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职业评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12:35

金融职业评估篇1

关键词:职业胜任能力金融资产评估课程建设

文图分类号:C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0-251-0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资产行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然而资产评估人才匮乏与市场需求激增的矛盾日益突出,市场需求的一系列变化对培养资产评估师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资产评估教育与市场需要相适应,将培养职业胜任能力的教学目标贯穿于日程教学之中,成为人才培养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胜任能力的内涵

(一)职业胜任能力

能力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词汇,不同行业对职业胜任能力有不同的理解与认识。通俗来说,职业胜任能力即指在工作中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始终保持在应有的水平之上,从而确保能为客户提供具有专业水准的服务。国外对职业胜任能力的关注与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职业胜任能力内涵也有了不断认识与深化。

(二)资产评估师职业胜任能力的要素

资产评估业是一个在我国仅有20余年的新兴智力密集型行业,资产评估师的职业胜任能力要素应该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要素。

1.职业知识。职业知识是从事某一职业的人们进行实践的必备知识,丰富的职业知识是形成职业胜任能力的重要要素。资产评估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资产评估活动中将涉及到会计学、法学、经济学、统计学、营销学、工程学、咨询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因此,对于一名资产评估师来说,完备职业知识可视为执业的基本工具。目前,高校在发展专业科学知识体系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资产评估专业的学科体系的系统化、合理化至关重要。

2.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训练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是对知识的应用,具有“操作”和“运作”的特性。在知识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资产评估业务的复杂性和新业务的不断涌现使得职业技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资产评估师应具有的职业技能包括:(1)学习能力,即评估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工作中善于接受新知识,不断调整和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管理水平。(2)创新能力。在信息社会,创新是时代进步的源泉,资产评估师的经验积累固然重要,但其创新能力是行业发展的立足之本。创新能力要求评估师面对无固定解决模式的新问题时有独到的见解,不人云亦云。(3)沟通能力。在一个完整的评估项目流程中,从业务承揽、项目洽谈、资产盘查直至评估报告完成需要资产评估师与委托方、政府、团队的交流沟通以及团队其他成员的通力协作,因此资产评估师在工作中的理解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3.职业道德。由于资产评估是市场经济交易的需求产物,资产评估师在工作中肩负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职责,只有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不越雷池,保持独立、客观、公正的立场,顺利完成评估工作。而这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形成是在日常的工作中潜移默化、一点一滴形成的。

二、金融资产评估课程的特点

1.课程的研究范围广泛,信息量大。从资产的角度来看,金融资产的范畴较广,包括股票、债券、基金、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由于金融资产是附着与实物资产之上产生的虚拟资产,其自身的价值变化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从目前世界经济的研究成果来看,金融资产的定价问题始终是理论界的热点及难点,全球经济的多元化与一体化对金融资产问题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一些经典理论在实践中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金融资产评估包括金融企业的价值评估及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等内容。金融企业的运营特性及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价值评估必须采用异于传统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

金融职业评估篇2

摘要: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中国的行政管理也颇受影响。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笔者的调查研究,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行政改革走向进行论述,希望能促进行政管理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行政管理改革走向

王维安教授认为:金融危机是内部矛盾激化或外部冲击引起的金融体系动荡和混乱,在短期内迅速恶化金融指标并对实际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从而使管理当局处于紧张状态。从1979年日本进出口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开始,我国一直在积极的参与金融全球化,至今金融开放的格局已基本形成,我国已深深融入了金融全球化之中。所以这次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也很大。本文主要针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行政管理改革走向进行探讨,总结如下。

一、建立全国统一战线

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必须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完善社会的自治组织结构,培养社会的自治与自律能力,建立政府与社会相互依赖、相互协作的互动关系,建立全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第三部门(包括国际组织、志愿者组织以及各种社会组织体)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是向善治目标转变的必经途径。因为:第三部门的生产和活动主要是公益性,即为公共利益服务。出于改善我国行政管理之目的,我们要加强对新公共管理的研究,特别是用比较的方法归纳总结共同的优势、经验、教训,取它之长,补己之短:在实践中依据金融危机下中国的特殊国情,从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

二、真正实现民主管理

公民参与管理是行政改革的一项基本原则。公民不仅是各种公共服务的“消费者”,更是公共服务的监督者,必须在参与管理中实现自己的权利与价值。此外,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看,公民和低层公务员作为最直接、最了解公共需要、受金融危机影响最直接的群体,通过吸收他们参加决策过程与管理过程,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可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我们的公共行政改革应该考虑到强调包括专家、学者以及民众在内的各界的参与,发挥他们的积极性,逐步实现管理的民主化。要大力发展和支持政务公开制度建设等行政民主化的实践,逐步健全人民参与管理、监督公共行政的系统配套制度。

三、政府内部管理效率要提高

3.1加强行政管理机构改革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负面影响不置可否,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我们应该转变政府职能,沿着转变政府职能的方向继续探索下去,以职能需要来设置、裁撤、增删政府机构。首先,要合理界定政府各部门职能,科学地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将一些职能相近的机构合并,减少过多地政府部门,以解决政府职能交叉重复、效率低下、多头管理的问题,提高行政效率。其次,要着力减少行政层级,发展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以最新管理技术及信息技术(如电子政务)改进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再次,在机构设置上必须体现各级政府的功能特别。地方政府要根据其管理职能进行机构设置,没有必要与中央或上级机关严格对口,以免造成机构闲置、浪费资源的后果。最后,在调整职能、重设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组织立法,以保证机构的设立、变更、撤销和行政级别调整,都必须履行规范的法律程序,实现政府机构设置、职能、编制和工作程序的法定化。-

3.2政府绩效管理要深化

政府绩效管理是借鉴“新公共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西方各国在此领域已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我国在政府绩效管理评估工作上才起步,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更需要不断完善。首先,实现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化、法制化。制度和法律是实行政府绩效评估的根本保障。当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缺乏严格、统一的规则,可先考虑制定一个统一的绩效评估准则。在准则中对政府绩效评估的评估事项、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估程序和具体方法与工具做出规定,在此基础上以法律形式将绩效评估制度化、法律化。这样可避免评估在实践中被折衷而失去其本质特征,出现有形无实的现象。其次,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这是建立政府绩效评估制的关键一步。借鉴“新公共管理”的经验,实行以结果为导向的目标绩效管理:评估的操作方法不能太复杂,以免执行起来过于繁琐;将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促进评估主体的多元化,评估结果与奖惩挂钩。再次。将绩效评估与管理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绩效评估工具来改进政府管理。如控制预算、改进政府工作等等。

3.3政府人力资源管理要继续推进

“人力资源管理”是借鉴了工商企业的管理术语,对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对公务员的管理。根据“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内容,我们应借鉴工商企业的人力管理方法,加强对公务员的管理。首先,必须增强政府公务员的“服务”意识。“新公共管理”改革要求政府官员增强服务意识和公共责任感,树立“顾客”观念,将自己的工作看作是对公民的服务,公民就是“顾客”,提倡顾客导向、政府提供回应,满足公众(顾客)的要求和愿望,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其次,要严格贯彻《公务员法》,不断完善公务员的招聘、晋升、薪资、考核及培训制度,探讨新的、可行的激励方法。完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与绩效标准。借鉴企业管理经验,引进职业生涯计划,将绩效考核与公务员的晋升、薪资及培训环节联系起来;改革培训体系,展开培训需求调查,不断更新培训内容,以达到通过培训切实提高公务员技能与素质的目的:改革和完善公务员的薪酬制度,建立奖惩制度。将精神方面的奖惩制度与物质方面的奖惩制度相结合,借鉴工商管理实践经验,应适当加强对公务员的物质激励。

四、结语

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的行政管理改革要结合我国国情,敢于创新,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改革措施,从而保证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健康、稳步地前进。

参考文献:

金融职业评估篇3

关键词:金融危机 行政管理 改革 走向

王维安教授认为:金融危机是内部矛盾激化或外部冲击引起的金融体系动荡和混乱,在短期内迅速恶化金融指标并对实际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从而使管理当局处于紧张状态。从1979年日本进出口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开始,我国一直在积极的参与金融全球化,至今金融开放的格局已基本形成,我国已深深融入了金融全球化之中。所以这次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也很大。本文主要针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行政管理改革走向进行探讨,总结如下。

一、建立全国统一战线

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必须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完善社会的自治组织结构,培养社会的自治与自律能力,建立政府与社会相互依赖、相互协作的互动关系,建立全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第三部门(包括国际组织、志愿者组织以及各种社会组织体)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是向善治目标转变的必经途径。因为:第三部门的生产和活动主要是公益性,即为公共利益服务。出于改善我国行政管理之目的,我们要加强对新公共管理的研究,特别是用比较的方法归纳总结共同的优势、经验、教训,取它之长,补己之短:在实践中依据金融危机下中国的特殊国情,从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

