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01:59

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篇1

关键词:初中;高中;化学;衔接;梳理;思考

一、知识衔接点梳理

二、一些知识衔接的教学思考

1.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是一个重头戏,初中的“身边的化学物质”通常只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具体物质,将其安排在有关主题中进行学习,学习的要求并不高。

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初中“空气、水、碳及其化合物、金属”这些主题时,教师可以在原来机械记忆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导读等方式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初中“复分解反应”的主要学习内容为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不属于初中基础型课程的内容,但其可用于准确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并且,高中要求“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对该内容的学习要求为:生成低沸点易挥发的物质(含气体)、弱电解质(如水、弱酸等)、难溶性物质(沉淀)。所以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作为拓展内容,不过由于知识结构的局限,初中学生没有学习过弱电解质等概念,进行部分拓展即可: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生成水,以便学生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学习。

3.“氧化还原反应”部分由于较为抽象,理论性强,因此在初中和高中都属于学习的难点。初中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仅仅要求“从得氧、失氧角度判断氧化反应、氧化剂、还原反应、还原剂”,高中则要求“根据化合价升降或电子转移来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如果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只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对于学生在今后的高中化学学习中形成化学的思维方法十分不利,学生要从原来的“得氧、失氧”到高中的“化合价升降、得失电子”,再到紧跟着的“电子转移”,跨度无疑是相当大的,而且在认知方面也有冲突,学生更多的会感到无所适从。

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较为简单的、也是较为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Cuo+H2Cu+H2o”,让学生先从得失氧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引导学生过渡到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学习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判断氧化剂与还原剂。在教学中,初中教师还可让“双线桥法”部分先出现在初中教学中(忽略得到及失去的电子数),例如,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Cuo+H2Cu+H2o”反应时,自然地进行标注:

这样,既有利于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又为学生做好了相关的知识准备,为高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4.在物质结构的学习中,现行初中基础型课程对“原子结构”没有做任何学习要求,仅要求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构成原子”,但同时学生要记忆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现在初中教师在教学中不涉及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电子数等,因此当学生在初中记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时,无法从理性角度进行理解型记忆,而只能用“唱山歌”式的方法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下。高中则要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学习包括电子式的含义及书写、化学键的种类、元素周期律等知识,而此时学生还要从原子核学起,跳跃性颇大,一时很难适应。所以,在初中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微观结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包括增加一些典型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学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意义地记忆元素化合价,又为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有一个良好的铺垫。避免了对学生造成认知的障碍,导致新概念的学习面临着前概念缺失的严峻挑战。

5.在初中学生学习酸碱盐时,现有的对酸碱盐的定义实际上在科学性方面有很大的谬误,如果要学生透彻理解酸碱的通性及盐的化学性质、很好地辨别酸和酸性物质以及碱和碱性物质等,“离子”的教学无论如何也是不应该被忽视的,教师如果要强调酸的通性是由“H+”决定而碱的通性是由“oH-”决定的,学生就首先得知道“什么是离子”。因此,适当学习一些简单离子应该是很有必要的。

6.初中教材中虽然也曾出现过强电解质的电离,但现在的二期课改内容已将此完全舍弃,而电离是高中电解质溶液学习的基础,直接影响到高中该部分的学习。若高中的学习没有初中一些简单的“电离”知识作铺垫,学生到了高中学习“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离子反应”“盐类水解”时就会感到难度增加太快、坡度太大。因此,初中的教学中可“知道”为学习要求对“盐酸、硫酸、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等的电离知识进行初步学习,为高中的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做好准备。

7.对于溶液的pH,初中只要求初步了解pH跟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即:只要求知道pH7时溶液呈碱性。其实,学生在初中的科学课中已对此进行过学习,不过这个“pH”在初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对于“pH”到底是什么,初中的学生无从知晓,只是机械地进行学习、记忆,因而在学习中容易对pH形成误解,即学生通常都会忽略pH使用的条件――温度,这个忽略可用“根深蒂固”来形容;学生的另一个问题是认为酸碱性的范围就是pH范围0~14,没有pH大于14或小于0的溶液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应该说与初中的教学不无关系,从初中科学课的学习,到初三化学课的巩固,学生的前位知识已牢牢地扎根在脑海中,几乎成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当高中出现pH的概念后,要重新认识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并且学生在学习pH数学表达式的同时,还需结合C(H+)、C(oH-)的关系,这些无疑对学生的认知是一种艰巨的挑战,学生首先要把原有牢固掌握的前概念剔除,而后才能把现学的内容理解透彻。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教学尴尬,初中教学可在科学课的学习基础上,对“pH”略作深化,即强调一下pH运用的前提:常温;另外,强调一下“pH”其0~14的范围是基于人们的使用方便,而并不代表该范围外的溶液不存在。

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篇2

关键词:化学;初高中;衔接;处理教材

一、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的必要性

1.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大相迥异

初中化学教育是粗浅的化学常识与化学基本观念的教育。初中化学新课程提出的五个学习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表明初中化学教育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化学启蒙教育。对大多数初中学生而言,化学是一门难度低、容易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科。因此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教材内容的编排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需要,着眼于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课程目标体系。

2.化学语言的抽象程度发生突变

初中的抽象语言就是化学方程式,但是书上出现的一共才16个。到了高中出现了:物质的量、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一系列有难度的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更是令学生眼花缭乱,难怪学生到了高中学习化学的热情降低,某些基础差的学生甚至感觉听课像听“天书”。

3.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急需适应新课程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学生的学习主要是“经验记忆型”。学生中考的时间一般是六月中旬,中考结束到八月底的两个多月时间,大部分学生对记忆性化学知识都有一定的遗忘性,大多数知识都模糊不清了,比如:我们这所重点中学高一开学的第一节课做过一项调查:能正确写出10个以上化学方程式的学生能占到37%,能分清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学生只占43%,而中考60分的平均分我们可以达到51分,可以说是生源很好学校的尚且如此,对于普通中学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这时候如果不顾及学生的学习特点直接上新课,无异于建空中楼阁,所以必须要有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

