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08:48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篇1

洋溢着科学气息的美丽校园

一进大碶小学的校门,你会被眼前景现所惊叹。标准化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加上花园式的学校,更衬托出学校的现代化气息。身在其中,你会处处感爱到学校散发着强烈的科普气息。本着“健体健脑”的宗旨,把科普教育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规划。通过构建一种开放的校园科学教育体系,使科学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显性与隐性共存,有意识教育和无意识影响同在,并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的科学教育资源,让学生在此体系中进行自主参与并得以全面发展。

大碶小学是北仑区第一批被评为科普基地的学校,成立了浙江省第一家小学无线电集体台,引进了无线电测向等,建设了学校的科学10景,使学生乐于参加的科普活动。让学生在不断创新的氛围中研究、学习,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宽了学生活动空间。

1、七彩展览厅内展览着华北、华中、华南的动物标本80种,以及蝴蝶标本90种,还不定展览其它各种科普活动项目。今年5月28日上午,北仑区博物馆向学校捐赠了价值超过万元的二十多件珍贵的海洋动物标本。这些标本的到来必将进一步充实学校的文化内涵,彰显学校的科普特色。

2、宇宙探索大厅有5部分组成: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和大气系,是探索宇宙的模拟场所。

3、小星星气象站:学生利用百叶箱和量雨筒观测气象,并且可以向全校学生通报气象。

4、卫星电视接受装置让学生明白,数字信号接受使电视画面更清晰了。

5、岩河果园在学校的行政楼旁,种有10多种果树:桔子、杨梅、无花果、枇杷、葡萄、梨、李、桃、枣、白果、桑、金桔等。

6、精品柑桔示范园种植了北仑区大多数的桔子品种,其中优良品种20余种。

7、航模试验池长15米宽6米,是学生进行各类型航模的试验与比赛和进行水中相关知识探索和研究的场所。

8、人工蝴蝶培育温室:本温室主要用于学生特别是校科技组在冬天开展人工蝴蝶饲养的相关实践和探索研究,同时作为校本课程开设的实验基地。

9、十米科普长廊不定时得向学生介绍科普方面的知识,是学生能在课余时间也学到科普知识。

10、绿色能源站向学生介绍太阳能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电池产生电力,经稳压控制整流器储存在蓄电池中,当需要用电时则通过逆变输出。风力发电机以风为动力推动永磁发电机发电,后经稳压控制整流器输入并储存在蓄电池中,当需要用电时则通过逆变输出。

学校教辅楼一楼都是学校的科学教育场所。不仅有带水的实验室和带电的实验室,放置各类教学设备的仪器室,还有集上课、查阅资料、动手活动、观摩标本于一体的科研中心、科技创新试验室和让学生动手操作、制作模型的劳技室。这些场馆长期开放,不仅担任学校的科学教学工作,还为学生的科技培训和科技休闲提供了场所。

给我感触最深的不仅是洋溢着科学气息的美丽校园,更是这里的领导、教师和学生身上所具有的一种精神和责任感,以及他们不求时尚但求高效的科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方式。

大碶小学的办学特色

办好一所学校,决策者的理念是关键。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升华。

大碶小学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确定了育人理念:培养“健体又健脑,全面有特长”的发展型人才。在理念的引领下,确立了办学目标:集教育力量之大成,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把学校办成学园、乐园、花园、家园,让师生都得以健康快乐成长的现代化学校。经过全体师生若干年的努力形成的三特色:

1、学校教育的社区化。大碶小学构建社区教育资源网、建立家长委员会、成立学校关工会(校管会),形成社区、家庭、学校三者合力,成立大矸青少年社区活动中心。最终目的是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教育力量来推动学校教育工作的发展。

2、“双健”教学。大碶小学分析了学校的良好内部条件后,提出全面发展的“双健”模式,即健体又健脑。

所谓健体就是要求学生有健康的身体,学校形成了田径为基础,排球为校球,羽毛球、乒乓球为两翼,跆拳道为推进器的航天器般的体育格局。实现了田径、大小球类与武术协同的较为全面的体育工作目标。三年内普及与提高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健脑是指通过教育健康学生的脑袋,使学生聪明(智力开发)善良(心理健康)。把凸现理科创新为突破口,在数学、科学和电脑等方面逐渐在形成学校的特色。科学创新基地的建设,科普基地的授牌、科普特色学校评定、万条多媒体素材库的建成等,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学校工作科研化。大碶小学的工作都是以科研的方式进行。如省级立项课题《学校教育社区化研究》把学校的各项教育工作更为科学化了,区级重点课题《移民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为学校大力接收外来务工子弟,并让其享受优质教育进行了决策;市级立项课题《新课程实验中小班化教育研究》为学校整体改革设计了宏伟的蓝图。要求每位教师也紧紧围绕课题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从策划---论证---实施---反思,形成良好的工作链。一所学习型、研究型的学校正在形成。

积极开展科普工作

学校每年都积极开展各类科普工作,制定详细的计划举行校园科普节。并积极参与和举办各级各类的科普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05年5月学校正式被确立为“区级首批科普特色学校”。学校科普活动的开展促进了科学品牌教研组建设,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科学学习环境。每年的四月份定为校园科普节,今年的校园科普节正好让我赶上,全程跟踪学习2008年校园科普节,受益非浅。有适宜低年级的动物介绍、果园参观、知识讲座等,也有适宜高年级参加的航海、航空、车辆模型、风筝等竞技比赛,当然也有人人参与的科普创新大赛,包括小发明、小制作、科普绘画等。全校师生在科普节期间人人参与、人人学习,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让学生们收获很大。

他们日常的作法:

1、学校充分利用校内的科普场景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特别是把蝴蝶的相关知识渗入到平时的教学中。学校专门建立了蝴蝶培育、繁殖基地,而且专门开设了校本课程让学生认识蝴蝶、制作蝴蝶标本。现在我校已经把蝴蝶培育、标本制作定位为学校科学研究的核心。

2、学校把科普特色和学校工作有机结合,特别是利用大队部的队校对少先队员进行爱国主义科普知识教育和国防科普知识教育。学校已经和浙江省无线电协会、地方部队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将建立由旗语、无线电测向、业余无线电台一系列的科普教育基地,学校通过这些丰富的科普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正确认识。届时学校将形成“无线电运动”与“蝴蝶研究活动”两道科学教育“飞.舞”特色风景线。

3、学校每学期都会请外聘专家来学校进行科普知识讲座,也会请专家来学校指导学校的科普工作开展情况。

4、学校每学期会组织师生走出学校去参观、学习科普知识,在假期举办科普夏令营让优秀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科普知识。每年的春游、秋游和科普探索紧密相连,让学生在游玩的同时学会去大自然探索科学知识。

5、学校充分校外资源,建立了校外科普基地,如梅花鹿基地等。这些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扎实有效的科学课堂

