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融资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03:19

财务融资总结篇1

我于5月底来到公司财务部融资团队工作,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融资方面的工作,所以内心还是紧张的,呈现在自己眼前的是完全陌生的工作领域,大学时曾学习过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可对于财务融资工作中的实际运用,自己可以说是完全的门外汉,因此对即将开展的工作既有期待、憧憬也有疑虑和困惑,不知这项工作会带给自己怎样的经历和成长。

领导的悉心关照和同事的热情帮助鼓励并激励了我,也让我这个初来财务部工作的新人尽快的融了自己的角色,完成了角色的转换。随着不断地向领导和同事学习请教,我了解了财务融资工作在公司整个运转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了解到自己作为其中一员承担着的责任,更明确了要潜心学习、踏实做事、不断的自我要求。

从最初的一无所知开始,逐步在为各个融资项目准备相关资料中了解公司的情况和各项目所需资料、流程、如何与相关业务联系等,再到自己负责某一个小的分解项目,如开户、押汇等,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也逐渐的积累了相关方面的经验和技巧,得到了锻炼与,当然其中也有有待完善和继续的方面。总的来说,主要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融资项目方面工作情况。

从来到财务部开始最先接触的工作就是为银行提供公司相关资料这一项工作。在准备资料的过程中,我逐渐学习到了相关融资项目所需何种资料、流程等,也在准备过程中了解了公司的基本情况,熟悉了本的同事和各位同事的基工。在配合老同事的同时,虚心请教,不断学习,将工作流程、所需资料、时间安排、交流沟通、资源调配等方面工作记录在日志中,深印在脑海里。

例如最基础的开户工作,自第一次跟随同事在交行开户起,三次开户后,综合各银行要求,我便牢记了开户所需资料、流程、开户过程中可能的困难和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及岁开户资料的档、账号的保存等后续工作,这一期间共计在近十家银行顺利开立一般结算户及保证金户、外币户等近三十个。

2、领导临时交办工作和配合其他同事工作情况。

对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任务,我以一丝不苟的精神和饱满的热情对待,力争及时、高质量的完成。刚进财务部时,领导交给我翻译丰益财务报告的任务,由于这份报告专业程度很高,对我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克服了翻译过程中的困难,尽可能的多占有资料、多渠道的了解相关信息,终于及时的完成了报告的翻译和重新制作工作。之后的与马来西亚长青rise项目报告的翻译和重新制作、十一期间为各银行送礼品油等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我都以十二分的热情积极投,努力完成。

在配合其他同事方面,由于我们这个团队本身就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整体性,良好的团队气氛使得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十分顺畅,使得我们的配合十分的默契。无论是为同事提供资料、报表还是为同事分担临时工作任务等都做到热情投、全力配合。

3、内勤和资料保管方面工作情况。

内勤方面的工作十分的琐碎,要求细心和投,我在接手这一工作后,也不断以这样标准来要求自己,尽最大努力配合同事更好的开展工作。资料保管方面,按照领导要求,对发生的融资项目及时要求材料档,与相关项目负责人主动及时联络,并将的资料档情况记录在册。

在新的一年里,面对着新的工作要求和公司发展形势,我们财务融资工作有着更重大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不仅仅是满足公司发展,更要从努力主动推进公司发展,而分解到我们每一个员工,我们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但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只要在新的任务和要求下更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成长、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迎难而上,也会获得更大的和收获。

年的融资工作在年初即已呈现出其纷繁复杂的一面,中国人民银行在1月12日,调高存款准备金率50基点。之后监管层踩下信贷急刹车,部分银行重启搁置一年的贷款额度审批,加之甚嚣尘上的信贷等消息使融资市场上产生了一定的恐慌,所有这些给我们今年的融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面对巨大的压力,我们并不能坐以待毙,应该积极的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锐意创新,集思广益,在的信贷紧缩情况下,不仅仍要保证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支持,更要迎难而上,创造新的贷款额度,为整体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首先,着眼于长远的发展,我们必须在如何看待最近的信贷紧缩这个上明确方向,面对当前错综复杂、一日千里的经济形势,我们要进行多方面的解读和,把握住的关键和最本质的内容,避免被表面现象影响我们的,并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出适宜我们自己的融资策略。

在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却已悄然升起,银行贷款的冲动依然强劲。今年第一个星期,银行贷出近6000亿元的贷款,截止到1月18日,国内银行新增贷款已达1.2万亿元,不仅远快过年下半年的贷款速度,甚至可以媲美年初的疯狂贷款。年全国新增贷款9.59万亿元,其中上半年高达7.37万亿,而下半年已经开始紧缩新增贷款仅2.22万亿,不到上半年的1/3。这种不均衡的状况,导致今年初贷款压力大增,尽管央行和货币委再三要均衡放贷,结果还是以每周6000亿的速度放贷,导致央行不得不使出暂停放贷的杀手锏。而且中国的工资增长可能已经箭在弦上了。出于政策目的,正在制造工资上涨,连同已经出现的食品价格和公用价格上涨,很可能触发一轮联动式的通胀。人民银行调高准备金率,银监会指导各大银行重启额度审批,只是货币环境正常化的第一步。

尽管监管层踩下信贷急刹车,部分银行重启搁置一年的贷款额度审批,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无资可融,无款可贷,监管对银行贷款按月实行额度控制,超过额度就放不起来,所以一旦贷款额度用光了,不管什么贷款都发放不了。但这并不意味着银行放贷政策的改变,等到下个月或者下个季度,银行有了新的贷款额度,就又可以发放贷款了,只要在下一波的放款时限内机会,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与银行方面进行充分的沟通,凭借我们自身强大的实力、以往良好的信誉和对银行的优异回报率,我们还是能创造出很大的新增贷款额度的。

作为银行来说,也是要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即使监管要求严格,但出于自身的考虑,对于像我们这样的重点客户,还是要想办法增加新增贷款发放空间的,或者是直接申请额度,或者是通过开发新产品、新业务间接增加额度,因此我们要认清形势,分门别类,对可以尽量争取的银行尽最大努力争取。

总之,我们没有必要对暂停放贷过于恐慌。只要敢于创新融资思路和方法,做好自身融资准备,通过以下几点,我们一定能够的实现任务目标:

第一、目标,明确分解任务,确定工作导向。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有的放矢才能让我们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真正要努力的方向。以我们融资团队为例,各小组今年的分解任务就是每组新增资金贷款3000万,新增贸易融资1.7亿,实现700万元理财利润。只有明确了这一工作目标和工作方向,才能在更高的层面统筹规划,理清思路,为实现这一工作任务打好基础。

第二、蓄势,夯实自身基础,做好融资准备。促进自身融资条件的完善,夯实融资基础,从企业发展的长远考虑做好增资、审计、评估、年检、开立新户、企业间网络关系梳理等基础工作,时刻准备进行新的融资项目,才能新的融资机遇出现时能第一时间占据资源,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蓄势。

第三、合作,加强沟通交流,展现企业实力。通过我们将的实力和发展展现在银行,在当下政策导向下,银行会更加慎重选择贷款对象,倾向于规模大、盈利能力强、风险小的大企业,这些对我们也可以说是一个机遇,凭借本身的强大实力和资金密集型的特点,产业链完善、风险意识强、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较高的回报率等都是我们在与其他融资竞争者竞争的闪光点。适当的自我和展示是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

第四、开源,创新融资模式,满足资金需求。目前与我司有紧密合作关系的银行既包括资金雄厚、贷款额度大的国有银行,也包括一些政策性倾向的银行,还包括很多灵活性高的银行。因此对各银行甄别分类,并作出与之特点相应的融资计划,针对各自银行的发掘其与我们企业的契合点,做到“行尽其用”。

财务融资总结篇2

中国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经济成就主要来自于对资源存量的激活与调整,加之国际经济繁荣增长的大背景,借助国内外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经济步入了30多年高速成长的快车道。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积累并日渐突出,2008年后世界性金融危机不断传导,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并维持在低水平的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作为以能源、劳动力为基础的中国经济面临着结构性调整的新的历史任务。加之世界知识溢出效应的减弱,以资本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为主体的经济结构,缺乏可持续性。实体经济增长乏力突出表现为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以及随之而来的资本市场的虚假繁荣。中国经济结构转型面临的另一个突出性问题便是金融市场的供给结构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结构之间的刚性矛盾。企业组织的结构以及规模日益完善成熟,其行业特征与资本需求日趋多元化,而金融市场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仍难以缓解,在这一大的经济背景下,在缺少宏观政策法规规范支持下的产融结合自行生长切日趋繁荣,实体企业的自有资本日益向金融领域渗透,金融领域日益得到实体企业的青睐。

财务公司作为企业的资金集散中心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外部金融市场的替代,被业内成为企业的“内部银行”受到企业界以及理论界的重视。对财务公司的形成动因及其经济功能展开了多层次的研究。纪敏、刘宏(2002)从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与周转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财务公司作为产业金融机构的思路。何健伟(2002)实际运行层面出发,指出了财务公司运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杜胜利(2005)以产业类型为基础,不同产业类型的财务公司运行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先进国家财务公司的运作模式进行比较,指出财务公司应以企业的产业类型为依托拓展金融业务,更好的服务企业集团。杜胜利(2005)将海尔财务公司与国际财务公司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了专业化、个性化的金融业务以及产业金融是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牛大勇(2007)对中国汽车财务公司进行了分析,指出汽车产业的财务公司应该由制造领域向整条产业链延伸,以发挥财务公司对整个产业链的带动作用。陈婵、肖星(2009)对财务功能的定位进行分析,指出当前中国财务公司定位存在缺失,功能范围狭窄的问题,应该向战略性财务控股公司方向发展,完善经营模式,强化风险控制能力。严李浩(2011)着重分析了财务公司的内部管控机制,指出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由助于提升财务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袁琳、余欣怡、仝旭(2013)从巴塞尔协议Ⅲ入手,探讨了该协议对财务公司风险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严宝玉、吴逾峰、张文韬(2014)以产融结合为背景分析了财务公司的动态演进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以上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将重点放在财务公司的功能定位与运行上,对财务公司的生成背景论述不多,本文将财务公司的发展置于产融结合的背景下,将其作为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逻辑起点和桥头堡,分析财务公司作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运行机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二、财务公司形成的理论机理与中国经济背景

1.财务公司形成的理论机理。现代市场经济的诸多功能日益明显化,专业化,在人类有交换活动以来,市场的功能便潜藏其中,比发挥着偶然性的作用,随着交换规模日趋增大、交换速度日益加快以及交换结构的日趋复杂,市场的调节功能也日益复杂。物质领域的生产与交换是整个经济的起点,货币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经济运行特征,以信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渠道,信用以其强大的杠杆作用推动着经济的发展。货币的主要功能表现为流通手段,货币不断的与商品实现位置的互换,两者的对立和统一运动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其运动公式为:G-w-G。暂时从流通领域退出来的货币形成了货币的沉淀。该部分沉淀的货币从机会成本角度考虑便是一种损失。随着社会再生产的扩大,信用的经济功能日益突出,作为专门经营货币的企业组织银行从经济体系中诞生,金融作为一只相对独立的力量开始对经济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加快了货币资本的集中和流通速度,对实体经济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企业自有资本难以满足不断扩张的需要,杠杆性融资成为企业的主要外部融资手段,实体经济对金融部门的依赖性遂日益强化。

