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质押风险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55:58

股权质押风险点篇1

关键词:股权质押;融资方式;风险

abstract:thedifficultyofmortgageandguarantyisalwaysanimportantrestrictionfactorforsmallenterprises'financing.Duetoitsfunctionofturningthestaticsharesintothedynamicavailablefunds,theloanofsharemortgagehasbecomeanewfinancingapproachforbusinessesinthebackgroundoffinancialcrisis.thispapertakesthepracticesoftheloanofsharemortgageinJiningCityasanexample,analysingthefeasibilityandrisksoftheloan.weconsiderthattheloanofsharemortgagehasprovidedthehugespacefortheenterprisestobroadenthefinancingchannelsandforthebankstodevelopthecreditoperation.Furthermore,it'salsoaneffectivemannertobreakthroughthedifficultyofmortgageandguarantyduringthesmallenterprises'financing.

Keywords:sharemortgage,financingmanners;risks

中图分类号:F83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09)11-0041-04

一、引言

近年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调查显示,目前,我国GDp的50%、工业生产总值的60%、销售收入和出口额的60%、税收的40%和就业岗位的75%来自中小企业。然而,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却极不相称,融资难已成为其发展的首要瓶颈,而抵押担保效力不足又成为融资难的重要制约因素。

目前,中小企业传统的融资担保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担保公司担保或企业之间相互担保,另一种是资产抵押。在担保方面,由于经营风险加大,一些效益相对较好的大型企业不愿为中小企业担保,而中小企业之间互保、联保又难以真正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与此同时,专业担保机构发展缓慢,资金规模小,代偿能力弱,信誉度不高,业务扩张能力不足,担保能力有限;部分担保公司经营信息不透明,资本抽逃、混业经营较为普遍,甚至脱离本业,将业务重点集中在直接从事资金借贷方面,未能发挥应有的担保作用。在抵押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较小,很多中小企业是租借土地、厂房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没有土地和房产,或者生产经营设备远远低于贷款额度,有效的抵押资产不足;加上抵押手续繁琐、程序复杂,评估登记收费较高,普通中小企业无力承担,抵押之路异常难行。

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以往债权融资的主要渠道是依靠土地、厂房等不动产抵押获取银行贷款,而很多企业由于不动产已做了抵押,进行二次债权融资非常困难。同时,企业的股权等动产虽具有很高价值,却无法变成可用的资金,极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动产质押融资成为众多中小企业的强烈需求。股权质押作为一种新兴的担保方式,以效率高、处置成本低等优势,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

二、开展股权质押贷款业务已具备成熟的条件

股权即股东权,是依据《公司法》随公司成立而产生的一种股东权利,表现为公司的净资产加收益总额,既是可由股东依法拥有、处置、质押或转让的公司股权,也是一种借款的担保条件。股权质押作为权利质押中的一种形式,以可以依法转让的股份作为质物,使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以其享有的所有权及可转让的股份作为质物为债权人提供担保。股权质押贷款指借款人以自有或第三人合法持有的股权作为债权的担保,向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为“银行”)申请获得贷款的融资活动。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股份制企业愈来愈多,股权质押贷款既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由于企业经济状况欠佳而借贷的窘境,又可促使资金在更加广阔的空间进行优化配置,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和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或者地区对于股权质押均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如,法国的《商事公司法》,德国的《有限责任公司法》,日本的《有限公司法》和《商法》均对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公司的股权质押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目前,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以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股权出质登记办法》等法律法规,为开展股权质押贷款所涉及的股权登记、出质、冻结、转让等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依据。《公司法》规定,股东可以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以外的其他财产出资。而股权恰恰符合公司法律制度确立的非货币出资“可评估、可转让”的基本要求。《物权法》第二百二十六条之规定:以基金份额、股权出质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以基金份额、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登记的股权出质的,质权自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以其他股权出质的,质权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商业银行因行使抵押权、质押权而取得的不动产或者股权,应当自取得之日起二年内予以处分。以此可以确认,《商业银行法》虽然没有具体规定股权质押贷款,但在四十二条对股权质押进行了认可。《贷款通则》第9条第5款规定:质押贷款,系按《担保法》规定的质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动产或者权利作为质物发放的贷款。2008年10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颁布实施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股权出质登记办法》,对股权出质登记的范围、申请条件、办理原则和时限等内容都做出了规定,对金融机构、企业、工商三方参与股权出质贷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股权质押贷款业务流程程序化、规范化。

综上所述,股权质押贷款在我国现有法制体系内是可行的,银行办理条件成熟。

三、济宁市推出股权质押贷款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抵押担保方式单一瓶颈制约,人民银行济宁市中心支行积极实施产品创新,在全市推广了股权质押贷款,把企业静态股权变成动态的可用资金,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为企业开辟出新的融资通道。

(一)济宁市开展股权质押贷款业务的主要做法

1.出台了特点鲜明、可操作性强的《指导意见》。2009年6月1日,人民银行联合济宁市工商局出台了《济宁市股权质押贷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范和推动股权质押融资行为。一是明确了股权和股权质押贷款概念,将其分别定义为“在本市登记注册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在200人以下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和“借款人以自有或第三人合法持有的股权作为债权的担保,向银行申请获得贷款的融资活动”,并规定股权须是出质人合法持有,已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登记。二是对股权质押活动应遵循的原则、申请质押股权的条件、申请股权质押贷款的企业应具备的条件、借款人和贷款人的权利和义务、借款人需提交的申请材料、股权出质登记及须提交的材料做出了明确规定,并对质押适用股权、股权质押贷款用途和额度、股权登记处置手续等做出了排除性界定,使股权质押贷款含义更为具体、明确,可操作性更强。三是对贷款程序、贷款审查、资产评估、合同签订、工商登记、贷后管理、股权处置、信息共享等方面做了详实规定。

2.选取试点行,加快推进股权质押贷款业务。为把这项具有创新意义的金融业务落到实处,让每家银行深刻认识到,股权质押是破解中小企业贷款抵押难题的有效方式,人民银行上下联动,采取多项措施,扫清股权质押贷款推广中的障碍。组织银行信贷部门负责人认真学习《意见》,为加大营销力度提供思想动力;联合市工商局筛选了100余户优质企业予以推介,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客户的调查、评估、评级和授信等工作;采取“以点带面、步步推广”的方式,选取济宁市工行、交行、商业银行三家银行作为股权质押贷款业务试点行,重点开办股权质押贷款,并不断总结股权质押贷款发放中的经验和风险点。

3.制定操作细则,注重风险防范。各试点银行根据本行实际,制定了详实的《股权质押贷款操作细则》,具体操作流程见图1。严格规定申请股权质押贷款的借款人和质押股权的基本条件,并规定暂不受理高度关联企业之间的股权质押贷款登记申请。对股权质押贷款除审查股权质押贷款申请书、股权凭证等资料,还重点审查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借款用途、还款来源和还款能力、股份出质人资信、身份情况以及经营状况等要项。贷款额度根据质押股权价值、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贷款行审批权限确定,最高质押贷款额度不得超过股权净值的70%。贷款期限根据借款人生产经营周期确定,一般在一年以内,最长不能超过三年。股权质押贷款利率按照央行利率规定执行同档次人民币贷款利率。在贷后管理上,规定股权出质期间,未经贷款行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处置被出质的股权。

(二)济宁市股权质押贷款业务取得良好成效

自股权质押贷款业务开展以来,受到企业热列欢迎。例如,梁山县龙跃钢球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经营正常,经济效益良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流动资金紧张,在其他抵押品难以抵押的情况下,梁山工行用其1500万元股权作质押,向其发放股权质押贷款500万元;工行济宁分行对菱花集团公司股权进行评估后向其发放5年期1亿元项目贷款;交行济宁分行对永昌路桥集团公司股权进行评估后向其综合授信4500万元,成功化解了企业融资难题。截至2009年7月末,济宁市办理股权出质登记的企业近15家,股权出质数额20300万股,融资金额达26800万元。

据工商部门统计,济宁市内现有2.38万户有限责任公司和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涉及注册资本约802.78亿元。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如果其中的股权能够进入出质状态,股权质押贷款业务具有巨大的运作空间和发展潜力。

四、股权质押贷款的风险分析

股权质押贷款作为融资担保方式上的一种创新,促进了银企双赢,带动了银企双方的积极性。对企业来说,股权质押贷款开辟了企业新的低成本的融资渠道,突破了以往不动产抵押贷款获取资金的传统方式,使企业可将核心资本―股权作为质押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对盘活企业现有资产,提高资产使用价值,解决其无“资”可抵问题作用明显。对银行来说,使部分缺乏不动产抵押担保品的优秀企业被纳入银行信贷营销范围,有利于其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同时,由于有工商部门的介入,企业股权在质押期间被工商部门锁定,无法进行转让,风险有效降低,给银行的信贷资金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增强了银行信贷投放信心和积极性。但是,股权质押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同时隐含着巨大的风险。

(一)股权价值评估方面的风险

一是缺乏统一的股权评估标准。目前我国虽然制定了无形资产评估准则,但是没有独立、系统的股权评估标准,造成股权价值难以准确评估,贷款银行以此为据确定贷款金额,存在一定的风险。二是股权价值具有易变特性。股权质押属于权利质押,相对于实物质押,企业股权价值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股权的价格很有可能因企业经营不善或资金链断裂而下跌,贷款银行难以把握。从济宁市开办情况看,银行对优质企业的股权更感兴趣,手中握有煤炭、电力企业股权的企业更易获得股权质押贷款。例如,济宁市商业银行对汶上县政府融资平台发放6000万元股权质押贷款,就是以该县政府持有的汶上义桥煤矿的股权作质押。

(二)股权出质期间权益保全方面的风险

由于非上市企业不实行重大事项公示制,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及重大交易情况不用面向全社会公布,致使银企信息不对称,加大了质权人(银行)风险防范难度。同时股权价值的易变特性使股权减值或贬值时,转让股权所得的价款极有可能不足以清偿债权。虽然《担保法》规定变价收入不足抵偿债务时,债务人需要就不足部分继续进行清偿。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债务人时常因缺少能力而使进一步清偿成为泡影。即使贷款人继续追讨,不仅手续和程序极为繁琐,而且最终未必能够完全获得清偿。

(三)质押物处置方面的风险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投资,其质权自取得之日起二年内应予以处分。由于我国的股权转让二级市场还不成熟,商业银行在处置质押股权时会受到限制进而有可能达不到最佳的偿付效果。另外,银行所持股权的受偿权后位于企业债权。这就意味着同样是贷款,在公司清盘时以动产、不动产作为抵质押的贷款会优先受偿,而以股权质押的贷款受偿权则靠后,其保障度降低。

因此,开展股权质押贷款一是离不开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开展股权质押贷款的主体是银行,但针对推进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各级政府牵头组织好银企对接并给予政策支持,银行规范操作程序和加强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工商部门做好规范股权出质登记和维护交易安全,担保机构积极参与,产权交易机构提供股权信息监测和股权转让平台,以及引进pe、中介机构提供服务等,都会推动银行股权出质融资业务的深入开展。二是加强对质押物的价值监控。基于股权价值波动性强的特点,股权质押贷款应以短期贷款为主。对中长期股权质押贷款,每年应对质押物价值重新评估。银行应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每月应对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及贷款卡信息进行监测。监控的重点在于质押股权所在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或有负债情况,及时发现影响质押股权价值实现的潜在风险。对股权价值跌价巨大或出现直接影响银行债权实现的重大事项,应及时采取有效保全措施。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股权转让二级市场的发展。随着我国股份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越来越多地开始采用股权融资。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扶持企业股权转让二级市场的政策,构建和完善市场体系,增加企业股权的流动性和变现渠道。允许各地设立和完善权威、公平、公正、有公信力的中介评估机构和完善的产权交易市场,明确企业的股权转让流动程序,在公司审批和登记管理部门的统一监管下推动企业股权的正常转让与流动。

五、小结

从济宁市股权质押贷款的实践可以看出,股权质押贷款符合国家鼓励企业快速发展的政策导向,给银行带来巨大的资金运作和效益空间,对盘活整个国民经济的存量资产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企业增添了新的“融资水源”,是破解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的有效方法。济宁市操作股权质押贷款的做法也启示我们,可以通过模仿发达地区的金融创新,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为我所用。当然,非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担保对于银行来说并不是价值保险箱,股权质押在某种意义上加剧了现金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其所伴生的风险不容忽视。如何防范股权质押的风险,确保交易的安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金融研究处课题组.浙江全省推开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贷款的启示[J].西南金融,2008,(11).