二、真正实现民主管理

公民参与管理是行政改革的一项基本原则。公民不仅是各种公共服务的“消费者”,更是公共服务的监督者,必须在参与管理中实现自己的权利与价值。此外,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看,公民和低层公务员作为最直接、最了解公共需要、受金融危机影响最直接的群体,通过吸收他们参加决策过程与管理过程,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可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我们的公共行政改革应该考虑到强调包括专家、学者以及民众在内的各界的参与,发挥他们的积极性,逐步实现管理的民主化。要大力发展和支持政务公开制度建设等行政民主化的实践,逐步健全人民参与管理、监督公共行政的系统配套制度。

三、政府内部管理效率要提高

3.1加强行政管理机构改革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负面影响不置可否,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我们应该转变政府职能,沿着转变政府职能的方向继续探索下去,以职能需要来设置、裁撤、增删政府机构。首先,要合理界定政府各部门职能,科学地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将一些职能相近的机构合并,减少过多地政府部门,以解决政府职能交叉重复、效率低下、多头管理的问题,提高行政效率。其次,要着力减少行政层级,发展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以最新管理技术及信息技术(如电子政务)改进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再次,在机构设置上必须体现各级政府的功能特别。地方政府要根据其管理职能进行机构设置,没有必要与中央或上级机关严格对口,以免造成机构闲置、浪费资源的后果。最后,在调整职能、重设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组织立法,以保证机构的设立、变更、撤销和行政级别调整,都必须履行规范的法律程序,实现政府机构设置、职能、编制和工作程序的法定化。

   3.2政府绩效管理要深化

政府绩效管理是借鉴“新公共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西方各国在此领域已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我国在政府绩效管理评估工作上才起步,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更需要不断完善。首先,实现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化、法制化。制度和法律是实行政府绩效评估的根本保障。当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缺乏严格、统一的规则,可先考虑制定一个统一的绩效评估准则。在准则中对政府绩效评估的评估事项、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估程序和具体方法与工具做出规定,在此基础上以法律形式将绩效评估制度化、法律化。这样可避免评估在实践中被折衷而失去其本质特征,出现有形无实的现象。其次,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这是建立政府绩效评估制的关键一步。借鉴“新公共管理”的经验,实行以结果为导向的目标绩效管理:评估的操作方法不能太复杂,以免执行起来过于繁琐;将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促进评估主体的多元化,评估结果与奖惩挂钩。再次。将绩效评估与管理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绩效评估工具来改进政府管理。如控制预算、改进政府工作等等。

3.3政府人力资源管理要继续推进

“人力资源管理”是借鉴了工商企业的管理术语,对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对公务员的管理。根据“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内容,我们应借鉴工商企业的人力管理方法,加强对公务员的管理。首先,必须增强政府公务员的“服务”意识。“新公共管理”改革要求政府官员增强服务意识和公共责任感,树立“顾客”观念,将自己的工作看作是对公民的服务,公民就是“顾客”,提倡顾客导向、政府提供回应性服务,满足公众(顾客)的要求和愿望,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其次,要严格贯彻《公务员法》,不断完善公务员的招聘、晋升、薪资、考核及培训制度,探讨新的、可行的激励方法。完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与绩效标准。借鉴企业管理经验,引进职业生涯计划,将绩效考核与公务员的晋升、薪资及培训环节联系起来;改革培训体系,展开培训需求调查,不断更新培训内容,以达到通过培训切实提高公务员技能与素质的目的:改革和完善公务员的薪酬制度,建立奖惩制度。将精神方面的奖惩制度与物质方面的奖惩制度相结合,借鉴工商管理实践经验,应适当加强对公务员的物质激励。

四、结语

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的行政管理改革要结合我国国情,敢于创新,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改革措施,从而保证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健康、稳步地前进。

参考文献:

金融职业评估篇4

关键词:信贷政策;执行情况;评估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1-0051-04

一、信贷政策执行效果评估的朔州实践

(一)信贷政策有效执行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

近三年,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响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地方产业振兴政策过程中,信贷政策调控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经济金融安全、健康发展。2008年朔州全市人民币贷款当年新增39.36亿元,增长34.15%;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分别完成420.4亿元、102亿元,同比增长11.53%和27.47%。2009年人民币贷款当年新增35.23亿元,增长24.51%;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1.3亿元,增长10.6%;财政收入完成110亿元,危机之年仍增长7.84%。2010年9月末实际新增贷款25.01亿元,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92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05亿元,分别增长15.2和22.15个百分点。

(二)信贷政策与经济、产业政策协调一致

一是落实国家经济刺激计划,适时增加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信贷增量、增速与经济形势紧密相关,协同发展。2008年朔州全市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达到3.99亿元,2009年在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拉动下,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当年新增10.88亿元,增长272%,2010年经济发展趋稳,形势逐步好转,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降幅明显,8月末贷款余额达到17.65亿元,只增长18.62%。

二是信贷投入有效支持了地方煤炭资源整合和支柱产业转型发展,煤电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得到提高。2008年末,煤炭等传统行业贷款余额达36.94亿元,占全市各项贷款余额的22.3%;当年煤、电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20.32亿元,以煤电为主的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60亿元,拉动经济增长7.23个百分点。200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煤炭、电力行业贷款余额53.77亿元,煤电行业合计新增贷款11.22亿元,推动煤炭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28.7亿元,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个百分点。

三是绿色信贷政策得到有效执行。人民银行按照“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加强信贷政策导向力度,对风险较高的行业采取谨慎态度,限制支持力度,停止对被确定为落后产能企业的信贷支持;对政府扶持发展的朝阳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采取积极态度,加大支持力度。2008年以来,全市金融机构没有发放一笔不符合国家环保政策项目的贷款,据不完全统计共拒绝了54家不符合环保政策企业的贷款申请,涉及金额4.8亿元。2009年,为了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各金融机构共为16家企业发放贷款1.7亿元,有效支持了环保企业发展。

四是合理引导民间资本回流,组建运营小额贷款公司。2008年,人民银行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组建小额贷款公司9家,注册资金5.71亿元,其中煤炭行业提前转型撤出资金出资比例在70%以上。2009年末,小额贷款公司达到38家,注册资金21.04亿元;2010年9月末,小额贷款公司数量进一步扩张到43家,注册资金24.04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6亿元。

五是房地产贷款得到有效控制,合理增长。2008年末,朔州全市房地产贷款余额1.92亿元,较年初减少1.48亿元。2009年末,房地产贷款较年初增加6074.35万元,增长31.57%,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较年初减少3582.62亿元,个人购房贷款较年初增加9656.97万元。2010年9月末,房地产贷款余额4.13亿元,较年初增加1.6亿元,增长63.13%,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增加2064.3万元,个人购房贷款增加13616.92万元。房地产贷款的增减与国家刺激消费,适时控制房价的宏观政策基本一致。

(三)中小企业信贷支持逐步加强

近三年,朔州市通过重点项目推荐会、融资洽谈会的形式,信贷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力度逐步加强。2009年召开的非公有制经济首届银企合作洽谈会,银企双方签订贷款意向13570万元,当年落实贷款12453万元,满足率达到91.7%。2010年1月份,在规模以上企业重点项目银企对接会上,银企双方签定贷款合作意向12.0968亿元,目前落实贷款23350万元。9月末,当年新增中小企业贷款39405万元,支持了36家小微企业发展,朔州市各级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已经为213户中小企业提供了5.79亿元贷款担保。

(四)农村信用社倾斜支持“三农”发展

按照信贷政策导向,2009年末,朔州全市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各类贷款50.93亿元,信贷支持农户225366户;2010年9月末,信贷支持蔬菜种植设施农户1247户,发放设施农业贷款8291万元,较年初增加6447万元;累计支持农村创业青年1942人,贷款余额9700万元;发放大学生创业贷款15笔,金额170万元。

二、朔州市信贷政策执行效果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一)评估制度执行的软约束问题突出

目前,基层央行能够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窗口指导、再贷款和再贴现。窗口指导由于没有强有力的约束机制,缺少惩罚机制,客观上只是一种“道义劝说”,不具有强制性,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而再贷款和再贴现工具又缺乏主动性和可操作性,在当前金融机构流动性过剩、资金头寸富裕、市场利率偏低状况下,也难以有效发挥信贷政策调控作用。

(二)评估制度执行缺乏行政手段

从信贷政策评估运行实际分析,目前,朔州市信贷政策评估仍然停留在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层面,从未提到政府工作日程进行安排。2009年,朔州市政府提出并制定了朔州市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考核办法和实施方案,但也只是为应对金融危机影响从政府层面考虑刺激经济发展的手段,未能与信贷政策执行评估相结合进行考核。年底进行考评后,也未真正付诸实施,奖励金融机构,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积极性。

(三)评估执行深度不够,力度不强

在信贷政策执行评估运行中,人民银行只是在每年初根据当地经济金融运行实际增加充实评估内容,完善相关指标,再发文要求金融机构执行。年终,人民银行也只能采取信贷形势分析会,根据需要定期、不定期通知上报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方式进行,信贷政策执行评估的深度不够,力度不强。

(四)评估制度与金融机构实际信贷行为脱节

近年来,商业银行上收了基层行信贷审批权,信贷策略更多地倾向于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对弱势群体信贷扶持政策落实积极性不高。而且由于受金融机构管理制度安排方面的限制和效益至上的理念支配,基层金融机构更多关注的是贷款的风险程度和赢利性,执行信贷政策的内在动力不足,执行缺乏应有的坚定性,影响信贷政策执行的效果、效力。

