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组织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33:47

课堂组织教学篇1

[关键词]先声夺人的课堂导语、省时高效的课堂设计和激情飞扬的精彩结尾。

我们做老师的,都愿意听名师讲课,听好教师讲课,听完后常常是余兴未消,意犹未尽,然后会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模仿,可是,我们总是达不到我们想要的目标,原因在哪里呢?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可以移值、模仿、复制的,但是,名师们最本质的东西我们没有学到手,那就是他们的组织教学能力,这就是我今天想说的组织教学的软实力,这种看似很软的能力才是课堂教学中取胜的通行证。

组织教学换言之也叫“驾驭课堂的能力”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基本功,当然了,教态、语言、板书、运用教具的能力,我们90%的老师们都能驾轻就熟,不在话下,可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有这样的发现,有的老师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板书设计与写字质量不是很多,运用教学具的手段也很一般,但是其教学效果却并不差,有的成绩还相当好,也很受学生爱戴和家长欢迎,那么他们赢在何处?赢在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强。

在听课中看到我们常用的组织教学的方法是口令法,如:“一、二、三,快坐好。”目光注视法、语言表达法、停顿呼吸法,有时也有“惩罚”法。“刚才老师说的什么内容,你复述一下”,或者“××先站起来”这些方法都是维持严密的课堂学习秩序的有效法宝,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对于“身在曹营心在汉”以及课堂中告状的学生,就很不明显,怎样使我们课堂更有吸引力呢?我想从三方面和大家交流。

一、先声夺人的课堂导语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有经验的老师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精美的课堂导语,能使学生对这堂课一见钟情,有先声夺人之效,像一块磁铁一样牢之抓住学生的魄,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去,那么我们的老师就要做一块强有力的吸铁石,每节课都要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用好自己的教学语言,举止优美的动作,得体整洁的服饰,都是组织教学必要的条件。

二、省时高效的课堂设计

马卡连柯说:“教育需要的不是很多时间,而是如何合理利用很少的时间”。在课堂设计时我们应该考虑好以下几个因素:

微笑面对学生

声情并茂的语言

激发学生兴趣

合理分配时间

调节课堂气氛

吸引学生注意力

机敏处理偶发事件

确保课堂的高潮

放开学生的手脚

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名师的课,好教师的课,他们在一节课中,话语不多,但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而只在适当的时候,自然诙谐的点拔,使课堂活跃并充满生机。

三、激情飞扬的精彩结尾

我们很多时候往往忽略课堂的结尾,认为下课就下课了,没什么需要准备的,我们的课堂大多是虎头、猪肚、蛇尾巴,明代文学家谢榛说的好:“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如余。”好的结课如曲终时留下袅袅不尽的余音,绕梁三日的回味。

总之,组织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工作,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说着容易,干着难,教学成绩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高超的课堂教学来体现的,所以说从教案设计到课堂引入,到精妙组织课堂教学,以及如何启发引导学生到精彩的结语都需要我们下番硬功夫,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使我们的课堂常教常新。

[参考文献]

课堂组织教学篇2

关键词:课堂教学组织者生本生命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a)-0127-02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最直接的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在以“生”为“本”的教育观中,我们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有高度的目标责任感、敏锐的发现意识、极强的时效观念和较高的理论水平,用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共同演绎生命的课堂。

1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有高度的目标责任感

做人做事都要有清晰明确的目标,目标能够起到导向作用。教学目标是整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核心,对整堂课起到导向、评价、调节、激励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准确设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树立明确的目标意识,目标的设定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各个部分给出了总体目标、阶段目标,教参中又给出了单元教学目标、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要深入的研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要断章取义,胸中要装有学科总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要清楚知识的前因后果,设定的目标要体现目标的三个维度;其次,要根据目标的设定选取能够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换句话说教学内容的选取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要考虑到设计的趣味性、连贯性、层次性及实效性。有了这样的思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不会为了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取舍犹豫不决了,该留及留,该舍则舍,取舍有度。以往听到的一些课环节很多,一堂课热热闹闹,每个环节都走过场,每个环节都平铺直叙,这样的课教学效果并不好,问其原因,老师们会说每个环节都很好,不愿意舍弃。古语言:舍得,舍得,有舍有得。我们设计的核心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再次,教学目标的设定不是统一的,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教学目标。前不久,听了一节北大附小王老师讲的《3的倍数特征》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往3的倍数特征的三维目标一般会定为:(1)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2)发展学生分析、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猜测、验证、归纳的能力;(3)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并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情感的体验。而王老师通过课前的调查了解到了学生绝大都数都已经知道了3的倍数特征是什么,再按部就班的探究3的倍数特征是什么就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难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提高,再有也很难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针对学生的学情的特点,王老师将教学目标调整成探究3的倍数特征为什么和各个数位上的数字都有关系,并围绕这一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利用在方格图上圈一圈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奥秘。这样的目标设定完全是符合学情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有敏锐的发现意识

现在的课堂不是一潭死水,教师照着教案进行下来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课堂是变化的,思维是动态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与文本不断的碰撞建构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演绎生命的过程。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敏锐的发现意识,悉心留意来自学生的反馈,发现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发现学生生成的教学资源,适时适度的做出调整,当好“调度员”以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一是教师要树立差异即资源的意识。不可否认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他们有着各自的经历、特长、知识、独特的思维方式等,这样的差异正好会在课堂上碰撞出不同的火花,教师不要压制、不要抱怨,换个角度看,这是难能可贵的资源。

二是教师要树立错误即资源的意识。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教学中常会暴漏出学生的一些问题,一些错解,这些错误具有不可预见性,而这样的错误又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蕴含着宝贵的教学财富,教师要本着以生为本的教育观,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让学生在纠错、评错中明晰思路,汲取教训,深化理解,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建构。

