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的利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07:59

财务报表的利润篇1

   关键词:会计报表;利润操纵

   一、财务会计报表的定义和作用

   财务报告是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书面文件,是进行财务分析的主要信息来源。它是企业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是企业向外传递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我国现行制度规定,企业向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财务会计报表为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和改善经营管理,为国家经济管理机构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也为投资者和经营者进行决策提供了有用信息。

   二、利润操纵重大事件及现状

   继银广厦事件后,科龙事件引起了公众较为广泛的关注。从科龙的财务报表可见,2000年亏损8.3亿,2001亏损14.76亿,而2002年净利润1亿。通过财务报表分析,科龙扭亏为盈是因为其在2002年大幅度转回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和应收账款坏账准备。2006年7月16日,中国证监会对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责任人的证券违法违规行为做出行政处罚与市场永久性禁入决定。这是新的《证券市场禁入规定》自施行以来,证监会做出的第一个市场禁入处罚。

   利润操纵,粉饰报表的行为不是单个企业的行为。近年来,利用国家法律法规的漏洞,利润操纵等会计报表舞弊行为日益呈夸张化趋势,而且操作方式复杂,谋划周密,金额较大,甚至隐蔽化,以致审计风险增大,会计报表传递的信息失真,结果可能误导会计报表的使用者。

   三、利润操纵的动机

   企业冒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风险,出于各种目的,借助会计上的技术处理,进行利润操纵,人为地对利润进行虚增虚减。可能有以下几种目的:

   (一)争取ipo

   根据《公司法》的相关法律法规,连续三年盈利且经营业绩突出的企业才能通过证监会的审批。业绩不良的企业,为了争取上市的机会,不得不粉饰报表,使报表传递经营优良的信息,骗取上市资格。

   (二)追求良好企业形象,提高企业信用

   在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为了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和商贸往来中的信用,企业有虚增利润的现象。

   (三)避免退市

   《证券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3年亏损,其股票将被停牌。如果退市,企业将失去在二级市场公开筹资的资格,其股票也将不能流通,对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损失。因此企业会在报表中“改善”经营业绩的体现,最为典型的例子有*St星美,两年亏损,紧接着调整出下一年微利,逃避退市。

   (四)经营者追求自身利益

   经营者的业绩考核往往和企业业绩挂钩,在有些激励机制中,经营者往往持有公司的认股权证,出于追求行权时收益的考虑,经营者会在行权期前拉伸公司利润,使股价上涨。

   (五)偷逃税款

   利润操纵能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

   四、利润操纵的方法和途径

   (一)操纵收入

   1、虚增收入。比如通过应收账款调节,年末时虚增营业收入和应收账款,来年再借销货退回冲回,再如集团内部交易并由子公司向第三方销售,集团再从第三方购回,避免了合并报表时集团内部未实现损益的抵销。

   2、提前或延期确认收入。比如房地产企业通过完工百分比法不恰当应用实现提前确认收入,而有些企业则为隐藏收入,推迟开具发票,将收入归入预收账款科目。

   (二)操纵费用

   1、虚增利润。会计制度规定,为构建固定资产发生的借款利息在在建工程达到预定使用状态前予以资本化,之后的借款利息支出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在不结转达到预定使用状态的在建工程的同时,将利息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减少了当期财务费用,虚增了利润。

   2、待摊费用任意摊销。待摊费用是一项已经发生的费用,应根据收入和费用配比的原则,在规定期限内,计入当期损益。有些企业为了调整利润减少摊销,甚至不摊,有些变相计入其他成本费用科目,一次性进入当期损益。

   (三)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

   1、改变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基础。长期股权投资有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核算,当选择了其中一种方法后不得随意变更。当被投资企业盈利时,企业找寻理由将成本法核算变更为权益法核算,增加当期利润。

   2、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年限。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很多,平均年限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不同的方法通过计提数影响利润。比如,加速折旧法前期计提较多折旧额,抵减了较多利润,后期计提较少的折旧额,使后期利润增长较快。

   3、存货的计价方法变更。存货的计价方法影响销售成本,进而影响营业利润。企业可能选择不恰当的存货发出核算方法,降低销售成本,增加利润。

   4、资产减值准备的调整。会计制度规定,存货、应收账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损失可以转回。减值损失的提前与推迟给利润操纵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比如,企业可以在盈利年份计提较多的减值准备,以备在预期亏损年度转回减值损失,扭亏为盈。

   (四)关联方交易

   当下,关联方交易越来越频繁。其类型主要有购买或销售商品和其他资产、提供或接受劳务、担保、提供资金(贷款或股权投资)、租赁、等。比如,为降低税负,将利润从盈利一方转移到亏损一方,将利润从高税负一方转移到低税负或是免税一方。比如,关联方之间融资租赁和售后租回等业务在工程机械行业的灵活应用。

   五、识别和防范利润操纵的建议

   对于报表使用者,应该持谨慎的态度看待财务会计报表,尤其是在借以做出经济决策时,更应该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以识别和防范利润风险。给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应用趋势分析法研究会计信息

   连续观察若干年的财务数据,关注异常变动。财务报表数据的变化通常在合理的范围,并能通过该年度的业务等解释该变化。如果变动异常,且无法合理解释,则可能是由于人为原因进行了操纵。

   (二)结构分析

   通过结构关系,揭示报表中各组成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以及财务报表的总体构成。例如,现金流量结构分析就是在现金流量表有关数据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的构成,及现金净流量的形成方式。

   (三)财务比率分析

   会计报表中的数据有许多是存在着内在勾稽关系的,同时在实际经营活动中也反映出一定的数量对应与约束要求。比率分析就是依据报表中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比率分析应用广泛,可以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获现能力进行评估。

   (四)计算调整后的每股净收益

   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不良资产)/年度末普通股总数。不良资产为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及待处理财产损失。调整后的每股净收益剔除了不良资产因素,使计算所得的数据更贴近实际情况。

   (五)关联交易分析

   关注财务报告关联交易的相关披露,了解关联方交易的业务,剔除与关联方交易产生的利润,得到企业本身的盈利能力,对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评估,以进行相关决策。

   (六)注意审计报告

   关注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若出具的不是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更应该关注审计报告中的说明段和意见段,因为在其中集中反映了重大重要的错报风险,能给予报表使用者提示。

   参考文献:

财务报表的利润篇2

【关键词】企业集团;报表;利润;分配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拥有控股子公司的企业集团母公司来说,一方面需要编制母公司自身的个别财务报表,另一方面需要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以控制为原则,将其控制的子企业纳入合并范围,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这样,企业集团母公司的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等报表用户就会面对两套报表,产生了是根据母公司个别报表还是根据合并报表来做出相关决策的问题。其中企业集团母公司的利润分配问题尤为引人关注,母公司可分配利润金额应该按照母公司个别报表还是按照合并报表呢?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颁发的《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7309号]规定,国有独资企业拥有全资公司或控股子公司、子企业的,应当以集团公司(母公司、总公司)以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基础申报国有资本收益。但笔者认为,从会计理论上讲,企业集团母公司利润分配的报表基础是母公司个别报表,而非合并报表。

二、以母公司个别报表为利润分配基础的原因

(一)母公司个别报表与合并报表的功能性质比较

母公司个别报表与合并报表相互补充,既反映了归属于母公司自身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也反映了母公司控制的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即将归属于少数股东的权益、损益和对应的资产负债等也在合并报表中列示。

企业集团母公司合并报表和个别报表的差异如下:

由于不同的编制规则,导致母公司个别报表中的净利润同合并报表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存在差异,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要对内部交易进行抵销,以及对长期股权投资分别按照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造成的差异。

(二)法律法规规定

企业利润分配的基础是财务报表中反映的当期净利润和以前年度的未分配利润。对企业集团母公司而言,由于利润分配的主体是法人企业,因而,母公司作为法人企业所编制并经审计的个别报表自然成为母公司利润分配的报表基础。母公司尽管也负责编制集团合并报表,但由于合并报表反映的不是企业法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而不应成为母公司利润分配的基础。

