及时制订了《中日家保服务实施方案》,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和计生局局长任副组长的中日技术合作家庭保健项目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中日技术合作家庭保健项目办公室,项目办公室主任由人口计生局分管局长担任,副主任由人口计生局科技科长和区计生服务中心主任担任,区服务中心副主任及乡镇计生服务中心主任为成员。正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参与,使得本区家庭保健服务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2.3家庭保健服务机构结构的确立项目开展以后,在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挂牌成立了"中日技术合作家庭保健服务中心",分别设立了儿童保健服务室、青春期保健服务室、育龄人群保健服务室及中老年保健服务室四个科室。初步明确了相关科室责任人,进行了硬件建设,制定了家庭保健服务工作制度,作为开展生殖健康/家庭保健优质服务的"探路者"和"领跑者",将家庭保健服务逐步拓展到乡镇并指导开展服务。

2.4项目培训的开展人员的技术培训是项目能否实施的关键,开展家庭保健工作以来,不断从区计生服务中心选派专业水平高、个人素质强的骨干参加每次项目培训,在获取项目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日方健康理念、保健模式,并作为师资,组织每次再培训,做到了"广、多、活"。培训人员广,参加再培训的人员有卫生、教育、财政、民政、团委、妇联等相关部门责任人。培训内容多。从项目产生的背景、意义到具体的内容,如:家保项目管理评估、家保项目指南、逻辑框架法、Swot分析,相关者分析、问题树分析、保健计划的制定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培训方式活。采取互动式教学。将老师讲解、分组讨论、现场练习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每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入的热情,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2.5制定工作计划为找准工作方向,对全区各类人群的健康需求进行分析,结合曾都实际,制定了儿童、青少年、育龄人群、中老年4类人群的服务计划。

在健康教育上,引导服务对象参与家保服务。对于服务对象,真正提高其家庭保健意识比单一的保健知识传播选得更加关键和重要。要不断引导服务对象提高认识,因为服务对象只有保健意识加强了,才会主动参入,服务对象对家庭保健服务的可接受性比可获得性更为重要。

在健康咨询上,服务提供者要主动开展服务工作。要改变方式,实现"互动",力争突破。服务提供者不能停留于单一、被动的回答服务对象的健康咨询,而是要定期对所提供服务的对象(已接受服务的目标人群)通过电话、短信或上门等方式了解其健康状况,逐步建立亲近而信任的互动交流,并不断拓展。

在健康检查上,建立健全家保档案管理制。要完成结果反馈和连续的健康档案管理,这些比单纯的一次体检更为重要。建立和落实凭健康档案一年一次的健康检查机制,并实行拓展服务。曾都区2011年基线调查儿童定期体检的比例占17.3%,青少年定期体检的比例为22.4%,育龄人群定期体检比例为30.9%,中老年定期体检的比例为11.8%。各年龄群体都对免费体检最感兴趣,认为体检单位最需要提高的地方是服务人员的水平、体检设备仪器、服务人员的态度和服务内容。

3家庭保健服务开展的困难和挑战

3.1群众保健意识不强家庭保健服务需要服务对象和服务提供者积极配合有机运行才能长效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不能单一强调服务的可获得性,即能为服务对象提供哪些服务内容,也要甚至是更应该注重服务的可接受性,即服务对象是否愿意主动参与或者是主动接受所提供的服务。人群的保健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目前我区运行分析,服务对象的保健意识普遍低下。以对育龄人群的健康检查为例,目标人群普遍对免费的健康检查很感兴趣,参入的热情很高,但只有20%的人群能在检查1w后主动到家保中心接受结果反馈。这种状况给我们很大的困惑,必须寻找根源和可解决的途径,否则,家庭保健服务也只能是流于形式。

3.2队伍职业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中日合作家庭保健项目落户人口计生部门,更多的是基于人口计生系统多年来扎根于农村、有完备的网络体系、有联动的工作队伍。在当前人群保健意识普遍低下、尚需逐步引导的情形下,要做好家庭保健服务必须要大家共同付出努力。单方面强调和提高技术服务人员素质和水平、不从整体上进行部署、不探讨一套系统的、大家共同参入的制度和体系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激活"家庭保健服务。

