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能力分析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35:16

财务能力分析概念篇1

【关键词】联合概念框架;财务报表列报;变革

一、引言

2008年10月16日,iaSB与FaSB两大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准则制定机构联合了《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观点(讨论稿)》(以下简称“讨论稿”),并于2010年9月了建议准则的员工草案,对财务报表列报作了重大修改。FaSB于2010年9月了第8号概念公告,同年iaSB也紧随其后了2010年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并取代“1989年财务报表编报框架”。根据这两个准则制定机构的联合概念框架研究成果,再仔细推敲财务报表列报的讨论稿,发现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关系,财务报表列报的讨论稿与联合概念框架所确立的目标完全一致,而联合概念框架的进展又为进一步的财务报表列报变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为应对即将到来的财务报表列报的变革,深入研究FaSB/iaSB联合概念框架以及财务报表列报的讨论稿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iaSB/FaSB联合概念框架及其最新成果概要

为了更好地借鉴美国制定会计准则的丰富经验,制定出一套高质量的全球会计准则,iaSB于2004年开始与FaSB进行相关准则趋同项目的合作,并且把财务报告的概念框架(CF)作为首要的联合项目。双方委员会都一直认为,制定一个连贯的、协调的、内在一致的概念框架体系能够用于评估现有准则和指导新准则的制定。概念框架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实现财务报告的宗旨并为财务报告的报告主体、信息质量特征、报表要素、确认、计量、列报及披露提供基本的概念与原则。按照原有的计划,两个委员会将该联合概念框架项目分八个阶段推进,具体包括:1.目标和质量特征;2.要素、确认和计量属性;3.初始和后续计量;4.报告主体;5.列报和披露,包括财务报告边界;6.框架目的和在Gaap中的层次;7.对非营利部门的适用性;

8.其他问题。经过这些年双方委员会的共同努力,iaSB/FaSB联合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继2008年5月的征求意见稿(eD)“概念框架:财务报告目标与财务报告信息决策有用性的质量特征与约束条件”之后,FaSB于2010年9月了第8号概念公告,而iaSB也于同年了财务报告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forFinancialReporting2010),用于取代原先的“1989年财务报表编报框架”。从本质上看,无论是FaSB的第8号概念公告,还是iaSB新的概念框架,两者都是来自于联合项目的成果,它们内容都是趋于“一致的”。葛家澍(2010)教授在评述美国第8号概念公告时指出,这份概念公告是高质量概念框架的一部分(因为目前仅包括目标和质量特征两个部分),是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新篇章。

FaSB第8号概念公告第1章明确了通用财务报告的目标,总的来说就是向现在和潜在的投资人、贷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等主要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他们决策有用的信息,突出强调了决策有用性的目标。通用财务报告能向主要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主体的经济资源与其要求权(由财务状况表及报表附注提供信息),以及由于交易和其他事项引起的经济资源与要求权变动的财务信息。其中,经济资源与其要求权的变动又可以区分为两种变动:一是财务业绩引起的变动;二是来自其他事项和交易引起的变动。而来自经营业绩的变动信息又分为反映权责发生制会计的信息(由综合收益表等提供信息)和过去现金流量变动的信息。所有提供的这些变动信息都是围绕一根主线:即如何预测主体预期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安排与不确定性以及怎样评估主体产生未来现金净流量的能力(葛家澍,2011)。这与概念框架确立的决策有用性的目标是相一致的,因为在这一目标下更加关注有关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等信息,能够相关并且如实地反映主体产生未来现金净流量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达到决策有用的目标。

通过对联合概念框架项目成果――FaSB第8号概念公告的解读,可以了解到,iaSB/FaSB已经明确指出,通用财务报告并不试图表示一个主体的“价值”(value),但是它能够提供信息以帮助现在和潜在的投资人、贷款人和其他债权人估计报告主体的价值。也就是说,由于财务报告本身固有的局限性,财务报告做不到也不企图做到反映主体的当前“价值”,只是为相关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他们决策有用的信息。而一直以来,无论是FaSB还是iaSB对于决策有用性的目标描述一直都是处于比较抽象、模糊的层面,对实务的操作缺乏明确、具体的指引,容易让会计实务人员产生这样的困惑:到底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怎样才能体现决策有用性的目标?FaSB第8号概念公告将决策有用的目标具体化了,表现为“具体落实在该公告详细分析的财务报告所能提供的、直接或间接与评估主体未来现金流量前景密切关联的各种信息之上”(葛家澍,2011)。也就是联合概念框架下的财务报告的目标――决策有用性,主要是通过提供使用者普遍关注的信息,以预测主体未来现金净流量的金额、时间安排和不确定性,以及评估主体产生未来现金净流量的能力,从而达到决策有用性这一目标。iaSB/FaSB明确了这一具体目标,对于接下来的联合项目研究可以说是做好了铺垫,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在iaSB/FaSB均以“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为论点的支撑下,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指引系统运行的方向。

三、财务报表列报变革与决策有用性的体现

2008年10月16日,iaSB与FaSB联合了《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意见(讨论稿)》,该讨论稿是关于财务报表列报联合研究项目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对财务报表列报提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方案。这次的改革主要通过改变财务报表列报的形式和内容来达到刻画主体具有内在一致的财务图景,并通过分解信息有助于预测主体的未来现金流量,同时帮助报表使用者评估主体的流动性和财务弹性等目标。该讨论稿建议了一个财务报表的新分类模式(2010年9月的建议准则的员工草案,将权益部分放入筹资活动)如表1所示。

再次深究这一讨论稿会发现,财务报表列报的变革与联合概念框架所强调的决策有用性的目标完全一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报表列报的目标和原则全面贯彻了决策有用性的目标

iaSB/FaSB在关于财务报表信息列报模式的初步意见中提出了列报模型的三个基本目标,第一个目标是使整套财务报表之间具有高度综合性、系统性和内在一致性。第一个目标引出了第二个目标与第三个目标,即预测主体的未来现金流量和评估主体的流动性和财务弹性。其目的在于使主体的财务报表更加有用,要求主体提供更详细的信息,这些信息的组织方式能够清晰描绘出一个主体内在一致的财务图景,从而提高主体财务报表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有用性,最终为提高报表使用者作为资本提供者的决策能力服务。首先,财务状况表、综合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大主表的基本结构趋于一致,要求将主体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等,便于信息使用者结合三大报表来合理计算关键指标,如主体负债比率、经营活动及投资活动产生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从而全面、合理地分析主体的财务状况,获利能力、现金流量状况。其次,主体一方面将价值创造方式(业务活动)与筹资活动分开列报;另一方面又将终止经营信息与持续性业务活动信息分开列报,有利于报表使用者较准确地判断主体未来的现金流量。由此可见,新的财务报表列报的目标和原则就是通过提供信息有助于使用者预测主体未来现金净流量的金额、时间安排和不确定性,以及评估主体产生未来现金净流量的能力,从而达到决策有用性这一目标。这与联合概念框架共同确立的目标要求是相吻合的,并且能够很好地贯彻决策有用性的目标。

(二)讨论稿将业务活动从筹资活动中分离将能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从财务管理角度来说,主体是通过业务活动(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来给股东创造价值的,而筹资活动是为业务活动筹集资金,其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因此,报表使用者判断一个企业的前景如何,主要是通过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来分析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另外,由于商业信用导致的债务从债务融资活动中分离出来归入经营负债,筹资活动的负债多是从银行等债权人处融资所得,因此将业务活动从筹资活动中分离出来,将有利于信息使用者正确、合理地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从而进行合理的决策。

(三)讨论稿要求主体将终止经营单独作为一个部分能够更好地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因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通常使用主体经营活动的业绩信息来评估主体未来净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要求主体将终止经营信息单独作为一个部分列示,这虽然仅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是却能为报表使用者预测未来现金净流量提供更好的基础,于细微之处体现概念框架决策有用观的目标要求。

(四)讨论稿要求主体在财务状况表的业务部分和筹资部分分别列报资产和负债,该列报变化伴随着综合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对业务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划分,能更好地提供与主体现金流量有关的信息,以服务于使用者的决策

笔者认为委员会这样的划分颇具创新,突出强调主体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及其预测未来现金净流量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的能力。细究其文,讨论稿建议财务报表采用该种分类方式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包括管理层)一般独立于资本结构来分析主体的业绩。将资产和负债按照业务活动和筹资活动进行归集将引起财务状况表形式的大变动,财务状况表不再按照要素分类(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而是按照其功能分类。按照营业活动和筹资活动来分别列报资产和负债,可以清楚地了解管理层用于业务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净资产。这种变动以及由此引起的综合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对于营业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划分,更方便使用者计算各项活动的重要财务比率。比如,通过将经营资产净额与经营活动产生的收益进行比较能够更客观地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通过将经营活动流动资产与经营活动流动负债比较分析经营活动本身所面临的短期财务风险,同理还可以通过分析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中所面临的长期财务风险,从而使报表使用者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财务风险;还可分别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会计利润与之相对应的现金流量相比较,从而有助于分析其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等等。所有这些信息都围绕一根主线,即如何更好地提供与主体现金流量有关的信息,从而有助于报表使用者预测主体未来产生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以及评估其产生未来现金净流量的能力,以服务于使用者的决策。