三是教师要树立生成即资源的意识。教师要注重引导性提问。通过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障碍、错误、疑问,提出具有指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的去发现、尝试、探索,避免无意义的时间浪费。如:在《简单的数据分析》一课中,e品牌的矿泉水销售量为65瓶,若在原有的纵向条形统计图中绘制出现了格不够的问题,当学生想出的办法仍不是绘制横向条形统计图时,教师可以指向性的提问:“大家想想,横轴表示的只能是矿泉水的品牌吗?”学生在这样的问题下,思维更加快捷,很容易想到横轴除了表示矿泉水品牌,还可以表示数量,由此让学生试着画一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应答。允许学生的解答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提倡多角度、多层次的讨论交流;教师要善于质疑问难。让学生在争辩中,学会分析,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调控自主学习方向。如:在教学《找质数》的过程中,教师提出“2的因数有1和2两个,4的因数有1、2、4三个,12的因数有1、2、3、4、6、12六个,那是不是数越大,它因数的个数就越多呢?”从而引发学生的质疑、探究。再如,1是不是质数的问题上,学生想法不一致,教师适时的让不同观点的学生争辩缘由,使得问题在争论中愈现明确;教师要适时评价反馈。即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和师生的共同评价相结合,拓展反馈评价的空间。以往的课堂更多呈现的是教师的评价,现在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从中认识自我、不断改进自我。学会生生互评,互相鼓励,促进合作,互相欣赏,激励进步。当然这样的课堂需要教师的发现,也需要教师的调控,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

3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有极强的时效观念

我们的课堂只有40min,我们的课时每周也就固定的那么几节,而我们的教学任务每个学期是固定,我们要树立时间观念,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甚至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珍惜40min的每一分钟。在以往听课的过程中,经常有教师完不成教学任务,造成拖堂、占课,学生还不买账,这些现象反映出教师的时效性不强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还需要从备教材、备学生上着手。

备教材,要深入研究教材,设计高质量的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一堂好的数学课离不开好的问题,学生就是在不断的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智,发展能力的。课堂的问题要清晰、明确、指向性强;问题要开放;问题要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问题要具有层次性,一步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备学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每一堂课在上课之前,我们教师都要做好准备,打好主动仗。我们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们需要了解他们。其一,我们要了解他们的整体,包括年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知识储备等,就知识储备而言,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并不是一张白纸,随着生活经验和以往的学习经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新知识与前与后都有着一定的联系,我们教师要找准新旧知识的最佳切入点,以便新知识更好的为学生而习得;其二,我们还需要了解他们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认知方式、自己的选择能力、自己的人格特征,并且蕴藏着巨大的开发与发展的潜能。这些在备课之初,教师都要心中有数。在此建议老师们在上课之前做好学生前测,了解学生哪些内容已知、哪些内容一知半解、哪些内容未知、哪些内容想知,通过了解有针对性的精讲精练。此外,教师还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40min之内都在主动积极的思考,并将这种状态延续到课后。

4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能满足当今的需要。首先,要认真学习先进的理论,树立责任感、使命感,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梦人的高度,自觉地把个人生命的意义、价值与祖国的教育事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其次,要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借助教育教学理论来分析教学实践,反思教育教学中的得与失,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最后,要认真学习国家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提高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坚持依法执教。

参考文献

[1]于发友.教师专业标准与专业成长.小学教师[C]//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3:17-18.

[2]潘小明.数学生成教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4-37.

课堂组织教学篇3

一、讨论内容的精心组织

小学课堂讨论通常只是教师有意识的安排几分钟而已,对讨论效果如何,不作探究,讨论内容的组织更是随心所欲地进行的,而不去探讨组织什么样的内容,进行讨论才有价值,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不管什么样的内容能引起学生极大关注并能展开讨论,这是值得教师们细细探究的。

1、精心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讨论

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这种欲望的驱动,学习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富有生气,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越是教材的核心问题越需要学生去理解,会积极参与,进入角色,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因为数学在小学阶段概念教学比较多,学生是不会产生好的印象,认识也就肤浅了。如:教学“自然数和整数”时,当一组自然数(1、2、3、4、……)出现后,我设计了以下的自学讨论提纲:(1)这些自然数是如何安排的?(2)最小的自然数是几?(3)有最大的自然数吗?然后学生开始活动,结果学生对最小的自然数是1还是0展开的讨论最为激烈。我在巡回时加以适当的点拨,使学生也从中理会最小的自然数是1而不是0。这从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有些知识在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乃至促进素质的整体提高起积极的促进作,这时应舍得花时间组织学生去讨论。由于学习是学生内心的感受过程,学生每解决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都要经过一个较为复杂的思考过程才能完成。只有充裕的时间,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才会深入,才能抓住要领,才能从容去组织语言,去选择表达方式。因此,即使是讨论也应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一片思维时空,在此基础上交流想法,各抒己见,只有经历这样一个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历程,才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真正给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课堂讨论才能真正发挥其功效。

2、精心选择能展开的内容进行讨论

课堂讨论组织的好坏,产生的成效也迥然不同。组织的不好会出现冷场现象或偏离中心议题,变成拉呱杂谈,貌似热闹,但无成效,讨论的遗议题必须富有知识结构和思维内涵,而且难度适中。讨论题的设计从以下各方面去展开:(1)从学生认知情感方面展开。要使课堂讨论能够展开,教师要善于寻找疑点,巧设问题,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特别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然而学生的认知过程还伴有情感因素,只有以情感为动力,以认知为依托,做到情理交融,才能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和谐发展,巧设的问题也能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也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培养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使课堂讨论能在充满情趣而且热烈的氛围中进行。如:学了“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否有“最小公约数”和“最大公倍数”呢?大家展开辩论,同学们兴趣高涨、各抒几见。有的脱口说:“书上没有提到,所以不存在。”有的争辩说:“有存在,因为不论对那些自然数最小公约数都为1,没必要求。”也有的抢着说:“每一个数都没有最大的倍数,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数也没有最大公倍数。”课堂气氛趋向高潮,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辩论,大家对结论更加清晰了。又如在教学“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时,在学生自学例3、例4后,提出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互化的方法中两处都用了“通常”,这是为什么?我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活动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后,纷纷举手要发言,这样一点便解决了。但在发言时,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要给予自由表达见解的机会,教师要给予表扬并中肯地提出建议,使学生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而产生成功的喜悦感,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讨论中。(2)从议题的难易度方面展开。把握好议题的难易度应从学生知识的基础和认识水平为主要依据,提出问题的难易度应略高于全班的中等平均水平,因为太高和太低会导致多数学生坐冷板凳、兴味索然或对答如流,无法做深层次的展开而进行讨论,就不能达到教师的与定目标,不同的难易度所采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转贴于

二、讨论时机的把握

俗话说得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关键是要我们抓住机遇。时机把握的好坏产生的作用也不同。

