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十篇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十篇

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28:55

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篇1

(1)文物破坏严重,急需维修。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部分文物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甚至一些文物处于常年失修的状态,再加上自然环境的影响,导致文物损坏现象极为严重,难以发挥文物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2)博物馆建设力度不够。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博物馆建设的重视,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的问题是博物馆建设的力度不够,出现资金紧张的局面。

2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的有效策略

博物馆作为文物的聚集地,对文物保护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需要提高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水平,完善文物保护工作。

2.1科学编写文物保护方案

文物信息的采集是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对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博物馆文物信息采集工作,充分了解文物的背景,为文物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对文物信息的采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力求做到全面具体,需要采集文物的照片、历史信息以及价值评估等多个方面的信息,对文物形成一个全面的了解。其次,要对文物进行科学的检测,为文物修复工作提供参考,这就需要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对文物进行全面的检测,特别是对其定性和定量的检测分析,得出文物在材质、工艺以及病害机制、保护修复材料的选择等方面的信息。在对文物的综合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制订文物保护修复方案,为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2.2重视博物馆文物的预防性保护

文物的损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需要加强对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在当前的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中,一般是将文物保护工作放在首位,即在文物遭到破坏以后才开始进行抢救,这样就加大了文物保护的难度,甚至一些文物在遭受到严重破坏以后,很难恢复到原来的模样,不利于文物价值的发挥。因此需要在博物馆文物保护和管理中重视预防性保护,即对文物采取预防性的措施,结合文物的病害机制,改善文物的保存环境,预防文物病害的发生。

2.3规范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程序

为了提高博物馆文物保护和管理的效果,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文物保护,提高保护技术的可靠性,因此在文物保护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审核通过的保护方案实施文物保护工作,并遵循修复原则对文物进行适当的修复,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保护性破坏问题的出现。同时所有的修复材料必须经过科学的试验,对材料的性质和性能有一个清晰的把握,最大限度地避免修复性材料对文物的再次破坏,提高修复性材料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3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趋势

近年来各国加强了对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的重视,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工作,对保护文物、发挥文物的巨大价值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物保护工作正在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在技术的支持和政府的帮助下,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①以人为本。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依赖于大量的技术人员,因此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开始重视技术人员的作用,工作开展呈现出以人为本的特点。在先进工艺的推动下,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和管理中渗透着多种工艺和技术,技术性保护已经成为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的重要环节,这就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②全民化。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公益事业,应更加注意自身的公共形象,使它的成果惠及广大民众。增强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爱护并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氛围,充分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使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呈现出全民化的趋势。③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呈现出智能化的趋势,很多博物馆开始结合自己的需要,构建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对文物保护和管理的实时监控,大大提高了文物保护和管理的水平。

4结束语

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篇2

  一、总则

  为了及时处置我市文物保护工作中的突发事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文物的危害和影响,根据文物法律、法规和《国家文物局突发性应急工作管理办法》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全市各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遭盗窃、盗掘、损毁、火灾、丢失的事件。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市各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文博单位发生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等工作。

  三、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要始终把预防突发事件发生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细致排查各类文物突发事件的隐患,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机率。

  (二)依法管理:文物突发事件预防、控制的管理及应急处置工作,要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三)属地负责:处置文物突发事件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各地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发生涉及文物的突发事件负总责。当地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处置文物突发事件。市文物局指导协调全市文物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四)快速反应:各文博单位应相应建立预警和处置快速反应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启动各级预案,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果断采取措施,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事态,将危害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四、应急组织及职责

  市文物局设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市文物局局长担任,副总指挥由事发单位的主管局领导担任,其他班子领导为指挥部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副总指挥兼任,副主任由局办公室主任和文物安全处处长担任,办公室成员由市文物局机关各处室负责人组成。

  (一)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

  指挥、下达应急处置任务,研究解决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二)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

  1、处理应急指挥部的日常事务,负责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应急方案的具体执行等工作。

  2、及时向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和市政府上报有关情况和信息,加强同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

  3、按照国家和我市有关突发事件信息工作指导方针,拟确定或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信息的内容、时间、方式等,并实施。

  4、负责做好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的法律咨询。

  (三)市文物局各处室的工作职责

  1、办公室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协调和指挥工作,及时向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和市政府上报有关情况和信息,协调信息等工作。

  2、文物考古科研处负责不可移动文物因自然因素及人为非故意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调查与处理工作。负责不可移动文物突发事件的善后业务与技术处置指导工作。

  3、文化遗产处负责对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提出咨询建议和进行技术指导等。

  4、博物馆处负责文物收藏单位因自然因素及人为非故意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调查与处理工作。负责可移动文物突发事件善后的业务与技术处置指导工作。

  5、文物安全处负责对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文物违法行为、安全事故的突发事件调查与处置工作。负责做好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的法律咨询。

  6、计划财务处负责应急事件的后勤保障工作。

  7、组织人事处和纪委协调文博单位责任人员的追究处理。

  (四)市直文博单位和文物系统地方应急指挥部

  各市直文博单位和县(市、区)文物系统及各文博单位,比照市文物局应急指挥机构的组成、职责,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情况,成立本地、本单位应急指挥部。

  五、预防和预警机制

  (一)预防预警信息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要求,各文博单位应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加强日常管理和监测,注意日常信息的收集与传报,对可能发生的涉及文物安全的预警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责任制和预防应急控制措施。

  (二)预防预警行动

  1、各文博单位应制定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必要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对本单位文物安全工作加强事前的监督检查。定期演练各种应急预案,磨合、协调运行机制,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能力。

  2、各文博单位应制定安全责任制度,明确日常安全工作措施。强化日常人力、物力、财力储备。

  3、对外开放的文博单位,尤其是旅游旺季,要提前制定相应的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报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和当地公安机关备案。

  4、各地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负责文博单位的治安管理工作。文博单位应主动接受公安机关的管理、监督和指导。

  (三)预警支持系统

  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和文博单位应确保安全工作人员数量,明确其岗位职责。安装必要的消防、安全防范技术设备,配备预警通讯和广播设备,预留公安、消防、救护及人员疏散的场地和通道。对外开放的文博单位应严格核定人员容量,加强对现场人员流动的监控,在售票处、出口和主要通道要设置识别标志,指定专人负责疏导工作。

  六、突发事件等级划分

  (一)重大突发事件(i级)

  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生火灾、被盗、损毁、文物建筑坍塌的。

  2、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发生重大火灾、严重被盗、大面积损毁、重要文物建筑坍塌的。

  3、馆藏一级文物丢失、损毁的,或馆藏二级文物丢失、损毁5件(含5件)以上的。或馆藏三级文物丢失、损毁10件(含10件)以上的,或馆藏文物丢失,损毁20件(含20件)以上的。

  (二)较大突发事件(Ⅱ级):

  1、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发生火灾、被盗、损毁、文物建筑坍塌的。

  2、市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发生重大火灾、严重被盗、大面积损毁、重要文物建筑坍塌的。

  3、馆藏二级文物丢失、损毁5件(不含5件)以下的,或馆藏三级文物丢失、损毁5件(含5件)以上的,或馆藏文物丢失、损毁10件(含10件)以上的。

  (三)一般突发事件(iii级)

  1、市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发生火灾、被盗、损毁、文物建筑坍塌的。

  2、馆藏文物丢失、损毁的。

  七、应急响应

  (一)应急预案启动

  1、i级突发事件发生后,市文物局启动本预案,指导应急处置工作。在参与应急处置的同时,将事件情况核实后及时上报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文物局。

