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妇科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十篇妇科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十篇

妇科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53:04

妇科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篇1

【关键词】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措施浅析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186-01

本文将通过对2010-2012年妇产科39例已存档的出现护理服务问题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找出造成妇产科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并对如何加强优质护理服务水平给出一定的措施。在提高妇产科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的过程中,强化制度管理、抓好环节质量管理、提高专业护理水平等都起到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资料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2010-2012年妇产科39例已存档的出现护理服务问题的典型案例,并对造成护理缺陷的问题进行分析,计算出相应的百分比。

2结果与分析

39例发生护理缺陷原因分类情况如下表所示:

尽管近年来我国医院的总体的护理服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一些小的方面的错误在妇产科还在所难免,究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还是由于妇产科繁忙、嘈杂的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受到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护理人员经验不足等方面的影响,这些都是提升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水平不可忽视的因素。护理服务作为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护理人员必须遵守相关的服务操作流程,严格做到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的审查,确保姓名、床号、药名、浓度、剂量、时间、方法等在护理工作中的准确落实[1]。

通过对于调查结果的分析和研究,护理缺陷中错注、漏注、多注、接错液体的误操作占据最高,约占30.76%,它与发错口服液、核对医嘱不认真所占比例之和所占比例高达61.53%,而这些误操作的主要还是由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对于“三查七对”的实施不到位等引起的,所以强化妇产科的制度管理,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护理服务作为一项专业性强、风险性高的工作,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素质、专业素养、临床经验等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加强对于新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尤为重要[2]。

3全面提高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水平

3.1强化制度管理

护理缺陷的产生和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技术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究其本质,还是由于当前的妇产科的护理管理制度缺陷引起的,科室部门的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等都会造成护理人员的工作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直接引起护理缺陷的产生。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的质量水平,首先要不断的建立健全护理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机制,贯彻落实“三查七对工作”。在妇产科的日常护理管理中,要在现有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之上,增加更多的合理有效的相关制度保障细则,从而使每一项的护理活动都有章可循。同时还要不断完善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和相关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3]。

3.2抓好环节质量管理

妇产科的护理本身就是一项复杂性高、琐碎性强的工作,这就需要不断的加强每一个护理环节的质量管理,找出护理服务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根据实际情况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规范服务流程,做好细节工作。比如护理服务工作中的病人的日常药物分配和身体基本情况检查工作,要准时准点,从备药、配药、分药的每个细节出发,保证准确无误,平时的检查工作需要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并认真做好病人的日常检查结果的记录工作,以严谨科学的态度为病人创造一流的服务,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注意点,都会对病人的护理和健康带来重要的影响,护理人员绝不能马虎大意,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一定要保证每一个护理环节的质量[4]。

3.3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妇产科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过硬的综合素质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护理人员既是护理的主要执行者也是护理的监督者,只有不断的加强对他们的业务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才能保证护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减少工作的失误,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水准。对于一些新参加到妇产科工作的护理人员,往往工作积极性都特别高,但是经验却很缺乏,他们渴望进步与发展,因此科室应该加强对于他们基本知识培训,坚持“以老促新”的人员培养机制,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加强对于新的护理人员的培训,还可以让他们更快的了解和适应妇产科的护理工作,给他们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机会和平台,通过彼此之间相互学习,促使他们共同进步[5]。

4结语

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对于病人的调养和后期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让病人更舒心、放心,护理人员就得服务的更专业、更严谨,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降低护理风险,避免护理缺陷,将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措施落实到位,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艳,陈红宇,付沫,等.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现场会的实践与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07(07).

[2]李平,田晓丽,高艳红,等.我院规范聘用护士管理的实施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6(04).

[3]张健,陆晓彤,卜书红,胡松浩,杨传敏,李方.建立绩效管理平台,提高人力资源效率[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01).

妇科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篇2

关键词:产科;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106-01

目前,不少年轻孕产妇缺乏足够的产科健康护理知识,为其自身健康以及新生儿生命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此,笔者所在科室在对其加强健康知识培训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有所提高,护理人员由此树立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护理措施

1.1服务理念的转变

首先应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指导,转变其护理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并对优质护理服务有更全面、正确的理解,从而对其内涵与意义有深刻理解,进而对优质护理服务方向更为明确,使其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有效提高自身积极主动性。

1.2明确岗位职责,健全护理管理制度

应对各部分岗位职责加以明确,同时制定合理高效的护理管理制度并不断予以完善,组织全员护理人员对《护理告知程序》、《护理应急预案》、《护理工作流程》、《护理核心制度》以及《文明用语手册》等内容进行学习和掌握,同时对护理岗位的质量考核标准予以明确修订,对各部分的质量控制予以充分关注,同时公示各项服务项目,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应组建质控小组,随机抽查各项护理服务质量,并及时反馈抽查结果,督促有关部门和人员及时改正。

1.3强化组织护理工作人员接受专科培训

每周应组织开展2次或多次专科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抽查提问,内容涵盖护理工作流程、核心管理制度、应急预案、技术操作规程以及告知程序等。应采用各种有利措施在日常工作中广泛开展专科知识培训,例如多媒体、录像、幻灯片以及互联网等。培训知识涉及母乳喂养的技巧与注意事项、会的有效护理以及新生儿抢救复苏等。

1.4专科护理服务

导乐陪伴分娩;在母婴床旁实施护理服务,为新生儿实施抚触、沐浴以及预防接种,同时展开健康宣教,并引导产妇及其家属积极参与;开展便民服务,为孕妇提供热水与可口饭菜、米汤、红糖水以及婴儿奶粉等;组织孕妇学习分娩相关知识,并定期开展门诊培训;对产妇实施出院指导,同时设置电话热线咨询,并定期实施电话随访,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确切了解产妇恢复情况。