创建品牌学科方面,大碶小学先确立了“科学学科”为品牌学科创建学科。这次我到北仑挂职培训的感觉之一:这里科学专职老师不多,我挂职的这所小学已经算多了,有2个,所以他们没有像我们这里这样每个星期都有教研活动,他们学生科学考试试卷分值也不高,我在和我指导老师交流时,听他说他们科学如果考试,分数也只占15分。但学生活动丰富,学生比赛项目多。他们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虽说宁波科学不是考试科目,但是科学课也是像语文课、数学课一样地扎扎实实,教师也会尽量把每个知识点落实到位,让大部分学生掌握好。这一学期中我有幸参加了两次科学教研活动,一次是北仑区科学教研活动,还有一次就是大碶小学理科协作组教研活动。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课堂有效简约、重落实、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方法上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反馈调节及时、评价巧妙、善于鼓励。一节课有着丰富的内容、适时有效的多媒体,有着最明了简洁的分析、最原汁原味的情感共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作为和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自然形成了一个鲜活有效的课堂。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篇2

关键词电工课程;微课;中职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3-0168-02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以及科技时代的不断发展,将电工课程与信息科技相结合,制作出符合电工课程特色的微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具体情况,用视频、声音、图像等方式将一个个知识点融入具体的电工课程微课中,转变传统课程教学的劣势,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消除学生的排斥心理。用最简洁的话语和最少的时间传递给学生更加丰富的知识,推动学生对电工课程的学习,实现微时代下的小课堂大教学,最终提高学生技能,促进学生成长。

1传统电工课堂存在的问题

在课堂表现上,传统电工课堂目前普遍存在教学疲倦,特别是中职部分教师上课积极性不高,甚至厌倦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刻板而生硬,课堂气氛严肃而紧张,教师形象一向严厉,学生容易产生畏惧、排斥的情绪,并且大多数教师表示“只要保证不出事,并不用教专业知识”的思想。在教导学生方面,电工课堂教师只是机械地授课、批阅试卷,教学内容陈旧,毫无创新性,学生听课效率低。很多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自暴自弃,终日无所事事;部分学生人在课堂,心却不在课堂,上课时不认真听讲,下课后沉迷于网络。就算真的有学生想学习电工技术,在这种学习氛围的影响下,也很难学习到真正的知识。

2微时代电工课堂中微课的特性

作为新兴的教学方式,微课在教学时课程时间短,基本在15分钟之内,非常适合现在的学习状况。除此之外,微课还表现出极强的综合性、趣味性和生活性,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合性在电工微课准备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获取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的学习进程,将电工、物理等学科知识尽可能联系到一起,然后经过浓缩,选取精华,最终凸显主题,用最简单的话语表现出全面、知识性强的微视频。在一个简短的视频中,可能会蕴含丰富的科学哲理,这种综合性是传统课堂远远不及的。

趣味性在电工微课编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图片、文字、视频、歌曲等新兴表现形式。在实际编辑过程中,由于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还会将一些当前时代的潮流动画融入其中,如在电工微课中融入喜羊羊、灰太狼等动画人物,分别演示正确和错误操作。这种将动画人物引入的微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而且能让他们体会到微课的轻松愉快,增加微课的趣味性。在实际接受过程中,相较于传统的死板教学模式,学生更易于接受。

生活性在电工微课的编辑过程中,要注重的就是电工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电工知识本身就来源于生活,更是要应用于生活中。因此,在电工微课制造过程中,不能只将课本上死板的知识放在课程上,更要注重将电工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打造各种生活情境,将电工技巧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将电工教学生活化。如在电路知识培训时,一定要注重将电路知识与生活结合,可以将普遍的家庭实际电路情况作为实例,让电工知识通俗易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能够及时想象和理解书本内容。

3微时代电工课堂中微课的运用

新颖的微课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微课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出新颖的微课形式。毫无新意的微课形式,与传统教学别无二致,并且在实际教学时只能降低学生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完全不会主动参与课程思考,既不符合学生要求,也不符合教学需求。而增添了新颖的微课形式,如在自感现象实验中,为了能够清楚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可以做出动画模拟灯泡的亮度变化,这样更能显示出实验效果。在课堂中,利用动画进行教学更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电工课程的兴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思考,将所学知识都能够良好地结合起来。在微课上使用图文声像等信息元素来传递知识,相较于板书来说,直观性更,视听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的微课内容能够最大化扩充学生的知识体系传统的教学课堂上,由于整个教学内容是由教师和课本直接传播出去的,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都烂熟于心,然后抓住重点传授给学生,课本也不能将所有有关的知识都装载进去。微课能够很好地打破这个僵局,将更全面的知识普及给学生。微课可以很好地打破时空限制,将与电工课程相关的知识体系集中到一两个科目中,然后实现对课程的优化重组,最后将丰富的微课内容传递给学生。如在电动机课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详细地了解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微课可以引入视频动画,将电动机的整个构造用一个小篇幅展示给学生,每一个细节都能够还原突出,不仅能够最大化扩充学生的知识体系,还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简短的微课时间能够最大化方便学生的个性学习相对于传统45分钟的课堂教学,微课在时间设置上更加方便。微课的课时设定基本是15分钟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微课的在线学习或者是下载学习。微课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可以在家中、图书馆、公交车等地方。同时,学生对学习进度的掌控更加自主化,可以自由选择章节进行搭配。如微课可以将电动机、交流电、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等变成一个个小的章节进行介绍,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对章节进行选择,轻松简单。

灵活的微课运用能够最大化优化学生的课堂学习微课在课堂应用上更加灵活可变,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直观使用,还可以将学生的实验场景创制成微课。同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作为微课的受益者,他们都可以在校观看微课或者是下载下来。在微课编制过程中,教师可以直接将学生的技能操作过程录制下来,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增加学生对课堂的关注,教学相长,最大化优化学生的课堂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适用于电工课堂教学,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导致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在微时代,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运用微课等新的教学方法,丰富的微课内容、新颖的微课形式、简短的微课时间和灵活的微课应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方便学生的个性学习和优化课堂学习,最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孙艳蕾.微课:微时代下的小课堂大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的运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49.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篇3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一节课只能完成一个知识点的探究,而全校性的科技活动则可以通过项目的设置,对某个知识点展开一系列的活动。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到的《看不见的空气》,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针筒的挤压,探究空气能否被压缩。对压缩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只能通过图片介绍;而在科技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各种利用压缩空气的活动项目,如:1.通过打气筒往管子里打气,当气压足够大时,会把管口的乒乓球挤压出来,打靶射击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连接的气压表看到管内的气压达到多少帕,球会飞出。2.也可以通过打气筒往装满水的可乐瓶打气,从瓶口冲出的水柱托起乒乓球翻滚旋转,瓶子里的气压越大,喷出的水柱越高,乒乓球翻滚得越快。既利用了压缩空气的原理,也利用了伯努利原理。

某些活动项目还能综合多方面知识的运用,如我们设计的“吸盘射箭项目”,即利用了拉弓时产生的形变具有的弹力,也利用了箭头吸盘上靶的大气压力,还应用了瞄准时三点成一直线的光传播原理。还有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的项目“升空的塑料袋”综合了热量传递、冷热空气对流等方面的知识。

