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办法十篇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办法十篇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11:10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办法篇1

【关键词】会计核算实施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在人民大会堂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财政部以第33号部长令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财会[2006]3号文件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其中新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22项,以前制定现在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16项)、以财会[2006]18号文件32项具体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三部分内容构成:一是基本准则,主要规范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等,指导具体准则的制定和为尚未有具体准则规范的会计实务问题提供处理原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和报告原则等;二是38项具体准则,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三类,主要规范企业发生的具体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三是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主要包括具体准则解释和会计科目、主要账务处理等,为企业执行会计准则提供操作性规范。这三项内容既相对独立,又互为关联,构成统一整体。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企业不再执行原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各项专业核算办法和问题解答。

《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银监通[2007]22号)要求,第一,已经上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全面执行新会计准则,继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提高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质量。第二,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非上市的股份制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外资银行等从2008年起按照新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第三,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从2009年起按照新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具备条件的可以提前执行。第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待转制完成后的次年按新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但不得晚于2009年。《关于证券公司执行的通知》(证监会计字[2006]22号)的要求,证券公司将于2007年起全面执行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

二、《企业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由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以财会[2000]25号文正式,要求2001年1月1日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规定》(财会[2001]62号)要求外商投资企业2002年1月1日执行;2003年新办企业执行;国资委、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工作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45号)要求2005年所有国有企业执行。

三、《小企业会计制度》

《小企业会计制度》由财政部于2004年4月27日以财会[2004]2号文颁布,要求于2005年1月1日起在全国小企业范围内执行。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是指不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符合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2003年制定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中界定的小企业,不包括以个人独资及合伙形式设立的小企业。

按照《小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的小企业,不能在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小企业,不能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选择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集团公司内部母子公司分属不同规模的情况下,为统一会计政策及合并报表等目的,集团内小企业应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按照《小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的小企业,如果需要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等,应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如果因经营规模的变化导致连续三年不符合小企业标准的,应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四、会计专业核算办法

施工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同时要按《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3]27号)执行。

从事内河、海洋旅客、货物运输业务的水上运输企业和从事旅客接送、货物装卸、堆存及相关港务管理业务的港口、码头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要按《水运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4]30号)执行。从事长期股权投资或长期债权投资等活动的企业,即指没有取得金融业务许可证的非金融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要按《投资公司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4]14号)执行。农业企业的生物资产和农产品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要按《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4]5号)执行。保险中介公司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要按《保险中介公司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4]10号)执行。采取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以外其他组织形式设立的保险中介机构,其日常经营业务的核算应参照执行,所有者出资、与所有者往来等的核算另行规定。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含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加工、物资供应等活动)的经营单位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同时要按《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4]1号)执行。从事银行卡跨行信息转接业务的企业经营单位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要按《从事银行卡跨行信息转接业务的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3]23号)执行。公共航空运输企业、民用机场和从事民航相关业务的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执行《民航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3]18号)。电信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要按《电信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2]17号)执行。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税务师事务所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要按《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税务师事务所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1]61号)执行。从事营业性电影片的制片、洗印、进口、出口、发行和放映等业务活动的电影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执行《电影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4]19号)。电影机械制造企业、电影专用器材(物资)供销企业、电影设备安装施工企业和电影杂志、刊物出版企业,以及电影企业所属专业技术、艺术院校等单位,不执行《电影企业会计核算办法》。

五、《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由财政部于2001年11月27日财会[2001]49号文,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各类金融企业(简称金融企业,下同),包括银行(含信用社,下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

对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自《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之日起在涉及信托业务的所有相关单位(包括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及信托项目施行,同时要按《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5]1号)执行。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证券投资基金在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同时要按《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1]53号)执行。从事银行卡跨行信息转接业务的企业经营单位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要按《从事银行卡跨行信息转接业务的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3]23号)执行。

六、《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由财政部于2004年11月26日财会〔2004〕12号,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适用于按村或村民小组设置的社区性集体经济组织,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民委员会也执行。

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由财政部于1997年07月17日财预字〔1997〕288号,1998年1月1日起执行。适用于国有事业单位。根据财政部规定适用特殊行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不执行本制度;事业单位有关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按有关规定执行,不执行本制度;已经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事业单位,按有关企业会计制度执行。《医院会计制度》由财政部于1998年11月17日财会字[1998]58号,自1999年1月1日起执行,适用于各级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门诊部(所)、疗养院、卫生院等。《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由财政部、国家科委于1997年12月16日财预字[1997]460号,从1998年1月1日起执行,适用于国有科学事业单位,包括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

八、《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由财政部于1998年2月6日财预字[1998]49号,从1998年1月1日起执行。适用于各级行政机关和实行行政财务管理的其他机关、政党组织。

九、《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由财政部于1997年6月25日财预字[1997]287号,自1998年1月1日起执行。适用于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等各级财政部门的总预算会计。

十、《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由财政部于2004年8月24日财会[2004]7号,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适用于依法成立的各类民间非营利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这些非营利组织应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不以营利为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因为出资而拥有非营利组织的所有权;收支结余不得向出资者分配;非营利组织一旦进行清算,清算后的剩余财产应按规定继续用于社会公益事业。

十一、《个体工商户会计制度(试行)》

《个体工商户会计制度(试行)》由财政部于1997年4月30日财会字[1997]19号颁发,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适用于所有按规定需要建账的个体工商户。规模较小或业务比较简单的个体户,可按照《个体工商户简易会计制度》执行。

十二、其他会计制度

《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由财政部于1996年5月6日财会字[1996]15号,自1996年1月1日起执行。适用于以地质勘查生产活动为主业的国有地质勘查单位。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办法篇2

笔者从有关资料获悉,以郑州铁路局为例,该局自1998年成立财务管理中心,把财务管理工作从各个下属部门机构中独立出来。然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郑州铁路局实行十多年来,各个层次的问题也浮现出来。虽然会计集中核算体制确保了财务核算的真实有效性,但由于集中核算的数据来源于各个部门上报的原始凭证,由于财务人员不参加部门机构的业务活动,财务人员在集中核算的过程中无法辨别这些数据的真伪。会计集中核算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出现。

在会计集中核算体制下,支出票据等登记数据资产由核算部门统一管理和存储,而固有资产仍由各个部门保管、使用。由于财务核算人员不参与固有资产的后期管理,各个部门又只注重资金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流通,这会造成资金核算和资产管理出现账物不符的情况。另外,随着这种集中核算体制的运行,企业的财务核算统一交付至财务核算部门,财务的外部监督空前加强,但是各个下属部门的财政弱化现象越来越明显。由于各部门只设有经办人员向财务核算部门提交原始凭证,出纳和会计的双重职责都在经办人员身上体现,也就为经办人员造假提供了便利,更有甚者经办人员不具备应有的职业素质,造成核算部门人员与单位经办人员沟通困难,上报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要求等,为财务核算加大了难度,各部门对财务的监督也因此弱化。

其次财务核算部门对公司下属部门的经济监督具有严重的滞后性,在完成财务核算的工作之后,公司下属部门进行的经济行为无法在第一时间被监督,这为日后的财务核算工作又增加了难度。财务核算部门办理业务的间期也造成了一定的资金安全风险。由于经办人员不属于财务核算部门,有些经办人员为了减少工作量,收取现金不及时交纳至核算部门,这极大的增加了资金安全的隐患。最后,铁路企业涉及站点多、利益源广,核算部门的工作量也因此与其他企业相比繁重了许多,而核算部门人员有限,从出纳到会计都有自己相对的职责,工作人员的待遇却与之前各个隶属部门相差无几,这无疑挫伤了财务核算人员的积极性,财务核算、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也就不能很好地开展。

二、改进铁路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建议

虽然铁路企业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体制,然而财务核算部门的主要工作依旧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并未真正意义上把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上升一个层次。会计核算部门必须加强资金预算,提高资金管理能力,对企业下属各部门的资金活动和经济业务进行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的作用。不单单只是起着监督经济行为的作用,更要发挥财务核算部门的管理职责,规范下属部门的资金利用。为了确保原始凭证的有效性和正确性,铁路企业可以通过完善各部门的管理制度以及资金调用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等,从制度上确保各部门对企业的隶属,保证部门组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流向透明化,保障会计集中核算的正常进行,同时严格按照财务内控制度管理办法,建立档案妥善保管各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报表及其他会计资料。

财务核算部门更应该加强同各个单位之间的业务联系,参与到单位经济活动当中,加强财产物资管理,在不影响工作效率的前提下,落实对固有资产的盘点对账工作,严格规范财物相符,同时完善各部门管理固有资产制度,完善资产配置、损坏管理办法,严格规范损坏资产的核算,保证财产物资安全。同时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执行力,认真高效的完成财务核算工作。

从各单位的角度出发,由于经办人员担负着收集、整理财务资料并形成原始凭证提交至核算部门的职责,经办人员的工作质量直接决定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进程和结果,这就要求经办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所以,必须严格要求经办人员提高其业务水平,组织培训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让他们意识到,弄虚作假是必定受到制裁的。

从会计核算部门的角度出发,工作人员担负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繁重的工作任务,更由于财务工作人员的特殊性,其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安全。因此,应当提高财务核算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同时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确保他们在工作当中能够维护企业的利益,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职业道德过硬的财务团队。最后,由于财务核算工作的特殊性,它要求财务核算部门更加密切同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促进工作良好开展。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办法篇3

关键词:科技企业;集中核算;研究

一、科技型企业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概述

科技型企业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源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它是由企业总部设立独立的会计机构,对企业本部及所属内部核算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与管理;其目的是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科技型企业是由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转制而设立的国有企业,在转制过程中其单位性质是由原来财政拨款的科研事业单位转变而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国有企业;其财务管理体制由原来执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转换而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其在会计制度转换过程中,从某些意义上仍然保留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色彩,所以,其会计机构仍然沿用着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心的管理模式。

通过近年来的实践,科技型企业推行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成效显著:一是精简了企业会计机构、减少了会计人员配备,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二是成功解决了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监督不到位等问题,有效遏制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发生,降低了企业财务风险;三是实现了企业资源互补和相互融资,减少了重复投资,降低了投资成本和财务费用,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科技型企业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体系

