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预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47:35

企业财务预测篇1

物流财务管理方法是指物流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所使用的各种业务手段,包括物流财务预测、物流财务决策、物流财务预算、物流财务控制、物流财务分析、物流财务检查等。这些方法互相配合,紧密联系,构成了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物流财务预测

物流企业财务预测是根据物流企业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考虑物流企业现实的要求和条件,对物流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和成果作出科学的预计和测算,为物流业务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物流业务收入预测。这是物流财务预测的起点,物流业务收入预测本身不是财务管理的职能,但它是物流财务预测的基础,物流业务收入预测完成后,才能开始物流财务预测。(2)估计需要的资产。资产通常是物流业务量的函数,根据历史数据可以分析出该函数关系,根据该函数关系,可以预测所需资产的总量。(3)估计物流业务收入、费用和留存收益。物流收入和费用与物流业务量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因此可以根据物流业务量来估计物流业务收入和费用,并确定净利润,净利润和利润分配情况共同决定了留存收益所能提供的资金数额。(4)估计所需融资。根据预计资产总量,减去已有的资金来源、负债的增长和内部提供的留存收益,得出所需的外部融资数额。

物流财务预测方法有两种,一是物流业务量百分比法。物流业务量百分比法是根据物流业务量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预测物流企业融资需求量的一种方法。利用物流业务量百分比法进行财务预测时,首先要假设收入、费用、资产、负债与物流收入之间的固定比例,然后根据预计物流业务量和相应比例,预计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再确定所需的融资数额。二是线性回归分析法。线性回归分析法是假设资金需要量与物流业务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然后根据一系列的历史资料,用回归直线方程确定参数,预测资金需要量的一种方法。

物流财务决策

物流财务决策是指物流企业财务人员在物流财务目标的总体要求下,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从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的过程。物流财务决策的步骤,包括明确物流业务问题、确定物流财务决策目标、拟定备选方案、对备选方案做出评价、选择备选最优方案、对物流财务决策方案的实施和跟踪反馈。

物流财务预算

物流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物流企业一定预算期内预计物流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具体说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等内容。编制物流财务预算是物流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物流财务预算需要以物流财务预测的结果为依据,受物流财务预测的质量制约,在对未来的规划方面它比物流财务预测更具体,更具有实际意义.

物流财务预算编制方法包括:(1)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固定预算是指在某一预算期内编制物流财务预算所依据的成本费用和利润,都只是在一个预定的物流业务量水平基础上确定的,是依赖一种业务量编制的预算。这种预算适合对物流业务量比较稳定的企业。弹性预算是在成本习性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按一系列可能达到的预计业务量水平编制的,能适应多种情况的预算。弹性预算的特点,是按预算期内某一相关范围内可预见的多种物流业务量水平确定不同的预算额,从而扩大了预算的适用范围,便于预算指标的调整,并按成本的不同形态分类列示,便于在预算期终了时,将实际指标与实际物流业务量相应的预算额进行对比,使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与考核建立在更加客观和可比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预算的控制作用。(2)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增量预算是以基期成本费用水平为出发点,结合预算期物流业务量水平及有关降低成本的措施,调整有关费用项目而编制的预算。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对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基底,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各种费用开支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开支数额的大小,从而确定预算成本的一种方法。(3)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定期预算是指物流财务预算的编制时间是定期的。滚动预算是指预算的编制时间是连续不断的,始终保持一定的期限。滚动预算与定期预算相比,其优点是:可以保持预算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使有关人员能从动态的预算中把握物流企业的未来,了解物流企业的总体规划和近期目标;可以根据前期预算的执行结果,结合各种新的变化信息,不断调整或修订预算,从而使预算与实际情况更接近,有利于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物流财务控制

物流财务控制是在物流财务管理过程中,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的手段,对物流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调节,以实现物流财务预算的指标,提高经济效益。实行物流财务控制是落实物流财务预算任务、保证物流财务预算实现的有效措施。物流财务控制一般经过以下几个步骤:制定物流财务控制目标,分解落实责任;实施追踪控制,及时调整误差;分析执行误差,搞好考核奖惩。

物流财务控制中最常使用的方法,为物流存货管理的经济批量法。指通过研究物品的订购费用、保管费用与订购次数、订购量之间的关系,对订购费用与保管费用进行最优化决策,从而确定订货批量、定货次数、订货间隔期和库存量,实现对存货的控制。物流存货管理的aBC分析法,是按成本比重高低将各成本项目分为a、B、C三类,对不同类别的成本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这种方法符合“抓住关键少数”、“突出重点”的原则,是一种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法,既适用于单一品种各项成本的控制,又可以用于多品种成本的控制,亦可用于某项成本的具体内容分类控制。价值密度分析法是指通过对物品的每一重量单位的价值大小进行分析,来确定在物品的流动过程中,最适用、最经济运输方式的一种方法。

物流财务分析

物流财务分析有事前、事中和事后分析。在物流财务预测、决策和预算编制过程中进行的财务分析,称为事前财务分析,其目的在于科学确定各项财务活动的具体目标和评选物流财务活动方案;在物流财务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进行的分析,称为事中分析,其目的在于物流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及实际脱离预算的原因,以便采取措施保证预算的实现;在物流财务活动期结束以后进行的分析称为事后分析,其目的在于确定预算实际脱离的程度和原因,以便总结经验,提高物流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物流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三种:1比率分析法。是利用会计报表及有关财会资料中两项相关数值的比率,揭示物流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方法。2比较分析法。是通过某项财务指标与性质相同的指标评价标准进行对比,揭示物流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方法。3趋势分析法。是利用会计报表提供的数据资料,将各期实际指标与历史指标进行定基对比和环比,揭示物流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变化趋势的一种分析方法。

企业财务预测篇2

财务预测和其他预测一样,不可能非常准确,但这个不很准确的预测依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预测的目的之一是对未来生产销售过程有一个想像和思考,这种预先的考虑改变了工作做到哪算哪的踩西瓜皮作风,提高了企业的应变能力,让管理者心中对未来有个大致的轮廓。这是财务预测的作用之一。

财务预测的另一个作用是改善投资决策。也许企业对未来的销售做了乐观的估计,这就要求扩大经营规模,进而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这样的融资需求并不总能被满足。企业筹资能力的局限、出于融资成本的考虑、资本市场的紧缩都会影响企业的融资总量。这时就需要根据可能筹措到的资金来安排投资项目和经营规模,使投资决策建立在可行的基础上。

如何做好财务预测工作,笔者认为需要重视四个方面。

第一、掌握公司经营的基本情况,熟悉财务状况。在从事财务预测工作之前,我做了一段时间的账务处理工作。这个工作在现在看起来它至少起到了一个作用:它让我熟悉了整个公司的财务情况,对全局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对涉及到的公司的经营状况也有所了解。这样在进行财务预测的时候,有些数据就能很快获得。

掌握公司的财务状况需要对企业的历史数据有全面的了解。从企业的历史数据,分析其中的规律,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能为预测未来的发展情况提供一个基本思路。根据这个基本思路确定恰当的预测方法:是用销售百分比法、回归分析法、现金预算的方法,还是其他办法。

实际工作中,评价一个财务预测工作的好坏,通常用的是它对未来的估计是否接近事实这个标准。虽然预测永远无法非常准确,但只有对未来进行较为全面充分的估计,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才能为以后的筹资计划提供较好的选择方案,为计划、控制和分析评价、业绩考核打下基础。

第二、要认真学习财务预测所需要的方法、理论。财务预测以销售预测为起点,在销售预测完成后,财务预测以销售预测的结果为基础进行测算。对于容易找出资产和负债、收入和费用与销售量的函数关系的企业,可以用销售百分比法来估计融资的需求。销售百分比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它使用成本低,便于了解资产和负债、收入和费用与销售量的关系。根据销售量来计算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利用会计等式确定融资需求。公式一:外部融资需求=预计总资产-预计总负债-预计股东权益。公式二:外部融资需求=资产增加-负债自然增加-留存收益增加。

