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行业需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15:24

建筑工程行业需求篇1

一、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对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建筑行业的发展对于建筑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人才应该具备全面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尤其是对于建筑图纸以及建筑工具的使用说明的识别和解读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公文写作,借助网络资源进行项目解读。然而当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英语教学研究并不是很成熟,尽管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教学的水平以及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开设这门课程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的水平都在Cet-4,而且大部分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由英语教师按照英语教学通用方式进行教学,另一种就是让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翻译建筑专业学科知识。对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两种教学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和漏洞,不能够适应建筑行业对于英语培养计划的要求。因此,需要立足于行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发展出一个系统科学的英语教学方法体系。

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分析

(一)进行学习需求分析,科学设置英语教学内容

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求,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英语教学的一个关键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是一个体现专门用途的活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科知识中的英语涉及内容范围广泛,不仅包括建筑材料、建筑方面的法律知识,还有建筑合同、建筑类型等不同方面。这一系列的结构中对于人才培养的层次以及类别也有所不同,比如可以分为建筑技术人员、建筑施工人员、建筑管理人员。与此同时,学习需求分析涵盖了诸多方面,包括学习者的英语信息、语言学习信息、职业交际信息以及课程学习环境等。立足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英语教学来说,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方式以及行业对毕业生的要求是需要探究的内容。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该结合学习需求分析结果,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保证英语教学与行业市场需求的对接。

(二)选取使用合适的英语教学材料

英语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提升的重要环节。英语教学的材料是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载体。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英语教学材料是进行英语教学改革的一大重点。英语教学材料的选择不仅要具有时代性,而且要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英语教学的教学效率,除此之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英语是建立在建筑工程学科基础上的一门复合型学科,所以要求学生在掌握建筑行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学科英语的学习,需要专业学科知识与英语学科知识进行一个结合和完善。英语教学材料的选择要根据不同地区进行区分,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材料的自我选择,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英语潜能。

(三)运用任务教学以及情景模拟教学模式

任务教学方法的独特性在于它让学生设置任务进行学习活动,有助于树立学习目标,英语教师可以将一些复杂的语言变换成一些简单易懂的流程表,成立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互动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地描述探究结果,不仅强化建筑学科知识,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除此之外,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英语教学还应该增加情景学习的教学活动,更好地应用于专业用途英语的教学,通过英语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模拟工作状态的场景,加强英语对话的交流,不仅能够增强课程教学的趣味性,也使得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进而提升自主学习的兴趣。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就在于专业词汇比较丰富,因此,英语学习是相对枯燥的,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更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只有让学生乐于学习,才能够较快地提升教学的效果。

建筑工程行业需求篇2

【关键词】建筑市场;高职建筑;专业人才

一、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民生工程的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未来建筑业将会走向相对平缓的发展态势。未来几年我国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中国建筑市场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从消费结构上看,建筑业是最急需发展的产业;从城市化进程来看,社会对住宅的需求量很大,建筑业的市场空间相当大。

建筑行业的发展与改革,需要大量服务于一线生产领域的高技能人才的支撑。而建筑行业的高职毕业生将会成为行业改革浪潮中最坚实的后备力量。

二、对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成果

针对我院高职建筑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建筑业及相关行业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从事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建筑工程造价电算化、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建筑图形图像处理、建筑企业网站建设与网络管理等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需求,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依据这一培养目标,调研组针对企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调研。走访企业20余家,发放调研表100多份,通过整理得出下列结论:

(一)建筑私需要大量踏实肯干、服务于一线有技术、有能力、有思想的人才。用人单位不在乎学生学历的高低,看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学生的职业素质,用人比例相对国企而言每年人数大幅度增加,而进入私企的门槛相对国企而言要低很多。学生进入私企后发展的空间相对国企更大一些,晋升的机会更多一些,学生自身的价值和社会价值更得以实现。从图表1可以看出私企和国企晋升年限的差异。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多的灌输学生的就业理念,改变学生重国企而轻私企的固有就业模式。

图表1

(二)针对企业对相关岗位的需求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企业对施工技术员、造价员、档案员、质检员等人员的需求呈一定的上升趋势。尤其是毕业三年以后的学生尤其受企业的青睐。

(三)企业对高职建筑信息管理专业相关岗位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1)应掌握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基础知识,具有完成工程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能力;(2)应掌握建筑工程定额及建筑工程造价基础知识,具有编制建筑工程造价文件能力;掌握预算软件基础知识,具有借助于软件完成工程造价计算及招投标文件编制能力;(3)应掌握工程项目管理基础知识,具有从事小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问题;(4)掌握建筑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基础知识,具有进行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处理简单质量问题的能力;(5)应掌握招投标及合同管理基础知识,具有编制招、投标文件及合同管理的能力,能较好的处理合同纠纷;(6)应掌握建筑工程图识读及相关施工技术知识,具有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能力;(7)掌握建筑CaD基础知识,具有借助于计算机绘制建筑图的能力;(8)能够运用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解决工程实际遇到的争议、纠纷等;(9)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10)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11)具有对新的技能与知识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12)具有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信息咨询服务等工作能力。

针对企业对高职建筑信息管理专业相关岗位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通过专业人才需求分析,结合建筑信息管理专业的特点我们确定了以下7个职业目标岗位,其中前6个为核心岗位。(1)建筑工程资料员:应用资料管理软件等工具进行工程项目资料、图纸等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2)建筑工程电算化造价员:应用造价电算化软件编制与审核建筑工程造价及招投标文件。(3)建筑施工员、技术员:应用施工技术知识在施工现场具体解决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的关系。(4)建筑质检员、合同员:应用建筑知识进行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5)电脑图像设计处理人员:应用电脑进行建筑效果图设计、处理、制作。(6)网页设计制作管理人员:根据需求提出设计方案,进行网站框架设计、美工、脚本设计、动态页面设计、数据库管理等;还包括:网站空间、域名的申请;网站维护、更新件。(7)电脑文员:应用常用软件进行现代办公处理与信息管理。

三、相关岗位毕业生调研的成果

通过问卷调研、电话访谈等方式对200多名毕业生进行了调研,通过对毕业学生的调研及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可以找到教学中的不足,提升学校的教学理念,对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整改,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可以很好地找到教学和学生实际就业所需知识的衔接点,为今后教学的提升和完善提供可靠的依据。