(五)受资源型经济影响,煤电产业信贷集中较高

朔州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电是支柱产业,经济发展对煤电产业依存度较高,信贷明显向煤电产业集中,虽然政府大力倡导产业发展多元化,但200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煤炭、电力行业贷款余额占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的27.64%;煤电行业合计新增贷款是全市新增贷款的38.69%,一定时期内信贷结构调整压力仍然存在。

(六)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对接不畅

近年来,朔州全市通过政府引导、央行牵线,部门联合举办了各类融资项目洽谈会,对加强银企合作,推进银企共生共赢,缓解企业融资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受会议规模、频度、参与主体范围等情况限制,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依然存在。金融机构不能主动跟进项目,及时对企业进行信贷投放,而企业则反映不了解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和贷款条件,信贷满足率仍然偏低。

三、影响信贷政策执行效果评估的制约因素

(一)信贷政策的制定实施缺乏法律支持

目前,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实际工作大部分涉及信贷政策,但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没有明确各自的“信贷政策”管理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四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的中国人民银行十三项职责、可以运用的六项货币政策工具中都没有明确提到信贷政策或信贷政策“窗口指导”。《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一章、第三章中关于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目标、业务范围和职责界定中也没有明确规定是否包含信贷政策管理的内容。虽然,国务院2008年确定的中国人民银行“三定”方案,正式明确赋予了人民银行制定和实施宏观信贷政策的重要职能;但信贷政策一直只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窗口指导和道义劝说可供选择的一种方式,导致信贷政策制定、管理和组织实施职责不清,信贷政策管理责任模糊,信贷政策权威性不够。

(二)信贷政策执行评估缺少硬性约束手段

一方面,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执行监管职能交由银监部门承担后,人民银行作为政策制定者对金融机构信贷行为和政策执行效果缺少管理手段,而银监部门作为业务监管者在信贷政策产品设计中被赋予的职能和责任有限,特别是对助学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等扶弱类信贷政策的监管上,银监部门由于制度设计原因未能扮演主要监管和推动者的角色,与人民银行管理脱节。另一方面,人民银行的信贷政策具有市场指导性和行政指令性双重特征,目前,在金融机构经营行为市场化程度趋高情况下,信贷政策设计一般是在不干涉银行业金融机构自主经营决策的前提下进行,信贷政策的影响力和执行力大小只能取决于金融机构的配合程度,基层人民银行在监管手段较少的情况下缺乏对金融机构执行信贷政策的硬约束,导致信贷政策窗口指导效果不佳。

(三)信贷政策执行评估参与主体认识不到位

目前,朔州市信贷政策执行评估各参与主体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工作缺乏积极性,对经济金融形势研究不深,对政策层面上的效果和作用认识不足,没有结合实际进行有效指导;而且参与主体对信贷政策的宣传不到位,开展常规性宣传的深度、广度、频度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社会各界对信贷政策缺乏全面深入了解,信贷政策的社会影响力较弱,信贷政策执行效果评估工作的人为滞后效应明显。

(四)信贷政策传导主体受短期目标影响积极性不高

首先在限劣、民生和扶弱类信贷政策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在短期经济目标的压力下,对信贷政策既希望“扶优”,又不愿“限劣”,而且受财力限制,缺乏制定扶弱信贷政策的系统配套措施的积极性;企业因为低水平生产仍有市场和利润,对“限劣”抱有怨言;商业银行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考核指标影响下,社会责任意识不强,执行弹性较大、自觉性不强、执行过程中表现出较多的困难和障碍。其次在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国家助学贷款、环境保护等多部门联合发文的信贷政策方面,政府部门间合作不够,只发文提出指导意见,没有实际硬性限制措施。

(五)金融生态环境不佳,信贷政策实施缺乏外部条件

目前,朔州全市信用等级为a级的企业仅有3户、B级企业136户,分别占企业总数的0.007%和0.32%,其中信用等级为3a级的企业为零,信用等级为3C的企业16家,企业信用评级工作、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既没有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更未建立起有效的失信违约惩处机制,使得银行对一些行业和企业不敢放贷,放不出贷,影响了信贷政策的有效实施。

四、建立信贷政策执行效果评估机制的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评估框架和周密的评估体系

建议人民银行总行统一下发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制度的基本框架。在统一的框架内,应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周密的评估体系,评估体系的设计可以从外部评估和内部评估两方面进行:一是根据信贷政策设计对象的差异性,着重针对政府部门、中介机构、中小企业、农户、本市大中专院校师生、下岗失业人员定期开展定期、定量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量化赋值,获取信贷政策在不同人群中的现实影响力,为外部评估提供依据。二是详细设计内部评估体系。具体应从贯彻落实信贷政策措施指标体系、促进经济金融平稳增长指标体系、信贷结构导向调整指标体系、金融运行质量效益指标体系、金融创新指标体系五个方面进行设置,并根据实际对各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进行赋值,加权评估银行机构执行信贷政策效果。

(二)设计详细的评估指标

在预定设计的指标体系中,进一步细化、量化设置评估指标,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变化情况、年度信贷政策变化情况、经济金融实际运行情况充实各项评估指标,达到科学、合理评估,政策导向与地方实际紧密结合,共同促进经济金融高效运行的目标。在贯彻落实信贷政策措施指标体系中进一步设置落实信贷政策措施指标和落实成效指标;促进经济金融平稳增长指标体系着重针对银行机构信贷增量、投放节奏、促进经济增长等进行指标设置;信贷结构导向调整指标体系主要从当年新增信贷指标出发进行设置;金融运行质量指标体系主要针对资本充足、资产质量变化情况、贷款满足程度进行设置;金融创新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票据业务开展情况、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等方面进行设置。

(三)制定完善的评估方法

信贷政策执行效果评估应按照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银行业机构自评与外部评估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人民银行评估与政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对各指标体系中的具体指标进行赋值,根据各机构自评报告和评估指标考核分值、其他辅助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做出评价。评估应采取百分制,在确定各项综合指标考核权重后,汇总得分。

(四)建立全面的评估保障机制

一是采取强制性的措施将信贷政策特别是扶弱类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纳入法律框架之下。建议借鉴美国CRa的做法,遵循单独逐一立法原则,加强对农村金融、中小企业融资、助学贷款等信贷政策集中领域的立法。对金融机构信贷服务于农业、中小企业、县域经济和中低收入者等规定一定的比例,并给予政策优惠,明确各参与主体的责、权、利,将所涉部门纳入法律框架内进行考虑。政府要为金融机构办理的小企业贷款、弱势群体信贷等特定信贷业务建立补偿机制,如贷款利差补贴、风险补偿金或履约保险等。

二是硬性法律约束替代软性窗口指导。在立法的基础上,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各司其责,通力配合,实现对信贷政策的监管效应最大化。对扶弱类信贷的监管要转向对银行类金融机构扶弱类信贷绩效的考核,诸如是否满足本地区弱势主体的信贷需求、扶弱贷款发放的金额、笔数、贷款分布和贷款比例、弱势地区服务网点设置和服务范围以及贷款回收情况等都应纳入监管范围,并实现奖罚分明。只有理顺了信贷政策执行的监管机制,信贷政策执行效果评估制度才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三是赋予人民银行有效手段特别是要以法律形式赋予人民银行各级行对辖区金融机构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具有审查权、否决权,改变目前银监部门一家独审为两家联审。人民银行通过开展信贷政策法律执行效果评估,对评估考核不合格的,人民银行对其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可以行使否决权。在农村金融领域,对执行法律、政策不力者,由当地人民银行采取特种存款、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进行干预。或建议银监部门勒令其限期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将原占有的金融资源转让给执行法律、政策优良的机构,从更广泛的层面保障扶弱类信贷政策执行评估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四是政策整合联动替代政策分散实施。要加强信贷政策制度设计和政策系统性设计,把信贷政策的实施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及财税政策、政策性金融的定位、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对新农村建设、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就业、助学政策等,要总结实践经验,建立评估体系,加强深层次分析研究,改进、完善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信贷政策。

五是积极协调,采取行政手段推进信贷政策执行效果评估。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是信贷政策执行效果评估的保证,信贷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只有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有效运行,必须将信贷政策执行效果评估与政府各项奖励措施和办法结合起来进行,才能取得实效。建议成立包括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人民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在内的信贷政策执行效果评估领导组,成立日常考评办事机构,加强组织、协调力度。

六是建立评估信息披露制度,加大信息披露和评级的力度。在客观公正评价的基础上,对金融机构的评价结果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通报和披露,可以借助新闻媒体,也可以借助金融联席会议,还可以通过向金融机构通报的形式,给金融机构一定的警示,提高信贷政策执行效果评估的权威性。

参考文献:

[1]李志全,《银行机构执行信贷政策导向效果的评估体系设计与实践》。

金融职业评估篇5

关键词翰威特岗位评估要素

中图分类号:F270.5文献标识码:a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是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多年来,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按照“依托集团、服务集团”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资金结算、资金管理、资金融通和综合服务功能,在推动企业集团发展方面成效显著。

