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风险评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06:05

交通安全风险评估篇1

关键词:道路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评估;控制

1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正面向多元化发展,轨道交通、地铁、轨道交通等构成了城市综合轨道交通网络,其中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环保、高技术含量的运输方式,正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轨道交通车辆运行对轨道平顺度要求极高,对下穿既有轨道交通工程桥梁的城市道路的施工关乎轨道交通工程运营安全和行车舒适度。道路以路堑下穿轨道交通工程桥梁,如果交叉处开挖深度较深,其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轨道交通工程桥梁基础及墩身产生影响,并会反映到桥上设置的轨道结构上。

文章基于a道路下穿轨道交通工程桥梁项目,研究道路施工时桥梁的基础受力、墩顶位移等,分析其对轨道交通工程桥梁的影响是否安全可控,并对a道路的设计和施工提出意见及措施。

2工程概况

轨道交通工程a道路特大桥采用(35+55+35)m连续梁跨越a道路,a道路在中墩7号墩和8号墩之间穿过,轨道交通工程桥墩均采用矩形桥墩,墩底尺寸3.6×3.8m,桥墩高度17.5m,承台尺寸宽×长×厚=8.0×9.0×3.0m,承台接8-Φ1.2m钻孔桩,桩长分别为20.0m(7号墩)、18.5m(8号墩)。

交叉处a道路为路堑,开挖深度约6.5m。a道路与轨道交通工程线路轴线之间夹角约为85°,a道路人行道边线与轨道交通桥墩最小距离0.17m。(如图1所示)

3有限元模型

文章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施工区域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分析,并充分考虑岩土材料非线性、桩同作用等因素。取轨道交通工程a道路特大桥7#、8#桥墩与其周边土体为主要分析对象建立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

模型model-1、model-2分别用于分析7#、8#桥墩受a道路开挖的影响。模型中建立了桥墩、承台及承台底面以下的土体。承台顶面以上土体以荷载形式施加,通过调整土面上的压力分布形式模拟整个路面开挖过程。土体模型尺度为(长、宽、高):60m×60m×40m。模型整体如图2(a)所示,桥墩及基础如图2(b)所示。

model-1模型共有150074个节点,143660个单元;model-2模型共有119098个节点,111446个单元。模型中包括了土体、桥墩基础两个部分,全部由六面体单元C3D8R组成。土体与基础之间采用面对面接触形式连接以模拟桩土作用。

4计算结果

4.1对轨道交通工程7号桥墩的影响

4.1.1基础受力分析

根据model-1的计算结果,提取了7#桥墩基础3#角桩的侧摩阻力、桩身轴力等参数,以评估桥梁桩基承载力是否受到影响。

由图3可知,桩基下部桩侧摩阻力在开挖后有较明显的减小,且靠近开挖土体一侧的桩基下部在挖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负摩阻力。其原因是,上部土体开挖后,下部土体的地应力得到释放,土体向上隆起,并通过承台将基础向上抬起,故而桩基下端与桩周土体发生一定程度的反向滑移,引起桩端摩阻力降低。但桩侧摩阻力绝对值较小,不大于3Kpa,可以认为开挖前、后的桩侧摩阻力变化对桩基承载力影响不大。

从图4可知,开挖后桩身轴力小于开挖之前桩身轴力。其原因是,土体开挖后,土体局部隆起,向上挤压承台底部,引起桩身轴力减小。此时基础承台底与桩底承受的荷载重新分配,承台底部土体承载增大,桩端土体承受荷载减小。桩身轴力的减小对于桩基本身以及桩端下部的土体是有利的,但仍需要研究承台底部土体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提取了开挖前、后承台底土体上表面接触压力云图,如图5所示。

由图5知,开挖前承压土面区域最大压应力为36.8Kpa,局部最大压应力可达55.3Kpa;开挖后承压土面区域最大压应力增大为45.3Kpa,局部最大压应力可达67.9Kpa,满足规范要求。

4.1.2基础变形分析

图6则为开挖前、后基础与土体之间的变形关系图,土体在桥墩基础位置处发生不均匀隆起,引起承台上浮并使得承台朝开挖段相反方向发生偏转,基础的隆起和偏转会导致桥墩发生竖向及顺桥向位移。

表1列出了各工况下7号墩墩顶中心位置的各个方向上的位移增量,可知工况1引起墩顶中心上浮量和顺桥向位移量最大,最大值分别为1.149mm和3.031mm;工况4引起的横桥向位移最大,最大值为1.050mm。

表1中竖向位移向上为正,顺桥向位移指向线路前进方向为正。

4.2对轨道交通工程8号桥墩的影响

4.2.1基础受力分析

根据model-2的计算结果,提取了8#桥墩基础1#角桩的侧摩阻力、桩身轴力等参数,以评估桥梁桩基承载力是否受到影响。

由图7可知,桩基下部桩侧摩阻力在开挖后有较明显的减小。其原因是,上部土体开挖后,下部土体的地应力得到释放,土体向上隆起,并通过承台将基础向上抬起。故而桩基下端与桩周土体发生一定程度的反向滑移,引起桩端摩阻力降低。整体上看,桩侧摩阻力绝对值较小,不大于3.5Kpa。所以认为该桩基在道路开挖前后的桩侧摩阻力变化程度对基础整体承载力影响不大。

从图8可知,桩基角桩的轴力在土体开挖后也减小了。其原因是,开挖后土体局部隆起,向上挤压承台底部,引起桩身轴力减小,桩端土体承受荷载减小。虽然桩身轴力的减小对于桩基本身以及桩端下部的土体是有利的,但此时基础承台底与桩底承受的荷载重新分配,承台底部土体承载增大,特提取了开挖前、后承台底土体上表面接触压力云图,如图9所示。

如图9(a)所示,开挖前承压土面区域最大压应力为35.6Kpa,局部最大压应力可达55.3Kpa。如图9(b)所示,开挖后承压土面区域最大压应力增大为39.5Kpa,局部最大压应力可达59.2Kpa,满足规范要求。

4.2.2基础变形分析

图10则为开挖前后基础与土体之间的变形关系图,可以发现,土体在桥墩基础位置处发生不均匀隆起,引起承台上浮并使得承台朝开挖段相反方向发生偏转,基础的隆起和偏转会导致桥墩发生竖向及顺桥向位移。

表2列出了各工况下8号墩墩顶中心位置的各方向位移增量,可知工况1引起的墩顶中心上浮量和顺桥向位移量最大,其值分别为0.562mm和1.843mm;工况4引起的横桥向位移量最大,其值为1.13mm。

表2中竖向位移向上为正,顺桥向位移指向线路前进方向为正。

5控制方案

(1)轨道交通工程桥墩范围为人工填土,应采用坡度较小的边坡,以保证边坡稳定,并减小轨道交通工程桥墩承受的土压力。

(2)道路开挖时应分层开挖,每层同步下降,避免产生过大土压力。

(3)轨道交通工程桥墩附近人行道与道路之间高差大于40cm,轨道交通工程桥墩安装防撞装置,以避免车辆直接撞击轨道交通工程桥墩。

(4)轨道交通工程桥墩附近路面禁止采用重型机械碾压,应采取小型机械夯实,施工机械严禁碰撞桥墩。

(5)严禁在轨道交通工程桥墩附近堆放土方。

(6)施工过程中严禁抽取地下水。

(7)加强施工监测,对轨道交通工程桥墩附近一定范围土体以及墩身进行动态化监控量测,密切关注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及桥墩变形。

(8)道路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对该段轨道交通桥梁上轨道平顺性进行复测,根据测量结果决定是否进行轨道标高调整。

6结论

文章对a道路下穿轨道交通工程a道路特大桥施工现场及桥梁基础进行了三维仿真建模分析,模拟了a道路路堑开挖施工对桥梁所造成的影响。分析了桥梁基础受力、变形等相关参数,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道路及管线开挖后,基础及土体内力重新分布,桩体及桩端土体持荷降低,承台底部及其下的土体持荷上升。计算结果表明,轨道交通工程桥梁基础受力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2)道路及管线开挖过程中引起7号桥墩短期竖向最大隆起

