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的思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31:21

大学生创业的思考篇1

一、创业的本质

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条件的限制下对机会的追寻,将不同的资源组合以利用和开发机会并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的本质是创造,创业是富有创业精神的创业者与机会结合并创造价值的活动。

创业具有四个特性:一是创业具有新颖性,或者是新产品、新服务,或者是新事业,或者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达到新的规模或新的层次。二是创业具有主动性,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是积极进取精神的体现,是使命感的驱使。三是创业具有艰难性。四是创业具有影响性,对个人、家庭、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创业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活出生命意义的过程。

我们可以从创造、创新和创业这一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去理解创业的本质。创造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创新是对现有事物的更新和改造过程,而创业则是开创某种事业的活动。虽然三者都给予认识主体一种“全新的”感觉,都具有独创性,都含有“创”的成分,但创造强调原创性,创新为“推陈出新”,而创业则注重把创造与创新的东西变成现实,开创出新事业。创造在于它的原创性,能够孕育出前所未有的东西。然而,创造有时并不一定完美,只有创新才能使创造尽善尽美,只有创业才能使创造和创新落到实处。

二、创业与就业的关系

首先,创业不等于就业。一方面,两者的定义不同。创业是指劳动者个人或团队主动地开创基业和不断创造新事业,并获取创业收入的活动过程,包括一切创新创造活动。而就业是指劳动者个人受雇或从事某一相对稳定的职业,并获得工资性收入或劳动报酬的活动过程,包括受雇企事业单位的正规就业和自谋职业的非正规就业。另一方面,两者的主体不同,创业的主体可以是个人或团队,而就业的主体就是个人。其次,创业与就业存在紧密联系。创业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创业主体在创业过程中,会对社会就业产生重大影响,即消灭旧的就业岗位,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最后,创业者不一定都是就业者,就业者也不一定是创业者。就业活动必然为就业者带来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但创业则不一定。由于创业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具有一定风险性,因此创业者有可能创业失败而带来损失,也可能成功创业带来大大超过一般就业收入的风险收益。

三、创业精神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是“敢创业”,即要有创业精神。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实质可以概括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善于学习、勤于实践;住机遇、拼搏进取;实事求是、敢于冒险;团结协作、同心同德;诚实守信、以义取利;追求卓越、永不止步。创业精神是激发大学生创业冲动的源泉,是支撑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灵魂。拥有创业精神,可以让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信念坚定、目标明确、意志顽强,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彼岸。

创业精神的首要涵义就是有信念。信念是生命的力量,是创立事业之本,信念是创业的原动力。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条件去开创自己未来的事业,相信自己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成为创业的成功者。其次是自强。自强就是在自信的基础上,不贪图眼前的利益,不依恋平淡的生活,敢于实践,不断增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与才干,勇于使自己成为生活与事业的强者。再次是自主。自主就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具有独立性思维能力,不受传统和世俗偏见的束缚,不受舆论和环境的影响,能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善于设计和规划自己的未来,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自主还要有远见、有敢为人先的胆略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直至达到成功的彼岸。最后是自立。自立就是凭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业的基础。

四、创业的激情与实践

创业的首要条件是创业激情。马克思认为,人“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激情是人的意趣和性情的自然表达,是创意的源泉,也是提升和凝聚人气的途径。没有理性,不可能生成实力,而没有激情,则不可能造就魅力。

大学生创业仅有良好的愿望和满腔的激情是不够的,更需要了解创业的规律,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创业是一项艰苦复杂、充满挑战的工作,要真正实现创业目标,就要有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本领,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各方面的能力。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各方面的技能越多、越深,创业活动就越能有效地开展。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会遇到种种无法预料的新情况、新问题。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增强创业意识,经风雨、见世面、炼品质、长才干的最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是一大法宝,大学生创业意识的产生、创业能力的提高及创业心理品质的锻造都离不开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1]郭占恒.金晶瑜.创业的本质是创新[J].浙江经济,2007,(16).

[2]刘绮婷.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J].商情,2008,(22).

[3]马安勤,张日新.论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J].科技创业月刊,2007,(6).

大学生创业的思考篇2

[关键词]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培养途径

随着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当代的中国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的技术和技能型人才。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不仅要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更应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中南大学作为一所全国性的综合性大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已成为一项不可推卸的紧迫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1.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缓减就业压力

图1高校毕业人数增长趋势图

如图1,近些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每年呈现大规模攀升的发展趋势。然而工作岗位却不会因为毕业人数的增加而增加。现在毕业时的大学生就业率只有55.8%,而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87.5%。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的配置转为市场来调节,就业问题主要通过竞争来解决。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颇受企业的青睐,这也就决定大学生在校期间需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创业能力的大学生自然也会创办自己的企业,这不仅解决了他们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可为社会提供新的工作岗位。

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社会转型的需要

当代社会正在向创新型社会转变,而在该转变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具有高素质的大学生。近几年,高校在不断地扩招,每年进入社会的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扩大。然而,现有的社会模式下企业容纳不了如此多的工作岗位。这就需要更多人具备更加大胆的思维方式,找出现有社会中潜在的商机或出路。高校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高端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的特点、优势和规律,担负着培养高层次创业创新型人才的重任。高等学校培养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水平人才,是我国社会实现快速转型的先决条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因此,大力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是社会转型的基本工作和重要环节,它的成败决定着我国能否快速实现向创新型社会的转变。

3.创新创业意识是国家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句人人皆知的话。没有创新,一个国家就不可能进步,在各个方面也不会有重大的突破。而如今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没有进步就意味这落后。因此,创新是一个国家兴盛发展的标志。创新对个人来讲也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拥有创新的想法就能在求职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样,创业能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创造更多的财富。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途径

1.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将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融于竞赛之中。近年来,学校大力开展以挑战杯、升华杯、数学建模竞赛、创业设计大赛、职业规划设计大赛、力学竞赛等为主要形式的科技创新系列活动。在这些竞赛之中,学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也资助了一部分学生自主创业。

2.以项目为载体,参与创新创业项目

实践出真知,要使一代大学生在观念上变革,就必须以实践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孕育的载体,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进而萌发创新创业的意识。

近些年来,国家与学校鼓励许多同学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先后成立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米塔尔创新创业项目”等。凡是申请了项目的团队,学校都为其配备了一名指导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积极参与到项目中去,完成申请的创新课题或创业计划,在杂志上、申请专利或创立自己的企业。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举措之一,该活动是以课题的形式,资助在校本科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分四个年度(2006~2010)在全国总共资助15000个项目。2007年,教育部的“质量工程”启动以后,学校成为首批“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60所高校之一,进入第一方阵系列;从2005年至今,教务处投入707万元,资助了846项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参与学生4250人。2009年,学校共有274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获得资助,其中,65项获得了教育部的资助。米塔尔创新创业项目则是由米塔尔(mittal)钢铁公司每年出资30万元在我校成立的,每年资助60余个项目。

3.推广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有时思维方式决定解决问题的成败。通过思维训练教会学生转变思维角度,大胆创新和突破,从而在人格上形成个性化人格、独立意识。创新思维训练较容易寓教于乐,往往许多新奇的案例使学生乐不思蜀,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开动脑筋。

三、结语

在高校中大力推行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既是国家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要求,也是高校寻求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关于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的讨论,必然能积极促进高等院校改革教学思路,优化教学环境,更新教学模式,促进高校健康发展。在当前的形势下,迫切需要把各个高校的有效举措加以总结完善,并进一步推广,以使更多的大学生能够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飞黄晓珑陈露: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J].科技资讯,2008

大学生创业的思考篇3

关键词:高职毕业大学生自主创业创业创业教育国家政策80后

在今年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再就业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再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这无疑为广大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作为高等院校高职专业的一名辅导员,我个人认为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比寻找、选择工作更有意义。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我国劳动力正处于高峰期,人才数量居高不下,但是社会的就业岗位增长不足,造成社会上还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市的失业大军和历年的毕业生相互叠加,造成国家的就业压力顿增。虽然大学生有着良好的就业基础和条件,但是由于大学生本身就业方向和就业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百里挑一的人才市场还是对大学生的威胁很重。与其去和一大批人挣一些少的可怜的工作岗位还不如自己去创造工作岗位。

