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实施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46:05

地摊经济实施方案篇1

关键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农垦企业

引言

21世纪水资源作为一种稀缺的战略性经济资源,在促进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从水资源到形成水利产品涉及一系列经济活动,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水利工程的投资建设与管理。水利工程是人们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并实现合理配置的主要工具,同时又是把水资源生产加工成水利产品的基本场所。大型水利工程一般具有多目标、多功能、多产品、多效益等特点。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些资金能否顺利筹措并得到合理分配使用将直接关系到水利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显著改善生态环境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均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现有资金使用效率就必须注意开展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通过科学化决策程序最大限度地提高水利工程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对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投资费用分摊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相关研究则有助于加强项目经济核算,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www.133229.com

1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投资费用分摊应遵循的原则

为实现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投资费用在各受益部门间的合理分摊,必须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个基本指导原则,具体来说就是应尽量避免采用计算成本过高或程序过于复杂繁琐的投资费用分摊方法,以便各利益主体能够在对方法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比较容易地达成共识;当某部门效能因兴建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受到影响时,为恢复其原有效能相应采取补救措施所需的投资费用应由各受益部门共同负担,而超过原有效能而增加的投资费用则应由该部门承担;投资费用分摊结果应体现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开发任务的主次和效益大小,各受益部门分摊的投资费用应具有合理的经济效果;在对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投资费用进行分摊时应尽可能做到公平合理,充分考虑各受益部门的经济承受能力。

2投资费用分摊过程分析

2.1确定参加投资费用分摊的部门。对于涉及部门较多的大型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总投资费用分摊可首先在主要功能之间进行,然后再将各功能应负担的投资费用进一步分配给其所包括的具体受益部门,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分摊部门划分过细导致计算过程的过度复杂化以及引起工作量不必要地增加。

2.2估算工程投资费用并作适当划分。根据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施工设计等相关资料,在对项目所需固定资产投资及年运行费用进行准确估算的基础上,可将工程总投资费用具体划分为专用工程投资费用与共用工程费用,或可分离投资费用与剩余投资费用,这部分内容将在下节中予以详细分析阐述。

2.3协商选定具体投资费用分摊方法。由于目前还没有一种公认的可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投资费用分摊方法,因此需要根据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的实际特点,以及项目所处设计规划阶段的具体要求和相关条件(如所需数据资料的充分性和可靠程度),由各受益部门共同协商确定所采用的投资费用分摊方法。对于方法意见存在分歧或者特别重要的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同时采用几种较适用的投资费用分摊方法进行计算,通过对各种分摊结果的全面考虑和相互验证,综合分析确定较为合理的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投资费用分摊方案。

2.4计算各部门投资费用分摊比例。在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投资费用分摊方法确定之后,就需要分析估算如各部门可获得的经济效益、对应的最优等效替代方案投资费用、利用的水量或库容等相关指标,以便进一步根据所采用分摊方法的具体计算公式求得各受益部门应承担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投资费用的比例和份额,当选用多种投资费用分摊方法时还需相应进行综合计算分析。

2.5检验投资费用分摊结果。对于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投资费用的分摊结果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公平合理性检验:(1)各受益部门负担的投资费用份额不应超过该部门利用工程所能得到的经济效益;(2)各受益部门分摊到的投资费用不应大于其单独举办最优等效替代方案工程所需投资;(3)各受益部门应至少承担为该部门服务的专用工程及其配套工程相应投资费用。如果经过检查分析发现某部门分摊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年运行费用不尽合理,则应在各部门之间进行适当调整。

3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投资费用分摊方法

3.1主次地位分摊法。当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所服务的各相关部门之间的主次关系比较明显,少数受益部门可获得的经济效益占工程项目整体综合效益的比重很大并处于主导地位时,可以采用主次地位分摊法对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投资费用进行合理分摊。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在各相关部门所获经济效益的范围内,次要受益部门只负担其本身的专用工程投资费用(或可分离投资费用),而其余的大部分投资费用(即共用工程投资费用或剩余投资费用)则由工程项目的主要受益部门全部或尽可能多地承担。当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次要功能所属部门相对来说占有一定地位时,其投资费用分摊额可考虑根据该部门单独兴建等效替代工程措施所需的最低投资费用确定,主要功能所属部门负担余下全部投资费用。若是在已建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上新增某个部门,或为满足原有某部门需要而扩建工程设施的情况下,相应增加的投资费用以及对原有其他部门的利益损害加以补偿的额外投资建设费用均应由新增或扩建受益部门承担。

3.2可获经济效益现值比例分摊法。可获经济效益现值比例分摊法,又可称为极限投资费用比例分摊法,该方法从"投资分摊、效益分享"的基本原则出发,在分摊时由各部门承担自身所需的专用工程投资费用,同时按照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各受益部门所能获得的实际经济效益比例分摊共用工程投资费用。由于兴建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的基本目的无论是兴利还是除害,最终都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因此采用可获经济效益现值比例分摊法对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费用进行分摊较为公平合理且易于为各方所接受,目前在实际中应用广泛。

实际应用该方法进行投资费用分摊时,还必须注意保持被分摊投资费用与分摊所依据经济效益计算口径的一致性,合理确定和划分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各受益部门所获经济效益和需要按比例分摊投资费用的具体范围。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各受益部门的经济效益是由共用、专用、配套工程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投资费用投入的时间相差很远,如果按照各相关部门获得的总经济效益比例分摊共用工程投资费用,则不合理地加大了具有较多专用和配套工程部门应承担的投资费用分摊份额。因此,较合适的做法是按照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各受益部门经济效益减去各自专用工程投资费用后所得差额的比例系数分摊共用工程投资费用。

3.3最优等效替代方案投资费用比例分摊法。最优等效替代方案投资费用比例分摊法是以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各受益部门最优等效替代方案的投资费用比例作为分摊系数。由于若不兴建综合利用水利工程项目,则参与综合利用的各部门为了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就得单独举办可以获得同等经济效益的替代工程,其所需的最低投资费用反映了各部门功能效益实现对应的机会成本大小,因此按各受益部门的最优等效替代方案投资费用比例来分摊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的投资费用是比较合理的。该方法避免了计算各受益部门经济效益可能产生的较大偏差对投资费用分摊结果可靠性的不利影响,而且可以充分利用项目规划阶段可行性研究部分进行投资方案比选时使用的相关资料来估算各部门最优等效替代方案的投资费用,比较适合在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某些受益部门经济效益难以精确计算情况下进行的投资费用分摊。

参考文献

[1]鲁栗,彭建春,黄攀输等.电网合作投资费用的计算与分摊[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5.