知识从点到面,让学生能在活动中对已有的知识得到系统的认识,对同一科学原理在不同项目的应用得到思维的拓展。

二、相辅相成,构建知识链条

课堂探究活动掌握了的知识与方法可以在校园科技活动中加以应用。在课堂实验中,我们让学生经历科学家探索和验证科学结论的过程,能够从中培养他们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以及处理实际问题,与合作者交往的能力,而校园科技活动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方法得以应用,是科学学习的深化。比如,五年级上册学习的《有趣的磁现象》。通过课堂探究活动(磁铁靠近大头针、磁铁靠近磁铁)让学生总结出两个规律:(1)磁体的磁性分布位置(两极强中间弱);(2)同性磁极相互排斥,异性磁极相互吸引。

书本拓展的知识也能在设计的科技活动中体现。如对电磁铁的应用方面,书本介绍的是上海的磁悬浮列车,而我们的科技活动器材中就有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呈现的磁悬浮陀螺,在通电的情况下,底盘与陀螺会产生相同的磁极,相互排斥,使陀螺悬浮在空中,学生则需要通过不断地尝试找到稳定陀螺的平衡点,否则它会反弹出来,掉落在地板上。通过活动的尝试,让学生能亲身体验磁悬浮的原理与应用,让他们在今后的理科学习中有一个初步的概念。

三、张弛有别,丰富活动形式

以我校开展过的科技活动为例,我们选六年级全体学生开展科普知识竞赛,有必答题和抢答题。涉及的知识面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如汽车的发明者、飞机的发明者、电话的发明者;也有马德保半球证明的大气压力、曹冲称象利用的浮力、苹果落地证明的万有引力;也有日常生活的家庭电路电压、干电池电压、蓄电池电压、手机锂电池电压、人体安全电压;还有胎生、卵生、哺乳类、爬行类、节肢动物的分类选择等。短时间的紧张比拼使每个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科普知识的普及水到渠成。

校园的科技活动也同样有时间的要求,但相对于课堂的40分钟,它显得充裕,也能让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他们在每个活动项目排队的时候已经留心观察前者进行的情况,然后总结别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轮到自己时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当然,科技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与方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这里并不是说后者优于前者,而是两者属于科技教育中两个不同的发展模式。

四、单一多元,扩大受益范围

1.科技活动参与的对象能面向广大师生

近几年,许多学校都开展具有各种特色的科技活动,有科技制作比赛,桥梁承重比赛,海陆空模型、建筑模型的比赛、水火箭比赛等。目睹众多的比赛项目,我发现这项竞技性较强,器材设备要求较高的活动只能针对少部分学生,而且是长期训练的学生,不能面向大众,器材成本高昂,知识普及对象的范围有限,所以我们选择与课堂探究活动密切相关且更能贴近学生的学习的项目。

校园科技活动作为普及型的大型学科活动,可以面向更多的学生,使每个孩子都有学习和体验的机会,我校连续几年都是分年级实施,效果良好。在活动中老师也参与其中,同台竞技,边赛边教,即学即用;老师不但是主导者,也是参与者,可以是合作伙伴,也可以是竞争对手,师生间的沟通更密切,现场引导更直接到位。

2.课堂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是组长,科技活动学生可以是老师

在我们开展的多个项目组成的校园科技活动中,我们可以安排每个项目由一到两个学生组成进行管理,这样既能减轻工作人员人手不够的压力,也能锻炼学生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示范教学的能力。我们都知道,对于所学的知识:听过,可能会忘记;看过,能记住一部分;亲自做过,能牢牢记住;亲自教过,能深刻理解;所以让学生在科技活动中充当工作人员和小老师的角色,能使他们对该项目的原理深入理解。

经历过多个学校科技活动的参与和指导工作,我们还可以用盖章领奖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每个项目的参与度。提前给每一位学生发一张本次科技活动项目表,每参与一项活动就给工作人员盖一个章,然后通过印章的数量领取一定的纪念品,能大大提高学生对每个项目参与度。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篇4

关键词:普通化学;非化学专业;教学探索

《普通化学》是一门省级精品课程,通常在大一学年开设,其理论课程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个方向的重要内容。由于大一的学生刚刚从高中迈向大学的学堂,经历了高考的选拔,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所以对他们来说这门课程并不陌生,这样更有助于这本课程的学习。对于很多非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因为高中的化学知识薄弱或者从心里排斥化学而对本课程丧失学习兴趣或者感觉无趣,进而不愿意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有关化学的知识。因此,针对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就要有不同于化学专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事半功倍[1]。教学理念决定教学的方向、模式以及考核评价的方式。由于授课的群体是非化学专业学生,所以要针对于学科特点调整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等一些外在影响学习的条件。充分把握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努力把思政教育放到重要的教育环节[2]。如果教学重点还是像高中那样照本宣科,很快就会使得刚入学的学生失去对化学课程的兴趣,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方面,《普通化学》这门课程主要是无机和分析化学方面的知识,课程安排也是由易到难。对于非化学专业学生来说,他们更倾向于接受简单而熟悉的课程内容,这就将导致学生对难题探索的排斥。由于大学上课方式,评价方式的不同,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这门科目的时候没有像高中那么大的考试压力,所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就需要调整,要能够深入浅出,适当引入一些学科的经典事迹、人物和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开阔眼界,培养科研思维以及更好的规划未来四年的学习[3]。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非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主要问题在于普通化学的课程内容不够系统,与本专业课程的直接相关性不大以及传统的考核方式的局限性。笔者会从这几方面的问题进行分别探索解决,并提出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与时俱进的几种策略[4]。简而言之,本文将针对非化学专业教授《普通化学》这门课程,主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考核方式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提出有益于提升非化学专业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可行性建议。

1《普通化学》课程在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

1.1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自古以来,传统的教学理念几乎都出自“传道、授业、解惑”,这种理念仍是现代教学的中心思想。在现代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继承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很快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依旧是教学的绝对的主体,而学生只能作为被动的学习,对于像《普通化学》这样的课程,内容几乎涵盖了四大化学的基础内容,所以知识点的系统性较差。如果不能让学生也参与其中,长久的灌输式教学只能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影响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该自觉地从自身开始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把课堂归还给学生[5]。

1.2《普通化学》教材内容与专业相关性不足

《普通化学》的教材一般都是更注重理论基础知识,对于不同的专业需求缺乏针对性。以本校为例,开设《普通化学》这门课程的专业包括生命科学技术、土木工程、环境科学、农业工程等许多专业,但是作为基础课程,没有将化学与本专业的内容特点有效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不到化学知识的价值,认为化学与自己的专业关联性较差,就会逐渐失去学习该课程的动力。

1.3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当下教育需求

其实一直以来,无论是高校教育还是中小学教育都是以线下为主要授课场所,而这种方法的空间限制性较高,且仅仅依据教学大纲按部就班的讲课也很难满足当下的教学要求,毕竟课时有限,课上能讲授的知识有限,能传授的知识类型单一,很难将大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合理利用起来,使学生失去探索学习的主动性,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6]。

