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安全法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42:02

施工安全法规篇1

   日期:2012-12-26

   执行日期:2013-01-01

   一、管辖

   1.公安机关侦查刑事案件涉及人民检察院管辖的贪污贿赂案件时,应当将贪污贿赂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侦查贪污贿赂案件涉及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应当将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在上述情况中,如果涉嫌主罪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由公安机关为主侦查,人民检察院予以配合;如果涉嫌主罪属于人民检察院管辖,由人民检察院为主侦查,公安机关予以配合。

   2.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中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犯罪地”,包括犯罪的行为发生地和结果发生地。

   3.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可以在其职责范围内并案处理:

   (一)一人犯数罪的;

   (二)共同犯罪的;

   (三)共同犯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还实施其他犯罪的;

   (四)多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的犯罪存在关联,并案处理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的。

   二、辩护与

   4.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的现职人员,人民陪审员,外国人或者无国籍人,以及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但是,上述人员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或者近亲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其担任辩护人的,可以准许。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

   一名辩护人不得为两名以上的同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不得为两名以上的未同案处理但实施的犯罪存在关联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

   5.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二百八十六条对法律援助作了规定。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根据上述规定,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提供辩护或者法律帮助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在接到通知后三日以内指派律师,并将律师的姓名、单位、联系方式书面通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6.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辩护律师在侦查期间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申诉、控告;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关情况,提出意见。”根据上述规定,辩护律师在侦查期间可以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及当时已查明的该罪的主要事实,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变更、解除强制措施的情况,侦查机关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等情况。

   7.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至迟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根据上述规定,辩护律师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保证辩护律师在四十八小时以内见到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8.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辩护律师经证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也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对于辩护律师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认为需要调查取证的,应当由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不得向律师签发准许调查决定书,让律师收集、调取证据。

   9.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中规定:“违反前款规定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辩护人涉嫌犯罪的,应当由办理辩护人所承办案件的侦查机关以外的侦查机关办理。”根据上述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发现辩护人涉嫌犯罪,或者接受报案、控告、举报、有关机关的移送,依照侦查管辖分工进行审查后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按照规定报请办理辩护人所承办案件的侦查机关的上一级侦查机关指定其他侦查机关立案侦查,或者由上一级侦查机关立案侦查。不得指定办理辩护人所承办案件的侦查机关的下级侦查机关立案侦查。

   10.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七条规定:“辩护人、诉讼人认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阻碍其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有权向同级或者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或者控告。人民检察院对申诉或者控告应当及时进行审查,情况属实的,通知有关机关予以纠正。”人民检察院受理辩护人、诉讼人的申诉或者控告后,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书面答复提出申诉或者控告的辩护人、诉讼人。

   三、证据

   11.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法庭审理过程中,审判人员认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应当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法庭调查。”法庭经对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人提供的相关线索或者材料进行审查后,认为可能存在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应当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调查的顺序由法庭根据案件审理情况确定。

   12.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对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可以采取“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依法决定不公开证人、鉴定人、被害人的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的,可以在判决书、裁定书、起诉书、询问笔录等法律文书、证据材料中使用化名等代替证人、鉴定人、被害人的个人信息。但是,应当书面说明使用化名的情况并标明密级,单独成卷。辩护律师经法庭许可,查阅对证人、鉴定人、被害人使用化名情况的,应当签署保密承诺书。

   四、强制措施

   13.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正当理由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有正当理由需要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应当经执行机关批准。如果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是由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决定的,执行机关在批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前,应当征得决定机关同意。

   14.对取保候审保证人是否履行了保证义务,由公安机关认定,对保证人的罚款决定,也由公安机关作出。

   15.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不得要求被监视居住人支付费用。

   16.刑事诉讼法规定,拘留由公安机关执行。对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作出的拘留决定,应当送达公安机关执行,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执行,人民检察院可以协助公安机关执行。

   17.对于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执行,并将执行回执及时送达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如果未能执行,也应当将回执送达人民检察院,并写明未能执行的原因。对于人民检察院决定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在收到不批准逮捕决定书后,应当立即释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者变更强制措施,并将执行回执在收到不批准逮捕决定书后的三日内送达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的人民检察院。

   五、立案

   18.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根据上述规定,公安机关收到人民检察院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后,应当在七日内将说明情况书面答复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发出通知立案书时,应当将有关证明应当立案的材料同时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收到通知立案书后,应当在十五日内决定立案,并将立案决定书送达人民检察院。

