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程基本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26:45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篇1

(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福建厦门361024)

摘要:本文基于当前测绘信息化发展宏观背景,以地理空间数据处理为核心,以测绘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研究测绘工程专业中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比较分析计算机相关课程在国内高校测绘专业设置的现状和问题,并在课程设置、教材更新、教学方法方面给出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提出以空间处理处理为核心的“5-2-3”的课程设置结构,以期能提升测绘本科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的热情和效率,并以计算机相关技术作为纽带,拓广传统测绘基础知识体系.

关键词:测绘工程;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230-03

当前,地理空间信息、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已被认为是当今世界的三大新兴技术.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增幅超过300%.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年产值有望超越2000亿元.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科研领域,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内容涵盖了测绘、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导航(gps)、遥感(RS)、计算机等多个学科专业[1].各学科专业知识体系相互借鉴交融,逐步形成“专业互补、技术专攻、协同进步”的发展趋势.各学科研究重点围绕着时空数据为核心,以解决地理空间问题为目标,构建时空数据从获取、存储、显示、到处理、分析、输出以及应用的一体化功能框架[2].不同学科差异体现在针对空间数据处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测绘专业主要偏重于利用人工,借助测量专业仪器采集高精度的空间数据;遥感则主要利用中远距离的航空航天飞机,搭载传感器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影像数据.《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五个能力”的快速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软硬件产品的要求.因此,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逐步完善,测绘手段、测绘成果展示以及应用领域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面对测绘学科由数字化向信息化转变和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测绘人才输出摇篮的中高等院校,如何在满足社会市场对传统测绘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测绘人才的创新教育培养模式、拓广学生的知识纵深体系、实现测绘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当前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1测绘工程专业现状

传统测绘方式主要通过地面观测技术、手工操作等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其劳动强度大、时间周期长、测量精度低.随着测绘学科由数字化阶段向信息集成化阶段的转变,现代测绘方式正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多样化方向发展.技术的不断革新必然导致行业对于测绘人才的需求结构也随之变化,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1)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2)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3)单一测绘学科向多学科交叉转变[3].因此,对于高校测绘人才的培养,首先必需结合时势、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一些研究指出,当前测绘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明确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即改革传统单纯的“知识型”,“技能型”教育模式,向以“实践型”、“创新型”培养模式转变.依据这一指导思想,要求测绘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在确保数理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对众多测绘专业课程、交叉学科课程进行筛选,分清主次关系,突出重点.尤其要注重理清不同专业课程之间的交叉、关联、衔接、耦合等关系,通过合并或归类形成条理化、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架构[4].此外,在应用层面上,测绘作为一门应用型专业,宜结合目前一些院校“产学研结合”的教育发展方针[5],推进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校园同行业单位的密切联系.通过联合实验基地培养等方式,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科技导向,一方面有助于专业适时、灵活的调整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准确定位自我,进一步提高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如图1所示,国外高校的测绘工程专业,其教学内容采用以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定位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四个主题为主体的专业培养模式.其中,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是传统测绘是测绘专业人才必备的知识体系;而定位导航和地理信息系统则是同其它地理空间专业交叉发展的新兴领域,极大的拓宽测绘技术本身的应用层面,也是测绘复合型人才的主要体现[6].相比国外,国内高校对于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和滞后,主要表现在多数测绘专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重心仍旧集中在传统的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两个方向,而对后两方向的投入比重则相对较弱且与新兴地理信息技术的衔接不足等缺陷[7].其原因在于我国传统测绘的定义同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学科的交叉融合存在脱节.尤其是在同计算机技术相关方面的技术脱节十分严重.导致国内测绘工程专业培养体系普遍过于保守,使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知识体系形成“孤岛现象”,无法满足当前测绘信息在环境、城市、国土等跨领域的研究工作[8].

通过分析国外测绘专业建设体系发现,不管是传统工测、地测,还是新兴导航、地理信息主题,其实质都是围绕空间数据处理这一核心问题.空间数据具有数据量大、时空复杂、多尺度等特征,因此对于空间数据的处理必须借助计算机技术,这也使得对计算机应用的熟练程度成为了衡量现代测绘人才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对于测绘工程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普遍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诸如课程设置目标错误、课程时效性差、缺少实用的专业教材、结构不合理等[9],具体分析见下一小节.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测绘行业本科生而言,早期传统测绘学所要求的三大基本功,即“测、绘、算”的内涵在现代测绘行业中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测”主要指对测绘仪器操作技能的要求.随着GpS、全站仪、电子水准仪等自动化仪器的出现,“测”变得更简单,对操作技能的要求大幅度降低,因此“测”更多的体现在对仪器开发、工作原理以及性能的理解和掌握.“绘”指地图绘制,目前有关地图绘制工作基本借助于计算机,因此绘图技能更多指的是电子绘图软件的使用以及二次开发;“算”早期主要指测量项目中平差计算或者坐标转换等常见测量计算,而现代测绘的“算”则指的是对空间数据模型的信息化处理.同过去相比,现在的空间数据具有处理量大、方式种类多样、过程复杂等特点,因此,“算”的能力成了衡量学生对本专业知识水平的重要标准.本着高效的目的,对于海量数据的处理通常借助于计算机来完成,因此现代测绘工作者算的能力主要表现在掌握数据处理方法,软件开发能力和软件使用的熟练程度,即测绘应用领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因此无论是从“三基”能力,或者是“五会”等衡量指标对现有测绘专业毕业生进行考量,都可反映出现代测绘行业对学生空间数据处理,尤其是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处理空间数据的高要求[10].目前国内高校测绘工程专业所开设计算机相关课程在数量上虽可满足教学需要,但在课程质量、课程衔接方面存在许多缺陷,特别是也缺少相对应的专业课程实践,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计算机课程设置培养目标错位

对测量专业而言,测绘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专业核心,而计算机技术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工具,在实践环节中起作用[11].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需要能既懂测绘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熟练时候用各种测绘专业软件的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形成以基础知识引导实践内容,以实践方式加深知识理解的螺旋式教育模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于测绘空间数据模型、数据操作等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也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计算机技术课程的开设必须基于测绘理论知识进行深化拓展,尤其要注意课程之间的主次衔接和连贯性.目前国内高校对于计算机课程的设置过多的关注客观需要,反而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发展需求,片面的强调知识的掌握和技能强化.

2.2计算机相关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测绘工程教育课程体系普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知识结构搭配不合理,偏重计算机理论课程,轻视了计算机实践课程;侧重基础课程的普适教学,忽视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深化.导致传统计算机知识同测绘专业的交叉融合内容较薄弱,内在知识体系的衔接不够,无法体现测绘计算机课程的教育特色.

