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的风险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07:53

安全生产的风险点篇1

关键词:风险体系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245-02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体系”)是南方电网安全生产实践经验积累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贯彻落实“南网方略”和实现“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安全理念的具体行动,是建设安全型企业的重要内容。通过在县级供电局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使企业形成自我检测、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1县级供电企业在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难点

难点一:各级员工对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认识不足,认为对安全生产并不会带来什么好处,对体系建设工作存在消极、抵触情绪。

难点二:各专业部门错误认为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只是安全监察部门一个部门的工作,不自主开展所管辖专业范围内的体系建设,被动等待安监部门的工作安排。

难点三:由于大部分原有制度不能满足体系的要求,由此带来新旧管理标准、制度交替,各级单位需要对标准逐一进行消化,降低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可能出现对标准理解存在偏差,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难点四: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确保推进工作能按照既定的方向迈进,同时也要确保推进的质量。

2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面临难题的对策

如何解决、处理这些问题,将影响到体系推进工作的进程及在基层运转的质量。通过文化培育,提高员工对体系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落实分工,使各专业部门自主开展体系建设;做好“二次”策划,正确引导员工执行管理标准;完善过程监控,扎实推动体系工作开展等对策确保推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2.1文化培育,提高员工对体系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管理者的理解、重视是推进体系建设的保证,员工的参与是体系落地生根的基础。

(1)要充分发挥“有感领导”作用。

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体系,在各类会议上讲体系知识、进行安全经验分享、定期深入班组调研体系建设情况等,让员工体会到领导对体系建设的重视,为员工树立榜样,感染和带动员工参与体系建设。

(2)要促进全员参与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各单位内训师的作用,多层次、多形式开展体系知识宣讲,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体系知识测试,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举办知识竞赛,提高员工的参与热情,引导员工正确、深入理解推进体系建设的意义。

指导班组持续开展安全经验分享活动,通过员工参加班前班后会、班组周安全活动、月度会议等各种会议介绍体系知识、本单位的体系运转情况、存在的风险及控制措施;结合班组内部的工作分工,引导员工熟悉、理解与工作相关的管理标准,使每个员工成为所管类别的专家;鼓励员工主动收集日常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利用纠正与预防系统跟进措施的落实。进一步促使安全风险控制思维成为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

2.2落实职责分工,促进体系建设融入日常工作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涵盖了日常工作中的安全管理、作业/办公环境管理、生产管理、生产用具、职业健康、培训等方方面面,与各专业日常工作密切相关,在推进体系建设的初期就要对体系各要素与原有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进行梳理,结合各专业实际情况,明确各要素的归口管理部门及职责分工,由各职能部门按照分工,落实责任,自主将体系建设工作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开展,保证体系的落地,避免出现“两张皮”。

2.3成立骨干队伍,确保体系落地不走样

为帮助各级员工正确理解、执行体系,建立由体系推进办人员、职能部门专责到供电所安全管理人员及供电所专业部门技术骨干组成的,分层级和专业的“四级”体系建设骨干队伍。按照专业管理的原则,实施区局职能部门直接管理对口供电所专业部门,供电所专业部门直接管理对口专业班组的模式,各层级骨干负责统筹、指导、检查好自己管理领域的建设情况。通过对这批骨干不断地进行深化辅导,提高其对体系的认知和理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责任心,培养出一批不同层级、不同专业的骨干队伍,实现以点带面,推动体系深化,确保体系落地不走样。

2.4做好“二次”策划,指导员工正确执行管理标准

体系建设过程中,为规范管理,带来大量制度、标准的更新。为使员工能正确地执行各项标准,从面确保管理标准落地不走样,需各专业结合日常工作特点,做好管理标准落地的“二次”策划。首先是明晰管理标准的牵头部门,其次是梳理出职能部门、供电所、班组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完成标志及管理标准执行过程记录的保存形式等,将管理标准化繁为简,使员工清楚了解自己在体系建设中的位置、负责的工作以及如何完成等,提高管理标准的执行力和依从性,促使体系运转常态化。

2.5完善过程监控,扎实推动体系工作开展

在体系建设过程中,建立统一指导、质量进度控制、沟通协调、联合检查、考核激励等“五大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机制,促进和指导体系建设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以体系思想、方法、要求不断完善和改进日常安全生产工作。

(1)统一指导。制订工作方案,对各单位推进工作进行部署;制定年度、月度工作计划,统一指导各部门、供电所推进体系建设工作。

(2)质量进度控制。定期跟进各单位的体系建设情况、年度工作计划、月度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对计划完成情况实行“红、黄、绿”横道图评价制度,监督实施效果,确保各项工作进度清晰、可控。

(3)沟通协调。以月度会议、体系建设简报、现场辅导计划为沟通载体,了解基层单位体系建设情况、掌握体系动态、协调解决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需要持续进行现场辅导、解答释疑。

(4)监督检查。定期组织开展阶段性自查自纠工作,不定期检查各单位管理标准的执行情况及依从性,对工作计划、改进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针对得分较低的薄弱要素,以及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防范不符合项重复出现,形成持续改进的态势。

(5)绩效考核激励。利用绩效合约的经济手段,推进体系深化。在绩效合约中,对于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归口管理的要素在外部审核中所得分值情况分别给予加、减处理,迫使职能部门加快推进体系建设;对于供电所,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内部考评,各供电所的各要素执行情况进行评分,得分排名靠后的将被扣绩效分,排名靠前将获得相应的奖分。这样一来,极大地激发基层单位的潜力,逐步实现你追我赶的体系建设良好局面。

3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还要重点关注支撑体系运转的“四大机制一系统”落地情况

3.1安全区代表巡查机制

建立起责任区域的自我检查机制,安全区代表每月踏踏实实对所管辖区域安健环进行认真细致的巡查,如实记录体系运转中,责任区域内的安全生产管理和作业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将问题纳入纠正与预防系统,跟踪其改进和完善的情况,确保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实现持续改进。

3.2事件报告与分析机制

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按时按质开展故障调查,对事件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系统原因进行全面统计分析,制定、执行、跟进障碍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效果,推动障碍管理实现闭环。对未构成事故的不符合事件实施管理,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和实现事故的预防性管理积累基础数据、明确改进方向,防范同类型事故、障碍的重复发生。

3.3任务观察机制

对安全生产作业活动实施任务观察,收集管理和作业活动中人员行为、作业方法、管理标准存在的问题,跟踪员工接受培训后有效应用所学知识的效果。通过所收集问题的统计分析与改进,为规范员工行为习惯、收集培训需求、完善作业方法和管理标准提供依据。

3.4审核机制

根据体系内审、外审情况,开展自查自纠,梳理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落实责任人和完成时间,按照改进计划开展整改工作,及时跟进完成情况和效果,实现持续改进。