1.666mm、8号桥墩短期竖向最大隆起0.988mm,小于其上连续梁计算采用的基础非均匀沉降值10mm,满足连续梁结构安全需要。

(3)道路开挖后,6号墩基础后期总的沉降量为0.8mm,7号墩

基础后期总的沉降量为0.1mm,8号墩基础后期总的沉降量为0.7mm,9号墩基础后期总的沉降量为1.1mm,满足墩台均匀沉降量不大于30mm、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不大于5mm的要求。

(4)开挖引起7号墩产生的顺桥向位移3.031mm,8号墩产生顺桥向位移1.843mm,由于7号墩为活动墩,8号墩为制动墩,梁体将跟随制动墩发生移动,但实际情况下活动支座仍可对梁体产生一定的摩阻力,7#墩将限制整个梁体的顺桥向位移,故梁体的移动距离必将小于1.843mm,该值在轨道交通轨道接头位移变化容许范围内。

(5)车辆轮载作用在承台上引起的偏压可能造成桥墩产生顺桥向位移0.163mm(指向道路侧),满足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

[1]范力础.桥梁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苏洁,等.地铁隧道穿越既有桥梁安全风险评估及控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34(1):3188-3195.

[3]颜志华.轨道交通桥梁结构设计与试验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11,24(3):70-73.

[4]铁道第三勘测设计院.桥梁地基和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5]铁道第一勘测设计院.铁路工程地质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6]甘杰文.关于预防和减少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0).

交通安全风险评估篇2

关键词:车辆;风险;评价指标;研究

一、选择恰当实用的评价方法

目前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有很多,大体可分为定性分析法、半定量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1.定性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是对分析对象的车辆运行潜在危险状况进行系统、细致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其车辆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做出大致评估。定性分析方法主要用于识别最危险的车辆运行安全事件,难以给出车辆运行安全风险等级。

2.半定量分析方法

半定量分析方法是将对象的危险状况表示为某种形式的分度值,从而区分出不同对象的事故危险程度。半定量分析方法用于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的相对危险性,同时可以评估事故发生的概率和频率,并根据结果比较不同的方案。

3.定量分析方法

目前的定量分析方法大致可分为精确定量分析与模糊定量分析两类。精确定量分析方法以计算机建立车辆运行模型,进行运行情况模拟,运算量大。模糊综合评估方法是将模糊理论与综合评估方法相结合,通过评定系统各因素对安全(不安全)的隶属程度情况来综合评定系统安全状况,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

二、全面分析安全风险影响指标因素

1.人的因素分析

驾驶员是交通安全中的主体和能动因素,其责任事故的发生主要是在行车过程中反应、分析和操作三个环节上出现了错误。对交通事故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理、心理状况不符合交通安全的要求;违章行走、违章操作、违章装载、违章行使;对他人的交通动态及道路变化、气候变化、车况变化观察疏忽或采取措施不当等。

2.车辆因素分析

车辆是交通出行的工具和载体,是交通事故的直接“参与者”,是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交通安全有密切的关系。其风险因素除了包括:车型、车龄、车况、使用性质、安全防护性能等方面。

3.道路环境因素分析

环境因素涵盖范围较广,从任务性质、执行任务的时间特征、行驶区域的气候天气情况、地形地势、道路交通状况等。这些因素不仅影响车辆操控通行,还影响驾驶员和乘车人员的心态行为,是事故发生的关键诱因。

三、获取准确度高的指标权重

指标相对重要性的度量值称为权重或权系数。科学、合理地确定指标的权重,才能确保评估结果的可靠性与正确性。目前,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有十几种,依照权重计算时原始数据的来源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即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及组合赋权法。先明确各因素相互重要程度或对主事件的影响程度,然后通过数学方法的计算得到权重值。

四、构建实用可行的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根据风险评估方法的分析,根据车辆运行安全风险评估的实际情况,确定选用模糊安全评估方法构建模型。

(1)建立综合因素的评估集合。将表明某系统安全状况且具有特定属性的因素(V1,V2,…,Vp)的全体称作综合因素评估集合V:V=(V1,V2,…,Vp);

(2)分配各评估因素的权重。每个因素都从某一方面表达了系统的安全状况,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根据影响程度,对其配以不同的权重:

设系统中各因素为:V1,V2,…,Vp,各自分配的权重为:a1,a2,…,ap(0≤ai≤1),∑ai=1,设a为综合权重分配集合,则:a=(a1,a2,…,ap);

(3)建立子因素的评估集合Vi。由于因素Vi还受到各子因素v1,v2,…,vk的影响,所以子因素评估集合写成:Vi=(v1,v2,…,vk);

(4)分配各子因素的权重。设各子因素为:v1,v2,…,vk,各子因素分配的权重为:u1,u2,…,uk,则子因素权重分配集合为u=(u1,u2,…,uk);

(5)建立评估矩阵。请专家对各因素进行评分;

设隶属关系矩阵为Ri,则:

(6)各因素评估矩阵Bi:Bi=ai·Ri

(7)综合评估矩阵B:B=[B1B2…Bn]t

(8)总评估矩阵C:C=a·B(a为综合权重分配集合)

(9)系统的总得分f:f=C·St(St为综合评估集合V的级别分值)

(10)按照综合评估系统的安全等级确定系统的状态。

通过对基本步骤的分析,可以得出安全评估的主体模型为:

Bi=ai·Ri

Bi——某一参评对象的模糊合成值;

交通安全风险评估篇3

近年来,国内对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与讨论与日俱增。根据《食品安全法》,我国目前正在通过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制度来进行食品安全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作为核心议题,受到国内外众多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本文就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如何该理论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一.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1.食品安全风险的定义

食品安全风险是指发生食品不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和严重性[1]。

2.风险管理的定义

风险管理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选择和实施适当的管理措施,尽可能有效地控制食品风险,保证公众健康[2]。

3.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结构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可分为4个部分:风险评价、选择评估、执行评估、监控和回顾。

4.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原则

4.1遵循结构性方法

风险管理结构性方法的要素包括风险评价、风险管理选择评估、风险管理决策执行以及监控和回顾。

4.2决策的主要目标是保护人类健康

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判定应该首先考虑人类健康,而且风险水平的差异应避免随意性或不公正性。

4.3决策和活动应当透明作文http:///zuowen/

风险管理应当识别所有风险管理过程要素的系统程序和文件,包括决策的制定。对于所有利益相关方面而言都应当遵循透明性原则。

4.4风险评估政策的制定应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风险评估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对于有价值的指南或政策性意见的选择,特别是有可能被应用到专门的风险评估过程决策中的意见,应当与风险评估人员事先沟通,在风险评估之前做出决策。

4.5应当确保风险评估过程的科学独立性

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职能应当相互分离,这是确保风险评估过程科学完整所必须的,并且这也有利于减少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利益冲突。虽然在职能上应相互分离,但风险管理者和风险评估者应当相互合作。风险分析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风险管理者和风险评估者之间的相互合作在风险分析的实际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不可缺少的[3]。

4.6应考虑风险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

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风险评估都应包含关于风险不确定性的定量分析,而且定量分析必须采用风险管理者容易理解的形式。这样,风险决策制定才能将所有不确定性范围的信息考虑在内。

4.7应当保持与所有利益相关者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

保持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相互交流是风险管理整体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风险信息交流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交换的过程,其更为主要的功能是通过风险交流,使那些对于风险管理来说切实有效的信息和意见能够真正应用到管理决策中。//html/jianli/

