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36:44

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篇1

【关键词】科研经费;管理;有效;审计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行业应用科研成果诊疗疾病的方法和手段不断创新,国家财政及各级行政部门在医院科研项目上的投入大幅度的增加,因此,医院科研经费审计工作的任务量也越来越繁重。如何加强对科研经费的审计工作,切实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成为医院审计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现结合医院工作实际,针对如何加强医院科研经费审计,规范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做一个初步探讨。

1医院科研经费的审计内容

医院科研经费审计,是指医院监察审计部门根据上级有关政策以科研经费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为核心,对医院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的监督和评价,首先就是对科研经费的来源的合法性与合规性进行审查,其次就是对科研项目预算经费安排是否合理、手续是否完整、人员配备是否真实等方面进行审查,最后就是对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开展医院科研经费审计工作,不仅有助于防止科研经费流失以及腐败现象,而且有促进科研项目管理更加规范。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医院科研经费审计工作,切实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2医院科研经费审计的现状

2.1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大部分医院只是机械地执行国家有关科研项目管理方面的制度,未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导致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成为一项摆设,不贴合实际,这在客观上造成了科研经费审计的使用管理存在漏洞,开展科研经费审计工作比较被动。

2.2科研经费使用过程缺乏有效监督

面对数量庞大的科研项目,医院审计部门只能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结果进行审计,主要针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核查,所面对的资料都是账目和凭证,对于经费的使用过程无法做到全面透彻的掌握,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审计,无法有效识别整个科研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合法、不合理之处。

2.3预算编制与实际不符

按照规定,科研项目立项时必须编制预算,列明科研项目必需的材料、实验、设备购置等项目的费用明细。但现在普遍存在项目负责人为了能够成功获得科研项目立项,按上级相关部门的要求或凭经验估计填列数据编制项目预算,以致项目经费预算存在较大偏差,无法实事求是地反映科研项目所需的成本。而在科研经费实施过程中才发现预算编制不合理之处,按照实际情况更改调整预算,造成项目经费使用与预算脱节,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大大降低了科研经费使用的约束力。

2.4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医院职能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缺乏沟通。在实际工作中,由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财务部门以及审计部门没有直接参与到科研项目的全程管理中,而科研科也没有及时把相关的科研信息及时分享给财务及审计部门,导致财务及审计部门无法及时了解科研项目的进展、中断、完成、经费使用及结余情况,更别谈科研项目管理了。

3加强医院科研经费审计之建议

3.1健全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只有加强制度建设,才能使医院科研经费审计工作做到有章可循。结合医院实际健全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一方面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责任制,明确项目负责人的职责和权限,项目负责人对整个科研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负责,并接受医院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的收入、支出管理制度,从项目预算编制与审批、经费开支范围、预算的执行监督等方面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明确科研经费的支出额度及审批权限,并要求科研经费的使用严格按照制度、程序执行,将项目经费使用的动态情况报财务部门核算,保证项目经费专款专用。

3.2实施全过程科研经费审计

全过程科研经费审计指从科研经费划拨、使用直至项目结题审计全过程介入。一是,科研项目立项审计和经费预算审计;二是,审查批复的项目资金、配套资金、自筹资金按预算的到位情况;三是,对科研经费支出合法、合规性进行审计,比如科研经费支出是否符合项目批复的预算范围和标准,有无截留、挪用、挤占、虚列支出等情况,项目经费用于设备、软件等物质采购是否执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相关规定,科研项目的管理费、劳务费的使用是否符合有关文件规定。

3.3加强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根据项目的整体思路和阶段性目标,项目负责人应与项目组成员充分讨论,进行市场调研、可行性研究,最后编制出满足项目实施需要的总体预算方案。编制出的预算方案要通过财务部门进行分析、论证、协调,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使预算编制科学化、规范化和合理化。另外,审计部门应加强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情况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进度督查,坚决维护预算编制的严肃性。

3.4对科研项目实行网络化管理

在医院内部建立一个基于网络的科研项目管理平台,实行对科研项目的网络化管理,由科研部门进行维护,建立科研经费管理系统,针对每一项科研项目,从申报立项开始,将可以项目的信息录入并及时更新,实现科研经费管理信息资源共享,使相关部门和项目组成员都能够及时掌握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渠道、预算、审批、报销、完成进度和结余等相关信息,实施动态管理,相关部门之间能更好的沟通、协调,便于审计人员对科研经费的监管,使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明细化。

3.5积极开展科研经费的绩效审计

以科研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为审计重点和目标,在医院开展科研经费的绩效审计。一是,审计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是否把有限的经费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二是,对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及材料的利用率及利用效果进行评价,是否有超科研项目需要购置的情况;三是,对医院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及投资回报情况进行跟踪分析,主要是考察科研项目成果的完成情况以及科研论文的发表情况。

总之,医院科研经费审计是提高科研项目管理、促进科研经费专款专用、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有效手段,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审计工作,将审计监督的作用落到实处,才能为医院的发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篇2

关键词: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不足;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2

引言

国家相关部门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约束和指导事业单位合理有效的分配和使用资金,这就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实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分为项目经费管理和公共事业经费管理两部分。项目经费管理主要指对重大科研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公共事业经费管理包括行政办公、津贴、医保以及职工工资等。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科研实力有了显著提升,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科研的支持力度,加强对项目经费的管理。

一、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各部门在项目经费申请、下发以及执行过程中存在争议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切实加大了对科研的投资力度,为我国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但是,一部分科研单位本末倒置,将工作的重心放在索要科研经费上,增加各种不必要的消费,严重浪费了科研资源。在管理科研项目时,各部门各自为政,难以达成共识和妥协。项目课题组将工作的着眼点放在经费的来源上,忽视了提升经费效益的必要性;科研管理部门将工作重点放在项目申报和立项上,缺乏对经费的管理;财务部门负责会计核算工作,不关心经费来源及使用,而且核算过程中较为笼统,没有将不同项目进行分类核算,降低了经费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财务部门缺乏与课题组的沟通和交流,降低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水平,不利于科研单位的长远发展。

2.缺乏对项目经费预算的有效监管

科研单位一旦确定具体的科研项目后,就要着手编制经费预算,延伸经费使用预算至实施环节。项目的完成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受预算编制的影响。在对经费进行预算的过程中要保持其与项目目标的一致性,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范,保证项目任务的顺利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金。但是,课题组为了申请到更多的项目经费,往往弄虚作假,编造预算,财务部门只负责会计核算工作,无法了解科研项目实际情况,也难以有效控制和监督经费预算工作,最终造成项目实际支出金额与预算金额存在较大出入,阻碍了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3.缺乏明细的科研项目支出统计,财务监控难以开展

缺乏对科研项目支出的有效监管。第一,课题经费长期以来实行课题负责制,课题组长享有经费支出的权利,课题人员可以随意支出与课题相关的费用,缺乏对课题经费的宏观掌控。而且,在对事业支出进行核算时,课题的间接费用也被纳入在内,降低了项目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第二,经费报销未按规定进行,违规现象屡禁不止,课题小组直接负责项目经费的审批工作,他们在对发票等进行审批时不遵守审批流程,加剧了财务监管的难度。第三,一部分科研单位结束科研课题或者办理业务结算较为滞后,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科研项目资产和资金严重浪费

最近几年,我国越来越重视科研的作用,将较多的资金投入到科研中,科研项目经费逐年增多,科研人员将自己争取到的资金纳入私人账户或者以其它借口转出资金。某些觉悟不高的科研人员以个人名义承接科研项目,浪费了大量单位资源,但是所获资金并未转入本单位,浪费了大量国有资源。各课题组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项目经费列支不明晰,重复采购等现象屡见不鲜,造成设备资源的极大浪费[1]。

二、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有效措施

1.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环节

(1)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就国家而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对科研人员的约束,使得编制预算过程中有章可循,杜绝主观随意性,从制度层面保证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事业单位而言,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建议,制定出更为详尽、充实的科研经费管理细则,包括规定报销比例、范围,明确课题负责人、科研人员以及财务部门各自的职责等。要保证科研经费管理的顺利进行,就要提升科研经费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要提高履职能力,建立并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要不断解放思想,建立并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保证科研项目成本预算的科学性、公正性、系统性。例如,在核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时,要从固定资产的折旧情况、损耗情况以及原值出发,将各项费用平均分配到科研项目成本中。加强对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能保证科研成本核算的真实、可靠,推动科研的顺利进行。同时,科研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及时向财务人员汇报最新科研动态,保证财务人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3)增强成本意识,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成本核算机制。当前,事业单位缺乏对成本核算的重视,成本要素支出往往被忽略,尤其是对管理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以及水电费等间接费用缺乏重视,在分摊过程中较为随意,界限不清、交叉等现象屡见不鲜。同时,科研人员的成本效益意识不强,将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科研结果上。由此,事业单位要建立并完善成本核算机制,划定经费支出的具体范围,保证审批程序和开支标准的科学性、有效性,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2.科研经费使用环节

