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颂诗歌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8:44:54

教师颂诗歌篇1

一、教师,你好

你是辛勤的园丁

用知识做露珠

培育祖国花儿

你是无私的蜡烛

倾尽毕生精力版权所有!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你说

桃李满天下

是你一生的夙愿

三尺讲台上的

英姿飒爽

是你永远的眷恋

黑板上飞舞的

是你的汗水

笔触尖流淌的

是你的期盼

你用母亲般慈爱的双手

抚慰万万心灵

撑起千千梦想

实现个个希望

老师,老师

你用爱心和执着

坚守着人民教师这光荣的事业

你用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操守

履行着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

你用渊博和浩瀚的知识

哺育一代又一代栋梁

在这走向成熟的九月

我满怀感恩

迎接你的节日

请让我真诚的说声:

老师,你好

老师,你辛苦了

愿你节日快乐!

二、献给老师的诗

送您一束鲜花

表达我们对您的敬意;

送您一首动听的歌曲,

给您带来一丝甜蜜.

老师——您辛苦了,

是您带我们走过风雨,

是您用知识的营养将我们哺育,

却从来不求回报与索取.

是您给我们解答一道道难题,

是您告诉我们:

遇到困难时,

不要轻易说放弃.

从此我们的生命中,

随时充满了欢喜.

少了许多烦恼,

增添了一份坚毅.

又是一个收获的秋季,

您仍紧握手色的画笔.

描绘着美好的蓝图,

滋润着祖国的桃李.

深夜里您还在认真地备课,

睡梦中您仍回味着我们成功的乐趣.

我们是春天里盛开的鲜花,

是您给我们奏出美妙的旋律.

您是辛勤的园丁,版权所有!

我们会牢记您的谆谆话语.

走好生命中的每一步,

友爱,健美,求实,进取!

三、教师,你好

你教会多少人

他们都为你流过泪

可他们真正懂你时

已经累得

教师颂诗歌篇2

九月,温馨的季节;

九月,鲜花盛开的季节;

九月,天真烂漫的季节。

迎着九月的和风,

我们来到大自然,

采一束鲜花送给老师

采一缕欢笑送给老师

今天是您的节日,

全体少先队员们共同祝愿

愿您幸福快乐到永远

忘不了,讲台上您那怡人的风采;

忘不了,夜莎莎课件站[*]鬓发添霜,

可是,你们的心,

还是那样的年轻活泼,

永远不知疲倦,

扬帆远航。

再过几年,十几年,

当我们已经建功立业,

手捧着证书、金牌、奖状,

我们一定不会忘记,

是谁为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

引导我们追求理想之光。

到那个时候,

我们一定回到职中母校,

教师颂诗歌篇3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再过几天,我们将迎来第19个教师节。在今天的升旗仪式上,让我们代表全体同学向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致以最崇高的少先队的敬礼,并献上一首颂歌寄上我们最诚挚的祝福。九月,金色的季节;九月,温馨的季节;九月,鲜花盛开的季节;九月,天真烂漫的季节。迎着九月的和风,我们来到大自然,采一束鲜花送给老师采一缕欢笑送给老师今天是您的节日,全体少先队员们共同祝愿愿您幸福快乐到永远忘不了,讲台上您那怡人的风采;忘不了,夜灯下您那辛勤的身影;忘不了,您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忘不了,您那认真负责的精神。是您把我们引上知识的航船;是您,教我们如何畅游知识的海洋。我们成功了,您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成名了。您还是我们的老师;无论我们有如何惊人的业绩,您永远是我们的老师。面对我们这些新时代的红领巾。您只有微笑,烦恼与忧愁永远留给独处的日子,您以为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亲爱的老师,您辛苦了!您的付出,您的辛苦我们看得见。看!鲜艳的红领巾红似火啊!飘荡在祖国的每一个角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一条红领巾都是一个跳动的音符,让我们唱吧!让我们跳吧!庆祝伟大的9月10日庆祝光荣的9月10日听!那是一首多么美妙的歌。那是一首献给全天下老师的歌。记住吧!9月10日。记住吧!九月,那首献给老师的歌。

教师颂诗歌篇4

>>《西风颂》两个译本的比较研究功能对等理论下《西风颂》译本比较研究《西风颂》的翻译对比《西风颂》中的矛盾与调和《西风颂》的诗歌特点及其不同译文的探析《西风颂》所体现的雪莱的自由主义浪漫主义在《西风颂》中的体现西风颂从文体翻译角度比较《匆匆》的两个英译本跨文化视域下《黄帝内经》两个译本比较研究目的论视角下《当你老了》的两个译本对比研究原型理论视角下《荷塘月色》两个译本的对比研究切斯特曼翻译伦理下《苔丝》两个译本的比较从《西风颂》的翻译谈英诗中译的气韵美论浪漫主义文学特征在雪莱的诗歌《西风颂》中的体现从诗歌《西风颂》中看到的中英跨文化差异与交流浅析雪莱《西风颂》中的自然意象和神话典故《西风颂》赏析西风颂(之四)文体学视角下希拉里GetStarted演讲研究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参考文献:

[1]边立红,熊艳.意识形态与翻译——从郭沫若翻译《西风颂》谈起[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2]胡壮麟,刘世生.文体学研究在中国的进展[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3).

