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施工方案十篇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施工方案十篇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施工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30:49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施工方案篇1

关键词:城市建设;道路桥梁;施工设计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基础性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增大。道路桥梁作为重要的市政项目,可及时解决城市中的交通堵塞问题,优化城市交通空间。在城市道路桥梁设计过程中会涉及多方面的内容,难以获得预期的设计效果,影响道路桥梁的后续施工质量。相关城市道路桥梁设计部门应结合具体施工需求,将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到城市道路桥梁设计工作中,满足道路桥梁项目的设计需求。

1我国城市道路桥梁施工情况概述

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对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逐步加大。部分道路桥梁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会出现较多的公路病害,对市政道路桥梁的使用质量、行驶安全性会产生较大的响。我国目前已制定了道路桥梁设计规范,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关施工工艺、设计理念的更新速度较快,导致传统设计理念、设计方案,无法满足我国道路行业的发展需求。在现阶段的市政道路桥梁设计过程中,应不断创新设计理念,在结合道路市场发展的基础上,将新型施工材料与设计理念融入设计工作中,提升设计效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求道路桥梁设计人员重视道路桥梁的实际结构、环境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技术材料等内容,满足道路桥梁的实际设计需求。设计人员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设计过程中,由于过于追求经济效益、施工进度,未预留充足时间进行设计方案研究,无法保障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影响后续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进展。

2城市道路桥梁设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2.1未按照市场发展设计桥梁

从我国城市道路桥梁的设计角度出发,部分道路桥梁未依照城市的发展规划进行设计,未实现市场化,阻碍了道路桥梁设计工作的开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对道路桥梁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部分城市道路桥梁工程在设计过程中,会受到城市规划等多因素的影响,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无法保障设计的科学性,难以结合市场化需求开展桥梁设计工作。

2.2桥梁设计理念陈旧

在进行城市道路桥梁设计过程中,应保障桥梁结构构造体系与设计理念的合理性,以获得良好的道路桥梁设计效果,为后续工程施工提供指导。就现阶段道路桥梁的使用与设计角度出发,车辆的逐渐增加,会导致车辆对路面荷载进一步增大,使损耗情况严重,对路面维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部分比较偏僻的公路区域内,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对道路桥梁路面中存在的病害进行修复,难以控制道路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影响人们的行车安全性。在进行道路桥梁设计工作中,需要不断更新现有设计理念,在遵循实际施工需求、施工状况基础上,获得良好的设计效果。

2.3桥梁设计审核不合理

设计审核是桥梁设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应做好设计审核工作,保障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目前我国对道路桥梁设计审核工作的重视力度不足,未严格遵循相关行业规范审核设计方案,将影响道路桥梁的后期使用。桥梁设计过程中应符合相关标准,保障审核部门工作人员可达到相关素质要求,强化审核工作的应用效果。在道路桥梁设计方案的审核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操作,保障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为后续的工程施工奠定良好基础。

2.4其他方面的隐患问题

除了城市道路桥梁自身存在的设计问题外,外部社会环境会影响设计工作,会形成新的交通应用需求。部分负责道路桥梁设计工作的人员,在进行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仅采用以往设计理念,设计思路不满足现有的设计需求,目前设计条件存在诸多限制性的问题,设计人员未从宏观角度分析设计作用,未综合性考虑工程造价,易导致道路桥梁建设过程中出现预算问题,阻碍后续道路桥梁工作的开展。设计人员在进行城市道路桥梁设计过程中,应在工程全局基础上开展设计工作,明确道路桥梁各部分设计情况。有效控制道路桥梁质量,避免出现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其他效益等情况,提高道路桥梁施工建设行业的可行性,严格控制设计时间,避免对后续工程施工活动造成影响。

3提升道路桥梁设计工作的具体手段

3.1优化道路桥梁设计工作方案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道路桥梁项目的实际规模不断扩大,阻碍了项目设计工作发展。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分析当地的文化、经济、社会等因素,再合理制定道路桥梁设计方案。在项目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要兼顾方案的经济性与合理性,勘测道路桥梁设计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变动因素,不断完善现有的桥梁结构形式,优化城市道路桥梁的设计方案。如果施工团队自身具有良好的施工素养,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可开展装配式的施工活动,将道路桥梁的施工难度控制在合理的范畴内。

3.2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应根据设计方案设定道路桥梁施工环节,设计方案水平将影响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后期使用安全性。(1)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中,建设单位应预留充足的时间,强化设计人员专业水平的审核工作,保障设计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满足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作业的后续要求。(2)设计人员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我国相关制度政策、设计标准开展桥梁设计工作,创新、完善现有的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先进性。在对城市道路桥梁设计方案进行创新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充分掌握新型技术,避免在桥梁设计中应用不成熟技术,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3)设计人员应明确相关项目施工工艺、施工技术,降低施工风险。在项目施工方案设计中,应将质量控制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并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做好对项目重点工程的审核与计算工作,反复探究城市道路桥梁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可行性,保障城市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后期使用安全性。

3.3维持道路桥梁的持久性

在道路桥梁项目施工、后期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气候环境、人文因素、地质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地震、风化、雨水侵蚀、车流过载等因素均会导致桥梁发生质量问题,如桥梁裂隙、老化、断面等质量问题。在进行城市道路桥梁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对综合环境的考虑力度,将道路自身耐久性能的设计作为重要内容。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方案制定过程中,应分析项目特点、施工现场的情况,根据国家经济政策制定施工方案,提升桥梁自身的使用耐久性以及安全性。

3.4强化计算机技术的设计应用

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工程设计领域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在城市道路桥梁设计工作中,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可对工程项目进行精细化设计,可借助三维建筑模型形成对应的道路桥梁结构模型,提升设计结果的精准性、有效性。通过应用Bim施工技术,可有效分析道路桥梁设计方案,及时发现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方式进行处理。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可快速计算设计过程中的相关数据,提升设计效率、设计质量。在此期间,设计人员应不断强化自身的信息化意识,提高对Bim技术功能特性及利用价值的正确认识,对道路桥梁设计过程进行可视化分析,获取参考利用价值大的设计成果,为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与路桥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对Bim技术的科学应用。

3.5有效审核设计方案

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设计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应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具体设计工作中应制定责任制,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安全意识。对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理。通过落实责任制度、审核制度,可实现设计人员的自我约束,避免设计人员个人因素影响设计方案。相关单位应严格落实审核制度,强化对设计方案的审核力度,若发现设计方案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应及时进行处理,提升设计方案的后续应用水平,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在审核道路桥梁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保持高度责任感,明确自身职责范围,对存在设计缺陷的方案及时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全面提高路桥设计质量,避免影响后续作业计划实施效果,为城市道路桥梁建设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4城市道路桥梁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为了满足城市的长远发展要求,高效完成道路桥梁设计工作,需要明确设计中的注意事项。(1)审查道路桥梁设计过程中的管控机制,明确精细化、创新理念的运用情况,为具体设计工作的高效完成提供科学指导,使道路桥梁设计质量更可靠,避免影响后续施工计划实施效果。(2)分析设计方法、设计工作思路,使道路桥梁设计工作水平可保持在更高的层面上,为城市发展中的路桥建设效果增强提供科学保障。(3)全面明确设计人员的素质状况,探究设计方案形成中的管控体系构建、执行状况,降低设计问题发生的概率,使道路桥梁施工更高效,实践中可处于良好的建设、应用状态。应不断更新设计理念,合理选用设计方法,使具体的设计工作开展可达到预期效果,获取参考利用价值较大的设计方案,促进路桥建设事业发展。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施工方案篇2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市政道桥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标志,能为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方便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目前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的增加,保证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关键,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施工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施工技术,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力物力,更能够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更好的满足人们对道路桥梁的使用需求。