毕业生对专业课程设置满意度的调查(如图表2所示),毕业生通过实际工作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课程进行对比,可以很清楚的谈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和差距。很多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就业意识差,忽略了专业课程的重要性,甚至学生间流传着学习的东西以后工作都没用的错误意识。还有毕业生提出学校应加大专业课程在教学中的比例,让专业课程和就业知识更加接轨,加大实训课程的力度,加快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改变传统式的教学模式等。

结合企业和毕业生的反馈意见,依据职业能力分析结果将建筑信息化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分解为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能力、建筑工程造价电算化能力、建筑图形图像处理能力、网页制作与网站管理能力等职业能力,并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能力进阶规律设计课程体系。

图表2

建筑工程行业需求篇3

【关键词】高职建筑经济管理培养目标定位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建筑经济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与造价审计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JKGHaD-0462。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26-02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专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一个至关重要和值得研究的问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否准确,对专业教育的方向有直接的影响,必须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确立准确的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可行的培养方案,才能培养出适合市场发展和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考虑因素入手,剖析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定位,为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符合国家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宏观定位

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符合国家对高职培养的宏观定位,应为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思想素质上应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思想道德修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文化素质上要求学生能应用语言文字等手段进行信息,思想,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具备正确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造价和建筑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术,具有建筑工程施工组织、工程造价管理、合同管理、建设项目可行性及投资效益评估、项目投资预算、工程成本控制和工程财务管理等能力的职业素养。

二、认清建筑行业发展现状,顺应建筑行业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业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建筑业全行业始终处于持续扩张状态。行业销售额持续扩张,从业人数不断增加,行业内资质以上公司数量持续增长。资金和劳动力保持持续流入,这些都标志着建筑业经济发展势头的茁壮、旺盛,以及经济界对这种势头的认同。与此同时,也对建筑业的管理现状提出了质疑,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应用,促使建筑企业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也由过去的注重施工过程管理转向对整个项目的整体管理,工程造价控制和项目资金管理(即财务管理)运作成为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建筑管理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较低,且大多是只懂工程项目技术,不懂财务技术的人才居多,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不断涌现,甚至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为建筑行业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应认清建筑行业发展现状,顺应建筑行业发展趋势。鉴于目前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且未来发展空间大,工程造价控制和项目资金管理(即财务管理)运作成为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应以培养出兼顾工程造价和财务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目标。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应当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技能型、岗位型、应用型、职业型人才。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就必须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根据市场的发展规律,发展状况和人才的供求状况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在专业建设上应采取务实的办学态度,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合理定位,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合理的教学计划并加以实施。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工作的大力推进,建筑业的发展也也被推向了高潮,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技术也越来越高,对具备建筑工程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及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等综合素质的经济管理人员需求量加大,然而,从全国范围内看,目前仅有少数院校开设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且培养目标定位单一,即:要么是造价员方向、要么是建筑会计方向,同时兼顾造价和财务的几乎没有,同时,我国高等院校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教育与企业实际发展相脱离,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往往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明确、规范的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和要求。因此,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把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四、以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对应岗位群及能力分析为基础

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以对应岗位群及能力分析为基础。通过实际调查和走访,与行业企业人员共同分析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员的具体工作岗位以及岗位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完成这些工作应具备的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整理研究建筑行业招聘岗位要求的资料,并针对性地走访了造价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咨询业内人士,归纳出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对应岗位群及能力分析表,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总体上来说可以归结为两个部分,财务管理能力和工程造价能力。财务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能力紧密联系,互相补充。而工程项目资金管理能力即财务管理能力的有效发挥需依赖工程造价专业技能的支持。因此将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财务管理和工程造价方向兼顾,既考虑了学生就业所需的能力,又兼顾了学生的职业发展,建筑企业的实际需要。

五、总结

通过对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建筑市场人才需求和相关岗位群职业核心能力分析,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建筑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系统掌握财务管理和工程造价基本知识,工程造价控制和项目财务管理能力兼顾,能在造价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等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侯玉印等.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导向[J].教育与职业,2005.

建筑工程行业需求篇4

[关键词]工程质量;失控;质量管理

一、工程质量失控的原因

(一)建筑单位方面

1、对图纸设计考虑不周,重视度不足

一个项目在完成规划后便开始进入工程的施工设计中去,任务书是施工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实际运用中,由于设计者对任务书思量不周,考虑不全面,使得任务书中存在纰漏,从而不能向施工单位提供明确的设计要求,这样一来,施工单位在进行设计施工时只得根据传统的施工设计进行。这边使得最终的建筑与要求不符,在使用时存在问题,而这时难以进行再次改动。因此可以说设计任务书是建筑质量的关键因素。

另一方面便是建筑商对任务书的重视度不足。在实际运用中,建筑单位对图纸的考虑仅仅停留在建筑专业,即建筑的整体形象,建筑的内部格局以及建筑的使用功能等。对于其他专业的审查和配套设施的思考则相对欠缺,这便使得建筑的最终设计与建筑的配套设施不相匹配,出现设备配置不合理等问题,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2、洽商变更随意签订

洽商变更的随意签订也是造成工程质量失控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洽商变更是对工程图纸的一种完善和补充,起到“后卫军”的作用,是对工程设计进行完善的一个环节。但是在建筑洽商变更中却仅仅考虑了部分需求,而忽视了整体的要求(例如盲目增加线路支路或是电容量可能会造成整个电路系统的故障,变更不当可能会对整个采暖体系产生影响)所以说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洽商变更不当也是工程质量失控的原因之一。

3.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

现场的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也是造成建筑质量失控的原因之一。首先,在建筑过程中,建筑人员一味的按照图纸的要求来进行现场施工,但对于图纸中不符合实际需求的地方并没有依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这边导致建筑存在质量隐患。虽然通常情况下图纸是设计的依据,图纸的设计也是经过不断地分析的,但是在实际过程中难免存在不可控因素或是思虑不周的地方,这时便需要现场管理人员发挥其职能。其次,建筑管理人员专业度不足也是影响建筑质量的重要因素。虽然有些建筑管理人员有较强的责任意识,但是由于其专业水平不足,使得他们难以发现建筑设计中存在的失误,这便导致建筑质量问题难以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调整。[1]

(二)设计单位方面

1、设计单位专业配合度不足

设计单位在各个专业之间的审计深度不足,各个专业、各部门间未能形成良好的配合,这边造成施工过程中专业设计的图纸存在冲突和矛盾点。在这些问题中,电气设计与设备设计中往往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像是在有些设计图纸中,不同的部门再设计图纸时给同一个场所设计了不同的功效,这边造成施工过程中的混乱。