2.3计算机课程设置时效性不高,教材更新缓慢

我国学校测绘工程计算机课程内容主要借鉴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知识体系,受限于师资水平或者专业背景,一些课程,如C语言,VB语言的教案设计沿用多年,知识陈旧,更新缓慢,已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的步伐.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测绘专业培养体系过于保守,新技术的成果没有及时在计算机课程内容中得到体现和反映;另一方面,借鉴而来的计算机课程缺乏同测绘专业知识体系之间融会贯通,过于强调计算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力求面面俱到.然而在课时固定的前提下,不加筛选,去重的课程设置,一方面加重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负担,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自我学习、适应能力的深化和培养,甚至会使学生对重复性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学而非用”,“学而无用”的现象时有发生.

3改进措施

基于上述存在问题分析,本文针对性的提出几点有关测绘工程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方面的改进措施:

3.1明确计算机技术在测绘工程专业中辅助工具的定位

依据专业课程总学分提出“5-2-3”的课程设置比例,即传统测绘,包括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相关理论及实践课程学分比例占50%,计算机技术相关课程占比20%,而定位导航、地理信息系统相关课程学分比例占30%.三者之间主次关系有所差异,主要表现在:传统测绘课程是本门专业,是培养测绘本科生的立足点,因此占据最多比重;定位导航与地理信息系统是当前信息化测绘框架重点发展的应用技术领域,是传统测绘知识体系的延伸和拓展;计算机技术课程是数字化、信息化测绘发展重要的辅助工具和实现手段,也是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按照课程性质划分,计算机技术课程归于应用工具类,其它两种则属于理论知识类,因此,学生逐渐掌握计算机技术的过程,就是传统测绘和现代测绘知识体系融合的过程.需要说明的是,比重划分并非固定不变,其主要目的是从宏观方面明确计算机相关课程在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中应作为应用型的工具,起辅助作用.

3.2以空间数据为核心,以数据处理为主线,设置有测绘专业特色的计算机课程

在确定比重的前提下,还需对计算机课程,尤其是编程基础类课程(如C、VB、C#、Java)等内容进行筛选和去重,避免学生陷入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复学习,将原本依编程语言相互独立的计算机课程根据空间数据处理流程融入到测绘本专业的知识体系中,突出测绘工程专业计算机教学的专业特色.例如,在学生首次接触编程语言(C或C++)时,可把重点放和数据处理有关,如变量、函数、数组、指针、文件等基础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讲解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通过案例教学法从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测量学原理课程中提取公式算法,作为实验环节的有效补充,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加深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随后开设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如C#或Java)课程时,就可相对的减少基础知识的课程比重,把课程重点、难点转移到如开发环境、界面设计、网络应用、以及测量平差课程等实际问题的应用层面,如图3所示,通过阶梯式课程设置让学生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为实现以上目标,建议测绘专业讲授计算机相关课程的专任教师应尽量选择具有GiS、测绘交叉背景,又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或搭配有项目开发经验的应用人才组成教学团队.

3.3基于项目情境安排课程进度,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测绘、计算机都是时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仪器操作和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十分迅速.作为高等院校应加强对社会需求、市场经济发展和技术革新的调查和研究,建立学校与测绘生产单位的合作模式,按照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设置专业课程教学大纲.针对具体课程,可先安排教师深入测绘单位、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和沟通,基于实际项目或案例,采用项目情景式教学或者开放式实验教学等方法设计课程结构,辅以项目成果建立课程的综合评价机制,结合实践教学等环节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防止闭门造车、主观臆断的教学现象.

3.4及时吸纳国内外计算机技术在地理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及时更新迭代教材资料和实践案例

必修课课程设置相对固定,因此建议在开设选修课环节中加以改进,进一步强调对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能力的拓展,侧重测绘新技术、新方法和相关行业测绘应用及管理等.对于新型技术的吸纳和通过开设专家讲座或学术报告会、产学合作办学、科研转化教学等手段,让学生更多接触现代测绘前沿技术,对包括GpS(RtK)测量、CoR系统、激光三维扫描系统、测绘数据库等现代测绘新技术进行较全面的学习.另一方面,可基于国家关键规划背景,结合如房产测量、地理国情监测、土地确权等实际应用探索如无人机、三维全景等新技术的具体应用,进一步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就业面,使学者能够更好就业.

参考文献:

〔1〕曹俊茹,宋振柏.测绘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实践[J].测绘科学,2007(06):196-198+211.

〔2〕周丽娜,谢树春.测绘工程专业中GiS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地理空间信息,2007(05):124-126.

〔3〕张桂蓉,李红,马玉宝.浅谈信息化背景下测绘工程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8):225.

〔4〕汪志明,郭际明,花向红.优化课程体系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J].测绘通报,2009(06):74-77.

〔5〕郭树东.培养高等应用型测绘人才的有效途径——产学研结合[J].测绘工程,2004(02):57-60.

〔6〕花向红,邹进贵,王泽民.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测绘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J].测绘工程,2003(01):58-60.

〔7〕于斌.地理测绘人才建设与人力资源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1(15):216.

〔8〕杨英法,苗方朔.综合职业能力模式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2(06):68-69.

〔9〕李俊锋,张应虎.对中等专业学校测绘工程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的探讨[J].北京测绘,2010(04):91-92+87.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篇2

关键词:古建测绘建筑学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179-02

随着近年来建筑学专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学教学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改革。中国古代建筑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以及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的一种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古建筑测绘更是建筑学专业教学中一次多学科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古建测绘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古建筑测绘的学习,增强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感性认识,从而深刻理解、巩固和运用中国建筑史、城市建设史、建筑测量、建筑制图等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课程发展概况

1.1课程设置背景

古建测绘作为一项结合教学和实践课程内容,对中国建筑学教学体系的产生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中国建筑学研究发展之初,梁思成和刘敦桢就带领营造学社成员在华北地区137个县市,调查古建筑1823座,详细测绘建筑206组,完成测绘图1898张。在中国建筑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古建筑如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山西应县木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等,都是在这一阶段发现并测绘的。正是通过对实例进行测绘、分析及研究,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及卢绳等才开始着手编写系统性的中国建筑史研究著作,同时,在《中国营造学社会刊》这一古建史研究的学术性刊物上发表多篇测绘实录。相关研究论著将中国建筑史学纳入系统科学研究领域,以历史文献和实物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中国古建筑史的发展规律,总结中国古建筑发展的成就及不同时代建筑的主要特征,使得中国建筑历史的研究工作走向科学化的体系,同时,也为世界建筑史的研究拓展了学术范围。

正是由于受到古建测绘在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开端所奠定的学科研究的基本模式影响,50年代梁思成和刘敦桢先生分别主持北京和南京的建筑理论与历史研究室时,都将古建测绘课程带入建筑学的教学体系中,作为教学环节中重要的实践内容。随着近年来高校建筑教育的快速发展,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科体系不断完善,2011年全国设置建筑学专业点已经发展到252个,通过评估的专业点有48个,占总数的19%,而其中大多数建筑学专业均设置古建测绘课程,由此可知,古建测绘课程逐渐在高校的建筑学专业建构中的重要性和普及程度。