(2)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实践在我国已经不是新鲜的事物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还缺乏必要的研究和专业性指导,大学应该对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做好制度安排。在目前的学年制条件下,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边学习、边操作、边实训,形成相对开放的弹性教学系统,始终把创业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为此我院高职教育应积极效仿全国其他知名的高校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由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的领导及各二级学院主持学生政治工作的给广大的高职及本科学生授课,并将大学生自主择业、就业和创业作为教学质量的提升的一部分,鼓励本院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提出新的观点和新的思想,让学业和创业相互促进,促进办学质量的提高。

(3)国家在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上的政策支持:新政策在贷款额度、期限和贴息方面都给出了更加优惠的条件。贷款额度最高可扩大到5万元。对某些特殊贷款项目,贷款期限在国家规定两年的基础上可延长至4年。符合国家贷款财政贴息资金规定的微利项目的贷款利息,前两年由中央财政全额贴息,后两年由区级财政贴息;非贴息项目的贷款利息,在贷款期限内由区级财政按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10%给予贴息。各地区财政承担的贴息资金,市财政按照60%给予补助。

(4)近几年来以80后为主体的创业和择业队伍群体整体的心理素质不是很强,80后既缺乏50年代人与祖国共命运的伟大情怀,也缺乏60年代人追求精神解放的思想觉悟,同样缺乏70年代人们善于自省的精神,80年代的人们是没有精神归宿的一代,是缺乏自省和对世界担当的一代,需要给予更自由、开放、舒适、轻松的工作环境,而且主管单位领导不要试图限制他们的思想和改造他们,而更需要因势利导和循序渐进,因此在80后大学生占主体的毕业生强烈的自尊感的心理使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可以直接自主创业,但是大部分还是应该在企事业单位进行几年锻炼,然后在自主创业。

(5)据20__年《中国青年报》与腾讯教育合作的调查信息显示,有89.2%的公众选择了支持高职的学生自主创业,反对的声音仅占2.6,还有8.2%的公众表示不确定。调查还显示有70.1%的公众还表示身边有高职院校的毕业学生自主创业的例子,可见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自主创业的学生大有人在。在高职学生自主创业优势的调查中还显示43.5%的公众认为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拥有一技之长,32.8%的人认为高职学生“实习接触公司单位的机会较多”,19.9%的公众认为高职学生“创业欲望更为强烈”,我个人也同意高职学生“创业欲望更为强烈”这一观点,他们作为专科学生就业压力本来就比本科生压力更大,他们作为专科生也更像证明自己的能力不必专科生差。

结合近几年带高职学生所总结的经验,我认为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去积极的思考问题,更加关注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把握所学专业的前沿科学,寻找知识的转化点。任何创业都应该建立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之上,不可以急功近利,大学生创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性、风险性和复杂性,是比较有意义的实践过程。现择业再就业可以弥补自己在专业知识意志力、资金、市场经验等方面的不足,为自主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反过来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创业准备的大学生,在学习知识和参与社团活动时有更多的目的性,有意识的搭建各自的知识框架和组建创业团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以后真正的择业和创业做好准备。所带的高职三个专业以文化事业管理专业为例,大多

数学生可能会自主创业,因为他们所学的知识面非常的广,而且自己的专业就是广告,自己就可以和自己的同学合作成立自己的公司,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他们的创业成本很低,与他们所学的专业相挂钩,让所学的广告知识更加实用。在职场上来说“金三银十”来说,三月份正是毕业生求职的黄金期,很多企业在这一段时间招贤纳新,那么根据所带的以工作的毕业生对我的信息回馈得到以下四中毕业生受到就业单位的青睐:①一定的英语水平和沟通协调能力②注重细节且能突出自我优势的学生③乐意从事基层工作,拥有一颗感恩的心④自信创造奇迹的人。在一份调查中显示在面试时仅因第二种能力不足的学子在面试时遭到失败的比例占到了77%,这对于一个以培养祖国栋梁的大学专职辅导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心痛的数字。这种现象说明大学生在校培养的各方面能力仍然十分的欠缺,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仍然很弱,所以我鼓励我们的高职学生自主创业。下面我就为本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提出以下的建议:

(1)大学生自主创业应在产业优化升级、消费比重提高、内需扩大、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三大主线下把握商机,在民生消费产业(商业服务业、教育产业、医药产业、文化产业和消费品生产行业)、生态环保产业、科技创新型产业(金融服务、物流、信息服务外包装等现代服务业、新材料等行业)、基础产业(主要是能能源和物流等两大产业)和外向型五类产业等五种产业下施展才华。这些产业商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的优化、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现状的改善、居民收入的提升及其城镇化进程推进的加快、城市生活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等方面的要求。

(2)创业之初不要抱怨,并不是每一次的付出都会有回报;并不是每一次的努力都会拥抱成功;并不是每次成功都会一直延续……你们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当你们不再计较付出的多少时,成功已经离你不远。永远是多干多练的多收获。无论是先择业还是直接创业,对于你们年轻人来说,无论选择的结果是好是坏,都是一种不可或少的一种财富。

(3)自主创业规划时要有两大纬度(上海市开业指导专业教授曹天风):①自我认识、自我完善②洞察环境、猎捕商机。总体上要求就是提升学业水平,赶超时代潮流,提升自己学业能力的同时,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但从自主创业来说,应瞄准消费者的需求,商机是一个创业机会产生后企业产生得以快速成长的催化剂,在市场经济大的环境下,创业者把握住了市场经济的脉搏,就等于把握住了聚财机会。商机永远是钟情于有准备有条件的创业者,所谓的准备就是创业者要内在的经营技能,有高于一般人的经营眼光。如果没有这些就无法识别、筛选、创造商机,甚至商机就在眼前仍然视而不见;或者无法抓住和利用,结果失去发展的机会。在市场这个大的万花筒中去寻找和发现不时闪现出来的消费者的新需求、新商机,是大学生自主创业者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不少人感叹现在就业和创业越来越难,为此有人在困难面前消极等待不思进取;商机是永远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关键是创业者有没有走出去好好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市场;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企业;没有疲软的消费,只有疲软的创业者。

(4)大学生自主创业应该拥有的“模块”,也就是创业的几大阶段:①“炼钢”模块(磨练意志的阶段)②储“能”模块(能力的学习和储存阶段)③开业模块④生存模块⑤求助模块⑥挑战模块⑦发展模块⑧人生和企业价值模块。在开业模块和生存模块应注意创业有风险,毕业生应该理性对待、理性思考,应该明白成功的背后有汗水也有泪水;光环的背后有掌声也有付出;即使创业初有成就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创业要树立起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的那么一股子劲头;要学习创业知识,不断增强创业资本;要充分认识到创业的艰辛和曲折,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创业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拘泥形式、类型、规模,着中积累经验、资金,把小事做大做强。在求助阶段创业的你们必须依靠的8种人:亲人、友爱、“贵人”、友人、同仁、老乡、同学、对手。同时敢于挑战自我,实现自己企业和人生的价值。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应该成为高职专业设置的基本指导方针,提升高职毕业学生自主创业竞争力的有效做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找准人才定位,贴近市场需求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职技能人才,但就不同的学校而言其人才培养的定位还是会因为区域和产业背景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别。我院高职教育应立足于廊坊本身的城市特色产业和临近京津的位置优势而进行专业设置,更好的适应环境和科技型新兴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具有广阔的生存空间。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考虑①准确把握地方经济的发展趋向,加快培养高技能的人才。②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在确定人才发展定位是充发掘在过去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实验实训等方面积累下来的优势,找到办学积淀与当前市场需求之间的结合点,使学院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③及时掌握就业行情,高职教育要提前一步市场发展趋势,比如在社会文秘人才市场趋于饱和前提下,我院就文秘专业的招生也做出了相应政策调整,在招生人数上予以减少。④找准岗位目标,就高职教育而言,要在企业和创业时找准自己和中职生、本科生不同的位置,针对特定的甘为目标培养人才。

(2)科学设置专业,降低同类竞争风险。专业设置趋同是造成高职生同类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一些热门专业,特别是新闻专业将来也许会因为毕业生供大于求反而成为滞销专业。要降低同类专业竞争的风险,就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精,人精我特”。