1.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体制的建立

随着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转制工作的完成,并纳入国资委系统管理,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有科技型企业。由于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和经营机制的创新,企业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不断增多,自不断扩大。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自身的会计核算与管理体制已成为必然。按照“集中管理、分账核算”的原则,科技型企业在成立之初就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对所出资兴办的企业实行集中管理,分账核算,以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2.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设置

科技型企业根据其组织机构设置和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规定只在企业总部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和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并所属单位行使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企业所属内部核算单位不再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其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全部委托企业总部财务部门办理。企业总部财务部门根据各内部核算单位会计业务的需要指定会计主管人员和出纳人员,具体办理内部核算单位的会计事务。通过单独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为集中式会计核算和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

3.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职责范围

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就是将内部核算单位的会计核算与管理权限高度集中于企业总部,由企业总部的会计机构行使管理和核算的职能,其主要职责是:

(1)集中统一制定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从制度上保障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有效行使职权。

(2)集中统一管理和调配企业固定资产和企业流动资金,在核算单位之间有效协调企业资产和资金运行,降本增效,保障企业对营运资金的需求。

(3)集中统一办理银行开户和企业信贷、担保业务,统一管理银行预留印鉴和各种有价证券,规范企业投、融资行为。

(4)集中统一制定企业折旧、职工薪酬和利润分配办法,兼顾股东、企业、职工三方利益不受侵害。

(5)集中统一设置会计账簿,实行分账核算,统一合并会计报表和编写会计报表附注,开展经济运行分析,对外提供会计信息。

4.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的主要内容

科技型企业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取消了所属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将所属单位的会计业务集中到上级会计机构统一办理,实行一站式的会计核算与管理服务,其主要内容是:

(1)集中统一办理各单位报账业务,按规定程序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避免了分散核算时,原始凭证内容填写不全、发票使用不规范,记账凭证编制不统一、会计科目使用不当等现象发生,积极推进了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开展。

(2)集中统一办理各单位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业务,及时准确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日记账,掌握各单位现金、银行存款余额变动情况,加强对各单位流动资金的监控,杜绝企业资金体外循环,防止企业私设小金库,以预防和消除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3)集中统一办理企业财产、物资的增减、收发、转移、出租、出借等业务,核算各单位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化,定期进行盘点,确保账、卡、物三相符。掌握各单位财产、物资的采购、领用、库存和价值变动等情况,及时反馈给企业领导决策参考,避免了过去信息报告不及时、虚报、瞒报现象的发生。

(4)集中统一企业的成本计算方法、折旧政策、坏账准备金的计提标准等,避免过去由于执行会计政策不统一、成本计算方法不一致,而造成会计核算资料的可比性差,影响对所属单位的考核。

(5)集中统一科技专项资金的核算。科技专项资金是科技型企业取得的财政预算安排的科技项目资金,根据国家有关规章制度规定,科技专项资金拨付纳入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实行合同管理。实行集中核算与管理,杜绝了科技专项经费层层转拨现象发生。

三、科技型企业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存在问题及成因

1.企业管理层对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认识

(1)企业高管的认识:由于部份高管兼任所属核算单位的法人代表,他们认为会计集中核算与管理都在同一管理层的领导之下,只要是通过财务部门报账、记账、算账就达到了集中核算与管理的目的,对核算单位之间业务办理模糊不清,概念不明,致使财务部门进行会计核算时张冠李戴,甚至把该属下属单位承担的成本费用,全部计入企业总部承担,违背了“集中管理、分账核算”的原则。

(2)核算单位负责人的认识:会计集中核算与管理,核算单位不设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单位所有的会计业务均到上级会计机构办理;单位负责人认为没有了财权,失去了信任感。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责任心不强,调动不了积极性。

2.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局限性

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的主体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由于会计人员的精简,核算单位的不断增加,一个会计兼任几个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普遍存在,其日常工作仅局限于报账、算账、记账、申报纳税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对于预算、监督、预测和分析等财务管理工作却无法开展。再加上会计人员置于核算单位之外,不了解核算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与核算单位的产、供、销等职能部门协调不好,对账工作不正常开展,账实不符、账表不符、账账不符现象时有发生,不同程度上弱化了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职能,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3.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对企业资源共享的影响

科技型企业拥有的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水电设施等,在内部核算单位未分离之前,这些资源已存在于企业总部,归企业总部所有和使用,而在内部核算单位分离之后,企业总部为减少投入,而将这些公共资源统一调配给内部核算单位使用,形成了所有权保留于企业总部,使用权由总部及所属单位共享的局面,而这些资源是行政调配的,没有按市场规律进行计量、计价和分配,给会计核算带来新的难题,造成企业总部固定资产折旧、维修、维护等成本费用负担过重,而所属单位的却没有核算固定成本,只核算变动成本,造成生产成本虚减,影响了利润的计算。

4.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对关联交易的影响

科技型企业的关联交易主要包括科研项目转化的支出,技术咨询服务、内部租赁,内部融资,内部产品加工等业务。这些业务是在企业内部集中运行和统一办理的,在集中核算与管理的模式下,企业往往忽视了交易合同的签订、发票的开据、收入和支出的确认等,给企业带来了税收和法律上的风险。

5.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对全面预算的影响

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在目标上是一致的,但由于会计核算和管理是集中的,所属单位认为预算也是由财务部门集中编制的,是财务部门的事,放松了对全面预算的精细化管理,预算的分解、考核和监控等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全面预算流于形式。

6.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对企业债权债务管理的影响

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财务部门重核算轻管理现象时有发生,在债权债务核算方面只简单记录发生的时间、金额和单位,而对账龄管理和分析等工作均流于形式,清收措施没有落实到位,造成坏账、呆账损失的可能性加大。

四、完善科技型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措施

1.提高认识、强化管理、做到集权与分权的真正的分离

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因此企业管理层应提高认识,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总部高管不再兼职子公司法人代表,应还政于子公司,做到集中与分权的真正分离;子公司负责人要在总部授予的职权范围内履行职责,做到既不损害企业整体利益,又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

2.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实行全面分账核算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会计法》赋予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两大职能,企业财务部门应强化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不能只重视会计核算,而放松了会计监督。再次,会计人员应加强与核算单位的协调与联系,定期与有关部门对账,做到账、卡、物三相符。要严格按照企业独立核算原则,实行全面分账核算与管理,不能只重视分账,而放松管理。

3.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正确计算资源成本,

财务部门要与资产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建立资产使用台账,要摸拟市场规律,建立资产使用的计量、计价制度,按照“谁使用,谁承担费用”的原则,核算资源使用成本,确保成本计算的真实和完整。

4.强化合同管理,规范关联方交易行为

企业应当按照“独立交易原则”,规范关联方交易行为。建立建全企业内部合同管理制度和台账,强化内部交易合同签订,履行内部交易手续;财务部门要根据内部交易合同和业务流程办理收入支出核算,依法确认收入和支出,降低企业财税风险。

5.强化子(分公司)的预算管理作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必须强调预算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消除核算单位认识上的偏差,改变预算单独由财务部门编制方式,采取“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预算编制方式,调动核算单位编制和实行预算的积极性,推动全面预算工作的展开。

6.建立信息管理体系,强化债权债务管理

建立债权债务信息体系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通过债权债务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反馈,把内部各单位的债权债务的信息传递到有关部门和单位,以便建立客户信息挡案,加强监管,同时,企业要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落实债权债务的管理责任,及时清收,保证企业资产不受损失。

参考文献:

[1]徐慧勋: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几个问题及策略[J].广东科技,2009(8).

[2]刘伟:对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利弊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1(02).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办法篇4

校办企业会计委派制,是指作为企业所有者的高校对校办企业的会计人员进行委派,利用委派会计人员来监督校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制度。委派会计人员的人事关系、工资福利待遇、职称职务提升等方面改由校级财务处统一管理,不再依赖校办企业。这样,委派会计人员就有了学校财务处做后盾,从而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增强了他们的独立性,使他们在企业中能更好地履行会计监督职能,使得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防止校办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一)提高会计的监督作用,减少行为

高校属于事业性质的单位,它的重点是培养人才,校办企业大多处于学校的“边缘地带”,高校行政部门较少关注其平时的经营管理活动,导致其等违法违纪行为也较难被发现。高校对校办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委派后,他们接受的是校级财务处的直接管理,其人事关系、福利待遇、职称和职务提升等切身利益就不再依赖于受派单位。委派会计人员从而有了学校财务处做坚定的后盾,排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增强了独立性。这样使得他们在校办企业的工作当中能够排除各种干扰,严格执行国家和学校的财经法律、法规,顺利行使会计监督职能,主动完善内控制度;能够站得住、立得稳,敢于揭发和制止各种经济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杜绝发生校办企业存在账外账和小金库的行为;也能够减少委派会计人员与校办企业同流合污,包庇和洗脱各种舞弊违规行为,预防和减少了行为的发生,促进了校办企业的廉政建设。

(二)增强委派会计人员独立性,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高校校办企业大多数拥有自主经营权,自负盈亏,所以客观上,在与学校有经济利益冲突时,其企业负责人很有可能会为了维护自己小集体的利益而损害学校的大局利益。在实施校办企业会计委派制之前,高校的校办企业的财务人员的人事关系属于这些企业,由这些企业的负责人来录用和聘任,他们的工资标准、职务职称晋升、考核续聘等方面都与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使得他们在工作中缺乏足够的独立性,会计监督职能难以实施。如有的校办企业领导会干涉财务人员正常的财务工作,授意、强迫财务人员做假账,办理虚假、违规发票报销业务;为了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实行内外两本账本;采取收入不入账的方式私吞国有资产,私设小金库。这样使得校办企业提供的会计核算信息或者会计报表都存在严重失真的问题,无法真实体现企业的财务状况。校办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了会计委派后,他们的切身权益如聘用、工资标准、职称和职务晋升等方面不再依赖企业,大大增强了他们的独立性。这样使得他们能够排除各种干扰,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行使会计监督职能,能够勇于坚持立场,拒绝办理虚假、违规发票的报销,制止了各种违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更为如实地呈现受派单位的财务状况,从而维护了高校的全局利益。

(三)保护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近几年,我国高校的校办企业的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大大损害了高校这个“大股东”的利益。高校现阶段面临一个两难难题,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做好权衡取舍。一方面,高校要监督管理校办企业的经营,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使其合法经营,做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又不能过多干预其正常的经营活动,要保障校办企业作为一个企业法人所应享有的充分自主经营权。鉴于以上原因,高校对于校办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不宜过多干预,只需在宏观层面上加强监督管理,保障其规范运营,而会计委派制在这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委派会计人员由于具有了独立性,能够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监督校办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防止校办企业的国有资产流失。

