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教小孩认识数字的方法十篇教小孩认识数字的方法十篇

教小孩认识数字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28:21

教小孩认识数字的方法篇1

【关键词】北师大一年级识字教学阅读

【基金项目】河南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JCJY13021405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即使是小学生也同样受到社会各种知识、信息的冲击,所以尽早尽快地认识汉字,开始阅读,不仅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影响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应在一二年级,中年级之后就会相对困难。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使孩子在8岁左右进入自由阅读状态。就中文阅读而言,必须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才能为自主阅读提供基础。然而,按我们正常的语文教学进度,小学生认完2500个左右的汉字需要五六年时间,这就意味着他们的自由阅读期被延迟到了10岁以后。

近年来,语文教学进行了大量改革,“课程标准”也一再修改。2012年颁布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识字、写字的教学定位,就由以前的“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变化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对比中不难看出,新课标将识字、写字的地位,由第一学段“法”定到整个义务教育的四个学段,并被赋予重要地位。

以上不难看出尽早尽多识字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引导一年级孩子大量识字、快乐识字呢?我在教学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上册时展开研究积累了经验。

一、识字教学资源的突破

我校使用的是北师大版教材,教学资源是教材本身。从识字量上看,上册识字334个,数量不多,也就是说学完上册内容,孩子根本无法展开即使是简单的自由阅读。从内容安排上看,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一到八单元教学内容安排相对较少,以入学常识和简单的语文知识为主,从第九单元才开始汉语拼音的学习,而声母和单韵母的学习内容又相对太少,加上许多孩子在幼儿园中已经学过,不但造成高耗低效的情况,而且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会大打折扣。更好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在实际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

1.充分利用教材本身

首先从孩子的记忆特点入手二次利用教材。孩子记忆和成人有所不同,以形象记忆为主,以整体记忆为主。在记忆生字的时候,往往是记住这个句子到记住这个词语,最后记住这个字。根据这个特点,我把教材里出现的常用词语打印出来,贴在课文旁边,便于孩子朗读时识记词语,进一步识字。这样既增加了识字量,又巩固了记忆、积累了词汇。

其次在教学实际中合理地整合教学内容,节省教学时间。比如八到十一单元的拼音学习,我先领着孩子单纯学拼音,教材中穿插的阅读部分只要求孩子会读会背会认字,不让孩子写,同时加快单韵母和声母的教学速度,等到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全部学习完,集中安排认字和写字。这样既二次复习和巩固了认字和拼读,又使原先的拼音教学、阅读教学、识字写字教学多种任务交叉的模式简单化和条理化,有利于孩子的记忆。

2.合理开发课外资源

一年级开学伊始,按照惯例学校要求教师给孩子讲述各项纪律要求,就是所谓的“立规矩”。但对于六七岁的孩子这些内容毫无意义,因为大人嘴里的应该和不应该根本提不起他们兴趣,没有兴趣自然不会认真听,反而制造了课堂上的捣蛋鬼。怎么平衡?我认为,教师应抛弃“正确的废话”,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儿歌入手渗透德育。引入学前的儿歌,如《小白兔》;朗读行为规范方面的韵文,如《爱护小眼睛》、《坐得正》;哼唱儿童歌曲,如《小星星》、《小兔子乖乖》、《小燕子》。在这些活动中渗透识字教学,兴趣、德育、识字一举三得。

拼音教学中,抽象的字母难记是教学的难点。我根据书中的插图编写韵文,配上孩子会唱的歌曲,记忆、识字两者兼得。如“广播一响bbb,冬冬泼水ppp,两扇小门mmm,一尊大佛fff”,下面方框出示字词“广播泼水两扇大佛播泼”,让孩子整体认读单个记忆,是教学资源的另一补充。

二、识字教学方法的突破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教材提供了看图识字、随文识字、对比识字、听读识字、看拼音识字等识字方法,在教学实际中,根据孩子特点我进行了新识字方法的探究,如韵语识字、猜谜识字、字理识字、辐射识字等。“刮风有它,每天扫它,说它没用,种花要它”是“土”,“识字路口停一停,四面八方都不通”是“田”,“一个大人领着一个孩子在方方的游泳池中玩水”是“游”,“十”加一横变成“千、干、土、十”等等,这些方法有的是孩子自己编的,有的是读课外书看的,孩子课堂上记住了汉字,回家说给家长猜,有的孩子专门买来相关书籍,家长、老师、孩子乐在其中,岂不是一大快事?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拼音教学中枯燥的拼读环节总让孩子提不起兴趣,我把全班孩子姓名打印成上面音节下面汉字的小卡片,贴在孩子课桌一角,课堂上做拼名字找字母的游戏,课下比谁交到的朋友多,练习拼读的同时又记住了近150个汉字,其中不乏一些生僻字。

三、识字教学评价的突破

传统的识字教学评价多以试卷的形式为主,存在“一刀切”的现象,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容易抹杀学生识字的信心和兴趣。我在教学中努力探究立体的评价方式。

平时的认字、读书等活动达到基础要求(读背)盖面小红旗,超越标准(认词认字)盖个小明星,攒够一定数量换个“小奖品”,10个小奖品盖朵小红花,每周每月给领先的小朋友发奖,累积不同数量的红花兑换不同的奖品。这样,中下等的学生通过长时间的努力也能得到奖励,“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不能飞也不能跑的就慢慢走”,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进步,都能得到肯定和鼓励,从而树立他们大量识字、大量阅读的信心。

教小孩认识数字的方法篇2

数木棍还是上楼梯,现在看似区别不大的两种数学启蒙方式,实则可能会将孩子们引向喜欢理解创新和乐于听话遵从两个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而机械记忆的过度练习更容易挫伤孩子们的内在学习兴趣,因此小学初期的教师和家长不能不重视数学学科内在的的文化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字阶梯小学教育启蒙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年级小学生入学已一月有余,孩子学校的数学教师在见面会上提出要家长们准备二十根小棍,以备进一步的数学加减法学习――这一要求当场震惊了许多人,一些家长小声嘀咕,二十以内或十以内加减我家孩子早就会了,根本没用过这东西,数小棍的方法也太落后了。