1.2课程设置现状

目前,各高校的古建筑测绘课程的教学模式大致相同,前期简单为学生讲授测绘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及仪器操作方法,将学生按4~6人分组,组织各组在现场分工进行草图绘制和测量,最后依据草图和采集的测绘数据绘制正式测绘图纸。这种教学模式沿袭营造学社发展初期的基本做法,曾经为建筑教育、建筑史研究和建筑遗产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不适应学科的发展和古建筑测绘教学的目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测绘对象的选择方面,古建筑测绘的工程目的是真实客观地反映古建筑的原貌,为古建筑提供详尽、系统的资料,作为重要的技术档案为日后的修复、重建提供可靠的资料。古建测绘课程作为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基础内容,目的在于巩固理论课程教学,同时,为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建筑史教学提供部分基础研究资料。由此在进行古建测绘课程的安排时,要注意区分测绘类专业和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时的不同侧重点,有区别、有针对、有选择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测绘专业的学生仅能够从测绘学的角度真实客观地反映古建筑的原貌,而不会考虑建筑工程目的深层次意义,可能造成古建筑测绘背景知识的流失。而建筑类专业更多地是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要求测绘内容,测绘技术方法仅仅是古建筑测绘的工具和手段,所以面对规模较大或工程较复杂的测绘对象难以实施测绘工作。由此在为建筑学专业的学生选择古建测绘对象的时候,要重点考虑学生的实际测绘能力和测绘水平,尽量选择符合教学内容的测绘对象,既能够让学生达到认识古建筑的目的,又利于进行实地测绘工作。当然,测绘对象的选择也与测绘工具的配备密切相关,测量工具如果不能跟不上实际的需要,会导致测绘的效率低、成果差,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测绘技能的传授,相反精度准确能够有效提高测绘水平,从而扩大对测绘对象选择的范围。

其次是测绘时间的安排方面,一般高校古建筑测绘都设置在酷热的暑期进行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所以测绘工作的开展、管理与进程很容易受到影响,由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工作效率也会受到很大的制约。更重要的是古建测绘课程是学生将建筑史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重要过程,对建筑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古建测绘课程的时间安排应主要考虑建筑史学习的基本时间阶段,尽可能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及时有效的开展古建测绘课程,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认知的能力均在较合理的水平。

最后是测绘成果的提交方面,考核方式各高校千差万别,大都测绘图纸作为教学成果,但是对采集数据的记录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表格存储也各不相同。所以学生在测绘实践教学后,缺乏深入对实践和学习的深入体会,所提交的测绘成果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仍需要反复修改,不能够直接作为基础的研究资料,从而影响古建测绘课程的实际工程目的的实现,使得古建测绘课程脱离生产需要而仅仅成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

2教学实例说明

针对目前高校建筑学专业中古建测绘课程存在的问题,以本校2009级建筑学专业的古建测绘课为基点,进行了部分的教学改革实验,争取将古建测绘课程的教学工作纳入到建筑学专业基础理论教学的核心部分之中,发挥出古建测绘课程的作用和影响。

2.1准备工作

为明确古建测绘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在进行建筑史理论教学时,对学生充分说明古建测绘课程是建筑史及建筑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另外授课老师通过建筑史的理论学习来了解和掌握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进而确定古建测绘的对象。根据2009级学生的基础学习的情况反馈,选择难度适中的近现代建筑作为古建测绘对象,既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又激发学生对古建测绘课程的兴趣和热情。

在古建测绘开始前利用多年的测绘实践与多媒体课件教学,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古建筑测绘基本理论知识、测绘方法、技术要求和仪器操作技能等。同时,申请并使用测量精度高的激光测距仪,保证古建测绘过程中的测量工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2.2现场布置

古建测绘课程的重点是测绘现场的实地测绘,在古建测绘现场,首先带领学生根据前期对测绘对象的调研工作进行古建观摩和工作分配,保证各组同学都对测绘对象和测绘工作的难易程度获得充分的了解的基础上,再确定各组的工作内容和测绘重点,最后由各组负责人具体安排具体详细的测绘分工。测绘指导老师现场辅导各组测绘,保证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不影响测绘工作的基本进度。

根据古建测绘的工程实际性特征,争取实习双导师负责制,使学生在校内接受主讲老师的课堂理论教学,解决在测绘实践中遇到的古建筑测绘现实问题,并有测绘老师指导实践技能和测绘技巧,以此促进学生对实践中的方法和技能的透彻理解,提高动手和操作能力,达到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相互结合的最佳教学效果。同时对促进专兼结合的教学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2.3实践总结

古建测绘结束后,要求分组分班进行测绘成果的整理工作。为达到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的目的,对提交的成果内容进行了部分调整和修改。各组除了绘制格式统一的测绘图纸之外,还要提交有针对性的测绘调研和分析报告及计算机数字模型。调研和分析报告能够检测学生对测绘对象的认识理解深度,计算机数字模型则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合作和团队精神,将各组绘制的不同图纸数据综合分析,以精准的数字模型直观的表达出来。古建测绘后的成果总结,学生提交的成果内容均符合要求,测绘图纸表达数据信息准确,分析报告有各自不同的角度及深度,计算机数字模型能够充分反映测绘工作的细致和准确程度,达到古建测绘课程对理论和实践进行总结的标准和要求。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说过,测绘经典建筑就是向大师学习。古建测绘作为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教学改革与实践在专业教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筑学专业的古建测绘课的调整说明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古建测绘课程已经初步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但要把古建测绘课程融入建筑学专业的核心基础教学中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其亨.古建筑测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林源.古建筑测绘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马海至,郭志奇.古建筑测绘的原则与方法探讨[J].北京测绘,2007(2):51-53.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篇3

关键词:制图测绘;徒手绘图;测绘实习

作者简介:赵汉雨(1975-),男,河南浚县人,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实验师;常粉玲(1971-),女,河南濮阳人,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助理实验师。(河南?郑州?450002)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5-0081-02

“机械制图”是高等工科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一般由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两部分组成。画法几何是机械制图的投影理论基础,它应用投影的方法研究多面正投影图、轴测图、透视图和标高投影图的绘制原理,“机械制图”是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零件及装配图的能力,涉及的知识较多,如零、部件的工艺结构知识、合理标注尺寸、尺寸公差与配合、表面粗糙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设计与制造中常用的标准等。由于大一新生接触机械产品较少,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学习起来较困难,一般都安排机械测绘实习。该实习项目的训练不仅使学生巩固所学制图与看图知识,培养学生机械制图的综合能力,而且在测绘实习过程中还学习到设备拆装及测绘知识,该实习项目实施是要完成在机械部件拆卸的基础上完成机械零件测绘和装配图的绘制。

“机械制图”测绘在设备维修、改造、仿制、技术资料完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较低,引进吸收国外机械设备较多,因此,农业院校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一、“机械制图”测绘实习的目的及任务

所谓制图测绘,就是对现有的机器或零部件实物进行测量、并画出草图、标注尺寸和技术要求,经过计算圆整、查有关设计手册,随后整理绘制零件图及装配图的过程。

1.实习项目实施的目的

复习和巩固已学知识,并在测绘中得到综合应用;认识常用拆装工具,初步掌握拆装方法及步骤;掌握测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掌握徒手画图的要领,并能熟练测绘四大类零件中常见零件;掌握和运用国家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培养查阅有关手册、标准和资料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2.测绘的任务