1.4考核方式单一,评价体系不全面

尽管高等教育在原有“一考定终身”的基础上,增加了“上课出勤率”和“作业完成度”考核,但是这从根本上还是以分数定才能的模式,而根据时代的需求,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专业需求,教学内容、模式的不同制定更加公平合理考核方式。

2针对《普通化学》的课程需求提出的几点建议

2.1改变教学理念

想要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课程教学成果,首先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理念。在初高中阶段化学课程的教授主要包括“备课”、“授课”、“提问和解答”,其中在课堂上最重要的部分多是老师在讲解知识,教师会在课下花费较多的时间备课,能够保证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也能尽可能的学到需要的知识,而对于提问环节一般耗时较少。对处于初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因为学习的科目多、内容杂等原因,这种方式无疑是效率更高,更为省时。但是,这种方式却并不适合高校学生的化学学习,尤其是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原因有以下几点:(1)大学的课程考核一般不会与升学相关联,学生压力减小。(2)普通化学的内容较多,知识点系统性较差,就很难让非化学专业的学生提起学习的兴趣。(3)考核方式单一,课后的作业安排较少,学生很难温故而知新,无法掌握课程重点。这些问题就要求授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灵活调整教学方法。首先,在备课上要更加全面,同时也要注意删繁就简,因为普通化学这门课程中约50%的内容在高中阶段已经接触学习过,例如:“原子和分子结构”、“简单配合物”、“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等内容。尽管这些内容在高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但却是集中在基础原理及应用上,没有更加深入的探究其实质,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学会抛砖引玉,提炼出课程的重点,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进而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这样的教学理念才能够真正的带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2优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理念的内容中我们已经提到关于大学非化学专业普通化学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现在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学会对《普通化学》的教材进行合理删减,同时也要增加一些与化学相关的实例。以现在本校生物专业使用的教材为例,教材中主要包括热化学与能量、物质结构基础、配位化合物、电化学基础等章节,其中物质结构基础的内容包括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波函数、化学键等,针对像波函数等抽象且晦涩的知识点就要进行合理删减,否则在有限的时间里安排过多类似的知识,将会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7]。此外,授课教师要更加全面地了解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要求优化教学大纲。同时,授课教师还应与各专业的老师进行深入交流,这不仅能够帮助其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还能够最大程度上了解学生的专业需求,从而引入一些与之相关的实际事例。这样的安排既可以教授知识,又能够引导学生养成由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培养一种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从而感受到普通化学的学科魅力和实用价值。以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为例,可以把“酸碱反应和酸碱平衡”的章节作为重点讲授,引入“体液的酸碱平衡对人体的重要性”、“食物的酸碱性”等实例,深入浅出的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处处皆学问,更好地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对于土木专业和机械制造等专业,像电化学基础这一章节就需要作为重点章节进行讲授,因为“原电池”和“电解”这两部分内容与其专业相关性较大,初步了解电池的构造后可引入锂电池的发展对于人类进步的重要意义,如讲述手机的更新换代中电池的重要作用,而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如山东号航空母舰的舰体的防腐涂层就是国产航母在生产制备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但是在科研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终于打破国外的专利封锁,使我们的国产航母拥有了“金刚不坏之身”[8]。

2.3调整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非化学专业的《普通化学》的课时一般为48课时,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就让学生掌握所有的知识,自然是不太可能,所以在前面两方面的努力之后,就必须在教学模式上也要做到同步更新。众所周知,现在的互联网科技和人工智能影响着我们各个方面,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如果应用这些先进的技术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将互联网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将能够使学生在课下也能够进行课程学习,与授课教师保持交流,答疑解惑,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普通化学》课程中的原电池章节为例,如果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多时候都是在所讲述的枯燥的知识点。如果想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以致用,就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安排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理论基础学习,初步掌握原理,为此授课教师需要提前建立课程管理系统,从而尽可能地确保学生都进行了学习。课上授课教师可以针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提问,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最后答疑解惑,这样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还实现了授课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互动[9]。此外,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安排学生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如何原电池的原理来解释,例如铁的腐蚀就是很好的切入点,能够将学生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会深入思考。总而言之,新的教学模式就是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能够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将互联网教学与课上教学有机结合,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

2.4提升考核方式

当代大学生的课程考核方式一般包括上课出勤率、作业的完成度、试卷考试等按比例计算后作为最后的科目成绩,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课程掌握情况,但是弊端也十分明显,因为出勤率和作业完成度一般很难真正地考核学生。大学的期末考试内容一般来说不会过于深奥,学生完全可以通过临时抱佛脚的方式达到通过考核的目的。因此教科教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考核方式的各方面进行优化。首先,既然采取互联网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那么考核评价方案就要细分,一方面是针对互联网学习的考核,通过后台记录、课程完成度、课后习题的正确率等方面进行考核,这也是对教师课堂掌控能力的一种考验,因为互联网更要求老师把握一个平衡度,不能过于开放,任由学生随便学习,过于发散思维,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已不能过于死板,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就是课上教学评价,不仅仅是考察出勤率,还要有小组活动,安排分组讨论并解决问题,最后也有个人的知识总结,通过这些方式能够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集体荣辱观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符合国家教育理念的。最后就是要系统化考核机制,不能将考核方式流于书面,这也需要教师根据课程安排和专业需要进行合理制定,公平合理而又全面的考核方式对学生来说举足轻重,需要当代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

3结语

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来说,传统的教学很难满足今天的需求,因为社会需要的是不仅理论知识学得好,还需要有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可以作为引导者,尤其是对于非化学专业的学生更应如此。通过以上几点的改革提升,已经在本校的生物工程和土木工程专业收到良好的反馈效果,说明这些方面的调整能够为非化学专业的《普通化学》的教学提供一些具体的参考,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尽一丝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殷金玲,景晓燕,薛云,等.非化学化工专业《普通化学》教学内容改革探讨[J].北方经贸,2013,1:127.

[2]李兆,刘鹏涛,王永峰,等.《普通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7:188-190.

[3]杨晓婧,尹爱萍,李慧卿,等.生物学科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J].广州化工,2014,42(12):228-229.

[4]刘峥,孔翔飞.“普通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实践与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14(10):20-23.

[5]李政,刘松艳,许海.非化专业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8,46(21):137-138.

[6]苏小红,王甜甜,张羽.基于大班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7):54-62.

[7]刘小花,白海鑫,胡晓娟.论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普通化学课程的兴趣[J].河南教育,2018,5:80-82.