3.5纠正与与预防系统

对安全生产管理和现场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问题,通过安全区代表巡查、任务观察、体系审核、日常检查和事故/事件报告等机制,纳入纠正与预防系统,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改进措施、落实责任单位/人员、工作要求、完成时间,预防和控制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通过“四大机制一系统”的运转,确保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促进体系的思维和方法逐步形成为工作习惯。

4持续改进,全面提升体系建设水平

4.1持续开展体系改进工作

按照体系pDCa闭环管理的思路,回顾每年内审,外审等审核情况、体系运转中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落实改进工作,定期跟进、回顾改进工作情况及效果,以确保体系建设水平持续提升。

4.2总结归纳,全面提升各单位体系建设水平

对各单位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深入调研,总结提炼各单位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和亮点,形成并固化一套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的做法,通过组织供电所、班组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在试点单位召开现场会等方式方法及时向其他的供电所、班组推广,全面提升体系建设的整体水平。

5结语

本文介绍了在县级供电局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难点及其相应的对策,总结了体系建设的经验。

体系建设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提升的过程,需要广大领导、员工的积极参与、配合,推进过程会遇到很多不可预料的困难,需要不断探索,迎难而上。只有把体系的思想、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才能实现安全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安全生产的风险点篇2

一、办公室2014年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在班站落地运转状况,相关管理标准落地运转中遇到哪些问题

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建设是今年公司重点工作之一。而且,安风体系建设对于我们公司及办公室来说,是今年2014年刚开始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我们局办在局安风体系工作指引下工作,是摸索着前行,毫无模式可循,工作只是依样画葫芦的推行。一年来,我们主要从思想教育、落地班站、制度建设、人员培训等方面入手,使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建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对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我们组织办公室全体人员,认真学习了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通过教育学习,使大家提高了思想认识,进一步认识到开展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家普遍认识到: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从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等方面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对我们供电企业来说,可以有效提高管理软实力,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战略意义。体系从风险控制出发,提出了一套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解决安全生产“管什么、怎么管,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它从管理理念、内容和方法上,确保安全生产风险可控在控。而我们实际运用的风险管理体系,则是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控制的方法,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危害进行辨识、再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并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降低或消除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通过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为推行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建设奠定一个好的思想基础。

2、落实安风落地班站,实现风险管理渗透到各个岗位

由于风险管理是构成管理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其整个过程按照SeCp(系统建立的充分性、系统执行的完整性、执行与系统的一致性、执行的效果)四个环节进行,体系运行循环pDCa管理模式,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运行的主线是风险控制过程,而基础是危害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因此,我们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基于风险、以人为本、规范行为,注重安全生产过程分析,强化安全风险评估,实施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坚持纠正与预防。。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涵盖了办公室安全生产的方方面面。

安风落地班站:1).后勤组。负责安风体系项目有:消防、保安、内务、办公大楼非生产性维修基建、照明、通风、建筑物、环境职业健康、职业健康、应急管理、人机工效共11项。

2).车队(负责安风体系项目有车辆管理和交通安全)

3).人力资源(负责安风体系项目有:安全风险控制能力培训)

3、加强安风体系制度建设,人人有章可循

危险点防控,是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是防止人为责任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我们通过订立各个岗位、工种的危险点防控制度,防患于未然,关口前移,对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危险点进行分析、判断,制定可靠的安全制度措施,并加以落实,变被动防范为主动控制,保障办公室所以工作现场安全。先后制定了《安全工作计划》《办公室安全指标分解及考核奖罚规定》《安全用器具、消防器具购置计划》《后勤组安全制度》《车队安全制度》《人力资源安全制度》,并在工作监督实施。

加大了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使安全考核奖罚有章可循;安全工作有计划、有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提前做。建立以危险源辨别为基础,以风险防控为核心,以员工行为管控为重点,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的风险预控与防范治理机制,保证办公室的安全工作。

4、加强安全风险控制能力培训,为全公司开展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建设创造条件

组织员工先后学习《》、《》《》等,加强公司标准化作业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对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实施了动态管理,规范了生产现场工作程序,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组织了各个车间安全员学习了触电应急抢险,增强了职工面对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

二、办公室2014年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哪些困难

存在问题:1、部分员工安全意识不牢固;2、安全管理环节不紧凑;3、行政事务繁多且影响大,安全漏洞不允许存在。

存在的困难:1、安风建设上经费不足;2、安风建设上技术力量薄弱。

三、办公室2015年安全生产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为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建设推进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并创造良好的建设条件。在建设过程中加大管理和考核力度,发动班组长和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建设工作,并将体系文件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使体系建设工作才能真正在班组落地,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强化安风制度健全与完善。结合办公室实际情况和岗位特点,根据体系要求重新梳理原有管理制度、标准,废除不适用的制度、标准,按照体系要求重新编制更贴近实际工作、流程更加优化、流程节点间衔接更紧加密、时间节点控制更加合理的体系文件。

——强化员工安全意识教育。警钟常鸣,构筑防线。注重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让员工知道在哪里存在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如何,对可能的危险应该怎么做。只有员工提高了安全意识,做到自觉遵章,才能主动识别风险和正确执行风险控制措施,才会时时刻刻重视安全,方方面面注意安全,才能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办公室要坚持进行常规和临时性的安全检查:公司每月组织一次安全大检查,每个组每周组织一次安全小检查,坚持“三工”制度,杜绝“三违”,实行“三不放过”的原则。安全检查的内容包括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现场、查隐患、查整改、点部位和重大危险源,依据法规,严肃处理各类违章行为。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各种不安全行为,通过不断的纠正,逐步让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自觉遵章意识。

——强化安全作业指导。开展使用作业指导书力度,通过使用作业指导书,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和控制作业中各种风险,不断提高员工技术业务水平和作业风险控制水平。做到清楚每个工作节点的危险所在,合规操作,万无一失。

安全生产的风险点篇3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应用

电力安全生产是保证人们用电安全的基础,人们对电子产品需求量增大,这也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国家电网一直在进行三集五大的改革,提升了对电力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质量,但是在实际的运行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在现代的电力改革背景下,电力企业还需要注重风险管理,构建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性,为我国人民的生活生产活动提供更为优质的电力产品。

1.风险管理的定义

通过对风险管理概念的总结可以得出一个比较统一的观点,风险管理主要指的是管理的主体通过对管理体系中风险的辨别、分析和衡量,并采用科学的技术或者经济手段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综合处理和整治,从而保证管理的安全性和全面性。