(3)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的教育质量,强化毕业生的生存能力。要切实提升高职的教育质量,有两个方面至关重要。①一套科学、适用的课程体系。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课程设计上要面向学生的职业生涯,不仅关注其职业技能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关注起全面素质的提升;既满足学生初次就业的需要,与学生的“第一岗位”紧贴,也要关注学生的其他发展潜力,以便于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迁移和创业时不至于十分无奈。②将学院与企业合作教学合作在教学工作中贯彻到底。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重要模式,院企合作是高职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只有实现校企融合,才能使学生得到真正的技能培训,才能培养出贴近岗位需求、得到企业认同的高技能人才。阻碍两者发展的瓶颈是企业参与教学的热情不够,其根本是原因利益驱动不足。因此必须在“双赢互利”上下功夫,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让学生得到最实用的技能培训,也为学院提供一个稳定的人才输出基地,让学生在自主创业前在企业学到相应的管理经验和相关知识。

大学生创业的思考篇4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意识

目前,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新增就业岗位减少,高校毕业生人数快速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是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一条有效途径。了解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现状,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促进大学自主创业已成为高校师生共同关心的话题。本课题组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学校不同性别、年级与类型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9份。问卷内容涉及大学生对目前就业形势和创业政策的了解,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创业意向等方面。最后,采用归纳和演绎、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问卷调查结果加以研究,比较客观地反映出该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教育现状。

一、南京晓庄学院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

(一)大学生创业意识较强,但创业泡沫较大。

在回收的989份问卷中,有567人(57.3%)表示会考虑自己创业,其中49.0%的大学生想创业是受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所迫,24.7%和23.7%的大学生认为成功创业者先例及当前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是他们想创业的动因。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大学生潜在的创业意识比较强。他们认为在这个创新时代里,自己具备了一定的创业素质,自主创业具有一定的优势,并希望能得到学校和社会更多的支持。而在“你对于毕业后的选择是什么”这一问题上,他们选择了参加工作(50.9%)和考研究生(33.2%)作为其最主要的出路,选择“自主创业”的仅占9.2%,最后能够真正自主创业并获得成功的大学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可见,大学生主动创业的意识还不够,大多是被动创业。

大学生创业泡沫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受到以下方面的影响:一是政府政策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的加大和社会媒体、舆论对创业杰出人物、成功企业家等宣传,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使得在校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二是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不足。在校大学生虽然有着高涨的创业热情,但自身缺乏创业所需的能力和素质、管理经验及社会资源等,对创业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而且大部分创业项目选择了科技含量低、经营范围窄,如网店、零售、餐饮、娱乐等传统行业,由于竞争激烈,盈利较低,最终导致绝大多数创业者半途而废或失败。三是家庭因素的影响。调查发现,虽然52.3%的学生家长表示对学生自主创业不反对,但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子女有一份高薪和稳定的工作就好,可见家庭因素也是阻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大学生创业心理逐步趋向理性。

调查显示,92.3%的大学生认为最佳创业时机是自己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资源和工作经验之后,64.7%的大学生认为在各项创业条件比较成熟的情况下才会选择自主创业,这表明大学生已经理性地意识到自主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困难和阻力。对于“如果创业,你根据什么确定自己的创业方向”这一问题,有43.5%的大学生选择了“该项目的市场前景”,31.7%的大学生选择了“某一行业的熟悉程度”,17.7%的大学生选择“自己的专业特长”,仅有7.7%的大学生选择了“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面对“如果你在首次创业中失败了,你会怎么做”时,63.9%的大学生表示要等待时机,进行第二次创业,只有4.6%选择放弃。这组数据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自主创业时不仅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更注重创业项目的发展前景及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当代大学生执著追求创业梦想,从容淡定地面对失败,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创业心理日渐成熟和趋向理性化。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创业资金的不足、社会经验及社会关系缺乏仍然是目前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43.4%和38.3%,此外,23.7%的学生认为创业知识和企业管理经验不足也是创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南京晓庄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院创业教育观念比较落后。

调查显示,44.3%的大学生认为大学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很有必要,42.7%的大学生认为有一定的必要性,只有13%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在问及“通过何种途径获得创业知识和信息”时,选择互联网占38.1%,电视占28.3%,相关书籍占16.7%,而通过学院举办的创业教育讲座、课程只有16.9%。这组调查数据显示该校创业教育存在着大学生对创业相关知识的渴求与学校提供相关资源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常常把创业教育当做大学生毕业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一项内容,导致创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应付、变味等问题。此外,学校开展的以提高大学生创业技能为重点,局限于如开展“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等实务层面的“精英化”创业教育形式,只有少部分取得骄人业绩的大学生受到关注,而大部分大学生因各种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参与其中,使得创业教育没有在学校大范围内得以开展。

(二)相应的师资力量和教材缺乏。

调查显示,70.5%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创业教育课程内容没有吸引力,对自己没有帮助,只有29.5%的大学生认为有用,其中87.6%的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其帮助最大。当问及“学校创业教育形式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时,68.7%的大学生希望增加具体实践环节。调查发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缺乏和教材不成体系已经成为制约该校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师资方面,学校缺乏一支具备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目前,该校的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工作由辅导员承担,大多没有创业或投资的经历,不熟悉现代企业管理与运营,实践能力缺乏,在进行创业教育时,理论多实践少,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业动力。在教材方面,学校没有一套成熟的教材体系。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比较权威性的教材可供选择,学校也没有形成一些受学生欢迎的教材、成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标准,课程的内容主要以创业讲座、创业典型分析等组织形式,讲解国家政府相关扶持政策,创业资金来源、创业前期准备等指导性内容,重点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并没有把创业教育纳入到系统的学习和课程体系中。两方面的原因造成该校创业教育内容单调、形式简单、成效不高。

三、进一步推进学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

(一)转变创业教育传统观念,树立创业教育新理念。

第一,转变以往把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就业前的准备教育或补偿教育,将其定位为一项就业工作的错误观念。学校要把树意识、重创新、强能力作为创业教育重点,不仅教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更要帮助大学生认清创业教育的本质,端正创业动机,培养正确的创业意识。

第二,改变以往只针对少数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精英化”教育模式,把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一项内容,把创业教育思想贯穿到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造意识及实践技能等创业综合能力,帮助他们实现由知识的拥有者转变为社会价值创造者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满足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二)加大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教育体系和师资力量建设力度。

第一,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课程是保证高校创业教育目标实现的工具和手段。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坚持“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把学生的就业创业与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学活动紧密相连,构建各方面知识综合、多学科整合、课程形式多样、课程信息化的创业教育课程。

第二,构建创业教育实践体系。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建立校园创业教育基地,多开展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活动,增强学生创业活动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开展如创业计划大赛,“创业人才助手”、挑战杯等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举办创业讲坛、SYB培训等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注重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向实践技能转化的能力。

第三,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创业教育学术研讨,有条件的情况下,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甚至选派到欧美等创业教育先进国家访学进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创业体验和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学校在优先选拔校内有企业管理经验或有过创业经历的教师担任创业教育教师基础上,还可以聘请部分企业家、企业高管、技术专家等作为学校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

(三)积极开展创业指导服务工作,营造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

第一,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舆论环境。学校一方面要加大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税收减免、企业注册、融资等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和创业欲望。另一方面,要积极邀请企业家来校开讲坛、作报告,宣传创业精神,让学生通过身边创业典型的创业经历和致富经验,引发其对自主创业的思考,改变就业观念,增强自主创业意识。

第二,建立创业指导体系,积极开展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学校要建立创业指导中心,密切联系学生就业创业相关的政府及学校各职能部门,及时收集、整理和公布与创业相关的政策、信息等,定期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加大对学生创业行业和创业项目的引导,避免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盲目选择。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工作要分阶段指导学生,并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对于低年级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指导工作侧重于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对高年级学生侧重于就业指导和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系统地帮助学生做好创业前的各项准备,助推学生创业。

参考文献:

[1]杨广军,仇桃珍.以创业带动就业――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3):57-58.

[2]商应美.高校创业教育的观念转变及战略对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3):25-28.

