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专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27:47

建设工程专业篇1

论文摘要:旨在探索工业工程专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应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分析工业工程学科体系和一般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综合性大学的学科特点,提出了南京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及教学实践等所体现的专业特色,为工业工程专业发展和成熟提供理论指导。

根据最近的统计资料(2006年4月),目前全国已有161所高等院校开设工业工程(ie)专业。有迹象表明,开办工业工程专业的院校还在不断增加。南京大学是在2003年向教育部申请开办工业工程专业的,在全国开办工业工程专业的院校中,属于新办院校。当年即在南京大学其它专业选拔了愿意转入工业工程专业的23名学生作为第一届学生。2004年正式在全国招生。2007年将有第一届毕业生,接受社会和市场的检验,目前就业情况良好。从着手开办工业工程专业开始,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培养具有南京大学特色的ie专业?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因为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后面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将无法设计、安排和落实。

1工业工程的学科体系

在回答上述两个问题之前,首先必须弄清楚的是工业工程的学科体系和特点,即回答什么是工业工程以及如何区别工业工程与其它学科的界限问题。说到什么是工业工程,业内人士自然会想到ai-ie(美国工业工程师协会)关于工业工程的那一大段定义,把定义念完之后,非工业工程专业人士还是未能理解什么是工业工程。简单地说,工业工程就是“用技术的方法系统、经济、有效地解决技术和管理问题”。这一简单定义首先将ie专业与其它专业区别开来。ie用技术的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而其它管理专业(企业管理、公共管理等)则不能用技术的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1];ie与其它工程学科的不同在于:①ie可以解决管理问题,其它工程学科则只能解决技术问题;②ie用系统方法解决复杂系统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其它工程学科做不到。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这一简单定义背后所隐含的ie学科体系和特点。①交叉性。ie是把技术和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交叉工程学科[2],这意味着ie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技术类课程,而且要学习管理类课程,更重要的是把技术和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需要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具体贯彻落实;同时也决定了ie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3]。②系统性。ie用系统方法解决复杂系统的技术和管理问题,这意味着ie专业学生对系统有着更高、更抽象的见解,能够站在系统的高度,对系统问题进行规划、设计、管理、改进和创新[4];这同时意味着ie专业学生能够领导跨学科团队进行工作,能够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③创新性。从ie发展历史看,一百多年来,这一古老的学科,仍然具有生命力,长盛不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创新性,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5]。这也印证了ie专业的一句行话,“改善无止境”(itisalwaysabetterway)。④工程实践性。ie专业的目标是用技术的方法来经济、有效地解决社会系统的现实问题,这意味着ie培养的学生具有解决社会系统现实问题的能力。ie重在应用、重在实践,离开了实际系统的应用,离开了实践,ie也就不复存在了。

在充分分析ie特点的基础上,再来描述ie学科体系如图1所示[6-12]。

第一层:公共基础,包括数学、物理学、文学和外语。

第二层:专业公共基础,包括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系统科学。

第三层:专业基础,包括运筹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控制论。

第四层:专业课程与应用方向,包括设计改善、分析评价与决策、过程控制和综合应用。

2培养目标

在对ie学科体系及特点充分讨论,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ie专业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沟通技能;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理论、宽广的经济管理知识、实用的工程信息技术;能够熟练运用工业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生产和服务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运作和管理,成为适合制造业和服务业需求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管理人才。

上述培养目标勾画出了南京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基本特色:①强调文理基础。在南京大学办工科,应充分利用南京大学文理见长的优势,这也是大学科交叉的基础,将文、理、工融合起来,要比将技术与管理融合起来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和影响。②明确工业工程技术体系。在前面的ie定义中,我们只强调用技术的方法来解决技术和管理问题,并没有规定用什么样的技术,这就给各个学校的ie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各校在开办ie专业时,将根据各自学校的优势和师资的优势,选择恰当的技术作支撑。全世界各个学校的ie专业几乎都各不相同,其最大不同,就在于所采用的技术不同。文献[13]认为,工业工程的技术体系包括三大类,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和系统科学是其理论基础,工程技术、信息技术是其支撑技术。我院在信息技术方面具有长期的研究积累和成果,不少教师具有计算机或信息科学专业背景,大部分教师具有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与实施经验,未来的社会将是信息社会,因此,将信息技术作为ie的关键技术之一写入培养目标,是恰当的[9],也是符合我院实际的。③明确具体的应用对象。前面谈到,ie特点之一是工程实践性,培养的ie学生在什么行业发挥作用呢,我们的培养目标明确指出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制造业包括各类离散制造型企业和流程型企业,主要应用工程信息技术来解决制造过程中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如管理控制一体化问题、企业内部物流问题等。服务业主要是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以及金融工程,这是我院的强项,可以将许多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工作中。④强调从系统级解决问题。作为南京大学培养的ie专业学生,要求能从系统角度解决生产与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

3课程设置

明确了ie专业学科体系和培养目标之后,课程设置应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如何教好每一门课和界定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差别是关键。

从图1可以清楚地看出ie学科体系及其相互关系,但不能保证所有任课教师都是ie出身,都能理解ie,这就是困难之所在。我们的学生经常会问,为什么要学习这一门课,它和ie有什么关系?不是每一个任课教师都能清楚地回答这样的问题,也不是每个任课教师的回答都正确。这需要ie专业的教师来回答。

我们可以把ie专业课程体系分成6个模块,如图2所示。每个模块包含若干课程。如分析计算模块,课程包括运筹学、高级运筹学、概率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计算机信息技术模块,包括计算机技术基础、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等;工程技术模块,包括工程图学和计算机图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现代制造系统等;经济模块,包括管理经济学、财务会计、工程经济学、金融工程、金融计量学等;管理模块,包括管理学、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ie核心模块,课程包括工业工程基础、生产管理、人因工程、物流工程等;每一个模块内的课程有实验和设计项目,每一个模块内的课程之间也有实验或设计项目,在模块之间也有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后还有产业/方向模块,其目的是给学生在某些产业方面更多更强的知识和训练。在实施这一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我们强调,1)要界定清楚每一个模块内的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规定课程的学时数、课程大纲和教学要求,规定哪些内容在哪门课程中介绍,介绍到何种程度,后面的课程在内容上如何覆盖和加深等。2)模块之间的衔接和关联,这是体现技术与管理有机结合的关键。

