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举措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59:45

市场监管举措篇1

关键词农药市场;监管;农药市场监管年;河北承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无公害要求的提高,加强农药监管力度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到人类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1,2]。农业部把2009年确定为农药市场监管年,为了有效促进活动开展,承德市紧紧围绕年初国家、省、市对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的工作部属,结合当前农药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采取了以下农药监管新举措。

1制定行动方案,明确责任目标

1.1统一工作方案,强化工作措施

2009年初制定了《承德市农药市场监管年工作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要求对农药市场监管年的全年工作做出总体安排。各县(区)农药管理部门根据本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辖区内农药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也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和责任,细化了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

1.2成立组织,落实监管责任

为贯彻省、市农药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对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的领导,成立了以农业局长任组长、主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的“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药监督管理站,专门对此项工作负责。全市11个县(区)农药管理部门分别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业务精、善管理的同志组成的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工作班子,扎实推进农药市场监督管理年活动的开展。

2加强农药市场管理,规范经营活动

2.1严格市场检查,狠抓源头治理

强化检查措施,采取日常执法检查与集中执法检查相结合,自查与互查、联查相结合,抽查、突击检查与督察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对农药市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一是突出对高剧毒、高残留农药的监管。为了防止农户购买使用高毒农药,要求乡镇和村级配合市、县(区)共同抓好农药市场监管工作,并要求全市和周边临近省市的县(区)农药监管部门加强合作,互通信息,共同做好农药监管工作,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有效地遏制了高剧毒禁用农药流入市场。定期检查销售台帐、实行可追朔管理制度,切实做到源头治理。市、县(区)采取明察暗访,受理举报等形式,全部设立了24h公开监督举报电话,保证随时畅通。对发现违法销售高毒农药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联合工商部门坚决依法取缔经营资格。二是加强对农药使用环节的监管。充分发挥基层乡镇和村级对农药监管的作用,把辖区内的蔬菜、瓜果、中草药材、玉米等集中产区的农药经营单位作为检查重点。同时,通过深入到田间地头、蔬菜大棚、发放田间记录本等措施,了解农民用药情况。对违法销售和用药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三是对高毒、废弃农药及时处理,消除安全隐患。2009年积极争取市级财政资金支持,分2次对全市近年查获的甲胺磷等高毒库存农药681kg、其他非高毒库存农药24t,委派专人清点装箱运至指定农药销毁厂家进行了统一销毁处理。彻底消除承德市库存农药的安全隐患。

2.2建立管理档案,实行微机化管理

为及时掌握经营单位的经营状况,对承德市近800家农药经营单位所经营的农药品种与数量状况、质量状况、法人基本信息、经营地点、库房所在地等情况重新进行了摸底调查,建立了比较详细的档案记录,制成了详细的电子分布图,制作完成了承德市农药地理信息监管系统,使全市所有农药经营单位的具体位置、经营情况在图上清晰可见,全面实现了农药监管工作的微机化管理。通过建立档案,使监管人员对本市农药生产、经营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农药管理部门进行市场检查和监管,为有效管理奠定了基础,

2.3健全联系制度,构建农药市场监管长效机制

市、县(区)两级农药管理部门建立起与农药经营门市的联系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明确监管责任内容,确保工作落实到位。采取的方式是市农药站和各县(区)农药管理部门,各县(区)农药管理部门和农药门市层层签订农药监管责任状。市站农药执法人员对应承包县(区),县(区)农药执法人员对应承包农药经营门店,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责任状一式2份存档备案)。市级农药管理部门通过一一对应的形式,推动处在一线的县(区)农药管理机构共同规范农药市场,确保农药管理工作深入到门店,管理责任真正落实到个人,使全市的农药行政执法人员全部投入到农药管理的实战状态,建立起管理有序的责任监管体系。

3创新管理方法,确保措施落到实处

3.1制定规范性文件,确保制度落实

为了确保“两账、两票、一卡”制度等各项农药监管制度的落实,先后以农业局文件形式制定下发了《规范农药经营管理的通知》《加强农药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又与市工商管理部门联合印发了《承德市农业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农药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农药管理部门对农药经营单位实行实质审查。严格了农药经营主体准入资格,规范了已登记的农药经营主体,提出了具体的准入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药经营单位检查清理活动,对不符合准入要求的经营单位,责令限期办理变更或注销登记。

3.2开展诚信评比,增强守法经营意识

为了落实好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开展了创建遵法、守法农药经营安全示范店的综合考评活动。制定了评选优秀安全示范店的具体标准和办法,内容包括:有关制度的执行情况,农药销售人员培训及持证上岗,农药销售人员的业务水平,农药经营单位有无出售高毒禁用农药、假劣农药的违法行为,市场抽查达标率以及对历次农药市场检查结果的综合评定。每县(区)评选出优秀经营单位2个,奖励流动红旗,并通过承德农业信息网和承德日报进行宣传表彰。

3.3健全工作制度,部门之间积极配合

市、县(区)农业部门积极采取切实措施,建立健全了市、县(区)两级农药监督抽查制度、监管信息公布制度、农药案件投诉举报制度、大要案通报制度、重大案件督办制度和区域间、部门间的联动协作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带动工作规范,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率。

4开展宣传培训,促进放心农药进村入户

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站等媒体以及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农药管理法律法规知识,提高生产和经营者自觉遵法守法意识;普及农药科学知识,提高使用者安全、科学、合理用药水平;同时,做好放心农药进村入户工作。利用植保社区服务网络,通过“两台一报”公布专家热线,为农药经营者和农民当好参谋,解答疑问。在各种病虫害的主要发病高峰期和防治适期有针对性地组织技术培训,进行示范推广高效低毒的农药新品种、新技术,引导农民群众选购放心农药产品,指导农民正确、科学使用农药,防止因使用不当造成农业生产事故。做好新农药的药效对比试验,严格做到效果不明显的农药不推广、高毒高残的农药不推广。全方位的宣传培训,提高农药经营者和使用者的自觉守法意识,营造出社会重视和支持“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的良好环境。

5参考文献

市场监管举措篇2

2016年12月13日,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要求保险资金要努力做资本市场的友好投资人,绝不能让保险机构成为众皆侧目的野蛮人,也不能让保险资金成为资本市场的“泥石流”。而在10天前,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对一些机构搞“土豪式”、“妖精式”举牌提出尖锐批评。

随即,保监会发出监管函,要求前海人寿停止万能险新业务。12月9日,保监会宣布,即日起暂停恒大人寿委托股票投资业务,并责令其进行整改。那么,这些监管措施是否合理?前海人寿和恒大人寿并没有直接触犯现行监管规则,为何受到两大监管机构一把手的如此关照?保险资金在国外市场可以“自由”参与股市,为什么在中国遭遇如此窘境?