交通安全风险评估篇4

关键词:美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程序

中图分类号:tS201.b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979X(2008)11-0074-03

analysisofFoodRiskanalysisoperatingprocedureinUSa

GeYu,CHaoQiang-guo

美国分析食品安全风险已成为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工具,是制定食品安全方针的基础。按照wHo/Fao的定义,风险分析是通过分析统计毒理数据污染物残留数据手段,评估接触量及相关参数等科学体系中的步骤,确定某种食品毒害物的风险并建议其安全限,以供风险管理者综合社会经济政治及法规等各方面的因素,在科学基础上作出决策并制订管理法规。风险分析包括风险评价、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三大要素,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

1美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特点

国家层面上,美国有两个最大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1)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负责除肉类和家禽产品以外的国内和进口食品的安全,以及制订畜产品中兽药残留最高限量的法规和标准;(2)美国农业部(USDa),负责肉类和家禽食品的安全,并被授权监督执行联邦食用动物产品安全法规[1]。

两大部门风险分析活动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透明性、团队性、持续性。(1)透明性对任何可能影响风险评价的因素作出声明,对评价作出清晰简明的记录,全员参与风险评估过程,开始、执行和完成都透明化并易于理解;(2)团队性风险评价尤其是定量的风险评价非常复杂,因此,FDa和USDa都必须组成微生物、化学、流行病学、药学、数理统计、毒理学、食品学、食品工艺学等多学科团队;(3)持续性一个复杂主题的风险评价是一个持续改进、反复的过程,需要各风险分析团队以及相关个体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在提供足够信息供风险管理者作出风险决策的前提下,风险评估过程越简单越好。

2美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程序、团队及职责[2]

作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部分,FDa和USDa将风险分析的框架运作模式透明化,明确风险评估、风险交流和风险管理团队的角色和功能,规范这些团体何时及如何相互合作。

2.1FDa下属的食品安全与应用营养学中心(CFSan)团队与职责

FDa下属的CFSan是风险分析程序的框架构设和主要施行者,其活动通过风险管理、风险评价和风险沟通团队完成。风险分析团队功能上是独立的,但以经常性、规则性的互动开展工作。

风险管理团队(Rm):职责是明确描述风险评价的问题,提供关键的假设和监督评价过程,形成风险管理措施与计划。

风险评价团队(Ra):职责是开展评估活动,必要时改进风险管理团队提供的假设,解释结果的不确定性及假设对结果的影响。

风险沟通团队(RC):职责是为风险评价团队和风险管理团队提供食品安全各利益相关方所关注的问题、需要获得的信息以及对食品安全的理解等方面的内容,促进相关各方的信息交流;根据评价结果和管理决策开展公众健康信息交流。

每项风险分析确定一个领导者,以确保所有团队按同一时间表开展活动,并确保以反复持续跟进的方式开展风险分析,包括积极探索团队成员之间的参与和合作,与其他各方的沟通与交流。

另外,美国CFSan的风险分析组织框架还包括三个独特的职位:1名科学顾问、1名风险分析协调员和1名风险评价项目经理:(1)科学顾问确保风险评价的科学性,坚持所有决定的可信性和透明度,并对各项科学政策论题负责;(2)风险分析协调员协调风险管理者、风险评价和沟通团队,促进他们之间交流和沟通;(3)风险评价项目经理对评价过程进行行政和技术管理。风险评价组组长主要对评价的技术行为负责。规模小、复杂性不强的风险评价项目,风险评价组组长与风险评价项目经理可由一人担任。

风险分析团队、科学顾问、风险分析协调员和风险评价项目经理之间的关系见图1。

注:黑色箭头表示两组之间的特殊基础和关联;浅色箭头表示团队之间的对话

2.2CFSan的风险分析程序

CFSan的风险分析框架包括识别/选择、计划、执行、回顾和/发表等活动。每个风险分析活动过程及责任各方见表2所示。

2.3USDa的食品安全检查局(FSiS)[3]

FSiS是美国农业部风险分析程序的框架构设和主要施行者。在FSiS,其整个风险分析活动均处于标准操作程序之下。同样,FSiS的风险分析程序也需要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沟通这三个团队的有效协作,每个团队都有各自的职责和功能。在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之间,功能要相对独立,通常为了保证风险评估过程的科学性,避免破坏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风险评估者不对风险管理负责。风险管理者和风险评估者之间要经常交流,确保风险评估结果满足需要,并能回答风险管理者的需要,确保有效的风险管理决策。

在FSiS,风险评估由公众健康科学部(opHS)的风险评估部门执行。风险评估部门包括两个团体:管理事务和暴露模型分部,技术分析和评价分部。管理事务和暴露模型分部的职责是:(1)综合协调风险评估结果转化为政策决定和风险管理决策和教育培训计划;(2)为部门提供系统模型和暴露评估方面的专门意见(3)将风险评估结果与不同的相关人员和参与者进行交流。技术分析和评价分部的职责是确认、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进行风险评估,为风险评估活动提供科学和公共卫生技术支撑;公共事物、教育和部(opaeo)在风险交流方面起主要作用,负责机构内部与其他政府机构、公众之间的交流,确保信息的有效性。该办公室还向高级管理部门就风险交流策略提供建议,向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部门就风险交流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建议。政策和项目发展部(oppD)担任风险管理者的角色。他们负责确认食品安全问题,阐述由风险评估回答的风险管理问题。oppD决定是否要开展风险评估,权衡基于风险评估的风险管理方法选择,选择风险管理决策。他要综合考虑风险评估中的科学和技术证据、社会和经济因素,努力降低、消除或控制公众健康风险。在风险管理决策执行过程中,风险管理者还应对其进行监控和回顾,以确保其有效性。下面列出了风险分析程序的具体阶段和相关的职责部门。

4启发和展望

我们可以看到,在FDa和USDa,风险分析已经作为食品安全管理的基础工具,形成了程序化的操作模式。事实上,美国于1997年宣布总统食品安全行动计划时,就认识到风险评价在达到食品安全目标上的重要性,要求所有的具有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职责的联邦政府机构都要建立机构内风险评价团体[4]。所有这些对政府出台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风险分析在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上尚处于探究之中,有很多工作尚需研究和探索。我们认为,当务之急,应结合当前我国特色的食品安全管理分配模式,借鉴部分国外的先进经验,在各相关管理部门尽快探索建立标准化的风险分析操作模式,并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

注:上述部门代号对应名称如下:

oppD:officeofpolicyandprogramDevelopment政策和项目发展部

opHS:officeofpublicHealthScience公众健康科学部

FSiS:FoodSafetyandinspectionService食品安全检查局

oFo:officeofFieldoperations室外操作部

opaeo:officeofpublicaffairs,education&outbreach公共事物、教育和部

Da:Deputyadministrator副行政长官

oC:officeofCommunication联络办公室

参考文献

[1]张凡建,于丽萍,陈向前,等.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工作原则及其启示[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9):6-7.

