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状况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39:43

教师心理状况分析篇1

【摘要】目的探讨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健康测验量表对117名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分析。结果18.8%有轻度心理问题,0.9%有中度心理问题;25.0%青年女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承受力差、适应性差、情绪失调、抑郁、躯体化等心理问题,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教师(13.8%)(p<0.05);41.1%文科教师心理适应差,显著高于理科教师(27.9%)(p<0.05);9.8%理科教师有敌对情绪,显著高于文科教师(1.8%)(p<0.05)。心理健康状况测验量表评定文理科教师间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女教师适应性差、抑郁因子分均显著高于男教师(p<0.05)。结论高校部分青年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需高校决策部门应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心理干预

analysisonthementalhealthystatusofyouthteachersininstitutionsofhigherlearning

【abstract】objectivetosurveythestatusofmentalhealthofyoungteachersininstitutionsofhigherlearning.methods117youngteachersweretestedtheirmentalstatuswithmentalhealthytestingscale,theresultswereanalyzed.Results18.8%youthteachershadmildmentalproblem,0.9%oneshadmoderatementalproblem.25.0%youngfemaleteachershaddifferentpoorpsychologicalbearingforcepooradaptability,emotiondisturbance,depression,andsomatization.therateofmentalprobleminfemaleteacherswasobviouslyhigherthaninmaleones(13.8%).teachersofartshadhigherpooradaptabilitythanteachersofsciencedid(41.1%vs13.8%),whileteachersofsciencehadhigherhostilitythanteachersofscience(9.8%vs1.8%).thetotalscoreandeveryfactorscoresofmentalhealthytestingscalehadno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artsandscienceteachers(p>0.05),butthefemaleteachershadpooreradaptabilityandhigherdepressivescorethanthemaleones(p<0.05).Conclusionpartofyoungteachersininstitutionsofhigherlearningexistdifferentmentalproblem,shouldbeadministeredrelate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

【Keywords】Higherlearninginstitution;youngteachers;psychoproblem;mentalhealth;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

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适度压力能引起积极的反应,而压力过度可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1,2]。近年来随着高校持续扩招及大学生就业困难等诸多问题,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为此,我们对我省某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相关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样本选自2000年~2004年分配到我省某高校工作的青年教师,发放问卷138份,收回有效问卷117份,回收率84.8%,其中男65名,女52名,平均年龄25.5a。排除有精神疾病史及心理障碍者。

1.2方法采用心理健康状况测验量表[3]对样本进行问卷测试。共80个项目,包括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心理承受力差、适应性差、心理不平衡、情绪失调、焦虑、抑郁、敌对、偏执、躯体化10个因子,每因子8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1分无精神症状,2分为轻度,3分为中度,4分为重度,5分非常严重。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高校文理科及男女青年教师心理问题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高校青年教师心理问题发生率比较(略)

表1显示,18.8%的大学青年教师有轻度心理问题,其中以心理承受力差、适应性差、情绪失调、焦虑、抑郁多见。25.0%的青年女教师主要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承受力差、适应性差、情绪失调、抑郁、躯体化等心理问题,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教师(13.8%)(p<0.05);41.1%的文科教师心理适应差,显著高于理科教师(27.9%)(p<0.05);9.8%的理科教师有敌对情绪,显著高于文科教师(1.8%)(p<0.05)。

2.2高校文理科及男女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测验结果比较,见表2。

表2文理科及男女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评分比较(略)

注:*p<0.05

表2显示,心理健康状况测验量表评定理科系与文科系教师的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女教师适应性差、抑郁因子分均显著高于男教师(p<0.05)。

3讨论

本调查显示,18.8%的高校青年教师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以心理承受力差、适应性差、情绪失调、焦虑、抑郁为主;其中,男女教师在适应性和抑郁等心理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女教师以躯体化症状为主,男教师以偏执为主,可能与女教师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与挫折即产生灰心情绪、感到工作负担重、对环境变化不能适应、学校对教师的要求高等有关。

高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青年教师的心理素质,可采取以下措施[4,5]:(1)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及时排解其心理冲突与矛盾。(2)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青年教师正确认识压力的作用,适度的压力可以促使改善自己的不足,提高能力,使之更加成熟。(3)对青年教师给予一定的关怀与帮助,尤其对女教师给予更多的帮助。(4)提供一定的娱乐场所。(5)学会自我调节与适应。

此外,青年教师要适应环境,正确理解自己学习、工作的重要意义,正确面对高校的现状,尽快适应教师的角色及人际关系,尊重同事,恰当处理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保证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吴秋凤.谈心理调节与提高青年教师素质[J].教育探索,2000,(1):37

[2]彭雷生.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与调适[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1,(4):110

[3]张玲.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

教师心理状况分析篇2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当前,青少年由于心理不健康而引发的各种问题乃至违法现象日益增多和严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及各级领导的关注,而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疏于问津。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熟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状态。如何加强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当前教育领域不可忽视的方面。

一、当前中职学校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缺乏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追求

心理健康的人是有比较高的理想和追求的,或者说是一个有追求的人,不是那种容易满足或者很容易丧失信心的人,而是情绪相对稳定、心态比较平和、不断发展和取得进步的人。在中职学校,许多教师一从学校毕业就分配到学校工作,生活安定,无大风大浪。教学上,教材十几年一成不变是常有的事,备课一次,终身使用。学生没有升学压力而随意轻松地学习,教师更是照本宣科,毫无压力。如此年复一年的延续,少则五年八年,多则几十年,造成许多教师安于现状,心安理得,不思进取,没有理想和追求,这也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2.意志力不强,承受能力差

中职教师长期处于“养尊处优”的地位,尽管工资不算高,但医疗、住房等社会福利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生活安定,相比很多企业职工的下岗现象,校园内却是风平浪静,无需承受下岗的压力,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无忧无虑的性情。时至今日,因受招生“并轨”制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校生源严重不足、学校经济效益下滑,学校的生存受到严重挑战,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区的许多中职学校将进行机构精减,实行竞争上岗,一部分人员不可避免地被分流,相当一部分过去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都较好,用传统标准衡量较为优秀的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却不能迅速地适应市场办学的需要,不能正确地应对现实中的各种挫折和困难,出现迷茫、退缩甚至逃避的现象,甚至一些教师无奈地发出“我们将何去何从?”的感叹,流露出“机构改革使我下岗”的不满情绪,暴露出了情感脆弱、意志力不强、承受挫折能力差等心理素质不强的弱点。

3.待遇偏低导致教师的职业优越感锐减

在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下,许多教师愈来愈对自己的职业价值产生怀疑,尤其是招生并轨后失去了招生优势,中职学校教师的职业优越感锐减,从而产生不公平感,心态失去平衡。与此同时,生源素质的下滑导致管理难度加大,工作负荷超重造成相当一部分教师体力下降甚至心力衰竭,加剧了教师的身心负担。据调查,70%左右的中职教师工作时间每天超过10小时,担任班主任的工作量更大。这就造成了教师感到付出与待遇薪酬失调的失落感,从而缺乏优越感。

4.没有稳定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健康的情感

在中职学校里,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没有乐观向上的情绪和健康的情感,这与教师个人经历、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以及教师在社会上的处境等因素有关。特别是在老教师群体中,不少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挫折,导致了他们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当受到学校批评或不公平的待遇时,便产生了逆反心理,引起了极端的愤怒和不满情绪,因而有较强的攻击性和破坏性,主要表现为对学校和领导怀有对立和排斥的情绪,对自我的高度关注和过分强调他人的评价。还有一些大学毕业生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后很希望在专业上的某方面有所成就,但他所处的环境往往缺乏相应的条件,使他长期都不能实现自己的想法,就此认为自己这辈子一事无成,因此经常带着沉重的心情,这既影响了工作,也增加了精神上的压力。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心理问题。而还有一些教师则盲目乐观地对待挫折,当挫折到来时,不闻不问,或者强作欢笑。这种逃避的态度当然也是不健康的。