地摊经济实施方案篇2

1目前节水灌溉工程经济评价存在的问题

经济评价包括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这里着重分析国民经济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整体的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计算分析项目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净效益,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所谓净效益是指灌溉工程项目产出与费用的差值。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及年运行费,其大小可根据规划设计资料按工程投资参照类似工程分析确定,相对来说较为简单;相反,效益的估算则比较复杂。然而目前节水灌溉工程在做经济评价时,对效益的估算却有些简单化、理论化,与实际相去甚远,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节水灌溉工程经济评价范围较为单一

灌溉农业增产是水、肥、土、种、管等农业技术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灌溉是促进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农业增产上只起到其应有的一部分作用。因此,在计算农业增产效益时,不能全归功于灌溉的作用。灌溉增产效益只能是在相同的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由于灌溉措施而增加的农业产量部分。在《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中规定,灌溉工程作为农业项目中的一个部分,应把灌溉与农业技术措施的效益结合起来。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因涉及到水利部门、农业部门及行政管理部门的合作问题,受管理体制所限,虽考虑一些农业技术方面的投人,一般仍把灌溉工程看作一项单纯的水利工程,只侧重于从水利工程角度衡量项目的技术、经济的可行性,未足够重视当水利工程实施后应采取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应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体系。

1.2灌溉效益计算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较差

目前灌溉节水效益的计算方法有分摊系数法、影子水价法及缺水损失法,其中缺水损失法任意性较大,一般很少采用。影子水价法适用于已进行灌溉水资源影子价格研究并取得合理成果的地区,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地区也不能采用。我国目前常用的方法为分摊系数法,即按有无灌溉项目对比灌溉和农技措施可获得的总产值乘以灌溉工程建成后的灌溉效益分摊系数。

分摊系数法认为,农田增产值是作物栽培、施肥、品种改良、植保、机耕等农业技术措施和灌溉技术措施的综合作用的结果,故可从增产值中分摊一部分做为灌溉效益,其分摊的百分数即为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分摊系数有如下2种确定方法:

(l)试验法。选择土壤、水文地质条件均一致的试验区,分成苦干小区,实施一定的农业措施,实行灌溉和不进行灌溉的多种试验小区,进行对比试验,从而分析其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我国各地按上述分析,灌溉效益水利分摊系数一般为0.2一0.6,平均约为0.4左右,而相应的农业分摊系数一般为0.4-0.8,平均约为0.6左右。

(2)统计法。这种方法是在拥有与设计灌区条件相似的灌区工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的,如灌区历年农业技术措施情况、灌溉工程配套情况、灌溉条件和水量满足程度、降雨量、作物产量以及农业措施的投资等大量资料。这种方法认为,一般灌区工程建成投产后,都经历了3个阶段。第1阶段是灌区运用初期,灌溉技术水平一般,农业技术措施水平一般;第2阶段是灌区运用一个阶段后,灌溉技术水平提高到较高水平,农业技术措施水平和第1阶段水平相同;第3阶段是灌区经过较长运用时间以后,灌溉技术水平和农业技术措施水平都提到较高水平。

根据上述3个阶段,统计分析得出灌溉效益分摊系数。但是农业生产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且各因素之间相辅相成,彼此不可取代。在实际生产中,农业的种植模式、种植结构和水利条件都是变化的,假定某个时期某个技术条件固定不变,另一个技术条件变化是不切实际的。因此用这种方法分析的灌溉效益分摊系数也是难以置信的。

根据各地的分析结果,农业分摊的灌溉效益较水利的大。从灌溉投资来看,农业增加的投资较小,而水利投资较大。这样在节水灌溉工程经济评价中有时造成本来灌溉效益较好,但由于灌溉农业效益分摊给水利的效益较少而得出灌溉工程不经济的错误结论,工程可能被否定。有时,农业增加的投资较大,灌溉效益分摊给农业的效益小于灌溉给农业增加的投人,成本都收不回来,何谈灌溉农业的效益。因此实际经济评价效益分摊系数的大小较难把握。提高产量也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作经济评价时应通过多种方案分析比较,对整个工程作经济评价,应选择最优的灌溉技术、农业配套和科学管理手段,使这个复合型的项目以最少的投人获得最大的产出。

2.2建议采用的计算方法

目前灌溉增产效益的计算一般采用如下公式:nB=‘仁:答”(,一y。)c+艺a(了‘一)。‘)C‘/刀叫…式中,B为灌区多年平均增产值,即毛效益年值(元);a为灌区作物种植面积(亩);y。,y分别为采取灌溉措施前、后作物产量(k梦亩);y0,,犷分别为采取灌溉措施前、后作物副产品的产量(k岁亩);C,C分别为农产品与副产品的价格(元/kg);n为分析期限;。为分摊系数。

公式中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采取灌溉工程措施前后灌区种植作物的种类相同;采取灌溉工程措施前后灌区种植面积相等。因此,需对原效益计算公式进行必要的修改:召=。!艺[a‘ai(少C+),C‘)〕-篙[‘了a少(yoc+y。’“’)]/“}

2评价原则及计算方法

2.1节水灌溉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

农业增产的效益是水利和农业技术措施及管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因为水利和农业对作物增产起着互相影响、共同促进的作用,它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叠加关系,水利或农业的单独作用是难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的。没有水利条件,很多农业技施就不能发挥作用,农民也就不会选择高水肥要求的种植模式和品种,但仅有水利措施,没有相应的农技措施和科学的管理相配合要大幅度式中,a;,a,分别为实施灌溉工程和未实施灌溉一L程某种作物的种植面积(亩);a‘,aj分别为实施灌溉工程和未实施灌溉工程某种作物的种植比例;,为灌溉土地利用系数,刀=灌溉工程实施后净灌溉面积/(灌溉工程实施后净灌溉面积+工程占地面积);n为采取灌溉措施后灌区作物种植种类;m为采取灌溉措施前灌区作物种植种类;其余符号同前。

这样不仅考虑了灌溉工程实施后随着供水保证程度的提高,区内种植模式、种植结构可能发生的较大变化,而且考虑了灌溉工程实施的占地,实际灌溉面积与工程实施之前有所变化等因素。

地摊经济实施方案篇3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1.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规划

作为一项具有统筹性质的组织活动,做好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规划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规划内容应该起于设计阶段,终于交工验收阶段,贯穿于施工的整个过程。具体而言,在对规划进行细化的时候应该将施工图设计方案、地方性补充技术条款以及行业或国家的质量控制目标系统均纳入到施工质量规划的内容当中,并制定相关的实际执行方案。

该执行方案应该具有以下内容:质量控制体系、实施细则、技术规范、原材料的质量认定和检测规程、工序之间的交验、工艺流程的审定、施工质量的评定;同时,为了让执行方案能够更好地体现时代性,特别注意在执行方案中增加员工培训、新工艺技术研讨、新材料使用可行性分析、技术交流等。

在施工技术方面,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根据工程材料、施工工艺、进度的相关要求,要对施工人员素质、施工机械、施工组织情况以及监理等相关要求进行细化处理,使之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第二,认真审核现有规范以及施工技术方案,对其中的差错与不足未及时修改的条款内容、工程需要执行国外技术标准的相关内容以及其他特殊要求等,应该制定质量标准、并提供相关的技术参数要求。第三,规定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时的质量管理细则,并要求制定,当出现质量问题的改进措施。第四,支付标准(条件)、奖励(惩罚)准则与施工质量直接相关,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则,落实质量“优者奖、劣者罚”的原则。

在实施规范化质量管理方面,为确保高速公路创精品工程目标的实现,要坚持在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实施规范化、制度化的质量管理上下功夫。

(1)根据每条高速公路技术要求,都制定一部创精品程实施方案,将此方案发放到全体技术干部和施工人员中,使大家对各项奋斗目标心中有数。

(2)要求路面工程主要质量指标合格率达到95%以上,均比业主规范要求高出一个档次,一般指标达到90%以上。

(3)坚持质量检查制度。项目经理部每月定期进行工程质量检查,每次检查结果通报.并与奖惩挂钩。

(4)为增强职工的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对关键岗位及工种在奖金分配上进行大幅度倾斜。