大学生创业的思考篇5

[摘要]大学生创业是当前国家、社会及高校重要的关注点之一,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已成为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的重点。文章从分析大学生创业软实力的定义与构成入手,剖析大学生创业软实力不足的具体表现,提出重视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以及营造浓郁的校园创业氛围等,以帮助大学生个体提升创业软实力。

[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软实力对策

[作者简介]周屹峰(1982-),男,江苏东台人,常州大学学生处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江苏常州21316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基于就业质量视角的本科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2014SJB463)、2014年常州科教城课题“科教城高校学生创业软实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K2014311)和2014年常州大学理论研究会课题“学生就业创业软实力提升研究——以常州大学为例”(课题编号:14LLSJ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1-0077-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中央和各地方政府也相应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措施,帮助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然而,在校大学生创业人数不足在校生的1070,且成功率较低。究其原因,除了诸多外在因素和条件制约之外,大学生自身创业软实力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

一、大学生创业软实力的界定与构成

1.大学生创业软实力的内涵。何为创业软实力?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大学生的创业软实力,主要是指除了创业所需的创业知识技能等硬指标外的人文素质,包括创业合作能力、强大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有的学者认为,“创业软实力,是指学生自身的组织实施创业活动所具备的人文素养。人文素质问题是大学生创业的‘软实力’,其在大学生创业中的关键作用并不逊色于知识、技能等‘硬实力’。”

笔者认为,创业软实力是学生创业魄力、合作力、意志力和抗挫折力的合力,是一种终极竞争力分。从一个创业者的角度出发,创业的成功离不开丰富的创业知识和过硬的创业技能作为支撑,同时,更离不开强烈的创业意识、欲望和意志力和抗挫折力等人文综合素质。由此可见,对于创业学生来讲,学好专业技能知识、具备过硬的创业本领、拥有较强的“硬实力”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学生要将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转化为创业实践,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自身创业“软实力”来作为引领。为此,大学生要成为出色的创业者,能用“硬实力”做事还远远不够,更要学会用“软实力”做人。

2.大学生创业软实力的构成。大学生创业软实力是一项综合素质,是大学生在进行创业实践活动时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笔者认为大学生创业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创业价值观。作为一种文化和观念,创业价值观不仅对创业实践活动具有价值导向作用,对创业力的形成与提升具有重要的激励功能,也是大学生创业个体今后从事合法创业活动的重要保证。

二是团队协作力。“一支素质过硬、能力强的创业团队,是实现创业愿望,走向创业成功的基础。”要想把创业意愿、理念转化为创业行为,需要一支由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员组成的团队。优化团队功能,使团队功能发挥最大化,是大学生创业软实力培养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不再是仅仅停留在人际关系的协调上,更重要的是拥有一支优秀创业团队的整合力。

三是创业意识力。创业意识、理念是大学生创业软实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基于行为心理学理论,人的行为遵循特定的规律:意识一动机一行为。创业行为源于创业意识,创业意识就是创业者创业的意愿、行为动机。创业者为实现自己的意愿,必然会采取创业行为活动。创业意识力的强弱,决定着创业活动的成功与否。创业意识越强,对创业活动的积极影响力越大,越有助于推动创业行为的成功。

四是心理承受能力。健全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创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往往不可能一次成功,过程中充满着风险、坎坷,甚至是挫败。由此可见,具备一个强大的内心、拥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创业的必备素质之一,更是大学生创业软实力培养的题中之义。

二、大学生创业软实力的现状与分析

近年来,创业成为一股社会热潮。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高校逐步加强对学生创业力的教育工作,尤为注重学生创业知识技能的提高,但是对于创业软实力教育方面凸显不足,存在诸多问题,这对大学生创业实践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成为阻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1.创业心态浮躁,价值观错位。价值观属于思想意识范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创业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创业者活动能否持续发展。高校学生在创业初期,存在心态浮躁现象,渴望短期内暴富,喜欢高谈阔论,对于自身的资源和条件无法正确定位,抱有投机的心理,盲目追逐市场的焦点热点,忽略了踏实苦干、潜心研究市场的重要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有时会转而追求另一个市场热点,结果一事无成,处处碰壁。这从根源上讲,都是因为学生的创业价值观出现了错位。在创业过程中,大学生若不能端正自身的创业价值观,提升自身的创业软实力,就必然会影响到创业实践的持续发展。

2.创业意愿强烈,但自信不足。创业意愿强烈与否,关系到一个创业者能否走上创业之路。据国际人力资源咨询机构KellyServices与中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智联招聘共同的《全球雇员指数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在中国,‘80后’职场人计划自主创业的比例高达54%,表示在一到两年内开创自己事业的‘80后’占到46%,多数‘80后’职场人对自身的创业素养、实践能力表现出信心不足,仅有28%的人认为市场对其自身具备的创造能力有较强需求。”目前,高校多数学生表达了自己强烈的创业意愿,对成功的创业人士给予高度关注,对校内外举办的一些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专题教育和培训、创业竞赛等给予足够的热情,并积极提升自我的创业素养,努力为自主创业做准备,但是最终走上自主创业道路的学生数量极少。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在主观上缺乏创业信心、创业精神,对于自身的创业素质、技能不自信,具体表现在对创业资金筹措的不自信、对创业机会的把握不自信等。

3.创业技能扎实,但心理脆弱。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职业教育的普及化,无论是高等学校还是职业学校,均加强了对学生的创业教育。特别是针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通过生涯规划、创业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对他们的创业能力进行培养,尤其体现在培养创业硬实力,如对创业技术的掌握能力、市场的驾驭能力、企业的管理能力等方面。但是创业能否成功,不仅仅是考验创业者是否具备硬实力,同样考验着创业者的心理素质。创业者的主观心理是影响创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积极的主观心理对创业实践活动具有正方向的能动作用,消极的主观心理则会对创业实践活动产生诸多不利,如急躁、悲观、怯懦等。目前尽管我们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并将大学生心理教育作为必修课程,但是学生在应对创业失败的心理调适能力、对外界因素带来的心理不适快速消解能力、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缺陷。

三、大学生创业软实力培养的路径选择

大学生综合创业能力的提升是大学创业教育的根本宗旨。大学生综合创业能力包括创业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方面。大学生创业素质的高低,不单指学生创业理论素养的高低,还包括创业心理、人文社会知识等软实力。高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软实力。

1.重视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针对当前学生创业过程中创业价值观存在的偏差,笔者认为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尤其在提升学生创业软实力方面,一定要有效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为保证创业的正确方向,在创业软实力教育过程中,必须有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并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贯穿创业教育始终。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而帮助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少走弯路,避免误人歧途,引导学生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指导下创业。以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为重点,搭建学生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与此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相关公益事业,从真正意义上端正学生的创业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价值理念。

2.着力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的创业软实力的强弱,本质上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高低。人文素质可以帮助大学生塑造积极的创业心理,提升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心理抗压能力。积极向上的主观心态,是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当前我国创业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在创业软实力教育上还没有形成科学体系。作为创业教育的主体,高校应逐步把创业软实力教育渗透到高等教育中来,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大学生“经过不断积累、思考和总结,实现人文精神的不断内化,促使自我心理素质、创新意识等品质不断提升”。

大学生创业的思考篇6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创新精神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为掌握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我们对杭州11所高校开展关于大学生接受创业教育方面的抽样问卷调查,通过整理、分析和思考,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若干建议。

一、深刻认识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1.有效实施创业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新事物和新教育理念,它目的是要教育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锻炼创业能力,学习掌握必要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训练其市场开发和经营能力,锤炼培养其创业心理品质。调查显示,10.8%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教育是为自己以后创办企业培养技能,而79.6%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是为了提高综合素质。因此,在高校中开展创业教育活动,不仅是为少数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教育服务,更是为广大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一种素质。可见,创业教育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所以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

2.有效实施创业教育,可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开始从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若按以往约36%的就业比例,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二三百万大学生,今年需就业的大学生数量很大。又由于科学技术的飞跃、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中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正日趋减弱,面对这种形势,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困局的新的路径选择。因此,高校要强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让更多的大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本领用到自主创业上,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而且还有可能创造出更多的新产业和新岗位,成为解决中国劳动力就业的新途径。

3.有效实施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受全球的创业热潮的影响,国家积极号召“以创业带动就业”,政府开设绿色通道,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意愿较高,而实际付诸实践的人并不多,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62.3%的杭州高校在校大学生有创业意愿,但能够真正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很少。在仅有的创业实践学生中大多又以失败而告终。据教育部在2004年的一项报告表明,全国97家比较早的学生企业,只有17%能实现赢利,而能在五年内还能继续活下去的学生创业企业仅三成左右。大学应届毕业生创业成功率低的关键是在学校里面所学的知识主要是就业技能,而不是创业能力。大多数学生基本上不清楚创业成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因此,加强高创业教育,加强与创业相关的能力培养,十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二、高校积极探索创业教育实践