1.5在产科护理过程中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服务

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产科传统护理模式得以改变。产妇自入院接诊时起,到出院时至,护理人员的各种行为以及措施均应在此全过程中体现出优质护理服务,应为产科患者营造出安静、温馨、和谐的医院与病房环境。(1)入院时,医护人员首先应评估其实际情况,例如是否存在宫缩或者其他较为特殊的情况,负责接诊的医护人员应将入院应注意事项、医院环境、主任医师以和责任护士、分娩前应准备事宜等向产妇作详细介绍;(2)分娩之前,助产人员应交待产妇相关注意事项,例如宫缩时产妇应注意事项,分娩过程中的用力方法等,并就分娩过程向产妇作详细讲解,同时应选择一些轻松话题与产妇进行交流,吸引其注意力,从而有效缓解其紧张情绪,有利于缓解疼痛。还可辅以轻柔舒缓的音乐、对产妇腹部进行轻抚,使腹压增高,从而有利于顺利娩出胎儿,减少疼痛。(3)产妇成功分娩后,护理工作人员应在家属配合下对产后生活予以悉心照顾与护理,并向产妇一一告知产后所服用的药物效果、各项检查目的以及在恢复过程中的宜忌等。对待产妇及其家属提出的睡眠时的保持、恶露处理措施等各类问题,护理人员应保持耐心和温和的态度,给出尽可能详尽的解答,若超出护理人员所知的范畴,则应及时向临床医师及其他人员或部门咨询后向产妇及其家属反馈。在产妇产后恢复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指导其合理饮食、适度活动锻炼,并宣讲产后保健知识以及身体恢复等。帮助产妇准备婴儿需用物品,并协助其进行早吸吮,有利于母婴感情的进一步强化,此外还应向产妇宣讲育儿、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并帮助其全面、熟练掌握。(4)出院后,应督促责任护士对其实施定期电话随访,对出院后产妇身心健康状况予以切实了解,并为之提供健康咨询,告知其婴儿的预防接种、哺育知识、辅食添加时机以及其他应注意事项等,由此让产妇每时每刻都能够感觉到来自医护人员浓浓的温情与关怀,从而使产妇和产妇家属不断提高对医院的信任度。

2产科临床优质护理的效果

2.1在优质护理工作的开展下,患者满意度普遍提高

本院就医患关系展开了问卷调查来了解患者满意度,其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道德素质、专业素养、服务态度、沟通技巧、文明用语、岗位责任心、微笑服务等多个方面,涉及群体为本院所有护理工作人员,调查表明与往年相比,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且呈不断攀升的趋势。

2.2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本院产科以及护理部成立了质控小组,对医护人员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随机抽查考核,结果表明与其他科室相比,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产科护理质量显著升高,基本未出现有关于护理问题的投诉,护理工作人员也由此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又进一步推动了护理工作的良好开展。

3小结

3.1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从大的层面来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为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而从小的方面来看,则有利于促进护理工作人员积极学习护理业务知识,树立良好的护理服务意识,并为诊治临床疾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通过母婴床旁护理的良好开展,婴儿父母均可在此操作过程中直接受到护理教育和熏陶,从而在住院过程中实现如何照顾婴儿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顺利习得。与此同时,此种护理模式也有效防止了发生护理缺陷以及出现交叉感染现象,并使产妇和家属对错抱婴儿的担心得以消除,从而更加信任护理人员,无形中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3.3通过在产科首次试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得以在其他科室中顺利推广,继而形成良性竞争,各科室医护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专业技能以及沟通技巧,最终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黄萍.幸福指数在产科优质护理中的体现[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09(23):1837,1839.

妇科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篇3

关键词:优质护理;妇产科;SaS评分;SDS评分;满意度;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2-0055-03Doi:10.13398/ki.issn1673-260x.2016.04.021

妇产科护理中所涉及到的东西很多,护理人员工作相对复杂,在实施护理操作中多同时存在很多会引起护患纠纷出现的因素,这会直接对妇产科护理质量产生影响,同时也会给整个医院带来无法预计的损失.因而,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应选择最有效、最科学的护理方式实施相应护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出现,促进医疗的工作顺利进行.本文主要是对妇产科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诊治的284例妇产科患者,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最主要的是找到最佳的护理方案来提高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诊治的284例妇产科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42例产妇中,112例为初产妇,30例为经产妇;年龄在27~36岁之间,平均为(30.2±2.3)岁;观察组的142例产妇中,102例为初产妇,40例为经产妇;年龄在25~40岁之间,平均为(28.3±2.4)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具体为:每天常规到病房检查产妇的一般情况,注意产妇的各项测定指标是否正常,综合评估产妇的具体情况以及胎儿的状态,同时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药物护理,为产妇提供一个良好的病房环境.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具体操作如下:(1)产前优质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的142例产妇中有102例为初产妇,初产妇由于对生产过程不了解,缺少生产经验,心理上的恐惧感比较强烈,大部分产妇产前会出现程度不等的紧张焦虑心理,情绪会比较低落,如护理人员没有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就会导致产妇出现不良心理状态,对产妇的正常分娩产生严重的影响[1].护理人员应依据自身掌握的充足经验,对产妇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缓解产妇心理上的不良状态,保证产妇的情绪稳定性,可以让产妇安心的进行分娩.②饮食护理干预;产妇在进行分娩前的几天时间里,要特别注意产妇的饮食结果,护理人员应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避免由于不科学的饮食情况对产妇的状态产生负面影响(.2)产中优质护理干预.产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接受必须的优质护理措施,但是应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进行良好的生产护理工作,在分娩的过程中对产妇给予积极的鼓励,如患者的心理状态极度不良,护理人员需要灵活的运用抚摸、延伸等非语言等方式给予患者进行安慰,保证产妇可以顺利实施分娩.此外,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因产妇实施分娩过程中有出现大出血的几率,因而护理人员需要与临床医师密切配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保证产妇整个分娩过程的安全性[2](.3)产后优质护理干预.如产妇结束了分娩,护理人员应实施下述几点护理操作.第一,对产妇进行科学的指导,正确的坐月子,避免产褥病的出现.产妇应在饮食上加强营养,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受凉、受风吹的情况出现;第二,当产妇可以出院时,应对其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具体包括身体的保养、科学的哺乳等,对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之后,可以促进产妇恢复速度(.4)加强安全防范和提升便民服务.产妇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所提出的要求有所不同,为了给患者提供方便的服务,可为其提供微波炉等加热设备,方便家属为产妇提供营养物品.在病房以及走廊内粘贴触摸、沐浴的注意事项,便于产妇及家属学习,提升安全防护措施,降低安全隐患,避免意外情况出现[3](.5)更新护理理念.需要将为产妇提供贴心护理作为护理工作中的一个基本理念,在实施护理操作中的每个细节上都要体现出关爱产妇,多与产妇交流和向其宣传正确的知识,向产妇讲解分娩和待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母乳喂养的优点,在实施护理操作前,应给予产妇准备和鼓励,加强病房巡视,尽最大努力拉近产妇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充分表现出对产妇的关心.