[2]宋林辉.浅析股权质押贷款[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1,(7).

股权质押风险点篇2

我国担保法对质押的权利范围作了如下的规定:(一)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二)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三)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四)依法可以质押的其他权利。

不动产收益权质押可以界定为债权人(一般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担保其借贷债权,在债务人给付前得以留置债务人交付的高速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公路渡口、污水处理设施等不动产收益权,并于债务人不履行还本付息义务时,得以上述设施之收益优先受偿的担保行为。主要包括公路收费权质押、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电费收益权质押、其他基础设施项目收费权或经营权质押、学校学生公寓的收费权质押及土地使用权收益质押等。

物权法对不动产收益权是否可以用来质押,并未做出明确的规定,只是在担保法的基础上,对质权范围新增了“可以转让的基金份额”与“应收账款”两项内容,体现了法律发展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此外,弹性条款规定的内容也有所不同,物权法规定,可以出质的权利还包括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允许出质的其他财产权利。与物权法的规定相比,担保法的规定范围较宽,依担保法的规定,这里的“法”的范畴比较模糊,既可以从法的狭义范围上理解(即法律、行政法规),也可以从法的广义范围上理解(除了法律、行政法规外还包括行政规章,地方性行政法规与规章,最高院的司法解释等)。比较而言,物权法缩小了解释的范围,明确规定为法律与行政法规,也就是说,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才可以规定出质的种类与内容。

应收账款质押:对于应收账款的涵义,目前由于制定主体不同,划分标准也不尽相同。应收账款实质上属于一般债权,包括现有的以及尚未产生的将来的债权,但仅限于金钱债权。对以会计意义上的应收账款作为质押的标的,随着物权法的颁布已尘埃落定。但不动产收益权作为一种将来的期待债权能否成为质押的标的,从物权法的规定来看,目前,只有以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公路渡口等不动产收益权出质的是有据可凭的,属于法律规定的范畴,而其他基于不动产产生的收益权质押,由于还没有上升到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层面,与新的物权法规定相冲突,在操作过程中将无法无据,这明显与当前的经济发展不相符。基于此,不动产收益权是应纳入应收账款的范畴,可以用来质押的。此外,出口退税作为出口企业一项特殊的权益能否归类为应收账款用来质押呢?最高院的规定也肯定了其可以作为权利质押标的的法律地位。

股权质押:目前,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已接受以股权质押作为信贷业务的一种担保方式,对于以股权作为权利质押标的,无论在我国的法律,还是在理论界甚至在实践中都是有据可凭的。担保法与公司法对股权都作了一般性的规定。此外,其他特别法对国有股与外资股份的质押也作了相关规定。国有股质押要依据《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质押有关问题的通知》办理,要按照财务隶属关系报省级以上主管财政机关备案,并依据省级以上主管财政机关出具的《上市公司国有股质押备案表》,到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办理国有股质押手续。而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出质的股份必须是已经实际缴纳出资的股份,必须经审批机关的审批程序,具体的操作流程按照《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实施。

保单质押:保单质押贷款是指投保客户在不影响其投保权益的前提下,以具有一定现金价值且未到给付期的人寿保险单作为质押,向银行申请融通资金的一种贷款方式。保单可以分为财产保单与人寿保单两种。对于财产保单,依据最高院的解释,财产保单既不能成为抵押的标的,也不能成为质押的标的。但对于人寿保单能否质押,我国保险法也未作出明确的规定。依据保险法第56条规定可以反推出保险法已经认可了保单质押。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人身保险合同中的医疗费用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与财产保险合同一样,属于损失补偿性合同,不具有现金价值,不可以作为质押物,只有具有储蓄性质的人寿保险、分红保险、养老保险等保险合同,在投保人缴纳一定年限的保费后,保单具有了现金价值后,才可以用于向银行质押贷款,中国人民银行明确肯定了人寿保单是可以用于质押的。

知识产权质押:主要包括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其依据是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中的相关规定。以专利权及著作权中的财产权进行质押,银行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此外,其变现能力也不如商标权,所以,此类产品在银行质押的过程中要注意它的高风险性。

银行作为质权人,为确保质权的安全性,必须采取法律规定的方式对质押行为予以设立,以对抗第三人的请求权。在质押合同的设立上,物权法与担保法规定一致,要求出质人与质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质押合同。但无论是物权法还是担保法都没有对书面合同做强制性规定,而是使用了“应当”字眼,也就是说,如果出质人与质权人没有签订质押合同,但出质标的已交付,则按照合同法第36条规定,一方已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但这只是一个例外性的规定。在实践中为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当事人双方最好要签订质押合同。此外,对于质押合同的生效时间,物权法与担保法都规定合同的生效是在双方交付质押标的物时。由于权利质押不可能像动产质押那样交付实际的标的物,所以,为履行交付义务采取了以权利凭证交付作为权利质押占有的规则。但对于性质上难以交付的权利设定质押的,法律上特别规定以登记为生效要件,通过登记这种方式,向不特定的人产生公示的作用,以对抗第三人的请求权。这只是法律对权利质押设立所做的一般性规定,对于像股票质押等权利有特别规定的,还要履行特别法的规定。

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一是一般债权的质押风险防范。对企业来说,应收账款融资能加速应收账款的变现,缓解企业的货币危机,促使信用良好的企业进入资金的良性循环,但银行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应收账款融资还存在很大的困难。一般来说,在应收账款融资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对账龄较为关注,这使得企业为达到融资的目的,往往过分“美化”应收账款账龄。目前,对企业应收账款账龄的划分标准主要依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将应收账款的账龄划分为四段,即1年以内、1年至2年、2年至3年和3年以上,这使得账龄的划分标准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例如,企业在销货的过程中,为了达到交易的目

的,往往给予卖方一定的付款优惠,允许其在一定的时限内付款,如果卖方在时限过后还没付款,则该笔应收账款就存在逾期了。

此外,信贷人员还要对出质人与债务人的基本情况与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审查履约主体存续的期间是否在5年以上、是否存在不良的信用记录、行业发展情景、外界经营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等等。同时,对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审查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查看交易合同原件,特别要注意付款方式、付款期限等约定及违约条款的规定,关注企业双方资金往来明细账、银行对账单等财务资料及历史交易情况、履约记录,在必要的时候要求企业提供增值税发票原件;为保证企业能够及时归还贷款,应收账款质押担保期限应长于应收款回收期限,但也不宜过长,一般在3个月左右即可,否则有成为坏账的风险。同时,应收账款的融资比例不宜过高。银行可以要求出质人在贷款行开立一个应收账款的专用账户,便于银行对应收账款的资金进行控制,监督企业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还可以要求企业在该账户内预留最低资金数额,

二是基于不动产收益权产生的收费权质押贷款的风险防范。收费权目前在我国属于特许权,受行政干预过多,国家法律及政策的变动会给收费权带来许多的不稳定因素。此外,基于不动产产生的收益权还可能因为周围环境变化给其收益权带来一定的风险,例如,公路收费权可能因为周边城市经济不发达或出现了可替代的路段,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将会影响车流量的变化,因此,对收费权的价值评估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据此,银行信贷人员在操作基于不动产收益权产生的收费权质押贷款时,首先,要关注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变化;其次,要根据收费权的种类进行科学的评估,如针对学校的收费权质押就要考察学校当前在全国的排名及影响力等综合因素。同时,同一般债权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一样建立一个专用账户,对收费资金进行直接监管。

股权质押贷款的风险防范:目前,我国股份有限公司的质量良莠不齐,所以,银行对于以未上市的股权进行质押的,原则上不予接受为好,但对于本地区准备上市的行业龙头企业可以放宽条件。一般来说,只有具备了一定实力的企业才有可能上市,如果贸然的接受未上市公司的份额,不仅增加信贷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也会带来一定的不确定因素。银行在接受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的股份时,信贷人员要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审查,如公司法规定,不具有让与性的股权不能入质,同时,对发起人、公司董事、监事和经理持有本公司的股权转让也作了限制性规定。又如公司法规定:“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为他人提供担保的,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前款规定的股东或者受前款规定的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加前款规定事项的表决。该项表决由出席会议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据此,公司以股权质押贷款的,信贷人员要向公司收集通过股权质押事项的董事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原件及公司的章程。

此外,在股权质押贷款的过程中不仅存在法律风险,还有股价易变的市场风险。因此,为了更好地控制这种市场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应做好股权的估价工作并确定股权的质押率。虽然目前上市股票的价格在证交所已有公开的市场价格,但由于受市场及人为因素影响,该市场价格并不能客观反映该股票的真正价值。目前,通行的方法是按照公司当时的每股实际净资产加以估价,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请专业机构来评估,评估后的股票价值也并不能直接用来质押,还要考虑一个质押率问题。所谓股权的质押率是指债权与股权评估价值的比率,《证券公司股票质押管理办法》规定,股票质押率最高不超过其市值的60%。在欧美国家,股票质押贷款的质押率通常为20%~40%,即使相对优良的股票的质押率一般也不超过50%,我国资本市场在2007年进入高点后,2008年走势并不乐观,有的股价缩水达70%,因此,执行证券公司质押管理办法对银行债权极为不利。同时,为确保银行资产的安全,可以在合同中与客户约定一个强制的平仓标准。

保单质押贷款的风险防范:寿险保单质押贷款的风险主要来源于道德风险与法律风险。一份寿险合同会涉及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人四方主体,一般来说,投保人作为保险合同的发起人拥有较大的权利,不仅包括寿险保单的现金价值所有权,而且还有解除、变更合同的权利,因此,银行在开展寿险质押贷款时,首先要审查的是投保人与出质人是否为同一人。为避免出现的可能纠纷,银行可以要求投保人、被保险人与受益人共同对寿险保单质押行为签字表示认可,其次,银行应加强与保险公司合作,限制或冻结投保人的某些权利,以保全保单的现金价值。同时,为保护质权人银行的权益,在质押合同签订时,可以通过合同条款对投保人变更、解除、挂失等权利加以限制。此外,银行信贷调查人员还应该注意核实保单的真实性、有效性,出质人的信用状况、财产状况等基本情况。