2.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具体应用

(1)风险管理培训。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管理主要围绕的是生产过程中的人以及物,但是其管理的过程主要需要依靠人员的力量,因此在风险管理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相关人员的风险管理知识、技能以及素质培训,从而使得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都能够具有风险意识,做到思想统一。在培训中主要包括风险意识的教育,风险的识别能力、风险的控制能力以及相关的业务知识和技能。(2)识别风险。对风险的识别是有效预防风险的前提,风险识别主要指的是在风险发生前,利用充分的经验、系统的方法以及科学的技术手段对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事故进行连续、全面地分析,找出潜在的风险原因。其中包括风险的事故种类、风险的关键环节、风险的控制重点等。(3)有效衡量风险。对风险的有效衡量是指对某种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和范围进行评估和衡量。在风险的衡量中主要以现代的计算机技术为主,同时也需要风险管理人员的经验以及直觉判断。(4)对风险的控制。对风险的控制主要是在识别和衡量风险后,风险管理人员需要根据风险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应对方法,并制定综合性的防治方案,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在风险控制中主要的应用手段包括在生产作业前的风险辨别、指导书的编写以及控制重点措施的落实等。(5)对风险的评估。在风险的评估中包括对各生产单位可能产生风险内容、风险程度的评估,对风险关键点和控制点的控制过程以及结果的评估,以及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评估等。在评估的方法上可以选择安全性评价、设备评估以及三标一体认证等多种方式综合的评估方式,同时也可以通过对生产的专项调查、现场的核查等方式来实现。在评估的结果上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同时将评估的结论作为依据找出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反馈到相应的管理单位,给予其一定的预警。(6)对风险的处理。对风险的处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完成,包括对风险评估结果的反馈以及对反馈的反映。在评估结果的反馈中主要的内容为:综合风险评定中需要以半年度的管理目标为基准进行排序以及点评意见的形式反馈;建设管理行为的评估需要以通报或者简报的方式进行反馈;关键风险控制点的评估反馈需要以通知书、专项整改通知等方式进行反馈等。反馈的过程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在接到反馈意见后,各部门都需要根据反馈的内容做出相应的反应,根据具体的意见进行整改,同时接受评估部门的审核和追踪复查。

3.电力安全生产中风险管理实施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1)保证风险管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风险管理需要贯穿于整个管理的过程,必须做到全面和系统,否则必然会使管理中存在漏洞,造成一定的风险。同时风险管理需要做到所有生产人员的全员参与,将所有的风险管理任务落实到个人,防止形式主义的出现。风险管理的系统性表现在,在生产的所有环节以及领域内都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管理、在评估以及措施落实等环节,风险管理中需要有统一的规划和任务的划分,严格遵循检查人和执行人的分工明确原则。同时,要保证风险管理与生产管理的结合,使之形成一个整体。(2)注重对管理理念和方式的更新。在生产的安全管理中,本质安全是最安全的管理方式,同时也是预防风险出现的最有利屏障。在风险管理中也需要统筹安全管理的手段,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做到全面安全把关,完善安全风险控制体系。所有的事物都会不断地变化和发展,风险管理作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一环,也需要随着工作的需要不断地转化管理理念和方式。(3)强调风险管理的连续性。在风险的管理中,当风险得到控制后并不是风险管理的结束,还需要进行重新评估,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隐患、未遂事件以及其他的管理漏洞等。如果发现了其他的风险管理事件需要及时对风险管理系统进行补充和完善,保证风险管理的持续性。要善于应用现代科技使管理转化为双向、开放、先进的管理模式,保证信息的流通,促进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安全生产关系着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活动,因此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显得尤为必要。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管理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电力企业需要认识到风险管理中各个环节的落实情况,并通过具体的生产实践对各个环节进行不断完善,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保证电力的安全、高质量输送。

作者:汪志刚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北川羌族自治县供电分公司

安全生产的风险点篇4

[关键词]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作用

中图分类号:U6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2-0092-01

一、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港口工作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1、港口安全对树立良好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城市对外交往来的一个平台,第天往来国际、国内船舶较多,货物、人员流量巨大,沿海港口尤是如此,并由于其外向性经济特点,往往成为外国友人踏入国土城市的第一站,港口作为一个城市的窗口,窥一斑略知全貌,港口安全生产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形象的好坏,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

2、港口安全生产是效益的保障。港口具有投资大、收效低、回收期长的特点,同时它还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而由于设备、设施及人的不安全,导致的损失往往是巨大的,没有安全生产,效益就没有保障,因此,港口安全生产是企业经营效益和国家经济增长的保证。

3、港口安全生产是以人为本的体现。自古以来,人命关天,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维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及其合法权益,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没有了人。港口安全生产就失去了原动力。

4、港口安全生产是构筑和谐港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港口安全生产是满足企业、社会、员工需要的基础,中人各方利益兼顾,不失偏颇,才能构筑和谐港口,实现绿色生间,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正是因为港口安全生产意义重大,而在国内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地研究港口安全生产的实践不多,故全面而对安全生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结构包括保障管理、风险预控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以及综合管理五部分。在该体系中,风险管理是核心,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管理是重点,以生产系统要素和综合管理作为基础,以保障管理为支撑,最终以信息化系统作为运行平台。

1、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

基于风险预控理论的工作安全生产管理是一种过程式管理,其安全管理的过程可以根据不同的具体特点进行相应的变动,但其过程大致包括五个阶段:

1.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是生产企业系统中可能威胁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或者带来生产不稳定等危害的根源或者状态。危险源是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发生事故的起因,同时,危险源存在于企业建设、生产和改造的各个环节之中,对于危险源的辨识是企业风险预控管理的首要内容。

1.2风险评估。危险源辨识完成后,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矩阵,通过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确定风险等级,针对管理对象和风险等级编制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完成单位风险管理表的初稿。

1.3制定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通过危险源辨识提炼出管理对象,针对管理对象制定出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从而控制以及消除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防止事故的发生。制定的管理标准必须达到国家、行业以及企业标准,并且做到只要达到这条标准就能消除相应的危险源;管理措施的制定要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有针对性的制定,不能一概而论,措施要具体,符合现场实际,能更好的指导现场安全生产。

1.4危险源监测。危险源监测包括对危险源的状态监测和风险控制过程监测,危险源状态监测关注其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危险源监测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监测不断提高体系运行效率,促进煤矿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1.5风险预警。企业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危险源的风险进行预期性评估,按照其严重度和特征设定风险预警等级,并根据危险源动态检测中暴露出的各种风险及时发出风险预警指示,使管理层级相关人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消除或降低风险,达到可接受水平,从而避免不期望的结果出现。通过危险源辨识能够有效的掌握危险源的数量以及分布情况,弄清楚安全管理的对象以及现状;通过风险评估,掌握每个危险源发生实效的可能性以及造成的后果,找出不可承受风险的危险源以作为安全管理控制的重点。

三、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优势特点

1、建立了科学的安全管理流程

主要是通过全面辨识各生产系统、各作业环节、各工作岗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明确安全管理的对象;对辨识出来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危险程度,进一步明确各个环节安全管理的重点;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等要求,结合生产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管控标准和措施,明确安全管理的依据和手段;通过落实管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保证管控标准和措施执行到位。这一流程通过体系内部的预控保障机制得以有效运行,保证了隐患排查治理的有效性。