某集团是一家业务涉及金融服务与实业投资多领域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为切实发挥协同效应,该集团决定成立财务公司,主要职责是根据集团管控要求和监管机构规定,在做好资金集中管理工作、提供优良服务的基础上,依托集团综合优势,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类金融业务,为集团搭建新的融资平台,服务好集团内非金融企业。

该财务公司成立后,根据公司处于初创期,规模较小,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员工总数在30人左右等实际情况,对内部各关键岗位进行岗位评估。

一、岗位评估方法的确定

结合公司规模及业务性质,该公司主要把聚焦在具备统一付酬要素的评估方法上。因此,希望岗位评估重在评价标准的统一,各岗位的相对价值需要在一套统一的评价体系之下进行评估,确保岗位评估结果具有可比性,且数据积累方便。

目前,国外知名咨询公司的岗位评估体系都属于这一类型,如Haygroup(海氏),Hewittassociates(翰威特)、mercer(美世)、watsonwyatt(华信惠悦)等。

选择方法时,信度和效度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在保证信度和效度的前提下,才能选择出正确的方法。这四种方法的信度和效度都很高。

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需要的能力组合,进而决定了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公司规模则决定了岗位的数量和岗位之间的雷同性。同时,岗位评估资源的充分性与否也影响着评估方法的选择,也就是评估委员会成员时间的充裕性及经费的限制。如果时间不充足或经费不足可选择封闭式评估模式。

经过对这几种主流岗位评估方法的研究,以及企业集团针对岗位评估方法选择的辅导,该公司最终选择了翰威特岗位评估体系。

翰威特评估体系是一种多矩阵式要素计点法,包括六大要素:知识与技能、影响/责任、解决问题/制定决策、行动自由、沟通技能、工作环境。它首先要求确定某一组织的付酬要素,将各付酬要求按照程度高低分成不同等级,将每一等级赋分,然后将需要评估的工作与各项付酬要素进行对比,确定职位在各项付酬要素上的得分,将各职位的总分进行比较,最后形成需要评估的职位的相对价值体系。

翰威特岗位评估体系的最大特点就是实现客户化。首先是要素选择的客户化。针对不同企业可以进行要素调整。其次是要素权重选择的客户化。每个企业所侧重的因素都不尽相同,它能够引导和帮助客户清晰和明确公司文化价值取向以及公司的策略风格,并恰当选择要素权重以反映这种结果。而且该体系操作相对简单,需要较少的评估资源,因而比较适用于中型或小型公司。

二、岗位评估要素的选择

在选择要素的过程中,该公司考虑的主要原则有:(1)要素应反映公司的价值取向;(2)要素应在一定程度上普遍适用于所有职位;(3)要素应与职位相关;(4)要素尽管可能相互关联,但不应在其涵义上有覆盖,否则将导致对于某些职位要素的“多重计算”;(5)要素应为职位区分提供一种方法;(6)要素应获得员工及管理层的共同认可,否则会失去其可信度而不为大家所接受。

参考翰威特咨询公司提供的职位评估工具,该公司采取六个与岗位密切相关的方面作为职位相对价值的评价因素,这六个要素是:(1)知识技能与经验;(2)影响/责任;(3)解决问题/决策能力;(4)管理跨度;(5)沟通技能;(6)风险与压力。

每一项因素都分成若干个级别,每个级别有详细的定义和说明,并且对应不同的分数,每个职位的总得分,等于每项要素的得分乘以其权重再加总。结合要素权重分配原则和公司规模、业务特点,对上述六个因素的权重划分如下所示:

三、要素计点法要素解析

(一)知识技能与经验。

该要素旨在评估通过各种途径所获得的所有必备“技术与经验”,从而更加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经验、固有技能或通过培训而获得的技能以及正规知识均被视为促成个人工作能力的潜在因素。

知识指理解并运用大量事实或规则的能力;技能指实施所学习的/实际工作任务的熟练程度。知识与技能“类型”之间并未加以区别。

(二)影响/责任。

该要素通过下述两个维度来进行职位评估:具体行为对实现公司或部门目标并最终促成公司成功的潜在影响;具体职位在实现相关结果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

影响包括财政收入、资产、预算权、计划或项目管理权以及其它与该职位相关的重要评估参数。责任指对最终决策或行动的控制或影响力度,旨在评估某个职位是否承担主要责任、或共同承担责任、或仅仅是发挥间接影响。

该要素仅适用于评估该职位的常规职责范围。其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是绩效问题,而我们职位评估计划中不对个人绩效进行探讨。

(三)解决问题/制定方案。

该要素旨在衡量调查问题与评估各种解决方案时所必需的判断与分析程度。同时,对该职位所需进行的常规决策或判断的复杂性加以评估。

该要素的较低评级所解决的是常规问题,而且已有既定的行动方案或有限的备选方案;中层评级通常需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并运用一种通用的解决问题方案;高层水准需进行新颖的分析,运用概念性思考并发挥创造力。

在运用该要素进行职位评估时,应思考从任务到工作部署乃至职责这一上升过程。与此上升过程息息相关的方面包括决策过程中认清并解决问题所存在的回旋余地,以及各考虑因素的深度与广度。

(四)管理跨度。

该要素旨在评估相关工作“层次”、管理跨度以及实施或接受监管的性质。应注意该职位中所需进行规划、组织、人员配置与指导的力度,以及下属的类型/级别及其工作性质。

在该项要素的较低评级中,职位负责有限的行动,因而着重评估被监管的性质。中等评级代表较高层次的职责或在不断维护高效业绩方面所起到的明晰而持续的监管职责。较高评级体现了在实现部门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广泛职责与权限。

该要素与组织汇报层次紧密相关。但应注意明确实际工作职责。尤其是应通过“定性”而非“定量”标准来对监管职责加以评估,即定期监管的员工人数不应作为关键的决定因素。

(五)沟通技能。

该要素旨在定性评估该职位所需具备的人际关系处理技能。同时评估该职位与组织内、外的其他人员进行交往时所需的协调与社交技巧的程度。

此外,该要素可用于评估履行工作职责与义务所需的沟通水准。同时,该项要素用于多种常规类型的沟通,其中包括公司内部、外部所预期的各种沟通。但注意,上司与下属之间的沟通除外。

(六)风险与压力。

a风险:风险管理涉及度。

该要素旨在评估职位参与公司风险管理的程度、风险控制要求以及所承担的风险管理的责任。

风险是公司在特定时间段中因经营关键基本变量变化所产生的可能经营结果分布。对于金融服务行业来说,充分估计并利用经营风险是公司经营成果最大化已经成为贯穿公司经营全部环节的重要管理行为。

参与公司风险管理的程度可根据各职位参与公司风险管理流程中涉及风险的可控制程度衡量。

B压力:工作压力。

该要素旨在分析正常工作状况下的精神压力。评估由外部所施加的最后期限对任职人员行动的控制力度,即任职人员所无法影响或控制的工作间断、工作重点转移及无法确切预计的工作量。另外,该要素还分析了压力类型,这些压力通常来自于繁重的差旅任务或不定期的工作时间安排。还包括处理疑难或棘手的交际场合的必要性,它主要衡量的是精神压力在工作中的时间长短及强度,并不涉及工作所要求的思考压力。

四、结论

该公司最终所选取的评估要素能够体现公司特点并在实行一年来得到了员工及管理层的认同,有利于公司明确价值取向和策略风格,并通过岗位评估澄清每一岗位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为薪酬级别的设定和市场水平连接奠定公正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北京))

参考文献:

[1]朱兴佳,白京红,职位分析与评估,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5

[2]郭贺欣,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操作完全手册(第2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6

[3]中国财务公司协会,回顾与前瞻―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改革发展25周年征文活动

金融职业评估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能力;评估体系;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4-0020-02

目前,整体上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不高,集中体现在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财务制度混乱、未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没有理财观念等①。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评估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有助于企业重视财务管理能力建设,使财务管理工作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使财务部门由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变,促进财务与业务一体化进程,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增加企业价值;在企业外部,有助于利益相关者更好地了解企业,引导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为政府财政金融、税收以及监管部门出台扶持政策提供依据。基于此,本文在明确财务管理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十个方面构建了财务管理能力评估体系,为评估与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奠定基础。

一、财务管理能力的内涵

目前,关于财务管理能力的内涵,学术界没有一致的观点,且存在财务管理能力与财务能力相互混用的情况。关于财务管理能力与财务能力,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以下三种视角开展研究:第一种视角是基于传统财务理论,认为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体现,通过财务比率衡量,代表性的包括盈(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四力论”(张先治,2001;荆新等,2002),“三力论”或“五力论”。第二种视角是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将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视为企业核心能力的一种(朱开悉,2002等;罗宏等,2003;王小朋,2004等),包括财务活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与财务表现能力,其中财务活动能力与财务管理基本活动相对应,包括筹资能力、投资能力、资金运用能力和分配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与财务管理环节相对应,包括财务决策能力、控制能力、协调能力与创新能力;财务表现能力与“五力论”相对应,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与社会贡献能力。第三种视角从财务管理支撑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将风险管理、财务高管人员岗位设置等也纳入财务管理能力的范畴(《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评估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2013;刘玉廷,2012),涵盖公司治理结构、首席财务官(或财务高管人员)地位作用、资金营运及理财、项目投资绩效、全面预算管理、财务风险管控、资本结构、产融结合、财务报告与财务分析、财务信息化程度、财务高管职责及理财能力等。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以资本运作和产融结合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已经体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财务管理能力除了反映基本财务活动之外,还需反映财务管理对企业战略的支撑水平、资本运作能力、产融结合能力、风险管控能力与财务创新能力等。基于此,本文认为财务管理能力主要包括: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财务高管职责及胜任能力、营运资金管理、股权结构与资本结构、产融结合、项目投资绩效、全面预算管理、财务信息化、财务报告及财务分析以及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等。

