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课堂小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50:42

体育课课堂小结篇1

一、记事提要,纂言钩玄

当一堂体育课的体育知识、运动方法、运动技能容量或难度比较大时,教师经过详细具体的讲解、分析或精彩生动的铺陈、抒情或严密精确的动作示范之后,为了使学生当堂掌握所学内容,除了教师安排合理、讲授得法、重点适当分散之外,下课前采取必要的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是重要的一个细节。这种方式的结课,一般用于新知识密度大的课型或某一单元教学的最后一次新授课。采用总结归纳式的结课方法,开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如有的教师能巧妙地采用归纳、列表等形式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有的教师有时通过学生的复述来进行归纳总结或者示范展示。

在执教《前滚翻》的巩固、提高、复习课时,笔者是这样结课的:

师:上完这节课,现在你有什么收获?

生1:太高兴了,我可以用身体来画圆了。

生2:前滚翻时,我要注意双手用力推,两脚把地蹬;低头又含胸,团身似皮球;滚翻要抱膝,并腿站得稳。(生边说边展示)

生3:当生活中不小心向前或者下坡摔倒时,我就可以用前滚翻来自救,减轻受伤程度。

师: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生窃窃私语)

这种结尾,学生“出彩”,课堂“精彩”。课堂上,笔者有4个地方问了学生同样一句话:“现在,你有收获吗?”每一次的提问,都让学生伴随着困惑、解释、欢笑等积极情感,在团身、推蹬、低头、滚动、抱膝等练习中,产生冲突,纠正偏差,内化表象,学生心智之门开启了,智慧之芽萌发了,学生“出彩”了,课堂也就“精彩”了!

二、设疑伏笔,造成悬念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之时,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提供给学生课后自行探讨,或设计一个或几个与以后学习内容有关的悬念,在学生们感到言犹未尽之时收住话题。让他们带着疑问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愿望结束一堂课的学习,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设疑伏笔就是在讲完本节课内容之时,要留一个“尾巴”使学生感觉到言未尽,引起他们探讨“未尽”(新知识)的好奇心,为今后教学埋下一笔。让学生带着疑问结束新课,以引起他们不断探索新知识新技能的兴趣。

在执教《顶风送信》一课结尾时,巧设悬念,扣人心弦。让我们来看看其中的片段:

师:同学们,你能利用手中的报纸折出什么来吗?

(学生都举手想表明自己的观点)

生1:我用报纸来折青蛙。

生2:我会折各种漂亮的飞机。

生3:我也会。

……

(学生马上动手忙碌起来,边想边折)

(下课铃响)

师:好啦,作业是课后学会利用报纸折各种漂亮的飞机。下节课我们就拿你们折的漂亮飞机进行各种投掷、飞行比赛吧!

生:好!好!

(没想到笔者话音刚落,学生就不约而同地拍手叫好)

设疑引思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是激发思维的动力。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沿着问题的轨迹思考,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如果上下两节课的内容和形式均有密切联系时,便适用于悬念式结尾。设立悬念的方法,可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戛然而止,从而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使“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的学习期待。恰当的悬念是一种兴奋剂。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设下悬念,能勾起学生强烈的破疑愿望,激起他们寻根求源的欲望。这是保持学生良好进取心理态势的积极做法。

三、拓展延伸,激活思维

有些课讲完后,不应是学生学习的结束,而应把课尾作为联系课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生活延伸,积极投入健身、健体活动,从而达到拓宽、发展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这样,课内指导课外,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学生就会尝到学习的甜头,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生活即课堂,课堂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把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使课内与课外紧密联系在一起,给课尾画个“省略号”。

笔者在执教《校园定向运动》时,是这样结课的:

师:校园定向运动和我们所学过的哪些学科哪些知识点相关?请举例。

生1:数学,比例尺和制图知识。

生2:科学,指北针、磁场、地形、地貌。

生3:美术,颜色。

……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校园定向运动、怎样识别图和如何使用指北针、如何定向。定向运动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它还与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知识密切相关。此外它还和语文、环保等密切相关。课后请同学们到因特网上去搜索相关的知识进行拓展学习。

在总结归纳、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进行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引起学生更浓厚的探求兴趣,真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不言之教,发展个性

我们要善于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主动的发现者和探索者。如果课堂上留有空白,学生便可以在空白时间里讨论、练习、解疑……当然,在课堂最后几分钟留有空白,务必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这几分钟是教师特意留给我的,我有丰富的知识,我有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这样,学生在空白时间由强烈的表现欲、成功欲激发出一种对知识、技能的不满足感,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而不是放任自流。

下面是笔者在上学校公开课时借班上的《各个方向的抛接球》结课片段:

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你们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说吗?

生1:我会记住老师的。

生2:我学会了各个方向抛接球的技能。

生3:生活中我们也用到过抛接的技能,但没有这么系统地教过,学完这节课我的抛接技能更扎实了。

师:希望这节课给你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技能的掌握,还有快乐!

“无为”教学策略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生本教育,实施“无为”教学策略的实质是把人的社会性降低到最低限度,通过恢复人的自然属性的方式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无为”正是为了“有为”。

五、寓乐于教,寓趣于学

这种方式就是通过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关的音乐、童话、故事,或是看录像、听儿歌、诗朗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体育与音乐之间和谐而统一的美,在美的享受中结束一节新课的学习。从激发兴趣的课堂结尾细节出发,可以结尾时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或演示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或设计一个小游戏、小魔术、小歌曲,或组织小型智力竞赛,或让学生猜几个谜语,(谜底与课堂内容有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一节课的学习。寓知识的理解应用于娱乐之中,使学生感到上课并非枯燥无味,而是妙趣横生。

一起来看看笔者在执教《开心识“左”“右”》结课中的片段:

师:请你们和我一起唱健康歌,做健康操来复习“左”和“右”。

师生一起: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双手叉腰,头左右各摆一次)、屁股扭扭(左右各扭一次),左看右看,咱们来分左右(伸手分别指向左右)。抖抖左手,抖抖右手,请做深呼吸。学老师(跳起转向左前方)蹦蹦跳跳(跳起来转回正前方)方向(跳起来转向前方)要记牢(跳起来转向正前方)。

伸左脚,伸右脚。向左跳跳,向右跳跳,左看右看,咱们来分左右。跺跺左脚,跺跺右脚,请做深呼吸,学老师蹦蹦跳跳方向要记牢。

生两人一组比赛(一人唱,一人做):两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呀,左飞飞,右飞飞,飞呀,飞到你左肩呀(随机指定不同部位)。听到指令后,迅速用手向指定部位拍去。拍对者即捕到了一只小蜜蜂。

师:下课。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在课后继续比赛。

在这个结课案例里,教师试图通过学生肢体感觉、改编熟悉的儿歌及游戏等方法,在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同时,解决儿童对左右方向辨别的困难,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左”“右”的能力。这种方式是根据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把游戏、儿歌、歌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游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兴趣得以保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结束新课。

体育课课堂小结篇2

体育课堂常规是根据对长期体育教学实践不断总结与概括得出来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新体育课程改革以来,体育课堂常规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不仅是单纯体育课上的一些常规,同时结合当下校园主题,传达校园精神,成为形式新颖的体育课堂常规。本文对美国奇蒂克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符合校园主题的案例进行介绍和分析,并提出一些思考。

一、奇蒂克CHampion体育课堂常规案例介绍

活动名称:奇蒂克CHampion体育课堂常规。(其中奇蒂克是美国一所小学的名称,CHampion为该学校这一学年的校园主题)