2、技术处理度不足

有些单位对图纸有特殊的要求,但是在设计图纸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使得在图纸设计过程中缺乏认真有效的处理,仅仅按照常规要求去进行设计。例如有些住宅楼为了提高住宅楼的舒适度,增加采光、扩大住宅,面积、提高观景效果,而将某一处窗户改为观景窗(即飘窗),但是在实际实际中却仍旧采取了旧式的窗户设计,这便使得居民在观看外部风景或是使用时降低了舒适度,无法满足住户的实际需求。

3、设计理念落后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度日益提高,传统的建筑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改变设计理念,使建筑符合人们的需求标准是提高人们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传统设计理念的制约及设计师设计思想的老化等问题使得现如今的设计建筑存在样式古板,格局老旧等问题。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仍旧无法摆脱固有的建筑观,这种设计理念与人们目前的需求相脱节,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2]

(三)施工过程方面

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失控原因便是对建筑材料和建筑制成品的把关不严。工程材质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和保障。没有好的建筑材料便无法保证施工质量的优良。但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建材市场管辖不严,建材质量良莠不齐,品牌多样,多样化的建筑品牌和多层次的建筑质量使得人们无法做出有效的抉择。再加上有些建筑商为谋取差价而选择价格低廉、质量稍差的建材,便使得建材质量存在问题,建材是构成建筑的基石,没有一个良好的建材质量作为建筑保障,建筑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二、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一)建筑单位方面

1、加强对任务书的重视

任务书在工程的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建筑的最终设计、建筑的使用和建筑工艺的优劣起着先导性和指令性的作用。因此只有加强对任务书的重视,才可以更好地保障设计方案、图纸更好地进行,将设计思路、技术工艺和设计要求更好地传递给设计者,使设计单位更好地进行,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便需要设计单位加强对任务书的重视度,将任务书的设计真正落实到位,在进行任务书的设计时便对建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是在施工中索要面对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困难和所造成的困扰。其次也应当加强任务设计方与建筑方的互动交流,,使得图纸在工艺设计,设计要求,建筑需求等方面更好地体现建筑要求,使任务书更加的完善,更好地保障图纸的设计质量。[3]

2、重视对图纸的补充完善工作

图纸是整个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影响着建筑建设和最终建筑质量的优劣,而洽商变更对于矫正图纸中存在的失误,弥补图纸中的不足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洽商变更环节,设计单位应当重视对图纸的补充工作,找到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讨论,制定方案来减少问题的产生,使设计图纸更加科学。以使得建筑在建造过程中减少问题的发展,使建筑物符合人们的需求。

3、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专业素质

作为工程建筑过程中的主体,施工人员的素质对工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专业素质不足的问题应当加以重视并进行调整。首先应当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感,通过入岗再教育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进行培训,让他们认识到自身在工程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同时可以将工程质量与管理者相连,提高他们的对工程质量的关注度和主动度,使得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工程质量的监管过程中。[4]其次应当注重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一方面应当寻找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使得管理专业化;另一方面应当对员工的专业素质进行重视,积极组织管理者进行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使得他们可以更好的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降低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率。

(二)建筑设计方面

1、提高各专业的配合度

建筑设计是一个全面、庞大的工作,它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努力。单方面的努力难以高效完成建筑的设计。[5]所以提高各专业的配合度是建筑设计中所应当重视的。首先,各部门、各专业之间应当加强联系,彼此交流沟通,提高整体的默契程度。其次,各专业的人员应当提高合作意识,认识到合作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从自身入手,提高各专业间的配合度。

2、注重技术方面的问题

设计师在对图纸进行设计时应当与单位的建筑需要和建筑风格相适应,在设计图纸时应当重视单位对图纸的要求,与单位进行沟通交流,看他们是否有着和原本设计方式不同的理念,及时的调整设计方案,令设计方案更加合理。同时也应当注意到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根据人们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方案的设计,令方案更符合人们对实际的需求。例如为了节约建筑空间和实际建筑成本而将地上车库改为地下车库;为提高观景度和实际建筑面积而将窗户改为观景台;为方便人们同行,提高建筑舒适度而将单元楼大厅及单元门设计的尽量宽敞等。

3、更新设计理念

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应当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这便要求设计师一是要注意了解时展的趋势和人们的需求变化,认识到现如今人们的需求状况,根据人们的需求状况来进行设计;另一个是设计方也应当注意到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及时让设计师进行交流学习,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提高他们的设计技能。[6]

(三)严把建筑材料关

建筑商在进行建材的选取时一定要注意对建材质量的关注,首先一定要多加辨别,选取质量较好的,品牌认证度高的,有保障的建材,确保建筑质量;另一方面建筑商要认识到建材选取的重要性,认识到其对建筑、对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性,使人们有一个良好的建筑环境;最后建筑商一定要树立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切勿因一己私利而盲目选材,造成建筑质量失控。

三、结语

总之,从我国目前的建筑行业来看,建筑市场过于膨胀,这与我国的实际建筑需求量和我国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相应的人才供应量不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质量失控问题无可避免。只有及时认识到工程质量失控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确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才可以不断地降低工程质量的失控情况,更好地促进工程业的发展。

四、参考文献

[1]赖德贵.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8(22):53.

[2]胡爱萍.建筑工程质量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08(2):164―165.

[3]王宏铭.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探讨[J]科技资讯,2008(2):67.

[4]潘玲.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工程质量[J].山西建筑,2007(35):251-252.pmt

建筑工程行业需求篇5

关键词:高职高专;建筑装饰技术专业;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改革

0引言

建筑工程装饰是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建设市场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建筑装饰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国一直在探索与完善建筑工程装饰行业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对建筑装饰行业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目前,对于高职高专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的《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是否需要开设及教学内容设置的问题众说纷纭,主导观点是在建筑装饰技术专业既不需要做结构设计,也不需要做结构施工,只需具备建筑装饰设计、装饰施工、装饰预算等能力,因而对《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要求不高,教学内容应力求简单。笔者认为,教学应紧跟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的进程,研究建筑工程装饰技术人员所需知识结构的变化,从而确定高职高专装饰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持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适应建设市场发展的需要。