拆卸、装配部件,绘制零件草图和装配示意图;绘制装配图;绘制零件图。

二、“机械制图”测绘实习存在的问题

1.课时少,没有留出单独的测绘时间

河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制图测绘主要采取用两个学时集中讲解部件测绘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分散到制图室或教室进行测绘,老师在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辅导和答疑,在其他课程如期进行的情况下,要求4周内独立完成。这样安排,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测绘进度不容易控制,由于学生分散,测绘过程不容易监控,这样导致一部分学生抄袭其他同学的制图,往往会出现先画出正式的零件图,再画装配图,最后才是草图的现象。

2.拆装、测绘工具量具应用不当

尽管理论教师用两个学时集中讲解了测绘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拆装步骤及测绘方法,但往往到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时,还是束手无策,不知用什么工具拆装和量具测量,会出现用钳子拧下所有的螺栓或螺母;对零件测量时,一把钢板尺测绘所有的零件,常见的工具和量具不认识或不会使用,等到了后续课程机床拆装时不会应用常见工具。

3.制图测绘指导书应用不当

我校的测绘指导书已放到校园内部网上,学生可在网上直接浏览或打印,在测绘之前,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但是,在测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抛弃指导书,凭着感觉进行测绘,对常见的零件测绘方法不当,更有甚者,一些学生根本没看过测绘指导书,测绘指导书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4.测绘过程简化,徒手绘图能力得不到锻炼

学生在测绘过程中,往往未弄清楚零部件的工作原理、传动方式、装配关系、各组成零件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就开始拆零部件,然后测量绘制零件图,而没有绘制零件草图,所有零件在没有零件草图的情况下,零件图就画完了,然后画装配图。这样做不仅测绘步骤错误,更重要的是没有达到联系徒手绘图的目的,因为徒手绘图能力在对设备改造、仿制、方案设计、现场设计加工及参观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相关专业知识不衔接

“机械制图”测绘实习一般安排在大一的第二学期,这时学生还没有学习“金属工艺学”、“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工艺”等课程,且还没有参加金工实习,在测绘的过程中,分不出重要尺寸和非重要尺寸,标注不合理,材料选择及热处理工艺不知道怎么去做,公差、表面粗糙度不会选择。

6.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不能体现学生测绘过程的动手能力

目前学生测绘成绩是按学生绘制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正确和规范程度,并参考零件草图和装配示意图表达的是否完整、清晰,把成绩划分为5、4、3、2、1这样的档次,5分为满分(相当于百分制的100分),3分为及格(相当于百分制的60分),低于3分为不及格。

三、提高机械制图测绘实习效果的建议

1.加强制图测绘实习场地建设,更好地服务实习教学

由于实习场地不足,学生不能集中进行测绘,教师指导工作量大,严重影响着制图测绘教学效果。为改变这种现状,应增加测绘实习场地,并在该场地内增加四大类典型零件及典型部件的实物照片及对应的工程图挂图,使学生在测绘的实习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参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篇4

一、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技工院校将机械制图与CaD绘图开设为两门独立的课程,一般先开设机械制图,后开设CaD绘图。这种独立式、分段式的开设课程方式,会导致教学内容庞杂,浪费课时,教学效率不高。

二、校本教材开发原则

机械制图与CaD绘图校本教材的编写,要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特点,以学生“会用、实用、够用”为根本,以机械制图为主线,以CaD绘图为辅助工具,两者相互融合,让CaD绘图知识与练习融入每一模块中,突出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相结合,进行课程整合穿插教学,突出技工院校教学特色,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调整

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大多数是操作工、技术员。从就业反馈情况看,多数单位对毕业生的手工绘图能力要求并不高,但要求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CaD绘图能力。而机械制图课程培养的目标重在手工绘图能力、读图能力的掌握,其中手工绘图在制图教学中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毕业后又用不到,与新时期实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很不适应。因此,两门课程整合时要把读图能力的培养提到了首要位置,其次是CaD绘图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CaD软件快速完成图形的绘制,而手工绘图能力趋向于草图绘制。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1.教学内容

(1)制图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体内容有:①机械制图标准,掌握国家标准规定;②常用平面图形的绘制,掌握手工绘图技能;③CaD平面图形的绘制,掌握CaD的基本绘图命令与基本编辑命令等。

(2)三视图知识。具体内容有:①三视图的基本知识,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和基本投影规律;②基本体三视图的绘制,掌握基本体视图的投影与绘制;③能灵活运用CaD绘图命令绘制三视图,并掌握CaD绘图辅助工具命令等。

(3)轴测图基本知识。具体内容有:①正等测轴测图,掌握正等测轴测图的绘图方法;②斜二测轴测图,掌握斜二测轴测图的绘图方法;③CaD绘制轴测图,掌握CaD三维实体的构建方法,实体编辑、实体模型的渲染与输出等。

(4)截交线与相贯线。具体内容有:①绘制截交线,掌握各种基本体被切割后截交线的绘制;②绘制相贯线,掌握相贯线的绘制;③CaD绘制截交线与相贯线,熟练掌握CaD绘图的技能。

(5)组合体知识。具体内容有:①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掌握绘制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与步骤;②标注组合体的尺寸,掌握尺寸标注的要求;③读组合体三视图,掌握读图的方法与步骤;④CaD绘制组合体三视图和尺寸标注,掌握实体编辑、布尔运算及尺寸标注等命令。

(6)机械图样的表示方法。具体内容有:①视图的绘制,掌握视图的投影原理、画图方法及标注;②剖视图的绘制,掌握剖视图的概念和画图方法;③断面图的绘制,掌握断面图的概念、画法和标注;④局部放大图的绘制,掌握局部放大图的概念、画法和标注;⑤CaD绘制剖视图、断面图等,掌握图案填充等命令。

(7)标准件与常用件。具体内容有:①掌握螺纹、齿轮、弹簧、滚动轴承等的画法规定;②掌握用CaD绘制螺纹、齿轮、弹簧、滚动轴承等。

(8)零件图与装配图。具体内容有:①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掌握读图的方法与步骤;②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掌握绘图的方法与步骤;③用CaD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掌握用CaD绘图的方法,掌握块的创建、使用与存储等。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篇5

同济大学测绘学科始建于1932年,之后的80余年间经历了多次院系调整和专业名称修改。为了进一步结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蓬勃发展的形势,以及学校的发展战略与人才培养需求,推动同济大学测绘学科的加速发展,同济大学于2012年5月正式成立测绘学院,同年被列为学校首批两个试点学院之一,在人才培养的政策、模式和质量等方面开展教育试点改革。目前测绘学院共有在编教师48位,其中73%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且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达43位。教师的职称分布合理,现有教授18位,副教授10位,讲师10位,助教及其他职称10位。测绘学院每年按测绘类招收本科生约70名,从第三学期开始分为测绘工程和地理信息系统两个本科专业,其中测绘工程专业约50名。测绘学院一直将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动手能力较强以及实践经验丰富的精英型测绘人才作为其最根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另一方面,卓越计划作为我国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改革措施,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建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系统的课程体系、深度的校企合作机制,从而培养出一批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强,能够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全面多样化人才。由此可见,在新时代的高等工程教育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必须按照卓越计划的框架,结合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充分利用并改善现有教学条件,对现有的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进一步地深化改革,从而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目标。结合同济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测绘学院提出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改革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加强学生的专业认知:自学生进校开始,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对测绘工程专业的介绍,使得学生对所学专业逐步形成正确的认知,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并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做出合理的规划。