学习数学之初利用直观教具展示以利理解的确是必要的,很多家长初教孩子数数和计算十以内加减时也多是就近取材,用手指头或者其他的直观物体。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也有一些利用小棍、糖果做加减练习的例题,比如认识数字一时就在旁边画出一根木棒,或者一颗糖果;认识数字二时就在旁边画出两根木棒,或者两颗糖果;进行简单的加减时,则用两堆木棒分别代表两个数字,由教师或者家长指导孩子数出总数。但问题在于,这些都是在孩子们初始接触数学,还不能理解符号化的一二三四五是什么意义时使用的,而在大部分孩子都能理解数字的含义而只是运算还不够熟练时再依靠这些实物来学习计算,将数的关系具体成一堆木棍和另一堆木棍,岂不是会促使部分孩子计算稍大点的数时“手指不够数脚趾,脚趾不够哭鼻子”?

与这件事情类似的是,几周后时候这位数学老师又要求准备一包二加上三等于几、九减二等于几这样的口算卡,要求孩子们每天读两遍直至这个学期结束――笔者没有调查多少孩子按要求做了,反正笔者家孩子因为已经能比较熟练的口算百位数的加减,所以没买也没背过这些卡片。老师并未因此批评他,但孩子依然对数学课有意见,说“大部分同学都会了,老师还把那几道题说来说去,我们都觉得数学课没意思!”。

肯不厌其烦的对待落后一点的孩子,说明这是一位很负责任的老师。但是以如此单调的重复练习方式来对待不会或者不熟练的孩子,笔者认为并不是一种好办法。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符号化和严谨的逻辑推理是数学抽象的关键。虽然小学只是入门阶段,但儿童学习数学的核心目的同样在于培养理性精神和严谨的思维方式。而且正因为是在启蒙阶段,孩子们的的抽象逻辑思维刚刚开始萌芽,整体认知从无序向有序发展,此时良好的数学学习是儿童未来数学素养生成与发展的基础。启蒙时期能不能够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对儿童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对儿童今后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因此,小学数学学习不仅要求孩子们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更要求培养孩子们的抽象思维、推理能力、创新意识等,以便为其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2]。

那么数小棍和背诵口算卡的方式有利于达到这个要求吗?数数使用的手指头或者木棍,实质类似于我国古代使用的算筹,并没有完全符号化,而且操作中强调的是牢记法则和操作熟练化,对儿童的思维发展尤其是数学思维的发展,并无多大的促进作用。背诵口算卡则只是对记忆速度和准确性的训练和推崇,往往导致很多孩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出个单纯的计算题回答的很准很快,改变一下语境变成简单的应用题立刻一头雾水不知怎么办――这一点在很多小学生身上都不罕见。笔者家的小朋友幼儿园大班时已经能够和邻家的一年级小朋友抢答很多应用题,甚至有时可以为其解疑答难,但单纯的计算题尤其是较大数字的加减口算则明显速度落后,但经过一年的自然成长,现在他计算的速度和质量早已超出了一年级的教学要求,这也是数学老师在他并没有准备小棍和口算卡的情况下“网开一面”不予追究的原因。

但笔者家的小朋友在既往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并未使用过小木棍和口算卡一类的教具,简单的一加一、二加三等是在初步认识数字时用实物一边学数数一边加减慢慢理解掌握的;而认识和计算十以内、二十以内以内数字时笔者自制了如下图所示的、介于直观实物计算和完全符号化的竖式计算之间的数字阶梯。

数字阶梯的优点首先在于能够一目了然符号化的数字之间的关系。因为它实质上是一种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通过“以形助数”来结合抽象的数字符号和形象的阶梯,可以直观的比较抽象化的数字的大小多少,使问题简单化。有些孩子数数能数到一百,却不知道十和十五谁大谁小,谁多谁少;更多的初学加减的孩子,数数七根木棍再数数八根木棍,点数好几遍才能分清哪个是七哪个是八,再排好队看半天才能确认哪个多哪个少。而通过数字阶梯来认识数,在学数数的同时很容易就能够理解数字所代表的的大小多少,不用颠来倒去的折腾,兼具直观与符号化的优势。

同样的,数字阶梯也很便于用于理解相邻数、偶奇数等数学概念。楼上楼下谁和谁是邻居,谁住双数层谁住单数层这种比喻很容易让五至六岁孩子理解这些数学概念,甚至负数的概念通过数字阶梯也可以提前引入,五至六岁儿童可以很轻松的理解掌握。

数字阶梯最大的的优势显示在二十左右的加减法中。在数字一至五的加减计算中,数阶的优点尚不明显。因为总和小,直观的几颗糖或木棒数起来并不需要多长时间,而且这个阶段实物更便于他们的理解。但在进入数字十左右的认识尤其是二十左右的认识和加减学习时,数字阶梯对数字之间关系的显示更加直观简洁,也更符合数学本身的逻辑思想。譬如九加三,用一般教材上显示的数数法,很多孩子要从一开始一直数到十二,而用数字阶梯,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直接从九往上数三个数,看到的就是十二;再比如十三减五,用原来的数数法,很多孩子要从十三根棍子中取出五根,再数出剩下的数量,不仅需要的时间长,还因要数的数量多容易出错,而运用数字阶梯,只需要从十三往下数五个,就可以确定得数为八。在这个过程中,运用数字阶梯进行计算的优点不仅在于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与计算的快捷性,更重要的是数木棍是一种直观情境学习,类似于最原始的算筹运用。而数字阶梯则已进入符号化和逻辑推理阶段,是数学思想的启蒙运用,这对于儿童个体的思维能力发展是一种质的促进,对其今后的发展有着难以预期的积极作用[3]。