一、市政工程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存在的不足

(一)混凝土质量达不到标准要求

混凝土是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最主要最基础的施工材料,在进行道路桥梁施工的时候,由于气候等原因,常常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钢筋混凝土锈蚀的情况。由于混凝土技术水平有限,在混凝土施工是没有采取合理的处理方式,或者没有根据环境情况对混凝土采取及时有效的保护措施,都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在混凝土长时间与空气接触的过程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难免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腐蚀钢筋混凝土,而且这一过程很难抑制,通常都会不断加重。

(二)施工原材料质量不合标准

很多施工单位在进行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时,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降低施工成本,在购买施工原材料时选用质量较差的,并且在施工中偷工减料,采用质量不符合标准的施工原材料必然导致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差,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三)施工方案不完善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量大、施工工段多、施工条件和环境复杂,这都大大的增加了施工难度,所以在进行施工前要有详尽的施工方案。要根据施工图纸考虑到机电设备的运行、道路桥梁支护工程、电气给排水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如果施工方案设计不合理,与施工图纸设计不相符,则会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甚至是返工,增加了不必要的资源和成本的浪费。在施工方案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对于影响工程施工的因素考虑不全面,没有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第二,施工前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施工方案与工程实际不相符。

二、市政工程道路桥梁施工问题分析

(一)混凝土的选择

混凝土是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最基础也是最主要的材料,如果对混凝土的选择和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整个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留下极大的安全隐患。随着我国经济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出现了很多新材料,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能够增加道路桥梁的承重能力和抗变形能力,提高桥梁的抗震效果,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二)过渡段防沉降施工

道路桥梁过渡段不均匀沉降是最常见的施工问题,造成过渡段陈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地基土质原因,含水量大,抗剪强度低。第二,备胎材料的透水性不好,施工压实度低,导致地基压缩变形。第三,软土地基没有进行合理的处理,或者处理效果没有达到要求。第四,施工质量不达标,台背回填厚度不够,防水不到位等施工质量问题,为路基沉降埋下了隐患。针对道路桥梁过渡段沉降问题,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在进行过渡段施工之前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提前考虑到施工后可能产生的沉降差,提前进行预压,以减少施工后的沉降现象,对于可能产生大程度沉降的位置应该首先进行施工,预压到符合要求为止。第二,选择具备良好透水性和压实性的材料进行填充。第三,对桥台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其更容易压实。第四,可以适当增加过渡段减缓沉降程度。

(三)加强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监管

除了在对施工技术进行提高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监管,使得重要的施工技术被给予充分的重视,比如道路桥梁工程中的裂缝现象,不仅要在施工质量上找问题,同时也要控制在技术上提高质量,减少失误,要对相关的专业人才进行培训。在施工原材料的选择和购买上都要认真对待,选择质量好的混凝土,按照科学比例进行配比,减小道路桥梁的承载压力。总之在进行道路桥梁施工时,对需要的施工技术都进行相关的指导和监管,项目交接时也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测,防止出现纰漏,对施工工序进行详细的记录,以便协助日后的工程维护。

(四)做好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中,做好施工管理工作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和重点,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能,多方面收纳专业人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培训,熟练机械设备的操作和施工工序流程,完善操作标准,提高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施工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减少管理工作中的失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交通运输行业的压力越来越大,现代化城市建设离不开道路桥梁的建设,市政道路桥梁不仅要给城市居民带来生活上的便利,同时也要保证其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所以对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的解决,对施工质量和道路桥梁的稳定性都要加强控制,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保证我国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健康长足发展。(作者单位:南京久大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范冬倩.市政道路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分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5-05.

[2]王F,李永治.论公路施工质量与进度控制[J].甘肃科技纵横,2005,(03):323-324.

[3]康文斌.公路、桥梁工程质量问题及其预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4):125-127.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施工方案篇3

关键词:道路桥梁;设计;现状

中图分类号:U442.5+9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道路桥梁设计现状的分析

1.道路桥梁设计的安全性

道路桥梁设计的不规范或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注意控制质量,都会成为道桥坍塌的导火索。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者为了追求利益而降低施工的成本,偷工减料,把本该用到建筑上的优质材料换成低廉,质量差的蒙混过关的材料。这些情况的存在,为我国道路桥梁坍塌事故的频繁发生,埋下了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2.道路桥梁设计的耐久性

道路桥梁设计阶段对于其寿命长短的影响深远,必须制定一套便于桥梁维护和保养的措施。当前,许多道路桥梁竣工后维护问题成为当地主管部门的一大心病。究其原因,还是在设计阶段,对于其耐久性设计没有充分考虑,也没有预备一套完备的后期维护方案。【1】

3.道路桥梁的设计方案落后

道路桥梁工程相对于其他工程有着很大的特殊性,一般在工程招标完成以后,就要求负责单位迅速的拿出设计方案。在道路桥梁是设计中,由于我国起步较晚,所以在方案的设计上就会比较落后,当然成功案例也是较多的,而这些成功的案例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最好的设计方案,之所以能成功也是因为其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上有较好的设计,这正是设计方案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实际工作中,我国许多道路桥梁设计师却错误的把借鉴、参考理解成了照搬、硬套。许多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节约资金,往往采取整套照搬成功设计的做法,把他人成功的设计作品直接应用于工程建设之中。

二、造成道路桥梁设计现状的原因分析

1.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在道路桥梁的设计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在进行设计时,有时为了降低成本,预先设计了一套偷工减料、滥竽充数的方案,导致最终工程质量不能达标,出现安全隐患。

2.桥梁设计方案不够完备

当前,由于诸多热钱涌入工程项目市场,更多的人加入建筑行业,导致水平参差不齐。在进行道路桥梁建设时,一些水平不够的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考虑问题不够全面、深刻;在诸如结构、施工进度、竣工维护等综合性的设计方面全局观不够,对于许多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也有所忽视。【2】

3.道路桥梁设计理论体系尚不完善

在我国道路桥梁设计理论体系尚不完善情况下,设计人员往往在设计时,急于求成,对一些桥梁结构设计细节方而分析不够,其设计的方案经济效益方面也不明显,不合理。例如在桥梁的一些构件部分中,连接方面的设计不明确,没有很好的分析和论证。而且在设计中也常常缺少考虑桥梁实际运行过程中超载和偏载问题,使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结构破坏。【3】

4.后期维护工作不健全

由于部分桥梁在设计时,一味重视经济性和美观性,而忽视了后期的维护工作,使得维护困难,桥梁受到的损伤无法及时修复,必然会影响其使用寿命。

5.施工过程存在严重的偷工减料现象

偷工减料是造成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主要原因之一。如沿海地带一些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偷偷使用海砂,造成桥梁钢筋早早被腐蚀,桥梁主体结构混凝土保护层早早剥落。

三、改进道路桥梁设计的建议

1.合理选择道路桥梁的设计方案

为了大力增强道路桥梁工程的安全性以及耐久性,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应该设计多套方案,并通过实地考察等形式合理选择优秀的设计方案。道路桥梁设计中结构设计大致可以分为大跨径桥梁以及标准跨径桥梁,其中前者的设计往往具有极具个性色彩,根据不同的条件

实施不同的设计;而后者的设计则较为标准化,但是其具有施工便捷、造价合理等明显优点,因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采用此种设计方案。

2.科学选择道路桥梁结构材料

为了确保道路桥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与耐久性能,科学选择道路桥梁结构材料也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钢筋混凝土的质量要严格把关。因为道路桥梁安全性与耐久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钢筋混凝土的质量。具体而言,混凝土的材料及配比决定了耐久性能,尤其是水灰

比、最低强度等级、水泥用量和碱含量等。在进行道路桥梁设计时,必须切实遵守相关规范,在不同条件下使用不同钢筋混凝土。为了提高道路桥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与耐久性能,还可以加厚混凝土保护层。确保钢筋尽可能不被腐蚀,保证性能。