2、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到了实处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强调要建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对体系中的每个管控元素进行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在纵向上,明确了集团公司、各子(分)公司、各矿安全管理的责任关系,什么问题,由哪一级负责,由谁负责,非常清晰。在横向上,通过系统危险辨识,明确了各业务部门的安全管理责任,把安全管理责任由安全管理部门一家延伸到所有业务部门,实现了部门业务保安;通过岗位危险源辨识,明确了职工的岗位安全责任,实现了安全管理责任的全员化。

3、实现了超前预防管理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控制标准和严密的保障措施,使安全管理由传统管理转变为“辨识和评估风险―降低和控制风险―预防和消除事故”的现代科学管理,同时建立信息网络系统,运用系统自动预警等功能,对各类危险源进行跟踪管控,真正实现了关口前移和超前防范,开创了风险预控、主动式管理的全新模式。

4、突出了风险控制的重点和考核机制

主要控制两类危险源:一类是以领导干部和业务部门为主体,开展系统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并落实整改措施,杜绝重特大事故;第二类是以区队、班组和一线员工为主体,开展岗位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力争杜绝事故的发生。

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港口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

在陈旧的安全管理理念中,港口机械化程度低,安全管理理念落后,安全管理基本是被动的、落后的,而在现代安全管理中,人的生命价值更为重要,安全与生产的位置倒换,安全管理理念不断更新,安全管理模式由以往的被动管理转变为超前预控,随着管理模式的发展变化,港口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应用而生,它是现代安全管理发展的产物,所以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现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必然选择。以pDCa闭环管理为运行模式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不同于现行的港口安全检查管理法和安全隐患排查管理法,它具有全方位管理、全过程管理、螺旋上升管理、以预控为核心、双保险、闭环式管理的特点。

通过建立港口安全预控管理体系,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处理为超前防范;建立安全长效控制机制;让管理走在事故前面,切实消除事故的发生。事故风险的可控的管理过程是整个体系强调的重点,由于其管理形成了一套自动循环以及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从认识观以及方法论来讲,都是全面推行我国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必然选择。

结语

综上所述,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港口生产安全管理工作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其不仅仅关系到施工人员的安全,还牵涉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应该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不断学习他人先进的预控管理方式,结合自身缺陷,实现在风险预控管理上的创新。

参考文献

安全生产的风险点篇5

1.预防为主的实际措施还没有到位。在实际落实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一直处于消灭隐患的认识层面,对隐患的查处和事故预防措施的制订一般都以本单位或者同行业的事故经验总结为依据,可以说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一直是“防御式”的被动安全管理。这种管理方式的最大弊端就是,没有解决“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做到风险管理的超前控制,即在工作之前就对工作环境和场所中可能产生的事故,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检查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力争将可能的事故消除在产生之前。

2.风险控制只注重点没有形成链。由于电能产品的特殊属性,不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储存,电能的生产、输送到最终的供给都必须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因此,各环节始终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电力生产的特殊性质要求电能的生产、供给及供给具有一定的连续安全性,只要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安全问题,都会导致连锁反应的发生,造成设备损坏,给生产人员带来安全威胁,从而导致大面积停电现象的出现,甚至会导致电网崩溃。当前,电力生产部门的风险控制或者没有,或者只做到了生产链上的某个点,风险控制不能渗透到电力生产的各个部门,存在事故发生的诸多隐患,这些小的漏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将会给电力生产带来不良的后果,极大地降低了电力生产的效率。

3.风险评估往往以偏概全。电力产品的生产、供给及销售是一个有机统一的庞大体系。因此,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要制定一套最全面的制度,处理措施要全盘进行规划,并建立起相应的组织,配备足够的人员,从而形成风险评估的专业化格局。而当前电力生产企业的风险评估,往往是基于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风险识别和判断,且没有固定的人员从事风险评估工作,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风险控制小组,电力部门的人员没有细致的分工,工作人员分别对电力生产安全进行风险评估,由于每个员工对电力生产不安全因素的理解不同,评估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风险评估往往以偏概全,并没能揭示真正的安全隐患。

二、电力生产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注意事项

电力产品的生产过程存在较高的危险性,因此在电力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主要围绕工作人员、电力设备及生产环境。例如:电力生产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及操作流程,存在违章操作的现象或者没有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电力设备陈旧老化现象严重,没有及时维护和更换,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电力生产也有特定的环境,该生产环境具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电气及高压这类的设备较多,具有易爆性及毒性的物品较多,大多数的设备始终处于持续运行的状态等等,这些都会是电力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此,结合风险管理的理念,电力生产企业应该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1.严格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对事故的预测不是仅仅凭借经验和事故总结,而是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区域划分下,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运用现代风险评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进行风险分析,找出危险源,评价它的风险程度,制定对应级别的控制措施。这样就更加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使预防目标和手段更加科学。可以说,引入风险管理将使电力企业传统的“防御式”被动安全管理转向“攻防式”主动安全管理,使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更加科学与有效。

2.重视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将风险管理应用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时,需要围绕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因素进行,特别是要重视“人”的作用,即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风险管理意识、风险辨别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安全业务知识等等,关键内容就是事故的预防、关键环节的控制方式、重点监控措施、日常监控内容等等。在评估的过程中,要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风险的处理方面,要加强对评估结果的反馈以及反馈的响应工作,对于关键风险点的评估可以以隐患通知书或者其他专项整改方式的形式出现,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反馈结果的处理,提升电力生产管理的成效。

3.风险管理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要发挥出风险管理的效用,除了要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以外,还要将风险管理工作与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就能够将安全理论、经验教训与生产实践进行密切的结合,也可以将风险管理的效果发挥至最大化。此外,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与一线员工的沟通与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积极地吸取他们的建议与意见,将风险管理与作业方式和事故类型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才能够将风险管理的成效发挥至最大化。

4.注重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持续性。将风险管理工作应用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中时,应该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才能够令风险管理工作得到持续的改善,才能够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5.完善风险管理的监督评价机制。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保证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在原有监督评价机制的基拙之上,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监督评价机制:(1)电力企业应该在遵循电力行业安全监督规范标准的基拙之上建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监督体系,对电力企业执行有关法律规范、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监督,这样能够有效督促电力企业按照电力行业安全生产规范进行电力产品的生产。(2)电力企业还应该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对电力安全生产状况开展综合评估,这样能够及时发现电力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事故,并且采取合理措施加以控制,这样能够确保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效果。

三、结语

安全生产的风险点篇6

【关键词】电力安全管理;风险管理;关键点

引言

电力公司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支柱的作用,以及如何才能完善电力安全管理自始至终都是电力公司与政府的最为关注的话题,也是人们一直以来最关心的问题。因为电力公司营运过程中的安全性能是否获得最大限度的保障直接改变了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电力公司安全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总是面临着许许多多无法预料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制约并且影响着企业的进步与发挥在那,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电力公司一方面要抓住机遇,另在一方面也必须勇于接受挑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风险管理,增加管理的能力。