数字阶梯和算盘在构造排列上有一定的相似度,但不同的是算盘仍然选择了以实物代表数字,不H数数时仍需直观物体到符号化之间转换,加减计算时同样不如数形结合紧密的的数字阶梯更明了,更能解释数字间的逻辑关系。而且数字阶梯的运用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数的关系,作为数数计算与列竖式计算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在儿童进入竖式计算学习之后就可以放弃了,因为竖式计算更为明确的揭示了数字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且已经进入完全的符号化。而算盘的使用则容易使部分教育者再次陷入过于强调口诀记忆和技能程序化的泥潭。

口算卡的诵读则属于单纯的记忆练习问题。首先没有结合对数字和加减法实际代表意义的深入理解,单纯的要求诵读实质上就是一种机械记忆而非有意义的学习,练习效果很难持续提高和突破。从要求准备口算卡到目前已有一个多月,每日诵读的任务还没有叫停,这就从侧面证实实际收效并没有达到熟练或者比较熟练的预期要求,因此很难排除这些每日诵读的孩子并不真正理解数字符号和加减口诀意义的可能。

其次,如果孩子确实理解了数字本身和加减所代表的内在含义后,正常的课堂练习已基本可以满足孩子们的练习需要,稍微落后一点的孩子也完全可以通过少量渐进的练习来促进记忆。尤其是如果孩子能够正确回答或判别情境问题里的数量关系,那么偶尔的计算错误、不熟练是完全可以容忍的。因为孩子从理解到表现出完全掌握会有一个延迟反应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进、练习次数的逐步累积会逐步好转,完全没有必要要求孩子们一再练习诵读甚至要求倒背如流。这不仅不再是高效的、有效的学习,而且还会挫伤孩子们的内在学习兴趣,使有趣的数学学习变成一种枯燥的折磨。

作为人类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数学是一种具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数学学习的核心不在于养成熟练的演算技巧,而是养成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习惯。学前期和学龄初期是个体数学素养生成与发展的基础阶段,此时看似区别不大的数学启蒙方式,实则影响内隐而长效,可能会将孩子们引向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一个人较长一段时期内甚至一生是以熟练、快捷、准确的记忆水平而自豪,还是以具备理性精神,拥有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而自豪;是以完美的遵循前人固有的规则、服从权威为荣还是乐于探索、以寻求真理为乐[4],往往在这一时期已经形成隐形的框架,以认知结构的方式关键性的影响此后的学习。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如此沉重的问题自然不能归咎与小小木棍和口算卡,然而管中窥豹,部分教师和家长僵化的思维和落后的教法,确实在很多时候成了孩子们发展的禁锢。起点差之毫厘,终点去之千里。是以入学之初,教师和家长更应该既了解孩子们的真实发展水平,又理解数学学科的文化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王宪昌,刘银萍.也谈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的关系――兼与张楚廷先生、黄秦安先生商榷[J].数学教育学报,2002,03:36-39.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eB/oL].http://.cn/xxsx/jszx/xskcbj/.2012,02,21.

[3]郝连明,刘鹏飞,徐乃楠.中西方数学价值观差异及其影响――兼论中国古代筹算衰退的原因[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154-156.

教小孩认识数字的方法篇3

一、掌握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在汉字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凝聚了先民的心血与智慧,形成了一定的造字方法和规律。认知这些规律,无疑是识字的捷径。

(一)掌握笔画记忆与字理识字

汉字的形体虽然千变万化,字字都有差别。但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它的识记有规可循。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汉字的特点,教给孩子识字的方法,引导孩子感悟汉字构字的基本规律,提高孩子识字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孩子独立识字的能力。

根据汉字的组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尝试综合运用了“数笔画法”和“字理识字教学法”。如“山”字,既可教学生数笔画记忆,又可告诉学生“山”字在造字之初的字形,表示群山的形状;再比如“鱼”字,除让学生数笔画记忆,还板示了其字形的发展演变过程,讲清字理,帮助学生形象记忆。

对于部分生字尤其是一些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已失去其原来形体特征的字,我则通常采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熟字去偏旁”、“熟字换笔画”等方法。如“动”由“云、力”组成,“浇”可把“烧”字换偏旁然后再根据其形旁意义记忆,“尔”是“你”字去掉单人旁,“寻”字下半部分换成“火”即成“灵”字等等。

(二)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记忆字形

在指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的同时,还广泛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形象记忆字形。

1猜谜法:如教“秋”字时,我出示谜语:一半绿油油,一半红通通,待到丰收时,农民笑呵呵。再如“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个黑葡萄”――“目”字;“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水里看不见”――“雨”字;“十张口,早就有”――“古”字;“一只手遮着眼”――“看”字等。

2拆字法:汉字里的合体字很多,多数可以采用分析部件的方法来记忆,如木子李,弓长张,上“立”下“十”辛,上“艹”下“田”苗。

3编顺口溜,在课堂上编一些儿歌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在区别“有、友、左、右”等字时,我把这些字编成:“左下工,右下口,有下月,友下又”的顺口溜;如教“朋”时,可编成儿歌“两个月亮并排走,一会就成好朋友”。为了让学生牢记“美”字时,我编了一句这样的歇后语“大王头上戴俩花――臭美”。

4形象记忆法。小学生善于联想,如记“当”字时,他们说:一座山被推倒了,可山上的小树还直立着。

通过上面几种方式,识字就不再是一件死记硬背、枯燥无味的事情,而是变成了充满情趣的游戏。

二、联系生活,开拓识字渠道

语文是母语教学,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要把识字教学放在生活的大环境中。在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有强烈的识字愿望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1在学校和班级中创设一定的识字氛围,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更何况孩子在生活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已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在学习时我们要充分挖掘孩子的这些潜能,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校园内的标语、宣传栏、黑板报或自己的学习用品、书刊杂志,从中寻找熟字朋友;课间时常和学生一起做“生字开花”游戏;语文活动、课外活动经常开展“组词接龙”游戏;还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比如建识字墙,办识字报、打识字擂台等。浓厚的识字氛围萦绕学生的学校生活,激发了学生的识字热情,巩固了识字成果。