1.3护理效果评定

非常满意:护理操作人员可以遵循护理操作流程,达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对患者的护理态度温和,具有很强的责任心;较为满意:护理人员的操作相对规范,达到的护理效果较好,护理态度和善度尚可;不满意:护理操作不规范,引起护患纠纷,护理人员态度恶劣.1.4统计学方法实施统计学分析时运用SpSS15.0系统软件,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表示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为92.9%;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在整个医院中,妇产科是相对重要的一个科室,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产妇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不断的提升[4].优质护理干预的内涵具体包括:在治疗和生产中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确保患者的安全,对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平衡,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升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在对妇产科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出现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护理方法上具有一定的不足,导致产妇及其家属不满意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而对护理效果产生影响,对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实施产生阻碍.因而,为了更好的提升妇产科的护理质量,应发现更加优秀的护理方案,为产妇实施优质护理措施,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护理效果[5].为了提升本院对产妇的护理质量,本文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护理人员的更新护理理念以及心理继续了解,提升其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注意进行安全措施方案,为患者提供方便等等多种措施.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为92.9%;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这就说明,优质护理方法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具有很大的优势[6].优质护理干预是在实施产妇护理中的核心内容,不仅是对产妇进行身体上的护理操作,同时还要注意产妇的心理、情感以及出院后的健康教育问题.此外在妇产科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时,护理人员还需要注意下述几点:(1)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针对性,因不同产妇的身体素质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每个产妇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有所不同,在对其进行优质护理操作时,需要紧密结合产妇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操作,这样才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存在的问题[7].(2)在实施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尽快得到家属的信任,同时要求产妇家属积极配合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护理质量.患者到医院的最终目的就是诊治疾病,护理人员首先应具备专业的护理操作技术水平,能够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理念知其所以然,同时还要知其必然,甚至应具备护理专家的水平,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患者对其的信任程度[8].护理人员应具有熟练的操作技巧,降低患者的痛苦,提升患者的信任程度.对于年轻的护理人员,应虚心接受,认真学习,掌握各种沟通技巧、穿刺技巧,最大限度的提升患者的满意度[9].护理人员需要重视基础护理,加强临床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责任护理人员对自己的患者应提供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仍然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对于术后需要卧床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为其提供正确的扣背和咳嗽方法,同时根据具体情况,降低呼吸道并发症的出现几率.综上所述,在妇产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心理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出现,降低医疗纠纷出现几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艳玲.优质护理干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24(03):145-146.

〔2〕张芬.优质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吉林医学,2014,30(20):179-180.

〔3〕李梅梅.优质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探究[J].现代养生,2014,23(08):641-642.

〔4〕孙研.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8(11):547-548.

〔5〕曹苏玲.优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36(10):617-618.

〔6〕郑凯兰,张江平,于翠香.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护理满意度调查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2(32):302-303.

〔7〕白洁.优质护理服务对临床患者满意度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48(20):210-212.

〔8〕郑丽玲,曾冬枚.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40(14):494-495.

妇科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篇4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24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7(a)-0107-02

implementationandeffectanalysisofhighqualitynursingserviceingynaecologyandobstetricsdepartmentofbasichospital

ZHanGJin-xia

Health-CenterofmangQutownofGuinanCounty,Qinghaiprovince,Guinan813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implementationmethodsandeffectofhighqualitynursingserviceingynaecologyandobstetricsdepartmentofbasichospital.methods521patientshavingnohighqualitynursingserviceingynaecologyandobstetricsdepartmentwereselectedasthecontrolgroupand686casesimplementedhighqualitynursingservicewereselectedastheobservationgroup.patientsofthecontrolgroupweregivenroutinenursingmeasures,whilepatientsoftheobservationgroupweregivenhighqualitynursingservicebasedonroutinenursing.nursingquality,healthknowledgeawarenessrateandpatientsatisfactionin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nursingqualityscore,healthknowledgeawarenessrateandpatientsatisfaction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allhigh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Highqualitynursingserviceplaysanimportantroleinimprovingnursingquality,healtheducationeffectandpatientsatisfactioningynaecologyandobstetricsdepartmentofbasichospital,soithaspositivesignificanceforclinical.