1、当学生产生“愤悱”的心理状态时。由于这种心理状态的作用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怀疑,希望从别人的发言和交流中得到启发。所以,恰如其分地组织讨论,效果往往非常良好,这种心态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课堂的回答和情绪反馈中察觉到。例如,一次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课堂中,我为了让学生对掌握的知识能作更深层次和更进一步的发展,出了如下一道判断题,“甲数比乙数多30,乙数比甲数少30。”,“甲数比乙数多25%,乙数比甲数少25%。”有部分同学认为二句都是正确的,有一部分同学认为第二句话是错误的,但也有部分同学觉得难以确定。这时,我要求同学们从数量关系和百分数的含义去讨论。自然而然,讨论后学生明白了为什么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磨练。

2、当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状态时。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质疑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哪怕是有当堂解决不了的,也为教师课后提供了素材。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一定要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启发引导,组织讨论。如:数学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时,一位体育爱好的学生提出:“既然可以把比化简,为什么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比赛时的比分,不是把20比16、9比6、45比75等比化简成5比4、3比2、3比5这样的比呢?”这就是学生的认知冲突所提出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我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也是必要的。

三、讨论的策略和导向

讨论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辨是非,增长知识,还要重视社会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在组织课堂讨论要讲究方式、方法和方向。在讨论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说出来,也接收到其他同学的信息,做到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师要求在讨论是必须尊重每个同学的发言,特别是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让他们多几次发言的机会,从他们的意见中捕捉闪光点来引导,鼓励他们坦诚相见,互帮互学。然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他们积极参与,才能集中注意,开动脑筋。教师尽量做到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自己说,学生能想的,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对于有争议或尚未察觉的重要问题,教师及时加以启发引导,还要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课堂组织教学篇4

英语课堂教学课堂活动激活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状况

当下的英语教学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温吞水。由于一般普通中学缺乏必要的英语语境,学生从小学开始学英语,学了十多年还是不能流畅地用于交流。教学母语以外的英语,必须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英语,使用英语,浸润在英语语境里才能快速掌握英语。当下的英语教学仍然脱离不了“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做不到以人为本,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导,学生用机械、单一的死记硬背来学习英语,造成“哑巴”英语的现状。

二、组织课堂活动激活英语课堂教学之实践

(一)课前5分钟演讲激“活”学生思维

一场音乐会,精彩的前凑是一曲吸引人们观看的重要部分,一堂课的开场白恰如一曲的前凑,吸引学生的兴趣,进入到上课的氛围中,因此,课前的5分钟演讲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课前5分钟的演讲,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演讲内容,让他们利用这5分钟展示他们自己喜欢的作品。在这5分钟的演讲里,学生们运用所学过的词组和句子用英语来讲述小故事、谚语和身边发生的小事件等,以轻松的心情、活跃的思维进入英语课堂的学习。

一次,我们组织学生们去进行环保宣传活动。活动结束后,要求以此为主题进行讨论。一个上午下来,学生既疲倦又兴奋,并且,对看到的乱扔烟头、乱穿马路、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很是愤怒,课堂讨论的时候纷纷发言,既使学生们受到了环保教育,又提升了学生们听、说的实际能力,学到了新的词汇。

(二)课堂讲故事激发学生求知欲

初中生正处于由儿童向少年的转型期,好奇心强仍然是他们的性格特点。而讲故事是他们非常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有着独特的魅力。在课堂教学中适当使用讲故事,使用的是大量的词汇、活泼的语言、甜美的声音、丰富的表情和有趣的肢体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获得新的词汇,逼真的语言环境,真切的语境感受。课堂教学中,把文本内容和讲故事运用起来后,我想,如果能让学生也能参与进来,那岂不是效果更好?为此,我设计了小组合作进行故事接龙比赛的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比如,学习who、where、when、what时,我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将who、where、when、what四个部分让每个学生各承担一个,分头用自己承担的那部分内容写成句子,然后组合起来,造出很有趣的句子。例

S1:LiuXiang?S2:swimsS3:inthekitchenS4:everySunday

然后组合起来就成为一句:LiuXiangswimsinthekitcheneverySunday.

接龙活动每组分人数可以不限定,由一个学生先说第一句话,后一个学生根据前面那句话的意思接着往下编,我还要求一个学生和下一个学生之间不得停顿,速度不能太慢,这样一来,学生们越编越有兴趣,既学习了词汇、句子,又加深了学生对这些句子的印象,令他们不会忘记。例

a:ifigetuplate,i’llbelateforclass.

B:ifi’mlateforclass,myteacherwillbeangry.

C:ifmyteacherisangry….

(三)教师自编顺口溜,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英语语言富于节奏感,动听的语音语调对学生有着一定的吸引力,学生读起来有乐感。因此,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别出心裁,把那些枯燥的、不易记住但词和词之间有关联的词语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或小诗,教师或充满激情、或诙谐幽默的朗诵、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大方得体的举止,都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单词、词语印象深刻,那些枯燥、晦涩的词语都不攻而破,让学生牢牢记住,在欢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们的听、说能力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比如,在学习名词的复数时,先让学生巧记以-o结尾加-es的词:

a.两人两菜(hero,negro,potato,tomato)

B.一句话negroesandheroesliketoeatpotatoesandtomatoes(黑人和英雄喜欢吃土豆和西红柿。)

C.有生命的加es,无生命的加-s.

再让学生巧记f(e)结尾的名词复数:f(e)ves(wife,knife,wolf,thief,shelf,leaf.)