家庭教育培训方案篇5

关键词:父母效能团体训练;亲职教育

随着“二胎时代”的到来,不少家庭面临着“二胎敢生不敢养”的难题,父母也开始反思自身在子女抚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传统的教育方式策略已不合时宜,父母双方出现教养分歧等。2015年,教育部更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新时期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亲职教育,即“协助父母获得称职父母角色的经验,同时亦包括协助那些打算成为父母的人士,使他们做好准备,能更有效地担当父母角色”,逐渐成为当下的社会热点之一,其中,父母效能团体训练亲职教育模式备受热捧,在国内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

一、父母效能团体训练模式简介

一般来说,亲职教育的实施方式分为大众媒体、个别咨询和团体形式,其中较为成功的亲职教育模式大多采用团体形式。团体形式包括读书会、家长经验分享会、班级教学、家长会和父母效能团体训练等。调查发现,在我国学前儿童家长参与的亲职教育活动中,家长经验交流会和父母成长团体(读书会)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较低[2]。相比较而言,父母效能团体训练的活动内容更为丰富,包括角色扮演、团体游戏、分组讨论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克服了读书会等方式内容枯燥的弊端,充分调动家长的学习积极性。

二、如何开展父母效能团体训练

各种取向的父母效能团体训练课程一般由8-12人组成父母团体,每周举行一次,每次2小时,大约持续8-12周。父母效能团体训练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且循序渐进的流程,按照热身活动、主题演练及总结活动三个环节依次展开。课程活动依照固定的主题进行,并且要求父母课后完成家庭作业,如: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技巧运用到具体的家庭教育实践中或完成学习心得报告等。

(一)热身活动

热身活动旨在让家长相互认识,明确团体目标并形成团体共识和规范。学员互动和亲职教育的成效有间接的关系,团体动力的营造关系到整个父母效能训练的成败[4]。因此,在团体活动开展之初,建立起家长之间的相互信任,促使家长形成互相帮助以满足共同的需求的意识在营造团体动力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无论是首次培训的人际破冰主题活动,还是往后每次培训前的热身活动,都选用多种形式进行,如:围绕相关教养主题开展的开放式讨论、团体竞赛游戏、动态热舞、家庭愿景彩绘以及引导式幻游等。

(二)主题演练

这一环节是父母效能团体训练的核心部分,同样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家长的参与性,如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经验分享等形式,目的是让家长借助亲身体验,激发教养反思,学会自我改变,从根源上自主解决问题。

以“角色扮演:教育幼儿遵守行为规范”为例,导师提供案例:“铭铭和好朋友嘉嘉在玩耍过程中发生冲突后,铭铭把口水吐到嘉嘉身上。铭铭不仅拒绝向嘉嘉道歉,还对妈妈撒谎,否认事实。”并轮流邀请三位家长分别扮演铭铭、嘉嘉和铭铭妈妈,分别体验在不同应对策略下,孩子的心理感受以及问题行为的纠正成效有何区别。比如,有的家长可能会严厉呵斥孩子,甚至体罚孩子。但是,孩子可能既不清楚被打骂的原因,又不能掌握正确的行为规范。而且,亲子间的关系也可能将因此变得越来越疏远。上述案例中,事件的处理重点应该是教育幼儿遵守行为规范,纠正撒谎的不良行为。家长在处理过程中应以温和但坚定的语气向孩子说明,他的什么行为是不正确的,应该如何改正。同时,还应该引导其学会自我反省和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角色扮演是一项改变人的观念行为的有效策略。通过角色扮演,家长能够产生共鸣,切身体会到孩子的心理感受。分组讨论和经验分享等活动形式也同样具有角色扮演形式的效果,让家长在感同身受的体验中激发对以往教养行为的反思,达到练习沟通技巧,提高教养效能,促进亲子关系的目的。

(三)总结活动

每个主题教育活动结束后,导师一般以温和的活动结束当次训练课程,例如导师梳理归纳当次主题的要点和沟通技巧、团体答疑、引导家长以冥想的方式回顾当次主题、导师针对当次主题布置作业等。父母效能团体训练注重在家庭作业环节对家长进行当次主题内容巩固。一般来说,家庭作业包括阅读相关亲职教育材料、预习下次主题内容和当次主题实操。主题实操旨在鼓励家长把握教育契机,在具体的家庭教育场景中进行探索实践,及时对所学的沟通技巧进行巩固演练,并在实际演练中不断改进。