4教学实践

由于ie的工程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必然要强调ie专业的实践环节。这可能包括两个方面,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我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管理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再加上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ie实验教学体系已基本形成,各门课程所要求的实验内容已基本确定,但问题在于如何开展实验课,保障实验课的质量,改善实验效果。由于受实验场地、设备资源和时间的约束,实验已成为一个验证过程。我们的理念是提供一个实验平台和实验要求,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提出改进方案,真正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使学生印象深刻。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鉴于现在的学生极少经历过社会实践的事实,在教学环节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如金工实习、工厂参观、短期企业调查、专业实习等,使学生对企业有一个感性认识。这虽然加大了教学投入,但对于改善教学效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5结论

实践已经证明,ie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得到了蓬勃发展,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对ie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大大超过供给。而且,社会对ie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各个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如能注意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必将充分发挥ie专业潜能。良好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设计是成功的基础,但真正的成功还有待于社会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

[1]郭重庆.工业工程在中国制造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8(2):1-3.

[2]陈友玲,张浩,王成明.21世纪工业工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41-142.

[3]韩可琦.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目标——复合型人才[J].煤炭高等教育,2002(1):66-67.

[4]郭位,BryanDeuermeyer.工业工程课程的最新沿革[J].谭芙蓉译.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10(2):1-5.

[5]胡宗武.工业工程学科形成与发展综述[J].工业工程与管理,1998,3(4):56-58.

[6]代颖,武振业,马祖军.工业工程学科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2):62-66.

[7]张玉麟.21世纪实施工业工程面临的挑战与思考[J].现代管理,2003(1):59-62.

[8]王仁康.工业工程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机械管理开发,1999,5(2):4-6.

[9]魏一鸣,范英,徐宣.工业工程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南开管理评论,2000(2):19-22.

[10]贾国柱.高等院校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国内外比较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10(3):130-134.

[11]罗宜美,齐二石,毛照昉.工业工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J].工业工程,2005,7(4):106-109.

建设工程专业篇2

[关键词]工程造价专业专业建设质量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3-0063-02

四川师范大学工程造价专业是依托工学院采矿和电气工程等专业发展起来的新专业。工程造价专业虽然开办于2004年,但是由于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前身是四川煤炭干部管理学院,专业带有浓厚的矿山隧道背景。通过与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沟通,我们发现工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生对从事矿山隧道造价的热情不高,每年仅有少部分毕业生去矿山隧道从事造价工作。大部分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进入地方建设队伍,从事民用建筑的造价工作。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讨论,在教育部2012版本科新专业目录出台后,考虑学生就业的方向和途径,结合新专业目录下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的具体要求,我们积极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加重土建造价课程的比例,培养具有工学院特色、备受造价企业欢迎的工程造价人才。

一、以市场需求为抓手,结合学生就业,进行工程造价专业建设

结合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的实际情况,通过用人单位回访、毕业生座谈等方式,经过大量的教学研究活动,明确了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由土木工程及相关工程技术知识与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组成的系统的、开放性的知识结构,能够在土木工程及其他工程领域从事建设工程全过程和全面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具备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一级注册建造师、注册咨询工程师等职业资格必需的知识和素质,以土建装饰造价为主体,安装、市政工程造价为两翼,矿建造价为创新特色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一)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就业支点建设

工程造价专业就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在于工程量的计算和工程计价能力的培养。笔者结合学生就业,统计近三年学生就业后选择工程造价的领域如表1所示。

表1学生就业后选择造价各领域的百分比

从学生毕业后涉足的造价领域看,每届学生毕业后所选择的造价领域,50%左右是在土建装饰造价行业,20%是在工学院传统优势地下空间造价领域(含铁路、交通),进入安装造价领域的毕业生也在15%左右。这些特点也印证了工程造价专业以土建装饰造价为主体,安装、市政工程造价为两翼,矿建造价为创新特色的必要性。同时随着安装和市政方面造价就业的比重越来越高,使得这几个造价方向的师资建设尤为重要。

(二)整个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中各造价方向的学时平衡

本科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教学中除去教育部和四川省教育厅规定必须开设的基础类课程和思想品德课程外,专业课程,尤其是关系学生就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间的平衡显得尤为重要。依据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定位,工程造价专业通识教育课程占整个专业学时的30%左右,土建装饰造价技术的课程占30%左右,地下空间(含铁路、交通)造价技术的课程占20%左右,安装造价技术的课程占10%左右,市政园林造价技术的课程占10%左右。在这些造价领域教学过程中,注重各造价领域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融会贯通,做到举一反三。

(三)注重各课程的有机联系,课程开设之间的逻辑关系

依据土建装饰造价为主体,安装、市政工程造价为两翼,矿建造价为创新特色,理顺了各课程开设的先后次序。在课程开设过程中不割断其有机联系,例如,在工程制图课程开设时,既培养学生的建筑制图能力,又让其学习地下空间结构的识图的内容,并在工程制图课程中用少量学时来让学生学习机械设备的识图。再如,考虑土建装饰造价的主体性,在大三下学期就开设土建装饰造价和地下空间造价技术课程,这样,就为学生大三暑假的实习创造一定条件。进入大四,学生学习的造价核心课程只涉及安装造价和市政园林造价课程。

(四)以课程组为切入点,细化教学大纲,提升教学质量

我校依据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特点,将专业课程分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特色创新课程;结合学院师资结构,对课程的大纲进行梳理和优化,在教育部本科新专业的目录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课程组建设和教学内容优化如表2所示。

表2课程组建设和教学内容优化

二、教学手段的改进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改进

(一)造价软件的应用

在四川的造价领域,尤其是建筑工程造价工程量的计算和工程计价全部都采用工程算量软件和工程计价软件。传统的手工编制预算的方法已经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计算速度越来越快、界面越来越人性化、计算方法越来越智能化的工程计量与计价软件。[1]

我校通过招标的方式购买了软件公司半卖半送的造价软件,在工学院造价实训室安装了80个节点的网络版算量及计价软件,这为提高学生造价实战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老师在造价软件教授过程中注意和工程领域的Bim技术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工程实践薄弱的问题。