编成顺口溜:

妻子持刀去宰狼,小偷吓得发了慌;躲在架后保己命,半片树叶遮目光。

编顺口溜虽然对教师的个人素养要求很高,但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一课堂活动使艰涩的英语文本内容变得简单易记、生动形象,印象深刻。课堂上,教师生动、夸张、声情并茂的表演,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会知识,从而产生积极向上,快乐愉悦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久而久之,学生们自己也会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去编口诀,写顺口溜来强化单词、词语的听说能力。

(四)格言警句鼓励学生勤奋学习

在汉语文章中通常会引用格言、警句,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理论支撑。英语文章中,同样会引用格言、警句,精辟深邃的格言、警句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凝聚了前人先辈的智慧,启迪后辈,陶冶情操,激励上进。因此,英语教学中加强格言警句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英文素养,激励学生努力勤学。

例如,学习单词“time”时,我引用了这几个警句:timeismoney(时间是金钱).timeislife(时间是生命).timeandtidewaitfornoman(岁月不待人).既让学生记住了time这个单词的用法,又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刻苦勤学的教育。为了扩大学生对英语的知识面,我还利用休息时间收集了有关时间的谚语,配合英文诗“itry”和“Domybest”,使学生认识时间的宝贵。

(五)玩游戏激发学生好奇心

玩游戏是孩子们最乐意的一件事,初中生正处于由儿童转为少年时期,玩游戏他们同样喜欢。在游戏中,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活跃,兴致勃勃。因此,教学过程设计几个课堂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边玩边学,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寓教于乐。

比如,猜身上的五官部位是孩童时经常玩的小游戏,教学eye、nose、ear、mouth、hand、face等单词时,我和学生们一起做起了“touchyourhead”的游戏。游戏开始,教师先说touchyournose.学生边听边点自己的鼻子。同样,老师说ear、eye、mouth、hand、face时,学生点自己的五官,为增加游戏乐趣,我设计了小组比赛,并且加大了游戏的难度,当学生听到“pollysays,touchyourears”时,学生才可以用手摸自己的耳朵,小组违规最少者得胜。由学生自愿轮流当发令官,相互竞猜。生动夸张的游戏,点燃了学生的快乐情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创设表演语境,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由于英语不是母语,学生们接触不到真实的英语语言交流的语境,学习英语只能靠自己硬背。为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造更多的英语场景,让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看到文本中描述的情景,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单词、词语所包含的意思。也因如此,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英语的这些特点,利用、挖掘教材,利用生活中的实物来创设英语语境,让英语学习贴近生活,让生活走进英语课堂。我把课文中涉及的角色分别让学生扮演,在角色表演中增强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birthday”这个主题时,我结合学生所学过的内容,分成athome、inthesupermarket、atabirthdayparty几个系统的场景,让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然后在课堂进行表演。学生在表演中复习了有关food、drink、fruit、color、number等单词,对句型“Howmucharethey?”“whenisyourbirthday?”熟练掌握了,最后,在Happybirthday的歌声中结束整堂课的教学。在学生们意犹味尽的回味中,既巩固了学生所学词汇,又拓展了语言内容,提高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三、结束语

作为英语老师,把握“讲在必要处,练在活动中”,让学生尽可能“活动”起来,在活动中发掘自己,充分地展示自己,在活动中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创设了一个直观形象的语境,调动起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英语课堂成为了教师与学生进行语言交流的重要场所。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夏惠贤.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课堂组织教学篇5

课堂教学是是学校中所占时间最多、涉及知识面最广、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大的教育活动。课堂教学必需经过充分准备、严密组织、科学实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组织的成败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和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中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多以机械识记为主。其情感表现得明显,自尊心强,喜欢得到老师表扬等。教师怎样抓住学生这些特点,在英语课堂上认真组织好教学,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笼统而言,组织英语课堂教学应该从课前和课上两方面来把握:课前,要有效备课。备课是为课堂服务,有效的课前准备能在课堂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备课,包括:

一、备学生

成功教学的起点应该是学生。成功教学的充分条件有三个,即以学生为起点,以学生参与为基础,以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良好人格为目标。成功有效的教学,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并使教学内容和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和认知发展水平相一致。教师要注意做好相关知识的铺垫,减小难度。其次,要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以知觉类型来分,学生有“听觉型”、“动作型”和“综合型”。按思维类型来分,有的是“冲动型”,有的是“沉思型”,有的是“独立型”,有的是“依赖型”,还有的属“分析型”和“综合型”。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觉类型、思维类型,并以此为特点,开展教学,才能使教学真正有效。第三,要了解学生原有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佳的内在动机。

二、备教材

要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立足于课标的基准点去整合教材,拓展教材;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习需求,制定适应于学生发展状况的教学目标,使目标处于“最近发展区”;有前瞻性地预计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突发事件等等。有了充分的备课教师就能有效的组织教学活动。

三、备自身

教师的课堂教学心理状态和情绪,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教师心理状态稳定,情绪高昂,自然能吸引和感染学生,使之亢奋,进入学习最佳状态,能够聚精会神,积极思考,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良好的自身形象和真诚的情感体现是其基本素质。要调整好教师自身的心理和情感状态。教师只有具有心理优势,才能临变不乱,采用各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化解不利因素,巧妙地驾驭课堂,创造理想的课堂气氛。课堂上,有效组织、调控课堂是教学成功的另一重要环节。一个优秀的教师会掌握系统的运行和控制规律,善于随机应变地采取调控措施,而从来不需要维持课堂秩序。首先,教师要善于利用自身的形象气质和语言魅力。教师的形象会影响和感染教室里的每位学生,其语言、神态、举手投足都要有吸引力,有感染力。爱屋及乌,喜欢老师,就喜欢上英语课。教师一个小小的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语,在一个孩子的一生都会起到难以遗忘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良好的仪容,饱满的精神就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会带动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敏捷,情绪高涨,气氛活跃,也会带动学生对学英语产生兴趣,为本节课打下成功的基础。正确的教学语言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最起码的条件;高度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讲起课来语言流畅,大到对每一个知识点该怎样展示、讲解,小到对所说的每一句语言该怎样表达,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是否能接受等等,都要做到准确、清晰、恰当,还要做到简洁、生动、有启发性,有适当的幽默感。越生动,学生就越易于接受。其次,善于设置精美的导语。精美的课堂导语,能像磁铁一样牢牢抓住学生,唤起他们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可以用非常简单,很实际的一个问题激励每一个学生都大胆地回答问题,也可以把学生的自由式的谈话、演讲、表演等行为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让学生进行学生间对话或由值日班长提出话题,各自发表看法,内容可以是天气、学生的日常活动或是学生爱好的话题,教师可利用学生所讲的内容,适时地引入主题。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练习口语的机会,又进行了听力的练习,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更有活力、更有自信,为一堂课做好一个开始,使学生喜欢学习英语。再次,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地调控。教师要善于从多渠道获取反馈信息。教学过程的可控程度,常取决于信息的交流畅通程度,特别是取决于反馈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充分利用各种反馈方法,随时收集从各个渠道来的反馈信息,才能针对信息进行有效地调控。