现行法律法规规定,企业是经营的主体,也是利润分配的主体。对企业集团而言,利润分配按投资关系逐级进行,企业应按投资关系向各自的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集团的母公司作为企业法人,向最终的投资者分配利润。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前,对于编制合并会计报告中的利润分配问题,财政部曾以财会函[2000]7号文《关于编制合并会计报告中利润分配问题的请示的复函》明确表示,“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公司,其利润分配以母公司的可分配利润为依据。合并会计报表中可供分配利润不能作为母公司实际分配利润的依据”。在新准则实施后,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在日常核算及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采用成本法核算,而在合并财务报表中采用权益法核算,这就使得母公司财务报表与合并财务报表下的净利润、可分配利润及未分配利润存在较大差异。而长期股权投资中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主要是为了避免企业在不能取得或不能全额取得投资收益的情况下出现虚增利润和超前分配,从而避免短期行为。这意味着财政部原来也认为企业集团母公司利润分配的报表基础应该是母公司个别报表。

(三)实务操作性

企业可以采取派发现金和送红股的利润分配方式,采用何种分配方式,取决于已确定的投资机会和项目,以及企业的现金流和筹资能力。由于企业集团母公司多数属于投资型或混合型控股公司,在派发现金股利的方式下,母公司的分配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后续计量及个别财务报表中采用成本法核算,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调整为权益法;对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的投资则规定为权益法核算。

成本法核算的实质是母公司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才确认投资收益,相对于权益法,在多数情况下,成本法核算的投资收益金额要小于权益法核算的金额。

《企业会计准则》之所以规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后续计量和编制母公司个别报表时采用成本法核算,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同《企业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规定相协调。企业持有的对子公司的投资,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因将子公司的资产、负债并入体现为实质上的权益法,在母公司日常核算及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采用成本法核算,可以使信息反映更加充分、全面。

2.避免在子公司实际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前,母公司垫付资金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等情况,也就是充分考虑了母公司自身的现金流量(《企业财务通则》也要求在利润分配前要充分考虑现金流量状况)。

3.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有关规定相协调(国际准则也实行成本法核算)。

另外,《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要求按合并财务报表为基础计算和列报的事项仅为“每股收益”的计算。这一规定反映了合并报表的实质目标,即向投资者报告集团整体的盈利能力,但不是作为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依据。

因此,若企业集团母公司的投资者要求按合并报表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基础分配利润,则可能由于现金流量原因导致母公司不能支付股利。

从会计实务看,最具代表性的是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实务。无论是H股还是a股公司,多数都明确按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分配利润,如中国中铁H,东风汽车集团H,粤高速a,中国南车a和H等。

三、结论

综上所述,尽管合并财务报表的利润数据更能反映企业集团整体的盈利能力,但是鉴于:

(一)法律、法规规定利润分配的主体是法人企业,而不是经济意义的会计主体;

(二)分配的基础是法人企业财务报表反映的可分配利润;

(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以及“合并报表”的有关规定;

(四)法律、法规对分配能力的规定;

(五)H股、a股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实务。

因而,企业集团母公司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报表基础应该是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即母公司应按其个别报表反映的可分配利润为基础确定分配比例或金额,而不应按照合并报表反映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和未分配利润为基础确定分配比例或金额。

四、以母公司个别报表为基础分配利润需要防范的事项

母公司出于种种目的,往往会利用其对子公司的影响,通过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隐匿利润,或者减少子公司利润分配的金额和比例,使母公司的可供分配利润减少,从而影响母公司对投资者的利润分配。

防范这种事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投资者要加强对母公司及其主要子公司的日常监管,加强对企业集团的年度和专项审计,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通过董事会等决策机构,合理确定母公司的年度利润指标,并通过母公司向子公司分解,提高子公司的分红能力和比例;

(三)通过股东会等权力机构,规定母公司利润分配的方式、比例或金额,促使母公司提高个别报表中的利润水平。如,《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就规定了收取国有资本收益的基数和比例,体现了出资者的权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财政部企业司.《企业财务通则》解读[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财务报表的利润篇3

【关键词】资产负债表财务报告报表勾稽关系

企业最重要的是运营,会计信息是能够展现企业的运营状态的重要因素。但是单单从企业的利润表看不出企业的运营状态及其抗风险能力,在这一情况下资产负债观营运而生。从资产负债观的角度进行分析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使得财务报表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到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贯穿所有财务报表的是企业的利润和企业的销售利润。在四个报表中,抓住能够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资产负债表,对其他表格进行分析,能够有效的反映企业的实力。

一、资产负债观

资产负债观是一种与权责发生制不同的从其他角度反映企业的运营情况的理论,主要目的就是克服利润表带来的困境,从而实现全面为报表使用者服务。财务报表成了评估企业利润的唯一指标,这就造成很多企业为了融资进行会计造假的行为,危害了社会利益。资产负债观则可以有效的避免企业的会计造假,因为资产负债观没有将企业的运营情况全部反映在企业利润上。透过企业的资产的增加或者减少以及企业的发债的增加或者减少这两个方面来确定企业的收入配比。从资产负债观来确定企业运营的过程,变动,这样就会影响了原本的财务报表中的利润以及利润分配过程。

二、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

在财务报表中,最先出现的是资产负债表,因为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直接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的因素,这是企业财务报表中最直接的数据。但是财务报表的作用就是向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资产负债表不能直观的反映出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这时候企业的利润表应运而生。但是利润表是权责发生制下的产物,只是能够提供目前企业的盈利能力,不能将企业质量与潜在风险也表现出来,这就需要现金流量表进行支撑。

从资产负债观看企业的收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已经实现和确认的收益,这部分收益已经在企业中有表现。第二个部分则是企业没有实现和确认的收益,一方面展现在企业的利润表的净利润中,另一方面则展现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公积金中。因此,对于企业中的利润,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那就是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的权益变动。

三、资产负债表与财务报表勾稽关系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的勾稽关系

现金流量表是一种能够体现出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内部现金以及现金有关的等价物之间的流入与流出状态的报表,这个报表可以反映企业的当期净利润质量的补充说明,也能够在部分水平上代表企业在市场上的生存能力和竞争状态。

在企业的现金流量表中,所有的业务都是围绕企业的现金来进行的,这部分现金主要包括两个两个部分的现金,第一个现金指的是发挥支付功能的货币现金,第二个则是与现金等价的等价物品。这个范围是比资产负债表中的含义要广泛,从理论方面来讲,现金流量表中发生的现金的纯上升的数量与资产负债表中的现金的期末数量减去期初的数据,但是在实际中,两者之间的数额并不相等,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定期存款的支付。不论企业实际的运营情况如何,企业都存在一定额度的定期存款,这些存款是企业用来防止风险的发生,要根据企业的规定确定这部分资金是否属于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要看企业是否能够将其用于随时支付。

2.估算方式。现金流量表中的金额通常按照资产负债表进行估计与计算的,并没有实际账户发生的金额。

3.企业的汇率升降也会对其现金流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为在企业实际运营中,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负债表对外币的计算采用的是即期汇率方式,而企业的现金流量表采用的是发生这笔交易的汇率,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差额,这个差额的大小则为企业的汇率对企业的现金的影响。

(二)资产负债表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勾稽关系分析

根据新出台的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观的出现对所有者权益发生了变化,它的变化影响了企业的利益支配,主要反映在“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两个方面,也就是说,这一变化影响了所有者从期初到期末的全过程。表现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则是所有者权益表格的变动影响企业的利润表,这也是企业的资产负债观。

(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分析

企业的现金流量表是对企业的一段时间的净利润以及企业的潜在风险的补充说明,代表了企业在遭遇风险以后的应变能力。资产负债表中的记录表明了企业的资产与外债情况,现金流量表则是基于权责发生制下的记录会计业务的方式。目前,在三张财务报表通过净利润结合起来,结合的过程主要分为两个大的步骤,第一个步骤是使得净利润完全表现为经营活动的利润,将不是营利性质活动产生的利润调出净利润。第二个步骤则是将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已经实现收取(付出)的但是还没有确认经营损益的调入企业的经营活动,同时要将没有收取(付出)的经营损益调出这一活动,这样所有的收入和成本都终将变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形成的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表是三个财务报表中的主要表格,现金流量中与其他两个表格中最重要的联系就是销售商品以及购买商品。在这些盈利项目中,下一个季度的经营通常都是以利润表格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点,使得利润在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之间进行转换。但是要排除增值税带来的影响。

四、结语

在三张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表展现的是企业时点的数据,其他财务报表展现的则是一个时间段的数据。但是通过将一个时间段的期末数据减去期初数据得出的差额则是企业的时期数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的涉及的数据的重要分类,这些财务报表间共同关联,存在着重要的勾稽关系,这样能使得财务用户能够清晰的了解企业的财务运营状况,投资者能够了解到企业的盈利能力,银行能够清晰的了解企业的还债能力和资金流转能力,员工能够了解自己的福利待遇,企业的所有者能够了解到自己分红。

参考文献

[1]石玮.对资产负债观的财务报表勾稽关系分析[J].注册税务师,2011(4):70-72.