4.初高中教法、学法及教学对象截然不同

在初中,课堂比较热闹,强调合作探究,强调学生活中的化学,学身边的化学。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把化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情境导入生活化,概念教学生活化,思维训练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生活离不开化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而高一阶段,教材容量大,很多概念较抽象,而且课时紧,教学节奏快,所以继续沿用初中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课堂上仅满足于听记,学生就会缺乏积极思维,因此转变学习习惯,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另外,与初中生相比,由于年龄的变化,多数高中生情感带有闭锁性,表现为上课不爱发言,不愿意与家长、老师表白自己的想法,这也是导致高中适应期长的一个心理原因。要提高高中的学习质量,就需要减少新入学的学生的适应时间,这就需要初中教师也要主动地衔接高中化学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品质、思维意志以及化学思想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培养,不断渗透。

二、如何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1.衔接的时间安排

从各地教学的现状和各校学生素质的不同情况来考察,目前大体上有以下两种衔接措施:第一种是开学第一个月不上新课,集中复习整理初中知识。但它有两个缺点:①不利于优生的学习。对于有些在假期上过“提优班的优等生如果有一个多月内重复学习他们已经掌握的初中知识,容易挫伤和抑制他们求新、求难、求深的积极性。②不利于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因为它打乱了高中化学教学计划的正常进度,甚至影响到整个必修一教学任务的完成。第二种方法对于实验班采用边上新课,边复习初中知识,以“分散穿插”的方法,从物质分类、化学反应、化学用语等几方面补缺。按教学大纲和学校工作计划,按时上新课,能使优等生在学习的难度、深度和广度上有“咬劲”,有充实感。我们备课组采取的措施:普通班采取先摸底,第一节课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师分层次衔接,在复习中穿插“书写化学方程式竞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复习热情,再把高一必会的“准备知识”穿插在衔接复习中,做到温故而知新。

2.衔接的内容安排

初高中化学教学的知识衔接点:(1)对酸、碱、盐、氧化物的定义和分类;(2)电离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3)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通性以及变化关系;(4)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化合价;(5)元素的化合价;(6)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7)燃烧定义的拓展。教师在复习上述知识时一定要把握好初高中对于知识点具体要求的层次,把握好教学的深度,不能一堂高中化学课与初中的没什么区别,也不能完全脱离学生已有的初中化学知识,拔得太高。要适当地过渡高中知识,适时地拓宽拓深。我们的做法是:把准备复习的知识点融入一道道题目中,一开始就参考当年的初中化学竞赛题、中考中的能力题或高中高考涉及的初中知识,特别是初中生易错或难解答的问题,编出一份试题,由学生在第一节课进行练习,不会的可以相互讨论。知识点是初中的“旧知识”,但出题的角度和方向却是新的,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知道初中不少知识点高考仍会考到,学生对复习初中知识的重要性自然就不言而喻了,在以后的复习课中就会自觉地认真参与了。这样做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思维,灵活运用了知识点,增添了学习兴趣,又改变了传统的“三部曲”复习模式。在做和练中,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转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上来。

3.考试成绩的衔接

我们一直认为,学生能否在心理上顺利渡过高中适应期,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而学生对学习的认同,考试的分数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应该使学生得到一个合理的分数,这个分数,应该是波浪形变化的,也就是说,最初考试的难度应该是比较简单的,随着学生心理的接受,再逐渐合理地增加。我们学校十月月考成绩为:年段总人数为630,平均分为73.32,60分以下共125人。也就是说,在单元测试、月考中不出难题、怪题,给学生一个恰到好处的成绩,可以增强自信心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心理上顺利渡过适应期。

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篇3

(1)教学大纲要求: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新知识前,首先是九节课的初中化学知识内容复习,授课老师应如何做才能"旧中见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树立起教师在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

(2)如何使学生从初中的局部知识扩展到高中的全面把握和理解知识,调整好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适应高中的要求?

笔者根据几年来在教学上的实践,本文就以上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作为高一新生的教师,第一节课的意义异乎寻常,它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最重要的一课,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而偏偏高一化学按大纲要求就是连续九课时的初中化学知识复习,从学生方面来看,开学后第一节课开始,都希望学习不久前刚发下的自己已"看"过几遍的新课本知识,此时却要他们复习初中化学,情绪低落在所难免。而部份老师也觉得难上,一者高中老师都是大多未上过初中化学,对初中化学不够熟,部分老师也就产生了"何苦呢"的思想,有的教师认为花九节课复习,太浪费时间,到具体章节用到初中知识时稍加点拔即可,花这么多时间"炒旧饭"不值。

其实初高中衔接复习是非常必要的。理由是:①初中化学强调定性分析,只要求学生记住现象或结论,而到高中则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这就需要一开始就给学生作一个对比,明确高中除了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什么"和"是多少",②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这需要给学生一个学前提醒。③初中阶段很大程度记忆的知识多,很多同学的学习方法是靠死记硬背,学习依赖老师,欠独立思考能力,不会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提升,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如果还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高中化学,则会事半功倍。故利用复习时间灌输高中化学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应是最佳时机。④新生除逐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外,还要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与初中的教法不同,高中的教学过程容量大,进度快、知识点多,综合性强为课堂教学的特点。高中老师的要求也与初中相异,注重方法的点拔而"稍轻视"不断地反复多次。利用学前复习时间使学生适应新要求,接受老师的教学风格和适应老师教学习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以上问题的顺利解决,怎样做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呢?经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这样做收效高:

(一)摸准学生实际,制订复习目标

首先根据学生的入学档案,了解每个学生初中化学科的学习成绩。再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在初中是怎样学习化学的,如何评价自己的成绩等。结合高中化学的总体要求,建立每个学生的学科学习情况档案,制定符合本届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复习重点、难点和要求达到的层次以及重点辅导的学生名单。此阶段以全面鼓励和支持,建立自信心为主。