课堂组织教学篇6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要在组织上下工夫,因为,小学生组织纪律性差,好动好玩,一不小心就会把课堂搞乱,所以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时,要不断地调整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保持对体育活动的新鲜感,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以达到高效的体育教学目的。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有了更好的发展,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也丰富多彩起来。在这大好的形式下,小学体育教师要以新课标为指导,进一步深入研究体育课堂组织方法,不断创新,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为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好必要的基础。

一、有针对性地做好体育课前准备

要上好课,必须在课堂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这是上好课的基础。比如说,小学体育教师在授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做好备课工作,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性别差异、身体状况差异等,与体育项目的特点结合起来,对要进行的体育课综合设计,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体育教学。室内体育课与室外体育课的备课有很大的差别,要区分开来。室外体育课以新体育课程的总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为出发点加强组织教学。而室内课是丰富学生体育理论知识为主要目的,让学生知道体育锻炼的好处、如何锻炼等知识,是打牢体育基础的重要途径。小学体育教师要认真研究各种类型小学体育课的特点,合理运用教学设备,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小学体育教师要科学进行场地器材的准备。体育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精心搞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力求场地安排图形化、器材布置卡通化,突出儿童特色,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比如,在“小青蛙找家”游戏时,可以在操场上画上一条小溪,布上水草、荷花、小鱼等,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吸引力。

二、科学有效地组织体育课堂教学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既有教师的参与指导,又有学生的参与学习,还要有合理教材内容,三者结合起来,加上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体育课堂就会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整体,形成一个动态的、良性发展的活动大舞台,这样,“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就会得以实现。如何抓好小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是关系到小学生是否服从组织全身心学习的关键一步,体育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参与活动,通过多种练习,实现体质的增强与思维的发展,通过大脑的思考与身体的参与,感受体育活动带给他们的不同体验,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改进,来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所以,体育教师要根据室内外授课的特点,科学地组织教学。

体育课堂通常是分为几个阶段的,教师要把这几个阶段结合起来,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内容,运用灵活的组织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把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上课前,体育教师除了备好课外,还要巧妙布置好场地器材,了解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情况,为上课作好准备。在上课开始时,要根据所教的内容做好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的准备活动,让学生达到一定的兴奋状态,可以采用小游戏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游戏时间不必过长,能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就可以了。在基本部分要把握课的重点实施教学,留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少讲或者精讲,语言简明生动有趣。在结束部分,不要忽视学生的放松活动练习,要把学生兴奋的情绪慢慢缓解,达到上课前水平,恢复体力,保持学生的兴趣,并做好课堂的小结。

三、利用学生的身心特点调动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在小学阶段,体育课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一至两项运动项目产生兴趣。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会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有针对地组织教学,安排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或者把体育项目进行改造。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不长,所以在体育课中,前半部分是最容易掌握知识的时期,教师要把前半部分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重点组织新授课的教学。当课进行到后半部分时,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有的学生已经累了,所以,教师可以用一些趣味性强的游戏进行教学,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总之,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实”的原则,教学方法多变而且适合于学生,课堂生动活泼,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结束部分不要再用那些机械的放松办法,而是充分利用音乐的功能,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舞蹈运动的练习,达到放松的目的,使学生在课终时能够充分得到放松。

课堂组织教学篇7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和谐愉快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它的基本职能在于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小学生英语启蒙老师,我们的责任很重大,任务很艰巨,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刚要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我们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应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机会用英语进行交流活动,让学生充分感触到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成就感,从而真正实现快乐而有成效的高效课堂的目的。

一、小学英语课教学应遵守的原则

小学英语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知识的过程。课堂组织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伴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课堂要坚持基本原则,要以各种英语活动为主体、以培养小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核心、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是被动的接收知识。让英语在情境教学中轻松、愉快的进行。

(一)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让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满堂灌”,要不断了解学生的求知过程,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因材施教。在这样的和谐的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帮助,共同寻求知识,体验学习产生的快乐,从而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育不管怎么改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的,只有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才能实现教育的目标,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配合不好,就不是完整的课堂教学。教师是学生学习情境的创造者,而能只是知识的复制者。教师在课堂组织过程中,要以挖掘资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抓手。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地位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所有教师追求的目标。除了具备这三大能力,教师还必须从学生的情感需求出发,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一)教师充满微笑学生轻松自如。一些教师的课堂气氛过于严肃紧张。教师上课一直绷着脸,看似用威严压住学生。毋庸置疑,这样的教学是非常低效的。教师的笑容能缓解紧张的心理。有笑声的课堂,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学习参与度大,学习效果更明显。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接受知识更快。

(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上课要以全体学生为本,尽力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张,而不是仅仅带领少数优等生。另外,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求知欲。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提问,例如可以通过故意造错句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发现中英文句子的语序差异。

三、小学英语课堂要以轻松愉快为前提

对于小学生来讲,课堂教学就是主要接触英语、感受英语、体验英语的最好的机会。小学英语课教学,就应该是一支动人的曲子,有简介的前奏,有恰到好处的铺垫,有精彩的高潮,还有余音袅袅的尾声。因此,作为小学英语老师,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来组织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浏览知识,汲取精华。

(一)新鲜独特的课堂导入。创设独特的情境导入课堂。成功的小学英语课堂总是在一开始就能深深吸引学生。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成功的英语课精彩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整节课的效果。

(二)规划易于实施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出便于师生共同接收的新颖的课堂组织形式。例如可以使分组讨论式教学模式,独立自由式教学模式。多元化的课堂组织形式结构是体现新课标要求的最适合小学生的一种形式,它以轻松活跃学英语为风格。也可以尝试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学习英语的机会,然后把生活中问题用英语讲给大家听,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这样课堂就和生活紧密结合了起来,学生的学习也就不会枯燥了。教师针对孩子有极强表现欲望和模仿力的特点,在教学刚开始时可以组织一些对话或情景剧让学生表演。从而激活学生的语言习得机能。

(三)贴切恰当的教学语言。英语教师的课堂语言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简洁连贯、优美动听、快慢结合、有优美到位的肢体语言做配合。同时多用请求式和建议式的句子,少用强调和命令式的句子。课堂语言要凸显英语教学的特点,灵活多样。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感染力和推动力。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对学生来讲具有很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的口语对学生的口语形成是相当关键的。还有教师的面部表情也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教师应用点头或者微笑来肯定学生的进步,表扬学生的成绩。这样既加深学生的记忆和肯定了学生的进步,又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课堂组织教学篇8