[2]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cfsan.fda.gov

交通安全风险评估篇5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控制

为了有效防范银行信息系统风险监管,银监会正式颁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指引》,以促进我国银行业信息系统安全、持续、稳健运行。作为基层银行,就要认真学习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的特点,建立适合商业银行风险特征的评估模型,运用先进的风险评估方法,逐步完善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流程,并通过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手段,保障企业信息资产的安全,确保系统数据的完整,使商业银行适应复杂的运行环境,满足日益强化的风险管理需要。

一、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模型

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模型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基于业务风险控制的风险评估模型和基于信息技术控制的风险评估模型。商业银行信息系统按业务划分,主要业务模块包括柜面业务系统,atm、poS、网上银行、电子商务支付和客服中心等,其中柜面业务子系统包括:存取款、贷款、信用卡、中间业务、国际业务、结算、代收代付等。其商业银行的业务功能结构如图1。

以上可以看出,基于业务风险控制的风险评估模型是针对业务流程的控制和业务的风险管理,是信息系统在规划、研发、建设、运行、维护、监控及退出过程中由于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1]。

另一类是关于技术控制的风险评估模型。这类模型建立在相关的信息安全标准之上,主要考虑的是安全技术的实现架构和实现方式,并以此来评估系统的技术风险。银行的安全架构是由物理设备安全、网络安全、交易安全和数据完整性安全等,其中交易安全包括:密码技术、身份认证和安全交易技术。其层次结构如图2。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飞速发展,随着银行业务的拓展,各种中间业务等银行新型业务和金融产品的出现,银行信息系统开始不同程度向外界开放,对银行开放信息系统的依赖越来越强。加上各商业银行实行数据大集中,将过去保存在基层的存贷款等业务数据集中到高层数据库存放,导致单笔交易所跨越的网络环节越来越多,银行信息系统对通信网络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电子金融服务的发展,使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开放运行,与公共网络连接,暴露在公共网络具有各种威胁底下,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子商务支付等银行新业务,在成为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点的同时,导致银行信息系统的风险剧增。商业银行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要求进一步提高。

二、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方法

商业银行在面对实际的信息风险时,需要建立定位于信息全面管理的风险评估模型。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实现对信息系统风险的识别、计量、评价、预警和控制,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提高信息化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1]。因此,必须兼顾业务风险模型和技术风险模型的相关方法,建立一种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识别模式,用于发现系统自身内部控制机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危险因素,发现系统与外界环境交互中不正常和有害的行为,找出系统的弱点和安全威胁的定性分析;必须建立一种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评价模型,用于在银行信息系统风险各要素之间建立风险评估,计量风险的定量评价方法。

根据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模型,其中基于业务风险控制的风险评估模型主要针对银行业务具体处理,其风险识别是观察每一笔具体的业务数据,也可以转化为银行资产的差错;其中基于信息技术控制的风险评估模型主要针对安全保障技术,其风险识别是找出系统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据此,可以推理出系统风险评估模型为:

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模型由四个模块组成:业务差错识别模块负责找出每一笔已经发生的差错业务,其方法是通过业务差错发现和资产调查寻找每一笔差错业务,修正商业银行信息系统运行错误;威胁分析模块负责寻找技术安全威胁,用安全扫描来找出安全漏洞,用入侵检测来发现受到的侵犯;安全分析模块负责对系统设置的安全策略进行分析,对系统内部运行的软件进行分析;系统安全评价模块在前面三个模块分析结论的基础上由银行风险因素诊断指标体系得出系统安全评价量化指标。

该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模型的特点主要是:1.业务风险评估和技术风险评估同一量化构成信息系统的风险,便于系统的横向比较;2.采用自动化的检测评价为主的方法,对于硬件的风险和人为的风险,可以加入人工评价修正,有利于实时监控;3.系统简洁,事前预防和事后发现相结合,可行适用。

三、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控制措施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进行风险计算,计算出大致成本,控制防范风险就是要采取行动,并得到资金的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信息系统总体规划,制定明确、持续的风险管理策略,按照信息系统的敏感程度对各个集成要素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实施有效控制[1]。

在硬件方面控制风险,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供应商,选择满足安全要求的解决方案。在网络安全方面,要将银行内部网络与银行外部网络隔离,通过防火墙或者服务器连接。通过隔离连接容易实现数据检查,减少系统暴露面,发现问题系统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在银行信息系统建设上,可以借鉴成熟的运行系统,采用成熟的信息技术,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使用正版软件,加强软件版本管理,优先使用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积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系统和相关金融产品,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本机构信息化成果。[1]

在银行信息系统运行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信息系统相关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等;明确与信息系统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建立制约机制,实行最小授权。[1]

银行信息系统风险管理要坚持持续管理风险的理念,银行信息系统风险的存在是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持续管理就是要跟随环境的变化。建立持续管理策略,就是在银行信息系统中,不断地进行评估。不断地实施pDCa循环,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测(Check)、改进(action)四个进程。安全控制的境界不能放在不断纠正错误上,应该放在预防上,就是要不断检测,不断发现不安全因素,不断地改进,使系统符合变化环境下安全需求。

参考文献:

交通安全风险评估篇6

【关键词】: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安全认证安全相关系统

1.概述

随着社会进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度迅速增加,交通拥堵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安全正点、快捷舒适及污染小等特点,建立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系统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途径。人们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实现列车安全、快速、高效的运行是目前轨道交通领域亟待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作为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营效率的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在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行车安全及旅客舒适度等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是运用技术手段保证行车安全。它包括车站信号控制系统(车站联锁系统)和区间信号系统以及机车信号系统几个部分。信号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营效率。信号系统虽然在工程投资中并不占很高的比重,但是由于信号系统担任着指挥列车安全运行的任务,关系到成千上万乘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此,需要专门考虑在系统出现故障,或操作人员不慎进行错误操作的情况下,系统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乘客安全。目前无论是国产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还是国外设备国产化的推广应用所遇到的共同问题就是:国内开发的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缺乏权威的安全认证机构进行认证。而国际通行的方法都要求有安全认证这一步,这样国内开发的信号系统就难以参加相关项目的招投标。通过安全评估可以系统地从计划、设计、制造、运行等全过程中考虑信号系统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问题,发现系统开发过程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搞清引起系统灾害的工程技术现状,论证由设计、工艺、材料和设备更新等方面的技术措施的合理性学习。研究国际安全标准和相关的安全评估和认证体系,并结合中国轨道交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安全评估和认证体系势在必行!

2.相关的国际标准

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已经有了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他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管理,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安全评估、认证、管理体系,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安全评估的技术标准。

ieC61508是国际电子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国际标准,是进行轨道交通安全评估和论证重要的参考标准。

在铁路运输领域里,人们对安全相关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铁路信号控制系统中,首先于1963-1965年在日本由信号保安协会开展起来,所进行的研究是以“电子技术信号设备的研究”为主体展开的,提出了相应的报告。

国际铁路联盟研究实验所(oRe)a118课题在1969年至1977年期间共出版了13个报告和2个技术文件,系统地考证了“电子技术在铁路信号系统中的应用”,a155课题在1982年至1988年期间发表了“在铁路信号设备中电子元器件的应用”报告,在a155课题的基础上,1990年1月,国际铁路联盟(UiC)了738R规程,给出了安全信息的处理和传输的一系列建议。

欧洲国家在宣传和介绍ieC61508国际标准的同时,以ieC61508国际标准为基础,吸收该标准的精髓,制订行业标准。欧洲电气化标准委员会(CeneLeC)下属SC9Xa委员会,制定了以计算机控制的信号系统作为对象的铁道信号标准,它包括以下4个部分。

(1)en-50126铁路应用: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规范和说明。

(2)en-50129铁路应用:安全相关电子系统。

(3)en-50128铁路应用:铁路控制和防护系统的软件。

(4)en-50159.1铁路应用: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统。

它们的相互关系和涉及到的具体信号领域见图2-1。

2.1ieC61508标准

ieC61508国际标准规范了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软硬件生存周期的各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提供一个制定安全需求规范的方法。它由7个部分组成:

第1部分总的要求

第2部分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系统的需求

第3部分软件需求

第4部分定义和缩略语

第5部分决定安全完整性级别的方法实例

第6部分应用ieC61508-2和ieC61508-3指南

第7部分技术和方法总论

其主要目标:

1)对所有的包括软、硬件在内的安全相关系统的元器件生命周期范围提供一个安全监督的系统方法。

2)提供一个确定安全相关系统安全功能要求的方法。

3)建立一个基础标准,使其可直接应用于所有工业领域,同时,亦可指导其他领域的标准,使这些标准的起草具有一致性(如基本概念、技术术语、对规定安全功能的要求等)。

4)让使用者和维护者放心使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技术。

5)建立一个概念统一、协调一致的标准。

在ieC61508中有个重要的概念:安全生命周期。安全生命周期是指从方案的确定阶段开始到所有的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其它技术的安全相关系统、外部风险降低设备不再可用时为止,这个时间周期内发生为实现安全相关系统所必需的活动。图2-2是ieC61508描述的系统安全生命周期流程图。