[2]曾小青,赵兰.论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兼评资产负债观、收入费用观与现金流量观[J].会计之友,2013(26):15-16.

财务报表的利润篇4

(一)企业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分类目前,企业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主要源于:一是财务会计人员利用会计准则和法规的灵活性和模糊性来自愿或非自愿的进行粉饰财务报表;二是财务会计人员违反相关会计准则和法规的规定处理经济业务而进行粉饰财务报表行为。第一种粉饰行为由于未触犯法律法规也符合会计准则要求,因此其粉饰行为无需承担法律责任,只要对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进行完善即可有效解决这类问题。第二种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由于触犯了法律法规,其性质和后果非常严重,其严重影响了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管理当局授意下进行的财务报表编造、伪造财务报表行为,其目的在于掩盖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往往给投资者以误导,从而扰乱金融市场的秩序,对此必须严格防范。

(二)企业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动机分析任何经济行为都具有一定的动机,企业及会计人员进行财务报表粉饰的根本动机就在于获得经济利益,而在实际中根据企业所处环境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其具体动机包括:

(1)满足业绩考核的需要。财务报表是反应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依据,其不仅涉及到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还涉及对企业管理者业绩的评定,并直接影响到管理者的薪酬、福利以及职位提升等。企业管理者为了获得业绩上的好评,往往会采取各种技术手段进行财务报表粉饰,以便提高自己的经营业绩。而在企业外部,一些行业标准,资质的认定也往往多涉及企业财务指标,企业出于提高自身行业地位的考虑,也会采取一些粉饰财务报表的行为。

(2)获得更高商业信用的需要。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繁荣,企业越来越重视对外部资金的利用,而通过提高商业信用的方式往往能为企业获得更大规模的信贷资金。在金融市场上,良好的企业信用就意味着更强的融资能力,银行等金融机构处于风险控制方面的考虑,通常不会向商业信用较低的亏损企业发放贷款。而判断企业商业信用和亏损状况的依据就是企业财务报表数据所反映的各项财务指标。很多资金短缺的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商业信用,往往采取粉饰报表的方式来掩盖其经营业绩欠佳、财务收入不稳定等问题,

(3)企业上市的需要。根据我国《公司法》等法律规定,企业要发行股票上市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且经营业绩突出才能通过证监会的审批,而股票在发行时的价格则取决于企业相关盈利指标的水平。企业为了募集更多的资金,尽可能提高股票发行时的价格,通常会在筹划上市之前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以便提高企业相关盈利指标,提振股民信息从而更好的吸收股市资金。此外,对于后续发行股票上市的企业,我国规定必须企业近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以上方可配股,这一规定也促使很多不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粉饰财务报表来达到配股条件。

二、企业财务报表粉饰的常用手段

(一)利用关联方交易在正常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进行交易都是按照价值规律在公平和自由原则下进行的,其利润也就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既不会太高也不会过低。而在关联方交易过程中,由于其所处的是非竞争环境,其交易行为也就往往不符合市场价值规律。如:某企业从关联企业a低价购入原材料,然后将生产出的产品以高价卖给另一关联企业B,其在这一过程中以低买高卖的方式赚取了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以这种方式获取的利润并不能够反应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

(二)利用资产重组资产重组是指企业资产的拥有者、控制者与企业外部的经济主体进行的,对企业资产的分布状态进行重新组合、调整、配置的过程,或对设在企业资产上的权利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其目标在于优化企业资产结构。由于在资产重组过程中能够方便的调节企业利润和资产构成,其近年来逐渐成为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重要手段。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粉饰报表的方法主要有:一是利用非上市企业优质资产来置换上市企业劣质资产;二是将非上市企业旗下经营状况较好盈利能力较强的下属企业以低价出售给上市企业;三是将上市企业的闲置资产以高价出售给非上市企业。

(三)增加非主营业务从利润构成上来看,企业利润包括主营业务利润和非主营业务利润,通常情况下其主营业务利润在总利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进行企业盈利能力评估时也通常按照其主营业务的利润来计量和评价。这是因为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往往能够反映其真正的实力,只有主营业务稳定盈利才能确保企业在远期能够获得较大的发展,或者具备获得较大发展所需要的各项资源优势。目前,很多企业为了能在短期内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往往会在短期内制造大量非主营业务利润借以调高企业的当期利润,这种调节方式能够在短期内使财务指标发生较大变化,进而带到粉饰企业财务状况的目的。

(四)利用会计政策目前,我国会计核算还处在多种核算方式并行的阶段,这就给企业利用会计政策进行财务报表粉饰提供了调节。如:根据其所处阶段特征通过改变会计核算方法;提前进行收入确认和推迟确认费用等。这些手段都在会计政策允许范围内,因此即使利用这些方法进行财务报表粉饰也不存在法律风险。

三、企业财务报表粉饰的识别方法

(一)对比企业不良资产与净资产企业不良资产不仅包括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还包括一些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的资产,如长期应收账款、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在实践中,不良资产分析主要可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对企业的不良资产总额和净资产总额进行比较,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即表明该企业存在人为进行利润操作的可能,其持续盈利能力可能存在问题;二是将企业不良资产增加额与企业同期利润总额对比,将不良资产增加幅度与当期利润增加幅度对比,如果不良资产增加额和增加幅度高于当期的利润增加额和增加幅度,那么企业很可能人为进行了利润操作。

(二)关注企业在特定年份的关联交易情况如果企业财务报表表明该企业盈利能力过多依赖于关联企业,则可以判断该企业并不具备较强的市场盈利能力,其利润来源并不稳定。在对上市公司综合实力进行评估时,可着重查看其在某些特定年度的关联交易量。如上市公司在配股、增发新股的年度,如存在大量涉及金额较大的关联方交易,则其很有可能存在报表粉饰行为。通过交易价格是否公平也是识别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重要方法,如果企业与关联方进行交易的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则其很可能是通过关联交易来人为调节利润。

(三)检查企业是否存在异常利润在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只要将企业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等从企业利润总额中剔除,就能够较为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当企业利用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手段进行利润调节时,其所产生的利润主要表现为以上几项被剔除的科目中。如果在剔除以上科目利润之后,企业利润与之前呈现较大差距,则该企业很可能进行了财务报表粉饰。

(四)对企业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对企业进行现金流量分析时,可将企业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如果其现金流量与利润不匹配,则其很可能存在粉饰报表行为。

四、企业财务报表粉饰行为防范与治理对策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下,管理层应在董事会授权下开展各项企业经营和管理工作,而董事会可以对管理层行为进行实时有效的监督。通常来讲,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应包括内部监控机制、外部监控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三项基本制度。其中通过内部审计制度可以对企业管理者进行全面监控和有效制约,通过外部审计手段可以从外部约束企业管理者的经营行为,而激励约束机制则可以通过业绩考核和激励机制约束经营者。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在确保公司经营目标实现的同事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真正提升企业价值。具体到实践中,为了明确管理者粉饰报表责任,可以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监督对企业管理者行为加以监督,给予独立董事充分的权利以便其能够顺利发挥其对公司财务活动的监督职能。

(二)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报表粉饰行为的处罚力度我国企业粉饰财务报表现象严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粉饰报表行为的预期成本大大低于其所获得的收益。而目前我国相关法律对于粉饰报表行为还未做出明显的规定,这使得粉饰报表行为几乎不需承担什么法律风险。针对目前企业财务报表粉饰现状,相关方面亟需完善《公司法》、《证券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明确报表粉饰行为的法律责任,并制定一系列追责和制裁手段,如:规定向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组织和个人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这样企业进行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风险增大,其会从利益角度去衡量进行财务造假的风险和收益,最终达到有效防范财务会计信息造假行为,规范企业财务信息披露,进而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财务信息质量。