2鼓励在家庭中,在社会生活中识字

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我们应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学习语文,学习汉字。我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会,大力宣传识字教学目标,动员家长密切配合,在家庭中创设识字氛围,帮助学生尽可能多的识字。比如说和孩子一起给家中的物品、摆设做标志牌,在指导认识生字后,和孩子一起做“找朋友”游戏,把认识事物与识字相结合;看电视、书报时有意识的让孩子读一段,不认识的字及时记下并给予热情指导和帮助,把识字和阅读紧密结合;带孩子走出家门,有意识的询问孩子认识哪些字,不认识哪些字,并鼓励学生记写生字,主动记忆,把识字和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观察周围事物有机结合……我们还鼓励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与帮助下,广泛搜集字谜、自创字谜、自创自编识字顺口溜,增强识字的趣味性,也在识字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在阅读当中“熟悉”字

汉字是形象联想的文字。汉字的表意特性,使字形和意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表意文字的汉字所折射出的汉民族思维方式,强调重领悟、重意会的审美习惯。因此,看到一个汉字,容易产生联想,推测它的意义。这样就使得儿童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也可凭借字形猜测出词句的大意。汉字形声字占绝大多数的特点,又使得儿童在没有教的情况下也能对音和意揣摩个八九不离十,这就使儿童在阅读中实际使用的汉字远远不止课堂中所学得的,他们在阅读中障碍越来越小,遂使阅读兴趣越来越高,一个生动鲜活充满神奇的世界在他们面前延伸,使他们获得快乐,并不断产生认识未知的动力。大量阅读肯定可以让学生提前认识一些字,肯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一些字,但阅读在识字教学方面的真正贡献在于它能帮助学生深层次地“熟悉”字,因为在阅读过程中识别一个字,就意味获得了这个字所具有的意义。所以,真正意义上的识字,是学生自己自主地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

教小孩认识数字的方法篇4

[关键词]文本;识字;生字;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9-372(23)23-48-3

[作者简介]曹月红(976―),女,江苏常州人,硕士,江苏省常州市白云小学教师,中学高级。

识字是低年段学生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随文识字依托了文本的特征,让生字随课文内容有序出现,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不仅利于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有利于做到学用结合,发展学生的识记能力,而且能让学生随时受到课文中规范语言的熏陶。同时,它伴随着阅读的进程展开,所学的生字不容易混淆,也不显得枯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下面就以《数星星的孩子》一课为例,谈谈笔者在“随文识字”教学方面的心得。

一、精心解读,把握识字基点

随文识字不是随意、随便地识字。首先,教师要认真研读文本,把握文本的内涵与特征,更需要细细地研读生字,把生字按字形、字音、字义的不同难点分门别类。《数星星的孩子》一课共有6个二会字“撒、仰、傻、楚、衡、汉”,需要学生能准确认读。这些二会字除了认识,重点是对读音的准确把握,特别是平翘舌与前后鼻音。本文有2个四会字“勺、斗、玉、组、数、睡、珍珠、钻研、距离”,需要学生习得识字、写字的办法,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前三个独体字不难掌握,重点需要让学生了解“勺”的字理变化;“数”是多音字,两个读音本文均已出现,需要重点掌握;“珍珠”的读音、偏旁要关注;“睡”“距”在书写时,特别要关注笔顺。精心解读了文本、生字的特征,教师对于确立适切的教学目标就更为清晰了。

其次,教师要研读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预设。对于这些生字,孩子们在学习时,哪些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哪些是孩子们会遇到困难的?面对的困难是什么?有什么好的策略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些困难,让孩子们学起来轻松而富有趣味?

再者,教师要依据文本、学情解读的情况进行恰当的教学设计,让不同难点的字在不同环节分散出现,在学文中随机解决,让阅读教学和识字教学完美地结合。

二、激情引趣,随题引出生字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进入课文学习时,教师要抓住题目,激情引趣,使学生的情感更快地融入课文的学习中。导入《数星星的孩子》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们欣赏璀璨迷人的星空图,在陶醉中感受夜空的神秘,而后自然地引出课题,并在随文解题中认识生字“数”。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数星星的孩子,小手伸出来,跟我写课题(板书课题)。“数”是翘舌音,书写右边的反文旁要注意,撇高高在上,横起笔要低、要短,这一撇要有弯度,捺要出脚。请一位小朋友读课题。

(生读)

师:读得正确、清楚。

(师范读:数星星的孩子)

师:请你再读一遍好吗?

(生读)

师:有进步,我们一起读。

(教师和学生齐读课题)

这一片段中,生字教学能充分挖掘课文题目这一重要资源,并将生字“数”围绕“音、形、义”循序展开,做到激趣、识字两不误。

三、创设情境,多元识记生字

课堂上要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创设情境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图片、实物、形象的板书等方法导出生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课伊始,趣亦生”。

(一)借助图片,直观形象识记

教师可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直观导入,创设孩子们喜欢的情境,引出生字,使得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生字,效果明显提高。例如,在学习《数星星的孩子》课文第一小节时,

师:这个长句子谁来读?

(出示句子“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指名读)

(教师相机教学多音字“数”)

(卡片出示:无数)

(生齐读)

师:这个字在这里读――

生:数shù

师:在课题里读――

生:数shǔ

(再读词语)

(让学生给多音字组词,多元理解“数”。教师相机出示词语卡片:数学、数数,进一步巩固读音,了解字义)

接着,教师让孩子们想象无数的星星撒满夜空的情景,并适时出示美妙的繁星图。因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们便能在朗读中通过有声语言自然流露出对夜空的喜爱之情。而对生字“珍珠、数”的学习,自然而然地带上了感彩,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动作演练,体悟逼真感受