对于其他不容易确定这种函数关系的企业,则可以采用编制现金预算来预测融资需求。现金预算不仅用于财务计划,它也是预测的工具。现金预算的内容包括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多余或不足的计算,以及不足部分的筹措方案和多余部分的利用方案。它是将其他预算(销售预算、产品成本预算、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有关现金部分汇总起来,再对收支差额如何平衡拿出具体计划。

除了这两种方法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如回归分析,这是比销售百分比法更精确的方法,根据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回归分析的方法求出资产负债表项目与销售额的函数关系,进而完成资产、负债的预测,再用与销售百分比法相似的步骤计算融资需求,这种方法相对比较复杂。

在使用现金预算作为预测方法时,期末现金的余额持有量可以选择最佳现金持有量。用最佳现金持有量可以以最低的成本,来满足生产经营周转的需要。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方法有成本分析模式:计算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三项成本之和最小的现金持有量;存货模式:当机会成本与交易成本相等时的现金持有量;随机模式:利用随机模式公式来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

第三,了解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发展趋势,对将来做出合理的估计。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变数,建立在历史数据上预测的结果,需要用可以预见的变化去进行调整。这种调整需要运用财务的谨慎性原则作为指导,尽量的把困难充分的估计出来,在预测时就提出来,便于尽早的考虑应对方法,做出正确的决策。

企业财务预测篇3

一、财务危机的预测

(一)财务危机预测

财务状况分析是危机预测的主要方法,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财务弱点,找出财务失败的征兆。企业的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及获利能力是财务危机识别分析的核心指标。公司的偿债能力越弱,资产管理能力越低,盈利能力越高,发生财务危机的机率越大。著名企业家李嘉诚也说:“现金流、公司负债的百分比是我一直最关注的环节,这是任何公司的重要健康指针。任何发展中的业务,一定要让业绩达致正数的现金流。”财务危机预测的内容主要包括偿债能力分析、资产管理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

(二)财务危机预测的内容——三大能力分析

1.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对企业债务清偿真正有压力的是那些到期的债务,企业清偿到期债务要以足够的现金流入量为保证。偿债能力分析应重点关注四个比率:

①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流动比率过低,企业可能面临清偿到期债务的困难。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

②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影响速动比率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如果该比率偏低,则可能造成企业急需出售存货带来削价损失或举新债形成的利息负担。

③现金到期债务比

现金流动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真正能用于偿还债务的是现金流。现金流动债务比反映企业实际的短期偿债能力,现金债务总额比反映企业用经营现金流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若该指标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说明公司营业现金流不足,举债能力差。

④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负债比率越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资产负债率在60%~70%比较稳健合理;达到85%以上,应视为发出预警信号。

2.资产管理能力分析

由于应收账款、存货不能直接用来偿还债务,这就需要进一步分析它们的周转速度,以判断它们的变现速度、偿债能力。如果应收账款、存货变现速度慢,企业可能会出现财务危机。

①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成本)×100%,存货周转率反映存货管理水平,存货周转率越低,存货的占用水平越高,流动性越差,转换为现金的速度越慢,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②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100%,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其回收越快。反之,说明营运资金过多滞留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的周转及偿债能力。

③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100%,总资产周转率用于衡量企业运用资金赚取利润的能力。它经常和盈利指标综合使用,全面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3.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体现了企业的出发点和归宿,盈利能力主要包括产品获利能力及资产获利能力。盈利能力分析应该关注以下四点:

①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该指标反映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销售净利率可分为销售毛利率、销售税金率、销售成本率、销售期间费用率等指标进行分析。

②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总资产报酬率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表明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该指标越低,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差,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等方面效果很差。

③净资产报酬率

净资产报酬率=(净利润÷平均权益)×100%,反映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若该指标过低,就是危险的信号,表明盈利能力严重不足。克杰和杜邦分析法用它来分析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④经营指数

经营指数=经营现金流÷净利润,该指标直接反映企业收益的质量。

二、财务危机的防范措施

针对上述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采用正确的应对策略,最大限度的降低或控制财务风险。

(一)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财务行为

即理顺财务关系,以企业为主体,合理合法处理企业内外的财务关系。规范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主要应健全和完善以下一些内容:明确内部财务管理的方法、任务和目标,以及国家颁布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资本金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产品销售管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利润分配管理制度、财务分析和考核管理制度等等,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保证财务的正常活动。

(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要避免理财失误,预防财务危机的发生,就必须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一是加强日常资金管理,保证资金合理运用;二是制定翔实的财务计划,通过计划将企业可能面临的不确定因素确定下来,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机制,以减少未来风险的影响,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三是重视融资管理,健全财务结构,维持资金来源的连续性,降低资金成本;四是规范投资行为,选择最佳投资方案,提高企业产品竞争能力、创利能力。

(三)建立财务危机防范机制

危机防范主要是在危机尚未发生之前,未雨绸缪,事前对企业的资本经营活动进行战略设计,制定一套乃至几套防范危机的方案,应用财务的预警指标,变被动为主动,防患于未然,对企业举债、用债、偿债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各种因素进行预测,定期检查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以便对危机进行预控,尽量避免危机发生。

(四)加强对危机的控制

即在企业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财务危机的时候,企业通过一定的方法化解当前面临的危机。如处理不良债权,加快回收应收账款;削价处理库存商品;出租或出售闲置的固定资产;收回对外投资;严格控制营业费用等。

(五)正确把握负债经营的度是防止财务危机的关键

企业进行负债经营时,必须考虑企业的负债规模和偿债能力,考虑负债经营的度是企业防止发生财务危机的关键。企业财务部门在把握负债度上,首先,要注意负债经营的临界点,在达到临界点之前,加大负债将会获得更多的财务杠杆效益,一旦超过临界点,加大负债将会成为财务危机的前兆;其次,要注重筹资结构,按筹资方式不同可将筹资划分为权益融资和负债融资,这一环节上要对两者安排合适的比例,负债水平要适当,不能超过自身承受能力;再次,要合理安排债务偿还的时间和额度,力求债务偿还平稳,防止还款过于集中,造成无法支付到期债务。

企业财务预测篇4

关键词:通货膨胀财务风险监测危机预警机制

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所谓通货膨胀就是指货币的供给大于货币的实际需求,也就是说由于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从而导致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物价会出现普遍而持续的上涨。一般人们利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对通货膨胀进行衡量,在国际上,当Cpi大于3%时表明发生了通货膨胀,当Cpi小于1%时,则表示可能会出现通货紧缩的风险。近几年来,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不断上涨,从2010年到2013年我国的Cpi分别上涨了3.3%和5.4%,在一些特殊的月份甚至达到了6%,这种高通胀的背景下,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二、通货膨胀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监测

(一)企业财务安全运营监测

1、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这一指标通常被用在企业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总体保障能力的分析和评估。当这一指标大于1时,也就是说企业的现金流入量高于现金流出量,这时企业对各种现金支付的需求保障能力较高。当这一指标小于1时,也就是企业现金流入量低于现金流出量,这时企业对各种现金支付的需求保障能力就会出现一定的风险。这一指标的监测需要结合企业不同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

2、营业现金流量比率(营业现金流入量/营业现金流出量)

在企业的现金流量结构中,保证其稳健的重要前提就是企业的营业现金流入对企业现金流出的保障程度。如果企业营业现金流量比率大于1,那么就说明企业有着非常好的现金支付保障能力,但是如果这一监测指标小于1,那么就说明企业的经济收益质量较低,自身的营业现金流入量较小,甚至企业可能正处在过度经营的危险状态下,如果企业的这一指标长期处于1以下,那么说明企业在很长的时间内都处于一种财务危机的状态中。

3、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

企业的营业现金流出具有一种“刚性”约束的特征,当企业的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小于1时,企业就必须通过借贷或者占用未来经营资金预算来进行补充,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企业的债务资金来源会越来越小,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使企业处于一种严重的财务危机状态下。因此,企业应该尽量使这一指标保持在1以上,经营过程中避免出现过度盲目经营的状况,提升企业的市场运营效率。