(三)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加强行业监管近年来,随着会计师事务所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在会计信息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报表的外部使用者,其往往能够更为公允的对企业财务情况进行评价,并有效修正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可以说注册会计师在防范财务报表粉饰行为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上述考虑,相关方面应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逐步完善注册会计师队伍,以便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防范各类粉饰财务报表行为的发生。首先,有关方面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不断优化外部审计环境并制定相关的会计师执业准则。证监会和注册会计师协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注册会计师行为进行监督,对违反审计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及注册会计师法的注册会计师要给予严肃处理,以便保障注册会计师具有良好的执业操守,能够切实履行其信息披露职能。

(四)规范证券市场,改革股票上市制度企业进行财务报表粉饰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上市要求,这是由我国目前对上市公司在业绩方面的相关规定密切相关的。因此,要从根本上防范企业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必须改革现有的股票上市制度,去掉一些业绩数据上的硬性要求,从而弱化企业进行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动机,逐步使上市公司行为趋于理性化。在这一过程中,有关证券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对整个市场秩序的监管,以便适度抑制证券市场投机性,使我国证券市场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财务报表的利润篇5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财务报告;附注

一、财务报告概述

财务报告,(又称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相关信息和资料,而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财务报表时由“四表一注”构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

二、财务报告的作用

财务报告对内部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媒介和渠道;对内部投资者提供盈余分配以及投资和融资决策的直接依据的相关依据;对外部债权人、投资者、政府提供企业经济状况的系统信息,是企业纳税的基本依据。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有利于加强其内部管理和改善外部经济决策环境,以便更好地发挥会计职能。

三、财务报告的局限性

1.首先,财务报告中的利润表中对应计利润的操纵。在权责发生制下,公司对其经营活动进行会计处理时存在较多的会计估计和会计判断,这也为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会计利润可以进一步分为可操纵性会计利润和不可操纵性会计利润。如果一家公司进行了盈余管理,那么最终会在可操纵性会计利润中反映出来。已有文献的研究表明,公司财务报告盈余与股票价格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较高的会计利润能够带来较高的股票价格。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往往会通过财务包装来增加股票发行期间的净利润,以提高公司声誉和股票发行价格。teoh等(1998)通过研究发现,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往往会通过财务包装来增加股票发行期间的净利润,以提高公司声誉和股票发行价格。因此,在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公司管理层具有提高股票发行前的会计盈余的强烈动机,向广大投资者传递虚假信息,以便提高公开发行股票的价格,进而募得更多的股权资本。实践中某些公司确实存在利用盈余管理来使公司业绩达到大股东承诺业绩的嫌疑,当投资者对公司的估值过分依赖于财务报告时,公司实际控制者就非常有可能通过提高可操纵性会计利润来进行盈余管理,以便提高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价格。

由于这种行为的存在,公司在上市后的经营业绩往往会出现滑坡和股票的长期收益率下降,这就是所谓的“新股发行之谜”现象。因为部分的会计利润提前确认,则在其后的会计利润势必会减少。会计在制定财务报表是否采用“公正、公平、公允”的财务基本因素,如果管理层谨慎设计国际财务方案,连外部审计师就很难发现。上市公司在ipo前一年往往会具有向上的盈余管理行为,而在ipo之后,公司管理层又进行了向下的盈余管理行为。DuCharme等(2004)通过研究发现,由于大多数投资者将盈余管理后的财务报告利润作为对公司估值的依据,并发现公司在公开发行股票期间具有较高的异常会计利润,而在股票发行后又出现了利润反转的现象。

通常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常用三种方法:1.夸大或隐藏收入。在会计准则中权责发生制要求公司只有在收入确认条件存在的情况下确认收入: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收入可以可靠计量,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相关的已经发生或者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有部分上市公司销售的产品质量、品种、规格等方面不符合合同协议要求,又未根据保证条件予以弥补的,本应不确认收入而确认收入。当然除了想增加企业利润,也有想减少企业利润的,比如通过预收账款调节企业利润。某公司的利润不错,但却希望在期末隐藏利润,减少税款,使管理者的绩效奖平稳持续增长,并需要给股东利润稳定增长的表象,所以通过预收账款从而操纵企业利润,达到管理者的目的。再者,在建筑行业,完成百分比中的估计总是存在灰色领域。在财务报表中非正常地应用这些准则是难以发现的。

2.操纵费用。某些上市公司,为了达到企业目标利润,则通过增加、减少费用。通常是将费用从当期记入未来周期,以增加当期净利润。将费用项目列入长期待摊可以将当期费用分摊到未来周期。不予计提存货或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也可以减少当期费用。不予计提坏帐以减少当期费用,当期利润表比较漂亮,并且资产比率得以改善,资产负债表中也表现出良好的财务状况。在资产负债表中仍然保留这些资产肯定会增强资产负债表的实力。应收账款、认股权证、存货减值,需要加以判断和估计,都可以进行操作。从长期来看,这些不良资产最终会抵消,也会产生本文上述“新股发行之谜”现象。再者,储备项目也会影响未来周期,财务报表使用者极难理解真实的储备功能是太低或是太高。

不管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一旦大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他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获取内部私有收益,如进行关联交易,支付特殊红利,或者通过合理利用会计准则的缺陷进行上述利润操纵,从而剥削中小股东。大股东可能会存在浪费和滥用公司资源的机会主义行为。大股东通过披露错误的企业盈余信息,欺骗了投资者对投资机会和成长能力的判断,导致外部股东财富和企业价值的大幅下降企业的盈余管理现象,发现盈余管理的差异是由于大股东试图获取私有收益而造成的,通过盈余管理可以向外部投资者隐藏企业的真实业绩,从而形成了对外部投资者的误导和侵害,股权结构与盈余报告质量之间存在内生关系可见,盈余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股票再发行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降低了证券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造成了控制性股东对中小投资者的掠夺和侵害。

3.对会计报告附注的粉饰。会计报表附注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信息,提高会计报表信息的实用价值,但是现行财务报告只反映经济业务的结果,不反映经济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责任以及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在是否使用自然资源、有无污染生态环境的方面披露较少,这不符合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

随着经济发展会计报表附注的越来越有价值,重要性也不言而喻,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附注中包含着重要信息,比如会计政策的选择,日后资产负债表事项以及或有事项的披露,以及关联交易的说明。但是许多人习惯于看会计报表的总资产、所有者权益、净利润等几个重要的财务数据,很少关注会计报表附注说明。

会计报表主要是对以货币性对经济业务进行计量,会计报表附注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会计报表不能提供非数字经济业务数据,即使专业的使用者紧靠财务会计报表也不能全面了解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所以会计报表附注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正确理解会计报表,合理利用所需的会计信息。

所以在会计报告中,财务人员出具的财务报告一定要严格遵守会计准则,遵从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对日益重要的会计报表附注加以重视。

综上所述,财务会计人员对财务报告的粉饰主要通过估计政策等来调节财务报告。在最新的会计准则中,将后进先出法予以取消。这首先不符合货物的进出规律的一种方法,另外多种会计政策会导致会计人员滥用会计政策。一般来说,财务报告的粉饰通过会计估计、或有事项、会计政策。如果合理利用会计方法,是可以给报表使用者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和综合收益的。会计报表有多重粉饰方法,但是这并不是无迹可寻。在内部审计或者外部审计中,如果仔细追查,是有迹可循的。这就需要审计人员良好职业素养,以及独立性。审计的独立性是精神上的独立也是事实上的独立,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时,不受个人或外界因素的约束、影响和干扰,保持客观且无私的精神态度。可是在实务中,许多公司外部审计费由本公司出,审计人员吃饭,打车等费用也是由被审计公司会计人员予以报销,这就使得审计独立性大打折扣。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在实质上和形式上有无影响独立、客观、公正,怎么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在实务中是悬而未决的事实。在出具财务报告过程中,我们可以建立上市公司的征信系统,对上市公司本身信用等予以评级,对其财务状况予以记录。如果在会计报表中有营私舞弊的情况出现,可以降低其信用。(作者单位:北京中铁工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Burgstahler,D.andDichev,i.,1997,“earningsmanagementtoavoidearningsdecreasesandlosses”,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