活动目的:确保课堂常规

适用年级:3-5年级

理念描述:这一学年我们学校的校园主题是奇蒂克CHampion。因此,我提出一个方式来世学生来了解体育课堂常规的同时也包括了解这一学年的校园主题。我告诉我的学生“在体育课上遵守这些常规,将使我们得到一个奇蒂克CHampion”,而at这些具体常规的首字母拼起来恰好是这一学年的校园主题“CHampion”。每一个字母所代表的具体含义如下:

C-Cooperation(合作):利用团队合作展示良好的运动员精神

H-Hands(双手):手和身体部位不偏离我们的控制

a-attention(注意力):达到或者改变一个安静的身体和发声状态

m-music(音乐):做运动的时候要活泼,停下来的时候要安静

p-prepared(准备):总是穿着胶底运动鞋和合适的衣服

i-involvement(参与):总是参与并做出最大努力

o-others(其它):尊重老师、环境和你的同学

n-noise(声音):停下,观察和聆听哨声或音乐

评估方式:回顾这些课堂常规之后,我会单独说一个字母或单词(例如,我说C或者Cooperate),然后要求学生来说明这个单词对于课堂常规的意义,以此来进行对学生掌握情况的了解并作出评估。

二、案例分析

奇蒂克CHampion体育课堂常规案例中,奇蒂克小学的校园主题为英文单词“CHampion”,中文意思为“胜利”。这一小学3到5年级的体育课堂常规的制定是与校园主题相结合的,将“CHampion”每一个字幕分解开,以每个字母为首字母创造一个单词,并且这些单词符合体育课的要求。

(一)案例内容分析

奇蒂克小学体育课堂常规迎合校园主题“CHampion”,每个字母代表一个意思。分别为合作、双手、注意力、音乐、准备、参与、其他、声音。这些课堂常规的设计符合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案例中的教学条件即为体育课,在体育课上完成课堂常规的学习。“C”代表合作,即在课堂上的团队合作来培养学生的运动员精神;“H”代表双手,表示学生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完成一定的动作;“a”代表注意力,使学生保持自己集中注意力的状态,能够根据要求达到一个安静平稳的状态或者改变这种状态;“m”代表音乐,指学生在运动时保持活跃的状态,而在停止活动时马上进入安静的状态;“p”代表准备,意思是要求学生体育课的课前准备要充分,着装要合适;“i”代表参与,指学生应当在体育课上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且在活动中付出最大努力;“o”意为其他,指在体育课堂上,还要尊重老师同学,遵守课堂环境;“n”代表声音,表示学生在体育课上要关注声音信号,能够辨别开始、停止等不同要求的音乐或哨音。

三、体育课堂常规符合校园主题的思考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课堂常规即课堂常规,校园主题即校园主题,二者没有直接联系。而在案例中,奇蒂克小学的体育教学将课堂常规与校园主题相结合,在完成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良好地表达了学校的校园主题,这种新颖而巧妙的教学方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一)小学确定每学年校园主题

体育课堂常规符合校园主题的前提是学校要确定一个校园主题。小学校中每一学年确定不同的校园主题,有利于小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和良好品质的培养。因为小学生具有年龄小、知识局限性、可塑性强等特点,利用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主题对小学生进行引导是十分有必要的。

目前我过小学中建立校园主题的并不多,但有一些学校会开展一些校园主题活动,以此来优化育人环境,给予每一个学生最有益的涵养;培养广泛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提供充分历练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增长胆识和获得经验1。但是校园主题活动仅仅是众多校园活动之一,并没有上升到指导精神的高度,对校园主题的重视程度不够高。

(二)体育课堂常规的确定

传统的体育课堂常规内容一般包括:集合整队,师生问好,整理着装,清点人数和出勤,宣布课的内容和要求,安排见习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准备活动等等。这些内容不仅能维持一堂正常的体育课程,而且在教学上都具有其各自特殊的意义,但是目前体育课堂仅仅停留在单纯运用这些规则,并没有与校园主题相结合,制定个性化的体育课堂内容,而一些小学校并没有校园主题,更谈不上课堂常规与之结合。因此,对于体育课堂常规的确定,要集思广益,积极创新;紧扣小学生的兴趣;教学三维反思;充分结合体育课堂常规。

总结

总体而言,小学校校园主题的确定有助于小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和优秀品质的培养。课堂常规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课堂常规能够结合学校校园主题,能够更好地实施好课堂教学常规,有效促进体育课程的教学,进而促进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文娟.校园主题文化节课程化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07(5)

[2]赵爽.对建立体育课堂规则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10)

[3]庞宇.正确认识体育课堂常规问题[J].体育师友.2012(2)

[4]刘惠清.精致理念打造校园主题文化[J].教书育人,2013(20)

体育课课堂小结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精神面貌课堂气氛课后小结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系统的一部分,从义务教育阶段延伸到高等学校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路径。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指导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合作完成的双边教学活动方式。体育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负责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学习兴趣与情感意志的培养。对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等起决定作用。为此提高体育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能力是提高整个教学质量的关键。

1良好的精神面貌

体育教师是校园精神文化的一面镜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每一个教师都不是教育思想的抽象的体现者,而是活生生的个性,他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而且帮助学生认识本身。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从我们身上看到是什么样的人。我们队学生来说,应当成为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榜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才有道德上的权利来教育学生"(《给教师的建议》第43页,教育科学出版社)。

良好的精神面貌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第一要素。学生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体育教师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给学生起到示范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作为体育教师,主要靠身体语言来传授知识,娴熟优美的技术动作不仅给学生一个直观效果,对学生自身而言,起到榜样作用。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如何首先要看他上课前的精神面貌如何。有了良好的精神面貌才有可能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才有可能为完成本次课教学目标迈出关键的一步。上课前,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调整自己的心情,融入课堂教学的情绪中,是良好精神面貌的前提。

2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对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课堂气氛是指在进行各种教学活动中,一定的环境将给人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表现。研究证实,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当班级的课堂气氛处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时,其智力活动增强,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活跃,记忆力强。反之,当学生处于厌烦、沉闷、压抑的课堂七分钟,学生的思维活动受到限制,动作协调性差,不利于体育课堂教学活动。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采用游戏法、学生示范法、比赛法等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尤其是比赛法,提高班级同学间的团结、竞争意识,各小组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力争提高本小组的竞争实力,来获取比赛的胜利。各个方法的运用,根据班级的男女比例不同、班级特点不同等因素,进行调整。比如:女生多的班级,可以采用游戏法;而男生多的班级可以采用团队合作或游戏比赛等方法,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3及时课后小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多注意备课,包括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学方法等。而课后小结往往容易忽视和遗忘,这不仅影响学生课堂内容的完整性,最主要的是不利于体育教师自我提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将知识技能输出给学生,通过学生的练习反应给教师,这种学生输入对教师输出的反应是一个闭合反馈回路,通过这个反馈原理,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针对上课过程中开展不顺利的部分加以调整优化,争取既能达到教学目标还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课后小结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最后一部分,主要是集中学生一起回顾本次课学习内容,教师针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不能单单表扬优秀的学生,更要观察到每位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学习过程中进步较慢的同学,他们同样有优点,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但对扰乱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的同学要严格批评,给予改正的机会,观其后效,养成遵守纪律的好品格。

体育课程作为一门特殊的教育学科,在其教学过程中,和其他学科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我们尤其是把握好这些不同之处,才能突出体育教学的育人性。在课前调整好的情绪,带着饱满的、积极地精神状态进入课堂;课中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及直观教学方法等体育课的优势,合理调控课堂气氛,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课后做好课后小结,梳理本次课的思路,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自己做好课后记录。这三个方面是一堂好的重中之重,只有把握住@三个方面,我们的体育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基金项目:本文为齐鲁理工学院2016年校级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山东省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不同专业学生对公共体育课需求趋向的调查研究》(课题编号JG201644)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体育课课堂小结篇4