(二)教学模型的使用

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最薄弱的环节在于工程图纸的识别,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工学院采购了部分土木建筑模型,建设了土木建筑模型实训室。在采购模型的基础上,由老师带领学生制作简单的土木建筑模型,这一方面解决了采购资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对土木建筑模型的使用,不仅仅停留在建筑制图课程和房屋建筑学课程上,在建筑结构、工程估价等课程上,只要涉及相关的概念和识图,都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模型。这大大提高了土木建筑模型的使用率。

(三)实践基地的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历来是工程类专业建设、发展、壮大的瓶颈,由于在四川5.12地震之后,四川建设项目比较多,学生就业实践比较容易解决。

为了就近解决学生工程实践环节,工学院多方联系,结合整个学校建设新校区的契机以及学校旁边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彻底解决了学生就近实习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安排学生去现场学,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与施工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友谊,为下一步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

(一)教材建设

由于教育部本科新专业目录规定了造价专业的核心课程名称与工程造价的两门核心课程,建筑装饰工程估价和安装工程估价的教材基本没有。同时,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虽然使全国的工程量清单达到统一,但由于工程造价的区域性,使得每一个省的计价定额不能通用。这就使得全国范围内的教材出现多版本、水平良莠不齐的现象。笔者通过大量的调研发现,在四川以建筑装饰工程估价命名的教材是没有的,这也为师资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根据四川省的造价特点,学院确定了未来两三年内编制5本左右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争取入选下一个五年国家规划教材。

(二)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一个专业核心的竞争力,工程造价专业建设必须有实力强大的师资队伍做保障。我院针对目前工程造价专业师资学历高但工程实战能力还不强的特点,在师资建设的问题上采用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师资引进上,采用放低学历、提高实战水平的策略,即要求引进的造价教师只需拥有硕士以上学历,但要有3-5年造价实践经历,同时取得省级造价师以上资格。

在师资培养上,与四川省内规模较大的造价事务所联系,结合现有师资的专业背景,分期分批地安排教师到事务所锻炼1-2年,使其成长为某一造价领域的专家,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专业篇3

关键词:施工单位;施工员;专业技能人才;实践教学;综合素质

建筑工程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基础性行业,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扩大,使得建筑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一直都比较旺盛。我国众多大专院校都相继开办了土木类专业,毕业生数量成倍增加。面对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对学生不断提高的要求和毕业生人数的增大的压力,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综合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就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对此笔者走访了甘肃、四川、北京等地的建筑企业,通过直接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调查了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企业主要岗位职员缺口,以及对高职毕业生的评价、要求与建议。

一、企业对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分析

目前,建筑企业对生产一线做技术操作和现场管理的人员十分紧缺。建筑行业的主要就业部门有房地产公司、设计院、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筑行政管理部门等。其中施工单位对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占到70%,是高职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部门。它主要需要的是既懂理论又能熟练操作的技术工人,紧缺的工作岗位有测量员、材料员、安全员、钢筋工、抹灰工、预算员。在调查的15家企业中,测量员的需求量为90%,钢筋工为60%、材料员、安全员为40%、预算员为20%。以钢筋工的工作内容与需求为例进行分析,钢筋工要求理解施工图纸和具体施工过程,严格依据设计要求计算钢筋下料长度,统计钢筋型号、数量,确定钢筋加工方法,现场监督工人施工。这种工作的理论水平不深,但对实践经验和识图能力要求却很高,而且现场操作的劳动强度也比较大。很多本科毕业生嫌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强度大而不愿做,而普通工人又因不懂专业知识而无法做,所以施工中常常出现因没有人搞钢筋下料计算而耽误工期的尴尬局面。材料员、安全员、施工员、预算员等工作也都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密切结合的岗位,因此有一定专业基本功、动手能力强的技术工人是企业最缺乏的人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实用型应用人才,事实说明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势在必行。

但是调查同时发现用人单位仍然主要招收本科毕业生,对大专生则要求必须有工作经验。如甘肃省四建,每年至少招聘20名员工,招收的应届毕业生基本都是本科生,而大专生则要求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私营小企业更注重工人的实效性,他们会随项目需要长期招聘员工,并在3个月的试用期内检验员工的工作能力,上手快的才长期聘用。这说明目前高职毕业生素质与社会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高职的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大力调整教学培养方式,与社会企业积极合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突出大专毕业生优势。

二、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工作要求

表1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要求调查表

表2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调查表

通过调查分析,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主要要求首先是,毕业生要有扎实的建筑专业基础知识。具体要求是,能读懂施工图纸,熟悉施工规范和图集,会进行一般的受力计算。很多企业反映目前有不少毕业生工作一年后仍读不懂复杂工程的图纸,直接影响了工作开展。还有部分企业反映毕业生的计算能力不够,简单的工程预算或脚手架计算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其次,毕业生应掌握建筑专业基本技能,持有专业技能证书,如测量员、材料员、预算员、施工员、监理证书等,工作后能尽快考取建造师、造价师等执业资格证书。第三,毕业生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项目施工是一项强调多部门多工种互相配合、协同作业的活动,团队间的沟通协调显得尤为重要。不少企业表示,毕业生的成材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协调能力,即使专业知识不强,但有主动沟通、乐于合作的精神,毕业生在企业中也可以很好地成长起来。第四,毕业生应具备一定综合能力。施工员的现场管理职责要求,毕业生必须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和自我心理调控能力,遇到实际问题能冷静分析、协调处理。在这一点上有企业甚至直接要求毕业生有开朗豁达、积极主动的性格特征。此外,企业还要求学生具有计算机操作能力,会使用常用办公软件,如word、excal、autocad等。

三、高职毕业生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企业对高职教育的建议

在评价毕业生的不足时,很多企业认为,近年来的毕业生不论何种学历,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工作中有明显浮躁情绪,其次团队协作能力欠佳,不会和客户沟通。第三是敬业精神不足,对工作缺乏责任心,对重要数据的态度不严谨。企业可以理解毕业生希望快速提升的心情,但是重要工作更需要有端正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企业对大专院校的建议,在专业及课程设置方面,建议课程设置不宜过细,但专业知识尽量全面,如学习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学生还应了解道路、桥梁方面的知识;在课程教学方面,希望加强职业技能培养,强烈要求多带领学生下工地实习;在素质培养方面,希望学校注意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锻炼学生的抗挫折力;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建设初探

(一)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强化识图能力培养

知识是成才的关键,学校应根据毕业生岗位知识需求来分析整合课程内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安排要与建筑专业员的技能要求挂钩,修订教学大纲。课程内部去粗取精,外部将内容联系紧密的课程有机结合于一体,并紧密围绕工程应用来讲解理论知识。