(1)改善科研经费交叉管理、多头管理的现状。要进一步明确划分课题负责人、科研人员以及财务部门在经费管理中的职能。只有保证职责划分的科学、明确,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交叉管理和多头管理的现状,从而保证科研经费效益的最大化,推动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财务部门要积极解放思想,为编制科研项目预算提供参考意见,减少设备重复购置,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减少固定资产损耗和闲置,为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2)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和管理。财务人员除了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外,还要加强对科研项目内容的学习,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和管理。要求科研人员解释及说明某些不合理发票的前因后果,一旦理由不充分,财务部门应无条件的拒绝报销。

(3)定期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作报告。科研项目一般周期较长,经费核算一般在项目结束时进行,由此,财务人员难以有效监控科研经费使用情况,也无法保证科研预算的贯彻执行。建立并完善项目经费使用情况报告制度,便利了财务人员及时掌握经费使用情况,能进一步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率,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一旦发现预算与经费执行存在较大差异,财务人员要予以高度重视,将具体情况上报科研项目负责人,对出入情况及原因进行细致分析,从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保证科研项目财务支出的科学、合理[2]。

3.科研经费结算环节

(1)切实提高科研人员的项目决算意识。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要定期举行科研经费相关讲座,进一步普及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树立起科研人员较强的决算意识,提高科研人员的经费预算觉悟,使之主动配合财务部门工作,保证科研经费预算的科学,对于预算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要及时予以纠正,保证科研经费预算的有序开展。

(2)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科研经费惩戒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要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就要建立并完善奖励机制,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要建立起完善的惩罚和约束机制,对不合理使用或者浪费科研经费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和惩罚,不断纠正科研人员的行为,将科研经费管理条例落到实处。事业单位要从宏观上把握科研项目最新进展,加强对项目支出、预算执行以及项目进度等相关情况的审查和监督,考核其是否符合规范,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科研项目的社会效益。

(3)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科研经费结算制度。事业单位在制定具体的科研经费结算制度时要坚持实事求是,明确规定结算内容和结算时间。财务人员要认真学习科研经费结算制度的相关条款,准确认真的做好项目经费结算工作,缩减结余经费的挂账时间,最大限度的利用这部分结余资金,提高科研经费的效益。科研项目完成以后,财务部门要及时与科研人员进行沟通,保证科研经费结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4)定期对科研经费进行审计。财务部门要切实履行其职能,定期审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保证财务支出的科学。同时,财务部门要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科研经费审批、立项以及执行等情况,加强对科研经费去向及使用的监督,并将具体情况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在审计和监督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给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项目负责人,妥善解决问题,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推动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3]。

三、结语

事业单位要切实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就要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要认清自身科研经费管理现状,正视问题和缺陷,不断以科学技术武装头脑,妥善解决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事业单位的科研管理水平,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付宁.我国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探析[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04).

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篇3

论文关键词: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科研项目成本管理

近些年来,国家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大幅增加,2009年预计投入的科研经费高达1761亿元,同比增长了25.6%。同时在税收、金融等方面也给予了配套的激励和支持政策。这使得科研单位获取科研经费的来源和经费的数量有了质的飞跃。相应的如何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也成为了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我国科技改革的大潮中,一些以推进科技进步为宗旨、主要从事社会公益性质的学科研究、技术咨询与服务活动的科研单位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它们广泛存在于农业、卫生、科研教育、自然资源、环境、生态等领域,社会效益显著而经济效益不很明确,属于事业单位范畴。这些非营利性科研单位是我国科研事业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科学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力量,具有很好的前景。目前,这些科研单位仍处于持续的改革之中,其财务管理、特别是课题经费管理较之于企业型科研单位和专业性很强的基础科学研究单位,更为复杂和困难。

这些单位课题成本管理的困难之一是课题经费的来源比较复杂,性质也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其课题来源有三种情况:一是列入各级政府部门科技计划的指令性课题,即纵向课题,经费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财政科技三项经费等渠道划拨;二是根据自身研究方向和专业能力承接的政府、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需要做大量调查研究工作的委托项目、竞标项目,即横向课题,经费由委托单位支付;三是以现成技术进行有偿服务的项目,如资源调查、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等。这三类课题的经费来源性质、课题实施方法等都有很大差异,因此这些科研单位课题的财务管理首要原则是分类管理。如纵向课题的经费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管理办法》、《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等法规进行。横向课题则需要在借鉴上述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等等。本文是在这一前提下,就这三种情况的一些共性问题,根据自身工作经验作一些初步探讨。

1加强科研项目经费成本预算,正确归集和分配项目经费

科研单位在申请项目经费时,都需要报送拟立项课题项目申请书或投标文件。其中项目的成本预算是文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来经费的预算应由课题项目负责人和单位财务人员共同编制的,但是在实际操作时财务人员往往缺位,项目负责人则多采用增量预算方法,过多考虑以往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情况,盲目夸大项目预算。其结果或是导致项目申报失败,或是导致实拨经费的数额与预算相差甚大,从而无法与科研管理部门经费上报数据相核对,后续管理困难。另外,科研项目在制定经费预算过程中本身也确实存在一些困难,例如它不可能象产品生产过程和工程项目那样有明确的预算步骤,不能确切归集每一步骤成本费用,在科研工作中经费支出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所以在申请科研项目经费时只能大致按用途归类,致使项目经费申请到后,后续支出也不能按成本项目和期间费用进行正确分配核算。

针对科研项目预算中的问题,首先要重视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在各项课题申报立项期间,财务部门应主动介入、协助课题负责人,根据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编制出科学、合理的科研项目预算。另外,如果从制定预算开始就控制好项目的经费申请、中途使用和最后项目结题决算,能使申报的预算经费开支范围和实际执行中的财务支出相互衔接,对于在项目考核时财务部门分析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填制中期、年度报表提供了连贯的数据,从而提高了报表填制的效率。具体在制定预算的时候,如果申请的是省一级的三项经费项目,因为是科研单位的常规项目,因此原有数据可以参照。在预算方法上可主要选择滚动预算,参照以前年度预算情况,剔除一些变动因素即可。如果是首次立项或申请其他领域的科研项目则需要重新设计预算指标进行测算。

非营利性科研单位执行的是《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课题的成本费用实行内部成本核算指的是为保证课题顺利实施而必须的、且符合相应法规和管理办法的、应列入项目或提供的劳务中去的各项费用。这些成本费用在实际发生时,财务部门应采取一定的会计核算方法,归集到不同的项目费用中去,在归集的过程中,应符合课题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主要做好下面几方面的工作:①遵循科研课题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会计核算方法既可以采用收付实现制也可用权责发生制,但对于项目经费的核算来说,为了正确核算收入和费用,还是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为宜,每个会计期间计入项目中去的费用必须与当期的科研活动有关;在项目费用的使用过程中,应贯彻合法性原则,计入到项目成本费用中去的各项费用以及费用开支标准不但要符合科研项目立项时预算的用途,还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有关规定,例如业务招待费、福利费的支出等,不得随意增加或扩大科研项目的开支范围。②要能对项目经费完成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种费用的支出界限进行明确划分,其中能分清是由项目使用的直接成本费用,如专用耗材、聘用人员工资(劳务费)和其他一些直接费用,如制图费、设计费等,直接按相应用途计入项目的费用中去;对于不能直接计入的例如由非营利性科研单位集中核算的课题参与人员工资、还有一些共同管理费用、经营支出等应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到项目经费中去。

虽然现在地方税务部门都对公益型单位从事科研活动取得的收入有一定的税收优惠,但是相对于科研单位事业收入来说性质有很大差别的经营收入还是要按月缴纳相关税费,如营业税、城建税及所得税等,这些税费与利息费用、销售费用等作为科研项目的期间费用,在发生时直接减少课题结余额。

2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的核算,强化成本费用控制

在课题获得立项后,单位财务部门要根据一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对项目进行财务核算。由于非营利科研单位实行的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对于项目成本管理经验比较少,因此在实行的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先,按照会计核算的规定,对于来源于不同拨款渠道的项目必须分开进行核算,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申请到的国家项目但是省里又配套了相应资金的话,就形成一个科研项目课题内容相同,但是资金来源不同的情况,给核算造成困难。另外就是核算对象问题,由于现在科研单位资金来源渠道众多,科研人员同时申请的课题项目较多,如果按课题名称作为核算对象的话,将给财务核算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和工作量。因此除纵向课题独立核算外,有的单位对横向课题会按科研项目主持人作为核算对象,将获得立项的课题统一放在主持人名下进行汇总核算。由此带来的弊端是课题费用有时候会混用,而且有的时候科研人员为了完成单位规定的年度任务,相互之间还有经常调账的情况发生。导致课题建账时管理不规范,有的甚至难免造成混乱。