关键词:健康;教学标准;品质课堂

一、研究目的

建设“品质课堂”,旨在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新课程标准,切实把握教育教学的本质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精心备课,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让每一堂课都呈现出较高的品质,切实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所谓“品质课堂”,简而言之,就是一堂准备好、实施好、效果好的课。“品质课堂”的核心内涵,集中体现为“专业性、全然性、趣乐性、思辨性、践习性、化成性”这六个元素。

二、基本理念

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坚持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作为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和最终目的,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树立科学的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和质量观,做到“以生为本、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知行合一”,深入推进“品质课堂”建设,促进全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科学、持续发展。

三、目标追求

引导和督促广大体育教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提升教师素质,转变教育理念,促使教师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深入推进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质量,让体育与健康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快乐天地、教师专业发展的精彩舞台。让体育与健康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锻炼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四、研究策略

坚持“顶层设计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全面推动与示范引领相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培训学习―调研分析―研究提炼―实践探索―展示交流―评价激励”螺旋上升的六步推进方式(注:六步既可循环往复,也可灵活选用),建设“品质课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育人质量。

五、结果与分析

明确课堂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与健康课堂学习与活动中,不断自主更新学习行为方式,提升体育与健康课堂学习质量。健康第一,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生理、心理特征,重视每个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促进全体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发展。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与健康的学习与活动,善于思考,大胆发言,主动模仿,踊跃展示,不同层次学生各有所获;重视自我全面锻炼和发展。做到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在快乐无比中掌握技能,在好学、善学、乐学中彰显个性。注重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做到少讲多练,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培优辅差工作。运用多种方式和方法进行练习,开展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注重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健康安全意识的培养,获得成功的积极体验,产生优质的教学效果和长远的育人效益。

六、实施策略

认真学习《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具体目标责任和要求。认真学习《九龙坡区小学体育与健康品质课堂教学标准》,全面理解实施小学体育与健康品质课堂教学标准的重大意义和具体办法。研制《九龙坡区小学体育与健康品质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并用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之中,有力推进九龙坡区品质课堂建设。全员培训,重点打造一批体育领军人物。在此基础上,学校建立健全《九龙坡区小学体育与健康品质课堂教学标准》各项管理制度。

总之,研究和建立《九龙坡区小学体育与健康品质课堂教学标准》,是实施和落实我区“品质课堂”建设的根本,我们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完善,使这个标准能更好地指导和帮助我们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体育课课堂小结篇5

关键词:基础教育领域慕课翻转课堂分析与设计

如今,谈起教育信息化,没有人不会提起“慕课”和“翻转课堂”这两个词语。一些著名国内外学者如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斯坦福大学达夫妮・科勒教授等人,更是称“慕课加翻转课堂”是自班级授课制以来教育领域最大的革命[1]。“慕课加翻转课堂”是信息环境下催生的新型教学模式,它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2011年,重庆市聚奎中学高瞻远瞩,率先抓住时机实施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此举成功引起国内中小学院校的关注,研究者们纷纷议论:这种模式真的能推动教学变革吗?实践证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加入“翻转课堂”教学实验行列并取得相应成果。2013年由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牵头组织的C20联盟(高中)正式成立,通过20所联盟学校的努力,高中在线公开课程得以开发成体系,此后,初中、小学的微视频课程相继完成,可以说是在促进基础教育翻转课堂的实施中,慕课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2]。

然而,大多数学校还停留在观望或者无意识状态。实际上,承载着提高民族素质重任的基础教育需要面向社会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素质人才,而不是只会做题的满分人才。传统课堂的“灌输式”教学已经无法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急需转变当前态势,寻求新的突破。“慕课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为基础教育教学变革提供了思路。本文将对基础教育领域“慕课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详细分析,并设计具体实施步骤。

一、“慕课加翻转课堂”相关概念界定

1.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FlippedClassroom的中文译名。“翻转课堂”术语起先由Lage和platt在《经济学教育杂志》发表的两篇文章及Baker在第11届大学教学国际会议上发表的文章上提出。目前,翻转课堂正不断向全球扩展。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高等教育版)》给出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义:“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3]即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流程的翻转。教学流程不再是课堂上教师讲授知识,课外学生完成作业,而是把新知学习放在课外完成,课堂则成为学生解决问题、内化知识的场所。这样,在课前,学生就可以根据自我学习习惯合理规划学习节奏,并通过网络平台与其他同学交流,最后完成进阶作业和阶段性测试。在课上,学生就可以与老师、同学面对面讨论问题,交流想法。图1所示是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对比。

2.慕课

慕课(mooCs)即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译名。这一术语是在2008年由斯蒂芬・唐斯和乔治・西蒙提出来的。慕课译名由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提出,意指“令人羡慕的课程”[4]。作为在线网络课程的典型代表,慕课正利用教育创新的手段牢牢抓住公众的眼球。

关于慕课的定义,教育界众说纷纭。北京大学慕课组组长李晓明教授这样定义慕课:“慕课是主讲教师负责的,通过互联网开放支持大规模人群参与的,以讲课短视频、作业练习、论坛活动、通告邮件、测验考试等要素交织,有一定时长的教学过程。”[5]笔者结合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学习体验,认为这一定义较为完整地将慕课的构成要素表示了出来。

目前,国内基础教育领域的慕课平台主要以华东师范大学组织的C20联盟为主。平台主要通过举办全国中小学教师、高等院校师范生大奖赛来汇聚优质微视频作为慕课资源,并招募师范生志愿者提供在线答疑,从而帮助中小学生更有效地学习[6]。

3.“慕课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曾作出如下定义:“慕课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它是以现代信息与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在提高学生知识学习效率、夯实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7]。

“慕课加翻转课堂”的模式融合了慕课独有的自学优势和面对面授课不可取代的情感交流,是在线教育与离线教育的完美结合,两者优势互补,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发挥着积极作用。华东师范大学田爱丽教授对国内20个地市百余所正在实施慕课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项目的学校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该模式下,不仅学生的认知水平、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慕课加翻转课堂的模式取得积极成效[8]。

二、“慕课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之因

1.基础教育领域未来的教育趋势是“在线+离线”

首先,技术的日趋成熟为“在线”教育提供可能。流媒体、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的高速发展,推动着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不断向信息时代涌来,技术将为信息时代的学习者搭建一个随时“在线”的学习空间,社会环境的改变将促使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课堂不再成为中小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可以随时“在线”轻松地获取免费优质资源,并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

其次,学生作为完整意义的个体决定着“离线”教育的不可或缺。学生是具有情感的完整个体,学生能否完成学习很大程度上受情感态度的控制,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优质的资源作为外在条件能够提高学习质量,但中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着他个人能否将这些高品质的外在条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缺少人主观参与的学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这些都决定着“离线”教育的重要性。学生需要与教师和同学面对面进行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沟通,进而优化知识结构。

最后,“在线+离线”教育是一种强强联手、劣势互补的教育方式。“在线+离线”教育综合了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优势,既保证学习资源的优质,又获得面对面交流的情感体验,能有效地弥补两种教育模式的缺陷,为教学提供憧憬,是信息时代下教育的发展趋势。

2.基础教育领域“慕课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

(1)共享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无疑,夸美纽斯提出的“班级授课制”对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一个教师同时教上百个学生成为可能,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而今天的慕课,能让一个教师同时教百万甚至千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只要连上网,不管身处偏远地区还是城市中心,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免费学上名校的课程,而不用再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落后于起跑线了,这对于基础教育领域来说,无疑是一场促进教育公平的巨大变革。