[3]姜春兰.从《西风颂》的译本比较中看卞之琳的诗歌翻译[J].海外英语(上),2012,(11).

[4]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5]钱佼汝.英语文体学的范围、性质与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2).

[6]瞿宗杰.浪漫范畴下的中西浪漫主义诗歌——明朝中晚期和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比较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7]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8]王敏.风格与气韵——雪莱《西风颂》三家译文之比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12.

[9]万兵,林小寒.文体学视角关照下唐诗《长相思》的英译[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1,6.

[10]许渊冲.翻译的艺术(论文集)[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教师颂诗歌篇5

您像一支红烛,为后辈献出了所有的热和光!您的品格和精神,可以用两个字就是--燃烧!不停的燃烧!

您讲的课,是那样丰富多采,每一个章节都仿佛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斑斓的新世界……

啊,有了您,花园才这般艳丽,大地才充满春意!老师,快推开窗子看吧,这满园春色,这满园桃李,都在向您敬礼!

如果没有您思想的滋润,怎么会绽开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啊,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谁不在将您赞扬!

传播知识,就是播种希望,播种幸福。老师,您就是这希望与幸福的播种人!

老师,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您为花的盛开,果的成熟忙碌着,默默地垂着叶的绿荫!啊,老师,您的精神,永记我心!

您多像那默默无闻的树根,使小树茁壮成长,又使树枝上挂满丰硕的果实,却并不要求任何报酬。

您给了我们一杆生活的尺,让我们自己天天去丈量;您给了我们一面模范行为的镜子,让我们处处有学习的榜样。

您是大桥,为我们连接被割断的山峦,让我们走向收获的峰巅;您是青藤,坚韧而修长,指引我们采撷到崖顶的灵芝和人参。

当苗儿需要一杯水的时候,绝不送上一桶水;而当需要一桶水的时候,也绝不给予一杯水。适时,适量地给予,这是一个好园丁的技艺。我的老师,这也正是您的教育艺术。

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

老师,您用人类最崇高的感情--爱,播种春天,播种理想,播种力量……

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崇高的劳动。

您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教学在课堂,成就却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老师,如果把您比作蚌,那末学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您用爱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经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颗颗珍珠,光彩熠熠。

您的教师生涯,有无数骄傲和幸福的回忆,但您把它们珍藏在心底,而只是注视着一待开拓的园地。

假如我是诗人,我将以满腔的热情写下诗篇,赞美大海的辽阔和深远。并把它献给您--我的胸怀博大,知识精深的老师。

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您像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这无私的奉献,令人永志不忘。

您讲课的语言,悦耳像叮咚的山泉,亲切似潺潺的小溪,激越如奔泻的江流……

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敬爱的老师,您从未在别人面前炫耀过,但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您最高的评价。

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教师颂诗歌篇6

【关键词】中职;古诗词;兴趣;情感

一、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文选入的古诗词年代久远,有着时代的烙印,今人与古人之间横着一道鸿沟。要深入理解这些作品,对中职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必须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

1.通过诵读激发兴趣。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语言凝练,富有节奏感、音乐感,基本上都可以配乐吟唱。要读出古诗词的音韵美,必须注重朗读技巧,将诵读教学贯穿于教学始终。开始可以听录音或者由教师范读,然后学生齐读,读准字音;学生自主讨论,对难以理解的教师给以点拨,弄清楚整首诗的大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划出诗词节拍,然后让学生按节奏朗读,体会古诗词的节奏与韵味。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声情并茂的诵读,从中获得艺术享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歌曲激发兴趣。古诗词大都可以配乐而唱,一些歌曲中也采用有名的古诗词为词,如王菲的《天上人间》,配上现代音乐,成为富有时代气息的歌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贴近。我们在学习这些诗词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听听这些歌,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流行歌曲,在不知不觉中就背下了这些诗词,并乐在其中。

3.通过观摩激发兴趣。古诗词大都是古人有感而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带学生浏览刻有古诗词名句的景点,让学生仔细观摩并评论诗词。多媒体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能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举办诗歌朗诵会激发兴趣。中职生喜欢参与活动,教师要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多举办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诗歌,制作成幻灯片,并自行配乐,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音乐伴奏,容易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情感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即是说读诗时要尽量还原出诗人创作时的情感状态,这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达到深入理解古诗词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情感的重要性。

1.通过爱国诗歌体验情感。古诗词中有很多流传千古的爱国诗篇,中职语文教材中节选了大量的爱国诗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其誓死报国的精神;王昌龄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现了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概;陆游的《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体现了其壮志未酬的情怀……都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与精忠报国的豪情壮志。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爱国精神,引导学生在诵读这样的诗篇中感受古人炽热的爱国情怀,学生也易于接受,这些感人至深的诗作也会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通过表现亲情的诗歌体验情感。亲情是人世间最稳定的感情,是人间的至情。古诗中有很多表现亲情的诗句,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用平实的语言歌颂了伟大的母爱,引起无数读者的共鸣,成为脍炙人口的诗句。这样不仅能感染学生情感,还能引起情感共鸣,让学生体会到人间真情的可贵,树立正确的亲情观。