5.有“以我为中心”“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

目前,有许多教师在学生面前有意无意地带有“以我为中心”的“长官”意识,这也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许多教师认为,“我是老师,你是学生,你就应该按我说的去做”。相当一部分教师哪怕是自己的做法是不恰当甚至是错误的,也不听取学生的意见,否则就认为是有损自己的权威;如果学生犯了错误,也不去了解其犯错误的原因,不做过细的思想工作,只是对其大加斥责,粗暴地对待学生;要是有哪个学生敢胆顶撞或冒犯自己,就会耿耿于怀或暴跳如雷,心理失去平衡。

二、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充分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从主观上看,教师本身的消极人格特征以及认知偏差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关键。另外,教师的心理健康意识淡薄也导致缺乏对自身心理的维护。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常抓不懈,渗透和贯穿于日常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之中。学校领导、教师以及社会各界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要关注和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只有教师心理健康了,才谈得上学生的心理健康。

2.抓好学校硬件、软件建设,实施环境陶冶

学校的校容校貌等物质环境和校风校纪、人际关系等文化氛围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并认真抓好学校的两个文明建设。中职学校可以通过加强校园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建设来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提高教师的凝聚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

学校可以根据教师身心健康状况及学校的日常工作安排,结合季节差异,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老少皆宜的职工气排球赛、老中青组合的门球赛、定点投篮等趣味性比赛。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可以增强教职工的集体观念,促进教职工凝聚力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这些活动可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外界之间的交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教师心情舒畅,精神充实。

4.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

学校可聘请心理专家到校开展心理咨询,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方法和技术,指导和帮助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来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要对教师开展心理辅导讲座,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添置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资料以及指导用书供教师自学,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印发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材料,有效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逐步掌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召开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会和论文评选活动,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与教师队伍建设有机结合,打造具有高尚师德修养、稳定心理素质、崭新教育理念、科学教育方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学校开展身心健康教育的基础。

5.给予教师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

学校领导除了关注教师的工作表现之外,还更应该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教师的职业生涯与一般的职业生涯不同,教师的职业生涯没有职位高低之分,除了在行政管理上有校长、科长之分外,无所谓升迁的问题,所有的教师身份都相同,始终如一,因而是种“无职业生涯的工作”。而在漫长的过程中,学习和进一步深造等机会能给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所以给予教师继续深造的学习机会,有助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使处于职业生涯发展困境的教师从中摆脱出来,以更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只有从教师自身、学校、社会层面来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才能使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和身体素质以及良好的心理健康方面得到综合提升,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办学的需要,不断培养出身心健康、满足社会建设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中职生。

参考文献:

[1]唐雪梅.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调整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07,(06):50-51.

教师心理状况分析篇3

在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国内修订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包括90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更能准确刻画被试的自觉症状、省时间易操作等特点。要求被试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回答所有90个项目,反映的是近一周时间内的身心状况。

田玉荣等人(1993)在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中,采用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通过对高校教师各因子的分析可知,高校教师各因子分及阳性分数均高于全国常模,高校教师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抑郁症、偏执症。黄晓芸等人(2009)在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中,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东莞市厚街镇236名小学教师进行评测,东莞市厚街镇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成人一般水平,且不同性别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差异。王海丽等人(2014)在有氧运动及健康教育调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应用研究中,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在训练前后的对比分析,躯体症状、强迫病症、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睡眠和饮食情况得到显著改善,敌对、恐怖、偏执三项指标训练前后教师均处于基本正常范畴。

二、问卷调查法

潘孝富等人(2007)在对中学组织气氛测量及其与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中,采用问卷调查法,编制了中学组织气氛量表,探讨学校组织气氛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发现了学校管理气氛与教师心理疾病中的敌意因子,学习气氛与强迫、人际敏感、焦虑和敌意因子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教师心理疾病各因子与学校组织人际气氛具有负相关,但不显著;学习气氛与敌意和焦虑、管理气氛与敌意因子回归显著。冯艳慧等人(2014)在幼儿教师心理授权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法,包括心理授权量表和职业倦怠问卷,幼儿教师心理授权与职业倦怠问卷的验证性分析模型与数据拟合良好。回归分析指出,心理授权对职业倦怠具有很显著的预测作用。

三、访谈法

周智慧(2008)在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原因及其对策研究-以包头市幼儿园教师为例一文中,采用访谈研究的方法,对幼儿教师心理状况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表现和原因,提出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郑名(2005)在贫困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特征与相关因素分析中,采用量表法,结合访谈法,对387名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与其婚姻、职业满意度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常模,但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恐怖等方面存在着心理问题;36岁以上的幼儿教师在躯体化和强迫方面的症状,显著高于36岁以下的幼儿教师;乡村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城镇幼儿教师,未婚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已婚幼儿教师。

四、实验法

曹莹莹(2012)在萨提亚治疗模式下,提升高中生师生关系的干预研究中,采用了实验法,也结合了其它方法,得到了运用萨提亚治疗模式改善高中生师生关系的实验,将每个组的前后测差值进行对比,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运用萨提亚模式改善师生关系是有效的。萨提亚治疗模式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萨提亚的治疗工具形式灵活多样、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属于高中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本研究设计的团辅课程切实可行,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可以进行应用。通过实验班学生的个案报告体现萨提亚治疗模式在师生关系干预中的独特优势,通过学生行为的改进证明其在促进师生关系中的作用。方静(2013)在教师心理弹性对注意偏向和记忆偏向的影响中,采用实验室实验法,揭示教师心理弹性与加工负性情绪信息时认知特点间的关系。结果说明了心理弹性对消极词汇的颜色识别产生显著影响,低心理弹性者对消极词汇有情绪Stroop效应,对消极词汇表现山明显的注意偏向效应。心理弹性对消极词汇的再认产生显著影响,低心理弹性者对消极词汇更为敏感,表现出明显的记忆偏向效应。

五、文献分析法

王力娟(2008)在中小学教师状态焦虑研究中,采用文献分析法,也结合了其他方法,结果揭示了中小学教师工作事件和状态焦虑水平与其人格倾向显著相关,与其所获得的社会支持也显著相关.其中人格倾向是中小学教师工作事件影响状态焦虑的中介变量,社会支持是工作事件影响状态焦虑的调节变量。张璞(2013)在对瑜伽运动对南昌市高校女教师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中,采用文献分析法,以及其它几种方法,结果揭示了与对照组比较,经瑜伽训练后,高校女教师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平衡能力和柔韧性显著提高(p

教师心理状况分析篇4

【关键词】普通高校;职业倦怠;教师压力;情绪低下

一、引言

在很多高校出现了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况,这种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情绪和心理,产生不利的影响。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惫情绪低下的状态,这种状态的产生多半是由于教师的工作压力导致的。这种职业倦怠症多数出现在助人行业之中,在这种状态下,教师的情感、态度以及行为都会处于一种衰竭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严重的时候会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相关的心理疾病,甚至会产生厌世的情绪。在这种状态的作用下,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就会产生疲惫的感觉,这种疲惫的感觉并非来自身体,而是来自于教师的内心。处于职业倦怠状况的教师对工作会丧失原有的热情,同时会产生厌烦的心理,情绪不稳定容易动怒。另外对待学生的耐心也会随之减少,甚至会产生离开该行业的想法。职业倦怠状况的出现多数来源于教师内心,而这种状况也会在教师的心理变化中有所体现。

二、普通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调查

随着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数量和范围的扩大,应该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数据调查。对数据的统计分析之后,探讨出现这种职业倦怠状况的主要原因,并且根据影响因素选择合适对策减少职业倦怠状况的出现。在对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调查中,先应该收集相关数据,并且对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可以选择在不同地区的几类不同院校,分别在上海、北京以及广州等发达地区的学校进行调查,在各地区选择五类普通高校对教师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在这些发达城市中,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很快,在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很容易使教师产生这种职业倦怠状况。在学校的选择中也应该选择不同类型的学校,各类型的学校最好都可以涉及到。选择好学校之后可以对教师进行问卷的调查,根据教师做好的问卷调查进行汇总的分析,根据汇总的分析得出最后定性的结论,得到最后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比例。