4、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的保障率(营业现金净流量/必需的维持性资本支出额)

由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设备都需要考虑折旧、维修、养护等,所以,企业必须从自己的营业现金流量中拿出特定的支出部分,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当这一指标大于1时,表明企业的营业现金净流量除了可以满足企业基本的生产经营活动外,还可以在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以及其他方面提供帮助。如果这一指标小于1,那么结果恰恰相反。

(二)企业财务变异性监测

1、产权比率(负债/股权资本)

产权比率主要是表示企业负债与资本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对企业可能的风险态度和信用品质,以及对债权人权益的风险变异程度进行有效地评估。通常而言,这一指标越低,债权人权益就会有更高的保障,从而在风险中损失的可能性就越低。企业在对自身产权比率的适当性进行评价时,应该从提高企业自身的获利能力以及债务偿还能力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也就是说企业应该在保证自身债务偿还能力的前提下,尽量使企业的产权比率朝着较高的水平发展。

2、债务期限结构比率(长期负债/负债总额)

对于企业而言,一般短期债务会给企业带来经常性的偿还压力,而长期债务则会为企业提供宽松的债务偿还时间,企业可以更加从容的对偿还资金进行安排,由此可以看出,长期负债带给企业的偿还风险要远远低于短期债务。所以,从这点来看当企业的产权比率相同,如果长期债务所占的比例较大,那么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将会相对降低。

三、通货膨胀背景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

(一)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特征

由于企业危机预警机制主要是建立在预报功能的基础上,所以,企业危机预警指标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征:首先,高度的敏感性,也就是说当企业的危机因素开始萌生时,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可以快速的反映出来;其次,先兆性,当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出现恶化时,这时往往说明企业危机可能将要或者已经发生;最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必须和企业危机的诱发源泉联系到一起。

从企业的财务方面来看,导致财务危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财务资源配制效率不高,或者是由于企业对竞争所采取的方式不当,从而直接导致了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一种劣势的位置,从而导致企业的未来现金流入能力变得非常低;还有可能是由于企业过于追求销售量上的增加,但是却忽视了销售的质量,也就是对企业现金流入的支持程度以及时间结构等方面灌注程度不够,最终导致企业出现过度经营或者现金支付能力欠缺的境地中,因此,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应该以上述的特征作为基本的依据。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

1、核心业务资产销售率(核心业务销售收入净额/核心业务平均资产额)

这一指标主要是对市场或整个行业的平均水平以及相应的发展走势进行考察分析,从而帮助企业更好的认清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所以,企业应该对核心业务资产销售率这一重要指标进行有效地监控,并利用改善财务资源配制结构的方式,来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这对于企业财务防范危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2、经营性资产收益率(息税前营业利润/平均经营性资产)

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使企业的投资报酬率不断提升,企业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是保证企业的经营性资产获利水平,至少也应该使企业与同行业的基本水平相同。如果企业的资产收益率无法达到正常的水平,这就说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一种非常不利的境地下,从而更深层次的影响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融资问题,带来不必要的融资危机。

3、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营业现金流入量/销售收入净额)

企业在自身销售量不断增长的过程中,需要对自身销售收入的变现质量问题引起高度的关注。如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企业的有效现金流量会因为企业的过度经营而产生损失,从而导致企业的支付能力不断下降。因此,通过对这一指标的分析可以对企业自身的销售收入质量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从而更好的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应的销售问题进行改进,实现企业销售收入更好的循环发展,减少企业财务危机出现的概率。

4、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非付现营业成本/营业现金净流量)

该比率从营业现金净流量来源的稳定可靠性基础出发,揭示了企业获取的现金净流量结构质量的高低。一般而言,该比率越小,表明现金流量主要是由经营活动新创造出来的,亦即企业的具有较高的营运效率和稳定可靠的现金流入基础保障。反之,该比率越高,意味着企业的现金流量主要依靠非付现成本的转化,如折旧准备金等。倘若该比率大于1,便预示着企业的营业活动发生了负的现金净流量,这是企业营运效率低下,偿债风险加大的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5、资金安全率与安全边际率

一般而言,当资金安全率与安全边际率均大于零时,表明企业营运状况良好,可以适当采取扩张策略;当资金安全率大于零,而安全边际率小于零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尚好,但营运效率欠佳,应进一步拓展营销能力;当安全边际率大于零,而资金安全率小于零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已露险兆,业已处于过度经营状态,应改善资本结构,调整信用政策,加大账款回收力度;若两个比率均小于零,表明企业业已陷入危险境地,财务危机随时可能爆发。

综上所述,通货膨胀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的监测和预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危机和机遇之间的转化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及时的预测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霍晓静,通货膨胀下企业的财务风险与管理对策,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2(7)

企业财务预测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预警;管理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7156

1导语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的发展已在市场经济中占有关键地位,并发挥巨大作用。在市场经济竞争加剧情况下,给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但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体制上的不完善,尤其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评估系统上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实现对于风险的管理和预测,通过对这一体系建立展开探究和讨论,希望可以为中小企业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上提供广泛指导意义。

2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概况

企业运行的关键部门就是财务部门,它决定了企业运行的基本状况。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未知的财务风险和错误。

21企业资本缺乏,融资能力弱

这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决定的,因为中小企业的注册资金本来就少,企业的资本应变能力差,一旦出现经济问题,很容易产生财务危机的情况。

22企业结构和经营方式单一

在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中,其运作资本一般相对都比较少,且所有股权相对比较集中,有些基本上是家族化的企业,投资的资本来源于运营者自身,相对来讲,在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差。并且,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经营者采用的管理模式相对单一,权力集中,管理制度不够科学和严格,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比较淡薄。在面对市场竞争时,往往表现出较差的抵御能力。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健全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已经变得非常重要。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运用科学的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和相关经济数据指标,依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对企业运行的经济环境作出科学全面的数据分析,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的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关防范性措施。

3构建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统计预测的方法和意义

31统计预测的方法

统计预测是一种对经济进行科学预测的有效工具,为经济预测提供统计计算的基本方法。其中主要使用到的方法有建立统计模型进行分析,主要是通过对通常情况下企业各项平均数值变化,周期内变化,随机模型以及长期的变化的趋势等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在确定好统计模型之后才能进行预测方式上的选择,其中主要用到的预测方法有平均法、折扣法等。

32统计预测的运用

由于当前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的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有效地提高企业竞争力,必须要对企业进行科学的调整和完善。统计预测能够帮助企业在财务发展和生产销售上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并能够为企业提供未来发展趋势上的预测和分析,有效提高企业的增值和管理水平。

33统计预测的意义

在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发展中,科学有效的运用统计预测的方法,是企业生产中的最基础环节。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管理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前景预测。该项统计预测的方法使用与企业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方面,能够发挥更重要的意义。因为一个企业的财务发展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行情况,如果能够结合企业统计预测的方式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管理和预测,更加确保了企业财务发展的科学性。

4建立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体系的对策

企业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有效防范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建立健全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体系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进一步确保该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41分析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控制

在企业面对风险财务风险的时候,应该首先做到对风险出现的原因和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做出合理预警。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产生的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小企业现金相对紧缺,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风险;另一方面就是在筹集资金时,企业的运行赢利状况不能够满足债务和利息的偿还能力。所以这一点要引起中小企业经营者的高度重视,对风险的出现做好提前的预警。

42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确保风险预警体系的实施

企业的财务风险体制的建立需要以准确的数据依据为基础,确保该体系运行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企业相关的管理者通过对企业内部准确信息数据的把握,才能进一步的落实财务相关工作的运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对于日常财务的支出和预算都不能认真执行。因此,一定要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为确保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扫除障碍。

43加强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的提升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中,通常是由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来进行运作和实施相关工作,所以,财务人员工作能力的高低也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运行状况的好坏。在普遍的中小企业中财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在对于企业财务的管理方式和信息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欠佳。企业可以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培训,让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性培训,确保提高在财务工作中的水平。