(2)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化学习。

第一,基础教育领域,课堂一般都是对同一班级的学生以同样的方式传授相同的知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学生的个性发展。“慕课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慕课平台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且学习过程自我控制、自定步调。这样,学生就可以针对自己的薄弱学科单独学习。

第二,“慕课加翻转课堂”下,知识的理论学习放在课外,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有更多时间更多机会进行面对面实时交流,这样,教师就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单独辅导,因材施教。

第三,慕课的论坛能够调动内向学生积极互动。基础教育领域中,性格内向的学生一般较少参与课堂互动,他们不敢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存在疑惑也不敢询问教师。而在网络上,学生以虚拟身份发帖、回帖,从而消除了心理负担,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久而久之,内向的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3)课堂补充,促进知识本土化。

教育存在地域差异性,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不同地区同一年级的学生从所用的教材等教学资源到教学的进度都可能大不相同。慕课上的课程很难完全适应各个地区的教学,需要借助课堂将知识本土化。课堂上,教师需要对慕课中有区别本地的内容作出解释,对没有涉及的内容进行补充,从而促进有效学习。

(4)活动探究,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基础教育阶段的“慕课加翻转课堂”模式下,知识在课外高效完成,课堂有更多的时间开展探究活动。通过活动探究,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技能不断增强,多元智能得到全面发展。

三、“慕课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慕课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为课前的慕课学习和课堂的师生互动。笔者结合Roberttalbert教授关于翻转课堂的结构模型,对“慕课加翻转课堂”实施步骤作了如下设计,如图2所示。

1.课前教学活动

翻转课堂的课前活动在课外进行,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教师参与,相反,学生在课前的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教师需要进行学习需求分析和教学目标内容的确定,并决定采用哪一种更好的慕课平台上的课程(选用有名气的慕课平台的课程还是选用没有名气但是适合自己教学的慕课平台的课程),然后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自主学习,完成相关测试题,根据测试的结果判断是准备进入课堂的学习还是有矫正地重新观看教学视频,直至通过测试为止。

2.课堂教学活动

进入课堂学习,首先,教师为保证课前学习达到预期效果,可以采取适当措施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如对初二下数学中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一课实施“慕课加翻转课堂”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让每位学生都出一道最能体现所学内容的题目,并在课堂上讲解有价值的题目。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教师之前布置的任务分组讨论并展示成果。接着,明晰评价量规,并组织各小组进行自评和互评,实现多元评价。再次,教师对当次翻转课堂的内容进行全面总结,指出创新之点,提出不足之处。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匿名投票,以优化下一次翻转课堂的教学。

四、结语

随着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成为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慕课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是信息时代的产物。理解基础教育领域慕课加翻转课堂的含义和价值,并明晰如何开展,对推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慕课加翻转课堂”模式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教学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逐步成长。

参考文献:

[1][2][8]田爱丽.“慕课加翻转课堂教学”成效的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6):86-94.

[3]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高等教育版)[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29-30.

[4][7]陈玉琨.中小学慕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10-13.

体育课课堂小结篇6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2-0028-03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诉求。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热情越来越高。如何使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教育科研的有效性,是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师素质,推动教育改革的关键。为此,秦皇岛市在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的《提升域内中小学教师科研素能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中,着力对教师树立正确的科研观提供指导,并重点对教师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操作模式和操作策略进行了探索。

一、教师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

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的驱动力,也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与专业研究者的学术研究具有不同的性质。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目的在于运用教育理论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目的。通过学习研究,我们形成了以下认识。

(一)教师教育科研源于教育教学实践

教师遇到的疑难或困惑主要是教育教学实践(特别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教师从事教育科研,主要就是要研究教与学的行为。通过研究,不断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对自己的实际情境和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用研究的视角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钥匙。当教师的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当研究的内容与教师已有的经验紧密相联时,教师就会充满研究的渴望与激情,研究中思维的灵动就会增强,研究中投入的精力也会增多,教师教育科研才能焕发出蓬勃向上的持久生命力。

(二)教师教育科研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课堂教学,教师如果离开课堂教学去搞教育科研,不仅会加重自身负担,所谓的研究成果也会变成空中楼阁。教师教育科研只有符合自身的实际水平,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才会有能力研究,有经验和教训可探讨,并能使研究的心得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只有立足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着眼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三)教师教育科研要依托有效的校本教研

教研是科研的基础,是科研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教师进行教育科研要通过有效教研来促进。科研需解决的问题或是需实践检验的感性认识、相关理论,可以以教研的形式来展开研究,把科研中的理论、感性经验作为教研主题,依托“集体备课”、“课例研究”、“主题研讨”、“反思交流”等活动,把科研和教研结合起来,把科研和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把教育科研融入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把科研问题教研化,课堂化。

二、教师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模式

在两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探索总结出了教师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有效结合的“研教同步主题式校本科研”操作模式。“研教同步主题式校本科研”操作模式,是以教育理论为指导,直面教师的教学工作需求,将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炼、上升、转化、确立为校本研究课题。通过教育科研与教研联动式主题活动,将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整合起来。“研教同步主题式校本科研”操作模式,是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采用问题导入式的“五步研究法”: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方案――实践方案――成果总结。五步研究法具体操作如下。

(一)提出问题

学期初,由学科教研组长组织学科教师交流学科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将这些问题与困惑进行分类、筛选,将问题或困惑中具有共性且又是亟需解决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提炼、转化、上升为研究课题,由学校确立若干个校本研究课题,由学科教研组或年级教研组组织实施。这样从教学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中生成的研究课题,才切合实际,操作性强。

(二)分析原因

明确问题,并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才能提出改进的策略。调查法是明确问题、分析原因的重要手段。调查开始前,要作好充分准备,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然后选择调查对象,确定好研究的样本,做好调查的基本框架,在基本框架上规划调查的纬度,在纬度的基础上设计调查的题目。科学、完善的调查题目是提高调查结论准确性的保证。

(三)制定方案

针对问题的原因,提出和制订改进方案。研究方案中要明确每一时段内要完成的研究任务以及要采用的具体措施。

(四)实践方案

教研组(或年级组)全体人员参与。在这期间,贯穿研究始终的活动包括:

1.学习。围绕课题研究安排理论学习。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特别是课改理念;学习已有的相关教学成果。

2.集体备课。教研组(或同年级学科组)围绕研究课题,按照“确立课题――确定主备人――分工准备(形成初案)――集体研讨(形成共案)――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教学实践(跟踪检验)――课后交流反思――二次备课――资料保存”的程序开展集体备课、集体研究。集体备课研究时要关注并落实研究的问题。教学目标要体现课题研究的专题性和实证性;教学内容应切合课题研究的基本方向,具有针对性;方法上要注意把教学过程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呼应课题研究的问题;同时要注重资料积累,制定研究记录表。

3.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开展的专项研究。研究过程按照确定研究的课题――构思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开展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观察(上课与听课)――教学行为反思(评课研究,即围绕研究问题,分析具体的教学行为,总结经验并进行理论提升,发现新的问题)――初步提炼、总结研究成果的程序开展。

4.课堂实践。一是教师要带着研究的问题进课堂,将每节课都上成课题研究课;二是举办课题研究课的公开教学活动,运用“同课异构”、“一课多上”等形式进行课堂实践研究。

5.主题研讨。将研究课题内容分解为若干个研究子课题,提炼、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初步总结、提炼研究成果。

6.研究交流会。研究交流会是课题组成员及时解决研究中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汇报交流在课题研究中做了什么工作,讨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安排好下两周的研究工作任务。

7.课后反思。带着研究的问题走进课堂,将反思贯穿于研究过程的始终,带着研究的心态进行课后反思和阶段性反思,它是教师教育科研的基本方式,是汇总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智慧的基本手段。