三、开展父母团体效能训练须注意问题

第一,虽然父母效能团体训练具有实践价值,但其存在的不足也不容忽视。如p.e.t.课程过分注重技巧,忽视了父母教养的本质,使得亲子互动变得有些技术化;S.t.e.p.课程存在隐蔽的权力使用等问题。此外,现时的父母效能团体训练课程大多由西方国家引入,中外国情和教养方式差异可能会引发价值观的冲突,增加父母效能训练实施的难度,影响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开展父母团体效能训练时要综合考虑国情和文化背景,对各种取向的父母效能团体训练进行去粕存精的修整。

第二,如前所述,团体动力的营造关系到整个父母效能团体训练的成败。廖永静强调,团体领导者是团体动力的关键因素,是整个团体进程的引导者和推进者。导师需要时刻察觉团体的动力和发展,为家长提供一个安全、轻松、值得信赖的环境。因此,开展父母效能训练前,对导师的挑选和培训工作尤为重要。

第三,我国学前儿童家长参与的亲职教育活动以幼儿园为主要载体,在有限的社会支持下,家长可能会因为受到时间、空间和资金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无法参与到父母效能团体训练。这不仅导致父母效能团体训练难以广泛地面向全社会家长开展,更有可能会阻碍我国亲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开展父母团体效能训练时应尽量做到家庭、学校和社区有机协同,在最大程度上减轻社会支持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文是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编号:YQ2015165)、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编号:fsyq201403)和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编号:pdjh2016b0521)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台湾国立嘉义大学家庭教育研究所.家庭教育学[m].台湾:涛石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12.

[2]许璐颖,周念丽.学前儿童家长亲职教育现状与需求[J].学前教育研究,2016(3):57-66.

[3]咸金花.父母团体训练对儿童的问题行为改变之效果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4]林家兴.哪些因素最能预测亲职教育团体的效果[J].教育心理学报,2010,41(41:4):847-858.

[5]袁萍华.父母效能训练(p.e.t.)的心理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家庭教育培训方案篇6

一、L区法院青年法官队伍的现状

近年来,L区法院案件数量不断增加,难度不断增强,案多人少矛盾进一步突显。以L区法院近三年的情况为例,2010年收案9033件,较去年同比上升7.78%,2011年收案10069件,同比上升11.47%。2012年收案12075件,同比上升19.92%。随着案件数量的逐年增加,该院法官的人年均审案数由2010年的225.82件增加到2012年的256.91件,增长了13.77%,人均结案数均居全省前列。为了有效缓解“法官荒”现状,L区法院每年大量招录新近高校毕业生进入法官队伍。截至2012年6月1日,该院法官平均年龄为38.87岁,其中35周岁以下的16人,占34.04%,35-50岁的26人,占55.32%,50周岁以上的5人,占10.64%。青年法官数量的持续增加使得如何教育培训好青年法官成为该院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课题。

二、L区法院青年法官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青年法官比例不断攀升、案多人少矛盾突出是青年法官培养工作薄弱的客观原因。首先,L区法院每年招录大量新人进入法院,青年法官的比例逐年上升,而且他们大多直接从校门到法院,空有法学理论而缺少审判实践及办案经验。其次,虽然L区法院的中年法官所占比例最大,其有着丰富的审判经验,是各个庭的业务骨干,但是由于他们中大多数人担任着中层及以上的行政职务,使得该法院审判力量的重心逐渐向青年法官转移。

2、对青年法官培训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是青年法官培养工作薄弱的主观原因。“法官不是天生的,他们是造就出来的。”这是普通法国家关于法官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这个理念同样适用于青年法官的教育培养。据统计,2009年,该法院参加预备法官培训5人次,其他培训4人次。2010年,参加预备法官培训8人次,其他培训18人次。2011年,参加预备法官培训8人次,其他培训14人。其他培训包括各业务庭的业务培训、任职培训、晋级培训等,其中只有业务庭的业务培训有少数青年法官参加。从中可以看出,该院对青年法官的教育培训工作,与青年法官面临的审案形势、不断提高自身审判能力的需求极不相符。