3.通过表现友情的诗歌体验情感。友情是朋友间真挚的情感,是弥足珍贵的。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都寄托了诗人对挚友的美好祝福与不忍分离的心情。诵读这样的诗篇,学生能感受到古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4.通过歌颂爱情的诗歌体验情感。爱情是古诗词中的永恒主题,中职语文教材中节选了大量的爱情诗。苏轼的《江城子》中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秦观的《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等,这都是对真挚爱情的歌颂,是人间真情的自然流露,让人读起来淋漓尽致并深受感染。

5.通过表现人道主义精神的诗歌体验情感。古诗词中有大量的反映人民疾苦,关心百姓命运的诗篇,如白居易的《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表现了下层人民的悲惨遭遇,体现了诗人对弱者的同情;姜夔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诵读这样的诗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体验古人的情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中职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学好古诗词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激发兴趣,体验情感是比较注重的方法,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积极投入学习,在体验情感中达到情感共鸣,从而领悟古诗词意蕴。

参考文献:

教师颂诗歌篇7

关键词:《诗经》籍田礼功能宗教

一、《诗经》中“籍田礼”的起源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早在西周时期,农业就已经成为立国之本,《国语・周语》云:“民之大事在农”。[1](p15)上至统治阶级,下至庶民百姓无不把重农作为敬德保民的有效途径,并形成了一系列有关农业生产的礼仪规范以鼓励或鞭策农业生产的发展。如《礼记・月令》载:“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反,执爵于太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酒’。”[2](p197)《礼记・月令》这段关于藉田礼的记载透露了两大信息:第一、显示了周代统治阶层的示范与鼓励作用。藉田礼的举行,天子要亲载耒耜,带领群臣百官来到田间象征性耕地,即“三推”,接着“天子三推,三公五推”。这种仪式的举行,其意义在于上层统治阶级的示范作用或带头作用,具有对农耕生产的号召与鼓励作用。杨宽《“籍礼”新探》:“在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聚落中,当他们开始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时,往往有族长主持一种仪式,以组织和鼓励成员集体劳动……由此,我们不难推想到,周天子在举行‘籍礼’时要带头‘耕一z’,就是起源于这样的耕田仪式。[3](p231)其次,体现了古人宗教观念。同时,在生产力低下、生产技术不发达的西周春秋时期,气候、土地等因素成为决定农业收成好坏的重要因素。并且,人类的认识水平低下,人们无法对自然界所出现的一切现象进行理解或解释,面对变幻莫测、难以捉摸的自然界,人们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神秘和敬畏之情感,特别是自然界出现的一些特殊的灾害性现象,如洪水、地震以及瘟疫,等等,尤其会引起人类恐慌与惊奇。于是,人们由此而幻想出世界上存在着种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在左右着自然界,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秩序的变化均来自神灵的意志。天降吉祥或风调雨为人类迎合或敬奉神灵的结果。灾害性自然现象的出现则是人类自身过错导致神灵惩罚的结果。人们只能用祭祀天神的方式来祈求神灵及祖先的庇佑,以确保农业的风调雨顺、灾害性自然现象不会降临。[4](p36)如《周颂・噫嘻》《毛诗序》云:“春夏祈谷于上帝也。”《小雅・信南山》:“先祖是皇,报以介福,万寿无疆。”、《周颂・丰年》:“为酒为醴,a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周颂・载芟》:“万亿及秭。为酒为醴,a畀祖妣,以洽百礼”等等。

二、《诗经》所载“籍田礼”的功能

西周春秋时期的“藉田礼”制度制所以盛行一时,这是“籍田礼”本身的潜在功能所造成的。东晋干宝注《周礼》云:“王者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必私置藉田,盖其义有三焉:一曰奉宗庙,亲致其孝也。二曰以训于百姓在勤,勤而不匮也。三曰闻之子孙,躬知稼穑之艰难,无违也。”[5]《诗经》所载的“籍田礼”亦具以下功能:祭祀神灵以祈求神灵庇佑或答谢神灵;统治阶级示范于庶民百姓以催促农耕;训导子孙以知稼穑之艰难。

(一)祭祀神灵

周代举行“籍田礼”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就是祭祀神灵以祈求风调雨顺,祈求神灵赐予农业生产的丰收。《礼记・祭仪》:“是故昔者天子为籍田千亩,冕而朱,躬秉耒。诸侯为借百亩,冕而青,躬秉耒。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以为醴酪齐盛,于是乎取之,敬之至也。”[6]可见,天子举行“籍田礼”的目的就在于对天地、山川、社稷、祖先等神灵的祭祀,祈求神灵保佑以获得农业生产丰收,免遭自然灾害侵扰之苦。据甲骨卜辞记载:“商人为了能使风调雨顺,为了能使农业生产获得好的收成,而对社神进行祭祀,祈求社神给予保佑。”[7](p679)《诗经》就有许多反映籍田礼的诗歌都体现出祭祀神灵的思想意识,如《诗经・周颂・载芟》就是一首描写籍田礼上祭祀社神场景的诗歌,孔颖达疏云:“《载芟》诗者,春藉田而祈社稷之乐歌也,谓周公、成王太平之时,王者于春时亲耕藉田,以劝农业,又祈求社稷,使获其年丰岁稔。”[8](p601)又如《诗经・周颂・噫嘻》:“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毛诗序》云:“《噫嘻》,春夏祈谷于上帝”。显然,《周颂・噫嘻》就体现了籍田礼中祭祀上帝的内容。此外,《周颂・维天之命》,朱熹《诗集传》:“此亦祭文王之诗。”另外还有《周颂・维清》《周颂・雍》等为后代周王祭祀文王的乐歌。《周颂・武》《周颂・访落》《周颂・酌》《周颂・桓》等则为祭祀武王的乐歌。而《周颂・执竞》则体现了祭祀武王、成王、康王的内容。