  2、ii级突发事件发生后,依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事发地县(市、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成立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应急处置工作。县(市、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在参与应急处置的同时,将事件情况及时上报市文物局,市文物局在迅速核实情况后,视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在及时将情况上报市政府、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的同时,积极指导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3、iii级突发事件发生后,依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事发地县(市、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成立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应急处置工作。县(市、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在参与应急处置的同时,将事件情况及时上报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在迅速核实情况后,视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在及时将情况上报市文物局的同时,积极指导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二)信息报送

  1、基本原则

  (1)迅速。突发事件发生后,各文博单位应同时多级多头上报,其中向市文物局报告的'时间不得晚于知道突发事件发生后40分钟。市文物局接报信息并核准后,应立即向市政府和国家文物局报告,时间最迟不得晚于知道事件发生后40分钟。

  (2)真实。报送信息应尽可能客观实际,真实准确。

  (3)全面。力求多侧面、多角度地提供信息。要防止片面性,避免断章取义,更不能对上报信息层层截留、级级过滤。

  2、报送内容

  (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现场情况。

  (2)事件的简要经过、文物受损及人员伤亡情况。

  (3)事件原因分析。

  (4)事件发生后采取的措施、效果及下一步方案。

  (5)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3、报送形式

  突发事件信息可用电话口头初报,随后报送书面报告,必要时和有条件的应附音像资料。

  (三)指挥和处置

  1、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市文物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提出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的建议。

  2、市文物局各处室按照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分类,根据各自职能分工,投入到应急工作中。

  (四)信息

  按有关规定执行,由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向社会客观、准确、全面、及时地信息。

  八、后期处理

  (一)文物行政部门组织文博单位开展突发事件受损文物的价值评估,提出修复和保护的意见或建议,组织开展对突发事件的事后补救和受损文物的保护工作。

  (二)事件处理结束后,市文物局及时将情况书面报告市政府、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

  (三)根据事件暴露出的有关问题,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有关防范措施和处置预案。

  (四)奖惩有关人员。

  九、应急保障

  (一)信息保障

  建立健全并落实突发事件信息收集、传递、处理、报送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完善各文博单位已有的信息传输渠道,保持信息报送设施性能完好,并配备必要的应急备用设施和技术力量,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的安全畅通。

  (二)物资保障

  各文博单位要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储备足够的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物资放在交通便利、储运安全的区域。

  (三)人员保障

  各文博单位应组建突发事件的处置应急队伍,根据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在各级应急指挥部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四)宣传、培训保障

  加强各文博单位突发事件预案的普及工作,公布应急指挥部和接警电话,宣传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等常识,有效预防突发事件发生和减轻因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积极组织突发事件应急队伍进行培训,定期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模拟综合演练,提高应急体系协同配合和快速反应能力。

  十、附则

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篇3

[关键词]博物馆;安全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G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4)11―0134―02

[收稿日期]2014―10―19

[作者简介]崔彤(1979―),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科长,研究方向:文物安全、文物保护。

博物馆收藏的展品,价值连城,独一无二,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产,是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的重要物证,是人类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一旦损毁将无可替代,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博物馆主要存在偷盗、火灾、人为或自然损害等风险。博物馆员工必须从对国家、历史和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出发,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化解或控制风险,尽可能减少安全风险造成的损失和不利影响,从而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博物馆里面的展品,很多都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如果出售,将获得大量金钱,所以容易遭不法分子觊觎,存在被不法分子盗窃、抢劫的风险,这是博物馆面临最大、最普遍的安全风险。近年来,多个大型博物馆都发生了文物被盗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展厅中保存文物数量大,参观人员复杂,由于一些博物馆经费条件有限,在举办展览时选择的展柜往往是传统造价比较低廉的木质展柜,展柜橱窗的玻璃厚度也达不到要求,整体防护能力比较薄弱,展品陈列在展柜内,观众与展品只有一片玻璃之隔,使用较为先进的工具即可破坏,使展品被盗抢或损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展览注重展出的真实感和展览与观众的互动性,在展览中,有许多展品“裸陈”在外面,观众伸手可触,特别是可分解或分组的展品,常有部分被有意或无意拿走或损坏。再一个保存藏品相对集中的地方就是文物库房,里面保存的藏品量质量好,数量多,更是不法分子凯觑的重要目标,一旦被不法分子侵入,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风险。目前仍有相当多的博物馆文物库房为老式建筑,长期的使用造成建筑物墙体开始松散,门窗密封性能减弱,防护较为薄弱,不仅有其门窗较易被破坏而直接威肋藏品安全,甚至墙和地面也存在被打洞侵入的可能。

火灾与水灾是各大建筑物的最大安全隐患,博物馆一旦发生火灾与水灾,里面的展品将会化为灰烬或严重损坏,所以说火险和水险是博物馆安全的两个大敌。1994年吉林市博物馆因为火灾而造成几千件文物损毁,就是最好的警示。博物馆引起火灾事故的主要因素:一是展厅大量照明灯具、音响、多媒体设备、电动模型等设备同时使用,用电增多,负载增大,长时间使用电线出现老化现象,极易引起火灾的发生;二是办公区工作人员在下班闭馆后没有及时关闭电脑、空调、充电器、取暖器、电热宝等设备;三是对明火、火源、易燃易爆物品控制不严、管理不善;四是在展览施工筹备期间,需要使用油漆、喷漆、电气焊作业,大量可燃材料的出现易引发火灾;五是有一些博物馆为了增加收入,将部分房屋出租作为娱乐场所,安全隐患脱离管理造成更多的火灾隐患;六是不法分子纵火破坏;七是观众流动性大,一些观众有吸烟的习惯,随身常带有气体打火机、液体打火机,如果监管不到位,一根燃烧的火柴和未熄灭的香烟都可能引发一场火灾;八是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在博物馆展示中的广泛运用,展柜背面和场景隐蔽角落安装的设备和布线,由于通风不良及检修困难等因素,电器及线路发热引发的火灾事故,对博物馆是巨大的安全威胁。加之一些展品本身就是易燃物品,如书画、服装、动植物标本等,遇火即燃。而且一些保管藏品的包装盒、匣也是可燃物。水灾隐患主要因素:一是老建筑博物馆内部取暖设施为老式铁材质暖气,长久以来暖气被氧化锈蚀,在注水时容易发生崩裂漏水现象;二是各别博物馆为文物安全起见将文物库房设立在地下,这看起来安全,实则更增加了另外一种安全隐患水灾。如果库房暖气爆裂,或者夏季暴雨时节,发生暴雨灌溉的现象,文物安全将大大受到影响。