2.2en标准

2.2.1en50126

该标准定义了系统的RamS(reliability、availability、maintainability和safety),即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并且规定了安全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对RamS的管理和要求。但是在该标准中,未定义RamS的具体的定量目标。此处的生命周期和ieC61508中安全生命周期是一个概念。

RamS作为系统服务质量衡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整个系统安全生命周期内的各个阶段通过设计理念、技术方法而得到的。为了达到规定的RamS,必须针对前面的RamS影响因素,在整个系统的生命周期内有效控制RamS的影响因素,即系统的随机故障和系统故障。en50126要求在整个安全生命周期进行RamS管理,针对每个阶段给出应需要完成的RamS任务,同时给出相关的具体文档和要求。

2.2.2en50128

由于在信号系统中采用计算机(包括微机、单片机)越来越广泛,由软件来承担安全性需求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软件安全性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为此en50128针对软件的安全保证提出了相关的规范和设计标准。在该标准中,对铁路控制和防护系统的软件进行了安全完善度等级的划分,针对不同的安全要求制订了相应的标准,按不同等级对整个软件开发、检查、评估、检测过程包括对软件需求规格书、测试规格书、软件结构、软件设计开发、软件检验和测试、软硬件集成、软件确认评估、质量保证、生命周期、文档等提出相应的程序与规范的要求。

2.2.3en50129

这个标准定义了为了保证安全相关的铁路信号电子系统/子系统/设备安全所必须满足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1)质量管理措施

2)安全管理措施

3)功能和技术安全措施

4)安全接受和论证

作为一个安全相关系统要作到系统的安全能够得到接受和论证,必须经过前三个步骤。en50129就是针对一个安全事例来指导系统研究开发人员在整个系统

研制开发生命周期内所要完成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相关的技术安全措施的实施。对于安全管理,引入ieC61508提出的安全生命周期概念,就是说对于安全相关系统的安全部分,在设计时按照该步骤进行设计,并且需要进行全程的安全评估和验证,目的是进一步减少和安全相关的人为失误,进而减少系统故障风险。图2-3将系统各个层次的开发和评估论证对应起来,描述的是“V”字型系统安全生命周期。

2.2.4en50159.1en-50159.1

铁路应用:通信、信号和过程控制系统在铁路中应用第一部分:封闭传输系统中安全相关通信。这个标准适用于采用封闭传输系统实现通信目的的安全相关系统。对安全相关设备和传输系统的通信接口信息传输提出安全要求。

3.国外的安全评估体系

欧美国家开展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安全研究比较早,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安全评估体系,如英国CaSS安全评估框架,德国tUV评估体系等,它们主要以en铁路标准为基准,依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已有线路和在建项目的信号系统进行安全性论证。下面以英国CaSS安全评估框架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3.1英国CaSS安全评估框架

CaSS是英国工商部(Departmentoftrade&industry)和健康安全部门(Health&Safetyexecutive)制定的一个安全评估认证框架项目,为此还成立了CaSS策划公司,它的任务和目标是为基于ieC61508标准的安全相关系统开发一个标准的认证框架。

在CaSS框架中,评估员由权威部门考核和认证,并要求独立于运营商和系统制造商。评估员对认证机构负责,认证机构对客户负责。政府相关监督部门由具有安全认证经验的专家组成,CaSS也有自己的技术委员会,确保满足技术发展的需要,CaSS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会根据ieC61508的修订进行修改。在英国UKaS是唯一授权安全论证

的机构,进行CaSS框架认证的机构都要向UKaS申请授权。系统制造商再向这些UKaS承认认证机构申请评估。CaSS公司会对评估员进行考核,监督评估过程[12]。

3.2英国铁路工程安全评估原则和方法

目前英国在铁路安全管理中普遍应用aLaRp原则(asLowasReasonablepracticable)[13],它是将安全相关系统的风险分成以下三类:

1)足够大的风险,我们不能接收;

2)足够小的风险,我们可以忽略;

3)介于以上两种风险之间的风险,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可行的、合理成本下的方法将其降到可以接收的最低程度。

对于第三种风险,我们采用aLaRp(asLowasReasonablypracticable)原则进行风险的减低,该原则的含义是采用尽可能低的成本、合理的、可行的方法进行风险降低。我们将以上三种风险在图3-2中进行描述。

在图3-2的最上层,即高于不可接收风险等级,该部分的风险被认为是不可接收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必须拒绝;

在不可接收风险等级以下,我们采用aLaRp原则进行风险的减低,在该阶段,必须对风险减低而花费的代价进行评估,在风险和代价

之间进行平衡。在可接收区域边缘以下,该区域的风险有些微不足道,可以忽略。我们不需要采用任何方式或方法去减低它,当然我们必须将该区域的风险始终保持在该等级水平上。

在Railtrack铁路咨询公司出版的工程安全管理黄页[13]中把安全评估过程分为两部分:安全审核和安全认证。

安全审核是要检查工程的安全管理是否完善,能否和安全计划保持一致。评估员应该检查一下安全计划里说明的标准和步骤是不是被正确的执行了,看一下工程行为和安全计划是不是具有继承性。安全审核最后要有一个安全审核报告,这个报告应该包括:对项目和安全计划一致性的评价、认为安全计划可行的评价和计划相符或是有所改进的建议。

安全认证是一个判断和系统相关的风险扩大或者减小到一定等级的过程。系统的安全要求是安全认证的核心。评估员应该根据产品制造商提供的安全事例(SafetyCase)回顾一下安全需求规范以评价它对控制系统风险是不是已经足够,以及系统能不能满足安全需求规范。进行安全认证的目的就是收集足够的信息来证明系统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4.我国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安全评估与认证体系框架设想

我们设想中的轨道交通安全评估与认证体系参照的是CaSS框架,由轨道交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专家组制定安全认证标准和方法,相关单位可以据此申请成为第三方认证机构,聘请评估员对于安全相关系统进行安全认证,包括安全认证机构、安全标准、安全认证方法以及相关各方(政府、设备生产企业、运营单位、认证机构)之间的制约关系、权利和义务等等。如图4-1所示。

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在体系建立初期,政府主管单位集中安全、质量、科技、生产等管理部门成立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安全评估体系领导小组;

第二层次:安全评估体系领导小组组织权威专家和相关技术人员成立权威机构,进行安全评估相应标准和规范的制订工作;

第三层次:进行安全评估者的资格论证,考核独立的个人或机构进行安全评估的资格,这些个人或机构应独立与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等业务;可以批准多个评估机构,但每年论证机构必须对这些评估机构或个人进行资格审查或评估;

第四层次:对参与信号系统设计、生产、维护、测试的主要人员进行安全设计、安全管理、安全测试和安全生产方面的培训和评估,保证在整个体系中,安全意识得到整体体现。

图4-1我国轨道交通安全评估与认证体系设想

5.结论

借鉴国外先进方法建立我国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安全评估与认证体系具有重大意义,可以迅速缩小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研制开发和应用也可以逐步走向规范化、系统化,切实保障轨道交通的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CeneLeCpren50129,Railwayapplications:Safetyrelatedelectronicsystemforsignaling,1999

【2】.CeneLeCpren50159-1,Railwayapplications:,Signalingandprocessingsystems,part1:SafetyrelatedCommunicationinclosedtransmissionsystems,2001

【3】.StuartR.nunns,ConformityassessmentofsafetyrelatedsystemstoieC61508-theCaSSinitiative,Computing&ControlengineeringJournal,Feb.2000:33~39.