44运用正确的方式保证财务风险预警体制的准确性

由于财务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所以在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上一定要采取科学的分析和预测方式,通过财务人员对数据的分析建立相关的模型,进行综合判断,提高对于风险预测的准确性,确保该体系的运行。

5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要建立健全自身财务风险的体制,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对企业进行管理,加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这就要求我国的中小企业经营者充分理解风险管理体系的深层内涵,认识到财务风险的管理对于企业发展所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结构,完善科学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提高我国企业相关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实现更高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嵘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08

[2]高友民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监测预警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3]王晶姝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管理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0

[4]吕丽,倪国锋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10(1):149-150

企业财务预测篇6

一、“职能渗透式”财务管理模式主体框架

(一)财务预测、决策职能的渗透 财务预测、决策是通过对企业未来财务指标变化趋势的定量估计,对财务方案、财务政策进行选择和决定的过程。财务预测是财务决策的基础与前提,财务决策则是对财务预测结果的分析与选择。(1)筹资的预测、决策。筹资预测、决策主要是对企业的筹资环境、筹资需要量及各种筹资渠道和方式的利用进行的预测、决策,以确定出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企业通过筹资解决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多渠道获得资金、优化资金来源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扩大市场影响力,从而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企业在筹资预测与决策过程中,应依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面临的环境条件确定融资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进而对自身的筹资条件、能力、资产状况及资金来源渠道、比例、用途等方面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各下属公司对外筹集资金的数量。(2)投资的预测、决策。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应该对目标的投资环境、投资项目的投资额、现金流量以及风险条件下的投资收益作出预测、决策。企业的投资主要包括基建投资、生产投资、资本运作投资等。在投资预测、决策过程中,应当遵循效益性原则、统筹规划原则、保障内需原则和风险控制原则。(3)成本的预测、决策。企业主要对生产领域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对预测、决策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将预测、决策指标渗透到各个部门和单位,最终形成最为满意的、符合预测、决策要求的财务方案。只有确定出效果好且切实可行的方案,财务活动才能取得较好效益,完成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

(二)全面预算职能的渗透 企业全面预算是根据自身资源状况和发展潜力,对未来整体经营规划的总体安排,是对经营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筹资预算的有机组合。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能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保障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进行实时、动态、全面控制,提高生产经营水平。预算过程中企业逐步认识到,为了控制目标利润的实现,在预算中仅关注利润、收入或成本指标是不够的,必须把预算管理关注的重点从经营结果延伸到经营过程(业务预算和资金预算),并进而扩展到经营质量(资产负债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才能真正把握住企业运行,真正实现企业目标;同时还需要对预算设置保障体系,为预算的有效执行进行监管。企业应将全面预算渗透到下属各部门、各单位,注重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整体出发、部分着手、统筹安排、多方协调,以达到整体最优化。首先,在建立预算的同时注重预算保障,有效防止预算约束性不强、流于形式的问题发生;其次,各内部预算单位在编制预算时都必须遵循总预算原则,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共同实现预算总目标。

(三)财务监督职能的渗透 财务监控以财务预算目标为依据,运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过程的约束、调节、沟通和合作,使个别、分散的财务行动整合起来共同追求企业的财务目标。财务监控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处于重要地位,财务预测、决策和预算为财务监控指明方向、提供依据和规划措施,而财务监控则是对这些规划加以落实。没有控制,任何预测、决策和预算都是徒劳无益的。财务控制渗透到组织的各个层次、生产业务全过程,覆盖所有部门、下属单位的岗位和员工。它既有结果控制措施,更有原因控制、过程控制措施与策略,并充分体现了相互牵制和协调的配合、财务管理与人本管理的结合、全面简单易懂和成本效益原则。企业的财务控制贯穿于经营全过程,需要财务部门与各职责部门相互牵制、相互协调、共同参与全过程的财务控制工作。财务监控主要是从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工程资金、材料领用和发出、目标成本和利润、财产清查以及财务预警八个方面实施渗透。

(四)财务分析职能的渗透 财务分析指企业自身展开的全方位(包括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与社会贡献能力等)的内部分析,通常以财务历史资料与预算资料为依据,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分析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变动的因素,对造成财务偏差的主客观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揭示,为企业发展、财务预算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开展财务分析活动,是为了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公司内部,财务的分析和考核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财务分析的原则是:从财务的角度看经营、从经营的观点看财务。在分析内容中,主要产品的毛利率及其分布、新产品的试制情况、存货周转情况、经营活动收支情况、应收款项账龄分析、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指标都在分析之列,通过这些具体数字,了解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进而将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一化解,为企业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在财务奖评时,应注意抓典型、抓两头,将财务活动的实际成果与财务计划目标相对照,寻找差异,采取措施纠正财务计划执行中的偏差,确保财务计划目标的实现,为企业营运提供决策依据。财务分析实行统一领导、分级实施、归口分析的管理体系,主要要经过以下程序:确定财务分析组织管理体系、划分各部门分析目标和责任分工、控制并整理信息资料、分析现状并作出分析结论。

二、“职能渗透式”财务管理模式预期实施效果

(一)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 “职能渗透式”财务管理模式可以保证财务管理职能的实时控制和协同处理,形成由财务预测、决策职能渗透、全面预算职能渗透、财务监控职能渗透和财务分析职能渗透四大方面构成的财务管理职能渗透模式;能及时便捷地产生各种反映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的动态信息,从而使会计数据处理从事后变为实时、从静态走向动态;同时实现业务部门与会计部门筹资、投资、资金使用和分配等工作的协同处理,使企业财务资源与业务运作直接挂钩;使财务管理不再仅仅是一种事后的总结反映,而是一种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动态管理。

(二)变“被动服从”为“主动参与” “职能渗透式”财务管理以全面预算为突破口、以渗透为理念、以“人本”为原则,使财务管理各项职能以“全员管理、人人参与”的主动形式在各部门展开;贯彻优胜劣汰、竞争互补机制,突出员工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形成竞争性互补关系,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全员管理、人人参与;全体员工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和主人翁精神,潜移默化中全面提高了全体职工的成本节约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视同为必不可少的日常工作。

企业财务预测篇7

关键词:财务预测信息;产权特征;异化;监管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0)02-0107-05

经济社会最大的价值在未来(汉弗莱)。新经济时代,决策有用性越来越受到信息使用者的关注。决策是面向未来的,财务预测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未来信息,与企业所披露的历史财务信息相比更具相关性,有助于投资者及债权人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发展前景,做出合理有效的投资决策,防范投资风险。然而,预测性信息具有内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如何鼓励上市公司向投资者披露“充分的”财务预测信息,帮助投资者进行投资?而另一方面,在对不实或误导信息的披露者施以法律制度约束的时候,如何不损害诚实信用的管理层披露财务预测信息的积极性,并防止投资者对基于善意披露的财务预测信息因事后变化而提出无理由的诉讼?本文试图从产权理论的角度,寻求二者的均衡,实现对预测财务信息的有效监管。

一、财务预测信息的属性界定与产权定义

财务预测是对未来经济事项的反映,是企业管理当局根据其计划及经营环境,对未来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所做的最佳估计。财务预测信息是在会计信息的基础上综合加工而成,是有助于投资者及债权人预测企业未来经济活动的信息,与初步生成的会计信息相比更具决策相关性,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财务预测应属于会计范畴,财务预测信息的生成及披露应以相关会计准则为导向,来规范和指导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在财务预测信息编制、审核中的行为与责任。

财务预测信息属于广义的会计信息范畴,因此也具备会计信息的属性。类似的,财务预测信息的产权是利益相关者所共同接受的由财务预测信息的存在(供给和使用)引起的利益相关者彼此之间的行为准则。例如,在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二为一的情况下,财务预测信息属于私人产权,指的是行使财务预测信息产权上蕴涵的权利的决策完全由管理当局做出;在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占据支配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下,非强制性披露的财务预测信息没有被上市公司披露,这类信息属于集体产权,指的是财务预测信息的各项权利要由所有者和管理当局共同表决;而强制性披露的预测财务信息在政府或者其机构制定的会计准则的规范下就演变为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企业产出。财务预测信息的产权界定规定了利益相关者彼此协调利益关系尤其是发生利益冲突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而且违背该准则的利益相关者将会面临制裁并付出巨大代价。财务预测信息产权界定的结果,即既定的信息产权状态将会受到相关利益者的尊重,以一种利益相关者总体认可的方式强制实施。