股权质押风险点篇3

【关键词】大股东;股权质押;民营企业;价值影响

一、引言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政府对民营企业的鼓励,民营企业对融资的需求也在变得越来越大了。而股权质押,作为一种操作过程相对简单、变现相对容易且具有流动性较强特点的新兴融资手段,日益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并成为了大股东进行财务管理、资金融通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在中小型企业中,大股东热衷于利用股权质押进行融资。从已有的数据来看,沪、深两家证券交易所中挂牌上市的近2000家企业里,几乎有四分之一的企业有过股权质押的行为,而且多数企业属于民营企业的范畴。例如上海莱士,这家企业在2009年一年之内发生了20余次的股权质押行为。而从质押标的物中股权的分类来看,以大股东所拥有的股权作为质押标的物的案例所占比例非常的高。虽然股权质押作为一种资金融通的工具,其根本性质是有利于公司发展的,但是近些年多次发生了大股东利用股权质押的手段侵蚀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在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股权质押已然成为了大股东进行恶意巨额套现的手段,是资本家谋求暴利的工具。甚至有时会因为大股东股权质押直接导致整个企业陷入债务漩涡之中,或者直接导致该企业成为拍卖品,以低价变为过户抵债的标的物,类似的事件数不胜数。例如威达医疗器械控股的股东不但将自己拥有的5700万股全部用作质押,同时又不幸身陷经济纠纷的诉讼之中,导致质押的股权存在极大的被拍卖的可能性。

加之我国的企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各家大股东之间出现交叉持股或者金字塔式的股权结构的现象不在少数。这使得在事实上,企业的控制权与企业的所有权出现严重的分离。虽然在从形式上来看,上市公司的控股大股东将自己所拥有的股权进行质押并没有对公司日常经营造成什么严重的影响,反而利用质押得到的资金能为公司的资金周转与发展做出贡献。但是深究其背后的问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在表象的良好状况下隐藏着巨大的风险。虽然股权质押后,其实际的控制权仍然属于出质人,即股东所有。但是股东实际投入的资金则会大大减少,从而风险被进一步地转嫁给了质权人,使得大股东的现金流控制权与公司的控制权发生了分离。当公司遇见危机,日常经营出现严重的问题时,股票的价格便会大幅下跌时,大股东为了保留自身的利益,则会将贬值了的股权转让给银行。而当公司经营状况良好,股价大幅上涨时,得到的利润却是由股东进行瓜分。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公司的大股东则会倾向于做出为了获得私人的高额回报而不惜高风险的行为,甚至将出现大股东将整个上市公司掏空的现象,这大大降低了公司实际的价值。

二、股权质押的发展经历

从股权质押的历史来看,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的七十、八十年代。那时在西方的一些国家内流行公司的管理层从市场上收购自己公司的股票以及反收购的操作。但是,随后伴随着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扩散到了全世界,过去陈旧而传统的抵押方式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开始受到了实务界以及理论界的共同质疑。在过去传统的担保模式下,大量的贷款项目缺乏可靠的、安全的担保,存在着非常高的信用风险,此时急需要一种新的担保方式来缓解信用不足造成的流动性缩水,以及提高担保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因此股权质押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成为一种新的担保手段。而我国早在1995年便对股权质押制度进行了立法。并且随着《物权法》正式落地与生效之后,股权质押这种新的担保方式便开始在国内迅速的流行起来。

三、民营企业管理特点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尤其是民营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都表现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但有效地解决了中国这个人口庞大的国家的就业问题,而且也是国家税收中的重要源泉。并且在国际贸易领域内,这些公司也为中国的产品出口海外,扩大外销、减轻内部产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因为民营企业中的产权构成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所以在股权结构上,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国有企业公司管理的核心要点是国有资产的管理,是国有资产与政治体制以及经济民生之间的关系问题,倾向于政治化。而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更倾向于对公司本身进行治理,是以如何实现高效率、低成本、高回报为公司日常治理的核心,更加倾向于商业化。其中二者主要的差异体现在了作为公司治理核心策略的两大方向上,一是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二是公司的实际所有权。因为只有实现了公司实际的控制权与实际的所有权相互匹配,且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才能有效的降低道德风险爆发的概率,并消除高昂的公司管理成本。所以对于更加注重商业化与效率的民营企业来说,其实际控制人与实际所有人是较为一致的,并且实际的控制人会保证持有较高比例的股份以实现其对公司所有权的绝对性控制。这样一来,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与实际所有人于一身的公司大股东便有了侵占其他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可能性,并且这样的高度的一致性也使得其获利成本得以大大的降低,更一步的提供了其侵占其他股东利益的动机。

四、大股东质押股权的动机

大股东将自己所拥有的股权进行质押,主要是为了解决自身的流动性资产不足的问题。而之所以选择以股权作为标的物的原因主要由三方面构成。一是为了保持自己在公司的绝对控制地位不变。尽管大股东出质股权,但是法律规定被质押的标的物在债务未到期时不能被用作拍卖,在质押期间其实际的所有权依旧归出质人所有,因此股权质押不会影响大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其次,股权质押可以获得多倍的利益。即大股东除了可以获得股权带给其的分红以及股息以外,还可以得到股权变现后的资金,实现资产的套现。最后,股权质押可以解决法律对大股东资产转让的限制。虽然法律限制了大股东能转让的股权的份额以及所必须持有股权的时间,但是股权质押方面的限制并没有明确。因此利用股权质押可以规避掉法律的风险。

五、大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的影响

相比于其他物权来说,股权具有极强的流动性,由于股权的价值一般利用股票在市场的公开价格来进行衡量,这导致了股权自身的价值处在不断的波动之中。一方面,我国证券市场还处在相

对较为不完善与不成熟的阶段,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还有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投资者缺乏成熟的投资理念,以投机获利为目的占到了绝大多数,因此市场容易出现恐慌性抛售或者疯狂炒作的现象。这些原因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股票的价格波动幅度远远大于国外成熟市场。而对公司而言,由于股票价格的不稳定,尤其是在出现恐慌性抛售或者股票市场前景黯淡的时候,股票价格会出现巨大的跌幅。当下跌的程度超过了质权人设立的警戒线时,质权人有权力要求出质人对担保品价值进行补足,否则质权人有权力将其进行拍卖,并从拍卖获得的财产中得到优先的补偿。对担保品价格进行补足会造成公司现金流的大大下降,不利于公司的日常业务周转。若无力补足担保品价值,导致公司股权被拍卖,又会进一步加大股票价格的下跌的幅度。所以,当大股东进行了股权质押,并出现了股票下跌的时候,股东最为优先的策略是选择“护盘”。如果此时,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大股东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的监管,大股东便能利用公司资产进护盘,从而将自己个人的风险向公司法人进行转嫁,直接导致中小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除了护盘外,大股东还可以利用股权质押实现个人资产的迅速变现,再利用法律的漏洞实现关联交易的合法化,将公司的资产掏空,达到二次圈钱目的。

当大股东将自己的股权进行质押后,还会对公司控制权产生其他的负面的影响。因为当民营企业的大股东实施了股权质押操作后,股东可以控制的现金流量将会下降。而且被质押的股权占总股权的比例越高,现金流下降的程度也就越发的显著。而现金流量控制权的下降将使得大股东在谋求获取私人收益时的成本大大下降,从而公司对大股东的激励作用受到冲击,激励效果大大下降,激励效应显著减少。其次,虽然大股东在实施了股权质押的操作后,现金流的控制权显著减弱,但是其实际对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的决定权还是在自己手里。尤其是大股东的表决权依旧是完整的存在。这样导致的最终结果是公司的实际运营的控制权与公司资本的所有权严重地分离。大股东的表决权足以将小股东的利益牺牲掉以谋求自己的私人利益。可见大股东质押股权的比例与公司价值的关系是负相关的,公司的价值将会随着大股东质押股权的比例增高而显著下降。

六、结语

虽然从表面上股权质押对上市民营企业并没有什么较大的影响,在旁人看来其作用力微乎其微。而实质上,大股东若进行了股权质押,则会从诸多方面对公司本身的价值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作为公司的最高决策层的股东大会有责任有义务对本公司的大股东股权质押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并努力完善整个公司治理结构。其次,出于理性与自利的角度考虑,大股东并不会过多地考虑到中小股东的利益,此时大股东为了实现自己本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会考虑利用关联交易等操作方法实现资产的转移,并将整个公司的资产掏空。所以,中小股东要警惕大股东的异常行为,并充分利用自己的少数股东权利与大股东制衡。最后,相关的政府部门与立法机构应该完善相对法律,实现对大股东非正常意图质押股权的行为的监管。

参考文献:

[1]艾大力,王斌.论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财务:影响机理与市场反应[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2]邵帅,吕长江.实际控制人直接持股可以提升公司价值吗?――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5(05)

[3]谭伟顺,林东杰,郑国坚.自由现金流量、问题与价值相关性――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2(03)

股权质押风险点篇4

关键词:股票质押融资;分析评估;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2-102-03

上市公司股票质押融资是一种常见的债权融资方式,融资人用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进行质押担保来进行融资。近年来上市公司股票质押融资的规模不断扩大,融资成本逐渐降低,股票质押融资已成为上市公司股东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

一、上市公司股票质押融资所面临的风险

上市公司股票质押融资业务所面临的风险主要为融资人违约后所带来的融资本息无法偿还的信用风险及对质押物进行处置过程中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法律风险。同时股票质押融资业务还会面临投资集中度风险和操作风险。当前市场上股票质押融资的质押率在不断提升,预警线和平仓线在逐渐下降,很多融资人将其所持有的全部股票都进行质押融资,股票质押融资业务的风险在不断提高。

二、融资人信用风险和质押物处置风险的管理

融资人信用风险通常从融资人偿债能力和融资人偿债意愿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评估,根据木桶理论,只要其中一个风险较高,则所面临的融资人的信用风险就较高。质押物的处置风险通常从质押物的变现能力和质押物的价格波动风险两方面来进行分析和评估,一般采用综合考虑质押物的变现能力和价格波动风险来评定质押物所面临的处置风险。在评估具体的股票质押融资业务的风险时,则综合融资人的信用风险和质押物的处置风险来进行。不建议参与融资人信用风险和质押物处置风险都较高的项目。

(一)融资人偿债能力的分析评估与风险管理

在分析评估融资人的偿债能力时,需了解融资人(企业法人)的历史沿革、股权结构、实际控制人、高管、权益投资、公司治理、内控制度与运行、主营业务等情况。同时行业是分析企业业务经营与财务数据的基础,故同时需要了解和分析行业的经营逻辑、行业政策、行业所处的发展周期、行业的发展前景等行业相关的情况。在选择融资人的时候,需规避风险较高(如两高一剩)行业中的企业。

通过深入分析融资人(企业法人)最近几年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来了解融资人的的财务状况。通过融资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分析融资人的流动性比率、现金流、资产利用率、杠杆率和盈利性比率等。同时将企业的财务状况与企业所属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及未来发展趋势。若融资人是集团公司,旗下有上市公司时,因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的财务必须独立,故在分析融资人的偿债能力时需剔除上市公司来进行分析,很多时候在剔除上市公司后融资人的财务会较差,呈现出较高的偿债风险。在选择融资人的时候,需选择财务状况良好,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的融资人。