[Keywords]Highqualitynursingservice;Basichospital;Gynaecologyandobstetricsdepartment;nursingquality

近年来,国家卫生部提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旨在夯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1],这是医学模式转变和人们对医疗护理需求不断提升的必然要求。基层医院病种多样,患者文化程度低,设施、设备落后,技术服务水平有限。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本院根据基层医院妇产科的特点,引入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2年1月将优质护理服务引入科室护理工作中,选取2011年1~12月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521例患者为对照组,年龄15~73岁,平均(45.6±9.6)岁。2012年1~12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686例为观察组,年龄15~71岁,平均(46.3±9.8)岁。病种包括妊娠足月、经阴道分娩、剖宫产、子宫肌瘤、宫颈炎、盆腔炎、生殖内分泌疾病等,研究期间科室病床数、护理人员等均未出现明显变化。两组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均衡性好,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优质护理服务,主要措施[2-3]包括以下几点。①转变服务理念,倡导优质护理:全体动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组织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精神,强化法律意识,保障护理安全,倡导在护理工作中彰显爱心、理解和包容。②优化护理流程,拓展服务内涵:针对存在的问题,优化现有护理服务流程和模式,由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整体护理转变,制订优质护理服务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对护理人员实行分层分级管理,优化配置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开展走动式查房服务。③夯实基础护理,保障患者安全: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等各项护理操作规范,提高护士技术操作水平,塑造良好的护士形象;主动调整护理人员工作时间,为患者提供相应无缝隙的基础护理服务,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安全。④开展健康教育,增进护患交流: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内容,在此过程中,增进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患者存在的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⑤改善诊疗环境,保障患者权益:完善病区基本设施,创建清新、舒适、温馨的诊疗环境,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使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尊重。

1.3评价内容

参照白煌峡等[4]的方法,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分为3项内容,分别为护理质量评分、健康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每项内容满分均为100分,由经过统计培训的护士进行调查,患者自行填写,对于文化程度低者,由护士负责解释,患者自行选择。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健康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讨论

护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在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工作面临的障碍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4-6]。①病种繁多、病情复杂:基层医院服务人群范围广,病种繁多,且由于经济、交通及时间等多种原因,很多患者的疾病未能早期发现和诊治,就诊时往往病情被不同程度地延误,导致病变复杂化;②患者文化程度低、经济承受能力差;③基层医院医疗条件差,医疗设施、设备落后,专业技术人员知识体系更新慢,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有限。因此,在有限的医疗诊疗条件下,优质护理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疗效,协调医-护-患关系,进而保障患者的切身利益[7-8]。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医护工作者深刻体会到,“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不仅仅是护理行业内部的一场运动,也是优化医院服务、加强内部管理、改善患者体验的切入点。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服务,通过转变服务理念,倡导优质护理,优化护理流程,拓展服务内涵,夯实基础护理,保障患者的安全,开展健康教育,增进护患交流,改善诊疗环境,保障患者权益。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也进一步融洽了护患关系,满足了患者及其家属个体化的护理需求,这与类似的文献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在基层医院妇产科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综合护理工作的质量、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患者满意度,有效地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建立了和谐的医护患关系,对基层医院妇产科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晓伟.转变模式求真务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深入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2):5-8.

[2]王建荣,皮红英,马燕兰,等.新形势下医院优质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其实践[J].护理杂志,2010,27(8):1201-1202.

[3]黄叶莉.“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探索与实践[J].护理杂志,2010,27(8):1208-1209.

[4]白煌峡,董菊,葛艳,等.持续护理质量督导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9,16(7B):25-27.

[5]江会,刘薇群,宋黎翼,等.病人评价护士实施生活护理的结果分析[J].护理学报,2010,17(5B):54-56.

[6]陈红霞.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方法与效果[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9(12):188-199.

[7]黄孝容.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护理与临床,2011,15(5):306-308.

妇科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12月产科Vip病区253名产妇,年龄在20~35岁,平均(23.50±9.10)岁;孕周在37~41w,(34.20±4.50)w,无孕产期合并症的自然分娩或者剖宫产指征产妇。

1.2方法根据心理卫生评定量表的基础上制订“产妇对优质护理需求的调查表”,在产妇出院前发放调查表,向其说明填表要求并征得同意后,由被调查者填写,现场收回,全部调查完毕后进行归纳汇总,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1.3统计学方法将产科Vip产妇对各项护理服务的需求分别排序,按百分率的方法进行统计描述,并比较分析优质护理服务需求内容,各选项的差异。

2结果

随着优生学的发展,围生期监护系统的不断完善,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对优生优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孕产妇及家属常常向医护人员提出多方面的健康咨询[1]。调查结果显示:服务态度、健康宣教成为vip病区产妇,对优质护理服务的需求重要选项,见表1。

妇科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篇6

湛江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广东廉江524038

[摘要]目的探讨生活照料性护理在妇科围手术期中对于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该院对100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分为两个组,两组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活照料性护理服务,对护理后两组患者对于围手术期护理的满意情况进行调查,向两组发放抑郁测评量表(SDS)进行对比研究,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后SCL-90评分、遵医行为、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生活照料性护理后,研究组满意度高达100.0%,相对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SaS评分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分值为(48.62±1.02)分,优于对照组的(61.75±1.02)分,证明在焦虑等术后不良因素的控制方面,研究组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时间(15.36±2.63)d,住院费用(31546.62±1321.02)元和并发症发生率(2.1%)等分析指标重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CL-90各项评分结果证实生活照料性护理的研究组术后出现心理问题的风险大大降低。结论外科手术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治疗方式,针对患者的特点,制定一套科学的生活照料性护理方法对于提升护理质量是作用明显的,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生活照料性护理;妇科手术;围手术期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11(b)-0169-03