我们来看看个别保险公司是如何举牌的:始于2015年7月的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宝能系)举牌万科案,在2016上半年演变为“野蛮人姚振华等和公司管理者王石等的对抗”,万科原第一大股东华润集团在其中扮演起“暧昧者”角色。虽然不同监管机构对宝能入主万科案进行了一番调查,但直至今天,除了证监会就信息披露问题采取了一些监管措施之外,没有其他处理结果。

“监管无力”必然引起“外溢效应”。不少市场人士认为,宝能系凭借资金优势“强势入主”万科是合法合规行为,即使把王石30多年带起的队伍都赶跑了也不算什么。与此同时,险资“短炒”居然成为“光明正大”的事:恒大人寿在1个多月的时间内(2016年9月28日起),大规模集中买进卖出栋梁新材、国民技术等6只股票,引发小机构和散户投资者追随,人为制造了一个“险资短炒偶像剧”。宝能系资金入主的另一家公司――南玻集团,已爆发管理哟蠖荡,7名核心高管人员已经集体出走。宝能系还大举买入格力电器股票,接近“举牌线”。

笔者认为,保险公司以及其他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财务投资,视需要举牌“入主”上市公司,本身不是问题。但是,举牌者应当承担维护上市公司运营稳定、改组过程稳定、上市公司所在的社会稳定的义务。像宝能系举牌万科、南玻集团,恒大系举牌梅雁吉祥(600868.SH),把产业公司变成野蛮人任性游戏的对象,就需要加以应对。

特别是,个别保险公司的举牌行为,已经脱离其保障性资金的属性,偏离了其进入资本市场投资的初衷和角色定位。保险业必须姓“保”,不能姓“炒”。保险资金要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起到支持实体经济、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作用。

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任性举牌,也暴露出监管协作环节的短板。按照事后监管原则,2016年以来,证监会对于险资对上市公司股权举牌行为一直高度关注。具体执行监管措施的沪深交易所,也持续关注着发生的相关交易情况,并不断送达关注函、问询函、监管函,要求相关股东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保监会方面,在年中曾下发有关征求意见稿,拟对险资及一致行动人举牌、参与上市公司收购等行为实施更加严厉的监管措施。

市场监管举措篇3

农产品是群众的生活之需。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农产品正常的生产流通和价格秩序,既是保持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一项民生之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期,一些地区的少数经营者利用发生自然灾害,部分农产品生产和价格波动之际,捏造和散布虚假的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牟取暴利;部分不了解实情的媒体报道炒作,助推价格上涨,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农产品市场秩序。由于兰渝铁路等重大项目实施,外来务工人员增多,商品供应紧张,少数农产品也出现了价格波动,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是促进价格总水平趋于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安定人民群众生活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要职责所在。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把加强农产品价格监管和维护市场秩序作为当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来抓,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依法查处和严厉打击各种违规行为,切实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二、进一步完善措施,全力保障农产品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要按照县政府的总体要求,高度重视农产品生产发展、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农业部门要深入企业、市场了解掌握大蒜、绿豆、玉米等农产品供应、销售、市场价格等情况,正确引导农民合理种植,稳定农产品种植面积,优化种植结构。商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产销衔接,加强农产品产销信息,减少中间流通环节,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物价部门要密切关注农产品价格动态,加强农产品市场的监督检查,加强监测分析预警,启动重点农产品价格日监测报告制度,发现异常情况迅速向县政府和上级物价部门报告,并查明情况,必要时依法采取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确保市场供应价格基本稳定。金融部门要加强农产品交易资金监管,预防和制止社会游资对农产品进行投机炒作。

三、组织力量,集中开展农产品市场专项整治行动

要切实加强对农产品收购、流通等环节市场交易和价格行为的监管。近期,组织物价、商务、工商等部门,对农产品市场交易和价格情况开展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查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的行为;查处市场旺销情况下,多进少售、只进不售或者囤积拒售,加剧市场供应紧张的囤积居奇行为;查处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没有明显变化,大幅度提高销售价格,牟取暴利的行为;查处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的行为;查处垄断货源、阻断流通渠道,造成市场脱销断档的行为。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对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社会影响大的案件,要依据《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没收全部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00万元以下罚款。对屡查屡犯的,要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正确引导舆论,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客观全面报道农产品生产供应和消费情况,积极引导经营者和消费者正确认识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裕的市场形势,促进诚信经营和理性消费。新闻媒体不得随意未经证实的农产品产量和价格变动的消息,防止利用新闻报道为农产品炒作行为推波助澜。要大力宣传政府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保障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扩大政策知晓面,教育引导群众理性消费,防止上当受骗。要畅通举报渠道,通过有线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安排专人值守12358价格举报电话和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电话,确保举报和投诉电话畅通,认真受理群众举报,及时调查核实。举报案件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并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市场监管举措篇4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关于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的紧急通知》(政办电〔〕107号)精神,切实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农产品价格等炒作行为,坚决维护正常市场秩序,经县政府同意,现就加强我县农产品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工作通知如下:

一、建立农产品市场监管工作机制

保持农产品正常的生产流通和价格秩序,事关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是当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按照省政府要求,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物价、商务、工商、公安、农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农产品市场监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统一组织协调全县农产品市场监管和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在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能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必要时抽调人员组成专班精心组织开展好市场价格秩序的整治。要研究农产品市场形势和应对市场变化的措施,及时向县政府报告有关情况并提出工作建议。乡镇(场、区)要成立相应的农产品市场监管领导小组,落实工作责任,明确一名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工作措施,密切关注市场变化,保证市场供应,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二、保障农产品市场有序运行

乡镇(场、区)人民政府及县政府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产品生产发展、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要引导农民合理种植,稳定农产品种植面积,优化种植结构。进一步加强产销衔接,加强农产品产销信息,减少中间流通环节,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积极引导经营者和消费者正确认识我国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裕的市场形势,促进诚信经营和理性消费。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监测预警,发现异常情况要迅速查明,及时处理。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农产品交易资金监管,预防和制止社会游资对农产品进行投机炒作。

三、打击炒作农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县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产品收购、流通环节市场交易和价格行为的监管。县物价、商务、工商部门要定期开展农产品市场交易和价格情况的检查,重点查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的行为;查处市场旺销情况下,多进少售、只进不售或者囤积拒售,加剧市场供应紧张的囤积居奇行为;查处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没有明显变化,大幅度提高销售价格,牟取暴利的行为;查处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的行为;查处垄断货源、阻断流通渠道,造成市场脱销断档的行为。

对违法违规行为,要查出一件,处理一件,并且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从重从快处理,严厉打击。对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市场监管举措篇5

一、总体目标

按照“属地管理、重心下移”的要求,在街道党工委统一领导下,以职能科室主动管理为主线,以社会群众监督与行业自律管理为补充,形成综合治理与日常巡查相结合的常态化监管体系,做到组织机构健全、监管职责明确、工作制度规范、日常检查到位、市场秩序良好,努力实现街道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发展。

二、工作举措

1、加强领导,建立网络。建立由街道分管副书记任组长,相关副主任任副组长的街道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由文化站、综治科、安监所、派出所、城管中队等组成。将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列入街道年度工作计划,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加强文化市场监督员的培训、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文化市场社会义务监督员作用,进一步完善监管网络体系。

2、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建立完善街道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日常巡查(联合执法)制度、学习培训制度、举报管理制度、信息通报制度、义务监督制度等制度,使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制定文化市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3、宣传培训,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窗、横幅、展板等宣传文化市场政策、法规,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切实加强对义务监督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监督水平。协助组织开展文化经营单位业主法规培训,教育、引导业主守法经营、文明经营、示范经营。积极向有关部门上报文化市场管理信息。

4、加强监管,务求实效。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并结合街道实际,突出重点时段、地段、重点场所的专项检查。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开展联合检查,对文化经营单位的违规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同时,对文化市场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日常监管,发现较大安全隐患及时查处或报告相关部门。

三、工作要求

1、加强认识,营造安全氛围。街道文化市场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阵地,是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但是,当前街道文化市场监管存在工作网络不健全、工作职责不明晰等问题,市场秩序、经营规范等方面还有很多薄弱环节。加强街道文化市场管理是提高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效率和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需要。因此,要进一步增强对街道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认识,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

2、加强协作,形成工作合力。街道文化市场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沟通协调作用,重视与相关科室的横向联系,充分发挥职能科室依法监管的作用,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加强与上级职能部门及社区的纵向沟通,真正做到属地管理与部门管理相衔接、主管部门与协管部门相配合,推动街道文化市场监管工作深入开展。