若融资人为有实体经营的企业法人,则融资人可以通过抵押贷款、信用贷款、发行债券等融资方式进行融资。若融资人为自然人或持股平台,其融资渠道将小得多,资产构成也比较单一。故在选择融资人的时候,尽量选择有实体经营的企业法人;若融资人为自然人或持股平台,则最好有偿债能力较强的第三方为其提供担保。另外,在选择融资人的时候,要求融资人最近三年的人行征信情况良好、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及财务报告审计意见须为无保留意见。

此外,需关注融资人的资金用途是否明确和真实、持续融资能力是否恶化和详细分析融资人的还款来源所对应的现金流和时间与本次融资的本息金额的到期日是否相匹配等情况。

(二)融资人偿债意愿的分析评估与风险管理

通常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具有相对其他股东较高的偿债意愿,因为如果进入违约处置程序,融资人很有可能失去其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从而失去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故应尽量选择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来开展该类业务。

预警线和平仓线的设置及低于预警线和平仓线时的风控措施也会影响融资人的偿债意愿。这是因为在进入违约处置程序前,质押物的市场价值相对于融资金额越高,融资人的损失将越大,其偿债意愿将越强。故尽可能设置相对较高的预警线和平仓线及低于预警线和平仓线时较为严格的风控措施,通常预警线最低不低于160%、平仓线最低不低于130%。

质押标的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情况也会影响融资人的偿债意愿,如果上市公司经营发展良好,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所带来的预期收益就会较高,其偿债意愿也会较高。所以尽量选择经营发展情况良好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作为融资质押标的。

如果融资人最近三年的人行征信情况良好,不存在关注和不良类贷款,同时不存在违法、违规情况,财务报告的审计结果都为“无保留意见”,将认为融资人具有良好的偿债意愿。如果出现了关注或不良类贷款、存在违法或违规情况、财务报告意见为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则需要继续深入了解出现该类情况的原因。

(三)质押物变现能力的分析评估与风险管理

在分析质押物的变现能力时,主要是从质押标的股票是否属于流通股、质押标的股票的股数占其流通股本和总股本的比例、所质押的标的股票的可变现天数、质押方式是属于场内质押还是场外质押、质押标的股票是否存在瑕疵、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情况、预警线和平仓线的设置情况等来进行分析和评估。

如果质押标的股票是限售股,其变现能力将非常差;限售期限越长,变现能力越差。质押标的股票的股数占其流通股本和总股本的比例越大,变现时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则越大。通常按每日可处置最近半年日均成交量的1/4来计算可变现天数,可变现天数越长,所面临的市场风险越大。场外质押处置流程较场内质押要长,但是对于限售股来说,差别不是特别明显。如果融资人所持的股票涉及业绩对赌协议,则对于质押标的股票来说将是一个瑕疵,需要考虑其影响的大小。如果上市公司经营情况良好、所属行业发展情况良好,对质押标的股票的变现是一个正面影响。在进入违约处置时,质押物的市场价值相对于融资金额越高,变现时安全垫将越高。如果质押标的股票是St、*St等S类股,其对应的上市公司经营可能极不稳定且面临退市风险。

在选择质押标的股票时,需排除St、*St等S类股票及St摘帽运作未满1年的股票,同时优先选择流通股和上市公司发展情况及其所属行业发展情况均良好的股票。对于限售股,优先选择限售期短的限售股。此外,通过控制质押标的股票的占其流通股本和总股本的比例和可变现天数,来降低变现时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

(四)质押物价格波动风险的分析评估与风险管理

在分析质押物的价格波动风险时,主要是从融资的期限、当前大盘所处的位置、质押标的股票所处的市场板块、质押标的股票的市盈率和市净率、标的股票当前股价所处位置、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融资人及上市公司股票的质押情况、标的股票所属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情况、标的股票所属行业的发展情况、质押率的高低及初始基准价格的确定方法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和评估。

融资期限越长,所面临的质押物的价格波动风险将越大。当大盘上涨到较高的位置时,质押物的价格也将面临较高的系统性风险。一般来说沪深300成分股票的价格波动风险将小于中小板股票,中小板股票的价格波动风险将小于创业板股票。如果质押物标的股票的市盈率和市净率相对于其行业平均值越高,其价格波动风险越大。如果标的股票近期涨幅过大,需要分析其原因,如果是涉嫌恶意炒作,则其价格波动风险将非常高。若质押标的股票的投资评级中出现中性、回避等评价,则应重点关注其原因。如果融资人将其持有的所有股票都进行了质押融资,则在低于预警线时,融资人只有通过补充现金来化解风险。若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股票已被股东进行质押融资,一旦出现某个股东需要通过处置质押股票还款时,质押标的股票可能会面临非常大的市场风险。质押标的股票所属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情况及其所属行业的发展情况是否稳定也将影响质押标的股票的价格波动风险。质押率也是影响质押物价格波动风险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质押率越高,其所能承受的价格波动幅度就越低,相应的价格波动风险就越大。另外,质押标的股票初始基准价格的确定方法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般选取基准日质押标的股票的昨日收盘价、5日均线价格、20日均线价格和60日均线价格的孰低值。

通常通过调整融资的期限、质押标的股票的质押率、预警线和平仓线的设置、低于预警线和平仓线时的风控措施、融资人预留用于补仓股票的比例、增加增信措施等方式来控制上市公司股票质押融资业务的风险。并通过调整融资利率来补偿资金融出人所面临的风险。

三、投资集中度风险管理

在开展上市公司股票质押融资业务的时候,投资集中度风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一般通过控制参与单个融资人融资的规模、参与单只股票融资的规模、参与单个行业融资的规模、一定时期参与该业务的规模、参与该业务相同到期期限的规模等方面来控制投资的集中度,通过分散投资来规避非系统性的风险。

四、操作风险管理

在办理股票质押融资业务的过程中、业务存续期间和违约处置过程中都会存在操作风险。在办理股票质押融资业务的过程中,主要是合同和协议的签署、公证的办理、质押物的办理、资金的划转将面临较高的操作风险。业务存续期间的预警线和平仓线的逐日盯市管理、到达预警线和平仓线时的通知及持续关注融资人经营发展情况的变化也将面临一定的操作风险。在违约处置的过程中也会面临较大的操作风险。面对操作风险,一般通过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建立完善的业务工作流程和操作系统来控制业务过程中的操作风险。

总体来说,通过优选融资人和质押标的,控制好投资集中度,设置合理的融资期限、质押率、预警线、平仓线及低于预警线和平仓线时的风控措施,必要时要求增加增信措施,控制好操作风险,就能较好地控制该类业务所面临的风险。目前该类业务真正发生违约,进入违约处置的情形较少。但是目前市场对于该类业务的竞争较为激烈,市场的风险偏好不断提高,该类业务的收益率也在不断下降,从而使该类业务所面临的风险在不断上升。另外,对于采用杠杆模式进行股票质押融资的项目,要保持足够的警惕,谨慎参与。

参考文献:

[1]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风险管理部.广发证券股票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培训.

http:///link?url=wQmYdmw8wndnsVBnc04p

Leephe――_cuh4ptpvgpliYfkksgvxs5ma8kSDa1Qp5mvf9t5h72

DvcauBpopyZBgnv3tG-JeBsRCBi7Yh1Gpwg_2013年08月.

[2]唯美旭婕.上市公司股票质押融资的模式及风险管控.http:///20160705/n457927360.shtml.2016-7-5.

股权质押风险点篇5

关键词:股权质押;交易结构;增信措施;退出途径

一、引言

从国外投行较成熟的发展模式来看,资本中介型业务已取代传统的经纪等业务成为利润贡献度最大的业务。通过创新构建巨大而稳定的固定收益业务,是金融机构的发展方向。

截至2014年3月14日,上证a股流通总市值达到142477亿元,而该日的成交量仅为699.26亿元,即99%以上的流通市值处于闲置状态。对该部分闲置市值开展资本中介业务,赋予其融资抵押功能,有着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市场,各信托公司已形成了一系列比较成熟的业务模式。

二、业务概述

股权质押是指出质人以其所拥有的公司股权作为质押标的物而设立的质押。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信托则是以上市公司可流通股票及限制流通股票为质押物发起成立的信托计划类型。若质押物为限售股,则要求解禁日必须先于信托计划结束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信托实质是一种股权质押融资模式。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信托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托业务模式,涉及的融资方多为持有大量上市公司股票的股东,可以为本公司未解禁股东也可以为在二级市场交易后持有其他公司流通股股东。该类融资人选择股权质押信托,而非将所持有股票抛出变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作为限售股股东,身份及法律因素限制其对持有股票大规模抛出变现;

(2)作为流通股股东,对所持有股票大规模出售为股票市场的大宗交易,流动性差,交易过程中将承担相当的流动性损失;

(3)对所持股票长期看好,在融资时点不愿抛出变现。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信托在向融资方提供资金的过程中只要求股权质押,而不涉及所有权的转移,融资方股东地位不变,信托计划一般以股权溢价回购的设计来实现退出,在信托计划结束后依然正常享有持有股票所带来的各项权利。较好地满足了融资方的各项需求。

三、业务模式

在具体的信托方案中,股权质押作为一种信用增信安排是该类信托最重要的信用保障及退出手段。融资方将其所持股份质押给信托公司,所质押股票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登记质押,并同时办理强制执行公证,若涉及股票份额较大,则上市公司还需公告说明质押事项。一般而言,股票质押率原则上不超过30%,一线蓝筹股票(如沪深300、沪深50指数股等)可适当放宽至50%。在信托运行期间,信托公司对所质押的股权往往设置一系列监管条件维持股票质押率以保障还款。若股价数日连续低于警戒线,则往往要求融资方增加保证金或增加股票质押。若股价触发止损线,则信托公司有权对质押股权立即进行变现处理对委托人进行偿付。在信托退出设计上,往往是在信托协议中附加股权溢价回购协议,以实现信托计划的正常退出,若融资方无法履行回购协议,则信托公司有权对质押股份在二级市场变现处置。

四、存在问题分析

股权质押信托已经成为了一种较为成熟的信托模式,在企业融资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熟悉该类融资方案流程特点,对其需求也会进一步加大。

在股权质押信托的收益分成中,信托公司收益最大,银行作为资金的托管行监管行也相应地获得可观的利润。然而,在该类信托中,证券公司作为所质押证券的存续方,对质押证券有监管、平仓等职能。如当出质股票市值低于规定的警戒线时,券商应通知融资方交保证金,当股票市值达到规定的平仓线时,券商自行或通知融资方实施强行平仓,并将平仓资金抵偿借款方债务。由于实际融资过程与券商并未直接接触,故证券公司从此类信托计划中几乎没有任何收益,从而也无激励更主动地执行监管等职能。一定意义上也加大了信托风险。

此外,该类信托普遍存在资金使用方向不明确的特点。实际的业务中,所质押的股权中创业板及中小板未解禁限售股的比例也持续上升,意味着此类信托往往是限售股东的套现手段,这些都蕴含着一定的产品运营风险。(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思奇.对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信托融资项目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时代金融,2013,(08).

[2]张楠,许学军.我国信托业的发展现状及转型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13,(18).