(二)喻示群臣、庶民并借民力以农耕

“籍田礼”的推行是西周统治者“维农是务”重农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统治阶级对农业生产的强化措施。在“籍田礼”仪式上,周天子以统治者的姿态,用亲自耕种农田的行动喻示国家重视农耕,训导庶民不要贻误农时,通过“王事唯农是务”的“籍田礼”仪式以示范和督促庶民,使庶民仿效这一榜样达到“恪恭于农”“不懈于时”,从而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在周天子象征性地“亲耕”以后,稷和司徒就戒令,让各级官员和农夫明确各自的责任,正式开始耕种。同时,“籍田礼”还具有借助庶民之力以促进农耕的作用。“‘籍’字又作‘藉’‘c’,‘c’即‘借’;借别人东西称为‘借’,借别人的力量为自己耕种叫做‘c’,即‘籍’‘藉’。[9](p57)《后汉书・明帝纪》李注引《五经要义》说:“藉,蹈也,言亲自蹈履于田而耕之。”[10](p108)“藉”就是躬亲耕作的意思,“藉田”原指由领导带头而集体耕作的田,“藉田礼”即指由领导带头而鼓励集体耕作的仪式,[3](p278)如《周颂・臣工》这首诗歌,朱熹《诗集传》云:“此戒农官之诗”。可见,《周颂・臣工》就是举行籍田礼仪时所用乐歌,其宗旨即为通过周王亲耕以训谕群臣及庶民适时农耕。高亨在《周颂考释》中说:“《臣工》所咏者:饬群臣各敬其事;喻示在暮春之时翻新畲田;命众人备农具。”[11]因此,《诗经・周颂・载芟》《毛传》云:“籍田,甸师氏所掌,王载耒耜所耕之田,天子千亩,诸侯百亩。籍之言借也,借民力治之,故谓之籍田。”颜师古注引韦昭曰:“籍,借也。借民力以治之,以奉宗庙,且以劝率天下,使务农也。”

(三)训示群臣子孙以知稼穑之艰难

“籍田礼”举行之前,首先要举行飨礼,分辨出贵贱、尊卑、长幼之序,安排好行礼的秩序,即籍田礼举行之序幕。然后,周天子才举行亲耕仪式。具体过程是:“王乃淳濯飨醴,及期,郁人荐鬯,牺人荐醴,王裸鬯,飨醴乃行,百吏、庶民毕从。及籍,后稷监之,膳夫、农正陈籍礼,太史赞王,王敬从之。王耕一z,班三之,庶民终于千亩。其后稷省功,太史监之;司徒省民,太师监之。毕,宰夫陈飨,膳宰监之。膳夫赞王,王歆太牢,班尝之,庶人终食。”[1](p16)周天子及诸侯举行这样示范性的藉田仪式,客观上还具有训导子孙群臣,让他们知道农业乃国之根本及耕种之艰辛的目的。中国早期的统治者均是通过以自己耕种的方式获取食物,身体力行,博施于众,进而拥有大批的追随者。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统治者仍然必须以农业生产为治理国家的重要支柱,必须弘扬勤劳之美德。但统治者又必须抽身转向繁重的政务处理,无暇农耕。为了体现君王等统治者对农耕的重视,防止子孙、群臣及庶民贪图安逸,务知稼穑之艰难。以天子、诸侯等象征耕地的“籍田礼”仪式就具有明显的示范与劝诫意义。同r,在中国传统的文化里,国家法令政策的贯彻实施也主要通过各种典礼仪式及其所塑造的典范榜样实现。各种典礼仪式本身就是君王自己行为规范的示范及群臣子孙上行下效的工具。典礼仪式使群臣子孙受到这一伦理教化的熏染,逐渐养成仿效君王行为及其它典范的品质约束自己,达到礼乐教化的目的。“籍田礼”就具有这一行政功能,君王以自己的勤俭警示子孙群臣应勤于农事,防止政事懈怠和奢靡游乐。如《诗经・小雅・节南山》云:“弗耕弗亲,庶民弗信”。因此,君王亲耕的“籍田礼”仪式显然是训导群臣子孙躬耕以实现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诗经》中“籍田礼”具体仪节和过程