市场监管举措篇6

证券交易所和监管机构协会的潜在作用

本调查涉及的10所证券交易所及其监管机构均为各类证券交易所协会的成员。这些协会服务的目标包括宣传市场准则、倡导公平透明高效市场、为证券交易所提供最佳实践的交流平台和提升市场标准等。其中一些协会积极倡导将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更好地引入证券交易活动。这为这些机构自上而下地影响非洲的证券交易所提供了机会。

本章概述了这些协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作的努力,并试图评估此种自上而下影响的力度。

证券交易所协会

本调查提到的所有证券交易所都加入了地区协会,有些则加入了国际协会。

图1和2显示了本调查中10所证券交易所加入的国际和非洲地区协会的成员类型。图2显示了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活跃的地区性证券交易所协会。它们包括:

世界交易所联合会:世界交易所联合会是一家公开监管股票、期货和期权交易的交易协会

非洲证券交易所协会:非洲证券交易所协会是主要的非洲国家证券交易所协会,目前在非洲拥有23个成员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证券交易所委员会: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证券交易所委员会是一家针对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内的各个证券交易所的地区性综合合作机构

西部非洲资本市场一体化委员会:西部非洲资本市场一体化委员会是一家为整合地区资本市场而建立的管理机构,致力于开发西部非洲的共同投资市场

东部非洲证券交易所协会:东部非洲证券交易所协会是一家东部非洲地区证券交易所的集团。

证券交易所监管机构

证券交易所通常为保证市场信心、稳定财政、保护消费者,并减少金融犯罪风险而受到监管。

证券交易所的监管机构具有向某个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强制执行报告要求的权力。和证券交易所一样,很多监管机构隶属于某个国际协会。图3显示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证券交易所监管机构(以及两个证券交易所本身)的成员状况。包括以下这些:

国际证监会组织:国际证监会组织是全球证券交易所监管机构的主要协会,其成员包括120多个证券监管机构和80个其他证券市场参与者。

非洲证券交易所协会非洲证券交易所协会旨在提供信息交流、成员合作和科技支持的平台,帮助其成员增强国际竞争力。非洲证券交易所协会目前拥有23个成员。本报告中提到的所有证券交易所都是该协会的成员。

可持续发展举措:

尽管非洲证券交易所协会并不直接为可持续发展举措提供指导和依据,但从其“使非洲证券交易所在2025年前成为非洲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关键驱动力”这一愿景,也可以窥见环境、社会和治理相关问题在未来的应用规模。

世界交易所联合会

世界交易所联合会是一家由全球60个证券交易所参与的国际协会,其向其成员提供管理实践发展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世界交易所联合会2014a)。

可持续发展举措

世界交易所联合会在其工作领域内倡导在证券业务中普遍接受的原则,并活跃在可持续发展投资领域――其工作涵盖公司治理、责任投资、非财务信息披露、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社会和治理等问题。该协会还出资赞助有关证券交易所和可持续发展报告间关系的调查。但是,并没有证据表明世界交易所联合会对其成员执行具体的可持续发展标准或要求。在2013年10月于墨西哥召开的该协会第53届成员大会上,世界交易所联合会开展了一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专题讨论。2014年3月,世界交易所联合会成立了一个可持续发展工作组,其任务是建立关于环境、社会和治理的相关数据在使用目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方面的共识。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证券交易所委员会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证券交易所委员会旨在鼓励其成员的相互合作,以及改善运营和监管基础。该委员会共有11个成员,包括博茨瓦纳、马拉维、南非、赞比亚和津巴布韦(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2014)。

可持续发展举措:

尽管没有宣扬任何具体的可持续发展举措,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证券交易所委员会还是将倡导“在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内发展高效、公平、透明的证券市场”作为主要目标。这一目标与促进可持续发展报告或披露所持的原则是相一致的。

西部非洲资本市场一体化委员会

西部非洲资本市场一体化委员会联合了来自西部非洲地区的股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代表,用以在各交易所统一监管举措,并为证券交易开发共同平台(allafrica2013b)。

可持续发展举措:

尽管没有证据表明西部非洲资本市场一体化委员会正在进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举措,但是该委员会的作用便是整合成员间的监管举措,促进信息交流,从而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活动的可能性。

东部非洲证券交易所协会东部非洲证券交易所协会是东部非洲地区四所证券交易所的集合体,其成员包括本调查中提到的肯尼亚和乌干达(eastafrican2013)。

可持续发展举措:

没有证据表明东部非洲证券交易所协会正在进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举措。

国际证监会组织

国际证监会组织的主要目标是在规范制定和监管实施方面促进成员间的合作,对投资人加强保护和提升信心,帮助交流市场信息(国际证监会组织2014)。

可持续发展举措:

国际证监会组织的目标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相关举措提供一定的适用范围―尤其是考虑到其目标要求各成员“为发展、实施和促进国际认可的统一规则标准而合作,对规则进行执行并加以监管,以保护投资人,维持市场的公正、有效和透明,并寻求解决系统风险”。尽管没有具体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要求或标准,国际证监会组织对于这一目标应向其下属各国监管机构进行推行,并能对可持续发展相关政策的实施和发展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报告

到目前为止的调查表明,除南非以外,所审查的证券交易所中没有任何一家执行了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举措。虽然一些证券交易所有意向把可持续发展报告写入其上市规则之中,但它们显然仍处于起步阶段。

为了确定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水平,我们回顾了96家公司的报告和公开披露文件。由于它们大多数都是在对公司环境、社会和治理披露没有强制性要求的交易所上市的,所以尽管很大一部分公司对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报告,但这只能够说明披露是企业自愿进行的,而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数量之低则说明了公司与证券交易所都对此兴趣不大。

本章给出了此次调查的结果,并且突出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良好范例。

公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企业

除南非以外,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只有13家公司(15%)以可持续发展报告、合并报表或综合报告的方式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作出了报告。而在41个主要市场上,71%的顶尖上市公司都公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毕马威2013b)。因此相对于国际标准,本地区公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企业占比相对较低。在此次调查所选用的13家非洲公司样本中,其分布情况是:内罗毕证券交易所四家、尼日利亚证券交易所四家、津巴布韦证券交易所两家、乌干达证券交易所一家、博茨瓦纳证券交易所一家,以及卢萨卡证券交易所一家。

不足为奇的是,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拥有最高的报告水平,本报告审查的所有在该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都公布了涵盖环境、社会和治理专题的综合报告。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要求是这一较高报告水平的直接原因。

管理层承诺

虽然除南非以外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报告水平都比较低,但令人欣慰的是,其中有42家上市公司(占49%)的首席执行官或董事长都作了公开声明(主要是通过公司年报中的首席执行官或董事长声明),向公司表明了可持续发展或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这些声明揭示了不同企业对可持续发展或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同解读,有些公司列举了他们公司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其他的则描述了公司参与的慈善活动。这种差异突出了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不同经验水平,但是如此之多的公司领导者作出此类声明,说明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比率在将来应该会上升。

调查的十家南非公司中有九家的首席执行官或董事长声明都强调可持续发展为公司的关注重点。例如总部设在马拉维的pressCorporationLimited集团首席执行官mathewsChikaonda在2012年的年报声明中指出,该公司将“以一种对环境负责的方式开展业务,并与诸如政府和捐赠者等各利益相关方合作,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此外,总部设在津巴布韦的乳品公司Dairibord的集团首席执行官a.S.mandiwanza在2012年的年报声明中指出,“集团致力于以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负责的方式经营”。

标准的使用

在公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的23家企业中,有20家引用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19家公司引用了全球报告倡议组织报告标准,还有1家引用了国际金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4家南非公司引用了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的综合报告框架和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的报告标准。