2.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施工工艺及过程控制

2.1集料质量控制

粗集料和细集料的一些性质,如颗粒的大小、形状、棱角、吸水率和表面粗糙度;级配混合料的最大集料尺寸、粗集料的比例,用砂量和性质等对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都有直接影响。在研究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时,必须在保证集料质量的前提下,再考虑如何控制矿料的级配,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性质,从而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

2.2沥青混凝土的拌和

2.2.1合理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

一般情况下,拌和温度维持在170℃即可,但是具体拌和温度的确定可以根据当时的施工气候及温度进行适当增加或者降低,以达到最佳的拌和效果。同时,在加入矿料的同时也需要加入常温矿粉。因此,应该适当提高拌和温度来确保矿料的有效拌和温度。依据经验,矿料的进料温度一般维持在180℃~190℃之间,混合料出厂温度维持在160℃~170℃范围为最佳。

2.2.2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及拌和温度的直观检查

如果混合料又黑又亮,料车上的混合料呈圆锥状,或混合料在摊铺机收料斗中“蠕动”,则表明沥青含量正常;如果混合料特别黑亮,料车上的混合料呈平坦状,或沥青结合料从骨料中分离出来,则表明沥青含量过大,或骨料没有充分烘干,表面上看起来沥青太多;如果混合料呈褐色、暗而脆、粗骨料没有完全覆盖、收料斗中的混合料不“蠕动”,则表明沥青含量太少,或过热、拌和不充分。沥青混合料在正常摊铺和碾压温度范围内,往往会冒出兰色蒸汽;沥青混合料产生黄色蒸汽或缺少蒸汽,说明温度过高或过低。上述的直观检查仅供现场施工、质检人员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准确的数据需通过试验后来及时纠正。

2.3沥青混合料的摊铺作业

下面层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上面层应采用无接触式自动找平装置控制。经摊铺机初步夯实的摊铺层应符合平整度、横坡度的规定要求。摊铺机应以测量标高为准,将熨平板用合适的木板垫起,调整到合适的高度。在摊铺过程中,摊铺机的摊铺速度也是影响摊铺质量的一个因素,摊铺速度过快,不但运输车辆跟不上,压路机的工作也不能满足要求,从而影响到了压实度的达标,进一步会使路面渗水,路面破坏。

2.4沥青混合料压实度控制

在保证准备和使用了施工技术方案、高质量沥青混合料、高效拌和与摊铺设备之后,应该对其进行压实来保证路面具有较高的质量。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压实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强它的稳定性、强度、耐久度,尤其是抗疲劳度。相关资料和文献显示,以标准压实度对应的空隙率为参照对象,空隙率每提升1%,路面的疲劳寿命就要缩短35%左右;路面压实度每降低1%时,沥青混合料的抗渗透性便会降低2倍。路面压实度不够,会显著提高空隙率,而导致沥青混合料的快速老化,缩短道路的使用寿命。依据压实目的不同,可以将压实流程分为初压、复压以及终压这三个阶段。

3.结束语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高速公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正日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技术经济活动,具有技术难度高、流动性强、协作性要求高、周期长、受外界干扰及自然因素影响大等特点;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还要涉及到社会各主体的制约。因此,要做好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应该及时总结相关经验,开展系统化的研究,从设计、施工工艺、施工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全面的质量管理系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整体质量,从而提高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地摊经济实施方案篇4

(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福州)

摘要: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成本核算工作作为医院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已获得政府和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针对医院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文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问题;对策

一、概述

自2012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在全国实施。新制度增设了“成本管理”章节,首次系统地对医院成本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进一步细化了成本核算,为医院的成本管理、成本控制提供了有效依据。成本核算工作作为医院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已获得政府和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伴随着新制度的实施,全成本核算工作已在各级医院中全面铺开,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成本核算改革目标和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需要进一步深化。

二、我国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成本核算认识的错位

随着医改不断深入,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医院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减。医院现有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受到严重的冲击和挑战,医院的管理者迫切希望制定一些可以衡量的经济指标,激励医院发展,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部分医院片面强调以科室为核算对象的不完全成本核算,将成本核算简单地等同于奖金分配的计算。这一认识的错位导致了科室重收入,轻质量。比如,有些医院“大处方”、滥用抗生素和过度检查等;而有些医院为了控制成本,可以给患者带来福音的技术创新项目不敢上。

2.成本核算不到位

新制度明确规定了成本核算的原则、对象以及成本归集和分摊的方法。但是,受医院信息化发展和医院基础设施等多种因素制约,成本核算大多还停留在半手工阶段——财务人员依据主观经验确定、归集和分摊成本。成本核算缺乏科学性,成本数据往往与实际有偏差甚至扭曲,不能全面真实反映医院的成本水平。

(1)医院人员的流动性更强,人力成本归集困难。与普通的工业企业不同,医院人员的流动性更强。部分医生既要在门诊坐诊,又要管理住院患者;部分医护人员必须在医院各病区间轮转、去外地进修规培或是支援困难地区工作。没有成熟的考勤软件,多数医院只能保证总成本的准确性,无法保证成本在各科室间的准确归集。虽然总成本是准确的,但是科室成本、诊次成本和床日成本是失真的。

(2)医院基础设施滞后,公摊成本的分摊不科学。新制度规定了电费的分摊方法:科室无用电记录时,电费按房屋面积或仪器设备占用比例进行分摊。目前,大部分医院即使是新建的大楼,都没有分楼层或者是科室配备电表,无法获得用电记录。各科室的电费成本只能依靠分摊计算。运用上述的分摊方法,选择以房屋面积为分摊参数,可能存在用电设备多、人员数量多,但是科室负担的电费无差别;选择大型设备仪器设备占用比例为分摊参数,可能存在仪器设备使用效能不同,科室负担的电费无差别。医院的基础设施滞后,其他的公摊成本比如水费和取暖费等也存在相似的的情况。在缺少使用记录的情况下分摊,无法真实反映科室公摊成本的实际情况。同样会造成科室成本、诊次成本和床日成本失真。相应的成本控制也无法落到实处。

3.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成本控制脱节

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是建立在成本核算基础之上的。成本核算不到位,成本结果不精确,成本分析就可能产生错误的结论,无法有效指导成本控制。此外,由于成本分析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持,制约了成本控制的施行。现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财务账务系统、财产物资系统、成本核算系统、考勤系统等各自为政。无法实现数据实时的提取和分析,提供的成本信息滞后,管理者无法实时掌握成本的动因,成本分析流于形式。

三、对策

1.理清成本核算与奖金分配的关系,明确成本核算目的

医院全成本核算有其更丰富的内涵,根据核算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诊次和床日成本核算。目前,仍有相当数量医院开展较多的是科室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的直接目的就在于核算科室的收支结余,进而计算出科室的奖金。显而易见,以科室为核算对象的成本核算是不完全成本核算。医院全成本核算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内部成本核算,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水平,为合理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和财政经费补助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医院成本核算不仅是医院完善奖金分配制度、实施员工激励管理的保证,而且是推进医院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重要手段,是医院整体战略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探寻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案,树立全员管理和参与的思想

