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发展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5:55:40

博物馆发展现状篇1

关键词:博物馆;现状;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2

博物馆不仅是历史文化记忆的宝库,也是广大民众借以认识过去、把握今天、探索未来的文化教育机构,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一、我国博物馆的现状

(一)博物馆数量持续增长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文明和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志,是一个城市及所代表区域科技、人文、资源等综合实力的反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步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参观博物馆成为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内容。

根据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年检备案情况公布,截至2014年底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4510家,比2013年度增加了345家。从博物馆举办主体看,国有博物馆3528家(文化文物部门所属2798家,其他部门所属730家),非国有博物馆982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增速尤为显著,比2013年度新增171家,在博物馆中所占比例由2013年的19.5%上升至21.8%。从博物馆分类来看,综合类1743家,历史纪念类1840家,艺术类411家,自然科学类196家,专题类(含其他)320家。虽然仍以综合类、历史类为主,但博物馆的体系结构正在逐步调整完善。现阶段是我国博物馆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跨入新世纪后的近10年中,每年平均增长200多家。而我国改革开放前全国博物馆总共不到350家。可见近30多年来我国博物馆数量如雨后春笋增长之快。

(二)展览注重体验与互动

最早体现参与体验和交互作用的展示方式的是各类科技博物馆,这种方式不仅在展示内容上贴近了参观者的生活,还通过与观众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展示了各种最新的科学技术。随后这种展示方式被引入到其他类型的博物馆。而今,已经成为博物馆展示手法的主流发展趋势。在博物馆的工作中,互动理念首先在陈列设计中得以实施。在陈列中设计出互动项目,观众不再是单纯的“旁观者”,而是使观众融于其中,观众、展品、展线、展览环境等诸多因素有机的融和,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总体看来,陈列中互动内容主要分为三种形式。第一,互动项目与陈列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陈列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分割。第二,互动项目是陈列内容的延伸,起到对陈列内容的补充作用。第三,开辟独立的空间设置全方位的“互动展览”,通过各种新技术结合博物馆藏品的展示方式,给参观者以新的参观体验。

(三)休闲观念逐步确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观众对博物馆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观众到博物馆参观,已经不满足于以往那样简单的参观浏览,他们渴望能够在博物馆获得更多方面的体验。尤其是青年和中年观众群体,他们不只是来看看博物馆展览中的珍贵藏品或者去科普教室听一场科普讲座,而是希望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还能够得到放松休息,购买一些体现博物馆文化和历史文化之类的纪念品。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参观者的这种需求,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服务项目,从而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国在这方面还是属于起步阶段,一些中大型博物馆也在拓展休闲娱乐方面作了有效的尝试。

二、当下博物馆存在的问题

(一)展示内容和手法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博物馆从整体上来看,无论从规模、管理、收藏,还是展陈、科研、宣传等,都还处于粗放发展的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不管是博物馆的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在思想观念上还比较保守,还没有顺应参观者的变化而变化,很多博物馆还普遍存在展示内容及方式陈旧死板、不能适应当下参观者需求等状况。

(二)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许多博物馆的管理者很少或还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对外宣传的重要性。而在国外发达国家,通常在各类酒店、餐饮或者娱乐场所都能看到本地关于博物馆的宣传介绍资料;在大众媒体上,总有各样的宣传短片,宣传博物馆藏品和展览信息;馆内通常都有精美的介绍资料免费提供给观众,场馆内设置的小商场有各种反映博物馆特色的精美纪念品。

(三)人员和经费相对短缺

博物馆属于社会公益性单位,由于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精简机构、压缩财政供给人员,博物馆的编制也被削减,而观众对于博物馆的社会化的功能不断攀升,造成博物馆人手紧张,致使有些比较重要的岗位使用编外人员担任,编外人员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博物馆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也由于有些地方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博物馆经费不能保障,使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三、对博物馆发展的思考

(一)重视观众的消费需求

当前,我国的博物馆正处于一个发展的高潮期,而博物馆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本地观众的积极参与。这些观众主要是学生、家庭和个人爱好者。对学生来说,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如果结合了实物陈列可以增强学习效果,从而增进学生对自然、科技的兴趣;家庭类的参观者一般都由家长陪同孩子来参观,是希望孩子通过参观博物馆开阔视野,增加一些感性知识,同时也是希望在空闲的时候能够与家人一起有一个好的参观体验。

(二)引入企业营销的观念

虽然当前我国的博物馆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但同时很多已经建好的博物馆,却出现开馆时人山人海,随后不久门庭冷落的情况。因此,要让观众源源不断来馆参观,就应当逐步地将行销学的有益理念引入到博物馆的经营中来。要有明确的定位,进行观众调查了解观众的需求,根据广大观众的需求举办各种展览。同时,对已经推出的展览,要进行大量的宣传活动,让感兴趣的观众及时充分地了解到这些展览信息。博物馆的管理者要转变观念,不能只等观众自己上门来参观,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观众来博物馆参观,让博物馆的展览成为人们生活之中有益的组成部分。

(三)更广泛地融入社会

博物馆与观众的互动不能仅仅停留在陈列展示和教育活动的互动上,更需要建立良好有效的公共关系,使博物馆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形成与公众的互动。也就是要将博物馆互动理念从“观众”这单一层面拓展到“社会”的整体层面中去。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博物馆志愿者、博物馆之友,他们担当着“公众”与“博物馆员工”双重角色,是连接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志愿者、博物馆之友属于热爱、关心、支持博物馆发展的社会群体,他们在博物馆的工作实践中,可以把博物馆发展过程中的理念以“公众”向“公众”传播的方式融进社会,同时又会把“公众”的认知和愿望及时反馈到博物馆中来,达成一种“互动”。此外,博物馆的网络建设、专家讲座等各项活动也都是博物馆与社会互动的重要内容,应认真抓紧抓实。

(四)增强博物馆的个性化

目前我国各类博物馆都以“突出个性”“彰显特色”作为追求目标,在文物(标本)征集、宣传教育、展示交流等方面,涌现了一批具有鲜明个性的博物馆,以及具有特色的陈列展览。可以说个性化理念在博物馆同仁中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在各地博物馆突出特色和个性发展的同时,有一种新的趋同化趋势在蔓延。最严重的就是博物馆陈列形式设计的趋同。虽然各个博物馆内容设计各具特色,但在展现形式上却大同小异,特别是声光电的运用、景观的制作等雷同之处相当普遍,甚至有照搬照抄现象。这种现象的另一层隐忧,就是将陈列流于某种形式,而不去挖掘展品本身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必须克服这种不良现象,不断增强博物馆的个性化。

(五)倡导和宣传低碳环保理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保护环境、生活低碳已成为时下生活的关键词而逐渐深入人心。博物馆作为科学文明的传播基地,应勇担社会责任,倡导和宣传低碳理念,推行低碳实践。博物馆应成为低碳、环保理念推广的前沿。博物馆在陈展中要倡导“绿色陈列”,提高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室内环境质量和环境新技术应用水平。如在陈列展示中降低光照能耗;在设计和设备使用上尽量使其延长使用寿命;在材料采用上要购置无环境污染的材料;在施工、制作阶段进行无污染化运作等。

(六)不断增强休闲功能

随着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加与追求高品味的文化生活,博物馆已经成为大众休闲的最佳选择。其休闲功能正是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迸发出来的,现今的博物馆已不只是获取知识的场所,人们对博物馆的期望已不仅仅满足其观赏藏品和储存知识的功能,还需要具有文化交流及娱乐休闲的功能。这就要求博物馆从业者更新理念,并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不断加强藏品内部联系的研究,充分体现“本主义”和“精品意识”,以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博物馆应该力求优化组合内部资源,在传统功能上增加和拓宽各种新功能,以适应公众在休闲时代里的消费趋势。休闲理念在博物馆中的体现主要是“寓教于乐”。教育与休闲本是博物馆功能中不同的两端,但却是彼此交融、互相联系,整合这两项资源既是博物馆应对自身发展的抉择,也是社会对博物馆功能的要求。

四、结语

总而言之,要使当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播功能,还需要不断地在策略上进行探索和拓展,在工作方式和方法上不断改进和提高。只有努力做好各方面工作,不断为广大民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深受百姓欢迎的文化产品,才能使越来越多的观众涌入博物馆,才能真正发挥当代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作用。

博物馆发展现状篇2

【关键词】县级博物馆;问题;发展

【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improvementofmateriallifelevel,peoplepursuitofspiritisalsoincreasing,containstherichhistory,thedevelopmentofcolorartmuseumisalsomoreandmoregettheattentionofpeople.However,intheprocessofrapiddevelopmentofeconomyandsociety,thedevelopmentofcountymuseumundertheopportunityandthechallengeoffreeopen,alsoincreasinglyhighlightitsinadaptability,can'tkeepupwiththepaceofthetimesdevelopment.Howtoenrichandimprovethecountylevelofthemuseum'spublicculturalservicefunction,developthecountymuseumtobecomeanewgenerationofwenbopeoplethinkingabout?thearticleexpoundstheproblemsinthedevelopmentofthecountymuseum,andthecountermeasuresoffurtherdevelopmentindetail.