   六、侦查

   19.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侦查人员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的,应当在讯问笔录中注明。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可以根据需要调取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录音或者录像,有关机关应当及时提供。

   20.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中规定:“批准决定应当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确定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种类和适用对象。”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收集的材料作为证据使用的,批准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律文书应当附卷,辩护律师可以依法查阅、摘抄、复制,在审判过程中可以向法庭出示。

   21.公安机关对案件提请延长羁押期限的,应当在羁押期限届满七日前提出,并书面呈报延长羁押期限案件的主要案情和延长羁押期限的具体理由,人民检察院应当在羁押期限届满前作出决定。

   22.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自发现之日起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四条的规定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公安机关依照上述规定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的,不需要经人民检察院批准,但应当报人民检察院备案,人民检察院可以进行监督。

   七、提起公诉

   23.上级公安机关指定下级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由侦查该案件的公安机关提请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需要提起公诉的,由侦查该案件的公安机关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人民检察院对于审查起诉的案件,按照刑事诉讼法的管辖规定,认为应当由上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同级其他人民检察院起诉的,应当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认为需要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指定审判管辖的,应当协商同级人民法院办理指定管辖有关事宜。

   24.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时,应当将案卷材料和全部证据移送人民法院,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翻供的材料,证人改变证言的材料,以及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其他证据材料。

施工安全法规篇2

关键词:安全监督管理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防护

abstract:thispaperinthepracticalworksafetysupervisionandadministrationtothecurrentconstructionengineeringsafetyexistinginthemanagementofsafetysupervisionandmanagementmechanism,theconstructionenterprisemanagementtodonotreachthedesignatedposition,safetystaffqualitylow,safetyinvestmentinsufficient,thesitesafetyprotectiondoesnotreachthedesignatedposition,supervisionfailedtoearnestlyimplementthereasonsoftheproblemssuchasregulatoryfunctionsofbriefanalysisof,andinthelightoftheseproblems,advancessom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

Keywords:safetysupervisionandmanagementandsafetymanagementsystemsafetyproductionresponsibilitysystemsafety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U664.1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面对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的严峻形势,如何更好的保障和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就成了摆在各级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面前的问题。随着《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导则》等一系列建设工程安全法律法规及安全技术标准的颁布,促使我国建设工程安全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建筑业点多面广,劳动密集,交叉作业、高空作业多,属于高危行业,建筑安全事故仍频繁发生,建筑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二、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目前我国现有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管理职能分散、管理部门职能转变落后、技术装备落后等问题。建筑安全监督检查机构只有安全生产管理局及各级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而这些机构只能实施宏观监督、重点监督与抽查。质量安全监督站为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属于授权执法,大部分基层质量安全监督站专业监督人员严重不足,且无安全监督经费来源。工作经费得不到财政保障,人员得不到及时的培训,素质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没有能力购置较为先进的安全监测设施,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管手段,监督管理工作难于有效深入的开展。目前,我国有效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还未完全形成,安全监督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还无法适应日益发展壮大的建筑业的需求。

(二)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安全管理人员不到位,安全责任制不能落实到位。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的重要保证,但是,部分施工队伍安全管理意识淡薄,侥幸心理严重,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不能认真落实到位,不按要求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或安全管理人员身兼多职,致使施工现场违章作业行为不能及时制止和纠正,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整改。

(三)施工人员安全培训不到位,安全素质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的剩余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民工大量流入建筑业。目前施工现场一线作业的工人大多数都是农民工。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虽然明确规定了施工作业人员须经安全教育及安全培训,但由于建筑工程工种多,人员流动性大,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安全法律法规及规范、技术规程的培训仅停留在安全管理层,落实不到一线的操作工人上,一线操作工人对技术规程的不熟悉,是违章操作的根源,是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安全投入不足,现场安全防护不到位。部分施工企业由于中标价格低、追求高额利润等原因,在安全投入上明显不足,安全生产设施不能及时到位,施工作业安全防护不到位或使用不能满足安全要求的防护材料,造成安全隐患居高不下,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五)监理人员不能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责任。监理市场现在还未完全步入正规,监理人员的各种管理职责还未能完全履行到位,目前还存在一个总监理工程师担任十余个工程的总监,一个监理员监理多个工地的现象,使得监理在安全监管工作中,不能认真履行规定的监管职责,对施工单位编制的专项方案不能认真审查,不能提出建设性意见,部分监理人员对安全法律法规、技术规程不熟悉,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或发现隐患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责令施工单位及时整改到位,对违章作业现象不能及时制止和纠正,对施工单位不及时整改,野蛮施工的现象不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等。