股权质押风险点篇6

关键词:权证;质押;附条件债权;行权价值;权利金;风险控制机制

作者简介:蒋辉宇(1979-),男,湖南安化人,安徽财经大学助理研究员,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证券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DF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9)04-0153-04 收稿日期:2009-06-10

一、权证的契约法解释

权证是指一种以约定的价格和时间购买或者出售标的资产的期权(曹新,2005),当前,境内权证的标的资产是股票,因此,权证在我国其实是一种以股票为标的资产的金融衍生商品。

依据不同标准,对权证可以作不同分类。按行权时间划分,权证主要分为欧式权证和美式权证,欧式权证是权证持有人只能于权证所约定的到期日才能行权的权证;美式权证是权证持有人有权在权证存续期内的任何时间行权的权证,包括期前和到期日。

从法学视角来看,权证与其他金融衍生商品一样,是一个契约链的组合(王文字,2003),在权证的契约链构造中,权证主要由选择权契约与标的契约组成。我国台湾地区《期货交易法》第3条第1款第2项将选择权契约定义为:当事人约定,选择权买方支付权利金,取得购人或售出之权利,得于特定期间内,依特定价格及数量等交易条件买卖约定标的物;选择权卖方于买方要求履约时,有依约履行义务;或双方同意于到期前或到期时结算差价之契约。标的契约是选择权契约的内容与延续,在权证中主要是权证持有人与发行人之间以给付价金和交付证券、或互为差价支付为内容的对待给付行为。权证持有人以支付权利金为对价取得权证选择权,当约定条件成就或约定期限到期时,权证持有人可以行使选择权,继而直接履行标的契约,从而实现其权利。

由权证的契约结构所决定,权证的本质是因契约约定而在权证当事人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权证的持有人为债权人,权证的发行人或创设人为债务人。

权证虽然是由契约引发的债权债务关系,然而这种债权债务关系在契约缔结时的法律效果是不确定的,在某种程度上,权证与其他金融衍生商品一样,其契约组合具有射幸合同的法律属性(宁敏,2002)。从权证的制度设计来看,权证持有人支付权利金后所获得的选择权并非确定的财产权,权证选择权的行使取决于权证行权价格与标的股票市场价格之间的差价,权证通常表现为价内值、价外值与价平值等三种价格状态。

标的股票的价格随证券市场的情势实时变化,权证的价格状态在权证契约订立时是不确定的。权证的选择权是否行使以及标的契约能否履行取决于未来不确定的标的股票的价格,这种将法律行为的生效系于未来不确定的条件的行为属于附停止条件的法律行为(李永军,2006),因此,权证在本质上是一个附条件的契约组合,权证持有人所拥有的是一种附条件的债权。当然,不同类型的权证,其债权性质存在一定差异。美式权证由于对行权时间没有限制,因此,美式权证属于普通附条件的契约组合;而欧式权证由于限定持有人只能在约定的到期日行权,因此其法律效果不仅受标的证券的市场价格限制,同时也受行权期限的约束,所以,欧式权证属于既附条件又附期限的契约组合。

权证主要存在两种价值形式,包括行权价值与权利金。(1)权证的行权价值是指当权证的行权条件满足时,权证持有人可获得的权证行权价格与标的股票市价之间的差价,由于标的股票价格是一个变量,因此权证的行权价值是随标的股票价格的变化而实时变动的,这种差价有时为巨额正值,有时是零值或负值,权证的行权价值将呈现较大的波动,这种价值波动是权证附条件债权性质的现实表现。(2)权证的权利金通俗而言即为购买权证的价金,是权证行权价值的表现形式,在性质上届于权证的交换价值。权证的权利金通常受标的股票市价、行权期限以及行权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与其他有价证券的价值形式相比,权证价值形式的特殊之处在于:两类价值形式均可直接以货币加以表现,同时货币化后的价金可以方便地在证券市场上转让,权证的行权价值与权利金均具有一般等价物的可代表性和可转让性。其他证券,例如股票,仅其外在价值(股票价格)具有一般等价物的可代表性和可转让性,股票的内在价值――股权本身是不能用货币直接表现并以货币的形式加以转让的。

二、权证质押的可行性研究

在立法上允许普通债权设质,用一个能否完全得到履行尚不可知的债权去担保另一个债权,在法理上却坚持该担保具有物权的性质和效力,这已经对质权人的质权造成了极大的不稳定性(陈本寒等,2006)。因此,用权证这样一个本身即存在风险的债权去作为权利质押的标的,其可行性难免会受到理论与实务界人士的怀疑。

一般而言,一项权利成为质押标的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杨红,2007):第一,应为财产权,质押标的应是财产性权利;第二,应为可让与的权利,质押标的应能通过市场交易而转让;第三,应为适合出质的财产权,质押标的应在法律性质上适合设立质权,不应存在操作上的障碍。笔者认为,权证在事实上完全满足前两个条件。

至于权证作为附条件的债权是否满足权利质押的适质性条件,学界对此存在否定与肯定两类不同观点。否定说认为,拥有权证不过是拥有一个“可得获利”的选择机会,故宜认为其不能用作担保的标的(谢哲胜等,2003);附条件的债权不具有商业上的稳定性,又不能被控制,因而不宜作为质押的标的(曹士兵,2001)。肯定说认为,财产权在商业上的稳定性是一个极为灵活的弹性标准,人们不能根据主观感受臆断某种权利具有这种特性而另一些不具有(胡开忠,2004),同时,附条件债权作为期待权自有其经济价值,具备市场交易客体的资格,故也可以人质(王轶,1996)。而且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金融衍生商品虽然价值极不稳定,但仍可作为抵押或质押的标的来担保债权的实现。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对冲基金曾将从投资银行手中买人的大量债务抵押债券(CDo)抵押给银行,从而得以获得高于几十倍的杠杆融资继续从投资银行手中购进CDo(张军,2008)。对冲基金的这种行为虽然对金融危机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这种抵押行为无疑充分表明:金融衍生商品作为抵押标的在发达国家是有实践先例的。

笔者认为,权证的行权价值与权利金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各自具有较强独立性的价值形式,权证是否适合设质当然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对两类不同价值形式的适质性进行具体分析。

(一)权证行权价值的适质性分析

权证的行权价值是一种附条件的债权,受标的股票市价的影响,存在较高的风险。然而,与股票质押一样,权证行权价值的市场风险完全可以利用相应的制度设计加以防范。问题的关键在于,行权价值能否像股票与权证的权利金一样,在质权人认为合适的时机随时得以行权从而保全其债权。从权证的类型来看,美式权证由于对行权期限没有限制,权证持有人可以在权证存续期间的任何日期行权,因此,其行权价值可以作为权利质押的标的;相反,欧式权证由于对行权日期有明确的限制,属于既附条件又附期限的债权,以此类权证的行权价值作为质押标的,质权人不仅应承受相应的价格风险,同时也承受着相应的时间风险,而且这种时间风险因价格风险的变动不居在事实上处于无法控制的状态,因此,其行权价值不具有适质性,不能作为权利质押的标的。

(二)权证权利金的适质性分析

权证的权利金虽然与权证附条件债权的性质无直接关系,但其仍是附条件债权的价格反映,就本质而言,权利金是权证的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权利或物品的潜在货币价值之载体,对于担保物权的价值形式要求来说,“担保物权实不重在对标的物的占有,而系重在对标的物交换价值之直接支配”(谢在全,1999),质权是一种以标的物的交换价值来担保的价值权(史尚宽,2000),因此,权证的权利金在价值属性上是适合设质的。

另外,权证权利金的适质性也较多体现在权利金与股票的市场价格在众多方面的相同特性上。第一,权证的权利金与股票的市场价格分别反映两类证券的内在价值,股票的内在价值是股权,而权证的内在价值主要是其行权价值;第二,权证的权利金与股票的市场价格所各自表征的内在价值事实上都是不稳定的,股票的内在价值随上市公司业绩的好坏而变化,权证的内在价值则随标的股票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第三,权证的权利金与股票的市场价格皆具有风险锁定的功能,当公司资不抵债濒临破产时,公司股票所代表的内在价值已为零值或负值,然而股东的有限责任约定已将股票持有人的风险限定于其购买公司股票所付资金的范围内;与股东有限责任的法律效果一样,当权证在行权日期的行权价值为价外值或价平值时,权证持有人可以放弃行权,其丧失且仅丧失为购买权证选择权所支付的权利金,权利金是权证持有人损失的最高限度(傅德伟等,2007)。最后,权证的权利金与股票一样,可以通过证券市场方便地实现转让。

综上所述,权证权利金与股票市场价格在内在价值表征性、内在价值非稳定性、风险锁定功能和市场转让等方面具有相同的特性。这种相同特性表明,在股票市场价格可以作为质押标的的情况下,权证的权利金也可以独立于其行权价值而成为权利质押的标的,这种适质性具有普遍性,任何类型的权证,包括欧式权证和美式权证等都可以适用。

三、权证质押的相关法律问题

(一)权证质押的设定

依照我国《物权法》第210条第1款与《担保法》第64条第1款的规定,出质人和质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质押合同。具体来说,以权证质押担保其他债权,应当履行下列设定质押的程序。

1 订立书面的权证质押合同。由出质人与质权人订立书面的权证质押担保合同,对以下事项作出约定:被担保债权的种类与数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质押担保的权证的性质、种类、价值形式、数量等情况;质押担保的范围等内容。

2 办理权证质押登记手续。由于权证在世界范围内均在现货市场交易(陈建瑜,2007),因此依照我国《物权法》第226条和《担保法》第78条的立法精神,以权证出质的,出质人与质权人应当向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办理出质登记,以为公示,权证质权自登记之日起设立。同时,由于权证的权利金和美式权证的行权价值皆可成为权利质押的标的,因此,在办理质押登记手续时,权证质押关系当事人应当向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表明权证质押的价值形式,以在质押公示环节明确具体质押标的是权利金还是美式权证的行权价值。

(二)权证质押的风险控制机制

权证的行权价值与权利金具有高风险性,为了防范和控制权证质权的风险,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

1 确定合适的权证质押率。权证的高风险性表明,质权人应根据谨慎原则,对作为权证具体质押标的的行权价值或权利金确定合理的质押率,即不能以权证行权价值或权利金的全额来担保债权,而应存在一定的折扣。考虑到权证的高风险性,权证质押的质押率应以50%为宜,即债权数额与权证行权价值总额或权利金总额之间的比值最高不能超过50%。

2 合理设定权利金质押的禁止质押期间与最终转让期限。影响权证权利金的主要因素除标的股票的市场价格外,还包括权证剩余时间、行权价格以及市场波动率等。其中,权证剩余时间是权利金质押中唯一可人为控制权证质权风险的因素。权证剩余时间对权证权利金的影响存在一个“价值临近递减”的规律,即随着权证临近权证到期日时,由于权证行权价值的波动区间日趋减少,权证的权利金会以加速度递减的形式变化(傅德伟等,2007),因此,为避免权证权利金的质押期间进入“价值临近递减”期,防止质权人的质权遭受所谓的“临近”绝对损失,在权证质押设定时,应对可质押的权证权利金进行筛选,对于那些剩余时间不足1个月的权证,应禁止进行权利金质押。同时,为避免权证权利金的转让行为发生在“价值临近递减”期内,出质人与质权人应在权证质押合同中约定,权证到期日或行权日前1个月内的某一具体日期为权证权利金转让的最后日期,以充分保护质权人的质权。