实践过程中,要广泛收集各种反馈信息,课题组及时进行交流研讨,并据反馈信息调整方案,再行实践。

(五)成果总结

对研究的全过程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对研究中获得的经验和发现的规律进行深入的研讨,通过对课题研究全过程的回顾、梳理、反思、审视,探索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对研究问题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研教同步主题式校本科研”操作模式,将教师教育科研植根于教师教学实际,与教学、与课堂、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紧密联系,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炼为研究课题,确立为校本课题,并以校本教研为载体,通过“同课异构”、“一课多上”、“理论学习”、“主题研讨”等多种形式进行课题研究,运用校本教研的方法实现课题研究的目标,使教师教育科研课题来源于教学实践,研究过程指导教学实践,研究成果服务于教学实践的良好态势。

三、教师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有效结合的操作策略

实现教师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的有效、有机结合,需要把握如下策略:

(一)重问题、重实效――“小、真、实”的课题研究是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主要任务

教师教育科研必须以实际应用为主要目标,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分解课题研究目标,落实研究任务,扎扎实实、认认真真、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更富有本校特色。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倡导教师课题研究的“小、真、实”。

(二)重教学、重常态――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重心

课堂是教育教学诸多热点与难点的汇集场所,是教育教学问题的原发地。绝大多数的教育科研,最终都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来进行。其实,用科研的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就是教育科研。因此,中小学教师在进行研究时,应以教育中心环节的课堂为研究的主要阵地。以“课例”为载体,将课题研究渗透、融入到教学全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使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成课堂实践和科研实践。

(三)重实践、重反思――行动研究是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

教师教育科研要把研究与实践结合起来,把实践与反思结合起来,边研究,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在实践中不断改变自己的行为,使整个实践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自省、归纳总结和自我发展提高的过程,也是反思实践与学习研究有机整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应以案例、反思为抓手,以课堂实践为归宿,促使教师关注问题、改革探索、冷静思考,将读书、实践、写作相结合,在这样的反复循环中促进教师专业提升。

(四)重合作、重交流――同伴互助研究是中小学教师开展研究的有效组织形式

教师教育科研是在一种合作、对话的情境中进行的。同伴互助研究是中小学教师开展研究的有效组织形式,在以教研组或备课组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要方式的同伴互动研究中,教师们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交流、彼此接纳,使教师在思维的互补、智慧的交融、工作的合作中,既贡献自己的智慧,又吸收别人的智慧,收到双赢的效果。

(五)重积累、重提升――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重要目标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做教育科研的有心人,经常总结自己的经验,并使经验得以上升为理论,上升为规律性的东西。每个研究课题在研究总方案统领下,形成若干子课题,每个教师每学期要制定一份课题或子课题实施计划,每个参研老师要记录研究数据,撰写高质量的研究案例和论文,每学期至少要上一节课题研究展示课,以此来促进参研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将会得以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校本研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郑金洲.行动研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李倡平.教育科研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体育课课堂小结篇7

1.1教学组织难度加大,安全隐患相对加大

体育教育是以身体活动、练习为基本手段的教育,课堂上列队、队形变化,队伍组织等组织形式是其独有的特征,大班额下课堂学生人数过多以及低龄段的学生自觉性差、随意性大,使得课堂教学组织管理难度加大,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所消耗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必然会增多,一定程度上给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造成了困难。除此之外,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师生双方中人数过多易使体育教师顾此失彼,安全措施相对缺乏,而教师的能力有限,因此大班额使体育教学中的不安全因素增多,容易发生课堂教学事故。

1.2教学场地设施滞后,教学器材相对缺乏

场地和器材是学校体育教学过程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学校体育过程的可操作性、流动性、分散性、强度性不仅要求体育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组织能力,更要求学校需要配备相应的体育基础教学设施作为基本的课堂教学保障,然而每个学校的场地设施是有限的,它在同一时间所能容纳的使用人数也是有限的,体育课堂教学中运动技能学习、身体练习对场地、器材的依赖程度很大,大班额下人数过多必然造成体育场地、器材的相对缺乏,课堂组织困难,练习密度下降,运动负荷不足,造成课堂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1.3教学理念难以落实,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体质,通过运动技能、锻炼技术的掌握逐步养成学生身体锻炼的兴趣和运动的习惯。《新体育课程标准》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一个学生受益的理念,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与学生多交流,关注每一位学生。人数过多使教师把大量精力耗在组织教学上,很难顾及到所有的学生,失去了与学生个别接触交流的机会,这时候教师会花费大量精力在教学的组织管理上面,造成课堂的效率较低。其次,人数众多对教师的教学示范要求较高,示范面以及示范位置的选择尤其重要,否则,将经常会出现学生看不清、听不见的现象,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课堂教学目标实现严重受到影响,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大班额体育教学中也就较难实现。

2大班额背景下实现体育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2.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学生、场地器材是学校体育组成的基本要素。教师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实施者、组织者和引导者,一节体育课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跟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平时所付出的努力密切相关。大班额背景下人数过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运动技能的讲解、示范等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学校应多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体育培训与学习,并定期在学科年级内部开展教学比赛,在教师内部建立以老带新、以优带弱的教学管理模式,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工作积极性,除此之外,体育课堂是一个“事故多发路段”,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能在课堂上出现半点闪失,任何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体育教学事故的发生,给学生和学校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2.2制定良好的课堂规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大班额的体育课堂教学最困难的不在于课堂教学,而是在于如何组织教学,尤其是对于活泼好动、组织纪律欠缺的小学生,更加大了体育课堂组织的难度。体育老师在每学期开始的第一堂课就应该做好课堂常规的建设工作,建立良好的课堂规范,内容主要包括体育课堂安全教育、课堂组织纪律要求、着装要求、请假制度等等,尤其是安全教育,是体育课堂最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良好的的课堂规范能使课堂变得井然有序,教师的注意力会更多的放在教学和学生身上,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随之大大提高。课堂上,老师应随时给予指导和监督,课堂纪律会为学生提供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和准则,有纪律有规范的体育课堂也能给学生给带来一定的安全和稳定。

2.3开发现有的教学资源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体育教材的选择不仅要注重教材内容对学生身体素质的积极影响,更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内心的良好学习体验以及在学习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和欢愉。首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性别等身心发展规律选择教学内容,遵循渐进式学习原则,由易到难,逐渐深入;其次体育运动是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应该将生活融入教学实践,充分的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例如针对低龄段的学生可将早上从起床、穿衣服、刷牙、洗脸,吃饭上学等等一系列的动作技能设计并编排成一套操,以运动带活动,将生活融入运动,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学习内容。

2.4设计多样的教学形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应以积极、主动、活泼为主,但是也要兼顾严肃,更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的单一练习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降低。

2.4.1进行合理分组,实施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下,教师角色由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注重启发式教学,大班额下合理化分组,变大班为小班,实施学生自主合作化学习既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教师在采用分组教学法过程中应注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同质分组、组内异质”的分组策略,充分调动组学生的主体性并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大班额的教学中除了教师对学生的整体示范讲解和统一指导之外,必须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每个学习小组内安排学习骨干,以优带弱,练习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时指导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互教互学的学习环境和交往的机会,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的精神,同时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了解,增进友谊,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品德,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实现课堂的高效教学。此外,分组教学,把器材平均分配到各组,让组内的成员轮流交替使用,还能够在一定程度克服大班额背景下体育教学的场地、器材相对不足的问题。

2.4.2变换练习形式,提高学习效果

对于学生来说任何新颖的教学内容进行反复练习,都会觉得枯燥无味,关键是在教学练习中要不断有新的内容融入到其中,以保持学生的兴趣。虽说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大同小异,但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达到相同或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准备阶段,从队列对形的变换到热身,我们都可以进行方式方法的变换,在准备活动时可将各种徒手操、健身操或者轻器械融入其中,而不是日复一日的跑步热身。