(二)改变模式,旧中见新

复习时如果只是老师在黑板上列表归纳,口若悬河的总结,相信半数同学定会昏昏欲睡。我认为要彻底纠正那种认为学生一次不懂讲两次、三次甚至十几次这样不厌其烦就会使学生"总有一天"明白的错觉,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活动来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使复习课做到低投入,高产出。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练过一遍",我的具体做法是将准备复习的知识点融入到一道道题目中,一开始就参考当年全国各地的初中化学竞赛题、升中考中的能力题或高中高考涉及到的初中知识,特别是初中生易错或?quot;难解答"的问题,编出一份试题,由学生在第一节课进行练习,不会的可以相互讨论,知识点是初中的"旧知识",但出题的角度和方向却是新的,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知道初中不少知识点高考仍考到,学生对复习初中知识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了,在以后的复习课中就会自觉地认真参与了,然后根据学生第一节课的解题实际情况,再组织一套涉及初中各重点知识的复习题,以精选的习题为载体,将要复习到的初中各重要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复习,由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完成,教师只是就解题方法进行指导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或点评。这样做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思维,学会运用知识点,增添学习兴趣,又改变了传统的"三部曲"复习模式。

(三)查漏补缺,适当拓宽

学生在解题中产生困惑甚至不知所措,正是激发他们认真钻研的动力,迫使他们重新评价自己初中化学科的学习成绩,然后老师再加以及时引导,学生产生仿佛来到另外一片天地的感觉。此时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又要切记适时引入高中化学的要求;既指出初中化学的局限性,又要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如溶解度一节知识中较高要求的计算,溶剂和温度改变时的计算初中较少触及,而近几年来的高考中则频频出现,高中化学又无专门章节介绍,这就需要利用复习时间来培养和锻练学生解这类题的能力。又如氧化还原反应、燃烧等初中局限性的定义,到了高中则从本质上去理解,这样概念范围将会扩大。又如反应物的量与可能的产物之间的关系;各种量其精度与实际要求的关系;多信息题中干扰信息与无用信息的识别;缺少条件的题如何解。有多个解答方案时,最佳方案的选择;如何巧解巧算(包括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极端假设法、守恒法、关系式法等等);化学实验设计,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等等高中重要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初中知识之上的延伸、扩展和完善。如果学生不主动依老师的指导及时去理解和掌握,慢慢就会掉队。例如就有高二的学生进行连续多步反应的化学计算时,还存在采用初中老师严格要求的分步计算法慢慢求解,却置高中老师教的利用关系式快速算法而不顾等问题。近几年来的高考都考了一些初高中衔接?quot;盲区",故要求我们复习初中内容决不能匆匆而"过"。

(四)教会学生用脑去理解,大面积提高

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篇4

(1)教学大纲要求: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新知识前,首先是九节课的初中化学知识内容复习,授课老师应如何做才能"旧中见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树立起教师在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

(2)如何使学生从初中的局部知识扩展到高中的全面把握和理解知识,调整好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适应高中的要求?

笔者根据几年来在教学上的实践,本文就以上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作为高一新生的教师,第一节课的意义异乎寻常,它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最重要的一课,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而偏偏高一化学按大纲要求就是连续九课时的初中化学知识复习,从学生方面来看,开学后第一节课开始,都希望学习不久前刚发下的自己已"看"过几遍的新课本知识,此时却要他们复习初中化学,情绪低落在所难免。而部份老师也觉得难上,一者高中老师都是大多未上过初中化学,对初中化学不够熟,部分老师也就产生了"何苦呢"的思想,有的教师认为花九节课复习,太浪费时间,到具体章节用到初中知识时稍加点拔即可,花这么多时间"炒旧饭"不值。

其实初高中衔接复习是非常必要的。理由是:①初中化学强调定性分析,只要求学生记住现象或结论,而到高中则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这就需要一开始就给学生作一个对比,明确高中除了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什么"和"是多少",②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这需要给学生一个学前提醒。③初中阶段很大程度记忆的知识多,很多同学的学习方法是靠死记硬背,学习依赖老师,欠独立思考能力,不会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提升,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如果还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高中化学,则会事半功倍。故利用复习时间灌输高中化学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应是最佳时机。④新生除逐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外,还要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与初中的教法不同,高中的教学过程容量大,进度快、知识点多,综合性强为课堂教学的特点。高中老师的要求也与初中相异,注重方法的点拔而"稍轻视"不断地反复多次。利用学前复习时间使学生适应新要求,接受老师的教学风格和适应老师教学习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以上问题的顺利解决,怎样做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呢?经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这样做收效高:

(一)摸准学生实际,制订复习目标

首先根据学生的入学档案,了解每个学生初中化学科的学习成绩。再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在初中是怎样学习化学的,如何评价自己的成绩等。结合高中化学的总体要求,建立每个学生的学科学习情况档案,制定符合本届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复习重点、难点和要求达到的层次以及重点辅导的学生名单。此阶段以全面鼓励和支持,建立自信心为主。

(二)改变模式,旧中见新

复习时如果只是老师在黑板上列表归纳,口若悬河的总结,相信半数同学定会昏昏欲睡。我认为要彻底纠正那种认为学生一次不懂讲两次、三次甚至十几次这样不厌其烦就会使学生"总有一天"明白的错觉,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活动来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使复习课做到低投入,高产出。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练过一遍",我的具体做法是将准备复习的知识点融入到一道道题目中,一开始就参考当年全国各地的初中化学竞赛题、升中考中的能力题或高中高考涉及到的初中知识,特别是初中生易错或?quot;难解答"的问题,编出一份试题,由学生在第一节课进行练习,不会的可以相互讨论,知识点是初中的"旧知识",但出题的角度和方向却是新的,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知道初中不少知识点高考仍考到,学生对复习初中知识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了,在以后的复习课中就会自觉地认真参与了,然后根据学生第一节课的解题实际情况,再组织一套涉及初中各重点知识的复习题,以精选的习题为载体,将要复习到的初中各重要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复习,由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完成,教师只是就解题方法进行指导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或点评。这样做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思维,学会运用知识点,增添学习兴趣,又改变了传统的"三部曲"复习模式。