【Keywords】thecountymuseum;theproblem;Development

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小型博物馆特别是县级博物馆发展迅速,数量众多。长期以来,县级博物馆在发展地方文化事业,对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等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功能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县级博物馆在适应当前形势,发挥自身优势,寻找发展途径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下面本文就县级博物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为博物馆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1.县级博物馆的发展瓶颈

1.1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随着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专业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障碍。主要表现为专业人才数量稀少,专业性不强,优秀的管理人才短缺等。一方面,由于县级博物馆级别较低,大学毕业生分配较少,选择对口专业人才比较被动,因而造成专业人才“进不来”。加之文物保护的专业性较强,要求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文物进行维护、研究与开发。另一方面,馆内工作人员少,专门从事文博工作的人员就更少。特别是在一些县级博物馆,分管领导或馆长不懂业务或更换频繁,使得文物保护工作难以有序、稳定地开展。此外,县级博物馆队伍建设中还多少存在着编制、专业、知识结构等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县级博物馆的人才队伍建设。

1.2基础设施建设力量薄弱

随着县级博物馆雨后春笋般的兴起,加之地方政府对县级博物馆发展重视不足,投入资金少,造成县级博物馆的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很大问题,具体表现在博物馆选址不准、文物库房不达标、展厅陈列不规范、安全技术装备及专业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不完善等,一定程度上造成县级博物馆发展滞后。

1.3博物馆藏品征集停滞不前

我国博物馆诞生较晚,尤其是县级博物馆起步较晚,由于受落后体制和陈旧观念等的影响,十几年来,大部分县级博物馆藏品征集处于停滞状态。藏品保持十几年不变,造成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单一和数量的匮乏,严重制约着县级博物馆的生存发展。

1.4公共服务及社会教育职能欠缺

从经营理念和手段方面看,我国县级博物馆存在经营理念落后、手段方法简单的问题。大多数博物馆仍被视为文物珍品的保管和研究机构,其工作重心和经营目标仍然是收藏、保管和研究。展示内容未能与时俱进,紧跟不断变化的观众需求。对文化资源的发掘、研究不深;展示手段雷同,缺乏富有创意的展示手法,都将难以吸引广大观众的眼球。

从政策和机制方面看,我国县级博物馆普遍缺乏绩效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尚不能充分调动博物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博物馆依赖财政拨款生存,事业经费多寡,主要取决于博物馆的规模和人头,而不是看博物馆在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方面的经营绩效。

2.县级博物馆的发展对策

2.1强化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县级博物馆要通过改革来实现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增强队伍活力;积极协调争取扩大文博专业人才的招生规模,加大专业人才培训和培养力度,从而提高博物馆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进而改善博物馆队伍结构。另外,要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博物馆事业。

2.2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工作和制度建设,努力提高博物馆的各项业务工作水平。县级博物馆要争取财政和社会的支持,落实文物征集经费,加大社会文物征集工作力度。要集中人力、拟定计划、落实责任,认真抓好馆藏文物的登记、建档、备案等基础工作,健全、完善馆藏文物保护管理制度,强化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确保馆藏文物安全;要加强文物科技保护工作,重视馆藏濒危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努力改善保管、保存条件;同时要加强藏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馆藏文物的保护利用水平。

2.3创新文物征集观念,拓宽藏品征集范围

我们必须用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扩大文物外延,赋予文物以新的内涵。出台奖励政策,广泛征集珍贵文物,尤其要加大对反映当地历史文化特色的展览中所缺文物的征集力度,不断充实馆藏文物。

2.4借助“乡村记忆”工程,大力发展民办博物馆

“乡村记忆”工程是“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载体工程,工程引入民俗生态博物馆、社区和乡村博物馆等新概念,弥补了目前博物馆工作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方面覆盖不足的缺点,将民办博物馆纳入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措施,出台有助于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政策和管理办法,支持、鼓励和引导民办博物馆的健康发展。

2.5满足公众需求,着力提升教育等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发挥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完善博物馆免费开放机制,开展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绩效。创建博物馆展陈内容、形式和手段,拓展博物馆教育、保护、传承和体验休闲等功能,提供免费开放博物馆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指导文博衍生产品开发,举办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促进文物关联产业,创意产业发展。

2.6打造文物精品展,促进博物馆走向“大千世界”

充分发挥县域博物馆的突出资源优势,在打破地域和级别限制的基础上,统一调度、统一组织,通过借展、联展,打造几条各具特色的展览品牌,如孔子文化展等;打造几个文物对外展览品牌,让县域文化更多地走出家门,走向“大千世界”。

【参考文献】

博物馆发展现状篇3

关键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青少年;博物馆教育

博物馆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是社会教育,也是终身教育,与学校教育为互补关系。在国外,博物馆是国家的重要教育资源,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美国各级博物馆都将“教育”与“为公众服务”列为博物馆的核心要素,有80%以上的博物馆设立了针对幼儿直至少年年龄段的教育项目。

我国的博物馆长久以来的重点在于场馆建设,却忽视了功能定位,轻教育、重展览,展览和教育处于脱节状态。如我国的博物馆还没有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挥博物馆和纪念馆的社会公益服务价值,2008年,由中央及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博物馆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越来越多的民众走进了博物馆,这也对博物馆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将从事社会教育的职能部门进行相应的更名,由“开放接待中心”改称为“公众教育部”,下设教育推广科,主要负责策划博物馆教育活动。接下来,笔者将介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为贯彻博物馆理念在空间改造和活动策划上为青少年这一群体所做出的努力。

一、延伸服务,打造“123”博物馆教育空间品牌

当今,生活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青少年们,精神世界逐渐被网络和新奇的电子科技产品所占据,对自然、传统文化、习俗等知识的了解越来越少,他们正面临着“童年消失”的文化危机。博物馆作为特殊的社会教育场所,可以协同学校教育解决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青少年教育问题。与学校教育相比,博物馆教育形式更加自由,具有启蒙性、社会性、直观性的特点。

为了给观众创造一个美好的体验空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全新改造完成了“123”创艺坊,并于2015年正式投入使用。“123创艺坊”秉承自然、环保和健康的理念,空间设计以种子细胞的显微镜结构为蓝本,紧紧围绕着“有机”的概念,做到了设计美观和实用性强的完美融合。简单的一组数字123却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可能,博物馆人希望青少年们可以跟着这样的旋律,带着好奇来博物馆,体验探索文物的魅力,从而发现文物背后的文化,如此循环,实现从展示过去――牵手现在――创造未来的动态历程。