1电力安全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通常是指在电力的生产过程中对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举措,是对所有风险因素进行有限的防治,消除风险,控制不安全因素的过程;电力生产管理通常是指在电力生产的过程中对全体工作人员以及整体的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一旦出现安全隐患之后对其进行及时地处理,把安全隐患扼杀在襁褓中。电力生产管理尤其强调预先的防治工作,有效、科学的运用风险控制措施,让所有电力企业在整个生产管理的过程中都获得高效率的发展。

2风险控制管理在电力安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风险控制操作期间具备动态性特性,对电力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实行评价以及整合,从而及时地检测事故并对其修理加工,在电力生产活动中发挥优秀的调节作用。在风险控制的全部过程中,必须对所有电力生产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出现的概率。风险控制管理电力生产过程中实行科学的监管,对事故的后果进行评估与分析,可以及时的对紧急事故进行有效的防治。风险管理指导电力生产的全过程,并且能够非常好地满足电力生产部门的需要,促进了电力工业的稳步发展。在进行风险控制的过程中,电力部门应当拟定周全的计划表格,并委托负责人全面负责,全面负责的工作人员可以委托下级,通过安全管理和控制每一层的部署,增加电力生产的效率。电力部门在进行风险控制并执行的时候,也能够设置风险掌控的平台,使电力生产可靠性大大提高,而且也保护了电力生产的安全性。

3风险管理的特点以及内容

3.1风险管理的特点

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以及风险辨识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环节,一方面注重对安全、环节以及物的管理工作的评估,能够清晰观察出企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情况;另一方面注重具体施工以及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控制,从而能够清晰看出掌控企业安全生产过程的整体情况。风险评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信念,并且跨时代的引入了对“人”的安全风险的管理,在评估人员数值这一方面,不仅强调了管理与作业人员安全技能以及知识,而且还提出了心理、生理等安全适应性的问题;在评估作业行为这一方面,强调了事故中表现出的认为因素以及人的不安全、违规行为。

3.2风险管理的内容

一般来说,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有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以及风险辨识三方面。风险评估一般是以防止认为责任事故以及人身伤害为主线,评判企业安全风险的程度,评估企业安全控制以及安全管理情况;风险控制一般是指在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过程中,根据专业特点以及实际工作情况,针对施工情况进行实施、准备、布置以及计划的全过程,识别施工中可能存在的潜藏风险,保障作业的安全开展,有针对性地落实防治措施;风险辨别一般是针对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中时常出现的事故种类,列举分析典型事故的案例、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用于防范和辨别现场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

险管理在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使用

早在2008年,我国电力网络企业就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安全管理方法以及理念的基础上,把电网企业与现代风险管理理论的实际状况相结合,组织编制了《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别防范手册》以及《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其基本的特点以及内容如下:

4.1编排风险预警控制实施方案

认真借鉴以及总结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试点的工作经验,研究确立开展作业安全风险防范的专业范围以及主要内容,组织制定工作方案以及推进计划,参照制定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以及安全风险评估的标准,为推动施工的安全风险防范工作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

4.2组织风险教育管理培训

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作为重点,努力开展基层员工安全风险教育管理培训工作。根据实际岗位的状况,使用班组作业实训、事故案例学习、集中授课以及安全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全体员工能够全方位掌控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辨识的方法以及内容,提高岗位安全风险辨识防范能力以及作业安全风险意识。

4.3增加静态安全风险意识

根据企业安全风险评估的要求,使用专项巡视检查、日常巡视检查以及春秋季检修预试等系统识别和查找物料、劳动防护、工器具、环境以及设备等可能出现的静态安全风险,建立企业安全风险的备忘录,逐条拟定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并且做好日常维护以及完善工作。

4.4增加施工安全风险的掌控

各实施工业区(班组)开始施工前,必须根据静态风险数据库,并且按照施工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锁定施工静态安全风险的区域,与此同时,针对此次施工的人员组成、进度要求、工作量、作业方法、作业环境、作业对象以及特殊危险点等进行分析,检测出此次施工中所独有的危险因素,对风险等级owCaRBonwoRLDLowCaRBonwoRLD2016/6进行评估,拟定控制管理方案,通过与作业指导书和安全风险预控卡相结合的方式,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将其严格落实,确保施工全过程的安全。

4.5改善施工安全风险预控

根据作业安全风险控制以及静态安全风险辨识推进的情况,还有施工作业中暴露的安全风险以及危险因素,填补完善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以及本单位安全风险数据库等,促进作业安全风险控制以及防范的持续提升。

5电力安全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电力企业必须确保风险管理的工作人员能够自觉遵守相关电力系统的知识培训的要求,以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造成更多的问题,与此同时,也可以更好的确保电力企业施工人员可以在认识以及思想方面维持一直。在培训过程中,要训练其识别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风险防范的安全意识。对于电力系统风险识别而言,实战识别的前提是在风险出现之前使用有效的解决措施进行防治,与此同时,在对其进行控制之前需要对引起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并且能够掌握,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的概率。在识别风险的过程中,必须对风险事故存在的种类进行讨论,对将要出现的风险使用有效的预防措施,这样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在电力系统的工作的过程中,风险的度量也是同等重要的,而且,进行风险度量的过程中,对损失大小以及可能出现的概率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在操作期间及时地解决问题。在电力系统的工作的过程中能够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计算,也可以依靠直觉和风险管理人员的经验判断。在电力系统的风险控制这一方面,风险控制主要是针对的已经存在的风险,所以,在对风险进行衡量以及识别的时候,风险管理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与上述操作的要点引入风险管理,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风险评估方法,控制可以预料的风险,将风险出现的概率降至最低。

6结束语

随着现代电力网络的不断扩大,对风险管理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强。所以,电力企业必须强化风险管理理念,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健全管理体系,增加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从而能够更高效地提高风险管理的效果以及水平,以确保企业能够安全可靠地生产电力,促进和推动中国电力企业的有序、安全以及高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运双.基于风险控制理论与风险评估的电力安全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35).

[2]苏立.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应用[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4(22).