(三)查漏补缺,适当拓宽

学生在解题中产生困惑甚至不知所措,正是激发他们认真钻研的动力,迫使他们重新评价自己初中化学科的学习成绩,然后老师再加以及时引导,学生产生仿佛来到另外一片天地的感觉。此时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又要切记适时引入高中化学的要求;既指出初中化学的局限性,又要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如溶解度一节知识中较高要求的计算,溶剂和温度改变时的计算初中较少触及,而近几年来的高考中则频频出现,高中化学又无专门章节介绍,这就需要利用复习时间来培养和锻练学生解这类题的能力。又如氧化还原反应、燃烧等初中局限性的定义,到了高中则从本质上去理解,这样概念范围将会扩大。又如反应物的量与可能的产物之间的关系;各种量其精度与实际要求的关系;多信息题中干扰信息与无用信息的识别;缺少条件的题如何解。有多个解答方案时,最佳方案的选择;如何巧解巧算(包括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极端假设法、守恒法、关系式法等等);化学实验设计,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等等高中重要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初中知识之上的延伸、扩展和完善。如果学生不主动依老师的指导及时去理解和掌握,慢慢就会掉队。例如就有高二的学生进行连续多步反应的化学计算时,还存在采用初中老师严格要求的分步计算法慢慢求解,却置高中老师教的利用关系式快速算法而不顾等问题。近几年来的高考都考了一些初高中衔接?quot;盲区",故要求我们复习初中内容决不能匆匆而"过"。

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篇5

认识到过渡复习的必要性后,就要扎实抓好过渡复习,消除知识过渡中的“台阶”和“障碍”。要保证顺利过渡,可努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认真调查分析,做到知己知彼

这是做好顺利过渡的准备阶段。“知己”是明确复习过程中自己要做的工作,也就是“备教材”。由于中学一般“高中循环制”,教师从高一教到高三,不教初三。初三新教材(九年义务教本)从1995年才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有些教师不研究教材的变化,仍然使用初三旧教材来进行复习,甚至用被删去的知识点来考查学生,用旧书上的习题来测验学生,人为给学生增加“不适应感”。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高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知彼”就是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为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可采取抄录入学成绩、课堂提问、与不同层次的新生座谈、问卷调查、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要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化学素质、成绩档案。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经过调查分析,做到“知己知彼”后,才能确立复习的起点和重点。

二、抓住重点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复习

不是简单地过一遍,而应突出重点。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课时分配,对于掌握较好的知识一带而过,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功夫彻底解决。例如问卷调查后发现很多新生对电解质的概念和电解质导电的实质等内容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如加热、高温、点燃、燃烧混淆不清;对有些知识点如溶解度的计算模糊不清。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还要使学生认清初中知识既是高中化学的基石,有些知识点在会考、高考中也占有一定地位。

如在化学分册中初中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计算要求中就有15个知识点,《高考考试说明》也有多处明确要求,近几年在高考中频繁出现关于溶液溶解度和溶液的深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考题。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启发式为中心培养能力的需要。在复习中既可以采用列表、知识结构图、归纳对比等复结方式,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层层诱导、实验启发等先进教改手段。不要一味满堂灌,要留一定空白,讲练结合,设置疑问,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以适应高中教学。

三、及时查漏补缺,适当拓宽延伸

针对初中知识重点突出地复习,还要对忽视和薄弱问题及时弥补。通过问卷调查,学生普遍反映有以下三个方面急需弥补:

①初、高中教材脱节的内容。现行的初三新教材和高中教材之间存在一些脱节。如初三新教材删去了电解质、非电解质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等概念和理论,也没有以选学内容的形式出现,但这些内容属于初、高中相互衔接的知识,高中讲到就感到突然和陌生。这些知识应在复习中注意弥补。

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篇6

p键词:初三英语;复习教学;策略

一、初三英语复习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当前的中考试题倾向于写作能力测试、阅读能力测试、交际能力测试、听力能力测试等方面,更加注重英语应用能力与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在英语卷面上,英语基础知识的考查有所减少,而英语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适当增加,尤其是综合运用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的发挥。客观上在原有基础上极大变动了考试题的类型,强调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而主观上仍然保留有对英语知识的连续性与强化性。因此在初三英语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详细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从中总结相关的规律,并制定统一的复习计划,注重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合理安排复习进度,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训练,做好英语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英语知识面,促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二、初三英语复习教学策略

(一)建立知识框架

英语知识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系统性,建立知识框架、梳理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复习效果。由于初三阶段的英语知识既广又深,建立英语知识学习框架时要做到三点:①理清语法规则:语法规则也称之为语言规则,每一节课的语法点不多且易掌握,复习时只需适当梳理学过的动词,明确哪些动词接现在分词、哪些动词接不定式,反复练习所列的动词,即可巩固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语法与句型的联系十分紧密,练习语法的同时也可以巩固句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梳理知识点:及时梳理每课中的知识点,将其归纳成句型,然后找出典型句进行记忆,这样碰到类似的句型可以适当套用典型句,举一反三;③巧记单词:对每课的词组和单词进行理解,根据词意、词性用专门的笔记本进行分门别类,列成条目,利用零碎时间进行记忆。

(二)梳理思路,优化设计

中考复习灵活性大且涉及面广,必须要全面认识学生实际、教材、大纲,梳理思路、优化设计、科学训练,以便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初中英语教学的大方向就是素质教育,从能力层面出发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基础,因此教师可从能力立意的角度出发,系统整合零散的学科知识,梯度提升基础性知识,以考查能力和知识为目标,全面实施对能力考查点和学科知识要求的考前演练、能力提升、系统复习,综合单纯的知识点,实现跨学科的交叉综合。在初三英语复习教学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由于中考复习的时间较短,可以借助题型归类或语言知识归类的方式进行复习,总结概括课本所学知识,合理小结初中所学的内容;②加强阅读训练,增加阅读量,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凭语感猜出词汇和语法题;③积极复习语言知识,做好听说训练,对语言的交际功能和实际语言加以重视。