[8]孙文亮.将思政教育引入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广东化工,2019,46(10):177-178.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篇5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模拟电子电路课程

一、改革背景解析

“模拟电子电路”课程,简称“模电”,是本科电子通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半导体器件及应用,放大器分析与设计,电源分析与设计,以及滤波等模拟电路模块分析与设计等。课程内容具有概念、理论、方法层次多,系统性、相关性强等特点,而且随着新理论、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迅速发展,课程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升级。对于大学生而言,模电课程的难入门和难掌握,在大学课程中算是首屈一指的。教师除要完整讲授理论知识点和经典分析设计方法之外,更要注重给予学生工程实践方面的引导,更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有限课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每堂课都有大量的新知识涌入,教师难以向学生深入地传授课程重点,更难以引导学生理清知识内容和动手实践之间的相关性,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很难得到有效激发。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每年有1000多名学生会修习“模拟电子电路”课程。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前,该课程一般采用大班授课模式,教师在16周内,完成12个章节内容的讲授。由于学生是自由选课的,因此每个教学班级的规模一般在80人以上,个别班级还会出现超过100人的超级课堂情况。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很难把握学生当时学习情况,也就无法做出客观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激励和反馈也不够,最后的课程评价基本以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为依据。过于简单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也很难给学生在日后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提供合理的参考。作为电子通信类工科专业的基础课,“模拟电子电路”课程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形成适合个人的工程学习方法的过程,也是硬件工程师培养的必由之路。因此在模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改革实践过程

针对教学内容繁多,教学模式单一,评价体系过于简单,以及部分班级师生比过低等问题,笔者所在的“模拟电子电路”课程组近几年来进行了教学模式上的多次改革尝试,主要分为2012、2013年的小班化探究式教学阶段,以及2014年至今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阶段。1.小班化探究式教学的模式改革课程组在2012年和2013年进行了小班化教学试点,在选课阶段,将教学班的授课规模控制在40人左右;同时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特别是引入软件仿真环节和硬件制作环节,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减少各课程之间不必要的内容重复,比如删减了在“通信电子电路”课程中会重点介绍的高频振荡器部分。在课堂教学环节上,教师将“探究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控制压缩讲授课时的时长,在每次课都穿插安排20分钟左右的讨论和答疑环节,引导学生由单纯的课堂“听众”向课堂“参与者”进行转变,同时加强平时的过程考核,对参与课堂讨论,或者提出问题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分数奖励;要求学生3~5人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课堂讨论和课后软件仿真练习,实现同伴互助式学习,同时引导学生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普通班学生实验是独立在实验箱上完成规定实验,而试点班学生除几个基础实验外,还要以2人一组的方式完成一次硬件制作,从原理图绘制、仿真、pCB版图绘制,再到pCB制版、焊接、调试,每位同学都完整参与一次硬件的基本制作流程。课程组设计了过程考核机制,放弃过去过度依赖最后一考的评价方式,在考核环节中引入课堂表现、课后仿真成绩、硬件制作成绩以及课后作业成绩考核,同时提高平时成绩在总评中的比例;考试方式采用开卷方式,题目设置上增加了实践环节的考核,减轻学生背诵各个概念、公式、指标的负担。课程组希望引导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积累过程,而不仅仅是最后的考前突击,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模电课程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和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2013年果壳网成立mooC学院,慕课开始进入中国。课程组教师通过相关课程的试听学习,开始考虑将这种形式引入模电课程教学。结合前期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第三部分将进行详细阐述),课程组对教学模式进行了重新设计,并从2014年开始进行试点。(1)课前学习内容的设计课程组为课前学习环节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首先教师在每周开放学习前,给出设计好的一周学习计划,让学生在开始学习之前对本周的任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以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进行有效的课前学习。其次,对教学内容再次进行梳理,将知识点进行拆分和整合,并录制成知识点教学视频;考虑到学生学习时有效的持续时间有限,根据知识点内容的不同,将每段教学视频的时长控制在5~10分钟左右。经过几轮教学实践后,不断进行修改,目前已完成三次完整的教学视频录制,同时也录制了部分仿真演示视频。学生每周的视频学习时长大致在40~50分钟左右。第三,为保证学生视频学习的效果,在视频中间穿插了对应的小测验,通过分析学生在视频观看过程中的测验结果,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到底在哪个知识点上会产生较长时间的停留,以及最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是哪一个,为课堂深化和后期的视频更新做好数据收集。同时,为让学生对课前学习有一个自我测评,教师设计了相应的课前作业环节,难度一般,设计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对课前学习有一个明确的评价。同时教师也在作业中收集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课堂教学积累素材。另外为了监督学生学习,课前作业一般都在上课前设置截止时间,督促学生在课前学习环节认真学习。(2)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在课前学习环节完成了基本的学习任务,带着收获和问题走入课堂,因此在课堂环节中,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将成为主要目标。在杭电电子学院,一次课程包含两节课,共90分钟。首先教师通过课堂测验的形式,对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再次进行检验。由于是在课堂上当场完成,数据的可信度和准确度都较高,可以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一般测验时间在10分钟以内。其次,教师根据前期收集的问题,整理后就共性问题和典型问题进行答疑,或设计一下游戏环节,引导学生来问答这些问题,鼓励学生相互答疑,以期营造一个讨论学习的氛围。这部分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第三个环节是较为重要的课堂练习环节,通过这个环节,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计算、电路设计及故障排除等方面的训练和学习,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2~3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但必须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完成后请老师检查结果验收。这部分训练题目一般是4~5个,难度和深度都比课前作业有一定程度的加强,时间控制在45分钟左右。最后的时间根据每次课程内容的不同进行调整,可以进行课堂小结,也可以进行相应内容的仿真演示,或者是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等。(3)课后环节的设计经过前两个环节的学习后,课后环节的重点放在知识点巩固和拓展,以及学生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上。教师要求学生对课前作业和课堂练习部分进行梳理,同时根据情况发放一些拓展的阅读材料,以供学生了解行业相关的一些课外知识。每个学期有三次仿真大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分析,资料查找和收集,最后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报告,并在截止日期前提交,期末的时候以答辩的方式进行课堂交流。(4)其他教学设计利用学校提供的教学平台,教师在课程的讨论区有意识地定期组织网上讨论,引导学生就某个知识难点或者最新的技术热点,进行相关讨论和学习;另外鼓励学生在网上交流笔记和学习经验,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助意识和分工合作意识。(5)课程评价体系的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全面实施过程考核提供了可能。教学平台网上的记录,学生课堂的表现,课后的学习记录,仿真作业的报告都为考核提供了充实的数据支持,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因此课程组在考核时采取了7:3的考核比例,旨在引导学生功夫下在平时。