为让藏品发挥更大的作用,各大博物馆通常采取增加馆际交流的方法,让展览走出去引进来。较大的博物馆每年除本地区举办的临时展览,对外交流展也逐渐增多。在展览中展品频繁更换,藏品的不安全因素增大。特别是交流展中,展品的长途运输,是安全监控及防范的重点。展品进入展厅和展品撤离展厅过程中安保措施极为重要。展品从出库移动到馆外,再从馆外运输到展览地点,许多展藏品都是在转移过程中丢失或损坏的。并且,每一次包装、搬运和拆装都要施加一定的力量,都可能造成藏品一定的磨损。藏品在馆内外搬运移动中,尽管博物馆都制定了安保措施,但极易因工作疏忽、准备不足或保护不到位而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此外,许多博物馆专业人员仅负责大纲的撰写和展览的策划及指导,把布展、撤展及展览辅助品制作等承包给设计展览公司操作。而展览公司的施工人员流动性强且大部分缺乏专业培训,布展、撤展往往比较马虎毛糙、磕磕碰碰,损伤展品外观的情况屡见不鲜,增加了展品破损的风险。在对藏品进行研究中对藏品进行拍照,藏品进行修复过程中需要提取藏品出库,这些都对藏品的安全造成很大威胁。

以上是藏品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为了更好的提高藏品安全防范意识,使藏品不受到更大的损害,制定完善的安全保卫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博物馆安全工作应责任到人,并且由主管领导将工作落实到实处。由专人负责紧急预案的撰写、策划、组织、协调、实施。至少要制定两套以上的紧急安全预案。为了方便各部门的协调能力,应该由主管领导直接负责。并且定期举行各部门安全防范演练,达到如有紧急事件发生全馆人员立刻联动起来的效果。因为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馆领导平时应该加强监督和检查工作,并且,经常观察安保人员的精神状态,给予安全保卫人员更多的关心和鼓励,预防监守自盗等情况的发生,将安全隐患发生几率降至最小。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展厅的文物保护,应先从展柜的材质上进行提高,将传统的木质展柜换成耐磨损、不宜变形、耐火、耐腐蚀的铝合金材质,提高防护设施的防护能力。另外将展柜锁具的位置安装在展柜的底部,锁具选择正规厂家带有磁性的防盗锁,从而尽可能的增加盗窃难度,延长人为盗窃时间,为抓住盗窃嫌疑人争取更长的时间。展柜钥匙的管理要分人、分级管理。展柜上面的玻璃应使用自身防护能力较好的材质,如防弹、防砸、防紫外线、高透清洁、夹胶玻璃等,不论使用何种材质的玻璃,必须保证即使玻璃被破坏,玻璃也不会全部垮塌。因为如果玻璃垮塌,就算展品未被不法人员破坏,也会被玻璃砸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如果受资金投人的限制,只能使用普通的玻璃或钢化玻璃,必须进行贴膜处理,防止玻璃被损坏时垮塌,这样不仅能够避免损坏展品,而且可以避免对观众造成伤害。一些不具备安装价格较高防弹、防砸玻璃条件的博物馆,应在开馆期间,在各个展厅分别增派全天候看管人员。

藏品库房的安全应先从建立完善的库房出入安全管理制度开始,目的是为了杜绝除文物保管员以外的任何馆内工作人员及外来人员进入藏品库房的可能。其次,严格规范藏品的出入库手续,所有提取藏品原由都填写相应的提取凭证,提取凭证应认真填写,确保准确无误,并且由主管领导签字同意,方可提取出库。无论何人,何种理由提取藏品,都必须严格遵守库房出入安全管理制度。藏品保管员进入藏品库房应佩戴工作证,根据制度填写库房日志,记录每次进入藏品库由,其它因工作需要进入藏品库房的工作人员及外来人员应严格根据藏品库房出入库制度填写外来人员出入库凭证,并由主管领导审批后才可进入库房,库房管理人员在整个过程中应全程陪同。如藏品需要出库,还必须填写藏品出库凭证,写清藏品出库事由。藏品入库需填写藏品入库凭证。如研究人员需要直接接触藏品,保管员应做好相应的藏品保护措施。

为杜绝监守自盗,以假换真等事件的发生,藏品库房的钥匙应由保管部和安全保卫科两个部门共同管理。藏品库房门锁应由至少三人以上共同开启。

从工作人员及外来人员进入库房开始,监控室工作人员就应该进行全程监控,电子监控设备自动记录进入库房人员的身份、进库时间、出库时间等信息及影像资料,一旦发生事故这些将是查清事故的有力证据。

在博物馆的日常消防安全管理中,应定期的聘请消防专家为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消防知识、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并且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让大家熟悉和掌握消防设施的功能和操作规程,做到未雨绸缪。这样的学习和演练不仅可以减轻博物馆消防安全隐患,同时也提高了职工的消防安全知识水平及自我保护意识。日常也应该注意消防报警设备、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确保在有紧急状况发生的时候消防设备运转正常。火灾发生时及时确认火灾发生点,随后立即报火警,并向消防主管人员报告,随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如果日常检查发现消防设备故障,应第一时间告知安全负责人进行解决,避免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平时应确保紧急出口、消防通道的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灯应完好,防火卷帘下无堆放物品。

展览公司的工作者来自不同地区,他们的身份确定非常重要,经过公安部门的身份确定后,展览施工进场之前严格办理进馆临时工作证,并对施工队进行展览安全施工教育,签订安全施工协议。藏品布展过程中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展品的核对、展品的包装、搬运途中的保护等事项。藏品在馆外进行运输,护送工作应交由专业的安保公司进行押运,并对搬运过程进行全程的监控记录,并制定相关的紧急预案措施。如,运输工具在运输途中出现故障,或遇到暴雨、大雾、暴雪等恶劣气候,要有相应的紧急预案。并投保运输安全险,转移或减少风险损失。日常开馆期间,安保人员第一件事情就是对进入馆内参观的观众进行安全检查,这是确保观众和藏品安全的有效制度。任何妨害公众安全的物品,如打火机、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物品等,都禁止入馆。

结论

本文根据存在的盗窃、抢劫风险,提出加强木质展柜与玻璃的抗破坏能力,建立完善的库房出人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库房钥匙、展厅展柜钥匙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现代监控系统等防范措施。根据火灾风险,提出采用多样化的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模式,提高相关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注意消防安全设备的及时更新与保养等防范措施。根据布展、撤展及交流展览损坏的风险,提出了加强展藏品在移动过程中的监控和管理防范措施及加强对观众的一些必要性检查等多个方面的防范措施,日常工作中我们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把它消灭在萌芽阶段,防止藏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振泉.浅谈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设计〔J〕.科技资讯,2012,(11).

〔2〕李彬.论楼宇自控系统在博物馆建筑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6).

〔3〕王永武.谈博物馆的防火措施及安全管理〔J〕.武警学院学报,2012,(06).

〔1〕项隆元.关于博物馆学术语规范性的问题与思考〔J〕.东南文化,2013,(01).