加大对专业基础课《建筑制图》的建设力度,不断扩充、更新教学模型,充分利用现在多媒体技术教学,广泛搜集规范、实用的施工图纸以补充教材中的不足。在教学中用现场参观、模型测绘、图纸算量和图纸会审等模拟工作过程的方式来授课。课外根据后续专业课的需要,每学期发放典型建筑的施工图,让学生带任务看图,不断强化学生的识图能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训练学生动手能力

延长实践教学时间,增强校企合作。通过教学参观、实训专用周以及顶岗实习等手段,循序渐进地开展实践教学。多方面多渠道与企业开展合作,并与有规模实力的企业形成长期实习合同,建立专业实训基地。学校应设法组织教师轮流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加相关专业执业资格证书的考评,突出教师在实践课教学中的监督指导作用。

(三)分析失败工程案例,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教师平时应注意收集国内外失败建设项目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强调敬业精神在工作中的巨大作用,让学生树立起严谨、合理的工程理念,培养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师的个人范例对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取代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还应培养自身严谨治学的态度,以认真、负责的工作面貌感召学生。

(四)贯通就业指导,树立职业意识

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学生工作中不断进行就业教育。目前大专院校都开设有就业指导中心和就业指导课,但都只是单纯指导学生如何找工作,没有具体结合到学生所学专业的就业特点,导致部分学生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面临就业时对自身能力评价不足、对工作发展有很大焦虑的问题。因此,就业指导工作应从新生入学时就开始进行,由专业课教师授课,通过平时教学、专题讲座、和学生管理等多方面向学生不断介绍专业特点和职业能力要求,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能力培养。

(五)广泛开展校园活动,注重隐性教育

在校园活动中学生是主角,在筹划、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充分锻炼。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上所进行不了的。很多用人单位都十分青睐有学生会工作经历的毕业生。因此,职业教育还应重视培养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积极性,以学分制的方式督促学生踊跃参与各类社团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其综合素质。

通过企业调研,我们认识到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紧跟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步伐。只有不断对市场进行调研和分析,根据企业的需求不断进行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对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深入探索和更新,才能培养出社会认可的建筑施工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施工员岗位职责  时间:2006-2-6

[2]屠立、陈晓英、朱凡高职cad专业毕业生就业走向与课程体系构建

《机械职业教育》2005年第11期11月15日出版

[3] 张永军数控专业的教学改革

《机械职业教育》2005年第11期11月15日出版

建设工程专业篇4

论文摘要:旨在探索工业工程专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应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分析工业工程学科体系和一般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综合性大学的学科特点,提出了南京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及教学实践等所体现的专业特色,为工业工程专业发展和成熟提供理论指导。

根据最近的统计资料(2006年4月),目前全国已有161所高等院校开设工业工程(ie)专业。有迹象表明,开办工业工程专业的院校还在不断增加。南京大学是在2003年向教育部申请开办工业工程专业的,在全国开办工业工程专业的院校中,属于新办院校。当年即在南京大学其它专业选拔了愿意转入工业工程专业的23名学生作为第一届学生。2004年正式在全国招生。2007年将有第一届毕业生,接受社会和市场的检验,目前就业情况良好。从着手开办工业工程专业开始,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培养具有南京大学特色的ie专业?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因为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后面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将无法设计、安排和落实。

1 工业工程的学科体系

在回答上述两个问题之前,首先必须弄清楚的是工业工程的学科体系和特点,即回答什么是工业工程以及如何区别工业工程与其它学科的界限问题。说到什么是工业工程,业内人士自然会想到ai-ie(美国工业工程师协会)关于工业工程的那一大段定义,把定义念完之后,非工业工程专业人士还是未能理解什么是工业工程。www.133229.com简单地说,工业工程就是“用技术的方法系统、经济、有效地解决技术和管理问题”。这一简单定义首先将ie专业与其它专业区别开来。ie用技术的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而其它管理专业(企业管理、公共管理等)则不能用技术的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1];ie与其它工程学科的不同在于:①ie可以解决管理问题,其它工程学科则只能解决技术问题;②ie用系统方法解决复杂系统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其它工程学科做不到。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这一简单定义背后所隐含的ie学科体系和特点。①交叉性。ie是把技术和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交叉工程学科[2],这意味着ie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技术类课程,而且要学习管理类课程,更重要的是把技术和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需要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具体贯彻落实;同时也决定了ie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3]。②系统性。ie用系统方法解决复杂系统的技术和管理问题,这意味着ie专业学生对系统有着更高、更抽象的见解,能够站在系统的高度,对系统问题进行规划、设计、管理、改进和创新[4];这同时意味着ie专业学生能够领导跨学科团队进行工作,能够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③创新性。从ie发展历史看,一百多年来,这一古老的学科,仍然具有生命力,长盛不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创新性,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5]。这也印证了ie专业的一句行话,“改善无止境”(itisalwaysabetterway)。④工程实践性。ie专业的目标是用技术的方法来经济、有效地解决社会系统的现实问题,这意味着ie培养的学生具有解决社会系统现实问题的能力。ie重在应用、重在实践,离开了实际系统的应用,离开了实践,ie也就不复存在了。

在充分分析ie特点的基础上,再来描述ie学科体系如图1所示[6-12]。

第一层:公共基础,包括数学、物理学、文学和外语。

第二层:专业公共基础,包括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系统科学。

第三层:专业基础,包括运筹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控制论。

第四层:专业课程与应用方向,包括设计改善、分析评价与决策、过程控制和综合应用。

2 培养目标

在对ie学科体系及特点充分讨论,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ie专业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沟通技能;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理论、宽广的经济管理知识、实用的工程信息技术;能够熟练运用工业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生产和服务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运作和管理,成为适合制造业和服务业需求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管理人才。