有的动词孩子很少接触,或无法用言语解释清楚时,我们可以让他们想象当时场景,用动作表现出来。如教学“仰起头、撒满、数星星”,笔者让孩子们把教室的天花板想象成夜空,然后请孩子们把头仰起来,一颗一颗地数星星;又让孩子们尝试做“撒”这个动作,并相机让他们“撒”得再多一点,“撒”得再远一点,体会夜空繁星的多。让孩子们在愉快的表演中很轻松地迈过字词理解的难关。又如,在理解“北斗七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时,笔者让学生动手连一连北斗七星图,真切体会它的形状,便于更好地识记生字,理解课文。

(三)字源识字,渗透汉字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用课件向学生形象地展示生字的演变过程。如:用课件演示生字“勺”的演变,不仅让学生记住了“勺”的字形,还让学生对“勺”字的意思有了感性的认识,为后面理解“像一把勺子”的意思奠定了基础。因而,教师可利用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演变过程来帮助学生识字,不仅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而且利于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四)自主识字,互帮互学共生

每个孩子们对于生字的学习存在着差异:识字量多的学生,几乎所有生字都会,学习时常常会觉得没意思;识字量少的学生会觉得吃力,因为要记住的字太多。而合作学习不仅能解决这一矛盾,还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在小组中、同桌间担当起不同的角色,在小伙伴们的相互共同学习中,特别是让个别识字有困难的同学在愉悦的识字氛围中,在同龄小老师的帮助下最大限度地认识文中的生字。

在初读正音的环节中,教师出示了课文中的近二十个生字,先让孩子们自由读一读,然后让同桌互相做小老师,再读一读,读不对的,互相之间帮助纠正。这样对于学生容易读错或读不准音的,能借助集体的力量更好地攻克难关。同时,教师再用激励性评价强化孩子们之间的合作,促使合作学习走向有序、有度。

在学习字形结构较复杂的生字时,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合作学习法指导学生用学到的识字方法在小组内讨论分析字形,学习生字。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再让大家进行集体评价,筛选最优的识字方法。这样使每个学生在组内都能得到充分发言的机会,大家集思广益。时间一长,全体学生不但熟练掌握了基本的识字方法,而且一些能力较强的同学还能自己创编出一些识字方法与技巧,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总结回顾,巩固学习效果

当教学进入结课阶段时,教师要抓好这一时间段,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复习巩固学习过的生字,达到强化效果。

静思默记,强化印象。给予学生静心思考的几分钟,抛开繁杂,全心识记、巩固所学生字。教师抽取生字卡片,让学生看着卡片认读、记忆,会了点头或微笑示意一下老师即可,不太熟的再次默读一下拼音,再次记忆。集中的时间段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巩固效果明显。

串读词串,回顾故事。将课文的主要情节渗透在教师精心编写的词串中,一般为三行或四行,每行三个或四个词语,让学生在自由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多样的朗读中巩固要认的生字,达到识记字词的效果;然后相机让学生借助词串,说说故事或文中发生的事情,这样又能促使学生再一次回顾课文内容。

随文识字,让生字随着课文分步呈现,每步方法有变换。其魅力在于它根据儿童的语言思维发展水平与特点,从儿童的兴趣与接受能力出发,建构学习内容,同时把识字与阅读及发展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它让学生习得的生字词得到巩固,让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更是让学生在规范的语言熏陶中,让生字的学习更加扎实有效,趣味盎然。

参考文献:

教小孩认识数字的方法篇5

以10以内数的加减法为例,3至5岁的孩子,在家中大多已接受家长的数字教育,初步有了数的概念。但当老师让他们数数,比如从1数到10,许多孩子往往数不上来,或者倒数数,或者跳数数,排列混乱,或者发音不准等等。特别是受方言影响较重的孩子,造成数数发音含混不清,如贵州方言把“六”(liù)读成“鲁”(lǔ)、“二”(èr)读成“儿”(ér)等。教学时,老师讲的是普通话,孩子们刚开始听起来是有些困难的。因此,在开始教孩子们学数时,老师一定要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学。在对数的读音上,要尽力做到抑扬顿挫,以优美悦耳的声音教会学生数字。优美动听的声音在听觉上反复刺激孩子们的听觉器官,让数字的声音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本身必须苦练基本功,读数字的声音不但要准确无误,还要优美悦耳,让幼儿听起来感到舒服,乐于接受。不妨用录音机录下来自己几次不同的读音试一试,听一听哪次的最好听,就选用其中最好听的一次读音去教孩子们。

在读音上给孩子们留下数的印象,用具体可感的实物让孩子们去观察,则会加深孩子们对数的认识。首先,让孩子们从自身的组成部分来认数字。如:双手是孩子们身体上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每只手有5个手指,两只手刚好是10个手指。可让孩子学会反复伸缩手指,训练10以内的加减法。比如双手手指全部伸出是10,任意缩去1个或几个手指就是减,假设缩掉3个,就是10-3=7(个);双手握紧表示零,先伸出1个或几个,再伸出1个或几个表示加,假设先伸出2个,再伸出4个,就是2+4=6(个)。这样反复训练,要让读音数字与实物数字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形成反响而互相吻合起来。

其次,从孩子们喜爱的东西(如乒乓球)的数量变化来认识数。将10个乒乓球放在纸盒内,教师任意抓出几个(如2个)后,让某个孩子来数还有多少个,然后大家看他(她)数对没有。应为10-2=8(个)。也可以将乒乓球3个3个地放进纸盒,连放3次(3+3+3),让孩子们数一数是多少个。这样多次训练,孩子们就会牢牢记住了数的概念。对数错的孩子千万不要责怪他们,教他们学会找出为什么会错,错在哪里;对于数对的孩子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孩子们去观看有关数数的动画片(如近期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花园宝宝》),在画面上留心观察有关人物的增多或减少,或其周围物体的数量增减等来提高对数的认识,无形中孩子们对数数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飞跃。