三、改革过程的总结与反思

教学是为了培养人才,学生的产出才是根本目标。我们详细分析了已有的教学资料,总结了不少经验和不足。在小班教学试点阶段,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跟普通班相比略高,但差别不是很大,但参与教学试点的学生普遍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较好,多人参与智能车、电子设计竞赛等专业赛事,并获得全国一二等奖。在这个阶段,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课前预习环节因缺乏监督,而导致课堂教学环节跟不上;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长很容易就拉长,后面的探究性讨论时间不够,也深入不下去;开卷考试的形式引起部分学生误解,没有进行有效的复习,卷面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另外由于教师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和实验经费等问题,学生的硬件制作实验无法继续进行下去。在翻转课堂教学试点阶段,我们根据前期教学改革的总结,进行了相关设置。在课前学习环节,利用平台的统计功能和通知功能,提醒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学习。平台设计时,不允许视频拖拽,不允许切换窗口;视频播放期间会插入测验题,如果答错,则回看视频;课前作业上交有截止日期的要求。这些措施都能对学生学习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从而保证课前学习的效果。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参与课堂进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自行安排学习;课后的拓展和仿真训练,对硬件设计实践有一定的弥补,为后续课程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最近一次的教学试点中,3个翻转教学班的期末卷面平均分比普通教学班高出10~20分,初步验证了目前教改方向的正确性。这个阶段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项。在翻转课堂实施的初期,教师对教学模式的把握还不够好,翻转得不够彻底;在课堂上,老师要兼顾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因此班级的人数依然不能太多;在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个别学生蹭分的现象,因平时成绩比例过高,考试前依然不复习的现象。我们在后期的改革和推广过程中会继续调整。

四、未来教学模式的展望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杭电电子学院模电课程组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料和素材,已完成了完整的翻转课堂建设资料,包括已运行三年的教学平台,完整的教学视频、讲义、习题库、授课计划、课堂用ppt和拓展学习资源等。未来我们会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上集训继续磨合教学视频,给学生更好的线上学习体验;引入手机app等辅助教学手段,优化课堂环节,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和个人展示机会;调整后期的考核比例,给予学生一个更加完善合理的学习评价。同时,尝试新的模式改革方向,努力将改革的优良经验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于歆杰主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利用慕课资源实施翻转课堂的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Vol.24no.4:27-32.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篇6

摘要:“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课程作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因理论性强、内容庞杂、概念抽象而被公认为难教难学的课程。本文结合该课程中研究生助教在不同教学环节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为研究生助教如何在该课程教学中开展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研究生;助教;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209-02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1]。该课程内容涉及矢量分析和数学物理方法等数学知识,公式多且推导繁杂、理论性强、内容庞杂。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仅有64课时的教学中,学生们普遍反映该课程太抽象、上课节奏快、内容量大,常常因无法及时消化课堂内容而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历来被公认为是一门难教和难学的课程[2]。研究生兼任助教是我国在研究生中开展“三助”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研究生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3]。传统的研究生助教工作常常以批改作业为主,对于课程教学效果以及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4]。若在本科教学中合理使用研究生助教,必将在本科教学质量和研究生能力培养上得到双赢。本课程借助于研究生助教熟练的计算机运用能力、与本科生有共同语言的优势和同龄人的感染力,经过初步试验,强化了研究生助教在整个课程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研究生助教也在课程辅助教学中强化了基础理论知识,培养了教学能力、表达能力及组织能力。下面以“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课程为例,从不同方面来阐述研究生助教在本科教学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多媒体课件制作

研究生助教多为伴随互联网长大的年轻人,思维活跃、计算机运用能力强,因此可以在本科教学课件中的视频与动画制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例如,在准备“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第一次课――绪论时,为了让学生们从不同角度了解微波的特点及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研究生助教帮助剪辑了电影《痞子英雄》和《007―黄金眼》中电磁脉冲弹爆炸的片段。课堂3分钟的演示后紧跟提问与互动讨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使学生们认识到微波技术的重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在课程后续教学中,繁杂的数学公式和枯燥的理论常常让学生们感到无趣又疲惫。因此发动研究生助教在互联网上搜集实际工程应用的高清图片和小视频,插播在多媒体课件中,不仅让课堂内容变得丰富有趣,还帮助同学们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研究生助教在科研项目中积累了较好的理论知识和编程能力,因此在讲解平面电磁波以及波导等知识时,指导研究生助教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编程和常见电磁仿真软件制作了不同媒质中电磁波传播、入射和反射以及波导中场分布的动画。这些动画演示使抽象的电磁场分布及电磁波的传播变得生动有趣,加深了学生们对电磁波的理解。此外这些动画的制作与演示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研究生助教成为本科生眼中的“神”,激发本科生追随他们积极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

二、组织小班化讨论

仅仅依靠64课时的课堂讲授,学生们很难消化课堂授课的大量内容。因此借助于研究生助教进行小班化讨论,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力环节。研究生助教协同主讲教师,将学生分为少于20人的小组,围绕课堂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设计的思考题,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不仅帮助同学们及时消化和理解课堂中没有听懂的部分,自身也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考虑到同学们因选课不同很难多次集中进行面对面讨论的难题,又借助社交平台如QQ和微信建立课程讨论群,助教们轮流值班,及时解答或提醒任课教师回答学生课上及习题中遇到的问题。由于允许同学们在群里匿名提问,消除了学生们怕出错丢面子而不愿提问的障碍,激发了同学们主动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个性化辅导

课后作业和课堂测验是提高和巩固各阶段知识点的好方法,也是合理评价学生整体学习成效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能对学生知识掌握及运用情况有清晰的了解,要求研究生助教自身必须对作业和课堂测验考查的知识点有深刻地认识。研究生助教及时批改课堂测验及作业,并将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映给主讲教师,针对普遍性问题在课堂上统一解决。其次,对知识点掌握较差和测验得分较低的学生进行谈话和单独辅导,提醒并督促这些学生对相应薄弱环节的复习和加强。事实证明,助教与学生间的主动谈心,起到了非常大的鼓励作用。例如,助教对第一次测验成绩低的同学分别进行谈话,了解他们对课堂教学的看法和当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这些学生认真学习,期中考试时这些学生的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由于学生们性格特点、努力程度不同,大三时在学业上已经出现明显的分化。因此主讲教师指导研究生助教们在课外努力做到个性化对待。对于那些积极主动善于思考的w生,助教们在课后常常和他们讨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科研问题以及学术前沿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科研兴趣。而对于相对沉闷,表现不太积极的学生,助教们会组织一些相对简单但又有趣的讨论,如孕妇的防辐射服是否真的能防辐射?鼓励这些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思考。而针对那些表现懒散成绩落后的学生,助教以自己身边的实例来提醒并激励他们,不应浪费青春、自暴自弃。这些来自于同龄人的个性化辅导和鼓励,在帮助学生们提高学习积极性、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榜样的力量和桥梁作用

研究生多为本科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尤其是综合素质能力好的研究生常常成为本科生心目中的标杆和榜样。因此,研究生助教们刻苦钻研、孜孜以求的治学态度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无形中会带动一大批本科生。另一方面,研究生助教和本科生作为同龄人,具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容易相互理解并进行良好地沟通。例如研究生助教结合自己在学习“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时的切身体会,很容易理解学生们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把问题反馈给主讲教师。同时研究生助教也向学生们转达主讲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通过研究生助教这一沟通桥梁,促进了该课程师生间的相互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此外,助教还利用同龄人的优势,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相处,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和科研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研究生助教工作的开展,使得科研教学任务繁忙的主讲教师,成功地将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研究生助教为辅助,互动教学贯穿课堂、小组讨论、网络讨论于课后的教学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研究生助教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研究生助教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很多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缺乏经验,对理论知识掌握深度不够,缺乏整个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因此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①习题课讲解不清楚,且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够;②难于全面解答学生提问的问题;③难于从学生作业和测验中提炼出对概念理解方面的普遍共性问题等。问题①可以通过试讲、听课时关注主讲教师的教学方法并多次实践而得到提高。问题②和③是所有研究生助教都面临的问题,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灵活的知识运用能力和丰富的科研经验才能得到有效解决。令人高兴的是,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研究生助教不断学习、积极探索,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总而言之,研究生助教在“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这类课程内容繁杂但教学课时有限的核心课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在这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中,研究生们不仅提高了自身理论知识水平,也锻炼出较好的教学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参考文献:

[1]钟东洲,张昕,王玉青.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系列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5,37(1):57-58.