二、为青少年观众提供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1.“我们的节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受经济全球化、英语国家文化在中国的普及、传统教育缺失的影响,我国传统节日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节日氛围淡化,庆典仪式被简化,节日食品、器具等制作逐渐失传的现象。许多传统节日几乎流于形式,同时传统节日的原本内涵意义也逐渐消失,而变成了“消费节”“旅游节”。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的民族节日文化,加深观众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积极利用和开发丰富的馆藏资源,推出了“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这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的节日”是根据中国的法定假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重大节假日所开发的教育活动。2015年元宵节期间,重庆中国三峡馆开展了投壶、闹元宵猜灯谜、汉代画像砖拼图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投壶最早起源于西周,是古代士大夫宴饮时的一种投掷游戏,是一种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活动,在战国时得到发展。它既是一种礼仪,又是一种游戏。到明清时期几乎绝迹。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元宵节期间,观众来博物馆亲自体验投壶游戏不仅可以感受古人的礼让和虔诚,还可以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3米×3米的巨型画像砖拼图游戏是2015年元宵节的压轴教育活动。拼图的创作蓝本来自于博物馆主题展厅汉代雕塑展厅的盐井画像砖和弋射画像砖拓片。画面再现了汉代时期人们在农田里辛勤劳作的场面,浓厚的生活气息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情趣。拼图游戏的设计目的不仅在于宣传介绍汉代画像砖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潜移默化地传递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深度挖掘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价值,结合节日氛围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让青少年充分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

2.“小小讲解员”,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2009年年底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启动“小小讲解员”培训项目,如今已形成百余人的队伍,先后招募了7期“小小讲解员”。培训课程涵盖语言表达、讲解技巧、形体礼仪、重庆历史故事及相关文物知识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培训,青少年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重庆的历史文化,感受巴国文化的魅力。培训结束,经考核通过的小小讲解员可以为博物馆观众义务讲解,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流的勇气,真正地体现了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3.博物馆学堂,搭建馆校共建平台

如何与学校合作实现博物馆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中国博物馆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史家小学组织专家和教师编写了《中华传统文化――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系列教材。课程内容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精品为依托,以史家小学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涵盖“说文解字”“美食美器”“服饰礼仪”和“音乐辞戏”四大主题,在国内博物馆教育项目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引领作用。

2014年在重庆市文物局的主导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在重庆主城和部分区县设立了一批博物馆学堂,包括鹅岭小学、武隆县第二实验小学、巫山县龙骨坡小学、大足区城西中学等10所中小学。博物馆学堂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面向以班级为单位的学校群体开发的,目的在于如何将博物馆教育融入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目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正在建立“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库”,已经推出一批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课程、趣味手册,并把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引进的精品展览制成展板、挂图到学校巡展,让学生听课与动手、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博物馆学堂主要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专家和社教工作人员授课,邀请所在学校教师、博物馆志愿者参与。目前,重庆三峡博物馆已策划了走进远古、手心的遗产、重庆记忆等精品课程。

4.开发教育体验包,把“博物馆”带回家

手工体验包的开发是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另一生动载体。好的博物馆教育体验包,带有博物馆特色,承载了文化的符号和记忆。青少年动手操作体验包,可以潜移默化地加深学生对文物的理解,增强其动手操作的能力,也更加符合学生喜欢活动性较强、参与程度较高的教学方式。目前,根据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馆藏特色,博物馆教育专员开发了下列手工体验包。

手工包一:手绘・时光秀。

“手绘・时光秀”体验包的创意灵感来源于博物馆绣品类文物上各种精美的图案。通过手绘形式将古人精心绣制的美丽纹样以极其精细的线条描摹到环保袋上,青少年可以使用纺织纤维颜料通过填色的方法把画面内容丰富起来,完成一款私人订做的环保袋。该类活动体验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同时也于无形中让他们感受到环保带来的美好生活。

手工包二:绣・吧――把十二章纹穿在身上。

蜀绣生产历史悠久,与湘绣、苏绣、粤绣并称我国四大名绣,与蜀锦并称为“蜀中之宝”。蜀绣制作主要集中于成都和重庆。十二章纹是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是官位等级最直观的标志。观众打开“绣・吧”体验包,跟着蜀绣的针法说明书亲自绣制一片“十二章纹”的图样,在感受到蜀绣的神奇魅力的同时,还能体会到中国帝制时代的严格而繁琐的等级制度。

手工包三:微观・汉代故事。

汉代文化以其多元性、统一性、包容性、和谐性与创造性的“博大兼容”,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微观・汉代故事”体验包从考古、民俗、科技、美学、哲学等角度,通过挖掘文物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物质文化现象,触摸汉代盛世社会的文化肌理,进而探寻自汉代以来流传至今的民族文化元素,让观众在薪火相传中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永恒的魅力与精髓。目前,汉代故事系列已推出弋射收获画像砖微场景。

手工包四:夺宝奇兵・一个印章。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展厅面积20858平方米,现有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展览10个,馆藏文物18万余件。为了让观众尽可能多地了解丰富的馆藏文物,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教育专员特别设计了“夺宝奇兵・一个印章”系列手工包,观众可以使用手工包内准备好的刻刀,把三峡动植物、战国时期钱币、陶器和青铜器、汉代陶俑、明代紫砂壶等文物转变成一个个萌呆可爱的图章。

手工包五:3D抗战纪功碑纸膜。

抗日战争胜利纪功碑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中华民族精神瑰宝,是对抗日战争时期艺术的浓缩,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我国唯一一座抗日战争胜利纪功碑。为了让广大青少年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数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取回来的,教导他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教育专员特别设计了迷你版的抗日战争纪功碑纸膜,让青少年在互动体验中感受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三、结语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家,博物馆是展现我国历史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政府越发重视博物馆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对社会教育功能重要性的认识也正在逐步提高,为做好相应的工作,教育员应投入饱满的工作激情,努力提高业务能力,积极探索如何创新博物馆教育活动,提升活动水平,真正让博物馆资源惠及社会大众。

参考文献:

[1]王鹤北.博物馆定义的发展与演变[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2]杨丹丹.论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以首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为例[J].中国博物馆,2010,(1).

博物馆发展现状篇4

关键词:成都;民办博物馆旅游;现状分析

从2010年开始,成都市政府大力支持成都市创建全国民办博物馆发展示范城市,并相继出台了相关的发展意见、管理办法以及发展规划,为成都民办博物馆发展创造了绝佳历史机遇。到目前为止,成都市的民办博物馆无论在数量、质量还是特色方面,均在全国名列前茅。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和博物馆行业的发展,博物馆与旅游早已走向融合并形成了备受关注的文化旅游资源,其休闲体验的功能得到了公众的重视,开发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旅游无论是对于博物馆行业,还是对于旅游行业,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和采访调查法,对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旅游开发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对开发现状作出了综合评述,并初步提出了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一.调查概况

(一)调查对象及目的

本文选择游客(含潜在游客)和民办博物馆从业人员两类人群作为调查的对象,旨在从供需两个方面对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旅游的开发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分析。

(二)调查方法及样本选择

本文主要选取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针对游客样本使用了问卷调查法,在成都市范围内选择了5家民办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院、武侯祠、杜甫草堂以及部分高校博物馆作为样本采集地点,采取随机方式,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回收问卷284份,有效率94.7%。

针对民办博物馆从业人员使用了访谈法,通过实地和电话采访的方式,对成都市7家民办博物馆的从业人员进行了采访,采访对象包括博物馆馆长、管理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

二.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旅游开发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本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主要针对游客的问卷调查和对从业人员的访谈两个方面。对游客问卷调查的分析体现在游客的市场感知情况和对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旅游开发影响因素的评价。

(一)游客对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旅游开发感知的分析

1、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接近一半的人对其完全不了解,而对于占样本54%的对民办博物馆有所了解的人群中,也仅有11%的潜在游客是比较了解。可见,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游客感知度很低,在普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比较缺失。形象宣传和知名度是形成吸引力的重要方面,较低的感知度必定会影响到游客选择参观游览的意愿。

2、了解渠道。“新闻媒体”是目前游客最为主要的了解民办博物馆的渠道,占据了50%比例,而旅游业中的旅行社业对民办博物馆的信息传递和推广作用是很弱的,仅占5%。而“他人推荐”、“报纸杂志”、“互联网”和“其它”等渠道的比例较为均衡,都在10%左右。可见民办博物馆的信息传递或形象宣传在多种渠道都是可以有效感知的,只是目前游客获得民办博物馆的旅游信息显得被动,博物馆应重视自身的宣传,扩大市场认知度。

3、参观意愿。调查显示83%的对象对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感兴趣并愿意参观,说明了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潜在游客的参观意愿较强,市场空间较大。实际调查过程中对不愿意前去参观的被调查者进行了问询,原因集中在不了解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不感兴趣和感觉博物馆是高深的文化,担心看不懂。由此可以看出民办博物馆不仅对自身宣传不够,而且在部分公众心中形成了距离感,这与公众的受教育程度和博物馆意识有关。