3.加强道路桥梁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设计

由于在对道路桥梁具体建造时往往会受到诸多外部因素影响,比如环境的影响、风力的影响、有害化学物质影响或者人为因素影响,道路桥梁自身的材料性能也会有所退化,以上诸多因素往往会导致桥梁结构受损。特别是大跨径桥梁,其拉索的耐久性问题一直是此类桥

梁的一大缺陷,很多都是由于耐久性问题而不得不提前更换。这样既妨碍了桥梁正常使用,也会导致不必要的财产浪费。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道路桥梁设计时必须重视其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有效防止安全隐患发生,并提高其使用寿命。目前,国内对于道路桥梁耐久性的

研究主要停留在材料和统计分析的角度,对于从设计方面改善耐久性问题研究不足,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定量分析方面去研究耐久性问题。

4.保证预应力混凝土现浇梁施工技术的质量

在桥位上安装满堂支架的方式被称为预应力混凝土现浇梁施工技术,这是在支架上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方式。混凝土的强度在能够达到满足规范标准的情况下,要采用将模板和支架卸下的道路桥梁桥梁施工技术。在施工桥梁产生桥梁跨径不等时,采用预应力现浇法施工是

较为有利的。这种技术具有不用事先布置施工场地的优势,加上能够让桥梁拥有更加好的刚度,能够防止预制安装时产生的接缝和产生梁体颜色不同的问题。所以,这种技术成为了目前桥梁技术中非常实用的施工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现浇梁施工技术要点是首先要进行合理的地基处理,保证地基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这也是为了防止支架因为沉降过大或是沉降不均匀而引起裂缝现象。由于箱梁的总质量下降,因而无法更好的对连续箱的标高进行控制。所以,对原地面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很有必要。

在实际的道路桥梁桥梁设计中,要保证预应力现浇梁施工工艺细则的合理性,也要对施工工序的质量问题做好把控,使预应力的现浇梁技术能够从最大程度上满足施工的标准要求,使道路桥梁工程能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定时监测维护道路桥梁

道路桥梁竣工后每天都要进行大规模负载,加之有些道路桥梁建设材料存在质量不足,长此以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道路桥梁正常使用。因此,在设计阶段时必须设计一套完备的道路桥梁维护措施。在竣工付诸使用后,定时监测维护道路桥梁。为了进一步贯彻道路桥梁可持续使用的理念,制定完善的道路桥梁维护规章制度,定期对道路桥梁进行定期专人维护,及时发现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及时加以修补,提高使用寿命。

6.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

随着施工技术的进步,桥梁施工的速度越来越快,施工周期也不断缩短,容易造成相应的质量问题,从而影响桥梁的使用安全。因此,承包单位要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对桥梁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从设计开始,一直持续到验收工作结束,贯穿桥梁工程建设的始终,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道路桥梁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作为道路桥梁设计人员,要以各方面的因素为设计出发点,做出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另外,道路桥梁设计问题已成为威胁桥梁安全的重大问题,道路桥梁设计人员应该积极吸取成功的经验,在道路桥梁设计理念、结构体系以及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等多方面做好防患设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杜绝因为设计存在问题而使道路桥梁存在隐患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徐凯东,李博.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问题[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03).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施工方案篇4

关键词: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一我国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时在处理地基中存在的问题

1在某种程度上,施工设计方案不适应当地的实际施工设计方案

通常来说,所设计的施工方案都会或多或少同当地的实际的施工状况出现不适应的状况,这也是高速公路进行桥梁施工过程中,地基处理技术存在的一个首要的问题。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时,必须考虑同建桥当地施工的条件和情况相适应,因为一旦设计出现了失误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很有可能有孔斜、桩位的裂缝、桩断、混凝土的离析及坍孔等事故的出现。孔斜、缩孔可能导致钢筋笼无法正常放进去。而若桩位所处地域存在着溶洞或裂缝时,就相当有可能导致漏浆、护筒脚的穿孔以及坍塌等的事故的出现,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及其质量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使工程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此外,不均匀的翻浆会导致桩身的混凝土出现离析的情况;而气候的异常则导致了整个工程不得不暂停施工,这是由于混凝土已经凝固,因而相当有可能会引起断桩情况的发生。若不对施工当地其地质具体的条件进行充分的考虑,一旦桥桩的地基所处的位置需要进行很大震动压力的承受时,稍稍不慎就会导致坍孔事故的发生。而这类问题都需要通过设计前对施工当地的地质水文等条件进行系统的考察来预防。

2所采用的地基处理技术相对较为滞后

通常来说,进行高速公路的桥梁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地基处理技术相对较为滞后,施工队伍对于先进的技术并不熟悉,因此不懂也不会采用较为高效的先进技术以应用于高速公路的桥梁施工过程中去。鉴于高速公路进行桥梁施工过程中地基处理的复杂性,因而地基处理技术的先进程度会对高速公路的桥梁施工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但是,多数桥梁施工单位仍不重视这个问题,进行高速公路的桥梁施工过程中不重视先进高效的地基处理技术的引入,仅通过经验及其惯用的处理技术来对桥梁地基进行施工,前瞻性及其系统性都相当缺乏。因而造成了地基处理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对地基的处理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后果,导致整个施工过程都处于相当被动的局面。

二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要点

1制定一项同施工地区具体地质环境相符的地基处理方案

鉴于上文所提出的首要问题,应当通过制定一项同施工地区地具体地质环境相适应的地基处理方案来解决。高速公路的桥梁所处地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气候及地质水文条件会对整个工程的桥梁施工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决定了高速公路桥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因此,为了将此问题彻底的解决,要求进行地基处理设计方案相关人员不仅具有善于学习地基专业处理技术以及其他相关知识的态度,还应当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能力,视地基处理的设计方案为一项具体系统的工程,对地基处理相关的客观制约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综合系统的考虑,对地基的处理规范及其规程的涵义进行深刻的理解,能够对地基处理的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以及教训进行系统科学的总结,同时结合地基处理过程中所出现的具体问题,有重点地对地基处理的设计方案的不足之处进行相应原因的寻找和分析,尤其重视桥梁施工中地基同施工地区具体土壤的地层、流沙以及地下水等水文地质情况之间的联系。各个施工地区其土壤的地层、地质的具体条件以及具体的水文环境都具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如果不对其进行具体的实地考察将无法避免具体施工过程中这些特殊的地质水文条件对桥梁施工时地基的处理过程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因而,进行桥梁施工过程中地基的处理时,应当对此类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探究,以施工地区的具体条件为依据,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处理预案,设计出科学有效的一个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方案。

以某地一大桥施工过程为例对上述方案进行具体介绍,拟建大桥为一座预应力混凝土的连续t梁大桥,桥位所处地区的地貌为剥蚀丘陵,该线穿越606线省道,其走向同606线省道的夹角为90°左右。此地域的地势较缓,自然坡度为20°―25°,植被的发育较为普通;谷中的地势相对较为平缓,沟中有一溪流穿过。桥梁所在地位的地壳层整体稳定,其地震的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的动反应谱特征周期是0.35s。上覆粉质粘土特征如下:褐黄色、湿且可塑,多为粘粉粒、粘性中等程度,少数碎石和角砾、含量约15%―25%、多数粒径为2-10mm,母岩以细砂岩岩性为主。角砾特征:褐黄色、湿―饱和、稍密―中密,含量为50%―60%、粒径多为1―4cm、最大块径为6cm,次棱角状,颗粒间多为砂质充填,少数含泥质,母岩多为花岗岩和粉砂岩岩性,强―弱风化状态。粉质粘土特征:褐黄或褐红色、湿且可塑,多为粘粉粒,中等粘性,局部含角砾约15%―20%。多分布在坡地地表。残积粘性土特征:褐红,稍湿且可塑,成分多为粘粉粒,中等粘性,局部有强风化状的碎块。通过野外的地质调绘,该地挤压碎裂且蚀变强烈、岩体破碎以同桥梁大角度的相交,均对桥梁地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不大。桥梁所属地区其地下水的基岩中为裂隙―孔隙水。水位的埋藏相对较浅,有泉眼露出;坡地的风化基岩中为裂隙―孔隙水,水位的埋藏则相对较深,且水量贫乏。通过采钻孔所取的水样的分析结果,沟谷地段的地下水对于混凝土具有中等的腐蚀性,而坡地无腐蚀性,地表水则为弱腐蚀性。因而,对该大桥进行地基处理时通过此类地质条件的充分考虑即可制定一套同此地域独特地质条件相适应的地基处理方案,并可实现此方案的顺利实施。