上述培养目标勾画出了南京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基本特色:①强调文理基础。在南京大学办工科,应充分利用南京大学文理见长的优势,这也是大学科交叉的基础,将文、理、工融合起来,要比将技术与管理融合起来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和影响。②明确工业工程技术体系。在前面的ie定义中,我们只强调用技术的方法来解决技术和管理问题,并没有规定用什么样的技术,这就给各个学校的ie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各校在开办ie专业时,将根据各自学校的优势和师资的优势,选择恰当的技术作支撑。全世界各个学校的ie专业几乎都各不相同,其最大不同,就在于所采用的技术不同。文献[13]认为,工业工程的技术体系包括三大类,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和系统科学是其理论基础,工程技术、信息技术是其支撑技术。我院在信息技术方面具有长期的研究积累和成果,不少教师具有计算机或信息科学专业背景,大部分教师具有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与实施经验,未来的社会将是信息社会,因此,将信息技术作为ie的关键技术之一写入培养目标,是恰当的[9],也是符合我院实际的。③明确具体的应用对象。前面谈到,ie特点之一是工程实践性,培养的ie学生在什么行业发挥作用呢,我们的培养目标明确指出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制造业包括各类离散制造型企业和流程型企业,主要应用工程信息技术来解决制造过程中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如管理控制一体化问题、企业内部物流问题等。服务业主要是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以及金融工程,这是我院的强项,可以将许多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工作中。④强调从系统级解决问题。作为南京大学培养的ie专业学生,要求能从系统角度解决生产与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

3 课程设置

明确了ie专业学科体系和培养目标之后,课程设置应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如何教好每一门课和界定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差别是关键。

从图1可以清楚地看出ie学科体系及其相互关系,但不能保证所有任课教师都是ie出身,都能理解ie,这就是困难之所在。我们的学生经常会问,为什么要学习这一门课,它和ie有什么关系?不是每一个任课教师都能清楚地回答这样的问题,也不是每个任课教师的回答都正确。这需要ie专业的教师来回答。

我们可以把ie专业课程体系分成6个模块,如图2所示。每个模块包含若干课程。如分析计算模块,课程包括运筹学、高级运筹学、概率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计算机信息技术模块,包括计算机技术基础、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等;工程技术模块,包括工程图学和计算机图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现代制造系统等;经济模块,包括管理经济学、财务会计、工程经济学、金融工程、金融计量学等;管理模块,包括管理学、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ie核心模块,课程包括工业工程基础、生产管理、人因工程、物流工程等;每一个模块内的课程有实验和设计项目,每一个模块内的课程之间也有实验或设计项目,在模块之间也有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后还有产业/方向模块,其目的是给学生在某些产业方面更多更强的知识和训练。在实施这一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我们强调,1)要界定清楚每一个模块内的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规定课程的学时数、课程大纲和教学要求,规定哪些内容在哪门课程中介绍,介绍到何种程度,后面的课程在内容上如何覆盖和加深等。2)模块之间的衔接和关联,这是体现技术与管理有机结合的关键。

4 教学实践

由于ie的工程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必然要强调ie专业的实践环节。这可能包括两个方面,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我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管理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再加上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ie实验教学体系已基本形成,各门课程所要求的实验内容已基本确定,但问题在于如何开展实验课,保障实验课的质量,改善实验效果。由于受实验场地、设备资源和时间的约束,实验已成为一个验证过程。我们的理念是提供一个实验平台和实验要求,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提出改进方案,真正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使学生印象深刻。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鉴于现在的学生极少经历过社会实践的事实,在教学环节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如金工实习、工厂参观、短期企业调查、专业实习等,使学生对企业有一个感性认识。这虽然加大了教学投入,但对于改善教学效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5 结论

实践已经证明,ie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得到了蓬勃发展,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对ie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大大超过供给。而且,社会对ie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各个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如能注意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必将充分发挥ie专业潜能。良好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设计是成功的基础,但真正的成功还有待于社会实践的检验。

参考 文献:

[1]郭重庆.工业工程在中国制造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8(2):1-3.

[2]陈友玲,张浩,王成明.21世纪工业工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41-142.

[3]韩可琦.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目标——复合型人才[j].煤炭高等教育,2002(1):66-67.

[4]郭位,bryandeuermeyer.工业工程课程的最新沿革[j].谭芙蓉译.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10(2):1-5.

[5]胡宗武.工业工程学科形成与发展综述[j].工业工程与管理,1998,3(4):56-58.

[6]代颖,武振业,马祖军.工业工程学科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2):62-66.

[7]张玉麟.21世纪实施工业工程面临的挑战与思考[j].现代管理,2003(1):59-62.

[8]王仁康.工业工程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机械管理开发,1999,5(2):4-6.

[9]魏一鸣,范英,徐宣.工业工程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南开管理评论,2000(2):19-22.

[10]贾国柱.高等院校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国内外比较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10(3):130-134.

[11]罗宜美,齐二石,毛照昉.工业工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j].工业工程,2005,7(4):106-109.

建设工程专业篇5

论文摘要:就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与特色,如培养目标定位、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计划修订、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改革、专业教材建设、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必要的措施。

1.引言

上世纪九十年代,社会对化机专业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改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过程装备越来越趋向大型化、精细化和自动化,流程参数(如压力、温度、流量等)与过程进行要求必须实施精确的自动控制,这是过程装备高效、安全、可靠运行的根本保证。将“过程”、“装备”与“控制”三个相关学科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过-装-控一体化”,已是化机专业改革的必然。

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化工设备与机械”本科专业正式更名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新专业是“以过程装备设计为主体,以过程原理与装备控制技术应用为其两翼(简称‘一体两翼’)”的大类学科交叉型专业。这并不是专业名称的简单改变,而是要求赋予专业以新的内涵,因此应结合内蒙古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建设和特色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慎重确定专业的培养方案,做出合理的专业发展规划,以适应培养21世纪人才之需要,并充分体现我们自己的专业特色。

2.专业建设思路

内蒙古科技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本科专业于2004年获得批准,于当年招收第一届学生,现已累计招生四届八个班共计300余人。依据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订的专业总体框架,结合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实际情况,建立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充分体现“过装控一体两翼”的总体架构,把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成为涵盖学科领域宽、柔性大、适应性强的专业,能够培养21世纪内蒙古及全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专业建设规划

校院领导非常重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建设工作,动员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给予大力支持,学校已安排购置了75万多元专业必需的实验设备,学院已购买数量可观的教学科研图书资料。过控系全体教师均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探究,集体讨论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体系优化、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修订、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的问题,形成共识并付诸实施。

3.1.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建立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关键。原专业师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知识结构不合理。一方面大部分教师均毕业于原化机专业或机械专业,过程控制或过程工程等方面的理论基础比较欠缺;另一方面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较大(约占总数90%以上),部分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而且缺乏工程实践知识。因此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当务之急。学院采用的办法是:

(1)引进硕士以上专业对口的高学历人才。

(2)提高青年教师的水平。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进修或攻读高一级学位。定期进行教学质量检查、评比和研讨,对教学质量差的青年教师,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给他们帮助和指导。支持专业课教师参加全国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术交流活动,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其教学和科研能力。由此逐步形成一支学历层次高(研究生以上占100%)、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比较合理(45岁以下占80%,高级职称占50%)、专业素质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3.2.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和教学计划的修订

参照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订的总体框架,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力求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较强的工程实施能力和良好的业务素质。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化工、石油、能源、轻工、环保、制药、食品、生化、煤化工、机电及劳动安全部门等领域中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研究及开发等工作。

按此培养目标,结合内蒙古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框架,如表1所示,其由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方向知识两大部分组成。基础理论知识包含人文基础、科学技术理论和实践基础三方面,以科学技术理论为重点,人文基础和实践基础辅之。科学技术理论包括公共理论基础、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基础。这些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专业知识的获得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方向知识以压力容器及过程设备设计和过程流体机械为主体,过程工程原理与过程装备控制技术为其两翼,并增设煤化工技术及装备等专业课程,以突出我们自己的专业特色。

3.3.课程体系改革及优化

根据“一体两翼”的专业定位,优化课程设置,建立新的教学课程体系,以适应培养知识面宽、基础扎实、弹性大、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具体做法如下:(1)增设控制类有关课程,满足专业拓宽的需要。如开出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pLC技术及应用课程,使学生掌握过程装备控制学科的有关知识,以适应过程装备大型化、自动化的需求。(2)加强理论基础、淡化专业。将专业课学时数控制在总学时的20%左右。如对过程流体机械以解决选型和应用为主,将课时由72减少至48左右;增加流体力学及粉体力学、工程热力学理论基础课程;同时开出适当的专业选修课,如有限元原理及应用、过程装备CaD、药物制剂工程与设备、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过程装备密封技术,以增加专业的柔性。(3)加强外语、计算机基础教学。压力容器及过程设备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增开过程装备高级程序设计课程,使得外语和计算机教学四年不断线,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和较深的计算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4)加强实践性环节,积极创造条件。如增设工程教育实践,以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4.专业教材使用与更新情况

为了规范专业的知识结构和保证教学质量,专业核心课程按新专业的要求全部采用全国高等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组织编写的面向21世纪的新教材。煤化工技术及装备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必须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编写。同时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整合,使之更适应我校的实际情况。

3.5.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采用比较式、启发式教学,讲课中要求突出重点、详略得当,以提纲式教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学与教师课堂讲授、指导、答疑相结合。

在教学手段上,也积极进行探索。压力容器及过程设备与过程流体机械等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图片资料讲解,加深学生对过程设备结构的认识,节省在黑板上画图及板书的时间,以提高授课速度并充实授课内容;过程装备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需要增加典型容器的制造工艺,可用观看录像来代替课堂的抽象讲解;压力容器及过程设备被作为学院重点课程予以建设,通过进一步完善Cai课件和研制典型过程设备的设计计算软件以提高专业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3.6.实践性教学环节规划情况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工科学生动手能力、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规划与安排。

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如表2所示,鉴于实验经费投入数量有限,大规模地进行实验设备的购置不切合实际,在利用相关院系实验资源的基础上,我们主要计划先期建设能够满足学生基本专业实验要求的压力容器综合实验、空压机性能测试及超声探伤实验、过程装备结构拆装实验和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实验四个实验室。第一期专业实验室建设中用于购买实验设备的经费约为75万元,其中压力容器综合实验装置我们使用南京化工学院李健教授研制的专利产品——压力容器三合一验证性实验装置,其特点是结构设计巧妙,试件易得,实验效果良好,实验数据误差较小,价格仅为通用压力容器实验装置的二十分之一,许多高校如东南大学在使用该实验装置。通过第一期的建设,实验室的教学环境将得到较大的改善。实验室第二期建设正在拟申报之中(含过程装备与控制仿真实验、过程装备密封实验装置、煤化工技术及装备实验装置等),相信经过两期建设,实验教学条件将得到很大的改观,能够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学校教育与社会相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选择了区内外一些优秀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如南京紫光精细化工厂实训基地、南化集团、天津碱厂、神华集团煤化工基地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得到了厂里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完成工程师素质基本训练的一个关键性教学实践活动。我们一方面制订毕业设计(论文)大纲和毕业设计指导书,另一方面注重指导教师自身工程实际知识的加强,再者依据培养目标选好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并安排一定比例的学生参与教师纵向科研课题的研究,让学生从中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提高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束语

相信经过几年的专业建设和实践探索,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与教学水平将会获得较大改善与提高,社会影响力逐年递增,师资队伍建设渐趋合理优化,为积极准备化工过程机械硕士点的申报创造条件。知识结构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培养特点,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均有望得到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程树珍.关于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体系的构建[J].化工高等教育,2003,1(75):57~58.

[2]陶秀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J].煤炭高等教育,2005,5:91~93.

[3]喻九阳.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04,3(81):17~19.

[4]周勇军.“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2:165~169.

[5]张锁龙.《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4,3:59~61.

[6]余历军.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功能与基地建设[J].高等理科教育,2004,6(58):95~98.