三、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解决途径

(一)适当为教师减负。

现阶段社会人们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家长更多希望学生可以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一个更好的前途。在对教育事业的更多关注和重视的过程中,教师身上的责任也越发沉重,工作上的重负会对教师产生心理上的负担,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心理状况,进一步影响到教师的情绪。这一问题的产生不仅仅是学校本身造成的,同时也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社会的快速发展会使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这种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就直接影响到了社会当下群众的心理状况,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也还需要在根源上入手,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应该重视教师心理变化,及时发现教师的行为变化,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只有有效的沟通是不够的,还需要学校以及社会为教师减负,让教师不再承受那么大的心理负担,建立其相关的社会福利机制,鼓励教师更好地工作。减负工作的进行不仅仅可以在工作当中,同时也可以组织教师在一年度的工作之余进行一次旅游,在旅游中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及时释放出内心的压力,缓解工作带来的疲惫。

(二)强化教师的心理建设。

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发生原因不仅仅与社会有关系,与教师本身也有着相应的关系。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发生和自身的认知与情绪的激化作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渐渐磨没了工作的热情,这种情况与教师的心理建设有着相关的联系。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在面对枯燥无味的工作中也能尽力在其中发现乐趣,而教师这项助人工作在其他角度上进行思考的时候也会有着相应的乐趣和成就感,只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教师不把教育工作当成是事业好好经营,而只是当作工作日复一日,这种心态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会对这份工作产生消极的心态。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生的价值,利用自身为他人带来价值的这种助人行业更应该重视自身心理的建设,从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为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这种心理上的建设只有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学校领导加强重视,在教师的心理建设中起到引导和督促的作用。定时开展心理健康的会议,强调自身的价值,引导教师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在处理问题中保持平和的心态,为后续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自身的心理暗示。

加强教师的心理建设可以提升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在面对压力和负担的时候更有能力去承受,而在加强教师的心理建设的同时还需要引导教师加强对自身的心理暗示。在教育过程中总会面对升学的压力、工作的压力以及与同事交往的压力等等,但是在面对这些的时候可以通过加强自身的心理暗示来提升自己打倒负面情绪的力量。在面对负担和重任的时候需要及时进行自我的心理疏导,自身根据问题进行自我疏导,这样才能在面对重任时及时有效进行排解,防止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发生。在面对工作中的重担时,教师需要对自己说没事我可以撑过去,这种心理暗示会有效为教师提供一种撑过去的信念,这种信念不仅仅会让教师在重担之下不被压倒,同时也可以形成一种心理行为习惯,在未来面对相似问题的时候可以更加从容理智,也更加坚强。

(四)利用户外运动释放压力。

释放心中压力的途径有很多,运动就是其中一种。在运动中,呼吸新鲜空气并进行适当的运动可以让人有效排解心中的愤怒、懈怠以及压力,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让我们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同时也是排解压力,进行放松的一个有效途径。另外,听一些轻柔的音乐也可以有效地使内心达到平和的状态,让你的心沉淀下来,冷静看待事情本身,尽快发现问题的所在,需找好突破口,打破现下的困境。通过一些健康有效的方式很好地排解心中的压力,在冲动的时候更加理智冷静地分析问题,寻找好的解决方法。

四、结语

很多高校的教师都存在着职业倦怠的情况,这种问题的发生与很多方面都有着相应的联系,虽然这种状况的发生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但是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有效地遏制这种情况的消极发展,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焦恩红.生态哲学视阈下的外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4,24

[2]兰惠敏.关于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12,5

[3]陈莹,孙鹤娟.教育转型期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哲学解答[J].教育探索,2011,7

教师心理状况分析篇5

[关键词]中学女教师;中年女教师;心理健康;心理压力

[中图分类号]R395.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2)02(b)-0153-03

Discussedandpreventedthemiddleschoolmiddle-agedfemaleteachersofmentalstresscausesinourdistrict

moHaiying1FanGYiqian2

1.DevelopmentZonemiddleSchoolofGuangzhouinGuangdongprovince,Guangzhou510730,China;2.Xixiangpeople′sHospitalofBaoanDistrictinShenzhenCityofGuangdongprovince,Shenzhen51810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dthementalhealthofmiddleschoolmiddle-agedfemaleteachers,toexplorethecausesofmentalstress,inordertofoundapreventionmethods.methodsinvestigated850casesmiddleschoolfemaleteachersfromsixmiddleschoolinourdistrictbyadoptedSCL-90andself-madequestionnairesurvey.350casesteacherswhoseagemorethan40yearsoldtoasthemiddleagegroups,500casesteacherswhoseageunder40yearsoldtoastheyounggroups.Resultsthelevelofthementalhealthofmiddleschoolfemaleteacherswassignificantlydifferentfromthatofthenormpopulationin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anxiety,terroristandmentalsymptoms(p<0.01).infemaleteacherswhosementalstresslevelwashigh,middle-agedfemaleteacherspressurewassignificantlygreaterthanyoungfemaleteachersintheconditionofbody,couples,childreneducationaspects(p<0.01).morethan80%femaleteachersthoughthighmentalstresswasrelevanttocurrentexam-orientededucation.Conclusionmiddleschoolfemaleteachersmentalstresslevelishigher,amongthemiddle-agedfemaleteachershaveboremorepressureintheconditionofbody,couples,childreneducationaspects.thus,improvingthemiddleschoolfemaleteachersespeciallymiddle-agedfemaleteachersmentalstresslevel,relievesmiddle-agedfemaleteachersmentalcrisisisurgentlyneeded.

[Keywords]middleschoolfemaleteachers;middle-agedfemaleteachers;mentalhealth;mentalstress

中学教师的心理压力过大由来已久,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子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愿望强烈,使得教育工作者心理压力更大。心理压力过大不仅严重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阻碍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危害学生的学业,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同时中学女教师作为社会人承担着家庭中妻子、母亲、女儿等多重社会角色,工作家庭两头担,产生的压力更加大。特别是中年女教师,自身到了一定的年龄,身体条件逐渐下降,健康程度以从前降低,且子女大多到了准备高考时期,对于子女的教育越发担心,所形成的压力更大。解决好女教师心理压力来源是保护女职工身心健康,保证工作正常运行的保障。本文通过对本区内6所中学的850名中学女教师的心理健康调查,对造成女教师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着重分析中年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改善和预防中学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所有对象均为2008年3月~2010年3月本区内6所中学的930名中学女教师,其中,共发放问卷930份,获得有效问卷850份。其中,年龄20~50岁,平均35.5岁;教龄在2~30年,平均10.2年。在有效问卷中年龄40岁以上350名,设为中年组;40岁以下500名,设为年轻组。

1.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将精神卫生症状自评表SCL-90[1]和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发给女教师,指导被调查者进行填表,同时要求被调查者当场填写。为保证调查的客观性,问卷采用不记名的调查方式。回收调查问卷后,剔除无效问卷,对有效问卷进行编号,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分析。

1.3调查内容

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内容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性、偏执、精神症状、其他(以饮食、睡眠障碍为主)等10个因子90个项目,采用利克特五点计分制计分,量表的效度在0.77~0.90之间,分数越高表明该因子症状越明显。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较为简单,内容包括,工作压力因素:包括课时多工作量大,领导不够重视,同事关系紧张,职称晋升难等;家庭压力因素:包括经济状况紧张,夫妻感情不合,子女教育等;身体状况因素:包括患有重大疾病(比如心脏病、脑血管病、肿瘤),患有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否已到更年期等。

1.4数据处理与统计

数据统计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中学女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

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见表1,中学女教师SCL-90的各个因子分数偏高,其中在强迫、焦虑、恐怖性和精神症状上与全国成人常模[2]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2.2中年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在心理压力水平高的女教师中,中年女教师在身体状况、夫妻感情、子女教育方面的压力明显大于年轻女教师(p<0.01)。见表2。

2.3中学女教师对于目前应试教育的看法

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的最后调查中中学女教师对于目前应试教育的看法:80%以上女教师认为心理压力过大与目前的应试教育有关。

3讨论

3.1中学女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中学女教师SCL-90的各个因子分数偏高,其中在强迫、焦虑、恐怖性和精神症状上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3.1.1教师面临“二率”的压力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的最后调查中学女教师对于目前应试教育的看法中80%以上女教师认为心理压力过大与目前的应试教育有关。这说明“二率”的压力在所有的心理压力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可以说教师心理负担沉重是应试教育追逐升学率的结果。目前评价教师教学成绩优劣的最主要的指标仍然是停留在升学率以及会考及格率上。教师的职称评定、受聘任职、奖金福利也无不与“二率”紧密挂钩。在学校目前只重结果,不看过程的情况下,领导只看中有“成绩”的教师,不管是因为教学经验不足,还是学生基础较差,领导只重结果。这在教师中形成的反差对于无“成绩”的教师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