(三)巩固复习与全面复习

复习时应按照时间的顺序整理语法、语言点和词汇,如初一年级共有多少条语法,语言点和词汇共有多少,哪些为不常用且易忘的、哪些为常用的,以其功能为依据做好摘录,然后依次做好初二和初三年级的知识归纳整理,对不明白的地方及时做好标记,进而确保所学知识点的网络分明、条目清楚。通常新旧知识加以衔接时,可以从自身的知识网络中提取所需信息,以便新旧知识的互补,形成系统的知识概念,以动词时态为例,从过去完成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将来时、一般过去时、一般现在时、现在完成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初中阶段的动词时态基本完整。另外,在全面复习过程中,必须要梳理好知识结构,从三个阶段做好全面的复习:第一阶段:初中分段综合复习过程中,做好综合练习和重点归纳,帮助学生系统梳理所学知识,温故知新;第二阶段:在中考分类题型专练和基础语法练习过程中,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熟练考试的题型,巩固基础知识;第三阶段:在中考模拟练习环节,鼓励学生进行仿真冲刺演练,以便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四)恰当点拨解题技巧

在复习课堂与作业讲评关节,教师传授相关知识点的同时,还要对英语主要题型的技巧及方法进行讲述。第一,听力。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考前保持稳定的心态、集中注意力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准确抓住听力材料中的地点、时间等要点。第二,短文填空和完形填空。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全文主旨进行通览,注重首尾作用,填入答案后认真检查所选答案是否逻辑顺畅与上下连贯。第三,阅读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捕捉关键词句,对文章细节加以关注,提醒学生切记将自己的观点当成作者的观点。第四,书面表达。学生可以结合文章提示的内容对时态和人称进行确定,然后以内容为依据确定句子结构和篇章结构,适当穿插简单的基本句型,恰当选择句子结构和关联词,并注意卷面的整洁,以免失去不必要的分数。

三、结束语

初中英语复习教学具有要求高、任务重、时间紧等特点,因此教师在复习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建立知识框架,梳理思路,优化设计,做好巩固复习与全面复习,恰当点拨解题技巧。这样才能降低英语复习的难度,保证复习的有效性及简单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的英语知识,优化复习过程,进一步提高复习质量,更好地实现复习教学的任务,为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俞萍.初三英语复习课教学方法之我见[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Z2):124-125.

[2]刘艳丽.初三英语单元模块重组复习教学的探究[J].才智,2011(20):250-251.

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篇7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瓶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6-01-18

一、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瓶颈分析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当前在我国初中化学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瓶颈,就是一些学生缺乏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教师布置的化学作业带着应付了事的心态去完成,化学学习效率低下。针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学生无法进行充分的思考与对答,这种表现也使得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效率受到影响,不利于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开展。

2.化学实验课程少

实验课是化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初中学校为学生安排的化学实验课程较少也突出反映了当前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的问题。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得到真知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亲身参与实验才能牢固掌握化学知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仍有很多初中学校没有安排适当的实验课程学习,教师过多地进行理论讲解,学生参与实验与锻炼的机会大大减少。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初中化学课时较为紧张,教师没法有充足的时间为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只能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对理论的讲解上,这影响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知识的理解与消化,使得学生无法真正做到化学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融会贯通。

3.化学仪器设备不足

新课程教学背景下,初中教育体制要求的班级人数在30~40人,一旦班级人数较多,进行化学实验时,有的学校就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仪器设备。如果教师将学生分为5~8人一组参与实验,那么时间与设备的分配将不足以让每一个学生亲自操作,最终导致学生化学知识掌握不全面,影响学生化学成绩的提高。

4.教师考评机制陈旧

过去传统的教师工作评价基本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指标,如今这种评价体制在很多初中学校中依旧没有得到改进,这给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有的教师会因为追求高分而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动手实践能力与思维训练的培养,学生无法将化学知识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出来的只是成批的高分低能生。

5.约束学生思维

要学好初中化学这门独特的学科,教师必须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入手,针对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训练发散性思维的机会。但当前我国初中化学教师很多都以课堂的讲学为主,以教师为主体,设计的问题比较简单,学生的思维训练难度很低,连贯性提问中答案的标准过于严格与规范,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失去了话语权和思考权,逐渐出现学习与思考思维惰性,最终约束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与创造力的提升。

6.无法协调课时与内容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内容必须深入研究新课标标准以及教材课本后才能确定教学重点,集合教学核心知识,在尊重学生认知基础的前提下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与教育。在进行化学新课程的学习时,教师要强化学生的重温与消化过程,巩固前期所学知识,这里包含一个轻重的问题――如果没有掌握好度,那么广泛的初中化学教材内容就会无章可循,缺乏重点。学生学习化学都有阶段性的认知过程,随着教学内容的加深,呈现的知识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如果课时进展得过快,那么势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大大降低学习效率。

二、针对初中化学教学瓶颈采取的措施研究

1.改革教师考评机制

教师考评机制改革必须与时俱进,摒弃过去注重分数成绩的考评观念,趋向激发教师工作主动性与创造性的评价指标,真正做到从传统考评机制向现代机制转变。此外,教师还要转变教学思维,深入分析化学的教材大纲,根据学生的水平与特点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训。

2.激发学习兴趣

(1)明确教学目标。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内部动力往往是学习动机。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好化学用语这一有力工具,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穿插教学。比如在学习化学式时,最基础的是化学式表示的物质及其组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清楚明了地将化学物质的质与量关系讲解清楚,让学生从中发现化学用语运用的简洁,以提高学习热情。

(2)结合生活实际。无论任何课程与科目,学习的目的都在于运用,初中化学也不例外。研究各个物质的组成与现象变化,离不开对化学式的应用,衔接各种动机与动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从各种医学用瓶或包装标签上看出药品含有哪些元素,从而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出这类药品对人体的作用。又如人体血液中的钾离子一旦含量过多,那么心脏的跳动速率则会大大增快;而钠离子含量过大,则会使心脏跳动减慢;人体如果缺锌,则会影响智力的发育;含铝过多,使得反应迟钝;缺铁对应的是贫血;缺碘则容易患有大脖子病……这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知识,只要将其紧密联系,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启发学生思维