2008年,杭州市就被列为首批部级创建创业型试点城市之一,目前,全市已经建立了9家大学生创业园和1784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带动就业7200余人。相关调查显示,中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不到1%,其中创业成功率不到10%,大大低于欧美等国。但杭州的创业率达到5%,成功率超过60%!杭州之所以有如此成绩,这与杭州高校较早开展创业教育有关,杭州的高校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十几年来,在杭高校坚持以教育创新为动力,改革教育体制,调整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对大学生创业教育。

1.开设创业辅导课程。加强大学生在校创业辅导,为毕业后走创业之路奠定理论基础。近几年,在杭高校逐渐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纷纷开设选修课或必修课,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如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城市学院等院校相继开设了创业课程,开展创业教育培训。为指导大学生创业,杭州还成立了一支500多人组成的大学生创业导师队伍,他们主要由有关部门或行业领导、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法律专家、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等所组成的,同时聘请李开复、马云、丁磊等一批知名人士为杭州大学生创业特别顾问,以增加创业教育的针对性。

2.搭建创业试验平台。为让更多的在校大学生积累创业经验,培养和发展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杭州已建成了9家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实现了八个主城区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全覆盖。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城市学院等一些高校结合本校实际,纷纷搭建创业试验平台,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为在校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熟悉创业环境提供练习场所。其中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创业基地中建立了创业管理服务中心,这个中心模拟政府管理服务机构进行运作,中心内设置了工商、税务、投资管理、质量监督、财务审查等一些政府职能部门,这就使大学生在学校中了解熟悉社会创业与管理全过程。通过创业基地的创业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大学生创业园中,两年内孵化出8家成熟的创业实体和正式成立的公司。杭州师范大学日前拿出590万元对支持在校学生创业。浙江工商大学日前成立的创新创业实验园,在这个准创业基地里,学生不仅可以得到免费场地、创业基金、创业指导方面帮助。更诱人的是,学校还设立了100万元实验园专项基金,奖励成果突出的在园项目。

3.开展创业主题活动。为培养在杭高等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激发他们创新创业的热情,杭州从2008年开始全面启动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围绕“造一流环境,引一流人才,建一流城市,创一流事业”的城市发展理念和“人才+资本”的创新创业理念,探索“以实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的大学生创业新路子。2009年,杭州还组织首届“赛伯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鼓励优秀大学生团队和项目创业,打响大学生创业的杭州品牌。在杭高校也充分借用教育、科协、人力社保、学联等部门共同搭建的“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平台,组织在校学生参与创业主题活动,开展创业锻炼。有的在杭高校积极创造条件,在校内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活动。如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拍卖协会”,组织在校学生以毕业生留校用品为标的,开展拍卖活动。该校还定期不定期邀请创业成功的学哥、学姐,回校介绍创业经历,传授创业经验。

4.出台鼓励创业政策。杭州市先后出台《关于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在杭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免除大学生在杭创办企业相关费用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举措,鼓励在杭大学生创业。特别是在资金支持方面,杭州专门为在杭大学生创业提供商业贷款贴息和项目无偿资助。其中项目无偿资助分六个等级,资助金额从2万元~20万元不等。而据有关方面统计,截至目前杭州市本级直接用于大学生创业和实训的资助资金已达4000多万元。在杭高校也分别制定措施推进大学生创业。如浙江工业大学从2007年开始就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启动资金等支持。浙江树人大学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给予一定数额的一次性资助,减轻大学生创业的资金压力。

5.宣传创业先进典型。为激励在校大学生投身于自主创业行列,表彰其中的成功者,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近年来在杭高校积极选送创业有成的大学生参与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等举办的“创业之星”评选活动。在此基础上,在校大学还纷纷举行“创业之星”先进事迹报告会,大力宣传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典型事迹,唱响在校大学生创业的主旋律。

三、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实践,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中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大学生创业要求相比,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和系统的创业教育模式。

1.对创业教育认识不够统一。虽然杭州的创业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它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所以目前在杭高校对开展创业教育还存在多种不同的认识及误区:有的高校认为学生需要创业教育的是极少数,开展创业教育的需求和意义不大。有的高校教师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任务是学好专业知识,不应该鼓励他们去创业。当然,除高校外,目前社会上对大学生创业也存在一些错误认识,不少人认为大学毕业生属于“三无”(无资金、无场地、无经验)人员,创业必然要失败。在社会的影响下,一些在校大学生自身对创业教育的理解也存在偏差。据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4.2%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和普及创业教育,27.2%的大学生认为开展和普及创业教育针对少数学生就可以,而有15.1%的大学生认为没必要开展和普及创业教育或对此问题持无所谓的态度。

2.创业教育课程不够系统。西方发达国家,创业教育已经形成比较完善体系。以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例,学校创业课程共有17门,内容几乎涵盖创办一家企业的方方面面。而在杭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并不完善,创业教育至今没有纳入到学校整体育人体系中,也没有列入对高校考核评估的指标体系中;创业系列课程严重缺乏,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教材及正规化、学科化的课程体系,也缺乏切实有效的制度安排;创业教育浮于形式,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还停留在搞一些与创业有关的活动阶段,参加活动也仅限于一些国家或省里的创业计划大赛,参与活动的也只有少数人,带有极强的精英化倾向。

3.创业教育师资较为缺乏。据调查,在杭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主要为《创业管理入门》、《创业市场调查》、《创业实务》、《团队训练》等课程,这些课程教学非常需要教学者拥有实践经历和创业经验。但实际上,在杭州高校中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普遍不足,主讲上述课程的老师,大多是长期从事理论教学工作,擅长于从理论到理论,其自身的创业经历十分有限。因此,这些老师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缺乏鲜活、生动的创业案例,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另外,在学校组织的创业活动中,指导工作的多为学生辅导员。他们在具体指导时更多地是宣传一些创业政策、创业形势、创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很少有专业或专职老师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指导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1.借助社会系统,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要主动与社会各界建立多方位、多渠道的联系,争取地方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和帮助。政府部门是政策的制定者,高校应该及时将学生的创业愿望和政策诉求反映给杭州市政府,积极争取市政府创业扶持政策的出台实施。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企业建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邀请企业成功人士担任创业导师,直接指导学生创业。从国外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来看,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例如英国政府拨款建立了英国科学创业中心(uk—sec)来管理和实施创业教育,后又建立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ncge),全面负责国内的创业教育。杭州大学生创业教育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整合学术界、政府、企业家资源,尽快建立有效的组织网络,如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研究机构和咨询机构,为准备创业的个人提供咨询和服务。并出台相应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2.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观念,构建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创业教育的效果取决于思想观念的真正转变。高校要通过各种方式,在大学生中大力开展创业思想教育,使得他们对高等教育的认识从狭隘的知识教育、单纯的就业教育转向以提高综合能力为主的创业教育,确立以创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观。一是要提高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首位度,加快转变为创业进行创业教育的偏面理念,拓展创业教育功能,将创业教育思想渗透到高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贯穿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二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与观念,使高校教师对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有新的认识,牢固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主动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良好的服务。三是要教育学生树立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积极的就业观,培养学生树立敢闯敢试的创业意识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使他们有眼光、有胆识、有组织能力、有社会责任感,在毕业时做好创业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

3.加大课程体系改革,把创业教育纳入整体的育人教育之中。创业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包括课程体系,还包括非课程体系。根据我们抽样调查,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最有效的创业实践活动是到公司或企业实战,占68%;56.7%的被调查者希望组建创业团队,31.5%的被调查者希望学校邀请创业成功人士或创业领域专家开展讲座,32%的被调查者希望学校提供就业与创业指导以及参加创业大赛。针对这一现状,高校要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增设创业教育课程,构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提高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教学计划和教学改革实践中加以体现。一是增加创业技能培训课程进行理论教学。要针对学生个性特长和创业目标,精心设置和周密安排各类创业课程,努力提高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作为创业理论教学的延伸创业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创业实际能力,因此学校应尽力为学生提供诸如创业园或创业实践基地等创业实践的社会平台和机会。提高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建立和健全相应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提高大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增加大学生创业体验和感性知识。三是增强教学过程中的创业案例分析,传授创业成功者的创业方法,揭示创业活动规律,增加大学生对创业的理性认知。

4.加大创业教学师资力量培训,提高教师创业教学水平。创业教育需要有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各高校要重视对创业教育师资的选拔和培养,着力培养现有师资,通过理论培训、到企业锻炼、到国外参观、进行创业实践等方式,鼓励和选派教师从事创业实践,积累创业经验,以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养为宗旨,提高教师的创业教育素质。要拓展教师引进渠道,广纳社会创业成功人士,通过招聘、特聘、特约等形式,充实高校创业教育队伍,提高创业教育质量。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增强服务意识,多组织高校任课教师定期进行培训,或组织开展学术经验交流会,为教师积累创业教育经验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李远贵.论大学生创业教育[j].西华大学学报,2005,(6).