我国医院成本核算工作起步晚,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都还不够完善。医院服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给医院成本核算增加了较大的难度。医院成本的归集和分摊不只是财务部门数据简单的处理,更需要全院各部门的高度配合。人力成本的核算需要所在部门按时、报送人事部门考勤信息,人事部门及时汇总、整理、报送各科室的人力成本。从短期看,公摊成本的分摊,需要总务部门与使用科室一同配合,讨论出合理的分配方案,才能真正落实成本控制。比如,电费可以根据各使用科室报送的大型仪器的功率、使用时间估算各科室的大致电费等情况。从长远看,需要基建部门配合,对医院水、电等重新布局,建立“一科一表”准确计量各科室成本。树立全员管理和参与的思想,让医院全体人员认识并了解成本核算,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寻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案,才能夯实成本核算的基础,保证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3.建立统一的成本信息管理平台

医院专业分工精细,各部门联系密切,成本信息需要采集的数据面广。因此医院只有建立统一成本信息平台,才能高效的处理大量繁杂的数据,保证成本核算结果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实现成本的实时分析与有效控制。在这个平台上,整合医院的各个系统,比如信息管理系统(HiS)、财务账务系统、财产物资系统、考勤系统等,实现各系统间自如的对接与共享,使原先分散、各自独立的数据能够灵活的调取,为成本核算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在这个平台上,便捷地提取成本核算结果,设置相关指标及参数,实现成本自动、实时分析,成本控制与上述各系统联动,最终实现医院各项成本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成本,追踪成本变化原因。

当前新医改方案的实施——药品与耗材零加成,势必造成医院收入大幅下滑。医院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医院要保持原有收益,必须节约成本。因此,提升医院成本管理水平迫在眉睫。医院成本核算作为医院成本管理工作重要环节,必须加强和不断完善。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发现问题,努力解决,积极总结,为医院优质发展提供数据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郑大喜.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思路探讨.卫生财会通讯,2010,14(4).

地摊经济实施方案篇5

小摊贩占道经营,影响市容市貌,影响交通安全,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一些地方城管的暴力执法则严重地侵害了公民的人身财产权利,降低了政府的威信,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城市管理者应如何协调“小摊贩”利益和城市管理目标之间的关系,这需要对我们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进行反思,找出小摊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及现存的传统城市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形成一套符合具体情况的城市管理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从而建设一个服务型的城市管理体制。

关键词:以人为本生存权和谐社会城管小摊贩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063-02

“小摊贩”是城市生活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们没有营业执照,没有固定场所,以贩售一些廉价生活必需品为主。城市的小摊贩多集中于人流量较多的小街边,他们流动摆摊,极大地方便了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他们大部分为农民工,也有一部分是下岗工人,大多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很难在城市中找到适合的工作,摆小摊自然成为了他们很好的谋生手段。他们广泛从事着食品加工、商品销售、修理修配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这些人作为城市经济的一个细胞,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日渐被城市管理者所重视。

一、目前城市管理与小摊贩之间存在的问题

小摊小贩的存在影响了市容市貌,城管驱赶小摊贩频繁发生的冲突事件昭示了城管与小摊贩的关系不容乐观。

“城管来啦!”正在路边做着生意的小贩闻风丧胆,立刻手忙脚乱收拾小摊东逃西窜,如同老鼠见了猫。“城管来,小贩躲;城管追,小贩跑;城管走,小贩回”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新版猫捉老鼠”。城管和小贩仿佛成了一对天生的冤家,小摊贩们就是在这样的夹缝中艰难生存。

城管是城市管理监察组织,其前身就是市容管理组织,主要工作是“城市环境综合保障工作”。可以说,城管的执法“有法可依”,但怎么就成了民众谴责、网民恶搞的对象呢?城管在责难声里叫屈。

一边是靠劳动谋生的小贩,一边是照章办事的城管,他们的存在似乎都无可厚非,但却成为势不两立的对立面。小摊贩代表了社会底层人民,城管则代表了国家行政机关,这两者之间难以调和的关系应该引起城市管理者的深思。

二、小摊贩存在的现实意义

小摊贩是经济的“末梢神经”,他们的存在无疑对促进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小摊贩这个群体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也难免会存在很多弊端,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一)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1.极大地便利市民日常生活。小摊小贩的最大特点是“提篮小卖”,这种流动性刚好满足了一些市民就近、方便的生活需求,因为小摊贩能够在马路边甚至小区门口提供各种商业服务。

2.能够倡导“劳动者最光荣”的社会风气。小摊贩的辛苦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能够承受这种劳动强度的人是最本分的劳动者,他们的劳动态度应当得到整个社会的尊重和鼓励。

3.活跃市场经济。小摊贩作为最小的经营单位,毋庸置疑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也是市场经济的细胞,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一个城市最为活跃的经济细胞,小摊贩也是许多大型企业的初始形式和社会基础。

4.为社会底层人民提供生活保障。小摊贩们大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缺少充裕的资金,并且缺少足够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成本较低和不需要太多技术的的小生意是其取得收入最好的选择,因此这是他们取得经济收入的主要形式。

5.有利于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小摊小贩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给予关注和保护。构建和谐社会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是需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的具体行为。小摊贩们若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在城市立足,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保护。只有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民众的生存有了保障,社会才能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才不是空谈。

(二)弊端分析

1.违规经营现象严重。小摊贩们大多缺乏知识,容易出现占道经营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市容市貌,更容易在上下班高峰期造成交通拥堵,妨碍正常的交通秩序,造成安全隐患。

2.小摊食品安全令人担忧。小摊贩们的经营项目大多以食品加工经营为主,但由于其采取流动经营的方式,并尽可能地压低成本以取得更多的收入,加之缺乏必要的技术和知识,因此就无法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

3.随处经营污染城市环境,有碍市容市貌。小摊贩的经营大多不注意环境保护,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垃圾随手乱扔,而在他们走后也很少有人去处理。这样的情形无疑会对市容市貌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具体措施

既然小摊小贩是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而且又是城市管理所不可逃避的问题,我们就必须切实提升对小摊贩的管理水平,以增强城市的经济活力。那么,应该如何做呢?笔者针对具体情况提出如下意见:

1.政府相关部门要转变观念。认为城市建设和小摊小贩的存在势不两立的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为了“政绩”而唾弃小摊小贩的城市的领导干部,应该立即改变观念,更深入地思考小摊小贩与城市建设的真正关系,认真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社会责任、社会效益等要素的深层含义。

(1)抓紧相关立法。就目前而言,很多市政府对小摊贩的管理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这导致了城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出现很多不必要的混乱。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法律法规既要有详细的违规之后的惩罚措施,也应该有保护小摊小贩权益的的内容,以杜绝对小摊小贩“一刀切”的现象。

(2)教育与宣传并进。针对很多小贩素养不高的现实,政府与相关部门应该对他们加强保持城市清洁的重要性、食品安全、保持交通顺畅重要性等内容的教育和宣传,使小贩的行为向着符合城市发展的方向接近。

(3)进一步加强城管队伍建设,提高城管队伍素质。加强城管队伍建设可以减少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和谐”,使城管在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时不会假公济私或是盛气凌人。

2.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决定。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提供优良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公共信息等。对于城市管理来说,政府应该提供以下公共产品和服务:进行城市道路与桥梁的改造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供收费低廉的农贸市场以解决弱势群体摆摊设点维持生存的问题;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以满足城市末稍人群的需要等等。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及就业问题。解决弱势群体问题,需要有一系列社会政策的支持,也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解决突出的矛盾与问题。通过最低生活保障、贫困医疗救助等方式解决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问题。另一方面要出台相关政策解决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针对不同对象提供不同的就业方案。如针对下岗职工,可以通过教育转变择业观念,进行二次创业;对于失地农民和农村流动人口,可以通过短期职业培训和岗前培训等方式提高劳动力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对于从事违法经营的弱势群体要进行教育与引导,最大限度地提供合法经营的渠道与机会,把他们的经营活动纳入正当的市场经济体系之中。作为政府部门,要变堵为疏,给小摊贩提供一个专门的、低价的、方便的经营场所。