本次调查所调查的不同的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采用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的程度和范围大相径庭。例如,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公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通常是完全符合全球报告倡议组织标准的,但是非洲其他地区的上市公司只把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的标准作为一种参考。

博茨瓦纳的金融服务公司Letshego借鉴了国际报告倡议组织的指南,用以报告其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非洲最大的糖类生产商ZambiaSugarplc也运用了国际报告倡议组织的指南。其可持续发展披露文件由第三方鉴证机构提供审计,这使得该公司从国际报告倡议组织赢得了B+的评级。

乌干达的能源分销公司Umeme采用了国际金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该指南主要解决诸如评估及管理环境与社会的风险和影响、劳动和工作条件,以及资源利用效率和工作条件等问题。

重要性评估

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只针对重要的事项进行报告,并且把利益相关方包括在事项重要性的评估过程中。这是为了确保公司的报告聚焦在最重要的事项上,而读者不会被过多的信息分散注意力。通过与利益相关方协商,并予以披露(包括提供有关评估方法的信息),公司能够证明他们已经通过严谨的程序,以确定应予包含在报告中的事项。

此次调查中,几乎没有公司对其重要性评估作出报告。然而尼日利亚的金融服务公司accessBank却是一个良好的范例。该公司与利益相关方一起对报告事项的重要性进行了评估,并把结果显示在一个重要性矩阵中,详见图4。

鉴证

九家公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公司对其披露文件进行了鉴证。其中包括七家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一家内罗毕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和一家尼日利亚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

当企业需要以较高水平对其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行公告时,它们会倾向于为其寻求鉴证,所以此次调查中大多数对其报告进行鉴证的公司来自于南非也就不足为奇了。

【举例】

此次调查突出了公司向会计师事务所和咨询公司寻求鉴证的概率。

南非的金融服务公司公司StandardBank委托了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对其2012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的一些选定的可持续发展信息进行认证。

尼日利亚的金融服务公司accessBank委托了咨询公司CorporateCitizenship,对其2012年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提供外部鉴证并撰写评论。

主要风险的识别

公司需明确自身经营及计划面临的主要风险,并采取应对之策加以防范。该举措可以向其利益相关方证明,它们对于各种不确定性是有所准备的。这对于投资者(无论是现有的还是潜在的投资者)来说尤其重要。他们能够通过观察一家公司风险评估的详尽程度,来评估这家公司的管理水平。

此次调查中,几乎没有公司对其主要风险作出报告。然而肯尼亚的电信公司Safaricom却是一个良好的范例。该公司2012年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有一张表披露了该公司的主要风险。该表明确地将这些风险与公司的战略和利益相关方联系在一起。它还交叉索引了国际报告倡议组织的绩效评估,使得报告使用者能够在报告中了解每个风险是如何被解决的。该表的摘录详见图5。

关键绩效指标和绩效目标

市场监管举措篇7

关键词农资市场;监管现状;长效监管;新举措;江苏新沂

中图分类号F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6-0307-01

近年来,新沂市农委为了保证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加大了对农资市场的监管,严格执法,积极探索并建立健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举措,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为确保该市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全市农资市场秩序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售假劣农资坑农的现象尚未彻底杜绝,治理整顿的形式依然十分严峻。笔者作为专门从事农资市场监管的的农业执法人员,分析了新沂市农资市场监管现状,介绍了采取的工作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农资市场监管,取得了明显成效。

1新沂市农资市场监管现状

1.1农资从业人员复杂,文化水平较低

随着农资经营体制的放开,经营人员迅速增多,形成了多元化、市场化,农资产品的种类和品种也在迅速增加,农资市场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新沂市在工商部门登记备案从事生产、经营农资的共有548家,但是在实际的工商活动中,仍有大批没有经营资质的经营户在从事农资经营活动。据统计,新沂市种子生产企业、肥料生产企业、农药生产企业分别有4、9、10家,种子、农药、肥料批发户68家,各乡镇、办事处的农资经营户457家。从这些从业人员的年龄来看,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总数的40%左右,年龄在45~55岁之间的占50%,年龄在55岁以上的占10%;从文化程度来看,初中以下的占总数的80%,高中以上文化只占总数的20%。大部分经营者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相关的农业专业知识,无法为农户提供指导。

1.2农资市场经营不规范

一是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目前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农资市场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近几年特别是在村一级的检查中,常会发现一些杂货店或者是小商店在销售种子、农药和化肥。这样的经营方式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甚至严重危及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在检查中还发现一些没有资质经营农药的经营户也在销售农药,或者是挂靠在上级经销单位销售农药,这些无条件经营农药的经营者扰乱了市场,给市场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二是索证索票、档案不规范现象比较普遍。近年来,新沂市农委制定了农资质量承诺制度、信用分类监管制度等,有效提高了农资质量动态管理水平。但是还是有不少的农资经营者对各项监管制度执行的认识很差。一方面体现在进销货时,尤其是从外省市购进的农资产品很少有正规的发票,有的甚至无任何票据或者只有物流单据,并且填写内容简单,主要数据内容无处可查,加大了农业执法监管的难度;另一方面体现在基层批发或零售时,不填写进销货台账,对档案中应填写的规格型号、销售去向等事项不予填写,或者没有实行高毒限用农药实名购买制度,台账填写严重不规范。三是违法经营、规避监管。近年来,随着新沂市农资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生产、经营者对农业法律法规的“硬性规定”比较了解,生产经营的农业投入品是否违法,他们心中有数,逃避检查的手段和方式也越来越多,只有进行质量检测才可以发现,加大了监管的难度。同时一些流动商贩,利用农村集贸市场、批发摊点、个体经销户,采取流动经营等形式贩假、售假,给行政执法监管也带来一定难度。

1.3农资经营者、消费者法律意识淡薄

一是农资经营者对相关法律知识不了解,没有守法意识,违法经营行为时有发生。同时由于农资经营人员的文化水平不高,对伪劣农资辨别能力较差,给推销假劣农资的违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在历年的农资市场检查中,常能发现一些农资经营者在销售未审先推、应当包装而没有包装的种子,标签不规范的种子或者农药及未取得登记证的农药或肥料。通过质量监督抽检,也发现不少假劣农资的存在。在立案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经营者都不知道自己经营的是违法品种,“卖药不懂药,违法不知法”,导致违法行为屡查屡犯。二是农资消费者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意识差。绝大多数农资消费者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出现农资质量纠纷时对举报投诉有所顾虑,甚至不知道该去哪个部门投诉,也有部分农资消费者在购买农资时贪图便宜,只认价钱不认货,买到假劣农资时只能自认倒霉,不会也不愿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违法分子假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和条件。

2新沂市推进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新举措

2.1善执法内外部协作机制

2.1.1完善与公安、安监、市场监督等部门的协作机制。新沂市农委牵头与公安、安监、市场监督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新沂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联合监管的通知》,共同建立农资市场联合监管联席会议、联合执法、市场主体准入并联审批、农资质量监测公告、农资经营档案监管、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管理等“八项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对紧急事务和重大问题及时沟通、协调。

2.1.2开展联合执法,规范农资市场秩序。新沂市农委与市公安局、安监局、市场监督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新沂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统一部署全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组成农资打假联合小组,在每年3月组织联合打假执法人员对全市548家农资批发经营店进行地毯式拉网大检查,2015年共没收假劣农资4670kg,为群众挽回济损失180余万元,确保了全市农资生产经营秩序稳定好转。

2.1.3建立农业执法长效机制。实行综合执法与行业管理相结合、日常执法与集中执法相结合,真正形成了分工协作的执法合力。2015年8月执法大队率先转变作风,开展农业投入品源头监管零距离活动,由定期市场巡查为主到暗访农户倒查门店溯源;深入农户调研座谈,对农户购买的农资产品问来源、看发票、登记备案、严查质量;不定期、不定时、不定地、不通知,随机进行暗访倒查和交叉检查行动[1-2]。