安全生产的风险点篇7

关键词: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煤矿安全管理;作用

1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对煤炭资源需求的增加,煤矿开采规模也不断扩大,但是煤矿开采环境比较恶劣,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进而给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影响到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煤矿之所以发生非安全事故,其根本原因在于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未能有效把控安全风险。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新时展的新的风险管理模式,它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为重点,将其运用到煤矿生产中,可有效保障每项安全工作有序进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2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介绍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了风险预控管理、保障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检查审核与评审、管理方针以及综合管理七个部分。该体系中,风险预控管理是核心,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是重点,生产系统要素和综合管理是基础,保障管理、管理方针以检查审核与评审是支撑,最终以信息化系统作为运行平台,将各个环节有效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在煤矿生产中,安全管理是核心工作,因为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往往就是造成安全事故的罪魁祸首。对此,只有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才能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pDCa闭环管理为运行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煤矿生产每一个环节都处于可控、不断改进的状态,从而有效地杜绝了安全隐患发生[1]。

3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

煤矿是煤炭资源开采的地方,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煤矿开采安全事故,一旦煤矿出现安全事故,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做好煤矿风险管理至关重要。风险与预控管理体系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可以根据不同煤矿的具体特点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3.1危险源的辨别

危险源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引起安全事故的起因,可以说煤矿开采过程中存在许多危险源,这也决定了危险源辨别的重要性。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进行危险源的辨别。在煤矿危险源的辨别中,管理者要根据不同煤矿的特点,做好煤矿危险源的辨别,然后根据分类结果,综合运用企业人力、机械设备和环境支持等方法,对煤矿危险源进行检测。同时,要对煤矿开采各个环节进行检测,利用技术手段对煤矿开采各个环节的危险源分析,从而找出一切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危险因素。同时,管理者还可以借助相应的技术手段,对危险源进行分类,按照危险源类型制定相应的防范方案。

3.2风险评估

在煤矿危险源辨别后,需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通过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确定风险等级,因此,做好风险评估至关重要。在风险评估中,管理者可以通过风险评估矩阵,对煤矿危险源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这些危险源所在生产环节和区域,评估这些危险源可能造成的风险损失。一般而言,企业需要结合煤矿生产特点,制定风险评估初稿,将其传达给各个科室、各班组及基层主要管理人员,并让他们参与到风险评估初稿的审查,对风险评估初稿进行补充和完善,进而按照完善的风险评估方案执行生产。

3.3风险防控措施的制定

在煤矿生产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而要想有效规避风险,就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危险源辨别与风险评估目的就是提炼管理对象,针对管理对象制定出管理标准和风险防控措施,可以说,风险防控措施是风险防控管理的重中之重。在制定风险管理标准时,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以及行业在安全生产中提出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消除相应的危险源。在制定风险防控措施时,要以危险源辨别和风险评估结果为基础,制定出全面、科学的风险防控措施,进而更好地指导现场安全生产。

3.4风险源监测

风险防控措施只能够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已经检测、评估的风险进行防控,但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突发情况,如,机械设备突然故障,进而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因此,还必须对煤矿生产过程进行动态监测,有效把控危险源。危险源监测包括对危险源的状态监测和风险控制过程监测[2]。危险源的状态监测主要是监测危险源是否处于安全状态;风险控制过程监测的重点是风险控制的执行效果。

3.5风险预警

风险预警是风险预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风险预警,可以有效规避煤矿生产风险,降低风险损失。煤矿企业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危险源的风险进行预期性评估,设定相应的风险预警等级,并根据危险源动态监测中暴露出的各种风险及时发出风险预警警示,以便管理者及时处理风险[3]。

4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危险源的辨别,可以掌握煤矿危险源的数量及分布情况,了解煤矿安全管理现状;通过风险评估,可以掌握每一个危险源发生实效的可能性以及造成的后果;通过风险综合管理,可以有效把控危险源,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通过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以及检查审核与评审,可以有效扼杀危险源,防止煤矿风险的发生。

4.1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

人作为煤矿生产的主体,同时也是煤矿危险源之一,如果煤矿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高,不具备规范的作业技术,在煤矿生产中就容易出现安全事故。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包括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企业需要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他们掌握相应的煤矿开采技术,能够按照技术要求开采煤炭资源,进而提高煤矿生产的科学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4]。

4.2保障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

在煤矿生产中,机械设备有着重要的作用,借助机械设备,可以完成许多人力无法完成的工作,大大提高煤矿生产效率。但是,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损耗和故障,进而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做好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要。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机械设备处于可控状态下,这种可控包括了设备运行前、运行中以及运行后的管理控制。机械设备投入使用前,煤矿企业需要对机械设备性能进行调试,并分析其相关参数,是否满足煤矿生产需要,在不满足的情况下,需要更换设备[5]。同时,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机械设备是由专人操作,且借助计算机技术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监控,一旦发生故障时,控制中心就会发生警报,进而降低故障发生。

4.3营造安全的煤矿生产环境

煤矿作业环境比较恶劣,如,在井下作业,作业人员的视线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视物不清,就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因此,监控煤矿生产环境极为重要。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煤矿企业可以辨别煤矿生产环境中的危险源,包括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然后根据辨别结果,做好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和管理措施,从而保障煤矿安全生产[6]。另外,煤矿企业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煤矿生产环境进行监测,当煤矿生产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时,可由信息技术系统发出警报,进而警醒作业人员远离危险源。

5结束语

综上,安全管理是煤矿生产的生命线,是煤矿企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保障。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安全生产的危险源包括了人、机、环、管四个方面,而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侧重于人与管这两个层面,无法全面把控煤矿风险。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考虑到了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和时效性,注重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的评估与控制。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煤矿企业可以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入手,进而全面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芦志刚.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探究[J].石化技术,2019,26(03):271.

[2]曾培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采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8(20):65+67.

安全生产的风险点篇8

1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

1.1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危险源是指在煤矿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对煤矿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或是对煤矿的正常生产造成影响的根源,是导致煤矿企业生产与管理过程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

1.2对危险源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后,需要及时对事故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正常情况下,可使用安全检查表、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以及预先危险性分析等方法,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针对危险源的风险率与其可能造成影响进行量化处理,在风险评估完成之后,依据风险程度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把风险控制在煤矿安全生产可允许的范围之内。

1.3制定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的标准是指各项风险管控措施实施所需的相关依据。在煤矿企业对风险管理的标准进行制定时,应该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程以及标准进行,再结合煤矿生产自身所具备的特点与企业风险管理的水平,制定出具体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都相对较高的风险管理标准,促进煤矿安全管理模式系统化、高效化、规范化的运行,避免危险源转化为安全事故。

1.4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得到的结果为依据,依照风险管理中的相关标准,制定出具体、可行的风险管理措施和方案,并采取可操作性较高的风险管理措施。由于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资源有限,无法对所有的风险进行全面的控制,因此,煤矿企业可以依据危险源的分级管理原则,将风险划分成为不同的级别,再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对应的管控措施。

2风险预控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2.1促进科学安全管理流程的建设风险预控体系通过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系统、作业环节以及工作岗位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可明确安全管理的对象,并针对该对象的风险进行评估,且依据评估的结果对煤矿安全管理过中的重点环节进行确定。并结合煤矿生产安全的实际情况,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出合理的安全防控体系,因此,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对风险预控体系进行合理的运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煤矿科学安全管理流程的建设。

2.2推动超前预防管理的实现通过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标准和措施,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从传统模式转化为现代新型管理模式,即:风险的辨识与评估、风险的控制与降低、事故的预防与消除,利用信息网络,实现安全管理系统中的自动预警功能,达到对各类危险源进行跟踪管控的目的,以此来实现煤矿事故的超前防范,推动新型主动式风险预控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