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篇4

1.扎实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根据国务院和全省统一部署和要求,规范、有序、高质量地推进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3月底,各区街道实地调查启动率达到100%;截止4月30日,全市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262处,其中新发现774处,复查488处;到12月底,将全面完成全市行政区域内的实地田野调查任务。

2.积极组织编制文物保护规划。目前,我市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在广东省处于领先地位。上半年,《龙岗客家围总体保护规划纲要》、《鹤湖新居保护规划》、《龙田世居保护规划》、《茂盛世居保护规划》、《元勋旧址保护规划》、《莲花山黄默堂墓保护规划方案》、《洪围保护规划》、《新乔世居保护规划》等8个规划通过专家评审,目前,正按照专家意见及相关部门意见修改。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鹏所城保护规划》、《大万世居保护规划》的修改工作。咸头岭遗址、宝安古村落等专项保护规划正在编制之中。

3.推进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建设。完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鹤湖新居客家围保护修缮工程立项,一期计划投资2970万元;完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黄默堂墓抢险加固设计方案的专家评审,并上报省文化厅审批;积极推进大鹏所城18栋重点建筑维修工程,完成《市大鹏所城整体保护项目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专家评审,并已按专家意见修改完毕,将交由市发改局立项;完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头古城东城门楼、大万世居南横屋、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赤湾右炮台的竣工验收。推进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英街界碑保护方案的修改工作。同时,支持配合大运城建设、能源基础建设(LnG)工程、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线建设、南方科技大学筹建、地铁建设等项目,做好相关的文物保护工作。

4.加快博物馆事业发展。完成博物馆内设机构设置和中层干部竟聘上岗工作,积极开展新馆开馆后的规范管理和制度建设;加快推进老馆改造,已完成《博物馆(老馆)改造项目建议书》;博物馆上半年引进的《宋代磁州窑精品展》、《三星堆、金沙出土文物精品展》和“六?一”儿童节开放的儿童馆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新老两馆观众人数近50万,创历史新高。加强对国有、民办博物馆的分类管理和指导,协调省文化厅批准成立“包装印刷博物馆”和“望野博物馆”,完成“水岩奇石博物馆”的报批工作;修改完善《市政府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办法》,力争加快出台。文博会期间,市文管办会同省文物鉴定专家对古玩城分会场进行监管。

5.大力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宣传。组织市博物馆、中英街历史博物馆等参加省文化厅组织的在虎门举行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积极筹备第四个“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将举办《三十万里探宝行——管祥麟考察中国原住民艺术成果展》、《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展览》等10多项展演活动,活动开幕式将于6月13日在市博物馆老馆举行。上半年,市文物考古鉴定所共举办4次免费鉴定活动,接待市民千余人次,鉴定物品千余件;同时,先后在市政协、笔架山公园、市图书馆等地举办《7000年—考古寻觅历史的足迹》图片展,增强了市民对的认同感,归属感。

6.努力提高文物安全防范水平。上半年我市各文博单位安全形势总体良好,均无安全生产事故。市文管办深入开展对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的防火、防涝、防盗等安全工作的全面检查、复查和整改工作,节假日专门发文并赴主要文博单位现场抽查,并适时安排文物安全专项经费预防汛期水患对文物建筑和遗址的破坏。各文博单位积极开展日常巡查及整改工作,对安全管理制度、消防设施、消防通道、电线电路、濒危古建筑及馆藏文物等加强检查,发现问题予以及时整改。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1.贯彻落实《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加快出台《市政府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办法》,开展产权私有的文化遗产保护专题调研。

2.继续推进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年底前完成实地田野调查工作;同时配合城市重点建设项目做好遗产保护工作。

3.推进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的报批工作,加快推进大鹏所城、南头古城、鹤湖新居、黄默堂墓等文物保护工程。

4.做好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四有”、馆藏文物调查与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以及完善馆藏文物档案等基础工作。

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篇5

1、在文物保护工作

一是协助北京公大永泰安防技术有限公司完成了《五家子遗址安防工程设计方案》的编写工作,并对五家子遗址进行多次实地测量、踏查及设备现场调试,航拍工作,设计方案顺利通过部级评审。

二是在2017年春节期间配合吉林省基础测绘院完成了《五家子遗址》1:500矢量测绘工作。

三是参加了“周河崴子遗址”勘探,《小南山遗址》的抢救性清理工作。

四是由本人主持和整理的文物行政执法“国家电网吉林长春市双阳区供电有限”违法施工建设案卷宗获得“2017年度全国文物行政执法案件优秀指导性案例”。

2、博物馆工作

一是完成了《长春市双阳区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编写工作,获得部级评审通过。

二是协助馆领导完成了“博物馆日”与《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活动的设计与演出。

三是获得吉林省文物局“2017年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个人称号”。

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篇6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保管工作

文物是人类在长久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结晶,它凝聚了几千来文化的精髓,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人类历史文化实体遗产,具有不可替代性。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社会教育设施,是收集、保护、展示有关历史、艺术、民俗、产业、自然科学等相关资料,并出于教育目的向大众公开,用于教育、调查研究、娱乐等活动的机构”。文物藏品是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的基础,是博物馆能否存在的关键。

我国是历史悠久并具有革命传统的国家,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蕴藏着大量的珍贵的自然标本。博物馆将出土、传世、采集的文物和标本搜集保管起来,使祖国的文化遗产得到保存,并妥善地加以保护,以便世代传承下去。如何对文物藏品采取科学有效的收藏保管措施与操作规范,也是文物保护工作中需要加强的现实问题。

一、我国博物馆文物保管工作发展情况

我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历史文化悠久,社会文化遗存丰富。千百年来,前人在藏品收藏保管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从古至今也有不少关于文物保护的法令和规章,为我们近现代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和文物藏品收藏保管理论的完善提供了先决条件。

早在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古物保存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了《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之调查发掘暂行办法》。1960年,文化部、对外贸易部下发了《关于文物出口鉴定标准的几点意见》。1974年,国务院转批了《关于加强文物商业管理和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政策的意见》。1982年11月19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6年,文化部颁布了《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1987年,文化部颁发了《文物藏品定级标准》。1992年,国家文物局了《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

自从1982年《文物保护法》出台以来,分别于1991年6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正,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第二次修正。为了适应迅速发展进步的社会和新时代保护现状,2012年“两会”以来,再次修订《保护法》的讨论越来越热烈,其中关于建立民间收藏文物登记制度的呼声很高。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修改决定,对于抢救保护我国丰富的文物遗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近日,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对提升文物保护水平提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16字方针。并在指导工作中提出“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让文物活起来”“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文物工作注入了强大思想动力。

我国近现代博物馆收藏保护研究,由于种种原因发展较为缓慢,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几代人曾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做出了一定成绩。新中国的成立,为我国现代博物馆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总结建国60多年以来工作,吸收国际博物馆学界的研究成果,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发展道路,是v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二、新时期博物馆文物保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法律的逐步完善,博物馆文物保管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将面临许多挑战。馆藏文物数量大幅度增多,文物类别也随之增加,因此,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渐渐繁杂而艰巨,要做好文物保管工作,就必须克服现存的问题。

(一)文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博物馆收藏保管的文物藏品是人类的文化宝藏,所以,收集、挽救和保护好文物藏品是博物馆的首要责任。仅仅拥有安全坚固的库房、专业的管理人员及科学先进的保护设施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严格完善的文物收藏保管制度,并确保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当今,有些博物馆关于文物收藏保管制度还相对缺乏、管理工作相对不严、收藏管理人才缺乏、收藏保管工作较为混乱、各项工作记录不够完善、有效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落实不到位等情况,造成工作中的一些欠缺和漏洞,从而影响和制约博物馆文物收藏保管工作的发展。可见,新时期博物馆收藏管理制度的加强完善势在必行。

(二)文物保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队伍必须加强

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工作,博物馆保管文物的人员即是管理工作的核心。但是,许多基层博物馆对于文物收藏保管工作不够重视,忽视保管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各级领导及主管部门对此项工作缺乏认可和鼓励性,这些因素造成文物保管队伍专业技术落后、思想涣散、团队凝聚力下降、保管人力资源结构的失衡和专业人才的缺乏及青黄不接的现象。在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当今,文物保管人员的业务的高低已经成为制约博物馆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文物保管工作队伍、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迫在眉睫。