科斯以交易成本理论解释了企业的诞生与边界。企业和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两种机制调节着企业的规模和边界。企业的资本需求可以通过内外两种途径实现,企业经营的资本留存以及外部融资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企业运行与扩张的需要,但在企业规模尚未达到一定规模之前,内部融资能力有限,外部融资便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大型企业集团的出现使得企业有大量的资本运作需求,集团内部成员企业之间的货币资本供需在时间和规模上出现差异,单个成员企业像外部融资的成本较高。因此,成立财务公司便成为企业集团的理性选择,汇集成员企业的闲置资金形成集团内部资金池,并向有资金需求的成员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实现了集团内部资金的合理配置,在减轻了企业集团融资的外部依赖性的同时,财务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成为了企业的金融板块,围绕企业自身向上下游相关企业提供信用支撑以获得金融利润。财务公司是市场经济发展到成熟阶段,大型企业集团普遍形成后的必然趋势。

2.中国经济背景下的财务公司。世界上的财务公司兴起于20世纪初,主要有英、美两种模式。美国模式的财务公司主要隶属于企业集团,尤其在大萧条后的经济起步阶段,为了搞活商品流通、促进企业商品销售而成立的受控子公司,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Ge集团。2000年其金融集团的销售收入和净收益分别占集团51%和41%,盈利能力仅次于花旗银行集团。英国模式的财务公司主要隶属于银行,由于银行业投资实体经济受到严格限制,而财务公司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故而,银行业借助设立财务公司绕过监管。中国的资本市场于1990年才得以建立,加上资本市场自身的运转尚不成熟,过高的门槛将大部分企业排除在市场之外。2011年股票市场募集资金为7019亿元,而金融机构贷款高达97009亿元,其中银行业中国有四大行总资产占比高达46.6%,贷款始终是非金融部门负债中最主要的部分,占比一直超过80%。银行集中度高且在金融市场中居绝对主导地位是中国金融市场的结构现状,加上信贷资本对企业信息的高要求,使得银行部门的惜贷行为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表现的愈加明显。实体经济的增长空间日趋狭小,利润率远低于金融部门。2014中国企业500强报告显示,17家银行企业净利润总额1.23万亿元,占500强企业净利润51%。这是500强企业中银行业利润总额首次超过其余483家企业的总和。企业集团的发展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围绕在大型企业集团周围的中小企业贷款获得难度与日剧增。消除利差是资本的原始本能,利润平均化趋势是市场力量运行的必然结果。因此,在此背景下,处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对金融业利润的追逐,有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纷纷将触角伸向金融市场,产融结合之路成了企业集团的合理化选择。财务公司是企业产融结合之路的起点也是跳板,对缓解自身以及相关中小企业的资本需求起到了过渡性作用,并且能够分的金融业的高额利润回报。

三、财务公司的发展现状

自1987年5月东风汽车工业财务公司产生以来,中国的大型企业集团尤其以大型央企、国企集团相继成立自己的财务公司。从财务公司的成立条件来看,也只有规模较大,成员企业众多的集团性公司才有成立财务公司的能力和需要。

1.财务公司的总量趋势。企业集团成立财务公司以在某种程度上替代外部市场的配置功能。财务公司自1987年~1991年间成立数量为12家,1992年~1996年猛增至34家较上一个5年增涨了近3倍。1997年~2006年设立数量成递减趋势,2007年至2011年又激增54家,2012年~2015年不到四年时间增长了43家。财务公司数量的积累速度日益加快,尤其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世界性经济衰退后,财务公司的数量成激增趋势,截止2015年5月增至173家。这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融资约束增强的背景相契合。虽然政府不断出台各项政策刺激实体经济的增长,中国经济已难以发挥规模和总量优势,实体经济的微利时代已经到来,加上金融市场的高度垄断特征造成的金融利润增高,共同刺激大型实体企业集团相继成立财务公司这一非银行金融机构,以更加集约化的方式配置企业的货币资本。

2.财务公司的经营绩效。至2015年一季度末,全国共有财务公司法人机构199家,表内外资产规模5.13万亿元,行业实现净利润168亿元,依据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完整性,本文选取2005年1月~2015年5月份共43家财务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财务公司的总资产规模以及净利润总额均呈现递增趋势,2015年一季度,财务公司行业实现利润总额218.83亿元,同比增长36.22%;税后净利润167.76亿元,同比增长36%。由于数据采用的企业集团样本是固定的,所以财务公司的总资产平均额与净利润平均额呈现相同的发展趋势。财务公司对企业集团的财务贡献也日益突出。中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企业并购转型加速,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为财务公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3.财务公司的区域分布。中国的财务公司绝大多数分布在东部地区,占比高达73%,其次为中部地区,占比为14%,再次为西部地区,占比为9%,最后为东北地区,占比为4%。这也与中国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相适应。财务公司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故而总部一般位于发达的东部省份,且东部地区的金融市场也是四大区域中最为活跃的地区,这也为企业集团成员企业之间的资金调配,开展金融活动提供内外部便利条件。

4.财务公司行业分布。重资产的产业结构特征决定了大量的资本沉淀在重工业部门,经济结构的知识特征及服务特征尚不明显。这也是中国经济结构转换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从财务公司的行业分布(见表1)来看,油气、电力能源和大型设备制造业拥有财务公司77家,占行业45%,注册资本占比高达57%。煤炭和金属冶炼加工业占17%,轻工业仅占7%。重工业部门更多的是资本密集型,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较少,处于产业链的前端,主要面向企业市场,轻工业是以知识密集为特征的,其对消费市场的偏好更加敏感。未来的产业转型必然以高端轻工业和服务业的大力发展为依托。从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来看,长期的资本积累完成于重工业部门。故而大型的重工业企业集团更有能力建立自己的财务公司,并以此为跳板对接金融市场,实现企业自身以及以自身为核心的产业链条的转型升级。

四、财务公司发展面临的问题

1.内控机制不完善。财务公司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虽然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受到银监会的监管,但是其对企业集团有高度依赖性,财务公司的工作人员多为集团内部员工的再配置,缺乏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独立的财务审计、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导致企业的内控能力弱化,加上财务公司的性质本质上属于金融机构,其运行机制与风险传导迥异于实体企业。财务公司的人力资本非市场化招聘,使得财务公司的运行类实体化。监管部门的监管条例宽泛,缺乏针对性均使得财务公司的内部控制缺乏科学性和完善性。

2.财务公司业务单一。财务公司成立的动机在于整合企业集团成员企业的资金,作为企业集团的内部银行对成员企业进行信用匹配并为成员企业提供资金管理及财务咨询。节约企业资本运行成本,减少外界融资依赖。《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规定的财务公司基本业务范围中仅限于企业集团内部的成员企业,只有同业拆借一项与使得外部金融市场连接。对于承销成员企业债券、有价证券投资、消费者信贷、买方信贷等对外业务有严格限制。故而,当前中国财务公司的业务范围大部分只限于集团内部企业集团之间,尚只充当资金往来的的结算中心,未能充分发挥其金融机能。

3.关联交易降低风险控制能力。大量的关联交易使集团以及成员企业之间的财务状况变得难以衡量,成员企业之间的财务报表合并使得母公司总报表容易被违规操作,不利于监管部门的监管。财务公司在治理结构和监管程序不完善的条件下对集团是把双刃剑,可以有效缓解成员企业的资金约束。同时,成员企业内部大量资金往来容易使得成员企业在监管软化的环境中风险互相传递,导致集团的财务风险控制能力弱化。容易造成企业之间的相互捆绑,风险扩大。当成员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机构进行外部融资时,面临着较为严格审慎的审批环境,这也约束了企业融资的盲目性。财务公司替代外部金融机构进行企业之间资本配置时,价格机制被弱化,容易造成员企业的变相补贴,经营不善的企业易绑架经营良好的企业,造成风险在集团内部传递膨胀。

4.行业发展不均衡。当前,财务公司无论在数量方面还是资本占有量方面均集中在能源和重工业部门,而直接面临消费者市场的轻工业和服务业部门的财务公司尚未大量成立。经济结构的调整必然以知识资本为主并且直接面临消费者市场的轻工业部门的强大为基础。重工业部门的财务公司围绕自身展开产业链融资功能,轻工业部门展开针对消费者的信贷融资,两者的平衡发展,为整个实体经济从生产到消费不断注入信用,才能充分发挥财务公司的社会功能。

财务融资总结篇3

【?p键词】信用;产业链;金融服务

【Keywords】credit;industrychain;financialservice

【中图分类号】F27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6-0067-02

1信用导向型产业链金融服务的内涵

信用导向型产业链金融服务以控制信用风险为导向,向客户开展“统一授信”为业务基础,提升信用管理效率,合理配置授信额度,积极延伸信用空间,创新产业链金融服务方式,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更加丰富和便捷的融资渠道,并促进产业链实体经济发展。具体内容包括信用风险的统一性风险控制、信用额度的协调性合理配置及信用空间的创新性拓展和延伸(图1)。

信用导向型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具有以下三个重点内容:

1.1信用风险的统一性风险控制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按照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静态指标和动态调整相结合的原则,对成员单位的信用评级和总量授信进行统一标准的科学评估,并通过调研产业链交易上的真实贸易背景,合理分析集团成员单位在产业链交易中的地位,解决交易各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用共建和共享,并根据上下游企业的实际需求,提出适宜的金融服务方案,切实提升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产业链金融服务质量。

1.2信用额度的协调性合理配置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定期对各类授信业务与中间业务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结合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及发生频率,并结合产业链中成员单位的经营状况,合理分配该成员单位在产业链金融产品的最高限额。

1.3信用空间的创新性拓展和延伸

信用导向型产业链金融服务将集团成员单位的信用向上下游企业扩展和延伸,使上下游企业可以借助成员单位在财务公司的授信额度进行融资。

2信用导向型产业链金融服务的特点

信用导向型产业链金融服务具有如下特征(见图2)。

2.1以信用风险控制为核心,信用风险管理贯穿始终

由于授信业务中信用风险的发生频率最高、影响最大,防控信用风险,成为财务公司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资产质量的重要手段。信用导向型产业链金融服务以防范和控制信用风险为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开展产业链金融服务最根本的管控核心,并统筹考虑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作为金融机构固有的信用风险与其他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的关联性,以加强产业链金融服务的基础具体工作流程为抓手,确保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高效、有序、稳健经营。

2.2坚持统一授信管理机制,信用等级与授信总量联动变化

结合授信评级的基本规则,财务公司定期对集团成员单位的信用状况进行科学、全面的评定,统一测算其信用等级及授信控制总量,并依据评价主体经营情况变化,及时动态调整其授信额度和金融产品的最高限额,即通过动态调整授信额度来实现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经营活动动态管理目标。