(五)讨论稿建议将基于不同计量基础的相似资产和负债在财务状况表的不同行次进行列报

相比允许同一报表项目包含基于不同计量基础资产和负债的列报方式,这种分解方式能提供对决策更有用的信息。笔者认为计量基础不同的相似资产和负债所面临的风险不同,带给主体报表的影响也不一样。按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是根据账面价值与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相比较,以较低者列报于报表中;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负债要按照公允价值来调整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以期末公允价值进行列报。显然,前者在会计处理上更加谨慎,给报表造成的“冲击”会更小一些,而后者面临的风险敞口更大,给主体报表造成的“冲击”更大、更加不确定。传统财务报表中同一报表项目包含基于不同计量基础资产和负债的列报方式大大降低了报表的使用价值,一份资产负债表中,有些资产用历史成本反映、有些资产则用公允价值反映,基本的数学规则告诉我们,把通过不同方法获取的数字相加,其结果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将基于不同计量基础的相似资产和负债在财务状况表的不同行次进行列报,能够提高报表使用者预测主体的未来现金流量。

(六)讨论稿建议主体将综合收益表中各组和各类的收入、费用、利得、损失按照这些项目的功能、性质或者同时按照功能和性质作进一步分解,这种水平的分解能给作为资本提供方的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在传统财务报告中,要求主体在附注中披露收入、费用的明细,以提高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如今讨论稿中将此部分内容纳入财务报表当中,笔者认为其用意如下:其一,传统财务报告体系中,虽然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体系的主体部分,但是其格式固定、内容也有限,大量信息是高度概括的,使用者要真正看懂其经济内涵,离不开附注,然而,主体财务报表附注中的内容越来越多,其中固然有许多重要的信息,但是并不是每位投资者都会付出太大的成本去搜索这些信息,从而使自己的投资决策带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将投资者普遍需要的信息纳入主表,一方面引起了投资者重视;另一方面减少了投资者分析主体获利能力、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的成本。其二,按功能分类后,主体按收入和费用的性质对项目作进一步分解,这样一方面可以让信息使用者方便地分析主体成本结构,并能与往年可比数据比较分析评价成本管理的水平以及尚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让信息使用者极其方便地分析企业主营业务,并根据上年的可比数据分析主体主营业务发展的状况,从而可以较好地预测未来可持续的现金流量。

(七)讨论稿建议在现金流量表中用直接法列报现金流量能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笔者认为直接法列报现金流量与财务报表目标更加一致,同时也能够提高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表现在:第一,用直接法列报主体经营现金收入与支出和全面收益的目标是一致的,这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将经营资产、经营负债信息和经营现金收入、支出相联系。第二,关于经营现金收入、支出的信息有助于使用者达到分类的目标,并且这些信息将为使用者评价主体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提供极大的帮助。第三,有关经营现金收入与支出的信息有助于评估主体为进行经营、再投资、偿还债务、对股东分配利润等活动能从经营活动中创造充足现金流量的能力。因此,用直接法列报经营现金流量能够提供与评估主体流动性与财务弹性有关的信息。

另外,讨论稿建议列报模式的附注中包括一张将现金流量调节为综合收益的明细表,该调节表将收入分解为现金,除重新计量外的应计数以及重新计量项目(例如,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收入。由此可见,讨论稿中建议采用的调节方法不同于目前现金流量表中所使用的间接法,因为前者是现金流量调节为综合收益,而后者是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讨论稿建议将现金流量调节为综合收益,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单独分析这些构成项目,因为这些项目在帮助报表使用者预测未来现金流量和评估盈利质量时体现的能力不同。

四、联合概念框架及财务报表列报变革对我国的启示

纵观财务报表列报(讨论稿)的创新变革,无不体现与联合概念框架的决策有用性目标的高度一致。虽然关于财务报表列报的改革仍处于讨论稿阶段,但2011年7月iaSB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议程咨询中再次强调指出:“iaSB一直在制定可以应用于财务报表编制的原则,以确保适当地列报分布式信息,以及报表中的信息内在一致地反映主体的活动”。可见iaSB对财务报表列报改革的决心及改革的方向仍然是“报表中的信息内在一致地反映主体的活动”。在当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下,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变革,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以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及自身利益;另一方面,更需要加强会计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

首先,我国应该借鉴FaSB/iaSB,以及英国、加拿大等组织和国家构建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成功经验,积极构建适合我国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我国目前尚无完整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仅仅有类似概念框架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但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与我国基本会计准则的定位是不同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从本质上说,主要是为准则制定机构制定或评价会计准则提供指南和理论基础。iaSC在1989年“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就明确指出:“本框架不是一项国际会计准则,因此不对任何特定的计量和披露问题确定标准。本框架的任何内容都不能取代任何具体的国际会计准则”。而我国基本会计准则却是准则体系的一部分,内容既不规范也不完整,没有形成一个逻辑一致的理论体系,且未能很好地协调和统驭具体会计准则的实施。当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前提是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趋同,财政部于2010年4月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已经表明了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态度。因此我国应当重视在国际趋同中我国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今后制定或修订包括财务报表列报在内的具体会计准则提供指南和理论依据。

其次,在FaSB/iaSB的联合概念框架(初步意见)中都明显地强调“决策有用性”这一目标。由于各国资本市场发展程度不一,财务报告的目标形成了“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性”并存的局面(葛家澍,2007)。虽然我国在基本准则(2006)中将“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性”同时列为财务报告的目标,但考虑到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具体情况,我国将受托责任排在第一位的,决策有用性排在第二位的。iaSB与FaSB认为,虽然不同类型的主体由于成本限制等其他原因可以对他们作出不同要求的财务报告,但其财务报告目标应当是一致的,即为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iaSB与FaSB坚持认为“决策有用性”是财务报告的唯一目标,并且认为这一目标已经涵盖了“受托责任”的要求。如果在理论上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不能提出需要不同财务报告目标考虑的充分理由,在当前国际趋同的背景下,我国可能要重新审视财务报告目标的定位,因为只有明确了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才能理解财务报表列报变革所产生的影响及其所要达到的目标,进一步明确将来在财务报表列报变革中的方向。

最后,无论是FaSB/iaSB的联合概念框架,还是关于财务报表列报的讨论稿,两者都强调了如何更好地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即如何预测主体未来现金净流量的金额、时间安排与不确定性以及怎样评估主体产生未来现金净流量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实现决策有用性的目标。而当前我国的报表使用者普遍关注的是有关盈利性指标方面的信息(即更加注重利润表的信息),对于现金流量表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利用。这一方面与我国一直以来所强调的业绩考评指标和受托责任的财务报告目标有关;另一方面这也与我国不太重视现金流量理论的相关研究有关。未来国际财务报告的目标将会更多地转向决策有用性,更加注重现金流量方面的相关信息。因此,我们一方面应当重视现金流量理论的研究;另一方面不断完善相关业绩考评的指标,引导信息使用者在决策的时候关注现金流量的信息,从而提高信息使用者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结束语

财务报表列报的创新变革,体现和贯彻了联合概念框架的思想精髓――决策有用性的目标。而iaSB在2011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议程咨询中再次强调指出的“iaSB一直在制定可以应用于财务报表编制的原则,以确保适当地列报分布式信息,以及报表中的信息内在一致地反映主体的活动”这一内容,进一步说明了iaSB对未来财务报表列报变革的决心及改革方向,而FaSB/iaSB联合概念框架取得的最新进展,为即将到来的财务报表列报的变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葛家澍,陈朝琳.财务概念框架的新篇章――评美国FaSB第8号概念公告(2010年9月)[J].会计研究,2011(3).