二、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估体系构建的原则

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估体系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全面性与战略匹配原则。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要覆盖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各个方面,且服从、服务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第二,科学性原则。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以财务管理能力内部构成要素及其本质联系为依据,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指标含义清楚,设计合理,无重复、无遗漏。第三,动态开放性。财务管理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开放性的管理活动,设计财务管理能力评估体系时,要注意动态开放性,要将不断出现的财务管理创新活动纳入评估体系中。第四,可操作性。财务管理能力评估体系的各个指标应易于度量,定性指标可以量化,所需数据易于取得。

三、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评估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遵循上述原则,构建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一)财务战略

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在财务上的具体体现,是开展财务管理活动的目标与方向,是战略高度的财务管理。为了保证财务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匹配性以及对企业战略的支持,需要对企业财务战略进行评估,主要包括:财务战略与发展战略的匹配性,财务对企业战略的影响力、对子公司战略的财务影响力等。

(二)财务高管的职责定位和胜任能力

人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和主体。目前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总会计师与财务总监并存、财务高管权责不清、决策地位不高、发挥作用有限等问题,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员工的积极性,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前提。因此,需要对财务高管的职责定位和胜任能力进行评估,主要包括财务高管职责范围、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胜任情况、对财务高管的统一管理、财务团队建设等。

(三)营运资金管理

资金是企业运行的血液,血液流通顺畅,肌体方能健康。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资金分散和沉淀的问题,因此,营运资金管理主要评估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流情况,重点关注企业是否存在资金集中管理制度与统一管理平台、企业的财务信用状况、营运资金周转情况。

(四)股权结构与资本结构

在股权结构方面,主要评估企业通过内部资产与业务重组、产权交易、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盘活存量资本的情况以及股权多元化程度;在资本结构方面,主要评估狭义资本负债率即有息负债/(有息负债+所有者权益)、加权资本成本等。

(五)产融结合

产融结合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必经之路、必学之课”。我国企业一般对资本市场和金融工具利用意识差、能力弱,对金融业务的投资与集团战略、产业政策相脱节。因此,产融结合主要评估股票市场、债务工具、期货市场、股权基金利用情况、直接融资的比重以及产融结合过程中的风险管控情况等,以促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和金融工具发展实体经济。

(六)项目绩效

财务功能不限于筹集资金,应延伸至资金使用,特别是重大项目投资。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财务与项目投资“两张皮”的现象,因此应重点评估决策流程、项目资金管理、项目效益、财政资金绩效等,以强调财务管理在项目前期决策、中期管理、后期评价应发挥的作用。此外,我国国有和民营企业海外并购和投资金额逐年攀升,很多在国内以生产、市场营销见长的企业,对境外业务的财务管理能力却是捉襟见肘。因此应重点评估是否进行尽职调查,增强境外投资的财务管理保障能力、境外投资管理、境外投资绩效,以引导我国企业坚定、有序地“走出去”。

(七)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是综合了计划、协调、控制、激励、评价等功能的管理控制方法。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对战略实施和资源配置支持力度不够,对整体经营缺少量化控制和反映,预算与业绩考核和奖惩相脱节的现象,因此重点评估制度建设、制度实施、对预算执行的考核和奖惩,以促进企业依托全面预算实施战略,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等关键运行机制。

(八)财务信息化

财务管理的转型升级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为信息化而信息化,信息和管理“两张皮”、信息孤岛、盲目迷信的现象,因此,重点评估财务信息系统完整性、财务信息系统稳定性、集团财务信息化程度,以推动企业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九)财务报告及财务分析

财务信息是管理层、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等了解企业真实情况、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要重点评估外部财务报告、内部管理报告质量;资产管理能力,如存货周转能力与应收账款周转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如净资产收益率与收益质量;成长能力,如营业利润成长性与持续发展能力。

(十)企业财务管理创新问题

主要评价企业在财务管理体制、机制、方法、工具等方面的创新和应用能力,如推行首席财务官制度、eVa管理等。

这十个指标以评估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为目的,以实现企业发展战略为最终目标,覆盖了现代企业管理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主要活动,包括财务基本工作、财务预算、投融资活动、营运资金管理、资本运作、产融结合等核心财务活动以及财务创新活动,各指标之间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的严密整体。

四、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评估方法选择

从上述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可以看出,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是一个多层次,涉及多个定性与定量因素的复杂体系。对定性指标的评价最常用的方法为专家打分法,但是对于各级评价指标所占权重的评估缺乏公认的方法。《企业财务管理评估试行办法》中对财务管理评估各指标设置了固有比重,但由于企业所处行业、规模的不同,评估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时,各因素的权重应该有所不同,且随着企业的发展,权重可以进行调整。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具有人的思维分解、判断和综合的特征。因而,在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估时,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依据本文构建的财务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将财务管理能力细化为一级指标层与二级指标层,通过两两比较,采用1―9标度方法,通过专家打分,构建重要性判断矩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的特征向量,通过一致性检验后,进行各层次单排序与总排序,确定每一层次中各因素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根据重要性程度,设置各层次中各因素的权重。

因此,本文建议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专家对定性指标进行打分,加权平均后综合评价企业整体财务管理能力水平,为投资者、债权人、银行、政府等的决策提供依据,是企业申请上市、境外投资、融资授信等政策支持的参考条件;同时通过财务管理能力评估,找出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瓶颈,为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先治.财务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朱开悉.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及其报告[J].会计研究,2002(2):41-44.

[3]罗宏,陈燕.财务能力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相关性[J].当代财经,2003(12):109-111.

[4]王小朋,朱开悉,郑槐淼.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指标体系与计量初探[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8-21.

[5]贺斌.2012年财企工作“稳中求进”――访财政部企业司司长刘玉廷[n].中国财经报,2012-02-21.

金融职业评估篇7

关键词:金融不良资产评估资产处置

一、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的主要方法

(一)假设清算法

假设清算法是金融不良资产评估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在假设对债务人或债务责任关联方进行破产清算偿债的情况下对债权可能受偿程度进行分析的方法。

适用范围:与债务有关的企业或相关的责任关联方(可以获得最近财务状况和其他的基本信息,而且通过合理可信的财务数据分析)。一般此类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相对简单,资产分布区域集中,经营条件困难。具体可表现为严重亏损或现金流严重不足。

具体公式为:

债务人一般债权偿债能力系数=(有效资产-资产项优先扣除项目)/(有效负债-负债项优先扣除项目)

债务人一般债权可受偿额=(特定债权总额-优先债权受偿金额)×一般债权偿债能力系数

债务人可获受偿额=一般债权可受偿额+优先债权受偿额

保证人所获受偿额=(债权总额-由债务人所获受偿额)×保证人一般债权偿债能力系数

可回收额=债务人可获受偿额+保证人所获受偿额

受偿比例=不良债权受偿金额/债权总额×100%

操作思路:企业进行清算偿债时,以企业的总体资产为基础、减去无法用于偿债的无效资产和实际不必偿还的无效负债,按照企业清算过程中的偿债顺序,考虑债权的优先受偿,以分析债权资产所能获得的受偿程度。

(二)现金流偿债法

适用范围:与债务有关的企业或相关的责任关联方(可以获得最近财务状况和其他的基本信息,而且通过合理可信的财务数据分析的)。一般此类公司资产负债结构相对简单,资产分布区域集中,公司的经营状况可以维持。具体可表现为略有盈利或虽然亏损但仍能获取一定现金流。

具体公式:

可回收额=(未来n年净现金流折现值+期末可收回资产价值折现)/企业全部负债总额×特定债权总额

操作思路:现金流偿债法是根据近几年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对产品销售、企业管理、行业、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进行考虑。然后在一个合理的未来业务范围内,对可以偿债的现金流和经营成本进行分析。最终将用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和因资产变现产生的现金流去清偿债务。

(三)信用评价法

适用范围:与债务有关的企业或相关的责任关联方(可以获得最近财务状况和其他的基本信息,而且通过合理可信的财务数据分析的)。一般此类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复杂,资产分布区域广泛,长期股权投资较多,企业经营状况较好,具体可表现为盈利。

具体公式:

贷款本金损失率=(贷款企业信用等级系数×贷款方式系数+贷款资产形态系数)-贷款企业信用等级系数×贷款方式系数×贷款资产形态系数

贷款利息损失率=(信用等级系数+贷款资产形态系数)-(信用等级系数×贷款资产形态系数)