3 合理设置警戒线与平仓线。由于权证的高风险性,权证价值的变动必然最终影响其担保的债权。因此,当作为质押标的物的权证的行权价值或权利金降低到一定程度,影响质权人质权的实现时,应规定出质人有另行提供担保的义务。我国《物权法》第216条与《担保法》第70条均有类似规定:“因不能归责于质权人的事由可能使质押财产毁损或者价值明显减少,足以危害质权人权利的,质权人有权要求出质人提供相应的担保;出质人不提供的,质权人可以拍卖、变卖质押财产,并与出质人通过协议将拍卖、变卖所得的价款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根据以上规定,应允许质权人在权证的行权价值或权利金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即有权要求出质人增加或更换质押物,否则就有权变现权证的行权价值或权利金。

为此,有必要为质权的保全设置相应的警戒线与平仓线。警戒线与平仓线皆为质押权证的行权价值总额或权利金总额与约定债权数额的百分比,考虑到权证的风险程度远高于标的股票,因此权证质押的警戒线应定为150%为宜;权证质押的平仓线宜定为130%。在质押权证的行权价值总额或权利金总额与约定债权数额的百分比降至警戒线时,质权人有权要求出质人在约定的时间内补足因价值下跌所造成的价值缺口,出质人未即时补足时,质权人可继续等待至平仓线,也可直接按《物权法》第216条和《担保法》第70条规定行使质权;在质押权证的行权价值总额或权利金总额与约定债权数额的百分比降至平仓线时,质权人有权依美式权证的规定及时行权或转让权证以实现权利金的变现,所得款项用于抵偿约定债权,多余款项退还给出质人,不足部分由出质人继续清偿。

四、结语

股权质押风险点篇7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在全流通的前提下从法律层面、银行政策层面、证券政策层面和企业层面分析了企业股权质押融资的可行性,提出了解决企业融资担保的新设想。

现代商业银行经营传统信贷业务的重要条件之一,是要有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如果商业银行对于客户的诚信体系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则往往需要客户提供额外的保证来提升银行的信心。目前,在我国,由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的时候,很少发放纯信用的贷款,一般均需要企业提供一定的融资保证,如抵押、质押、担保等。因此研究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保证体系,探索更多的保证途径一直是银行和企业追求的共同目标。2005年开始,我国证券市场开始了股权分置改革,上市公司的股权全流通终于由一种设想成为现实,这次改革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不仅在证券市场上,而且在银行融资层面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就是全流通使得拥有上市公司法人股的企业股权按市值质押成为可能,股权质押将成为企业到银行融资的新途径。

一、当前银行信贷保证体系的缺陷

当前,我国银行的融资体系是伴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而逐步形成,由于信贷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和诚信体系建设的滞后,我国的银行业曾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此背景下,银行系统为了提高资产质量,减少损失,对企业的信贷门槛不断增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企业提供更多的保证措施。在经历了近十年的磨合以后,目前,我国的信贷保证体系基本上是以担保为主、抵押为辅,信用融资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讲,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存在。从实际操作中反映的情况来看,这种常用融资保证存在着以下几个明显的缺陷:

1.企业可抵押资产偏少。目前企业在抵押形式的融资中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可抵押资产偏少,这一现象在一些三产企业、高科技企业和中小企业中尤其显得明显。三产企业的特点就是固定资产偏少,流动资产较多;高科技企业往往是无形资产较多,固定资产则专业性很强,抵押率很低;许多中小企业往往以租赁厂房设备等办法起家,几无可抵押资产。对于银行的抵押政策来讲,往往是占地面积越大、厂房或营业用房越大者较容易获得信贷支持,这一政策无论是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还是我国经济政策的设计初衷(低投入多产出)是不相符的。就无锡市来讲,至2006年末,无锡市企业的固定资产净值仅为1617亿元,按对折计算,在正态分布的情况下,理论上仅能为810亿元银行信贷提供抵押。由于企业的不平衡性,最终可用于抵押的560亿也不到,这对于近3200亿银行融资规模的无锡市来讲,依靠固定资产的抵押来解决的信贷融资的保证是不现实的。

2.内部关联担保的政策壁垒。在抵押不足的情况下,担保是解决银行信贷融资的无奈之举,由于担保作为一种或有负债随时会转变为真实债务,因此外部企业一般均不愿意为其他企业提供担保。这种情况下,企业集团或家族内部的关联担保成为许多企业的首选,这种手续方便的担保在一定时期曾得到企业和部分银行的一致“欢迎”。但由于目前社会财务监督机制并不健全,这种内部关联担保往往只能起到形式上的担保,对降低信贷风险的作用并不大。因此,银监会在2005年联合证监会了《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通知》,明确规定禁止银行向上市公司提供关联担保的信贷融资,同时,银监会对于非上市公司也作出了类似的规定,并要求各商业银行限期清理。这一政策基本上堵住了企业通过关联担保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途径。

3.外部相互担保的风险。在内部关联担保存在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单个企业之间的相互担保。在内部关联担保被禁止之后,集团企业、家族企业之间的相互担保比重也在逐步增加。从单笔业务来看,外部担保的风险比内部关联担保要小一些,但从金融稳定的角度看,一旦某个企业出现财务危机,如果仅仅是内部关联担保,那么问题往往会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而如果是外部相互担保,通过担保链的传导,象多米诺骨牌一样,财务危机会迅速扩大,由点到面,影响更多的企业,对于整个银行系统来讲,受到的损失往往还大于内部关联担保,对于地方经济而言,更是不言而喻。2005年以来,江阴市少数集团企业因突发财务危机而引发的担保企业倒闭破产风波就是最好的例证。

4.金融创新杯水车薪。在抵押和担保难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通过金融创新开发出新的金融信贷产品则成为新的途径,如近几年各银行推出的保理业务、仓单质押、担保公司等。但这些业务的开展也由于受到各种情况的制约,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其总的业务量占全部信贷业务比重的10%还不到,所起的补充作用有限。保理业务受制于债务人的资质,银行的选择面并不多;仓单质押受制于质押物的品种、公共仓库和第三方监管等,不仅选择面不多,而且企业成本增加;而担保公司模式仅仅是银行风险和收益的同步转移,担保公司对被担保企业风险把控条件和费率的高要求也是很多中小企业难以满足的。在对融资企业风险产生与发展潜质的衡量上,担保公司更多地看重风险的产生,而非企业的潜在生命力,这是与我国担保公司现有的整体素质不高和整个市场发育不成熟有密切关系的。

由此,现有的银行信贷保证体系所面临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开辟新的融资保证途径已经成为各银行和企业新的共同的愿望,而全流通背景下的股权质押则成为一种全新的选择。

二、股权质押的定义及作用表现

股权从经济意义上讲是一个统称,既包括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也包括股份公司的股权或者股票。而股权质押,简单而言,是指出质人以其所拥有的股权作为质押标的物而设立的质押。股权质押属于权力质押的一种,从法律上讲,因设立股权质押而使债权人取得对质押股权的担保物权,为股权质押。

股权质押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流行的mBo(管理层收购)或者反收购时得到了充分运用,企业管理者为了获得企业的控股地位,通过向金融机构质押所拥有企业股权的方法来购进股权,这种模式在西方创造了大量总经理变成董事长的成功案例。在我国,股权质押几乎同时出现于企业的生产经营领域和企业的mBo领域,但做成这些案例的往往是一些有着外资背景的投资公司,国内银行参与的比例非常低。受政策限制,这些股权质押绝大部分是以股权对应企业的净资产为基数,按一定比例给予融资额度,其发挥的作用有限。

在香港,股权质押曾经创造了许多经典的经营案例,如荣智健收购中信泰富、包玉刚收购九龙仓等,这些收购过程中,收购方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均通过股权质押的办法得到了银行的大力支持,但与目前大陆实行的以净资产为基础的融资方式不同,这些股权质押额度却是以企业的股价为基础来进行测算的,其融资额远远大于前者。

三、可流通法人股权质押的可行性分析

我国推出的股权分置改革,对于广大上市公司的股东企业来讲,是一个全新的机会,但在全流通条件下这些股权是否可以质押,法律和政策层面是否存在障碍,银行是否接受需要进一步的分析论证。

1.相关法律规定。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或者地区对于股权质押均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如法国的《商事公司法》,德国的《有限责任公司法》,日本的《有限公司法》和《商法》均对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公司的股权质押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目前,我国的法律对于股权质押的定义虽然不是很明确,但并不影响股权质押业务的开展。我国《担保法》第75条第2项规定“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可以质押,第78条规定“以依法可以转让的股票出质的,出质人与质权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证券登记机构办理出质登记。质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股票出质后,不得转让,但经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同意的可以转让。出质人转让股票所得的价款应当向质权人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或者与质权人约定的第三人提存。以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出质的,适用公司法股份转让的规定。质押合同自股份出质记载于股东名册之日起生效”。从这两个条款可以看出,《担保法》没有明确股份或股票出质的主体,但结合我国其他相关法律的习惯表述,我们可以确认,只有涉及到股份有限公司才会使用“股份和股票”的概念。所以,虽然严格意义上讲,我国的《担保法》并没有对股份公司的股权质押做出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无论是银行、证券公司或者企业均已把《担保法》的条款认可为股份有限公司。因此,从法律上讲,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并不存在法律障碍。

2.银行的相关政策规定。对于商业银行是否允许开办股权质押融资业务,相关规定目前已经比较清晰。《商业银行法》第42条规定“商业银行因行使抵押权、质押权而取得的不动产或者股权,应当自取得之日起二年内予以处分”,以此可以确认,《商业银行法》虽然没有具体规定股权质押贷款,但在42条对股权质押进行了认可。

而《贷款通则》第9条第5款规定“质押贷款,系按《担保法》规定的质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动产或者权利作为质物发放的贷款”,由此,结合《担保法》可以确定,商业银行是可以开办股权质押融资业务的。银监会公布的“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第10章仅仅对开办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业务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没有涉及其他类型企业的股权或股票质押贷款,由此基本可以确认商业银行开办其他类型企业的股权或股票质押贷款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并不需要经过行政许可。

3.证券管理部门的政策规定。目前,我国证券管理机构对股权质押的规定只要集中在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专门出台了《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但对其他企业的股权质押融资规定不是很明确,目前仅仅依靠《证券法》、《上市公司股东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上市公司流通股协议转让业务办理暂行规则》、《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规定,但相关规定中均没有明确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非证券公司企业是否允许或者不允许质押其所持有的股票。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十一章第八节第3项第13款规定较明确“任一股东所持公司5%以上的股份被质押、冻结、司法拍卖、托管或者设定信托”为上市公司的重大事项,需要对外披露。

由此可以认定,对于上市公司的股权被质押,证券管理层面持认可态度。

由此可以确认,虽然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条文对股权质押进行明确的规定,但从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条文中可以确认,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企业,以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作质押从银行获取融资这一行为,在法律或者业务管理上并不存在障碍。

四、可流通法人股权质押的优缺点

对于拥有上市公司的母公司而言,股权质押相对传统的抵押而言有着较强的优势。即便在全流通之前,虽然只能按持有上市公司股权所对应的净资产进行抵押,但由于目前我国企业的资产中往往流动资产大于固定资产。所以企业即便按股权对应的净资产抵押得到的融资额度,也远大于按固定资产抵押获得的融资额度。但由于当时的法人股无法在市场上流通,转让也很困难,银行即便取得上市公司的法人股也无法迅速变现,因此,银行对于股权质押融资的兴趣不是很大。在全流通以后,上市公司母公司持有的股票逐步取消了限售限制,这一最大的障碍解除后,银行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证券市场把质押的法人股迅速变现,因此,全流通为企业融资保证创造出了全新的途径,其优点是很明显的:

对银行来讲,该担保方式最大的优点是流动性和变现能力强。相对于固定资产抵押和外部担保,可流通的法人股权质押一旦需要,企业或者银行均可通过在证券市场上出售一定的股票来获得现金流,虽然涉及到需要通过证券交易所的登记和对外披露,但相对处置固定资产或者向外部担保主张权利来讲,这种方式要容易很多。

对企业来讲,该担保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放大了融资额度。相对于原来按净资产计算的质押方式,按股价计算的质押融资方式能较大地放大融资额度,按2007年前上证a股中报平均市净率5.85倍计算,假设原来按净资产计算时融资额为净资产的70%,按股价计算时融资额为股价的30%-50%,融资额也能放大为原来的2.5倍—4倍,如与固定资产抵押的融资额度相比,则将放大7-15倍,按现在企业融资中固定资产抵押不到30%计算,股权质押融资基本可以替代原有的外部担保融资方式。以无锡辖内的江阴板块为例,仅仅a股市场14家上市公司大股东所持有的股票,按其市值计算达600多亿,如果被用来作为股权质押,即便按30%计算,200亿的保证额度基本可以解决这些股东公司的全部银行融资,其作用将相当明显。

对金融稳定来讲,该融资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切断了企业之间的相互担保链,有效防范了企业财务风险引发的相互担保危机,避免了一个企业出问题而引发一堆企业出问题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而且,在证券市场的外部市场监督下,公开、透明的运作方式不仅有利于银行加强对企业监控,能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责任心,即便出了问题,单一企业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起来比多个企业方便的多。

当然,股权质押也存在一个明显的缺点,作为质押物,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市场等多种因素而不断变化的。即便在质押融资时按30%—50%计算,一旦遇到股市的巨变其质押的股票价格迅速贬值带来的风险是巨大的。而且,股市的价格并不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经营,各种外部因素甚至简单的谣传也能导致股价的异动,届时,企业要么增加更多的抵质押物,要么降低融资额度,而一旦到了需要抛售股票来归还银行融资的地步,很容易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因此,如果要推行股票质押,无论是对银行来讲还是对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来讲,都将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五、股权质押融资实现的基本条件

对于股东用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进行融资的流程,目前各方面均没有明确的规定,综合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股东向股东大会提出申请——股东大会批准——股东向银行提出股权质押申请——银行通过审批——引入证券公司作为第三方监管——在证券交易所登记——对外股权质押公告。当然在上述流程框架内,银行在许多地方还可以进行创新,例如股权质押期内融资品种、额度和次数的设计等,整个流程的核心是股东大会的批准、银行的审批以及质押融资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由于无法实现股权在资本市场的迅速变现和流通,很难实现股权质押,但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并不是没有可能。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首先具备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和会计监督体系,能确保对企业的股权及其对应的净资产进行真实性评估,其次是拥有较为完善的第三方股权登记和交易机构,一个有形的产权登记和交易市场。在上述几个基本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银行根据企业股权的净资产情况,接受其股权质押是有可能的。而在当前的条件下,非上市公司实现股权质押的可能途径是以其股权质押给担保公司或者其他企业,以此来获得对方的融资担保,但担保公司对质押股权的再融资效能必须具备足够的评估能力,并能在相关法律框架内有效处分所质押的股权。因此,加快我国股权融资立法和建立股权融资的多元化平台是很重要的,也是大势所趋。

全流通条件下的股权(股票)质押,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是一种常规的融资方式,而在我国还是一项在探索中的全新的融资保证方式,它对于我们国家有效化解现代企业制度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无疑是一条新的有效途径。当然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各方共同努力,这种新的融资保证方式必将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出特有而积极的作用。

股权质押风险点篇8

关键词:农村金融制度;抵、质押贷款;创新

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的目标,需要强大的金融支持,搞活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由于农村存在着缺少有效的可供抵押的物品、筹资渠道不多等种种制约因素,将有创业愿望、创业梦想的农民挡在门外。作为宁波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单位,宁波市江北区委区政府把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作为支持农民创业增收,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努力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信贷方式,于2009年4月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农村“两权一房”抵(质)押贷款的农民创业融资新模式,有力拓宽了农户融资渠道,唤醒了农村沉睡资本,激发了农民群众的自主创业热情。

一、江北区农村融资需求的现状

近些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三农”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力度,农民确实得到了实惠。但广大农民想要创新创业,来突破“小富即安”生活状态的不在少数。而目前农村金融供给量少面窄,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农业农村贷款笔数多、额度相对小。金融机构承贷农村贷款,信息占有不对等,经营成本高,同时要承受市场和自然的双重风险,导致金融机构不愿贷、不敢贷、不能贷。

宁波市江北区远郊的休闲观光农业、生态特色农业初具规模,近郊的都市工业、物流、商贸等第二、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农民的创业基础扎实,农民对资金的需求不断增强。据调查,有贷款愿望的农民占30%,农民开店、搞运输、合伙办企业等创业行为,资金需求量都在3万至10万元左右,部分已创业农民的需求甚至在百万元以上,而目前农户所需资金大多靠民间借贷和私人借款进行解决,不仅范围有限,也使农民创业风险大大增加。贷款难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江北区农民创业积极性。

目前农户借贷需求的满足渠道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以银行和信用社为主的渠道;二是以民间借贷为主的渠道。目前民间借贷是农户借贷需求的主要渠道。但民间借贷范围有限、风险较大,根本无法满足农户创业创新所需的资金投入。农村金融供给的不足是无法向农民创业提供有效服务的重要原因,但从更深层次来看,现有农村金融供给方式难以适应农村金融需求特点是根本原因。

二、推行农村“两权一房”抵(质)押贷款的可行性

(一)国家政策指向明确

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建立政策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建立农村金融制度。会议明确要求“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小额信贷,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银监会与央行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提出:“原则上,凡不违反现行法律规定、财产权益归属清晰、风险能够有效控制、可用于贷款担保的各类动产和不动产,都可以试点用于贷款担保”。这为增加农村可融资担保物,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提供了政策指向。宁波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批准的《关于开展城乡一体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甬党办发〔2009〕18)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在江北区实施农村“两权一房”抵(质)押贷款工作。把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农村住房都纳入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从全国来讲都属探索突破,这是落实中央相关精神的具体体现,有利于盘活农民手中的“沉睡资本”,使其资本价值和增值功能正真得以体现。

(二)农村经济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已具备

1、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多元化。近年来,江北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农民收入不断提高,2008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592元,其中85%的收入来自第二、第三产业,农民的收入结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农民正成为享受薪金、租金、股金和养老金的“四金农民”。

2、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江北区已经实现了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全覆盖,针对农村的土地被征用人员、农村老年居民等不同对象,设置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新型农民居民养老保障等险种。为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农村人员参保,还实行了不同标准的参保补贴,根据不同的参保对象,政府给予2000元-6000元不等的财政补助。

(三)沉睡资本价值空间广阔

从农村的发展形势和长远趋势来看,在政府的引导和政策的扶持下,面对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机遇,经济发展较快的农村地区农民快速致富,农民手中沉睡资本的价值空间非常广阔。据有关部门测算,江北区农村现有住房总面积约787.4万平方米,1.82万农户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达60多家,股本金12.44亿元,按照目前的市场价,这些农村“沉睡资本”的总额超过百亿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江北区农村沉睡资产价值也不断被市场认可,如城郊农村住房正逐步列入拆迁范围,市场价值处快速上升的状态。

三、推行农村“两权一房”抵(质)押贷款的成效

(一)农村“两权一房”抵(质)押贷款的具体操作办法

农村“两权一房”抵(质)押贷款操作流程:首先由各村召开股东代表大会,通过并授权与信用社签订“股权质押贷款合作协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质押贷款合作协议”、“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合作协议”的决议,然后由信用社审核后双方签订合作协议,信用社以每个村的总授信额度授信给各个村。当农民办理贷款时,具体流程如下:

1、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质押贷款。借款人先带齐包括股权证的各项资料向信用社申请贷款,再到所在村办理统一抵质押登记,并由村办理股权质押登记证明书,最后与信用社签订质押借款合同,办理贷款。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借款人先带齐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已租赁的承包经营合同或证明材料的各项资料向信用社申请贷款,再到所在村办理统一抵质押登记,到街道(镇)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服务中心办理质押登记表认定,最后与信用社签订质押借款合同,办理贷款。

3、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借款人先带齐包括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的各项资料向信用社申请贷款,办理抵押登记申请核准表,再到所在村办理统一抵质押登记,填写信用社贷款申请后到区建设局办理抵押登记,最后与信用社签订质押借款合同,办理贷款。当抵押合同变更或终止时,借款人需到区建设局办理变更或注销抵押登记。

(二)形成合力推进农村抵(质)押贷款的深入开展

1、各部门与各街道(镇)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江北区专门组成了由区委副书记挂帅,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由十个政府部门和市区信用联社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两权一房”抵(质)押贷款工作领导小组。贷款工作牵涉到农业、财政、建设、国土、法院、金融等部门,需要完善政策配套,明确各部门职责,实现统筹协调,整体推进。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需要宣传、劳动部门和各涉农街道(镇)的协调配合,在广大农民中进行政策宣传和创业引导。各部门与各街道(镇)相互协调,形成合力,保障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重点对象排摸,清晰贷款需求。各地加强重点对象排摸,其一是摸清有创业意愿、正在创业等贷款意愿者和现有贷款者、村级担保者的情况,了解他们的贷款需求。贷款意愿者是潜在人员,相比现有贷款人员或村级担保者有一定难度,重点发动宣传,尤其是在创业培训班等创业意愿人员比较集中的场所。

3、创新办证办法,推进住房抵押贷款。做好新建房屋的集体土地房产证办理工作是“两权一房”抵(质)押贷款工作的关键之一。我们采用试点先行,分片推进的工作方式,完成部分村的农村住宅房产证办理和建筑许可证报批工作,并逐步推进农村住房抵押贷款。

4、优化服务,方便农户贷款。各地在开展代办服务时采取村级协办员方式,坚持专人办、公开办、及时办的工作原则,加快代办速度,确保农户早日拿到贷款。通过开展针对村级协办员的专业培训,重点抓好业务水平提高,发挥他们的优势做好宣传工作,使广大基层干部成为此项工作的积极推进者。为村民提供“政策咨询、资料审核”等一站式服务,使需要贷款的农户及时获得贷款。

(三)实现“两权一房”抵(质)押贷款稳步增长

贷款工作的深入推进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贷款额度不断稳步增长。截至2009年末,宁波市区信用联社对江北区79个村的“两权一房”抵(质)押贷款进行了授信,授信总额为52030万元,已有1070户农户获得“两权一房”抵(质)押贷款,贷款总额为6723.21万元。其中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质押贷款547户,贷款金额1568.48万元、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351户,贷款金额764.53万元,农村住房抵押贷款172户,贷款金额4390.2万元。截止目前尚无一笔不良贷款产生。

(四)发挥典型创业农户示范辐射效应

为农民搭建融资平台的同时,引导帮助农民走上真正的创业致富之路是推出“两权一房”抵(质)押贷款的本意所在。政府相关部门在加强对农民创业致富的引导和帮助的同时,通过典型示范、创业培训、政策辅导等方式,借助经验报告现场会、创业培训班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发挥典型创业农户示范辐射效应,激发农民创业致富欲望。如发挥基层组织宣传作用,深入报道创业典型事例,结合创业培训班积极引导,使“两权一房”抵(质)押贷款成为农民创业致富的助推器。