“籍田礼”具体分几个程序,学术界的观点不一。或认为分五个礼节,或认为分四个礼节,或认为分三个礼节。杨宽认为:“‘籍礼’的仪式有五个礼节,即行礼前的准备、举行‘飨礼’、正式举行‘籍礼’、礼毕后的宴会、广泛巡查和监督庶民耕作。”[12](p218-220)陈戍国则认为:“‘籍礼’有四个礼节,即‘c田礼之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举行飨礼’‘正式c田礼仪式’‘c田礼之后的飨礼’四个环节。[13](p266)魏建震将籍田礼分为两个礼节:准备和行祭祀礼两个阶段。[14](p125)结合《诗经》《国语》等文献记载,杨宽把“籍田礼”分为五个阶段比较妥当。根据《国语・周语・虢文公谏宣王不籍千亩》记载:“先时九日,太史告稷曰:‘自今至于初吉,阳气俱蒸,土膏其动。弗震弗渝,脉其满眚,谷乃不殖。’稷以告王曰:‘史帅阳官以命我司事曰:距今九日,土其俱动。王其祗祓,监农不易。’王乃使司徒咸戒公卿、百吏、庶民,司空除坛于籍,命农大夫咸戒农用。先时五日,瞽告有协风至,王即斋宫,百官御事,各即其斋三日。王乃淳濯飨醴,及期,郁人荐鬯,牺人荐醴,王裸鬯,飨醴乃行,百吏、庶民毕从。及籍,后稷监之,膳夫、农正陈籍礼,太史赞王,王敬从之。王耕一z,班三之,庶民终于千亩。其后稷省功,太史监之;司徒省民,太师监之。毕,宰夫陈飨,膳宰监之。膳夫赞王,王歆太牢,班尝之,庶人终食。是日也,瞽帅音官以风土。廪于籍东南,钟而藏之,而时布之于农。稷则遍诚百姓纪农协功,曰:‘阴阳分布,震雷出滞。土不备垦,辟在司寇。’乃命其旅曰:‘徇。’农师一之,农正再之,后稷三之,司空四之,司徒五之,太保六之,太师七之,太史八之,宗伯九之,王则大徇。耨获亦如之。民用莫不震动,恪恭于农,修其疆畔,日服其D,不解于时,财用不乏,民用和同。”[1](p15)可见,“藉田礼”仪式分五个步骤:第一,行礼前的准备。每年立春前九日,由太史官把天气和土壤的变化情况报告给负责管理农业的官员――稷,然后,再由稷报告给国王。如《诗经・周颂・噫嘻》:“噫嘻成王,既昭假尔。”国王于是派司徒通知庶民百官准备行“籍田礼”,司空设置祭坛,庶民备好农具,国王及百官在立春五日后斋戒三日。第二,举行飨礼。“郁人荐鬯,牺人荐醴,王裸鬯,飨醴乃行,百吏、庶民毕从。”如“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农夫之庆。琴瑟击鼓,以御田祖”(《小雅・甫田》)。第三,正式举行“藉礼”。“及籍,后稷监之,膳夫、农正陈籍礼,太史赞王,王敬从之。王耕一z,班三之,庶民终于千亩。其后稷省功,太史监之;司徒省民,太师监之。”由稷负责监督,膳夫、农正负责布置,太史作导,王执耒耜耕田,掘出一土块,公卿百官依次增加三倍,庶民在百官的监督下把地耕完。第四,礼毕后的宴会。“毕,宰夫陈飨,膳宰监之。膳夫赞王,王歆太牢,班尝之,庶人终食。”先由国王问一下大牢的味道,然后由公卿百官依次品尝一下滋味,最后,庶民把大牢全部吃完。第五,各级官吏分批不断出动以巡视监督庶民耕作。如《诗经・周颂・载芟》这首诗歌就是反映春季藉田的乐歌。《毛诗序》云:“《载芟》,春藉田而祈社稷也。”

四、《诗经》所载“籍田礼”蕴含的宗教观念

(一)“藉田礼”中的社稷崇拜

社稷神原指社神(土地神)和稷神(谷神),在西周春秋时期,社神与稷神是分开的。

自商代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社神有极强的农业神性,其职能就是司掌风雨和农业收成,祭祀社神的目的在于祈求上帝赐予风调雨顺,确保农业生产丰收。如《春秋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载:“诸侯祭土。”何休注云:“土,谓社也。”又如《诗经・绵》:“乃立冢土。”《毛传》曰:“冢土,大社也。”《诗经・商颂・长发》:“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风俗演义・社稷》载:“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15](p191)这些记载表明了社神祭祀的起源及发展过程。稷本是一种农作物名称,稷神即指五谷之神。《风俗演义・祀典》:“稷者,五谷之长,五谷众多,不可遍祭,故立稷而祭之。”后来把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员也称之为“稷”,即“后稷”予以祭祀。最后发展成为把对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周代始祖弃也称“后稷”,并对其进行祭祀。如《周颂・载芟》,孔颖达疏云:“《载芟》诗者,春藉田而祈社稷之乐歌也。”[8](p601)而《诗经・周颂・良耜》则描写了秋收后祭祀社神的情景,《毛诗序》云:“《良耜》,秋报社稷也。”西周以后,社神和稷神合而为社稷神,成为国家的象征被人民祭祀。