二、财务预测信息的产权特征

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财务预测信息不同于一般的物质资源:它不能单独存在,不直接参与企业生产,没有实物产出,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出价值增量。可见,财务预测信息实质上是企业产出的替代变量,它的价值体现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可以利用其信息含量进行决策。因此,财务预测信息产权的内涵体现为其作为企业产出的替代变量,影响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产出的分享结果和比例,从而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导致资源的不同配置的结果。虽然财务预测信息产权问题衍生于产权理论,但是它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1 契约性

出于成本效益原则、现有专业技术与方法的限制、财务预测信息本身以及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的考虑,投资者、债权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追求完全的、百分之百真实的财务预测信息,而只追求进行决策所需的具有“充分含量”的预测信息。若将满足投资者进行决策所需的具有“充分含量”的财务预测信息作为契约性部分,企业未来百分之百真实的信息含量和充分含量之间的部分看做剩余部分,那么,对预测财务信息的管制实质上就可以表述为“在信息的契约性部分和剩余部分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的过程”。对财务预测信息的披露进行科学规范,使得对外披露的财务预测信息既能满足决策者的需要,又不涉及泄露企业内部的商业机密。

2 或有性

在不同的组织类型和不同的披露方式下,财务预测信息的产权属性是一种典型的依存状态,密切依存于企业的组织形式并取决于管理当局和信息使用者之间的博弈均衡。在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二为一的情况下,财务预测信息类似于私人物品,相应地,财务预测信息的产权也属于私人产权;当企业组织形式为合伙制或有限责任公司时,财务预测信息具有俱乐部物品的属性,即具有联合排他性和俱乐部范围内的非排他性,此时的财务预测信息产权具有俱乐部产权的特征。当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占据支配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时,非强制性披露的财务预测信息没有被上市公司披露,这种未受管制的财务预测信息属于集体物品,其产权具有集体产权的特征。强制性披露与自愿披露出来的预测财务信息在政府或者其机构制定的会计准则规范下(即为受到管制的股份有限公司)演变为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企业产出。财务预测信息具有或有性,在企业不同的组织类型及披露方式下分别具有私人产权、俱乐部产权、集体产权和公共产权的特征,其排他性在逐渐降低,可交换性逐渐下降。

当财务预测信息的产权具有公共物品产权的特征时。财务预测信息具有外部性特征。尽管财务预测信息存在正的外部性,但由于其虚假陈述和有效供给不足会导致外部不经济,从而使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财务预测信息负外部性内部化的途径之一就是对其进行监管,运用政府和民间职业机构的力量将负的外部性所产生的外部成本通过各种方式让负外部性的制造者自己承担,从而克服负的外部性带来的效率损失。

3 外部性的相互性

管理当局提供预测财务信息的质量好坏及提供信息的含量如何,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委托方的经济决策,也决定着委托方经济决策的成败和损益。反过来,作为委托方,可以利用其对企业所有权的分享,借助于剩余控制权对管理当局提供的预测财务信息提出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支配着管理当局提供的信息。这种相互性的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利益相关者可能因为财务预测信息的供求而产生交叉性的冲突,冲突的解决必然要求明确双方关于财务预测信息的产权(一束权利)。财务预测信息产权的界定取决于交易费用的高低:当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剩余

控制权能够绝对性地支配并对管理层提供了充分激励时,这种“监督与激励”的相容确保了利益相关者和管理层进行博弈时的优势地位,财务会计信息的产权界定可以通过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所有权的分享,借助谈判和协商,用较低的交易费用以私人的方式进行解决;当企业为上市公司的组织形态时,企业所有权的分享由于股东人数的剧增而呈日益细化的趋势,过高的交易费用、信息不对称以及可能的“搭便车”行为使得企业的剩余控制权无法为股东所有。为了保护“公众利益”,国家将以其强大的权力与力量介入到产权的初始界定中来,通过干预与监管来界定财务预测信息的产权和实现交易费用的节约。

4 连续的动态过程

财务预测信息产权的初始界定只是暂时的均衡,并不意味着其产权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管理当局和投资者之间对预测财务信息产权的分享是一个连续的博弈过程,也许在某个特定的阶段,双方的博弈可能出现暂时的均衡,但是随着共同知识的增长以及制度的变迁,财务预测信息披露中权利的再分配博弈将会继续下去。而且,一旦这种共同知识的积累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实质性跳跃,财务预测信息的产权博弈将是普遍的、大规模的,这时的交易费用无论对个体还是对社会都是巨大的,为了避免社会资源的过度浪费,国家强制力将再次介入到财务预测信息的产权博弈中。

可见,财务预测信息产权特征决定对财务预测信息进行监管的必然性。以期企业提供具有“充分含量”、一定质量的财务预测信息,解决其供给不足、信息过载、外部不经济等问题。

三、财务预测信息的异化

财务预测信息的披露方式有两种:强制性披露与自愿性披露。然而,在我国现有的资本市场条件和监管模式下,这两种披露方式都有可能导致财务预测信息的异化。

强制性披露重要的理论支撑是弥补市场失灵的缺憾,抑制外部性不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并维护公众利益。其支持者往往从财务预测信息的需求方出发,强调强制性披露能有效地减弱管理当局与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定程度上减少用于信息生产、传播、分析和解释资源耗费以及私人搜集信息的成本;有助于防止内幕交易,从而消除一些投资者利用其信息优势地位获取未公开的信息而做出侵害其他投资者利益的行为;促进资本市场的公平与效率,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然而,当企业无法做出相对真实的预测、财务预测信息涉及到商业秘密或是对企业不利时,强制性披露要求会使财务预测信息的供给方即企业管理当局操纵财务预测,而低质量的财务预测信息以及财务预测信息的虚假陈述则会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做出错误决策并产生不良经济后果。强制性披露的本源目的是为了抑制外部性不经济,但其执行结果却可能对外部性不经济的发生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影响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财务预测信息的强制性披露逐渐失去其应有的作用,这一与初源目的相背离的尴尬局面,即为强制性披露导致的财务预测信息的异化。

自愿性披露的支持者认为,披露财务预测信息应当是上市公司主动做出的一种向市场显示其证券价值的努力,具有信号发送作用,因此,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应拥有揭示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的选择权。另外,由于企业经营历史、经济因素及行业资料的缺乏,许多企业发现按照监管当局的规则编制财务预测信息是有困难的,因此,不应当强制企业提供预测信息。上市公司自愿披露预测财务信息有助于降低成本、吸引新资本、主动发送信号以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获得间接经济效益。既然披露预测信息对上市公司有诸多的积极效应,那么,上市公司应有强烈的动因积极主动地披露高质量的盈利预测信息。尽管市场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认可公司的努力,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我们想象,对盈利预测信息采取沉默态度的公司反而越来越多,也就是说,自愿披露盈利预测出现了有效供给的不足,即为自愿性披露导致异化出现的第一个层面。另外,财务预测信息一经披露,即具有公共物品性质,自愿披露高质量财务预测信息能为资本市场的优化配置起导向作用。但是,自愿性披露的信息质量亦有待考量。例如,林达尔规则②虽然符合某种公平标准,但是,它会激励人们隐瞒对公共物品的真实评价。我们假设:事先固定制定预测财务信息的每个当事人的负担gi,然后每个当事人表明他的评价ri,决策者加总每个人的净值ri-gi,总值为正则表明应该提供此信息或者认为提供该信息是有价值的。但是,这种机制也含有不正确的激励,如果一个人偏好于提供公共物品(出于某种目的),哪怕保留价格高于需要负担的费用,他会夸大对信息的评价,因为夸大保留价格不需要负担任何成本。自愿性披露对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逐渐转化为误导作用,这是自愿性披露导致财务预测信息异化的第二个层面。