2.3扁平化的刚性管理标准,提升信用管理工作效率

建立刚性的授信评价管理标准,客户经理岗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逐个进行扁平化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一次性总体把控授信总量。生产型客户以定量分析为基础,定性分析相结合,基建类客户以定性分析为基础,量化分析相结合,从而保证评级结果客观、公正、准确。

2.4结合风险评估成果,合理配置各项业务的授信额度

通过定期对各类授信业务与中间业务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根据评估出的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及发生频率,并结合产业链中成员单位的经营状况及产业链中的地位,合理分配自营贷款、票据承兑、贴现、担保等各项表内、外授信业务的全部本外币信用额度的最高限额。

2.5借助财务公司信用,拓展和延伸信用额度使用

空间

财务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商业银行有较大的同业授信额度。以此为基础,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与商业银行合作,使集团成员单位的上下游企业可以将持有的财务公司承兑汇票在商业银行进行融资。通过拓展和延伸信用额度使用空间,实现了借用财务公司信用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增信,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链式融资。

2.6丰富金融服务品种,创新产业链金融服务方式

财务公司开展产业链金融业务,不仅对集团整合产业资源、推动集团战略发展有着重大作用,而且对财务公司拓展经营范围、延长服务链条也有着积极作用。因此,财务公司要重点研究金融服务产品创新,从而加强产品的多样性,满足不同产业链中客户以及客户不同发展阶段的服务需求。

3信用导向型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的管理效果

3.1创新融资产品占比逐渐扩大,提高集团整体收益

通过建立信用导向型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财务公司创新开展循环贷款、银团贷款、票据贴现、应收账款保理、联合贷款、票??保贴、票据互认等融资方式,加强产业链客户的资金运转能力,促进财务公司收入的多元化[1]。以本人所在的集团财务公司为例,2014年至2016年,创新融资产品在总体融资服务业务中占比逐渐扩大。在规模上,2014年创新产品占总体信贷投放量的2.21%,2015年占4.25%,2016年占4.96%。在服务客户上,2014年,创新产品服务客户占总体的13%,2015年占19%,2016年占32%。创新业务中以电票承兑尤为突出,2014年,仅为3家客户办理业承兑额度就计1.59亿元,随着集团发展,基建企业增多,至2016年,年内为12家客户办理承兑业务,金额总计12.27亿元。

3.2为企业节约综合财务成本,降低集团整体融资

成本

信用导向型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的实施不仅可以扩大融资产品规模,同时为成员单位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来源和优质的融资服务,切实节省了融资成本。以银团贷款为例,京能财务依托集团,以自身信用为基石撬动外部银行融资;票据承兑可推迟实际付款日期,从而节省出推迟期限内的贷款融资成本;银团贷款方面,可通过组成银团,与多家商业银行一同谈判沟通,为成员单位取得较低的融资成本。

财务融资总结篇4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0-137-03

从国家工商总局网站上获悉,截至2015年年初,全国各类企业总数突破7000万户。其中,小型微型企业6666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不论是在促进就业方面还是增强国民经济活力方面,小微型企业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由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与生产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的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70%的新增和再就业人口得到解决,且65%的发明专利和80%的新产品开发均出自小微企业。(数据来源:巴曙松:2013年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中国现状及亚洲实践)

小微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力量并未受到社会各界很多的关注。许多新兴企业从小微逐步做起,逐渐发展起来,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了第一部关于中小企业的专门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成为了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纲领性文件,也提升了社会对于中小企业成长重要性的认知,明确了政府、金融机构等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营造出了良好的氛围。

一、融资理论分析

大量学者通过研究负债水平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在早期,masulis(1983)在比较计算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之后得出结论: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与公司的负债水平正相关,即在一定的范围内,负债水平越低,公司的财务绩效越低,反之亦然;并且公司负债水平与股价正相关。李义超、蒋振声(2001)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早期,Diamond(1991)在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通过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公司绩效与债务期限结构的关系,指出质量较好的公司具有较好的绩效,能够到期还本付息,因此以短期贷款为主要的融资方式;质量较差的公司的经营业绩不好,资金匮乏,短期内偿还大额本息存在困难,因此以长期贷款为主要的融资方式。学者杨兴全(2007)选取在我国沪深股市上市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发现了类似的结论:低成长公司通过增加短期负债可以降低债务融资率,也就是说短期负债与债务融资率呈负相关关系。

二、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近年来,通过大力度建设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资本市场、银行体系、投资创业在内的中小企业多领域融资渠道。其中,许多中型企业甚至已经成为中小型银行的目标客户,其融资需求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与此同时,仍有许多微型企业处于矛盾的边缘,接受着金融支持体系的浪潮,却在实质上未能有效解决融资难的困境。也因此有大量的小微企业从政府援助转向了民间借贷的融资方式。这为他们带来了高额的融资成本,同时也伴随着较高的融资风险。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我国将自有资金作为发展资本的中小企业占到总体的65%。有约25%的小型企业发展资本来源于银行贷款,有大约60%的小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感受到了融资困难带来的发展制约。另一方面,从资金提供方角度,我国商业银行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拒贷率超过五成。这也直接导致了超过80%的小微企业意愿选择民间借贷完成融资,以快速便捷地满足自身融资需求。

三、融资困难的根源

(一)企业管理水平落后

小微企业常常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然而小微企业经营权、所有权高度统一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的企业管理模式会出现大量问题。例如决策者高度集权,导致决策缺乏科学性。家族式的企业管理方式,会导致内控漏洞、越权办事、监管不力的现象发生。严重影响了企业决策的效果,增大了企业经营风险,不利于小微企业长远发展。同时,集权式的管理制度容易导致人才的流失,制约了企业引进先进的技术理念。无多人参与的决策会造成经营者不能科学客观地辨明投资方向,融资风险较高,容易产生道德风险。

(二)企业财务状况缺乏透明度

财务制度不健全现象普遍存在于小微企业中。面对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经营者通常选择隐瞒相当一部分的不良财务信息,直接造成了资金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增加了银行方面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审查力度。银行在面对较大风险时选择惜贷行为也就不足为奇。

(三)企业信用等级偏低,贷款担保物匮乏

小微企业因为自身生产规模小、风险承担能力弱,使得其资信等级低。而我国主板市场门槛过高,且创业板市场作用有限,也严重阻碍了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对于中小企业商业为了降低信贷风险,银行选取优质的抵押物作担保并发放抵押贷款偏多,因此也更倾向于经营情况稳定的中型企业,而将小微型企业拒之门外。

(四)资金提供方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

1.民间借贷。经济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了民间借贷。这种融资渠道的产生不应仅将原因归为小微企业自身缺陷,同时也是源于我国金融制度的缺陷。双重缺陷导致了资金的供求失衡,因而在改变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方面,民间借贷的存在尤其合理性。2003年,中央财经大学课题组通过广泛的数据调研测算出我国民间借贷的绝对规模在7405亿至8164亿元。民间借贷虽然有其高昂的贷款成本,但是其依靠人际社会建立起来的贷款信用体系为小微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如果政府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确引导民间借贷,充当资金供给双方信息传递的媒介,这样既能遏制非法集资现象的发生,又能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效用。

2.金融机构。根据2015年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3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9%,增速较上年有所放缓。在信贷增长率方面,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015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15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31.2%,比上年末高0.8%。全年小微企业贷款新增2.11万亿元,同比少增146亿元,增量比同期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增量占比分别高3.7%和10.6%。由此可见,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在不断增加,但是实际新增的贷款数同比减少。这与银行对小微企业惜贷有密切的关系。

四、小微企业融资方式对偿债能力的影响

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小微企业融资,但是这些因素最终都会反映在小微企业的财务报表上。对一家企业的综合绩效考量要达到客观公正的要求,不仅需要考虑企业的财务指标因素、还需要考虑企业的非财务指标因素。由于非财务指标因素受到行业、地域、时间等不可量化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考虑的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方式选择对其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的影响,以及其达到的盈利效果是否能够覆盖融资成本。

(一)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指企业负债总额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了企业的偿债能力。适度的资产负债率状况能够保证企业通过合理举债拓展生产经营,也能保障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其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反映了企业融资过程中资本结构的优化程度。处于成熟期的大中型企业,资本累计较多,资产负债率一般偏低,说明其资本结构优化程度高,更容易获得外源融资,特别是股票市场的融资。而小微企业债务偿还能力较弱,财务运行的稳定度低,很难获得大量的外源融资。

(二)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Roe)指的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该指标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用来衡量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其计算公式如下: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100%

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则其投入资金所获得的利润回报越多,不仅满足了股东需求而且为企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指的是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了企业的营运能力。其计算公式如下: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年初总资产余额+年末总资产余额)/2]

企业能够通过提高自身经营效率创造出更多的利润。一个企业良好的生产经营能力也能够为外源融资打下基础。一般来说企业融资效率与总资产周转率呈正相关关系,即总资产周转率越高,则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越强,相应的经营效率越高,企业融资效率越高。

五、上市公司数据分析

(一)资产负债率(见表1)

(二)净资产收益率(见表2)

(三)总资产周转率(见表3)

六、研究结论

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是国内外持续关注的重要问题。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小、风险承受能力弱、资信水平较低的现状会长期存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金融市场的飞速发展,小微企业自身的财务绩效状况成为影响其融资的关键因素。选择何种的融资方式决定了企业的融资效率与融资成本,最终会反映到企业财务报表上。本文以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本文选取了上市公司中符合小微企业划型条件的公司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指标,选取了制造业、农业、建筑业、信息服务业等多行业的20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剔除了数据缺失或异常的公司),利用其2009年-2015年上市公司国泰安数据库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小微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会影响其融资效率和融资成本,这会最直接地反映到财务指标上来。因此小微企业要重视完善自身财务制度,这有利于呈现真实全面的公司资产状况与经营水平,有利于小微企业发现自身短板,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

其次,本文选取了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为指标,分析各行业20家小微企业2009年-2015年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的变化。研究表明,上市后的小微企业在短时间内能够降低其债务偿还的压力,但是从长期来看由于股权融资较高的融资成本,导致其偿债能力不升反降。与此同时其资本利用率和资本的周转速度也明显下降,这不利于小微企业未来发展。我国的上市小微企业不能片面地追求规模最大化,应该意识到股权融资的风险和资金利用的低效。我国小微企业应优化股权融资结构,把风险意识放在首位;同时,经营者应充分利用股东提供的资金积极创造财富,将管理水平与股东利益联系起来,避免资金浪费。

第三,小微企业应该重视自身管理、财务方面的弱点,同时,企业自身应考虑自身资本结构,提升债权融资能力。

本文通过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我国小微企业的自身特征与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客观存在,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也会持续存在。小微企业注意提升自身财务绩效水平,加之以政策引导,随着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将得到缓解。

参考文献:

[1]黄少安,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J].经济研究,2001(11)

[2]赵d.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事前防范[J].金融经济(理论版),2009(7)