建设工程专业篇6

一 我国制药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人才需求

近三十年来,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人民生活改善,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重视,对医药保健品需求也越来越大,加之我国已成为世界原料药的生产大国,促使我国制药业迅速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更是飞速发展,大多数制药企业进行了改造或扩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并通过消化吸收,我国制药行业的技术和装备的整体水平大幅提升。我国已经称为世界第一原料药生产大国,包括专利原料药代替加工生产几乎覆盖了所有主要的原料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但是从目前的整体水平看,制药行业的现况仍然与我国的人口大国地位不相称,存在的问题仍相当严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同发达国家相比,人均年医药品消费不足发达国家人均消费水平的30%,同中等发达国家相比不足50%;2.企业规模小,产品落后,自主产品少,产品质量不高,企业研发能力不足;3.资金技术投入有限等。这些问题是制约我国制药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但不是最根本问题。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匮乏才是最根本问题。原因是制药行业的发展首先从制药工程生产效率角度考虑,应以现代工程技术为基础,注重品种开发的连续性,实现高效、低耗、优质的集约化大生产,其次要注重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与生产。而我国医药工业虽然已经进入世界经济体系,直接参与国际医药市场竞争,但是医药企业并没有通过联合形成规模经济,没能走向增强实力的集团化、现代化生产经营之路。企业要发展壮大,形成规模化生产,企业就应当掌握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新剂型及生产过程管理和控制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进行老产品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的开发生产,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只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知识的药学类专业人才已不能适应现代医药生产企业发展的要求,医药生产企业急需的是既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知识,又懂得现代制药工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高等学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应顺应时展的需要,紧密联系制药企业的实际情况,满足企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求来确定培养目标,为企业输送具有深厚基础,知识面宽,掌握各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二 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当前我国制药企业规模小、生产效率低、原料能源消耗大、成本高、竞争力弱的最主要原因是专业人才的缺乏,尤其是制药工程人才的少。既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又懂得工程的技术应用复合型人才十分匮乏。为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中药制药、药物制剂技术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药物生产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具有对药品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熟悉国家关于化工与制药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制药工程与制剂方面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能在医药、农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是我国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三 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建设工程专业篇7

关键词:建筑电气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电气照明

1增设新专业的必要性论证

1.1相关产业发展现状调研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与现代建筑的融合,使我国楼宇智能化技术迅速普及,各种智能建筑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为建筑电气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设备制造、工程设计施工、物业经营管理等行业开拓了巨大的市场,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工作特点鲜明、技术内涵丰富的新行业,极大促进了社会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1]

1.2职业岗位(群)分析

本专业在宽口径的职业素质与专业基础平台上,设置2个专门化专业方向。

a.建筑电气施工技术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担任电气方面的施工工程师、施工队长、项目经理、工程监理等工作,也可从事运营管理及中小型工程的设计工作,或在电气照明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单位等部门从事安装工程造价预决算,物业管理,销售,监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B.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设计院、房地产开发公司、装修公司、建设监理部门、设备安装施工公司、楼宇弱电系统集成(含消防系统)公司、电气照明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单位等部门从事现代化楼宇自动化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管理,安装工程造价预决算,物业管理,销售,监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1.3专业服务方向及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重庆成立直辖市以来,成就了房地产行业的崛起,特别是现代智能办公大楼的建设已经成为时尚。智能建筑对建筑内的设备、配电、线路集成等的要求标准比原有的普通建筑要高很多,智能控制需要更规范、更准确、更安全、反应更快,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就更高,因此,需要一大批实用技术知识面宽、高技能、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

重庆市高职高专院校共有20余所,目前只有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本专业,而在整个西南地区,也只有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此专业。纵观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建筑电气工程技术这个专业也是非常稀少,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开设此专业将极大的有利于推动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的现代化智能型建筑的发展。

智能建筑市场的迅猛发展,直接拉动了对智能建筑新职业人才的需求。目前国内建筑电气从业人员数量巨大,已达到约100万人,且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天津、杭州、宁波、大连等大中城市。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未经任何培训就直接上岗,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很低,高级工不足2.4%,技师不足1%,高级技师不足0.3%。目前,全国建筑电气新职业人才缺口达40万,特别是建筑电气施工人才、楼宇智能化系统设备运行维护人才、楼宇智能化工程设计、管理、安装与调试人才等各层次人才严重不足。

2增设新专业的可行性论证

2.1专业开办经费及专业教学成本核算

专业开办后,可以依拓发电类专业群、建筑类专业群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很好地利用其它专业的实验室和教师,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现有实验室的作用以节约成本。后续资金可以通过该专业招生、学院的教学投入、上级主管部门的专项资金和培训建筑电气施工人才的收入加以解决。另外,以后随着学生规模的增加,可以分期分批进行教学上的投入,共同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赢利。

2.2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教师、实验室、实训室建设

由于本专业是由电气系、建筑系和计算机系共同构成,因此可以利用其它专业的实验室和教师,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现有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作用以节约成本。

2.3产学研结合背景

强化实验、实习和实训三个关键环节,校内外生产性实训时间超过50%。实施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保证学生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本专业长期坚持为建筑行业服务,同时企业也为我们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优先选择毕业生,并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初步形成了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互惠双赢的“校企联姻,产学合作”的办学模式,为学院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工学交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专业篇8

【关键词】土木工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旨,是指通过结合、挖掘高校专业课教学中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客观科学的世界观,实现人文知识的内化和道德情操的升华。要顺应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发展,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应该做些什么,值得关注和思考。本文试图通过对在土木工程专业课教学中开展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寻对策。

一、专业课中开展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考核和评价体系中对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引导性不够

由于长期以来学校存在将专业课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割裂分块的教学安排,对专业课教学的评价标准往往重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与传授,而对通过专业课程进行“政治思想教育”重视不够,缺乏相应的制度规定和保障,在教学考核中没有发挥相应的教学引导作用,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

(二)专业教师对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高等学校各专业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往往比较重视将一门学科中的主要概念、原理和方法,但是较少考虑到通过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意识的渗透和引领,甚至于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责和任务,与己无关。

二、土木工程专业课中开展思政建设存在的对策与途径

(一)在教学目标上,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也需突出体现引领

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设置过程中,要按照课程思政的新要求,要将课程教学目标的教育性、知识性、技能性相互交融,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与激发个人理想、社会责任感进行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科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使专业课、实践训练课同样承载正确的职业观、成才观教育。课程思政在教育理念层面的突破,集中体现在将所有课程的教育性提升到思政教育的高度,表明课程教学目标之首要是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高校教学按照课程思政的新要求,学知和学技的原动力要将个人理想与社会担当有机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的“红专”与课程教学目标的教育性、知识性、技能性相互对应。课堂教学中可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三十年以来,我国在土木工程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和突破,对学生进行主人翁意识教育,树立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对土木工程新政策的认同、国家道路发展的认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而激发其更多的社会责任感。