在课堂上,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争取更多的机会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与探究能力。对于重点与难点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进行思考,启发思维,归纳知识,并尽可能地多安排学生进入实验室亲自操作。比如,关于气体溶解度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紧密结合实际,提问学生打开碳酸饮料或啤酒瓶时液体溢出的现象原理,进而引入气体溶解度知识的讲解。随后,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饮用水净化的方式讨论净化水问题,也可以通过碳素笔的使用引入碳性质的介绍。

4.系统归纳化学知识点

涉及深度记忆的化学知识往往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适当地帮助学生归纳知识点,引导学生学习难点知识,设置有效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强化沟通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比如,讲解有关酸根与离子知识时,教师可以事先将有关酸根的知识提炼出来,包括硫酸根、高锰酸根、碳酸根等,而常见的离子也可以归纳为钾离子、氯离子、钠离子等,总结归纳后将重点知识进行串联,如“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巩固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理念日益深入的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需要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任何教学瓶颈都要高度重视,从而打破瓶颈,理清思路,通过改革教师考评机制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化学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篇8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衔接复习链接过渡

在进行高一化学教学时,老师应如何做才能“旧中见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树立起教师在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如何使学生从初中的局部知识扩展到高中的全面把握和理解知识,调整好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适应高中的要求?我根据教学上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初高中衔接复习的必要性

初高中衔接复习是非常必要的。理由是:初中化学强调定性分析,只要求学生记住现象或结论,而到高中则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这就需要教师一开始就给学生作一个对比,明确高中除了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多少”。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这需要给学生一个学前提醒。初中阶段记忆的知识多,很多同学的学习方法是死记硬背,欠独立思考能力,不会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提升,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故利用复习时间灌输高中化学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应是最佳时机。新生除逐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外,还要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与初中的教法不同,高中的教学过程容量大、进度快、知识点多,综合性强为课堂教学的特点。高中老师的要求也与初中相异,注重方法的点拨而“稍轻视”不断地反复多次。老师应利用学前复习时间使学生适应新要求,接受老师的教学风格和适应老师的教学习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1.摸准学生实际,制定复习目标。

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入学档案,了解每个学生初中化学科的学习成绩。再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在初中是怎样学习化学的,如何评价自己的成绩等。结合高中化学的总体要求,建立每个学生的学科学习情况档案,制定符合本届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复习重点、难点和要求达到的层次,以及重点辅导的学生名单。此阶段以全面鼓励和支持,建立自信心为主。

2.改变模式,旧中见新。

复习时如果只是老师在黑板上列表归纳,口若悬河地总结,相信半数同学定会昏昏欲睡。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充分发挥思维能力,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活动来开启智慧大门,使复习课做到低投入、高产出。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我的具体做法是将准备复习的知识点融入到一道道题目中,一开始就参考当年全国各地的初中化学竞赛题、升中考中的能力题或高中高考涉及的初中知识,特别是初中生易错或者“难解答”的问题,编出一份试题,由学生在第一节课进行练习,知识点是初中的知识,但出题的角度和方向却是新的,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知道初中不少知识点高考仍考到,对复习初中知识的重要性自然明了,在以后的复习课中就会自觉地认真参与了。然后根据学生第一节课的解题实际情况,组织一套涉及初中各重点知识的复习题,以精选的习题为载体,将要复习到的初中各重要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复习,由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完成,我只是就解题方法进行指导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或点评。这样做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点,增添了学习兴趣。

3.查漏补缺,适当拓宽。

学生在解题中产生困惑甚至不知所措,正是激发他们认真钻研的动力。教师加以及时引导,可使学生产生仿佛来到另外一片天地的感觉。此时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又要切记适时引入高中化学的要求,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如氧化还原反应、燃烧等初中局限性的定义,到了高中则从本质上去理解,这样概念范围将会扩大。又如反应物的量与可能的产物之间的关系;各种量其精度与实际要求的关系;多信息题中干扰信息与无用信息的识别;有多个解答方案时,最佳方案的选择;如何巧解巧算(包括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极端假设法、守恒法、关系式法等等);化学实验设计,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等高中重要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初中知识之上的延伸、扩展和完善。

近几年来的高考都考了一些初高中衔接的“盲区”,故我们在复习初中内容时绝不能匆匆而过。

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力学;中考复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考命题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不断革新。新课改背景下,中考物理命题改变传统以知识、技能考查为主的做法,更加注重对初中生学习能力的考查,增加了问题的探究性、综合性,并将本土特色融入其中,更好的将问题的考查与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结合。力学板块是初中物理深层次学习的基础知识,在初中物理整个课程设置中占很大比重,同时也是中考命题的重点和难点环节。教师在组织初中物理力学板块复习时,要在选题、编题上下功夫,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复习技巧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力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问题的探究实践能力。

一、新课改背景下中考物理的命题结构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发展,中考命题趋势逐渐向综合性、全面性、探究性方向转变,中考物理的命题结构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首先是物理题目紧扣新课程标准,立足基础知识,面向全体学生。综合近年来中考物理考试的情况,从试题难度上看,中考物理试题中容易题占40%,较容易题占30%,较困难题占20%,难题仅占10%,基础性题目占很大比重。从试题内容上看,物理科学探究性题目占1/5以上,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而在其中力学知识的考查通常占很大比重。其次,中考物理题目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加了具有地方特色和热点的题目考查。再次,中考物理中实验的题目更加侧重对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总之,中考物理命题结构的变化,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考查内容的多样化和科学性。初中物理的教学在重视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更要促进学生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物理力学板块的复习策略