3.1.2职称晋升难度较大日趋激烈的竞争导致了许多中学职称晋升提高了标准。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更高的学历层次,还要求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考试,加上职称评聘标准的公平性常常受到质疑,这给未晋升高级职称的青年教师带来了更多的职业心理压力。而中年女教师在这方面的压力却没有年轻女教师大,这是因为中年女教师已经到了一定的年龄,奋斗心不强,这个时候她们的重心更多地已经转移到家庭中来,转移到孩子身上,现在只想安静地等待退休。

3.1.3教师职业本身带来的压力加重教师是一个光辉的职业,人们对教师怀着尊敬与颂扬的心理,但这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子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愿望强烈,加之体制的透明化,学生不能打不能骂,体制的透明本身是一件好事情,但无形中也给老师的教育带来更大压力。现在哪个学生的分数稍微低一点,学生在学校受到一点委屈,家长便会马上打电话给校长投诉,老师现在上课就怕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

3.1.4社会交际面窄有人的地方难免会有纷争,学校是一个很大的团体,当然免不了这方面的困扰,在学校的工作中,确实不免存在“顺了姑意,违了嫂愿”,甚至两边不讨好的现象。许多调查显示,人际关系压力是许多教师心理压力的重要方面之一[3]。由于职业所限,教师的社会交际面比较窄,大多都为同职业的教师,这也形成了教师的交际能力比较差,对于自己交际能力的不自信,更加不敢与社会接触,形成恶性循环。

3.1.5福利待遇参差不齐中学教师的工资在许多行业中至今仍是比较低的。而且正式与临聘教师的收入不均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大多临聘教师的工资不高,负担重。特别是年轻教师面临着结婚、买房子等问题,而且大多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阶段,他们既要承担教学、科研任务,还要承担一定的家务,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3.2中年女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

从笔者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心理压力水平高的女教师中,中年女教师在身体状况、夫妻感情、子女教育方面的压力明显大于年轻女教师(p<0.01)。中年女教师到了一定的年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从结果看出患有重大疾病的人数达到40名,占到11.4%,患有慢性疾病人数达到270名,占到77.1%,已到更年期人数达到100名,占到28.6%。随着年龄增长,更容易换上重大疾病,比如心脏病、脑血管病、肿瘤等,而且由于现在的生活习惯,中年人患上糖尿病、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疾病的患者比比皆是,加上中年女教师到了更年期,情绪波动也很大,这给她们造成的压力也很大。中年女教师的婚龄一般都很长,夫妻之间的感情已变得很淡,基本是各管各的,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自由,事实却不然,在需要的时候陪伴在身边的一般都为子女。孩子的教育是中年女教师心头的重中之重,一般中年女教师的子女都处于高考时期,这时对于母亲而言可能比孩子更为紧张,害怕自己孩子考不上大学,考不到好的大学,考上好大学者又给孩子准备出国留学,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所以对于中年女教师而言,可能在工作方面的压力不如年轻女教师大,但在这几个方面的心理压力却远远地超过了年轻女教师。

3.3中年女教师心理压力的预防方法

适度的压力可以提高行为能力和工作效率,但当压力转变成焦虑程度时,则对工作和身体健康是破坏性的。人们面对强大的压力已无能为力十分沮丧,表现出放弃、倒退的行为,有时还会出现精神崩溃、心理受挫、行为失常等变态现象。如何把握压力的正面影响,这是值得学校管理部门注意的问题[4]。大多女教师受过高等教育,她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对待问题的能力和面对压力的承受能力是理性和成熟的,所以在心理压力出现时绝大多数都会做到自我调节。但出现的心理压力超过自身调节时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方式进行缓冲:(1)选择找朋友倾诉,与家人交流沟通来解决心理压力问题。(2)学校管理者和相关部门应努力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不良压力造成的心理损害。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以及适当的娱乐和放松是缓冲压力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5]。学校应该引导教师进行自我调节,减轻心理压力。(3)学校应该定时为中年女教师进行健康体检,及时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发现疾病应该及时进行治疗,及早预防。(4)在学校成立心理辅导课,加强对中学女教师的心理学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做好心理辅导,提高她们的心理素质。定时开展心理知识讲座、培训,提高她们的心理承受能力。(5)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加强体能训练,学习处理压力的相关放松方式和技巧,以应对焦虑、抑郁、孤独等不良情绪,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6]。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宏.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31-33.

[2]葛虹.大专男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不同年级比较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5):107-108.

[3]赵明勇.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成因浅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3):58.

[4]黄秀花.中学女教师心理压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9):90-91.

[5]裴利华,黄赐英.师专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2):899-904.

教师心理状况分析篇6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40岁以下)数量和比例不断增加。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到2010年底,我国高校青年教师人数已超过86万,占全国高校专职教师总数的63.3%。可以说,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未来的希望和继往开来的中坚力量。其心理是否健康,不仅直接影响其教学科研的态度、观念和行为,而且对人才培养的过程和效果,对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与提高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全面改革,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年终考核、按绩取酬的奖惩等方面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超常的压力引起的心理问题不断威胁着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因此,关注高校青年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随机抽取许昌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河南省高校青年教师为被试。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问卷220分,回收211分,其中有效问卷204份,回收率为92.7%。

2.方法

选取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测量工具。该量表由LRDerogatis于1975年编制,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此表由90个项目组成,分9个症状因子,采用李克特5级计分法,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此量表标准化程度很高,在国内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并有中国正常人SCL-90常模提供正常参考数据。

3.统计处理

所有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管理和统计分析。

二、结果

1.河南省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总体状况与全国常模比较

总体来看,河南省高校青年教师SCL-90总分大于160呈阳性分数的有53人,占25.98%。SCL-90的9个因子分、总分均高于常模,且都存在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这表明河南省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人群。其中,有强迫症状的人最多,其余依次是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躯体化、恐惧(见表1)。

2.河南省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1)不同性别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教师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因子总分上显著高于男教师,这表明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男教师。(2)不同婚姻状况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表3显示,青年教师的婚否对心理健康有重大影响,未婚青年教师在除躯体化外的所有因子上得分都显著高于已婚青年教师。这表明,未婚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不如已婚青年教师。

三、讨论

1.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分析

(1)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如本研究发现河南省高校青年教师的SCL-90量表总均分高于全国成人常模,25.98%的高校青年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张才安发现湖南省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总均分也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超过1/3的高校青年教师存在着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问题。而全国常模的问题检出率为20%,说明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较差。

(2)心理问题覆盖面广

本研究认为青年教师心理最突出的问题包括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张才安认为躯体化、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是青年教师的主要心理问题。段丽琴元分析发现,青年教师较为突出的问题为抑郁、精神病性、躯体化、焦虑。不同的研究得出的结果的异同点一方面说明了不同地区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问题具有共同性,另一方面也表明心理问题的覆盖面之广。

2.性别对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着显著性别差异,女教师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因子总分上显著高于男教师,即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差于男教师。这与张才安、张海鹰的研究结果一致,他们同样发现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教师。也有一些针对高校女教师的专门研究也发现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如董鹏、郑慧敏、杨文娇、王映红研究也发现大约有25.9%的女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且多项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在传统观念中,高校男教师往往承担领导、教学、科研等多方面的工作,繁重的工作会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压力,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但实际上,女教师尤其是青年女教师在家庭中往往承担着更多的家务劳动、照顾年幼子女的重担,但在职业上却与男教师担负着同样的教学研究任务,从而使青年女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更为明显和突出,致使她们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更高。

3.婚姻状况对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以往研究多认为已婚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不如未婚教师,原因则是已婚教师不但承受在校的工作压力,还要承受家庭经济、孩子教育和老人赡养等方面的压力等,而未婚教师相对来讲这些方面压力就少些。但本研究发现,青年教师的婚否对心理健康有重大影响,未婚青年教师在除躯体化外的所有因子上得分都低于显著高于已婚青年教师,即已婚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要显著好于未婚教师。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从另外一方面表明正常的和良好的婚姻状态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可能是美满婚姻提高夫妻双方的免疫力的原因,生理心理都是如此。此外,一般来讲,高校教师年龄基本上都在25岁以上,在河南这个相对比较传统的中部省份来说,基本上都已经到了谈婚论嫁、成家立业的年龄,如果还处于单身,无疑男女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从而可能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四、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的干预对策