综上所述,财务预测信息披露的两种方式――强制性披露与自愿性披露都存在导致异化出现的可能,而这种可能会进一步增加交易费用(信息过载或供给不足都会导致交易费用的增加)。例如在财务预测信息过载的情况下:面对过多的信息,信息需求方在整理挑选相关信息过程中耗费时力,而且会因为判断不当而选择失误,造成交易费用增加;信息供给方公开信息过多造成“商业秘密”的泄露,这就给对方一个可乘之机来“损人利己”,尤其在供给方自己还“蒙在鼓里”时,这种“损害”导致的交易费用会更大。在财务预测信息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信息需求方会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而增加继续搜集、调查信息的费用;信息供给方减少或停止信息的提供,从机会成本的角度上来看,导致了“无形交易费用”的上升。由于财务预测信息的产权具有外部性的相互性特征,这种外部性不经济会交叉“感染”,形成负外部性的恶性传递,使得财务预测信息的决策效用降低。因此,结合我国的现实状况,为了有效防止、消除财务预测信息的异化,需要科学地界定财务预测信息的产权,进一步完善财务预测信息的监管。

四、改进和完善财务预测信息监管的措施

财务预测信息的监管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一方面必须鼓励上市公司向投资者披露充分的财务预测信息,帮助投资者决策,使市场趋于更为有效的状态;而另一方面又必须考虑在对不实或误导信息披露者施以法律制度约柬的时候,不损伤诚实信用的发行人披露财务预测信息的积极性,防止投资者对基于善意披露的财务预测信息因事后变化而提出无理由的诉讼。毕竟预测性信息具有内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这便要求通过积极有效的监管以及证券法律制度设计,寻找到一种比较合适的平衡点。作者试图从产权理论的角度,提出几点建议:

1 重视盈利预测信息在资本市场上的资源导向作用,对盈利预测信息采取强制披露方式

目前,我国对盈利预测信息采取的是自愿性披露方式,结合其或有性特征,自愿披露出来的

信息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持有企业证券的投资者可以不用付出任何代价从企业的信息披露中受益,与此同时,企业管理人员也没有得到非购买者(如非股东)对信息的偿付,他们在决定信息提供量时,并未考虑信息对这些非购买者的价值,即总存在一部分搭便车者。从而诱使公司管理层做出的最优选择是少披露甚至不披露。因此,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管理人员提供的盈利预测信息便“供给不足”。同时,盈利预测信息在资本市场上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管理人员漠视投资者对盈利预测信息的需求,不仅损害了相关利益者的利益,也不利于有效资本市场的形成。应当采取强制方式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盈利预测信息,这是基于我国实际状况的现实选择。

2 矫正财务预测信息的产权安排,促使其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立,保证权力的制衡和系统的有序运转

“一个没有交易费用的社会,宛如自然界没有摩擦力一样”,是不现实的,任何交易的完成都存在交易费用。当交易费用不为零时,产权安排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科斯第二定理)。财务预测信息编制准则作为产权安排的产物,可以使投资者按标准格式得到一组通用的信息,管理层必须按准则要求提供会计信息。证券监管部门应当制定一项具体的《财务预测信息编制准则》,对编制财务预测的基本原则、具体步骤、编制方法、基本假设、内容控制、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披露。然而,财务预测信息准则作为一个合约是不完全的,并且总是与信息不对称性相关联,管理当局拥有更多的信息,投资者的信息产权常常受到侵害。为了保护投资者的信息产权,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进一步完善《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11号――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以此来规范和指导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在预测性财务信息生成、披露和审核中的责任和行为。与此同时,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民事赔偿责任制度,以达到证券市场法律责任立法的两个目标:一是实质性地增加现有证券监管系统的威慑作用;一是提供给受侵害投资者救济与补偿,并同时避免对无辜市场参与者的不正当或过度惩罚。根据我国的现实状况,通过不断矫正信息的产权安排,使得“三权分立”,从而维护财务预测信息产权体系的有效运转。

3 ,以形成良好的会计秩序为监管重点

虽然社会个体在一定范围内享用良好环境和秩序的边际成本为零,但提供这一公共产品①的总成本不为零,所以在非排他使用的情况下,尽管大家都知道有必要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和秩序,但是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将没有人愿意为此付出代价。社会对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和秩序存在广泛需求,但市场却难以自发提供这个产品,这既是政府干预市场的依据,也是干预的内容,即监管的重点应该是财务预测信息的生产、鉴证、披露等环节的工作秩序。由此可见,单纯依靠转变财务预测信息的披露及监管的规章制度并不能改善财务预测信息的质量,它还受到环境的影响,如经济体制、市场条件、文化渊源和法律制度等的影响。

4 过程监管与结果监管相结合,建立财务预测信息免责制度

我国监管部门偏重于结果监管,然而,由于财务预测信息固有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和风险性,预测失实并不一定是管理当局或注册会计师故意操纵造成的。根据西蒙的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理论:注册会计师是有限理性的,他们在一定的环境中,根据当时的认知水平和技术手段,在成本效益的原则下,运用特定的程序和方法对财务信息做出预测。因此,有限理性人在进行经济活动时遵循的是程序理性,监管部门应重视过程监管,只要财务预测信息是基于诚信原则编制,并且编制时所采用的各种基本假设、基本原则、预测目的和范围、编制方法、具体步骤等均遵循了法律规章、相关准则的规定,并对财务预测信息可能存在的虚假记载或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内容做了必要警示,且一旦客观条件变化,导致原先据以做出预测的合理假设、基础发生变化或不存在而使预测信息变得不真实,或者具有误导性和重大遗漏时,已及时披露并出具更正信息。那么,即使该预测信息没有达到预定目标也不必承担法律责任。

企业财务预测篇8

[关键词]财务风险 预警机制

概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需求多元化的发展,市场风云变化莫测,要求企业更加快捷的响应客户需求,缩短产品的上市时间,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过去的生产经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简称eRC思想及技术的传人,使企业的供应链和财务系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其先进性和广泛性更适应了当今企业集团化和国际化的需要,在企业实施eRp环境下,如何保证财务的安全,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要务。

企业财务风脸预警系统(0centerpriseFinancialearlywarningSystem),是指以企业内外信息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实时监控的报警系统。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指标体系、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潜在风险,并向管理者示警,

p,基于eRp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

eBp系统主要包括分销、财务和生产制造三大部分。由于主要从总账子系统获取数据,因此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包含在财务模块中。以下财务风险预警子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报表生成模块自动实时生成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并能进行绝对数分析、定基分析、环比分析、对比分析、结构分析等趋势分析。!,2指标生成模块根据报表自动生成财务比率指标,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每股指标等。不能由报表直接生成的非财务指标,则手工输入,包括公司治理、股权结构及其他指标。另外,可对财务比率进行单比率分析、综合比率分析、杜邦分析。13预测模型生成模块1,3,1财务风险定义和样本采集。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与筹资有关的风险,如:到期不能还本付息、资不抵债、成为St公司、破产等。

1。3,2预测模型生成。计量经济学建模步骤主要为:选择预测方法、筛选解释变量、模型参数估计和检验、确定判规则(判定点)、样本数据回代计算误判率、模型确定,将模型存放在预测模型库中,调用eRp数据预测。非参数方法,包括人工智能方法建模步骤通常为:利用训练样本集合,通过分类算法,学习并获得分类规则知识(模型),存放于预测模型库中对已知类别测试数据集合进行模型准确率评估。用学习获得的分类规则,进行企业危机与否的分类预测,

1,3j预测模型修正。随着样本数据变动或判例的增加。动态修正模型。],4实时预警模块1,4,1单指标阈值预警。是指当财务比率、或是“报表趋势分析”中的项目,超出标准值范围而进行自动报警。例如,若流动比率的标准值是2则流动比率