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即为妇科疾病,包括外阴疾病、阴道疾病、子宫疾病、输卵管疾病、卵巢疾病等,每年妇科住院患者数量排在前五位的疾病病种共涉及包括子宫肌瘤、异位妊娠、卵巢肿瘤、子宫肌腺症、阴道脱垂、子宫内膜异位等疾病[1]。多数的妇科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采用手术的方式切除部分的内生殖器,手术可经腹或经腹腔镜完成,术后患者自理能力缺陷或部分缺陷,需他人提供生活照料性护理[2]。生活照料性护理是基础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病人从入院到出院,从患病到病愈过程中的环境安排、饮食营养、排泄睡眠、清洁卫生、活动锻炼等生活所需要的照料。使生活护理提供者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确保基础护理和各项治疗、护理措施落到实处[3]。该研究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通过妇科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常规护理,一组进行了生活照料性护理工作,对该种方式在患者中的满意程度以及患者经过护理后的焦虑等程度的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意在探讨分析生活照料性护理与常规护理相结合后,对护理质量的提高程度进行调查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在该院进行妇科手术的100例患者。她们的年龄都在21~55岁之间,其中平均年龄为(36.6±13.6)岁。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50例,平均年龄为(36.8±13.3)岁,病程为(7.33±2.33)d;对照组50例,平均年龄为(36.3±13.8)岁,病程为(7.31±2.28)d。该研究中,所有患者都是自愿参与的,并且在年龄和文化程度方面两组患者之间都无明显的差异。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妇科手术围手术期的常规护理,在术前,给予患者充分的术前检查,进行仔细的病床核对工作,按时为患者发放药物,并在患者检查前,吩咐患者注意事项。做好皮肤准备,尤其对于进行开腹手术或者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要做好脐部的清洁。做好会阴部位的清理,及早做好阴道准备,减少阴道内细菌污染手术野、防止腹腔感染。在医师准许情况下,给予患者适量镇定剂。在术中,要积极、认真的配合医师的工作,做好手术器械的消毒工作,并保持无菌意识。在术后,当日要对患者禁食,观察患者排气情况,在给予患者流质食物。患者回病房后应了解术中情况和手术方式及术中用药情况。术后疼痛在所难免,尽量给予患者充分的鼓励,视患者情况,不宜轻易使用镇痛类药物,如需使用,必须得到主管医师同意。50例研究组患者既要依照妇科手术常规护理方法做护理,该院自行设计的生活照料性护理也是要进行的。

手术之前,患者先熟悉病房的情况,对该住院楼层的基本及配套设施有所了解。调整患者的心态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并将手术的安全可靠性告知患者,让患者能够轻装上阵,无心理包袱。要对患者进行舒适化的护理服务,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波动。在护理工作中始终保持着微笑,给患者带来心灵上的放松。还要进行健康教育结合术前护理干预的人性化护理原则,可以组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外科手术科普知识的学习,讲解内容主要以患者相关疾病的发生原因、常见症状、预防措施、治疗方法以及饮食注意细节等。

在进行妇科手术时一般对患者都会采用麻醉处理,为了预防高碳酸血症的发生,在术后及时给患者施行低流量吸氧;严密观察未完全清醒者,并加强护理;要使患者去枕平卧,头保持偏向一侧,保持其呼吸道通畅,以防误吸而引起的吸入性肺炎或窒息;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心电监护监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术后留置引流管可以把盆腔内残留的冲洗液、渗出液及血液等引流出体外,还可以及时发现术后腹腔内是否出血;同时,术后保持尿管通畅、清洁,要避免扭曲,其中,为了防止逆行感染,尿管应低于耻骨联合水平;要与营养师密切协作,在患者血糖水平不受影响的状态下,给患者提供高蛋白、低盐分、维生素丰富且热量高的营养物质,用以缓解患者因长时间不能进食和失血过多引起的营养不良情况;还要使患者的饮食结构得到优化,盐类、碳水化合物、糖类、蛋白质、固醇类和脂肪的摄取量要符合科学标准并且适量增加以促进伤口愈合;为了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楼道、病房以及该楼层其它地方要保持干净整洁;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

1.3调查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SCL-90评分,其由5个因子组成的,即抑郁、焦虑、恐惧、敌对和躯体化。同时,还对两组患者进行了SaS评分,SaS是4级评分法,包含20个条目,积极情绪是反向计分,将20个条目得分总分>40分为焦虑情绪,得分越高表明焦虑程度越深,每组患者的得分以总平均分表示。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调查表由该院自行设计,为3个标准,即“好”、“一般”和“不满意”。这3个标准有患者不记名方式选择,我院派专门人员对调查表进行整理、统计,满意的计算方式为“好”和“一般”的总和。记录出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数据。患者出院3个月后,进行遵医行为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饮食控制、是否合理用药、定期检查、自我监测等几方面的遵医情况,分组进行统计。

1.4统计方法

使用分析软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常规计算。结果要进行整理、分析,该次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Graphpadprism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满意度调查

分别进行满意度调查后,由专门人员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SCL-90评分结果比较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SCL-90评分结果可以看出,生活照料性护理的研究组患者在抑郁等术后不良因素的控制方面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分析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基本在2周左右即可出院,住院费用也相对减少,且出现并发症的概率(2.1%)比较低,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1.3%)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遵医行为

研究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要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SaS评分比较

SaS评分反映出研究组患者在焦虑等术后心理问题的控制方面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全国各大小医院纷纷采取相关措施逐步落实由护士为住院患者提供生活护理[4]。但现行的护理质量评价很少考虑到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观点,忽略了患者的感受,而是以具体的技术指标为主,与现代护理观所倡导的护理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需要有一定距离,同时这也违背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原则,把患者作为一个多元化社会人的多种心理生理需要被忽略了。