[3]苑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海洋大学,2014

[4]杨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J].价值工程,2010(8)

财务融资总结篇5

关键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72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1-0033-03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为达到对企业集团整体资金的有效管理与控制、防范经营与管理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企业集团整体盈利能力的目的,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模式是企业集团战略发展的必然需要。

一、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组织模式

1.结算中心

结算中心不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是企业集团将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和管理方式引入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内部资金管理方式,是资金管理的内部运行平台机构。结算中心通过对集团所属企业提供账户管理、办理资金收付、往来结算等服务业务实现企业集团归集资金、监督管控、信息反馈、提高整体对外议价能力的目的。建立结算中心适用于企业集团实施内部资金集中管理的初级阶段。当然,通过建立结算中心还可以达到了解熟悉银行基础业务、逐步培养人才队伍的目的。建立结算中心可为满足企业集团未来发展对资本运营包括投资、融资、理财等需求及扩大产业领域打好基础。

2.财务公司

根据中国银监会颁布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财务公司是指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是具备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成立财务公司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要求,接受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根据《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所规定的业务范围,财务公司在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方面可发挥如下作用:

通过内部结算实现集团资金的归集和监督管控。财务公司模式涵盖结算中心模式的所有业务内容和功能作用,在特定的账户管理模式下通过办理交易款项收付、内部资金往来结算、票据承兑、吸收成员单位存款等业务实现集团资金归集并进行有效管控。

通过投资管理进行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资金整体利用效率。财务公司通过办理对成员单位的贷款及融资租赁、成员单位间委托贷款等业务实现资金的内部调剂。通过同业拆借、票据贴现等业务调整资金结构。通过消费信贷、买方信贷业务促进产品销售业务的拓展。通过对金融产品或金融股权投资改善资金流动性、提高资金收益、实施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

通过筹资融资拓宽融资渠道。财务公司在利用归集沉淀资金培育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外,还可通过组织银团贷款、发行财务公司债券、承销成员单位企业债等业务扩宽集团公司外部融资渠道,满足集团公司多层次的资金需求。

通过中介服务,促进产融结合。财务公司可通过专业优势为成员单位提供理财、投资、融资等方面的咨询评估、以集团整体优势开展保险业务为产融合作创造商机。

二十多年来,中国财务公司在经营规模、业务创新、差异化服务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至2009年上半年全国已有近百家具备独立法人地位的财务公司,有的资产规模已超过千亿元人民币,最高的已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上级企业集团涉及能源、钢铁、冶金、化工、船舶重工、航空航天、交通航运、汽车制造、家用电器等关系国计民生的诸多产业领域,既有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集团、外资投资性公司也有民营及民营控股集团。财务公司本着“依托于集团,服务于集团”的宗旨,在企业集团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越发突出明显。比如,一汽集团财务公司、海尔集团财务公司利用集团销售网络开展消费信贷业务形成了通过金融服务促产品销售,通过产品销售扩大金融业务的格局。中核集团财务公司通过组织发行集团公司融资债券、财务公司金融债券等方式拓宽了集团公司融资渠道。中电投财务公司通过整合调剂集团资金、组织银团贷款等方式有效支持了集团公司项目建设,降低了综合财务成本。我们有理由相信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组织模式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采用。

3.现金池(cashpooling)

境外很多跨国公司采取现金池(也称“现金总库”)模式进行资金管理。现金池模式的最大特点是高效便捷、降低对外融资和汇兑成本、提高外汇管理能力,比较适合跨国企业集团和涉及较多外汇资金结算业务的大型企业集团运用。2005年8月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通过招标确定招商银行实施在华美元现金池业务,企业集团现金池业务模式落户中国。

现金池是企业集团与商业银行合作,以账户余额集中为主线,通过依托商业银行现金管理服务网络,运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对各地分、子公司的资金进行实时监控、统筹调剂和集中运作的一种管理模式。在与商业银行的合作中,商业银行是受托人、集团公司和其分、子公司是委托借贷人。商业银行通过集约化的业务流程来实现一揽子委托贷款协议,从而实现企业集团资金的集中管控和内部调剂。采用现金池模式有利于降低汇率风险、优化利息、提高资金效率,但要充分考虑委托成本、外汇监管和财税法规等因素。

现金池模式只是集团资金管控模式之一,是集团资金管理的特殊架构形式。但是这种模式所体现的财务管理理念和资金调控技术值得总结和借鉴。对于“现金池”业务来说,企业集团主要是依托商业银行通过约定的账户管理和资金运作方式,在不设立或减少设立资金管理分支机构的情况下进行的集中管理和统筹运作。特定商业银行的经营网络体系成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组织模式的有效组成部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是通过招商银行在中国设立母公司账户,相关子公司在母公司账户下设立子账户实现现金池业务的。海尔集团借鉴现金池理念通过海尔集团财务公司对分布全球的500多家下属公司实施集团资金集约化管控,使集团资金集中度达到100%,为海尔集团的战略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账户管理模式

由于企业集团发展进程和资金管理侧重点不同,在资金管理组织模式下可从自身资金管理需求出发采用不同的资金账户管理模式。目前,国内企业集团的资金账户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监控账户、二级联动账户、门户(结算)账户、收支两条线账户、行账户等五种模式。

1.监控账户

企业集团所属成员单位在银行开立结算账户,并在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组织模式(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内开立与银行相对应的内部账户。集团公司对成员单位资金收付不做限制,只监控其大额交易、可疑交易,对成员单位资金的流量、流向及存量做统计分析。此模式下,集团公司可监控成员单位的资金状况和资金动态,但不能实现集团内资金归集和内部调剂。

2.二级联动账户

集团公司在资金管理组织模式(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下在银行开设总账户,成员单位以自身名义在银行开设真实结算账户(二级账户),在业务上可以看做普通账户或基本账户。成员单位结算账户与总账户具有从属关系,所有的资金都存在于总账户内。二级户不是实际的负债,其余额是其在总账户中的余额,表示成员单位可以支配的金额。同时成员单位在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组织模式内开立内部账户,该内部账户与外部银行账户一一对应,余额保持实时同步。

在业务处理上,二级账户可以办理对外结算及二级账户之间的收付款业务但需校验二级账户和总账户余额,总账户自动同步作相同业务,总账户余额随之增减。总账户自身可以作对外收付款业务,不影响二级账户余额。

此模式下,集团公司在监控成员单位的资金状况和资金动态的同时不用进行资金归集便可利用成员单位资金。但是因集团公司不控制二级账户的资金收付,同时又必须保证总账户不能空头从而加大了总账户头寸管理难度使总公司可利用资金受到限制。

3.门户(结算)账户

集团公司在资金管理组织模式(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下在银行开设主结算户,成员单位以自身名义在银行开设一般结算账户与主结算账户一起构成集团账户,成员单位在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组织模式内设立内部账户。

在业务处理上,成员单位对外收款业务,由开户银行负责,并记入成员单位银行账户中。成员单位对外付款业务,要提前向集团公司(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提出支付申请,集团公司(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向银行发出付款指令,资金通过主结算账户付款到成员单位银行账户,由成员单位对外支付。成员单位之间的资金划转由集团公司(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记入成员单位内部账户。集团公司(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可实时或定时通过银行接口将成员单位银行账户收到的资金上收到主账户中。主账户的余额为集团公司(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可利用的金额。

此模式下,集团公司在监控成员单位的资金状况和资金动态的同时完成资金归集并管理成员单位的资金使用。但在成员单位资金收支均衡性较差或支付业务频繁情况下会加大集团公司账户管理难度,影响资金利用效率并可能对成员单位业务开展造成负面影响。

4.收支两条线账户

集团公司在资金管理组织模式(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下在银行开设总账户,成员单位在银行分别开立收入账户和支出账户,成员单位在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组织模式(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内设立内部账户反映总账户下成员单位资金沉淀余额。总账户余额为集团公司可利用资金。

在业务处理上,成员单位收入账户资金可每日清零归集到总账户,集团公司(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可根据给各成员单位核定的备付额度通过向银行指令从总账户把日常支出拨付到成员单位支出账户,成员单位如有大额支出需提前申请备付。

此模式下,集团公司在监控成员单位的资金状况和资金动态的同时完成资金归集,并在满足成员单位日常经营资金需求基础上管理成员单位的资金使用。集团公司(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的账户管理、结算业务相对简化,头寸管理相对精确。成员单位因分别设立收入、支出账户会增加账户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但会计电算化的成熟应用会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在核定日常备付额度基础上实行大额支付申请备付,也可降低因进行收支管理可能对成员单位的业务经营造成的影响。

5.行账户

财务公司是具备法人地位的经融机构,可以以行身份代成员单位办理收付款业务。集团公司以财务公司名义在银行开设总账户,成员单位以自身名义在财务公司开设内部账户。成员单位之间的资金划转由财务公司负责,记入成员单位内部账户。成员单位对外收付款业务,由财务公司以行的身份代替成员单位对外收付,记入成员单位内部账户。

此模式下,集团公司通过财务公司监控成员单位资金状况,并实现资金高度集中管理,无成员单位资金的再行归集过程便可利用成员单位资金。但由于成员单位资金收支完全受财务公司控制,财务公司因无联行业务资质不能实现通存通兑业务结算流程复杂,将不利于成员单位正常业务的开展。当然,对于规模较小、成员单位业务单一且又要进行资金高度集中管控的企业集团还是可选择的方式。

对以上五种账户管理模式的特点可通过以下简表归纳:

目前,大部分实行资金集中管理比较成熟的企业集团采用收支两条线账户管理模式。

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之间的关系

财务融资总结篇6

【关键词】融资结构电力上市公司

[1]

2003年以来,全国缺电现象日益严重,国家对电力行业的投资力度加大。增加投资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由于电力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其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对于电力上市公司而言,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

我国日益壮大的资本市场为电力行业的融资需求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基础。2002年12月29日中国电力新组建的66家公司正式宣告挂牌成立,这一重大体制性的改革打破了过去一直由国家垄断电力市场的格局,给电力市场引入了新竞争主体。在电力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几家新组建的大型发电集团公司如何既有效地筹集长期资金支持公司发展,同时又避免公司的财务风险,是发电集团公司面临的重大课题。

电力上市企业资本结构的状况不仅决定了资金成本,而且也影响着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电力企业的融资结构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电力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从理论上和实务上对其的融资结构展开论述,为电力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提供一些参考。

一、西方融资结构理论。

西方融资结构理论探讨的是公司或企业在各种可利用的融资方式之间如何进行选择和组合安排等方面的问题。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格利(Gurley)等将公司或企业的融资方式划分为内源融资(internalFinance)和外源融资(externalFinance)两种方式。其中,内源融资是指公司或企业依靠其内部留存收益来集聚资金的融资方式;外源融资是内源融资的对称,它指的是企业或公司在自身积累之外,于金融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或者是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来筹集资金的融资方式。理论上通常将企业或公司在金融市场上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来融资的方式称为直接融资,而将企业或公司从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贷款等来融资的方式称为间接融资,具体可见图一:

图一融资来源结构

1984年美国经济学家梅耶斯(mayers)和梅吉拉夫(majluf)经过研究发现,美国企业的融资方式安排通常是:内源融资、外源融资、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先债务融(发行债券)后股权融资(发行股票),这便是西方融资理论中著名的啄食顺序原则(peckingorderpanicle)。他的研究中这样说到:“对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意大利、德国和法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在内的研究显示:当工商企业为它们的活动寻找资金来源时,它们通常都会从金融中介机构取得资金。”“在美国的公司融资中,金融机构的贷款几乎相当于来自证券市场的2倍。在德国和日本这两个最少利用证券市场的国家中,通过金融机构的融资量几乎是证券市场融资量的10倍。”如表一所示:

表一西方发达七国企业的资本结构(%)

资料来源:R.Hubbard,money,theFinancialSystemandtheecomomg

二、电力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总体特征。

按照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由于负债融资具有抵税、约束、降低成本和传递有用信息等的作用,企业的融资应遵循“啄食”顺序,即内部融资优先,债权融资次之,外部股权融资最后。这一“融资定律”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普遍验证;而我国恰恰相反,上市公司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与全国上市公司相类似,我国电力上市公司外部资金来源具有典型的“轻债务融资重股权融资”特征,如表二所示:

表二2000—2003年全部上市公司与电力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的比较(%)

2000200120022003平均

电力企业39.2637.9940.7743.9440.49

全部上市公司45.4450.964.7754.4653.89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报》

由表二可看出,总体上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40.49%,低于全部上市公司的平均值53.89%,2002年后虽有所上升,但还是远远低于全国平均值。在负债融资结构方面,电力上市公司长期负债约占其总负债的20%,其余的负债均为短期负债。这说明上市公司举债更多时候是为了应付日常周转需要,而长期项目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股权融资,同时也说明上市公司在出现资金紧缺时首选短期负债融资。

从融资顺序上来看,电力上市公司依然表现出与“啄食顺序原则”相反的现象,先股权融资,再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从资金结构上看,资金来源单一,股份大多由国家持有,企业资本活力不足;从融资成本上看,企业内部融资成本最低,债务融资成本次之,进行股权融资的成本最高,因此,现行的融资顺序并不是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最优决策;从企业发展来看,企业内部资金筹集比例低,企业自我积累能力、自我扩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对外融资依赖度高。

三、优化电力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对策。

近几年,我国电力工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且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工业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突出,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建设充足的发电容量,推进电力基础设施扩建和升级已成为当前电力改革的任务之一。要完成这些任务和改革,需要给电力企业注入大量的资金,而资金的来源不应局限于现有的贷款方式和上市融资,而应开辟融资新途径,优化企业资本结构,达到最佳资本结构(optimumCapitalStructure,指公司在一定时期,使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同时公司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

另外,电力上市公司的这种“重股轻债”的状况,不仅对资本的使用效率有不利影响,而且打击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同时也对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不利影响,因此,应针对此种情况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资本结构最优化。

1、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企业在不同的生产环境和生产阶段,所需资金的期限不同,愿意支付的融资成本和承担的义务与风险也不同。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协调发展是企业多渠道、低成本筹集资金的市场基础,也是平衡债权和股权约束、形成有效企业治理结构的必要条件。但是,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发展极不平衡。与股票迅速发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债券市场的缓慢发展,大部分企业无法通过债权进行直接融资。

企业债券市场的不成熟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法规滞后。目前债券发行的主要法规是1993年制定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条例中规定,企业债券的利率不得高于银行同期限居民储蓄定期存款利率的40%。根据此规定,企业债券的利率即使按政策的高限发行,由于企业债券尚需交纳利息税、支付发行成本,结果其实际收益与国债相差无几,与国债的低风险相比,企业债券的收益对投资者无吸引力;二是企业债券上市的规模小。目前上市交易的企业债券只占少数,还有许多发行债券的企业未在证券市场上市交易,债券的流通性不高。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就安全性、流通性、收益性三方面综合而言,投资者并不看好企业债券,使得这种在西方国家最重要的一种融资方式在目前中国的证券市场上尚处于襁褓之中。因此,上市公司只能更多地选择增发、配股等股权融资方式。

事实上,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企业债券不仅受到发行人的偏爱,且被管理层作为一种合理调配资金资源,促进企业提高经营效率的重要手段。在西方成熟的证券市场,债券市场的融资规模都远远大于股票市场,如美国证券市场的这一比例约为3.5∶1。

电力行业一直具有收益稳、风险低的特点,因此,适当地提高企业的负债率并不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而且通过负债的硬约束可以约束经营者的行为,实现对经营者有效监控。同时企业债券的发行费用一般要低于股票发行,企业所需负担的融资成本明显要低于股票的融资成本;其次,债券具有显著财务杠杆的作用,如果企业息税前利润率高于利息率,企业通过举债可以增加税后利润,从而使股东收益增加;再次,债券可以防止企业控制权的分散,由于债券的持有者仅享受债券的利息所得,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因此不会对企业的控制权造成威胁;最后,在发行普通股时,新股东可以分享公司发行新股前所积累的盈余,某种程度上会降低每股的净收益。由此可知,适当地发行公司债券,不但能有效地改善电力企业的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而且也能更快地推动中国电力市场的发展。

2、提高企业内源融资的能力。

内源融资能力低下已成为我国企业一个不争的事实,电力企业也同样如此,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因素。要想提高电力企业资金的自我积累能力,不仅要引入多元投资主体,而且要加强管理,改进企业治理结构。

2003年电力体制改革总体目标是要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这个目标的实现,有望提高电力企业的资本自我生成能力和自我积累能力,而且企业的资本结构也能得到不断调整和优化。

3、继续发展电力企业财务公司。

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全国电力行业共有九家财务公司,它们分别是:中国华能财务公司、东北电力集团财务公司、华北电力集团财务公司、西北电力集团财务公司、华东电力集团财务公司、华中电力集团财务公司、大亚湾核电财务公司、三峡财务公司、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总资产超过1000亿元。这些公司在为集团公司多方位地筹集资金,促进集团电力产品的开发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对于四川、广西、云南、福建、贵州等几个小水电大省,省级产权资产都在100亿元以上,按照分级产权、授权经营的原则,全国将有5~6个小水电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总资产符合设立财务公司的规模要求,尤其是广西小水电发展模式,更适合组建小水电企业集团并设立财务公司。

充分发挥财务公司和各单位结算中心的作用,挖掘内部资金潜力,减少资金沉淀,调剂资金余缺,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和资本市场,拓展信托、租赁、保险、证券以及资产委托管理等业务,实现资产的流动和保值增值,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四、结语。

企业的创立、生存和发展,必须以一次次融资、投资、再融资为前提,资本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电力上市公司的财务政策比较保守,保持着较低的资本结构,没有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

目前,电力体制的改革将极大地促进电力上市公司重组与重生,也为企业融资带来了新的契机。对于电力上市公司应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分考虑负债的利息税盾效应和财务杠杆效应,运用资本结构理论的原理和方法,合理安排融资顺序,最大限度地降低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力求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兆国,《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研究:资本结构、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吴霆,《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分析》,中国电力,2004,10

财务融资总结篇7

近年来产融结合的典型发展路径

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才开始逐渐出现市场化意义上的产业与金融的结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企业成为市场主体,金融从政策化转向商业化,产融结合越来越紧密。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受到国际上产融结合成功做法的影响,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不仅越来越充分利用市场化的融资手段促进自身发展,而且以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大举进军金融。

通过集团内部的财务公司实现产融结合

通过集团内部财务公司加强产融结合是我国大型企业最普遍的直接参与金融业务的方式。财务公司是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在我国,财务公司的出现是大型国企改革发展的配套政策之一。1987年,国家批设了第一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东风汽车工业财务公司。其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截至2002年末全国财务公司资产总额为4173亿元,并涌现了一批巨型财务公司,规模最大的财务公司资产已超过1000亿元。财务公司主要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内部结算、存贷款、投融资、短期资金理财及资金管理等金融服务,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财务公司已不断地意识到自身作为投资运作平台的价值,开始直接在资本市场进行投资或者为集团公司发行债券,有的已开始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甚至是商业银行。

通过全面投资金融业务实现产融结合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兴起了产业资本大规模进军金融业的热潮。直接全方位投资金融业务的不仅有华能集团、宝钢集团、中粮集团等大型中央国企,也有海尔集团、联想、方正等新兴集团,还有诸多深沪上市公司。民营资本也开始对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具有越来越大的控制力影响力。

这一轮产业金融热具有投资相对规模大、涉及金融领域宽、介入方式多样化等特点。如海尔集团将总资产的三分之一以上投入金融业,不仅仅将金融业务作为一个新的增长点,而且希望通过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两个轮子的互动,把海尔集团真正提升为一个国际性的企业集团。华能集团则在建立内部金融控股公司方面迈出了一大步。截至2003年底,华能集团金融投资总规模达到22亿元,合并报表资产总额近250亿元,投资对象包括财务公司、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等。华能集团还于2003年底成立华能资本服务公司,将该公司定位为华能金融产业的投资、管理、监督和服务机构,负责统一规划金融产业发展,统一管理金融产业投资,统一协调产业间业务合作,统一配置金融产业资源,是集团金融产业的战略研究中心、投资管理中心、风险控制中心、资源整合中心。

在实业发展过程中利用金融市场实现产融结合

负责三峡工程建设的三峡总公司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三峡工程投资规模巨大,按1993年5月末的价格水平计算,经国家正式批准的静态投资为900.9亿元,1994年测算的动态总投资为2039亿元。在十几年的融资实践中,三峡总公司一直坚持多种渠道、多种方式、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原则,按照项目阶段建设的内在规律,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动态进行债务和股权融资,妥善安排债务的期限结构,灵活运用国际国内资本市场两个资源。到2004年底三峡工程共筹集资金约1205亿元,三峡总公司资产负债率不到50%,成功探索了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贴近市场、贴近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融资渠道,为大型企业利用金融资本发展提供了借鉴。

在工程建设的第一阶段(1993~1997年),项目建设刚起步,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国家注入的资本金和政策性银行贷款是这一阶段主要的资金来源。在以大江截流为标志的阶段性建设目标顺利实现,进入第二阶段建设时(1998~2003年),项目建设风险大幅度降低,特别是大江截流的成功,消除了项目建设初期的重大不确定性因素。在这一阶段,逐步加大市场融资的份额,从1997年开始进入国内债券市场发行企业债券三峡债,并使用国外出口信贷及国际、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到2004年底,企业债券余额为170亿元。工程建设的第三阶段(2004~2009年)最显著的特点是机组陆续投产发电,项目开始产生现金流入,工程建设风险进一步释放,通过资本运作将项目未来的现金流提前到当期使用成为可能。2003年通过控股的中国长江电力股份公司(长江电力)的上市,建立了社会化股权融资通道和资本运作的载体,拓宽了三峡工程建设和长江水力资源滚动开发的融资渠道。