!。42模型预警。系统利用预测模型库中的各种模型,同时进行预测和报警。计量经济模型:将eRp系统实时生成的财务比率以及存贮在数据库中的非财务指标,自动代人各种预测模型中,通过判别规则,预测企业是否将发生财务危机。智能模型:将各种财务比率或非财务指标代人分类规则,进行分类预测。

14,3预警分析报告。由系统自动生成,包括企业名称、行业性质、“风险”定义、样本选择、预测方法、预测模型、变量、判别规则、预测结果等内容的描述。也包括单指标阈值报警内容。

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2,1从外部条件考虑,应注意把握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增强风险意识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大,如:世界范围的经济发展状况、国内行业的发展前景、国家政策等。时刻关注外界变化,分析和研究其变化趋势对企业的影响,从而及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和紧急预案,以此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企业通过参与供应链协作,提高核心竞争力并增强抵御产品市场竞争风险的能力,但同时也要面对供应链自身带来的威胁,供应链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供应链的风险传递效应及供应链的竞争本质,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企业需要管理的重要外部风脸。除此之外,还要从根本上增强企业员工和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并将其带人到企业运作和管理的方方面面。

2,2从人的因素分析,应提高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保证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企业员工业务素质的高低对企业的财务与风险预警有重要作用。员工是企业信息的直接来源者,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就是建立在大量信息基础之上,这就需要员工向预警系统提供准确、全面、及时的信息。高素质的员工往往还善于发现问题,察觉到一些非正常的经济现象,深入探索其内在动因,从而提出积极的建议和改进方案,为企业出谋划策。

2,3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要注意财务杠杆的使用。

企业财务预测篇9

(宿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摘要:针对企业财务危机预警问题,本文选择信息技术企业作为财务研究样本,从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等视角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因子分析矩阵筛选相关数据,并利用回归法创建了信息技术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

关键词:Logistic回归;信息技术企业;财务预警系统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122-02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2SQRw176);宿州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yyb36)

1引言

在当今产品市场日新月异的环境里,财务危机的出现与财务风险控制不当有很大关系,大多数遭遇破产的企业在其破产之前一般是先在财务上表现出危机境况.使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采取相应措施(将危机消失在萌芽阶段),判断出企业财务危机的状态,需要企业决策人员提高预判风险的能力,有良好的风险意识.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领域.

企业财务人员根据不断变化的财务信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安装使用良好的财务信息系统软件,借助信息应用平台,根据企业的经营活动运行结果,为财务决策提供财务数据,使会计管理实现动态化,企业领导者可以实现正确的财务预测,令企业的财务信息得到正确处理,在网络时代的严峻挑战中,企业财务管理不能再继续循规蹈矩,亟须提升企业财务业务管理水平,运用新型财务管理程序,从而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样企业决策者可以有效的筹备资金,选择合理的投资项目.本文将利用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适用于信息技术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

2文献综述

最早使用统计方法进行财务预警研究的先驱者Fitzpatrick提出单变量破产预测研究.学者williamBeaver为了预测79家企业面临的危机状态,得出财务比率长期走势图.学者martin研究评价美国各家银行,该专家是最早应用Logistic回归系统进行财务预警的人.ohlson利用1970-1976年105家美国破产企业与2000家生存企业组成的样本重新构建Logistic系统.Black得出结论,企业绩效与公司治理效果有很大的关系,mossman研究结果得出,能在破产前两年到三年,可以通过现金流模型预测多数破产案例.Hughes对比分析了多因素系统和管理表现系统的差异,综合考虑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的影响.国内学者吴世农应用Fisher判别分析进行财务预测.张爱民研究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选择统计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模型.国内学者刘红霞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58家St公司与58家非St公司进行了财务危机预测.

3实证分析

3.1收集企业数据

本文选取公司前两年(t-2)出现财务危机的数据,在建立预测模型时,作为输入变量.选择2013年至2014两年共20家公司样本,这些公司是由于财务状况恶化而被特别处理的信息技术企业.搜索出相对应的财务正常企业样本,严格依据行业和资产规模相近的原则实现配对.

3.2确定变量

通过研究财务指标,虽然利用模型能够计算出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公司陷入危机的原因存在很大差异,需要反映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的财务因素,那么提高财务预警系统水平,其前提是是否选择准确的财务信息.否则难以给出财务危机的深层次解释,特别是对于财务危机早期预警具有较大局限性,所以还必须从企业公开的财务报表以外的信息中挖掘更有意义的统计变量.为此,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从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治理结构方面初步确定35个指标变量.

3.3提取公因子

为了达到检验变量在特别处理公司和非特别处理公司之间的显著差异性的目的,对选取的变量利用t分布理论检验,筛选前三年的指标,结果显示有21个指标变量检测通过.利用因子分析方法统计标准化的财务指标,提取了公因子,实现降低多重共线性财务变量之间的的目标,通过软件计算因子值,在主成分矩阵的基础上,确定逻辑回归分析变量,82.199%的比例代表原指标变量,KmoandBartlett´stest结果显示,检验统计量等于0.685,0.000作为巴特利特试验的显著性概率,低于百分之一,说明数据具有相关性,适宜作因子分析.

4实证分析

逻辑回归模型可以有效减少服从多元正态分布的假设要求(两组间协方差相等),在企业管理领域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也没有受统计条件的限制.该模型不是一种计量系统,应用广泛,能够解决离散因变量的问题.本文运用社会统计学软件分析收集系统相关的系数与参数,运用因子分析得到的因子值建立数学模型.

由表1modelSummary可知-2LL值为34.748,此值较小,说明系统对数据的拟和度还可以,Cox&SnellRSquare和nagelkerkeRSquare统计量分别为0.646和0.862,两者解释的是回归变异,即该方程还能解释86.2%的变异,说明拟和性很好.表2HosmerandLemeshowtest显示统计量大于0.05.

建立如下t-3年的Logistic回归方程:

Ln(p/1-p)=0.719-0.116X1+0.047X2+0.013X3

-0.008X4-0.085X7-0.045Y1+5.835Y3

以概率等于0.4为临界点,根据回归方程,对样本公司t-3的数据进行预测.由回归方程分析得到,代表公司股权结构的国家股比例是负向,国内企业大多为国有企业改制而成,国有股一股独大成为股权结构的明显特征,国有股能有效地保护投资者,使公司良好运行,不易发生财务危机;代表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审计意见Y3是正向指标,它的值越大,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就越大.

5结论

信息技术企业实施财务危机预警的难度系数越来越高,原因是企业所处的行业和领域广泛,本文通过对样本实地考察,抽取指标进行实证研究,突显出治理结构指标预警的优越性,最后建立信息技术企业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证实了公司治理因素达到帮助企业预测财务危机的目标,总结如下:

5.1为了实现logistic回归方法应用的规范化,改善模型中财务指标间的多重相关性现象,选择因子分析方法,最终得到5个公因子,从而使财务危机预测的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

5.2本文将公司治理结构、审计意见和关联交易等非财务变量引入财务预警研究,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中,国家股比例和审计意见进入预警系统,说明这两个变量具有较高的超前预测能力,并得出国家股比例与财务危机发生概率呈负相关,而审计意见与财务危机发生概率呈正相关的结论.而关联交易比例在St企业和非St企业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没有发挥非财务因素的作用.

5.3财务状况异常的情形之一,即近期财务年度报告出具保留意见,或者审计报告显示为否定意见的,都很清晰的反映了企业经营的潜在风险.凡是审计单位对信息技术企业进行审查报表,结果为标准无保留意见,那么和其他类型意见相比较,该企业发生财务失败的概率很低.所以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与审计单位出具报告成正向比例.

5.4对于较长时间跨度的系统预测问题,在筛选的初始变量(设定了三年无间断的明显标准)中,选出可以体现预测水平的变量.假如不能体现数据的影响力,会得出系统预测效果不佳的结果,否则增加无相关的变量也是徒劳的,企业财务人员需要确定与经营状况有很大关联的变量.