1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概况

1.1建筑装饰行业目前发展形势

建筑装饰行业已经成为建筑业中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是一个劳动密集行业。建筑装饰行业是随着房地产热潮的逐步兴起,快速成长起来的朝阳产业。近些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装饰行业愈加显示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市场增长空间以平均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中国建筑装饰材料行业也随着房地产、建筑装饰业的发展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装饰材料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材料主导产品不仅在总量上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而且人均消费指数已接近和高于世界先进水平。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加强,建筑装饰行业不仅在建筑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作用日益突出,同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加快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提高行业整体运行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提高企业管理和设计、施工的信息化水平,将是实现建筑装饰行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据统计,2008年建筑装饰行业产值达到了16000亿,占GDp达6%。2008年房地产投资超过3万亿元,商业地产带来的会所、公寓、宾馆、商场的精装修市场将急剧膨胀。随着国家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的出台,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增加将创造大量剧院会堂文化类设施的市场需求。随着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的陆续召开,将催生大量的体育场馆建设及配套建设。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中十项措施中有5项与建筑装饰行业息息相关,铁、公、基的投资强度势必带动机场、车站等的需求大量增加。金融危机给众多行业巨大冲击,而我国建筑装饰业似乎是一个例外。2009年建筑装饰行业总产值约在1.85-1.9万亿元之间,比2008年总体增长15%左右,解决了1500万人就业。2010年GDp增长幅度为9.9%,建筑装饰行业总产值约在2.1万亿元之间,保持了近15%的年增长率。

1.2建筑装饰行业目前发展需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建筑装饰行业极大发展,迅速扩大了对装饰设计专业人才的总量需求;另一方面,建筑装饰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相对滞后,行业人才素质普遍偏低。建筑装饰业的现有从业人员中,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比例均不足1%,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或建设职业技能岗位证书的人员占总数不足5%。今后10年,需培养技术与管理人员约150万人,年均增加约15万人。这些因素都造成了目前实用型专业设计人才严重不足的局面。因此,在建筑装饰行业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显得尤为重要。

2建筑结构设计改革

现阶段我国建筑结构设计采用“平法”,这是对1995年通过建设部科技成果鉴定的“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的简称。通常认为“平法”只是结构施工图的一种表示方法,其实质则是对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

“平法”将结构设计图分为两块:一是结构设计的创造性内容,二是节点构造。结构设计师只需将结构设计的创造性内容,即结构构件的截面型式、尺寸及所配钢筋规格在构件的平面位置用数字和符号直接表示,再与相应的“结构设计总说明”与梁、柱、墙等构件的“构造通用图及说明”配合使用即可。“平法”最大特点是易掌握全局,易进行平衡调整,易修改,易校审,易控制设计质量,改图可不牵涉其他构件。与传统方法相比,可使图纸量减少65%~80%,与梁柱表法相比,可使图纸量减少30%~40%。“平法”可使施工工程师比较容易地对建筑结构形成整体概念,有利于施工质量管理。此外,“平法”对节点构造的研究、设计与实现施工专门化提出了更规范的要求,可促进结构设计水平的提高。

3建筑装饰行业人员面临的挑战

近些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装饰行业愈加显示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30-50年建筑装饰行业都处于一个高速上升的阶段,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加大专业设计人才培养力度,以解决建筑装饰企业对工程化、复合型专业设计人才的迫切需求。

建筑装饰行业人员涉及装饰设计、装饰施工以及装饰概预算等工作内容,全面型技术人才需求量大。长期以来,由于角色分割,导致我国建筑装饰行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目前,专业人员的水平总体上较以前有了提高,但仍然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全面型综合性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既要能掌握建筑装饰设计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建筑装饰材料,具有建筑装饰工程设计的能力;又要能掌握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程序、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能进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具有建筑装饰工程组织、施工和管理的能力;同时了解掌握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原理和方法,具有装饰工程预(决)算的编制能力;最终成为具有从事一般建筑装饰企业经营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能力的人员。

4建筑装饰行业人员的岗位分工与教学现状

4.1建筑装饰行业人员的岗位分工

第一阶段:实习生、学员、建筑装饰施工员(掌握基本的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程序、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能进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装饰建材公司设计员(掌握建筑装饰设计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建筑装饰材料,具有建筑装饰工程设计的能力)等。

第二阶段:项目经理(具有建筑装饰工程组织、施工和管理的能力)、预算员(掌握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原理和方法,具有装饰工程预、决算的编制能力)、施工监理师(装饰方向)、装饰公司经理助理等。

第三阶段:装饰公司预算经理、总经理(具有从事一般建筑装饰企业经营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随着建筑装饰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其管理逐步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一名装饰行业人员需要同时掌握装饰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造价控制等方面的综合知识,从而促进了装饰行业人员执业的专业化全面型发展。

装饰行业人员要做好本职工作,一方面需要有较广的知识面,另一方面需要进行更加专业的研修与实践锻练。这种需求对高职装饰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提出了明确的指向。

4.2《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教学现状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作为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一直是难点课程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程内容丰富且复杂。本课程主要由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两部分构成,具体包括力学基本知识,建筑结构计算基本原则,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承载计算,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的构造要求,结构施工图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能进行结构的受力分析与简单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理解结构计算的基本原则,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与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并能理解施工中的一般性结构问题。

2)课程学时少,实践教学缺失。我校2008、2009级、2010级学生本课程学时72学时,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实践课很少。本课程的理论源于生产实践,是对前人大量工程实践的经验总结。课程的特点要求学生通过实习、参观等多种渠道向工程实践学习,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课程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结构原理。

3)学生基础差异大。建筑装饰技术专业是文、理兼收专业,生源中有一定比例的文科学生。文科学生学习本课程有相当的难度,理科学生也有一部分人基础较差,职业目标不明确,缺乏克服困难的动力,加上本课程内容丰富,连续性强,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前面的内容没搞懂,后面就难以继续学习。另有一部分学生则对建筑业感兴趣,职业目标比较明确,打算将来从事与建筑相关的工作,希望能多学一些结构知识,多进行一些训练。

5课程改革的思路

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决定了装饰行业人员专业发展的趋势,结合学生现状,高职高专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分为基本目标与发展目标。基本目标:毕业生能独立完成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装饰设计、装饰施工和造价控制工作。发展目标:能协助建筑师进行建筑装饰工程全过程管理与控制的应用型、操作型、复合型高职人才。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对《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可作如下改革。