其次,科研人员的财务常识不够、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严格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科研单位对项目经费的管理多实行项目负责人制,项目经费的使用基本上由项目负责人说了算。超计划拨出“合作研究”经费、不按预算指定用途使用、使用过程中不按成本项目和期间费用进行归集、随意突破项目经费的列支范围或挤占事业经费、不及时进行项目结题和课题决算、长期挂账报销与项目无关费用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都会影响项目经费成本核算的正确性。长此以往,将使科研单位经费的成本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另外一个项目核算中的问题是由于科研单位会计制度引起的,是存在于科研单位财务核算中的普遍情况,这就是对于科研项目购置的设备的相关财务处理。课题组为完成任务购置的固定资产,除了一些专用的设备外,据统计一般多为公共性耗用资产。同一单位内各课题组之间重复购置固定资产的情况大量存在,而且还普遍存在课题项目无偿使用单位固定资产的情况(如一些通过政府采购的专用设备)。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的大量闲置和贬值流失。另外项目预算中明确允许列支设备费,但由于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对一些使用周期长、价值高的设备使用成本如何分摊,是一直使用、直到报废毁损时直接冲减固定基金还是采用一定的方法折减项目结余资金,都是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科研项目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具体采用的核算方法可以根据科研项目的性质和数量规模来确定,如果是生产或研发高端产品的科研项目,项目投入的规模大,可以采用品种法或订单法来进行成本核算;如果是普通的公益性质的科研单位,每年的横向课题数量比较多,并且单项经费不多时,也不排除现在好多科研单位普遍采用的按项目负责人作为成本核算对象进行项目核算的方法。只是在采用这种方法时需要注意几点:一是财务部门要按项目负责人建立备查账,按项目来源渠道明细登记每年立项课题名称、经费使用情况等,报账时按每个项目的经费预算范围进行严格审核,项目之间不得相互使用经费;二是给每个项目负责人一个活页格式的明细账本,经费到账或报账时财务人员在上面登记收支情况,这样在该项目结题决算时,双方可以相互核对。

财务部门应定期宣传或请税务部门人员讲解财税法规知识,提高科研人员的财会基础水平。适时制定适合本单位情况的科研成本管理办法,提高成本核算意识。在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审核和监管力度,严格区分应计入成本项目中和期间费用中的开支范围,强化成本费用控制。具体来说,要重视两方面工作:①对于合作研究项目,应了解合作项目资金来源渠道、经费分摊情况,如果需要向外单位拨出协作经费,应由项目来源单位下达文件,财务部门见到转拨通知书后再行办理,防止变相转移项目经费情况的发生。②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过程中的直接人工费用的开支范围都比较大,制度虽然没有具体规定占项目总经费的比例,但是根据调查,这部分人工费用(包括聘请人员的工资、专家的劳务费等)差不多要占到三分之一强。由于对于科研单位没有统一的成本核算制度规范,财务人员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具体的票据审核过程中加强经费的控制范围。人员经费方面,为完成项目临时聘请的非本单位技术人员应与之签订合同,按期发放劳务费用并代扣个人所得税,不得白条发放劳务费。不是课题组成员的费用开支坚决不予受理(例如与项目无关人员的差旅费等);各课题组使用单位的资产应按照受益原则,分摊相应费用。③公益型科研单位的课题项目的起止时间都不长,一般在两三年之内就需要结题。

课题组应按照项目书上规定时间及时完成科研任务,及时进行结题决算,结转或报销结余经费,与财务部门核对账目。

固定资产是项目组材料费用中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对专门购置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虽然是用课题经费购买的,但也要纳入到科研单位总资产的管理体系中去,做好各项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手续,不得出现在课题结题后资产下落不明的情况。大型专用设备可以参照企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办法,在购入时列作资本性支出,每月可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形成固定资产的更新基金,在课题结题后作为本课题组的长期资产,从而保证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还要尽量避免重复购置资产,提高办公资产的相互使用效率。

3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的考核,努力降低科研成本,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益

科研课题是一种长远性、连续性的创造性劳动,目前对科研项目的考核多在科研成果评价方面,科研成果相对具有独立性、目的性,衡量标准具有高度的模糊性,现行评价主要是从能否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及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方面,是处于同行业先进或国内领先,而再难加以具体细化和量化。项目经费及其使用情况是一个具体而微的量化资料,分析这一资料,对评价科研项目的成果功与否会有重要价值。

对于科研经费的考核,首先还是从源头预算抓起,科研单位要根据自身科研力量,本着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在不影响课题任务的完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下科学核定科研项目的预算成本,从源头上减少浪费。

非营利性科研单位还应建立项目经费使用的绩效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作为对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科研考评的重要依据,从而促使课题组降低科研成本,努力提高成本效益。如果是产业化项目,能量化投入成本与产出社会经济效益;如果是软科学项目、科技攻关、自然基金等政策性较强的科研项目,暂时只能从长期、可持续发展方面看社会、经济效益,或转化为相应分值进行考核。

获得科研经费的投入程度,是衡量一个科研单位研究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之一。非营利性科研单位要想在科技体制改革中可持续地发展下去,除了利用自身优势获得足够多的科研经费外,加强对项目经费的成本管理也成为单位财务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管好、用好科研收入,降低每一项科研课题的成本费用,才能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科研事业的整体实力。

参考文献

1关于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0]78号

2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1998年1月1日

3罗飞.成本会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

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篇4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001-03

为实现我国21世纪中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国家制定和实施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此,国家对教育科研的投入在不断增加,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另一方面,随着高校社会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高校科研类型越来越多,以项目委托人分类,有政府部门资助的科研项目、有军工单位资助的科研项目、有企业资助的科研项目、有高校自身资助的科研项目等。从经费来源上分类,有纵向科研经费,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重大专项、校拨科研等;另一类为横向科研经费,如企业作为委托方投入的科研经费。不同委托方的科研项目,其对经费管理的要求有着较大差异,因此,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也变得更加复杂,如何管好科研经费、用好科研经费,最大程度地发挥科研经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高校开展科研活动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1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1.1过分追求科研经费量的增长,而忽视了其分配的合理性

随着国家对高校科研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科研经费已经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使得高校经济实力得到了加强。对于科研人员来说,除了丰厚的科研奖励之外,科研项目及经费多少更是其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正因为如此,高校及教师对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的争取也是格外的重视,致使高校内部“全民皆科研”,有些不想搞科研的人,为了获得职称及职务的晋升,不得已搞科研。科学研究作为一项高级脑力劳动,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对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只有真正感兴趣的科研人员才能做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高校应纠正当前“一切科研先”的片面思想,正确认识科研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在高度重视科研的同时,要突出重点,对有能力有精力搞科研的人员,要给予鼓励和奖励,而对于专心搞教学的人员也应给予相应的奖励,不能“唯科研是论”,一切都与其挂钩。要合理分配科研经费,把宝贵的科研经费集中用到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上,而不是全面撒网,致使科研经费分散,反而使得一些具有科技含量科研项目得不到全力支持。

1.2科研经费评审不透明,经费预算不科学

科研经费评审时,科研管理部门对评委情况、评审程序及评审内容没有进行合理的公开,有的情况是项目评委与申报人本身就是“关系户”,甚至有的项目评委自身就是项目申报人(项目负责人或参与者),还有一些横向项目,项目委托方与申报者有的会出于私利驱动(如避税)而发生委托关系。评审机制的不透明使得“权力寻租”空间加大,对预算经费的审查也多是走走过场,项目申请者申报了多少,就给多少,更多的情况是直接按照一定的比例削减一部分,对项目申报者所申报的预算是否合理没有进行必要的论证。而科研经费预算书的填写和申报,一般都是项目负责人独自制作,虽然有财务部门的签章,但现实中往往是财务部门对其是如何做的预算并不知情,在科研部门的形式审查和学校组织专家初审流程中,其审查也多为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或理论性上的前瞻性,基本上不会对经费预算进行审查。而从项目负责人自身的知识结构来看,其对财经法规知识知之甚少,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涉税、涉法知识了解不足,其预算数据多为“想”出来的,而不是根据实际情况测算出来的,其科学性就可想而知了,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有较大偏离也就不足为奇。

1.3科研经费使用范围限制不合理,致使经费预算执行流于形式

我国的科研项目有863、973、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纵向、横向以及校拨科研等,经费使用上的规章制度也是多种多样。但多数经费支出都不允许人员支出,或者只允许少量的人员支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的管理办法对劳务费支出总额做了明确“重大项目不得超过项目资助额的5%,其他项目不得超过资助额的10%”。科技部的《关于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经费使用和加强监管的通知》规定:严禁从项目经费提成用于人员奖励支出。科学研究作为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科研人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付出的劳动理应获得相应的报酬,如此对人员支出的过度限制,势必会使项目负责人想法设法地套取科研报酬,如制造虚假经济事项、虚假发票、家庭自用消费品发票进行报销等,致使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流于形式,正如国家审计署公布的科技部2010年度审计时所描述的那样:审计2010年的99个支撑计划在研项目普遍存在不符合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其他财经制度规定,项目扩大开支范围、未经批准调整预算、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会计核算不规范、项目突击花钱购买设备,其间手法多样、漏洞一一展现,涉及资金数以亿元计。[1]由此可见,对人员经费支出的过度限制,不但没有起到约束作用,还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管理成本增加、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等一系列问题。