4、参观目的。在愿意去民办博物馆参观的被调查者中,最主要的是出于增长知识的目的,占有70.3%的高比例,其次是占37.8%的满足好奇心。随组织或团队安排只占据了2.7%的比例,与了解渠道中旅行社的低比例一起说明了旅行社在民办博物馆旅游中所起的作用较小。子女教育目的和使用博物馆休闲功能设施目的都只占据了较低比例,分别是2.7%和5.4%,说明了目前成都市民办博物馆不仅没有很好的发挥博物馆传统的教育功能,同时休闲功能也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游客对博物馆的休闲娱乐功能尚缺少认同。

(二)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旅游开发影响因素重要度及满意度评价

对吸引力因素和中介因素的调查采取五分量表,5分代表最重要和最满意。调查过程中,游客对各要素的重要度和满意度分别打分评价。

1.民办博物馆旅游开发的吸引力因素评价

从调查结果来看,游客认为开展博物馆旅游,陈列展览和文化吸引力是最为重要的,而对价格也表示出了较大的关注度。而对于目前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旅游开展的吸引力因素满意度评价方面,五项因素的得分均没有达到相应的重要度水平,且存在较大的差距,并且大多属于满意度较低的范围。(详见图1)

“文化吸引力”因素在重要度和满意度评价里都取得了最高的分值,这与成都市民办博物馆发展现状有关,成都市民办博物馆近年来建馆速度不断加快,主题各异且新颖有趣,说明了差异化和富含知识性的主题选择这不仅是成都市民办博物馆吸引参观者的重要亮点,也是目前该行业所发挥出来的优势。而对于“参与性活动”的统计结果来看,其满意度和重要度都较低,这与成都休闲城市的定位和发展有关,成都作为休闲城市,休闲场所和设施较多,互动的参与性活动很多,民办博物馆在这方面处于竞争的劣势。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旅游服务设施”方面,说明目前的建设存在重大缺失。

2、民办博物馆旅游开发的中介系统因素评价

“媒体信息”和“个人信息”两个因素在重要度和满意度评价中差距最大,一方面说明成都市民办博物馆首先在形象宣传上严重不足,造成了游客对民办博物馆认知的障碍,另一方面说明信息系统对于民办博物馆文化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成都市民办博物馆应当在此方面加大力度完善和推进。

在调查中“社会组织”和“自我组织”这两个部分被解释为包含旅游主管部门对博物馆旅游线路的规划及宣传、博物馆与景区的合作以及博物馆馆际合作等方面。这两个方面满意度最弱的调查结果充分说明了博物馆与旅游业的联系尚不紧密。导致的原因可能是成都市与景区相结合的民办博物馆很少,独立存在的民办博物馆占大多数,所以配套缺乏、接待能力不足、区域内景点数量难以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

(三)对民办博物馆从业人员的访谈结果分析

对从业人员的采访内容主要涉及对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旅游目前开发状况的评价以及对发展障碍的分析:

1、博物馆旅游开发不均衡。目前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旅游的开发绝大部分仅处于初级开发阶段,除建川博物馆以外,绝大部分与旅游结合的程度和渠道非常局限。

2、经营压力巨大,资金来源有限。目前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无论是免费开放还是付费开放,博物馆因为游客数量非常有限,都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免费开放的民办博物馆多由建馆企业支撑日常运营成本,付费开放的民办博物馆门票收入远远不足支撑运营,虽有如川菜博物馆开发品尝项目并兼做餐饮,鹿野苑私立石刻艺术博物馆成立会所、许燎原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开设咖啡厅和餐厅等,但这些经营性项目基本也未达到盈利的程度。

3、市场冷淡,不成规模。总体来说目前的参观人数非常有限或没有达到预期,且多为企业客户团队、政府考察团队、学校组织的学生团队,散客量相对较少,且散客中多见受教育程度较高者和有特殊兴趣者。参观游客对民办博物馆馆藏文物的评价较高,大多表示出兴趣,但对其他设施设备和活动的评价存在不明确和偏低两种态度。

5、建馆目的多样,角色定位模糊。企业兴办的民办博物馆目前大多作为企业的一个部门,管理制度都跟随企业的管理制度,没有独立的发展规划,缺乏一定的自主性,这也是为什么多数民办博物馆周末和节假日闭馆的原因;个人兴办的民办博物馆和艺术馆缺乏科学的管理和运营团队,受建馆者个人想法对博物馆整体发展的影响很大。部分博物馆表示受博物馆成立者初衷的考虑,不会扩大宣传和进行大众市场的经营性项目的开发,这也是除少数民办博物馆全年开放或在非节假日短期闭馆以外,大部分民办博物馆周末和节假日闭馆的原因。

6、行业管理缺乏。成都民办博物馆文化旅游市场目前不规范,行业内缺乏交流合作,对博物馆缺乏专业系统的科学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者的专业水平均有待提高。

三.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旅游开发现状综合评价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旅游目前仍处于一种自主生存、自我完善的状态中:民办博物馆“重建设、轻功能”,缺乏长远的科学发展规划,设施设备简陋,展陈方式趋于老化,接待能力不足,缺乏经营性项目,服务不够人性化,市场宣传严重不足,潜在市场对成都市民办博物馆的认知模糊,对游览者吸引力较弱。内部缺乏专业科学的管理,因为建馆目的和主体的多样性导致民办博物馆定位多元,功能单一,资金来源有限,运营状况不佳。

总体来看,成都的民办博物馆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基础资源具备但市场开发滞后,没有在实现民办博物馆综合功能的基础上达到“以客养馆”的程度,所形成的也是简单的旅游产品,博物馆的旅游价值尚未得到充分的体现和释放。

四.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旅游开发对策建议

(一)细分市场,扩大市场认知度

成都市民办博物馆类型多样,特色分明,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特色寻找各自的目标市场,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在达到控制宣传成本的目的基础上,有利于快速在目标市场获得知名度。同时民办博物馆的宣传应当重视多种方式,形成宣传体系,除了利用传统宣传手段以外,还应当重视利用重要节事和进行社区服务扩大影响。

(二)多要素整合,创新开发模式

民办博物馆旅游的发展应该突破限制,进行创新开发:如博物馆+古镇、博物馆+景区、博物馆+公园、博物馆+酒店等多种方式。将博物馆与其他旅游要素进行整合之后,两者可以在市场营销、形象宣传、旅游服务设施、交通运输等多个方面形成共享,2010年安仁古镇挂牌“中国博物馆小镇”就是建川博物聚落馆与安仁古镇结合的有力证明。

(三)强化服务理念,加强旅游服务

为参观者提供良好的参观环境、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应当成为民办博物馆对客服务的建设重点,如设置前台导览咨询、小件寄存、多语讲解、休息座椅饮水提供等,参观线路没有交叉重复且能保证参观完整,展馆高度和灯光、展品数量和分类让游客感觉舒适得当,讲解方式新颖且信息量不过分超出接受范围,设计残疾人及儿童专用设施等。从业人员应当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了解馆藏文物的相关知识和专业的服务技能,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游览服务。

(四)重视旅游产品开发,扩展经营渠道,实现功能多元化

成都市民办博物馆主题新颖多样,应当立足于自身特色,开发具有独特价值的旅游产品体系。重视提供参与体验式旅游产品,如川菜博物馆的川菜制作和品尝。重视提供文化休闲型旅游产品,如:创意旅游纪念品商店、咖啡厅、书吧、茶吧、会所、电影院等,还可以创办特色沙龙,举行专业讲座,开办培训项目,为不同文化需求的人提供特别的交流平台,延长游客在博物馆的逗留时间。民办博物馆应当通过多元渠道,减轻经营压力,实现综合功能。