关键词:教学系统;自组织;混沌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145-02

一、引言

高等教育的关键不在于培养学生记忆有限的知识点,而是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根据上学期我们所做的课堂问卷调查发现,有75%的学生依旧靠死记硬背去应付考试,依靠理解和兴趣记忆的学生占少数。这种情况反映出,当前课堂教学依然存在这些危机:过于封闭、过于程序化、过于统一化;教学基本上是预成的,教学的目的就是完成预设的目标;课堂教学整体上表现出去情境化、线性化和确定性。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思考怎样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怎样变被动死记忆为主动记忆和主动思考?鉴于20世纪兴起的耗散结构论、协同学、超循环论、突变论、分形理论和混沌研究等自组织理论为我们的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自组织使课堂教学由控制走向协商、对话与理解,让学生从种种控制中解放出来,获得更多的兴趣性学习动机。通过这种课堂教学设计的探讨,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和协同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之一。

二、混沌序参量的设计

1.课堂教学系统的混沌序参量的设计。课堂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弱混沌系统,具有自组织行为[2]。教师和学生都是有行为目标的主体,二者之间可以借助于一定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实现一定目标下的教学信息交互,进而转化为能量的交互。为此,课堂教学系统是一个互动的复杂系统,具有输入和输出的功能,符合耗散自组织系统的形成条件。为了使复杂系统趋于动态有序,实现课堂的生动、活力,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混沌序参量的设计是关键。在系统众多状态参量中,序参量主宰着系统演化的方向[3]。多个序参量之间的博弈行为早就系统的演化行为,序参量作用力的此消彼长使得复杂系统呈现出混沌的演化状态。为此,课堂教学系统必须通过序参量作用下的非线性作用才能实现系统的自组织运行。

由于混沌是无序和有序的辩证统一,是非线性系统演化行为的状态描述。那么混沌序参量其实就是诱使系统进行混沌演化的参量。序参量既作为描述自组织系统有序演化的机制,又作为描述自组织系统有序演化过程的一个参量,一旦通过要素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就会支配要素的行为[4]。混沌序参量其实就是一些相互作用的系统分量,这些分量可使混沌系统产生规律。也即,使得混沌系统在看似混乱的演化能够最终落入某一特定轨道的参量。

由于课堂教学是在一定课堂教学环境下、老师运用一定的手段和学习资料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假定已经具备正常的教学条件,在忽视在条件的情况下,所构成的混沌序参数的层次模型如图1所示。

序参量在系统中居于主导地位,多个序参量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合力对系统起支配和决定作用。影响着子系统的竞争和协同行为。决定着系统演化的方向和系统的有序程度[5]。

按照图1的层次结构,首先计算出第三层每个指标的信息熵,然后再公式(1)计算得到第二层的信息熵,第一层的信息熵可以按照公式(2)计算得到,一边作为系统演化的初始控制参量。

公式(1):p■=(p■+p■+…p■)/n

其中Uij代表第i层的第j个指标,n代表i层的第j个指标的个数。Uijn代表的子指标。p代表指标的信息熵。

公式(2):p■=p■+p■+…p■=a

m代表第二层指标的个数。

2.混沌演化的控制参量的设计。由于课堂教学的混沌序参量值仅仅由老师来直观获取很难,鉴于学生是受体,对课堂教学系统最有评价权,也最能比较客观地对系统的状态进行信息反馈,为此,本研究尝试以学生为感受和评价主体,以上述序参量为评价范围,以问卷方式获取序参量的评价值。但这些评价值不能反映出系统的状态,但考虑到信息熵是描述混沌的一种方式。信息熵是信息论中用于度量信息量的一个概念。一个系统越是有序,信息熵就越低;反之,一个系统越是混乱,信息熵就越高。所以,信息熵也可以说是系统有序化程度的一个度量[6]。

为此,本研究将在调研数据基础上计算各个混沌序参量的信息熵。另外,尽管一个复杂系统往往有多个混沌序参量,但这些序参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往往可以由一个系统演化的控制量表现出来,比如虫口模型中的a参量其实就是非线性系统研究的控制参量,该参量是由系统的混沌序参量的作用体。

考虑到课堂教学系统的动态性与不可逆性,课堂教学的历史数据再序参量设计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本研究提出了及时问卷获取参量数据的方法,根据问卷数据,为图1中各个指标的信息量的计算提供比较有效的途径。由此总的混沌序参量可按照公式(1)和公式(2)进行计算,并能够作为系统演化模型的控制量。

三、实例计算

1.混沌序参量与控制参量的计算。以一个59人次的班级为例,按照上述的要素设计问卷,在2014年5月进行课堂自组织教学效果的调研,所获取的数据整理形成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各个参数的评价等级设置不完全相同。这是因为,一方面是指标的不同特性决定的,另一方面这种决策多样性能体现出决策信息的正态分布性,从而使得根节点的信息熵获得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实用性。

根据表1,分别计算各个指标的信息熵,并按照公式(1)与公式(2)计算获得a的值约为1.154。该值代表目前所在教学系统的混沌控制量。

2.系统演化模拟。虫口模型即非线性迭代方程,是由美国数学家may.R在1976年提出,是无世代交叠单一生物种群系统演化的典型模型。根据逻辑斯提方程:

Xt+1=λXt(1-Xt)(3)

以上面计算出的值作为λ的初始值,Xt代表课堂教学系统第t时刻的状态,Xt+1代表第t+1时刻的系统状态。当教学系统的λ=1.154,Xn=0.01时,迭代次数为100时,运用metlab模拟仿真的方法对该模型进行演化仿真,得到如图2所示的演化情形。

以上述调研数据所形成的混沌控制参量的初始值为基础,课堂教学系统的演化状态如图2所示。该演化模型既能说明前面所述的参量能作为系统演化的影响因子使用,具有混沌参量的特性,也能说明,课堂教学系统是混沌的教学系统,具有混沌序的演化状态。同时,从图2中我们也能看出,从初始点到分岔还需要演化一段路径,这说明该实例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目前该课堂教学系统尚缺乏一定的灵活度,课堂的自组织教学设计需要进一步地改善。