大学生创业的思考篇7

【摘要】“万众创业”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热点,同时这些对于高校的教育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创意教育逐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高校本身创业教育工作开展的效果,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应该客观的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且从一个更加科学的角度分析当前的问题,找准工作切入点,更好的提升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困境突破

1引言

对于创业教育来说,高校本身具有着不可多得的优势,是创业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主体。为了更好的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并且对于他们的创业行为给予有效的支持,高校本身应该从实际角度出发,对于当前创业教育工作开展中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抓住工作切入点,突破当前创业教育的困境。

2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部分高校的教师本身对于创业教育认识不足,思想意识上相对落后。虽然很多院校中对于创业教育都已经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很多课程的开展都往往从一个形式化的角度来开展的,没有从更加有效的层面上进行落实。很多创业教育课都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选修课,并且没有给予相应的教学管理,缺乏一个规范的方案和计划。这种思想意识上的不重视,也导致了教师自身不能很好的参与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此同时,的认识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对创业中的一些风险较为规矩,同时由于高校本身也没有给予相关宣传工作更好的落实,这也导致的师生群体对于创业本身的认知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和问题。

第二,体系方面的问题。当前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不规范,相关教育体系也不够完善,很多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都往往系于一本教材来进行落实的。整个体系不够完善和规范,这也导致了创业教育本身和实践活动产生了一定的脱节,不能很好的对学生自身的能力进行培养。学生在参与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自身的创业技能和意识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缺乏足够的创业准备,创业教育效果十分有限。

第三,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创业教育的开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实践机会作为保障,这样学生才能将自己所学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利用。但是现阶段学生本身也没有一个良好的创业实施环境空间,这也限制了学生创业能力的成长和发展。

3如何更好的改善和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

第一,创新思想。对创业教育活动来说,要想真正的解决当前创新教育中的诸多问题,我们就必须从思想意识上给予创业教育工作开展一个良好的保障。高校内部应该鼓励教师对于创业教育理论进行创新,同时不断渗透新的创意教育的理论方法,设计出更加科学先进的创业课程体系。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对于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知识都有说培养纠正学生的创业理念,让学生可以正确的认知创业活动。学校内部也应该积极的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对于当前学生对创业的一些看法进行了解,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于创业教育活动进行调整,设计出更加有效的创业教育方案,改变以往创业教育中的诸多问题,这样整个创业教育活动开展也能得到更好的学生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第二,对于创业教育体系进行完善。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多方面进行配合和支持。因此,一套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就成为了决定创业教育成败的关键。在进行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对相关课程的设置进行规范和调整。将创业教育的一些课程,适当的提升其学分比例,并且将其作为一些必修课程进行学习。这样学生自身也能更好的提升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且很多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具备了一个良好的执行保障。在对创业教育工作开展上也要丰富创业教育的内容,让创业教育知识更加多元化,并且提升创业教育知识的覆盖面和深度。例如可以结合不同学科的教学情况,增加加心理健康、综合应用、经营管理等课程,让学生可以通过创业教育的学习,更好的得到综合能力素质的成长。对于不同阶段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开展也要对于侧重点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对于刚刚入学的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开展,则应该更加关注对学生创业意识和意愿的培养,并且正确引导学生对于创业进行认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更加关注对学生创业技能和能力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在创业素质更加完善。另外,高校也要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创业教育的团队。在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应该引入一些具备创业经验的教师担任相应的教学工作。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也要组织教师积极参与相关创业教育经验的学习,不断积累经验,更好的提升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和水平。

第三,构建创业实践基地。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具淞艘桓隽己玫拇匆凳导环境,这样学生所学的创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得到更好的应用,进而得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高校内部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并且让学生在不断参与锻炼的过程中得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孵化大学生创业基本项目,保证创业项目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高校还应尽自己所能,努力为学生提供参与和创业相关的培训与高峰论坛,真诚邀请当地及全国成功的企业家到校和学生开展以“创业”为主题的交流会,从而将他们获得与积累的成功创业经验分享给学生。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创意教育已经成为了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内容。同时,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就业工作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创业教育工作开展中,我们应该对于创业教育的理念进行创新,同时完善当前创业教育体系,比如更加实践化的创业教育环境和基础保障,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专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水平,解决以往创业教育中的不足和问题。

参考文献:

[1]周智娟,罗培中.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03)

[2]陶溪.浅析大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困境与出路[J].经济研究导刊.2016(03)

[3]陈成春.当前大学生创业实践风险初探[J].才智.2016(17)

[4]商应美.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研究现状[J].青年探索.2015(05)

[5]徐以标.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措施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9)

大学生创业的思考篇8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6-0250-03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为掌握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我们对杭州11所高校开展关于大学生接受创业教育方面的抽样问卷调查,通过整理、分析和思考,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若干建议。

一、深刻认识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1.有效实施创业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新事物和新教育理念,它目的是要教育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锻炼创业能力,学习掌握必要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训练其市场开发和经营能力,锤炼培养其创业心理品质。调查显示,10.8%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教育是为自己以后创办企业培养技能,而79.6%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是为了提高综合素质。因此,在高校中开展创业教育活动,不仅是为少数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教育服务,更是为广大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一种素质。可见,创业教育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所以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

2.有效实施创业教育,可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开始从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若按以往约36%的就业比例,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二三百万大学生,今年需就业的大学生数量很大。又由于科学技术的飞跃、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中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正日趋减弱,面对这种形势,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困局的新的路径选择。因此,高校要强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让更多的大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本领用到自主创业上,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而且还有可能创造出更多的新产业和新岗位,成为解决中国劳动力就业的新途径。

3.有效实施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受全球的创业热潮的影响,国家积极号召“以创业带动就业”,政府开设绿色通道,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意愿较高,而实际付诸实践的人并不多,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62.3%的杭州高校在校大学生有创业意愿,但能够真正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很少。在仅有的创业实践学生中大多又以失败而告终。据教育部在2004年的一项报告表明,全国97家比较早的学生企业,只有17%能实现赢利,而能在五年内还能继续活下去的学生创业企业仅三成左右。大学应届毕业生创业成功率低的关键是在学校里面所学的知识主要是就业技能,而不是创业能力。大多数学生基本上不清楚创业成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因此,加强高创业教育,加强与创业相关的能力培养,十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二、高校积极探索创业教育实践

2008年,杭州市就被列为首批部级创建创业型试点城市之一,目前,全市已经建立了9家大学生创业园和1784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带动就业7200余人。相关调查显示,中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不到1%,其中创业成功率不到10%,大大低于欧美等国。但杭州的创业率达到5%,成功率超过60%!杭州之所以有如此成绩,这与杭州高校较早开展创业教育有关,杭州的高校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十几年来,在杭高校坚持以教育创新为动力,改革教育体制,调整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对大学生创业教育。

1.开设创业辅导课程。加强大学生在校创业辅导,为毕业后走创业之路奠定理论基础。近几年,在杭高校逐渐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纷纷开设选修课或必修课,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如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城市学院等院校相继开设了创业课程,开展创业教育培训。为指导大学生创业,杭州还成立了一支500多人组成的大学生创业导师队伍,他们主要由有关部门或行业领导、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法律专家、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等所组成的,同时聘请李开复、马云、丁磊等一批知名人士为杭州大学生创业特别顾问,以增加创业教育的针对性。