财务能力分析概念篇2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作为会计理论范畴,是分析、评估和指导会计准则发展的一个规范性理论基础。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用来指导我国会计实务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涵义及作用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涵义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ofFinancialaccounting,CF)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976年12月2日公布的《关于企业财务报表目标的暂行结论》、《财务会计和报告概念结构:财务报表的要素及其计量》和《概念框架研究项目的范围与含义》等3个文件中。对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什么的问题,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组织或学者有不同的理解。

目前较流行的是FaSB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界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相互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这一体系能引导出前后一贯的会计准则,并对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做出规定。西方国家经过若干年的研究已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美国的准则制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我国的实际环境预测,它对我国准则制定中的作用却不明显。因此,如何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成了目前理论研究的重点。

(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主要明确财务会计中一些基本的也是核心的概念,它以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通过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记录等的研究,形成一个内在一致的理论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应用,为分析、评估和指导会计准则的发展提供一个规范性的理论基础。一方面,概念框架可以用来对现有会计准则做出评价,判断其是否恰当;另一方面,概念框架可以用来指导和开拓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的操作。可以保持会计准则相关文件和内在逻辑的一致性,缩小不同准则之间的不一致性冲突,限制会计实务中相同交易的多种处理方法和程序,提高会计准则的规范化。

2.可以帮助使用者解决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相关的问题。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相关问题提供了广泛性的说明,以便其他概念也能源自此概念,使得使用者能知一会三,融会贯通,对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充分理解并加以分析,从而做出合理的判断。可以减小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个人偏向或不同学派之间的门户之见以及“长官意志”等各种人为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抵制不同利益集团的压力。因为概念框架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理论体系,在其指导下产生的会计准则是“无关政治”的。

3.可以节省费用,建立和完善一套概念统一、内容科学完整、前后有序的指导具体准则制定的概念结构体系,对于免去修订或返工花费的人力或物力,意义应该说是重大的。如果没有概念框架,就必须加大会计准则制定成本。以中国的会计准则为例,它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制定成本、教育成本、执行成本和修订成本。

二、目前我国对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进程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界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问题几乎没有进行研究。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引进国际会计惯例的同时,也借鉴西方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针对当时的国情,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基本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是对改革开放后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一次全面总结,对推进我国会计改革和提升我国会计理论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会计环境的变化,随着人们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作用认识的加深和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入,作为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本会计准则的不足也逐渐显露出来,如财务会计的目标定位不够明确。会计原则的内涵解释不够充分并缺乏层次性,会计要素的定义过于狭窄且确认和计量标准阐释不充分等,这些缺陷降低了其对制定具体准则的指导作用。因此,对我国现有的基本会计准则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此为基础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势在必行。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外在表达形式,可以独立于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之外,以减少各个利益集团利益博弈对会计信息公正性的影响,并通过增强其理论深度,更好地发挥对具体准则的指导和评价作用。

在我国,财政部于2003年完成了会计准则委员会的重大改组,并建立了全新的工作机制,其中的会计理论专业委员会主要负责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为起草我国的会计概念框架奠定了基础。总结世界各国长期以来对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就不会制定出一套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没有或只有粗糙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必将加大准则制定成本。仅就中国的会计准则而言,它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却又很难实证的制定成本和执行成本。因此,讨论需要还是不需要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已不再具有什么重要意义,目前我们需要迫切地去做的是在我国现在所处的会计环境下如何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以指导各项具体准则的制定与执行。

三、对我国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建议

(一)立足中国实际,借鉴国外经验

因为会计具有双重属性,既具有技术性又具有社会性。会计的技术性使得在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可以借鉴一些国外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经验教训,从而节省制定成本提高制定效率。但会计也具有社会性,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差异和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各国会计准则从形式到内容都存在着差异性。一国的会计准则只有从其自身的社会经济环境出发,运用自己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所以我国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要立足中国实际,充分考虑我国会计环境的特点,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二)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中存在很多变动因素,而且存在很多特有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如果单纯地为了与国际社会接轨,急于求成、不经过深入地调查、严密地分析,便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不仅仅浪费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不利于我国会计的长远发展;也会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我国在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一定要循序渐进,在对财务会计需要提供什么质量的信息及怎样提供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等内容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系统科学、逻辑严密并对我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实务具有实际指导作用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至于是采用像美国那样的概念公告形式,还是像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那样颁布一份独立的公告都只是形式的问题。

(三)确立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定机构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性质是会计理论的一部分,那么,作为会计理论的一部分,应该由民间学术组织制定。以美国为例,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民间组织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制定的,不具备法律效力和法律约束力,无法作为经济活动法律诉讼中的法律支持。但由于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支持,仍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约束力。考虑到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实际情况,存在很多特有的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会计准则可能没有规定,但由财政部组织、学术界、实务界以及企业界共同研究制定,以行政法规的形式颁布,这样可以具有法律约束力和较强的权威性,切实对会计准则、会计实务起指导作用。

财务能力分析概念篇3

1学分银行导向

基本思想搭建基于学分银行导向的高职教育和开放教育衔接路径,高职教育以脱产为主,开放教育以业余学习居多,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采取不同而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与管理方法。在实际运作中,可以充分运用学分银行的导向方式:存储、积累、兑换的办法,帮助学生完成学业,促进各类教育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

2衔接路径

根据高职教育和开放教育的阶段性要求,主要先开设高职类的课程,然后开设本科类的课程,学生可以在基本学完高职课程后,获得高职学历,也可以通过学分储存,在一段时间后再继续完成本科学习。而大多数学生在通过高职类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完成本科规定课程的学习,可获得本科学历。使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有机融合。

3建立课程对比表

为了搭建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本科之间“立交桥”,选取高职教育会计电算化专业和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进行对比分析。

4能力和技能点对比分析

以高职教育会计电算化专业、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为例,我们分别从知识、能力、技能等方面,分三个模块进行逐一对比分析,制定相应的学分认证标准。如下:模块一:财务报表的基础分析。高职课程:①企业资本分析;负债资本的内容及分析。②资产与资本对称结构分析:资产与权益对称结构的目的和内容,资产与权益对称总量分析,资产与权益结构对应关系分析。开放本科课程:①利润表解读:利润表的经常性、非经常性和综合性项目解读,利润表结构和趋势分析。②现金流量表解读: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现金流量表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项目解读。模块二:偿债能力分析。高职课程:①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所需的会计报表资料(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的计算及相互关系;影响因素。②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计算及相互关系;影响的其他因素。开放本科课程:①短期偿债能力的概念;营运资本、流动及现金比率的概念、计算和使用;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包括趋势、同业、影响因素分析。②长期偿债能力、获利能力比率和利息费用保障倍数的概念;其计算和分析。模块三:财务报表综合分析。高职课程:能够运用经营、财务、综合杠杆对企业的风险状况进行判断。利润表综合分析包括利润表的横向、利润表的纵向比较、利润表的盈利结构分析。开放本科课程:财务报表综合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财务报表综合分析的特征。杜邦分析法的核心比率指标、基本框架。综合系数分析法的基本程序。财务报表综合案例。

二结论及对策

1结论

(1)“财务报表分析”既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集会计核算方法和实际操作能力于一体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也是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2)两者在类型要素、规格要素和内容要素等几个方面高度重合,该课程在高职教育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而在开放教育本科教学目标要求更高一些,除了对中小企业外的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外,还增加了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财务分析的内容。

2对策

财务能力分析概念篇4

[关键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建会计准则理论体系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概念界定及作用

1.1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概念界定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ofFinancialaccounting,简称CF)一词,最早是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76年提出的,定义为:CF是由相互关联的目标和与目标紧密联系的其他基本概念所组成的具有逻辑性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能产生前后一致的会计准则,并指出财务会计与财务报表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阐明会计的目的和意图。我国著名会计学家吴水澎教授认为:CF是由一系列彼此相关的会计基本概念所构成的一个协调一致的体系,旨在为发展和完善会计准则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仔细分析以上两种观点,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综合来说,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以会计目标为起点,由若干个相关的基本概念组成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理论体系,旨在指导和评价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是会计发展的理论基础。

1.2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世界各发达地区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各国都在积极的建立和完善中,由此可见其在会计体系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1)为制定会计准则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2)可以评价会计准则的实施成效;

(3)为会计体系的发展提供协调一致的环境,避免出现矛盾、重复;

(4)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的理解财务报表的性质、作用,能恰当的做出经济决策;

(5)可以节省制定会计准则的成本。

二、我国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必要性

自从加入wto后,我国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与世界接轨,但在会计体系方面,由于还未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的发展受到阻碍,因此应根据我国具体的会计实践,建立和完善适合于中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1)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我国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内在要求

我国会计理论在实践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发挥指导作用,即理论与实践脱节。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有一个指导会计理论发展方向的系统,充分论述和详细说明会计理论,在实践中增强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理解。

(2)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会计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伴随着会计的国际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世界发达国家已得到普遍运用,国际会计标准趋同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应该紧跟国际步伐,积极稳妥地进行会计的国际协调,最终与世界各国会计界一起实现会计的国际化。

(3)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制定我国会计准则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会计准则有许多的缺陷。基本会计准则与具体准则之间缺乏明晰的界限;对财务报表的要求多见于准则、制度和相关法规中,缺乏针对性;准则中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间缺乏清晰的层次关系,这些都阻碍了会计准则应有的作用,所以需要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三、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现状分析

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会计随之处于改革时期,这期间需要一个完整的的会计理论体系来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方向,评价会计准则的实施。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由1个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的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其中具体准则依据基本准则制定,基本准则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宣告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虽然基本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指导准则制定上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二者不管是从内容、作用,还是从性质、形式上来说,都有很大的区别,基本准则并不能充当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所以说,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并未建立。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跨国交易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引进吸收外国资本、充分利用本国资本成为一种新的竞争力,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加强会计创新、加快会计国际化步伐是提升这种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我国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不断加强,这也需要构建一个既适合我国国情又反映国际化进程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四、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建议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我国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具体会计实情,考虑以下几条建议:

(1)正确借鉴国外经验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比如美国、英国、德国等都已经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我国可以在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教训的同时,充分考虑我国会计环境的特点,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2)逐步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不要急于求成