1)将《建筑力学与结构》由必修课程改为专业限选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基础,将装饰专业的学生按设计、施工、预算三类进行分类。选择设计类的学生可选修本课程,增加大量实际工程设计实例,力争从建筑师的眼光出发,从设计工作的顺序思路去研究建筑结构问题;选择施工和预算类的学生应加强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以达到熟悉结构设计原理、掌握结构构造原理、熟练识读结构施工图、掌握结构施工技术与组织的要求,以适应工程全过程施工管理及造价控制的需要。

2)整合课程内容,增加课程设计实训,强化核心能力的培养。装饰设计与装饰施工、装饰预算是装饰技术人员的核心能力,目前的教学将该能力的培养放在多门课程中完成,《室内设计》课程侧重装饰设计,《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侧重了解建筑力学与结构知识,《建筑装饰制图》、《建筑装饰构造》、《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侧重装饰施工。在教学中,《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必然会涉及结构图,《建筑装饰制图》、《建筑装饰构造》课程重复配筋方式原理的讲授,《建筑工程装饰概预算》课程钢筋用量计算又会涉及结构图的识读,课程既交叉又割裂,不利于学生学习。因此,课程改革的思路应是整合课程内容,增加课程设计实训。以楼梯的教学为例,《建筑力学与结构》理论教学完成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完成楼梯结构计算的课程设计实训;然后在建筑识图课程中将自己的草图绘成结构施工图,在工程概预算课程中按自己的结构施工图计算钢筋下料尺寸,完成工程量清单计价;最后,根据下料表,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楼梯模型。通过连续的课程设计,学生才能将所学的知识串起来,变为实际能力,同时也能体会到学习与创造的快乐。

3)利用寒暑假扩展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发挥主动能动性,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到施工企业与设计单位参与图纸会审、技术交流、钢筋下料等工作,到实践中学习,增强专业意识。

6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程的改革必然带来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将建筑力学结构知识与工程实际、生活实际相联系,尽量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才能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复杂的知识。

1)采取多媒体教学。学生初次接触本课程,对结构构件与体系非常陌生,对节点构造、钢筋锚固、搭接、弯起、截断等不理解,教学中应多用直观图像演示结构的细部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很快地熟悉。

2)增加力学实验。讲授构件承载计算前,可先组织学生观看梁、柱等构件的破坏实验,直观感受能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承载力的计算原理。

3)组织到施工现场参观实习。加强学校和企业间合作办学,组织学生在工程基础隐蔽、钢筋隐蔽、主体验收前到工地现场参观学习,了解工程实际要求与规范的执行情况,增强学生学习的紧迫感。

建筑工程行业需求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策略

引言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其质量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企业的形象好坏。好的建筑工程项目不仅推动了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还未其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由于我国目前很多建筑公司在施工项目管理还是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导致衍生了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建筑公司的发展和经济收入,因此为了提高建筑公司的竞争力,必须改革管理模式,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水平。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1.1市场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如果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注重施工的设计方案,唯有这样提高建筑公司的竞争力。为了符合现代建筑市场发展的标准,必须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工作,确保工程的质量。

1.2科学管理理论发展的需求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是现代科学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需求。在以往的建筑工程管理中,由于使用的设计方案较为传统,不能适应现代建筑发展和施工的需求,因此,需要将其中与科学管理理论发展中不相适应的部分去除。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意识对建筑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为了符合目前建筑市场发展的标准,需要引进最先进的项目管理,才达到科学管理理论发展的要求。

1.3维持企业的生命力

为了保持建筑企业的生命力,需要向其注入新鲜血液,就必须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都要引进大气建筑工程的每个施工环节。建筑工程管理还是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会导致在施工中出现许多的问题,因此改革建筑工程管理的模式,才能避免管理不当带来的负面影响[2]。为了维持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企业中所有运用到的软件和硬件都要是目前建筑行业中最先进的,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合理的安排施工方案,协调好各个部门人员的工作。建筑的项目、企业和项目之间属于三角对等的关系,保持三角之间关系的平衡,需要严格的约束,将责任细分,并进行不断的奖励措施,才能提高施工管理实施的有效率。所以创新不仅是维持企业生命力的新鲜血液,还决定l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优劣。

2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和管理的目标

2.1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虽然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不断的提高,但是在建筑市场中仍然使用的是密集型的发展模式[3]。这种传统的模式并没有融合现代的建筑技术水平、设备和装备,在使用这种传统的模式惊喜工程项目的管理会衍生出高污染和高耗能这两种问题。因此必须提高工业化的水平,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才能扭转现在的局面。在建筑工程项目的组织结构和施工质量一直属于中下的水平,现在的建筑市场不够合理和科学,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建筑工程的需要。

2.2建筑工程管理项目的目标

在建筑工程中需要具备三个客观条件才能达成竣工的要求,这三个条件分别是施工人员、项目施工方案和开发商,这三个条件中每一个单位的工作目标都有很大的区别,虽然都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不同,但都是为了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每个部门都是以短期目标为出发点。在短期目标中遵循的原则是各个单位要选择与自己相符的建筑计划进行活动,唯有遵循短期目标的原则,才能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问题,提高建筑市场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当建筑产品卖出,就是代表建筑企业得到了经济利益。

3建筑工程下项目管理的创新策略

3.1项目管理理念的创新

建筑企业中的各个部门之间员工默契的配合,才能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理念的我创新。建筑企业对于施工部门人员需要进行多次的培训和宣传,同时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多层次和多角度的宣教,让施工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可以树立正确的市场理念和科学管理理念。这三种理念都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的建筑市场中市场的导向管理理念统称为市场理念。在建筑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中,施工企业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由于施工项目与建筑施工企业样的职能不同,对于市场的运用规律不能完全的把握,导致一直以来建筑建筑企业与施工项目没有能超越现代建筑市场的范围。为了改善这一种情况,需要在建筑施工企业员工和施工项目部门的基础上增加创新策略,才能够稳固建筑企业的竞争地位,体现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效果。科学管理理念对象是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包含的元素有很多,要想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就必须将多种构成的元素进行优化,用合理且科学性的方法来整理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

3.2项目管理责任制创新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一般都较为庞大,在工程施工中会分好几个环节来完成,导致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施工管理的难度都增加了不少。为了减轻合同管理与施工管理的难度,必须突出工程的主体地位,制定出有效的措施,指出工程中每个施工项目的要点。除此之外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也尤为重要,因为其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必须将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核心。对于负责建筑工程的项目经理,需要让其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对于自己所管辖的范围内各个施工部门人员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确保施工项目可以系统化的进行。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包含了监督机制、分配机制和市场机制,这三种机制需要进行良好的落实,才能保障各项管理制度的顺利进行。

3.3造价控制层面的创新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中,需要重视造价控制层面的创新。造价控制1层面创新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建筑企业拥有完善的造价管理系统。基层员工与工程项目负责人与企业法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属于对等,造价控制系统是由这三者来管理的,因此要协调死难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其次,三者之间的职能都比较明确。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法人占据重要的地位,项目负责人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工程款项的回收、施工的质量和管理的进度,基层员工是项目管理基础。三者之间的相辅相成才有利于构建出完善的造价管理系统。

结语

为了顺应现代建筑市场发展的需求,必须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地位,才能让企业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明轩,周鹏.关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策略的要点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2,10(16):11-14.