3、青年法官相关教育培训制度不够完善、执行不力,是青年法官培养工作薄弱的制度原因。首先,预备法官培训制度执行弱化,培训效力低,作用发挥不够。这不仅是该院存在的一个问题,更是个普遍现象。以浙江省为例,预备法官们要成为助理审判员需接受两次法官学院的培训,同时必须具备相关部门的实习经历,其中立案庭是必须实习的部门。通过法官学院的结业测试之后,才具备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的资格,成为一名初任法官。①法官学院规定培训时间不少于一年,其中实习期不少于八个月。实际上浙江省的预备法官初任培训中法官学院培训只有一个月,其他时间为学员回本院实习,但因为种种原因,学员们在实习期基本还是在原来的部门工作,很少能按法官学院的培训要求到各部门实习,最后只是各部门盖个章,交一份实习鉴定表,而法官学院根本无法对实习情况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实习基本上只是形式一下。其次,青年法官在职培训的缺失。对青年法官的教育与培训不能一劳永逸,任职前的预备法官培训只是入门培训,在职培训才是影响青年法官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在职培训机制的不健全却导致青年法官在职培训的缺失,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最后,对青年法官的教育培训工作,多数基层法院没有像办案、调研等那样将其列入法院工作考核内容,也缺乏相应的制度去保障和评估青年法官教育培训工作的落实和所取得的成效。

三、对青年法官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

1、更新法官教育培训理念,把法官教育培训工作置于与审判同等重要的位置。青年法官的教育培训不是简单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自身的学习固然是一个重要方面,科学、系统的教育与培训更能促进青年法官的全面发展。各法院应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不断加强法官的再教育、再培训,使其发挥应有作用,确保法院审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应像办案、调研等,将对青年法官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其列入法院工作考核内容,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去保障和落青年法官教育培训工作。

2、规范预备法官培训制度,加强预备法官培训的执行力度。预备法官培训是初任法官任职前的资格培训,也是目前较为固定和成熟的培训方式。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法官学院对预备法官培训做了相应的规定,但在实际开展中各地执行力度不一,其中不乏功利性、应急性色彩,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影响了教育培训质量。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法官学院应对预备法官培训进行有力监管,规范培训制度,使之切实为初任法官的任职做好准备工作,为在职的继续培训打好基础。

3、建立健全在职培训机制。对青年法官的教育与培养应分两步走,预备法官初任培训与在职法官的继续培训。我国《法官法》第九章对此做了专章规定。第26条规定:“对法官应当有计划地进行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法官的培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对青年法官的在职培训应有针对性,旨在提高青年法官的庭审驾驭能力、证据运用能力、法律适用能力、诉讼调解能力、裁判文书制作能力、处理疑难案件的能力等。青年法官的在职培训需要一个系统性、针对性的培训机制,建立健全该机制,使青年法官的在职培训走上规范化道路,不仅提高青年法官个人的业务素质,也能有效解决案多人少矛盾,确保法院审判工作的顺利展开。(作者单位: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法院)

家庭教育培训方案篇7

关键词:国家司法考试;法学教育;困境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2-0010-02

自2008年开始,普通高校在校四年级法学专业学生被允许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这给我国大学本科法学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甚至是危机;但是,如果能够化挑战为动力,抓住机遇,进一步探讨形成我国目前法学教育困境的原因,对法学教育本身进行改革,寻找最佳方案,就有可能推动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繁荣法学事业。

一、国家司法考试背景下造成法学教育困境的原因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法学教育的二元格局(专门院校与综合性大学相结合)也得以恢复。30多年来,我国法学教育逐渐形成如下特色:以学科为主导,重视逻辑推理与规范分析,尤其重视理论分析。在普通高校在校四年级学生被允许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之前,我国高校各个法学院系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这些各具特色的法学教育,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各类国家需要的法学人才。

最近几年,由于普通高校在校四年级法学专业学生被允许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法学教育百花齐放局面正逐渐被打破[1]。目前,我国的本科法学教育和其他本科专业教育模式基本相同:以课本知识的单向教育为主,课堂教学主要讲解各法学课程的概念、原理、体系和结构,这与侧重法条、司法解释和实际应用的国家司法考试大相径庭。由于国家司法考试“指挥棒”对法学专业大学生的巨大引导作用,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逐渐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甚至“价值贬值”,法学教育的困境由此产生。为了应对司法考试,部分法学院系的法学教育逐渐变成应试教育。