事物的发展都经历一定的阶段,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形成也需要一定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3)有系统性、完整性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一个理论体系,应包含所有的要素,所以要构建内容严密、完整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参考文献:

[1]赵文红.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建之我见[J].会计之友,2007,(3)

财务能力分析概念篇5

1.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概念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也称财务会计概念结构(ConceptualFrameworkofFinacialacconunting,CF)专门术语最早出现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976年12月2日公布的《关于企业财务报表目标的暂行结论》、《财务会计和报告概念结构:财务报表的要素及其计量》和《概念框架研究项目的范围与涵义》等三个文件中。

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解释,三概念框架是一个章程、一套目标与基本原理相互关联有内在逻辑性的体系。这个体系能导致前后一贯的会计准则,并指出财务会计与财务报表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也就是说,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一套把目标和有关联的基本概念联结起来的凝固体系,是用来指导并评价会计准则的基本理论框架。

2.西方会计学界研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动因

最近一二十年来,西方各国会计学界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纷纷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进行研究。为什么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能引起他们的关注和浓厚兴趣呢?70年代以前,西方各国制订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学会以及一些著名会计学家的有关专题研究报告。然而,进入70年代以后,传统的会计理论概念受到严重冲击,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能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完整的和规范性的会计理论框架,以指导会计准则的制订和约束会计实务。究其动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传统的会计理论概念明显落后于环境形势和会计实务的发展。70年代以后,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呈现“滞胀”状态,给会计实务带来许多新问题。如企业兼并、融资租赁、养老金计划、物价变动影响、国际结算、国际税收、外币折算等重大会计问题,因此,迫切需要许多新的会计技术方法和新的会计准则。(2)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侧重于描述性,缺乏一套首尾一贯的理论框架。与会计准则相关的一些重要的会计文献往往观点不一,甚至于相互抵触,从而导致会计实务的混乱,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的强烈批评。

这样,在大批财务会计准则出台后,当人们发现在概念运用、处理程序和处理方法上不一致或出现分歧时,才感到有必要对基本概念进行研究,以统一概念、协调矛盾和指引方向。因此,70年代中期,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首先展开对概念框架的研究,以便为纠正会计实务中的不足和发展会计准则提供一个具有充分说服力的理论依据。随后,英国、加拿大等国的会计职业团体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都先后对会计概念框架进行了研究,并了阐述会计概念框架的重要文件和报告。

3.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本内容

就西方会计学界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当属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从事得最早,也最具有代表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76年提出的名为“概念框架研究项目的范围与涵义”(SCopeanDimpLiCatiDnSoFConCeptUaLFRamewoRKpRoJeCt)的研究计划中指出,概念框架是由目标及相关的基本概念组成的逻辑严密的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1)确认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目标。(2)对财务报表要素作出定义。(3)评估财务会计和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4)解决如何对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5)分析某些重大财务会计问题。

4.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可以保持会计准则相关文件和内在逻辑一贯性,缩小不同准则之间的不一致或冲突,限制实务中相同交易的多种处理方法和程序,提高会计准则的规范化。

第二,可以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目的、内容、性质与

限性,据以作出恰当的分析判断和正确的经营决策。

第三,可以给会计准则的制订及重大会计问题的解决提供方向,而且,它还能减少准则制订过程中的个人偏向,抵制不同利益集团的政治压力。

第四,有利于会计理论的发扬光大和观念更新。概念框架既充分肯定了传统框架理论中可以继续适用的合理部分,又努力反映社会经济环境变动情况下会计理论或基本概念的相应转变与发展。

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我国基本会计准则

在我国,尽管基本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很相似,但不得将其等同看待。因为:

首先,从中西方会计准则体系比较来看,美、英等国,包括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把概念框架作为一份(或一系列)单独的会计文件独立于会计准则进行公布的,只不过各国对概念框架的称呼不一样,如美国称之为《财务会计概念报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称之为《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而我国将会计的基本概念归集到基本准则之中,并没有另外单独公布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其次,从我国基本会计准则适用范围来看,《企业会计准则》(下称《准则》)虽说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但在实际运行中愈来愈表现出缺乏调整力度的问题,许多企业的会计人员感到无所适从。如,在我国非盈利性组织会计通常运用现金制,而《准则》明文规定一般企业必须采用应计制。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暴露了《准则》适用性所存在的问题。

财务能力分析概念篇6

【关键词】财务分析高职特色

笔者担任财务分析课程主讲教师两年,对此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以及相关方法论形成一定的看法,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色,特罗列以下几点建议想法。

1概念前后应统一。

高职院校学生多数对参考书籍的使用不够积极,而仅仅限于使用课堂教材,那么在教材的使用和选择过程中应注意前后概念的统一性,降低在教授过程中出现再次解释不同称谓下的同一概念的几率,减少学生学习的难度。现特举两例进行分析。

首先是多数财务分析教材中谈及的趋势分析法,又称比较分析法,该方法主要是将两年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出差额,观察绝对额的变动大小,以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企业规模与盈利变化趋势。有的教材在第一章讲解了方法,在后面的章节才开始使用该方法,但在开始使用后却出现了临时变更名称的做法,例如,将此法的称谓改做了水平分析法,而并未多做解释。笔者认为,这种改法虽然可成为老师授课之必解释的内容,却毫无必要因教材本身的前后不统一而浪费学生掌握方法内容的时间。尤其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所需要掌握的不是理论而是技术方法,更无必要在此问题上多做探讨。若针对的是本科学生,那么可罗列大量的参考教材于其中,而高职院校学生则不然,应更注重其执业技术能力培养,避免使其落入纯理论探讨的误区。其次,多数财务分析教材中将列为综合分析法的必学内容,当然,笔者同样承认其重要性。但是其中所涉及的公式,却有待进一步地注意其本身的正确性,必须对公式进行剖析。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又称杜邦分析法,该法主要以权益净利率为核心,通过计算企业三方面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各自的大小变化,分析企业三大专项能力各自对股东获利情况的影响。其中主要涉及的公式是:

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该公式是由权益净利率所发展而出,等号左边代表股东获利,右边三个比率分别代表的是企业三项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笔者认为,在此理论公式的讲解过程中应添加一句必须之说明性文字:考虑到杜邦财务分析法中所涉及到的项目出自不同报表,为使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统一,所有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均应先计算当年的平均余额,然后再代入计算公式。例如,权益乘数=资产÷所有者权益,在杜邦分析法中所涉及的权益乘数的计算公式就应当改为权益乘数=资产平均余额÷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这样,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的这个等式才能成立,否则,动态与静态指标不相统一,该等式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运用上都无法成立,并且也会造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诸多不稳定想法。

鉴于以上两点的归纳,笔者认为,在使用和选择教材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材中所涉及的理论的统一性,方便学生的学习,针对不同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与教材。

2方法步骤不统一具体化。

提到方法步骤不统一具体,其实是指的在分析报表层面的时候,多数教材并未给出具体的方法步骤。虽然大多数教材在第一章已提出了多种分析中所使用到的方法,但始终未能具体统一地使用。笔者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色,特提出以下想法。

对报表层面进行分析讲解的时候,多数学生即使知道比较分析法等等方法,却不知从何开始下手。笔者认为应为学生找到切入点,按步骤一步一步切入,然后再使用各种方法,这才是助其学习之上策。

例如,对资产负债表进行结构分析的时候,并不是一次性地将自身的分析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而是将分析步骤先进行讲解,然后观察资产负债表和已有分析内容是否按该步骤进行。笔者认为,该步骤的讲解应归纳如下:

资产结构分析步骤:第一步———计算出各项目占总资产的百分比,并得出两年结构变动差异。可相邻几项求和。第二步———分析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各自对资产结构造成了什么影响。第三步———分别分析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中各个项目对资产结构造成了什么影响。并针对每个项目的变化提出合理的评价和建议。

负债结构分析步骤:第一步———计算出各项目占总资本的百分比,并得出两年结构变动差异。可相邻几项求和。第二步———分析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各自对资本结构造成了什么影响。第三步———分别分析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中各个项目对资本结构造成了什么影响。并针对每个项目的变化提出合理的评价和建议。

有了这样的分析步骤之后,按此分析步骤即可引导学生更轻易地学习到对报表层面的分析应从哪里入手,方法步骤也更加具体化。

财务能力分析概念篇7

摘要:文章在分析财务报告附注中多维表格的微观模式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形式化描述,提出了元组模式中财务信息元素是构建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的最基本单元,维度模式中表、轴成员和项目概念等结构信息元素是构建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的最基本单元,由轴成员和项目概念信息元素构造了影子财务信息元素,对XBRL财务信息元素理论进行了细分和扩展。

关键词:财务信息元素;元组;维度;形式化

一、引言

自美国注册会计师查尔斯霍夫曼Hoffman等(1999)开创性的将有丰富语义表达能力的XmL技术应用于财务报告,并逐渐形成了可扩展的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BusinessReportingLanguage,XBRL)的概念以来,XBRL在全球范围内实践和发展已经经历了十五载。

在XBRL财务信息元素理论(张天西(2006))的研究中,“财务信息元素是构建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以下简称XBRL-FRt)的基本单元”已成为许多研究者的共识(杨周南and赵秀云,2004;Graning等,2011;张天西等,2011;Kim等,2012;Vasarhelyi等,2012)。对于格式固定的财务报表类信息的确如此,然而财务报告的附注中还存在大量格式可变的多维表格,它们也是以财务信息元素为构建XBRL-FRt的基本单元吗?