在借鉴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下,该院自行设计了生活照料性护理方法,主要通过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不断对手术患者进行呵护与关怀,并通过多种科学护理方式,以及人性化护理措施,给予患者家一般的生活环境。同时,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积极的交流,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并给与及时的沟通及开导,帮助患者解除焦虑和不安。

优质护理服务是当下提倡的新型护理方式,可以降低患者在治疗后出现抑郁的概率,并对患者的机体恢复起到积极作用[5]。日前,国内众多学者广泛关心和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就是将优质护理服务融入到医院的护理工作中。刘新玲等人[6]通过对该院妇科疾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并将优质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进行护理后多种评价因子比较后发现,在日常护理中,大力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患者对于护理的认可度是有所提高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该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相类似,也证明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护患关系。并且,该研究显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改善了患者的心理问题,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影响也得到了缓解,缩短住院时间,从侧面提高了治愈效率,这一结果也与该研究相一致,证明优质护理全方位、多方面的提升着护理质量,提高治疗效果。戴冬梅等人[7]通过对该院妇科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并回顾性分析服务效果,发现改良常规护理的方法,优质护理渗透到日常护理的方方面面,对于提升护理质量有很大帮助,患者各项评价指标均好于只进行常规护理,与该研究的结果相符合。

在该研究中,50例研究组患者进行生活照料性护理,经过SCL-90评分、SDS评分、遵医行为调查和满意度调查显示,这种护理服务不但降低了患者在术后出现心理问题的风险,而且也受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肯定,保证了护患关系的和谐,同时,在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也是效果明显的。结果说明,生活照料性护理在妇科围手术期临床护理中有着重要应用,获得了广大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彩蓉.护理干预措施对剖宫产产妇产后恢复情况的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2,33(11):2427.

[2]周义文,蔡茵,冯琼,等.妇科腹腔镜手术期护理[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14(9):662-665.

[3]葛海娇,蓝醒琼.托烷司琼预防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杂志,2010,9(6):39-40.

[4]梁彩玲.腹腔镜治疗妇科不孕症125例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9):32-34.

[5]黄明丽.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6):40-41.

[6]刘新玲.浅谈护理优质服务的实践与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6):521-523.

[7]戴冬梅.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基础建设的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8B):1204-1205.

[8]刘亚兰,谭晓玲,杜凌.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健康月刊:B版,2010,4(10):915-916.

妇科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篇7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妇科;护理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350-01

护理不良事件意指因临床护理行为造成患者病情进展、住院时间延长、死亡或出现不可修复的身体机能损伤等可能引发护理纠纷事故的事件。对其控制情况已经成为了衡量医疗机构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现阶段患者选择就诊医院最为直接的考量因素之一[1]。故而,对于医疗机构而言,采取何种措施以防范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护理服务质量为其亟待解决的课题。针对此,我院于2012年于妇科护理临床开始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课题研究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此间我院妇科护士共计25人,均为女性。年龄19至45岁,平均年龄(28.6±2.5)岁;学历:中专4人,大专10人,本科11例;职称: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5人,护士14人;能级:n1级6人,n2级8人,n3级6人,n4级5人。于2012年3月开始实行优质护理服务。

1.2护理方法:

①常规护理程序施行:每日定时为患者测量体温,询问病情和患者感受,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处理,遵从医嘱行药物静滴。②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根据岗位职责和专业技术要求进行护理人员工作调整,深入了解每位护理人员的优势和不足,以保证岗位分配合理,临床护理工作均可高质量完成。在患者入院、住院及出院这一过程中,各个环节皆安排专职护理人员陪护,以便随时了解患者需求,为其提供人性化服务。如:帮助行动不便者洗发,为每间病房准备晾衣架等。③提高护士队伍的专业技术能力,树立良好的护理人员形象。制定培训计划,针对护理人员不足进行培训,给予指导,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规程的专业技术能力。日常护理过程中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耐心倾听,适时给予心理抚慰,细致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④建立患者消费透明化制度,完善妇科临床护理工作守则。制作患者用药和检查项目明细表,粘贴于患者床头,以便患者及其家属明确检查情况和用药情况。针对护理人员摆药和加药等行为均以妇科临床护理工作守则为依据,由2人进行核对之后方可给药。护理人员给药前,至少应用两种以上身份核实方法进行身份识别,最大限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⑤加强护理人员法律知识的学习。定期组织法律知识讲座,以事实案例讲解规避方法,细化护理过程中应当注意的诸多事项,由此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法制观念。⑥落实护理责任制,改善护理服务。成立护理小组,由主任护师和主管护师担任组长。以组长的“监察”和护理人员的“自控”建立质控网络,明确护理不良事件的责任者,强化护理人员及管理者的风险观念和责任意识。⑦实行实效测评制度,为优秀员工提供外出考察学习机会。对妇科护理临床工作人员的护理成果予以测评,总结经验,并为优秀员工提供外出考察学习的机会,充实队伍力量。

1.3观察指标:

查阅并整理本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妇科住院患者资料,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服务满意度[2]。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

2.结果

2.1护理不良事件: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降至0.6%,两时期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于生病就医中,人们不仅需求解除病痛,对于优质护理及个性化护理同样有极大诉求[3]。众多医疗机构于长期运营过程中也逐步意识到优质护理服务的优势性和积极意义,并以期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保障护理安全,降低护理安全隐患,由此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为患者营造安全放心的医护环境。

近些年来,医疗改革进程不断加快,相关医疗法规也逐步得以完善,医疗护理安全俨然已经成为现阶段医疗机构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保证病患安全,也是医疗护理服务的最终追求。但是,实质上当前护理临床仍频发不良事件,不仅易引起医疗纠纷,且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针对此,曾有研究表明[4],强化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及服务意识,提升其工作能力,建立妇科临床护理工作管理体制有助于改善护理现状,提升护理现状。

本次研究过程中,于妇科护理临床实行优质护理服务,主要包含提高护士队伍的专业技术能力,树立良好的护理人员形象及建立患者消费透明化制度,完善妇科临床护理工作守则等措施。结果表明,优质服务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趋势明显,护理总满意率提升显著,与优质服务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叶贞丽.优质护理对接受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7):141-142.