该仿真模拟也说明,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期教学中,适时根据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系统问卷调研以及进行混沌评估,以此可及时灵活调整影响课堂教学系统的失利因子的影响行为,使得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的,使得教学系统具有再生和自适应性。这也是当今创新教育的基础。

四、结束语

针对大学生群体思维趋向成熟、创新性思维能强的特点,在大学课堂开展创新性的自组织教学活动对培养创新性人才有很大帮助。但如何改进这类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过程非常关键,为了帮助教师适时对所担任课程的教学系统做出比较合理的评估,一边适时调整教学新系统,本研究着重从课堂教学系统的非线性特点出发,以混沌序参量的设计和数据的获取为基础,并通过以某时刻点的教学系统运行状态为基础,通过实例模拟,说明该课堂教学系统目前所处状态如何以及相应的宏观演化状态,使得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改善教学设计环节。

参考文献:

[1]高翔,张伟平.自组织方法论视域下的教学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5):

[2]李大勇.自组织理论与大学课堂教学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94(6):179-181.

[3]曹然,金鸿章,冯丽媛.博弈模型在复杂系统连锁故障预防的应[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3,17(5):93-97.

[4]张小花,陈玮.制造信息系统动力学模型及混沌特性分析[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29(8):2878-2981.

课堂组织教学篇9

一、组织课堂的重要性

课堂组织管理是每个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课堂教学活动本身,还依赖于教师的课堂组织与管理水平。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组织好教学,把握好教学节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教学效果的相关程度很低。就是说,如果教师自己的知识残缺不全,不能帮助学生释疑解惑,那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但教师的另一种教育素质更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最直接、最显著的影响――这就是课堂组织能力,尤其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

能否抓好课堂组织教学,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控制课堂的能力。就算课备的再好,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也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质量。所以,巧妙组织好课堂,是提高教学质效的因素之一。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课堂组织能力是教师最基本的素养。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就非常强调课堂秩序的管理,他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不可能的。”可见,我们要重视课堂的组织教学,当面对一些突发的课堂小插曲时,教师要谨慎、灵活处之。老师要学会用一双慧眼,去捕捉可教育的信息,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组织课堂的契机

课堂组织教学看似不重要,但它却是一堂课的开始,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同样的道理,一堂课听讲的效果如何,课前的各项准备(包括心理上的准备)和老师的课堂组织是相当重要的。一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组织能力管理好课堂,能让学生们热爱课堂,并在课堂上焕发出生命活力。一堂好课应该是:开场引人入胜,中间精彩纷呈,结尾是回味无穷、意犹未尽。课堂教学的组织应该顾及到很多因素。有时,备好的一节课很可能会因为诸多因素,比如教学环境、学生的配合、课堂突发事件而需要临时变化,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素质和快速的应变能力。

我认为,组织好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原来的一堂课就像是一出戏,里面有好多个角色,教师就是唱戏的,而学生就是观众,如果唱戏的唱的不好,观众自然就不会喜欢。教师要让自己的课堂变得像一个舞台,每个学生都是唱戏的,都是一节课的主体,教师充其量在这种方式里面就是一个主持人。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契机,充分发挥课堂的合作学习的作用,就能让学生以“学习的主人”身份积极思考,主动地输入、输出信息,在课堂上过“一种积极的沸腾的精神生活”,有助于学生形成交互式的立体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个有效管理的课堂环境,应当是在保障课堂有效管理和良好气氛的前提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现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开动脑筋而不是照本宣科,开展小组合作而不是单打独斗,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而不是放任其成为不合群的孤独者等,也是重要的经验。

教师始终面临着各种选择,如果策略运用不当,课堂教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导致教学的失败。因为课堂组织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课堂组织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开展,这是决定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三、组织课堂的策略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师生进行交流的园地。很多教师反映课堂纪律差,这边学生压下去了,那边学生又闹起来了,根本上不了课,整天批评学生的时间都不够。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课堂上,任你讲得唾沫乱飞,可偏偏有学生要么看小说,要么东张西望,有的看似“正襟危坐”,实则“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仔细想想,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跟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有很大的关系,说明我们的课堂不精彩,学生不感兴趣。所以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必须巧妙组织课堂教学,构建一种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课堂秩序,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上,我们对于一些后进生,不能放任自流,置之不理,应该及时给与指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效。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一些针对性的规则来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行为受到约束,更好的专心听讲。比如,评比“优秀同桌”可以在课堂上起到互相监督的效果,让全班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营造积极的学习气氛。

(二)、运用组织艺术,创造丰富有趣的课堂

课堂教学中,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比如,数学课堂上可采取一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片段,创造适合于柯尔特教学的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要精心设计教学语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课堂上可采取风趣幽默的语言,创造丰富有趣的课堂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发挥非语言行为在教学中的作用。

(三)、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适时鼓励后进生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最好的。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老师喜欢专心听讲的同学,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是老师喜欢的好孩子,现在我来看一看谁最专心听讲。”根据情况运用善意的批评矫正学生的行为,比如说有的孩子很顽皮,一直就没坐好,如果教师这时对他大发雷霆、严厉训斥,反而适得其反,如果换一种鼓励的方式对他说:“同学们看一看,某某同学今天坐得多端正呀!”这时,孩子一定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及时调整,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四、课堂提问要面面俱到

课堂组织教学篇10

关键词:高校课堂教学组织中国新西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现代大学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过程。一般来说,教学组织水平决定着教学过程,也决定着教学现场、教学各环节和教学细节。没有好的组织,很难有好的过程、现场、环节和细节。只有好的课堂教学组织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笔者通过近期在新西兰的高校课堂教学体验、课堂教学观摩和当地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介绍得一个出结论:认为继承了英联邦教育制度的新西兰与中国大陆高校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有较大差异。为此,我们选择两国高校课堂教学的一个方面――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比较。