二、校办企业会计委派制推行缓慢的主要原因

推行校办企业会计委派制,可以增强委派会计人员的独立性,使其能够充分行使其会计监督职能,在防止校办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减少行为等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财政部、监察部在2000年9月要求在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试行会计委派制,随后几年各大高校陆续推行了会计委派制度,但是大部分高校只是对二级学院、研究院、附属医院、后勤部门实行了会计委派制,迟迟没有在校办企业中推行会计委派制度,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熟悉企业会计的人才。高校财务处的会计人员长期从事高校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熟悉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企业会计核算办法陌生,不熟悉校办企业会计业务,难以对其进行会计业务指导,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校办企业会计委派制的推行,导致大部分高校迟迟没有在校办企业推行会计委派制。

三、校办企业会计委派制推行缓慢的对策

(一)盘活人力资源,用好原校办企业会计人才

办学规模较大的高校一般拥有较多的校办企业,校办企业的会计人员人数也较多。由于校级财务部门缺乏熟悉企业会计制度的人才,因此,在刚开始开展校办企业会计委派制时,可以先把各个校办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全校的校办企业范围内统一进行会计委派,而不能留在原来的校办企业。由于他们本身就是原来校办企业的会计人员,对企业的会计核算业务非常精通,这样使得校办企业会计委派制在开始时能够顺利推行。

(二)进行企业会计业务培训,培养校办企业会计委派人才

高校执行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有很大的不同,两者在报表格式内容、资金来源、财务管理重点、会计核算方法和内容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高校财务处的会计人员长期从事高校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熟悉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企业会计核算办法陌生,不熟悉校办企业会计业务,难以对其进行会计业务指导,因此,在对会计人员进行后续培训时要把企业会计业务内容列入。高校财务部门一般每年都会组织一次或者两次的继续教育培训,但是培训的内容大部分是关于事业单位会计的,培训次数有限并且有时只为走过场,导致高校的财务人员普遍存在财务知识单一并且落后的现象,因此,需要建立科学的定期业务培训制度。首先,要在培训的内容方面加入企业会计核算业务,可以聘请企业会计方面的专家或老师做专题讲座,也可以邀请校办企业的会计主管做讲座,介绍他们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内容和重点以及年终各种报表的编制原则和方法。其次,要增加业务培训的频率,近年来,相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和准则变化较大,修订的频率较高,因此对于校办企业的会计人员,一年一两次的业务培训强度是不够的,导致知识更新的速度太慢。因此,高校财务管理部门要建立更加科学的定期业务培训制度,每个学期至少培训两次,可以采用集中学习和研讨会的形式对校办企业委派会计人员和有意向到这个岗位工作的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为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业务,做好校办企业委派会计人才的储备工作。同时,高校财务管理部门要对培训进行严格考勤和考核,把委派会计人员参加培训学习的情况进行登记,对连续考核不及格或不参加培训的人员调离委派会计岗位。

(三)把好入门关,招聘具有企业会计从业背景人才

高校财务部门每年一次的集中招聘,一般偏向于招聘应届的财经类毕业生,高校的会计核算业务对于这些刚从名校毕业的高材生来说就像是小菜一碟,很快就能上手。但是随着他们在高校财务部门工作时间久了,并且由于他们没有企业会计的从业经验,很快就把从学校书本上学到的企业会计核算知识忘记得差不多了,导致他们后面难以担任校办企业的委派会计业务工作。因此,高校财务处在招聘新人时,要优先考虑选择有企业会计或者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经历的社会人士,根据本校校办企业所处的行业,招聘具有相应行业的企业会计从业经历背景的会计人才,为推行校办企业委派会计制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

(四)建立科学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校办企业会计委派岗位吸引力

制定科学的会计人员业务考核制度,把委派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工作业绩、职业道德、服务态度等方面都纳入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与其奖酬金、职称、职务等挂钩,这样才可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建立定期述职报告制度,每一位委派会计人员每年年末都要公开述职,总结并报告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考核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财务处根据考核结果予以奖罚,对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委派会计人员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把校办企业上缴来的统筹奖酬金作为奖金发放;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将调离委派会计工作岗位,回到财务处本部进行学习和培训后再重新上岗;对触犯法律法规的委派会计人员给予解聘,情况严重的提交司法机关处理。同时,要建立校办企业委派会计激励机制。这个机制既要保证校办企业委派人员的独立性,使其能够充分行使会计监督职能,维护学校利益,又要能够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把受派单位的效益同其自身的收益联系起来。首先要保证委派会计人员的独立性,由学校来统一发放他们的工资和奖金,他们的聘任、职称职务晋升等其他方面由学校财务处管理。同时为使校办企业委派会计人员的经济利益与受派企业的盈利和其工作业绩挂钩,被委派的校办企业根据委派会计人员的职称、职务以及工作业绩,按照他们企业同等管理岗位级别的标准来确定委派会计人员的工资标准、福利和奖金等,每月返纳给学校,并且保证委派会计的奖金不少于校级财务处会计人员的平均数,从经济利益上引导会计人员到校办企业担任委派会计工作。学校财务处每月将校办企业所上缴的工资和大部分奖酬金转发给委派会计人员,其余少部分奖酬金留存统筹发放,根据委派会计人员年度考核得分排名来发放,奖励考核得分较高的委派会计人员,以此来激励他们努力工作,给受派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作者:江兴单位:华南理工大学财务处

参考文献:

[1]季东.刍议高校校办企业会计委派制[J].企业导报,2015(04).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办法篇5

关键词税务会计会计核算油气田企业纳税筹划

一、企业税务会计的发展、作用

税务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它是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对维护国家和纳税人的权利都是极其重要的。因此,税务会计是企业新兴的一门边缘学科,是融税收法规和会计核算为一体的特殊的专业性会计。

本世纪以来,税收会计理论体系已得到长足的发展,其财务管理功能也逐步被广大企业家所认识,许多国家已有独立成科的税收会计。企业税务会计逐渐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中分立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会计分支,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开始的。可见,企业税务会计对于企业利用税法取得合法利益以及确保不因纳税方面的任何疏漏而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具有重要作用。

二、企业设立税务会计的必要性

现在世界许多国家的企业都设置了专门的税务会计,在企业中发挥着显著作用。目前,在我国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中,缺乏高素质的税务管理人员,企业财务人员对税务知识的掌握比较肤浅,企业纳税仍然依赖于财务会计的账簿和报表。其财务人员在申报纳税时,头脑中往往没有税务资金流动的清晰、完整,系统的观念,导致在多层次、多环节、多税利的复合税制下显得无能为力。在较多的情况下只能机械地接受税务机关的指示或处理。在现实情况下,企业税务会计只能成为财务会计的简单附属,而财务会计又不能全面行使税务会计的职能,二者互相牵制,影响了各自职能的充分发挥。

随着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和会计环境的不断改善,企业非常有必要专设既精通会计业务,又熟练掌握税收政策法规的税务会计。首先,企业专设税务会计是企业依法纳税的需要。第二,企业专设税务会计是企业充分享受纳税人权利的需要。第三,企业专设税务会计是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的需要。第四,企业专设税务会计是企业适应税收工作的需要。

三、以税务会计核算为核心,组织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随着各国税法、税制的不断发展和健全,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在不违反财务制度的前提下,以税收核算为中心来组织实施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税收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下面,以我们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为例,结合实际,浅谈企业以税务会计核算为中心,组织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一、胜利油田分公司的生产、销售与税收现状

胜利油田分公司是国家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从1961年发现至今,走过了50多年的光辉历程,创造了非常好的经营业绩。2012年营业收入1822.42亿元,实现利润385.1亿元,实现税费526.5亿元,实现经济增加值236亿元。成本利润率和吨油利润、人均利润都排在中石化油田板块前列。

胜利油田分公司是国家的纳税大户,根据油气田的生产性质,按照增值税的有关规定,我们油田销售产品应缴纳增值税,增值税是以原油、天然气、炼化产品及有关劳务等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增值税额占石油企业税收总数的70%以上,分公司应纳增值税实行两级申报、集中缴纳的管理方式,由分公司按月在税法规定期限内缴纳。除增值税外,分公司涉及的税种还有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使用税、资源税、石油特别收益金等。二级单位所涉及的税种主要有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税种。

二、结合油田实际,以税务会计核算为中心,组织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由于油田企业具有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生产经营特点,工艺流程复杂,成本核算模式和税收缴纳方式不同,资金的投入与产出也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对涉及税收问题的处理就会不同。鉴于以上这种情况,我认为,油田企业财务人员必须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经营情况,从多个角度和层次上对每个税种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并按照财务会计制度和税法规定,合理运用国家的有关税收政策,查缺找正,比较各个纳税方案的优劣效用,从中选优,才能避免和减少纳税成本。不断提高税务核算和税务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企业的纳税能力。

四、协调税法与会计法规之间的矛盾,搞好企业财务管理

胜利油田所处的生产经营环境不同于围墙内的加工式工厂企业,因此油田发生的成本费用与其他企业又有所不同,在实际处理有关业务时,也很难找到规范对口的处理方法。我认为,正确协调两者的矛盾,其基本原则是在全面履行纳税义务的前提下做到以下几点:⑴、当税法有明确的处理办法,会计法规也有明确的处理办法时,应先按会计法规的规定办法进行会计核算,纳税申报时再按税法的规定调整纳税;⑵、当税法有明确的处理办法,而会计法规没有明确处理办法时,应严格按照税法的有关要求进行会计核算,以便于申报纳税;⑶、当税法没有明确的处理办法,会计法规也没有明确处理办法时,应先按会计法规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再按照有利于纳税的原则进行调整,申报纳税。这是协调税法与会计法规行之有效的方法。

总之,企业一定要更新财务管理观念,紧紧围绕着税收会计核算这个中心,按照全面履行纳税义务这一根本原则来组织、实施企业的会计核算,强化财务管理,切实确保企业税收会计核算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开辟企业经营管理的新天地。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办法篇6