目前,财务报告附注中多维表格的构造模式可以分为元组模式和维度模式。本文在深入剖析多维表格不同微观模式的基础上,对两者进行了形式化描述,提出了在构造多维表格信息时,元组模式中财务信息元素是构建XBRL-FRt的最基本单元;维度模式中表信息元素、轴成员信息元素和项目概念信息元素是构建XBRL-FRt的最基本单元;由轴成员和项目概念信息元素构造了影子财务信息元素。对现有的XBRL财务信息元素理论进行了细分和扩展。

二、微观模式

1.元组模式。

元组(tuple)是一种组合信息的建模技术,其中既可以定义财务信息元素,也可以嵌套定义其他元组,对于采用元组技术建模财务报告附注中的多维表格的方式,可称其为元组模式。财务信息元素是元组模式中构建XBRL-FRt的最基本单元。在表达数据表格信息时,元组模式直接定义和引用了财务信息元素的标签、来源、表达和计算等关系,构成XBRL-FRt的模块。中国采用元组模式的XBRL-FRt有:上交所制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分类标准”、“金融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分类标准”、“基金公司信息披露分类标准”、深交所制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分类标准”和证监会制定的“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分类标准”等。以上交所制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分类标准”表达财务报告附注中的货币资金明细表为例,货币资金明细表元组中直接定义的财务信息元素有:货币资金外币币种、货币资金外币金额、货币资金外币汇率和货币资金外币折合人民币金额等。通过分析货币资金明细的XBRL语法的定义,可以得出货币资金明细的语义层次结构图如图1。

图1可以看出,元组模式下,财务信息元素是构成财务报告附注明细表信息的最基本单元,财务报告附注中的多维表格由财务信息元素集合直接构造而成,企业通过直接定义新的财务信息元素来扩展财务报告附注的多维表格。

2.维度模式。

由轴和项目构造的维度也可以建模财务报告附注中的多维表格,可称其为维度模式。维度(Dimension)是由轴、成员、项目、概念和事项等原子概念构造而成(Hoffman,2012),其中:表由行(轴)和列(项目)构成,用于构造表格类事项信息,用table表示,表中的轴可以是一维也可以是多维,但是项目只能是一维的;轴描述了财务报告中经济事项的特征,用axis表示,成员是轴的可能取值,用member表示;项目描述了财务报告中经济事项的概念,用Lineitems表示,概念是项目的可能取值,用concept表示;事项定义了财务报告中可观测的和可报告的信息片段,用fact表示。

维度模式基于多维表格的微观结构特征,将表格类信息拆分成轴成员(行)和项目概念(列),其所表达的信息内涵由轴成员和项目概念共同决定,即:通过维度的行集合成员和列集合成员的笛卡尔乘积间接构造了财务信息元素,该财务信息元素并未在XBRL-FRt中直接定义,而是通过轴成员和项目概念的定义构造而成。为了与直接定义的财务信息元素相区别,可以将该模式下形成的财务信息元素称为为影子财务信息元素。中国采用维度模式的XBRL-FRt有:“通用分类标准”;“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扩展分类标准”和银监会“银行监管报表XBRL扩展分类标准”等。

多个行集合和一个列集合的组合建模可以构造一个n*1型维度。最简单的情况下,一个行集合和一个列集合的组合建模可以构造一个1*1型维度。以通用分类标准①金融工具列报模块(CaS37)中的货币资金年初期末余额表格(参见表1)信息为例,该表格信息采用了2*1型维度建模方式构造(参见图2)。

该维度模式的第一个轴元素集合反映了货币资金类别,其中包含了三个成员: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第二轴元素集合反映了货币种类,其中包含了三个成员:人民币、美元和欧元;唯一的概念元素集合中包含了三个成员:原币金额、折算汇率和人民币金额。通过对上述两个轴元素集合成员和一个概念元素集合成员进行笛卡尔乘积,可以得出该2*1型维度可以构造出27个影子财务信息元素【3*3*3】。例如,可以用它来构造库存现金美元原币金额、银行存款欧元折算汇率和其他货币资金美元人民币金额等影子财务信息元素。

图2可以看出,维度模式下,表、轴成员和项目概念信息元素是构成财务报告附注明细表信息的最基本单元,维度中的影子财务信息元素由轴成员信息元素集合和项目概念元素集合间接构造而成。企业通过扩展轴成员和项目概念中的信息元素来间接定义新的财务信息元素,形成了对财务报告附注明细信息的扩展。

三、财务信息元素理论的扩展

黄长胤(2012)通过集合论的方法对财务信息元素、实例的财务信息元素空间和分类标准的财务信息元素空间进行了形式化表达。即:分类标准的财务信息元素空间可以形式化为:

Φ={ej|j∈J},?摇(1)

式中:j用来指定某个报告主体的财务报告中某个具体的列报项目,j∈J,J是列报项目集合。该形式化没有对财务报告中的信息元素进行细分,通过上节对财务报告附注微观结构的解析可知,构造财务报告附注多维表格的模式有元组和维度之分。我们将财务信息元素理论做如下扩展。

财务能力分析概念篇8

关键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必要性

在如今社会全面发展进入到新经济时代之后,大量的事项、交易问题大量涌现出来,再加上国际经济贸易措施越发的紧密,如何针对会计实务工作执行的过程中,为投资者、国际交易执行过程中能够具备更多财务信息,这实际上已经成为了相关会计准则制定者所必须要引起足够重视的关键措施。下文主要针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建设以及经济分析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界定和起源

在我国会计理论界中,实际上在90年代初期便已经有部分学者开始针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取得了来自于各个专业领域的认同,但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如何构建起一个符合我国会计财务工作执行过程中的特殊概念。国内外虽然说在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上存在着不同形式的表述,但从核心内容上来说是基本相同的。基本统一的观点是:CF本身属于一项章程体系,其本身和互相的联系目标之间,保持着基本贯彻的的形式,并且会计准则的产生,就是相互一致的结果,具备了财务报表、功能、目标、辨明等方面的财务功能。也就是说,其本身的核心原理,就是将会计中所存在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事项处理的选择、计量直接传递给相应的利益群体的重要措施。

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

1.评估修订会计准则。概念框架理论体系本身,实际上就是一切会计执行的基本长成,其本身在整个会计领域之中,实际上是凌驾于法律体系之上的,也就是说,其中涉及到了更高级层次的会计制度运行。那么在这一背景属性下,会计概念框架也就必然无法像传统会计准则那般进行改变,所以,会计概念框架的存在,为低层次会计准则体系提供了具备可预见、连续性的框架体系,并且有权利、有能力针对既有的相关会计准则加以评价。在概念框架本身经过了评估之后,如果说存在着任何的改变需求,那么就必须要通过更加具体化的准则执行修订工作。

2.指导制定新会计准则。在如今市场经济体系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实质上就必须要持续不断的对于会计准则体系加以利用,进而最大限度的确保相关形式工作能够得以更加全面、完善的发展。也就是说,会计准则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想要促使自身得以维持想要的竞争力,就必须要最大限度的确保各方面的连贯一致性,也就是通过完善的理论体系对各方面工作进行知道。而会计概念框架的存在,实际上也就为会计准则的实际制定奠定了概念基础,进而使得其自身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保持着相对于良好的工作惯性,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救火式准则体系的标准,防止出现无用功的状况。

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建的必要性

1.基本准则不等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我国的财务基本准则,实际上就是作为具体准则制定过程中,所必须要使用的总纲,其自身实质上有着极高的普适性、逻辑性,但是,从某种客观的程度上来说,基本准则真正具备的指导能力,对于会计工作的实际执行指导来说,有着极大的缺失,特别是在对相关新情况进行适应的情况下。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即便是经过了修订处理之后的基本会计准则,也仅仅只是与财务概念框架体系有所相似,但从本质上却依然是有着较大差异性。也就是说,不管是性质上还是表面上,都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有着较大的差异性。

而对于法律条款的形式表达上来说,其中呈现的相关内容逻辑性都是完全矛盾的,在这一基础上的概念框架体系本身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建立。同时,从相关的基本准则、具体准则规范性上来说,基本准则无论怎样使用,都是无法有效满足对于具体准则实际制定过程中的相关功能的。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在执行的过程中,实际上并没有一个极为明显的界限,并且基本准则也无法实现相关的准则制定功能。CF在这其中所能够起到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针对财务会计准则进行发展和评估,如果认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相当于CF的话,就意味着基本准则可以评估和发展会计准则

2.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市场经济的需要。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价值增值的任务,公司制企业是一种最重要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现代企业理论比较一致地认为,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财务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的分离。大量的中小股东不可能参与企业的具体决策,更是对企业内部经营状况知之甚少。

3.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我国会计理论发展的方向。在我国的会计实践中,对财务报表的要求散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和《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等相关的规定中。这些制度和规定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但是由于对提供会计信息所涉及的框架性标准缺乏统一性,因而对会计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并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出现和交易方式的多元化,准则制定者不得不持续更新已有的准则和提供更为详尽的操作指南,这就难免出现“朝令夕改”的尴尬局面,使准则日趋复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交易形式越发复杂的情况下,针对其构建起一个全面的实施机制实际上有着极大的必要性。我们务必要对于财务报告体系加以完善,同时强化公司本身的治理结构,针对性的提升相关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工作执行过程中的相关独立性赋予更大的权利。通过这方面的解决措施,不仅能够使得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得以完善,也同样能够使得企业本身的治理结构更加的全面。但是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是,财务会计的概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会和传统会计准则出现冲突,并且无法在短时间发挥出效用,但这都必须要加以克服,最终才能够使得财务会计工作真正的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杜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及其经济分析[J].会计研究,2004-11-15.