[2]Chaney,p.K.,andLewis,C.m.,1995,“earningsmanagementandfirmvaluationunderasymmetricinformation”,JournalofCorporateFinance

[3]Claessens,S.,Djankov,S.andLang,L.H.p.,2000,“theseparationofownershipandcontrolineastasiancorporations”,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

[4]Defond,m.L.,Jiambalvo,J.,1994,“Debtcovenanteffectsandthemanipulationofaccruals”,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17(January)

[5]Dechow,pm,Sloan,R.G.andSweeney,a.p.,1995,“Detectingearningsmanagement”,theaccountingReview

[6]Faccio,m.andLang,L.,2002,“theultimateownershipofwesterneuropeancorporations”

[7]DuCharme,L.L.,malatesta,p.H.,Sefcik,S.e.,2004,“earningsmanagement,stockissues,andshareholderlawsuits”,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

[8]杜滨,李若山,俞乔,2003:《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研究》,《中国金融学》,第6期。

财务报表的利润篇6

关键词:财务分析利润指标经济利润

盈利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指标:

一、销售净利率

公式: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该指标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是多少。表示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

企业在增加销售收入的同时,必须要相应获取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销售净利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销售净利率可以分解成为销售毛利率、销售税金率、销售成本率、销售期间费用率等指标进行分析。

对销售净利润率的分析,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修正,理由有二: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经营已经是企业存在的现实状况。在实际中有些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已经超过了主营业务收入。若仍按主营业务收入来计算销售净利率指标,则不能反映企业经营收入的全貌,也就不能正确反映企业获利水平;另一方面,由于主营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划分不明显,在选择计入主营收入还是其他业务收入时,企业操纵性较强,所以新会计准则在编利润表时不再区分主营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使收入的确认更准确,基于此,修改后的公式为“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更能反映企业的获利水平。

二、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

公式: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100%

把企业一定期间的净利润与企业的资产相比较,表明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则相反。

资产净利率是一个综合指标。净利的多少与企业资产的多少、资产的结构、经营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这一指标的单一结果并不能有效反映出资产的利用效率,影响资产净利率高低的原因还有:产品的价格、单位产品成本的高低、产品的产量和销售的数量、资金占用量的大小。可以结合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来分析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三、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

公式: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100%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也叫净值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最重要的财务比率。

杜邦分析体系可以将这一指标分解成相联系的多种因素,进一步剖析影响所有者权益报酬的各个方面。如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权益乘数。

对净资产收益率的修正,原净资产收益率的分母用年初与年末所有者权益的平均值,这是合理的。作为评价企业当年收益的指标,不应由于分配方案的不同而使计算值不同。因此,修正后的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年初所有者权益与年末所有者权益的平均数-分配的利润)

aBC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率均为8%,税后债务资本成本均为6%,企业所得税前两年30%,后两年25%,部分财务数如下(万元):

通过对以上各指标的计算,aBC公司得出如下结果:

由此可以看出,aBC公司发展状况良好,前三年公司各项盈利指标一直处于稳步上升途中,从2009年开始有下滑迹象,下面我们引入经济利润数据对该公司利润指标进行分析。

四、经济利润

经济利润是会计利润扣减资本成本的剩余收益,是评价资本增值和股东价值的重要指标。应用经济利润评价经营绩效可以弥补会计利润的缺陷,同会计利润相比,经济利润考虑了股权投资的机会成本,因而是一个更为全面地衡量经济效益的指标。经济利润的计算公式如下:

经济利润=(投资资本收益-加权平均资金成本)x投资资本总额

=净利润+利息x(1-所得税税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x投资资本总额

投入资本总额=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或股本)溢价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所有者权益资本成本*权益资本占总资本的比例+债务资本成本x债务资本占总资本的比例

以aBC公司上述数据为例,计算出近几年各指标数据如下: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aBC公司会计利润前三年一直在上升中,但经济利润从第三年已开始下滑,也就是说投资资本正在缩水。主要原因是会计利润忽略了资本成本,仅仅扣除了债务利息。所以企业只有获取足够利润,并超过所投入的资本成本的机会成本,才真正为股东创造了财富,所谓价值管理,其核心就是经济利润。

在分析盈利能力时,应当排除证券买卖等非正常项目、已经或将要停止的营业项目、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别项目、会计政策和财务制度变更带来的累积影响数等因素。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财务分析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分析中,应注意这些局限性的影响,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1)会计核算方法及分析方法产生的影响。会计核算上,不同的处理方法产生的数据会有差别。

(2)通货膨胀的影响。由于财务报表是按照历史成本原则编制的。在通货膨胀时期,有关数据会受到物价变动的影响,若会计核算未及时采取谨慎性原则对财务数据进行相应调整,使其不能真实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引起报表使用者的误解。

(3)信息的时效性问题。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均是公司过去经济活动的结果和总结。用于预测未来的动态,只有参考价值,并非绝对合理可靠。

(4)报表数据信息量的限制。由于报表本身的原因,其提供的数据是有限的。对报表使用者来说,可能有些需要的信息,在报表或附注中不能直接反应出来。

(5)报表数据的可靠性问题。有时,公司为了使报表显示出公司良好的财务状况甚至经营成果,会在会计核算方法上打主意或者采取其他手段来粉饰财务报表,这时,分析这种财务报表就易误入歧途。

以上关于财务报表分析及其分析方法局限性的种种说明,并不否定财务报表分析的积极意义和作用。了解这些局限性,分析时注意它们的影响,可以提高财务报表分析质量,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先治.现代财务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财务报表的利润篇7

关键词:会计政策;变更;企业利润表

一、前言

会计政策是企业进行财会管理的重要依据。完善有序的会计政策可指导企业更好开展各项成本核算和权益核算等工作,保障企业实现公允价值。会计政策变更会带来企业财会管理方式的变更,导致企业原有成本、利润等财会数据产生明显变化。不管是外在强制性会计政策变更,还是企业自发性会计变更,都会对企业当年的财务报表产生深远影响。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出现各种财务数据作假等现象,如2013年国内某上市公司借助企业会计核算的缺陷肆意夸大企业业绩,用华丽的财务报表粉饰企业存在的问题。导致上述不良现象的原因和该企业未有严格按照会计政策开展财务核算有着密切关系,不同会计政策下,企业利润计算会出现明显差异。

二、常见会计政策变更的类型及常见核算方法

1.会计政策变更的典型类型

造成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共振的结果,既有政府层面考量,也有市场经济改革要求,更有企业自身财务管理的需要。现实中常见的会计政策变更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进出货物成本计量政策的变更。进出货物成本计量有先进核算法和先出核算法,采用不同计算方法会对企业成本核算带来不同影响;二是固定资产价值计量法的变更。如我国会计法原来规定应该以固定资产的购买价格作为固定资产计价标准,后来改为以固定资产现值作为计量依据,这会造成固定资产计量结果的巨大差别,后一种计算方式更加科学合理;三是无形资产确认政策的变更。如原有非货币性资产以公允价值计入变为换出资产以账面价值计入会产生不同的无形资产计量结果等;四是利润确认政策变更。计算企业利润原有财会政策以简单的营业收入去掉成本支出及其他费用方式,而很少考虑其他方面因素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如在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背景下,企业原有利润确认方式必须要进行改革,否则无法进行公正合理的企业利润公允价值的确定;五是企业债务政策的变更。企业债务中不同类型债务政策的变更,如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内部债务和外无债务等不同债务政策也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行相应地变更,而这会对企业债务确认及利润核算等都带来深刻的影响;六是企业财务报表合并政策变更。子公司与母公司采取何种财务报表合并方式都会对企业利润产生不同影响。

除了上述财务政策变更,还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计量政策变更、进出口货物利率变动导致的政策变更等都会对企业利润表产生深刻影响。

2.会计政策变更后常见核算方法

会计政策变更后常见的核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追溯调整法,主要是针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二是未来适用法,主要是指对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国外有的会计政策变更后还经常把上述两种核算方法进行融合进行,这种方式称为追溯未来法,又叫变更综合应用法。