1.4科研经费会计核算不规范,缺乏监督机制,造成科研经费的流失

科研经费支出随意性大、会计核算不规范、决算与预算严重不符,这是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究其原因,既有宏观制度上的不完善,也有高校自身管理监督机制的匮乏。在科研经费核算制度上,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对科研经费的核算没有做统一的规定,有的高校专门设立独立账套核算科研经费收支,但很多高校则将科研经费与教育事业费归在一个账套核算,将收到的由主管部门通过预算下达的科研经费放在“科研经费拨款”和“科研经费支出”科目核算;其余的纵向、横向科研经费不论性质、渠道来源全部放在“代管款项”科目核算,费用归集也很笼统,致使决算数据不准确,科研经费会计核算信息失真。另一方面,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存在着诸多环节,科研活动的开展与校内外机构之间的人、财、物及信息的运动密切相关,其复杂性和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科研经费管理远不是财务部门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需要来自各部门的协调和业务流程的一体化管理。然而信息不对称的广泛存在,使得一体化管理流程并不流畅。在现行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形式下,经费投入者与高校、高校管理者与科研人员等之间是典型的不完全信息的、非合作的博弈关系,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经费支出情况不了解,财务部门对项目预算情况不了解,科研人员经费管理意识淡薄,支出随意性较大,经费投入者只能凭结题时的决算报表了解情况,而这份决算报表往往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完善的经费监督机制的缺失,使得科研人员有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空间,致使高校中贪污、挪用科研经费案件时有发生,大量的科研经费流失。

1.5科研经费使用结果的评价不合理

一般科研项目的生命周期为申报―立项(经费下达)―中期检查―结题。在科研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科研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都是科研项目所要达成的目标及已经实现的目标,对其经费使用情况经常是总数检查,具体“支”了什么却很少关注。另一方面,鉴于当前高校采用的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制度,没有进行成本核算,致使科研成本仅包括所购买的材料设备、差旅费直接支出,对其占用的学校的固定资产折旧、水电费及行政管理费等间接费用无法核算,导致科研成本核算不真实、不全面。因此,当前对科研项目成果进行评价时,仅仅是看该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发表了多少文章、在哪些期刊杂志上发了文章等指标,对其经费是如何使用、使用的是否合法合理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经济效益的评价。正是因为如此,也进一步助长了“科研经费是自己个人的”错误认识,以至于出现了套取、虚报科研经费、经费使用偏离预算等不良现象。

2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对策分析

2.1高度重视科研经费管理,建立健全透明的科研经费预决算评审机制

科研经费顾名思义应该专门用于科研项目开发和建设,但是现实中,科研经费却成了腐败的温床。中国科协的一次调查给出了更为直观的数据: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2]在我国还处于科技相对落后的时期,宝贵的科研经费有竟如此之多的浪费,确实令人心痛。针对这一现实,首先要建立健全透明的科研经费预决算评审机制,对重大科研项目的科研经费预算进行严格的论证。其次,要从国家层面制定统一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作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宪法”,各具体预算单位在此基础上,在法人责任制基础之上,制定适合本单位具体情况的管理制度,力争做到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严肃性与灵活性相适应。各高校也必须认识到加强对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经济责任追究机制,对违法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人员加大惩处力度。分管财务和科研的校领导到科研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的各部门领导,再到具体的科研项目负责人都要投入资源和精力,制定具体而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经费决算的准确性。

2.2改变经费管理模式,落实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

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管理的重中之重,建立以经费管理为核心的科研经费管理系统,旨在解决各方信息不对称问题。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可实现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自项目立项直到项目结题及结余经费处理情况等都有着详细的信息记录。另外该系统还提供各类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中与之相关的各种管理办法等,与项目有关的各方如项目负责人、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院系等通过该系统,随时可以查询到科研项目的资产、经费使用、科研进度情况等。该系统还可以提供在线培训,指导老师如何申请项目、如何做项目预算等。(见图1)

项目负责人在财务部门人员的协助下根据有关规定进行经费预算的编制,经过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及项目负责人的三方论证后,进行预算申报。项目申报成功后,按照批准的经费预算进行项目预算经费调整,待经费下达后,项目的经费支出则严格按照此预算执行,审计部门可随时介入审计,甚至可以将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前置,项目经费支出时,审计部门就介入,审计通过后才到财务部门进行经费的报销。这样一方面可以规范项目支出范围,监督项目支出情况;另一方面,也减少了项目结题集中审计的工作量。资产管理部门可随时查看每个科研项目中的资产使用情况,“资产库”中的资产跟图书馆中的图书一样,各项目可以申请自己需要的资产,使用完毕后再归还,使得闲置资产在各科研项目之间流转,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在此经费管理模式下,流程透明流畅,各方责任明确,将“追踪问责”真正落到实处。

2.3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机制

教育部日前《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要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各高校要建立科学的项目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绩效评估,注重科研经费使用效益。[3]所谓绩效,最早是出现在管理领域,不同的学科对其也有着不同的解释,科研经费绩效指科研的产出和成果,通常以量化的形式表达,包括科研实力、成果转让、技术推广、科技咨询等一级指标,其中科研实力包括学校的影响力、学术带头人的能力和水平、研究团队的人员结构、科研类型、经费的多少、论文引用次数等等。我国的科研项目成果之所以水平不高,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机制,就是对科研经费不仅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而且要“察其所安、考其所为”。[4]要从绩效评价的角度对科研经费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管理,对其支出情况进行追踪问效,从根本上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2.4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

从本文的图1可以看出,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涉及科研项目负责人、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校内审计部门及资产管理部门等。各相关人要从全局宏观的角度出发,不仅仅要做好自己专业范围的工作,还要全面了解科研全生命周期中的各种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科研项目负责人要加强对经费管理法律法规的了解和认识,要对经费预算、经费支出到项目决算整个过程中的经费管理规章制度做到心中有数;财务人员要加强对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在不违法不违规的基础上,做好服务工作;科研管理部门及校内审计部门也应从经费管理的角度,加强对科研经费预算、支出及决算过程中的经费管理办法的理解,以便于监督。各部门的相关人员,应进行定期的、较为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并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业务进行沟通与交流,以共同修正适合本校的经费管理办法而使其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科学性和效益性。

参考文献

[1]科研发展[eB/oL].http:///zui_jin_geng_xin_1169/20120315/t20120315_753320.shtml.

[2]科研发展[eB/oL].http:///html/rd/keyanjingfei/.

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篇5

摘要:军队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是影响军队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重要因素。该文系统分析了当前军队科研单位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研究探讨了包括立项申报、过程管理、结题验收、考核评估等环节在内的科研经费精细化动态管理模式,并提出了相关保障措施,为进一步加强军队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规范科研经费使用、保障科研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参考借鉴。

关键词:军队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精细化动态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a)-0128-03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军队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国家要强盛,军队要保打赢,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当前,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军队也越来越意识到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也在快速增长,军队科研经费管理的被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我军科研单位在科研经费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发挥。因此,尽快建立适合我军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的新模式,真正发挥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军队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立项申报过程中,经费预算编制不够科学规范。在立项申报过程中,经费预算编制是申报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编制是否科学规范直接关系到科研项目申报的成功率。目前,军队科研单位科研项目与财务实行两条线管理,彼此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项目申报书和预算编制通常由科研人员独立完成,由于科研人员对军队财务管理及相关制度不熟悉,对预算依据的把握不到位,容易出现预算编制不准的情况,影响了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即便有的科研单位委托财务人员编制科研经费预算,但由于财务人员缺少专业知识背景,对科研项目支出情况不甚了解,难以准确预算科研项目真实开支情况。

(2)项目研究过程中,经费开支不够科学合理。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许多军队科研单位未对科研经费进行独立建帐和单独核算,致使不能合理监控科研经费使用。军队科研单位项目管理通常实行项目组长负责制,项目组长对经费使用具有审批权,有些项目组长对科研经费支出的审批具有较大随意性,在科研经费中列支了一些不符合科研经费业务范围的开支内容,财务科目和科研经费科目又存在差异性,导致财务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监管不到位,影响了科研经费使用的科学合理性。

(3)结题验收过程中,经费开支监管不够到位。在项目结题验收过程中,军队科研单位普遍缺少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加之验收审计过程较为复杂,审计人员在财务人员的配合下需要查看大量报销凭证,加上部分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混乱,科研项目报销凭证与其他行政后勤等报销凭证混在一起,查找和分类的工作量大,影响了审计效率。财务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审计工作通常较少,有的单位一年审计不了一次,即便审计,审计过程也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无法对科研经费的规范使用起到监管作用,导致科研经费滥用现象时有发生。

2科研经费精细化动态管理模式的建立

为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效率,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依托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实时、动态的精细化动态管理模式,即在项目申报、过程管理、结题验收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预算、决算、考核评估等关键环节进行动态管理,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的精细化、精确化、规范化。

(1)强化预算管理。立项申报过程中,军队科研单位要强化科研预算编制管理,实行“双把关制度”,科研管理部门要设立专职经费管理人员,对科研项目预算编制进行技术指导和把关;财务人员要及时介入科研项目预算编制过程,提供会计指导和监督服务。科研管理部门经费管理人员协助科研人员正确领会上级机关立项申报意图和经费编制总体测算依据;财务人员协助科研人员正确掌握经费科目编制要求及注意事项;科研人员提供科研活动成本以及对设备采购、材料消耗等方面的准确需求,科管人员、财务人员、项目组三者强强联合、发挥合力、有效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度和可操作性。