2.搭建创业试验平台。为让更多的在校大学生积累创业经验,培养和发展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杭州已建成了9家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实现了八个主城区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全覆盖。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城市学院等一些高校结合本校实际,纷纷搭建创业试验平台,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为在校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熟悉创业环境提供练习场所。其中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创业基地中建立了创业管理服务中心,这个中心模拟政府管理服务机构进行运作,中心内设置了工商、税务、投资管理、质量监督、财务审查等一些政府职能部门,这就使大学生在学校中了解熟悉社会创业与管理全过程。通过创业基地的创业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大学生创业园中,两年内孵化出8家成熟的创业实体和正式成立的公司。杭州师范大学日前拿出590万元对支持在校学生创业。浙江工商大学日前成立的创新创业实验园,在这个准创业基地里,学生不仅可以得到免费场地、创业基金、创业指导方面帮助。更诱人的是,学校还设立了100万元实验园专项基金,奖励成果突出的在园项目。

3.开展创业主题活动。为培养在杭高等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激发他们创新创业的热情,杭州从2008年开始全面启动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围绕“造一流环境,引一流人才,建一流城市,创一流事业”的城市发展理念和“人才+资本”的创新创业理念,探索“以实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的大学生创业新路子。2009年,杭州还组织首届“赛伯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鼓励优秀大学生团队和项目创业,打响大学生创业的杭州品牌。在杭高校也充分借用教育、科协、人力社保、学联等部门共同搭建的“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平台,组织在校学生参与创业主题活动,开展创业锻炼。有的在杭高校积极创造条件,在校内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活动。如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拍卖协会”,组织在校学生以毕业生留校用品为标的,开展拍卖活动。该校还定期不定期邀请创业成功的学哥、学姐,回校介绍创业经历,传授创业经验。

4.出台鼓励创业政策。杭州市先后出台《关于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在杭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免除大学生在杭创办企业相关费用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举措,鼓励在杭大学生创业。特别是在资金支持方面,杭州专门为在杭大学生创业提供商业贷款贴息和项目无偿资助。其中项目无偿资助分六个等级,资助金额从2万元~20万元不等。而据有关方面统计,截至目前杭州市本级直接用于大学生创业和实训的资助资金已达4000多万元。在杭高校也分别制定措施推进大学生创业。如浙江工业大学从2007年开始就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启动资金等支持。浙江树人大学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给予一定数额的一次性资助,减轻大学生创业的资金压力。

5.宣传创业先进典型。为激励在校大学生投身于自主创业行列,表彰其中的成功者,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近年来在杭高校积极选送创业有成的大学生参与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等举办的“创业之星”评选活动。在此基础上,在校大学还纷纷举行“创业之星”先进事迹报告会,大力宣传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典型事迹,唱响在校大学生创业的主旋律。

三、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实践,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中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大学生创业要求相比,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和系统的创业教育模式。

1.对创业教育认识不够统一。虽然杭州的创业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它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所以目前在杭高校对开展创业教育还存在多种不同的认识及误区:有的高校认为学生需要创业教育的是极少数,开展创业教育的需求和意义不大。有的高校教师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任务是学好专业知识,不应该鼓励他们去创业。当然,除高校外,目前社会上对大学生创业也存在一些错误认识,不少人认为大学毕业生属于“三无”(无资金、无场地、无经验)人员,创业必然要失败。在社会的影响下,一些在校大学生自身对创业教育的理解也存在偏差。据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4.2%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和普及创业教育,27.2%的大学生认为开展和普及创业教育针对少数学生就可以,而有15.1%的大学生认为没必要开展和普及创业教育或对此问题持无所谓的态度。

2.创业教育课程不够系统。西方发达国家,创业教育已经形成比较完善体系。以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例,学校创业课程共有17门,内容几乎涵盖创办一家企业的方方面面。而在杭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并不完善,创业教育至今没有纳入到学校整体育人体系中,也没有列入对高校考核评估的指标体系中;创业系列课程严重缺乏,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教材及正规化、学科化的课程体系,也缺乏切实有效的制度安排;创业教育浮于形式,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还停留在搞一些与创业有关的活动阶段,参加活动也仅限于一些国家或省里的创业计划大赛,参与活动的也只有少数人,带有极强的精英化倾向。

3.创业教育师资较为缺乏。据调查,在杭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主要为《创业管理入门》、《创业市场调查》、《创业实务》、《团队训练》等课程,这些课程教学非常需要教学者拥有实践经历和创业经验。但实际上,在杭州高校中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普遍不足,主讲上述课程的老师,大多是长期从事理论教学工作,擅长于从理论到理论,其自身的创业经历十分有限。因此,这些老师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缺乏鲜活、生动的创业案例,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另外,在学校组织的创业活动中,指导工作的多为学生辅导员。他们在具体指导时更多地是宣传一些创业政策、创业形势、创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很少有专业或专职老师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指导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1.借助社会系统,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要主动与社会各界建立多方位、多渠道的联系,争取地方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和帮助。政府部门是政策的制定者,高校应该及时将学生的创业愿望和政策诉求反映给杭州市政府,积极争取市政府创业扶持政策的出台实施。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企业建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邀请企业成功人士担任创业导师,直接指导学生创业。从国外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来看,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例如英国政府拨款建立了英国科学创业中心(UK―SeC)来管理和实施创业教育,后又建立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nCGe),全面负责国内的创业教育。杭州大学生创业教育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整合学术界、政府、企业家资源,尽快建立有效的组织网络,如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研究机构和咨询机构,为准备创业的个人提供咨询和服务。并出台相应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2.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观念,构建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创业教育的效果取决于思想观念的真正转变。高校要通过各种方式,在大学生中大力开展创业思想教育,使得他们对高等教育的认识从狭隘的知识教育、单纯的就业教育转向以提高综合能力为主的创业教育,确立以创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观。一是要提高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首位度,加快转变为创业进行创业教育的偏面理念,拓展创业教育功能,将创业教育思想渗透到高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贯穿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二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与观念,使高校教师对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有新的认识,牢固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主动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良好的服务。三是要教育学生树立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积极的就业观,培养学生树立敢闯敢试的创业意识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使他们有眼光、有胆识、有组织能力、有社会责任感,在毕业时做好创业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

3.加大课程体系改革,把创业教育纳入整体的育人教育之中。创业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包括课程体系,还包括非课程体系。根据我们抽样调查,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最有效的创业实践活动是到公司或企业实战,占68%;56.7%的被调查者希望组建创业团队,31.5%的被调查者希望学校邀请创业成功人士或创业领域专家开展讲座,32%的被调查者希望学校提供就业与创业指导以及参加创业大赛。针对这一现状,高校要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增设创业教育课程,构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提高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教学计划和教学改革实践中加以体现。一是增加创业技能培训课程进行理论教学。要针对学生个性特长和创业目标,精心设置和周密安排各类创业课程,努力提高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作为创业理论教学的延伸创业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创业实际能力,因此学校应尽力为学生提供诸如创业园或创业实践基地等创业实践的社会平台和机会。提高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建立和健全相应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提高大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增加大学生创业体验和感性知识。三是增强教学过程中的创业案例分析,传授创业成功者的创业方法,揭示创业活动规律,增加大学生对创业的理性认知。

4.加大创业教学师资力量培训,提高教师创业教学水平。创业教育需要有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各高校要重视对创业教育师资的选拔和培养,着力培养现有师资,通过理论培训、到企业锻炼、到国外参观、进行创业实践等方式,鼓励和选派教师从事创业实践,积累创业经验,以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养为宗旨,提高教师的创业教育素质。要拓展教师引进渠道,广纳社会创业成功人士,通过招聘、特聘、特约等形式,充实高校创业教育队伍,提高创业教育质量。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增强服务意识,多组织高校任课教师定期进行培训,或组织开展学术经验交流会,为教师积累创业教育经验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李远贵.论大学生创业教育[J].西华大学学报,2005,(6).