关键词:加强监管;会计;廉政建设

abstract:inordertoadvancethefinancialreform,strengthensthemanagement,inrecentyears,ourprovinceeachregionwasthesamewiththenation,carriedonmultiformaccountanttodelegatethesystempilotreformandtopassthroughoneafteranothersummarizes,theguidanceandthepromotionunceasingly,accountantdelegatesthesystemreformtohavethegoodtendencywhichwasontherise.

keyword:Strengthensthesupervision;accountant;Cultivationofcleangovernment

一、会计委派制开展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会计委派制这一新生事物,顺应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小到大,不断发展,以强劲的生命力,不仅推动了会计改革,而且在加强宏观、微观经济管理方面也越来越显露出重要作用。同时也正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

我省的会计委派制的改革,从90年代初开始,至今可以说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1996年以前,是自发式的个别尝试阶段。我省的一些县(市)如巴中市、郎中县、苍溪县等,对县属国有企业进行了直接委派会计负责人为主的会计委派制,中江县还结合厂长经理承包制,推行了会计人员年薪制等办法。这对当时在县以下的多数中小企业实行承包制后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同时,对"一包就灵"提出了质疑。虽然是个别地方和局部的试点,但引起的反响是不容忽视的。

第二阶段从1997年到1998年,这期间主要是总结、认识、引导试点阶段。在这一时期,我省会计委派制在各地的一些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中小企业等各类企业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等,逐步推开,形式各异。其间,政府主管部门,特别是各级政府的会计管理部门即财政部门主动地参与了这项改革。全省各级财政部门逐步把会计委派制工作列入了会计管理工作重要的议事日程,并且充分发挥政府管理会计工作的职能,对各地的会计委派制试点进行总结,在充分肯定这一改革的同时,及时地提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且对进一步深化会计委派制改革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比如省财政厅专门就全省会计委派制试点作为财政科研课题,专门组织力量进行调研,最后形成了《四川省会计委派制改革调查报告》,对全省的会计委派制情况、问题进行了总结,对今后工作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这一《报告》得到了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省政府主办的《四川政报》上公开发表,省财政厅也将《报告》下发各地,并要求各地认真总结试点情况,因地制宜、稳妥推进。这对全省会计委派制无疑起到了引导和推进作用。这期间,各级党政和纪检监察部门也高度重视和关注这一工作,把推行会计委派制作为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全省的会计委派制改革,进展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

第三阶段为1999年以后,进入了有组织的总结、完善,全面推广阶段。从1999年到现在,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全省的会计委派工作在经过多年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最后又回到实践的过程,对会计委派制改革基本上形成了共识,而且不断地从实际出发,总结完善,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努力。特别是中纪委三、四次会议和国务院的有关指示发出后,更为会计委派制的进一步推行指明了方向。目前,会计委派制已经列入了包括省政府在内的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全省21个市、州,有12个市政府和近90个县政府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还有如遂宁、宜宾、乐山、南充、达州等市政府还制定了有关委派制的办法。各级政府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都亲自负责领导会计委派制工作,各级财政部门也责无旁贷地和纪委监察部门积极配合,把会计委派制作为深化财政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狠抓落实:一是抓了全省的会计委派调研,做到心中有数。省纪委、监察厅联合召开了座谈会,派专人调研,了解全省的工作进程和问题,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交流各地情况,找典型代表介绍工作经验,互通情报,取长补短。省财政厅还于1999年专发会计委派工作简报六期至各地和省级各部门,专门收集了全省各地会计委派制办法,编辑成《四川省会计委派制度专辑》(一)、(二)印发各地,对帮助和指导这一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三是有倾向性地推荐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法,起到了引导和示范的作用。如省财政厅制定了《四川省省级国有大中型企业财务总监制试行办法》下发各地,引起了各级的重视。又如对长宁县、北川县行政事业单位"零户统管"(会计集中核算)制和简阳市的乡镇"统一集中核算"制等大加推崇,促进了有条件的县、乡实行这些办法;是作为工作任务进行全省安排布置,要求各地予以贯彻落实。2000年1月,省监察厅、省财政厅下发《关于继续试行会计委派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要求,各级财政纪检监察部门根据中央要求,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把目前适合我省实际的几种会计委派制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积极稳妥地推行。这几种形式和要求是:1、在县及县以上党政机关和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管理,统一核算制。2、所有的乡、镇财政所实行综合财政预算会计集中核算,今年要求达到60%的推广面。3、暂不具备条件的县级党政机关实行重点会计委派制。4、国有企业、国有控股的大中型企业以及骨干企业实行财务总监制。5、企业集团内部实行会计集中委派制等。

由于我省会计委派制试点基本上呈现以两头促中间的情形,即基层起步早,纪委督促严,在一段时间省、市本级动作不太大,效果不明显,但进入1999年以后,省、市两级都开始行动,特别是市一级行动迅速,措施有力,这样,会计委派改革在全省已基本形成了热潮。据初步统计,全省有18个市、地、州,90多个县(区、市)近800个乡(镇),2000多个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会计委派制度。

二、会计委派制的几种形式

我省会计委派制试点,形式多种多样,试点对象有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委派的人员有会计机构负责人,也有全部会计人员,委派的主体有企业主管部门、政府部门,也有企业本身等。但经过多年实践,认识到会计委派制作为政府管理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要不断适应经济改革深化的要求,绝不能一蹴而就,要不为地总结和完善。比如县以下国有中小企业普遍实行了改、转、租、卖、让等以后,企业所有制性质发生了变化,如再治袭国有企业一套管理,无论在法理上,在具体管理办法上显然已不适宜。原来如溪、阆中、中江县等直接向企业委派会计人员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也有的由于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委派的会计负责人形同虚设。所以,会计委派制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要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服务。因此,我省会计委派制的形式也经历了不断取舍,优胜劣汰的过程,最终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利于加强监管,规范经济行为,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建设的,切合实际的会计委派制形式主义会被人们所接受所推崇。经过几年来的磨合,现在适合我省经济管理实际,并取得一定共识,正在积极推广和试点的几种会计委派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财务总监制。财务总监的委派对象为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财务总监人选通过考试、面试、结合考核,经组织部门批准,从市级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中选派或向社会公开招聘。财政部门负责聘用委派以及日常工作。

财务总监的职责是代表政府监督企业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情况,向政府机关提交有关企业财务报告,如重大问题专题报告。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财务总监的任职与行政级别不挂钩,工资收入比照所在企业经营班子副职执行,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对财务总监工作业绩的考核由财政部门牵头,组织部、经贸委等部门共同负责。考核结论记入本人档案,作为派驻、罢免和奖励和重要依据。

为配合财务总监的试点,将国有企业财务负责人由原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制改为审批制。国有企、事业单位财务负责人的任免,由所在单位呈报,财政部门审核,组织部门审批。财务总监制主要在我省乐山、达州等市试行。

(二)财务监督特派员制度。财务监督特派员派驻单位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财务监督特派员由市级机关副县级以上干部担任,财务监督特派员办事处设在财政局或经委,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办事处内设若干办事组,每个办事组负责2至4个企业的财务监督工作。财务监督特派员任期三年,可以连任,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规定了相应的奖惩制度。

财务监督特派员对政府负责,代表政府行使监督权力。主要职责是以财务监督为核心,监督企业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列席经宫管理等有关会议,但不干预企业经营活动,评价企业主要领导成员的业绩,并对其奖惩、任免提出建议。

财务监督特派员的稽查报告,由财务监督特派员办事外送企业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审核后报市政府。市政府根据报告,结合企业领导人的考核情况,实施奖惩、任免。如重大问题,可向政府专题报告。财务监督特派员主要在我省自贡、遂宁等市试点。

(三)会计集中核算。会计集中核算对象目前主要是县、乡(镇)两级行政、事业单位。在保证单位预算体制、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三个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各单位账户,统一由会计集中核算机构(会计中心)开设账户,会计核算,管理会计人员。单位设置出纳岗位,负责本单位的具体财务收支。同时建立综合财政预算制度,收支审批制度,审核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会计集中核算办法已在全省60%以上的乡、镇和部分县、市实行。

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总结各地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从省级机关的实际出发,结合部门预算改革,决定于2001年在省级党政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一级预算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待条件成熟后再推广到各系统所属二级单位。目前,省财政厅已代省政府拟了《四川省省级机关试行会计集中核算支付办法的实施方案》,并正在征求意见。

方案的主要内容是:设立四川省省级机关会计核算支付中心,在保证单位现有预算编制程序、资金使用权、财务自"三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预算内、外银行账户。省财政厅建立国库单一支付体系。取消单位会计核算岗位,保留除会计核算、记账以外的会计职能,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委托记账、分户核算。会计集中核算支付的资金为财政拨款、上级补助收入、预算外资金和其他收入等四部分

(四)企业内部会计委派人员。企业集团公司按隶属关系、管理权限对所属各级子公司委派会计人员。委派工作由集团公司统一管理。会计人员在本单位或集团公司内部选聘。委派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及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规定,办理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向集团公司负责,奖惩考核由集团公司实施。

企业内部会计委派办法主要在我省五液、电信、邮政、石油、川化等大型集团公司实行。

三、会计委派初见成效

我省各地地会计委派制度改革试点,尚处在总结推广阶段,有的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并不断完善和提高。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全省会计委派试点进展总体是好的,对建立健全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各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促进了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试行会计委制度,将会计人员的人事权、考核权、工资评定权等从各单位中分离出来,使会计人员相对独立,有利于保证会计人员发挥会计核算和监督和基本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编制虚假会计信息的现象,保证了会计资料、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二)有利于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集中收付、集中核算后,把"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到了实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基金、税收等收入可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各单位私设"小金库"情况等到有效控制。单位实行预算内外综合财政计划,使单位预算更加刚性化,支出管理更加严密,有效地提高了资金营运效益。特别是乡镇一级辨会计集中核算后,对农村费改税,减少农民负担,规范基层政府管理行为,促进基层政权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消极腐败现象有所减少和遏制。试行会计委派制度,使财务监督权与生产经营管理权相对分离或相互制衡,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规范了会计行为,把财务会计监督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使会计监督能贯穿于财务会计活动全过程,对于国有、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消极腐败现象,制止铺张浪费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稳定了会计队伍,提出了会计人员的素质。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后,会计人员的委派、考核和管理由政府会计管理部门或主管部门实施,单位领导不得随意更换会计人员,相对稳定了会计队伍。会计人员通过竞争择优上岗,本文来自范文中国网。上岗后严格考核、评定优次,以此确定会计人员续聘或解聘,引入了竞争机制,给会计人员增加了压力和危机感,促使会计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适应需要。