三、对策与建议

(一)落实监管责任,转变监督模式。监督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导则》等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遵循属地管理和层级监督相结合、监督安全保证体系运行与监督工程实体防护相结合、全面要求与重点监管相结合、监督执法与服务指导相结合的监督原则,从实物监督向行为监督转变,由施工现场的应急管理转向事故预防和隐患排查,加强对施工单位安全保证体系、安全防护措施、安全评价的审核,建立高效的监督管理队伍,寻求有效的监督管理方式、方法,使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转向标本兼治,努力寻求治本之策,不断提高安全监督管理的超前性、有效性和及时性。

(二)规范施工单位安全管理行为,增强对施工单位安全行为的监督检查。加强宣传,不断增强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促使施工单位不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认真落实各项安全主产责任制度,加强安全技术交底,逐步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不断提高整体安全素质,使安全管理工作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不断转变,以规章制度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全面提高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

(三)规范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加强现场实体检查。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是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人员最基本的安全保障,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基本方针的物质体现。要通过加强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使用的监督管理等有效方式,规范安全责任主体单位的行为,促使施工单位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创造安全文明的施工环境。

(四)规范监理行为,充分发挥监理安全管理职能。进一步规范监理市场,规范监理行为,强化对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规范监理人员的质量安全行为。监理人员要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安全施工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查及对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加强对隐患整改的复查,充分发挥监理的现场管理职能,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加大对建筑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要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扭转施工事故多发的局面,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要提高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从源头上抓好安全培训工作,逐步实现“中介教育培训,政府考核发证,协会劳务推介,企业用工投保的“安全培训―劳务输出―意外伤害保险”一体化管理制度。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把安全培训的职能交给建筑协会,协会按照对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的统一要求进行培训,从业人员通过政府组织的考试合格、取得培训上岗证后,才能上岗。

施工安全法规篇3

关键词:水利施工;安全隐患;预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正在进行着规模庞大的基本建设,尤其是水利施工行业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水利工程施工与一般建筑工程施工不同,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水利工程施工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是维持建筑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基础,是保障人民生产和生命、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因此,严格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法规和相关标准,加强水利施工的管理,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1水利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1.1施工过程中对安全没有足够的重视

在水利的施工管理过程中,没有准确的把水利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施工管理职责放到重要的位置上;不能够对施工安全生产正确的认识到位;不能把国家对水利施工的相关法律、法规准确的传达贯彻和实施到每一个施工场地。水利施工现场管理不妥、布置不当、现场混乱等等,往往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2各方工程建设单位未能履行相应的职责

在水利施工的过程中一些建设单位不执行相关的工程关法律、法规,不履行水利工程建设的章程行事,肆意将水利工程肢解分包,签订违法的合同,还有的要求施工方垫资施工,拖欠施工单位的工程款,造成水利是施工的费用无法正常运行。同时由于部分水利施工现场不设置好的安全防护措施,隐藏着巨大安全隐患。

1.3相应的工程法律法规不完善

近年来《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相关的工程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工程安全生产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的框架基本上形成了,但各专门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问题与工程配套的制度建立还要逐步的完善。

1.4施工人员素质不高

水利施工行业条件艰苦,强度较大,大部分从业人员是农民工,他们普遍文化层次较低,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对水利施工行业的特殊工作要求掌握的少,不了解水利工程建设规程,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差,容易导致自己或他人发生安全事故。

1.5文明施工的意识薄弱

水利施工现场大多数场貌较差、排水系统较差、场地高低不整、各种施工原料胡乱放、道路阻塞;水利工地的现场封闭管理难以引起相关单位的重视;部分水利施工现场的防火意识薄弱或相应的灭火器材不恰当;部分水利施工工地的标牌胡乱设置,知识浮于形式。

1.6施工设施和工艺不先进,安全设施不完善

如在水利工程中人工挖孔桩很容易造成桩孔的塌方,施工工地的脚手架可靠性低造成施工工地的各种脚手架的坍塌等等。落后的施工机械安全保险装置往往造成机械事故等等。

1.7安全资料管理不完善

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做得不到位,安全资料管理差,不能为相关部门了解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状况提供足够的依据,存在着应付检查,做假资料、有头无尾、前后不对应等现象。