1.高校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虽然高校青年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和知识水平,但部分青年教师却缺乏心理知识和心理自我调节的技巧,遇到应激事件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方式,往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因此,高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之中,可以聘请校内外心理专家开设针对性较强的心理卫生知识讲座,向教师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技巧,充实他们的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其心理免疫力,化解其心理压力。

2.高校要开设教师心理咨询机构和场所,向青年教师提供专业心理援助

现在多数高校都设有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但实际上,青年教师同样需要心理咨询的帮助,这就需要各大高校要开设专门的教师心理咨询结构和场所,对青年教师进行诊断和提供各种形式的心理服务。当青年教师出现心理困扰但不能通过自身调节得以解决时可及时得到专业心理援助,让青年教师有地方倾诉、有渠道宜泄,有人为之疏导劝诱,舒缓其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3.青年教师要采取各种方式积极应对压力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任何职业都面临着沉重的压力,教师职业当然也不例外。青年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压力是普遍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认识到压力是工作、生活中的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就对压力有了较充分的心理准备,才能面对压力不后退、不恐惧,敢于向压力挑战,从而把压力作为前进的阶梯、成功的起点。另外,青年教师采取积极成熟的压力应对方式积极面对问题,通过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向亲朋好友倾诉宣泄各种不良情绪,直视引起自己心理问题的事件并通过各种渠道积极解决问题,不回避不退缩。

4.青年教师要增强主动求助意识,积极主动寻求来自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在压力情境下,来自伴侣、父母、朋友的支持能使人得到帮助、安慰、鼓励和信任,有助于缓解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因此,青年教师遇到问题时,不要封闭自己,适时主动向他人自我袒露,会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支持和帮助。需要帮助时得到他人的帮助一方面依赖于青年教师的主动求助意识,另一方面也需要青年教师在人际交往中要关心别人、与人友好相处,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韩柳洁.高压之下,发展之路在何方[n].人民政协报,2012-12-24.

[2]汪向东.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1993.

[3]张才安.社会支持对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4]段丽琴.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2,12(4):17-18.

[5]张海鹰.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8.

教师心理状况分析篇7

一、现状分析

1.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对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

许多体育教师在研究、分析学生这部分做得很不够,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步骤都很齐全,教学过程比较详细,但惟独缺少对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也体现得较少。

2.进行教学设计时淡化对学生个性特点的分析

少数体育教师对大多数学情分析也只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对课堂教学的指导和帮助意义不大。“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仅仅对学生整个年龄段的特点加以分析,忽视了本节课需要传授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分析。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时,夸夸其谈,笼统抽象,仅仅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和运动倾向加以分析,忽视了对授课对象个性特点的分析。

3.进行课堂教学时忽视对课堂动态生成的预判

体育教学设计只是一个预案,学生个性千差万别,很难保证体育课上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因此体育教学应该是灵动的,教师应该随机应变,切不可死搬教案,照本宣科,全然不顾课堂上的实际情况,全然不顾学生的合理需求,强行推进自己预先设定的教学程序,这是不科学合理的,也违背了教学规律。一次课上,几个学生偷偷练习对墙垫球,老师把那几个学生训了一通。课后经过询问,原来那几个学生是学校排球队的,他们的垫球水平和能力已经超过了其他学生。遗憾的是这位体育教师没有能机智地处理好这一课堂上出现的“意外”,表面上看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实则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二、解决策略

1.做好课前分析,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做好学前分析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条件。课前,教师首先应该对授课班级的学生有一个比较全面、客观、准确的了解,包括年龄特点、认知基础、兴趣爱好、身体状况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结合本课需要授课的内容,根据以往授课的经验教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及时的帮助和支持,顺利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在课前和学生一起谈话交流,一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二是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设计调查问卷,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认知基础等,摸清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预判。这样上课时教师就能做到胸有成竹,遇到突况也能游刃有余地应对。

2.做到课中分析,为课堂教学护航

尽管教师已经在课前对学生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但也难保课堂上不会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这也正体现了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也是课堂教学的魅力之所在。因此,教师在做好学前分析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课中分析,时时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趋势,及时做出相应的判断和改变。

首先,在准备练习阶段,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准备活动或者小游戏,并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预测后续的教学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应该怎么解决,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在新授阶段,教师要加强课间巡视辅导,发现错误的或者不到位的动作,要分析形成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要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同组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纠正,共同进步。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最后,教师还要善于观察,透过学生的语言、神态、动作来了解他们心里的真实感受,以便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节奏。

3.做好课后分析,为后续教学铺路

万事皆要有始有终,一节课虽然结束了,但并不意味着老师的教学任务也已经结束了。细节决定成败,反思方能进步,教师还应回忆课堂中的细节,对处理得好的环节要总结经验,对处理得失当的环节要吸取教训,思考解决的措施。此外,还可以在课后和学生进行一次谈话,或者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上课时的心理状态和身体感受。这些做法都是为今后的学情分析积累资料,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教师心理状况分析篇8

关键词:高职教师;心理健康;应对策略

一、前言

教师职业是一种强度高压力大的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其压力来源包含社会、学校、学生、家长、家庭以及自身,高职院校的教师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迅速,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遇到了更大的挑战和压力,一些教师由此产生了种种困扰,甚至是障碍性的心理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开展的“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显示,有86%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其中近30%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1]另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2005年的“中国工作倦怠总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在15个行业的倦怠指数调查中,教师的倦怠程度仅低于公务员和物流从业人员,居第三位。[2]《广州日报》2009年2月9日报道:“八成大学教师称压力大”,其中有54.44%的大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问题的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80%的被调查大学教师长期感到压力太大,75%经常感到疲劳,46%经常失眠。[3]上述数据表明,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已成为目前高校教师中间较为普遍的现象。

高等职业院校与其它类型院校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承担着为生产、建设、管理和经营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具有与其它院校教师不同的鲜明特征。他们在教学实践中需要面对更为复杂的情况,需要具备更好的心理素质,客观上也可能面临更多的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问题。直面这类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由来,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降低他们的工作压力,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就显得刻不容缓。

本研究以全国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工作状态、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状况及其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研究,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乃至全社会对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从而进一步改善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环境,为推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和制度改革、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东、广西、吉林、青海、江苏、新疆、浙江、湖北8个省的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中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共发放问卷565份,回收有效问卷530份,回收率为93.8%。

2.研究工具。本研究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编制的“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简称SCL-90),编制了一份“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调查问卷”,由三份独立的问卷构成,分别为教师工作状态问卷、教师职业压力问卷、教师心理健康问卷,共47道题目。经SpSS统计软件分析,工作状态量表各因子的alpha系数均大于0.75,职业压力问卷各因子的alpha系数均大于0.85,心理健康问卷各因子的alpha系数均大于0.90,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问卷各因子均呈显著相关,且绝大部分因子与总分的相关均大于0.4,同时也大于各因子之间的相关,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与结构效度。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核心概念界定。教师工作状态:在本研究中也称为现职感觉,指教师对实际工作的自我感知和自我评价,包括教师在工作中由于兴趣、人际、胜任度和成就感等方面因素影响所产生的主观感受。

教师职业压力:由教师意识到他们的工作状况对其自尊和健康构成威胁这一知觉过程而引起的消极情感体验[4]。

教师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应是指人的内心世界有保持安定、乐观并充满活力,能保障高度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良好的方式适应外部环境的一种心理状态。

三、结果

1.总体状况及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高职院校教师工作状态平均分为40.85,显著高于理论中数32(t=25.25,p

2.差异性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显示,除青海与新疆教师的工作状态明显差于其他省份教师外,工作状态在各人口学变量上均无显著差异;职业压力在性别、年龄、教龄和编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除青海、新疆和吉林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省份教师外,心理健康在各人口学变量上均无显著差异,进一步对三大项目的具体因子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显示不同的因子在多数人口学变量上面都存在显著差异。