依赖金融操纵实现产融结合

德隆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其兴也勃焉,其衰也忽焉”。德隆曾经提出过一套动人的产业整合模型:以资本运作为纽带,通过企业并购、重组,整合制造业,提高其核心竞争能力;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制造业市场与销售通道,积极寻求战略合作,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份额。在这种战略引领下,德隆在短短数年内一口气进入了数十个产业。但是,德隆并没把产业做实,而是过于倚重金融一翼,按着“融资――并购新的强大融资平台(增发、担保、抵押、质押、信用)――再融资进行更大的并购(产业整合)”的模式迅速膨胀。到后期,德隆产业扩张和金融渗透的目的简化为不择手段地套取资金,维系其资金链。德隆所整合的产业并没有足够的现金流,由于融资周期无法与其产业周期匹配,当德隆系累积高达340亿元的金融负债和230亿元工业负债后,资金链难以为继,德隆帝国轰然倒下。

我国产融有机结合路径的理性分析

我国产融结合路径的多样化和丰富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产物。尽管有些成功的探索,但目前产融结合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和问题:实业企业普遍具有多元化经营倾向,将金融业务作为多元化的一角,涉足金融的指导思想模糊。脱离实业发展金融,的实业企业由于主业不佳,甚至直接转型成为金融投资公司。实业企业对金融业务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具

有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互融合的强烈冲动,大多倾向全面涉足银行、保险、期货、信托、证券等领域,希望构建金融控股公司,甚至初步搭建了金融控股公司的雏形。由于法律上的限制,商业银行不能进行实业投资,产融结合主要表现为实业企业对金融业务的单向投资。产融结合相当地表面化和浅层次,有的仅仅是利用上市公司平台违规担保、抵押、关联交易或控制证券公司炒作股票。对现阶段产融结合具有较大风险性没有足够认识,很多企业只看到金融放松期行业平均利润水平高的一面,往往忽视潜在的巨大金融风险。

我国正在进行的金融改革为实业企业进入金融业提供了良好机会,利用金融资本发展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实业企业发展的必要手段。但在新一轮产融热中,实业企业应该保持清醒头脑,认识到当前产融结合的一些不足,实事求是地设计和实施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产融结合路径。

按照公司整体战略确定涉足金融领域的战略意图

产业资本结缘金融最根本的原因是资本的逐利性。但大型企业集团追逐金融资本时,一定要明白,指望浅层次的产融结合以便操纵融资是一种短视的权宜之计,要正确认识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的关系。利用金融是实业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不宜把直接涉足金融视为实业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应根据企业集团的总体战略规划,依据自身的资产负债状况、企业发展阶段和金融市场实际情况,来确定是否涉足金融以及涉足的方式、范围、时机和深度。

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设定金融边界

企业涉足金融业务需要确定自身的企业边界。根据科斯的企业理论,交易成本确定组织边界。对于大型企业集团,是直接涉足金融业务,还是完全依靠外部市场化的金融服务,取决于包含金融业务的成本效益分析。将金融利润和对金融控制影响力纳入内部的同时,也必然带来了相应的风险。要按照企业的愿望、能力和外界市场金融情况合理界定企业金融边界。

第一种可能的金融边界是业务联盟型,常见的有银企合作。这种方式下企业与外部金融单位纯粹是业务合作关系。企业在发展历程中,通过实际合作磨合,可以在市场上选择相对固定的金融机构为自己提供服务,非正式或正式地签订业务合作协议的方式形成某种较为固定的联合。

第二种可能的金融边界是财务型金融投资。如果企业确实看好某个领域金融业务的巨大发展潜力,可以参股进行财务投资。这种安排下企业对金融企业的管理是“搭便车”,不谋求对金融业务的具体控制,而是分享收益,甚至在适当的时候变卖套现。

第三种可能的金融边界是战略型金融控制。企业看重的是对金融业务的直接控制管理,将金融业务看成自身整体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但金融业务与企业其他业务关联度不大,可以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但一般来讲这种投资控制还是服务于其实业,极端的情况则是由实业型逐步转化为纯粹的金融公司或金融控股公司。

第四种可能的金融边界则是内部金融机构型。这种方式下企业完全控制金融业务,并且将金融业务与实业融为一体。这种内部金融机构服务对象主要为企业集团及其成员,企业要全面负责这种金融机构的管理并为其提供支撑业务空间。

结合实际业务做实产融发展

首先要坚持实业主导。实业企业最本质的属性是从事实际产业工作,有专门的产品和服务,直接创造物质财富,金融资本是依附和从属于产业的。这一点是产融结合的根本。离开产业办金融,实业企业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仅会把金融业务拖垮,也会把实业企业自身套牢。

财务融资总结篇8

关键词:钢铁行业财务杠杆资本结构

一、引言

钢铁行业的发展伴随着资本结构不科学等诸多问题,资产负债率水平过高、融资成本偏高,制约着钢铁行业的发展。需合理确定良好的资本结构,利用财务杠杆的正效应,充分利用筹资成本较低的长期债务融资。因此,对钢铁行业财务杠杆与资本结构的分析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必要性。本文通过实证分析企业中财务杠杆的正负效应以及各项财务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研究结论。

二、文献回顾

近年来我国的理论研究进展和成果十分可观,钢铁行业的资本结构问题得到了部分专家学者的重视。孙艳、王玮(2009)钢铁企业的盈利能力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在企业获利能力很强的时候,企业的留存收益也会相应增加,对债务融资方式的依赖性不是很大。乐菲菲等(2010)以上交所的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得出公司盈利能力与资产负债率呈较弱的负相关关系,而负相关关系显著存在于公司成长性与资本结构之间,资产担保价值、总资产周转率、企业规模等财务相关指标与资本结构的关系并不大。张扬(2012)的研究以23家上市钢铁公司2000年至2009年度数据为样本,认为公司规模、盈利能力、成长性与企业资本结构之间均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理论分析

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时,举债是非常普遍的筹资方式,负债经营产生了财务杠杆。财务杠杆的节税效果和降低资本成本等共同发生作用的正效应,成为负债经营偏好的动机,为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收益,发生作用的过程是: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从而使股东收益率大于投资收益率。企业必须首先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评估预测,对财务杠杆负效应实行有力的管理控制。

资本结构的概念是企业各种资本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是企业一定时期筹资组合的结果。最佳资本结构是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资本结构。企业资本结构决定企业的偿债能力、再融资能力和盈利能力等。企业科学合理的债务与权益的比例关系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在财务杠杆的正效应作用下提高自有资金收益率,最终,合理的资本结构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有重要影响。

(二)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钢铁行业全体上市公司,共42家企业为样本,以2011、2012、2013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三)财务指标选取

本文的研究选取的财务指标有:财务杠杆系数、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净收益率(Ro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选取这些财务指标的理由如下:

(1)财务杠杆系数体现财务杠杆作用程度,判断企业财务风险;

(2)资产负债率是企业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反映长期偿债能力;

(3)总资产收益率用来评价企业对总资产的利用效率,通过单位的总资产实现的息税前利润体现;

(4)净资产收益率反映的是单位净资产实现的净利润,可以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文从国泰安数据库中选取全部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共42家企业,把2011、2012、2013三年的财务数据作为样本,将其财务杠杆系数、资产负债率、Roa、Roe列示如下。

由表1可以看出,2011-2013年,整个行业的财务杠杆系数总体水平保持在2.5左右,个别公司畸高的财务杠杆系数拉高了总体的财务杠杆系数;资产负债率总体水平较稳定,保持在0.6左右;2013年总资产收益率为负值,另两年为正值。

资产负债率对财务杠杆系数也有影响。一般来说,财务杠杆系数和资产负债率是正相关的。资产负债率越低,财务杠杆系数也就越低,财务杠杆的负效应越小,企业的财务风险也相应较低。各年度的财务杠杆系数总体水平和资产负债率几乎同时达到了最低水平,财务杠杆效应最弱,同时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是最小。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杠杆系数保持着较高水平,说明企业对财务杠杆的利用十分普遍,举债融资为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收益和节税收益,对提高盈利水平和企业价值产生了有利影响。行业总体表现出的财务杠杆效应是正效应大于负效应的。通过所收集的数据还可以发现,Roe总体高于Roa,说明目前钢铁行业财务杠杆发挥的是正财务杠杆效应,持续优化债务结构会使财务杠杆的正效应得到更好的发挥。

但债务融资比重过高会增加财务风险,更有甚者会使企业陷入严重经营困境,对正常的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破坏,破产的可能隐患也在增大。在对数据的收集整理中,发现个别企业存在着畸高或畸低的财务杠杆水平,这时总资产收益率比净资产收益率要大,因此财务风险也较大,其结果最终会影响股东权益,不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保持合适的资本结构和财务杠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我国钢铁行业财务杠杆系数总体水平比较稳健,大约在2.5上下且变动幅度不是很大。但绝对数据与其他行业相比较仍然偏高,低财务成本带来了较高的负债融资风险。通过数据可以看到,存在一些企业的财务杠杆水平畸高或畸低的现象,增加了企业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会影响其投资意愿,最终会使投资者对企业甚至整个行业失去投资偏好。分析发现,Roe总体高于Roa,这说明行业总体表现出的财务杠杆效应是正效应大于负效应的,体现出财务杠杆在该行业中发挥的正效应。

(二)建议与启示

1、钢铁行业需优化资本结构

目前很多专家学者基本上都认为企业负债水平存在一个最优值,但在在理论上和实务中最右资本结构的确定和实现难度很大,这是因为影响企业负债水平的因素复杂且多变。因此企业的资本结构应及时调整,必须提高企业对环境变化的自身调节能力,不能被动接受变化。比如在初创期可以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来保证厂房建设和工业生产,同时不得不面临过高的财务风险;在快速发展期依旧可以保持偏高于平均水平的负债比;企业进入成熟期之后,内源融资的作用和影响应逐渐被重视,保持60%左右的负债水平为宜,再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状况,才能可以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债务结构框架。

2、灵活利用财务杠杆的正效应

钢铁企业对未来发展应有长远规划,对经济和政策变化采取不同对策。权益融资和储备再借款的能力要适应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对于负债压力过大的钢铁企业,可通过削减储备债务资本或增加未来权益资本的融资能力来缓解财务杠杆的负效应。比如,选择可转换债券和可转换优先股等期权性融资工具,适合财务杠杆正效应充分发挥的企业使用;一旦环境发生变化,转换可转换债券及可转换优先股转化为普通股的措施可以代替高财务杠杆政策。同时,举债抵押规模可以相应扩大,企业发展中若需要负债资本,可以把抵押的如不动产之类的资产转化。

3、警醒管理层注意潜在的财务风险

钢铁行业作为老牌重工业已属于夕阳产业,发展势头已不如从前,过高的财务杠杆容易导致企业未来发展的成长性较弱,容易使企业在自由市场价格战和营销战中的财务风险承担能力低下,企业很可能陷入财务危机,导致不得不缩小资金规模,从而降低了竞争能力,更严重的甚至会在竞争中被淘汰。为了防止钢铁行业在与新兴产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十分重要,出现财务问题后管理层能尽早发现漏洞并及时采取措施,降低企业现有风险和即将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尤其是为了提高财务弹性或保持较高的财务弹性,企业应对偿债能力进行监控。