二、应试式本科法学教育的危害

近几年,在校本科大学生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的时间,一般是在大四上学期刚开始的9月中下旬。为了准备司法考试,法学专业的大学生必须拿出整个大三全学年时间复习迎考,甚至从大二年级就开始准备。在复习迎考期间的大三两个学期,无论选修课还是必修课,专业课还是公共课,只要与司法考试无关或者关系不大,都会受到学生的冷遇:要么上选修课者寥寥无几;要么在课堂上,部分学生不听教师讲课,而是专心看司法考试资料。学生最热心的是各类司法考试培训班,听课的劲头大。

目前,在我国高校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中,大多是学生主导型:学生的评价在教师教学评估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部分教师可能会屈从学生司法考试的需求,对教学内容作重大调整:即使是法学本科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甚至是重点基础理论内容,只要是司法考试基本不考或很少考到的内容,只能轻描淡写地点一下或者干脆放弃。“很多教师放弃了对学生法学理论素养的培养,转而以司法考试为目标,运用最实用的题海战术,为司法考试做准备。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是机械型、记忆型的,而非学术型、思想型的,这是一种非常令人担忧的不良趋势”[2]。

我们曾经对部分高校法学专业学生做过调查与统计:近几年来,学生上培训班的课程量已接近甚至超过课堂教学的总和;对一个应届法学本科毕业生来说,其大多数法学知识来自于司法考试资料或培训班,绝大多数是司法考试的重点知识、重点法条和司法解释。因此,部分高校的法学教育几乎成为“司法考试培训班”!其实质就是一种“应试教育”。

应试式法学教育对提高学生司法考试的通过率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其消极影响也不能漠视。国家司法考试是通过考试选拔人员从事特定法律职业的资格考试,它侧重法律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考核。本科法学教育是一种学科教育,是专业、职业和法学素质相结合的教育,它目的是要学生掌握系统的法学理论体系和全面的法律知识,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各个方面需要的法律人才。因此,本科法学教育教学目的与司法考试选拔目的是不同的,有一定的矛盾是正常的。本科法学教育应当保持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以更好地实现自身的教育功能。如果本科法学教育全面围绕着司法考试进行,删减与司法考试无关的公共课程或专业课程,而仅仅局限于十几门司法考试科目,甚至将法学课堂变成司法考试培训班,那么就不能构建学生的法学理论体系,学生的法律知识也是支离破碎的,本科法学教育功能就根本无法实现。长此以往,这种应试式法学教育不仅不能保证学生掌握系统的法学基本知识、良好的法学理论素养和法律思维能力,而且也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具有真正的思考、判断和处理法律事务的能力,从而导致整个法律从业者法律素质的下降,繁荣我国法学事业的目标更是无法实现。

三、国家司法考试背景下本科法学教育的应对

在国家司法考试背景下,法学本科教育的最佳应对办法是自身的改革。本科法学教育改革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本科法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要实现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和司法考试的“和谐”,首先要对法学教育的目的、任务有一个完整的把握。法学教育的基本目的在于使法律人能够认识法律,具有法律思维、解决争议的能力[3]。

法学教育是以传授法律知识、训练法律思维、培养合格法律专业人才为内容的教育活动[4]。法学教育面临的两项根本任务是要针对中国的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更多的合格法律人;是基于中国法治实践的经验,面对中国问题,对中国的法律制度、法治经验和做法予以具有知识的一般性和普遍性的系统阐述,使其成为中国当代文化、中国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

本科法学教学内容改革,必须兼顾学科教学与司法考试等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本科法学各科教学内容在保持学科特点的基础上,要尽量涵盖司法考试大纲的全部内容,在原有基础上结合司法考试内容进行重组与更新。法学教育可以借助司法考试带来的机遇,改变长期以来本科法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规范分析以及缺乏实践的弊端,适当减少理论性课程,增加对规范分析和司法解释的学习和训练,相应延长有关实践环节课时。

(二)本科法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改革本科法学教学方法,是解决传统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矛盾的重要环节。结合本科法学教育特点和国家司法考试要求,本科法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从规范分析法和案例教学法两方面着手。