交通安全风险评估篇7

关键词:大型活动

公共安全

风险评估

1.大型活动公共安全问题分析

1.1大型活动的界定及类型

所谓“大型活动”,是指由单位(社团)主办或政府组织,在特定时间内面向社会临时占用或租用公共场所举办的,由不特定的多数人参加的公共活动。

1.2公共安全的涵义与特点分析

公共安全,是指公众的安全。具体来说是指社会公众享有安全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良好的社会秩序,公众的生命财产、身心健康、民利和自我发展有安全的保障,最大限度的避免各种灾难的伤害。1

2.影响大型活动公共安全的风险因素分析

2.1对“风险”的认识

通常认为风险(risk)的定义为:能够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机会,它通过后果和可能性这两个方面来具体体现。风险概念中包括三个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认知;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后果。

2.2大型活动公共安全的风险因素探究

第一,大型活动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人员多,同时这些人员还处于分散状态,组织性很差,但又在一定时间内高度集中,往往使活动场地处于饱和状态。

第二,大型活动举办所使用的公共场所是人员高度集中,流动性大的城市公共场所。在建筑形式上,大型公共场所一般空间高、跨度大、面积大,多为封闭式建筑,疏散出口少,无窗和固定窗结构多。

第三,大型活动的顺利举行有赖于场所外交通的顺畅。若举办地点的交通堵塞,人群滞留,不仅影响了大型活动的正常进行,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安全问题。成为影响大型活动公共安全的风险因素。

第四,周边治安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型活动开展的质量。

第五,突发性事件是影响大型活动的重要因素。突发性事件因其突发性、不确定性、破坏性、紧迫性等对大型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第六,当前世界上的民族冲突、地区冲突、宗教冲突、文化价值观冲突呈现尖锐态势,一些恐怖组织采取恐怖手段,扰乱社会治安、伤害无辜百姓,尤其在大型活动的举行期间,更加容易利用活动的高影响力来实施报复性的恐怖活动。

第七,人类目前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自然灾害频频发生。

3.大型活动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意义

第一,风险评估是实现大型活动公共安全管理社会化的关键工作,它使更多的利益主体被纳入到评估体系中来,共同解决大型活动公共安全管理问题,从而形成利益风险的共享分担合理机制。

第二,风险评估能够帮助公共安全管理科学准确地把握风险及可能出现的危机和危害,以此提高预防和处理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为大型活动举办创造安全环境。

第三,风险评估的结果能有效的保证大型活动的顺利举行,而且还能有效的避免出现安保人员不够或者缺失的现象。

第四,风险评估顺应了大型活动公共安全管理模式改变的潮流。

4.我国大型活动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现状

4.1我国公共安全风险评估问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型活动举办的规模会越来越大,涉及面也越来越广。

现今安全领域出现了公共资金短缺,资源紧张等现象,政府已经无力再管。只有引入私人资本,调动公共组织的积极性进行风险评估,才是解决各种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

2005年9月9日北京市第12届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北京市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管理条例》也促进了大型活动的风险评估的发展。

4.2我国开展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基本情况

国内现有公共安全评价活动,人口级的有自然灾害、流行疾病、交通事故、环境损失、安全生产、儿童营养监测等,项目级的有艾滋病干预、煤矿安全生产整改、消防火灾审核、食品毒物控制、生殖健康促进评估等。其中,一部分评价方法与指标已经实现国际对接,具有很好的公信力;另一部分评价方法和体系尚处于发育阶段,效果有待检测。2

4.3我国开展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主要问题

第一,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研究不够,理论框架不完善。第二,尚未建立可以使用的大型活动灾害数据库,历史数据使用效率低。第三,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不完善,评价方法多依赖专家打分。第四,大型活动的前期情报收集不充分。

5.大型活动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方法

5.1风险管理涵义

风险管理是管理者选择与贯彻安全措施的过程,以便以可以接受的投入,使风险控制在一定的可接受的水平之内。其过程包括了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科学的决策。3

5.2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简介

面对着严峻的人口与社会风险问题,联合国、国际nGo、外国政府以及国外一些研究机构,基于监测、描述和解释国际社会公共安全的需要,在研究和实践中设计了一系列公共安全评估框架①。

目前常见的自动化风险评估工具包括:CoBRa——CoBRa(Consultative,objective and Bi-functional Risk analysis)风险分析工具软件、CRamm——CRamm(CCta Risk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method)定量风险分析工具、aSSet——aSSet(automated Security Self-evaluation tool)安全风险自我评估的自动化工具、CoRa——CoRa(Cost-of-Risk analysis)风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6.完善我国大型活动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设想

6.1纳入法制轨道

虽然我国现阶段出台了一些大型活动的法律法规。如公安部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治安管理办法》,北京市的《北京市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等。但我国大型活动公共安全的风险评估工作目前处于起始阶段,好多评估工作还不很规范,所以,建立相关的法律体系,使大型活动的风险评估不再是个别的不规范现象,而是将其纳入法律体系,确保评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6.2建立健全责任体系

6.2.1行政审批

主管机关具有风险评估的行政审批权力,主要负责提出、制定并批准提出申请单位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策略,领导和组织安全评估工作。

6.2.2组织协调

大型活动的信息系统拥有者具有风险评估的组织协调权力,将负责制定安全计划,报主管机关审批;组织实施信息系统自评估工作;配合强制性检查评估或委托评估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文档等资源;向主管机关提出新一轮风险评估的建议;改善安全防护措施,提出安全保卫计划。

6.2.3措施整改

大型活动的承办方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修正安全方案,使安全方案成本合理、积极有效,并在方案中有效地控制风险,降低风险出现的几率;规范活动,减少在在活动举行阶段引入的新风险;确保大型活动的安全性得到相关机构的认证。

6.2.4具体实施

风险评估机构应提供独立的大型活动安全风险评估;对大型活动中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评估,以判断这些安全防护措施在特定运行环境中的有效性以及实现了这些措施后系统中存在的残余风险;提出调整建议,以减少或根除大型活动的脆弱性,有效对抗安全威胁,控制风险;保护风险评估中获得的敏感信息,防止被无关人员和单位获得。

6.2.5辅助支持

大型活动信息系统的相关机构为风险评估提供辅助支持,遵守安全策略、法规、合同等涉及大型活动风险的安全要求,减少安全风险;协助风险评估机构确定评估边界;在风险评估中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资料。

6.3规范风险评估工作

现行的风险评估工作存在评估主体不明确,责任不清晰等问题。所以,要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成立专门的评估机构,使公共组织成为评估主体,并使之脱离政府,独立的进行公共安全的风险评估工作。

7.结论

可见,大型活动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是保证大型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途径。针对目前我国风险评估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本文的分析,我认为要规范大型活动风险评估工作,就要充分发挥公共组织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制定统一的评估标准,消除一场活动一个标准的不规范现象,同时,要建立起大型活动历史灾害数据库,为风险评估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并形成利益风险共担机制,将保险公司,保安公司纳入到评估体系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安机关的指导作用和监督作用,以保证大型活动的顺利有序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秦颖.论公共产品的本质——兼论公共产品理论的局限性[J].经济学家,2003.

[2]朱旭东.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公共安全产品供给的创新[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2):37-40.

[3]王光,秦立强,张明.试论政府应急管理的社会合作机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6,(5):118-123.

[4]刘铁.公共安全与公共管理[J].学习与探索,2004,(5):78-84.

[5]胡小炜.杭州市西湖区2002-2003年公共场所卫生检测结果[J].浙江预防医学,2005,(17):34-35.

[6]陈晋,陈志芬,黄崇福,李强著.大型公共场所风险评价研究现状与展望[J].自然灾害学报,2005,(12):16-19.

[7]北京市公安局组团赴法国、希腊考察奥运和大型活动安保工作[R].外事简报第五期,北京市局办公室外事,2004-8-2.

[8]龙亮.德国大型活动安保策略及其给我们的启示[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6,(1):25-27.

[9]张先来.大型活动消防安全工作重在基础——从法国2003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看北京[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4,(3):10-13.