(三)博物馆文物保管设施、措施相对落后

在我国,目前拥有相对完善先进的文物藏品收藏保管措施的博物馆屈指可数,除了部级或省级博物馆之外,许多市、县级博物馆的收藏保管条件、措施和国家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强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还很多。许多博物馆的保管条件比较落后,文物库房狭小、保管设施陈旧、管理模式落后等问题需要改进。如果不重视博物馆的室内装饰材料、文物包装材料,也会对文物造成污染。在对污染进行有效控制和预防中,文物保护工作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升,文博事业必须紧跟时展,博物馆文物保管的设施及措施亟需提高和完善。

三、加强县级博物馆文物保管工作的途径

(一)健全博物馆文物保管工作制度

健全的工作制度是文物收藏保管工作的前提保障,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博物馆的一切工作顺利进行。靖远县博物馆通过学习、借鉴省、市、县等兄弟单位的规章制度,共同探讨,根据自身的特点,吸取和借鉴其他兄弟单位的优点,依据国家法律的相关规定,不断加强藏品管理,逐步制定完善了《靖远县博物馆安全管理制度》《靖远县博物馆文物建档制度》《靖远县博物馆文物编目制度》《靖远县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制度》《靖远县博物馆藏品保管制度》《靖远县博物馆文物保管安全操作制度》等工作制度,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和保管员工作职责,并逐级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严格规范各项操作规程,保证了馆藏文物的安全。但是,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必须不断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促使工作更加规范化、法制化。

正确、合理的制度都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完善出来的,因此,靖远县博物馆在日常保管工作中要善于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切实完善现有的文物保管工作制度。确保管理制度化、责任层层落实到人。为夯实基础,靖远县博物馆不断完善馆藏文物建档和数据信息化工作,逐步充实和完善文物登记帐、卡、册,及时建立纸质、电子档案,做好相关拍照、测量、登记、妥善入库保护等工作,保证了文物保管有序、提取方便。同时,加大博物馆宣传力度,在网站、领票处、展厅入口、咨询服务台等,多渠道公示免费开放的管理办法、服务项目、开放时间、观众须知等制度措施。

(二)提高文物收藏保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新时期博物馆文物收藏保管工作要提升,不仅仅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更需要素质过高、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所以,培养和提高文物收藏保管人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引进专业人才尤为重要。博物馆要特别注重收藏保管业务人员定期培训和技能考核,对考核合格的人员继续留用,持证上岗。

靖远县博物馆注重引进专业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加强职工业务培训。有计划、有秩序地组织业务学习,分别讲授馆藏文物登记入库、办公软件常用操作技巧、讲解技巧、如何撰写学术论文等课题,逐步开展对馆藏文物的研究,锻炼和培养了一支各类专业协调配合、老中青互帮互学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博物馆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靖远县博物馆对工作人员的技能学习和深造积极鼓励和支持,通过举办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大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历年来,靖远县博物馆多次派送职工参加了省、市、县有关部门举办的文物保管员、陶瓷器鉴定及修复、青铜器鉴定及修复、古钱币学习等培训班和市文广局组织的“三区人才”培训等学习;组织全体职工参加靖远县博物馆策划组织的“靖远――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陶瓷文化的历史追溯及鉴赏”等学术讲座;组织参加野外考古发掘工作,掌握了田野清理发掘的工作程序,对墓葬及器物描述、绘图、清理发掘报告撰写等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派送6名职工分别参加第七届成都“博博会”和第二届广州“文博会”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各类学习交流,大大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使博物馆工作得到全面提升。同时,注重培养职工的法律意识和安防、消防意识,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且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相应的政策支持,优化文博系统的进人、用人机制。

(三)改进文物收藏保管工作措施及设施

近年来,靖远县博物馆在县区、乡镇、学校、部队多次开展巡回展览宣传活动,用讲座、公益广告、信息传媒的方式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大力呼吁全民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明,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为了保护好馆藏文物,靖远县博物馆设立专门的藏品征集、管理部,藏品实行专人保管,分账管理。配备4名专职保管员,保管员全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2名保管员均为文博专业毕业。在文物库房、展厅均设有藏品养护场所,并定期开展藏品养护。保管人员每周一次对各类藏品进行察看、养护,严格执行博物馆藏品安全操作规程;建账、建档均严格执行相关规范,严格遵守文物接收、鉴定、入藏、登帐、编目、建档流程,对所有藏品全部进行了编目登记、藏品档案齐全并全部按规定进行了备案。为了有效延长文物寿命,2015年对馆藏字画73件珍贵文物进行修复保护。2016年,又规划申报了680件陶器铜器的修复方案,目前也在努力逐步落实修复工作,争取更好的保o效果。

靖远县博物馆作为三级风险单位,始终把安全保护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坚守值班制度,强调安全纪律,不断改进安全防范设施,提升技防平台。不断改善保管保存条件,靖远县博物馆多次更新文物展厅及库房防盗门并加固门窗防护措施,2009年增设监控摄像设施,并不断更新;配置了8组密集柜,将藏品及时入柜入匣妥善保管。2013年11月,完成了展厅玻璃粘贴防爆膜、易损展品防震加固处理等防震防爆工程。2016年新增摄像头12个,确保监控不留死角,同时配备新型水基灭火器11个,安装烟感报警器4个,确保馆藏文物的安全。同时,加强安保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强化安防及消防应急预案,使全馆上下牢固树立文物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强调安全纪律,采取人防技防相结合的办法,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安全工作。

目前,面对文物库房十分狭小、设施简陋、无法实现文物分类保管,新入库文物无法得到安全存放,很多长期库存的文物得不到及时修复和有效保护的现实问题,靖远县博物馆积极申请各级主管部门支持,在靖远县政府统筹规划下,近年将筹建新靖远县博物馆大楼,以便彻底解决文物藏品无处存放、保管困难的问题。

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县级博物馆文物保管工作也要与时俱进、改变落后的旧貌,切实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利用高科技合理规划和控制改善文物保护环境,例如,在馆内安装恒温、恒湿系统,实时监测文物所处的温度和湿度,保证文物安全,有效延长文物寿命。对防火防盗工作也要结合现代化技术手段加以防范,做好防火、防震培训管理工作,强化职工防范意识,配备并及时优化消防器材,做到防患于未然,利用现代高科技设备与技术改善馆藏条件、服务设施、安防设施。配备先进的消防安保设施、电化教育设施,陈列室和库房自动化控制温湿度设备,努力为文物藏品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进而保护好文物藏品。

四、结语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文物是历史文化宝藏、是人类历史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文物收藏保管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工作。新时期,做好文物收藏保护管理工作是博物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刘继武.浅析博物馆文物保管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6).

[2]丁竹.论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J].中国文化遗产,2005,(4).

[3]章巍.试论如何做好新时期文物保护工作[J].科学之友,2010,(24).