大学生创业的思考篇9

关键词:高校;校企合作;大学生;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15日

一、传统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弊端

大学生创业与工作、考研、出国等途径一样,都是大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之一。很多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进而针对大学生开展了相关的就业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其重要内容。但是,根据本文的调查和研究显示,在传统大学中开展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存在一些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有待加强。为了更好地提高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经济方面、政策方面等相关条件。同时,各大高校也纷纷开展了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业,解决高校的就业问题。但是,很多高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教学,缺乏相关的实践教育。所以说,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有待加强:一方面很多高校由于受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认为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时,需要重点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但是忽视了对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的开展,从而无法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创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高校如果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具有创业实践能力的教师、创业实践基地、相关的人才等等,这些都需要高等院校为大学生提供。对于高校来讲,经济、人力、物力方面的压力都比较大,所以开展起来会较为困难。

(二)大学生创业的理论教学仍然需要深化。大学生创业的理论教学能够让学生对创业进行相关的了解,同时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知识,指导自身的创业,并且能够解决一些创业中遇到的问题。本文认为,目前大学生创业的理论教学仍然需要深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理论知识应该具有实时性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进行创业,每年国家和当地政府都会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大学生通过创业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所以,大学生创业的理论教学应该包含对相关政策的解读,必须要具有实时性的特点;第二,教师在开展大学生创业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应该联系自身的实践进行相关的教学,才能够对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利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创业工作。

(三)大学生创业的教学制度应该进行改革。目前,很多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学过程中,其教学制度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第一,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大学生创业的相关课程。对于很多学生来讲,在毕业时面临的就业方向不同,其选择也不同,因此需要将大学生创业的相关课程作为x修课,可以供有需要的同学选择,不必强制所有同学参加相关课程的学习;第二,在开展大学生创业的相关课程时,不能够仅仅在最后一个学期对学生开展相关的课程,而是应该使得大学生创业课程的教学贯穿于整个大学时期,从而能够让学生不断加深对创业的了解,毕业时才能够更好地选择创业的道路。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优势

(一)可以实现高校和企业的双赢。校企合作模式是目前很多高校采用的人才培养的全新模式,利用该模式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能够更好地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双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可以利用企业的导师队伍,能够更好地通过导师自身的创业实践,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方面的指导,从而能够有效地弥补目前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缺乏实践教学的不足;第二,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对企业自身的产品理念等进行相应的宣传,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招聘到具有创业型素质的人才,同时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获取其他相应的价值。

(二)能够更好地提高创业积极性。校企合作模式下,可以将企业和高校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和企业的创业积极性:首先,对于大学生而言,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都需要经过激烈的竞争,才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所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能够更好地通过企业中的竞争概念,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相关的创业知识;其次,对于很多企业来讲,进行相关的创业需要较多的资源,承担的风险也比较大,因此可能会对创业望而却步,从而使得我国的创业企业逐渐变少。但是,利用校企合作的模式,能够帮助企业寻找更多的人才,更好地提高企业的创业积极性。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策略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论述可知,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开展的传统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校企合作模式下,能够对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进行更好的指导。所以,需要更好地利用校企合作模式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将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相结合。无论是在促进学生就业方面还是在促进学生创业方面,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都体现出一定的优势,因此在将校企合作模式应用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中时,需要将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相结合。第一,创业教育作为就业的重要方向,需要与就业教育在教学中进行结合,从而能够利用就业教育中的基础信息,更好地指导创业教育的开展;第二,创业教育是就业教育的延伸和扩展,能够促进学生的素质向着综合化、整体化的方向发展,能够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需要更好地将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

(二)进一步提高政府在校企合作模式中的作用。虽然说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中,高校和企业是重要的参与者,但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全社会的问题,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的支持。因此,需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模式中的作用:第一,政府应该认识到自己在促进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真研究相关的创业扶持政策,从而能够更好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基础,帮助和扶持大学生更好地进行创业活动;第二,要积极与高校和企业进行交流:一方面政府应该将新出台的政策信息及时周知给各大高校,使得高校能够及时传达给学生,能够让学生及时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政府需要与企业加强相关的交流,能够更好地拉近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效果。

(三)促进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目前的高校来讲,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依然是其重要的教学内容,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模式,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大学生创业形式的多样性发展。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创业团队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将自己的创新性技术转换为生产力,可以通过吸引企业投资的方式,也可以通过企业控股的方式进行。因此,需要促进大学生创业形式的多样性发展,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大学生创业团队的需求;第二,促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创业,需要对其创业思想进行初期的孵化,才能够使得大学生的创业产生雏形。在进行孵化的过程中,需要高校和企业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同时需要对其进行相关的管理和指导,所以要求高校和企业能够不间断地投入相关的资源,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业团队孵化的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宋雨屏.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11.

大学生创业的思考篇10

关键词: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育

科研项目: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6314)

一、背景

2015年5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0年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要全面建成,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明显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使大学生投身创业实践的数量显著增加[1]。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各高校教育综合改革的开展必须围绕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使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阶段,以全体大学生为对象积极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对于部分非名校毕业生而言,在社会就业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故而必须以提高自身能力与职业技能来弥补这方面的劣势。”[2]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是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社会、时代的发展需求和变化,通过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教学和以及在实践过程中开展的创业教育等教育手段,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自信心、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使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创业技能,以便能在工作或社会生活中进行创新和创业的教育。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教育部确定九所高等院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学校,有步骤有层次地在这些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起步发展晚、思想观念落后、课程和师资队伍发展滞后等问题。

二、“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业教育

(一)深化对创i教育的认识。

我国创业教育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日趋严峻。2002年,国家教育部确定了九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召开了全国高校创业教育研讨会。

教育部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提出,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与此同时,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对提升国家人才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各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加强对创业教育工作的领导。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多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各高校创业教育各具特色,总结来说,一般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教授大学生创业课程;二是顺应创业教育的要求加大第一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三是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咨询服务和一定的资金资助,支持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

“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使全民教育、优质教育成为现实,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得以无障碍实现。手持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使得教学模式得以改变。以网络、各类数码产品为媒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网络虚拟教室,教师通过备课软件向网络虚拟教室提供教学资源,学生通过网络进入虚拟教室进行创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师或同学进行交互讨论。各高校还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教育,如开发mooC课和微课。各高校可以应用这种教学模式,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网络技术公共基础课程。“互联网+”环境下创业,要求大学生必须了解基础的互联网知识,掌握相关的网络技术。各高校可以根据大学生创业需求,开设网络技术公共基础课程。因此,在新背景下,各高校构建网络课堂平台。网络课堂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许多不足,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构建网络培训与实训基地相结合的创业平台。网络平台对于缺乏经验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向他人进行经验学习的学习方式。创业实训基地是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的平台,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高校教师应该抓住互联网培训与实训基地各自的优势,倡导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实训基地进行自主的经验学习,并将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在课堂中进行分享,从而开展线上、线下多渠道学习,进一步提高创业教育效果。创业实训基地是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的实践平台,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

在“互联网+”环境下,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创业实训基地,学校自建的创业孵化园抑或是进行校企合作。将互联网创业活动融入高校创业教育中,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理论学习的同时,需要实践模拟。因此,作为进行创业教育的高校而言,需要更新传统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育内容上进行大胆革新,将互联网创业活动融入已有的创业教育体系中。

互联网创业所要求的成本投入不高,硬件准备较为简单,各高校都可以提供相应的资源,以满足互联网创业教育的需求。各高校应努力拓宽渠道,合理统筹校内外资源,支持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培育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鼓励创业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短缺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重大瓶颈。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需要授课教师有广博的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的授课教师大多是相关专业教师,在创业基础知识以及创业实践经验方面,总是存在或多或少的短板。

教师的教学水平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创业教育的质量,选拔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创业教育教师,搭建高水平的创业师资队伍,优化创业师资队伍势在必行。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从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两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对创业课程专任教师的培训,选拔老师参加KaB、SYB等多种培训项目,鼓励专任教师深入企业,让他们真正了解和参与创业过程,获得创业工作经验,向骨干教师方向成长。第二,建立兼职教师队伍。学校可以从社会聘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优秀企业家和企业经理作为兼职教师,担任学生创业团队的指导教师。通过作创业知识讲座、开展“一对一”辅导等形式在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三、结语

2014年11月,总理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在“互联网+”时代,培养大量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对于加快国家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学中浓厚的学术氛围及良好的校园文化能激发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点燃潜藏在学生心中的创新创业激情,创业教育应该成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力抓手。

参考文献

[1]降雪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

[2]朱军.“互联网+”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对策建议[J].企业导报,2015,(16).

[3]翟成蹊,吴敏.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创业教育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5,(7).

[4]侯雪莹.互联网创业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思考[J].中国市场,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