四、值得探讨的几个的问题

推行会计委派制试点是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强化会计监督的一种有益尝试,虽然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其积极作用,但也不是"一派就灵"的灵丹妙药,目前在理论上也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一)财务总监、稽查特派员与会计委派制的关系会计人员"委派制"属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范畴。体制是一个上层建筑范畴,体现为行政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委派的客体是会计人员,委派的主体是财政部门或其他政府部门。对于财务总监,并不陌生,国外早已有之。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深圳也早已在国有控股公司中试行,目前全国各地的实行范围更为普遍。但将财务总监作为会计人员"委派制"来认识却有不妥。财务总监属于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对经营权的监督约束范畴,派生于资本的权力,而非行政之权力。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公司的财务总监往往由董事会任命。1994年深圳市三家委派财务总监的公司都是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授权的国有资产营动机构,是基层国有全资、控股和参资企业的投资主体(即所有者财务主体,)其向国有全资、控股企业派出财务总监是为了保护大股东的根本利益,加强对经营者的财务监控。但委派财务总监只能由大股东说了算,小股东对此无能为力,这是资本权力使然。国有资本如果只是参资角色,则无权委派财务总监。否则,其他小股东纷纷效仿,委派代表自身利益的财务总监,岂不乱了套?从深圳市和我国其他地区国有资产产权部门委派财务总监的工作性质和内容来看,财务总监不属于会计人员。但不少人仍将财务总监误认为是会计人员,误将财务总监理解为行政权力派生物,这与我国国有资本的产权主体不明晰有关(不少地方财务总监由政府部门派出,而非由国有资本产权部门派出)。由于财务总监是由产权部门派出的,又常住企业,代表所有者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日常监督,所以监督的威力较大,相应缓解了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有利于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稽查特派员是中央为加强对大型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而派出的。地方有的也仿效,对所属大中型企业派出稽查特派员。其工作性质与财务总监基本相同,财务总监也好,稽查特派员也好,都不参与企业的账务处理,不能认为他们是会计人员,其派出源于资本的权力,属于财务机制范畴,而非管理体制范畴。

(二)会计委派制与会计本质问题

会计的本质是什么?会计不是被动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情况。会计既有核算职能,又有监督、预测等控制职能。上述两上基本职能,都有助于进行正确的经济决策和财务决策。持"管理活动论"的学者更加强调会计的管理职能,主张"算为管用",会计要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如果不区别情况地向企业委派会计使会计人员游离于管理活动之外,变成"为算而算"的工具。委派制将利益各方矛盾的焦点转移到委派的会计人员身上,会计人员工作的压力加大。委派的会计人员通常三年一换岗(有的仅为一年),对被委派的单位情况不太熟悉,普遍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无意得罪人,也没有主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被委派单位对委派的会计人员有抵触情绪和防备心理,视会计人员为"客人",不让其进入决策层。这就意味着会计人员失去了实践主体,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结果,既不利于加强企业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不利于会计已有职能的发挥,又不利于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会计科学的良性发展。

(三)会计委派制与国际会计惯例问题

所谓会计人的国际惯例是指国际上在会计工作方面的一些通行做法。就会计人员的管理来看,大多数国家企业会计人员由企业自己招聘、使用和管理,鲜有例外。只是法国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比较特殊,其会计人员分为两大系统,公共会计人员和企业会计人员,前者由财政部实施条条管理,就职于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法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形成是由其法律、文化、历史等因素决定的,法国的特殊做法也不是一般规律。而且,法国是欧盟的成员国,其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否会受到欧盟的影响而改变还很难说。另外,法国的国有企业生存受企业效益和国家财政的影响,经常受到"私有化"的威胁,以后在国有企业中是否仍然推行公共会计人员制度尚不得而知。除法国之外,西方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国有企业,但并未采用委派制的做法,说明非委派制对于国有企业也是适用的。企业会计人员应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办法,由企业自己管理。至于在党政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以及有政府授权收费或罚没职能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试点。

五、建议与打算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会计委派制改革只是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的一部分,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谨慎从事。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建议遵循以下原则:

1、确定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要给会计人员的身份一个明确的说法,不宜模棱两可,从而给会计人员的职能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可以明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外部人"身份,但企业会计人员还是以"内部人"身份出现更为合适。

2、间接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充分发挥国家对会计工作的间接管理和调控指导作用。

3、适应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应体现出现代企业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管理的要求,并通过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为提高各单位经济效益而出谋划策的积极性。

4、普遍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必须考虑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从会计发展的高度衡量改革成效。

5、法制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不得与现行和将来可能颁布的法律相抵触。按照上述原则,企业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会计人员回归企业,强化外部监督,实现国家间接管理。我省的会计委派制度改革将区别情况,因地制宜,试点求精不求多,在积极、稳妥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会计委派制改革试点工作。

(一)加强会计委派制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

(二)与依法建账结合进行。我省实行的建账监管办法是依法建账的重要措施。是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会计委派制试点单位首先要抓好依法建账,实行建账监管,避免多套账、造假账的现象发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要与稽查特派员制度、总会计师制度和其他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结合起来,避免委派人员的职责重叠。

(四)积极稳妥、切合实际地推行会计委派制改革。由于会计委派制改革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既对社会各行各业,又面对千千万万会计工作者。要充分调查研究,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或部门,有选择地进行试点。

在国有大中型企业试行财务总监制或稽查特派员制度。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办法篇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会计委派制这一新生事物,顺应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小到大,不断发展,以强劲的生命力,不仅推动了会计改革,而且在加强宏观、微观经济管理方面也越来越显露出重要作用。同时也正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

我省的会计委派制的改革,从90年代初开始,至今可以说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1996年以前,是自发式的个别尝试阶段。我省的一些县(市)如巴中市、郎中县、苍溪县等,对县属国有企业进行了直接委派会计负责人为主的会计委派制,中江县还结合厂长经理承包制,推行了会计人员年薪制等办法。这对当时在县以下的多数中小企业实行承包制后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同时,对"一包就灵"提出了质疑。虽然是个别地方和局部的试点,但引起的反响是不容忽视的。

第二阶段从1997年到1998年,这期间主要是总结、认识、引导试点阶段。在这一时期,我省会计委派制在各地的一些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中小企业等各类企业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等,逐步推开,形式各异。其间,政府主管部门,特别是各级政府的会计管理部门即财政部门主动地参与了这项改革。全省各级财政部门逐步把会计委派制工作列入了会计管理工作重要的议事日程,并且充分发挥政府管理会计工作的职能,对各地的会计委派制试点进行总结,在充分肯定这一改革的同时,及时地提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且对进一步深化会计委派制改革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比如省财政厅专门就全省会计委派制试点作为财政科研课题,专门组织力量进行调研,最后形成了《四川省会计委派制改革调查报告》,对全省的会计委派制情况、问题进行了总结,对今后工作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这一《报告》得到了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省政府主办的《四川政报》上公开发表,省财政厅也将《报告》下发各地,并要求各地认真总结试点情况,因地制宜、稳妥推进。这对全省会计委派制无疑起到了引导和推进作用。这期间,各级党政和纪检监察部门也高度重视和关注这一工作,把推行会计委派制作为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全省的会计委派制改革,进展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

第三阶段为1999年以后,进入了有组织的总结、完善,全面推广阶段。从1999年到现在,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全省的会计委派工作在经过多年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最后又回到实践的过程,对会计委派制改革基本上形成了共识,而且不断地从实际出发,总结完善,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努力。特别是中纪委三、四次会议和国务院的有关指示发出后,更为会计委派制的进一步推行指明了方向。目前,会计委派制已经列入了包括省政府在内的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全省21个市、州,有12个市政府和近90个县政府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还有如遂宁、宜宾、乐山、南充、达州等市政府还制定了有关委派制的办法。各级政府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都亲自负责领导会计委派制工作,各级财政部门也责无旁贷地和纪委监察部门积极配合,把会计委派制作为深化财政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狠抓落实:一是抓了全省的会计委派调研,做到心中有数。省纪委、监察厅联合召开了座谈会,派专人调研,了解全省的工作进程和问题,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交流各地情况,找典型代表介绍工作经验,互通情报,取长补短。省财政厅还于1999年专发会计委派工作简报六期至各地和省级各部门,专门收集了全省各地会计委派制办法,编辑成《四川省会计委派制度专辑》(一)、(二)印发各地,对帮助和指导这一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三是有倾向性地推荐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法,起到了引导和示范的作用。如省财政厅制定了《四川省省级国有大中型企业财务总监制试行办法》下发各地,引起了各级的重视。又如对长宁县、北川县行政事业单位"零户统管"(会计集中核算)制和简阳市的乡镇"统一集中核算"制等大加推崇,促进了有条件的县、乡实行这些办法;是作为工作任务进行全省安排布置,要求各地予以贯彻落实。2000年1月,省监察厅、省财政厅下发《关于继续试行会计委派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要求,各级财政纪检监察部门根据中央要求,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把目前适合我省实际的几种会计委派制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积极稳妥地推行。这几种形式和要求是:1、在县及县以上党政机关和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管理,统一核算制。2、所有的乡、镇财政所实行综合财政预算会计集中核算,今年要求达到60%的推广面。3、暂不具备条件的县级党政机关实行重点会计委派制。4、国有企业、国有控股的大中型企业以及骨干企业实行财务总监制。5、企业集团内部实行会计集中委派制等。

由于我省会计委派制试点基本上呈现以两头促中间的情形,即基层起步早,纪委督促严,在一段时间省、市本级动作不太大,效果不明显,但进入1999年以后,省、市两级都开始行动,特别是市一级行动迅速,措施有力,这样,会计委派改革在全省已基本形成了热潮。据初步统计,全省有18个市、地、州,90多个县(区、市)近800个乡(镇),2000多个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会计委派制度。