[2]张弘,闫丽萍,华伟,陈倩.“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课程教学与考核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9(9):97-98.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篇7

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电子白板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综合运用文字、声音、图片以及影像等资料,给初中数学课堂带来了一股新鲜的气息,斑斓的色彩、动听的声音及丰富的图像,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数学教师应该从学科特点出发,研究如何使用电子白板提高课堂效率,将电子白板融入到课堂中去,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创设出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爱上这门学科,从而主动学习。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就会在兴趣的驱动下去主动探索新知识,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电子白板功能,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知识储备不足,许多内容是很难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阐述清楚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展示交互白板活动挂图中的背景、页面或图像,也可以是动画,还可以是可用于课程学习中的各种几何图形等生动的教学资源。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教学重点得以顺利解决。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声画之精彩而耳目一新,从而产生乐学情绪。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和过程,把一些抽象、枯燥的内容化为生动有趣,使得教材内容得以直观再现,重点易于突出,难点易于突破,极富表现力,易于学生掌握。

三、巧用电子白板整合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整合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方法的整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预设的教学方法,避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巧用电子白板设备,解脱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的束缚,让学生充分感受自主学习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教师利用电子白板上的网络连接功能进行教学,让学生课前查找相关资料,并整理好数据。上课时,通过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组长通过电子白板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通过点触白板上的网页,进入自己的学习空间,展示分类整理的网页信息。整节课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节奏适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优化,综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数学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解决练习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电子白板技术将传统教学课堂中的黑板、投影仪以及电脑等工具结合到一起,成为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工具,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练习可以将学生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并且开发学生的智力,利用电子白板就可以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而且电子白板的应用十分简单,教师可以事先在word文档里存入练习题,再利用电子白板的拍照功能将练习题导入到电子白板中,电子白板的应用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使得学生不再厌恶练习,反而愿意进行这种多样化的练习。

五、巧用电子白板,升华课堂,复习课后再反思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篇8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注重物理史教学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3.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

(2)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1.趣味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等。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科技小制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望镜、自制量筒、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3.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4.举办科普知识讲座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举办科技讲座时,要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可以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篇9

自从提倡高职教育的新模式以来,我们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了很多改革。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步实现“做中学,学中做”。任课教师逐渐担任起实践教学的任务,而不像以前,只讲理论,不顾实践。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在稳步提升。可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学生普遍反映,理论知识掌握得不错,可实际应用能力偏低。其中根本问题在于,教学过程忽略了课程的突出特点——工程性,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载体,选择具有实际工程意义的载体来进行教学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课题。另外,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高职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主动性差,应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督促学生学习。本文从分析现有教学状况入手,改革教学载体,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配合科学的考核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为例,《模拟电子技术》是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以前,学院的《模拟电子技术》为a类课(即纯理论课),采用学科型教学模式,注重课程的理论体系和知识的连贯性,系统讲解模拟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配合进行部分仿真实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动手能力差,学生普遍反映模拟电子理论性太强,很难学。从2007年开始,学院将《模拟电子技术》改为B类课(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理论知识的进度,配合进行相应的分模块实验,理论课和实验课交叉进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实验,很好地验证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巩固了课堂知识,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是,还有部分同学,理论不懂,实验课依葫芦画瓢,照样能完成实验。如果让这些学生做实验分析,他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究其原因,目前的实验项目不够贴近生活,过于理论,并且平时课堂实验主要是单模块实验,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连贯起来。尽管在学期末安排有一周的综合实训,可是对培养学生的模拟电路应用能力还是非常有限。

二、《模拟电子技术》教学载体改革

自2007年的教学改革之后,学生学习效果有所改观,可是离我们的教学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目标是能读懂常见的应用电路,能设计简单的应用电路。现有的教学模式,基本还是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授课,采用课后配套实验和实验设备配套的项目进行实验教学。通常是学完一个知识模块,再进行一个模块的实验验证。实验教学还停留在实验验证和巩固知识这个层次。由于教学载体理论性较强,实际工程应用性较低,学生兴趣不高。而且采用现成的实验项目进行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没得到锻炼。实验教学载体的选择非常重要,好的教学载体应考核多个知识点,并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建议保留部分验证性实验,增加一些综合的应用性实验,以提高教学效果。综合的教学载体应具有实际意义,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若能结合课堂讲授的知识点,选择一些生活中的趣味电路进行教学,让学生动手组装电路,实现功能,再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详细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对电路进行改进,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改进

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结束后,教师应总结自己教学的优缺点,然后进行改革,这是每个教师必须做的一项工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诸如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顾学生的接受情况,导致学生学习效果欠佳;在课堂上讲得太详细,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作业少,导致课上会,课下忘。按照教学大纲和进度要求,在规定课时内要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这导致教师匆匆忙忙,按计划完成教学内容,可是学生的掌握情况却不容乐观。如果学生根本没将知识掌握和吸收,即使讲完整本书与什么都没讲是一样的。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相应知识,如果学生没跟上进度,应停下来让学生学懂再接着讲新的知识。知识的讲解不在多,而在于精,要把一个知识点讲懂讲透。有些教师备课很充分,上课洋洋洒洒,充满激情,却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减退,效果欠佳。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课堂讨论的机会,适当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也可以安排一些比较综合的知识点让学生课后准备,然后进行课堂讨论。事实证明,适当的讨论课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果。《模拟电子技术》理论性强,知识点多,课后作业必不可少。不少老师不爱留作业,只负责课堂教学,认为课后学不学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学习主动性较差,老师一定要督促学习,才能确保有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后作业收齐后,一定要认真批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进行课堂讲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巩固课堂知识的目的。

四、《模拟电子技术》考核方式改进

科学的考核方式能促进学生学习,同时能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应改革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单一考核方式,增加平时考核和测验。考核方式可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验成绩和激励成绩组成。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加大了平时考核的力度,改变了学生只靠期末考前抱佛脚,平时不学习的状态。学习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只有注重平时的点滴积累才能学得更扎实。自从实行全面科学的考核方式之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不再出现考试挂科严重的现象,平时知识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考试信心。近两年的考试情况表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不再是学生惧怕的课程。并且,从后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基本掌握了简单应用电路的分析方法。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篇10