3.工作状态、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分析显示,高职院校教师工作状态、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两两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见表2。这表明,教师主观感受到的压力越大,其工作状态就越不佳,心理健康水平也越低。进一步分析发现,工作状态、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各自因子之间大都呈显著相关。上述结果与许多研究都比较一致[5][6][7]。

4.心理健康、工作状态和职业压力关系的路径模型构建。为进一步考察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与工作状态及职业压力之间的关系,试图建立相应的模型,我们采用逐步进入的方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首先,以工作状态与职业压力为自变量,考察它们对心理健康的回归效应。结果如表3所示,工作状态与职业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回归效应显著,贡献率分别为30%和6%。

由于目前还没有发现教师工作状态与职业压力之间的关系研究,而根据对部分教师的访谈结果发现,多数教师认为他们对工作状态的感知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职业压力。基于此,我们做出如下假设:教师的职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自身工作状态的感知。为进一步考察其关系,我们以职业压力为自变量,考察其对工作状态的回归效应。结果如表4所示,职业压力对工作状态的回归效应显著,为28%。

这样,我们就可以初步建立起三者之间关系的路径模型,如图1所示,职业压力与工作状态对心理健康都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后者贡献率更大。同时,工作状态也受职业压力的明显影响,即职业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有一部分是通过工作状态来实现的。

四、分析与讨论

1.高职院校教师工作状态、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差异性分析。高职院校教师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且工作状态与心理健康在除省份外的所有人口学变量方面无显著差异,与多数研究结果较为符合。这表明,在职业教育正经历重大变革与发展的时期,教师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等都面临一系列挑战与碰撞,很容易出现压力增大、工作状态欠佳、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等问题。这说明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并非个案现象,而是需要全社会从整体上去关注的问题。

在工作状态、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具体因子差异性方面,男教师的许多指标都较女教师更为严重,显示我国社会长期以来“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由此导致男性因事业带来的压力更加明显。

年龄和教龄差异方面,“中间”年龄和教龄阶段教师的多项心理健康指标都较其他年龄段教师更为严重,这与经验观察较为符合。与其他教师相比,这一阶段的教师由于其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较为稳定,在应对职业教育的变革中就会面临事业、家庭、身心变化、社会评价等多方面的挑战,感受更大的职业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更加明显。

省份差异是本研究较为独特的发现。由于不同省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而这些学校教师所面临的一系列压力,如学校管理制度、教学与科研任务、人际关系、婚姻家庭、薪酬水平、思想观念、自我期望、自我效能感等都可能很不相同,较大的压力很可能带来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青海、新疆、吉林等省区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最低,而江浙地区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最高,这意味着教师的工作状态、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水平与不同省份可能存在很大关系,例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度文化、人文素质、思想观念等,尽管这种差异背后的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但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去理解教师心理健康与地区的关系,拓展了下一步的研究领域。

2.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成因及路径模型分析。台湾学者何永钰教授的心理健康公式B=p/e[8](B指症状出现率,p指内外压力总和,e指自我强度或个体对内外压力的承受能力)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健康与内外压力和自我强度有关,亦即是说,心理健康程度与自我强度成正比,与内外压力成反比。这些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是机体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它能够唤起和发挥机体的潜能,增强抵御和抗病能力。适度的职业压力可以给人向上的力量,有益于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反之,过度的职业压力则给人带来苦恼,使人产生生理、心理问题以及行为失调反应,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焦虑。

结合访谈结果,我们认为职业压力是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首要因素。由于本研究引进了“教师工作状态”这个新的变量,通过分析教师的职业压力、工作状态和心理健康三者的关系,得出了更具新意的结论:职业压力是导致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首要因素,但主要是通过影响工作状态而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换言之,工作状态更为直接地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工作状态主要是指教师对实际工作状态的主观感受。

问题在于职业压力究竟是如何影响工作状态,进而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目前还没有研究对此做出很好的解释。根据有关理论[9]和访谈结果,我们尝试作如下的解释:职业压力对工作状态的影响主要通过教师的感受性实现。感受性是指人对内外部刺激的敏感程度。感受性高的教师,当职业压力增大时,其工作状态“不好”的感受就越强烈,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感受性低的教师,当职业压力增大时,其工作状态“不好”的感受并不会相应增强,而可能保持在一个类似于“警戒线”的较为稳定的水平,其心理健康也随之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除了上述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人际关系、教师人格特征、教师的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也已被许多研究提及。换言之,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可能更为复杂。这说明,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地去展开,综合考虑多种变量,才有可能建立起更为合理的心理健康成因及对策模型。

五、对策与建议

1.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支持系统是个体应对压力的重要外部资源,对心理健康有直接和间接的作用。处于社会支持系统中的个体能自由进行各种交流,通过交流和沟通,使个体感觉到自尊与自信,感受到爱与被爱,体验到自我价值和归属感。因此,要不断完善社会支持系统,通过媒体宣传降低社会对教师的高期望值,通过建立制度来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通过提高待遇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等,采用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教师心理健康提供有力的宏观环境支持。

2.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建立eap系统,加强对教师的生命关怀。学校管理除了具有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和约束的功能,更主要的还在于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指导和服务。一方面,学校应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民主、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建立透明公正、赏罚分明的考核评价和奖惩体系,积极营造既有利于公平竞争又宽松和谐的学校文化;另一方面,学校在制定各项管理制度、推行一系列改革时应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实施更有效的激励措施,这样,既能增强教师的自主意识和灵活性,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能为制度的实施和改革的推行消除误解、减少阻力,降低各项制度规范的实施成本,从而有效推进学校的各项改革,为教师心理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微观环境支持。

更进一步地讲,我们可以尝试将企业的心理援助项目(eap)引入高职院校。[11]所谓eap,是英文employeeassistanceprogram的缩写,可直译为“员工援助项目”,也可意译为“心理援助项目”。在企业里,它是组织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通过心理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家庭成员提供的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以及改善组织气氛和管理。目前,已有不少企业和机构已经建立了eap项目,然而在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却还极为罕见。本研究认为,在高职院校内部设置eap项目,配置专门机构和人员,配合外部eap,就能够建立系统有效的心理援助体系,为教职员工提供学生管理、人际沟通、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情绪管理、人格发展等多方面的专业技能培训和咨询服务,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建立宏观微观结合、层次更高级的社会支持系统。

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教师伦理道德、心理和人格系统的教育,积极采取具体的措施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10]。例如:关心教师的生活,定期为教师举行心理健康教育,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加强交流和沟通,创设教师过度压力和不良情绪的疏导渠道,建立专门为教师开放的体育、娱乐中心;工作中多一些鼓励、赏识和信任,少一些批评、惩罚和责难。

3.提高教师的职业胜任能力和心理应对能力,形成有力的自我防护系统。众多研究表明,在面临相似的情境和外部条件时,是否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因素。一方面,面对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越来越频繁,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技能、提升能力素质,提高自身的职业胜任能力。在许多企业,培训被视为对员工最大的福利,高职院校也应将培训和进修作为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度化的措施,加强对教师的进修和培训,能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学科研能力和职业胜任力。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应该积极进行自我调适,通过各种方法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形成坚定的自我概念和客观的自我认识,积极提高自我效能感,强化自身的角色意识,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提高自尊感和心理应对能力,形成强有力的心理健康自助系统和免疫系统。通过提高职业胜任能力和心理应对能力,使教师较为从容地应对工作需求,减轻职业压力,感受到良好的工作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教师生存状况分析.http://省略,新浪教育,2005-09-09.

[2]2005年中国工作倦怠总指数调查报告.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省略.

[3]八成大学教师称压力大,代谢类疾病高发年轻化[n].广州日报,2009-02-09.

[4]陈德云.教师压力分析及解决策略[J].外国教育研究,2002,(12).

[5]马杰,陈茉,陆芸,陈伟平,卢晓春.交通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抽样调查与分析[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6]彭移风.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1).

[7]蔡,莫雷.广东高校教师压力现状与身心健康的关系研究[J].高教探索,2008,(6).

[8]黄依林,刘海燕.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6,(6).

[9]张大均,江琦.教师心理素质与专业性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87-188.