4.建立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机制和平台,把群众需要与城市管理结合起来。城管执法是保障城市发展、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在实践中必须以尊重市民生活与发展愿望为基础,让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实现“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局面。一是通过网站、热线等平台与群众互动,听取群众意见,群策群力,共同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二是引导群众、社区进行自我管理,发挥基层组织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三是主动贴近群众,做好服务工作,及时了解群众的想法,为群众排忧解难。根据群众需要来创新城管部门的工作方法,是实现城市管理高效化的必由之路。

5.加强对小摊贩经营卫生及质量的监督。现在的市场上,小摊贩提供了低价的商品,但是也存在一些不法商贩无视国家法律,将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商品拿到市场加工出售,给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政府应加强对小摊贩的监督,对不符合标准的也应坚决取缔。

6.具体实施的参考方案。政府可以对市区进行分类划分,规定哪些地方允许摆摊设点,哪些地方严禁摆摊设点,当然对允许的地方也不是放任自流,需要政府对摊位的规模、摆摊的时间和经营范围进行一定的限制。区域和时间划分清楚不仅有利于执法部门区别对待,也有利于摆摊设点者的自觉遵守。

(1)在道路两边合理规划,由市政部门统一制作整齐、美观、实用的固定摊位,供商贩使用。

(2)允许在规定的时间、指定的地点,在该社区附近设立摊点。

(3)在政府主导下进行合理规划,使小摊贩有序发展并成为一种商业模式。这样既能够解决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不会影响到城市的交通秩序和市容市貌。

(4)加强对小摊贩的教育。民以食为天,小摊贩也是迫于生活的压力才在城市靠做小生意挣点钱。问题出现时,应该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不能让其无以为继。对经教育警告无效的经营者应依法进行严肃处理。

(6)政府应从卫生、环保、安全的角度出发制定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

(7)政府可以对小摊贩实施严格的许可证制度。

(8)政府应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制度,若检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小摊贩,即行取缔。

(9)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以人为本,充分体谅和倾听社会低层人士的疾苦与诉求。

四、结论

在现阶段,城市管理是一道难题,尤其是对小摊贩的管理更是不可回避的棘手问题。城市管理与小摊贩经济是一对矛盾的共生体,小摊贩是城市商业的“末梢神经”,是城市活力的体现。城市的品位如何?是否具有强劲的活力,不应仅仅表现在市容市貌的整洁上、高楼大厦的建造上,更应体现在市民的生活质量上。换言之,生活在城市最下层的民众的人格尊严、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张扬,才是城市文明的真正表征。弱势群体的生存权,比任何意义上的亮、靓和美都重要。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尊重现实、尊重民众利益、尊重科学,关注弱势群体。

正视小摊贩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使之与城市文明和谐共处,才是解决摊贩与城市市容之间矛盾的关键问题。只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真正将社会底层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构建和谐社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文林峰.城镇住房保障.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2.齐延平.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3.周伟林.城市社会问题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北京,2009

4.俞可平.和谐社会与政府创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地摊经济实施方案篇6

   1目前节水灌溉工程经济评价存在的问题

   经济评价包括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这里着重分析国民经济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整体的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计算分析项目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净效益,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所谓净效益是指灌溉工程项目产出与费用的差值。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及年运行费,其大小可根据规划设计资料按工程投资参照类似工程分析确定,相对来说较为简单;相反,效益的估算则比较复杂。然而目前节水灌溉工程在做经济评价时,对效益的估算却有些简单化、理论化,与实际相去甚远,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节水灌溉工程经济评价范围较为单一

   灌溉农业增产是水、肥、土、种、管等农业技术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灌溉是促进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农业增产上只起到其应有的一部分作用。因此,在计算农业增产效益时,不能全归功于灌溉的作用。灌溉增产效益只能是在相同的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由于灌溉措施而增加的农业产量部分。在《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中规定,灌溉工程作为农业项目中的一个部分,应把灌溉与农业技术措施的效益结合起来。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因涉及到水利部门、农业部门及行政管理部门的合作问题,受管理体制所限,虽考虑一些农业技术方面的投人,一般仍把灌溉工程看作一项单纯的水利工程,只侧重于从水利工程角度衡量项目的技术、经济的可行性,未足够重视当水利工程实施后应采取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应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体系。

   1.2灌溉效益计算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较差

   目前灌溉节水效益的计算方法有分摊系数法、影子水价法及缺水损失法,其中缺水损失法任意性较大,一般很少采用。影子水价法适用于已进行灌溉水资源影子价格研究并取得合理成果的地区,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地区也不能采用。我国目前常用的方法为分摊系数法,即按有无灌溉项目对比灌溉和农技措施可获得的总产值乘以灌溉工程建成后的灌溉效益分摊系数。

   分摊系数法认为,农田增产值是作物栽培、施肥、品种改良、植保、机耕等农业技术措施和灌溉技术措施的综合作用的结果,故可从增产值中分摊一部分做为灌溉效益,其分摊的百分数即为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分摊系数有如下2种确定方法:

   (l)试验法。选择土壤、水文地质条件均一致的试验区,分成苦干小区,实施一定的农业措施,实行灌溉和不进行灌溉的多种试验小区,进行对比试验,从而分析其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我国各地按上述分析,灌溉效益水利分摊系数一般为0.2一0.6,平均约为0.4左右,而相应的农业分摊系数一般为0.4-0.8,平均约为0.6左右。

   (2)统计法。这种方法是在拥有与设计灌区条件相似的灌区工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的,如灌区历年农业技术措施情况、灌溉工程配套情况、灌溉条件和水量满足程度、降雨量、作物产量以及农业措施的投资等大量资料。这种方法认为,一般灌区工程建成投产后,都经历了3个阶段。第1阶段是灌区运用初期,灌溉技术水平一般,农业技术措施水平一般;第2阶段是灌区运用一个阶段后,灌溉技术水平提高到较高水平,农业技术措施水平和第1阶段水平相同;第3阶段是灌区经过较长运用时间以后,灌溉技术水平和农业技术措施水平都提到较高水平。

   根据上述3个阶段,统计分析得出灌溉效益分摊系数。但是农业生产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且各因素之间相辅相成,彼此不可取代。在实际生产中,农业的种植模式、种植结构和水利条件都是变化的,假定某个时期某个技术条件固定不变,另一个技术条件变化是不切实际的。因此用这种方法分析的灌溉效益分摊系数也是难以置信的。

   根据各地的分析结果,农业分摊的灌溉效益较水利的大。从灌溉投资来看,农业增加的投资较小,而水利投资较大。这样在节水灌溉工程经济评价中有时造成本来灌溉效益较好,但由于灌溉农业效益分摊给水利的效益较少而得出灌溉工程不经济的错误结论,工程可能被否定。有时,农业增加的投资较大,灌溉效益分摊给农业的效益小于灌溉给农业增加的投人,成本都收不回来,何谈灌溉农业的效益。因此实际经济评价效益分摊系数的大小较难把握。提高产量也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作经济评价时应通过多种方案分析比较,对整个工程作经济评价,应选择最优的灌溉技术、农业配套和科学管理手段,使这个复合型的项目以最少的投人获得最大的产出。