[2]刘娅,孙花,肖兴志等.妇科围化疗期的不良反应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z1):88.

[3]王姣丽,杨光喜,李祖英等.认知和心理干预对妇科门诊手术患者不良情绪和疼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4):129-130.

妇科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篇8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产房

以医疗服务需求为导向,去组建我们的医疗服务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人性化护理是由美国人华生(watson)首先提出的"人性照护"护理模式发展而来,所谓"人性照护"即护士必须有人性科学的认知,给予患者人性化照护[1]。近年来,我院产房工作人员以患者为中心,将人性化护理落实到每一个护理环节,现报道如下。

1实施方法

1.1树立以产妇为本的理念做为人性化护理第一步,产房全体护理人员要牢固树立以产妇为本的理念,通过产房护理人员热情而又周到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使产妇达到了精神上的愉悦,帮助最后达到最佳护理结果。

1.2提供人性化的沟通服务通过与产妇建立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增强了产妇的信任感,从而以最佳精神状态来面对生产过程。对于疑虑较多的患者,除与其介绍我院的雄厚实力外还要叫其家人进行劝慰,共同做工作。对于比较贫穷的家庭,除给予优惠药品外,更要给其详细介绍每种术式的适应症。

1.3合理排班,规范标准,制定特色护理服务流程。在分娩产妇多时随时增加工作人员,打破固定8h排班模式。结合科室实际状况,制定实行人性化护理的相关制度及质量标准,细化、量化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并且重新修订了各种护理工作制度和流程,使护理程序融入人性化关怀,强化了产房护理团队的服务意识。

1.4开设产妇课堂,增加产妇生育知识。产房资深护师积极地参与孕妇学校讲课的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孕妇营养、分娩方式的选择与呼吸减痛法、产后保健、新生儿沐浴、抚触等课程,教学形式活泼、互动,并进行课后答疑,有计划有目的对孕产妇进行围产期知识教育。通过孕妇学校讲课,助产者在产前与孕妇已有了初步接触、了解,分娩时,助产者再由教育者转为操作者,容易得到家属及孕妇的信任,让患者和医院之间建立牢固的关系[2]。

1.5产程中尽量减少医疗干预工作中废弃常规剃、灌肠、静脉滴注催产素、会阴切开等不适宜的措施。为剖宫产手术产妇进行术前准备时掌握行留置导尿管适宜的时机,以免上尿管时间过长,加重产妇的不适感及感染几率。

1.6产后护理温馨、周到。及时向夫妇道喜、协助产妇进食、协助新生儿吸食母乳,助产士用温热水擦净产妇身上污渍,协助梳头并穿好衣裤。住院期间主动进行回访,查看会阴伤口愈合情况,指导母乳喂养及盆底肌肉训练。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

2效果

我院产房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后,护患关系更加融洽。这种护理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通过面对面的护理以及温馨环境的设置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率,并可以及时的掌握产妇的健康状况、解答产妇的各种疑虑、纠正陪产人员不正确的护理措施、解除产妇的心理压力等等,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顺利分娩率。人性化护理服务得到了产妇和家属的认可,患者满意度得到提升。

3体会

通过人性化护理,提高了助产士的整体素质,拓宽了工作范畴。助产士为了适应人性化护理的要求,努力丰富自身的护理学知识,还不断丰富与护理有关的心理、社会以及人文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以满足孕产妇的健康需求,使护理工作由维护型变为开拓型[3],彰显人性化护理的魅力。人性化服务就是要把患者放在首位,实实在在为患者着想,从点滴做起,真诚地为患者服务。同时也要求护理管理的人性化,质量标准化。人性化护理改变了助产士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不再只是单纯接生者,护理工作有它更丰富的内容[4]。

产房推行人性化护理的最终目的是创造一种充满人性的、科学的护理文化,使产妇在这种健康的文化氛围中,顺利生育,并让身体得到康复,心情得到愉悦,需要得到满足,生活得到享受,康复效果得到提高。推行"人性化"的产妇护理就是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充满人性的护理体制,而绝非仅仅是一些肤浅的做法和形式。因此,我们应该认为人性化护理是护理事业质的进步并应成为广大护理人员的共识,我们应该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顾海杰.现代护理艺术性简论[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1-2.

[2]翁庐英,阎成美,李妮,等.创建护理服务品牌的做法及体会[J].护理杂志,2005,22(9):8485.

妇科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篇9

方法:选取2004年12月~2012年3月于我院妇产科进行产前护理的孕妇80例,随机将孕妇分为优质护理组40例和常规护理组40例。对于常规护理组给予妇产科最基本的护理,优质护理组的孕妇护理工作首先要确定孕妇的个体差异情况,针对孕妇具体情况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

结果:比较产前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选择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概率,并不存在显著差异。经过相关护理措施以后,优质护理组的自然分娩率远远大于常规护理组,存在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结论:对孕妇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可以减少选择剖宫产的数量。