(2)细化核算管理。核算管理是科研经费精细化动态管理的关键环节。具体措施是,研发科研单位使用的科研经费动态管理系统,将经费按不同科目分类独立建账,建账时科研单位科研管理人员(以下简称科管人员)协助财务人员将各科目开支限额及具体开支分类组成输入动态管理系统,方便财务人员按预算科目进行终审把关。系统为科管人员、项目组长和报账人员设置不同权限的访问端口。项目组的报账人员通过系统提交报销科目、开支明细及具体金额,科管人员按照项目研究进度安排对经费开支情况进行初审把关,通过后提交财务,项目组长通过系统按权限审批,财务人员根据项目组申请、科管人员初审、审批人批复的流程进行报账,报账完成后管理系统中自动显示预算经费、支出经费和结余经费金额,便于科管人员、财务人员和项目组长动态时时、掌握科研经费开支情况。报销票据及相关凭证通过扫描的形式进入管理系统进行备份储存。管理系统具有对动态查询和系统分析功能,从而实现科研经费的信息化管理。

(3)加强动态监管。军内科研单位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对过程监管工作做得较少,导致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科研经费动态管理系统要设置动态监督和预警功能,科研人员、财务人员和项目组长可凭不同权限检查科研项目经费开支情况,对超预算、超范围支出或剩余经费过多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会自动提醒科研人员、财务人员和项目组长,从而起到预警作用,督促科管人员、财务人员有效管理本单位科研经费,项目组长合理使用科研经费,杜绝超支和违规使用科研经费问题的发生。

在实际过程中,由于科研活动具有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预算编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和难以预见性,经费预算难免出现与实际开支不符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通过管理系统预警发现后,科研单位要认真分析研究,拿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尽快维护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并将问题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

(4)实行决算管理。动态管理系统要设置科研项目结题自助提醒服务功能,提前三个月同时向科管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组长发出结题提醒,督促项目组提前做好结题准备,以便尽快结题结账。在项目结题评审会后,要充分考虑项目归档和办理鉴定证书所需时间及经费开支,通常情况下项目结题评审会三个月内完成结题证书办理和归档,结题评审三个月后完成经费结账。在财务审计科研经费时,可通过管理系统向审计人员精确、高效、快捷地提供经费开支情况和相关凭证,必要时可直接打印,从而简化审计流程,提高审计效率。

(5)增强考核管理。建立科研成果完成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相结合的考核评估体系,并将评估体系和考核方法作为功能模块嵌入到管理系统中。对每个项目的预算编制、过程管理、结题验收进行考核评估,引导项目组在有效时间内合理使用经费,对考核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整改;经费开支考核评估结果与年终考评和个人晋升直接挂钩,从而强化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

3科研经费精细化动态管理模式的保障措施

为确保科研经费精细化动态管理模式有序顺利运行,确保科研经费规范合理使用,应进一步改进管理措施。

(1)进一步规范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为达到科研预算编制准确化的目标,军队科研单位应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应当按照目标相关性、政策符合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根据研究任务需要、经费开支范围、资产配置标准等对经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依据等作出相关说明。科研管理部门、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三方共同完成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加强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和项目组之间的联系,明确三方职责,做到各司其职、有效配合,提高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确保科研经费预算编制能够按照精细化动态管理要求实施。

(2)进一步完善科研单位经费管理办法。根据军队最新科研经费管理规定,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结合科研单位实施情况,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细则,如细化一线科研人员等级津贴和绩效津贴等,明确科研经费管理内容、程序和各部门职责,明确科研经费开支范围、标准和审批权限,规范审批制度,经费开支与报销过程通过精细化动态管理系统进行,按照系统规定的科目按程序实施报账,报销时间与发票开具时间间隔不超过一个月,进一步强化科研经费报销的时效性和合理性;科研经费实施信息化管理;严格按科研任务书要求的时间节点进行结题,明确结余经费分配比例和绩效津贴发放细则。通过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使科研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三者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和潜力,调动科研人员的创造精神。

(3)进一步严格奖惩机制。通过科研经费精细化动态管理系统,划分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评估等级,结合军队新出台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评估结果优秀的按照绩效奖励办法上限进行奖励,并在提前晋级、评功授奖时优先考虑;对评估结果良好的按照绩效奖励办法中限进行奖励,并在提前晋级、评功授奖时酌情考虑;评估结果合格的按照绩效奖励办法下限进行奖励,取消提前晋级、评功授奖资格;评估结果不合格的不予绩效奖励,年终考评直接不合格。通过严格的奖惩机制,形成有效的经费使用监督制约机制,确保科研经费精细化动态管理模式的有序顺利运行。

(4)进一步加强审计管理。财务审计是促进科研项目经费合理使用的有力手段。军队科研单位尽快建立科研项目中期审计制度,所有科研项目研究中期都要进行财务审计,以便做到及早发现问题、有效预防。对科研管理中出现严重问题的项目组,年终考评直接定为不称职,年终取消所有晋升和评功资格,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确保科研经费精细化动态管理模式的有序顺利运行。要加强财务管理,形成充满活力的财经管理和运行机制,让科研经费为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劳动服务,从管理机制上发挥好财务的监督作用,管好用好科研经费,为科技强军提供坚强有力保证。

4结语

军队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立项申报、过程管理、结题验收、考核评估又是科研经费管理的几个重要环节,在这些环节中进行经费管理模式探讨,有利于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该文提出的几点措施来自于笔者长期科研经费管理中积累的一点经验,期冀能够对军队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淑侠.浅谈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3):46-48.

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篇6

关键词:科研经费;管理;对策;地震事业单位

作为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重要力量,在地震预警及灾害预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对地震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地震事业单位的科研任务逐渐加重,投入的科研经费也就越多,随之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严峻。规范地震科研经费管理不仅能确保科研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而且还能预防科研腐败地发生。因此,对科研经费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探索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措施,确保科研经费合理、合规、专项、有效使用,已成为地震事业单位当前面临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一、目前我国地震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科学、不细化

因项目负责人缺乏对预算管理政策的了解,导致预算编制不细化,以及与预算执行、资产管理有脱节现象发生。地震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的预算通常由项目负责人自行编制,没有专业的财务人员参与,项目负责人与财务及资产管理部门缺乏沟通,对合理编制经费缺乏前瞻性和计划性,导致编制时没有根据本单位现有资源充分全面考虑,例如没有考虑到充分利用本单位现有的闲置资产及对购置资产循环利用的考虑等,造成本单位现有资源的浪费等情况频频发生。

(二)相关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管控意识淡薄

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地震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的政策观念和管理意识直接影响着经费管理的效果。由于地震事业单位科研项目来源渠道比较分散多样,涉及的政策、管理办法也多,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受传统思维定势影响,对科研进度的掌握不清,对经费管理的规范意识不强。所以在经费审核时,对于提交的资料、业务事项没有认真审查、复核,可能会出现项目负责人把某个项目的科研经费挪用到其他科研项目中支出,甚至出现项目负责人利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通过编造虚假劳务合同、虚构人员名单等方式虚报冒领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的情况。

(三)内控制度缺失

不同的项目主管单位制订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尺度宽严不一,而且一般着重于明确经费申报、管理的程序,缺乏对经费及预算管理的精细化要求。地震事业单位作为项目的依托方,对科研经费通常没有专门的管控细则,没有考虑科研经费的特点,仅对科研经费报销票据的合法性进行审验。内控制度的缺失助长科研经费使用的混乱,给项目负责人留下了较大的操作空间,存在无规可依、缺乏约束的风险,大大影响了科研经费管理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四)各部门缺乏协调性,科研经费管理信息传递不及时

科研经费管理涉及项目组、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内审部门等多个部门,部门之间的联动配合离不开有效的信息共享。在目前的机制下,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及时,整体协同配合不强,影响科研经费执行效果。主要体现在:(1)项目负责人没有及时向财务部门了解项目经费的使用明细和进度,从而无法有效掌控经费使用进度,难以对项目经费做出有效控制。(2)财务部门作为科研项目经费监管的重要部门,信息获取不及时往往会造成经费监管缺位。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因未能及时取得科研项目内容、预算批复的资料,所以无法将项目和相应的预算资料一一对照来严格审核报销经费与项目的相关性与匹配性,难以控制不合理开支,从而起不到对科研经费使用过程的监督作用。(3)科研管理部门不了解科研经费的整体使用情况,无法对科研项目管理的整体布局、使用效果进行科学管理,对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强。

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细化预算

一是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尤其是项目预算的编制人员,使其正确把握预算编制的相关政策及执行政策,尽量确保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二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编制预算时,应充分利用部门现有资源,相应的资产管理部门对于本单位资产的状态定期更新,科研项目尽量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资产物料,体现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充分性,避免浪费。三是完善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编制。各项目预算编制人员根据规定尽可能细化预算,使经费实实在在落实在项目的每一个细节,如无特殊情况,不得擅自变更经费预算。