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篇7

关键词:博物馆;安全;保卫

博物馆安全是指现代博物馆是文物、标本、资料的主要收藏处所,是传承现代文明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是现代社会城市文化和文明的象征或标志。因此,博物馆的安全保卫一直以来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严加防护的重点要害部门。我们在现实工作中到底应该如何确保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和标本安全,保证博物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收藏、科研、陈列、宣传教育作用呢?并能充分体现博物馆的安全保卫特色呢?笔者认为,博物馆的安全保卫工作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完善技防设施是搞好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防范措施

根据博物馆的安全保卫安防特点。从技术防范系统的监控角度上,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包括防入侵报警系统、巡更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声音复核系统、通信系统(含有线通信、无线通信)、辅助照明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集中管理中心控制系统(包括各种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打印、查询及多种联动控制)、供电系统、防雷电系统、传输系统、记录系统等。从技术防范空间的角度上,博物馆应从外到内建立起纵深防护体系,第一道防线是最外层的室外栅栏、围墙和周界报警系统,主要防止无关人员从外部非法入侵博物馆防护区域。第二道防线是主建筑物四周或室内的通道、出入口、门窗等,主要防止无关人员非法进入博物馆建筑内部。第三道防线是特定目标,如藏品及专用库房或专用柜,藏品修复室、养护室,信息中心、财务室等重要部位进行的专门保护。并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使用周界报警系统、门禁系统、空间报警和展柜报警进行防护,结合视频监控系统和音频监控系统,进行日常监控和报警复核,并保存视音频证据。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次展览陈列布局都会不同,展柜的摆放将会对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产生影响,必要时甚至必须重新布置报警点和摄像点的位置以及对应联动关系。所以为适应陈列设计、功能布局重新调整的特点,安防系统线缆和布点位置的设置应留有一定的调整性与冗余度。

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搞好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的关键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们的思想发生了不断变化,各种观念和思潮纷至沓来,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加之近年来文物走私犯罪十分猖獗,馆藏文物的失窃案件也时有发生,如河北省承德外八庙和江西省景德镇某博物馆藏品保管人员监守自盗,就是其中极具典型的案件。因此,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搞好文物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博物馆在建立健全文物安全保管制度的同时,应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如博物馆藏品保管人员。一要做到廉洁奉公,恪尽职守,工作中要做到洁身自好,不私自收藏文物和参与文物的非法经营活动,不利用职权,侵占国有文物或将国有文物赠送、出租、出售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二要做到保守机密,不得擅自公开文物藏品的重要信息和资料,发现文物被盗、被抢或丢失,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三要做到按藏品保管工作程序进行文物保管,严防文物遭到损坏或丢失。四要做到尊重客观事实,保证文物的数据材料真实可靠,核查文物时严禁虚报谎报。再如,安全人员一要坚持原则,始终依照法律法规和安全规章制度办事。二要保持高度的安全警惕性,始终保持严防死守的工作姿态。三要熟悉防盗、防火、防抢等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岗位安全责任,始终保持清醒的安全意识。四要熟悉和掌握技防设施操作技能或对探头报警原因的正确分析及检查,会对技防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维修,遇事能够熟练、准确的实行果断地处理措施。

三、加强人防是搞好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保证

在博物馆的安全技术防范上并不存在什么绝招,技术防范基本上都是固定的套路,防入侵报警系统、巡更系统、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通信系统、辅助照明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集中管理中心控制系统、供电系统、防雷电系统、传输系统、记录系统等,都是科技公司一一设计出来的程序。投入都不小,但不能保证万无一失,这是因为再先进的“技防设备”总归是“受制于人”。在博物馆安全保护这道防线上,光有先进的安保设备、严密的制度还不够,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才是最大的安全漏洞。因为只有按规定掌握和操作技防设备的安保人员碰上不按常理出牌的飞贼,防范结果才能可想而知。

四、规范内部安全管理是搞好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的根本

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篇8

一、档案保护工作需要硬件条件和软实力的有效结合

伯克郡地处伦敦以西约40英里,人口80万。伯克郡档案局(theBerkshireRecordoffice)总共17位员工,一年预算60万英镑。其档案保护工作室设置在二楼最东面,房间三面落地窗,采光非常好,工作室内配备有缩微、修复、装订、塑封、纸浆补洞、去酸、无影灯专业设备及相关实验设施仪器。相比而言,国内目前还很少有档案馆能达到这样的装备水平。在威尔特和斯温顿联合历史档案中心(wiltshire&SwindonHistoryCentre),我们在参观中发现,库房没有天花吊顶。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样可以提高密集架的高度,增加存储能力,其次便于更精确控制库房温湿度,再次,对库房顶部的管线布局可以一览无余,包括消防水管。英国很多档案库房都是如此。当然,这些硬件设施和设备是英国人做好档案保护工作的基本条件,同时,他们也有自身文化理念的支撑。首先就是对国家行业标准的严格执行,英国的档案馆严格执行BritishStandard5454:2000Recommendationsforthestorageandexhibitionofarchivaldocuments(英国国家标准5454:2000档案文件保存与展示的推荐标准)———档案行业关于档案保护最重要的标准,另外还普遍执行国家标准委员会(theBritishStandardsinstitute)、国家档案馆(thenationalarchives:GuidanceandStandards)和国家图书保护咨询中心(theBritishLibrarypreservationadvisoryCentre)制定的其它一系列标准和规范。其次是对档案工作的尊重。苏格兰国家档案馆的一位同行向我们介绍:档案工作是法律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做不好它,我们会感觉愧对法律。比如,在装具上,英国档案馆普遍使用无酸卷皮和卷盒,地图等大幅档案普遍使用专用装具平放或卷式包装存放,避免折叠。

二、尊重历史,尊重档案,时刻保持灾害应急意识

在剑桥大学西德尼索塞克斯学院(SidneySussexCollege,CambridgeUniversity)的老图书馆(oldLibrary),mikepetty教授向我们介绍了该学院的历史和档案。他面前一本厚重的书,呈约四十度角架在一个foamsupport上,为他的讲演做着诠释。他说,书籍如此架放,一是为了阅读方便,二则为了保护纸张,以防挪动或翻页时撕毁。同样地,大英图书馆认为:muchofthedamagethatlibraryandarchivecollectionssustainiscausedbypoorhanding.因此,工作人员花大力气培训新人如何保管和使用书籍和档案,同时也专门编制了手册图文并茂地引导利用者正确使用书籍和档案,包括usingsupports以保护大幅面档案。英国档案部门具有强烈的灾害应急意识,一般都制定了详细的灾害应急预案,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时刻体现在档案工作人员的行动之中。学习中有几点让我们印象非常深刻:一是每到一个档案馆参观,接待人员首先都是告诉我们火灾时紧急撤离的安全出口;二是在库房中除了库房门外都有紧急出口(只能从里推开的门);三是在灾害袭来时强调首先撤离和抢救人员。这些做法有意无意地透露出他们对人和生命的尊重,很是值得我们深思。

三、对档案保护工作中“人”的因素挖掘和审视档案

保护技术是一项多学科、跨专业的专业性工作,涉及的知识领域很广。就像当年剑桥大学发明雷达一样,英国档案部门深深了解“人”的作用,因此他们非常重视档案保护技术人员的培训。培训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专门送到开设有档案保护技术相关课程的大学进修,二是拥有专业保护部门的机构提供的技术咨询、解决方案及技术培训等,三是专业档案保护技术公司所提供的与其产品服务相关的技术培训。比如,剑桥大学西德尼索塞克斯学院档案馆发现20世纪50年代所使用的保护档案的方法并不适当,为此专门派3名人员到大学学习专业的保护技术。议会档案馆有一支专业的CollectionCareteam(馆藏修复小组)对地图、历史书籍、议会文件等进行修复。他们要对需修复的档案进行评估调查,为展览工作提供环境监测,为议会的其他小组提供咨询服务,同时还与境内外的不同组织合作以开发档案文件修复的最有效途径。