二、会计委派制的几种形式

我省会计委派制试点,形式多种多样,试点对象有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委派的人员有会计机构负责人,也有全部会计人员,委派的主体有企业主管部门、政府部门,也有企业本身等。但经过多年实践,认识到会计委派制作为政府管理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要不断适应经济改革深化的要求,绝不能一蹴而就,要不为地总结和完善。比如县以下国有中小企业普遍实行了改、转、租、卖、让等以后,企业所有制性质发生了变化,如再治袭国有企业一套管理,无论在法理上,在具体管理办法上显然已不适宜。原来如溪、阆中、中江县等直接向企业委派会计人员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也有的由于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委派的会计负责人形同虚设。所以,会计委派制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要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服务。因此,我省会计委派制的形式也经历了不断取舍,优胜劣汰的过程,最终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利于加强监管,规范经济行为,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建设的,切合实际的会计委派制形式主义会被人们所接受所推崇。经过几年来的磨合,现在适合我省经济管理实际,并取得一定共识,正在积极推广和试点的几种会计委派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财务总监制。财务总监的委派对象为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财务总监人选通过考试、面试、结合考核,经组织部门批准,从市级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中选派或向社会公开招聘。财政部门负责聘用委派以及日常工作。

财务总监的职责是代表政府监督企业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情况,向政府机关提交有关企业财务报告,如重大问题专题报告。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财务总监的任职与行政级别不挂钩,工资收入比照所在企业经营班子副职执行,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对财务总监工作业绩的考核由财政部门牵头,组织部、经贸委等部门共同负责。考核结论记入本人档案,作为派驻、罢免和奖励和重要依据。

为配合财务总监的试点,将国有企业财务负责人由原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制改为审批制。国有企、事业单位财务负责人的任免,由所在单位呈报,财政部门审核,组织部门审批。财务总监制主要在我省乐山、达州等市试行。

(二)财务监督特派员制度。财务监督特派员派驻单位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财务监督特派员由市级机关副县级以上干部担任,财务监督特派员办事处设在财政局或经委,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办事处内设若干办事组,每个办事组负责2至4个企业的财务监督工作。财务监督特派员任期三年,可以连任,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规定了相应的奖惩制度。

财务监督特派员对政府负责,代表政府行使监督权力。主要职责是以财务监督为核心,监督企业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列席经宫管理等有关会议,但不干预企业经营活动,评价企业主要领导成员的业绩,并对其奖惩、任免提出建议。

财务监督特派员的稽查报告,由财务监督特派员办事外送企业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审核后报市政府。市政府根据报告,结合企业领导人的考核情况,实施奖惩、任免。如重大问题,可向政府专题报告。财务监督特派员主要在我省自贡、遂宁等市试点。

(三)会计集中核算。会计集中核算对象目前主要是县、乡(镇)两级行政、事业单位。在保证单位预算体制、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三个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各单位账户,统一由会计集中核算机构(会计中心)开设账户,会计核算,管理会计人员。单位设置出纳岗位,负责本单位的具体财务收支。同时建立综合财政预算制度,收支审批制度,审核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会计集中核算办法已在全省60%以上的乡、镇和部分县、市实行。

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总结各地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从省级机关的实际出发,结合部门预算改革,决定于2001年在省级党政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一级预算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待条件成熟后再推广到各系统所属二级单位。目前,省财政厅已代省政府拟了《四川省省级机关试行会计集中核算支付办法的实施方案》,并正在征求意见。

方案的主要内容是:设立四川省省级机关会计核算支付中心,在保证单位现有预算编制程序、资金使用权、财务自"三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预算内、外银行账户。省财政厅建立国库单一支付体系。取消单位会计核算岗位,保留除会计核算、记账以外的会计职能,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委托记账、分户核算。会计集中核算支付的资金为财政拨款、上级补助收入、预算外资金和其他收入等四部分。

(四)企业内部会计委派人员。企业集团公司按隶属关系、管理权限对所属各级子公司委派会计人员。委派工作由集团公司统一管理。会计人员在本单位或集团公司内部选聘。委派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及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规定,办理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向集团公司负责,奖惩考核由集团公司实施。

企业内部会计委派办法主要在我省五液、电信、邮政、石油、川化等大型集团公司实行。

三、会计委派初见成效

我省各地地会计委派制度改革试点,尚处在总结推广阶段,有的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并不断完善和提高。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全省会计委派试点进展总体是好的,对建立健全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各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促进了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试行会计委制度,将会计人员的人事权、考核权、工资评定权等从各单位中分离出来,使会计人员相对独立,有利于保证会计人员发挥会计核算和监督和基本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编制虚假会计信息的现象,保证了会计资料、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二)有利于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集中收付、集中核算后,把"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到了实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基金、税收等收入可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各单位私设"小金库"情况等到有效控制。单位实行预算内外综合财政计划,使单位预算更加刚性化,支出管理更加严密,有效地提高了资金营运效益。特别是乡镇一级辨会计集中核算后,对农村费改税,减少农民负担,规范基层政府管理行为,促进基层政权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消极腐败现象有所减少和遏制。试行会计委派制度,使财务监督权与生产经营管理权相对分离或相互制衡,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规范了会计行为,把财务会计监督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使会计监督能贯穿于财务会计活动全过程,对于国有、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消极腐败现象,制止铺张浪费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稳定了会计队伍,提出了会计人员的素质。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后,会计人员的委派、考核和管理由政府会计管理部门或主管部门实施,单位领导不得随意更换会计人员,相对稳定了会计队伍。会计人员通过竞争择优上岗,本文来自范文中国网。上岗后严格考核、评定优次,以此确定会计人员续聘或解聘,引入了竞争机制,给会计人员增加了压力和危机感,促使会计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适应需要。

四、值得探讨的几个的问题

推行会计委派制试点是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强化会计监督的一种有益尝试,虽然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其积极作用,但也不是"一派就灵"的灵丹妙药,目前在理论上也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一)财务总监、稽查特派员与会计委派制的关系会计人员"委派制"属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范畴。体制是一个上层建筑范畴,体现为行政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委派的客体是会计人员,委派的主体是财政部门或其他政府部门。对于财务总监,并不陌生,国外早已有之。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深圳也早已在国有控股公司中试行,目前全国各地的实行范围更为普遍。但将财务总监作为会计人员"委派制"来认识却有不妥。财务总监属于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对经营权的监督约束范畴,派生于资本的权力,而非行政之权力。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公司的财务总监往往由董事会任命。1994年深圳市三家委派财务总监的公司都是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授权的国有资产营动机构,是基层国有全资、控股和参资企业的投资主体(即所有者财务主体,)其向国有全资、控股企业派出财务总监是为了保护大股东的根本利益,加强对经营者的财务监控。但委派财务总监只能由大股东说了算,小股东对此无能为力,这是资本权力使然。国有资本如果只是参资角色,则无权委派财务总监。否则,其他小股东纷纷效仿,委派代表自身利益的财务总监,岂不乱了套?从深圳市和我国其他地区国有资产产权部门委派财务总监的工作性质和内容来看,财务总监不属于会计人员。但不少人仍将财务总监误认为是会计人员,误将财务总监理解为行政权力派生物,这与我国国有资本的产权主体不明晰有关(不少地方财务总监由政府部门派出,而非由国有资本产权部门派出)。由于财务总监是由产权部门派出的,又常住企业,代表所有者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日常监督,所以监督的威力较大,相应缓解了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有利于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稽查特派员是中央为加强对大型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而派出的。地方有的也仿效,对所属大中型企业派出稽查特派员。其工作性质与财务总监基本相同,财务总监也好,稽查特派员也好,都不参与企业的账务处理,不能认为他们是会计人员,其派出源于资本的权力,属于财务机制范畴,而非管理体制范畴。

(二)会计委派制与会计本质问题

会计的本质是什么?会计不是被动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情况。会计既有核算职能,又有监督、预测等控制职能。上述两上基本职能,都有助于进行正确的经济决策和财务决策。持"管理活动论"的学者更加强调会计的管理职能,主张"算为管用",会计要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如果不区别情况地向企业委派会计使会计人员游离于管理活动之外,变成"为算而算"的工具。委派制将利益各方矛盾的焦点转移到委派的会计人员身上,会计人员工作的压力加大。委派的会计人员通常三年一换岗(有的仅为一年),对被委派的单位情况不太熟悉,普遍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无意得罪人,也没有主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被委派单位对委派的会计人员有抵触情绪和防备心理,视会计人员为"客人",不让其进入决策层。这就意味着会计人员失去了实践主体,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结果,既不利于加强企业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不利于会计已有职能的发挥,又不利于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会计科学的良性发展。

(三)会计委派制与国际会计惯例问题

所谓会计人的国际惯例是指国际上在会计工作方面的一些通行做法。就会计人员的管理来看,大多数国家企业会计人员由企业自己招聘、使用和管理,鲜有例外。只是法国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比较特殊,其会计人员分为两大系统,公共会计人员和企业会计人员,前者由财政部实施条条管理,就职于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法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形成是由其法律、文化、历史等因素决定的,法国的特殊做法也不是一般规律。而且,法国是欧盟的成员国,其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否会受到欧盟的影响而改变还很难说。另外,法国的国有企业生存受企业效益和国家财政的影响,经常受到"私有化"的威胁,以后在国有企业中是否仍然推行公共会计人员制度尚不得而知。除法国之外,西方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国有企业,但并未采用委派制的做法,说明非委派制对于国有企业也是适用的。企业会计人员应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办法,由企业自己管理。至于在党政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以及有政府授权收费或罚没职能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试点。

五、建议与打算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会计委派制改革只是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的一部分,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谨慎从事。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建议遵循以下原则:

1、确定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要给会计人员的身份一个明确的说法,不宜模棱两可,从而给会计人员的职能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可以明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外部人"身份,但企业会计人员还是以"内部人"身份出现更为合适。

2、间接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充分发挥国家对会计工作的间接管理和调控指导作用。

3、适应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应体现出现代企业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管理的要求,并通过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为提高各单位经济效益而出谋划策的积极性。

4、普遍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必须考虑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从会计发展的高度衡量改革成效。

5、法制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不得与现行和将来可能颁布的法律相抵触。按照上述原则,企业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会计人员回归企业,强化外部监督,实现国家间接管理。我省的会计委派制度改革将区别情况,因地制宜,试点求精不求多,在积极、稳妥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会计委派制改革试点工作。

(一)加强会计委派制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

(二)与依法建账结合进行。我省实行的建账监管办法是依法建账的重要措施。是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会计委派制试点单位首先要抓好依法建账,实行建账监管,避免多套账、造假账的现象发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要与稽查特派员制度、总会计师制度和其他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结合起来,避免委派人员的职责重叠。