一、文献研究回顾

前苏联教育学家季亚琴科认为“教学组织形式不仅是与整个教学过程、教学的本质和规律最紧密地相联系的,而且教学过程只有通过教学组织形式才能得以实现,没有教学组织形式就没有教学过程可言。正是教学组织形式构成这样一种物质骨架或机制,这种骨架或机制的总和决定着整个教学过程(和进程),即全部教学方法。”[1]日本学者佐藤正夫认为“教学组织是指在教师指导之下,如何组织学生,掌握教材的外部组织框架。”[2]我国学者陈桂生教授认为“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其属性是由其结构的属性(即各要素特殊的综合性的联系)所决定的。”将教学组织发展视为“教育过程的社会结合”过程,得出“个别教学”、“班级教学”、“分组教学”三类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并总结了教学组织形式由非制度化到制度化、由一元化到多样化的发展历程[3]。20世纪80年代,教育社会学家开始研究教与学的组织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开始关注班级规模与教师教学的关系,从学生入手考察班级规模教学组织对学生成就的影响;从教师角度关注在不同教学组织中的角色定位,更多聚焦于组织资源、时间、材料、技能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尽管也有从东西方教育比较研究,但缺乏针对高校教学组织比较研究指导,在遭遇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时,常常手足无措,并成为制约课堂教学改革的瓶颈。

二、中新高校课堂教学组织现状比较

(一)班级授课制与分组合作制

班级授课制是我国大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绝对主力[4]。一般规模较大,人数多,40人以上居多,尤其是新办地方本科院校。分组合作制将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形成一种合理的组内互助互教的良性机制,新西兰高校课堂教学形式以此为主,一般规模小,30人以下,经常采取5~6人小组讨论,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教师为主体和以学生为主体

由于我国高校大学生人数众多,大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以班级授课为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方面起主体作用的情况居多,虽然也有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等,但学生学习普遍比较被动,要么较为拘谨、要么乱哄哄,在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真正的学生主体已经失去其主观能动性,很少有教师把重心放在学生如何学习上,往往以讲稿代替教案,以课件代替教案。新西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起主导作用,而不是主体作用,但他们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创新意识、强化动手能力,强调学习的互动。

(三)以知识体系和问题导向为主

我国大学课堂教学知识容量较大,强调一个完善学科知识体系,逻辑性强、结构严谨,往往从概念入手,强调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逻辑性;新西兰教授知识容量较小,知识比较零散、属于发散型,强调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过程。

(四)以讲授和探究为主要方式

中国大学课堂教学组织虽有问题导向式、案例式、启发式等教学组织方式,但更多倾向于知识内容、技能的传授,满堂灌形式仍能存在。新西兰大学课堂教学主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以及思维训练过程,其路径公式是:“面对问题情境产生探究欲望出现探究行为接受反馈信息调整探究行为获得探究成功尝试拓展学习”

三、中新高校课堂教学组织差异的形成原因分析

(一)开放程度与管理体制的不一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融入全球化趋势加大,但由于时间较短,高校更多承担培养本国学生的任务,大多高校国际化程度较低,培养全球视野的人才不是主要任务,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特色的区域性人才成为首要任务。由于历史原因,“天地国师”、“师道尊严”思想比较盛行,这种传统思想影响到高校教学组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处于主导地位,其权威感不容置疑[5];在课堂上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受到同学的质疑或挑战,就感觉很没有面子、心中会产生不愉悦的情绪。而新西兰的现有教育体制在高校课堂教学组织中学生可以通过项目研究、分组讨论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这明显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二)国情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众所周知,相对于大班教学小班教学需要更多的教学经费投入,这包括教学场地、教师、教学设备等等。有着近14亿人口的中国教育虽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教育经费投入已占GDp的4%,但由于目前我国人均GDp仅为6700美元,与发达的新西兰相比人均教育经费额投入差距还是十分巨大的,笔者认为这是中新教学组织形式差异的根本原因。

(三)东西方思维方式不同

中国人思维方式属于整体、具象思维,主要从整体结构思考问题,在课堂教学上体现侧重于传授知识结构体系完整性,整体划一,强调结果统一,并且从小学到大学都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性。新西兰人属于西方人思维方式,其抽象思维能力较强,他们关注具体问题和细节,崇尚自由,个性发展,在课堂教学组织方面也注重考虑照顾学生的这些特点。

四、完善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组织的路径

(一)由班级授课制为主体逐步过渡到班级授课制与分组合作制并重

班级授课制最大的弊端就是难以因材施教。如何破解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禁锢,在班级授课制中注入差异和个性化变量已是我国教学组织工作面临的紧迫课题。分组合作制与整班授课制兼容应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方向。分组合作制是通过有计划地向各小组分配学习任务,小组内成员运用相互协作、讨论等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在我国地方本科院校一直延续大规模招生的情况下,班级授课制应有机结合全班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三种形式。因此,教师应根据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努力使多种课题教学组织形式高度结合,做到优势互补,进而推进课堂教学优质化发展。

(二)由教师为主体向以教师与学生为主体并重

一直以来,班级授课制大都是采用“满堂灌”的讲授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绝对拥有者,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习惯了以往的单一讲授,现实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恰恰忽略了课堂上学生主体参与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一直是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而科学的教学论断是:学生是课堂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的主体[6];只有发挥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构成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获得优良的课堂教学效果并实现教学目标。

(三)由重目标结果向重学习过程转变,培养个性化教育意识

注重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组织课堂教学的重心没有放在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上,如课堂上师生互动只满足于一问一答的烘托场面,学生未能实质性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用学生喜欢的活动去替换学生厌倦的活动,应该精讲多练,尽可能多地留下时间让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课堂实践[7]。

新西兰与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相当,但由于新西兰参考英联邦的教育体制,两者在高校课堂教学组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不一样。尽管中国高校现在的课堂教学已不是单纯的大班讲授形式,其中融合了分组教学和个别指导,教学中教师借助于多媒体、网络、学生的力量,也可以关注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总体上学生的特点是知识量丰富、知识结构体系完整,模仿能力强,趋同性多。而新西兰高校学生特点是个性较为鲜明、善于思考和发现、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较强。究其原因有三:社会开放开发程度不一、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东西方思维方式有差异。中国高校课堂教学组织若能把中国优良传统发挥出来,并借鉴新西兰成功做法,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组织实现路径,就可能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苏联]季亚琴科.季亚琴科论教学组织形式[J].外国教育资料,1994(2):25-31.

[2][日]佐藤正夫.教学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84

[3]陈桂生.教育原理(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5.

[4]夏葳.当代教学组织形式的困境及其出路[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9):93-94.

[5]鲍洪猛,胡立国,遇洪涛.课堂教学的组织设计与管理艺术探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