2.3降低煤矿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1)将煤矿企业的各级领导干部与业务部门作为安全管理的主体,做好相应的风险辨识和评估工作,以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整改措施的实施,降低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2)将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区队、班组及一线操作人员作为安全管理的主体,对各个工作岗位上的危险源进行有效辨识和评估,为煤矿企业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以避免煤矿生产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2.4有利于煤矿企业建立闭环管控体系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严格按照pDCa循环管理办法执行,建立出一套从管理对象开始,一直到实现管理目标的自动循环、闭环管理及螺旋提升式的长效管理机制,不仅能将管理体系中的各个子系统进行合理的衔接,还能确保该管理体系可以进行独立式循环工作,有利于煤矿企业安全机制的改善和闭环式管理的形成。

3结语

安全生产的风险点篇9

关键词: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思考

班组是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实现安全风险的预先控制、超前防范,班组风险管理尤其关键。所以,只有强化班组风险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从而实现安全工作的良性循环,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1当前班组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1.1风险控制意识淡薄。一是部分班组长都是近年来从生产骨干中培养、选拔上任的,他们在生产上是把好手,但在做好兵头将尾工作方面的组织管理、协调关系、风险研判缺乏实际锻炼和管理经验。二是部分班组长决心比较大,工作积极性也比较高,对班组安全管理工作该说的说了,该讲的讲了,但对日常碰到的作业岗位、维修设备、作业环节方面的安全风险点,了解的不多,掌控的不准确和完整。三是部分班组长基础管理满足现状。有的班组长认为只要工区设备无故障,职工没意见,稳稳当当的地过日子,就心满意足了。

1.2风险管理基础薄弱。一是安全教育落实不到位。上级阶段性安全重点要求,停留在一般的签名学习上,结合班组实际,岗位要求抓落实不够。二是安全问题库管理不到位。安全风险源(点)信息的分类管理,管控措施,闭环管理,还没有规范有效地落到实处。发生设备故障,特别是维修责任故障和故障频发的班组,分析风险点、查找风险源的思路还未理清。三是作业标准落实不到位。个别班组有信号作业指导书却不按标准办,个别人把习惯当标准,漏检漏修,习以为常。

1.3风险素质能力欠缺。一是人员结构参差不齐,素质强弱不等。部分人员专业知识浅薄,虽然工作多年,技术业务能力长进不大,难以独挡一面,独立处理复杂故障。二是技术业务尖子少。部分班组人员不少,业务技能全面的人员不多,遇到应急抢险或突发故障,缺少技术业务骨干。三是技术业务学习氛围不浓。部分班组对技术业务学习停留在形式上,班组人员实际操作技能,还不能完全适应风险源(点)处置和消化的需要。

2加强班组风险管理的对策与思考

2.1提高风险管理认识。班组风险管理是我们安全工作的重头戏,也是风险管理基础建设的落脚点。其工作场所就是生产现场,具有“独立作战”的特殊意义。为此,我们要从生产现场抓起,从风险基础做起,在提高班组安全教育、风险识别、风险预防和过程卡控等方面的管理效果上下功夫,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上做文章,把班组风险管理措施细化到每道工序,每个环节上去,变为每个生产作业人员的自觉行为,逐步走向自我管理、自我防范、自我控制、自我消除风险的全过程、全封闭管理。从根本上解决班组风险管理与现场作业实际不相适应的现状,使班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人皆知。

2.2注重风险过程控制。随着安全生产阶段性工作变化和重点工作要求,以安全生产大检查、信号专业检查和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对加强安全风险管理起到了补强作用。而班组风险过程控制,是安全管理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它始终贯穿于安全生产的全过程。班组安全搞不好,车间无宁日,运输安全无法保证。所以,班组风险过程控制是安全稳定的基础,必须结合班组作业的项目、内容以及特点,落实到岗,责任到人。只要班组风险过程控制措施针对性强,注重实效,影响安全稳定的隐患和风险一定能找到找准,不安全的问题和事苗就能消化在萌芽状态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

2.3严格风险制度落实。风险管理制度是班组安全生产的行动准则。现行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的有关法规、规章、行规、事规,本岗位的卡控措施和作业指导标准,不但要列入干部职工的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严在执行,贵在坚持,并实施有效的监督和考核。用风险责任包设备,让风险制度保安全,真正形成风险责任共承担,荣誉奖励共分享,经济利益共分配的利益共同体,营造一个人人讲风险,个个降危害的安全风险氛围。

2.4加大风险责任力度。安全风险责任,重要的是要有认真对待工作的态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责任感,在风险管理上尤为重要。为此,应抓好三个教育:一是风险意识教育。意识支配行动,有了意识就能善于观察问题、了解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的信号设备就能保持完好,故障也能相对减少。如果对设备缺点和问题,看惯了不怪,见多了麻木,视而不管,管而不细,那么这些风险点越积越多,越垒越大,就将酿成大事故。二是岗位标准教育。对班组部分人员,应进行本岗位的应知应会、必知必会培训补强,对现行的信号作业指导书学懂弄通,维修设备该做什么,怎么去做,严格作业标准,规范作业程序,坚决摒弃以习惯代替标准的不良习气,立足岗位,从自身做起,用标准化作业来控制和消除风险源(点)。三是责任感教育。责任重于泰山。设备维修的每项工作,上道作业的每件事情,都与运输安全息息相关,与工作责任紧密相连。所以,工作责任心、责任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是搞好设备质量的保证,是维护安全稳定的希望,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从源头上化解和降低风险。

所以,班组安全风险管理搞得好,单位的安全生产就有保障,各项工作就能协调、正常地发展,职工的利益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由此可见,只有推进安全风险管理,才能确保运输安全的稳定。

参考文献:

安全生产的风险点篇10

关键词:电力生产;风险控制;安全管理

一、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首先,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是由电力生产、电力基本建设以及电力行业在我国的基础性地位所决定的。电力行业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行业,其一举一动都与社会公共事业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保证了电力安全生产,才能使得社会安定,老百姓生活顺畅。

其次,能否安全生产也关系到电力企业自身的利益。如果一个电力企业不能保证电力安全生产,不但会使得电力企业自身名誉受损,更重要的是也会波及到电力企业客户的生产和生活,而由此造成的损失以及后果恐怕是电力企业难以承担的。

再次,电力生产自身的特点也要求其必须安全生产。电力生产的内在特点决定了电力生产的发、供、用必须有极高的可靠性和连续性,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事故,都可能带来连锁反应,造成人身伤亡、主设备损坏或大面积停电,甚至造成全网崩溃的灾难性事故。因此,电能生产的内在特点需要安全生产。

最后,电力生产所处的环境需要其进行安全生产。电力安全生产的环境往往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显示,电力生产所处的劳动条件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危险性,潜在的不安全的因素很多,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都存在着一定的威胁,只要稍有不慎,就可能转变成安全事故甚至人身事故,因此,于情于理,我们都应该高度重视电力生产的安全性。