三、会计政策变更下对企业利润表的影响分析

会计政策变更下,对企业利润表的影响应当一分为二的分析,既有对部分企业利润核算的有利影响,也有对部分企业利润核算的不利影响。

1.会计政策变更对企业利润表的有利影响

会计政策变更多是因为当前市场经济下企业财务核算等出现新的情况,原有财务管理政策不适应变化的会计行业需求所致。会计政策变更后会给部分企业带来利润增加、财务报表美化等积极效果。以2009年我国对上市企业利润核算政策变更为例,当年度我国大多数上市企业都收益于这项财政政策变更,利润核算均有所增加,上市公司业绩普遍好于上一年度。具体分析会计政策对企业利润表的有利影响主要有下面几点:一是造成企业财务核算方式的变化,更有助于企业做好企业资产透明化管理,同时会适当增加相关利润收入;二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帮助企业解决一些以往财务核算在旧的会计政策下无法处理的棘手问题,如财务报表合并问题在2008年之前一直是我国大型企业感觉最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会计政策变更后给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全新的政策支持和解决思路;三是加大普通公民对所投资企业利润表等了解程度,如我国近几年会计政策调整中维护投资者利益的政策规定越来越多,这迫使企业利润表等财务报表必须要真实反映企业过去一段时间的运营实际状况;四是最终帮助企业制定更加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具体条例和核算方式,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尤其是利润表的管理更加科学化等。

2.会计政策变更对企业利润表的不利影响

会计政策变更有时也会对一些企业利润表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尤其是对一些传统企业,他们已经习惯了以往利润表制作方式,会计政策变更后对相关利润表内容、指标、权重和核算方式等都提出全新的要求,这会造成部分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尤其是利润核算中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具体分析这些不利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造成部分企业利润下降,各种财务数据波动性大,如我国证监会对上市企业规定必须要把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利润进行合并计算后才能确定真实的企业盈利情况,而以往对一些不控股的子公司并没有要求必须进行利润合并,这造成一些上市企业因为子公司亏损带来整体利润减少,甚至由盈利变为亏损的现象;二是利润表制作更加困难,会计政策变更后要求原有利润表制作方式进行相应地改变,这会造成一段时间内企业内部财务报表制作方面的困境,导致新老财务报表衔接不及时甚至脱节的现象,尤其是有时需要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利润等进行新会计政策下的追溯调整,这会导致企业财务工作量加大,难免出现利润表等财务表格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三是对企业现有财务管理条例和管理方式带来一定冲击,如果企业不能够及时进行与时俱进的改进,有时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进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我国企业应对会计政策变更下利润变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利润弄虚作假,追溯调整不及时

部分企业在会计政策变更后,为维护自己企业利益,故意在利润核算上进行弄虚作假操作。尤其是会计政策变更后收到负面影响的企业,往往会短期内带来实际利润的损失,它们采用利润弄虚作假的现象更加常见。这造成这些企业不愿意用对原有财务数据进行追溯调整,导致利润核算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状况。如2014年3月份,我国证监会查处十几家企业存在虚报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的做法,导致这些企业如此做的原因就是由于2013年8月份我国政府联合证监会、银监会共同出台全新的会计政策引发的。因此,会计政策调整下,对所有企业都会带来一定影响,尤其是出现部分企业利润核算弄虚作假的现象必须要引起充分的重视。

2.新旧政策利润核算方式对接不及时,造成利润表失真

有时造成各种会计政策调整后,出现利润表失真的现象,是由于部分企业对新旧政策下利润核算方式对接不及时所致。2006年,我国证监会出台政策要求年底所有上市企业必须要把一些无形的行政支出等费用详细列表进行公示,以便准确核实企业利润损益情况。但是,由于进行政策出台较晚,很多企业并没有积累以往各种无形开支的支出明细,多是进行模糊核算和上报,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新的会计政策下利润表失真的现象的发生。虽然这种影响是短期行为,但是如果以后再次进行会计政策调整,新旧政策之间利润核算方式对接不及时,还会产生相关利润失真现象。部分企业在自己进行财务管理政策改革中,也或多或少存在上述问题。这一问题如果不引起重视,势必会给会计政策变更后利润表的制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3.部分企业抵制会计政策变更后的新型利润核算方式

由于会计政策变更后会带来部分企业利润核算不利等现象。这迫使一些企业,尤其是一些小微型企业在利润表制定中还是沿用以往自己习惯的利润核算方式,对会计政策变更后的新型利润核算方式产生一定抵触心理。2012年,对浙江省部分小微企业抽样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一的小微企业存在利润核算随意化现象,没有严格按照我国政府或者相关行业部门出台的会计政策进行利润核算,更没有及时进行会计政策变更后利润核算方式的及时改进和创新。少数企业长期通过自我制定的会计核算方式进行利润核算,给相关投资者的利润报表非常华丽,但是其中部分企业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盈利预期。有的个别企业甚至通过虚假财务报表骗取投资,让投资者损失惨重。

五、企业在会计政策变更下做好利润核算的建议

1.强化企业利润表管理,严格进行相关利润报表数据的追溯调整

我国政府和相关企业会计监督部门应当强化企业利润表的管理。尤其是在会计政策调整下,要严格督促企业对相关利润报表数据进行追溯调整或者进行严谨的未来适用。只有不断提升对企业的监督水平,才能让企业在利润核算中真正严格按照全新的会计政策进行,进而提高利润表的真实性,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对一些上市企业,强化利润表管理事关成千上万普通投资者直接收益的损益,证监会等机构必须要加大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管理,尤其是督促企业及时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制作更加科学严谨的利润报表。总之,企业利润表管理必须要与会计政策变更相连接,要开展全面及时的相关利润报表数据的追溯调整。

2.合理制定会计政策变更周期与程序,监督企业进行新旧利润核算方式的对接

鉴于有时因为客观因素导致的企业会计政策变更后利润核算方式。笔者建议我国在出台新的会计政策中,应当制定合理的会计政策变更周期。一般只要是原有会计政策基本符合企业利润核算等财务管理的需要,就没有必要进行会计政策的变更,要适当延长会计政策变更周期,给相关企业更多适应时间。同时在会计政策变更程序上,相关部门应当建立事前通气制度,即在会计政策变更之前要提前争取相关企业的意见,并让企业了解新会计政策的内容变更特点,这样可以让相关企业在会计政策变更后能够更快地改变以往利润核算方式。相关部门应当在会计政策变更后,对企业是否如实更新改进原有财务会计管理方式记性监督,让相关企业尽快实现新旧利润核算方式的对接。

3.采取严厉措施惩罚部分恶意抵制会计政策变更的企业

对一些恶意抵制会计政策变更的企业,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当进行严格查处。一旦发现上述不法行为应当采取行政处罚或者行业禁入等方式,让它们认识到恶意抵制会计政策变更的后果非常严重。尤其是对一些长期无视会计政策变更,利润核算方式还是沿用以往方式,并进行弄虚作假的企业,尤其是对待个别通过利润作假欺骗投资者的行为,必要时可以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追究企业主法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让部分不法企业能够及时进行会计政策变更后的利润表制定方式的改进和创新。

六、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政策变更是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在利润核算中不可回避的。企业只有针对会计政策变更及时调整企业的利润核算方式,才能够推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帮助企业制定更加科学完善的利润报表。

参考文献:

[1]张怡乔.论会计政策变更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时代金融,2015(15):22-29.