(二)加强教育与承诺机制,提高相关人员科研经费管控的意识

增强地震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对科研经费管控工作的认识是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首先,地震事业单位应加强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反腐教育,学习科研经费政策和导向的变化,加强对不同来源渠道科研项目管控办法的掌握,建立健全审批制度,严格按照资金开支范围和标准以及研发进度办理支出,提高合法、合规、合理使用科研经费的专业能力。其次,地震事业单位应积极推行承诺机制,由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经费的真实性和遵守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出书面承诺,强化对违规行为的追究,增强项目负责人的自律意识。

(三)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堵塞漏洞和风险

完善科研管理内控制度是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结合地震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科研经费管控细则,梳理科研经费申报、使用、结题等各个环节上的风险点,从体制上、程序上、权限上规范和约束各职能部门和项目组的行为,建立健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确保经费安全合理使用。例如完善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结账、成本决算管理办法,项目负责人按照程序履行完结手续,及时清理结余资金,财务部门及时结账并编制项目成本决算,避免结题不结账情况的发生。

(四)强化信息共享和公开,加强部门联动

地震事业单位对科研经费管理应当建立部门联合管控机制,明确各自责任,避免“谁都管又谁都不管”的情况,保障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严密有效开展。1、加强科研项目组、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突出各自优势、加强协作一是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将科研经费预算情况、经费使用、项目进展情况在各部门之间无障碍传递。财务部门应定期向项目负责人和科研管理部门提供经费的使用情况,使项目负责人更好地掌握经费使用进度,便于合理安排资金,及时分析资金使用方向和发现问题,也便于科研管理部门了解、掌握和监督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使相关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科研经费的动态信息,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的工作效率。二是管理部门应突出各自优势,加强部门联动。科研管理部门应发挥对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优势,关注政策和导向的变化,对本单位的项目负责人申请和使用经费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内审部门应不定期对科研经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通知项目负责人或相关部门予以整改,确保项目经费的有效使用。2、推进科研经费信息公开机制地震事业单位应在单位内部公开项目资金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项目组人员构成、仪器设备购置等情况,使科研经费使用信息置于阳光下,接受内审部门和群众的监督,促使项目负责人慎重使用科研经费,避免经费的浪费。

三、结束语

地震事业单位的科研经费是国家财政资金,来源于众多的纳税人。作为资金使用者的地震事业单位,有责任运用多种管控手段合理、高效的使用资金,以体现科研经费推动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初衷。

参考文献:

[1]王爱青.加强医学科研经费管控的措施浅析[J].财务与会计,2015.(9):56

[2]徐红丽.高校专项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8):144-145

[3]郑斌斌.高校专项经费管理研究[J].企业导报,2015.(2):10-12

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篇7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107-02

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高校科研水平的蓬勃发展,高校承担的科研经费呈逐年增长态势,科研收入成为高校的重要资金来源。科研经费来源渠道不断拓宽,除国家、地方政府拨入的纵向科研经费外,还包括企事业单位的横向科研经费。经费来源广、数额大,对科研经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科研经费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搭建信息化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实现科研经费的信息化管理。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随着国家对科研经费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各高校越来越重视科研经费的管理。很多高校成立了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出台了各种科研管理制度,从项目的申报、经费的使用和监管实行全过程管理。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借助现代信息化的平台,充分共享资源,整合科研管理业务。

(一)科研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相互封闭,形成信息孤岛

高校科研经费采用科研部门、项目负责人和财务部门分级管理的机制。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管理,协助项目负责人申报项目、填报预算、签订合同和办理结题。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管理和核算,包括项目的经费立项、经费的使用、经费的汇总、经费的报表、经费的监管。

科研管理部门使用的是项目合同管理系统,财务部门使用的是经费管理系统,两个系统均属封闭系统,系统之间没有对接,数据不能交互利用,资源没有进行充分共享,形成信息孤岛。负责项目管理的科研部门不了解经费的使用情况,负责经费管理的财务部门不了解项目的研究状态。

科研部门注重的是项目合同管理,主要以国家批复的课题编号和签订的合同号为基础进行管理的,而财务部门注重的是经费管理,按项目的财务编号来管理,财务编号与项目编号没有一一对应,项目信息不对称。

(二)资源共享不够,科研管理流程落后,工作重复,效率低下,信息不准确

科研部门、财务部门之间没有搭建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信息传递不畅。受其影响,科研管理流程落后,工作重复,效率低下。如某些高校在科研项目立项时,科研人员不仅要在科研管理系统中提交项目信息,获得科研部门审核,还要到财务部门现场办理经费立项。财务部门经费立项时,按科研部门审核单逐笔入账,并逐笔冲销科研到账款。这种模式下的管理流程非常落后。一是工作重复,浪费人力和时间,二是系统之间的信息会有偏差,不利于同步管理。

(三)科研人员与财务部门信息沟通渠道不畅,不能即时了解经费的使用情况

科研人员是科研经费的主要责任人,对经费的使用负直接责任。现有的管理模式,没有提供供科研人员自主获取经费使用情况的平台。科研人员不能即时了解经费的当前余额,已使用经费的执行情况;不能随时知道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不知道哪些预算已执行完毕,哪些预算还有结余。

(四)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对经费管理的理解,角度不同,沟通困难,难于达成共识

每一项科研经费管理都有其特殊性,同一笔科研经济事项,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理解有偏差。财务人员核算时,会考虑每一项科研任务的特殊性,根据财务制度要求,合理进行经费的核算和归类,这就需要科研人员向财务人员提供项目预算资料和信息。目前很多高校还没有将项目的资料和信息纳入到财务信息平台,科研人员只向财务人员提供纸质资料,不便于财务人员操作,也不利于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二、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是高校科研工作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必然趋势。加强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能适应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要求,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把财务人员从繁重的人工账务中解脱出来;加强科研信息化建设,能提高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控制能力,有效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使得经费的使用与预算一致;加强科研管理信息化,能促进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的公开化,科研人员通过网络平台,能实时了解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当前余额和每一笔支出的预算控制余额。

近年来,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高校领导非常重视校园数字化建设,校园信息建设为财务管理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校园信息建设将学校的教学、科研、后勤、人事、学工等资源整合起来,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变得顺畅了,为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数据交换提供了便利。

三、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的设想和构建

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的构建,首先应梳理科研经费管理和控制流程,利用信息一体化平台,使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对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管理,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财务部门对科研人员开放信息平台,方便科研人员网上自助报销,随时查询项目经费使用情况、项目经费余额、项目额度结余和打印结题报告。

(一)实现科研经费立项信息化

1.经费到账数据对接给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从银校互联系统中下载科研经费到账清单,传输给科研管理系统,实行系统对接,数据共享。

2.科研管理系统中的立项登记。科研项目负责人登录科研管理系统,填写立项信息,包括项目编号、项目负责人、经费分解明细等信息,提交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后,定期数据返回给财务部门。

3.财务部经费立项处理。财务部门接收反馈的数据,按类自动编制财务编号,导入到财务系统中批量处理,自动生成凭证,完成科研经费立项。

上述立项流程,科研管理单位和课题负责人,按承担的责任,分工共同完成立项工作。体现了管理的科学性,分清了责任。所有的立项工作都在网上完成,节省了课题负责人现场办事的麻烦。两系统数据对接,保证了科研信息的同步,提高了立项的准确性。财务数据批量处理,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二)推行网上报销模式,实现经费的自动控制

所谓网上报销,就是搭建、利用一个网络信息平台,让报账人在信息平台上填写报账信息,由财务人员直接从信息平台上获取数据,自动生成凭证。

高校科研经费数量多、金额大、来源广,每类科研经费都有各自的管理办法,各类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核算管理模式也千差万别,允许报销禁止报销的规定细致繁多。为了缓解财务人员报账压力,推行网上报销模式,根据每类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开支范围和口径,将开支范围对应的会计科目植入到每类科研经费报账模块中,通过各种设置,将经费的管理办法用信息化方式控制起来,用电脑计算替代人脑记忆,从而起到提高效率减少差错的作用。

科研经费报销模块的设立,首先按科研经费的来源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再按照各类经费对应的管理办法,归纳出开支范围。按开支范围的不同分类,制作相应的报账模块,如973、863支撑计划分属不同经费来源,但管理办法的开支范围相同,适用的报账模块相同。将报账模块赋予给每一科研项目,每一个项目对应着相应的报账模块。科研人员登录财务报账系统,在财务系统指定的报销范围内报销经费。

网上报销系统,除了限定每个项目的报账口径之外,还应控制每一项支出的预算控制,保证网上报销给科研人员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加强了经费管理和预算控制。

(三)开放信息化平台,科研人员自主在网上提交财务部门所需的信息资料

大多数科研项目在申报时都有严格的预算,每一类经费的支出都必须在预算范围内,我们通常将经费的支出预算称之为额度控制。为了保证项目每一项经费的支出按预算控制执行,多数高校都会利用核算系统的预算控制系统,将每一个科研项目的预算额度录入预算控制系统,控制每一项经费使用的额度。通行的做法是,由财务人员在经费立项时,将预算控制额度录入系统中。需要变更预算时,科研人员将变更说明交由财务人员操作变更。