操作思路:利用分析得出的企业财务指标结果,判定公司的信用评价等级。在分析信用评价等级和贷款形态的情况下,计算不良贷款的本息风险度等级,并以此来计算不良贷款本息折扣率和现值。

二、金融不良资产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评估理论的欠缺限制了发展

截至目前,对于金融不良资产评估行业,我国还没有较完整的评估理论体系,因为资产评估所遵循的评估规范和条例,主要是《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房地产估价规范》、《城镇土地估价规程》、《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等。然而这些规范只适用于实物性质的资产进行价值评估,不适合对金融类的不良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所以,对于那些非正常交易,非连续运行,无收入或收入减少的不良资产来说,它们几乎没有可以借鉴的规范条例。而且,根据《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的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的评估程序和评估办法也不尽相同。因此,我国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评估标准体系。不然,必然导致同一性质的不良资产的评估价值产生差异,进而也使这些不良资产处置的评估现值产生差异。

(二)评估价值产生的差异较大

在处置抵押物的不良资产时,时常发生实际处置价值与评估价值差异很大的现象。根据评估案例和交易情况的对比统计分析,得出评估值范围的误差一般是在14%左右。而我国金融不良资产得出的评估价值与实际处置价值之间的差值,却远远超过这个范围。主要原因如下:1.对于停止、倒闭的企业,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2.多数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不连续、不完整、不完全的。3.一些不完全相关的其他评估数据不完整。4.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无法出示投资合同或协议。5.企业的少数房地产并没有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等手续文件证明。例如,依据现有的评估惯例,只有委托方出具了评估对象的相关产权证明,评估机构才能对委托方拥有的合法资产进行评估。然而,在许多情况下,许多专业的评估机构在处理待处置的不良资产时,因待评估企业不能提供完整齐全的相关产权证明,导致评估机构很难确定评估对象的产权的所属价值,从而给评估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存在低估的现象

虽然业内普遍认为,评估机构给出的评估价值比实际处置价值要高。然而,仍然有少数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敢于违背职业道德规范,迎合评估报告的使用者,协助企业完成收购金融不良资产的违法行为,只为达到负债企业快速变现的目的和收购低估价值企业的需要。当然还有个别的金融管理公司人员和一些品质不好的潜在买家,故意直接或间接地干扰实际公允价值的确定,干涉评估人员的评估,从而影响到评估价值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四)非财务因素

一般情况下,在处置过程中,想要准确确认金融不良资产评估价值结果是困难的。因为它的评估价值不仅受负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而且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企业职工的安置还款意愿;企业未来发展的社会信用;企业的固定资产变现和债权到股权的转换;投资者企业现有的价值和未来企业的盈利能力;许多专业评估机构对企业现有资产成本方式的评估;对企业未来盈利的网络营销的影响;企业声誉;还有评估业未来的发展前景等。这些非财务因素,需要资产评估师在实际操作中多多积累经验。

三、完善金融不良资产评估处置的建议

(一)研究编制相关的评估标准体系

金融不良资产评估和一般性质企业的资产评估有很大的差异,它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评估形式,在评估方法运用上应该有所不同。所以,应该在使用企业资产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金融不良资产的特性,认真探究金融不良资产的状况和结构特点。适当借鉴国外先进的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方法,从而制定适用于我国的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标准体系。

(二)对非市场因素进行有效的评估

在实务中,评估价值与处置价值之间将会有不小的误差幅度,非市场因素就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非市场因素问题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家的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制定出具体的规则和方法,建立公允价值的资产评估体系,并基于非市场因素具体分析,进一步调整价格分析结果。在满足法律、企业、政府和其他方面需求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配置和调整,最终提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三)加强行业建设,提高专业能力

应加强行业建设的诚信,提高从业人员的诚信道德标准,营造一个良好的从业环境。制定可以让人接受的收费标准,提高评估机制的规范。调动评估机构对评估工作的参与积极性,快速推动评估工作的发展完成进度。评估人员应当注意提高专业的评估能力。由于这类资产比一般的资产评估业务要更加繁琐和复杂,所以要求相关的评估人员拥有广泛的知识内涵。因此,为了把评估工作做好,要求相关的评估人员每年必须进修学习专业知识,保持和提高评估专业能力。实施严格的评估程序,以确保评估方法的正确使用。

评估人员要建立风险防范意识,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基于职业的责任感,严格执行指导建议和准则规范。评估在实施和分析过程中,应该积极寻找有用的信息,仔细探究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以提高这类资产的评估价值。此外,关于评估方法,还应对其范围和前提的使用谨慎考虑,为正确评估不良资产提供保障。

(四)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

由于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涉及到各个方面,有时可能涉及到几个部门,导致各个部门都有可能对其评估程序进行干涉,对相关的评估人员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这就需要强调各部门之间协调的重要性。通过协调统一政策、统一要求,减少部门之间很多不必要的摩擦。如果只由评估机构的人员单独去配合工作,这个任务很难完成。如果行业管理部门能积极参与,这不失为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李刚.我国金融不良资产分类管理研究――基于价值重估的视角[D].北京:中央财经大学,2011.

2.权熙哲.运用战略并购处置中国不良资产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作者简介:

金融职业评估篇8

从我国的现状来看,我国尚未构建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绝大多数资产的公允市价难以取得,金融价值公允价值体系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也没有相应的机构定期相关的公允市价和相应的行业参考价格、模型、指数和参数,市场价格等信息数据没有在一个公开的网络或者相应的全国性行业价格平台披露,无法给公允价值一个统一的标准或者评价,而人为判断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现值的主观估计成分偏大,这就会导致公允价值结果的可靠性风险。也必定会对会计信息质量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中运用会计职业判断问题的防范对策

如何保证公允价值确定的合理性,防范滥用会计职业判断,避免其成为企业随意操控利润的工具。笔者认为:

1.利用网络建立价格参考平台

制定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基本规范,提高公允价值的客观性,广泛的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全国统一的价格参考网络,以此来推动信息的公开、透明,保证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确实公允,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企业对利润的操控。

2.建立工作底稿存档

建立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中职业判断和评估过程的记录、存档制度以增强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评估过程的可验证性,以此为基础来评判金融资产的价值是否公允。

3.加强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确定方法的披露

这不利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的规范。所以笔者认为,应将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作为重要的会计政策进行附注披露,对于使用公允价值计价的金融资产,应披露运用公允价值的理由,以及确定的方法、对损益的影响等,还应提供关于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证明。

4.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素质

会计人员是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判断和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中重要的因素,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会计信息质量。加之,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观性以及外界的众多因素,操纵利润或滥用会计职业判断已成为企业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手法之一,因此对源头的治理极为关键,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道德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5.加强审计监督

新会计准则体系大量应用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的范围进一步加大,使得企业更多用于调整经营业绩、操控利润等。审计部门应专门针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职业判断制定具体的审计程序,以平价被审计单位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职业判断的相关信息是否可靠,以最大限度地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遏制企业利用会计职业判断操纵公允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

6.明确相关的法律责任

对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应用中的恶意职业判断行为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经济后果的,司法部门应予以严厉的惩罚,并建立诚信档案,对违反诚信的单位和个人记录在案,并且便于民众和投资者随时查询,如此法律和道德上的双管齐下,以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结束语

金融职业评估篇9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汽车融资租赁

一、引言

随着全球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发达国家,融资租赁业已经成为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资金供应渠道。从2005年开始,中国的融资租赁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公司数量、业务量和资产规模逐年快速增长;世界500强企业的跨国公司中,较多已在中国成立融资租赁公司,支持和服务于其制造实体企业。随着融资租赁的迅速升温,兼并收购、重组上市等经济行为也频繁发生,在各项经济行为中对融资租赁企业价值的估算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某汽车融资租赁企业价值评估案例为基础,探讨融资租赁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具体问题和操作思路,以期为评估人员从事融资租赁企业价值评估提供参考。

二、融资租赁企业特点

采用收益法评估融资租赁企业价值,评估思路与其他企业基本一致,要求能够合理测算以下三个基本参数,即预期收益、折现率和获利持续时间。与一般生产类企业相比,融资租赁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有许多特殊性。正是由于这些特殊性的存在,给收益法参数的测算过程带来了困难。因此,对该类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应首先分析其行业特殊性。融资租赁企业在盈利模式、资产结构和风险类型等方面都具备不同于一般生产型企业的特殊性。

1.汽车融资租赁公司的经营模式具有特殊性

简单的说,盈利模式就是企业赚钱的渠道,通过怎样的模式和渠道来赚钱。美国设备租赁和金融协会前主席JohnDeane在“第一届中国融资租赁投资研讨会”中提出融资租赁公司的商业模式主要的决定因素包括:一是股东背景,银行系、厂商系或者独立系;二是交易规模,低于2.5万美元的微单,2.5万美元至25万美元的小单,25万美元到500万美元的中单,或者超过500万美元的大单;三是地域,国内或者国际;四是租赁交易类型,融资租赁、经营性租赁或混合型;五是市场重点,多个设备/市场、专注特定设备/市场或者专业化。基于以上要素,本案例中的Zt融资租赁公司的经营模式如表1所示:属于独立系租赁公司,主要承接微单和小单业务,专注本省市场,业务覆盖多种交易类型,市场重点是豪华汽车融资租赁业务,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灵活、专业的购车金融服务。