(二)“籍田礼”中的祖先崇拜

西周以来,人们祖先崇拜的观念根深蒂固,后稷为周代的始祖,他对农业生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备受后人的敬仰与祭祀,兼有祖先神与农业神两种身份。作为祖先神,后稷飧食于周代祖考庙,是祖先崇拜与祭祀的核心。如在《逸周书・世俘解》所载的武王克商后进行的“告于周庙”仪式就可以得到证实:“告于周庙曰,古朕闻闻考修商人典,以斩纣身,告于天、于稷。用小牲羊、犬、豕于百神水土、于誓社。曰:惟予冲子,绥文考,至于冲子,用牛于天、于稷,五百有四,用小牲羊豕于百神水土社,二千七百有一。”[16](p442―443)其“告于天、于稷”中的“稷”,就是周的始祖后稷。故武王崇德报功当然要告知后稷,体现了周人对其始祖后稷的极度敬畏之情。又如《周颂・思文》:“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a民,莫匪尔极。贻我砟玻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此诗颂扬了周始祖后稷造福于人民的丰功伟绩,其德可与上天相配,显然为一首祭祀后稷的颂歌。不仅始祖后稷为其祭祀的对象,后来的公刘、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均为其祖先崇拜的对象。结合《诗经》描述农业祭祀的诗歌内容,如《周颂・维天之命》,朱熹《诗集传》:“此亦祭文王之诗。”此外,《周颂・维清》《周颂・雍》等为后代周王祭祀文王的乐歌。又如《小雅・信南山》:“先祖是皇,报以介福,万寿无疆。”《周颂・丰年》:“为酒为醴,a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反映“藉田礼”的乐歌无不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祖先崇拜观念,即在藉田仪式上向祖先祈求以确保农业的风调雨顺。如《周颂・载芟》:“万亿及秭。为酒为醴,a畀祖妣,不洽百礼”等。

(三)“籍田礼”中的上帝崇拜

《礼记・月令》:“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17](p619)比较详实地描述了西周春秋时期举行籍田礼以祭祀上帝的情况。《诗经》中许多有关农业祭祀的诗歌也同样体现了上帝崇拜的思想。如《诗经・大雅・文王》:“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诗经・周颂・臣工》:“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众人:枘饲D,奄观艾。”就是一首祭祀上帝的诗歌。《诗经・周颂・噫嘻》:“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关于这首诗的主旨,《毛诗序》云:“春夏祈谷于上帝也。”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亦云:“噫、嘻叠韵,噫、歆双声,噫嘻即噫歆之假借。《尔雅・释诂》‘祈,告也’,《释言》‘祈,叫也’,郭注:‘祈祭者叫呼而请事’,噫嘻祝神正即呼叫之义。‘噫嘻成王’,盖倒文,谓成王噫歆为声以祈呼上帝也,故下即云‘既昭假尔’,谓既昭假于上帝也。”[18](p1068)周天子亲自率领群臣百官恭请上帝享受祭品,媚于上帝,并向上帝祈求丰年。

注释:

[1]徐元诰:《国语集解》,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

[2]王文锦:《礼记译解》,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

[3]杨宽:《西周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5]桂馥:《说文解字义证》,济南:齐鲁书社,1987年版。

[6]孔颖达:《礼记正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7]赵在翰:《七纬》,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版。

[8]阮元:《十三经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9]吴伦柏:《农事诗与周代农耕社会》,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10]李贤注,范晔撰:《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

[11]高亨:《周颂考释》(上、中、下),北京:中华文化论丛,第4、5、6辑。

[12]杨宽:《古史新探》,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

[13]陈戍国:《先秦礼制研究》,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4]魏建震:《先秦社祀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5]应劭:《风俗演义》,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16]黄怀信,田旭东:《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教师颂诗歌篇8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

当平民偶像,展党员光彩—老有所做,“退”有所为

邵建华

我是东环里社区的退休党员教师,今年六十九岁。虽年龄大,但精神不老,我思想紧跟时代节拍,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党员学习,及社会各项公益活动。

“退而不休,永做奉献。与时俱进,永葆领先。”这是我心中的誓言。因此,我能时刻按上级的布署,时代的需要,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一.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的创新理论,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

采用五种方式学习:

1.读报、看电视;

2.学理论文献,摘录句子,做专题笔记;

3.编词、谱曲、写歌;

4.写诗,演唱;

5.编写说唱材料。(说:胡总书记看得远……)

二.宣传科学发展观,促进三年大变样,以旅游立市,谋划新思路,宣传、推介我市秦皇岛。

1.自费出资,设计、印制了‘创新虎年挂历’一百余册,作为免费发送居民的新年贺礼。

此创新挂历的设计,在于宣传我市美丽风光,推介我市旅游品牌。版面设计成诗配画,山水风光选用我市风景。诗的内容:是关于宣传科学发展观、爱党颂社会、赞美大好时代,以及有关实现三年大变样、快速发展我市的宣传诗句作为推介语。

第一.诗的内容突出科学发展观;

第二.采用我市美丽风光及名胜古迹做插图,推介了秦皇岛;

第三.印有

日历,比较适用。(展示挂历,及送给总书记的画册)