财务报表的利润篇8

财务报表财务分析勾稽关系

通过专业研究发现财务分析能够识别大量的会计舞弊行为,财务分析过程中通过财务指标之间的勾稽关系分析,能够迅速发现存在异常的财务指标,能够快速识别操纵手段。因此,深入了解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能够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企业,并做出合理决策。

一、报表的解读方法

(一)资产负债表的解读方法

1.资产负债表的解读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对外披露的资产负债表编制格式采用“t”字形账户式结构,该账户结构左边反映的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将资产各个具体项目按照流动性的强弱,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右边反映的是企业资金的来源渠道,借来的部分构成了企业的负债,按照偿还债务的先后顺序从上到下依次排列,所有者权益部分按照投资者投入、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的顺序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由于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以企业的资产与企业的权益相等,而资产余额在借方,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左方,权益又分为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余额在贷方,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右方,因此,资产负债表左方所有项目的合计金额等于右方所有项目的合计金额,左右双方平衡。另外。由于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余额反映的是某一时刻静止的情况,所以资产负债表是时点报表,年度报表分别以分析当年12月31日和上一年度12月31日的金额分别作为“期末余额”和“期初余额”分别列示,对于资产负债表的解读,可以将资产负债表上期初和期末余额进行比较,了解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变化,分析企业财务状况要素未来的发展趋势。

2.资产负债表中个别项目的解读

在分析过程中,资产负债表中有些具体项目也需要特别注意,例如:

(1)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项目的金额等于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减去坏账准备后的余额,那么,企业如果增加计提坏账准备,则可以增加当期费用,减少当期利润,相反,如果冲回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则可以冲减费用,增加企业利润。

(2)存货项目列示的是存货的账面余额扣除存货跌价准备后的余额。如果期末存货余额较高,则说明存货可能市场前景不好,那么该项存货市场价格就会偏低,则应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果市场价格越低,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越高,当期费用就越高,当期利润就越低。

(二)利润表的解读方法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对外报送的利润表编制时采用多步式结构,按照“收入-费用=利润”的恒等式,一步步揭示企业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便于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当期经营成果的形成过程。由于我国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所以利润表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基础,反映的企业当期应该承担的收入和费用,所以最终的利润也反映的是企业当期应该享有的利润。利润表通过净利润和企业发行的股票的数量的比值,也就是基本每股收益指标来表示每一股股票获取的利润,反映了股票的投资价值及企业的获利能力。通过比较企业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可以计算分析出企业成本在营业收入中所占比重,该比重越高,说明企业营业成本较高,同时可以将企业该比率和行业平均值作比较,考察企业是否出现成本浪费情况,以此判断企业是否需要规范成本控制,加强成本管理力度。通过分析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利润的增长率来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如果盈利能力强,则企业就能吸收更多的投资者。

(三)F金流量表的解读方法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收付实现制,也就是只考虑现金的实际收付情况,而不考虑其是否应该由当期取得或支付。现金流量表在编制时将企业的现金收支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分别反映企业在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中的现金收支情况。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表明的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现金的收入和支出;筹资活动是指企业向投资者吸收投资和向债权人借款所取得的资金,所以筹资活动现金净利率反映的是企业筹集资金的能力;投资活动则体现的是企业将现金投放到了哪些地方,如何进行投资资产配置,反映的是企业有效地利用已有资金的能力。

(四)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解读方法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了企业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以及其他综合收益的变动情况,它以矩阵的形式,反映所有者权益各个项目从起初到期末变动的金额以及变动的原因。通过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能够清楚直观的了解所有者权益变动的路径,也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原因,更加有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的变动情况,以此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

二、各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一)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勾稽关系

由于资产负债表是静态报表,反映的是某一时刻企业的资产余额、负债余额和所有者权益余额情况,而利润表是动态报表,反映的是某一段时期的收入、费用、利润的积累情况,所以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结合分析的时候要注意选取同一个年度内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以2016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和2016年度的利润表举例:

根据上述2016年年末的资产负债表和2016年年度利润表我们可以建立勾稽关系来进行分析。例如:2016年企业取得净利润12000元,可能会使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中的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增加,同时也会使扩大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规模随之增加。所以,2016年企业资产规模增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企业当年取得的收益。

(二)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企业在一段时期内现金流量的累积增减情况,所以现金流量表也是一张动态报表。在分析时,选择同一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和同一年度的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从期初到期末金额的变化,可以从现金流量表中某些项目来分析。例如:现金流量表中投资活动中的项目“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当年的积累值就可以解释资产负债表上企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的增减变动。

(三)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都反映的是企业一段时期的积累情况,所以选择同一段时期的报表进行比较分析。但是,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所表示的信息内涵并不太相同,我们更多时候需要将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相结合分析。例如:在分析营业收入时,我们仅仅知道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数额,作为外部分析者的我们并不能够了解企业营业收入的真实质量情况。如果能够结合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和“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这两个项目的金额一起分析,则能够了解到企业营业收入的质量情况,能够知道营业收入中具体收到了多少现金流量。

(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勾稽关系

根据拓展会计恒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联系在了一起;现金流量表上的现金流量可以根据资产总额减去非现金资产得到,于是就将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联系在了一起。所以财务报表的分析要考虑几张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通过几张报表相互结合分析,能够更加深入的反映报表数字上面没有反映出来的信息。我们通过以下案例来分析:

(1)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项目如果没有出现被限制使用的情况,应该与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密切相关。

(2)利润表中“营业收入”项目的增加对应着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和“应收账款”项目的增加,如果“应收账款”项目增加,相应的“货币资金”项目将会减少。因此,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可以根据营业收入*(1+增值税税率)为起点,调整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等。

(3)利润表中“营业成本”项目增加,相应的就会有现金的支出,资产负债表上“应付款项”减少,相应就有现金支出的增加。因此,现金流量表中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就可以根据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1+增值税税率)为基础加上或者减去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损益项目。

(4)现金流量表附表的编制方法是在净利润的基础上调整不涉及现金收支的项目以及非经营活动产生的收入、费用,以此将利润表上的净利润净额调整成为现金流量表上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通过以上案例,揭示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我们在财务报表的分析过程中,不仅要能够单独分析每一张财务报表,还要对报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学习,才能够更好的了解企业,更好的做出决策。

三、利益相关者了解财务报表勾稽关系的意义

(一)投资者了解财务报表勾稽关系的意义

投资者向企业投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盈利,因此投资者分析财务报表时更多的关注自身能否从企业中获取利润。比如:根据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投资者了解企业是否有利润分配行为,自己能否从中获取利润;投资者根据财务报表的分析,了解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更好的决定资产的投资方向,使自身的投资收益最大化,也使促进企业能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经营者了解财务报表勾稽关系的意义

经营者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领导者,需要全局掌握企业的各项信息,才能够更好的做出管理决策,因此,管理者通过财务报表的分析,了解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管理效率。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经营者还需要向所有者报告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业绩情况,而财务报表是向所有者展示经营业绩最重要的一张成绩危所以经营者深入分析财务报表,掌握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完善企业管理活动,才能交出一张令所有者满意的成绩单。

(三)债权人了解财务报表勾稽关系的意义

债权人将资金借给了企业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取得一定的利息收入,但同时又希望尽可能的降低风险,保证自身的本金能够按时全额收回。。因此债权人首要关注的就是资本金能否按期全额收回,其次关心自身能够得到多少利息收入。债权人通过财务报表勾稽关系分析,能够深入了解企业的资产情况、负债情况、资金情况以及偿还债务的能力情况,从而做出合理决策。

(四)员工了解财务报表勾稽关系的意义

企业的发展情况与企业员工息息相关,企业经营发展越好,员工的个人收入更高,现金支付能力更好,未来发展潜力越大。因此员工通过阅读企业财务报告,能够了解公司经营情况,如果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好,从而能够给予员工更多归属感,促使员工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做出有利于自身的决定。

(五)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财务报表勾稽关系的意义

如果税务部门理解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可以对企业的营业情况有更加完善的了解,对企业的纳税情况也能做出更加合理的判断,及时发现企业在纳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企业反馈;政府部门进行物资采购时,根据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来了解企业的规模以及企业产品情况,来决定是否达成战略合作。

参考文献:

[1]刘爽.财务报表项目间依存关系的研究[J].电子制作,2015(03).

[2]陈昊.运用会计勾稽关系对虚假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识别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9(30).

[3]赵宏梅.财务报表勾稽关系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12).