教师心理状况分析篇9

关键词:高校教师;身心健康;体育锻炼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的身心健康水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身心健康的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人们早已认识到缺乏体育锻炼已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但对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身心健康现状及身心健康与体育锻炼之间内在关系的研究却很少。本课题通过对陕西省高校教师身心健康和参与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全面了解其身心健康的现状及体育锻炼与其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查和心理测试获取了陕西省高校教师身心健康和参与体育锻炼的第一手数据资料,为提高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陕西省境内34所高校的教师347人,其中男性231人,女性116人。平均年龄41.16岁,最大年龄64岁;平均工作年限16.36年,最长工作年限44年。职称结构:助教41人,占11.82%;讲师123人,占35.44%;副教授127人,占36.59%;教授56人,占16.15%;学历结构:专科15人,占4.32%;本科121人,占34.87%。硕士生127人,占36.6%。博士生84人,占24.21%。

1.2 研究方法 运用心理测试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

1.2.1 研究量表 运用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采用5级评分(0―4级)办法进行评定。

1.2.2 问卷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高校教师进行调查,调查于2003年11月至2004年3月进行。调查的内容包括年龄、职称、学历、体育锻炼的年限、每周锻炼的次数、强度等。调查问卷和心理量表在对被调查者进行面谈访问后下发,嘱其按时完成后回寄,共发放量表和问卷500份,回收409份,剔除无效量表及问卷后得到有效量表及问卷共347份(每位教师回寄的量表及问卷必须都是有效的)有效回收率为69.4%。对调查问卷进行效度和信度的检验,符合本课题的要求。

2 结果与分析

2.1 陕西省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SCL--90测试结果表明(表1),在被测试的347人中,总症状指数大于或等于2者被认为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这部分教师为3人,占0.865%,这种心理症状已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有阳性因子的人数为134人,表明有38.62%的教师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一检出率比全国常模(24.92%)高出13.7%。这一结果显示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陕西省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其中抑郁因子与全国常模相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

2.2 陕西省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年龄差异 年龄差异分析表明,不同的年龄阶段,陕西省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差异,(表2)呈现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问题有加速增多的特征(56岁以后的教师群体心理健康水平趋于稳定)。通过对心理问题年龄差异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各因子的表现与总体特征相比并不完全一致。在人际关系这一因子上,各年龄阶段的表现为:35岁以下和56岁以上的教师均值低于35岁~55岁之间的教师,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

2.3 陕西省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学历、职称差异 通过学历、职称差异分析表明:学历、职称的不同,陕西省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差异,其中抑郁因子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

2.4 体育锻炼对陕西省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

2.4.1 陕西省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的习惯特征 为便于进一步对比分析,课题组采用体育人口的标准,将参加体育锻炼的教师分为:经常性参加者(即每周锻炼3次以上者,每次30min,中等强度以上)、偶尔锻炼者和基本不参与者3个等级。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教师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有98人,占28.24%,偶尔锻炼的170人,占48.99%,不参加锻炼的79人,占22.77%,体育人口的数量低于全国水平。分析表明:年龄在36~55岁之间的教师中,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少。35岁以下和56岁以上的教师中体育人口比例最高(表3),这与全国的情况一致,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态势。从教师的社会角色来看,36~55岁年龄阶段正是个人事业蒸蒸日上阶段,绝大多数教师除正常的科研、教学工作任务外,还要从事大量的社会活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撰写论著、教学辅导及家庭负担。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施体制改革,在这个过程中,不少教师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同时也有与上

级领导、与同事、与社会产生碰撞的情况等。工作压力、经济压力、社会压力、人际关系、同事竞争等,往往超出了很多人的承受能力,因而无暇或很少顾及体育锻炼。调查表明:56岁以上者大多事业有成,工作、家庭压力等相对减小,随着余暇时间的增多,且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更加明确,体育锻炼热情较高。35岁以下的教师由于保持着学生时代的体育锻炼习惯,同时,工作、家庭压力相对小,因而保持着体育锻炼的好势头。

2.4.2 不同锻炼习惯者教师的心理健康因子差异 表4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躯体化”因子小于偶尔锻炼者和基本不锻炼者,且与基本不锻炼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陕西省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普通人群,而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不仅影响教师的自我发展,而且影响着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在陕西省高校教师当中,35岁以下的教师体育锻炼习惯良好,身心健康状况较好,而36~55岁之间的教师由于工作、生活等原因,心理压力较大,且绝大部分教师没时间或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其身心健康不能得到科学调节。56以上的教师趋于稳定,期望值降低,且体育锻炼习惯良好,身心健康良好(已有疾病者除外)。

3)陕西省高校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身心健康水平不容乐观,社会和学校对他们的期望值、自我定位等目标过高,他们生活、工作等经常处于疲劳状态,因而使他们的抑郁、焦虑、敌对等值较高。

4)调查显示,体育锻炼对教师身心健康有着明显的影响,它不仅能够改善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而且对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对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具有显著的作用。

3.2 建议 1)高校重视广大教师的身心健康,科学地安排教师的工作负荷,尤其要重视高学历、高职称教师。

教师心理状况分析篇10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基础教育稳步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其重要标志之一是全面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目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从要求“起点公平”向要求基于“起点公平”的“过程公平”转变。在这一背景下,广东小学数学教育领域开展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并不断向纵深推进,取得了较好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充分。研究表明,有些教师对数学学科知识理解不够,数学表达能力较弱,影响了教学质量提升。还有一些教师的数学理解不够深刻,限制了其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有些教师数学表达能力较弱,影响了教学目标达成。

2.教师对新课程实施不到位。(1)对课程目标把握不准确,数学教学重结果而轻过程。(2)教学中出现了“去数学化”倾向。在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过分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形式,强调情景的创设,弱化了数学内容,在教学评价导向上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因此,我省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与数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亟待解决。

二、调查方法

(一)样本选取

根据广东省教育信息平台2016学年初报表数据,广东省小学数学教师12.87万人,占全省小学教师的26.48%。其中男教师4.49万人,占比34.89%,女教师8.38万人,占比65.11%。

本次调查从21个地级以上市和顺德区选取样本。样本来源于两个途径:一个是正式途径,也是主要途径。采取分层抽样与整体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全省22个地区各选择12间学校,包括城市学校、县城学校、农村学校(包括中心乡镇学校和乡村学校)各4间,涵盖教学质量优、中、弱三类学校,其中至少有一间民办学校。另一个是非正式途径。主要在“小学数学教研”微信群中通知,请群内的广东省小学数学教师填写并转发。本次调查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共收到有效问卷5810份。

(二)调查内容

本研究以教育部2012年印发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参考相关研究文献,将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界定为五个方面: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和专业自主发展意识。

(三)调查工具

本研究以北师大教师教育研究中心2011年研制的《澳门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调查问卷为主要参考,结合自身研究需要,研制了《广东省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问卷》,从教师自我报告的角度,调查教师专业发展状况。本研究主要通过专家函询法进行内容效度检验,主要向5位小学数学教研员征求意见,并根据专家反馈的意见修改问卷结构和项目,保证了较好的内容效度。

调查问卷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10个项目。第二部分是调查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包括47个项目,具体如下页表1所示。

本研究采用五等级量表法,考察小学数学教师在专业发展五个方面的符合程度(非常不符合、不符合、有些符合、符合、非常符合),正向题的符合程度越高,分值越高(赋值为1-5分),反向题则相反。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

研究数据的初步处理与分析由问卷星网站自动生成,研究者根据需要运用SpSS18.0软件再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三、调查结果

(一)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总体状况分析

根经验,我们将教师专业发展设定为五个水平:水平i,极弱(2分以下,不含2分);水平ii,较弱(2-2.99分);水平iii,尚可(3-3.74分);水平iV,良好(3.75-4.49分);水平V,优秀(4.5分以上)。从教师自我报告的情况来看,广东省小学数学教师在专业发展总体状况方面的平均得分为3.73分,即在“有点符合”与“符合”的程度之间,如果用100分来计算的话,相当于74.6分,接近良好水平。

从五个维度的平均得分情况来看,从高到低依次为:专业情意(3.91)、专业精神(3.90)、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73)、专业自主发展意识(3.38),这一特征在22个地市(区)的表现较为一致,即五个维度平均分可归列为三个梯次:第一个是专业精神和专业情意,得分最高,且两者平均分相当;第二个是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得分居中,且两者平均分相等;第三个是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得分最低。