   2.2建议采用的计算方法

   目前灌溉增产效益的计算一般采用如下公式:nB=‘仁:答”(,一y。)c+艺a(了‘一)。‘)C‘/刀叫…式中,B为灌区多年平均增产值,即毛效益年值(元);a为灌区作物种植面积(亩);y。,y分别为采取灌溉措施前、后作物产量(k梦亩);y0,,犷分别为采取灌溉措施前、后作物副产品的产量(k岁亩);C,C分别为农产品与副产品的价格(元/kg);n为分析期限;。为分摊系数。

   公式中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采取灌溉工程措施前后灌区种植作物的种类相同;采取灌溉工程措施前后灌区种植面积相等。因此,需对原效益计算公式进行必要的修改:召=。!艺[a‘ai(少C+),C‘)〕-篙[‘了a少(yoc+y。’“’)]/“}

   2评价原则及计算方法

   2.1节水灌溉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

   农业增产的效益是水利和农业技术措施及管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因为水利和农业对作物增产起着互相影响、共同促进的作用,它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叠加关系,水利或农业的单独作用是难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的。没有水利条件,很多农业技施就不能发挥作用,农民也就不会选择高水肥要求的种植模式和品种,但仅有水利措施,没有相应的农技措施和科学的管理相配合要大幅度式中,a;,a,分别为实施灌溉工程和未实施灌溉一L程某种作物的种植面积(亩);a‘,aj分别为实施灌溉工程和未实施灌溉工程某种作物的种植比例;,为灌溉土地利用系数,刀=灌溉工程实施后净灌溉面积/(灌溉工程实施后净灌溉面积+工程占地面积);n为采取灌溉措施后灌区作物种植种类;m为采取灌溉措施前灌区作物种植种类;其余符号同前。

   这样不仅考虑了灌溉工程实施后随着供水保证程度的提高,区内种植模式、种植结构可能发生的较大变化,而且考虑了灌溉工程实施的占地,实际灌溉面积与工程实施之前有所变化等因素。

地摊经济实施方案篇7

企业筹集资金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发行企业债券。债券可以等价发行,也可以溢价发行或折价发行。在溢价或折价发行时,必须在发行期内进行摊销。溢价或折价摊销进入财务费用,冲减利息费用或增加利息费用。利息费用作为扣除项目,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可以从所得里扣除,纳税人利息费用的多少直接影响纳税人应纳所得税额的多少。摊销方法有直线法和实际利率法两种,两种方法计算出来各年的摊销额是不同的。因此,企业债券溢(折)价摊销要对纳税人每年的应纳所得税额产生影响。

2企业债券溢价发行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2.1企业债券溢价发行的直线摊销法企业债券溢价发行的直线摊销法是指将债券的溢价按债券年限平均分摊到各年冲减利息费用的方法。

[例]大盛公司1994年1月1日发行债券100000元,期限为5年,票面利率为10%,每年支付一次利息。公司按溢价108030元发行,市场利率为8%。

2.2企业债券溢价发行的实际利率法企业债券溢价发行的实际利率法是以应付债券的现值乘以实际利率计算出来的利息与名义利息比较,将其差额作为溢价摊销额[15]。其特点是使负债递减,利息也随之递减,溢价摊销额则相应逐年递增。仍以上例为例,该公司债券溢价发行

债券摊销方法不同,不会影响利息费用综合,但要影响各年度的利息费用摊销额。如果采用直线摊销法,前几年的溢价摊销额都为1606元,而实际利率法的摊销额为1357.6元、1466.2元、1583.5元、1710.2元、1912.5元,前少后多。前几年的利息费用则大于直线法的利息费用,如93年多出248元,94年多出139.8元。公司前期缴纳税收较多。因此,由于货币的时间价值,大多数企业愿意采用实际利率法,对债券的溢价进行摊销。

3结论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履行法律义务的前提下,运用税法赋予的权利,通过对企业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节约纳税的一种方法和手段。企业实现税收筹划的途径有很多,会计政策选择是其中之一。通过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税收筹划,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受企业内外部的经济、技术条件约束最小,筹划成本最低,因而,最具有可操作性。那么,税收筹划是否会成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在此动机下进行的会计政策选择将产生什么样的经济后果?基于对资产会计政策的选择对纳税筹划产生的影响进行的研究,就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地合理避税的方案选择。

参考文献:

[1]荷兰国际财政文献局.国际税收辞汇[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198.

[2]梅格斯.会计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776.

[3]印度税务专家n.J.雅萨斯威.个人投资和税收筹划[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49.

[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3~24.

[5]ddLawrenceRevsine.DanielwCollins.w.BruckJohnsonkFinanciallReporting&analysis[m].newYorkmcgrawHill.2004,11~12.

地摊经济实施方案篇8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层;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asphaltconcretepavementconstructionprogramandmethod

CaoXiao-yan1,Lipeng2

(1.LaiwuCitytransportationBureauLaiwuShandong271100;

2.LaiwuCitytransportationBureauLaiwuShandong271100)

【abstract】thenewcentury,China'stransportationinfrastructurehasmaderapiddevelopment,butwiththeriseinlaborcosts,constructionrequiresintensificationandmechanizationofproductionmanagement,thesameistrueofasphaltconcretepavementconstruction,sotheactualconstructionofthispaperputforwardarealisticconstructioncharacteristicsprogramsandmeasuresinordertofullytaptheeconomicandsocialbenefitsoftheproject.

【Keywords】asphaltconcretepavement;Constructionprogram;Constructionmethod

本文以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为基础,以施工方的工程项目管理为立足点,提出科学合理的项目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

1.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方案

(1)本项目分两个施工工区同时施工,每个工区平均使用的机械设备、人员安排如下:沥青混凝土摊铺机2台,双钢轮压路机4台,自卸车15辆,装载机3台,沥青拌和站1套,小型压路机1台;施工员2名,测量员4名,机械操作手100名,质检员4名、试验员4人,安全员2人;沥青混合料所用的材料都要经过试验检测,满足规范及招标文件要求。

(2)本项目分别设置Ⅰ、Ⅱ两个工区,每个工区建设一个沥青混凝土拌和站。拌和站设置的位置空旷、干燥、运输条件良好,拌和场地面硬化处理,各种材料的储存和堆放场地要设隔墙隔离,材料分开存放,有良好的排水设施,加强环境保护、消防和安全工作。细集料设防雨顶棚。拌和设备冷料仓5个,冷料仓之间互相隔开,严禁装料过多,造成矿料的混杂,配备水泥等外加剂附加设备。在拌和前必须对拌和楼的计量设备进行标定,同时标定拌和厂沥青用量检测设备。所有原材料经过试验检测均符合设计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确认才能用于施工。

(3)按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验证三阶段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检验应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附录B规定的方法和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进行,并根据实践经验和马歇尔试验结果,经过试拌试铺论证确定。

2.沥青砼上基层、沥青砼面层的施工方法、技术措施

2.1下承层:下承层已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经检查无缺陷,表面平整、洁净。如有缺陷就想办法进行修整、弥补,再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下、中、上面层施工前,根据下承层清洁情况和规范要求洒布粘层油。