参考文献:

[1]唱晓阳.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及效应分析[J].财会通讯,2013(24):58-63

[2]董永灵,许革委.浅谈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J].经济师,2010(10):32-39

[3]郭成许.钢铁企业高资产负债率的成因及控制[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1(7):40-45

财务融资总结篇9

一、理论回顾

融资是企业筹集资金的行为与过程,融资并不仅指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更重要的是指企业要合理筹集资金、要优化筹集资金的利用效率。融资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直接体现就是企业财务业绩的增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壮大,单纯依靠内部积累资金走内源融资之路己经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必须借助外源融资来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过度依靠外源债务融资的企业必定会增加其财务风险,过于依靠外源股权融资的企业又会引起其财务成本的上升,此时融资管理就成为中小企业经营发展中应关注的重要问题。

财务学家罗伯特·希金斯(2002)认为财务可持续增长率就是在不需耗尽企业财务资源的条件下,企业销售增长所能够达到的最大比率。从希金斯SGR=p×a×R×t的财务可持续增长模型,可以发现企业的财务可持续增长率由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留存收益率、权益乘数四个因素决定。其中:p(销售净利率)和a(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代表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两者概括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经营效率,R(留存收益率)和t(权益乘数)则分别代表了企业财务分配政策和融资结构,两者概括了企业主要的财务政策。这四个指标与财务可持续增长率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能够反映企业财务资源与财务增长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可见,中小企业为保持可持续增长需要资金的支持,可持续增长正是以融资所产生的财务资源为基础的。中小企业通过提高净利润、增加留存收益能够增加其可靠的资金来源,中小企业通过加快资金周转可以增加其资金的相对规模,中小企业在提高财务可持续增长率的同时也使其融资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提高财务可持续增长率和优化融资结构可以体现为一个动态协调和良性循环的过程。

企业要通过选择合理的融资结构来实现财务可持续增长,这就是财务可持续增长模型的融资理念之所在,可以利用这一理念来指导中小企业的融资策略。中小企业可持续增长与融资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融资方式的选择应当充分考虑到中小企业财务可持续增长的要求。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是与其融资能力和融资结构的稳健程度密切相关的,因为只有良好的融资能力和稳健的融资结构才能使中小企业有能力把握发展机会,同时提高其内部积累能力和持续增长能力。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具体如下:

H1:留存收益与中小企业上市公司收入的增长呈显著正相关

罗伯特·希金斯教授认为,由于发行新股融资会受到外界市场的限制,因而它属于企业不可控的财务资源,对比之下,企业在股东认可的股利政策下所取得的留存收益和在一定的融资结构范围内取得的债务资金,才属于企业较易控制的财务资源。梅耶斯的优序融资理论认为,企业内源融资优于外源融资,合理的融资结构应该以内源融资为主,内源融资是企业最基本的融资方式,它是外源融资的基本保证,内源融资相对于外源融资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本文对内源资源仅考虑企业留存收益)。因此提出H1。

H2:长期负债与中小企业上市公司收入的增长呈正相关

企业外源债务融资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由于长期负债的偿还期较长,长期负债融资能使企业即获得所需资金,又不必面临很高的流动性风险。长期负债融资对企业具有较强的契约约束力,能够极大地激励企业有效利用这部分资金,从而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在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完善,长期负债融资是中国企业比较青睐的外源融资方式。因此提出H2。

H3:流动负债与超高增长中小企业上市公司收入的增长呈正相关,与超低增长中小企业上市公司收入的增长无显著关系

流动负债由于偿还期短,会使企业面临流动性风险,然而长期负债的融资成本一般会高于流动负债,取得长期负债也相对困难,企业往往利用流动负债解决其对流动资金的需要。超高增长企业会面临流动资金的缺口,可以利用流动负债作为其流动资金的来源,以实现其持续增长。而超低增长企业往往会有财务资源剩余,其实现增长不需要补充资金,而应该有效利用闲置资金,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提出H3。

H4:股权融资与中小企业上市公司收入增长的关系不显著

企业的融资决策往往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融资决策更多是受中小企业的成长特性、规模特性以及市场竞争特性等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成长特性进行融资,其高成长性决定了融资决策时对股权融资的偏好。但是,由于中国的金融市场效率不高、透明度较低、市场的人为因素较多、金融工具匮乏等原因,导致上市公司利用发行股票、配股圈到钱后,不能够很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经常会实行内部人控制,进行股权融资的目的也往往与企业价值创造无关,最终造成股权融资不能够很好地推动企业的增长。所以,股权融资尽管能为中小企业增长提供资金支持,但是并不一定能够提高中小企业增长率。而且对于超低增长中小企业来说,其实现增长往往不需要补充资金,进行股权融资会违背价值增值目的。因此提出H4。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对我国经济和企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由于资金、技术和规模的限制,使得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很差,因此其遭遇的冲击更大。由于金融危机这一特殊背景下的中小企业状况需要专门研究。因此,本文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块2007年12月31日之前上市的202家公司为研究样本,其中2004年上市的有38家,2005年上市的有12家,2006年上市的有52家,2007年上市的有100家,截至2007年底总共有202家,利用这些公司2004-2007年度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根据样本公司2004-2007年的相关财务数据,计算得出2004-2007各年样本公司的实际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各年中实际增长率大于可持续增长率的样本公司分类为超高增长组,各年中实际增长率小于可持续增长率的样本公司分类为超低增长组,数据中没有出现实际增长率等于可持续增长率的公司,因此可以得到两种不同增长类型的公司。各年超高和超低增长公司数量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从2004年到2007年超高增长组数量共计303,超低增长组数量共计89,从2004年到2007年总共得到392组样本数据。

(三)变量定义根据罗伯特·希金斯教授的可持续增长理论,企业的销售增长能够综合体现企业资产、股利和收益等的增长。因此,本文在研究中以销售增长来代表企业的增长,为了研究中小企业不同融资方式对销售收入增长的作用,本部分对销售收入增长率与资金来源项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发现中小企业销售增长与不同融资方式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中小企业改变超高或超低增长,保持财务可持续增长提供融资决策依据。在回归分析中选取的因变量是2004-2007年样本公司各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即实际增长率),选取的自变量是2004-2007年样本公司各年的流动负债比率(流动负债/总资产),长期负债比率(长期负债/总资产),留存收益比率(留存收益/总资产),外部股权融资比率(外部股权融资/总资产)。

(四)模型构建建立的回归方程为:

Y=a+b1X1+b2X2+b3X3+b4X4

其中:X1为流动负债比率;X2为长期负债比率;X3为留存收益比率;X4为外部股权融资比率;a为常数项;Y为销售收入增长率。

三、实证研究

(一)超高增长组多元回归分析如表2、表3、表4所示:

从超高增长组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可以看到R2值为0.097,adjustedR2值为0.088,说明模型拟合程度不是很理想,但是通过方差分析表3,可以看到回归方程的F统计量值足够高(F=10.764),与F值相对应的显著性水平小于0.05(sig=0.0000,sig=0.000

1.343>0,sig=0.0260,sig=0.039

0.05),外部股权融资对销售收入增长的作用很小,而且不显著(b4=0.085,sig=0.725>0.05)。

(二)超低增长组多元回归分析如表5、表6、表7所示:

从超低增长组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可以看到R2值为0.620,adjustedR2值为0.607,两者都较高,说明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较高,通过方差分析表6可以看到回归方程的F统计量值足够高(F=46.270),F值对应的显著性水平小于0.05(sig=0.0000,sig=0.0000,sig=0.0190.05),外部股权融资对销售收入增长也无显著作用(sig=0.951>0.05)。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通过前面对超高增长组和超低增长组的实证分析,综合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留存收益与超高和超低增长的中小企业上市公司收入增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超高和超低增长的中小企业中其作用程度都是第一位的,实证结果表明H1成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方面,当企业的财务政策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时,收入增长本身会引起企业留存收益的增加,留存收益本身与收入呈正相关关系。另一方面,梅耶斯的优序融资理论也告诉我们,当企业收入增长需要资金支持时,留存收益由于其低成本优势,往往成为企业首选的资金来源,它与企业收入增长有着更直接的联系。

(2)长期负债与超高和超低增长的中小企业上市公司收入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H2成立。由于长期负债融资对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契约约束力,它能够激励中小企业有效利用这部分资金,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长期负债的偿还期较长,能使中小企业即获得所需资金,又不必面临很高的流动性风险。不论是超高增长还是超低增长中小企业,长期负债对收入增长的作用都远远高于股权融资,长期负债对收入增长都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推动我国中小企业从股权融资走向长期负债融资,有利于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

(3)流动负债与超高增长中小企业上市公司收入增长呈正相关性关系,与超低增长中小企业上市公司收入增长关系不显著,实证结果表明H3成立。根据梅耶斯的优序融资理论,当企业内源资金不足时,其次选择的资金来源就是企业的债务融资,债务融资又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相比长期负债的高成本,流动负债更适合解决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对于超高增长中小企业,其高速的销售增长首先受制于流动资金的数量,当留存收益不足以弥补高速增长所引起的流动资金缺口时,流动负债就会成为其次选择的流动资金来源。对于超低增长中小企业理论上应该财务资源富余,实现增长不需要补充资金,本不应该对流动资金产生迫切的需求。然而如果这类企业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显著降低,就会导致原有流动资金生成和回笼速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才会迫不得已增加流动负债,其作用主要在于弥补流动资金效率下降所引起的资金缺口,而不是用于支持销售收入增长。

(4)外部股权融资与超高和超低增长的中小企业上市公司收入增长关系不显著。实证结果表明H4成立。股权融资虽然可为中小企业增长提供资金支持,但是股权资金并不能显著提高中小企业销售增长率。

对于超高增长的中小企业,销售收入的提高与股权融资关系不显著,真正促进超高增长中小企业销售增长的是留存收益、长期负债和流动负债。超高增长的中小企业在进行内部融资、负债融资之后,其资金已经足以支持增长,这类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收入,也就是说并非为了销售增长而进行股权融资。对于超低增长的中小企业,理论上应该资金富余,在当前的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下产生的资金超过了支持销售增长的需要,剩余的资金可以用来投资能够创造价值的项目,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类企业进行股权融资的作用或是弥补企业现有项目效率降低所形成的资金漏洞,或是投资于不产生收入和利润的项目,往往与企业价值创造无关,股权资金的增加一般不会提高企业增长率。

(二)建议实证分析结果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决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我国中小企业为实现财务可持续增长,在做出融资决策的时候应充分考虑不同的融资方式与增长之间相关性如何。不管是超高增长还是超低增长的中小企业,都应该合理选择融资方式,适时调整融资结构,其融资的指导思想应当是先内后外地融通资金,即首先选择内源融资,在内源融资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再考虑负债融资,最后考虑外部股权融资,这样才能使中小企业财务增长和财务资源相协调。如果中小企业遭遇资金瓶颈,无力扩张企业规模,势必会影响到中小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因此,中小企业要实现财务可持续增长,关键在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改善资产盈利水平以获取充足的内源资金,要有效利用财务杠杆适度负债。