1、制定计划,有的放矢

以新课标下人教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为例,初中物理力学板块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八年级下册,其中包括“力”、“运动与力”、“压强”、“浮力”、“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等章节,是整个初二年级物理学习的重点内容,其中涉及的“牛顿第一定律”、“浮力的影响因素”等问题也是物理实验题目经常涉及的内容。要系统而全面的掌握这部分知识,必须要做到制定计划,有的放矢。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力学板块的知识点复习做好详细计划,对涉及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做到宏观把握,完成对知识结构的系统梳理。其次,针对力学板块的知识体系,形成“三轮复习”为主的复习模式。教师引导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注重对力学基本知识的全面掌握;在第二轮复习中通过基本题型的训练,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在第三轮复习中以综合性的模拟考试为主,拓宽学生对力学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考试的整体把握。再次,重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力学板块的很多知识都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的,如将“密度”、“压强”、“浮力”等概念性知识转化成具体的生活实践知识,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探究实践能力。

2、巧妙运用策略,拓宽复习技巧

初中物理力学板块的知识内容对初中生而言较为抽象和单调,在复习时,教师要适当运用一些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拓宽复习技巧。一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直观教具,将抽象的力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帮助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和应用。如在复习第十章《阿基米德原理》一节时,教师教师通过多媒体将学生无法直接完成的实验进行直观展示,帮助学生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二是通过将力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类比,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如在复习第九章《液体压强》一节的内容时,将同一深度液体压强向各个方向相等,类比成班级的每个同学的自由平等地位。通过对知识的精加工策略,加深学生对力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三是巧妙运用“顺口溜”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在复习第六章《质量》时,用“质量本是一属性,物体本身来决定:状态、形状和位置,外变不变其大小。一放平,二调零,三调横梁成水平,指针偏哪哪边重,螺母反向高处动”等“顺口溜”来对物体质量相关知识的总结,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3、关注社会热点,精心编选习题

一方面,新课程理念下,中考物理试题逐渐增加了对社会、科技和生活热点问题的融合,将力学问题融入到社会生活情境中。如以建筑工地为背景,给出建材的密度等数据,考查学生对物体密度、质量等关系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力学知识的特点,精心编选开放或半开放的问题,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意识。如知道了弹簧秤在测量力的大小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其它可以由弹簧秤测量的物理量。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在力学复习时的思路更加开阔,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结语

初中物理力学内容不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中考物理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因此,物理教师应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复习对策。一方面制定合理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对物理力学板块进行有的放矢的复习;其次要巧妙运用多种复习策略和方法,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单一的复习变得形象具体;再次要关注热点问题,通过对复习题的精心编选,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具体应用能力和探究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篇10

1“高观点”在新课程标准中的体现

“高观点”是指用高等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来透视、剖析和解决初等数学的问题这里所说的高等数学知识指的是能够借助实例和直观为中学生所接受的知识,突出思想和方法,强调理解和应用,不追求严格的证明和逻辑推理现行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显加大了高等数学的知识含量,而且主要以系列、模块和专题的形式呈现例如,系列2中的导数、数系的扩充和空间向量及其应用;系列3和系列4几乎都是高等数学内容,所涉及的内容有数学史、信息安全与密码、球面上的几何、对称与群、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矩阵与变换、数列与差分、初等数论初步、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统筹法与图论、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等等,有些专题是中学课程某些内容的延伸,有些专题是通过典型实例介绍数学的一些应用方法,对学生来说,不仅开拓了视野,增强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又能得到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改善.

2“高观点”问题与高考的选拔要求有很强的适切性

“高观点”问题是以高等数学中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为背景但用初等数学的语言来表述的问题,它有以下几条非常显著的特征.

21高角度问题的设计源于高等数学;立足初、高等数学的衔接点,以高等数学符号、概念

直接出现,或以高等数学的概念、定理作为依托融于初等数学知识中.

22低落点问题的设计虽源于高等数学,但解决的方法却是中学所学的初等数学知识,但对学生思维的抽象性、逻辑性以及学生的理解力和自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重能力问题的设计在考查知识的基础上,能宽角度、多观点、深层次地考查数学素养、数学理性思维以及继续学习数学的潜能.

高考是为高等学校选拔人才,为学生进入高校学习作好准备高考强调的“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而高等数学的一些内容可以提供一个比较公平又有区分度的知识背景,是考查学生进一步学习潜能的良好素材在高考中设置高等数学背景的题目,让学生用已有的方法和知识,去分析一些情境的特点,找出已知和未知的联系,重新组织若干已有规则,形成新的规则,尝试解决新的问题,这样的探索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独创性、知识迁移的能力、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

32013年高考高观点试题的评析

在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试题中,有许多背景新、设问巧的“高观点”问题,它们几乎都是试卷上各类题型的压轴题,倍受命题者的青睐如果通过数学手段对这些数学试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可以发现“高观点”问题的命制方式和方法并不是高等数学问题的简单下嫁,而是问题的背景源于高等数学,命题者通过初等化的处理与巧妙设计潜移默化地渗透高等数学的一些观点与方法,据不完全归纳,“高观点”问题的命制方法可以包括引用法,初化法,转语法,演变法等,下面就结合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试题,谈谈各种方法在试题命制中的体现,并提出一些粗浅的应对策略,愿能为新高三数学复习教学提供一些新的生长点.

31引用法引用法是编制试题的一个常用方法,是指将高等数学中某些简单的命题、概念、定理移用为高考数学试题的一种方法在高等数学中,很多重要的定义、定理都建立在初等数学知识之上,并且需要或者能够用初等数学知识来解决的,这些高初知识的衔接处为引用提供了试题命制的环境和条件.

311引入概念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往往会接触很多抽象化概念,而这些抽象化概念往往与高中知识联系比较紧密,是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知识的衔接点.