2.资产的类型具有特殊性

在融资租赁企业中,大量资产以长期应收款等形式存在,而不是像一般生产型企业存在大量固定资产。以Zt公司为例,截至于评估基准日,资产负债表上所列示的资产总额7351.79万元,负债总额为2811.90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4539.88万元。Zt公司资产中,长期应收款占总资产的比重为89%,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仅为3%。从资产价值看,固定资产的价值易于确定,而长期应收款主要为融资租赁应收款,是融资租赁企业的主营业务,是利润的主要来源,应该作为价值评估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3.承受的风险具有特殊性

在融资租赁内在特点和其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融资租赁企业主要承受的风险可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部分。作为融资租赁企业,除了面临普通企业需要面对的风险外,更需要面对一些特殊风险:第一,信用风险,即租金不能按期收回的风险。租赁业是一种对信用保障要求很高的信用消费,没有较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汽车融资租赁风险很难控制。第二,财务风险,是指公司因筹措资金而产生的风险,汽车融资租赁行业的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置车辆,而资金回笼又慢,无疑给经营者造成很大资金压力。而且在经营过程中,还要不断更新车辆,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未来发展壮大规模必然须要利用外部融资,因此对汽车融资租赁企业的盈利能力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第三,市场风险,由于市场价格变化给融资租赁收益和租赁资产价值带来的不确定性,对融资租赁来说,主要为利率风险。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导致融资租赁公司存在潜在的风险。第四,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指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和融资租赁业相关的政策影响而产生的风险。比如国家进行宏观调控,银行收缩信贷,融资租赁公司的规模也随之收缩。另外,税务风险是最主要的政策风险之一,以节税为主要目的之一的融资租赁业务中,纳税条款和税率的调整对出租人有很大影响。

三、汽车融资租赁企业价值评估案例分析

1.案例背景

Zt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汽车融资租赁企业,GQSm公司是华南某大型国有控股汽车集团下属的全资子公司。GQSm公司拟通过增资扩股的形式获得Zt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的48.00%股权,委托一家评估机构对Zt公司的企业价值进行评估,为本次增资扩股行为提供评估对象市场价值参考依据。资产评估主要要素见下表:

2.评估过程

(1)使用收益法评估的适用性分析

首先,由于被评估企业具有完善的历史经营资料和稳定业务收益来源,且具有详细的未来新业务开展实施方案和相配套的融资、建设、市场开拓、经营管理等计划,在现有经营管理模式下,在可见的未来具有持续盈利的能力,其相关的收入、成本、费用,以及将来的投资、风险、预期获利年限等因素可以进行预测或量化,故评估师可以采用收益法评估。其次,被评估对象为汽车融资租赁企业,融资租赁的资本规模、采购折扣以及销售渠道等对被评估单位的收益大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评估单位是福建专业从事汽车融资租赁业务的有限公司,在销售渠道、成本、人力资源上均具有一定优势,因此,被评估单位存在未在账面上反映的无形资产,如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商誉)。资产基础法仅从成本的途径反映了账面资产的现时价值,未将账外的无形资产单独剥离评估,而收益法则从被评估单位包括账面和账外资产的整体资产预期收益出发,反映了被评估单位所有资产的组合价值。最后,由于目前国内的类似企业在产权交易市场或交易案例不多,难以采取市场法评估。综上所述,鉴于本次评估目的是“增资扩股”,价值类型为市场价值,收益法更能体现评估目的下所表现的公开市场下资产价值,故本评估项目更适合采用收益法评估。

(2)评估参数的确定

①融资租赁收入预测

以前期了解的汽车融资租赁企业经营模式为基础,对被评估单位的融资租赁收入预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先分析并确定其现有的融资租赁合约和经营租赁合约带来的未来收益,再根据现有租约的内部收益率(iRR)对未来新增租约的收益进行预测。通过对被评估单位的历史经营方式分析,被评估单位主要采用租期为36期的融资租赁方式从事汽车对外租赁业务,本次评估假设被评估单位未来新增的汽车租赁合约(除短期日租车外)均继续采用租期为36期的融资租赁方式进行。

首先,对现有融资租赁合约收入进行预测。本次评估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融资租赁合约的当期融资收入。截至评估基准日,被评估单位现有融资租赁合约共160份,其中一份融资租赁合约已于2013年12月执行完毕,故未来预测收入不考虑该合约收益。其余合约的具体情况如下表3所示。其中,初始成本包含以下项目:车辆不含税结算价、购置税、首年保险费、车税费、路费、第一期租金收入以及首付款(保证金)的现金流入抵减。例如:其中的第153号合约,全价405016元,(车辆不含税结算价348342元、购置税39100元、首年保险费15749元、车税费90元、路费55元、GpS费1680元),第一期租金收入(不含税)12256元,以及首付款(保证金不含税)75214元,初始成本=-全价+第一期租金收入(不含税)+首付款(保证金不含税)=-405016+12256+75214=-317545。租赁期的净现金流为月供金额减每年保险费。故该份合约租金收入的每月内含收益率(iRR)为1.50%。根据现有融资租赁合约具体条款约定及计算的内含报酬率(iRR),预测该类型合约未来各期的“确认融资收入”,如表4所示。其中,被评估单位自2012年11月1日起,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故被评估单位2012年11月以后签订的租赁合约均改征增值税(国税)。

其次,对新增融资租赁合约收入进行预测。预测过程的关键参数是平均内含报酬率(iRR)和未来增加投资额。由于目前被评估单位主要采用租期为36期的融资租赁方式从事汽车对外租赁业务,故本次评估采用2012年11月“营改增”以后的租期为36期的融资租赁合约作为样本范围,分析计算融资租赁合约平均内含报酬率(iRR)。在被评估单位现有的160份融资租赁合约中,2012年11月“营改增”以后且租期为36期的融资租赁合约共81份。以每份融资租赁合同的初始成本占上述81份合约全部初始成本的比重作为权重,通过上述计算,得出全部合约的(每月)加权平均报酬率为1.70%,作为被评估单位未来新增每份汽车租赁合约的平均内含报酬率(iRR)预测值。本次评估假设被评估单位未来新增的汽车租赁合约(除短期日租车外)均继续采用租期为36期的融资租赁方式进行。而对未来增加投资额的预测,则根据历史投资额的增加情况,结合被评估单位未来的经营和融资计划,以及分析未来车辆租赁市场渗透率,通过按月预测各期的新增投资额,预测被评估单位未来年度增加融资租赁车辆对外投资额如表5所示。在此基础上,采用实际利率法,结合前文预测每份租约的平均内含报酬率(iRR)、未来新增车辆投资额以及未来新增融资租赁车辆台数,预测新增租约的确认融资收入,具体如表6所示。

最后,对全部融资租赁收入进行预测。结合前文对被评估单位现有融资租赁合约收入的预测以及未来新增融资租赁合约收入的预测,预测未来年度被评估单位合计的融资租赁收入如表7所示。

②计算股东权益未来自由现金流量

考虑被评估企业成立时间的长短、历史经营情况,尤其是经营和收益稳定状况、未来收益的可预测性,评估人员采用与被评估企业股东权益相关的预期股东权益自由现金流量口径进行评估计算。评估人员通过下式预测确定委估权益预期收益:

预期股东权益自由现金流量=收入-成本费用-税收+折旧与摊销-资本性支出-净营运资金变动+付息债务的增加公式1

首先,是对被评估单位未来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的预测。预测的基本思路是在上文对融资租赁收入预测的基础上,根据被评估企业历史经营情况,对未来经营租赁收入和短期租车收入进行预测,最终得出Zt公司未来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预测值,情况如下:

其次,对成本费用指标进行确定。被评估单位主营业务成本主要是经营租赁车辆的折旧、保险费、两桥年费等。根据经营租赁车辆的账面原值、经营租赁期限以及经营租赁车辆的历史保险费、两桥年费等的平均水平,预测被评估单位的未来年度主营业务成本情况。营业税金及附加为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费附加。首先按预测的主营业务收入及主营业务成本预计应交营业税和增值税,根据预测的应交营业税和增值税金额预测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费附加。企业管理费用主要包括工资、业务奖金等人工成本、租赁费、应酬费和差旅费等。对于工资等,根据企业提供的未来人员岗位设置计划,结合目前企业年平均薪酬水平,考虑社会工资水平上涨因素后进行估算。对于逐年增长的费用性支出,考虑历史平均增长水平,并结合相关物价指数水平对其未来增长率进行预测,从而得出其未来各年的预测值。企业财务费用包括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和金融机构手续费等。其中,利息收入主要为企业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等。评估时根据预测的营业收入,对企业未来货币资金进行估算,从而对利息收入进行估算。利息支出主要为企业对外的长期借款的利息支出,评估时根据企业对未来的资金规划以及预测借款情况,对利息支出进行估算。其他费用。主要为金融机构手续费等。对所得税的预测,评估人员根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预测资料,计算企业利润总额,根据适用的所得税率预测每年应缴纳的所得税。本次评估采用所得税率为25%对所得税进行预测。