2积极学习并使用现代化地地基处理技术

当前,应用现代化地基处理技术已经成为实现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的一项最主要的技术之一。最为第一生产力,科技在高速公路桥梁建设过程中也相当重要。桥梁设计及建设等相关人员进行相应地基的处理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以保证桥基的质量。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施工方案篇5

关键词:道路桥梁;设计隐患;解决对策

道路桥梁是桥梁种类里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它是确保道路路顺畅的重要辅建筑之一,本质上就是道路的一部分。道路桥梁在设计时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桥梁的安全性与耐用性。较高的安全性可以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和经济的平稳发展,较强的耐用性可以减少维修和重修的次数,节约开支。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道路桥梁的通行压力越来越大,但这只是客观因素,决定道路桥梁的安全性与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在于设计和施工环节上。本文通过研究道路桥梁设计存在的隐患来探讨解决对策。

一、道路桥梁简介

道路桥梁一般由路基、路面、桥梁、隧道工程以及交通工程设施等几部分组成。其中路基是整个桥梁的承重部分,承受着岩体自重、路面重力以及通行重力;路面的主要功能是保证车辆及行人随时安全、舒适和经济的通过。

二、我国道路桥梁设计存在的隐患

为适应经济发展要求,我国加大了对道路桥梁建设的投入力度,使其密度与广度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不少道路桥梁在投入使用几年后就出现了荷载裂缝、路基沉降甚至塌陷等安全问题。究其原因,除了通行量加大等客观因素外,设计不合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

1.设计时各因素考虑不周全

道路桥梁的设计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要尽最大的可能将相关因素考虑周全。实际设计中,不少设计人员将桥梁与道路割裂开来,只考虑所设计桥梁能否满足设计规范与标准规定的结构强度,忽视了桥梁所在道路的交通流量、结构体系、建材选择等诸多影响因素。再者,桥梁设计并不局限于图纸,施工的周期、场地条件以及可能出现的人为因素等都属于设计内容。设计时考虑不周实际操作中就会出现桥梁实体结构受力不均匀、混凝土强度和钢筋规格不达标等问题,从而影响了桥梁的安全性和耐用性。

2.设计方案比较落后

桥梁设计是一项与时俱进的技术,设计时除了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外,还要积极接受新的设计方案以解决新问题。当前,不少地区在进行桥梁设计时沿用着传统的设计方案,该种设计方案的优点是可以节约设计周期,但是对于施工难度、施工周期、项目造价以及实体质量水平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总结起来就是――道路桥梁的设计方案滞后于道路桥梁的实际发展。

三、解决道路桥梁设计隐患的对策

1.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

道路桥梁设计工作是桥梁建设的第一步,对施工工作起着指导作用。因此,在进行设计时除了按照设计规范符合强度要求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其安全性和耐用性。设计前应该做好实地勘察工作,分析地质、交通流量、环境等因素,设计出与考察实际相符的主体结构。另外要分析当地的雨水、风力、温度、湿度等因素,选择耐冲刷、耐风化的原材料。

2.将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优化设计方案

设计人员在制作设计方案时除了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外,更要敢于采用新技术,使其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做出最合理地设计。要实现设计方案的优化,首先要给与设计人员充足的设计周期。其次,采用的新技术一定是已经经过实践检验的技术,切忌为用新技术而置安全性于不顾。在设计桥梁结构形式和选择结构材料时,要在综合考虑相关影响因素的前提下,采用新颖合理的结构形式和与之相适应的结构材料。

图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拱桥图2:连续梁结构

道路桥梁的设计方案既要考虑其技术的可行性又要考虑所选桥型的经济指标是否控制在最佳范围之内。举例来说:(1)预制梁结构设计。该种桥梁结构因为具有设计简便、成本低和便于施工等优点,是道路桥梁中最常见的设计结构。预制梁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会对施工的进度和工程造价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预制梁结构时,需要十分注意梁与板的布置方法,确保预制梁上部结构是标准长度跨径,还要处理好预制梁直线结构在曲线线形上的拟合工(2)柔性桥墩设计。为节约建造成本价,设计人员多希望设计出柔性桥墩。在实际设计时,需要用集成刚度法来进行柔性桥墩的结构计算工作。该种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一联桥墩的整体抗推刚力和每一个桥墩各自的刚度,根据单个桥墩刚度占总体刚度的比例来分配制动力和温度力,进而算出各墩所受水平力和墩台所受弯矩,最进行配筋计算和裂缝验算,完成设计。

3.做好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贯穿于道路桥梁建设的所有环节,是确保桥梁质量的重要手段。在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成立专门的设计部门并给与充足的设计空间。(2)在保证强度和符合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创新设计方法,优化设计方案,但不盲目跟风新技术。(3)设计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对各项目的施工技术能熟练掌握,确保设计工作不脱离实际。(4)对于重点结构的设计,设计人员需要更加重视,要进行全面仔细的计算和核对,确保各项数据和指标零错误,最大限度的避免事故的发生。

四、结束语:

道路桥梁的安全问题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与其等事故发生后再进行补救,不如在设计阶段就排除这些安全隐患。为此,设计人员在进行道路桥梁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交通流量、环境情况、人为干扰等影响因素,敢于合理的运用新技术来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同时做好在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让道路桥梁设计工作成为一个完善的体系,将安全隐患消灭于初始阶段。

参考文献:

[1]齐心,杨海涛.关于道路桥梁设计隐患问题的几点研究[J].价值工程,2012(06).

[2]陈波,陈婷.我国桥梁设计中存在的安全性、耐久性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26).

[3]林立,范立础.工程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健康状态评价模型及其风险贡献因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4]杨胜成.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4).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施工方案篇6

现如今,道路桥梁日益发展的同时,整体资金支持不够,而道路桥梁的维护和保养必须同步进行,道与桥的影响都十分关键,不能顾此失彼。对于道路桥梁的保养和维护必须要进行全面深入彻底的清理和维护。而且桥梁的成本要比道路少很多。而审批之时基本上为肉眼观察,唯独在不可收拾的破损局面才意识到重要性。

2加强道桥养护与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2.1加强道桥施工过程管理在加强施工与检测管理中,要注意原材料选用,保证水泥、砂石、外加剂等的质量,保证所用原材料达到规定标准。在制拌混凝土的过程中,应注意混凝土的水量和外加剂等的配比,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在施工工艺方面要严格按照正规的工艺进行,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

2.2设置专职的桥梁养护工程师在职业化和合法化的今天,公路桥梁管理和养护单位也应当有专业性的高级技术人员,而且相关单位或机关要完善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晋升学习等培训体系,高等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通过考核,判断其是否能够有效的执行工作,待审批达标并持有职业资格证方可。负责人应提出保养计划,编制桥梁养护、维修和改建方案。养护工程师应负织实施超重车辆通行的技术工作。负责人还应该负责监督组织桥梁的中修、大修和改建工程,负责所管辖桥梁技术档案的补充、完善和保密工作,并做好技术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等工作。