(四)积极稳妥、切合实际地推行会计委派制改革。由于会计委派制改革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既对社会各行各业,又面对千千万万会计工作者。要充分调查研究,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或部门,有选择地进行试点。

在国有大中型企业试行财务总监制或稽查特派员制度。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办法篇8

财政部于2004年10月25日了《投资公司会计核算办法》(以下简称《核算办法》),于2005年1月1日起在已执行《会计制度》的各投资公司执行。该办法的颁布结束了投资公司诞生以来没有自己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标志着国家第一次在制度上对投资行业的认可,它对于规范投资公司的会计核算行为,统一加强会计核算标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核算办法》的必要性

(一)《核算办法》的出台第一次从制度上确定了投资业的地位

从政府角度认同了投资控股行业作为国民的重要组成部分,肯定了投资控股公司的运作模式,对加强和规范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真实反映投资控股行业会计信息、促进投资公司的资本经营和健康,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进行投资体制改革以来,国有投资公司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和实力

省市级国有投资公司达到256家,资产总额6500亿元,投资项目总规模上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中一支中坚力量。国有投资公司作为政府出资人代表,可以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一个投资行业的会计制度,投资公司会计核算依据五花八门,很不规范。

(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的外商投资公司发展迅速

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外商享受国民待遇,外资企业在中国迅速发展。一些国际大型企业集团,如西门子、日本neC、德国奔驰公司等为了管理他们在中国的投资业务,相继在我国成立投资公司,目前达到60多家。

(四)20世纪90年代后期,民营企业实力大为增强

这些企业在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后,建立了投资控股公司,目前已经成立了50多家。如:新希望集团公司已成为涉足银行、房地产等多个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黑龙江东方集团也涉足银行、港口等多个行业,这些民营企业开始多方进行股权经营。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在客观上也要求成立投资控股公司,将其作为母公司来管理股权,在会计核算方面也必然要求有一个核算制度。

(五)随着我国加入wto,会计制度也要与国际接轨,投资公司过去执行的一直是自己制定的制度,以后也要统一到《企业会计制度》上来

但由于投资公司的特殊性,尤其政策性的投资公司,如经营投资股权的与经营实业的投资公司,对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的要求有很大差别。如果只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投资公司将会普遍亏损,有些可能会无法持续经营,因此也迫切要求有一部适合自身特点的会计核算办法做补充完善。

(六)国有投资公司承担着经济与的双重职能

经济职能与其他企业是一致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社会职能就是要以本地区发展为目的,为实现政府特定目标而进行的投资。鉴于投资公司在业务经营等方面具有与一般企业明显不同的特点,有必要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投资公司的业务特点,制定一套专门的会计核算办法,规范其会计核算,真实反映投资公司行业的特点。

二、《核算办法》的主要特点

(一)体现了统一性原则

《核算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成立的专门从事长期股权投资或长期债权投资等活动的企业。即指没有取得业务许可证的非金融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执行本办法。包括国有投资公司、外商投资公司、民营投资公司。

(二)体现了投资公司的特色

《核算办法》规定了一些投资公司特有业务的会计科目设置和运用、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等具体核算方法,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增设了9个科目:短(长)期委托贷款、待处置资产、政府委托投资、待转投资费用、利息收入、股权转让收益、委托管理收入、利息支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符合目前投资公司的现状。具体对以下方面作了调整:

1.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

新办法增设了“定向投资”科目,用以核算投资公司按照政府及有关部门规定进行的定向投资,或有关部门无偿划拨给投资公司的投资项目。这些项目有的只强调社会效益,不强调企业效益。如果按照一般会计原则采用权益法核算,必然会对投资公司经营成果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而对这种影响,投资公司是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消除的。因此《核算办法》规定,“定向投资”采取成本法核算。设置“定向投资”科目后,能够区分政府定向投资与公司自筹投资,反映投资公司的资产结构状况和盈利水平,合理确定对投资公司资产保值增值基数和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投资公司来说是个非常符合实际的政策。

2.股权转让收益的核算

投资公司股权转让交易产生的收益,作为投资公司的一项主要经营业务收益,单独反映。增设“股权转让收益”科目核算投资公司股权转让所实现的净收益。增加“股权转让收益”科目并单独列示,反映投资公司资本运作的成果,更能清晰、合理地体现投资公司的会计信息。

3.投资公司的贷款

投资公司由于项目建设的特殊性需要,为了使项目尽快投产见效,有的项目不但有股权投资,还适当根据自己的资金状况负担了一定比例的股东贷款。对投资项目的委托贷款也是投资公司的一项主要经营业务。因此,《核算办法》增设了“短期委托贷款”和“长期委托贷款”科目,对委托贷款业务进行单独核算。并且还设置了明细科目:应计贷款本金、非应计贷款本金、减值准备。

4.抵债资产的核算问题

投资公司在经营活动中通过股权交易、债务抵偿等经常取得各种非货币性资产。但存在产权变更的问题,包括:(1)无法取得产权证明;(2)取得产权证明的费用过高,且这些财产多数未作为投资公司的经营性资产,是不需用的财产物资,或是准备转让和折价出售的。将其作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核算,不能客观地反映投资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资产构成。

《核算办法》增设了“待处置资产”科目,核算投资公司已接受的债务人作为抵债并计划进行处置的资产价值。入账时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实际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抵账资产的入账价值。由于待处置资产不属于投资公司的经营资产,因此《核算办法》规定对待处置资产不进行摊销或计提折旧;取得的待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一旦转为自用时,就要按照自身的资产进行核算,进行摊销或计提折旧。

5.明确了项期费用的核算问题

增设了“待转投资费用”科目,用于核算投资尚不确定的情况下,发生的与投资有关的各项前期费用。如果投资谈判成功,设立了项目公司,则转入股权投资成本;如果最终没有谈判成功,导致不能再进行股权投资的则转入管理费用。

6.利润表作了适当调整

投资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区别于一般企业,没有一般工商企业通常意义上的主营业务收入。按现行《企业制度》的要求,在投资公司现行的利润表上,“主营业务利润”项目前面的几个主要项目都是空的,而且,“主营业务利润”项目可能为“零”。而后,再加上“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项目,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项目也只能是负数。《核算办法》对“利润表”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主要是将投资收益、利息收入、股权转让收益、委托管理费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等作为投资公司的收益,从而解决了投资公司主营业务利润为零、营业利润为负数的问题。

三、《核算办法》对我公司的

《核算办法》体现了投资公司的特点,明确了投资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遇到的共性问题。特别是对政府委托投资等代行政府职能的业务办法规定可单设科目核算,并可以采用成本法核算;对尚未明确产权关系的股权性质的投资,增设“未确认股权投资”科目;对抵账物资单设“待处置资产”;将投资收益计入主营业务收入等等。这些规定对我公司今后绩效考核十分有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现对这两方面的影响如下:

(一)有利的方面

1.解决了投资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问题

原来我公司利润表反映的主营业务收入很小,每年只有2个亿左右的利息收入,而分红近7个亿只能作为资本利得列示在营业利润后边的投资收益项下。在现金流量表中,委托贷款利息收入和投资分红都作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这次《核算办法》将投资收益作为投资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其现金流量也作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真实地反映投资公司的主营业务情况。

2.解决了政策性投资亏损对投资公司利润影响问题

《核算办法》根据国有投资公司的特点,专门增设了“定向投资”会计科目,用来核算政府拨付资本金或者指定的投资项目或者政府有关部门无偿划转的投资项目。其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采用“成本法”核算,并且可以不提减值准备。增设这个科目解决了国有投资公司由于政府行为造成的亏损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考核的问题。

3.有利于加强子公司的管理,提高集团化管理水平

参控股企业要按月向总公司报送财务报表,使参控股企业树立回报股东意识。按月合并会计报表可以反映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加强子公司的财务监督和管理,提高公司的集团化管理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二)不利的方面

1.尽管“定向投资”为我们减少了许多亏损因素,但自主投资的亏损项目依然对我公司的利润有较大影响

过去采用成本法核算时,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总公司只反映分红,不反映亏损,因此不管子公司亏损多少,与总公司的业绩没关系。而现在采用权益法核算以后,子公司每个月的盈亏都将直接并入总公司的账上。根据2005年的财务预算,采用权益法核算比成本法核算减少当年利润1.2亿元。这一方面是由于非政策性投资项目中的亏损企业,其亏损额按股比直接减少了我公司的利润;另一方面,过去实行成本法核算时,上年实现的利润在第二年实际收到时再确认收益。也就是说,2004年发电企业利润高,2005年收到的分红就多,相应地,我公司2005年的利润就高。而实行新制度以后,只有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利润才能计入我公司当年的利润,所收到的上年分红只能冲减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由于发电企业2005年利润有较大幅度的降低,直接影响到我公司2005年的利润,与上年相比减少很多,预算利润仍比上年有所下降。

2.尽管《核算办法》给了投资公司一些宽松的会计政策,给投资公司留出了一定的操作空间,但不可能解决投资公司所有的问题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办法篇9

关键词:工程项目;财务;会计

按照规范的项目法施工管理要求,施工企业为新承接的建设项目而组建的工程项目经理部,应在工程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并基本完成各项结算、竣工资料交接等手续后,随之撤消。本文拟就此后的有关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组成善后工作小组

施工企业对拟撤消的所属独立核算的工程项目经理部,成立由企业主管领导牵头,经营预算、财务、物资、机械、工程、工会、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以及被撤消项目经理部经理及其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善后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同时,企业应设立清欠办公室,除负责整个企业的清理外欠工作外,还负责接受被撤消机构的债权、债务、档案资料等,并进行项目竣交后的债权债务清理等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

二、企业各部门负责人应监督、协助拟撤消的项目经理部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1.经营预算部门

负责将工程项目的最终决算报经建设单位审批完毕,交财务会计部门进行帐务处理。

2.物资部门

负责将甲方所供材料的帐项核对签认完毕以及所有自购材料的手续完备(发票、点验、出库料单、动态表等),并将工程剩余材料或出售、或退货,使其尽可能减少到最低存量,经工作小组协调将最后剩余材料按市场协议价有偿调拨到所瞩其他项目;租赁的周转材料全面清点向租赁方移交,并办理好租赁费清算手续;自购周转材料列示清单由工作小组按市场协议价有偿调拨给企业租赁公司统一管理。上述手续齐备后交财务会计部门进行帐务处理。