再次,收益预测涉及的其他项目预测包括企业未来年度资本性支出及折旧与摊销的预测、补充营运资金。评估人员对现有长期资产按不同类别、经济寿命年限、折旧年限、购置年份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预测期内需更新的长期资产额度,作为预测期内更新长期资产的资本性支出。根据上述长期资产资本性支出计划,评估人员将评估基准日现存长期资产及预计更新的固定资产根据折旧(摊销)政策、原始入账价值、年折旧率(摊销率)等估算当年的折旧与摊销总额。评估人员首先通过分析企业历史财务报表,剔除与营运资金无关的项目和调整账面上虚挂的资产和负债,然后经过预测各年期末流动资产资产和流动负债项目,根据“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计算得出各年期末营运资金,该预测得出的营运资金比上一年的增量即为当年需补充的营运资金。评估人员根据企业未来年度经营融资计划,预测负债净增加额。

最后,根据上文中预期股东权益自由现金流量公式和各项财务指标的预测值,Zt融资租赁公司2014年-2019年年自由现金流量测算过程如表9所示:

③折现率的确定

评估人员采用下式估算预期收益适用的折现率:预期收益所适用的折现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其中,无风险报酬率的选取,参照国家近五年发行的中长期国债利率的平均水平,按照十年期以上国债利率平均水平确定无风险报酬率的近似,即无风险报酬率=3.94%。风险报酬率的选取,在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贷款利率、前五年全部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考虑委估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有关合同对委估权益收益的约定对其稳定性的影响、该项收益在委估企业收入中的分配顺序等风险因素综合确定。风险报酬率计算公式如下:风险报酬率=行业风险报酬率+委估权益个别风险报酬率。具体如下表所示。

④预期收益期限的持续时间

预期收益的持续时间虽然被评估单位公司章程载明合营期限至2029年4月,但根据对中国汽车融资租赁行业未来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判断,结合被评估单位目前的经营渠道等优势,被评估单位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经营能力,股东之间存在强烈合作意愿,同时,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被评估单位所处行业的经营期限亦未有硬性限制,故被评估单位将在目前合营期满后延长合营期,在正常情况下,被评估单位将一直持续经营。因此,评估人员设定预期收益的持续时间为永续年期。

3.评估结果

根据前文对预期收益的预测与折现率的估计分析,评估人员将各种预测数据与估测数据代入本评估项目使用的收益法模型,计算过程如表9所示,得出以下结果:

收益法评估值

5,894.59(万元)。

上述收益法评估范围仅为被评估单位经营业务资产负债。被评估单位存在非经营性资产负债,主要包括在收益预测中未计及收益的其他应付款――保险理赔款,账面净值合计-16.27万元。通过采用成本法评估,被评估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负债评估值合计为-16.27万元。被评估单位不存在溢余资产负债。综上,被评估单位股东全部价值=经营性资产价值+非经营性资产价值+溢余资产=5,894.59+(-16.27)+0.00=5,878.32(万元)。

四、融资租赁公司收益法评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总结

根据前文对融资租赁企业在其经营过程殊性的分析,采用收益法评估该类型企业价值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参数值预测难度大。具体表现为:难以对未来收益准确预测、选择精确的折现率难度大、收益期限的预测太随意。笔者对融资租赁企业的特点和与价值评估的关系进行了思考,并结合Zt融资租赁公司企业价值评估案例,对存在的问题探析解决对策:(1)对于预期收益额的确定,由于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经营模式,该类企业收益的主要来源是融资租赁合同收益,因此关键是对融资租赁收入的准确测算。资产评估人员应当在深入了解汽车融资租赁经营模式的驱动因素基础上,分两个阶段预测融资租赁收入:第一步,分析并确定现有的融资租赁合约和经营租赁合约带来的未来收益;第二步,根据现有租约的内部收益率(iRR)对未来新增租约的收益进行预测。(2)对于预期收益期限则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当前市场的运行状况,选取合理的确定方法。(3)对于折现率的确定,必须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融资租赁公司特有的行业风险,具体包括信用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等。

参考文献

[1]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用书编写组.资产评估.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2]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中评协[2011]22号,2011年12月.

[3]管伟.我国金融企业价值评估的特殊性及评估方法选择分析.中州大学学报,2010(8).

[4]蒋骁,杨黎鸣.创业公司估值方法新探.中国资产评估,2014(2):p43-45.

[5]李秉坤,钱欣.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应用问题及其完善.哈尔冰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p101-110.

[6]雷霞.营改增对融资租赁业的影响及相关建议.财会月刊,2012(11):p65-66.

[7]郭建.利率调整条件下融资租赁租金的计算.财会月刊,2008(08)p:31-34.

[8]孔永心,孙路,密书广.美国融资租赁公司盈利模式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投资研究,2012(12):3-9.

金融职业评估篇10

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必须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完善社会的自治组织结构,培养社会的自治与自律能力,建立政府与社会相互依赖、相互协作的互动关系,建立全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第三部门(包括国际组织、志愿者组织以及各种社会组织体)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是向善治目标转变的必经途径。因为:第三部门的生产和活动主要是公益性,即为公共利益服务。出于改善我国行政管理之目的,我们要加强对新公共管理的研究,特别是用比较的方法归纳总结共同的优势、经验、教训,取它之长,补己之短:在实践中依据金融危机下中国的特殊国情,从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

二、真正实现民主管理

公民参与管理是行政改革的一项基本原则。公民不仅是各种公共服务的“消费者”,更是公共服务的监督者,必须在参与管理中实现自己的权利与价值。此外,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看,公民和低层公务员作为最直接、最了解公共需要、受金融危机影响最直接的群体,通过吸收他们参加决策过程与管理过程,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可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我们的公共行政改革应该考虑到强调包括专家、学者以及民众在内的各界的参与,发挥他们的积极性,逐步实现管理的民主化。要大力发展和支持政务公开制度建设等行政民主化的实践,逐步健全人民参与管理、监督公共行政的系统配套制度。

三、政府内部管理效率要提高

3.1加强行政管理机构改革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负面影响不置可否,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我们应该转变政府职能,沿着转变政府职能的方向继续探索下去,以职能需要来设置、裁撤、增删政府机构。首先,要合理界定政府各部门职能,科学地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将一些职能相近的机构合并,减少过多地政府部门,以解决政府职能交叉重复、效率低下、多头管理的问题,提高行政效率。其次,要着力减少行政层级,发展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以最新管理技术及信息技术(如电子政务)改进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再次,在机构设置上必须体现各级政府的功能特别。地方政府要根据其管理职能进行机构设置,没有必要与中央或上级机关严格对口,以免造成机构闲置、浪费资源的后果。最后,在调整职能、重设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组织立法,以保证机构的设立、变更、撤销和行政级别调整,都必须履行规范的法律程序,实现政府机构设置、职能、编制和工作程序的法定化。

3.2政府绩效管理要深化

政府绩效管理是借鉴“新公共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西方各国在此领域已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我国在政府绩效管理评估工作上才起步,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更需要不断完善。首先,实现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化、法制化。制度和法律是实行政府绩效评估的根本保障。当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缺乏严格、统一的规则,可先考虑制定一个统一的绩效评估准则。在准则中对政府绩效评估的评估事项、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估程序和具体方法与工具做出规定,在此基础上以法律形式将绩效评估制度化、法律化。这样可避免评估在实践中被折衷而失去其本质特征,出现有形无实的现象。其次,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这是建立政府绩效评估制的关键一步。借鉴“新公共管理”的经验,实行以结果为导向的目标绩效管理:评估的操作方法不能太复杂,以免执行起来过于繁琐;将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促进评估主体的多元化,评估结果与奖惩挂钩。再次。将绩效评估与管理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绩效评估工具来改进政府管理。如控制预算、改进政府工作等等。

3.3政府人力资源管理要继续推进

“人力资源管理”是借鉴了工商企业的管理术语,对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对公务员的管理。根据“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内容,我们应借鉴工商企业的人力管理方法,加强对公务员的管理。首先,必须增强政府公务员的“服务”意识。“新公共管理”改革要求政府官员增强服务意识和公共责任感,树立“顾客”观念,将自己的工作看作是对公民的服务,公民就是“顾客”,提倡顾客导向、政府提供回应,满足公众(顾客)的要求和愿望,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其次,要严格贯彻《公务员法》,不断完善公务员的招聘、晋升、薪资、考核及培训制度,探讨新的、可行的激励方法。完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与绩效标准。借鉴企业管理经验,引进职业生涯计划,将绩效考核与公务员的晋升、薪资及培训环节联系起来;改革培训体系,展开培训需求调查,不断更新培训内容,以达到通过培训切实提高公务员技能与素质的目的:改革和完善公务员的薪酬制度,建立奖惩制度。将精神方面的奖惩制度与物质方面的奖惩制度相结合,借鉴工商管理实践经验,应适当加强对公务员的物质激励。

四、结语

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的行政管理改革要结合我国国情,敢于创新,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改革措施,从而保证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健康、稳步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