命制背景“正对数”的定义源于学生比较熟悉的对数知识,lnx取正值时保持原样,lnx取负值时归零,但是正对数和对数又有所区别,所以学生要在正对数和对数的区别与联系中学会辨析,问题的命制体现了“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活于课本”的思想和理念,对a,b分大于1和大于0小于1的讨论思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和落脚点,本问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潜在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例4(2013年湖北卷文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x,y)的坐标x,y均为整数,则称点p为格点若一个多边形的顶点全是格点,则称该多边形为格点多边形格点多边形的面积记为S,其内部的格点数记为n,边界上的格点数记为L例如图中aBC是格点三角形,对应的S=1,n=0,L=4.

(Ⅰ)图中格点四边形DeFG对应的S,n,L分别是;

(Ⅱ)已知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S=an+bL+c,其中a,b,c为常数若某格点多边形对应的n=71,L=18,则S=(用数值作答).

命制背景本题直接提出若一个多边形的顶点全是格点,则称该多边形为格点多边形格点多边形有许多重要的性质,例如:①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必为整数或半整数(奇数的一半).

②格点关于格点的对称点为格点③设某格点多边形内部有格点a个,格点多边形的边上有格点b个,则格点多边形面积的皮克公式为S=a+b2-1④格点正多边形只能是正方形.

⑤格点三角形边界上无其他格点,内部有一个格点,则该点为此三角形的重心本题第(1)小题的命制是考查学生对格点多边形的面积以及格点数的理解,比较简单;第(2)小题的命制是直接引用格点多边形面积的皮克公式S=a+b2-1作为高考试题的已知,学生只要选定三个特殊的格点多边形,然后用待定系数的方法加以解决即可.

32初化法

初化法指的是对高等数学中的问题、概念、原理的特殊化,具体化,低维化使之成为具体的初等化内容初化法是命制题目的一个有效方法,它使得高等数学中的抽象的问题变成具体的、适合中学生做的问题,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新颖性.

321改变形式将一些高等数学中的命题或原理的条件和结论加以变化(强化或添加新的设问),或者选取新的角度变化原有的承载方式.

例5(2013年四川卷理15)设p1,p2,…,pn为平面α内的n个点在平面α内的所有点中,若点p到点p1,p2,…,pn的距离之和最小,则称点p为点p1,p2,…,pn的一个“中位点”例如,线段aB上的任意点都是端点a,B的中位点现有下列命题:

①若三个点a,B,C共线,C在线段aB上,则C是a,B,C的中位点;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是该直角三角形三个顶点的中位点;

③若四个点a,B,C,D共线,则它们的中位点存在且唯一;

④梯形对角线的交点是该梯形四个顶点的唯一中位点.

其中的真命题是(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命制背景本题所提出的“中位点”的概念源于“费马点”,即在一个三角形中,到三个顶点距离之和最小的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费马点如果三角形有一个内角大于或等于120°,这个内角的顶点就是费马点;如果三个内角均小于120°,则在三角形内部对三边张角均为120°的点,是三角形的费马点在凸四边形中,费马点为两对角线的交点在凹四边形中,费马点为凹顶点本问题在“费马点”的意义不变的情况下进行了适当的拓广,具有一般性但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解决这个问题不会很难,但是如果知晓“费马点”的上述特征,那么判断②和④的正确性就非常容易了.

322特殊化从一般问题出发,通过特殊化手段命制出特殊的问题.

33转语法

331高等语言初等化

“高数语言初等化”是指改变高等数学中的概念和定理的表述方式,将其转化为等价的初等数学语言,借此回避高数概念,将高等数学语言的思想蕴藏在初等数学语言中.

332初等语言高等化

“初等语言高等化”是借用高等数学语言表述初等内容,考核具有高等数学背景的初数知识(思想方法)等

命制背景本题不是考查某个确定的高等数学概念,但是语言形式的呈现上是运用高等数学的形式运用矩阵语言描述数阵,运用抽象的符号语言揭示数阵元素的特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学生如果理解抽象语言背后所表达的初等意蕴就可以解决.

命制背景上面两题以新定义的关系“B=fπ(a)”和运算“∧”和“∨”为背景,构造一个新的系统,无实质的高等数学概念和定理,仅仅运用语言上模仿高等数学群域系统的定义方式诸如这样的高考试题很多,2000年春季高考题目首次出现新定义以来,高考试题中不断出现新定义的题目,这样题目背景比较新颖,能有效考查学生创新能力,又很难在课本上找到原型.

以上我们总结了几种高等数学背景试题的编制方法,其实一道试题的编制并不是单独利用某一种方法,在实际的命题中这四种方法没有严格界限,会有交叉使用也会进行有机的组合.

4对策与建议

“高观点”问题角度高,居高临下,匠心独用,思路灵活,网络性强,但落点低,所命题

目即试题的设计来源于高等数学或者模仿高等数学的叙述方式,但解决的方法是中学所学的初等数学知识,所以没有任何将高等数学引进高考的误导概言之,作为一名高中教师,不仅要通晓教材和解题技巧,还应掌握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内在联系,多运用“高观点”居高临下地分析和处理“高观点”下的高中数学问题,运用“高观点”来分析、研究、整理高中数学教材,并在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衔接点尝试用高等数学知识编一些不脱离中学实际的“高观点”题,应用到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去,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提高,数学思想方法的领会,数学视域的开阔、思维品质的培养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也促进了数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具言之,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1要改变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对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要搞清楚,需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改变解题教学过分追求模式化、程式化的做法,不能热衷于归纳题型、记忆方法,我们看到,靠机械训练,对于这些高观点题是难以应对的.

3要改变综合复习中的“题海战术”、“资源战术”、“频繁考试战术”,要引导学生不仅追求知识的覆盖面,还需认真构建数学知识网络,寻求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达到以不变应万变.

4在不脱离中学数学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对重要的概念和知识的联系上做必要的拓宽教师倘若能站在高等数学的角度,沟通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联系,居高临下地去释疑,将会更有利于学生深刻领悟数学概念的精髓及其后续发展.

5将高等数学的理论应用于初等数学,使其内在的联系得以体现,进而去指导中学数学的解题教学工作,其优点体现在这种理论指导更具一般性、归纳性,不需要去追求中学数学解题中过多的技巧,对加强中学解题的训练有着普遍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