1.规范分析法。法律规范既是司法考试的重点,也是学习法学理论必不可少的。掌握法律规范分析方法,必须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法条中所包含的法律规范,关键是要掌握法律规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分析规范相互之间的效力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实施状况等,做到理论讲解和规范分析相结合。例如:在讲授“民法概论”时,学生必须通读我国的《民法通则》,教师也要结合其中的重点法条进行讲授。同样,在讲授“知识产权法”时,我国的《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等法律条文也是必须重点分析的。

2.案例教学法。法学案例教学法是对英美法系的判例教学法和大陆法系的讲授法的合理改进及创造,是一种适合于我国法学教育实际的法学本科学科教学方法。由于司法考试的很多题目都是以案例为题干,因此,法学案例教学法是调和学科教育和司法考试矛盾、达到双方“和谐”的教学方法之一。

法学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法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利用分析、讨论司法案例,达到让学生理解法律、运用法理分析和探讨法律问题,以及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法学案例教学法之所以深受学生欢迎,是因为其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例如:庭审观摩、模拟法庭等。

(1)庭审观摩式。这种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提前筛选好相关案件,组织学生到法院的法庭、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庭等司法裁判场所进行旁听观摩,然后组织学生对司法裁判进行讨论,最后教师在此基础上给予总结评估。旁听观摩司法裁判,可以让学生以切实的感受,加深理解法学理论、司法裁判程序和其他相关法学知识。由于是身临其境地了解、熟悉并感知司法裁判程序,学生对所学习和了解的知识往往印象深刻,记忆恒久。此后如果遇到类似的法律事务也能够从容应对,找到较好的解决办法;或者在司法考试时遇到相似司法考试题目,也能够很快形成解题思路,找到问题答案。

(2)模拟法庭式。模拟法庭这一教学方式有如案件庭审演习,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以司法实践中的法庭审判为原型设计庭审“剧本”,做好庭审准备,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组成模拟法庭,由学生扮演案件庭审中的各种角色,按照提前准备的“剧本”,模拟审判某一案件。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能够以诉讼中的各种不同身份,自己设计“剧本”,起草各种司法文书,参与准备各种庭审材料,参加诉讼活动的每个环节。通过模拟法庭式教学,既可以在短期内让学生学到很多法律知识,又可以极大地训练学生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能够使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辩论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多种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学课程学习和准备司法考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国家司法考试之于法学教育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这些困境和挑战可以成为加快我国大学本科法学教育改革的动力,进而促进法学教育的发展和法学事业的繁荣。

参考文献:

[1][2]彭俊.矛盾与消解:司法考试背景下的法学教育[J].

法制与社会,2012,(4).

[3]王泽鉴.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出版社,2001:18.

[4]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

版社,1999:7.

家庭教育培训方案篇8

一是严把规划关

科学规划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基础。为此,制定了科学的培育计划和教学计划,严格按照《农安县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农业广播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整体培育计划》。包括各专业培训人数、培训模式、培训时间、培育内容、培训教师、建立教学班、培训档案、分类经费预算、分期培育计划等。根据整体培育计划和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各个教学班的课时计划,经省农广校和县农业局确认后组织实施。

二是严把学员遴选关

学员的素质关系到培育工程的成败。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我们的原则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18至55周岁的农民。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筛选:即通过上年参加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员的传帮带筛选。比如开安镇的合作社社长王忠全,是2014年的学员,今年通过他的宣传介绍我们招收了70多名学员;通过省里的“12316”、“12582”专家热线回馈筛选,我们也从中招收了不少有意愿、主动参加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学员;通过工商局查找备案登记的各个乡镇农业合作社的成员。逐一给他们打电话,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政策,有意愿参加学习的,进行初步登记,之后再逐步进行筛选。

我们把单位教师分成5组,对来报名的学员进行逐一核对,认真筛选,看他们是合作社骨干、家庭农场主还是专业大户,然后进行归类。合作社骨干、家庭农场主需要他们准备营业执照的复印件,专业大户需要当地的村委会开具土地证明,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面积必须达到50亩以上。