一、慕课及其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趋势

大量在线课程开发模式被称为慕课(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一门课程由一名资深教师上课,可以上万人同时在线学习,并且学习在网上完成,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学习过程中,为保证学习质量,每讲完一个知识点都有小测验。如今,慕课已经引起了国内许多中小学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和学习理念已经被运用到中小学课堂中,并创建了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模式。所谓翻转课堂,是指学生课前在家预先看教师制作的教学多媒体课件,自行掌握基础知识,并在网上完成相应的基础练习,而课堂变成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9月成立了慕课中心,并组织了全国20所重点高中、初中、小学成立慕课联盟(C20mooCs),其中包括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市七宝中学等,至今已开展了30余场一系列的中小学慕课建设和翻转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涉及的学科非常全面,包括语、数、英、理、化、生这些基础学科,也包括音乐、体育、美术、科学、思品等学科。目前,翻转课堂的实践在理科方向的学科上应用更为广泛,并且已经通过教研和评比,精选出了一些翻转课堂精品课堂实录和教学案例以供教师参考学习。同时,为了丰富翻转课堂教学微视频的资源,华师大慕课联盟举办了教学微视频大奖赛,鼓励教师自己创作微视频,促进教学微视频质量的提升,并遴选出一批优质的教学微视频作为公共学习资源。

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表示:“慕课将翻转基础教育课堂”。站在慕课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我们的一线教师作为课堂的第一把控者,在实际教学中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教师要转变固有的传统教学思路,重新审视慕课时代下教师的角色定位,采用合理的策略使用翻转课堂模式。

二、慕课时代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挑战分析

慕课时代,教育与互联网的融合将形成一次新的教育改革浪潮,在这场改革中,教师不能再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将站在慕课时代的风口浪尖上,迎接教学观念、教学目标、课程设计等一系列的挑战。

1.面临教学观念的转变――需要认可和发挥电子产品的学习意义

多年来,我们已经深刻意识到传统教育存在着教学缺乏个性化、限制学生思维发展等弊端,为此,新课改提出了许多很好的理念,但在实践中却很难落实。而翻转课堂的提出,则较好地贯彻了这些理念。但是,我国教师对于学生使用电子产品进行学是持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就如此次taLiS调研项目的结论,我国在“学生使用iCt完成项目或作业”方面成为教学短板,其实沪上中学的网络基础建设、数字化、信息化硬件条件配备都比较完善,但是信息化应用却未普及。正如上海师范大学的张民选教授所言“打个比方说,这就像我们有了高速公路,也有了车辆,就是还没有跑起来”。其实,这与教师的传统观念也有很大关系,教师认为这些电子产品的学习意义远远不及娱乐意义,认为学生没有自控力来使用电子产品进行学习。

如今,慕课时代的到来,强有力地赋予了电子设备和网络平台以学习意义,教师应当立足于教育的长远发展,紧跟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把对学生能否运用电子产品和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的质疑转变为对如何更好地发挥电子产品的学习意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在慕课时代的背景下,教师不能再拒绝网络学习进入课堂,应尽快转变学生只能利用课堂时间和课上讲解进行学习的传统教学观念,勇于迎接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要求,积极应对一系列如: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平台;如何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挑战。

2.面临课堂教学目标的转变――需要指导和强化学生运用知识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课前自行学习和掌握了基本知识内容,因此,学校课堂教学的目标发生了改变。课堂教学的目标第一个就是巩固强化知识,教师课前根据翻转课堂网络平台的大数据收集和分析,了解学生在课前学习时主要在哪些地方做了停留或反复观看,练习题中主要存在哪些错误,充分把握学生学情,在课堂上进行答疑解惑,巩固强化知识;第二个是进行知识的系统梳理,因为微视频是一个一个零散的知识点,尽管有知识图谱,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清楚知识的脉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要把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第三个是进一步拓展深化和探究创新,这也是翻转课堂最大的特点和优势,传统课堂由于要教授基础知识而无法给学生充分的课堂时间进行交流研讨,而在翻转课堂中,课堂教学的重点转变为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组织师生和生生深入研讨问题,在课堂里直接完成研究性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如何根据学生学情及知识特点,设计和组织有效地课堂探究活动,将翻转课堂模式的优势最大化,真正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探究,勤于思考,乐于学习。

3.面临自主设计课程的挑战――需要研究和创新翻转课堂课程设计

3.开发教学资源与配套软件,建立专业的“慕课智库”

同样是电子白板、ppt课件,国内外教师均在使用,但外国老师的软件库相当丰富,可以随堂选用合适的教育软件,用于教学实施与作业派发。中外学生也都有电脑甚至平板电脑,但同样是缺乏软件支撑,而使这些电子产品的学习意义不及娱乐意义。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由教育部门牵头,联合各高校及中小学,共同建立一个权威的“慕课智库”,在“慕课智库”中拥有专业的领导和管理团队,指导各中小学开展翻转课堂,并且在智库平台上拥有丰富且优质的慕课教学资源,包括慕课微视频、翻转课堂教案、翻转课堂课后练习设计等等,这些资源可以用于支撑教师的教学,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目前,华东师范大学已经建立了一个具有开放性、专业性、广泛性的“华师慕课联盟”的网络平台(http://.cn/mooc/),至今全国已有一百余所中小学参与了“华师慕课联盟”,并且该平台已经了百余个中小学翻转课堂教学微视频,其中基本涉及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所有基础学科,对教师实践翻转课堂有很大的帮助。“华师慕课联盟”平台的建立为我们奠定了“慕课智库”的基础,慕课将以勃勃生机迅速发展,并将逐步建立一个强大的“慕课智库”,成为“慕课时代”的标志,实现慕课教学方式的科学化、完备化、普及化。

面对“互联网+”的挑战,教育不能逃避守旧,也不能任由互联网扰乱阵地。此次的taLiS调查项目让我国教师有所反思和警醒,在慕课时代下,教师必须从教育变革的真正需求出发,与互联网有效融合,加强课堂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抓住机遇,直面挑战,让教育在慕课时代下更具生命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田爱丽.基础教育慕课与翻转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陈玉琨.中小学慕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

[3]刘荣.翻转课堂:学与教的革命[J].基础教育课程,2012(12).

[4]魏东新.大学英语教师应对翻转课堂的策略[J].教育探索,2014(12).

[5]黄金煜,郑友训.翻转课堂与教师角色转型[J].上海教育科研,2014(6).

[6]曾明星.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

[7]姜艳玲,国荣,付婷婷.翻转课堂与慕课融合促进教学资源均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

[8]Fulton,K.(2012).Upsidedownandinsideout:Flipyourclassroomtoimprovestudentlearning.Learning&Leadingwithtechnology,39(8),12C17.

[9]overmyer,J.(2012).Flippedclassrooms101.principal(September/october),46C47.

[10]S.Bulfin,L.pangrazioandn.Selwyn,“making‘mooCs’:theconstructionofanewdigitalhighereducationwithinnewsmediadiscourse,”internationalReviewofResearchinopenandDistanceLearning,Vol.15,pp.290-305,november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