2.3对桥梁进行检查与评定桥梁检查分为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桥梁检查要把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结合应用。经常检查时要以目测方式和简单工具,对桥面设置、上下部结构及附属物进行日常的巡视检查,经常检查的周期为每月不少于一次,当处于汛期应增加检查频率。定期检查是用目测和仪器,按特定的周期对桥梁主体结构和附属物进行定期的全面检查,评定桥梁技术情况和等级,定期检查周期一般不低于每三年一次,特殊结构桥梁应每年一次。特殊检查是指采用仪器设备,通过检测或试验的方法,并结合理论分析,对桥梁的技术情况进行检查,以明确桥梁的承载能力、抗灾能力、破损程度等。

2.4做好桥梁养护工程管理工作桥梁养护工程可以分为小修保养、中修、大修、改建四个方面。桥梁养护工程的管理工作要根据桥梁的技术状况种类进行养护。对于属于一类和二类技术情况的桥梁,可以进行小修保养,以防止出现明显的病害。对于属于三类技术情况的桥梁应进行中修,以防桥梁的病害进行扩散。对于属于四类和五类技术情况的桥梁,应根据桥梁检查和技术分析结果,安排大修或改建。交通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规定和措施,对于载荷等级、抗灾能力、防护标准等技术指标不达标的桥梁,要进行技术改造,以保证桥梁的安全应用。

2.5做好应急处理工作做好应急处理工作的核心是设置好紧急情况的举措方针,防止发生桥梁损毁等危机事件,相关机构应当做出合理科学有效地防范措施,并保证万无一失。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之时,相关机构必须向领导汇报的同时,及时的采取针对性的方案,在有限时间内应对突发状况,将损失降低到最小,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于技术情况为四类和五类的桥梁,或超过使用年限超过使用年限的桥梁,还要做好应急交通方案,一旦事故发生后,可以保证交通组织工作的有序进行。各级主管部门、机构和单位应认真执行预案,做好桥梁突发事故的人员、物资等的保证和供应工作,确保应急工作有序进行。

2.6做好公路桥梁养护的监督和检查工作监督检查部门对道路桥梁机构也必须按照国家法定程序实施监管,公路桥梁建筑的相关单位要积极配合交通监管部门的监督与监察,不可擅自阻挠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而这其中涵盖桥梁养护相关单位是否合法、制度是否科学、用人情况、审批考核机制是否完善、财务会计体系是否符合法定专业的程序等,保证工程能够顺利完成质量监督审查。另外,详细的记录养护计划执行和工程管理情况、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情况等,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结语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施工方案篇7

【关键词】GpS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测量;应用

1引言

GpS技术系统的英文全称是GlobalpositioningSystem,经常被简称为GpS技术,该技术的基本汉语含义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此外,GpS技术的核心系统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而此处的卫星多位人造卫星,通常绕行于地球轨道,能接收数据、语音、电视等信号,并将信号转发回地面。目前,Gp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测量工作中,运用该技术能够准确获取测量数据,做好道路桥梁工程变形监测工作。本文将简单介绍GpS技术的基本定义,并系统论述GpS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方案[1]。

2GpS技术的基本定义

GpS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该技术主要是运用卫星设备进行定位。目前,GpS技术用于定位的支撑卫星不只一颗,通常是三到六颗。这些卫星均位于同步轨道,通常在地球赤道上方35900km的位置,操作频率是4000mHz,地面向卫星上传输为6000mHz。而且,这些卫星的分布基本都会遵循轨道规律,通常是在不同平面轨道上运行,从而全方位监测不同的定点。如果某一GpS技术系统有6颗卫星,其中,就有3颗卫星用于接收信号,另外3颗用来定位。对于道路桥梁工程测量工作来讲,应用GpS技术有两大优势。①GpS技术有良好的适用性,能够针对道桥工程的具体施工模块准确测量并获取相关数据,辅助工程管理人员构建完善的控制网,准确定位工程实施区域和细节,提高施工自动化水平。即使施工环境异常复杂,也能够穿透重重障碍,做好测量工作,并将测量误差控制到最低。而且,GpS技术不会受到外在天气的干扰,无论遇到暴风、阴霾或者雨雪天气,依然能够准确测量重要数据,判断工程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无论在白天还是夜晚,GpS技术都不会因为时间、空间、光线和能见度的变化而影响测量结果。②测量效率极高。在施工初期,道桥工程师能够借助GpS技术对施工环境、地质结构、水文条件进行全面测量,从而设计精确的施工图纸,绘制完善的施工模型,处理好细节问题。当代GpS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紧密,因而,测量效率极高,能够迅速获取数据,并通过程序进行翻译,加工并生成最详细的数据信息,节省更多施工成本。

3GpS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方案

3.1精心布设测量网

全面优化GpS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方案,首先要充分利用该技术精心布设测量网,努力提高测量网的进度,当代GpS技术能够将测量精度调整到毫米(mm),非常细致。其次,GpS技术有静态差分技术和动态差分技术之分,前者可以通过建立基站来分析测量数据,准确进行定位,后者属于一种载波相位差分技术,能够准确定位坐标[2]。

3.2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测量中GpS技术应用

3.2.1应用GpS技术进行放样测量在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应用GpS技术结合RtK技术来提高放样测量的精度。工作人员应在施工控制网中合理选择控制点,并进行GpS基站的设置,一般应设置2个以上的操作站,并利用控制器来对比分析道路桥梁工程坐标,以提高放样测量精度,从而为保证后续施工的准确性提供可靠的参考基准。3.2.2应用GpS技术进行平面测量在很多道路工程及桥梁工程的施工中,施工现场的地形条件往往比较复杂,传统的平面测量技术难以满足实际的施工要求[3]。而通过GpS技术的应用就可以减少地形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在实际测量时,工作人员合理确定平面控制网等级并选取相应的坐标系,并在施工控制网中选择地势相对较高的位置,设置2个以上平面控制点设置GpS接收装置,然后利用全站仪等设备来进行观测测量。在获取GpS数据后再通过内业处理来进行数据分析解算,从而为道路工程及桥梁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

3.2.3应用GpS技术进行高程测量随着我国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加,一些施工现场位于山区等复杂地形环境下的工程项目给高程测量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传统测量技术由于对通视条件等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无法满足施工的实际需要。而应用GpS技术则无需保持控制点间通视,可以利用卫星定位来实现对大范围、复杂地形的高程测量。在实际测量工作中,测量人员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地形地势特点以及测量规范要求合理确定控制点数量以及控制点之间的距离,以保证测量的精度。同时可以利用静态定位等技术方法来完成高程测量。

3.2.4应用GpS技术进行横纵断面测量在道路工程及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还可以应用GpS技术来进行线路横纵断面的测量。测量人员在实际测量时应首先利用GpS技术来准确测放道路中线位置,然后就可以通过GpS的动态定位技术结合绘图软件等来结合中线桩点坐标,进行所有桩点纵向断面和路线横断面的测绘了。与传统测量技术相比,利用GpS测量技术测量道路、桥梁的横纵断面能够提高数据采集的时效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并且极大的减轻了测量人员外业测量工作的强度,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还有效降低了测量成本,因此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4]。

3.3做好道路桥梁工程变形监测工作

在道桥工程施工中,如果出现路基开裂或者梁体结构变形问题,用GpS技术进行监测就能及时发现问题,该技术能够立刻报警,从而及时解决问题,确保道桥工程的安全性。确保道桥工程检测质量,全面做好道桥工程变形监测工作,必须重视细化监测标准项目,细化监测指标,表1就是道桥工程监测项目表。此外,GpS技术能够与工程实体进行有机连接,对施工环境实施全方位测量。如果道桥工程出现了变更,就可以运用GpS技术获取相关数据以帮助工程管理人员调整施工方案。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施工方案篇8