另外还存着着水利工程季节性强,保节点、抢工期,管理理念上重视质量而淡化了文明施工等现象,这些安全隐患的存在,使水利施工行业事故频发,给人们生活和财产造成一定的损失。

2加强水利施工中的安全预防措施

2.1提高安全教育,加强水利施工安全意识

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提高施工管理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这样就可以有自己的安全行为;有自己的行为安全才可确保施工安全。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中,应根据不同项目、不同的链接,对工人的安全进行培训,成功水利施工应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并能适应不同类型的项目。让每一个员工知道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确定其安全行为应承担的责任。在施工现场的任何人都要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的学习,并严格考。对于特殊岗位作业人员,相应的管理部门应持证上岗,施工现场的高空作业人员必须定期体检;施工生产中违反命令行为要严厉的惩罚;水利施工建设中违规操作人员要立即停工,根据不同条件受到相应惩罚。

2.2保障安全经费的按时到位,专款专用

在工程招投标中,就将安全生产专项经费单列出来,设立独立资金账户,在施工中按时足额拨付,确保专项费用的正常实施使用,建立专门的监督机制加以限制,避免违规挪用或不投入。

2.3加强水利施工单位的监管

在水利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要健全,以确保以安全为核心的管理体系,但配套的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管和执法人员的检查和监督建设企业应该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安全生产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使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化,提高安全保障制度。对于体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水利施工企业,要求实施限期整改,并实现“有法可循,违法必究等”,以确保安全工作的上下贯通,左右联系,以确保安全,消除安全隐患。

2.4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监控

首先,要坚决遵照执行已经健全的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并对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确保安全工作上下贯通,左右连接,确保安全,消除隐患。

其次,坚决打击工程违规分包、层层转包和资质挂靠等行为,切实消除以包代管和包而不管的现象。尤其是要加强施工现场危险性较大的专项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及现场监督管理。一旦发现重大安全隐患,要立即停止施工作业,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及时整改到位,把酿成工程安全事故的可能及时消灭在萌芽中。

第三,抓好文明施工,严禁为赶工期突击施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杜绝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第四,坚持标准化管理,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控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到位、应急预案到位、安全管理人员到位、安全隐患处置到位、安全培训教育到位等。不给安全隐患留下死角,对不遵守安全生产的责任人,追究企业安全生产责任。

2.5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

为提高应对水利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能力,做好应急处置工作,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与施工安全。在工程项目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当根据所承担的工程项目施工特点和范围,制定施工现场施工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并明确职责。

结束语

总之,水利施工企业要把水利工程安全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既需要企业领导的重视,也需要全体参与人员的自觉努力,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从预防和消除水利工程不安全因素入手,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工作,努力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我国水利事业健康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赵展锋,孙建锋.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

[2]张呈利.浅析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1

施工安全法规篇4

关键词:工程;安全;问题;监督;关键;创新

中图分类号:U298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我国先后颁布实施的《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导则》等一系列建设工程安全法律法规及安全技术标准,促使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水平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但由于建筑行业自身特点,劳动者准入门槛低、生产现场劳动密集、施工工艺流程繁复多样等各种因素,属高危作业的建筑安全生产,仍时有事故仍时有发生。其主要问题如下:

(一)建筑市场行为不规范。一方面,个别业主和施工企业法制观念淡薄,不严格遵守建设程序,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未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就擅自开工,造成工程在开工阶段政府监督缺位,相应安全监控措施落实滞后。另一方面,部分施工企业挂靠经营或非法转包,导致企业对项目部失去控制和约束,包而不管的情况严重。建筑市场不规范已成为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各方主体(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特别是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得不到落实。

1、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企业对“安全第一”的认识不足,没有摆正经营、效益与安全生产的关系,重效益轻安全的现象十分普遍,并造成安全生产责任制形同虚设。其根源在于企业法人及项目经理的第一责任人制度落实不够,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不健全且流于形式;未能理顺生产经营和生产安全之间的关系;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编审、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检查、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奖惩等重要制度落实不到位;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技术薄弱;而且施工现场一线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三违’现象时有发生。

2、建设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突出表现在忽视施工规律,盲目压缩工期,赶进度抢时间;压价垫资,致使施工企业得不到合理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费用,导致施工安全生产缺乏最有力的保障。