(二)在教学内容上,把价值引领贯穿到专业课、实践课及其教育活动中,形成课程教学

“大思政”的新格局在教学体系层面的建构上,要将学科教学与政治素养、国家意志高度统一;课程思政也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反映在教学体系上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学什么样的知识技术,在顶层设计上,理想成长教育和专业发展教育要有机联系。在土木工程专业课堂上不能仅限于理顺知识体系,而更多地要从历史、因果的角度阐述整个土木工程的发展历程,并上升到哲学层面来观察、思考和理解问题。引导学生在处理科研或者工程问题的时候,不能够完全照搬经验,而是要考虑它们的前提假定是否一致。土木工程教学要引导学生意识到:一个合理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设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应根据国民经济状况、当地地质水文情况、工程施工水平判定自己做的设计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而不能过分地重视计算而忽略了工程“功能”在设计中的核心位置;更不能仅仅根据目前的计算流程,生产出一系列的“图纸”和“计算书”。

(三)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运用多种方式

建设工程专业篇9

高职院校作为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要实现长远发展,需要将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人力资源市场相结合,进而满足建筑工程市场对技术人员的需求,需要探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教学模式,以及发展趋势。通过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向、校企结合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探索和尝试,促进该专业的发展。明确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工学结合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制定“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

1课程体系改革是重点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高职院校要对教学的理念、模式、内容、方法进行改革。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来说,其课程体系分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为理论基础课、专业素质课、专业实践课三个部分。

1.1减少理论课的课时,突出实用。理论基础课主要涉及:①文化基础课。文化基础课主要包括: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体育等,通过对上述课程的学习,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增强学生的体魄,帮助高职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勇于进取、敢于拼搏的精神。②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力学与建筑制图,建筑cad设计基础等,通过开设上述课程,为高职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奠定基础,进而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同时为后期的终生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我院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其课时控制在总课时的40%左右,并且一贯坚持够用、必须的原则。

1.2围绕学生的岗位能力开设专业素质课。专业素质课主要涉及:建筑识图、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等课程。结合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而开设专业素质课,其课程选择一贯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开设各门课程的同时安排相应的实践课,突破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鸿沟,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完成一定的专业理论课之后,可以到设在校外的实习基地进行实训,通过实训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

1.3专业实践课程注重职业能力素质培养。在实践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在建筑生产一线具备顶岗工作的能力。专业实践课主要涉及认知实践、计算机辅助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实践及岗位实习等课程。通过校企结合的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两种教学资源,采用顶岗实践、工学结合、社会实践等方法,让高职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提前进入岗位角色,让学生“零距离”上岗。

1.4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双证书”制度。在课程体系中纳入施工员、预算员、资料员、质检员、材料员等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关联的课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就业需求,选择报考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当毕业的时候,学生一手拿着毕业证,一手拿着相应的资格证书,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1.5改变教学理念,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职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提供教学服务,教师将服务的思想融入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健全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制定专业的技能培养方案,走产、学、研合作之路;以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教学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和揉合,通过简明扼要的形式传授给学生。

2强化实验和实训,走校企合作之路

2.1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进行工程实训,根据课程内容设置相应实训项目。通过完善实训设施,满足学生的实训需要。借助校企合作模式,高职院校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人才测评标准等。学校要对学生的业务能力重点培养,同时企业也选择优秀的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形成校企的良好互动。

建设工程专业篇10

【关键词】教学体系教员队伍设备设施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8-0053-01

随着军队信息化的日益加快,我军军事信息资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增长。但当前信息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和数据管理水平与外军还有很大差距。为提高国防数据管理和保障水平,满足一体化联合作战等新军事需求,我军加快了数据管理中心的建设。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后,军队院校培养体系有了很大转变,西安通信学院作为军队初级任职教育院校,正结合部队实际人才需求转型。为适应部队数据管理人才的需求,本院数据工程与管理专业建设也在积极进行中,如何把新专业建设好,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

任职培训的教学体系主要针对“指技合一”的培养方向,任职培训的任务主要是更新知识储备,加强实操能力,提高管理才能等方面内容,本专业建设要适应任职岗位的需求,既为大专士官学员进行学历教育及培训,又为“4+1”任职教育学员、在职干部进行数据工程技术与应用管理的短期培训。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结合院校与部队建立的“联教联训联考联研”机制,及时了解部队的最新岗位情况、工作流程和新装备配置等情况,认真完成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提高人才培养的指向性、实效性。在教材编写中要根据岗位所需能力与素质建立起模块化课程结构,要突出军事数据管理特色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等,教材要通俗易懂、重点突出。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任职教育对象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从多种角度提高学员的能力;改革考核方式,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积极推进学员职业技能鉴定。

二建设合格的教员队伍

教员是院校生存发展的根本,也是专业建设成败的关键,教员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专业学员培训的质量。新专业的建设对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担任新专业授课任务的教员必须具有更新更开阔的视野,更新更宽广的知识面,更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能及时掌握部队任职岗位需求。要充分认清任职教育院校教员的地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适应新专业的教员队伍。要提高教员教学能力,采用集中备课、专题讨论、经验交流、以老带新等方式提高教员教学能力;要优化教员知识结构,鼓励教员参加校外短期培训、到地方数据中心交流学习、去部队调研等活动,拓展专业知识,丰富前沿理论;要改进教员评价机制,从课堂教学到实际动手能力,熟练掌握装备的操作等各方面全方位对教员进行考核;要安排教员到部队代职锻炼,深入了解部队、熟悉部队等。

三健全配套的设备设施

目前任职培训尚处于初级阶段,实验室、教学训练场等还处于建设中,但是第一期数据工程与管理专业士官学员去年已经入院学习,今年下半年还将迎来第二期学员,未来还有更多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培训任务,在教学装备设施建设上要加快速度,有针对性地建设配套的专业学习实验室等。

学院原有计算机机房提供的实验环境主要可以进行程序设计、图像编辑、网页制作等实验,但本专业课程建设中涉及的实验内容,如数据存储与维护、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数据共享、系统集成、磁盘阵列的使用管理、信息搜索定位、信息资源规划等,需要单独建设的实验室去实现,必须加快建设能够适应新专业培训的教学、训练、实验场地,建设有军事特色的岗位任职教育配套设施,以满足学员岗前实训的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虚拟现实、计算机仿真等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完善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远程教育系统等功能,提高培训效益和质量。

四结束语

切实加强数据工程与管理新专业建设,不断提高新专业的教学质量,是通讯学院院校转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实施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好数据工程与管理新专业,对学院整体办学水平、未来发展竞争力都有着直接影响,在新专业建设中重要的是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从教学体系、教员队伍、设备设施等全面建设。

参考文献

[1]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理论与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魏怀明.具有行业特色的计算机类专业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