四、“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观念深入人心

档案保护技术主要分为“防”和“治”两方面,而“防”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英国档案部门非常注重在预防性保护工作方面的研究及综合管理措施的实施,其中包括制定应急预案、开展风险评估、落实档案管理和利用过程中的全程保护、实施环境监控、虫害综合防治、制定保护标准和工作程序、制定保护优先方案等一系列的技术工作。如大英博物馆专门建立了藏品保护中心,除了开展藏品修复研究及实施外,还负责对全馆的藏品保护进行全面的研究、评估、规划,通过对藏品长久保存中存在的威胁、风险、需求及技术条件的综合研究,制定保护长期规划,组织实施优先措施、技术项目、工作规范、保护教育等工作。威尔特和斯温顿联合历史档案中心部分已修复档案相比而言,“治”是档案保护中不可避免而为之的工作。2011年4月,博尔顿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实现了三馆合一。CarolynRoutledge女士,埃及古物学及考古学专家,从库房里拿出一个已经出现裂痕的木乃伊面具。据她介绍,这个面具估计有几千年历史了,他们正在评估对它进行修复的风险,若风险太大,则放弃修复。在英国人看来,并非所有档案文物都需要进行修复,只有那些经过评估确实在修复后可延长寿命的才会由专人修复,采取去酸、密闭、加固等单一或综合性的保护措施。不修复有时也是一种保护,Routledge女士说,在展览时控制好密封展览柜里的温湿度也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五、先进环保理念

支撑专业库房的构思与建设英国档案图书部门非常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努力采取各种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如科学运行空调系统、置换LeD显示器、采取LeD照明及自灭灯、画制能源消耗分布图、合理规划库房、员工、公共区域空间、设定能源减少目标等。2008年大英图书馆的能源开支350万英镑,碳排放20700吨,2010年能源开支为290万英镑,碳排放18000吨,节能减排成效明显。英国国家标准5454规定藏品库房温湿度为16±1℃、50±5%RH,为达到进一步节能减排的目的,行业内正在研究库房温湿度新标准,英国库房温湿度标准有可能调整到13~20℃,30~60%RH。大英图书馆新建的BostonSpa书库集成了档案图书文献库房建设思想、技术的最新发展,处于世界水平的前列。该书库位于伦敦以北300公里,2008年建立。库房长84米、宽42米、高24米,内部为全密封缺氧环境,氮气含量高达85%,库内温湿度分别为16±1℃,52±5%RH。库房实行自动化管理,库内无需人员工作,采用巨型集合密集架,262公里排架长度,可容纳大英图书馆全部馆藏的1/3。该库房的优点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防火能力强,形成缺氧环境,即使喷火器也很难引发可蔓延的燃烧。二是良好的密闭性使得维护成本相对较低,库内环境的保持性强。三是缺氧环境大大降低了藏品的老化过程。四是高度密集,增加了存储能力。五是全封闭自动管理库房,增加了藏品管理的准确性,避免了人工拿出拿入所带来的藏品受损、丢失、定位差乱等问题。该库房设计理念中的专业、集约、空气环境改造、自动化管理等在我国今后大型档案馆库房(图书馆书库、博物馆库房)建设中借鉴意义不容忽视。

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篇9

关键词:博物馆;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博物馆不只是一种开放式、公益性的公开场所,而且,因为馆藏文物,其自身具有不可再生性,比起省图书馆来说,在管理上需要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和更加精密的保护,不只需要做好基本的资料整理和馆内清洁,还要特别注意,防止文物生虫、氧化,甚至被盗窃。这样,不仅是经济上的重大损失,也使国家的历史文化失去最基本的实物研究基础,所以,加强博物馆的管理,是博物馆的最基本任务。

一、文物托管和博物馆托管的含义

文物托管主要是针对民间文物,是指民间文物的所有者为了使文物受到更好的保护与博物馆签订相关协议,将文物以免费的形式搬到博物馆中进行管理和保护,文物的所有权依然属于文物的所有者,但是负责保护文物的博物馆可以对这些文物开展研究和展览。

博物馆托管主要是针对民营博物馆和国家的小型博物馆,是指上述两种类型的博物馆将管理工作委托给国家大型的博物馆,而受委托的博物馆要具备较强的文物管理能力并且可以承担一定的管理风险,此类托管形式属于有偿管理,博物馆托管改善了民营博物馆和小型博物馆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情况,对博物馆事业长久、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博物馆管理途径

(一)博物馆管理员自身的素质培养

管理员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管理员肩负着多项工作任务,主要负责博物馆的日常管理工作,收集、整理文物资料,并对其进行归档和保管,接待参观者,并对其进行讲解;负责收集、整理、保管、利用与文物、博物馆事业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建立、管理、维护文物资料信息库等。对于博物馆来说,他们除了要完成以上一些基础护理工作外,还要学会鉴定藏品、文物等,并及时对其进行保护和修复,清洁馆内环境、展柜,做好对展品的防虫、防潮和防霉等工作等。那么,博物馆管理员该如何更好地完成自己的重任,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呢?

首先,管理员要多读书,充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加强自身的专业,使得自身逐步走向学术化,比如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文物保护、博物馆学、博物馆管理学、材料化学、考古、历史、文博类。鉴定藏品和保护文物,是博物馆管理员的基本任务之一,所以,管理员不仅要做好督导和管理工作,还要不定时地对馆藏文物进行检查和修复。鉴赏文物是一个要求十分缜密、专业素养极强的过程,管理员在这里不应该只是一个业余的古玩家,要不断地猎取相关知识,将自己从门外汉的行列中剔除出去,励志将自己变为一个文物“行家”。因为博物馆馆藏文物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殊性,所以,博物馆管理员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确保博物馆文物藏品与展品的安全,避免其因为某些原因而被破坏,甚至被偷盗的可能性。关于文物鉴赏的书籍有很多,比如说《辽宋金瓷器(北京文物鉴赏)》《古钱币――北京文物鉴赏》《中国金银器鉴赏图典(中国文物鉴赏大系)》《瓷器(上下彩图版)(精)/中国传世文物收藏鉴赏全书》《明清金银首饰――北京文物鉴赏》《古玩谈旧闻》等都是很专业、很实用的文物入门书籍。在选择书籍的时候,出版社和作者也应该的管理员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关于文物保护和文物鉴赏的专业出版社主要有龙图腾出版社、艺术家出版社、知出版社、北京出版社等。

其次,博物馆管理员可以将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操守,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任劳任怨,有奉献精神;有责任心和良好的服务意识,团结协作,服从安排;具有较好的文字、口头表达能力。根据工作的需要,对展场展出的藏品进行拍照或复制,监督有关人员不得使用闪光灯,对照明灯具必须距文物2米以外进行拍摄。

(二)完善相关法律,加强法制建设

现代社会中,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强有力工具,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规范和调整关系是法律的基本功能。这种功能不能只依靠道德来实现。从伦理学体系的构成来看,“规范”是前提,占有首要的、主要的内容和地位;而“道德”则是结论、结果,占最后的,次要的、极少部分的内容。结论远没有前提复杂、重要,而前提比结果更为根本,更加具有决定意义。所以,加强博物馆的立法建设,可以使博物馆运营得更加健康、合理、高校,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除了要根据国家立法外,博物馆要根据自身的特色,制定更为具体、科学的管理条例,政府要帮助扶植,使得各馆的管理条例走上受国家和政府保护的道路。立法方面从摄影到故意破坏等方面都要有明确的规定,而且要醒目化,是每一位参观者能够注意到并认真阅读。

(三)健全博物馆管理制度,细化相关管理措施

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是好事,但管理不到位,好事也会变成坏事。这其中制度缺失将是一个瓶颈。许多博物馆规章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有的博物馆甚至还没有制订免费开放的各种安全工作预案和紧急处置办法。过大的人流量会给参展质量和文物保护都带来压力,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无法及时有效应对,后果难以设想。博物馆必须制订有关免费开放的各种安全工作预案,专门设立应急事件处理办公室和观众投诉接待室,随时解决因免费开放游客大增而随时可能引发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单霁翔.进入服务时代的博物馆管理[J].敦煌研究,2013,(3):31-39.Doi:10.3969/j.issn.1000-4106.2013.03.010.