四、“两权一房”抵(质)押贷款的下步措施

(一)加快农村住房登记步伐

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具有贷款数额大、容易满足创业资金需求两大优势,得到创业农户的青睐,因此须把农村住房登记办理作为重要突破口来抓紧抓好。对于农村住房登记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协调会议纪要的形式给予解决。同时应扩大农房范围至农民联建房、国有出让的农村社区房屋,让更多的农民通过其自有房屋抵押实现创业致富愿望。

(二)建立农房抵押风险专项基金

抵押与创业自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农房是农民的生活保障,金融机构在处置不良贷款时要以多种渠道入手,如动员亲属协助还贷、挂账延期等多形式、多渠道解决,要探索建立农房抵押贷款风险基金,对因自然灾害、重大疾病造成无力偿贷的农户,通过风险基金给予偿贷补助,以确保农民居有定所。

(三)健全农村信用体系

积极开展个人信用等级和信用村评定工作,通过农户个人信用档案建设,及时掌握农户资信与偿还能力,对信用记录好、生产经营状况好、还款来源稳定的农户优先办理农房抵押贷款,简化信贷手续、给予利率优惠,引导借款人树立信用意识,珍惜信用记录,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四)加强创业农户的跟踪扶持

股权质押风险点篇9

 上交所、深交所、中国结算就修订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本次修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定位。明确融入方不得为金融机构或其发行的产品,融入资金应当用于实体经济生产经营并专户管理,融入方首次最低交易金额不得低于500万元,后续每次不得低于50万元,不再认可基金、债券作为初始质押标的。二是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明确股票质押率上限不得超过60%,单一证券公司、单一资管产品作为融出方接受单只a股股票质押比例分别不得超过30%、15%,单只a股股票市场整体质押比例不超过50%。三是进一步规范业务运作。明确证券公司开展业务的资质条件,要求证券公司建立融入方信用风险持续管理及资金用途跟踪管理机制。点评:股权质押是利好还是利空?通过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并不能直接判断是利好还是利空。通常的情况来看股东进行股权质押本身不是一件坏事,可能是公司现在需要现金周转,股东便向银行用股票质押来获得贷款,再用这笔钱完成项目,如果项目完成后带来的里润丰厚,那就是很大的利好。但这并不能决定短时间内股票的走势,也有很多人觉得公司要贷款可能是因为公司经营状况不行,在短时间内股价可能下跌,那就变成了利空。所以还需要参考其他的方面,比如公司的经营状况来考量。总体来看,目前上市公司质押多半属后一种情况——钱紧、缺钱!通过股票质押来“大举借钱”!因而证监会对质押率设立上限有利于筹码稳定、降低了杠杆过高引发的风险,应属利好!

自国家发改委明确要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来,央企层面已在前两批19家试点企业的基础上,正在推出第三批混改试点。而按照国家发改委给出的时间表,预计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将在今年四季度进入实施阶段,未来两个月各央企改革或将密集出台,重点完成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社会资本的混合。

股权质押风险点篇10

[关键词]信贷担保抵押质押互保

信贷担保作为第二还款来源,是以第三人的信用或特定财产、权利来保障信贷业务安全的一种措施。虽然在授信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客户第一还款来源的可靠性,但是在当前经济形势比较复杂的时期,必要的担保措施仍是不可缺少的。随着信贷担保方式的多元化,法律法规的新规定和新情况的出现,使银行对担保关系以及担保风险的识别、判断更加复杂和困难,本文对近期在担保中出现的新问题做初步的探讨。

一、关注《公司法》有关公司担保行为的新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下称新《公司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新《公司法》对原《公司法》做了诸多修改,其中对银行业务经营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有关公司担保行为的规定。原《公司法》第六十条第三款规定: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在新《公司法》中被修改为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违反公司章程规定,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同意,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公司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

新《公司法》规定的禁止行为是“违反公司章程规定,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同意”,即改变了原《公司法》的不管程序,一旦作为即为违反的规定。业务中接受公司担保,首先应查清公司章程,如公司章程表明公司提供担保行为不必经过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同意,则可直接接受担保,如公司章程中没有相关内容或者规定相应程序,则应要求公司出具股东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大会(股份有限公司)或者董事会的同意提供担保的有效决议。

二、应怎样看待账户质押

近期有不少银行在对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发放贷款时采用了账户质押的担保方式,那么应该怎样看待账户质押呢?

账户质押作为授信担保方式,其实质应该是账户内的资金质押。根据基本账户的性质,被质押账户不具有《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十五条规定的“金钱特定化”的要求,账户质押后,债务人仍可以使用,资金处于浮动状态,此种账户质押仅具有债权担保的性质,不具备物权担保的性质,不能对抗第三人。

鉴于我国现有法律对账户质押没有明确规定,根据物权法定原则,账户质押法律效力不明确,因而法律风险较大,在办理具体信贷业务时,如出质人账户内资金沉淀量较大,应尽量采用存单质押或保证金质押方式。

账户质押其实是为优质客户提供了一种担保方式的选择,主要是为了满足担保手续形式上的需要,与信用贷款几乎没有区别,因此在实务中应谨慎使用。对拟采用账户质押作为担保的借款人,应是信誉良好、实力雄厚、第一还款来源落实、具备发放信用贷款条件的优质客户。

三、公路收费权质押应注意的问题

公路收费权质押在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的贷款中应用非常普遍。公路收费权指经省级人民政府或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关于公路收费的规定,批准对已建成通车的公路(含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在规定期限内允许收取车辆通行费的一种特许权利。公路收费权作为可转让的财产权,其质押已得到了法律的明确认可。办理公路收费权质押应注意:

1.出质人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公路项目建设法人”的要求。对于承贷主体为交通厅(局)的事业法人,要核实其是否有人民银行颁发的贷款卡(证),对于无贷款卡(证)的交通厅(局)类的贷款主体,应落实新的合法、合规的项目承贷人,依照法规重新办理有效的质押登记,同时要密切关注各地交通体制改革的动向及发展变化,及时落实债权,维护银行权益,防止出现贷款主体资格消失或改制后银行债务悬空等现象。

2.落实收费权质押登记,完善相关登记手续。根据国务院关于收费公路项目贷款担保问题的批示,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收费文件作为公路收费权质押的权利证书,并到地市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银行应积极与当地交通主管部门协调,办理合法有效的登记手续,并取得权利登记证明,防止收费权质押悬空等现象发生。

3.争取成为第一质押权人。由于存在重复收费权质押的问题,应最大程度保证公路收费质押权的有效性,在公路收费权质押逐步规范的同时,要积极争取优先登记,成为第一质押权人,避免在处置质押权时处于不利地位。

另外应该注意的是,2004年11月1日生效的《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中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收费公路权益中的收费权不得转让:(1)长度小于1000米的二车道独立桥梁和隧道;(2)二级公路;(3)收费时间已超过批准收费期限三分之二。因此,对于符合以上情形的公路收费权,不应再接受为质押物。

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抵押

土地使用权抵押是银行业务中常用的担保方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已于2005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解释》中对土地使用权纠纷的处理规定可能对银行业务产生影响,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出让方出让的土地使用权,不得作为抵押物。《解释》第二条规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出让方与受让方订立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应当认定无效。本解释实施前,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出让方与受让方订立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前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追认的,可以认定合同有效。

因此,银行不得接受以开发区管理委员、市辖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颁发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做抵押,同时银行应及时对现有以土地使用权证抵押的相关权证进行清理,若存在发证主体不适和情况,应尽快补正。

2.土地实际用途与规划用途不一致的,不得接受为抵押物或要求其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用途手续。《解释》第六条规定:受让方擅自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出让方请求解除合同的,应予支持。

该条司法解释进一步赋予了土地出让方的单方解除请求权。国家《城镇土地估价规程》中规定,在土地估价中,土地用途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居住用地;二是工业用地;三是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四是综合用地;五是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或其他用地。各地方进行土地登记申请时用途填写多不规范,大多填写主要用途,且由于市场原因,往往会出现土地用途和附属房屋用途不一致、超过登记范围使用等情况,有可能出现出让方行使单方解除合同请求权。

因此,银行必须高度关注相关信贷客户特别是房地产开发客户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以及土地使用权证规定的用途和性质,若需要改变土地使用用途的,需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重新签订出让合同,以及缴纳土地出让金并办理变更登记。同时银行不得接受土地使用权证书规定的性质与该土地实际使用性质不一致的土地使用权抵押。

五、专业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在中小企业贷款时由专业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的情形越来越多,银行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对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核定其担保控制总量,集中控制风险。担保公司近几年出现很多,注册资金差别很大,经营规范程度不一,银行在与其合作时,应优先选择经营规范、资金实力强、股东实力雄厚的担保公司,对其进行深入调查,对其担保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可以签订合作协议,核定担保总量,对其提供担保的信用数额应控制在这个总量以内。

2.对单个客户提供的担保应控制在其实收资本的一定比例之内。除了总量控制之外,对单个客户的担保数额也应有风险控制。担保公司章程有规定的,参照章程;章程没有规定而主管部门有管理办法的,参照管理办法;没有明确规定的,银行应按照审慎的原则,原则上按照对单个客户提供的担保数额不超过担保公司实收资本的10%,对单个集团客户最高不超过20%的比例控制,以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3.对担保公司要求的担保费用、反担保措施和日常经营应密切关注。担保公司要求的担保费用、反担保措施等一般能反映该公司经营管理的规范程度。平时应对担保公司资金的使用加强关注,尤其是其他应收款科目,注意股东是否有抽资行为,担保公司是否有大额的对外资金拆借或变相借款,其中是否有坏账,是否出现不良担保等,如果出现以上情况造成担保公司担保能力下降的,银行应及时要求借款人补充提供其他担保措施,但一般不宜再接受借款人自身的资产抵押,以免造成担保公司要求先行处置抵押资产后才承担担保责任情况的出现,银行可以要求借款人增加第三方保证为共同保证人、增加第三方资产抵押等措施。

六、注意关联企业的担保和互保风险

关联企业担保有母公司为子公司、子公司为子公司、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之间担保等表现形式。新《公司法》第217条规定:实际控制人是指虽不是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由于关联企业之间关系复杂,隐蔽性强,资金调度往往受同一人的控制,银行要深入调查,摸清他们之间实际的关系,对这样的担保应持非常慎重的态度。

对于上市公司提供担保证监会有一些规定,但对于一般母子公司相互间的担保行为,目前法律还未做出特殊规定。当母公司为子公司提供担保时,一是要看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在测算母公司的担保净资产额中要扣除对子公司的股权持有部分;二是要看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投是以资本金入股方式,还是以技术等其他非资金入股方式。如果是以技术等其他非资金方式,还要考查在母公司账面上是否已经进行了资本化处理,从而决定是否在计算担保净资产中进行扣除。子公司为子公司担保时,应关注二者之间的经营范围是否大同小异、资金关联程度的高低、关联交易是否频繁和集团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健全规范等,如果两个公司属于“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或者有资金基本上统一调度、关联交易频繁且金额较大、集团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等情况,则应尽量避免接受这些关联企业间的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