[2]魏雄玲.探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0(8):24-25.

[3]刘占.建筑工程项目1管理的创新探讨[J].中华民居,2013,10(9):24-25

作者简介:

建筑工程行业需求篇7

关键字:建筑行业;工程管理;信息化

一、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是在建筑工程中运用高科技信息化技术,提供有效数据交流共享平台,对每个环节全方位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出存储信息的数据库,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信息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组织形态、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思想的变革,近几十年来,信息在建筑工程管理的各个领域已经开始飞速发展。对于目前来说,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很多建筑单位对于工程的信息化管理不够重视,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技术的认识不足,其认识和观念有待转变。此外,目前为建筑工程开发的一些信息化软件操作复杂,使用起来也不方便,这是导致建筑工程的人员参与度较低,从而致使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缓慢,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管理的效果和质量。所以,我国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现状急需改变。

二、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存在问题

(一)仍采用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运行程序较难适应于信息化需求,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要求企业提供统一的管理模式,而部分企业在原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程序没有很大改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信息化的发展。另外,有的企业只在单方面要求信息化满足现有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使得信息化的发展偏离了应有方向,没有达到发展信息化与企业管理相结合。

(二)缺乏研究开发信息化的能力

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化的开发是投入巨大的任务,除了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还需要技术上的支持,对于技术人员的需求也非常高,因此,对于一般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见效慢、投入大以及建设周期长,通常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持信息化的开发能力。同时由于信息化的研发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因此即使委托专业单位开发或者从外部购买也需要较高的成本,而这样的投入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很难收回,这是阻碍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建筑工程管理中缺乏信息化统一标准

目前,我国没有出台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统一标准,行业内部的信息化无法进行有效信息交流,资源得不到优化、整合,因此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中信息化缺乏信息化统一标准。在建筑企业内部,由于缺乏建筑工程管理中统一信息化标准,不同软件信息无法在企业不同部门间共享信息资源,各环节信息数据无法进行有效交流、相互关联,很多基础工作在工程管理的不同环节重复进行着,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数据的质量。

(四)建筑工程信息化存在误区

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信息化误区就是只要有了计算机、局域网就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大部分建筑工程主方、设计施工方以及监理方的信息交换仍然采用纸介质来进行交流,而没有因为推进信息化而有所改变。作为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根本前提就是必须数字化,信息化交换必须是在电子介质或网络上来进行交流。而现阶段建筑企业信息化充其量只不过是建筑工程管理的工具,并没有带来任何工作模式的改变。

三、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管理的完善建议

(一)构建建筑工程管理一体信息化系统

受建筑行业工作程序的影响,项目在招标过程中应采用大量的地方行业定额,这些内容管理信息化体系庞杂、数据量大,运用标准灵活,是各建筑企业必须遵守的内容。建筑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定额成本、计划进度、资金、质量安全等内容,是工程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作为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在研发、使用过程中必须考虑以上内容影响,突破建筑工程各部门单一应用的局限,科学地将各项内容有机地统一联系起来,实现各项目部与各相关工作关系形成一个全方位的一体信息化工作环境。

(二)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开发研发能力

在如今社会,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在不断提高建筑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建筑行业的信息化研发能力,这就需要企业适时引入专业人才参与其中。建筑行业要以最经济、最合理的资金投入,加快更加适应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需要的国产建筑信息化软件和相关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应用,争取开发出符合建筑行业自身特点的信息化系统,做到性价高和符合实际。比如,有些建筑企业都建立了内部局域网,并自行开发了信息化系统,还有企业引进了专业信息化管理软件,并在日常管理中进行应用。

(三)创建以数据为中心的建筑工程模式

信息化管理过程是项目各参与方之间流动、传递信息的过程,传统的管理模式,信息都是以书面通知、电话等方式缓慢和重复进行,任意环节信息的获得在有关部门的协作下才能顺利完成,一定程度上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有所降低。为了避免出现建筑行业信息化的重复工作,加快信息数据的传递速度,从而保证信息传递质量。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必须以数据为中心,项目参与者工作职责、内容以数据为依据,实现一次输入、多次使用的信息化项目,只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信息化系统将实现建筑企业业务的自动流动。

(四)建筑企业在观念上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在推进企业信息化的中.不同建筑行业必须从自己的实际情况需求出发,确定本企业的信息化,不可盲目照搬。目前,有的建筑企业建立了局域网和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大部分企业还只限于使用工程招投标系统、财务管理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单项办公应用软件,信息化的总体水平较低。今后,企业一方面要继续完善已有的信息化工作成果,使用数字化,同时结合公司新发展战略,展开具有前瞻性信息化基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能够充分享受政府和社会的公共资源,参与社会电子认证体系和信用系统采用网络公共服务数字化系统。

总之,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将其管理模式信息化是其改革创新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生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全球信息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遵循一定的研发步骤是开发高质量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系统的根本保障,对建筑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共享,提供一个良好的协同工作环境,进而提高建筑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因此,不断加强完善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是建筑产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必将会完善自身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从而带来整个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惠钦.建筑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开发应用[J].施工技术,2008.

[2]李钧.刍议我国建筑行业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状况[J].山西建筑,2011.