建立科研管理信息化,财务部门可以开放信息平台,由科研人员自主将经费预算和变更预算录入到财务管理系统中。并将科研项目的具体预算上传给财务部门,方便财务人员对经费的管理和控制。

(四)开通网上适时查询功能,供科研经费参与主体实时获取财务信息

传统的科研经费管理,财务系统对外封闭,科研项目的收支情况和预算执行数据存在财务管理系统中,科研部门与科研人员不能实时获取相关财务数据,不利于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的全面了解和掌握,也不利于科研人员及时了解经费使用情况。

财务部门应建立信息查询平台,开通网上查询功能。查询平台提供的信息应及时、全面、多维度,应涵盖全过程信息需求,包括科研到账经费查询平台、经费余额查询平台、经费的使用情况、网上报账信息、经费使用情况汇总表、经费的额度结余情况等等。

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领导的重视,需要财务人员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学校各部门和科研人员的大力配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财[2012]7号

[2]王海红.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初探.会计之友,2013(10)

[3]乔志芳,冯妍.以信息化手段助推科研经费管理――以××大学为例.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07)

[4]张兴乾.浅析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科研经费过程管理.现代经济信息,2015(12)

[5]董文凤.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探讨.会计之友,2011(33)

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篇8

1、建立多元化的审计机制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漏洞较多、难度较大,很多案件都涉嫌腐败违法,单靠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应该形成内部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的联合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全面监督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其中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主要对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过程进行全方面监督,从科研项目的申报直到项目结题实施实时控制和管理,及时发现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并合理划分风险等级,高风险级别的要重点审计,例如科研项目预算的真实性、科研经费的预定开支等,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并督促科研项目负责人进行及时整改,对于涉嫌违纪违法的,不能瞒报,要及时向纪检部门反映情况,并积极配合纪检部门的工作。另外,由于高校经费大多来源国家财政拨款以及一些社会团体,因此要发挥社会团体和国家审计部门的作用,对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反映的重大案件,进行重点审计,形成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相结合的多元化审计机制。

2、事后审计改进为全过程审计

传统的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主要是事后审计,也就是项目结题后再进行审计,发现问题也无法及时修改。而科研经费财务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促使经费使用的合理化和效益化,并不以惩处为主要目的。因此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将事后审计改进为全过程审计,对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状况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在项目结题后再对项目合同经费决算状况进行审计,充分体现内部审计工作的灵活性。当然,由于高校科研项目众多、科研经费数量多,审计人员少,要想对每一个科研项目、每一笔科研经费进行审计难度很大。高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制度,查找科研经费中存在的问题。这里还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审计部门可以与财务部门联网,通过互联网来追踪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充分体现内审工作的灵活性,对异常情况进行重点关注,争取将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另外,还可以实行重点科研项目的年度审计制度,对科研经费多、社会影响力大的科研项目在结题前,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全面审计,确保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素质

与其他审计项目不同,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工作有着较高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对审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直接影响和决定了审计工作的质量。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一是建立轮岗制度。审计人员长期任职于一个部门,对其他岗位和专业比较陌生。科研项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果不了解其他专业,无法有效的进行科研经费审计。因此,审计人员要定期到科研部门、财务部门等工作一段时间,来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流程以及专业特点,从而可以多视角的进行审计工作。二是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目前,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不断出台,一些新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不断涌现,审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科研经费审计的政策,同时也要强化自身的业务技能,高校应该组织审计人员参加一些技能培训班,也可以引入熟悉高校科研状况的优秀会计师参与到科研经费审计中来,可以大大提高科研经费审计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4、加强内部审计的目标控制

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如何既是资金提供者所关注的重点,也是衡量科研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必须加强效益审计,对学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及其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确定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重点审查科研项目立项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合理性,科研项目在立项是否经过认真调查,充分论证和科学评估,结题项目是否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科研成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及时转化,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的价值与科研经费投入的价值以及科研项目的预期研究价值相比较,以确定其经济效益,并提出审计建议,从而促进学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提高。

二、结语

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篇9

随着与日俱增的科研经费投入,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也变得日趋复杂。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在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造成资金的浪费或使用效率低下,影响了科研项目的使用效益,使得科研经费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1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相脱节目前大多数高校是由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负责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结题及合同管理等工作,对于经费的使用效益不够重视;而科研经费管理则由财务部门负责,主要负责科研过程中各项费用、日常开支的入账、报销等核算工作,注重的是经费使用的效益高低以及经费报销的手续、流程、资料是否完备,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就导致了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相脱节,不利于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效性。

1.2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科学,执行不规范大部分高校在制定科研经费预算方案时往往缺乏对实际的科研项目的审核、考察工作,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只负责对项目组编制的经费预算签字盖章这样形式化的工作,科技部门也只关注科研项目是否可行,各部门都忽视了科研经费的预算是否科学合理,导致科研经费使用不当,甚至造成资金浪费。由于项目组人员大多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对财务、科研设备等知识了解的不多,因此项目组单一方面制定的经费预算编制往往缺乏科学性。另外,在科研预算执行过程中,某些高校对财务报销等过程把控的不够严格,也没有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必要的流程、手续和标准,容易造成科研经费使用不当。

1.3重立项、轻绩效的问题存在现今我国科研绩效评价还处于探索时期,即使有些地方开展了科研绩效评价,也基本流于形式。高校普遍关注拿到了多少科研项目,多少科研经费,教师们也是在立项阶段花费大量的精力;而真正最后的研究成果能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投入的科研经费回报多少,都无从考量。要想完全解决“重立项、轻绩效”的问题,还有好长一段路程要走。要让我们的科研经费不仅用得合理合法,更要用得有所值。

2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

2.1制定科学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为了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性,有效解决科研管理与经费管理相脱节的现状,高校要加强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沟通,共同研究制定出科学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保证科研经费用到实处。高校要根据科研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严格的经费开支范围、开支标准、报销流程等,为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另外,针对目前高校存在的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的现象,需要加强科研经费结算管理,科研项目结束验收完成后,财务部门要协同科研部门对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办理结账手续,防止科研经费流失或使用不当。

2.2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加强预算管理是保障科研经费高效使用的必要措施。因此高校在进行科研经费管理时要重视和关注预算管理工作,并将其作为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预算管理需要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加强沟通,让财务人员在科研立项之初就参与其中,并利用自身专业的财务知识帮助科研项目组制定科学的预算编制。在进行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做好摸底调查工作,结合项目实际和财务指标分析为预算提供充分的依据,并对相关的指标进行细化分析,从而提高科研项目各项收支的可控性,保障预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另外,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要按照制定和批准的预算严格实施,并建立预算管理预警制度对预算的执行过程进行动态监督,出现问题及时调整,从而实现对科研经费全过程监管,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3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内部审计和监管随着高校接收的科研型项目的增多以及难度的加大,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为了保证科研经费使用的有效性,高校有必要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内部审计和监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及资源配置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根据高校科研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经费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制定详细的经费使用办法,做好对科研经费管理的事前预算、事中监督与事后审计工作,相关部门共同协作加强监督,以确保科研项目资金安全合理使用。

2.4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针对普遍存在的“重立项、轻绩效”的问题,高校应该摸索、建立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对科研经费使用进行评价和分析,科学、客观地评价科研经费的产出效益(如成果利用率、投入产出率、科研经费节约率等)。由于科研项目自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该绩效评价体系必须兼顾多方面因素,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实用性和可比性的原则。将绩效评价引入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中,作为科研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篇10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国拨经费项目;自主研发项目;受托研发项目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3013803

企业投资设立的科研院所,其投资方为企业,经费来源为企业经营资本,因此其核算不同于研究院校等事业单位,不能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其财务处理由《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予以规范。

其次其核算也不同于企业中设立科研部门从事研究工作的核算处理方法。因为其所有部门,不论是研发部门还是行政职能部门都是为研发服务,也即其所有费用都可理解为因研究开发而产生的费用,因此,可以将企业投资设立的科研院所的研发费用分为三部分理解。

(1)研发部门为研发项目发生的直接费用。如材料,研发试验设备采购等;

(2)研发部门为研发项目发生的间接费用。如无法明确到某个或某几个研发项目,同时为支持多个项目研究开发而发生的差旅、会议费用、采购的设备等;

(3)行政职能部门发生的费用为研发管理费用。

按照全成本口径去统计项目费用时,将研发间接费用与研发管理费用按照一定的比列合理分摊到各项目成本中去。这样才能够真实的体现研发项目实际应负担的成本。与其经费收入相匹配。

具体的科研项目成本核算方法,我们将区分不同的科研项目类型予以核算,详述如下。

为了更加真实的反映经济业务实质,严格的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将科研项目按照经费资金来源不同区分如下三类:

1受托研发科研项目

受托研发科研项目是指由外部单位与企业签订合同,外部单位提供经费,企业依照合同约定进行研发的项目。

2国家拨款科研项目

国家拨款科研项目是指经企业组织申报,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国家科技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家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中央和国务院相关部委、事业单位批准立项并给予资助的科技创新项目。