教小孩认识数字的方法篇6

一教师应着重培养民族地区低年级学生识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民族地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具有特殊性,少数民族的学生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如果突然改变孩子的语言环境和方式,必定会让他们无所适从,甚至害怕学习汉字。因此,处在一线的教师更应该采用“以退为进”的识字教学策略,即在一二年级务必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降低语文识字教学的要求,适应民族地区小学生的汉语水平,并尽力将识字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如可采用教材简教、课文简教、游戏识字等具体方法,尽量降低教学难度,努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这样不仅可让学生对认识汉字产生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由反感、厌倦识字转化为自愿识字、乐于识字。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一个宗旨: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学生产生识字的兴趣,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便不会感到迷茫。只有生动的识字教学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有兴趣的事,孩子们必将学得轻松、愉快,从而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发展。

二没有活动就没有语文,民族地区学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更好地识字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掉。在引导学生变换形式时,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民族地区的教师改革传统语文识字教学的根本,在于“丰富学生识字的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要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经历、体验、感悟”。有活动就有收获,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把“教科书语文识字教学”,变成“生活语文活动识字教学”。本人在教民族地区一年级学生生字时,体会到了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识字教学中游戏法的使用备受儿童的青睐。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始终处于一种愉快的心态,本人在识字教学中采用的游戏方式有猜谜语、爬山坡、编顺口溜、给字宝宝找家、找朋友、送信、摘苹果、开火车、跨栏等。游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在灵活运用的多种游戏方式中,学生从中享受到知识的乐趣,从内心激起自主识字的愿望,从而达到了识字的目的。民族地区的现状迫使我们不能放过任何识字的机会,本人把全体学生的名字写在纸条上并注音,贴在每个人的座位上,这样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互相认识了,而且还认识了许多汉字。教室的板报和墙饰都是精心布置的字宝宝乐园,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认识汉字的大环境。以一堂课为例:识字课上让孩子们在教室的每个地方找出本节课要学的生字卡,贴在黑板上,通过教师教和学生互教等形式。先花上五分钟完成生字音、形的初步认识。然后把学生带到宽阔的操场上,让他们用二十分钟毫无拘束地选用“十二格”“沙包格”等民族地区小孩最普及和最喜欢的跳格游戏学习生字(就是把生字写在画好的各种格子里,让学生认一个字跳一格)。孩子们都觉得新奇好玩,在活动中争先恐后地学习。原本让他们认为枯燥痛苦的生字教学变成了玩耍。而且还做到了面向所有,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接下来回到教室给三分钟温习后进行听写,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最后,再给五分钟让学生至少选三个字组词造句或编小故事练习说话。通过实践,这样的识字教学突破了民族地区学生学习生字的难点,学习生字的效果非常好。

三写字教学是巩固识字的有效手段

教小孩认识数字的方法篇7

识字是小学教育阶段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基础中的基础,但却是很多语文教师容易忽视的“教学阵地”。教师们因为识字的内容比较枯燥,缺少像课文那样的挖掘条件加上不容易“出彩”,所以大家都容易忽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其实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就是伴随着识字的不断深入而深入的,它的重要性是具有决定性的。而我们的教学与学生的日常学习都是离不开中国的汉字以及由它延伸出来的知识点,因此苏教版的教材也把识字教学放在了小教阶段战略性的位置。为什么本来有趣的识字教学,慢慢被我们异化了呢?不单单是我们的重视不够,还有就是我们把原本简单的识字教学复杂化了,其实孩子们的“生活”就是一本识字教科书。

第二次接触低年级的识字教材,感觉和六年前又大有不同。首先是学生的变化,他们的知识经验更加多元和丰富,他们的识记字的方法也更有个性化,他们的已有知识经验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了我们教学的风向标。我在日常教学中力主让孩子们用自己识字的经验、从自身的实际生活出发来认识生字,课堂中孩子的一些发言让我大吃一惊。(他们在生活中的识字量可能我们教育工作者没有做过统计,如果统计的话,这个数字绝对超出我们的想象范围)很多场所的标牌都无形中成为了我们的“教辅资料”:例如在课堂上孩子们从“宠物医院”的标牌认识了“物”字;从学校和医院标牌认识了“第”字;甚至有些同学从每天经过家门口的工地就已经认识了“钻”字等等;当我们悠悠然要教给孩子们多少字时,往往忽略了眼前的这些小家伙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认字基础,无形中我们的教学成了“一厢情愿”。曾经广告标牌的识字已成为我教学中无形的“板书”、“课件”然而有些字大街上、市区中并不常见,课堂上不免担心孩子们的遗漏,经常自己做一些补充,没有再去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经验。一次正在介绍“除”的结构、笔顺时,孩子们高举小手“我们在数学书上见过“除”,我恍然大悟……真可谓生活处处可识字,为什么非要认为他们只会在商店、门脸标牌上见过这些字呢?各门教科书、新闻字幕、课外书、电脑网页、字典不都是让他们的识字好奇心发挥到极致的“平台”吗?我们教师的思维真的不能束缚这些“小精灵”,他们源源不断的思路正是我们课堂五彩缤纷的基石呀!课堂内外,我们教师能教多少字呢?掐指算来也就那么多,我们一直以来都在想着教给学生这样那样的知识,但是现在的信息大轰炸的时代,知识能教完吗,字能教完吗?我觉得肯定教不完,那我们怎么办?其实课改的真正意义不是改教材或增加多少识字量,增加多少阅读量;我的理解是通过我们的课堂和教本,赋予孩子们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自我进取,求知的能力,教师其实已经变成了引导者和助推器,要给予学生信心和学习的动力,让他们想去认字、勤于认字、乐于认字。所以孩子们真正的识字老师就是他们那五彩的生活世界。