2.4.3融入体育游戏,寓教学于乐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较强,对新鲜的事物较感兴趣,因此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融入相应的体育游戏,比如常见的猫抓老鼠、贴膏药来进行准备活动,踩着石头过河、旨在锻炼学生的下肢力,“翻饼接力”主要进行50米跑的训练等,这些游戏简单富有趣味性,很适合用来组织课堂教学,此外,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游戏,将游戏贯穿课堂教学,也可以将舞蹈等项目融入课堂,既可活跃课堂的氛围又可以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完成教学目标。

2.4.4开展体育竞赛,调动课堂积极性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都具有勇于表现自己的特点,教师可以适当的以开展竞赛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体育竞赛之中。当然,在小学阶段,体育竞赛不应强度过大,否则容易发生教学事故,适当的小型体育竞赛同样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凝聚力。

2.5整合多种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班额的背景下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应根据课堂的内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应具有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应促使教师通过各种电气化的教学设备与课堂的实践教学,如对学生进行视觉刺激、听觉的变换,例如在室内课堂进行视频播放更能让学生观战篮球等赛事的竞争之美,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更能让学生欣赏体操等项目的艺术之美,在课堂过程中融入各种类型的音乐给学生听觉的刺激,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投情入境,使学生身心愉悦、兴趣倍增。除此之外,教师应注重场地开发和利用以及教学器具的设计与制作,保持课堂的新鲜感和神秘感,使学生适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50米跑的训练过程中,采用“翻饼接力”的游戏,就可用羽毛球拍当作“煎锅”,用纸板做成圆圆的“饼”。

2.6加强丰富的课外锻炼以巩固课堂学习内容

从2007年开始全国开始实施“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让体育锻炼走入课间,坚持体育课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这样既能使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中体会到锻炼的好处和乐趣,又促使课外体育锻炼成为巩固课堂教学知识技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手段。

2.7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小学体育课堂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学习能力都是因人而异的,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上不能片面的以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测试的成绩来衡量。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评价应该是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的结合,测试成绩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方面,而学生的健康状况、上课的积极性、学习的态度等情感认知方面的因素更加不可忽略。多方位、科学化的评价体系才能够实现小学体育课堂的高效课堂,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结语

体育课课堂小结篇8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改革应运而生。论及教育,新课改就是一项重大举措。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各个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学模式都在发生变化,小学教育也是如此,一方面传统的体育课堂枯燥无味,注重于固有的运动训练,且很多学校由于体育经费紧缺,场地器材不足,体育活动单一,另一方面,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以及近年来体质下降的现状,都迫使小学体育课堂需要进行改革。民间传统游戏具有浅显性和趣味性,因此将民间传统游戏融入体育课堂中,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更好地推进小学体育教学工作。

传统民间游戏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民族民间传统游戏融入体育课堂中去极大地丰富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有效地将民间传统游戏融入体育教学中去,不但使得体育课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课堂更加有活力,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好的游戏帮助学生的身体各项机能迅速进入良好的状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生在游戏中享受体育课的乐趣,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会与人交往,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民间体育与体育教学的整合,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和性质。通过有机结合充分展示体育文化内涵,不仅能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更能使学生获得身心的愉悦。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昆山市同心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学生

2.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

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参考阅读了体育游戏学,中外体育民俗文化,民间体育游戏等方面的相关书籍和教材,另外,通过检索筛选出了20余篇学术期刊,并逐一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与归纳。

②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昆山市同心小学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三个年级发放问卷120份,每个年级30份。关于民间传统游戏融入课堂小学体育课堂的调查问卷来研究民间体育游戏融入小学体育课堂的现状,问卷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对三个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无效问卷5张,有效问卷115张。

③逻辑推理法

在相关文献与数据的整理与统计中,通过对比、演绎等研究方法,进行了推理与分析,以期为民间传统游戏融入体育课堂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④数理数据分析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利用体育统计知识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合,处理,供分析参考

⑤实践探讨法

为了证明所选课题的准确性,在昆山市同心小学进行实践教学试验来检验民间体育游戏融入小学体育课堂对于学生来说算一个什么样的感受。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民间传统游戏融入小学体育课堂的意义

①能够学习和继承民间传统文化,发扬民间传统文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许多优秀的民间传统游戏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仅存的也只是通过学生、家长和孩子之间言传身教而流传下来的,没有任何文字记载,更缺乏研究,面临失传的危险。而将民族传统游戏融入体育课堂来,可以让孩子从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师生从“玩”中有效传承传统文化。随着民间游戏融入体育课堂的发展,可以不断改进、创新,以至于我们的民族文化可以发扬光大。作为体育工作者有责任去重视它,收集和研究它,让其焕发时代的光芒。

②能促使学生良好品格的养成,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民间传统游戏大多是以娱乐为主,又以团队为多,这些游戏可以培养人与人之间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游戏中明白合作的意义,感受团队的力量,体会游戏的乐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养成帮助他人、互相帮助的良好品格,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③符合新课程教学的理念

通过查阅《新课程标准》了解到将民间传统体育融入体育课堂是可行的,新课程标准里明确提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大力开发和利用宝贵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如蒙古族的摔跤、藏族的歌舞、维吾尔族的舞蹈、朝鲜族的荡秋千、锡伯族的射箭、彝族的射弩、白族的跳山羊以及踢毽子、滚铁环、抽陀螺等。

④能促进学校特色教学的形成

依据课改的趋势而言,需要我们形成特色教学的理念,才能适应新的潮流。目前很多学校都开始培养自己的特色路线,就体育而言,民族民间这块并不被重视,因此需要我们去开发利用民间资源。就同心小学而言,目前正在逐步开展并成特色,主要以长绳为主,辅以踢毽,双摇绳、斗鸡等等传统体育游戏。

2.昆山市同心小学民间传统游戏融入课堂的调查现状

①小学生对民间传统游戏的认知度

民间传统游戏是小学体育课和课余体育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的锻炼方式,而把民间传统游戏融入课堂的推广的难易也取决于小学生对于这类游戏的认知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调查结果按年级从低到高来划分)四年级表示听过并且了解的占被调查总数的41%,而没有听过的仅占3%;五年级表示听过并且了解的占被调查总数的50%,而没有听过的仅占8%;六年级表示听过但不了解的占71%,没有听过的比重为0。(见表1)由此可见,学生对于民间传统游戏的认知度随着年龄的增长比重越大。

②小学生对于参加民间传统游戏的态度

小学生是否愿意参加民间传统游戏的态度对于我们在体育课堂上开展这类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对于此类运动的接受程度也决定了我们开展课程的难易程度。从结果显示,四年级学生表示学习再紧张也要参加的占被调查总数的63%,可要可不要,不喜欢的仅占6%;五年级学生表示学习再紧张也要参加的占被调查总数的42%,不喜欢的仅占3%;六年级的学生表示学习再紧张也要参加的占被调查总数的17%,学习忙就不参加的占33%,不喜欢的比重为0。(见表2)总体而言,学生对于民间传统游戏的接受程度还是比较高的,特别是低年级小朋友兴趣极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外在因素的存在比如课业的繁重、升学的压力以及电脑游戏、电子产品等的影响,可见现在小学生对于传统体育游戏甚至是体育课的喜欢程度占总体的比重逐渐降低,说明小学生对于传统体育游戏接触越来越少。另外学习的压力逐渐增加,有的宁愿放弃参加民间传统游戏。