财务能力分析概念篇9

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题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常识判断和资料分析五个部分,全部为单项选择题,题量为140题,答题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常识判断部分涵盖法律、政治、经济、管理、人文、科技、省情等方面,主要侧重测查考生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涉及宪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等内容。

申论

主要通过考生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专业知识》考试范围

一、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及其应用

二、信息编码与数据表示;数制及其转换

三、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工作原理

四、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类

五、软件基础知识;程度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多媒体技术

一、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及关键技术

二、多媒体计算机及关键设备

三、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

第三章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

一、信息安全的相关概念与技术

二、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性、结构及分类

三、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防治

第四章internet知识

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结构、分类和使用方式

二、internet的基础知识、网址与域名系统、tCp/ip协议

三、internet的连接与服务功能

四、www与浏览器的应用

五、internet和extranet

计算机软件及使用

第一章windows2014/xp操作系统

一、windows2014/xp的特点,windows2014/xp的运行环境及安装方法

二、windows2014/xp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三、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与操作

四、控制面板的相关知识及使用方法

五、windows2014/xp多媒体的管理及使用

第二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4/xp

一、word2014/xp的功能;word2014/xp的启动方法和工作窗口

二、word2014/xp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三、文档排版的基本知识与操作;表格的基本操作;图形及图文混排的基本知识与操作

四、页面设置与文档打印

第三章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14/xp

一、excel2014/xp的基本功能;excel2014/xp的启动方法和工作窗口

二、excel2014/xp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三、工作表、数据图表的建立、编辑、管理及格式化操作

四、单元格的计算以及公式和常用函数的使用

五、数据管理与分析的一般功能和使用方法

六、页面设置与报表打印

第四章C语言程序设计

一、程序设计与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

二、C语言的历史和特点,常见C语言程序开发环境的使用

三、C语言的基本语法与简单程序设计,包括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基本程序流程控制语句;函数、编译预处理与存储属性

四、指针及其应用

五、高级数据结构及其应用,包括数组、字符串、结构、联合、位域、枚举和文件,位运算

计算机理论

第一章关系数据库理论

一、数据库、数据库技术、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二、数据模型与数据视图

三、关系代数、关系演算及关系模型

四、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五、数据库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事务管理、并发控制、故障恢复,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六、数据库的设计,数据依赖的概念及关系模式的规范化理论

七、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常见数据库系统产品的名称、特点,microsoftaccess数据库的使用

第二章网络技术基础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应用、拓扑结构及分类;网络的层次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网络标准化

二、物理层,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物理传输媒体、编码与传输技术及传输系统

三、数据链路层,差错检测与校正,数据链路层协议

四、局域网,多路访问协议及ieee802局域网标准族

五、网络层,数据交换方式,路由选择与拥塞控制算法,常见高速网络技术,网络层协议

六、网络互联的概念,网桥、路由器与路由协议

七、传输层与应用层的功能、服务与协议

八、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数据加密技术、认证技术、防火墙技术、常见网络管理协议

九、internet原理与接入技术,tCp/ip协议族,DnS域名系统,www技术;电子商务的概念、体系结构与技术

第三章数据结构

一、数据结构及算法的基本概念与术语,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二、线性表及其存储结构和运算

三、串及其存储结构和运算,串的模式匹配

四、栈、队列及其存储结构,递归算法

五、数组及多维数组的定义、运算和存储结构,数组的压缩存储

六、二叉树的基本性质、存储结构、遍历算法和几种特殊类型的二叉树

七、树与森林的定义、性质,树与森林的存储结构与遍历算法

八、图的定义和术语,图的存储结构及相关算法

九、排序的基本概念,常见的排序算法

十、查找的基本概念,常见的查找算法,支持查找的几种特殊数据结构

第四章软件工程基础

一、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与常用术语;软件生命周期

二、软件需求分析

三、软件计划与软件设计

四、软件复用技术

五、软件编码与软件测试

六、软件维护

七、软件质量与软件工程管理

八、软件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二、法律类

法理学

第一章法的概念和要素

一、法的定义、特征和本质

二、法律规则

三、法律原则与法律概念

第二章法的形式与效力

一、法的渊源和分类

二、法律效力的层次和范围

三、法律体系

第三章权利与义务

一、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和分类

二、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三、人权

第四章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与种类

二、归责与免责

三、法律制裁

第五章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种类

二、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

三、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与消灭

第六章法制现代化与法治国家

一、世界法制现代化的基本模式

二、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道路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

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七章法的运行

一、法的制定

二、法的实施

三、法律解释

宪法

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

一、宪法的概念、本质和分类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三、宪法规范与宪法关系

四、宪法的价值与作用

五、宪法与

第二章国家的基本制度

一、国家性质

二、政权组织形式

三、国家结构形式

四、国家基本经济制度

五、选举制度

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和特点

二、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

四、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四章国家机构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本质和类型

二、代议机关

三、国家元首

四、行政机关

五、司法机关

六、军事机关

第五章宪法的实施

一、宪法实施的概念、基本方式和基本特点

二、宪法实施的原则和条件

三、宪法实施保障

四、宪法解释与修改

五、宪法实施评价与违宪审查

行政法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

一、行政法的概念与特征

二、行政法的渊源

三、行政法律关系

四、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行政法的主体

一、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法

二、公务员与公务员法

三、行政相对人

第三章行政行为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与分类

二、行政行为的内容与效力

三、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与合法要件

四、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变更与废止

五、几类主要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征收、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给付、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裁决、行政应急

第四章行政程序法

一、行政程序的概念和种类

二、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三、行政程序法的主要制度

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第五章行政复议

一、行政复议的特征与基本原则

二、行政复议的范围和管辖

三、行政复议参加人

四、行政复议的程序

第六章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

一、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之异同

二、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与赔偿范围

三、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

四、行政赔偿程序、方式和计算标准

行政诉讼法

第一章行政诉讼法概述

一、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性

二、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和重要作用

三、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一、确定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因素和意义

二、行政诉讼的具体受案范围

三、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排除

第三章行政诉讼的管辖

一、级别管辖

二、地域管辖

第四章行政诉讼参加人

一、原告及原告资格的确认

二、被告及被告资格的确认

三、行政诉讼第三人

第五章行政诉讼证据

一、行政诉讼的法定证据种类

二、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和证据规则

第六章行政诉讼的程序

一、与受理

二、审理程序

三、审判监督程序

四、执行程序

第七章行政诉讼判决、裁定和决定

一、行政诉讼的判决

二、行政诉讼的裁定

三、行政诉讼的决定

民法

第一章民法的调整对象与基本原则

一、民法的调整对象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民事主体

一、公民

二、法人

三、合伙

第三章民事法律行为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

四、无效的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五、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四章物权法

一、物权的一般原理

二、所有权

三、共有

四、用益物权

五、担保物权

六、占有

第五章债权

一、债的概述

二、债的履行

三、债的保全和担保

四、债的转移和消灭

第六章合同法

一、合同的特征和分类

二、合同的订立和效力

三、合同的履行

四、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五、几种主要合同:买卖合同、赠与合同、借贷合同、财产租赁合同、承揽合同、运输合同、保管合同、委托合同

第七章民事责任

一、民事责任的特征与分类

二、缔约上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

三、侵权的民事责任

四、民事责任的承担

民事诉讼法

第一章民事诉讼法概述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三、诉和诉权

第二章民事诉讼管辖

一、级别管辖

二、地域管辖

三、移送管辖与指定管辖

第三章民事诉讼参加人

一、当事人

二、共同诉讼人

三、诉讼代表人

四、第三人

第四章民事诉讼证据

一、民事诉讼证据特征与分类

二、证明对象与举证责任

三、证据的收集与保全

四、审查核实证据与查责任

第五章财产保全与先予执行

第六章诉讼程序

一、普遍程序

二、简易程序

三、二审程序

四、监督和申请再审程序

五、民事判决、裁定和决定

刑法

第一章刑法概述

一、刑法的性质和任务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三、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二章犯罪与犯罪构成