“光识字不记字”这样的教育是肤浅的。学生对字的记忆也长期地成了我教学中的瓶颈,错别字现象屡见不断,到底是什么原因会造成学生对一些字的字形含糊、经常写错甚至读错呢?经过我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我发现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个字或词语没有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且用得极少,所以学生对这类字就陌生了。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我也一直在实践中来寻求答案。当初一直认为是我没有赋予字一些特定的含义,比如故事或一定的形象,但是即使我做了这方面的准备,孩子们对字的印象还是浅浅的感觉,生硬的记忆让我很头疼。一次日常的识字课上,一个孩子随意地说到“暖”他就用“太阳出来暖洋洋”的口诀记住“暖”的偏旁,如果不是在现场你真的很难在备课时预设到。这对于我和学生来说都是耳目一新的,我相信很多孩子一辈子都能记住“暖”字,绝不会再写错“暖”的偏旁。终于我明白了为什么孩子们对字的记忆会如此生硬,因为记字的方法一直都是老师的,而不是他们自己总结的记字方法,不是自己的创造怎么会印象深刻呢?于是从上学期开始,课堂上我就不厌其烦的让孩子们说自己的记字方法,甚至让他们写成一句话,画成一幅简笔画,或许是一个数学公式,总之一定是你自己的创造。自然而然的班里的孩子们大部分都有了自己的记字方法,不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了。这样的记字虽然有时缺少专业和规范,但是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开始主动去识字,然后创造自己独一无二的记字方法,这块阵地永远是他们自己的,改变不了。“终生识字记字”的理念就这样根植与他们心中了。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依重学生这一肥沃的“土地”,去植下更多的“创造之树”;抓住课堂的“真髓”,不怕场面“乱”,不怕时间“紧”,真正让学生说话,真正让孩子们成为课改的“带路人”。引导孩子们去发现,去总结,运用孩子的智慧与能力我想这是小学语文人文性的体现,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更何况是一个班级的“智囊团们”,他们的力量是我们教者永远无法预设的。“多彩的生活”才是孩子们识字的老师,放手我们的识字教学,让孩子们成为知识的主人,老师们把识记字的指挥棒交出来吧!

教小孩认识数字的方法篇8

因此,科学化地早教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科学化,就要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科学化,意味着寓教于乐,游戏与教学相结合;科学化,要重点培育孩子的动手、协调、沟通和合作能力。

幼儿的生活经验缺乏,阅历浅,知识面窄,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以具体事物为表象为依托。思维能力有限,手与脑的协调程度较差,因此,在教学中,要使幼儿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形成合力。产生同步效应,达到教学目的,必须以幼儿为主体,注意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引导他们去探索,去观察、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从而获得知识,应用知识。只有从儿童的兴趣入手,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语言表达习惯、阅读习惯,才能达到识字阅读的最佳效果。

一、 充分认识识字于阅读的关系

很多教师和家长在对早期阅读的理解上有些偏颇,过于强调认知,把阅读当成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甚至很多人直接把早期识字等同于早期阅读,使得早期阅读的目标人为地被缩水。

主要表现在:一是过分强调识字,有集中识字的现象,使幼儿的注意力只在汉子上。有的家长就说:“我觉得让孩子看书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多认几个字,只要孩子会认字,就会自己看书了。从小打下良好基础。上学以后就容易取得好成绩了。所以我经常给孩子买一些生字卡片或看图识字之类的书,现在我女儿刚满4岁,她已经能认500多个汉字了!”其实这种看法是十分片面的,孩子会识字,但不一定会阅读。浙江有一个小女孩,2岁时候就已能识字,4岁会背唐诗,6岁可以将一部长篇小说上的字全部读出来,但是她直到小学二年级,连最简单的看图说话都无法完成,大多数的字对于她来说毫无意义。所以,阅读不等于识字,不能以孩子识字量的多少来判断孩子是否会阅读,在知识爆炸的多元社会里,孩子更需要培养的是主动的学习精神和融会,消化知识的想象力。

二是认为应该先识字再阅读。中国语言文字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佟乐泉先生指出:儿童的言语发展是综合能力的发展,并不是某个阶段只发展识字能力而另一个阶段只发展阅读能力。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单独划分出一个识字阶段,这与儿童言语发展规律是不吻合的,也是不相适应的。现在市场上有些识字卡片属于是脱离了阅读的识字,其实,在阅读中自然识字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感。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感知能力

要使幼儿有一种感知,教师必须运用导语、谜语、故事、图片等幼儿喜欢的与他们生活经验相近的方法来引导幼儿学习。要用幼儿已学的知识激情引导,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达到形象感知的目的,从而强化幼儿的有意识记忆能力。如在学习“车”字这一识字教学中,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让幼儿听车的声音,猜猜这些声音都是什么车:火车、汽车、救护车、自行车、马车……这些声音都是幼儿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用“听听”、“猜猜”、“摆摆”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了识字活动,同时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把学习内容扩展到生活中,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理解是学习的前提

教小孩认识数字的方法篇9

关键词:快乐识字;快乐阅读;发展个性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是开启语文学习的一把金钥匙。如何将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活泼生动,使学生乐学呢?我认为兴趣是点燃学生探求新知的思想火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动力。在识字教学中我尝试多种形式培养兴趣,引领孩子们快乐识字、快乐阅读。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趣识字

语文课上我给孩子们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善于探究。特别是低年级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课堂上我会顺应孩子的心理,巧妙地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识字的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绘画、多媒体、音乐等帮助学生识字。在学习“燕子”和“剪刀”两个词语时,我现场给学生绘画。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燕子是什么样子,观察它的尾巴像剪刀,把两个词语借助图有机地结合起来。再在多媒体上给学生们播放小燕子的图片和歌曲。抽象的字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好奇心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生趣盎然的生活情境中识字,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识字效果,从而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识字与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

二、拓宽渠道,课内外有机结合

孩子在开放的社会、开放的家庭、开放的学校里快乐成长。识字教学也应该是开放的,要运用好社会这个大课堂,拓宽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渠道。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识字,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识字,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

1.课堂上结合课本适当拓展

课堂上结合教材里精彩的情境识字,引领孩子们结合生活实际,扩展到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如,《在家里》一课,我首先引领孩子看图,看看图上温暖的家里都有什么?孩子一一说出:书架、台灯、茶几……紧接着,我问孩子们:“你们的家里有这些物品吗?除此之外,你家还有什么?”孩子们会一一说出:电脑、冰箱……这样我就把孩子们所说的现场打出来、整理出来,全班小朋友一起认读。更精彩的词语我就给孩子们用拼音记在书上。如:孩子们总结的,这是一个温暖的家,这是幸福的一家人。都记在书上,并且请孩子们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这是谁想到的好词语。这样以此鞭策孩子们积极动脑,带着浓厚的兴趣识字。