三是严把培训关

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对于培训的效果至关重要。按照国家教育培训规范,根据当地农业实际和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及服务领域需要,我们设置了与玉米生产服务有关的课程。同时聘请了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具有一定资质和丰富实践经验、感染力强的专家,担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师,并颁发聘书。总结几年来的经验,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分段安排课程,强化分类指导,做到“一班一案”,建立班主任制度,每班配备一名班主任。同时注重实践技能操作,推行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提高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在培训教材选择上,积极与出版社联系,选择科学权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教材。在省校领导和单位领导的带领下,编写了两本教课书,并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在教材方面我们得到了省农广校的大力支持,赠送给我们《新型职业农民掌中宝》和《新型职业农民风采》等书籍。

2016年,聘请多位省内知名专家共分3期,每期4天进行集中培训。广大学员求知若渴,希望与专家面对面的学习交流,各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为学员们讲解了农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如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申请、农村土地流转以及确权的政策法规等。培训过的合作社社长,如王忠全、都广武、王清华等人,今年在原有承包土地的基础上,又多流转了一些土地,武向全得到了吉林省农机大户补贴;王清华承包了15亩地,盖上了房子,准备搞休闲农业。

按照务实高效的原则,采取课堂培训与实践实训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分别对学员进行了分散指导和参观考察,带领400余名学员分3次去了山东寿光和北京四个合作社。参观了菜博会展厅和高科技大棚,参观中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三元朱村,参观了蔬菜果品交易区、蔬菜电子商务交易区、农资交易区、农产品加工区、物流配送区及配套服务区六大功能区。学员们对现代农业的理念、技术和模式有了更深的认识,让他们看到了中国玉米之乡的未来,纷纷表示,回到当地之后,一定要汲取经验,把自己的农产品质量搞上去。

四是严把管理关

有科学严密的教学管理才能达到理想的培训目的。在班级组建上,采取两种形式建立教学班,一是以合作社为依托,有场所场地直接建立教学班。二是以田间学校为依托建立教学班。2016年共建立10教学班。每个教学班人数在40人左右,便于教学管理。在班级日常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教学班管理制度,各培训班配备班主任,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成立班委会,建立QQ群,加强学员之间的互相交流和自我管理,保证培训工作顺畅有序地进行。在考核与认定管理上,每期培训结束时,我们组织参训学员进行考试考核,对考核合格者下一步要进行统一认定,通过认定的学员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在档案管理上,建立培训、考核、发证、后续服务指导等各个环节档案,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及时记录其接受教育培训情况。按照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要求,录入学员信息,进行计算机管理,并填写吉林省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工程培训台账,技术指导与后续服务。指定本单位或聘任的技术专家作为技术指导员,根据培育对象要求定期服务指导,及时解决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在财务管理上,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规范资金使用,实行报账制,做到票据规范,实行专款专用,专人管理。在信息报送上,我们高度重视信息宣传报送工作,随时报送培育工作简讯、先进典型等宣传信息。

家庭教育培训方案篇9

一、2011年审判案件情况

2011年以来,中心法庭新收案件165件,其中,民商事案件件145,刑事自诉案件20件,共办理案件160件。

2011年审结案件160件,结案率为96.9%,其中,审结民事案件140件,审结刑事自诉案件20件。

审结案件中,判决结案54件,占已结案件的33.7%;调解(含撤诉)结案106件,占已结案件的66.2%,调解且执行结案36件,占已结案件的22.5%。

二、政治思想教育情况

以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教育活动和“三个至上”为主线,加强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建设。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是我党今年政治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法庭在这次教育活动中,不走过场,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让先进性教育的宗旨得到落实,让干警的政治思想素质得到提高。首先,法庭认真组织学习了宋鱼水、牛玉儒等同志的先进事迹,与学习教育读本相结合,学习党的优秀传统的同时,总结、发现先进人物身上的闪光点,比照自己的工作实践,寻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认清形势,转变思想观念。其次,庭室同志分组到村委会、村民小组、企业、煤矿一线开展调解工作,梳理总结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寻求工作的突破口,同时拉近了法官与普通工人、群众的距离,在一定层面上改变了人民群众对审判的看法,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第三,结合查找出的问题制定出个人的,重点突出、实事求是的整改材料,提出了改进不足、缩短差距、解决问题的长效措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通过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法庭完成了一次干警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和重塑,转变了干警的权力观、政绩观、地位观、利益观,逐步树立“笑相迎、主公道、伸正义、显权威”的良好的司法形象。