(五)政府引导建设,规范行业管理

政府应致力于进行行业规范,进一步出台切实可行的帮扶性政策,在帮助民办博物馆自身建设的同时,加强民办博物馆与旅游业的结合。旅游管理部门应当重视博物馆类旅游资源,运用行业平台为其进行宣传和纳入旅游产品规划。此外,政府还应积极推动和支持建立行业协会,引导行业自主管理,建设和提供行业交流学习的平台,并且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予以必要的支持,提高民办博物馆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唐泽慧.美国博物馆的公众定位与筹资模式.美术馆经营与管理,2006(10):113-117

[2]赵飞,廖冬连,冯威娜.博物馆旅游功能的实证研究[J].旅游市场,2010(3):83-85

[3]窦引娣,李伯华.中国博物馆旅游发展现状与构想[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5):106-109

[4]章尚正,刘晓娟.我国博物馆旅游的制约因素及突破思路[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31-137

博物馆发展现状篇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三位一体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16.000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6-0-01

1高校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联盟发展现状

1.1高校图书馆联盟现状

图书馆联盟(Libraryconsortium)是指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图书馆联合体。高校图书馆联盟是指将高校图书馆联合起来,共享校内资源的联盟模式。由于大量网络信息资源的普及,校内多数用户通常不会选择图书馆数据库进行访问,只有少数用户会在查找文献、撰写专业论文时,利用图书馆的数据库,这体现了用户学术认知较弱,纵使开展了高校图书馆联盟服务也很少被利用,图书馆联盟发展至今,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1.2高校档案馆、博物馆发展现状

档案馆联盟是指档案将利用服务向基层延伸,以服务民生为重点,加快探索和推进区域内档案信息远程共享的工程,在国家综合档案馆之间实现民生档案信息数据库共建共享,利用者所需档案信息只要保存在其中某个档案馆内,既可在首访的档案馆查阅又能在异地开具档案证明,无需往返奔波。高校档案馆联盟目的在于收集、整理、传递教职工档案信息,而这类信息通常不予公开,所以才会出现高校档案馆用户利用率低的情况。

高校博物馆是高校的品牌,具备以下特征:专业性强、深而不博、相对封闭、利用率低、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因此很多的高校博物馆都有针对性地陈列展品。

2三位一体服务联盟设想

2.1继续扩大图书馆联盟程度

目前而言,图书馆联盟的范围不够广以及共享的资源还较少,拥有大量馆藏数据的图书馆并没有加入,一些高校图书馆觉得自身馆藏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不需要联盟,但在三位一体发展模式下,学校不仅可以实现图书资源共享,也能实现学生升学档案的传递、共享。在实体图书馆之间,也应当建立相应的开放战略,实现各大院校的沟通交流,学生只有不断吸收各类图书资源,拓宽兴趣范围,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2.2档案馆与博物馆连为一体

高校档案馆与博物馆二馆一体化建设,在使高校博物馆建设拥有雄厚史料基础上,大大促进了高校档案的开发利用。综合档案馆与博物馆的工作职能将实现历史展示、文化传播与科技创新三者的融合。不仅如此,将高校档案馆与博物馆二馆结合,是发挥档案服务功能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高校博物馆获得发展的一种有利举措。

2.3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的职责分配

高校图书馆之所以能面向师生开放,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馆藏并不具备保密性质,而档案馆、博物馆,具有保密性质,并对校内有价值的文件进行收集。正因为如此,高校三馆合一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图书馆负责对可以公开的信息进行整合、公开,大厅陈列高校历史展品,专门设立一个部门,用来查阅档案馆馆内公开文件。专设保密室用来保管学校非公开文件(例如:师生档案、建校发展密级文件等),这样就可以在最少的成本下,实现三馆开设目的,这也是未来高校节约财力、时间成本的方法。

3结语

数字时代和知识时代的到来,使传统信息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成三者合作的最大动力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与普及使信息急剧膨胀,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式,这给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的管理、技术和自身定位上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也正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和数字化的发展为合作带来了巨大的可能。面对“变化的环境”和“现代技术”以及更重要的服务需求,高校三馆为自身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做出了相应努力,为三者间的资源整合和合作奠定了基础,高校三馆合一是师生合理利用一切可获得公开文件的最佳途径。积极创造三馆合一的环境,将会使用户利用率集中,实现高校资源的完整结合。

主要参考文献

[1]徐玉红.图书馆联盟对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工作一体化的启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6).

博物馆发展现状篇6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创新管理体制服务

与其他公益性、开放式的非营利文化单位不同的是,博物馆还兼具收藏、陈列、教育等三大功能,在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闪光点,承担着向人民传达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任。通过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更能形成一股激励人民不断寻求发展进步的强大力量。因此文化遗产可谓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由此可以看出博物馆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们有必要积极探究可行对策来创新博物馆管理体制,使博物馆管理工作不断向完善化方向发展,使博物馆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一、博物馆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博物馆是政治、经济、历史、人文等方面研究的资料库,是人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我国社会文明和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博物馆建设,使博物馆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目前国家虽然重视博物馆的发展,并对博物馆给予了大量资金扶持,这些都促使博物馆获得了较快发展。然而伴随社会不断发生变革,新时期博物馆管理工作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比如就管理体制而言,博物馆由于受国家直接管理,对国家的依赖性非常大,导致管理体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博物馆的健康有序发展。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博物馆就必须不断优化自身的管理体制,科学地制定相关管理措施,使博物馆的管理实现新突破,满足更多人的需求,体现出更大的社会价值。

二、博物馆创新管理体制的可行对策

(一)创新博物馆管理制度

针对博物馆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博物馆应当不断转变自身职能,创新管理体制,推进博物馆制度化、标准化、社会化。只有创新管理制度,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工作规程、工作条例,才可以使博物馆全体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制定并落实完善系统的规范化管理标准,包括文物接受、文物入库、文物分类、等级标准、定名标准、档案管理、文物编目、库房管理等等。其次,充分借鉴国外的捐赠制度,对现有的文物捐赠制度进行创新和完善,在提倡精神激励的同时,也结合一定的物质奖励来鼓励社会个人或者团体将文物捐赠给博物馆,丰富博物馆的馆藏。虽然通常情况下,文物捐赠应当是一种无条件的资源捐赠行为。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是可以考虑在涉及少量资金的情形下,与捐赠人签订相关捐赠协议书。最后,对安全保卫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和完善,比如及时引进先进的安全设备以及安全技术,以此来充分保障博物馆藏品的安全。针对易损易坏的珍贵文物、一级文物还应当配以专库、专柜,并安排专人进行安全保卫,切实做好免破坏、防盗窃等方面的工作。

(二)创新博物馆管理方式

伴随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博物馆的管理方式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借助计算机信息系统传递网络化、资源共享等特点,博物馆可以实现管理方式的创新,进而有效提高博物馆的管理水平。首先,结合博物馆内的藏品,建立博物馆藏品数据库以及通用网络平台,凭借信息化、规范化管理方式实现对藏品档案信息的快速检索和管理。而通用网络平台的建设对于博物馆信息化管理而言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后续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有着重大的意义。其次,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博物馆的建筑在建设之初也应当结合自身定位、地域特征,实施全面的规划,建成应用功能、设备节能功能、文物保护功能等众多优势功能为一体的数字化、现代化博物馆。最后,博物馆还可以以数字博物馆为内容,立足网络这一基础,通过博物馆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公众平台等诸多传播途径构建一个网上传播体系,真正意义上使博物馆实现向数字化博物馆转变。让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可以通过博物馆构建的网上传播体系进一步增进对博物馆藏品的了解和认识,体味其中的历史文化。充分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使其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三)创新博物馆人力管理

在影响博物馆管理的诸多因素中,人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博物馆的运营管理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工作都离不开人,人可谓是博物馆管理工作的原动力。因此博物馆创新管理体制还需要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新时期的博物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虽然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着共性的地方,但同时也有着自身特点。因此博物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应当加强计划性,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首先,实行评聘分开,全面推行聘任制。博物馆应当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岗位的设置应当以精简效能为原则,并通过公开招聘、考试、考核等一系列方式来择优录用新型人才。其次,以积极为员工谋利为前提,对现有的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可以实现通过深入调查来了解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制定解决对策。如此才能使员工感到有展示自己和提高自己的机会,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促使博物馆提升其工作效益。最后,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制度。博物馆只有制定健全的人才培养制度,才能吸引进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促使各个岗位形成良性竞争机制,从而促进员工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此外,博物馆还应当以现代管理理论以及现代服务理念为主导,对培训内容进行不断丰富,对培训方式进行不断创新,充分利用选题性培训、专题性培训、通识性培训等诸多培训,全面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而为博物馆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博物馆发展现状篇7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