③小学生参加民间传统游戏的时长和频次

进行民间传统游戏的时长和频次能够反映出其自身的地位,活动参加的时间越长,次数越多说明越受到小学生的关注和喜欢。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四年级参加民间传统游戏的频次每周3至4次的比较多,占总体比重的72%,每次时长在30至60分钟的比较多;五年级学生参加民间传统游戏的频次每周1至2次的比较多,占总体的47%,每次时长在30至60分钟的比较多;六年级学生参加的频次每周3至4次的比较多,占总体的37%,每次时长在30至60分钟,而几乎没有的占33%。(见表3,4)据调查还了解到同心小学已经逐步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融入体育课堂的活动,由此可见,小学生随着年级的提升参加的次数和时长都比较短,需要去宣传与提倡传统体育游戏的好处,以促进小学生延长参与的时间。另外,学校也应该增加民间传统游戏的内容,特别是高年级,可以舒缓升学考试的压力。

④小学生对于民间传统游戏融入体育课堂的意愿

在小学体育课堂里加入民间传统游戏的内容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改变原来比较枯燥的体育课堂,使得体育课堂更加活跃,有乐趣。而学生作为主体,首先要了解他们对于在体育课堂里加入民间体育游戏的意愿,学生乐于去上课,教师才可以非常顺利地开展。根据调查结果来看,无论哪个年级的学生对于民间传统游戏融入体育课堂的兴趣很高,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学生表示非常希望分别占被调查总数的100%、89%、53%,而不希望的仅占3%。所以,学生对于民间传统游戏融入体育课堂的意愿还是挺高的。

⑤民间传统游戏融入体育课堂与继承民间传统文化的关系

民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无数先辈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财富,是我们一代一代中华儿女应该去学习和继承的,并且将其发扬光大。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许多优秀的文化已经流失。所以,从体育文化而言,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将传统体育文化融入体育教学中,不断探索改进,同样,小学生可以在日常的体育课学习中继承这些传统文化。据此进行了关于民间传统游戏融入体育课堂是否可以学习到传统文化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四年级学生认为对学习传统文化有很大作用的占被调查的81%,认为没有作用的仅占9%;五年级认为有很大作用的占92%,没有任何作用的占3%;六年级认为有很大作用的占66%。根据数据可以看出,将民间传统游戏融入体育课堂去或多或少对于学习传统的文化是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的,有助于传承我国民间传统文化。

3.影响民间传统体育游戏融入小学体育课堂的不利因素

①人们对于民间传统文化的继承意识薄弱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而民间文化传统逐渐被人们所忽视和淡忘,就体育传统文化而言,首先政府部门缺少一定的引导宣传作用,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也要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作为文化传承的引导者,需要我们去重视所有的体育文化,将其不断改良、创新、记录、传承给一代又一代。民间传统游戏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趣味性,将其融入体育课堂里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因此,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民间传统游戏的重视。

②小学生参加民间传统游戏的时间较少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在这样一个年纪,应该遵循学生生理特点,让学生们可以有一个活动的空间,让他们充分“玩耍”起来,让学生们在传统游戏的愉悦氛围中放松和调节心情。根据我的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每周参加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的时间大多在2-3次,每次时长在30分钟以下,游戏时间受限除了被足球、篮球、跳绳运动替代外,主要的是被新兴的电子竞技游戏所吸引,从而很少接触传统游戏。久而久之,小学生就对传统游戏失去了原有的兴趣,造成了传统体育游戏受限甚至逐渐消失的局面。作为体育来事我们应该帮助小学生去培养兴趣,通过把传统体育游戏融入体育课堂来提升小学生体质,以期塑造健康体魄。

③场地器材的受限

民间传统游戏相对于寻常体育运动项目而言,大多都是需要一定的道具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教育性、民族性,但由于道具的缺少甚至没有,导致只能有部分学生参加。此外,还有因为场地受限,不能进行传统体育游戏,有些学校场地太小,很难进行集体性的追逐类的游戏,就昆山市同心小学而言,正常情况下,8个班级一起上课,上课班级较多,追逐类的游戏较难进行。综上所述,要想让所有学生参与到民间传统游戏中,学校场地、器材道具方面要供应充足。

④缺乏科学的管理与监督

在开展民间传统游戏的过程当中,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监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缺少合理的管理和监督,民间传统游戏的进行就会缺少重要保障。小学生处于低学龄阶段,对于传统体育游戏的认识还比较浅显、模糊,教师应该尽可能简化难度,使得组织更加容易。在游戏进行中进行必要的管理,防止摔倒、受伤的情况出现。所以说,组织民间传统游戏要做到有组织有管理,才能推动学校传统体育游戏的可持续发展。

4.结论与建议

①结论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民间传统体育融入体育课堂是可行的、必要的。民间传统游戏作为新的课程资源,是体育教学一项新的发展方向,将民间传统游戏融入体育课堂需要我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来不断将传统游戏改良,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之上去改变传统游戏的规则、方法,甚至更进一步延伸出去,使得民间传统游戏融入体育课堂在可以保存历史文化的基础之上,还可以适应小学体育教学的需要,适应学生身体各方面机能的需要,这样才能体现出民间体育游戏融入小学体育课堂的教育性和娱乐价值。另外,学校是少年儿童接受教育、学习文化、传承历史的殿堂,所以将民间传统游戏融入小学体育课堂是抢救、发展和弘扬民间体育的最佳途径。根据同心小学现状的调查结果得出结论:

(1).80%的学生表达出的对于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的兴趣还是很高,他们认为民间体育游戏融入体育课堂是有必要的。

(2)中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民间传统游戏的认识表现为不仅是单纯觉得好玩,而且在游戏中可以学到各种优良的品质。

(3)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级的活动频次是逐渐减少的,可能一些特殊的情况导致不能参加,但学生心里还是非常希望参加的。

②建议

(1)同心小学的日常教学中已在开展长绳、短绳等民间项目,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建议同心小学在此基础之上可以深入研究一下这两个游戏,在不改变原有规则的情况下可以创编一些更有新意的东西,如将长绳原本的单绳摇改为双绳,短绳的单跳和双摇改为花样跳绳等等。

(2)就目前同心小学的民间传统游戏融入体育课堂的情况来看,表现为形式比较单一,传统民间游戏的开发比较少,建议同心小学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以及课外活动中尽量多去发展更多的民间传统游戏的项目,如滚铁环、斗鸡、抖空竹等等。将传统游戏结合现代观念,开发符合现代学生生理心理并且喜爱的课程项目。

体育课课堂小结篇9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真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807.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6.006

作为全国著名的教育之乡,南通市教育局总结课改经验于2014年提出“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十二字教学指导方针,如东教育人以课改为依托,结合这十二字教学指导方针适时提出了打造“真学课堂”,2015年又被确立为“真学课堂推进年”。所谓真学课堂可以简要解读为真学习、真交流、真互助、真问题等等,一切都是从课堂的实际效果为基点,杜绝一切肤浅的浮尘,脚踏实地出效果。就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水平四的要求,结合2015年江苏省如东县初中体育教师优秀课评比之课例试着阐述自己的观点,愿与大家一同探讨初中体育真学课堂的构建。

1练习密度要把握

练习密度是衡量体育课有无成效的重要因素,也是现今考察体育课堂优秀与否的核心要素,从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生优秀体育教学观摩暨体育器材展示活动中,大会的专家、作课老师的关注度便能看出端倪。正如本届活动专题报道者之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素梅博士在《返璞归真注重实效――由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生优秀体育教学观摩暨体育器材展示活动引发的思考》一文中所阐述:“...实际上,返璞归真是要在继承发展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按照课程改革新的思想,上出既有一定新意,又能回到常态的真实的课,消除形式化和虚假创新,体现符合教学规律、学生认知规律的本真课堂。”早在2009年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体育教研员倪胜勇老师就要求,体育实践课练习密度不得低于30%。2015年如东县初中体育优秀课评比中,能够看出这方面的进步,《耐久跑》、《足球运球变速变向》这两堂课甚至达到了50%以上,通过笔者看、摸、测、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忘我练习并洋溢着灿烂真实的笑容,没有做作,是真实的体现。体育课堂教学本身的任务是负责学生的体质健康,在当下学生课业负担没有真正获得减轻,体质下而不上的情况下,体育课练习密度的保证也许是提升学生体质的最后一根稻草。