[2]慕容肇玲.分析市场理论与博物馆管理[J].科学时代,2013,(9).

[3]王晶晶.浅谈我国博物馆管理[J].改革与开放,2012,(12):42.

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篇10

关键词:基层博物馆;免费开放;陈列文物;管理与保护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博物馆不仅是各类文化珍宝的收藏所,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对群众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自2008年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实行免费开放以来,县(市)博物馆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文博单位,既面临着发展的好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观众数量的增多,对文物陈列管理,参观环境维护、文物安全保障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陈列文物的管理与保护是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制定一套健全的馆内规章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基层文物馆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制度,并结合自身馆藏文物实际,建立健全文物保护与管理制度[1]。其中,要重点健全以下制度:(1)馆藏文物接受、鉴定、登记、编目与档案制度;(2)文物库房管理制度,细化出入库、注销以及统计细则;(3)文物保养、修复与复制制度;(4)文物安全检查制度;(5)其它文物收藏保管制度。

二、强化安保意识,加强展厅管理

(一)进入展厅前采取的必要措施

展厅是博物馆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做好陈列文物保护与管理的重要地方。鉴于参观者剧增的现状,馆方应在参观者进入展厅前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充分准备。首先,借助电视、广播、报刊、网络、手机等媒介大力宣传博物馆免费开放制度,并加强舆论引导。告知公众博物馆是长期免费开放的,建议大家合理安排参观时间,不要一哄而上。第二,对每日参观人数进行控制。博物馆应定时播放参观须知,讲解员加强对人流的组织疏导,引导大家文明参观。在博物馆门口发票处设置观众排队领票围栏,每日早上8点开馆发票,直到发完当天控制数量为止。对团队、外宾团体参观实行提前预约制,对旅游等团队也实行预约制[2]。可适当增开新的进出口通道,并注意错开高峰期,以调节参观者流量,从而保证团队参观质量。第三,改进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根据观众需求,进一步改进相关服务设施。比如,增设供观众休息的座椅、存包柜等;对馆区内的无障碍标识与无障碍通道进行优化;更换模糊、不明确的指示牌,并全部进行英文标注,方便外宾参观。

(二)加强展厅内的管理

1加强馆藏文物的保护与管理

基层博物馆根据自身馆藏文物情况,建设符合国家安全技术防范标准的库房,提高文物保管条件。同时,建立本馆文物信息数据库,实现文物的信息化管理。文物布展必须符合文物移动操作规程,由专业人员清点核对无误后移交给展厅文物保管员。单据需标注文物名称、时代级别以及数量,标明文物柜号及柜内位置,并标明页码。采取账物分管机制,由专人保管相关单据。清扫时需挪动文物,务必要双手轻拿慢放。不宜用湿布擦拭灰尘,而应用干布与吸尘器轻轻擦拭灰尘。戴手套提取字画与珍贵文物,以免手汗与赃物玷污藏品。展厅文物保管员负责对文物进行每日检查,确保账、物、卡相符,隔半年或一年与库房保管员一道根据原始单据清点陈列文物[3]。此外,为了避免文物受到破坏,展厅内的全部设施必须采用无毒、无污染的建材装饰材料,并将展厅内的温湿度、光度调整到相应的标准。对容易发霉、生锈的文物应及时上报,尽快进行补救。对于陶瓷等易碎文物应做好防震与防滑措施。

2严格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

根据展厅大小以及文物数量、级别等合理安排展厅工作人员,并明确其工作职责,严格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由于每天的参观者都很多,展厅内时常出现拥挤现象。工作人员要做好导向工作,告知观众应与展柜、展架保持一定距离,不可用手指点或触摸文物,避免损坏文物。提醒观众不能用闪光灯拍照,不能大声喧哗,追逐嬉闹,严禁吸烟、乱扔垃圾、损害博物馆设施等。将一级文物柜与金银玉器等重点展出部位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借助先进的技术设施进行严密监控,并安排保安在展柜附近执勤,及时劝阻个别观众不文明行为,保证文物安全[4]。对观众集中的展室应采取人员限制措施,当人员过多时,立即通知安保人员在展厅门口疏导,组织观众排队等候,或劝导观众先参观其它展厅,以减少展室的人流量。

3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实行协作联动机制

文物属于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挽回。为保护好文物,博物馆应根据自身安保状况,制订安防、消防、保安、公安、中心控制室等每个环节的安全责任制度,并严格加以落实。同时,制订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采取协作联动机制。工作人员必须签订安全防范工作包保责任合同书,防火、防盗保卫包保合同书,以增强其责任意识。同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强化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提高文物陈列设计的仿真复制水平

文物仿真复制技术属于博物馆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也是反映博物馆文物陈列设计水平的重要因素。文物属于特定历史时期下的特殊产物,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价值。当前,受保护条件、运输条件、陈列条件、养护修复等环节的限制,一些珍贵文物并不适合经常展出,以免使藏品受到破坏[5]。因此,适当采用文物仿真复制技术,用复制品代替原品展出,有利于延长文物的展览寿命,保护文物的原貌。同时,也能提高博物馆的文物陈列设计管理与保护水平。此外,运用该技术有助于加强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馆际之间藏品的借用、交换。既保证了藏品的使用安全,也促进了博物馆间的陈列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博物馆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文物保管水平

空气中含有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硫氢化物、尘埃、微生物等均属于空气污染物,会对文物造成破坏。展厅内的有害气体与粉尘颗粒可能导致文物风化,金属锈蚀,纺织物变色。因此,博物馆要加强对文物环境研究人才的培养,为馆藏文物提供适宜的保管环境。另外,还应加强对文物保管员的专业培训,更新他们的工作理念,学习先进的文物管理与保护方法,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对于前台咨询人员、安保人员、保洁员等采取集中培训,强化其安全意识与文明礼貌服务意识,要求采用标准的文明用语,为观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结语

总之,博物馆免费开放是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大举措。基层博物馆要把握好这一机遇,建立健全文物保护与管理制度,加强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文物保管水平,以充分发挥出博物馆的教育观念,推动我国基层文化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峰,金成光.简析免费开放形势下基层博物馆陈列文物的管理和保护[J].大众文艺,2011,13(11):186-187.

[2]刘卫清.浅析发展形势下基层博物馆文物陈列设计管理[J].西江月,2013,11(6):304-305.

[3]周向东.试析博物馆文物的管理和保护工作[J].卷宗,2015,5(9):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