一、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概况及现状

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位于聊城,东临大运河,整体陈列以“运河推动历史,运河改变生活”为主题,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收藏、保护和研究运河文化,反映和展示运河的古老历史、自然风貌和民俗风情。博物馆共五层,分陈列区、收藏区、研究和学术交流区三个功能区域。除序厅之外,三个展厅为“运河文化陈列”,包括世界运河陈列展厅、中国运河陈列展厅和聊城运河陈列展厅,三个展厅为“聊城历史文物陈列”,分为史前时期、商周秦汉――魏晋隋唐时期和宋辽金元――近现代时期。馆藏文物500多件,其中馆藏一级文物达到8套8件,二级文物达到31件,三级文物达到287件。

自2009年开馆以来,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先后举办了“聊城辉煌成就展”、“运河微雨――李方庆书法回乡汇报展”等多个展览活动,每逢公共节假日,也都举办相应的主题活动,吸引广大市民参观学习。然而,与众多文娱活动相比,其现状是参观者数量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社会教育功能。

二、制约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活动的重视也不断提升,闲暇之余,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参观博物馆,接受历史文化的熏染。如果博物馆能很好的吸引观众,那就能为其开展社会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而一些中小博物馆却因种种原因,参观者较少,导致其教育功能无法充分发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还是在博物馆自身。

首先,宣教工作不够。博物馆想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社会教育功能,就要加强自我宣传。现阶段地方性博物馆普遍存在宣传途径较少,信息和扩散速度比较滞后等问题。以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为例,运博的固定展厅很少做再宣传活动,临时展览的宣传活动囿于传统的横幅、海报,网络宣传主要依赖官网和新闻媒体报道,较少借助微博、微信等渠道,信息途径较少扩散速度较慢,导致人们对其整体认知度较低,参与度也较低。

其次,陈列设计缺乏创新性。目前,大多数地方性博物馆都采用近似“一劳永逸”的橱窗式陈列,陈展质量不高,降低了市民参观博物馆的热情。在运博馆内,图片的材质和较原始的橱窗极大的削弱了参观的真实感。虽然馆内有蜡像陈列,但偏置一隅与馆内整体风格略有偏差,显得生硬突兀,也大大降低了生动性、体验性。

再次,讲解质量有待提高。博物馆的讲解员是连接博物馆与社会的纽带,其讲解水平和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运博讲解工作人员招聘的专业性要求较低,专业素养的讲解人员较少,从而制约了其讲解工作的深入性、研究性和和趣味性,其讲解难以吸引人们驻足和思考,缺少针对性,降低了人们参观博物馆的热情,也不利于其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

三、提升地方性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立足本地区,找准发展方向。在发挥地方性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上,要立足所在地区实际,探索适合地方性博物馆管理的发展方向。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依托运河发展变迁的历史而建,一方面为市民全面的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变迁提供了场所,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怀;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区域民俗文化。因此,基于这样的定位,加上多途径的有效宣传,才能更好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第二,应加大自身宣传力度,积极利用各种传播媒介有效宣传,扩大自己的观众源。运博可以充分利用纸质媒介来传播信息,如发放印有与运博有关的邮票画册、报纸杂志、台历等印刷品,或是利用地方电视媒体制作创新性强、接受度高的宣传节目等方式,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并通过完善官网,开通微博、微信等,与市民互动,引导市民参与,从而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

第三,应注意陈列展品的质量,提高陈列活动品质。陈列是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的主要手段,是博物馆工作的中心环节,所以地方性博物馆展品陈列手段和形式都应加以提高,才能充分展示自身的特色和风采。运博应根据自身经济条件,适当加入多媒体技术和数码技术,如3D导航等,使观众更加方便、直观地了解展厅的情况;也应注意挖掘馆藏优势资源,注重互动体验,让馆内的陈列更具趣味性和艺术性,使观众在愉快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第四,应注重讲解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讲解水平及质量。在发挥地方性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中,讲解工作处于重要地位。运博要提高讲解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在讲解过程中要根据观众的要求和现实状况适时调整讲解的内容、方法和进度,注意加强与观众交流,耐心细致的解答观众提出的问题,才能发挥教育作用。

综上,未来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变化,都对地方性博物馆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地方性博物馆要积极主动分析自身所处的环境、面临的现状,积极对待外部世界的发展变化,从自身所肩负的社会教育使命出发,立足区域,扩大宣传,增强陈列展览活动品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外合作,扎实做好每项工作,加强博物馆社会教育范围的广度和深度,为不断为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蔡琴.《博物馆学新视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博物馆发展现状篇8

【关键词】博物馆;未来发展;趋势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春”。大型博物馆作为国民素养与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它很好的体现了国内综合素质以及发展状况。在未来的博物馆发展中,它必将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1.国内博物馆发展现状

博物馆作为某座城市或者国家的文化标志,它具有深远的意蕴。但是,就当前国内博物馆发展状况来看:其前景令人堪忧。一则,国内博物馆也在火热进行着,当地建筑很多;二则,建筑风光后就进入“没落”阶段,这也是当前博物馆必须正视与解决的话题。刚进入二十一世纪时,国内博物馆还处于生活发展的边缘,当前越来越受到重视。到2011年底,国内注册登记的博物馆数量将近3600个,也就是每40万人有一座博物馆。在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国内博物馆平均每年接待将近4亿人次的观众,比收费增长了50%-70%左右。

同时,博物馆类型开始多样化,除普通的历史、综合、艺术、自然博物馆,还有生态、数字综合、社区博物馆。在博物馆数量直线上升的同时,其开馆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当前的博物馆也面临着一项问题:热闹建设,冷清经营。很多业内专家指出:很多博物馆只注重建设,不注重后期运营和保护。在资金跟不上节拍的同时,还有部分博物馆不能正常开展陈列工作,这就让博物馆成了空置的摆设。除资金运营外,缺乏人才也极大的约束着博物馆发展。

很多专家指出:当前国内博物馆已经进入转型时期,而作为文化产品,不能单纯的只追求数量,还必须关注运行和功能发挥。

2.未来博物馆发展面临的课题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和环境相融合,将成为博物馆发展的新方向,通过和世界进行更多的探讨、交流,让国内博物馆得到可持续发展。通过贴近老百姓生活形式与创新过程,积极感受国外博物馆建设教训与经验,让其成为具有先进水平、特殊风格的博物馆事业。在发展和继承博物馆的同时,它将为我们提供更完善的课堂。

在环境与博物馆融合的基础上,博物馆将成为历史文化、城市建设、自然发展的有效载体。因此,在博物馆发展中,我们必须注重自然环境与博物馆建筑物的融合,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关注历史文化。博物馆作为多功能整合的区域,它包含多个设施,以及对展品的研究、观赏、思考;通过注重公共交流,让未来博物馆超越艺术宝库的约束,成为公众学习与交流的区域。对公共沟通的关注也是未来博物馆发展的重要课题,要求注重互动性与参与性,让观众成为展示的重要部分。

3.数字化是未来博物馆的必然发展趋势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它将人类领入了崭新的视野,数字化则是社会发展与科技创新的主要潮流。受数字化挑战,博物馆作为展示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场所,应该走在科技时代的前面,抓住科学技术带来的良机,改善经营观念,迎接挑战,更好的建设。在数字化时代,只有立体化、多功能的博物馆才能满足要求。对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建设脉搏,迎接挑战,把科学技术应用到博物馆中,最后推动博物馆发展。

3.1藏品数据库

藏品数据库作为博物馆数字化的条件,在创建数据库时,它使用的是较为先进的软件。如:oracle、microsoftsqlserver大中型数据仓库对其进行系统开发,这样既为数据库提供了更加可靠、安全的存储功能,同时也为管理和构建新业务提供了更高的数据应用程序。