3.机械部门

负责对租赁机械设备维修后向租赁方归还,并办理完租赁费用清算手续;自购机械设备原则上按财务帐面净值由工作小组协调向企业租赁公司作有偿调拨;不够固定资产管理的生产工具、备品虽已全额摊销进入成本或兼用,也应做出移交清单,经工作小组协调后按协议价有偿调拨给企业租赁公司。上述手续齐备后交财务会计部门进行帐务处理。

4.办公室

将已全额排列企业福利费的食堂福利设备、炊具等列出清单,由工作小组协调在企业内各单位按实际需要无偿调拨;由企业工会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项目经理部向企业工会组织办理交接手续,或由企业工会直接无偿调拨给其他单位。

已全额摊销进入成本费用的办公用低值易耗品、家具备品以及仍有实物存在的临时设施等资产,项目部参考市场价,经工作小组审核后由企业行政办公室组织协调有偿调拨给所属其他单位;自购办公用固定资产按财务帐面净值由工作小组协调有偿调拨给企业所属其他单位。

上述手续齐备后交财务会计部门进行帐务处理。

5.财务部门

根据各相关部门提供的各种资料认真进行实物资产、债权、债务的清理工作;按会计核算要求计提相关的税金和费用;根据竣工审计意见书进行必要的帐务处理,包括根据工程质量状况预提该项目的保修费用等。

帐务处理的要求:所有债权必须有对方单位或个人签认;所有的帐面实物资产降为零;所有负债要有详细清单;所有收入、费用要按规定核算到企业规定的截止日期并进行结转。

最终的损益上转企业财务部门,最后做出移交财务决算,并附工程有关详细报告,包括:工程概况、工程决算情况、项目资金收支情况、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税金交纳及其他需披露的重要经济信息等。然后将所有帐簿封帐后连同会计档案等向企业清欠办公室移交。

三、企业的清欠办公室受理各撤消机构的债权、债务后独立核算

日常会计工作应由企业总会计师直接负责根据工作小组的安排,必须保留的善后工作人员(包括向甲方催款清算人员、必需的财务管理人员等)派到企业清欠办公室助勤,进行进一步的债权债务清理工作。其余人员能在所属各单位调剂的办理调转手续;其他富余人员到企业人才劳务公司报到。派到清欠办公室助勤的人员享受企业机关正常工资待遇,但不享受企业机关奖金标准,其奖金按照清欠的成果考核,由企业主管领导特批。工程项目保修期间发生的人工费、材料费等在预提的保修费用列支,保修责任结束后,预提保修费用的节超,调整企业当期损益。

随着债权债务的清理完毕,整个工程项目的经济运转也到此结束。

参考文献:

[1]臧景范:财务会计管理与操作规程[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办法篇10

一、会计委派制开展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会计委派制这一新生事物,顺应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小到大,不断发展,以强劲的生命力,不仅推动了会计改革,而且在加强宏观、微观经济管理方面也越来越显露出重要作用。同时也正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

我省的会计委派制的改革,从90年代初开始,至今可以说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1996年以前,是自发式的个别尝试阶段。我省的一些县(市)如巴中市、郎中县、苍溪县等,对县属国有企业进行了直接委派会计负责人为主的会计委派制,中江县还结合厂长经理承包制,推行了会计人员年薪制等办法。这对当时在县以下的多数中小企业实行承包制后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同时,对"一包就灵"提出了质疑。虽然是个别地方和局部的试点,但引起的反响是不容忽视的。

第二阶段从1997年到1998年,这期间主要是总结、认识、引导试点阶段。在这一时期,我省会计委派制在各地的一些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中小企业等各类企业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等,逐步推开,形式各异。其间,政府主管部门,特别是各级政府的会计管理部门即财政部门主动地参与了这项改革。全省各级财政部门逐步把会计委派制工作列入了会计管理工作重要的议事日程,并且充分发挥政府管理会计工作的职能,对各地的会计委派制试点进行总结,在充分肯定这一改革的同时,及时地提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且对进一步深化会计委派制改革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比如省财政厅专门就全省会计委派制试点作为财政科研课题,专门组织力量进行调研,最后形成了《四川省会计委派制改革调查报告》,对全省的会计委派制情况、问题进行了总结,对今后工作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这一《报告》得到了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省政府主办的《四川政报》上公开发表,省财政厅也将《报告》下发各地,并要求各地认真总结试点情况,因地制宜、稳妥推进。这对全省会计委派制无疑起到了引导和推进作用。这期间,各级党政和纪检监察部门也高度重视和关注这一工作,把推行会计委派制作为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全省的会计委派制改革,进展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

第三阶段为1999年以后,进入了有组织的总结、完善,全面推广阶段。从1999年到现在,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全省的会计委派工作在经过多年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最后又回到实践的过程,对会计委派制改革基本上形成了共识,而且不断地从实际出发,总结完善,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努力。特别是中纪委三、四次会议和国务院的有关指示发出后,更为会计委派制的进一步推行指明了方向。目前,会计委派制已经列入了包括省政府在内的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全省21个市、州,有12个市政府和近90个县政府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还有如遂宁、宜宾、乐山、南充、达州等市政府还制定了有关委派制的办法。各级政府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都亲自负责领导会计委派制工作,各级财政部门也责无旁贷地和纪委监察部门积极配合,把会计委派制作为深化财政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狠抓落实:一是抓了全省的会计委派调研,做到心中有数。省纪委、监察厅联合召开了座谈会,派专人调研,了解全省的工作进程和问题,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交流各地情况,找典型代表介绍工作经验,互通情报,取长补短。省财政厅还于1999年专发会计委派工作简报六期至各地和省级各部门,专门收集了全省各地会计委派制办法,编辑成《四川省会计委派制度专辑》(一)、(二)印发各地,对帮助和指导这一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三是有倾向性地推荐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法,起到了引导和示范的作用。如省财政厅制定了《四川省省级国有大中型企业财务总监制试行办法》下发各地,引起了各级的重视。又如对长宁县、北川县行政事业单位"零户统管"(会计集中核算)制和简阳市的乡镇"统一集中核算"制等大加推崇,促进了有条件的县、乡实行这些办法;是作为工作任务进行全省安排布置,要求各地予以贯彻落实。2000年1月,省监察厅、省财政厅下发《关于继续试行会计委派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要求,各级财政纪检监察部门根据中央要求,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把目前适合我省实际的几种会计委派制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积极稳妥地推行。这几种形式和要求是:1、在县及县以上党政机关和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管理,统一核算制。2、所有的乡、镇财政所实行综合财政预算会计集中核算,今年要求达到60%的推广面。3、暂不具备条件的县级党政机关实行重点会计委派制。4、国有企业、国有控股的大中型企业以及骨干企业实行财务总监制。5、企业集团内部实行会计集中委派制等。

由于我省会计委派制试点基本上呈现以两头促中间的情形,即基层起步早,纪委督促严,在一段时间省、市本级动作不太大,效果不明显,但进入1999年以后,省、市两级都开始行动,特别是市一级行动迅速,措施有力,这样,会计委派改革在全省已基本形成了热潮。据初步统计,全省有18个市、地、州,90多个县(区、市)近800个乡(镇),2000多个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会计委派制度。

二、会计委派制的几种形式

我省会计委派制试点,形式多种多样,试点对象有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委派的人员有会计机构负责人,也有全部会计人员,委派的主体有企业主管部门、政府部门,也有企业本身等。但经过多年实践,认识到会计委派制作为政府管理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要不断适应经济改革深化的要求,绝不能一蹴而就,要不为地总结和完善。比如县以下国有中小企业普遍实行了改、转、租、卖、让等以后,企业所有制性质发生了变化,如再治袭国有企业一套管理,无论在法理上,在具体管理办法上显然已不适宜。原来如溪、阆中、中江县等直接向企业委派会计人员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也有的由于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委派的会计负责人形同虚设。所以,会计委派制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要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服务。因此,我省会计委派制的形式也经历了不断取舍,优胜劣汰的过程,最终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利于加强监管,规范经济行为,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建设的,切合实际的会计委派制形式主义会被人们所接受所推崇。经过几年来的磨合,现在适合我省经济管理实际,并取得一定共识,正在积极推广和试点的几种会计委派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财务总监制。财务总监的委派对象为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财务总监人选通过考试、面试、结合考核,经组织部门批准,从市级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中选派或向社会公开招聘。财政部门负责聘用委派以及日常工作。

财务总监的职责是代表政府监督企业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情况,向政府机关提交有关企业财务报告,如重大问题专题报告。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财务总监的任职与行政级别不挂钩,工资收入比照所在企业经营班子副职执行,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对财务总监工作业绩的考核由财政部门牵头,组织部、经贸委等部门共同负责。考核结论记入本人档案,作为派驻、罢免和奖励和重要依据。

为配合财务总监的试点,将国有企业财务负责人由原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制改为审批制。国有企、事业单位财务负责人的任免,由所在单位呈报,财政部门审核,组织部门审批。财务总监制主要在我省乐山、达州等市试行。

(二)财务监督特派员制度。财务监督特派员派驻单位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财务监督特派员由市级机关副县级以上干部担任,财务监督特派员办事处设在财政局或经委,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办事处内设若干办事组,每个办事组负责2至4个企业的财务监督工作。财务监督特派员任期三年,可以连任,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规定了相应的奖惩制度。

财务监督特派员对政府负责,代表政府行使监督权力。主要职责是以财务监督为核心,监督企业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列席经宫管理等有关会议,但不干预企业经营活动,评价企业主要领导成员的业绩,并对其奖惩、任免提出建议。

财务监督特派员的稽查报告,由财务监督特派员办事外送企业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审核后报市政府。市政府根据报告,结合企业领导人的考核情况,实施奖惩、任免。如重大问题,可向政府专题报告。财务监督特派员主要在我省自贡、遂宁等市试点。

(三)会计集中核算。会计集中核算对象目前主要是县、乡(镇)两级行政、事业单位。在保证单位预算体制、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三个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各单位账户,统一由会计集中核算机构(会计中心)开设账户,会计核算,管理会计人员。单位设置出纳岗位,负责本单位的具体财务收支。同时建立综合财政预算制度,收支审批制度,审核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会计集中核算办法已在全省60%以上的乡、镇和部分县、市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