2.2测量放样:利用导线点恢复中桩、边桩,直线上每10m设一桩,曲线上每5m设一桩;高程测量上我们采用两级测量制,即一组测量,一组复核,切实做到数字准确无误;挂线:沥青碎石上基层摊铺采用挂线方法,基准线的张紧力达到规范要求,基准线立柱与基准线之间连接牢固,以免发生上下或左右松动现象。要求钢丝线的强度不小于800n。中面层和上面层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控制厚度和平整度。

2.3沥青混合料拌和。

沥青混合料拌和机生产前对计量系统动静态、温度传感器进行标定,对于本项目生产任务较大还要对拌和机进行专业标定,拌和机调试达到要求后再进行生产。

2.4沥青混合料运输。

沥青混合料运输用30t的自卸汽车,运输车的数量根据拌和站生产能力、实际运输车速、运距等情况综合考虑,合理配置;运输车装料前必须清洗干净,车箱底板及周壁要涂一层隔离剂,但不在底板留存余液;自卸车应前后移动装料,以免造成粗集料的离析现象,运输过程中加盖蓬布,以保温和避免污染环境,随时检测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和运至现场温度;摊铺机前方应有5辆运输车等候卸料,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在摊铺机前100~300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若混合料不符合施工温度要求,或已结成团块、已遭雨淋的不得铺筑。

2.5沥青混合料摊铺。

沥青混合料摊铺采用两台摊铺机成梯队方式进行摊铺,前后错开10~20m,两幅之间有30~50cm左右宽度的搭接,并错开车道轮迹带,上下层的搭接位置错开200mm以上;沥青碎石上基层、下面层摊铺厚度采用钢丝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随意中途变速或停顿,普通沥青混合料摊铺速度控制在2~6m/min,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速度控制在1~3m/min;摊铺遇雨时,立即停止施工,并清除未压实成型的混合料,遭受雨淋的混合料应废弃,不得卸入摊铺机摊铺。

2.6沥青混合料碾压。

(1)沥青混合料的碾压采用配套的碾压机具:轮胎压路机,双轮双振压路机,手扶式小型振动压路机1-2t,压路机不少于5台。

(2)碾压紧跟摊铺机进行,碾压过程按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压路机应慢而均匀、均衡地跟在摊铺机后面及时碾压,碾压速度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的规定,初压:用光轮压路机静压1遍,速度1.5Km/h。复压:初压完成后,即行复压,先采用双钢轮振动振压2~3遍,速度为1.5Km/h。再采用重型的轮胎压路机进行搓揉碾压3~4遍,速度4Km/h。终压:双钢轮压路机静压不少于2遍直至消除轮迹,速度3Km/h。碾压终了温度不低于90℃。碾压长度控制在60~80m。

(3)碾压时压路机驱动轮面向摊铺机,由低到高,超高段由内侧到外侧依次连续均匀碾压,相邻碾压带重叠1/3~1/2轮宽,对操作手进行培训,不允许压路机在沥青混合料上转向、调头,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行,不准刹车制动。

(4)要对初压、复压、终压段落设置明显标志(插标识牌),便于司机辩认。对松铺厚度、碾压顺序、压路机组合、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及碾压温度应设专岗管理和检查,坚决杜绝面层漏压。

(5)对于压路机压实不到的局部沥青路面,采用小型手扶振动压路机等小型机具,将压路机不便压实的地方振捣密实。

2.7接缝处理。

(1)纵向施工缝。采用两台摊铺机成梯队联合摊铺方式的的纵向接缝,应采用斜接缝。在前部已摊铺混合料部分留下10~2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高程基准面,并有10~20cm左右的摊铺层重叠,以热接缝形式在最后作跨接缝碾压以消除缝迹。如果两台摊铺机相隔距离较短,也可做一次碾压。上下层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

(2)横向施工缝。全部采用平接缝。用三米直尺沿纵向位置,在摊铺段端部的直尺呈悬臂状,以摊铺层与直尺脱离接触处定出接缝位置,用锯缝机割齐后铲除;继续摊铺时,应将接缝锯切时留下的灰浆擦洗干净,涂上少量粘层沥青,摊铺机熨平板从接缝处起步摊铺;碾压时用钢筒式压路机进行横向压实,从先铺路面上跨缝逐渐移向新铺面层。

(3)此外还有养生。沥青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到周围地面温度时(最好隔夜),方可开放交通。在新摊铺的路段设置路障和警示牌。禁止非施工车辆上路,避免给沥青路面造成污染。

参考文献

[1](美)美国项目管理协会著,卢有杰、王勇译,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地摊经济实施方案篇9

成本核算工作作为医院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已获得政府和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伴随着新制度的实施,全成本核算工作已在各级医院中全面铺开,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成本核算改革目标和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需要进一步深化。

二、我国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成本核算认识的错位

随着医改不断深入,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医院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减。医院现有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受到严重的冲击和挑战,医院的管理者迫切希望制定一些可以衡量的经济指标,激励医院发展,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部分医院片面强调以科室为核算对象的不完全成本核算,将成本核算简单地等同于奖金分配的计算。这一认识的错位导致了科室重收入,轻质量。比如,有些医院大处方、滥用抗生素和过度检查等;而有些医院为了控制成本,可以给患者带来福音的技术创新项目不敢上。

2.成本核算不到位

新制度明确规定了成本核算的原则、对象以及成本归集和分摊的方法。但是,受医院信息化发展和医院基础设施等多种因素制约,成本核算大多还停留在半手工阶段财务人员依据主观经验确定、归集和分摊成本。成本核算缺乏科学性,成本数据往往与实际有偏差甚至扭曲,不能全面真实反映医院的成本水平。

(1)医院人员的流动性更强,人力成本归集困难。与普通的工业企业不同,医院人员的流动性更强。部分医生既要在门诊坐诊,又要管理住院患者;部分医护人员必须在医院各病区间轮转、去外地进修规培或是支援困难地区工作。没有成熟的考勤软件,多数医院只能保证总成本的准确性,无法保证成本在各科室间的准确归集。虽然总成本是准确的,但是科室成本、诊次成本和床日成本是失真的。

(2)医院基础设施滞后,公摊成本的分摊不科学。新制度规定了电费的分摊方法:科室无用电记录时,电费按房屋面积或仪器设备占用比例进行分摊。目前,大部分医院即使是新建的大楼,都没有分楼层或者是科室配备电表,无法获得用电记录。各科室的电费成本只能依靠分摊计算。运用上述的分摊方法,选择以房屋面积为分摊参数,可能存在用电设备多、人员数量多,但是科室负担的电费无差别;选择大型设备仪器设备占用比例为分摊参数,可能存在仪器设备使用效能不同,科室负担的电费无差别。医院的基础设施滞后,其他的公摊成本比如水费和取暖费等也存在相似的的情况。在缺少使用记录的情况下分摊,无法真实反映科室公摊成本的实际情况。同样会造成科室成本、诊次成本和床日成本失真。相应的成本控制也无法落到实处。

3.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成本控制脱节

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是建立在成本核算基础之上的。成本核算不到位,成本结果不精确,成本分析就可能产生错误的结论,无法有效指导成本控制。此外,由于成本分析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持,制约了成本控制的施行。现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财务账务系统、财产物资系统、成本核算系统、考勤系统等各自为政。无法实现数据实时的提取和分析,提供的成本信息滞后,管理者无法实时掌握成本的动因,成本分析流于形式。