2)确保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在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上,适当融入本专业的新技术和新应用,引导学生学会查阅相关参考资料,从而保证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不脱节,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深入学习的途径。

3)深化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继续发扬测绘专业注重动手操作实践的传统,同时结合专业发展现状,优化传统测绘手段的实践课程设置,增加测绘新技术的实践部分,加快学生对新时代测绘实践的适应速度。

4)提供多样化工程实践机会:利用测绘学院与相关测绘单位的合作关系,在本科生培养中加入测绘单位的工程实践经验,并提供学生前往测绘单位的工程实践机会,力争实现校内理论学习与校外工程实践的无缝连接。

5)切实执行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可行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对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将有价值的反馈意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以保证培养方案的顺利进行。

2培养方案改革的具体实施和落实

在明确了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思路后,同济大学测绘学院于2013年10月开始着手实施2014级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改革。学院首先广泛收集教学一线教师的提议,听取学生的学习体会,之后经过多次教研室内部讨论、各教研室间讨论、学院教务委员会讨论等方式,确定了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改革措施,主要对原有培养方案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修订。

1)加强学生的专业认知为了引导学生能尽早对测绘工程专业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一方面从开设的课程入手,如在大学一年级适当加入专业相关的概论型课程,在高年级时开设职业规划相关课程。其中,测绘学概论课程主要借鉴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的开课经验,开设在第一个学期,并且全部从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邀请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等方向的院士来同济给测绘工程专业的一年级本科生开课,每位院士讲一次课,每次课3~4个小时,一个学期共邀请9位院士讲课,总学时约为34学时。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院士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迅速对测绘专业有感性认识,并给学生提供与本专业院士沟通交流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得到启迪。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同样开设在第一学期,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测绘知识之前,先树立对地球的宏观认识,通过对地球及其运动的了解,掌握与测绘相关的基本知识,如地球形状、重力、密度、温度等物理性质以及大地水准面等的定义方法。测绘机助测图课程开设在第二学期,主要包括与现代测绘中计算机制图相关的软件应用(如autoCaD软件),旨在避免学生误以为测绘技术仍是传统的人工测绘方法,了解和掌握现代测绘中的常用制图软件,从而更准确地认识测绘工程专业。职业规划与测绘企业家课堂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在第六学期,主要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测绘大师、成功的测绘企业家等来测绘学院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讲课和交流,每次课3~4小时,一个学期共邀请4~5位企业家。通过这种讲坛形式,让学生将已学到的测绘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联系起来,寻求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并对毕业去向形成合理规划。除了在培养计划中加设上述课程,学院还通过一系列辅助措施来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对测绘专业的正确认知。如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即在大一新生进校后便安排学院的部分教师作为本科生导师,本位导师可带3~6位本科生,目的是为学生在正式学习专业知识之前提供一种与专业老师接触和交流的途径,帮助解答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各种疑问。

2)确保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在本科生教学中,测绘学院成立了多门专业课的课程组,每个课程组中均由老、中、青的教学力量组成专业教学梯队。每个学期开课前,每门专业课都要由各自课程组讨论并更新下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进度等,从而确保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另一方面,考虑到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因此进行培养方案改革时,不仅保留了原有方案中部分专业课开设中文和全英语平行班任选的教学方式,还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增设了多门全英语的学术前沿类专业课程供学生选修,并规定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至少获得两门全英语课程的学分。这样既能让学生紧跟专业发展方向,又使得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得到提高。

3)深化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测绘工程专业是一门需要掌握现代测绘仪器操作、空间数据处理、计算机绘图等多方面专业技能的工科类专业,因为新的培养方案仍保留了原有方案中所有的基础测量实习环节,包括水准测量实习、导线测量实习、碎部测量实习、GpS实习、摄影测量实习等实习内容,但对各项实习在内容上进行了整合,同时在时间上进行了调整,力争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所有基础测量的实习内容。最后利用两周时间,通过创新能力拓展项目这一实践环节,开展综合测绘技能竞赛,或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利用所学的测绘知识自拟主题完成一项测绘创新活动。除了基础测绘技能,学生还应具备测绘专业编程能力和本专业新软件的操作使用,因此,在新的培养计划中加强了对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如在相关的专业课基础上加入对应的上机实验课,通过实验课让学生完成测绘中部分功能的编程实验,或是在实验课中加入测绘新软件的操作练习。

4)提供多样化工程实践机会测绘学院一直十分注重校企联盟建设,现已与多个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企联盟协议和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学院在这些单位的协助下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开展工程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在第五至第六学期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到相关单位进行参观;在第八学期增设毕业实习这一实践环节,时间共2周,允许学生选择在校内或校外进行实习;同时,在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中,可由上述单位的工程师设计毕业设计内容,经学院审核后方可提供给学生选题,学生可在上述单位完成整个毕业设计,通过学院统一的毕业答辩后方可拿到毕业设计的学分。

5)切实执行教学质量保障措施为了保障培养方案的顺利进行,测绘学院制定了一系列教学质量保障的措施。一方面加强开课前的课程组讨论,并在上课期间借助督导听课制保证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定期召开关于本科生教学情况的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的上课感受和建议,并将这些建议收集起来反馈给相应课程组,再由各课程组组织讨论,将好的建议及时应用到课程教学中。综上,测绘学院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对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和实践。目前已形成具体方案,并已通过同济大学的审核,即将在2014年进校的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中实施。

3结束语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篇6

关键词: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p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a)-0140-02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各行各业对专业英语水平提出了不同以往的更高要求。此外,信息化测绘对测绘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新的动力,测绘工程专业教学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目前,我国测绘工程专业英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无法适应当今测绘专业发展的要求。基于此,为了提高我国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该文结合测绘工程本科专业的特点及学生实际,在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1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1.1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测绘专业英语是我校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既是一门语言课,同时又具有明显的专业课特征,这决定课程在测绘人才培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测绘工程专业成为一门前沿学科,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大多以英文表述;没有过相应的专业英语能力,无法第一时间掌握先进的技术与装备,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毕业后能否较好地利用英语开展测绘领域的相关工作,因此掌握测绘工程专业英语,对学生的继续深造、工作等十分重要。

1.2测绘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由于部分用人单位对英语四六级有一定的要求,导致的后果是学生对英语有一定的重视,学生的精力大多用于准备四六级。对于专业英语缺乏相应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上专业英语课的时候,看其他课程的书籍。此外,学校对专业英语也缺乏相应的引导,而忽视了测绘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过于强调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导致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认识存在偏差,即认为专业英语对自身专业的提高没有太多的帮助。