2.优化调整我国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探讨朱飞雄,ZhuFeixiong

3.现行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陈元元,ChenYuanyuan

4.《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编制原则及技术要点曹德志,孙柏辉

5.《铁路轨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修订技术要点曹德志,孙柏辉

6.《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修订技术要点张超,ZhangChao

7.铁路路基标准复审情况王应铭,wangYingming

8.中日铁路隧道工程技术标准对比分析研究曾满元,陈赤坤,赵东平

9.乌鞘岭隧道建成的思考和对规范修编的建议钱伟平,Qianweiping

10.《铁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规范》修编概况赵海东,喻渝,曾满元

11.高标准铁路监理项目部标准化建设初探蒋育华,JiangYuhua

12.桥梁铁路抗震规范与公路抗震规范对比分析张鹏,Zhangpeng

13.对现行铁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建议范小平,FanXiaoping

14.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翻越秦岭地段最大坡度研究分析杨勃,YangBo

15.提速山区铁路增建第二线设计思路柳世辉,LiuShihui

16.高原寒区路基边坡保温板护坡应用王平,李成

17.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碎石护坡路基长期稳定性研究刘争平,LiuZhengping

18.贯彻新理念提高过程控制标准确保无砟轨道控制精度赵东田,ZhaoDongtian

19.武广客运专线路涵过渡段施工技术胡刚,HuGang

20.郑西客运专线静压挤密桩施工技术薛宁鸿,谢军

21.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体系的建立及特点卢建康,刘华

22.引孔法高压旋喷桩在富水地区全风化花岗岩路基中的应用谢桐,Xietong

23.哈大客运专线新开河138m下承式钢箱叠拱桥桥面比选与设计陈侃,ChenKan

24.高速客运专线桥上设置安全线的可行性分析王俊永,wangJunyong

25.铁路精测网对桥隧施工测量的影响分析陈光金,ChenGuangjin

26.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预制梁场规划建设及施工管理综述薛宁鸿,张文格

27.严寒地区铁路提速后桥梁产生病害的原因分析与整治措施殷涛,Yintao

28.厦深铁路钱东特大桥mZ32下行式移动模架制梁施工技术石东东,ShiDongdong

29.京石客运专线双线整榀箱梁预应力施工技术范勇,FanYong

30.高速铁路隧道施工风险管理技术探索李明,王占龙

31.长大山岭铁路隧道群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标准化探讨张中厚,ZhangZhonghou

32.软弱围岩地质大断面铁路隧道大拱脚台阶法施工工法夏润禾,许前顺

33.浅析平岩层隧道的设计与施工陈海军,ChenHaijun

34.郑西客运专线黄土隧道半装配式拱形明洞接长施工技术昝爱琴,Zanaiqin

35.兰渝铁路首阳山隧道浅埋富水Ⅵ级围岩段施工技术宋学伦,SongXuelun

36.襄渝二线羊子岭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技术王小战,wangXiaozhan

37.浅埋砂层中土压平衡盾构机土仓压力和同步注浆量与地表沉降的关系浅析周智,ZhouZhi

38.地下连续墙施工及常见渗漏水治理探讨李舜,LiShun

39.南京地铁百家湖站Smw工法桩施工技术赵静,ZhaoJing

40.某深基坑降水施工设计,Huping

41.强风区接触网腕臂支持结构方案探讨王玉环,田志军

42.客运专线变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电磁干扰问题的研究靳忠福,JinZhongfu

43.高原地区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外绝缘设计探讨王强,wangQiang

44.接触网设计风速取值研究韩佳栋,HanJiadong

45.铁路10kV电力系统电容电流计算探讨王炳,wangBing

46.客运专线接触网设备维护管理模式探讨赵玮,Zhaowei

47."四电集成"技术在京津城际轨道交通的应用探索于小四,YuXiaosi

48.基于GSm无线通信网络的铁路站场照明远控方式研究余翔,YuXiang

49.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夏润禾,XiaRunhe1.路基不均匀沉降值对板式轨道动力响应的影响周萌,宫全美,王炳龙,周顺华

2.基于灰色Gm(1,1)和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轨道几何不平顺预测及应用研究潘海泽,黄远春,汪磊,刘仍奎,胥耀方

3.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设计布板软件研发闫红亮,伍卫凡

4.挤密桩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刘好正,LiuHaozheng

5.区域性城际轨道交通规划若干问题研究许泽群,XuZequn

6.短距离城际轨道交通工程速度目标值的选择马晋,maJin

7.客运专线铁路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方案选择与设计张利国,ZhangLiguo

8.abuja城铁Lot1B线Gaiki站至wuse站区段选线技术方案探讨顾拥武,GuYongwu

9.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理念探讨胡世东,HuShidong

10.中低速磁浮交通轨道工程研究与设计杨其振,刘道通,于春华

11.基于剪切强度折减法的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稳定性分析黄明星,蒋鑫,邱延峻

12.橡胶粉水泥混凝土路面冲磨性能试验研究覃峰,马福荣,黄琼念,何壮彬

13.时速140km城市轨道交通简支梁桥竖向刚度限值研究邓建良,李奇,吴定俊

14.不同墩梁连接方式的长联大跨度铁路桥地震反应特性对比分析霍学晋,高玉峰,李晓斌

15.火车站站前高架桥设计特点研究闫斌,戴公连

16.客运专线梁场制梁台座地基基础设计试验研究王国欣,肖绪文,敖长江

17.灰色理论在北京四环特大桥线形控制中的应用高亮亮,GaoLiangliang

18.西堠门特大桥船撞桥概率分析与风险评估尹紫红,李远富,燕蒲龙,项琴,李怀龙

19.高速铁路桥梁健康监测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研究秦世强,蒲黔辉,施洲

20.八七型铁路应急抢修钢梁的自振特性分析韩金秀,郭薇薇,夏禾,纪尊众

21.大轴重列车对既有线简支t梁的静力影响研究孔德艳,KongDeyan

22.津滨轻轨桩基托换工程墩柱切割施工技术代敬辉,DaiJinghui

23.汉宜铁路蔡家湾汉江特大桥168号周文,Zhouwen

24.桥梁微型群桩桩土相互作用模拟分析孟庆峰,王敏贤,王慧东

25.贝雷梁在客运专线900t架桥机架梁施工中的应用黄志华,HuangZhihua

26.基于英国BS5400的预应力混凝土槽形梁结构性能研究郭丰哲,苏国明,周家新,王合希,续宗宝

27.深埋双圆盾构隧道衬砌荷载模式及其接头效应分析晏启祥,程曦,何川,刘记

28.张唐铁路燕山越岭隧道地质选线研究李翔,LiXiang

29.基于乌蒙山2号隧道论多线大跨车站隧道的修建技术唐国荣,章慧健,仇,高扬

30.重叠隧道施工顺序研究吕奇峰,黄明利,韩雪峰

31.西部山区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越岭薛新功,XueXingong

32.杭州地铁1号线彭埠站-建华站区间盾构李斐,陈达,朱燕琴

33.沈阳地铁青年大街站施工技术浅谈黄俊,HuangJun

34.水平深孔注浆在地铁盾构端头加固中的应用段志宏,DuanZhihong

35.天津地铁解放桥站环控系统设计何峰,高博

36.广州地铁3号线盾构区间同步注浆施工技术孙立功,金花,庞旭卿,郭亚宇

37.从北戴河碧螺塔谈形态仿生建筑的结构技术陈诗白,ChenShibai

38.客运专线综合维修体系之我见聂宏旺,nieHongwang

39.郑西客运专线接触网供电线架空连网方式研究刘长利,LiuChangli

40.《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洗罐线防火间距探讨冯全在,FengQuanzai1.以施工组织设计为抓手加强石武客运专线施工过程的动态管理马春山,maChunshan

2.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钢梁架设方案的层次分析法研究马明正,mamingzheng