关键词:优质护理剖宫产率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38-01

对于孕妇而言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可以加深对自然分娩优势的了解,对于医院而言是提高孕妇满意度和降低医患纠纷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我国剖宫产率已经即将接近50%,远远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15%,而剖宫产手术本身会造成切口感染、羊水栓塞等并发症,对孕妇和婴儿都是不利的。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04年12月~2012年3月于我院妇产科进行产前护理的孕妇80例,随机将孕妇分为优质护理组40例和常规护理组40例。孕妇年龄维持在23~30岁之间,平均年龄26.2岁。咨询孕妇既往体检的情况,无一例孕妇存在慢性病史,孕妇丈夫身体体检健康无碍,经济情况可以满足孕妇产前护理及后期护理。对孕妇腹内胎儿的盆骨进行测量,以及胎儿发育情况,均正常,可以判断为阴道试产的对象。比较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的年龄、胎儿情况等因素,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对于常规护理组的40例孕妇给予妇产科最基本的护理。优质护理组的孕妇护理工作首先要确定孕妇的个体差异情况,针对孕妇具体情况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从根本上消除孕妇的恐惧心理,给予全方面的照料。在护理过程中增强孕妇的主动参与和控制能力,不断降低选择剖宫产的数量。

1.3护理措施。

1.3.1加大产前心理疏导力度。安排专业的责任护士定期或不定期对孕妇进行分娩知识讲解,让孕妇形成科学、正确的认识,不断提升孕妇自身对自然分娩的信心。对于孕妇家属的意见给予积极听取,对于其不科学的意见给予耐心的指导,使护患关系建立在一个有效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在护理过程中不断提升孕妇和护理人员之间的信任值,为产程的有效配合做好准备工作。

1.3.2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方案。由医院安排至少一名专科高级责任护士负责一位孕妇的全部护理工作,从入院贯穿到产后,护理人员要详细了解孕妇的具体情况,针对各类产后并发症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同时要定期检测胎儿的情况。考虑到孕妇对自身和婴儿情况有一定的担忧,由此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的概率较大,护理人员应该及时洞察孕妇的情况,真正做到责任到人,避免发生人为造成剖宫产的情况。

1.3.3护士分层级管理病人的重要性。对于孕妇采取护士分层级管理的模式,包括辅助护士、高级助产士、责任组长等护理人员共同组成管理范围。常规护理模式下孕妇遇到年轻助产士会感到焦虑和紧张,这种情况下对自然分娩会不利,使得孕妇和家属会选择剖宫产。下至辅助护士,上至责任组长,对孕妇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保证孕妇的饮食和休息都科学有规律,对于孕妇的产程也需要及时跟踪,对于异常问题要马上告知医生。高级助产士要对难产的孕妇进行紧急处理,保证新生儿的健康。责任组长要根据孕妇情况分配好助产士,保证孕妇安全的自然分娩。

1.3.4以病人为中心。护理工作围绕孕妇为中心展开,给孕妇提供细心、体贴的护理服务。提前给孕妇讲解产程注意事项,尽量保持最平稳的呼吸频率,过快或过深的呼吸都会对胎儿造成不利的影响。提供安静的产房环境是保证顺利生产的前提,操作过程中减少噪声的发生率。指导产妇在宫缩间歇期间食用一些较为清淡和高热量的食物,增强产妇产程的能量。引导临产后胎膜未破的产妇可以进行适当的走动,对产程本身有益。护理人员要及时为产妇擦汗和更换清洁衣服,帮助其增加产时舒适度,提高对自然分娩的信任度。

1.3.5降低宫缩带来的疼痛感。宫缩所带来的疼痛感是很多产妇不选择自然分娩的重要原因,为了降低这种疼痛感,我院推出无痛分娩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帮助产妇减轻疼痛,但是由于其费用较高难以大范围普及。助产士可以采取转移产妇注意力的方式来减低疼痛,主要是播放舒缓的音乐和有效的对话,同时可以用拳头按压住产妇的腰骶部,帮助自然分娩的进行。

2结果

比较产前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选择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概率,并不存在显著差异。经过相关护理措施以后,优质护理组的自然分娩率远远大于常规护理组,存在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优质护理模式可以对护理人员采取竞聘上岗的方式,对于责任组长和高级助产士来说都是一种激励,能够增加她们对工作的积极性,不断增多自身对助产技术的学习力度。对减少新生儿窒息以及感染的数量都是有益的,让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放心,安心进行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参考文献

妇科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篇10

【关键词】产科;优质护理;效果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水平,在诊疗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患者希望得到优质服务。为了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我院陆续在内科、妇产科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本文回顾分析我院妇产科于2011年6月-2012年3月之间给予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我院妇产科2011年6月-2012年3月之间进行分娩的372例产妇,其中226例(60.75%)为自然分娩,146例(39.25%)为剖宫产;年龄为21-34岁,平均年龄(27.3±3.6)岁。将该372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32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其中186例(58.13%)为自然分娩,134例(41.87%)为剖宫产;年龄为23-33岁,平均年龄(25.8±3.7)岁。对两组产妇的年龄、孕期情况、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产妇仅给予传统的护理方式,按照分组责任制的工作方式,每一名责任护士分管15-20例患者,并且实行三班倒的排班模式,主要的护理内容包括:给予产妇常规治疗、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有效指导母乳喂养、给予产妇健康教育、新生儿护理以及给予产妇产后康复指导。

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需要给予优质护理的方式,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采取小组包干制的工作模式,分成两组,每组不仅配备1名责任护长,同时配备2名责任护士,3名管床护士,共同为本组患者提供不间断的、连续的、整体的医疗护理服务。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实行8h在岗,24h责任制,管床护士则需要实行8h轮班制,从而使交接班的环节得到减少,由此而使护理差错的发生得到有效降低。

1.3观察指标将医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向产妇发放,其中包括:服务态度、服务是否及时、护理技术、指导母乳喂养、巡回病房是否及时、患者安全感、病区环境、产后康复指导、基础护理执行、夜间工作等10个方面内容,每个方面均10分,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每份调查问卷判定:根据分数在9-10分则为满意,分数在7-8分则为较满意,分数在6分及以下则为不满意,计算每位产妇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本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X2检验及t检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