2.2立农资经营诚信机制

2.2.1大力推进“农资经营示范店”建立。开展“农资经营示范店”创建评比活动,从主体资格、服务设施、商品质量、诚信经营、社会评价等5个方面,制定24项考核标准,采取百分制考核,2015年全市评选出40家“放心农资经营示范店”。

2.2.2建立“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工作机制。探索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新模式,推广农资连锁,农资行业协会、农资合作社等组织,支持和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名优农资企业如千村植保、新沂市华社农用物资有限公司等在农村建立经营网点,将厂家直接和村民联系起来,减少农资流通的中间环节,保证农民买到放心农资。

2.2.3规范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诚信制度建设。主要包括质量承诺、进货查验、索票索证、档案建立、产品保管、产品召回、售后服务等制度,建立健全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诚信档案,全面掌控农资生产经营主体情况。对诚信守法的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同时对信誉不良的农资经营主体,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增加其失信成本。

2.2.4对农资企业进行分类监管。根据农资市场主体的资格、商业信用、守法程度、消费者投诉、公众评价等相关信息,结合农资质量监督抽检结果,建立监管对象诚信档案,实施信用分类监管。目前,对全市548多家农资经营户的信用等级评定已实行日常管理制度。

2.3新农资市场检查监管方式

2.3.1完善农资产品质量抽检制度。扩大监督抽查范围,提高监督抽查覆盖率。将抽点检查和广泛督察相结合,将个别产品和企业检查和市场全面监管相结合,提高监督抽查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对监督抽查结果的分析应用,健全监督抽查结果的通报、反馈、共享机制,提高农资质量预警能力。2015年,全市共抽检种子、农药、化肥样品共80批次,合格率达95%,并依法对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进行严肃查处。

2.3.2健全乡镇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员制度。依托新沂市各乡镇、办事处的农技推广机构,配备乡镇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员,建立基层举报协查网络,充分发挥“12316”三农服务热线作用,做到“有报必接,接案必查,查必到底”,加强举报线索的核查处理[3-6]。2015年成功调解举报纠纷59起,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2.3.3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结合农时季节和农资市场特点,以“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为主线,以强化农资质量安全为目标,从源头治理、市场监管、定期检查和制度建设入手,加大农业执法力度。仅2015年就出动执法人员1002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1140余家,查处各类违法涉农案件65起,责令整改49起,立案查处16起,对一批较大的案件,通过《新沂日报》《新沂市电视台》等渠道向社会曝光,切实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

3参考文献

[1]罗康,潘鸿,陈明红.会泽县农资市场现状及监管对策[J].云南农业,2010(2):10-11.

[2]刘兆余.泗阳县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3):398-399.

[3]李春蕴.资市场监管措施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5(3):81-82.

[4]储美琴,江涛.州市姜堰区农资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7):350-351.

市场监管举措篇8

一、影子银行监管的文献评述

影子银行迅速发展却游离于金融审慎监管框架之外,在金融体系内部积累了巨大的内生性风险,最终导致了系统性风险。tobiasadrian,HyunSongShin认为,影子银行系统、资产证券化、银行与资本市场的一体化发展趋势对金融危机和金融体系稳定性有重大影响。在后危机的金融体系中,资产证券化将受到严格的监管来防止过高的杠杆化和期限错配。GaryGorton,andrewmetrick就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提出了详细的举措建议和监管原则,他认为,着重从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资产证券化和回购三个方面严加限制是对影子银行监管的最好途径。ChristianCalmès和Raymondthéoret认为,影子银行的兴起和发展意味着更多市场主导的银行活动,应加强由市场主导的交易行为的信息披露;由于杠杆率在银行风险传导中的作用,应制定更好的杠杆率指标,具体衡量银行的真实风险。Zoltanpozsar通过介绍机构现金池,从需求的视角解释了影子银行出现的原因,主张通过控制国库券的供给来管理影子银行的规模,把国库券的发行作为一种宏观审慎监管的工具。

2011年4月二十国集团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分析了当前的影子银行监视举措,并且提出了可行的监管框架和措施,如监管商业银行与影子银行权益的交易活动,监管影子银行的权益资本,监管当局可介入来管理市场活动和金融工具的风险等。近年来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融资规模迅速膨胀,影子金融体系发展存在着安全隐患,国内学者呼吁强化影子银行体系监管刻不容缓,提早将其纳入宏观审慎监管范围以防范未来风险。巴曙松强调要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详细分析了2009年英国金融服务局和美国政府关于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方案,指出设计信息披露机制将成为未来对影子银行监管的重点。秦岭着重从影子法律监管的角度分析了美国影子银行的监管现状,指出在控制影子银行行为风险性方面可以从提高自身资本金充足率、加强信息披露、加强监管的全球合作和离岸经营监管几方面入手。姜震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比较分析了美、英、日、新加坡和法国对影子银行的监管现状,指出各国监管模式是多样而且不可复制的,各国在监管实践中应总结出适合自身金融发展的监管模式。另外,此次金融危机暴露了对影子银行监管在监管者自身、银行纪律和市场纪律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鉴于中国对影子银行监管的目标不明确、独立性不够、监管机构之间协调性差的现状,姜震提出了功能性监管的主张,使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由单纯的行政管制向注重风险管理的功能性监管转变,指出在监管模式上,实行集中统一的监管必将成为最终的选择。

文维虎、陈荣根据影子银行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对影子银行的引导和运用方面提出了建议,主张分类实施影子银行的归口监管,采取定点银行账户托管,归口审查部门对其实施报表分析及评价等。李东卫通过中美两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比较分析,提出了规范金融产品创新,提高信息披露程度,强化风险动态监测,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一行三会和跨境监管合作的建议。李建军、田光宁探讨了中国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建议系统研究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层构、金融工具的计量、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构建,将影子银行体系评估嵌入金融部门评估(FSap)框架体系,建立符合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框架。龚明华、张晓朴、文竹,归纳总结了自金融危机以来的国际上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主要改革措施,包括将私募和对冲基金纳入监管范围并加强监管强度,加强风险隔离,系统重要性大型私募及对冲基金建立危机处置预案等。然而目前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仍然不到位,美国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是各方利益相互妥协的结果;法案中保留了大量例外条款;措施偏于温和,对影子银行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监管要求欠缺。对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建议,健全金融立法,尽快出台《资产证券化条例》、《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等;建立商业银行与影子银行之间的防火墙,加强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风险管理等。周莉萍通过美、英、欧盟、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对影子银行监管现状的比较,分析了影子银行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监管出路,同时指出我国不能盲目复制国际上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举措,本阶段应大力鼓励金融创新和提高非银行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

鉴于影子银行体系出现的问题,2010年9月出台的《巴塞尔协议Ⅲ》针对银行业的风险监管方面做出了补充和修订,提高了对银行的资本金要求,并提高了证券化产品以及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风险权重,扩大了审慎监管范围,提高信息披露要求,以及进一步完善了激励机制。在理论研究方面,钟伟,谢婷提到,在表外业务方面,巴塞尔委员会加强了对识别表外风险暴露和资产证券化业务风险的指导,提高了证券化、表外交易活动和风险暴露的信息披露要求。王茜指出,《巴塞尔协议Ⅲ》提出了资本监管的改革,包括引入杠杆率监管标准、改进资本工具,建立反周期的资本监管框架和流动性监管的国际标准。marianneojo分析了《巴塞尔协议Ⅲ》对影子银行和其监管套利的影响,以及各个监管主体为改善宏观审慎框架的目的和举措,并指出,尽管已经采取重大的措施来解决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问题,但是微观和宏观审慎监管应该继续加强,在整个欧洲层面,审慎监管仍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二、“次贷”危机前主要国家金融监管体系模式