1.3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局限性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进行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大多采用讲授法,主要以黑板板书教学讲解为主,通过对教材进行翻译的方式进行讲解。黑板教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讲授课程为中心,缺乏师生互动,教学过程比较被动;另外传统教学方法过分注重专业词汇的教学,忽视了基本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翻译和写作能力培养,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效果。

2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2.1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首先需要重视教师的主体作用,通过主讲教师去引导学习学习,是取得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例如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程的学习,每讲课应对上讲课内容进行简单回顾,结束时对下次课内容提要,利于学生自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应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互动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言,适当增加一些课堂互动环节,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2教学方式的更新

新形势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传统的基于教材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知识面收到限制。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讲老师应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学。以课本知识为主,结合网络上最新的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

多媒体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加生动形象,能过提高课程的生动性,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易理解所学内容。同时应应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师生的互动性。

2.3以科研论文为引导的教学模式

随着测绘的步入信息化阶段,传统的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材面临一些局限性,如教材大多编写了若干年之前,其涵盖的知识相对陈旧,不能准确的反映新形势下测绘技术的前沿知识,更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提出了以科研论文为引导的教学模型。科研论文向导主要是指以测绘学科进3年的国内外学者发明的最新综述论文为基础,综述论文一般反应了学科的最新动态,是作者对某一领域的总结。对本科生而言,通过在课堂上对综述性论文进行深入学习,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了解科技论文的写作技巧、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国内外最前沿的学术论文,能有效的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发展动态的了解,同事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极大的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对提高本科生对科技论文的阅读能力,进一步为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提供基础。

3结语

当前测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测绘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需要不断改革创新。该文对《测绘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当前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竞争力的高质量人才。以上仅仅是作者近年来进行的一些初步尝试,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宁津生.测绘工程专业和测绘学[J].测绘工程,2000(2):70-74.

[2]李畅.测绘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改革探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1):90-91.

[3]彭秀英,王心众.“测绘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J].测绘工程,2014,23(5):78-80.

[4]王旭.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18):143-144.

[5]尹晖,张晓鸣,孙梦婷.测绘工程全英语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施策略[J].测绘工程,2015(6):77-80.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篇7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测绘工作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以往测绘工作开展中,所采用的方式多集中在手工制图等方面,效率较差,且制图质量难以保证,无法提供准确的测绘结果。通过实践研究发现,计算机制图对改变以往手工制图的弊端可起到明显效果。本文将对计算机制图相关概述、计算机制图应用要求以及测绘中计算机制图的具体应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

计算机制图;测绘工程;应用

1前言

作为测绘工作开展的技术保障,计算机制图应用具有较多优势,如制图方法简单、形式多样、制图效果较好等,被广泛用于测绘领域中。但如何使这些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又成为困扰测绘人员的难题,要求正确认识计算机制图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特征。因此,本文对计算机制图在测绘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计算机制图的相关概述

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使计算机制图逐渐取代原有手工制图方式,极大程度上提升测绘工作效率。从计算机制图的特征看,集中表现在:第一,可使手工制图缺陷得以弥补。计算机制图应用中本身以图形数据库为基础,设计人员可根据需求随时修改图形,测绘工程中涉及的设计变更要求得以满足。而且计算机制图应用下可直接复制任何图形,这样测绘工作开展中,由于制图较为简便,使工作难度大大降低。第二,计算机制图效率较高。手工制图方法运用下,整个制图过程中要求引入较多制图工具,极为繁琐复杂。而在计算机制图下,其强调在数据参数设定以及制图工作上都由计算机系统完成,这样制图时间将会节省许多,测绘效率也因此得以提高。第三,图形输出得以优化。计算机制图应用中,能够满足图形精确度要求,且在绘图仪、打印机引入下直接完成图形输出过程,可使测绘图纸美观性得以提高,便于设计人员对图形分析。第四,计算机功能被充分利用。由于计算机制图本身以计算机系统为依托,在计算过程中既可解决线段尺寸问题,也可求解多边形面积,同时符合软件二次开发要求,有利于测绘精度的提升。此外,测绘项目中涉及较多图文数据内容,对处理与存储要求极高,此时计算机系统的引入,为图文数据的存储与处理提供较大便利[1]。

3计算机制图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要求

尽管测绘项目中,计算机制图应用优势较为明显,但大多测绘人员并未将其优势发挥出来,究其原因在于忽视计算机制图的应用要求,难以保证测绘工作效率以及精确度。以房地产行业为例,其在发展中很难脱离测绘项目,一旦制图质量难以保证,很可能对开发商利益带来影响。因此,在计算机制图应用中需注意满足相关的要求,具体包括:首先,测绘人员熟练掌握基础制图知识。对于大多测绘项目,测绘人员需掌握的基础知识集中表现为地工作图的通读、立体分解系统图的绘制、尺度与精度的标注、辅助视图与剖视图的绘制、正投影视图的绘制以及对相关规范的查阅与应用等。保证对这些基础制图知识充分掌握下,才能在计算机制图操作中做到游刃有余。其次,在制图中应具备较为专业的制图技能。以房地产行业为例,测绘人员开展测绘工作中,应注意对房产图、地籍图进行快速识别,且可进行分层图、分户分间图以及宗地图等的绘制。同时,对于测绘工作开展中的相关技术工艺,也需熟练掌握,这样才可保证制图与测绘项目要求相吻合。最后,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由于测绘项目中的计算机制度要求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所以人员在熟悉制图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需在计算机能力上较为突出,如基本制图软件的应用以及其他数据库知识等。综合来看,将计算机制图引入到测绘项目中,要求人员在基础制图知识、专业技能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上都较高,以此使计算机制图应用效果达到最佳[2]。

4测绘中计算机制图的具体应用

计算机制图本身集计算能力强、制度效率高以及成图质量高等优势于一体,可使得房地产测绘行业得以发展。而且这些优势本身也能使以往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资源节约,减少制图成本,能够满足测绘效益提高的要求。但需注意这些计算机制图优势的实现应注意到相关问题,如窗口操作系统问题,由于窗口操作系统在价格、性能方面优势都较为明显,所以其应用也较为广泛。为满足测绘工作开展需要,可考虑在窗口操作系统中引入图形化接口,有利系统性能的提升。再如产品管理、图文件问题,要求将相关仪器引入完成整合工作,做到资源优化配置,这样才可使测绘需求得以满足。同时,计算机制图应用下需考虑到数据库技术问题,以房地产测绘行业为例,其涉及的参数包括许多如房屋信息、产权信息等,需将这些内容与图形数据做好合并工作,所以数据库、制图软件应进行连接,这成为未来计算机制图应用中的主要问题。除此之外,测绘项目开展中,对计算机制图的应用也表现在信息共享层面,可直接通过网络技术完成图形的获取与存储,而且能够进行图形共享,使互联网优越性体现出来。由此可见,测绘项目中的计算机制图,有利于测绘工程质量的提高[3]。