二、电力生产安全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所谓风险控制,就电力生产的安全管理,实际上就是对在生产过程中的人员,设备以及环境风险因素的评估,消除和控制进行综合管理的过程。安全管理,是一种全方位的管理理念,它关注全体人员,全体设备以及各个实施阶段的安全,一旦发现安全问题就要立即解决,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发阶段。由此可见,安全管理更加重视的是“事前预防”而非“事后补救”。因此,电力企业在生产运营的过程中,正确运用风险控制的基本方法,将会对企业的安全管理起到“保护伞”的作用,使得企业安全生产良性循环。

三、加强电力生产安全管理中的风险控制途径

(一)用“替代法”来实现风险控制。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日益发展,电力行业的设备更新速度也是越来越快,为了能够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安全生产中的风险,如果经济允许,用高效能,低风险的设备替代低效能,高风险的设备也是现在企业越来越多使用的一种能有效进行风险控制的方法。比如,我们已经逐步将辖区内的少油开关进行无油化改造为真空开关或SF6开关,还有将手动调节改造为全自动控制系统等,这些方法一方面提高了设备运作的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生产过程中风险,对人身安全的威胁进一步减小。

(二)用“隔离法”来进行风险控制。

所谓隔离法,就是指在电力生产中,对客观存在的危险源采用各种手段或者方法进行有效隔离,从而使得危险源处于一个固定的范围或者工作人员可以掌控的状态中。在对电力设备进行检修的时候,工作人员会严格按照“工作票制度”的要求把检修设备从正常设备中隔离出来,这种隔离方法已经在我们的生产过程中广泛运用了。比如:拉开刀闸,利用明显的断开点把运行设备和检修设备隔离;关闭阀门并在法兰处加上挡板,把运行中的系统和检修的系统隔离;在检修现场与带电设备之间,通过设置安全网,使得生产作业的环境和运行设备隔离开来。

(三)充分采用“个人防护法”进行风险控制。

所谓个人防护法就是指当工作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或者接近危险源的时候,使用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绝缘设备等来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由于电力工作自身存在的危险性,因此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应该更加重视,在已经为工作人员的安全采取了相关外部保障之后,一旦发生不可预测的危险情况时,个人防护就成了对工作人员最紧要也是最后的保护,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进入生产区域一定要要求佩戴安全帽等设备,这其实也是对风险控制的一种简单但是有效的方法。

四、加强电力安全管理的建议

(一)突出重点难点,强化管理,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实践证明,搞好安全生产,基础、基层“双基”工作是根本,源头管理和过程控制是关键。要按照“策划、程序、修正、卓越”的工作理念,将业绩评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融入日常工作,精细过程管理,认认真真抓好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基层工作得到加强,安全基础不断巩固。

基础工作方面。我们要以“设备、运行、技术监督”为主线,严格过程控制,设备健康水平和运行管理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一是从隐患治理和设备检修入手,加强设备管理。制定设备缺陷分级管理制度,建立重大设备缺陷管理台帐,并据此制定三年滚动治理规划;完善检修文件包等标准化管理文件,全力推进检修“三制一化创全优”工作,即“点检定修制、检修作业文件包制、aB级检修监理制、标准化作业,实现机组检修创全优”,设备检修质量大幅提高,为降低机组非停提供了有力保证。二是提出运行管理“四化”要求,即“例行工作程序化、运行操作规范化、指标控制精细化、岗位工作全能化”,强化运行管理。基层各单位按照这一要求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组织技术培训和技能竞赛,运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根据“厂网分开”后技术监督工作的客观实际,建立与客观环境相适应的技术监督体制和机制,健全了新体制下的技术监督管理体系,使体制、机制切实发挥作用。健全机构,配齐人员,完善与实际工作相一致的试验检测仪器和设备,针对技术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组织专项调研,研究分析技术监督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促进技术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对提高设备健康水平、防止重大设备事故的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层工作方面。一是深入推进业绩评估工作,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按照新体制的要求,修订、完善了企业业绩评估准则、指南和管理制度,促进“二个结合”,即综合评估、专项评估与专题评估相结合,评估工作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应用业绩评估的方法,深化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工作理念,促进基层企业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二是深入调研,加强基层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领导层要经常深入生产一线,了解掌握现场情况,直接指导基层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建立工作落实情况反馈制度,强化安全生产执行力建设。落实责任到人,实现闭环管理。

(二)深化全过程风险综合预控。安全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管理。

企业安全生产中总是客观存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这些危险因素相互作用,在具体的生产活动中形成了风险,一旦风险失控就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笔者提出推行全过程风险综合预控,是在深化以往开展的安全性评价、危险点预控、“三标一体化”管理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变电站检修现场)风险控制等方法,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标准和工作机制,从而达到控制风险、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的目的。

全过程风险综合预控就是将综合“电网、设备、人员、管理”四个电力安全生产要素,结合“到岗到位”、“全寿命周期管理”、“隐患排查”、“计划刚性管理”等有效手段,将国家电网公司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理念,结合到实际中加以运用,形成电网风险评估、操作风险评估、施工作业风险评估、班组安全风险评估四大模块组成的综合预控体系。

在应急管理方面。一是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机制建设。从预测、预警、预防、应急四个方面,健全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制机制,由企业本部、二级单位、三级单位组成的三级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已经形成。结合新体制下管理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了应急组织体系,建立了企业的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响应中心,明确了各级应急管理职责,对应急预案的启动、处置与关闭程序等做了详细的规定。二是认真做好预案编制工作,完善应急预案体系。要按照《生产经营性企业安全生产预案编制导则》要求,对应急预案体系进行了调整,完成了综合应急预案的修订,提高了应急预案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扎实开展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通过培训,提高大家对应急管理的认识,掌握应急预案编制、培训以及演练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此外,组织专家对二、三级单位的应急预案进行了审评,对三级单位的应急预案进行演练抽查,总结推广良好实践,对所属单位的应急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完善和修订电网风险评估标准及控制措施,总结安全综合管控工作经验,从生产计划的刚性管控着手,确定生产任务的同时,明确与此对应的电网风险、倒闸操作风险和现场作业风险;以班组安全风险评估为基准,安排合适的生产班组从事相应风险等级的生产任务,从而更有效地防范电网、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

(三)抓好职工的安全教育。

生产一线作业的职工是安全生产制度执行的主体,必须使职工正确理解并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因此我们务必要制订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投入必要的资金和设施,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比武,提高职工的作业技能;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周活动、安全知识讲座、《安规》考试等形式,增加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另外,制度规定每周班组要开展安全日活动,也是职工进行自我安全教育的一种途径。

结语

目前,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随着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全面推进、加快实施以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为核心的重大战略举措,对各地电力局安全生产专业化、精益化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面对日益复杂、规模庞大的电网,我们要始终坚持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不动摇,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电网发展速度与生产承载能力之间、清洁能源发展与电网稳定运行之间、体制机制变革与安全管理新要求之间、新技术新设备广泛应用与员工能力素质之间的矛盾对安全生产的挑战,通过深化安全生产管理,创新机制,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