参考文献:

[1]罗伯特·C·希金斯:《财务管理分析(第5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赵立航、熊蕾:《我国上市保险公司可持续增长实证研究》,《海南金融》2011年第5期。

[3]王玉春、花贵如:《从财务视角审视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会计研究》2007年第2期。

财务融资总结篇10

【关键词】融资结构可持续增长率经济增加值

从企业的生产、运营到最终的利润获取整个过程都以“增长”为核心理念;但增长是一把双刃剑,在增加股东财富和企业价值的同时也消耗着企业有限的资源。如何兼顾双方,在合理筹集并利用资源的前提下保证价值最大限度被创造,实现企业稳步健康增长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可持续增长率及相关模型分析

(一)可持续增长率的基本含义

企业价值的持续创造问题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聚焦的热点,“价值可持续化”作为一种发展目标被普遍接受。早在上世纪70年代,理论界就已提出可持续增长率(SGR)概念,并运用数学模型将之量化,扩展出一系列的“可持续增长模型”。其中对SGR最早进行研究的是R.C.Higgins,1981年他在《财务管理学刊》发表了“通货膨胀下的可持续增长率”一文,将SGR定义为:企业不向外部筹集资金时,销售所能增长的最高速度;也即企业不发行证券、不改变营业政策和资本结构时销售额的最高增长率。斯坦福大学的James.C.VanHorne在与John.wachowicz合著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第十版)中对SGR的解释是:根据经营比率、负债比率和股利支付比率的目标值表示的公司销售额的最大年增长率。Douglas.murray在著作《公司财务管理》中,阐述了SGR的概念,即:在公司财务杠杆不变时,运用内部和外部资金所能支持的最大销售增长比率。

(二)SGR模型的比较分析

1.Higgins模型

Higgins将SGR的计算基于企业资产运营能力(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不变和资本结构为目标资本结构(负债和股东权益之比保持不变)这两个前提条件,表示为:SGR=权益资本增长率=收益留存率×股权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期初权益期末总资产乘数。该模型还隐含另外两条基本假设:(1)企业不将股权融资作为财务规划的常规内容,故企业不愿意或不打算发行新股;(2)企业股利分配数额占税后利润的比例保持不变。可见Higgins将SGR看作是在保持目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不变的条件下,利用股东权益的增长获取相应的负债增长,从而使企业销售增长与财务资源增长同步,保持企业持续均衡发展的销售增长率。

2.VanHorne模型

VanHorne在松动了Higgins模型“不增加新股”的前提后,提出了“稳态模型”和“动态模型”,并强调指出,只有将销售额目标与经营效率和财务资源方面做到平衡,才能保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其稳态模型表现形式为:SGR=(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期末权益乘数×收益留存率)/(1-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期末权益乘数×收益留存率)。放宽假设的动态模型引入“新增权益资本”和“上期销售额”两个参数,并把“收益留存率”改为“分出利润”金额,其表现形式为:SGR={[(期初权益+新增权益资本-分出利润)×(1+产权比率)×总资产周转率]/[1-销售净利率×权益乘数×资产周转率]}×(1/基期销售-1)。VanHorne认为,通过计算SGR,管理者能够检查各种长期计划相互之间的一致性,通过指标分解可以顾全经营、筹资等各种决策,为其决策过程提供一个综合工具。

3.murray模型

该模型要求把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区分开,并假设流动负债随销售额成正比例增长。murray将模型设计为:SGR=[销售净利率×(1-股利分配率)×(1+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周转率-自发性流动负债/销售-销售净利率×(1-股利分配率)×(1+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

4.模型评述

Higgins模型回答了影响和制约企业的增长的财务因素,模型简单,且易于操作。但是,它只是一个静态模型,将增长决策或计划看作是一种纯粹的机械性活动;另外其假设前提也不尽合理。VanHorne模型的优势在于从动态角度研究了企业的增长问题,这与企业动态的经营环境是相匹配的。但该模型的可操作性较差,参数多杂且相对和绝对指标混合使用,不便于对企业的增长作出相关的决策。murray模型将债务融资按长短期限划分,是对模型的创造性演变,但应用不太广泛。

上述3种模型是内在统一的,都可得到大致相同的结论:企业的增长速度受限于SGR,而SGR取决于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和留存收益比率这4个因素,也即企业的经营效率与财务政策。对于经营效率而言,它的提高是有限度的;而财务政策虽然可以一时的改变以适应企业的高速增长,但风险很大。总之,融合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SGR模型,要求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销售水平稳步上升,盈利能力不断改善,在实现企业平衡增长的同时提高财务资源的使用效率,最终使企业各利益主体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SGR是由企业当前的经营效率、资本结构和盈余分配政策决定的内在增长能力,是企业目前经营方针、财务政策及盈余分配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从更深层次上综合揭示了企业的增长速度与目前的经营方针、财务政策以及盈余分配政策之间的关系。

二、基于SGR的融资结构策略

建立在企业一定经营效率基础上的筹资能力,形成企业可以利用的财务资源,支持着销售的最大增长,也是价值可持续增长的根源。SGR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了一个销售与资金平衡增长的参照系;在企业的实际销售增长超过或低于这个参照系时,企业经营管理者可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一)产权比率是优化融资结构的关键

根据SGR原始定义中的假设,通常认为影响SGR变动的起点在于销售净利率的变动;最终落脚点在产权比率的变动上,即一般在融资结构优化中企业所要决策的负债水平。决策者需通过权衡负债在企业资金来源(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总和)中的比重,确定最优资本结构,达到企业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产权比率是反映企业融资结构稳健与否的重要指标,同时它也表示股东权益对债务的保障程度。就指标本身来看,比率越低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承担的财务风险越小;反之,则表示企业具有高风险、高报酬的融资结构。总之,在保障债务偿还安全的前提下,高产权比率更益于推动销售的增长。

(二)债务融资是把“双刃剑”

负债会给企业带来双重影响:适度负债可以使企业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和税收利益,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但过度负债又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从而使企业的筹资能力下降,进而影响销售增长的持续性。因此,企业必须权衡财务风险与财务杠杆利益之间的关系,保证销售持续增长的负债限度及风险控制。对负债限度的考虑主要基于两点:一是按需融资,负债额度不应超过资金需求;二是恰当负债,以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为限,否则就应适当降低销售增长率以保证其持续性。股东权益是最直接的偿债保障因素,所以负债数额要与权益资本规模相适应。另外合理安排负债结构,可实现长短期负债规模与比例的合理搭配。

(三)内外源融资模式并重

将SGR模型用于指导实际,按照企业当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测定的可持续增长率往往与实际销售增长率不一致。若实际增长率比可持续增长率低,则企业财务资源就会处于低效率运转中,内源资金足以支持企业日常运营,因此不涉及外源融资;而当实际销售增长率高于可持续增长率,由于销售增长带来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同步增长,即需要增加外源融资以弥补销售增长带来的资金不足。因为内源资金是有限的,企业发展会受留存利润增长速度的限制,当内部财务资源所能支持的销售增长无法达到企业成长的要求时,将使企业丧失扩大财富、提升企业价值的机会。从上述SGR模型的因素分析可知,除了以利润为主的内源资金增长手段外,提高产权比率即增加外源债务融资是支撑销售增长的重要手段,所以企业销售超常增长的资金缺口主要依靠提高负债额度来补充,而外源股权融资仅作为调节产权比率的手段。

三、eVa与SGR整合的融资结构优化矩阵

(一)SGR的局限性

SGR模型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平衡销售增长与企业财务资源的框架,对于预防由于过度经营、资源紧张等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后果,起了积极作用。但它存在以下缺陷:

1.该模型的指标体系只是预测性质的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如果不能恰当使用比率分析,就容易发生偏差;

2.由于该指标体系中绝大多数指标均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所以这些指标很容易被人为“粉饰”;

3.对于经营业务活动非常频繁地发生剧烈波动的企业而言,利用SGR进行销售增长控制意义不大。

(二)eVa引入SGR的推导过程

1.引入eVa的原因浅析

经济价值增值(eVa),是指企业税后经营利润扣除债务和股权成本后的利润余额。用公式表示为:eVa=税后营业净利润-资本总成本。eVa指标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从股东角度重新定义企业利润,它考虑了企业投入的所有资本(包括权益资本)的成本,因此,它能全面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的真正盈利或创造的价值,对全面准确评价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相比单纯使用由传统财务指标组合的SGR而言,在解决企业增长过程中的资本分配以及资源优化配置问题上,融合eVa能够更好地从结果上衡量企业所实现的财富增值,企业所拥有的所有资源才能被充分调动并得到最优配置,从而保证企业真正实现可持续增长。

2.引入eVa的推导过程

由Higgins模型:SGR=权益资本增长率=B×Roe;而Roe=np/eq;np=(eBit-i)(1-t);eVa=eBit(1-t)-waCC×iC。其中:B表示收益留存率,Roe表示净资产收益率,np表示净利润,eq表示股东权益,eBit表示息税前利润,waCC表示综合资本成本率,iC表示投入资本,t为企业所得税税率。并非任何时候,以SGR速度增长都在为企业创造价值。

只有当资本收益率高于资本成本时,才可实现企业价值增值,因此需eVa0;也即eBit(1-t)-waCC×iC0,即eBit(1-t)waCC×iC;

所以SGR=B×Roe=B×np/eq=B/eq×(eBit-i)(1-t)B/eq×[waCC×iC-i(1-t)]。

令SGR0=B/eq×[waCC×iC-i(1-t)],其表示不损害所有者利益的临界可持续增长率;

令SGR*=SGR-SGR0=B/eq×np-B/eq×[waCC×iC-i(1-t)]=B/eq×[(eBit-i)(1-t)-waCC×iC+

i(1-t)]=B/eq×eVa。

(三)eVa与SGR相结合的融资优化路径选择

1.价值创造/增长率矩阵

以上通过公式推导将eVa融入SGR中,并整合出矩阵式融资结构优化模型(见图1)。该矩阵4个区域分别为:象限Ⅰ增值型现金剩余、象限Ⅱ减损型现金剩余、象限Ⅲ增值型现金短缺、象限Ⅳ减损型现金短缺。

2.基于eVa/SGR模型的融资路径选择

处于不同象限的企业应选择不同的融资策略,鉴于篇幅原因不做详细阐述,笔者将研究结果以表格形式总结如下(见表1)。

3.小结

SGR和eVa相融合的融资结构优化模型──价值创造/增长率矩阵,为企业实现价值可持续增长提供明智的融资策略,帮助企业在内外财务资源限制的条件下寻求实现企业平衡增长的融资结构,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罗伯特・希金斯.财务管理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詹姆斯・范霍恩.财务管理与政策[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