注 释:

1.吴爱明,公共安全:公共管理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J].行政论坛,2004,11 (66)

交通安全风险评估篇8

论文关键词: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车辆运行安全和风险评估技术的相关资料,分析和归纳车辆运行安全风险评估的背景、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对空军部队车辆交通安全事故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可以作为下一步空军部队车辆运行安全风险评估中危险源分析的参考依据。

1、引言

在"

3、结论

车辆运行事故常常被视为一种局部和偶发现象,对事故的处理也大多是按照常规和经验采取处置,基本上处于被动应急、滞后管理的局面。www.133229.Com运用风险管理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在准确评估车辆运行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把发生事故的风险降低或规避。准确的车辆运行安全风险评估是建立在正确的危险源识别上,详细客观的车辆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分析为危险源识别提供了依据。随着人们对车辆交通事故现象及其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车辆交通事故过程的定量描述与分析。尤其是近年来,生物动力学理论不断完善,小样本交通事件统计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更由于模糊数学的不断发展,定量分析方法中一些关键技术正逐步得到解决,定量分析方法正成为当前发展最快的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

交通安全风险评估篇9

一、美国

得益于美国食品安全组织机构和联合监管制度,因此其食品安全程度是世界上最高的。美国负责食品安全的主要监管机构有设置在卫生部下的食品药物管理局、设置在农业部下的食品安全检验署和动植物卫生检验署及环保署。2003年,由卫生部、农业部、环保署成立了一个跨机构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联盟(RaC)。

(一)RaC构成概况

RaC由来自卫生部、农业部、商务部、环保署、国防部以及食品安全与应用营养联合研究所的17个成员构成。卫生部食品药品管理局的食品安全与应用营养中心是风险评估联盟的领导机构,因此RaC的主席由食品安全与应用营养中心派员担任。RaC下设政策委员会和多个工作组,政策委员会负责对联盟进行指导监督。执行美联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各部门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二)RaC基本任务

RaC通过确定风险评估的优先领域,提供实施风险评估的技术指导活动,促进管理机构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并为各机构提供一个得以共享风险评估方法、数据、研究成果、法规、政策、进展等信息,交换相关策略与观点的平台。具体来说,RaC的主要任务一是确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欠缺数据和关键的研究需求;二是通过减少重复性研究和鼓励多学科参与来促进与风险评估相关的研究;三是审定风险评估报告、方法、模型、数据集并加以分类,向食品安全与应用营养联合研究所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信息总汇(FoodSafetyRiskanalysisClearingHouse)提供信息;四是作为成员机构的技术资源,提供建议和服务。需要强调的是,RaC只是将涉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机构有机联系在一起,但具体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仍由各机构执行,因此其功能重在协调与交流,农业部、卫生部、环保署作为美国最主要的3个食品安全机构,它们各自的食品安全职责清晰,不存在交叉重叠,在风险评估领域有侧重地开展工作。

图1美国风险评估系统组织结构图

二、日本

食品安全是日本极为敏感的问题。起因于日本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2001年日本发现疯牛病后,又出现全国农业协会恶意欺骗消费者、使用虚假标识、以进口肉类冒充国产肉等事件。由此导致日本国民对政府原有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失去信心,要求改变以往片面强调生产者利益的做法,真正地把消费者权益放在首位。强调必须打破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将安全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职能分开,由单独设立的上层监督机构统一负责风险评估。

2003年7月1日,日本全国食品安全委员会正式成立,由7名委员组成,是全日本食品安全最高权威和决策机构。委员全部来自民间专家,由首相任命,国会批准。该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

该委员会下设专门调查委员会和事务局。专门调查委员会负责风险评估事宜,分为三个评估专家组:化学评估组主要负责评估食品添加剂、农药、动物用医药品、器具及容器包装、化学物质、污染物质等项安全事宜;生物评估组主要负责微生物、病毒、霉菌及自然毒素等项评估工作;新食品评估组主要负责转基因食品、饲料肥料、新开发食品风险的检查评估工作。事务局由农水省和厚生省改组建立,主要负责风险管理工作。

日本全国食品安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第一,做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这是日本全国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最主要职能。它要组织专家通过科学分析的方法,对食品安全实施风险评估和检查,确定安全风险的程度和等级。同时,它还要承担行政执法部门如农水省、厚生省等负责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具体监管部门的咨询,解答各种技术问题。

第二,监督和指导风险监管部门的业务活动。根据风险评估的结论,对于存在安全风险的企业,要求风险监管部门采取应对措施,并监督其实施情况,防止行政执法不作为、失职和行为不当。

第三,建立风险信息的公开、交流与沟通网络。信息的完全是食品安全的必要条件。为了保证信息的通畅,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建立起由相关政府机构、消费者、生产者等广泛参与的风险信息公开与交流、沟通网络,并对风险信息网络实行综合管理。

三、欧盟

为了确保欧盟各国"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控制,欧盟各国不仅建立了自己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而且还根据欧盟范围内统一食品法的基本原则与要求,成立了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是欧盟进行风险评估的主要机构,其评估结果直接影响欧盟成员国的食品安全政策、立法。目前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主要是应欧洲委员会的请求进行风险评估,同时根据新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开展一些项目研究。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由管理委员会、行政主任、咨询论坛、科学委员会和8个专家小组组成。

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与美国的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不同。虽然欧盟是多国组织,不能行使国家,其食品安全管理局没有制定规章制度的权限,但可以对整个食品链进行监控,再根据科学的证据做出风险评估,为政治家制定政策和法规提供信息依据。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的职责范围很广,主要任务是提供政策建议,建立各成员国食品安全机构之间密切合作的信息网络,评估食品安全风险,向公众相关信息。具体说,一是根据欧盟理事会、欧盟议会和成员国的要求,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有关食品安全和其他相关事宜(如动物卫生、植物卫生、转基因生物、营养等)的政策建议;二是为制定有关食品链方面的政策与法规提供技术性建议;三是收集和分析食品安全潜在风险的信息,监控欧盟整个食品链的安全状况;确认和预报食品安全风险;四是在其权限范围之内向公众提供有关信息。

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还在风险管理方面向其成员国提供必要的支援。在食品安全危机发生时,欧盟理事会将成立一个危机处置小组,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将为该小组提供必要的科学技术和政策建议。危机处置小组会收集相关信息,提出防止和消除风险的办法。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还承担着快速报警的任务。各成员国的食品安全机构有责任将本国有关食品和饲料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其限制措施的信息,迅速通报给欧盟快速报警体系。欧盟理事会将收到的通报信息转发给各成员国和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

参考文献:

[1]戚亚梅,韩嘉媛.美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体系的运作[J].农业质量标准2007年增刊,123-127.