财务报表的利润篇9

一、财务报表的构成

通常我们提到的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和附注。要全面真实的反映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几张表是缺一不可的。当前的会计核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按照这种原则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均体现权责发生制,由此而生成的信息既有其合理公正的一面,也有其含有较多主观因素的一面。而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基础是收付实现制,是完全依据现金流量的事实,反映的现金收入和现金费用,所以,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结合在一起,再加上对三张报表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说明的附注及能够让报表使用者理解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根源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共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功能完整的报表体系。财务报表使用者在掌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信息的同时,再阅读不受会计准则左右的现金流量表,可以完整地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更准确地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评判。

第一,资产负债表。

它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的基本结构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不论公司处于怎样的状态这个会计平衡式永远是恒等的。左边反映的是公司所拥有的资源;右边反映的是公司的不同权利人对这些资源的要求。债权人可以对公司的全部资源有要求权,公司以全部资产对不同债权人承担偿付责任,偿付完全部的负债之后,余下的才是所有者权益,即公司的资产净额。

第二,利润表。

总括的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月度、年度)利润或亏损的实现情况的会计报表。利润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来编制,主要反映一定时期内公司的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支出之后的净收益。通过利润表,我们一般可以对公司的经营业绩、管理的成功程度作出评估,从而评价投资者的投资价值和报酬。利润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反映公司的收入及费用,说明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的利润或亏损数额,据以分析公司的经济效益及盈利能力,评价公司的管理业绩;另一方面反映公司财务成果的来源,说明公司的各种利润来源在利润总额中占的比例,以及这些来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现金流量表。

该表是详细说明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累计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情况的财务报表。它是反映公司现金流入与流出信息的报表。这里的现金不仅指公司在财会部门保险柜里的现钞,还包括银行存款、短期证券投资、其他货币资金。现金流量表可以告诉我们公司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收支活动,以及现金流量净增加额,从而有助于我们分析公司的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进而把握公司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第四,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是解释在某一特定时间内,股东权益如何因企业经营的盈亏及现金股利的发放而发生的变化。它是说明管理阶层是否公平对待股东的最重要的信息。

第五,财务报表附注。

财务报表附注是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它改变了过去单一数字式会计报表的概念,使会计报表对企业整个经营状态和财务状态的披露更加充分、详细。

二、财务报表的分析

财务报表的分析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建立在庞杂的会计数据系统之上,但又不局限于数字的堆砌,而是归纳,分析与推理的巧妙结合。认真解读与分析财务报表,能帮助我们剔除财务报表的“粉饰”,公允地评估企业的决策绩效。

第一,浏览财务报表的主要内容及项目。

拿到企业的报表,首先要通读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看看是否有异常科目或异常金额的科目,或从表中不同科目金额的分布来看是否异常。比如在国内会计实务中,“应收、应付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其他应收款过大往往意味着本企业的资金被其他企业或人占用、甚至长期占用,这种占用要么可能不计利息,要么可能变为坏账。在分析和评价中应剔除应收款可能变为坏账的部分并将其反映为当期的坏账费用以调低利润;通过比较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例,可以判断一个企业在购货环节的市场谈判力。一般来说,应付票据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例较高的企业,其购货环节的市场谈判力相对较低;应付账款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例较高的企业,其购货环节的市场谈判力相对较高。

第二,研究企业财务指标历史长期趋势。

一般来说,一家连续赢利的公司业绩一般来讲要比一家前3年亏损,本期却赢利丰厚的企业业绩来得可靠。我们对国内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一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必须看满5年以上才基本上能看清楚,如果以股东权益报酬率作为绩效指标来考核上市公司,那么会出现一个规律,即上市公司上市当年的该项指标相对于其上市前3年的平均水平下跌50%以上,以后的年份再也不可能恢复到上市前的水平。解释只有一个:企业上市前的报表“包装”得太厉害。

第三,比较企业的利润水平与其现金流量水平。

有些企业在利润表上反映了很高的经营利润水平,而在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方面却表现贫乏,那么我们就应提出这样的问题:“利润为什么没有转化为现金?利润的质量是否有问题?”、“是否存在关联方交易,体现的收入表现为非现金资产的问题?”。

第四,比较同行业业绩水平。

将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指标的标准进行比较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更深阔的企业画面:一家企业与自己比较也许进步已经相当快了,比如销售增长了20%,但是放在整个行业的水平上来看,可能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行业平均的销售增长水平是50%,那么低于此速度的、跑得慢的企业最终将败给自己的竞争对手。

三、财务报表的“粉饰”

财务报表中粉饰报表、制造泡沫的一些手法,对企业决策绩效的评估容易产生偏差甚至完全出错现象。

第一,以非经常性业务利润来掩饰主营业务利润的不足或亏损状况。非经常性业务利润是指企业不经常发生或偶然发生的业务活动产生的利润,通常出现于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等科目中。如果我们分析中发现企业扣除非经常性业务损益后的净利润远低于企业净利润的总额,比如不到50%,那么我们可以肯定企业的利润主要不是来源于其主营的产品或服务,而是来源于不经常发生或偶然发生的业务,这样的利润水平是无法持续的,也并不反映企业经理人在经营和管理方面提高的结果。

第二,收益性支出或期间费用资本化以高估利润。这是中外企业“粉饰”利润的惯用手法,比如将本应列支为本期费用的利润表项目反映为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在国内房地产开发行业中,我们可以经常地看到企业将房地产项目开发期间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利息支出任意地和长时间地“挂账”于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这样这些企业的利润便被严重地高估。

第三,以关联交易方式“改善”经营业绩。采用这一手法的经典例子是目前已经不存在的“琼民源”公司。为了掩盖亏损的局面不惜采用向其子公司出售土地以实现当期利润,而下一年再从该子公司买回土地的伎俩,后来“东窗事发”,遭到财政部和证监会的严厉惩处。所以我们在分析中应关注企业关联方交易的情况,研究其占企业总的销售、采购、借款以及利润的比例,并应审查这些交易的价格是否有失公允。

第四,通过企业兼并“增加”利润。某些企业在产品或服务已经丧失赢利能力的情况下,采用兼并其他赢利企业的手段来“增加”其合并报表的利润。这些企业的会计高手利用国内尚未有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准则和目前合并报表暂行规定中的“漏洞”,将被兼并企业全年的利润不合适地并入合并报表中。在分析中应特别注意企业的收购日期,收购前被兼并企业的利润水平,在合并利润表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之间有无除所得税和少数股东收益以外的异常科目出现。

第五,通过内部往来资金粉饰现金流量。有的企业在供、产、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足,便采用向关联企业内部融通资金,并把这些资金的流入列为“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手法使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看起来更好。

财务报表的利润篇10

(一)资产负债表的主要作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是对其全部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情况的直观反映报表,是在特定时间点上的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反映。通过对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表的分析,能够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投资和融资分析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资产负债表较为直观的反应出了企业投资活动的效果,是企业投资获取利润的关键。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表格中左边呈现出的是投资活动的结果,表格右侧反应出的是企业进行融资的方式,所以资产负债表还能有效的帮助企业财务管理者对企业资产以及负债规模、结构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深入了解,从而为提供结构优化、风险减免等判断和决策依据。

(二)利润表的主要作用作为特定时间段内的企业全部经营活动成果的报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利润表通过企业盈利状况对其价值进行揭示,较为直观的反应出了企业经营业绩、收益以及成本消耗情况,与此同时还通过对利润表中的不同时期的数据比较,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利润趋势和利润率进行的分析。通过以上对企业财务报表中利润表数据信息的分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者对特定时期内取得收入所发生的成本消耗和费用、税金等状况的了解,帮助其更好的对总体利润水平和利润来源的主要结构进行掌握,从而决定相应的经营策略。

(三)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企业财务报表中现金流量表主要反应出了企业现金基础编制上的财务状况变动情况,包含了现金流入以及现金流出情况等,是企业在一定时间段内资金或者其他等价物的获取能力反应。从财务视点对企业进行剖析,其在本质上可以说是一个现金流入和流出流程,好比人体血液的流动支撑人体健康运行一样,是衡量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对于企业现金流量表的深入理解,能够帮助企业加强内源融资能力和现金获取能力,通过以上对于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能使企业管理人员更加清晰的看到企业内部现金流量的产生能力,并进一步对企业融资方式进行分析,确定其是否与当前的整体经营风险相符合。

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局限性

(一)时间滞后性企业财务数据信息的重要质量特征之一是其应具有及时性,及时性直接决定了企业财务信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投资决策的影响能力。所以对于企业而言,财务信息的技术披露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报表编制时间和分析时间的影响,企业财务报表的披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时间隔阂,造成了财务信息的滞后性,由此产生的滞后性只能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历史性反映,对财务状况预测也只存在着简单层面上的参考意义。

(二)分析可比局限性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在对内部财务信息的分析基础上编制而成的,主要所反映出的是企业内部财务状况,其中不包含任何外部信息,且具有相当强的保密性。但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如果想要更加全面的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只有在将自身置于行业背景下进行对比分析,才能够真实的反应出其市场经营地位,目前企业对于财务报表的分析,缺少同行业之间的有效对比,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