国家科研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

(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3)863计划;

(4)973计划;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6)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类别中的科研项目;

(7)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助项目类别中的科研项目;

(8)国家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类别中的科研项目;

(9)国家部委下达的其他国家科研项目。

国家科研项目经费包括国拨经费和配套经费。

国拨经费是指项目下达部门拨付的用于项目实施的中央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是国家拨付资金,包括中央预算内资金、国家科技计划专项拨款、贷款贴息、补助等。

配套经费是指企业作为项目组织单位或承担单位自行筹措的直接用于项目实施的经费。

3自主研发科研项目

自主研发科研项目是指主要使用自有资金实施的科研项目。

不同经费来源的科研项目,各经费下达部门有着各自的监管要求,并且《企业会计准则》有着不同的规范,因此,在不违背《企业会计准则》、各部委下发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以及上级管理单位的监管要求,同时可以实现企业自己的管理数据需求的情况下,区分如下三类科研项目制定核算方法:

受托研发科研项目依照《企业会计准则-提供劳务》规定,将发生的项目成本费用先行在劳务成本中归集,在月末或期末结转确认项目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国家拨款科研项目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政府补助》规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但是,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区别情况处理,如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如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已确认的政府补助需要返还的,应当区别下列情况处理,如存在相关递延收益的,冲减相关递延收益账面余额,超出部分计入当期损益;如不存在相关递延收益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国拨经费发生的支出在研发支出中按照项目分别归集,月末结转入管理费用-研发支出-国拨经费支出;自主研发科研项目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处理原则处理。实际发生支出时区别是否满足资本化条件在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或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中先行归集,月末区别是否形成无形资产分别结转计入管理费用-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或无形资产中去。

3.1受托研发项目核算办法

对于科研院所,其提供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等技术服务即其主营业务,因此受托研发项目成本费用于发生时在劳务成本中归集,月末或期末结转入主营业务成本。因受托研发收到的经费于月末或期末按照项目完成情况结转到主营业务收入中。

具体核算如下:

3.1.1收到受托研发经费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

3.1.2研发项目经费支出

(1)成本费用支出:按照项目责任书预算科目设置明细科目核算:

借:劳务成本-成本费用科目-××项目

贷:银行存款等

(2)购置科研设备等固定资产或科研所需无形资产等资本性支出:

购买时:

借:固定资产-××项目

无形资产-××项目

贷:银行存款等

计提折旧、摊销时:

借:劳务成本-折旧费-××项目

劳务成本-无形资产摊销-××项目

贷:累计折旧-××项目

累计摊销-××项目

劳务成本科目使用项目辅助核算。对于研发直接费用,将发生的成本费用直接计入项目成本中;对于研发间接费用,设置待摊项目进行归集。

3.1.3月末或期末结转成本,确认收入

(1)按照各项目劳务成本汇总金额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劳务成本-成本费用科目-××项目

(2)按照项目劳务完成情况比例,确认项目收入,向委托方开具发票:

借:预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项目

3.2国家拨款项目核算办法

国家科研项目经费包括国拨经费和配套经费。对于国拨经费部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规定,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

为了准确的从账务系统中抓到各国拨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在实务操作中,所有与国拨相关的资金收支都通过专项应付款归集处理,并设拨入、拨出、科研费、资产、其他二级明细账,具体核算方法如下:

3.2.1收到国拨项目经费

借:银行存款

贷:专项应付款-拨入-××项目

借:专项应付款-其他-××项目

贷:递延收益-与未来收益相关-政府补助-拨入科研费××项目

3.2.2国拨项目资金支出

(1)费用类支出:按照国拨项目课题任务书预算设置明细科目核算: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费用明细科目-××项目

贷:专项应付款-其他-××项目

借:专项应付款-科研费-××项目

贷:银行存款

(2)资本类支出:购入科研设备等固定资产或科研所需无形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项目

无形资产-××项目

贷:专项应付款-其他-××项目

借:专项应付款-资产-××项目

贷:银行存款

折旧或摊销时: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折旧费-××项目

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无形资产摊销-××项目

贷:累计折旧

累计摊销

(3)向课题合作单位拨付专项资金:

借:递延收益-与未来收益相关-政府补助-拨出科研费××项目

贷:专项应付款-其他-××项目

借:专项应付款-拨出-××项目

贷:银行存款

3.2.3月末或期末结转费用及收入

(1)月末结转费用:

借:管理费用-研发支出-国拨经费支出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2)季末结转收入:每季度末,按照季度相关项目发生的费用以及相关资产折旧或摊销金额合计予以结转:

借:递延收益-与未来收益相关-政府补助-科研费-××项目

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利得-递延收益摊销××项目

3.2.4事后事项处理

(1)项目实施过程中因故终止、撤消或项目未通过验收,收回部分或全部各级财政科技拨款:

借:递延收益-与未来收益相关-政府补助-拨入科研费-××项目

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利得-递延收益摊销-××项目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银行存款

递延收益-与未来收益相关-政府补助-科研费-××项目

递延收益-与未来收益相关-政府补助-拨出科研费××项目

(2)项目完成验收后,如有结余资金,分两种情况处理:

①结余资金留单位继续使用:

按照国拨经费购买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结转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与未来收益相关-政府补助-科研费-××项目

贷:递延收益-与资产相关-形成固定资产-政府补助-××项目

然后结转递延收益入营业外收入:

借:递延收益-与未来收益相关-政府补助-拨入科研费-××项目

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利得-递延收益摊销-××项目

递延收益-与未来收益相关-政府补助-科研费××项目

递延收益-与未来收益相关-政府补助-拨出科研费××项目

②结余资金按规定上交部分:

按照国拨经费购买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结转递延收益类别:

借:递延收益-与未来收益相关-政府补助-科研费-××项目

贷:递延收益-与资产相关-形成固定资产-政府补助-××项目

按规定上交结余资金:

借:递延收益-与未来收益相关-政府补助-拨入科研费-××项目

贷:银行存款

递延收益-与未来收益相关-政府补助-科研费-××项目

递延收益-与未来收益相关-政府补助-拨出科研费××项目

如此核算,可以通过营业外收入查询到当年项目确认收入情况;通过专项应付款查询到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通过递延收益查询到项目总的费用情况、拨出经费情况及及剩余未确认收入情况等。

由于因国拨经费确认的营业外收入是免税收入,其发生的费用同样不可以在应纳税所得额前扣除。因此,在费用发生时,先在研发支出中按项目归集,月末结转到“管理费用-研发支出-国拨经费支出”中,这样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一笔数抓到调整金额。提高效率,避免错误。

通过专项应付款核算的优点是可以清楚的从账务系统中看到国拨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详见下表××项目国拨资金使用情况说明:

表1××项目国拨资金使用情况说明

科目借方贷方余额

专项应付款-拨入1,000.001,000.00

专项应付款-科研费500.00500.00

专项应付款-资产200.00200.00

专项应付款-拨出100.00100.00

专项应付款-其他1,000.00500+200+100=800200.00

总计1,800.001,800.000.00

由上表可见,从余额里可以清楚的看到××项目资金拨入金额1,000.00元、拨出金额100.00元,专项应付款-科研费余额体现项目使用过程中费用支出金额500.00元,专项应付款-资产余额体现因购置资产支出金额200.00元,专项应付款-其他余额则体现项目经费结余情况20000元。从总计可以看出项目在专项应付款中余额为0,意在只是使用专项应付款统计资金使用情况,并不实际产生专项应付款金额。这样可以规避在递延收益中无法查询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弊端。

对于配套资金部分,其核算方法参照自主研发科研项目经费核算办法。

3.3自主研发科研项目核算办法

自主研发科研项目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规定,研发项目在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条件的资本化,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如果确实无法区分研究阶段的支出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将其所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3.3.1对于研究阶段的支出及开发阶段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

(1)费用类支出: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费用各科目-××项目

贷:银行存款等

(2)购置科研设备等固定资产或科研所需无形资产等资本性支出:

购买时:

借:固定资产-××项目

无形资产-××项目

贷:银行存款等

计提折旧、摊销时: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折旧费-××项目

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无形资产摊销-××项目

贷:累计折旧-××项目

累计摊销-××项目

3.3.2对于满足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

(1)费用类支出: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费用各科目-××项目

贷:银行存款等

(2)购置科研设备等固定资产或科研所需无形资产等资本性支出:

购买时:

借:固定资产-××项目

无形资产-××项目

贷:银行存款等

计提折旧、摊销时: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折旧费-××项目

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无形资产摊销-××项目

贷:累计折旧-××项目

累计摊销-××项目

3.3.3月末结转成本

将研发支出费用化部分确认为当期损益:

借:管理费用-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费用各科目-××项目

当研究开发费用最终形成无形资产时:

借:无形资产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费用各科目-××项目

如上所述,将研发项目区分为三大类,分别不同的方式核算,在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下,即真实的反应了业务的经营情况,也使账务清晰明了,税务处理简单,并满足各项目经费单独核算的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