3.2数字化展示

将数字化展示利用到博物馆管理中,也是现代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指标,数字化主要利用的是多媒体技术,通过内容辅助,让其得到更好的表现,以诠释展品内容。在这期间,计算机具有信息传播迅快、传播方式多样、信心容量大、人机交互强等优势,将其利用到博物馆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追寻数字化,还必须整合博物馆实际情况,突出实体展览,而数字化只是展示过程的辅助手段,以发展和弥补传统手段的不足。

3.3数字博物馆

数字博物馆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它是运用现代技术、网络媒体等科技信息,在intenet中搭建新的博物馆。它的兴起于利用将极大的促进博物馆发展,让博物馆结构与性能得到更好的变化。它是收藏自由化、网络化、数字化、共享化的信息集成系统,对博物馆相关资源的利用能够起到质的飞跃,最后促进资源藏品共享与知识普及作用。

3.4科学的管理形式

随着博物馆工作人员增多、专业知识提高,大型博物馆消失,越来越多的中小型博物馆成立,这也让博物馆开始从中央制转换成联合制,而博物馆的监督与支援,转换成混合经营和自主基金会。国内大多数博物馆是地方或者国家直属的事业单位。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民营性质的博物馆产生。受国营博物馆工作性质影响,让民营博物馆工作效率相对较低。在未来的博物馆发展中,民营化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在民营的同时,其工作效率逐渐上升,这也促使博物馆聘请更加专业的人员,使用先进技术进行管理。

3.5社会性更强

从现行的博物馆发展来看:其社会服务性将会越来越强。社会服务主要体现在社会教育上,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管内自由性增强,不管是硬体,还是软体设施都呈现出多样性,以满足社会大众需要。虽然博物馆年龄段多以大学生、高中生为主,但是不管是什么观众,都在服务范围以内,故对博物馆进行自由选择与布置是很重要的。

4.结语

博物馆的未来发展作为一项艰巨、系统的工作,除了整合管内已有设置外,应该多和国内外相关部门、机构合作,提高博物馆机体活力,让其更好的发挥艺术精华。这也是帮助人类陶冶情怀、精神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1]高洁.探讨博物馆未来发展趋势之我见[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3).

[2]卢志平.浅谈转型期我国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方向[J].南方论刊,2014,(5):82-83.

博物馆发展现状篇9

关键词:山区;博物馆;文物;利用

中图分类号:G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243-02

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我国的山区博物馆馆藏文物占馆藏文物总数的36%以上,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国家的重点文物,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这是我们的重要资源,但是,这些文物的利用现状不容乐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利用好这些文物,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值得我们广大文博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山区博物馆馆藏文物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对文物自身价值挖掘不够,档案不健全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山区的博物馆也存放有大量的具有珍贵价值的文物,但是,博物馆工作人员或者当地的文物管理部门没有引起重视,使这些文物长期沉睡于大山深处,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到有些博物馆,讲解员会给你讲解这些文物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收集来的,现存数量很少,或者告诉你这些文物是在什么地方发掘出来的,据估计是什么年代的,至于这件文物究竟是什么“身世”,具有什么样的文物价值,却一无所知。当参观者参观结束以后,对这些文物没有什么印象,受不到什么启发,感觉不到这些文物的珍贵性和吸引力。

(二)地处山区,交通闭塞,在旅游开发方面处于劣势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山区博物馆应该说在开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但是,由于山区博物馆处于大山深处,大部分交通条件比较差,不能真正成为大批游客的旅游目的地,或者是周边设施不配套,不能满足游客游、购、娱、吃、住、行等全方位的需求,很多游客不愿意到这里来参观。

(三)山区博物馆零星存在,没有进行资源整合,缺乏精品旅游线路

作为旅游目的地,零星存在的山区博物馆显得比较单一,不能够形成浓厚的氛围,不利用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开发和利用。比如:一个县或者一个市,甚至是一个省,有很多博物馆,这些博物馆都是孤立存在的,互相之间没有进行资源整合,不能突显各自的特色。甚至是和山区博物馆同在一个县的其他旅游景点门庭若市,车来人往,可是山区博物馆却鲜有来者,备受冷落。

(四)文物保护意识淡薄,没有做到保护与利用并重

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山区博物馆盲目追风,大搞旅游开发,却忽视了对珍贵文物的保护。在参观者带来以后,缺乏对他们的宣传教育,以至于在参观的过程中将珍贵的文物损坏,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另一方面,由于管理者的文物保护意识淡薄,没有采取必要的安防措施,造成文物失窃。

(五)技术手段落后,大多以传统的展示手段为主

山区博物馆人员比较少,经费缺乏,如果不能够争取地方政府或者上级文物部门的支持,就没有力量增加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更不可能更新或者改进展示手段。大部分山区博物馆以传统的展示手段为主,这样不仅不利于文物的保护,也不能更加全面和系统地展示文物。

二、加强山区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措施与建议

鉴于以上问题的分析,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山区馆藏文物的利用,让他们发挥应有的作用。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的实力,谈一下有关建议和措施。

(一)加强资源整合,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在一定范围内,我们要进行资源整合,在资源整合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博物馆与山水风光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精品线路。这样可以让前来参观的游客每到一个景点,都有新的感受。二是山区博物馆与民俗文化的结合。游客参观完博物馆,可以了解一下当地浓厚的地方文化,比如:吃农家饭、欣赏具有民族特色的节目等。三是山区博物馆与其他博物馆之间相互联合。四是多种旅游资源捆绑式经营,集团化运作。在资源整合方面,湖北省做得比较好,湖北省的山区博物馆是比较多的,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网络。其中一条比较经典的线路就是红安县――武汉市――洪湖,红安县有众多红色旅游景点,武汉市有武汉三镇独特的自然风光和黄鹤楼等景点,洪湖有瞿家湾、芦苇荡等旅游景点,这条线路自北向南斜跨全省,包括了众多旅游景点,这样整合以后,可以更好地宣传一些文物的价值,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考证和研究,深入挖掘馆藏文物的文化内涵

文物本身是一个不会说话的物件,但是,之所以是文物,是因为它记载着一定的岁月印记,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或者保存价值。如果我们收藏一件文物只是为了保存,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我们保存的目的是让其发挥自身的价值,因此,得到一件文物以后,要深入研究,尽可能将这个文物的身世搞清楚,尽量完善这个文物的相关档案。河南省鲁山县在2004年建成了一座博物馆―邓小平旧居陈列馆,后来更名为豫西革命纪念馆。最初是民间传说在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曾经在鲁山县的一座两层小楼上居住办公,并召开了豫陕鄂前委和后委联席会议,但是,没有确凿的证据,直到后来有位中央文献研究时邓小平生平研究组的一位专家到鲁山实地勘察,这件事情才得到证实,并有文献为证(《邓小平文选》,第一卷,96页,有在鲁山开会时的讲话记录;中央档案馆有当时的手写文稿),经过证实以后,有关部门对邓小平当年居住的小楼进行了抢救性的维修,并走门串户进行调查,收集散落民间的文物40余件,后建成邓小平旧居陈列馆,围绕这一主题,该县党史部门经过大量的研究,并出了两本书,收集的文物也越来越多,认为邓小平在鲁山的相关文物资料仅是豫西解放区大量文物资料中的一部分,因此,更名为豫西革命纪念馆。

(三)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改善文物存放环境和展示手段

目前,国家正在逐步加大对文物保护方面的投资力度,作为山区博物馆,应该积极向上级申请,争取项目建设资金,以便采取先进的措施进行博物馆文物的利用。传统的博物馆里面,比较阴暗,容易使一些文物因受潮而遭到损坏。有的博物馆因为年久失修,会出现裂缝或者墙体脱落,也会损坏文物;另外,由于展示手段落后,展示柜等比较简陋,或者缺少必要的安防措施,也会造成文物的丢失。因此,争取到资金以后,可以改善文物的存放环境和展示手段,以便在开发利用现有文物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对文物的保护。

三、结语

山区博物馆现存的大量文物资源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珍贵资源,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目前在利用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对这些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参考文献:

博物馆发展现状篇10

   关键词:企业博物馆;企业文化;问题;对策

   一、中国企业博物馆发展概况

   1.外部背景

   首先,科技革命的推动。由于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企业不断利用新技术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企业就有精力追求自身完善,提升自身形象,博物馆建设就是重要一环。另外,商品质量的多样性及种类的丰富性也为其提供了物质条件。