建筑工程行业需求篇8

关键词:工业建筑、管理、问题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大力发展,工业建筑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对于工业建筑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工业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工业生产安全,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际的工程中去解决,以提高工业建筑施工质量,提高企业单位经济效益。

二、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工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工业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由于工业建筑过程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导致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并且需要严格按照技术专业人员以及管理工程师制定的施工技术标准去进行操作,才能保证施工质量。就国内目前工业建筑施工工程,还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并且由于一些利益原因,对于施工质量的操作不是非常规范,这就导致工业建筑的施工质量出现严重的问题,进一步影响建筑的安全使用。

第二,工业建筑施工进度管理;对于工业建筑施工来说,其进度直接影响着建筑的经济效益,对于施工单位以及项目投资商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目前,由于工业建筑项目中设计方、投资方以及施工方之间沟通以及建造材料供给、资金运营等方面都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导致工程施工延误,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施工进度控制,争取在施工周期内完成过程,以保证其经济效益。

第三,工业建筑工程施工验收管理等。建筑工程施工验收作为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对于工业建筑质量来说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一些工作人员疏忽,导致建筑工程在验收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致使建筑在投入使用后出现事故,直接威胁使用者生命财产安全。

由此可见,我国工业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真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工业生产命脉,更关乎到民生问题。因此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工程中进行严格管理,以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工业建筑从建造到生产的安全。

三、工业建筑工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以上工业建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一些实际可行的方法,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提高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控制。

首先,由于工业建筑一般需要大跨度的空间,这就需要在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计算要求进行相关问题的处理。因此,施工队伍在技术人员选择上相对严格一些,保证专业技术人员能够解决在施工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并且在施工技术中各个不同工序的衔接上也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以保证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其次,在工程施工中,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并由施工管理队伍进行监督检查,以提高施工人员的规范操作意识,提高施工质量。对于一些比较隐蔽的工业建筑工程,更加需要管理者的监督管理,已达到原有设计要求。

二、控制工业建筑施工进度。

工业建筑工程进度就是从项目确定、设计、资金预算、工程施工到工程质量验收所需要的时间。因此,对于过程施工来说,需要加强其进度管理,保证在施工工程周期内完成所有工作,保证工业建筑过程经济效益。具体做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需要确保工程款,使建筑施工按照设计进度运营。一旦工程款出现问题,就会引起施工人员罢工、施工材料短缺等现象,进一步影响工程进度,所以必须保证工程款到位。其次,需要加强施工方、设计方以及投资方之间的交流,一旦工程中出现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可以及时进行商讨研究可行办法,及时解决问题。最后,施工管理者需要保证建筑物料的供应以及材料质量、设备等,禁止工程使用人情料、以次充好等现象的出现。并且在物料管理储存等方面需要严格按照生产储存说明进行,确保建筑材料以及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不出现问题,保证施工进度的照常进行。

三、加强工程施工验收。

对于工业建筑工程来说,一般的项目施工验收只需要施工队伍专业人员验收即可,但是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项目则需要技术管理工程师按照设计图纸、国家相关规范以及施工质量标准进行严格检查验收。这就需要施工队伍加强对验收工作人员的教育,以提高其职业意识,保证施工质量。并设立一定的监督检查部门,确保工作人员在验收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故意放低验收标准,以谋取私利等。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工程验收部分,需要施工队伍首先进行自检,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交由项目工程师进行验收并判断是否符合施工质量要求,同意交工。

我国工程管理起步较晚,在某些方面经验还是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借鉴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将其融入到外国的工业建筑工程管理中进行重新改造,以适应外国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提高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提高工程管理者的素质,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管理效率,保证施工质量。

四、总结

总得来说,我国工业建筑工程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逐一去解决。对于工业建筑工程具体管理办法,我们还需要向先进国家进行借鉴学习,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研究,以提高国内工程管理控制。保证工业建筑在投入生产使用之后,尽可能少地出现质量问题,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使我国工业经济健康积极向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慧来;浅谈如何加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管理[J];民营科技;2011,(03)

建筑工程行业需求篇9

建筑工程管理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而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创新模式进行应用和发展就能够为建筑工程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因此,在建筑工程建设当中,需要通过使用创新模式来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1、建筑工程管理中构建创新模式的重要意义

1.1顺应时展的必然要求

创新不仅满足建筑单位自身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信息技术时代的要求,想要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出局,事先占有有利位置就必须要进行创新;对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质量,确保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社会发展的大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全球一体化进程逐渐深入,工程管理也在向国际化发展,管理模式创新也是顺应国际潮流的发展要求。

1.2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可以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都十分激烈,建筑企业对于采用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是其在新形势下应对市场竞争,在竞争中占据主动权的保证。建筑企业需要采用信息化、科学化以及全面化的全新管理手段来应对市场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和对行业的新的要求,企业以求利用创新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管理效率,同时还能降低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综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1.3实现科学管理的客观需要

工程管理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如何将工程管理理论转化成为实用的管理手段,这就是实现科学管理的主要目标。建筑企业应该认真学习科学工程管理,并应用到实际工程建设中,为创新工程管理模式提供可靠的理论和经验,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企业的生产力。管理模式创新逐步深入必将把科学管理应用于施工生产实践中,更方便管理人员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1.4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创新的管理模式涉及企业管理和企业生产的方方面面,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管理质量,更能促进企业合理优化配置企业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建筑企业在施工建设的过程当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工程建设的进度与质量,因此,需要将创新模式运用到工程管理当中,在创新模式的管理之下,要求企业管理者根据企业岗位的性质,来进行人员的安排工作,然后,再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计划的制定工作,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建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务必要采用创新的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建筑工程创新管理模式的应用以及发展

2.1建筑工程管理观念的创新

意识观念是行动的导向,只有树立创新的意识才能真正做好对工程管理理念的调整,实现建筑企业管理创新。就当前而言,结合国内建筑工程发展实际情况,建立具备弹性生产力、刚性产业结构和贴近市场需求为特点的科学组织体系已经成为未来长时间发展的核心内容。从建筑企业高层管理领导者到企业各部门人员,都要学习创新的建筑工程管理观念,使之形成企业自身上下一致的创新观念,提升企业自身人员的素质和企业的整体素质。具体的,企业管理人员需处理好质量、成本、工期、安全这四大目标要求,根据这四大目标要求制定符合现实实际的方案。

2.2管理模式的创新

2.2.1管理模式在技术上的创新

技术创新直接关乎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加快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不断培养技术与管理复合型、技术与经济复合型以及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步伐,为企业技术提升奠定重要基础。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计算机软件处理信息数据和资源实时共享,减轻工作人员工作负担的同时提高管理效率。为此,加快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还要加快管理技术的调整变化以及创新,这样才能速度快、效率高、质量好的实现建筑项目的建设任务。