三、队伍建设情况

2011年法庭的培训工作把培训作为一种长效机制的开端,逐步建设形成系统、科学的培训规范,与法院的制度相配套。为改善法官知识结构,增加内涵,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法庭加强了法律专业培训,在院党组和院领导的关心下,二名同志参加司法考试培训,三名干警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为法庭审判工作提供了人才储备。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教育,法官的专业素质明显提高,办案水平不断进步,审视、分析案件的能力增强,案件质量进一步提升。同时工作作风明显改善,在日常工作中更能自觉地注重自身的形象,对待当事人的态度从以往的被动服务,向现在的主动服务,提供优质司法服务转变。为创造学习型、知识型、专业化、职业化法官队伍奠定坚实的基础。

家庭教育培训方案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以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为主线,以实现“三个到位”、“六个好”为目标,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业务技能培训,纪律作风教育,增强干部队伍的履职能力、创新能力,建设一流的干部队伍,为工商工作的全面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总体要求

建设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是新时期工商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证。干部队伍建设要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抓好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日常政治理论学习,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组织的要求上来,服从领导,听从指挥,确保政令畅通。二是着力抓好干部队伍的业务技能培训。坚持大培训,大提高的原则,依托“三大能手”练兵活动,着力提高干部职工依法履职的能力,提升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水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三是着力抓好纪律作风教育。深入贯彻好“四项制度”的落实,开展军训和创优争先等活动,塑造团队精神,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协同工作的能力,营造团结干事的良好环境。

三、干部队伍建设的内容和任务

*、开展政治理论学习;

*、开展“注册登记能手”、“执法办案能手”、“计算机操作能手”三大能手培训为主题的岗位大练兵活动;

*、开展军训或成长训练活动;

*、以基层规范化建设为主线,开展“责任型、学习型、服务型、效率型、文明型”等“五型”工商为主题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

*、开展“和谐文明家庭”评选活动;

*、开展“贤内助”评选活动;

*、开展党组成员与中层干部、中层干部与一般干部的交心谈心活动;

四、主要措施

*、政治理论学习。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习。学习内容为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下发的文件等。坚持机关每周一次、基层每月一次的学习不动摇。机关学习由办公室组织并考核报监察室备案;基层工商所学习由人教股督查并报监察室备案。

*、“注册登记能手”、“执法办案能手”、“计算机操作能手”三大能手岗位大练兵活动由人教股牵头,分别由注册股、公平交易股、办公室具体组织,负责活动方案的拟定、组织培训、考核、评比、推荐,活动总结。对每一项能手分别评出前*名,县局分别给予*、*、*、*、*元的奖励,同时推荐参加市局组织的比赛;参加市局比赛获得全市前*名的给予*元的奖励;参加省局比赛获得前*名的给予*元奖励。

*、开展军训或成长训练活动由人教股组织。负责拟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考勤、活动总结。

*、以基层规范化建设为主线,开展“责任型、学习型、服务型、效率型、文明型”等“五型”工商为主题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由人教股组织、负责拟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评比、活动总结。演讲比赛采取单位推荐和个人自荐的方式,推荐名额分别为局机关*人、*人、*人,*人、*人,自荐名额不限。演讲内容要紧扣主题,不得抄袭、下载。奖励办法:

设一等奖*名,奖金*元;二等奖*名;奖金*元;三等奖*名,奖金*元;鼓励奖若干名,奖金*元。

*、开展“和谐文明家庭”和

“贤内助”评选活动由人教股组织。负责拟定方案,拟定评选标准及活动开展。评选活动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推荐。推荐单位要对照评选标准,根据平时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推荐出具有代表性、起示范作用的家庭。县局将组织对被推荐的“和谐文明家庭”和“贤内助”进行走访、考察、了解,最后评选*户“和谐文明家庭”和*名“贤内助”进行表彰奖励。奖金分别每户*元和每人*元;

*、开展党组成员与中层干部、中层干部与一般干部的交心谈心活动由人教股组织。负责有关交心谈心活动材料准备和发放、收集。交心谈心活动年内开展*次。

四、有关要求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是强化市场监管、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和提升部门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年市局签订的局长工作目标责任制中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务必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谋划,认真组织实施。

*、要集中必要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保障各项培训教育活动按时开展,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