   其次,文化消费的拉动。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文化消费的欲望不断增强,嗅觉敏感的企业捕捉到这一气息,更加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建设企业博物馆是为企业积蓄文脉,提升形象,增强竞争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文化消费趋向的增强激发了企业博物馆建设的热情,拉动了企业博物馆建设的速度。

   第三,政策保障的促动。博物馆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能够更容易引起政府重视,更易得到政府支持。2005年国务院通过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提出非公有资本可以进入文化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内部背景

   除了外部因素外,企业博物馆的建设还取决于企业内部的发展状况。

   首先,企业文化发展的需求。“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品牌,一流企业卖文化”,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竞争,企业博物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具有品牌效应。比如一说起汽车博物馆,人们就会想到是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和丰田汽车博物馆等显赫的名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博物馆可以塑造文化品牌,为企业带来强大的宣传效应。

   其次,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企业可持续发展不仅表现为企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还表现为企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改善、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企业博物馆总结企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历史借鉴,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企业通过博物馆这个平台,建立多方面联系,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企业博物馆发展的现状

   据了解,中国目前有2200多座博物馆,其中1500座属文化、文物系统管理,其余则是由行业、协会、有关部门、个人等兴办,类型涉及科学、地质、交通、煤炭等众多领域。位于山西太原的中国煤炭博物馆是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企业博物馆,建于1982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其后国内又陆续建立了一系列博物馆,如青岛啤酒博物馆集青啤的发展历程、文化底蕴、工艺流程、品酒娱乐和购物为一体,不仅为游客走近青啤、了解青啤提供了一个独具魅力的“视角”,更成为青岛市引以为傲的旅游产品。

   三、中国企业博物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清。企业为什么要办博物馆?企业博物馆建设是企业财富和文化积累到一定阶段的自然要求,是企业文化的展示平台,对内是激励和教育员工、凝聚人心、培养文化认同的基地;对外是企业形象的窗口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但许多企业对办博物馆的目的和意义认识显然不清,或者说办博物馆的动机不纯,有的是为了面子,盲目跟风;有的仅是由于企业家的个人爱好,收藏的是与企业无关的东西。更有甚者,竟干起“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以办博物馆之名获得廉价地皮后挪作他用,或倒卖文物、唯利是图。

   2.定位不准。企业博物馆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反映了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自成一体的特色文化。国内许多企业在博物馆建设上定位不准,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误把博物馆办成展览馆或展销馆,失去了建立企业博物馆的意义。比如电信行业,财大气粗,从总公司到子公司都搞博物馆,其乐融融,其内容也“融融”;在白酒业,林林总总的“酒文化博物馆”充斥着相似的展品,雷同的陈列布置,看了一家就可“黄山归来不看岳”了。有些企业博物馆老想着“做大”,“以行业为己任”甚至“以天下为己任”,老想向行业博物馆乃至综合性博物馆靠,恨不得上下五千年、东西南北中通吃,殊不知就丢掉自己赖以立足的特色了。

   3.运作不畅。国内企业在建立博物馆后,大都追求纯粹的展品数量、质量、历史、影响和价值为目标,缺乏运作经验,很少注重参观者的兴趣、感受和互动。具体表现为展览物品静态多、动态少,展览方式单向多、互动少,展览对象专业多、社会少,展览空间室内多、室外少,展览状态模拟多、真实少,展览活动陈旧多、更新少,展览经济投入多、收益少等。正是由于存在上述运作偏颇,才使得许多企业博物馆建设陷入误区,甚至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鸡肋。

   4.支持不力。缺乏引导和政策支持也困扰着国内企业博物馆的发展。2005年8月,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将博物馆列入“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的领域,这一点令不少民营企业感到振奋。但由于部门、行业分割等因素,有关企业办博物馆的具体指导和可操作性的规程还非常缺乏,使许多有热情办馆的企业无从下手;公共博物馆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不够,多头管理的体制使一些正常的业务交流指导和行业规范“鞭长莫及”或被指“师出无名”。

   四、中国企业博物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提高认识。企业要认清企业博物馆的性质和价值,它不是装饰性的建设,而是提升企业形象的重要工具。企业博物馆应该反映企业发展的历史和文化,是树立企业品牌的重要平台。许多世界知名的企业博物馆是在企业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的企业文化的集中反映。在这些企业博物馆中,我们能够看到企业整个的发展历程以及他们在各自行业,甚至对人类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是对企业文化发展的最直接反映。

   2.正确定位。企业博物馆如何定位,为谁服务?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关系到企业博物馆能否长期有效发展与壮大。从企业博物馆可持续性来讲,企业博物馆的服务职能不能丢,必须得到高度重视、认同与强化,才能有利于企业博物馆各项业务的开展与茁壮成长。企业要根据实际自身情况,正确定位博物馆的性质,充分体现行业特色、地域特色和企业特色,真正发挥其功能,使企业博物馆能够有效服务企业、服务社会。

   3.科学运营。企业博物馆运作要努力规避传统展览中的毛病,在展览物品和展览方式的选择、展览空间和展览状态的确定等方面不断创新,增加更多的互动内容,拉近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距离,为博物馆的科学运营探索路子。另外,由于企业博物馆资金来源途径单一,企业养馆,以馆养馆,不会受到太多复杂社会关系的限制,具有比一般博物馆更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它可以按照企业需要举办企业文化交流座谈会、产业论坛等相关专业产业活动来增加活力,也可以向全社会开放,自行决定是否收取费用。

   4.政府支持。企业博物馆的建设和企业经营一样,离不开政策环境的影响。在全社会提倡发展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企业显然是文化产业建设的重要主力。企业博物馆建设不仅关乎企业利益,同时它也具备公共产品的性质,能够为社会带来良好效益。因此政府有必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企业博物馆建设的种种无形障碍,比如博物馆的融资渠道、建设标准、运营方式、与公共博物馆的关系如何处理等,为企业博物馆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企业博物馆的建设。

   五、中国企业博物馆建设的发展方向

   1.科学化。未来的企业博物馆将会实现理论指导的科学化。随着科学知识的积累,博物馆学科将会更加成熟,企业博物馆的管理也会更加科学化。另外,未来的企业博物馆将会更加频繁的与其他博物馆开展合作,共同举办展览,交流经验等。比如中国煤炭博物馆就经常搞学术交流、文化节、研讨会等活动。这些都会丰富其管理经验,促使管理走向科学化。

   2.市场化。企业开办博物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以盈利为主要原则的企业来说,投资须有回报,它的市场化发展趋势在所难免。企业博物馆从最初的产品展示发展到文化营销阶段,企业博物馆被当做一个新兴的营销手段乃至文化产业。企业博物馆不再单纯是展示企业文化自身的场所,它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商业投资领域。

   3.社会化。企业博物馆都有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义务,这是由博物馆的社会性质决定的。企业博物馆要面向社会公众,为公众了解和认识企业提供一切可能的方便。企业应该向更多的公众介绍博物馆,介绍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经营管理策略、企业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生活等,使社会公众对企业获得较多了解,拉进与公众的距离,而不是像国内有些企业关起门来办博物馆,只能参观不能接触。企业博物馆要为公众提供良好的服务,这具有双向效益,能够实现企业与公众的双赢,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能使公众在与博物馆的互动中提高认识,增长知识。

   六、结束语

   企业博物馆是向社会展示企业发展的物质载体,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成就,是推动企业前进的不竭动力。企业博物馆不能仅仅为传统文博事业的数量型增长“增砖添瓦”,实现文博功能;企业更需要以自身发展历史、独特的产品和服务为基础,以全新的旅游资源观,通过巧妙的创意,把博物馆打造成为别具一格的文化旅游产品和休闲旅游产品业态,实现其旅游功能。因此中国企业博物馆的建设前景光明,更多的企业会意识到其价值,从而投入博物馆建设,其辉煌愿景的实现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陆建松.关于行业博物馆建设的若干问题[J].中国博物馆,2001,(3).

   [2]尚春香.博物馆为浙江民企增“文气”[J].华人时刊,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