2.通过到各地采风写诗,歌颂、赞美我市山海风光、歌颂改革开放,赞颂党的富民政策,反映景区居民的生活巨变。写有:开发区新貌、望峪美景、毛家沟大樱桃、祖山风光、花果山、水帘洞、天马湖、十里铺葡萄沟等美丽景区。

3.编写《美丽的秦皇岛》歌曲,歌颂我市改革开放,城市巨大变化,以及新时代市民的崭新风貌。(演唱美丽的城市秦皇岛)

三.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1.支持奥运,参加奥运安保志愿者。

(1).编、教“奥运健身操”弘扬奥运精神;

(2).谱写迎奥歌曲;

(3).写诗颂奥运;

(4).参加奥运安保志愿者;

2.弘扬社会主旋律,表扬好人好事,为新闻媒体提供新闻信息,撰写稿件,积极反映民情,关心百姓热点。

诸如曾见报上镜的作品有:《园丁老雷锋义务修路》、《街道路面雨后成小河》、《小广告夜袭园丁小区》、《城河护栏严遭破坏》、《井盖下陷行路危险》等。这些事件,通过媒体曝光及有关职能部门协调,多数都得以及时解决。

3.倡导遵守公德、宣传文明、提高市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

(1).编写《文明十六字歌》约两万字,六十余首。

(2).编写倡导文明的小品剧本,并参加演出。如区文明办和《燕赵都市报》联合搞的,情景剧巡回演出,在海港区范围持续上演两个月之久,深受市民的好评。编写的《鱼婆卖蟹》小品剧,曾在星光乐园直播演出。

四.关心教育,奉献教育,编写教育论文、研制新型英文书写本。

1.编写《文明少年十六字歌》,近两万字。

2.编写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近四万字;

3.编写英语专著《英语速记歌诀一百首》在部级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

4.为规范英文书写,发明设计了《棱格英文书写纸》,获得了国家专利,并被我市教委印用;

5.编写《规则英语单词直读法》荣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发现杂志社颁发的“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并集书发行;

6.有关“科学发展观”的诗文,曾荣获市委“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奖励并在《秦皇岛日报》刊登,部分格言获得了部级

大奖;(展示报样,奖状,获金奖书样)

7.有关网站也多次转载我的文章和事迹。

五.创先争优出新招,文明示范进楼道,保洁护绿爱花草。

1.我为社区设计‘支部争树一面旗,党员争当十颗星’的‘创先争优’活动方案;以提高党员的光辉形象和服务能力。此方案受到市和省领导的肯定,欲将在省范围推广。

2.开展“文明行为进楼道,和谐邻里靠大家”创文明楼道活动;共同清除小广告,自费粉刷楼道墙。达到楼道清洁,邻里和谐,维护安全,共创争当文明家庭。

3.参加护绿志愿者,义务维护园丁苑的环卫管理工作。

4.发明设计“环保两用拾物夹”倡导环保、推广低碳,并荣获“区科协二等奖”参加颁奖晚会,亮相《星光乐园》现场直播。并自费购料组装20把将进行示范推广。

5.倡导楼栋居民和谐、文明、团结、崇尚先进,关爱小区,组织举行“才艺技能实物展示”鼓励大家争创文明,爱我家园。

6.教师节期间,自费印制“教师慰问贺卡”八十份,送给《萃文及十三中》的两个学校的党员老师,进行节日慰问。

这是我自退休以来,参加社会活动的部分简介。

我经常自勉道:

教师颂诗歌篇9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今的教育提倡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让学生做一个有德之人,而不是有才无德。特别是时下独生子女的教育,更有必要让他们上好这一课,新编人教版语文教材就很好地选用了艾青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这首现代诗很好地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户——感恩社会从感恩父母做起——这是传统文化的回归,更是语文教学的使命。传承德行,寓于文化之中,这是语文教师的职责。虽然这首诗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但母爱却贯穿始终,在教学中,我们不妨另辟蹊径,从感恩教育入手。

一、修辞让母爱情深

全诗为了充分表现大堰河对“我”的养育之恩和“我”的感恩之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这种感情更浓烈。首先,在诗歌的第四节、第六节,作者对两个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行了对比,突出了两个家庭之间经济鸿沟的明显;诗人在“自己家”与“大堰河家”受到不同的对待,不同感受的对比显示出了诗人的亲疏与爱憎;大堰河的梦想与现实、生前勤劳与死后凄凉,这些对比无不有力地揭示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其次,诗歌把反复与排比两个手法经常一起使用,如第四节的8个排比,一方面具体地叙述了大堰河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繁重劳动,歌颂她任劳任怨的品格;另一方面表明她在劳动的同时,无微不至地关心着乳儿,歌颂了她的美好心灵。这样,用墨很省,但内容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另外,诗歌还运用了呼告手法直抒胸臆。在诗歌的结尾,作者写道:“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至此,诗歌把一个善良、勤劳、仁厚、慈爱的母亲形象非常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也揭示了“我”的怀念、感激、赞颂、讴歌。