(一)美国“双重多头”金融监管模式1929-1933年大危机后,美国逐步形成了“双重多头”的监管体制。“双重”是指联邦和各州均有金融监管的权力,而“多头”是指在由多个机构履行金融监管职能。联邦一级的监管机构有金融管理局、联邦储备体系、证券交易委员会、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等,这些监管主体分别对不同的金融机构实施交叉监管,美联储是最高综合监管机构,金融管理局、证券交易委员会、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分别对银行、证券、保险公司实施具体的分业监管,各州也设有自己的金融监管机构,负责地方性金融机构的监管。美国的监管体系,实质上是是混业和分业监管相结合的“伞式”监管模式。“次贷”危机暴露了美国这种监管体制存在的缺陷,监管功能并没有覆盖整个金融系统,存在监管主体缺位、功能匮乏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影子银行体系迅速发展,金融创新不断深化,但相应的风险控制和监管手段并未形成。一些高杠杆、高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如次贷抵押债券(mBS)、担保债务凭证(CDo)、信用违约掉期(CDS)等,处于无监管的自由发展状态。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信用评级机构等也未能得到有效约束和监控,在利益驱动下出现了过度冒险行为和道德风险。影子银行并纳入最后贷款人制度的保护之下,流动性转化功能缺乏基础货币的支持保障,遇到市场剧烈变化,很容易出现流动性枯竭问题。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的业务活动使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迅速积聚和放大,在宏观经济出现下行风险时,金融系统的风险首先会以危机的方式释放出来。

(二)英国“单线多头式”金融监管模式与美国不同,英国“单线多头”监管模式,属于高度集中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2000年的《金融市场与服务法案》实施后,英国政府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监管统一起来,建立了一个负责所有金融行业的金融服务局。金融服务局的监管权限和范围极其广泛,不仅负责业务行为监管,也负责审慎性监管。但是,除了金融服务局意外,英格兰银行和财政部也履行一定的金融稳定权力,在监管过程中,三方还不能充分紧密合作,有事也出现相互推诿、意见不统一等情况,监管重叠和监管缺位必然导致监管效率低下。

(三)日本金融行政监管模式二战后日本采取的是集中监管模式,以大藏省为监管主体,负责制定金融政策和法规,行使金融监管职能。2000年,日本将大藏省改为财务省,成立了金融厅,成为金融监管的最高机构,强化了政府对金融监管的职能。由于日本金融监管的行政干预过多,降低了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产品创新能力与风险抵抗能力。日本金融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手段以及信贷资金使用去向监管力度很小,监管机构没有建立健全的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制度,导致监管者不能及时发现银行的经营风险。同时,监管机构也急需扩大监管范围,将影子银行体系纳入监管范围,对所有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进行监管。

三、各国探讨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加强对影子银行监管的举措

“次贷”危机发生以来,国际金融机构、欧美各国政府开始考虑将影子银行系统纳入金融监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强化影子银行监管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指引。各国在对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模式和监管手段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一)金融监管模式变化———宏观审慎管理组织构架的建立各国危机后的监管改革方案都体现出对系统性风险的重视,并且为切实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监管或管理,现有监管架构进行了较大变动。2010年7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最终的金融改革法案《多德———弗兰克华尔街和消费者保护法案》,被称为“大萧条”之后最为严厉的一次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法案决定建立新的跨部门系统性风险管理机构金融服务监管委员会(FSoC)和金融研究办公室(oFR),主要负责识别和预防系统性风险,协调各监管机构在系统性风险防范方面的跨部门合作。国会将授权其对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大型金融机构进行审慎性监管,主要措施包括对大型银行和对冲基金征收系统性风险特别税,限制银行类金融机构对高风险领域(如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活动等。在一定程度上摒弃了原有的功能型监管理念,转向目标型监管,将金融产品的监管划分给相关部门。另外,法案强化了美联储在系统性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对一级金融控股公司进行并表监管,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基金、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解决了影子银行机构的监管主体缺位问题。在此次监管改革中,英国政府通过了《2009银行法案》,并且了《改革金融市场》白皮书,设立两个专门机构来防范系统性风险,一是在英格兰银行理事会下面成立金融稳定委员会,二是新设金融稳定理事会,全面监控系统风险,强化以金融稳定委员会为核心的国际金融监管架构的建设。不过,在这样的监管构架下,依然没有哪个单独的机构拥有责任与权力对整个金融体系进行监督、识别潜在的不稳定趋势,并采取协同行动来对此做出反应。因此,2010年英国政府提出了新的监管改革方案,撤销金融服务局,将金融监管职能归还给英格兰银行,由英格兰银行承担审慎监管职责。《欧盟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中,提出成立欧盟系统风险委员会,监控系统风险;建立欧洲金融监管系统强化微观金融监管与协调机制,升级原欧盟层面的银行、证券和保险监管委员会为欧盟监管当局。

(二)金融监管范围扩大———影子银行系统纳入监管体系改革后的各国监管法案除加强对传统银行机构(尤其是有系统性影响力的大型银行机构)的监管之外,把所有可能产生系统性风险的对冲基金、私募基金、房地产基金、投资银行等纳入到金融稳定的监管框架中来。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扩大了监管范围,加强对资产证券化市场、场外衍生品市场、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和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规定,私募基金和对冲基金资本总额超过1亿美元的需在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注册,未达到1亿美元的须在州注册,以帮助监管部门检测系统性风险,并将之前缺乏监管的场外衍生品市场纳入监管视野。大部分衍生品必须在交易所内通过第三方清算进行交易,首次对场外衍生品市场颁布全面的监管规定,监管范围包括交易行为以及出售产品的公司。英国金融监管局(FSa)强化场外衍生品的交易对手风险管理,对抵押贷款和信贷衍生品等金融产品进行直接监管、集中清算,要求衍生产品标准化,探索引入中央对手方清算机制。日本金融厅指出,未来的监管范围要扩大至所有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包括各类机构、产品以及细分市场,包括对冲基金和场外衍生金融工具。

(三)加强信息披露———影子银行的经营透明度增加鉴于金融衍生产品结构复杂、场外交易、表外业务等特点造成的监管真空,强化信息披露、提高产品交易透明度,已经成为各国共识。未来金融监管要增强证券化产品的透明度、加强对金融机构信息披露要求以及进一步改进会计准则,以保证市场诚信及增强其透明度。此外,美国要求大型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向监管机构披露有关其资产和杠杆使用的信息。制定了参与掉期交易机构的资本和保证金要求,限制其风险敞口,同时在交易系统上建立全面监管和信息披露框架;欧盟委员会新监管方案要求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等必须注册,定期公布信息并增加交易透明度。日本金融厅要求注册的对冲基金在资产运用过程中报告风险管理事项,并且从2007年底开始按季度定期公布金融机构与“次贷”产品相关的资产敞口以及损失情况,希望通过信息公开增强市场透明度,稳定投资者预期,维护市场稳定。2009年,日本取消分业经营限制的法律已正式生效,以简化信息披露为主要特征的东京aim市场(以私募和机构投资者为主要投资者,可仅用英文进行信息披露的市场)也开始运作实施。巴塞尔委员会的《新资本协议框架完善协议》加强对识别表外风险暴露和资产证券化业务风险的指导,提高了证券化、表外交易活动和风险暴露的信息披露要求。