一、犯罪的概念与犯罪构成

二、犯罪客体

三、犯罪客观方面

四、犯罪主体

五、犯罪主观方面

第三章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第四章犯罪停止形态

一、犯罪既遂

二、犯罪预备

三、犯罪未遂

四、犯罪中止

第五章共同犯罪形态

一、共同犯罪的形式

二、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第六章罪数形态

一、罪数判断标准

二、一罪的类型

三、数罪的类型

第七章刑罚

一、刑罚的目的和刑罚的体系

二、刑罚的种类

三、刑罚裁量情节和刑罚裁量制度

四、刑罚执行

第八章重点掌握的罪名

分裂国家罪,重大责任事故罪,洗钱罪,非法拘禁罪,诬告陷害罪,刑讯逼供罪,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职务侵占罪,妨害公务罪,伪证罪,拒不执行判决罪、裁定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行贿罪,罪,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徇私枉法罪。

刑事诉讼法

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念

一、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任务

二、刑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三、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

第二章刑事诉讼的管辖

一、立案管辖

二、审判管辖

第三章刑事诉讼证据

一、证据的特征与种类

二、证明对象和要求

三、证据的收集与运用

第四章强制措施

一、拘传

二、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

三、拘留和逮捕

第五章刑事诉讼阶段

一、立案

二、侦查

三、

四、审判

五、执行

经济法

第一章经济法概述

一、经济法的调整范围和特征

二、经济法的地位和体系

三、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

第二章经济法主体

一、经济法主体一般原理

二、经济管理主体

三、企业

四、特殊企业形态

第三章市场规制法

一、竞争法律制度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三、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四、价格法律制度

五、劳动法律制度(新劳动合同法)

六、反垄断法律制度

七、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第四章宏观调控法

一、宏观调控法一般原理

二、计划法律制度

三、产业法律制度

四、投资法律制度

五、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

六、财政法律制度

七、税收法律制度

八、金融法律制度

国际法

第一章国际法概述

一、国际法的定义和特点

二、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三、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国际法上的国家和个人

一、国家和政府的承认

二、国家和政府的继承

三、国籍与中国国籍

四、外国人的法律地位

五、人权的国际保护

第三章国际法上的领土

一、领土的概念、意义和领土的组成

二、领土的取得和变更

三、国家边界和边境制度

第四章外交和领事关系

一、使馆及其职务、外交特权与豁免

二、领事馆及其职务、领馆特权与豁免

第五章国际条约

一、条约的概念和名称

二、条约的缔约程序

三、条约的效力和解释

第六章国际组织

一、国际组织概念和类型

二、联合国的主要机关与职能

三、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第七章国际争端的解决

一、国际争端的概念和种类

二、国际争端的政治解决方法

三、国际争端的法律解决方法

三、财会类

基础会计学

第一章总论

一、会计定义

二、会计基本职能

三、会计核算方法

第二章复式记账法

一、账户

二、会计等式

三、借贷记账法

第三章账务处理程序

一、会计凭证

二、会计账簿

三、会计账务处理程序

企业会计学

第一章资产的核算

一、资产概述

二、货币资金的核算

三、应收账款的核算

四、存货的核算

五、投资的核算

六、固定资产的核算

七、无形资产的核算

第二章负债的核算

一、负债概述

二、流动负债的核算

三、长期负债的核算

第三章所有者权益的核算

一、所有者权益概述

二、实收资本的核算

三、资本公积的核算

四、留存收益的核算

第四章收入和成本、费用的核算

一、收入和成本、费用概述

二、收入和成本、费用的核算

第五章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核算

一、利润及利润分配概述

二、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核算

预算会计学

第一章资产和负债

一、资产的特点及其核算

二、负债的特点及其核算

第二章净资产

一、各项基金的核算

二、结余及结余分配的核算

第三章收入与支出

一、收入的分类及其核算

二、支出的分类及其核算

财务管理

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

一、财务管理的内容

二、财务管理的环境

三、财务管理的目标

四、财务管理结构

第二章资金时间价值与投资风险价值

一、资金时间价值

二、投资风险价值

第三章企业融资及资金结构

一、企业融资概述

二、权益资金融资

三、负债资金融资

四、资金成本及杠杆原理

五、资金结构

第四章投资决策

一、投资概述

二、项目投资

三、证券投资

第五章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概述

二、股利政策

第六章财务分析

一、财务分析概述

二、财务分析的内容

三、财务指标分析

四、财务综合分析

会计法规

第一章会计法

一、会计管理体制

二、会计核算及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

三、会计监督

四、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

五、法律责任

第二章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二、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

三、财务会计报告的对外提供

四、法律责任

第三章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三、会计要素及其分类

财税基础知识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一、财政概念

二、政府与市场

三、公共产品

四、财政职能

第二章财政支出

一、财政支出分类

二、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

三、购买性支出

四、转移性支出

第三章财政收入

一、财政收入的形式和分类

二、财政收入规模

三、财政收入结构

第四章税收原理

一、税收要素

二、税收分类

第五章税收制度

一、我国税收制度的历史演变

二、商品课税的特征和功能

三、所得课税的特征和功能

第六章税收体系

一、增值税

二、消费税

三、营业税

四、企业所得税

五、个人所得税

第七章国债

一、国债的功能和作用

二、国债的发行、流通与偿还

三、国债的负担与限度

第八章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目标、工具和类型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三、我国财政政策的运用

审计学

第一章总论

一、审计的概念

二、审计独立性

三、审计的目标与对象

四、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第二章审计的组织形式

一、政府审计机关

二、内部审计机构

三、民间审计组织

四、审计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第三章审计程序与方法

一、审计程序

二、审计方法

第四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证据

二、审计工作底稿

第五章审计报告

一、审计报告的内容

二、审计报告的种类

金融基础知识

第一章金融机构

一、中国人民银行

二、政策性银行

三、商业银行

四、保险公司

五、信托投资公司

六、证券机构

七、财务公司

第二章金融市场

一、同业拆借市场

二、国债市场

三、企业债券市场

四、股票市场

五、金融期货市场

第三章金融调控

一、货币政策

二、存款准备金

三、利率政策

四、公开市场业务

五、再贴现

六、基础货币与中央银行贷款

七、信贷计划和信贷政策

第四章国际金融与外汇管理

一、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

二、汇率与外汇市场

四、药学类

(一)药品监管法律、法规知识(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品和管理条例》、《安徽省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内容):

掌握立法目的、意义和适用范围。

掌握药品、医疗器械等名词的含义。

掌握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及检验机构设置和职责范围。

掌握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制剂室的开办、变更许可事项的法定程序、条件及要求。

掌握Gmp、GSp、GLp、GCp、Gap等规定和要求。

掌握生产、经营药品、医疗器械的条件和要求。

掌握药品经营企业购进、销售、储存药品的规定。

掌握医疗机构制剂室配制制剂品种的要求和使用范围。

掌握国家药品、医疗器械标准概念及管理规定。

掌握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医疗器械分类的管理规定。

掌握假药、劣药界定范围和生产、销售假药、劣药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掌握对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的管理规定。

掌握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有关规定。

掌握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从重处罚的情形。

掌握医疗器械产品市场准入的程序、要求及产品应取得的资质及证明与有效期限。

掌握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掌握药品流通监督管理的主要规定。

熟悉特殊药品的概念和管理要求。

熟悉委托生产药品的规定和要求。

熟悉调配处方的管理规定。

熟悉城乡集贸市场销售药品的有关规定。

熟悉医疗机构购进、保管药品的规定。

熟悉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审批和管理规定。

熟悉国家《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等管理有关规定。

熟悉药品抽样、药品质量公告有关规定。

熟悉药品监督管理、药品检验单位或个人违反有关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熟悉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规定。

熟悉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和分类目录。

熟悉药品、医疗器械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规定。

了解中药品种保护制度的规定。

了解药品批准文号的概念。

了解新药的研制、申请、审批程序等有关规定。

了解生产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申请、审批程序等有关规定。

了解国家强制性检验药品的范围。

了解使用单位购进、验收、储存、养护、调配、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管理规定。

了解通过互联网进行药品交易和信息服务的规定。

了解药品价格管理规定。

了解《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中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主要规定。

了解药品召回及其监督管理的主要规定。

(二)药学专业基础知识:

掌握药理学、药动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重要名词术语。

掌握各类药物的分类、作用和品、的定义及主要类别。

掌握抗生素药物的分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及主要不良反应。

掌握主要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其在药品检定中的应用。

掌握药剂学的各种基本概念、药物剂型概念、种类、特点、质量要求、制备工艺、制剂理论和质量控制。

熟悉常用药物的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熟悉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和药品分析的有关知识,标准品、对照品与试药的区别及其选用原则。

熟悉药物稳定性概念及其化学结构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熟悉制剂生产中常用设备的种类、性能、特点,中药炮制的目的、常用的炮制方法。