5结论

计算机制图的应用是现行测绘项目开展的重要技术保障。实际应用计算机制图中,应正确认识计算机制图的基本内涵与特征,保证其在测绘项目中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并注意应用中保证在窗口操作系统、数据库与制图软件连接等方面都得以实现,进而推动测绘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武爽单位:天津开发区测量队

参考文献:

[1]吴运凯,李慧敏.浅析测绘工程中计算机制图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99(23):76.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篇8

摘要:

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信息化测绘”时代对高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专业提出的培养目标,文章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加强测绘新技术下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多样化实践基地建设、本科生导师制以及科研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阐述了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尝试与实践效果,不仅为河北工程大学测绘工程专业达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奠定基础,也为其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种思路与借鉴。

关键字:

测绘工程;专业认证;培养模式;测绘新技术

一、引言

随着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测绘科学经历了“传统测绘”、“数字化测绘”,再到“信息化测绘”的快速变革[1]。特别是2014年1月和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分别和批复了《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2014〕2号)和《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在国家政策驱动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总体战略部署下,现代测绘技术突飞猛进,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处理、分发服务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测绘行业呈现跨越式发展,这给我国测绘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高等院校培养服务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及相关部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推进中国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建立与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促进工程教育与企业界的联系和中国工程教育的国家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2],教育部2006年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2009年后进入普及推广阶段,标志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并于2015年3月,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推出了最新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修订),设置了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作为工科特色鲜明的测绘工程专业,我校正在积极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开展测绘工程专业建设及认证工作。为达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年版)和“信息化测绘”时代对高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测绘专业应制定符合认证标准、学校定位和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测绘工程专业培养目标[3-4],为此提出新的培养目标,即注重现代测绘学科新理论新技术、专业技术能力、工程设计与管理能力、团队合作、组织与领导能力、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评价,关注毕业生社会认同感及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体现新测绘时代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本质要求。面对新的培养目标,如何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测绘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5]。为此,本文以河北工程大学测绘工程专业为对象,探讨工程教育论证建设背景下,为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测绘专业人才的需要,在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方面做的一些改革尝试。

二、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一)融入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

当前,测绘新设备新技术日新月异,使测绘的作业方式、生产手段和组织形式都发生了变化,不仅提高了测绘效率,而且大大减轻了测绘人员的劳动强度。为了保证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紧跟测绘新时展步伐,在专业课教学方面应当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不断融入本专业的新技术和新应用的相关知识[6],引导学生不断去接受专业前沿信息,以高新技术突出测绘学科的作用。近年来,我校测绘工程专业不断引进了trimbleGpS测量系统、低空无人机、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仪、三维激光扫描仪等先进设备与技术,而相关课程的教材对最新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新方法原理涉及的不多[7],为了使学生对这些新设备新技术相关知识与应用有足够的了解,相关教师对《工程测量学》、《摄影测量学》、《GpS原理与应用》以及《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拓展和深化,并随着测绘科学的发展不断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不脱节的同时,促进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激发学生从事本专业的兴趣。

(二)拓展新的实习环节,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

测绘工程专业必须注重实际动手能力与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不仅要培养学生外业操作和维护仪器设备能力,而且也要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内业数据处理能力,特别需要加强学生使用测绘新仪器新技术的专业技能培养,促进学生紧跟新时代测绘发展的步伐[8]。因此,在保障传统基础测量实习与设计环节的基础上,包括测量学实习、数字化测图实习、控制测量课程设计与实习、GpS实习、工程测量课程设计与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对各项实习内容进行整合调整,借助引进高、精、尖仪器设备,拓展测绘新技术的实习环节,如增加多功能全站仪应用实习、轨道精调课程设计、3D激光扫描仪使用与数据处理实习、高光谱仪使用实习、遥感实验以及工程结合的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实习等。另外,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组建测绘机器人、3D建模、GpS定位与技术、低空无人机、遥感等兴趣小组,并每年举办综合测绘技能大赛,锻炼、提高和检验测绘工程本科生测量技能,为今后就业增强了竞争力,例如,目前累计成立50人的无人机摄影测量兴趣小组,完成了邯矿集团太行矿区、永年广府古城、平山县营里镇石榴沟村等区域的飞行方案设计、无人机航拍、像控点测量、数据处理和立体测图等工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开拓实践基地,提供多样化工程实践机会

近年来,我校测绘系在不断完善校内及邯郸市内实习场地的同时,积极面向社会,开拓省外、企业实习基地建设,注重校企合作,建立校企联合的测绘工程专业实习与就业基地。目前,测绘工程专业已与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开滦集团、中煤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地数码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博翔地理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一些煤矿企业等签订了校企联盟协议和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建立了近20余个教学实践科研基地,并在相应的实践基地聘请具有高级职称和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师进行指导;另外,鼓励学生在GpS应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应用、三维校园建设等方面进行工程模拟实践,开展以“在工程实践中成长”为主题的项目现场实践等活动。通过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多内容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提供多样化工程实践机会,保障课堂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无缝结合,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应用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激发创新能力,同时在工程实践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爱岗敬业、艰苦拼搏的良好专业素养,为他们今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创新培养方式,实施导师制

在创新培养方式方面,测绘工程系通过一系列辅助措施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和专业知识学习辅导,如组建生活和学习兴趣小组,对优秀本科生实施导师制。值得一提的是测绘工程本科生导师制在学院最先实施,其做法是:在刚进入大二阶段学生中选取成绩优秀或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强专业兴趣的同学,安排测绘系具有博士学历或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本科生导师,每位导师可带3~6位本科生进行跟踪指导,并在以后学习阶段实行淘汰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与专业老师接触和交流的途径,帮助解答学生思想、生活和学习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在专业课程学习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优秀拔尖学生的同时激发学生之间良性竞争,以及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动力。目前,测绘工程系本科生导师制已实施3年,从学生成绩、参与工程实践与课题的能力和积极性以及创新项目申请来看,该项制度取得较好的效果。

(五)结合教师科研课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针对《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宗旨和教学目标,测绘工程专业培养应当鼓励学生参加科研,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因此,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以及老师科研课题,吸收优秀大学生加入到教师的科研或科技服务项目中来,培养学生针对实际科研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和寻求方法解决的能力,并让学生经历从项目方案设计到组织实施再到验收的全过程,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给学生创造从事测绘生产、科研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引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及撰写科技论文,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理论知识,锻炼其实践与自身创新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9];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师将科研融入教学,及时给学生灌输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信息,提高教学质量。近三年来,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矿区变形监测、土地权属确定,地籍测量、地形图测绘、轨道精调、线路测量、边坡放样与监测、流域下垫面信息提取、种植结构提取、流域资源环境监测等,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400多人次参与完成教师横纵向科研课题40余项,申请获得省、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9项,极大地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在工程教育认证建设背景下,面对信息化测绘时代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测绘人才的要求,进行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是培养符合当前社会经济需要的创新性复合型测绘人才的首要任务。本文从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学生技能培养、实践基地建设、导师制和引导学生参与科研等方面阐述了近年来我校测绘工程系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不仅为河北工程大学测绘工程专业达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相关要求奠定基础,也为信息化测绘时代测绘人才培养以及其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种新思路;但同时应该注意到,测绘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紧跟测绘时展步伐,因此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吉长东,徐爱功.基于“卓工计划”的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矿山测量,2015,(1):86-88.