(四)防止风险传递,加强影子银行体系风险隔离为防止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传递到传统银行业,美国对银行业采用“沃尔克法则”①进行监管,限制银行与金融控股公司的自营交易,限制银行利用自身资本进行自营交易和高风险的投机易;禁止银行拥有、投资和发起私募基金或对冲基金,在银行传统借贷业务与高杠杆融资、对冲基金、私募等高风险投资活动之间划出明确界限。在衍生品交易方面,要求金融机构将信用违约掉期、农产品掉期、能源掉期、多数金属掉期等风险最大的衍生品交易业务拆分到附属公司,对从事衍生品交易的公司实施特别的资本比例、保证金、交易记录和职业操守等监管要求,防止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转移风险。①美国多德弗兰克金融监管法案的一部分,由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提出,内容以禁止银行业自营

(五)强化对影子银行的预防性监管,建立危机自救方案改革后的美国金融监管法案要求系统重要性私募基金与对冲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危机自救方案。美国要求系统重要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大型银行控股公司向监管部门提交发生严重财务困难时的自救处置方案。由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管理掌控的存款保险基金和证券投资者保护协会掌控的投资者保护基金是对金融机构进行流动性救助的常规基金。另外,法案规定在FDiC名下建立一个新的流动性救助基金(orderlyLiquidationFund),用于对非银行、非证券金融公司进行流动性救助。英国通过明确压力情景和破产情况下可以采取的行动来约束影子银行的行为,避免其破产影响到金融稳定和被迫使用纳税人资金。

(六)加强监管机构的国际合作,建立影子银行协调监管合作机制金融风险易于跨境传播和迅速扩散,而监管通常仅限于国内,为避免金融风险的跨境传递,美国的金融监管改革强化了对外衍生品市场的国际监管和监管标准的一致化;通过监管信息和手段共享,加强跨国金融机构监管,提升金融危机应对能力。日本金融厅针对本土的全球化大型金融机构及国外大型金融机构在日本的分支机构分别建立了相关的监督机制。如针对日本3大银行和野村控股分别成立了监管小组;同时,相关小组也监督着包括保险机构以及在日本金融市场运营并产生重大影响的外国金融机构。《欧盟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中提出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推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修改,成立跨国稳定小组,提高成员国共同应对危机的能力。欧盟金融监管新法案提出,建立泛欧金融监督体系,监督金融系统的经营和交易活动。欧盟将成立欧洲银行管理局、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局、欧洲保险和职业年金管理局,分别负责对银行业、证券市场和保险业的监管。例如,将设立于伦敦的欧洲银行管理局,有权直接对未落实其建议的任何国家的监管机构做出处理;将设立于巴黎的欧洲证券与市场管理局,有权调查信用违约掉期等特定金融工具并临时禁令。新监管机构的设立将在对如何协调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监管、如何处理离岸和海外基金关系方面起到协调和改善作用。

四、针对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改革的问题与启示

从欧美各国以及国际组织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举措可以看出,影子银行被纳入监管体系已是大势所趋,各国都致力于在新的监管框架下弥补金融危机所暴露出的影子银行监管缺陷。但是,从当前各国颁布的监管法案和指引来看,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还处于初步尝试阶段,宏观监管框架和微观监管手段都有待完善。

(一)监管措施偏于温和

目前国际上的监管主体对影子银行体系监管强度总体不高,具有试探性的特征,一方面旨在稳定动荡的金融市场,另一方面,法案的制定是多方妥协的结果。2010年的《多德———佛兰克华尔街和消费者保护法案》,这一号称最严厉的监管法案,而对于影子银行体系,也只是从提高透明度、严格机构注册、计提准备金、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限制银行自营交易和确定中央交易对手等方面,提出了监管要求。而对风险和规模较大的对冲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化产品的交易等,只提出了风险披露的要求,没有提出具体的限制举措。

市场监管举措篇9

转变思想观念——须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和对待“两费”停征后带来的影响,由过去的粗放监管转变到精细监管,由低端的农贸市场监管提升到高端的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监管,由传统的监管手段提升到现代的电子信息那*穿越小说网网游小说网***网络监管手段,由过去突击、临时的整顿监管转变到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充分体现有为有位,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

转变工作方式方法——过去,“寓服务于管理之中”,管理在前服务在后,一定程度上将管理对象推到了对立面,这样的传统工作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因此,基层工商部门要在继承、优化原有工作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工作模式,为履行好工商行政管理职责创造充分而必要的条件。

一是市场监管痕迹化。即:抓好行政监督、检查和服务指导记录制度建设,要求无论是市场监管还是行政执法、行政指导、服务发展、消费维权等都要做好相应的检查记录,这样既能体现工作效果,又为考核提供依据,同时还可为追责提供证据。不仅有利于阶段性工作的检查督促,而且有利于整个工作的顺利实施与完成。

二是工作推进层次化。工商部门面对庞大的监管群体,在管理工作中不能搞“一刀切”,必须突出工作重点,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坚持推进实施分类监管举措。

三是专项整治常态化。专项检查和整治要经常化,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做到整规结合、纠建并举,使市场痕迹化的监管模式与市场日常巡查制相结合,与建立企业经济户口相结合,与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相结合,与进一步完善12315申诉举报执法体系相结合。做到有长效的监管制度、长效的监管手段、长效的监管措施等,采取在检查督导的同时,按既定的工作标准、程序规范到位,做到工作不留死角、不留空当。

四是办公服务信息化。电子科技时代的发展为工商行政管理提供了诸多便捷,如网上登记、网上年检、案件网上流转、12315网络平台、电子地图监管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已广泛采用。一定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经济户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服务,最大限度地提升网络和资源使用效益,提高工作效能。

五是执法监督人性化。在监管执法中,要摒弃“管”字当头的执法思想,树立人性化执法观念,继续大力推进行政指导工作,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登记事务教育制、查处违法疏导制、规范经营劝导制、维权兴企引导制等人性化监管举措。

与此同时,转变队伍建设思路。

一是创新培训方式方法。现阶段要重点挖掘现有人员的潜力,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开展一些综合性的培训,逐步提升工商干部工作技能和整体素质。重视在岗交流培训。在一定时期内,让不同岗位的人员换岗学习交流,特殊情况实行顶岗制,把干部培养成多面手。

市场监管举措篇10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jingxin123”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我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克服改革过渡期的不利因素,全局干部职工同心同德,攻坚克难,认真履职尽责,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立足市场监管职能,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

1.严防严控应对疫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我局按照市、区指挥部的要求,紧急启动防控工作。正月初三开始全体工作人员取消春节休假和双休日,投身防疫一线,全区实行联防防控双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我局都明确了责任领导,固定了责任人员,坚持值守和巡查,督促各类市场主体按照指挥部的指令和要求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疫情缓解后,按照上级要求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监管措施。防控期间我局共管控的门店(企业)22500多家,累计检查农贸市场、食品经营单位、医疗器械经营单位以及其他五小门店等商家20多万户次。

2.促进企业复工复产。指导帮助经营单位提高防控能力,落实防控措施。结合“六保”任务的落实,多措并举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我局出台了《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十二条措施》;主动开展“访企问需”调研,了解疫情期间企业的困难和诉求,为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提供参考;对疫情期间企业轻微违法行为以督促企业整改为主,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今年个体年报期限延长到年底12月31日。截止到7月底,所有门店均已复工复产。

(二)推动改革创新服务,助力娄星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1.持续深化登记改革。我局出台了保市场主体工作方案,大力推行“一件事一次办”、企业开办“一日办”,实行快审、快批、快办服务,企业开办平均时间压缩至4个工作日内,绝大多数个体工商户都是当日发照。今年新增市场主体9717家,其中新增企业1705户,新增个体工商户8012户。积极做好服务企业融资工作,帮助企业办理动产抵押登记16起,融资3.4亿元。