3.统筹把握"六位一体"要求强化铁路建设管理程序又好又快推进石武客运专线河南段建设王振文,wangZhenwen

4.铁路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防范探讨张峥,ZhangZheng

5.在客运专线建设中实施标准化管理初探秦建卫,QinJianwei

6.石武客运专线(河南段)7标标准化监理站建设探讨马长河,maChanghe

7.铁路客运专线监理组织管理探讨刘开雄,LiuKaixiong

8.石武客运专线邯郸站站位方案研究杨军,YangJun

9.石武客运专线郑州东动车运用所总图优化研究于永兴,YuYongxing

10.石武客运专线石郑段地质灾害特征与工程防治措施付新平,FuXinping

11.石武客运专线CRtSⅡ型轨道板生产技术薛琪,韩建红,李志强

12.石武客运专线驻马店西站pHC管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王志忠,wangZhizhong

13.石武客运专线膨胀土路基Cma改性剂应用研究李同海,Litonghai

14.石武客运专线ZXDK6+332.66~+854.4段路基过渡段填筑工艺性试验研究常浩,ChangHao

15.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桥面剪力齿槽、侧向挡块定位方法研究米亚鹏,刘碎孝

16.石武客运专线路基岩溶注浆施工技术叶中兵,YeZhongbing

17.石武客运专线驻马店西站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工艺研究边鹏飞,Bianpengfei

18.CFG桩在石武客运专线路基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杨维威,Yangweiwei

19.石武客运专线路基基床、边坡Cma改性膨胀土室内模拟试验研究沈启炜,ShenQiwei

20.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主桥钢梁结构设计郭子俊,肖海珠,徐伟

21.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主桥水上施工环境保护方案及控制措施周靖,崔庆合

22.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主桥钢桁梁支架拼装及顶推技术董政,张鹏

23.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主桥钢梁施工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识别、评价及控制管理周靖,崔庆合

24.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养护措施张新峰,ZhangXinfeng

25.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引桥跨郑焦高速公路连续梁施工控制技术高建学,GaoJianxue

26.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高强度螺栓施拧质量控制裴闯,安营

27.石武客运专线确山特大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现浇连续梁施工方案研究宫大辉,GongDahui

28.石武客运专线东孟姜女河特大桥(32+48+32)m预应力现浇连续梁跨新菏铁路施工技术王振岩,李琳

29.石武客运专线确山特大桥岩溶发育地区深长桩成孔技术王坤友,wangKunyou

30.石武客运专线某梁场规划与设计王刚,wangGang

31.石武客运专线驻马店特大桥(40+64+40)m连续梁施工技术张坚,ZhangJian

32.石武客运专线驻马店特大桥(32+48+32)m连续梁支架现浇施工技术王金明,wangJinming

33.石武客运专线现浇箱梁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宋宗波,张满堂

34.石武客运专线驿城制梁场整体规划与设计及经济性研究马骏,maJun

35.石武客运专线明港跨京广特大桥线下工程质量控制李华荣,LiHuarong

36.900t轮胎式提梁机改造及在石武客运专线西平制梁场的应用周兵,施正宝

37.考虑剪力滞系数的客运专线32m后张梁静载试验方法研究刘建学,马敏

38.橡胶抽拔管成孔技术在石武客运专线遂平梁场预制箱梁施工中的应用李唐军,Litangjun

39.石武客运专线漯驻特大桥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工艺探讨杨汉峰,YangHanfeng

40.石武客运专线(河南段7标段)箱梁预制质量控制曾小樟,ZengXiaozhang

41.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GSm-R系统场强覆盖方案研究罗杰,LuoJie

42.石武客运专线郑武段站前工程信号接口预留研究池春玲,ChiChunling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施工方案篇9

关键词:公路桥梁、管理、重要性、新措施、建议

一、加强桥梁养护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道路的交通量增加及超限超载现象、历史原因、自然因素的危害以及管养部门的内部原因等,都使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越来越要求科学化、规范化。

1.繁重的交通量及大量超载车量的运行,不仅加快了道路的病害产生,也加快了桥梁病害的发展,使桥梁的寿命大大将低。

2.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建桥时受资金紧缺,技术力量的不均衡,设计、施工管理粗放,设计、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手段、材料的落后,以致在设计上或多或少存在考虑不周的缺点,施工时也留下大小不同的缺陷。加上技术管理薄弱,施工质量不能保证这些桥梁使用寿命,造成“先天不足”。

3.自然及环境因素对桥梁的危害。在雨雪风霜及恶劣气候的侵蚀下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使得桥梁衰老加快,使用寿命缩短。

4.桥梁管养部门职能不完善。受人员、资金及设备的影响,对病害桥梁部位不能及时到位检测及养护。

二、桥梁养护工作已采取的新措施

(一)增加桥梁管养的力度

尤其对桥梁管理部门的一线单位,实行桥梁管养专人负责制,实行“精细化管理养护”。桥梁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的全面养护,尤其是桥梁的养护应该提到管养工作的首位。目前正在逐步克服重路轻桥的养护思想,逐步加大对桥梁管养资金方面的投入。

(二)配备专职桥梁养护工程师

各级养护部门均配备了有施工经验丰富、技术业务精湛、责任心强的桥梁养护工程师,负责桥梁的管养工作。专人负责桥梁的日常巡查,并建立了系统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重大病害及时上报制度。

(三)加强桥梁检查频率,较早发现桥梁病害部位,及时养护,减少养护资金投入,保证行车安全,延长使用寿命针对所管养的高速公路桥梁,实行定期检查和日常检查分开;由各基层养护单位的桥梁养护工程师负责桥梁的日常检查;公司专门成立了检测中心,培养专职桥检队伍进行桥梁的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急需加固的危桥,除设置必要的警告标志外,应及时设计加固方案进行加固,必免出现桥梁事故;对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中发现的疑难病害及加固问题,桥梁养护主管部门及时进行桥梁病害及维修方案论证,采取切实可行的处治方案。

(四)建立和完善桥梁技术档案

以前在日常桥梁管养技术工作中,资料不完善、齐全,不能及时组织桥梁的经常性和定期检查,难以系统、完整地建立和完善桥梁技术档案。目前已利用公路桥梁管理系统(CBmS)对桥梁技术状况实行动态管理,将养护资料进行统一及时的归档,完善桥梁档案。

(五)在养护工作年度计划中,除安排保证桥梁养护日常维修的经费外,还需安排必要的专项维修基金,以应急桥梁养护中应急事件的出现基层单位除进行日常的桥梁管理养护外,还需将季节性养护提上日程。

三、目前桥梁养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养护技术人员相对较少

目前,各桥梁养护管理部门虽然均配备了专职桥梁养护工程师,但是对于各分公司所管养的路段较长,桥涵数量较大,桥梁养护工程师的数量不能满足养护、检查和维修工作的需要;如果各种专项维修工程一开工,桥梁养护工程师即要组织维修工作,又要搞好桥梁检查、档案整理等相关工作,使各方工作进度大受影响。

(二)对桥梁的耐久性重视不够

桥梁病害普查统计的病害数量较多,由于受养护经费的限制,目前进行的维修工作主要是针对影响承载能力方面的病害进行维修处治,而对于影响耐久性方面的病害的维修不够及时。如宽度较小的裂缝、钢筋锈蚀和混凝土碳化等病害。任何一座桥梁从“新”到“旧”、从状况良好到出现病害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长期以来,人们受混凝土是一种耐久性能良好的建筑材料的影响,忽视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由于混凝土碳化和钢筋锈蚀等原因引起的结构破坏问题非常重要,因为混凝土炭化和钢筋锈蚀需要处理的工程具有普遍性,造成的损失也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及时对桥梁病害进行维修,能有效阻止病害的继续发展,延长其使用寿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

(三)桥梁技术档案不够完善

由于历史及档案管理方面的原因。档案资料不够齐全规范,技术状况不明确等。一方面是由于变更技术资料的归档不及时,第一手资料难以掌握;另一方面是由于历史及管理方面的原因,在移交及多部门管理过程中造成资料不规范或缺失现象;再一方面是对桥梁的各种检查检验、桥梁病害处理资料不齐全,桥梁自身作业不规范等。