参考文献:

(1)王志军.it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揭示[J].中国石油企业,2008(04):19-21.

企业财务预测篇10

关键词:财务风险 综合防控 内部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184-02

风险是一种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风险无处不在,在经济社会中,经济风险也随时都可能成为现实。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是财务的良性发展,实际经营中,由于管理不善带来的财务风险,往往使企业遭受重创,甚至破产倒闭,因此对财务风险的有效防控是保持企业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证,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已将财务风险管理作为重要内容加以研究。

对财务风险的防控,应从其产生根源抓起,加强内部管理,并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进行风险综合防控。

一、准确预测经济,认真研究市场

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是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因此,风险的防控措施第一步就是要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企业要时刻关注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等的变化,还要关注市场格局、市场需求、供求关系等的变化,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经济发展、市场变化进行预测。通常经济预测方法有定性预测法(包括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主观概率法、弹性分析预测法等)和定量预测方法(包括时间数列法、回归模型法、投入产出分析法、指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景气分析等)以及定性定量综合预测法。

市场预测常用的定性方法有:专家预测法、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群众意见法、购买意向调查预测法、主观概率加权预测法、类推预测法、先兆事件预测法、关联预测法和追踪预测法等;定量方法有:平均预测法、趋势外推法、季节指数预测法、回归分析预测法、马尔科夫预测法等。

二、提高财务决策质量

为保证财务决策时采用科学决策方法,企业应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对管理者进行约束: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对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权加以限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各级财务人员的财务行为,保证各级财务决策的正确性;建立奖惩激励制度,提高决策者科学决策的积极性,从而确实提高财务决策质量。

三、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

如何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使企业既能增加盈利,快速发展,又能保持适度可控的财务风险,达到收益与风险的结合与平衡,应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及自身情况进行确定。

1.当外部经济形势看好,国家宏观调控较松时,市场持续走强,则应保持较高的债务资本比例和长期性资产比例,以最大可能的增加企业盈利;反之,国家调控较紧时,则保持较高的权益资本比例和流动性资产比例,以减少财务风险。

2.企业自身盈利能力较强,资信度高时,可以保持较高的债务资本比例和长期性资产比例,以增加盈利;反之,若企业盈利能力弱,资信度低,则保持较高的权益资本比例和流动性资产比例,以减少财务风险。

3.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相互配合,达到互补的效果。由于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都是收益与风险的矛盾统一体,因此,在风险控制上可以采用“此高彼低”的办法,消减财务风险:若权益资本比例较高,则可保持适当较高的长期性资产比例,以增加盈利能力;若债务资本比例高,则应保持较高的流动性资产比例,以降低财务风险。

4.在债务资本中,还应保持合理的期限结构。长期负债成本高,风险大,短期负债成本相对较低,风险较小,应避免“长投短融”的高风险和长期借贷做流动资金使用的低效益。长短期借贷应相互配合相互补充,错落有致,债源分布平衡,保持还款数额与时间均匀,避免还债高峰的出项,做到有效规避风险。

四、实行财务全面预算管理。加强风险控制

全面预算通过合理分配企业的各种资源,控制费用支出,预测资金需求、利润和期末财务状况,揭示企业未来的预计财务情况,根据所反映出的预算结果,预测其中的风险点所在,并预先采取某些风险防控措施,从而达到规避和化解风险的目的。财务预算是企业财务目标的细化,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也为生产经营控制和业绩评价提供了基本依据和尺度。完善的财务预算必须对各部门的预算责任有明确的划分,对企业各部门执行预算的权利和责任作出明确的规定。

财务全面预算按其控制的范围分为财务流量预算和资金流量预算。财务流量预算是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财务收入、财务支出所作的预算,具体包括财务收入预算、财务支出预算;资金流量预算是对实现预期财务目标必需的资金营运、资金摆布所作的预算,具体包括资金营运预算、现金流量预算。财务预算确定后,必须严格执行,尤其是在资金的使用和调度上,应严格按照预算操作,减少预算外支出,同时,对应收的款项及时催收,以确保财务的稳健性。预算管理要想发挥较好作用,还必须坚持过程控制和结果考评相结合,通过建立全面的业绩评价体系来行使日常的监控和期末考评的严肃化、制度化,针对每一责任单位的特点建立日常监控制度,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和不同方式的现场考评,将预算控制深人每一个具体环节。

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主要是以财务会计信息资料为基础,以计算、统计、分析、监控等方法为手段,设置预警指标,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警示。财务风险预警的目的是及时发现财务风险隐患并发出警报;警示企业管理者,提醒其采取防范与调整措施,使企业转危为安。

通常,财务风险预警包括异常波动预警、经营状况预瞽、还债风险预警、破产风险预警等,也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建立融资风险预警、投资风险预警、资金回收风险预警等,预报企业的各种财务风险,提醒防控。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首先就要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评估方法是通过各种预警指标进行衡量。一般地,可以建立如下的预警指标体系:异常波动预警指标:收入(产品价格、产品销售量)、成本(原材料价格、合格率、主业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应收款、存货、应付款、不良资产(其他应收、应付款等)、实现利润等;经营状况预警指标:现金和存货不断减少、应收账款不断增加、营业安全水平=(现有或预计销售额一保本销售额),现有(预计)销售额、资金安全水平=资产变现率一资产负债率等;还债风险预警指标:传统指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沃尔比重评分法、现金流量分析法等;破产风险预警指标:Z-Score模型等;融资风险预警指标:利率的变化、汇率的变化、宏观政策的变化、市场的变化等;投资风险预警指标:投资回收期、平均报酬率、净现值、内含报酬率或者获利指数等;资金回收风险预警指标:产品销售的变化、库存积压状况、客户资信等。

进行财务风险预警,要求财务部门充分利用财务信息,主动研究市场发展动态,全程监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采集各项预警指标信息,进

行分析,判断风险程度、发出不同程度的警戒信号。

财务风险预警,应定期进行,或在有突发风险因素时进行,及时对财务风险作出预报,以便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六、多种方法并用,提高风险预防和化解能力

财务风险预防是指在既定风险的条件下,通过各种措施,降低损失出现的概率,减少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财务风险的处理是指对已有风险可能出现的损失或已经造成的损失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减轻损失对企业的冲击。对于财务风险的预防和化解方法,历来为财务管理理论界和实践者们所重视,研究成果很丰富,实践中的做法也各种各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是回避风险;二是分散风险;三是转嫁风险四是风险自留,是指遭受损失的个体自我承担风险带来的财务损失。

上述各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和运用条件,相互之间可以结合运用,相互补充,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实施整体组合,多手段并用,达到提高财务风险预防和处理能力的目的。

七、财务风险防控的其他注意事项

一是保证信息沟通顺畅、快捷。企业应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保证业务信息正确、及时、顺畅的在企业内部传递。对于财务信息系统,应建立现代化的信息沟通平台,使财务部门需要的信息及财务部门产生的财务信息能及时到位,对各种变化做到及时反应。二是强化日常财务核算工作,确保会计方法的正确性和适用性,保证各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三是加强日常资金管理。可通过成立资金结算中心和建立资金管理信息平台,对企业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并严格按照财务预算开支,确保资金的有效控制,保持现金流量平衡,并尽可能的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四是加强存货管理。存货对于生产经营是必须的,然而导致资金的挤压,还要支付管理费用,更存在跌价损失的风险。应通过生产和销售计划,应用经济批量订货模型,对存货进行管理,在保证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存货,并定期清理长期挤压库存。五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建立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加强货款的催收工作,促使货款及时回收。根据用户的资信状况分别制定不同的信用期限、信用标准,并及时跟踪调整。六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现代内部控制理论涵盖财务风险管理所有环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有效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最佳方法。企业应建立职责分离的岗位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合同审查签证制度、重大项目审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内控制度,并充分利用企业监事会和审计部门,检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陷,并适时进行修订、完善,七是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和激励制度,将薪酬与风险控制指标挂钩,确保各级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及工作积极性。

八、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