交通安全风险评估篇10

1大型群众性活动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

有关资料指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每场次预计参加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的下列活动:①体育比赛活动;②演唱会、音乐会等文艺演出活动;③展览、展销等活动;④游园、灯会、庙会、花会、焰火晚会等活动;⑤人才招聘会、现场开奖的销售等活动”为大型群众性活动。要想举办大型活动,需满足以下条件:是要有明确的举办主题,通常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二是要有开放的参与主体,通常是指“社会公众”;三是要具备一定数量的参与人员,通常是指一千人以上;四是要有一个永久性的或临时的特定的场所或场地;五是时间范围应明确;六是内容和主题必须明确;七是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综上所述,“大型群众性活动”可界定为:“由法人或者某一组织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依法举办的面向社会公众有较多参与人员和明确活动主题的群体性活动。”由于大型群众性活动涉及到很多方面,具有场所开放、人员众多、规模宏大、时间长、情况复杂、安全隐患多等特点,所以若在大型活动中未加强管理的话,很容易出现各种治安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这些安全风险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到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还可能会危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通常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1人群高度聚集引发的风险大型群众性活动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参与人数众多,且规模比较大,正是由于大型群众性活动的这种特点,很容易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风险,这是因为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人群到特定的场所,使活动场地迅速的达到一种饱和状态,不仅很容易出现大规模的拥挤,还可能引发各种各样的不确定风险。在大型群众性活动中形形的人都有,每个人由于生长环境、受教育程度、性格等原因导致其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别,而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若具象到具体的事件中,就可能会导致矛盾的升起,此时若相关部门或者人员未及时处理得当,很可能会更加激化矛盾,造成该大型群众性活动失控,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1.2临时性设备设施引发的风险对于任何一个参与到大型群众性活动的人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经历或者体验,由于大型群众性活动涉及范围较广,这意味着参与者经历的这件事情是超出自身的日常选择范围的,不是日常进行的活动。而大型群众性活动的非常规性,决定了大型群众性活动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内容,因此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场地都是临时性的,活动中所用的设备等也都是临时的。大型群众性活动临时性设备设施引发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部分主办方为了标新立异,过度地装饰场地,对施工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导致了场地和设备设施的风险系数大大增加,这些复杂的场地和设施设置蕴含着很多的潜在风险,比如近年来,关于大型活动中舞台塌陷的新闻屡屡传来等,这就是临时性设备设施引发的安全事故;二是部分主办方为了节省活动成本,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活动形式过程当中,不重视场所安全方面的风险,导致大型群众性活动失控,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1.3不确定意外事件引发的风险由于大型群众性活动涉及到很多个方面,而安全事故的发生又是没有规律性的,可以说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并且安全事故的发生通常都是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因此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面对未知的东西,是很难做到周全的预防和应急措施的。由于群体聚集中会有“羊群效应”,连锁性反应的出现很可能只是因为一个非常规的动作或者一句谣言。在人群密集的场所一旦出现惊慌或者拥挤的情况,惊慌和拥挤就会蔓延到整个人群,进而破坏掉整个群体活动的秩序,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通常这类安全事故都是很严重的。

1.4暴力恐怖活动引发的风险随着我国改革改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社会矛盾十分突出,和重特大刑事犯罪案件急剧增加,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十分猖獗,爆炸、纵火、砍人时有发生,是国家重点打击和防范的对象。大型群众性活动就是他们进行各种破坏重点,以此制造重大人员伤亡和恶劣的政治影响和社会影响。在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之前,在安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通过国家安全机关和公安机关掌握敌社情的预警性、内部性的情况信息,给公安机关行政许可审核和组织者提供决策的依据。

2大型群众性活动风险评估的重要意义

大型群众性风险评估是指对大型群众性活动中公共安全风险的性质、概率、后果等的综合分析和判断。开展大型群众性活动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的意义是显著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风险评估是消除风险的前提条件。风险,通俗地讲就是发生不幸事件的概率。其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可识别性、可控性、损失性、不确定性和社会性的性质。风险的性质告诉我们,风险是可以识别和控制的。风险评估就是在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之前,通过现场勘查、风险预测,把握可能出现的危机和危害,提前摆放在活动监管和组织者的面前,以法律的、制度的、行政的、经济的等多种手段来消除和规避风险,提高预防和化解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减少各种事件出现的频率和损失,为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创造安全环境。二是风险评估是实现社会化管理的有效途径。多年来,大型群众性活动在具体的落实工作中,没有明确的和可操作的相关规范,致使活动监管者、组织者、场地提供者和安保工作提供者的任务不清、责任不明,有的甚至将安全工作全部推给公安机关,对公安机关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推诿扯皮。其实本质上大型群众性活动属于社会化的活动,其安全保卫责任不仅仅是公安机关的责任,同时也是主办方和场所管理者等共同的责任,由于大型群众性活动能否安全成功举办,不仅关系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更关系这数千甚至上万人的生命安全,任何一方都不能逃避自身的责任,必须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确保大型群众性活动的顺利安全举办。三是风险评估是纠治不良倾向的有效手段。部分主办方利欲熏心,为了达到自身的商业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将活动内容和场地布置安排的天花乱坠,但是忽视了场所的安全因素,单纯地认为只要公安机关部门审批通过所有的安全工作就已经做完了,未对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必要的预防和修正,导致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事故屡禁不止。四是风险评估是公安机关行政许可审核的重要依据。与大型群众性活动相关的规章制度中规定,要想举办活动参与人数超过一千人以上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必须获得公安机关部门的批准。目前公安机关部门的批准过程包括很多的要求和程序,但是缺乏完善的风险评估,而风险评估是公安机关行政许可审核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五是风险评估是公安机关简政放权的具体体现。通过社会上的专业安全风险评估公司,承接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风险评估业务,对风险评估承担相应的评估责任,可减轻公安机关的风险压力和舆论压力。目前,随着我国保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大型专业的保安服务公司都有专业的、经过培训和实战历练丰富的安保人员,可承担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任务。同时,安防技术设备已广泛运用于大型群众性活动现场,极大地提高了安全保卫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对此,公安机关完全可以依靠社会力量来保障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大型群众性风险评估还可以结合活动的规格、规模、人数、场地等情况,提出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保方案、安检方案和疏散方案等。并按照评估结果制定的方案、预案,合理安排安保力量,实现大型群众性活动中公共安全管理的科学化,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和举办活动能力的提升。

3大型群众性活动风险评估的内容、步骤和方法

3.1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①资质评估。评估的对象主要是主办方和场所管理者,要求其必须具有合法性,且应具备一定的相关经验;②组织管理评估。主要包括相关人员的岗位分配、应急预案和活动方案等;③安保评估。比如负责活动安保工作的团队是否专业可靠、人数是否足够等;④场所评估。主要包括场所可以容纳的人数、场所的周边环境、场所设施的安全性等;⑤设备评估。活动中需要用到的各类设备,比如交通、照明等;⑥性质评估。主要包括活动的参与人员、组织方式、时间、地点和内容等;⑦气候、日期等风险评估。比如节假日、大雨等非常规状况是否有预案;⑧其他可能的风险因素评估,如现场周边的治安、交通秩序等。

3.2风险评估的步骤一般安全风险评估的程度包括建立评估组织、确定评估方法、开展评估分析、作出评估结论、提交评估报告,其具体步骤是:①将可能存在的风险识别出来;②分析这些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③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④确定承受风险的能力;⑤确定风险消减和控制的优先等级。

3.3风险评估的方法一是矩阵风险分析法。风险评价指数矩阵方法是一个简单灵活的分析工具,可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它以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为依据将风险进行分类,有利于确定处理风险的先后顺序,与其他风险评估方法相比,该方法的应用面是最广的。二是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是试图从数字上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的方法,包括因子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

理论上讲,通过定量分析可以对安全风险进行准确的分级,使分析结果易于理解和比较,直观可信。但实际上,由于涉及公共安全威胁的复杂性,很多信息都是不精确、不完整和不明确的,再加上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历史数据库还未建成,因此定量分析有很大的困难。三是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是被广泛采用的方法。通过列出各种威胁的清单,并对威胁的严重程度及治安秩序的敏感程度进行分级,计算简单,评估成本低,包括德尔菲法、基线比较方法等。定性分析技术包括判断、直觉和经验。不足之处是可能由于直觉、经验的偏差而造成分析结果过于主观,不准确。四是定量和定性综合方法。定量和定性结合的风险评估方法是建立在定性方法上的定量评估方法,客观准确。“2011浦江音乐盛典”就是陕西中城卫集团公司运用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风险评估的内容、步骤和方法,成功为音乐会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的典型案例。此次演出场地“世博会展中心”是上海世博会后经重装改造后的首场演出,无论是主办方、场地方还是市区两级公安、消防机关,对这场演出格外重视。该集团公司作为此场音乐会的安保服务提供商,针对演出的性质、规模、场地、设施、临建、演员、观众和安检、交通、气候、治安等因素,组织专家委员会成员对音乐会全面进行了风险评估。针对存在的风险点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出据了《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提出了整改意见和规避风险的措施。协助主办方依据国务院《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文化部《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和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关于加强涉外营业性演出的有关规定”,制定了详细周密的现场安保方案及各项应急预案,为音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全面的安保服务,也积累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安全风险评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