2.推进质量强区工作。扎实做好质量强区牵头工作,牵头起草《娄星区开展质量强区工作实施方案》《娄星区区长质量奖管理办法》《娄星区区长质量奖申报和评审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文件准备送审,开展“质量宣传月”和“标准化日”宣传活动,指导“神龙现代化农业有限公司”创建农业标准示范区工作。全区质量总体水平持续提升,重点消费品、食用农产品、食品和重要工业产品等质量合格率均高于目标值;品牌引领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在制造和服务方面出现了一些品牌产品和标杆企业。

3.提升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调整区打击侵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牵头起草《娄星区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区政府常务会议已原则通过,为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工作提供机制保障;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入园区”“知识产权与健康中国”等宣传活动;举办知识产权培训班。深入企事业单位宣讲鼓励资助政策,动员企业在生产经营创新中申报专利。

(三)突出“三大”安全底线,营造安全放心和竞争有序市场环境

1.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集中整治。今年以来以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为契机,突出问题导向,大力开展食品安全整治,有效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先后开展20余次食品药品等各类专项整治,检查学校食堂260多家、食品药品经营店12000余家次。

2.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集中整治。开展强执法防事故、大型游乐设施隐患、疫期和汛期特种设备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大排查大管控大整治等专项整治工作,制定全区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今年以来共排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454家,检查特种设备2255台(件),排查发现安全隐患31处。

3.开展重要工业产品安全集中整治。加大重点工业产品安全监管力度,重点加强危险化学品、化学品包装物及容器、非医用口罩、防爆电气等重点工业产品的监管。开展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及电源产品、消防产品、安全帽等专项整治,加强建材、汽车配件、儿童用品、学生文具等流通领域产品抽查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重点工业产品安全生产。

(四)围绕中心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1.全力做好扶贫攻坚工作。今年以来,我局严格按照上级工作部署要求,细化工作措施,加大帮扶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驻村工作队员,全局180多名干部职工分成37个帮扶小组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工作要求,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走访,详细了解贫困户家中情况和当前贫困户所需所想,不断找问题、补短板,开展医疗救助、教育帮扶、产业帮扶、消费扶贫等帮扶举措。

2.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认真学习贯彻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要批示和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上级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部署要求,始终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坚决抓好落实。结合疫情防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及日常监管工作,推进市场监管领域综合治理。加强部门联合协调,积极配合公安等部门开展涉黑涉恶案件的查处。

3.开展交通安全顽瘴痼疾整治。对全区的车辆销售、电动车销售、二手车市场进行地毯式清查,未发现有非标车辆销售和车辆改拼装等违法违规行为。协助有关单位取缔马路市场28个,对4个暂未取缔的马路市场实行临时管控。

4.全力以赴做好创文管卫工作。对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和国家卫生城市管理标准,对全区66000多家市场经营主体,尤其是对于学校食堂、餐饮店、小食品店、小作坊、农贸市场食品摊点等重点单位开展地毯式清理整治,专人盯住进行整改,局班子成员均驻所联系、指导、督查,局机关工作人员全部下沉至基层所,扎实做好市场环境整治、五小门店创文宣传、文明餐桌、投诉举报电话畅通等工作。

5.全力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今年是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验收之年,一年来我局紧扣目标,对照《湖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创建评价验收工作方案》及评价细则,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尤其是9月份召开全区创建工作推进会议后,我局牵头制定创建攻坚工作方案,成立创建工作专班,各部门工作推进力度空前加大,对标对表,查问题补短板,注重打造工作特色与亮点,提升了群众知晓度、支持度、满意度,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坚持强化队伍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氛围

1.推进机构改革。2020年我局党组继续高度重视机构改革工作,面对改革遇到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今年9月我局机关“三定”出台,综合执法机构和事业单位的“三定”正在审定。机关人事、党务、政务、事务及业务工作过渡衔接顺畅。全局干部职工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要求,全力做好本职分内之事,同心同德、并肩作战,有效确保各项工作在改革过度期间高效有序开展。

2.加强队伍建设。我局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开展了“市场监管大讲堂”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干部职工的学习培训。基层所党支部进行整合,强化机关基层支部阵地建设。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坚持按章办事。扎实开展干部作风集中整治活动,出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纪律的管理办法》,强化廉洁作风建设,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工作氛围。

二、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全区市场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和省、市局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服务改革发展大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强化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全面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全力服务全区发展大局。按照这一总体思路2021年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再发力

1.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服务市场主体。围绕“放管服”的工作要求,坚持以商事制度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提升企业注销登记效率,实行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以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市场健康发展为重点,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2.实施质量强区战略,落实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推进出台《娄星区开展质量强区工作实施方案》《娄星区区长质量奖管理办法》《娄星区区长质量奖申报和评审实施细则》等文件,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进商标、专利和标准化发展战略。

3.全力服务保障民生。加强价格监管,围绕公共服务、教育、医药、电商等重点领域加大价格监管力度;严格计量监管,改善计量服务,全面开展法制计量监督和民生计量服务工作,营造诚信公平的消费环境。开展网络监管,规范电子商务行为,净化交易环境,促进我区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

(二)在保障市场安全上再提效

1.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抓好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各环节日常监管。发挥食品安全示范工程作用,加强食品安全抽检工作。加强乡镇社区协管员队伍管理,规范农村集体用餐备案。落实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定期开展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摸排风险点,找准监管点。

2.加强药械化安全监管。加强对药械经营和使用单位的日常监管,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加强药械不良反应监测,做好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价。持续推进药品医疗器械追溯体系建设,定期开展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摸排风险点,找准监管点。

3.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严格落实“一单四制”制度,完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应急管理制度,积极推进特种设备信息化系统应用和气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提高电梯维保质量,守住特种设备安全底线。

4.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行生产与流通领域联动监管,在生产领域注重抽查工业品,在流通领域侧重抽查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加强食品相关产品、防疫物资质量安全监管。通过监督性抽检分析、投诉举报、媒体曝光等各种信息资源,建立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分析机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检查提供有力支撑。

5.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依托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协同监管平台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树立问题导向,建立问题解决式监管模式。

6.强化综合执法和竞争执法。深入开展食品、药品、特种设备、成品油、旅游市场、家电市场、建材市场、保健品市场、农资市场、网络市场、广告、民用“三表”、强制性认证产品、儿童用品、商业贿赂、商标侵权等各类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传销、规范直销;聚焦民生领域严厉打击制假售假、侵权假冒等各种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办案力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7.积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在前期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要求,立足市场监管职能,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场所,督促市场主体落实主体责任,落实各项疫情防控举措,对防控重点再加固、对防控要求再落实,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三)在推进社会共治上再深化

1.创新宣传形式,拓宽宣传渠道。利用电视、报纸、电子显示屏、移动短信平台、微信公众号、工作简报和科普宣传站等多种媒介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策划专题宣传,营造市场监管的良好氛围。持续开展3·15、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月、全国质量月、世界计量日等专题宣传咨询活动。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和舆论引导力度,拓宽宣传载体,及时消费警示,增强公众消费维权意识。

2.以放心消费为目标,着力健全消费维权体系。推深做实放心消费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投诉举报中心建设和12315应急队伍建设,畅通投诉举报网络,延伸维权服务的触角,充分发挥12315投诉举报平台作用,及时办理各类投诉举报,推进举报投诉“诉转案”工作。

(四)在队伍建设上再提升

1.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继续从思想政治、法律法规、业务技能、职业道德四个方面深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突出作风、担当和本领抓队伍建设;重点开展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加强一线监管业务知识培训和以案释法,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2.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以更严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履行“一岗双责”。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围绕“防”字抓教育,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戒尺高悬,警钟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