[2]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秘书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指南(2014版)[m].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秘书处编印,2014.

[3]宁津生.测绘工程专业和测绘学[J].测绘工程,2000,9(2):70-74.

[4]李秀海,曹先革,张为成,等.结合专业认证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J].测绘通报,2015,(S0):241-243.

[5]王西林.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甘肃科技,2015,31(9):84-85.

[6]胡青峰,马开锋,王铁生,等.测绘工程本科专业教学改革浅谈[J].科技创新导报,2015,(22):200-201.

[7]冯甜甜,程效军.“卓越计划”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38(1):27-29,36.

[8]袁修孝.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8(5):14-15,22.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篇9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法;零件测绘;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32-02

机械零部件测绘是机械工程师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高职院校机械类和近机械类各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参加零部件测绘的实训,并把测绘能力的训练作为一项基本能力的训练。项目式教学现已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选择,如何将知识与技能有机地融合在一个个项目任务中,加强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广大制图教师共同研究的方向。我在制图测绘技能实训中引入了项目式教学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是我在教学实施中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及时吸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知识,不断调整知识结构

项目式教学是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要求:

(一)教师要领会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设计具体的项目活动情景来教学,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完成项目来学习测绘知识。简单说,项目式教学就是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能力提升为目标,培养学生真正成为应用型技术人才。在实践中,我以“齿轮油泵的拆装与测绘”为教学载体展开教学,总共设置5个学习情境:基本几何体的测绘与识图/轴套类零件的测绘与识图/盘盖类零件的测绘与识图/箱体类零件的测绘与识图/装配图的绘制与识读。每个学习情境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集“教、学、做”为一体化。

(二)教师要明确项目目的,理清项目实施的线索

以零件测绘教学为例,其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零件测绘的过程、方法和步骤,综合运用前面各章所学的知识,提高绘制和识读工程图样的能力,同时,在零件测绘过程中,掌握量具的使用和读数方法。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完成一个实际工作的“六步法”来进行,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估。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采用了以“测绘齿轮泵等零件”为平台,以齿轮油泵装配体的零部件图和总装图绘制为项目,采用分组式教学法,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齿轮油泵的拆装、测绘、以及讨论零件的表达方案和装配图的表达方案。将理论知识、技能训练和应用价值相集成,保证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需要提炼知识点

首先给学生明确提出课程的总目标,然后根据完成总目标的需要,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形成几个教学小模块,将理论知识贯穿在这些模块中,将各知识点运用在实际的技能中,每完成一项子任务,学生就能够掌握一项基本技能。通过实现不断提出的任务,自然而然地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和操练,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这样从根本上将传统的老师单人表演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此外,在制图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单要具备加工、装配和测量等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还必须具有机械专业的相关知识,如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零件与机械原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这些知识在制图中的零件结构、表面质量、加工方法、材料选择、技术要求、连接装配关系等方面都要用到。只有具备这些知识才能应用自如地举出生产中的典型例子,让制图与实际结合起来。

二、尺寸标注是教学难点

在高职制图测绘教学中,标尺寸难是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学生测绘能力较低表现在尺寸标注上,其原因一是与实际脱节,没有建立起工程观念;二是教材和教师的原因。从结构分析着手去把握尺寸和基准的方法,将会使测绘教学的操作性明显增强。零件的尺寸标注包括确定尺寸和标注尺寸两个过程,要摆正两者关系。纵观现行机械制图教材,只孤立地介绍一些零件尺寸和技术要求的标注知识,少有零件与机器应用方面的联系,如结构问题只是介绍相对次要的工艺结构,而功能结构的阐述和分析却没有,所以致使学生对尺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学中应力图保持零件图和装配图的一致性,这样利于学生前后联系,从整体上去分析把握零件间的内在结构关系和尺寸关系。

但是也要考虑到学生对机加工艺及有关技术知识方面的局限性,因此在具体标注技术要求及尺寸时,可提醒学生可通过类比法,参阅现有类似零件的尺寸标注、技术要求,进行比较加以标注和选用,更多地要求让学生通过复习有关知识或查阅资料,尽量使尺寸标注得合理些,技术要求选择得恰当些。

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讲解决问题的关键,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工程问题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篇10

[关键词]测绘工程;实践教学;途径分析

测绘工程,是指测量空间、大地的各种信息并制作测绘各种地形图。其研究对象十分的广泛,如开发土地或者进行大型的工程建设之前,都需要专业的测绘工程师进行地形图的绘测,因此,在中职院校提升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还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给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忽略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宰者”,就会出现过于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现象,这种过于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但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还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被动接受教师理论知识的灌输,因此对本专业的理论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并且也逐渐不重视本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氛围下,怎么能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呢?因此,笔者认为,中职测绘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迫在眉睫,不但要学生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锻炼的意识,教师也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将自身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激起学生实践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二)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较弱,不注重实践学习

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必然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而随着教育部对中职教育投入比例的增加,中职院校的教育规模也在不断扩张。而招生规模的扩张逐渐带来了弊端,学生质量的参差不齐,学生数量的增加让测绘工程的教学质量的不到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等,都是存在于学生中的问题。因此,一些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弱、对实践教学没有兴趣、实践教学对其实践能力没有帮助等因素,都是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的重要原因。因此,笔者认为,加强学生实践教育观念,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质量都是中职测绘工程实践教学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就是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二、提高中职测绘工程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贯彻科学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接受实践教学的意识

测绘工程专业是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专业,大部分专业技能都能在学生的实践学习中得到锻炼,因此,教师就应该加强学生实践学习意识的培养,养成学生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习惯,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逐步锻炼本身的专业技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去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实践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笔者在进行《地形测量实习》的实践教学中,其主要的实践目标是掌握地面测量技术、地球形状以及外部重力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因此,笔者在开始进行实践教学之前,会让学生了解待测地形周边的情况,然后进行地形预测,最后进行测量实习,让学生在进行测量的时候,逐渐加深自身专业技能的锻炼,养成学生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意识。

(二)结合任务教学法,锻炼学生能力

在进行实际的测绘中,不仅仅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双管齐下的情况下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促进学生理论、实践全面的提升。笔者在进行《控制网平差计算实习》的时候,其主要实习目的是让学生锻炼陆地、海洋、空间精密定位与导航、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与地籍图的测绘及其信息系统的建立,各种工程、大型建筑物的各阶段车辆及变形监测等的能力,因此,笔者就会借助任务教学法,为学生进行任务设计,让学生分小组或者独自完成任务,让上一个任务为下一个任务进行铺垫,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实践学习。

(三)项目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启发学生钻研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