2.充分利用好自读课本识字

识字教学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课本所容纳的东西实在太有限了,所以必须向课外延伸。课本里的课文数量偏少,不能满足学生识字阅读的需要,我首先利用好自读课本《尖尖的草帽》。在学生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以后,就指导学生利用《自读课本》识字,每篇课文我给孩子们选四五个词语,充实孩子们的词汇量。其他的字就引领孩子们在读文中认识,包括模糊识字。每天利用晨读、中午或课余时间,一天读一课。

3.利用课外读物识字

在孩子们读《尖尖的草帽》的同时,给孩子们推荐课外读物《成语故事》《寓言故事》……自己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巩固课本识字。每周找时间领孩子们借助精美的课件认识成语儿歌,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理解和记忆的效果都非常好。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我和孩子们有个约定,每读完一本书,到我这里来领一张精美的“读书卡”,读完十本书,拿着十张精美的读书卡我给孩子们买一本好书。这样为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做了充分的物质准备。学生不仅尝到识字的乐趣,而且又能巩固识字效果,减少回生率,慢慢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在书中学会做人、感悟人生。

4.利用环境识字

生活处处皆语文,识字的课堂也无限大。孩子们入学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展自主识字空间。可以把学校的常用名字,如一年级一班、传达室、图书室、办公室等,领孩子参观后一一认识。课程表里的内容开学一周认识所有的课程名字。班里50名小朋友的名字都一一打出,上面标上拼音。在孩子学习拼音的时候,领孩子们练习拼读,同时认识小朋友的名字,便于小伙伴们之间进行交流。生活中鼓励孩子们识字如:商店的牌子,路上的广告语,路牌等,借助不同的方法识字。

三、探索不同的学法,激趣乐学

1.培养兴趣,激发识字和阅读的欲望

低年级孩子现在正处在识字的黄金时期,我尽量做到一天领孩子们认识一个成语。借助多媒体领孩子们读一首成语儿歌。再每天找时间给孩子们猜谜语、读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在读的过程让孩子们看着老师读书给他们听,以此激发孩子们的读书欲望。慢慢地我就尝试着找认字多的小朋友下来读给大家听,以此鞭策孩子回家自己读好书,把自己读的好片段读给小朋友们听,这样大家都能尝到读书带给自己的自信和自豪感。

2.注重积累,体验快乐

课堂上扩展的成语、四字词语,我会分单元给孩子们整理出来,打印在小纸条上,给孩子们贴在书上,便于孩子们反复巩固。同时也给孩子们一种成就感。因为孩子们在家里读时,遇到自己上课说的词语,孩子会很自豪地告诉爸爸妈妈,这是我在课堂上说出的好词语。在巩固的同时又一次提升了孩子的识字积极性,体验了识字带来的快乐。

3.形式多样,发展个性

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诱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达到有效识字和阅读。在识字中,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重视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合适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独立的识字能力。交流识字方法时,尊重个性差异,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字,这样不但不束缚学生思维和认识的发展,而且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发展个性。班级中定期开展识字交流活动,让学生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识字成果,分享收获的喜悦,这样做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课外自主识字的劲头会更足。为学生插上有力的翅膀,让他们在识字的自由王国中展翅飞翔。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鼓励学生主动识字、自主阅读,多渠道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让识字、阅读教学充满乐趣。

参考文献:

教小孩认识数字的方法篇10

曾有人调查显示:一年级新生中有近三成的孩子非常容易分心或做小动作;42%的孩子握笔姿势正确度只有“一般”水平,11%很差;动作协调性及节奏准确性很好的孩子只有四成多,很差的有14%;自我控制能力上,也只有36%的孩子表现好。可见,一年级孩子有诸多的地方需要引导,需要教育。这就需要一年级的我们要有爱心和耐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有如下做法:

一、小故事情境感染法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通过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感染他们的学习,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在学习《认识数字10》这一内容时,我在上课之前,给孩子们讲了《数字王国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数字9总是欺负比他小的数字,有一天数字0来到了数字王国,他有些看不过去9的做法了,于是他和1手拉手组成了数字10,从那以后9再也不敢欺负比他小的是数字了。”讲这个小故事时学生们个个睁大眼睛,聚精会神的听我讲故事,没想到在学习新内容时,学生们注意力集中,很容易的接受了我讲的内容,这个方法真的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奖状鼓励法

一张小小的奖状在我们眼里他只不过是几角钱买来的东西,可是在一年级孩子的眼里显得是那么的珍贵,刚刚开学的时候我就对孩子们说,如果每次考试你能拿到100分,老师就会奖励你一张奖状,如果你的作业写的整齐漂亮,就会得到小红花,如果你得上15个小红花也能换到一张奖状,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措施,孩子的积极性真高呀,每次写作业时他们都会数数得了多少个小红花了,还差几个就能拿到奖状了,数完了他们会自言自语这一次还要拿到小红花,通过这样的鼓励孩子们都会认认真真的完成,作业写的整齐干净,最近有好多学生已经拿到了十五个小红花,来追着我要奖状了。当孩子拿到一张奖状时,那种高兴劲就别提了,其实学生真的很容易被满足,只要你的方法得当,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真的会很高。

三、小游戏激励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在一年级孩子身上表现的更为突出。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地去学习,不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达不到好的效果。而如果学生满怀兴致地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生的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就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如何让孩子在课堂上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就需要教师要动脑筋将课堂设计的有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上课学习的兴趣。在进行口算练习时,我将一个打游戏的FLaSH课件放到了课堂上,可以让表现好的学生来试着通过闯关游戏来练习口算,没想到学生课堂表现非常好,而且积极地练习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动手操作,提高兴趣

大纲指出:“教学时,要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的具体形象为主,而数学却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因而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运用直观教具外,还应该注意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