了解中国药典基本知识。

五、税收

第一章税收概述

一、税收的基本概念

二、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

三、中国税收制度的沿革

第二章税收负担

一、税收负担的一般问题

二、中国宏观税负水平

三、中国地区税收负担分析

四、中国行业与企业税收负担分析

第三章税收制度与税制结构

一、税收制度要素

二、税收的分类

三、税制结构

第四章税法

一、税法概述

二、税收法律关系

三、税法体系

四、税法的适用与解释

五、税法的效力

第五章税权

一、税权概述

二、税收立法权

三、税收执法权

四、税收司法权

五、税法解释权

第六章营业税

一、营业税概述

二、营业税的适用范围

三、营业税的税目、税率

四、营业税的计税依据

五、营业税的优惠

六、营业税的计算

七、营业税的申报与缴纳

八、营业税特殊业务处理

第七章企业所得税制度

一、企业所得税概述

二、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及征税对象

三、企业所得税税率

四、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五、资产的税务处理

六、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

七、企业所得税的计算

八、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

九、特别纳税调整

十、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

十一、企业所得税特殊业务处理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制度

一、个人所得税概述

二、个人所得税征税项目

三、个人所得税税率

四、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六、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申报缴纳

七、个人所得税特殊业务处理

第九章财产行为税制度

一、资源税

二、土地增值税

三、城镇土地使用税

四、房产税

五、车船税

六、印花税

七、烟叶税

八、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第十章税收征管制度

一、税收征管制度概述

二、税务登记

三、帐簿、凭证管理

四、发票管理

五、纳税申报

六、税款征收

七、税务检查与税务稽查

八、税收管理员制度

九、纳税评估

十、纳税服务

十一、税收征管法律责任

第十一章税收法制

一、税务行政处罚

二、税务行政复议

三、税务行政诉讼

四、税务行政许可

六、公安类

主要考察与公安业务相关的刑事法律、行政法律等法律基础知识;公安基本理论和公安民警所应当具备的治安管理、刑事侦查、交通管理等公安业务基础知识。

七、外语类

1、认知5000-8000个以上外语单词,其中能较正确地灵活运用的常用词语为2500个左右;

2、具有较扎实的实用外语语法知识;

3、具有较强的外语阅读技能,能正确理解难度适中的书面材料,阅读速度每分钟100-160词;

4、具有较好的外语写作能力,能根据要求写出长120-150词的外语短文;

5、掌握常用翻译技巧,能进行外语和汉语互译,速度每小时1500-2500印刷符号,译文忠实通顺;

6、具有较强的口语和口译能力。

注:1、《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参考资料为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安徽省各级机关2014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参考用书.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财务能力分析概念篇10

   1.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概念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也称财务会计概念结构(ConceptualFrameworkofFinacialacconunting,CF)专门术语最早出现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976年12月2日公布的《关于企业财务报表目标的暂行结论》、《财务会计和报告概念结构:财务报表的要素及其计量》和《概念框架研究项目的范围与涵义》等三个文件中。

   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解释,三概念框架是一个章程、一套目标与基本原理相互关联有内在逻辑性的体系。这个体系能导致前后一贯的会计准则,并指出财务会计与财务报表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也就是说,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一套把目标和有关联的基本概念联结起来的凝固体系,是用来指导并评价会计准则的基本理论框架。

   2.西方会计学界研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动因

   最近一二十年来,西方各国会计学界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纷纷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进行研究。为什么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能引起他们的关注和浓厚兴趣呢?70年代以前,西方各国制订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学会以及一些着名会计学家的有关专题研究报告。然而,进入70年代以后,传统的会计理论概念受到严重冲击,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能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完整的和规范性的会计理论框架,以指导会计准则的制订和约束会计实务。究其动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传统的会计理论概念明显落后于环境形势和会计实务的发展。70年代以后,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呈现“滞胀”状态,给会计实务带来许多新问题。如企业兼并、融资租赁、养老金计划、物价变动影响、国际结算、国际税收、外币折算等重大会计问题,因此,迫切需要许多新的会计技术方法和新的会计准则。(2)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侧重于描述性,缺乏一套首尾一贯的理论框架。与会计准则相关的一些重要的会计文献往往观点不一,甚至于相互抵触,从而导致会计实务的混乱,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的强烈批评。

   这样,在大批财务会计准则出台后,当人们发现在概念运用、处理程序和处理方法上不一致或出现分歧时,才感到有必要对基本概念进行研究,以统一概念、协调矛盾和指引方向。因此,70年代中期,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首先展开对概念框架的研究,以便为纠正会计实务中的不足和发展会计准则提供一个具有充分说服力的理论依据。随后,英国、加拿大等国的会计职业团体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都先后对会计概念框架进行了研究,并了阐述会计概念框架的重要文件和报告。

   3.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本内容

   就西方会计学界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当属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从事得最早,也最具有代表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76年提出的名为“概念框架研究项目的范围与涵义”(SCopeanDimpLiCatiDnSoFConCeptUaLFRamewoRKpRoJeCt)的研究计划中指出,概念框架是由目标及相关的基本概念组成的逻辑严密的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1)确认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目标。(2)对财务报表要素作出定义。(3)评估财务会计和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4)解决如何对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5)分析某些重大财务会计问题。

   4.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可以保持会计准则相关文件和内在逻辑一贯性,缩小不同准则之间的不一致或冲突,限制实务中相同交易的多种处理方法和程序,提高会计准则的规范化。

   第二,可以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目的、内容、性质与

   限性,据以作出恰当的分析判断和正确的经营决策。

   第三,可以给会计准则的制订及重大会计问题的解决提供方向,而且,它还能减少准则制订过程中的个人偏向,抵制不同利益集团的政治压力。

   第四,有利于会计理论的发扬光大和观念更新。概念框架既充分肯定了传统框架理论中可以继续适用的合理部分,又努力反映社会经济环境变动情况下会计理论或基本概念的相应转变与发展。

   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我国基本会计准则

   在我国,尽管基本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很相似,但不得将其等同看待。因为:

   首先,从中西方会计准则体系比较来看,美、英等国,包括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把概念框架作为一份(或一系列)单独的会计文件独立于会计准则进行公布的,只不过各国对概念框架的称呼不一样,如美国称之为《财务会计概念报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称之为《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而我国将会计的基本概念归集到基本准则之中,并没有另外单独公布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其次,从我国基本会计准则适用范围来看,《企业会计准则》(下称《准则》)虽说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但在实际运行中愈来愈表现出缺乏调整力度的问题,许多企业的会计人员感到无所适从。如,在我国非盈利性组织会计通常运用现金制,而《准则》明文规定一般企业必须采用应计制。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暴露了《准则》适用性所存在的问题。

   最后,从我国基本会计准则的内容来看,《准则》目前存在着会计科目表达抽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模糊,缺乏可操作性,会计要素定义不够科学、完整等问题,因而,尚不能用来指导具体会计准则的制订。

   那么,究竟如何处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准则》二者之间的关系呢?《准则》的出路又在哪里?针对这些问题,当前我国会计理论界主要有三种观点:(1)“同一论”。即将《准则》认同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并对之进行适当修改。(2)“并存论”,即在对《准则》进行适当修改的基础上,再构建一份概念框架,这样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就分成三个组成部分:财务会计基本前提概念、《准则》、具体会计准则。(3)“替代论”。即取消《准则》,重新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不同的观点将导致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不同的基本内容和运行效果。笔者赞同和主张第三种作法。因为:(1)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形式可以避免基本会计准则理论深度不够、理论阐述不多、有些原则空泛抽象、缺乏可操作性的弊端,摆脱因具体会计准则的修改而不断修改的局面。而且,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可以对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充分论述,以便在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对实践起指导作用。(2)运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形式,可以避免《准则》与具体会计准则的重复问题。如对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与计量,在具体会计准则的要素中必然要涉及。(3)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取代《准则》之后,也就不存在所谓《准则》的适用范围问题,而是将其作为评估、理解和发展具体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4)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取代《准则》,可增强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理解。

   三、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设想

   1.基本原则

   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系统、完整性原则。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要从总体上把握应包括哪些概念要素,划分为几个层次,如何进行系统归类,应尽可能地保证概念框架基本内容的系统、全面和完整。

   (2)一贯性原则。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要坚持前后逻辑一致、用语一致,使整个概念框架形如一体。

   (3)立场中立原则。在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要坚持不偏不倚,保持中立性,不偏向任何一方利益集团。

   (4)相对稳定性原则。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属于规范性文件,要尽可能稳定,避免经常修改和变动。为保持稳定性,概念框架的内容可以考虑有一定的超前性。

   (5)国际化原则。会计是一种国际通用语言,会计国际化是发展之趋。作为会计准则理论依据的概念框架,也应向国际化方向努力,加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但是,国际化并不排除国家化。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考虑中国的国情,体现中国特色。

   (6)继承性原则。对传统的会计理论不能全部抛弃,而要“扬弃”,对其合理、科学的部分要继承,做到古为今用。

   2.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层次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