从20个观测点的平均得分情况来看,得分情况存在不均衡现象。在教师专业精神的发展现状中,得分最高的是爱生精神(4.48),其次是求真精神(4.23)。说明我省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尊重、关心和爱护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能够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持续钻研,寻求问题的解决。得分偏低的是求进精神(3.25)和服务精神(3.65)。如对于“您觉得教育工作单调繁琐,很少有发挥创造性的空间”这一题,选择“不符合”与“非常不符合”的人数比例为41.86%,近六成的教师认为教育工作单调,难以发挥创造性。对于“您只求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尽量避免有额外的负担”这一题,选择“不符合”与“非常不符合”的人数比例为31.65%,表明近七成的教师不愿意承担额外工作。

在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现状中,得分最高的是教学策略知识(4.02),其次是学生数学理解的知识(3.92)。说明广东省小学数学教师自认为能够较好地把握学生学习的兴趣、难点、错误,并且了解原因;他们自认为能够准确而清晰易懂地讲授教材内容,可以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得分居中的是学科知识(3.76)和课程知识(3.66)。得分偏低的是实践知识(3.40)和通识知识(3.62)。如对于“您时常感觉教育理论知识与自己的教学实践脱节”这一题,选择“不符合”与“非常不符合”的人数比例为32.03%,近七成的教师认为教育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脱节。

在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现状中,得分最高的是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4.00),其次是人际沟通与表达能力(3.98)。说明广东省小学数学教师自认为具有较强的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和人际沟通与表达能力。得分偏低的是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3.46)、教学反思能力(3.52)和教学研究能力(3.63)。如关于“您不喜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因为在课堂中比较难于管理和控制”这一题,选择“不符合”与“非常不符合”的人数比例为51.41%,说明近半数的教师不喜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在教师专业情意的发展现状中,得分最高的是教学效能感(4.27),其次是职业情感体验(4.05)。说明绝大多数广东省小学数学教师认为自己能够胜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从工作中获得了乐趣和满足。得分偏低的是职业坚守意向(3.40)。如关于“如有可能,您希望改行从事其他职业”这一题,有两成多的教师选择“非常符合”和“符合”,也有两成多的教师选择“有些符合”,只有略高于半数的教师选择“不符合”和“非常不符合”,说明小学数学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还不够。

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的发展现状中,两个观测点的得分都偏低:专业发展规划得分为3.17,自主学习意识得分为3.58。如关于“您对自己未来的专业发展目标与规划还没有清晰的认识”这一题,有25.39%的教师选择“非常符合”和“符合”,有32.03%的教师选择“有些符合”,只有略高于四成的教师选择“不符合”和“非常不符合”,说明广东省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意识整体还比较薄弱,有待加强。对于“您参加教研活动通常是由学校或教研室安排的,您大部分是疲于应付”这一题,仅有略高于四成的教师选择“不符合”和“非常不符合”,近六成教师属于疲于应付状态。

调查中,教师们认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较严重问题依比例从高到低分别是: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89.88%);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61.46%);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普遍(52.22%);教师责任心和事业心缺乏(28.29%);专业知识水平低(18.62%);教育教学能力低(16.92%)。关于工作任务方面,比较集中的意见是承担太多教学之外的任务,是导致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城乡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分析

样本中有城市学校的教师共1708人,占29.40%;县城学校的教师共923人,占15.89%;中心乡镇学校的教师共1656人,占28.50%;乡村学校的教师共1523人,占26.21%。以学校类型为分组依据,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总体状况、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分别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教师专业发展总体状况、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情意、专业自主发展意识适合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教师专业能力不适合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因而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非参数检验。

根据教师自我报告的情况,广东省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总体状况的平均分为3.73,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城市学校(3.76)和县城学校(3.76)、中心乡镇学校(3.71)、乡村学校(3.69)。

在专业发展总体状况方面,城市教师与县城教师的平均分相等,两者均高于中心乡镇教师和乡村教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城乡教师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00)。进一步采用LSD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表明:城市教师与中心乡镇教师、乡村教师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03,p=0.000);县城教师与中心乡镇教师、乡村教师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0,p=0.000)。

(三)不同群体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分析

本部分主要采用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不同性别、专业背景、教龄和职称的教专业发展状况进行比较。

1.男女教师比较

调查对象中,男教师1587人,占比27.31%,专业发展状况的平均得分为3.68;女教师4223人,占比72.69%,专业发展状况的平均得分为3.74。女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自我评价好于男教师,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00)。

2.不同专业背景教师比较

调查对象中,具有数学或数学教育背景(简称数学组)教师3325人,占比57.23%,自我评价专业发展状况的平均得分为3.74;不具有数学或数学教育背景(简称非数学组)教师2485人,占比42.77%,自我评价专业发展状况的平均得分为3.71。从总体状况上看,数学组教师高于非数学组教师,且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40)。

3.不同小学数学教龄教师比较

根据教师生涯发展理论以及实践经验,将小学数学教师按教龄分为五个组别,其中,“3年及以下”的共1144人,占19.69%;“4-10年”的共1013人,占17.44%;“11-15年”的共788人,占13.56%;“16-20年”的共1149人,占19.78%;“21年及以上”的共1716人,占29.53%。

各教龄组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平均得分自高到低依次为:“21年及以上”组(3.80)、“16-20年”组(3.74)、“4-10年”组(3.71)、“11-15年”组(3.70)、“3年及以下”组(3.64)。对教师教龄与专业发展得分进行相关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教师教龄与专业发展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139,p=0.000,说明教师教龄与专业发展得分之间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教龄越长,教师对专业发展水平的自我评价越高。

4.不同职称教师比较

将小学数学教师按职称分为四个组别,其中,未定职级组共1153人,占19.84%;初级组共1267人,占21.81%;中级组共3283人,占56.51%;高级组共107人,占1.84%。各职称组教师专业发展平均得分自高到低依次为:高级组(3.84)、中级组(3.75)、初级组(3.69)、未定职级组(3.68)。对教师职称与专业发展得分进行相关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教师职称与专业发展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085,p=0.000,说明教师职称与专业发展得分之间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职称越高,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评价越好。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广东省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接近良好水平,但各维度发展不均衡。从五个维度的情况来看,教师对专业精神和专业情意的自我评价最高,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自我评价处于中间,对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的自我评价最低。

2.广东省城乡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显著差异。从总体上来看,城市学校教师与县城学校教师的水平相当,两者都好于中心乡镇学校教师和乡村学校教师。

3.广东省不同群体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表现各不相同。女教师专业发展总体状况好于男教师。数学组教师好于非数学组教师。不同小学数学教龄组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具有显著差异,教龄越长,教师对专业发展水平的自我评价越高。不同职称组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之g具有显著差异,职称越高,教师对专业发展水平的自我评价越好。

(二)对策与建议

1.找准薄弱环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建立相应的教师学习保障、激励、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学习欲望。(2)加强教学研究,促进理论与实践转化。引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特别是以课例为载体的研究,以实现知识转化。(3)加强生涯指导,使教师制定适切的专业发展目标和实现策略,促进专业发展。

2.关注乡村教师,推进队伍整体发展。广东省省城乡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不均衡,乡村教师的自我评价低于城市和县镇教师,因此需要将乡村教师队伍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来抓。(1)把握专业发展现实需求,找准突破的重点。根据乡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所存在的具体问题与现实需求,加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实现重点突破。(2)发挥信息技术功能,突破教师研修的时空限制。(3)提高乡村教师地位与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乡村从教。

3.加强分类指导,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不同群体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不同特点和不同需要,因此要分类培训和指导。(1)组建多层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针对具有不同专业发展需求的教师群体实施个性化的指导与培训,提升培训目标、内容与方法策略的针对性。(2)开发系统化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模块,为不同教师群体“量身打造”培训内容,提升培训内容的实效性。(3)建设主题教研优秀实践案例,以优质教研资源促进各级教研队伍建设,夯实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4)创设多元展示与交流平台,为不同教师群体提供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展示交流机会,提升教学效能感,激发专业精神。(5)评选不同类别的优秀教师典范,为教师树立标杆,让教师看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明确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