2.2.2调整管理机构组织结构与机制

第一、组织机构要符合弹性生产力原则,对工程管理和施工过程进行职能分离,在施工制度上具有弹性。第二、工程管理组织机构要符合刚性结构原则,建筑企业可以直接与业主签订合同承包工作。第三、工程管理要满足市场的需求,因为许多工程是跨省份跨地区生产经营的,在管理模式上就不能采用高度集权式的管理方式,这样会影响施工过程中决策的及时准确的下达,也使管理成本增加了。工程管理部门在机构设置上要符合市场的需求,要把权力适当下放到工程运行部门,建立起高效灵活的工程管理组织机构。第四、要满足降低管理成本的要求,工程管理组织机构为了实现行政低成本的要求,要将管理部门的分支机构进行剥离,防止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过程支出过多。

2.2.3利用peRt法则

项目进度计划是项目体系实施过程中的核心部分,更是项目管理和项目控制的前提依据,是其他计划得以开展的基础。编制较为合理、科学的项目进度计划已经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所在。当前,较为科学编制方式,主要是指利用peRt法则,将项目作为系统从整体出发,将系统中所需要各个相关要素利用网络图形式展示出来,并利用图形分析和时间参数等进行计算,以预料项目进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众多影响因素,统筹安排优化目标,让项目实施能够按照计划和目标向前实施。

2.3建筑工程管理体制的创新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发展应当着眼于优化工程各项制度。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应当积极的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现代工程管理制度体系,并且在此次基础上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从而能够起到合理协调工程各方的责任和义务的效果。其次,为了能够更好的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责任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企业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的强化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来期待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并且增强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效的提高工程管理的实际质量。

2.4企业文化的创新

创新企业价值观和创新企业文化机制已经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要求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形象,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会呈现其特色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才可使企业健康发展。企业文化的创新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对企业的价值观进行创新,另外一方面是对企业的文化机制进行创新。而机制的创新,有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即激励机制、目标机制以及传播机制,在企业原来的基础上,对这三方面的内容进行创新。并巧妙的采用国外有效的技术、市场资源,对企业的内部与外部进行科学的协同,在创新阶段进行合理的转化。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国家所提供的创新资源基础之上,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建筑工程行业需求篇10

abstract:thispapermainlydiscussesthathighervocationalcollegesshouldvigorouslypromotethe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work-integratedlearningaccordingtoprofessionalconstructiondemand,establishthecooperationmechanismofschoolsandenterprisesoneducationandemployment;cultivatestudentswithsolidtheoreticalknowledge,practicalandinnovativeability,andprovideversatileappliedtalentsforthesocietyinordertoadapttotheneedsofthedevelopmentoftheindustry.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就业导向;专业建设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colleges;buildingdecoration;employmentguidance;specialty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3-0171-02

0引言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现在都在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经过我们调查,各院校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还在起步阶段,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结合的并不紧密,还未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真正的融入到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过程当中。近年来,各个高职院校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总体改观甚微。本专业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开设时间不长,建筑装饰行业的良好前景促使高职院校开设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然而各院校在专业建设上却存在着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需在行业现状和适用地方经济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对其专业、课程进行改革。

1建筑装饰行业及高职院校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基本建设的规模在不断增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为装饰业带来了新的发展。2009年,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工程总产值达到1.85万亿元,按照《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十一五”规划发展纲要》的预测,到今年,我国装饰工程产值将达到2.1万亿元。但由于我国建筑装饰行业起步较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我国尚未拥有国际化的建筑装饰行业龙头企业,行业集中度较低;行业管理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施工技术、装备比较落后,技术含量低,新技术、新工艺使用步伐和推广滞后;从业人员虽然队伍庞大,但从业人员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素质较低,不能适应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导致了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基于此,教育部在2004年重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中,确立了建筑装饰施工技术专业,从高职专业结构和培养人才类别的划分、统计和宏观调控,以及社会对人才能力结构的了解和毕业生的就业等方面进行了调整。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大多毕业于本科院校的建筑环境等专业,在教学中大多沿用了本科院校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占得比重大,实践技能不高。实践教学条件要求相对建筑工程等专业投入较大,如果招生规模不大,学校对实践教学条件投入的积极向不高,导致专业实践教学设施不足,难以培养技能型人才。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弊端日渐显露,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行业需求的矛盾日渐突出。

2专业建设要适应地方经济对专业人才的需要

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与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高等教育办学机构。但是,也必须正视一个严峻的问题,随着高职院校数量和招生人数的迅速增加以及各个专业的不断细化,如何选取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及教学改革思路都成为高职教育关键问题。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

随着我国建筑业蓬勃发展,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轻经济重技术”,从业人员和院校建筑人才培养上意识淡薄。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与国际上“经济引导技术”的做法不相适应。装饰业快速发展提出高职院校应尽快培养“面向装饰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人才”的要求。与本科院校不同的是高职建筑装饰专业侧重于生产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所培养人才应具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面向装饰业第一线提供应用性人才。因此,打破常规思维模式,按照地方经济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来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用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加快专业建设改革的步伐,培养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是当前专业建设所面临的一个主要课题。

3建筑装饰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建设原则

3.1培养目标建筑装饰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在其整体知识结构中,不仅需要深厚的艺术素养和专业常识,更需要坚实的社会实践经验。它既不同于高等院校的建筑学专业,也不同于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它要求学生既懂技术,又懂艺术;既熟悉设计方法,又掌握工艺流程;既有形象思维,又有理性思考。概括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具备审美、造型、设计、工程技术、组织协调等多方面的能力。根据专业建设需求,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力度,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机制;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社会提供宽口径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建筑装饰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建筑装饰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适应设计、施工、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围绕建筑空间重点学习建筑内、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方法与理论,擅长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装饰工程造价的基本理论,有较高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计算机设计水平的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前能够取得室内设计师、装饰预算员等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后能在建筑施工企业、建筑装饰企业、房地产及景观园林工程设计与施工等单位从事装饰施工、建筑装饰设计、室内设计等工作。

3.2专业建设原则高职院校的建筑装饰专业课程不能照搬本科的教学模式或是将其压缩化,我们应该根据行业发展的需求,着眼于具体建筑装饰业的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参照职业岗位的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技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这样就必然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为载体,以顶岗实习为手段,设置成集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建筑装饰专业是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综合产物,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具有专业理论知识面宽、生产实践技能特点差异大、综合职业能力要求高的特点,为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出受行业企业欢迎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按照行业人才需求,以能力为本位并融入职业认证重组整合教学内容,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出发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已成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