2运动技能要把准

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所述,运动技能包括学习体育运动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三个方面的内容,不同的水平段学习目标及评价要点等都不相同。初中阶段七至九年级为水平四,其在小学水平一、二、三注重体育游戏学习和发展学生运动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注重不同项目运动技术的学习和应用,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比赛等,以2015年如东县初中体育教师优秀课评比一堂《立定跳远》参赛课为例。立定跳远是提高和检测学生身体素质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调整,始终位于测试项目的行列。立定跳远具体动作:预备姿势身体正直提踵展髋手臂上引,起跳时迅速屈膝下蹲,手臂向后摆重心前移,双脚前脚掌用力蹬地,同时双臂由体侧后方向前上方快速有力摆动使身体向前上方腾起身体展开,腾空时收腹提膝,落地前要向前伸小腿,重心前移、缓冲。对学生而言,既要身体协调又要有较强的力量,特别对腰腹肌和腿部力量要求较高。执教者只是强调练习了摆臂,具体的脚蹬地后充分伸膝、伸踝、展髋,之后收腹提膝,落地前要向前伸小腿以脚跟先着地这些至关重要的技术环节完全缺失,以笔者的观点是课堂中一大败笔。运动技能是整个运动的基础和支撑,是体育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技能教学必不可少,而且还要精准把握住,让课堂呈现出应有的效果并体现出教师的价值。

3讲解练习要把控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课程的性质表明了讲解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不定时段的穿插于学生的练习之中。在2015年如东县初中体育教师优秀课评比有10位老师通过预赛进入复赛,进行激烈角逐。一天半的赛程,笔者观摩了全部赛课老师的课堂教学,无论是田径类还是大球类项目的课堂都明显表现出集中讲解偏多的现象,究其原因,还是担忧学生不能理解课堂技能的要点而使课前预设的目标无法达成,进而影响到赛后名次以及晋级市赛机会。这种心理想法可以理解,但是从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知识积累以及身心发育多维考虑,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完全可行,况且新课改已经进入“深水区”,学生已经适应了时下的体育课堂教学的特点和模式,欠缺的是教师思想的开放性和大胆的预设。一堂课45分钟,刨去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13-14分钟,基本部分只剩30分钟多一点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集合讲解示范多了,必然影响到了学生的课堂练习,这也就是课堂练习密度难以达到30%乃至以上标准的原因。要处理好讲解与练习之间时间的分配:第一,做到讲解时简明扼要,一语点中问题或核心所在;第二,集合的时间尽可能少,教者多在学生中巡视指导,多留时间给学生学、思、练,尽可能通过努力自行解决,只有在共性问题上才集中讲解。

4交流互助要把真

曾记得新课改试行之初,由于对课改一知半解,没有领悟其中的精髓,导致不少的学科课堂出现为讨论而讨论,表面上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实际上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随着课改的深入人心,其间的理念得到贯彻,学科的课堂教学开始呈现出有效,主要表现在课前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择、手段的选取以及器材的简约多用等方面趋于合理化,目前对练习密度实行回归,是体育课堂的本真体现。然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生生之间的互助已呈常态化,也是时展的趋势。2015年如东县初中体育优秀课评比的十堂参赛课中,参赛者很明显地加强了课中之间的交流与互助,不再是作秀式教学,而是优课常态化。《蹲踞式起跑》一课中,当教者就“各就位”、“预备”和“各就位、预备”三个环节学习时,引导学生分别进行对应纠正,纠正过程中,笔者清晰地看到了同学之间互相检查手放置的位置、臀部抬起的标准、肩部随着身体抬起而应达到的要求,通过学生眼神、动作的反馈,能感觉到孩子的纯真。更为可贵的是个别学生由于对动作要求的不确定,主动地向老师求教,以此印证自己心目中答案,类似的现象不胜枚举。由此可以确定,课堂的交流是真交流,课堂的互助是真互助,一切都是源于角色的转变形成的互动教学,使课堂呈现出高效。

初中体育真学课堂的构建,建立在对新课标的充分理解和厘清的基础之上,是对体育课堂全新打造,其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而作出的强力举措。希望以此为契机,借助真学课堂的稳步推进,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问题得到化解,思想受到启迪,技能得以掌握,体能得以提高,实现人们心中的愿景。

参考文献:

[1]叶海辉.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初探.运动,2012(06).

体育课课堂小结篇10

体育学科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p乎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当前,很多高中的体育教学面临着教学质量和有效性低下的现状,无法满足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打造高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显得尤为重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应致力于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研究,将教学经验与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现针对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关教学策略,以不断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转变传统体育教学理念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高中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扮演灌输者角色,教师权威色彩极为浓厚。在教师权威思想的影响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不仅呆板、沉闷且缺乏生气。这样的教学氛围显然不利于学生的体育学习,不利于学生浓厚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因此,为使体育课堂更加高效,体育教师必须切实转变传统体育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做到以生为本,摒弃传统的教师权威思想。在这样的要求下,体育教师应积极做好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引导学生对相关体育知识及技能展开广泛探究,通过探究获取更多体育知识与技能。此外,教师还应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为重要教学目标,在该目标的引领下有的放矢地开展体育教学。事实上,在新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体育教师需要转变的教学理念还有很多。因此,教师应对体育新课程改革标准进行深入研修与解读,并以此为根据有的放矢地更新自己的体育教学理念,进而不断引领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积极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为促使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更加高效,高中体育教师应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高中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首先,游戏教学法的应用。游戏教学法寓教于乐,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在传统高中体育课堂上,很多教师总是一板一眼地依据教材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枯燥乏味,不利于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基于此种情况,为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可适时采用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例如,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时,同学们经过反复的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已然显得很疲惫。看到此种情况,教师随即说道:“同学们,我们玩个游戏好不好?”听到教师的提议,同学们立刻振奋起来。教师宣布游戏规则:几名同学呈圆圈站立,圆圈中央站一名同学。游戏开始后,站在圆圈边缘的学生做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圆圈中央的同学快速接球。一轮投球结束后,换另外一名同学站在圆圈中央。这游戏虽然简单,却在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合作学习法的应用。合作学习法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础,以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为引领,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现代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中体育教师亦可应用合作学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执教“途中跑”时,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并未深入掌握途中跑技术,于是,便将学生分为若干合作学习小组,引导各小组积极对途中跑技术进行探索与讨论。通过探索与讨论,学生们最终掌握了正确的途中跑技术。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再次对途中跑技术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合作学习法在高中体育课堂的应用看似费时费力,其实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除了上述两种教学方法之外,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还可适时应用分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法等,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让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呈现高效性。

三、科学应用课堂教学评价

高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离不开科学的教学评价。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摒弃传统单一的结果性评价方式,应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有些高中生的体育成绩虽差些,但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却表现得很积极。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如果对其单一采用结果性评价方式是不公平的。因此,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还应采用过程性评价,让过程性评价激励更多的学生提升体育学习积极性。在过程性评价过程中,教师应以赏识性评价为主,积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有的放矢地开展赏识性评价。同时,教师还应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方式有效融入评价体系,不断提高评价水平。另外,教师应适时应用档案袋评价的方式,让档案袋评价成为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评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