(四)桥梁管养的行政执法力度不足及未能设置足够必要的桥梁安全防护措施

桥梁管养中的行政执法力度也是制约桥梁使用寿命的重要部分之一。禁止超限超载车辆通行、上下游采砂、河道变窄、桥下范围内的违章用地等。通航河道的桥跨及跨线桥梁应设置足够的防撞、限高、照明、限载等警示标志等。

四、建议

在思想方面,桥梁养护管理的重视力度正在逐步加强,由于各项管理工作涉及众多工作以及需要相关行业、部门的配合支持,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改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针对存在问题应实行个个击破的方法,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建议:实施桥梁管养责任制,实行层层负责制;完善加强各项桥梁管养制度;科学使用公路桥梁管理系统(CBmS)对桥梁进行科学化、及时化管理;加强桥梁“精细化管理与养护”特别是日常管养制度;配备必需的桥检仪器设备,并使之充分利用;定期组织桥梁养护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增强业务水平;极积采用新的技术及工艺,等等。

参考文献: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施工方案篇10

关键词:双曲拱桥;拱顶下沉;维修加固双曲拱桥,是我国江苏省无锡县的建桥工人,在继承石拱桥传统的基础上,并吸取了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经过实践于1964年创造出的一种具有我国民族风格的新颖的圬工拱桥。由于这种桥梁具有节省材料,比其他拱桥施工简便等优点,所以一经出现,迅速在全国得到了大量的推广应用,为我国公路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由于当时双曲线拱桥的设计荷载较现在都偏低,加上横向联系也偏弱。在长期重荷载、大交通量运营情况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对如此众多有病害的桥梁,如全部拆除重建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也是不现实的。事实上双曲拱桥具有较大的超载能力,它们中的大多数经过维修加固是可以继续运营的。作者曾经对几座双曲拱桥进行过维修加固,都已取得成功。本文主要介绍其中一种充分利用桥位特殊地形,因地制宜地对拱顶下沉进行维修加固的方法。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在对双曲拱桥进行维修加固时参考。

1、桥梁概况

东至县尧渡大桥位于206国道k1278+100处,为钢筋混凝土等截面悬链线空腹式双曲拱桥,设计荷载为汽车—15级,挂车—80,桥面宽度为净宽8.5m+2×1.5m人行道,单孔跨径30m,桥梁全长157.2m.该桥于1974年开工,1977年建成通车。2001年进行了维修加固,加固后的尧渡桥以崭新的面貌赢得了当地政府和居民的好评。

2、主要病害该桥由于采用民工建勤,边设计边施工,以及通车后长期失养,外表损坏较大。主要病害除桥面网裂、渗水,栏杆、人行道破损及其他附属工程损坏等外,最严重的病害是东至岸桥台刚完工后就出现下沉,致使该岸边孔拱顶下沉,拱肋开裂,桥梁安全隐患较大。

3、维修加固方案选择据近几年观测资料分析,该桥边孔拱顶下沉无明显加重。在实施维修加固之前,技术人员请教了当年的设计、施工负责人,又对该桥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查,在检查中没有发现新的病害。针对该桥边孔拱顶下沉情况,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详细论证,提出了几套方案,因除拱顶下沉之外,其他病害均较为容易处置,本文着重就拱顶下沉的几套处置方案分别介绍。

3.1、方案1顶推方案该方案是在靠近东至岸桥台处拱肋上设置一道横梁,在横梁与桥台之间放置几台液压千斤顶,并在水平及竖直方向设置相应的定位装置。在解除拱座对拱脚的约束后开通油泵,使千斤顶推动横梁与拱肋一起沿着预定的方向移动,使拱肋逐渐恢复到或接近原有的拱轴线,再分别加固拱脚、拱顶部分,完成边孔拱肋的整体加固工作。

优点:材料用量少,可节省工程资金。缺点: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

3.2、方案2:衬拱方案该方案是在东至岸边孔每片拱肋下再增设一道拱肋及基础,形成一座裸拱桥,以辅助有问题的上部结构共同受力。

优点:可避免上部结构坍塌的危险,结构受力明确,技术要求低,风险小。

缺点:由于新增基础必须承受一定的水平力,基础设置较困难;而且由于上部结构受力状况的改变,还有可能影响到邻孔的受力。再者新拱肋的施工也有一定的难度。

3.3、方案3:组合方案该方案是在方案2的基础上,结合东至岸边地基较高的特殊地形,在新形成裸拱桥的拱脚间增加几道纵梁及桩基础,以承受上部结构荷载并可传递邻孔的水平力。

优点:该方案可彻底解决方案2中的水平力问题,不但不会对邻孔增加水平力,而且可以承受或将一部分邻孔的水平力传递到桥台,对新增基础技术要求也可适当降低。

缺点:材料用量偏多,新拱肋的施工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以上三个方案,经过专家充分论证,一致推荐按方案3进行加固实施。笔者认为该方案既安全、可靠,又可完全解决东至岸边孔存在的问题,甚至还可适当提高其承载能力。

4、维修加固方案实施根据该桥东至岸边孔特殊地形,采用了在原拱肋底部增设新拱肋,并配以承台和挖孔桩基础的组合方案。新拱肋共分三段,拱肋下缘线由三个不同半径的圆弧相切构成,外观较好,并有利于桥孔过水。新拱肋和系梁形成内部超静定结构,除承担上部结构传递的荷载外,还可承受及传递水平力。

4.1、下部结构施工要点根据现场地形、地质情况,在桥台、桥墩内侧和跨中三处分别设直径1.4m人工挖孔桩各三根,桩长7m.为防止桥台基底以上土体发生向河道方向的位移,桥台处桩基先施工桥轴线上的挖孔桩,再施工两边的桩基,并采用混凝土护壁。余桩基可同时施工,在其施工过程中,随时观测桥台和第一、第二跨拱肋是否发生位移。

4.2、上部结构施工要点新增拱肋因按三段不同圆弧设计,施工时首先进行端部两圆弧段拱肋的施工,由于上述两段断面较大,可以在不中断交通的情况下按常规进行。中间段拱肋采有万能杆件满堂支架支撑,拱肋混凝土采用弱膨胀50混凝土,施工在白天进行,并实行交通管制,采用单车道匀速通行,尽量减少震动;整个拱肋混凝土浇筑同时采用对称施工,合拢段混凝土施工完成时间控制在晚上7h左右,从完工时间起,夜间12h封闭交通,以便拱肋混凝土凝固,每天进行一个拱肋施工,直至所有拱肋全部完成。

4.3、其它东至岸边孔整体加固工程完成后,对全桥其它病害按常规方法进行维修处理,同时,为配合G206东至北段改建工程竣工,改善尧渡桥作为城市出口道路的形象,又对全桥上部结构和栏杆进行了全面整修和粉刷,并对桥头引道进行了综合处治。

5、体会

目前,我国公路上还存在不少有问题的桥梁,甚至是危桥险桥。由于财力所限,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全部拆除重建。为保证运营安全,必须对这些桥梁进行鉴定,有针对性地进行维修加固。因此,桥梁的维修加固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5.1、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应对桥梁的维修加固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省级公路管理局(处)应设专门部门负责桥梁维修加固的技术指导和宏观管理,市公路管理部门应负责本辖区干线公路桥梁维修加固的方案制定、组织实施和竣工验收工作。

5.2、桥梁的维修加固要工作认真、计划周密。加固前必须对桥梁进行全面的检查及检测,必要时还要进行荷载实验,找出主要问题。随后再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选择有维修加固经验的施工单位,编制详实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必要时,需进行施工图设计后,才能组织实施。否则,会造成事与愿违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