二、细节让母爱真实

这首诗的叙事成分与细节描写是融为一体的,诗的感染力就来自真切而具体的生活细节描写。如第四节一口气用了8个排比句“在你……之后”,这8个排比句其实就是8个生活细节,大堰河在搭好灶火后,在拍去炭灰后,在尝过熟饭后,在放好酱碗后,在补好破衣后,在包扎伤手后,在掐死虱子后,在拾起鸡蛋后用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这些生活场景真实而亲切,让母爱就流淌在身边。再如,在第七节也用六个“她含着笑”来揭示大堰河劳动的场景。她洗衣,洗菜,切菜,喂猪,炖肉,晒麦之后,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读到这些语句,我们的双眼怎么不会湿润,怎么能不被打动,内心的那根琴弦怎么能不被拨动?母亲的形象也就呼之欲出了。雨果曾经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于是,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联想生活中母亲为我们的操劳,体验母爱的伟大,自然就缩短了时空的距离。

三、仿写让母爱彰显

教师颂诗歌篇10

实例课题:《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一、课前学习准备

要求1:反复朗读全诗,力求读出感情。朗读时,你遇到了哪些问题,请写下来。2:搜集作者舒婷的有关资料,

了解“朦胧诗”。

这一环节是学习文本的第一要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西方教育家布鲁巴克说:“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是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准则。”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教师要尽可能挖掘出学生的这种潜能,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要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地阅读、积极地思考是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实质上是强调阅读是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师绝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有充分阅读,有了一定的体验之后,才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根据预习要求,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问题:

①这首诗的爱国的情感与我们平时所读到的爱国诗歌有些不同,如何准确把握这首诗的情感?

②作者为什么用“破旧的老水车”“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③本板块为什么叫“颂歌的变奏”?

④诗歌中的“我”如何理解?

⑤“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句话怎么理解?

⑥诗中“神话的蛛网”怎么理解?

⑦诗的每一小节最后的“祖国呵”朗读时如何处理?

……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人的生命天然地与生他养他的祖国连在一起,不管走到哪里,他的性格、命运、情感和记忆永远与祖国有关。人与祖国的复杂关系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思索的。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的《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二)问题讨论

(课前将学生的问题作梳理,选择共性问题、疑难问题制作成投影片出示)

1.如何准确把握这首诗的感情脉络?

初读诗歌,有些学生认为是“悲哀”“低沉”“忧虑”的,也有学生认为是“激情、昂扬”的,他们都未深入理解这首诗,于是,我和学生一起聆听名家朗诵(多媒体播放录音),再让学生轻声跟读。听了示范朗诵再轻声跟读之后,学生发现朗诵者在处理情感时是有变化的,由低沉悲哀到欣喜高昂。那么,我们在欣赏诗歌时如何把握它的情感呢?(分析意象)

通过聆听名家朗诵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轻声跟读增加了情感的体验,很容易就产生了共鸣,这样,就很好地完成了对整首诗歌的感知。

2.诗中采用了许多意象,分别象征了什么?

请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同桌互相商讨,找出自己所理解的象征义与大家交流。经过一番讨论,学生自己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只有“飞天”“神话的蛛网”等还未真正理解,这时,老师适时讲解。

关于诗歌中的许多意象,课前学生的提问比较散,不是都不懂,学生之间是可以相互补充的,所以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同学们互相学习有相互激励的作用,同时,课堂气氛会很活跃。

3.为什么诗歌不从正面歌颂祖国?本板块为什么叫“颂歌的变奏”?

学生运用课前搜集的作者的有关资料,知道诗人舒婷经历了“十年”,老师补充讲解那一特殊年代对舒婷等一代人的影响,以及其他“朦胧诗”。让学生理解诗人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的坎坷经历,面对凝聚着深重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很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个人的不幸而哀伤,为祖国的不幸而忧虑的复杂情感,这曲“变奏的颂歌”更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爱得真切、深沉。

作者舒婷的有关资料学生是可以查阅到的,但对“十年”这特殊时期所产生的对舒婷等一代人的影响学生难以体会,需要老师补充讲解,当讲时就要讲,无须避讳。

4.诗歌中的“我”如何理解?

学生齐读、自由朗读诗歌最后一小节,体会我和祖国已经生死相依、血肉相连,“合二为一”。

理解诗歌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反复朗读,通过反复朗读、深情朗诵这一小节就能找到理解诗中“我“的内涵的切入口。

5.诗的每一小节最后的“祖国呵”朗读时如何处理?

这时,可以结合课本第28页的示例,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朗诵设计,准备表演比赛,在表演中比较、体会,从而真正准确把握每一小节最后的“祖国呵”的情感变化。

能够将诗歌很好地朗诵表演出来,说明对诗歌已经深入理解了。这一环节既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自信,又提高诗歌朗诵的能力,可谓“一箭三雕”。同时,比赛时的气氛很热烈,可以说是整堂课的最高潮。

三、结束语

四分之一个世纪过去了,我们伟大的祖国跋山涉水、风雨兼程,终于跨过了躁动的岁月,找准了奋斗的方向,踏上了大步前进的航程。(看多媒体画面)齐诵全诗。最后在李谷一的《我和我的祖国》音乐声中下课。

虽然本节课结束了,但对学生情感的震撼应是持久的、难忘的,将这种感情进行渲染、升华,更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也就更加鼓舞了学生为祖国而勤奋读书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