三、对策

1.理清成本核算与奖金分配的关系,明确成本核算目的

医院全成本核算有其更丰富的内涵,根据核算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诊次和床日成本核算。目前,仍有相当数量医院开展较多的是科室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的直接目的就在于核算科室的收支结余,进而计算出科室的奖金。显而易见,以科室为核算对象的成本核算是不完全成本核算。医院全成本核算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内部成本核算,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水平,为合理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和财政经费补助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医院成本核算不仅是医院完善奖金分配制度、实施员工激励管理的保证,而且是推进医院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重要手段,是医院整体战略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探寻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案,树立全员管理和参与的思想

我国医院成本核算工作起步晚,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都还不够完善。医院服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给医院成本核算增加了较大的难度。医院成本的归集和分摊不只是财务部门数据简单的处理,更需要全院各部门的高度配合。人力成本的核算需要所在部门按时报送人事部门考勤信息,人事部门及时汇总、整理、报送各科室的人力成本。从短期看,公摊成本的分摊,需要总务部门与使用科室一同配合,讨论出合理的分配方案,才能真正落实成本控制。比如,电费可以根据各使用科室报送的大型仪器的功率、使用时间估算各科室的大致电费等情况。从长远看,需要基建部门配合,对医院水、电等重新布局,建立一科一表准确计量各科室成本。树立全员管理和参与的思想,让医院全体人员认识并了解成本核算,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寻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案,才能夯实成本核算的基础,保证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3.建立统一的成本信息管理平台

地摊经济实施方案篇10

关键词:灌溉系统经济效益分析

(一)投资保护地灌排工程投资是指工程项目全部完成达到设计要求所需付出的全部资金,即花费在保护地灌溉工程建设上的全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

保护地灌溉工程投资一般包括:

①永久性工程的投资,包括主体工程建筑物、附属工程建筑物,以及配套工程的投资、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

②临时性工程的投资。

③其他投资,包括工程占地,处理工程的不利影响费用,勘测、规划、设计和科学实验等前期费用,生产用具的购置费用,管理费用,培训费用,预备费和其他必要的投资等。

对于配套工程投资,在规划阶段,可按扩大指标进行估算;在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对灌(排)渠沟一般可参照概算办法进行计算,对灌排渠(沟)以下的固定渠系和田间工程,可按扩大指标进行估算。其所采用的扩大指标,应根据类似工程或典型工程设计资料分析确定。

(二)年运行费年运行费用或称年经营费用是水利工程经济分析中另一个重要经济指标。它是指水利工程设施在正常运行期间需要支出的经常性费用,包括燃料动力费、维修费、管理费、补救和赔偿费,以及其他有关费用等。因为这些费用是年直接花费掉的,所以也称直接年运行费。

对水利工程而言,年运行费除以上所述的年直接开支的运行费外,还要对各类固定资产按一定的折旧率每年提取折旧费。它是工程管理单位每年从毛效益中需要提取的一项特殊支出,即工程使用寿命内无形消耗掉的固定资产,所以有人把折旧费称作间接年运行费。

为了便于计算,在经济分析中通常规定,所谓年费用(或称年成本)即包括直接年运行费和间接年运行费两部分。所谓年运行费则仅指直接年运行费用。年运行费计算方法如下:

(1)燃料动力费是指保护地水利工程设施在运行中所消耗的煤、电、油等费用。它与各年的实际运行情况有关,其消耗指标可以根据规划设计资料或实际管理运用资料,分年统计核算,求其平均值。对缺乏实际资料或规划设计阶段,可参照同地区类似工程设施的管理运行资料分析确定。

(2)维修费主要指保护地灌溉工程中各类建筑物和设备的维修养护费。一般分为日常维修费、岁修(每年维修一次)费和大修理费等。日常维修养护费可按照相应工程设施投资的一定比例(费率)进行估算,也可参照相同地区同类工程的实际开支费用分析确定。大修理不是每年都进行,为了计算方便,一般将大修理费用平均分摊到各年,作为年运行费的一项支出。可按投资一定比例进行结算。

(3)管理费包括工资、附加工资和行政费及其他日常费用等。这项费用的多少与工程规模、性质、机构编制大小等有关。一般可按年管理运行费的一定比例确定,或参照类似工程的实际开支费用分析确定。

(4)补救和赔偿费水利工程建成以后,有时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但保护地灌溉工程的这项影响一般较小,可按总值平均分摊到各年。

(三)效益计算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是指工程建成投入管理运用后,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效益,它是指工程建成以后对整个国民经济全面的影响,从而为全社会提供经济效益,增加国民收入;二是间接经济效益,或称经营管理效益。

1.灌溉效益灌溉效益是指修建灌排工程以后,在相同的自然、农业生产条件下,比较有灌溉措施和无灌溉措施或采用不同灌溉模式时的农业产量(或产值)。其增加的产量(或产值)即为灌溉效益。保护地灌溉效益计算有两种方法,即产量对比法、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法等。

(1)产量对比法

①纵向对比法:是指某一保护地(或面积)在修建灌溉工程后作物产量与本建(或未改建)灌溉工程前作物产量相比较,其增加部分即为灌溉效益。由于采用产量对比法时有些条件发生改变,如年份等,所以常常以平均增产效益表示:

②横向对比法:简单地说就是同类地区采用灌溉工程与不采用灌溉工程时比较其效益变化。式中Yo--未采用灌溉工程或未改建灌溉工程时的平均产量。

(2)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法保护地增产通常不仅仅是通过灌溉工程增产,通常伴随着其他农业措施,如种植制度、施肥等。因此,效益增加的一部分是由于采用灌溉工程后产生的,计算时应考虑这一影响。其计算式为式中C--灌溉分摊系数,可根据历年产量资料分析,或采用同类地区试验资料确定或按规范确定。

2.排水效益保护地往往因暴雨或大雨造成环境积水过深或引起地下水位上升而造成涝灾,排水效益通常可以用实物量或价值量来表达,其中实物量的表达方式通常有:绝产面积法、减产量、绝产率、减产率等表示,有时也考虑一些由于积水浸泡而造成建筑物损失等。其实物量表达方式如下:

绝产面积法:通常涝灾(或渍害)有轻重之分,排水工程建成后将会减少受灾面积,但无法准确定出其效益。实际工作中通常用减少的绝产面积来表示排水措施的效益。

减产量:以涝灾引起的减产损失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实际操作时往往有一定的难度。

绝产率:是涝灾区绝产面积与涝区总面积的一个比值。该指标是一个相对指标,运用这一指标表示排水效益,便于在条件类似区域计算采用。

减产率:是以涝区正常产量的损失程度来表示的一个相对指标。通常用单位面积上的损失率来表示。

(四)经济效益分析保护地灌排工程的经济效益分析就是比较工程的投资与效益在经济上是否可行。或对满足同一目标的较多工程方案,进行分析、计算和比较,选择出建设单位既能接受、投资效益又高的工程方案。保护地灌排工程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静态分析法;另一类是动态分析法。为了便于应用,现就这两种方法叙述如下:

1.静态分析法为不考虑资金的利息所做的分析比较,通常称为静态分析法。该方法指标通常有益本比法、年折旧费用最小法等。

(1)回收年限(益本比法)工程建成运行后,逐渐通过效益积累全部回收投资的年限。通常表示为

工程设计中的方案比较,除上述回收年限外,还必须考虑追加投资或方案间投资差额回收问题,通常称为抵偿年限。其计算公式为

我国一般采用的标准抵偿年限为3~5年。对于效益相同的各方案优选时,可以参考年折旧费用最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