3、监理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监理单位未建立健全安全监理责任制,对施工企业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审查把关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对隐患建立整改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政府安全监管力量薄弱、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1、安全监管力量薄弱、监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除了各级安全监督机构、人员编制、经费、装备长期得不到满足,监督力量与监督任务不相匹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监管难于到位;而安全监督人员,对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操作规程掌握不够全面,对新技术和新设备未能及时了解,监管手段、水平各有差异,整体素质需待提升。

2、安全管理模式滞后,监管方法未能创新。现行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方法,安监机构对施工现场检查的次数、内容、深度远超过施工企业、项目部所作的工作,监督员相当大程度的越位充当了安全员的角色。这种越位管理方法令安监机构疲于应付,没有正确发挥履行地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和作用,反映出目前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落后。

3、建筑安全的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不足。虽然近年来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但执法不严,“查而不处、处而不严、重案轻罚”的现象仍然存在;对易发群死群伤事故的重大危险源监管仍需加大督查力度。

4、监督管理部门偏重对施工现场以查找安全隐患为主的监管,对施工企业的指导与服务工作不足。各地抓标准化示范工地(安全文明样板工地)力量不够,本地区建筑安全生产水平提升缓慢;较少向施工企业提供有效指引和技术分类指导,在“帮、扶、带”上做得不够。

二、切实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思考

建筑行业作为高风险的行业,作为地区行业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着重考虑如何切实履行部门职能的工作,具体如下:

(一)以《建筑法》为依据,强化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切实树立“安全第一”思想。根据近年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一般事故,伤亡者大多是临时工,事故原因多为未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就违章操作;较大以上事故,则为未落实重大危险源预防和监控所造成。这说明片面追求高速度和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导致人民生命财产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危害社会和谐安定的严重后果。所以,只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建立可靠的组织保证体系,才能搞好安全生产。因此,各级安全监督机构,必须依法监督,强化安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做到安全工作有人抓,安全生产有人管,使各类安全生产规程、规定、法规得到贯彻执行。

(二)深化安全监督机构的职能要,继续加强监督力度

加强行业管理,实施建筑施工安全监督是建筑市场发展的要求。加强施工现场监督,是使国家的建筑安全法规得以贯彻执行,落实行业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保证建筑施工安全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施工现场安全形势是动态的。因此,必须加大施工现场日常监督的力度,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巡相结合,促使企业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及时消除隐患。同时,深化政府的监督职能,要改变过去那种“以监代检”、“以监代管”的状况,将对工程实体的监督转向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监督指导,检查建设工程是否执行法定建设程序,各方责任主体安全管理职责履行情况,施工人员安全教育、班前技术交底落实情况,安全防护设施、机械设备合法使用、运行情况等。要改变安全监督员越位取代安全员的保姆式管理方法。若发现问题,严格按照行政执法程序和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分清各方主体责任,促使各责任单位管理、行为规范化,充分发挥施工企业的主导作用,及时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三)把握好建筑安全检查标准为尺度,使安全监督工作贯穿施工全过程

《建设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是科学评价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状况,提高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管理水平,预防伤亡事故发生的强制性行业标准,从安全管理、文明施工、脚手架、基坑支护与模板工程、施工用电、物料提升机、外用电梯、塔吊、起重吊装和施工机具等十项内容,具体规范了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状况的评价标准,内容详细,可操作性强,是日常监督管理的根本依据和重要尺度。作为安全监督部门,应牢牢掌握这个尺度,自始自终的对施工项目进行监督,使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合符国家行业规范。

(四)不断提高安全监督人员自身的业务管理素质,增强安全监督的责任感

建筑安全管理是一项涉及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的综合性工作。安全监督属行政和技术监督执法,监督员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还要熟悉经济和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安全生产技术。所以,对监督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考核,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标准、新技术和科学检测方法,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特别是增强对重大危险源和工程事故风险的预见性和应对能力,从而提高监督执法水平。

(五)加强培训,提高建筑行业整体素质

安全生产的主体是人,而人的素质高低将影响和制约企业的安全生产。首先,应对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大力培训,帮助企业建立各项安全责任制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促使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素质和自检能力。其次,要强化对新工人的上岗培训和安全教育,把提升农民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作为强化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除了落实工程开工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和班前技术交底,对包括特种作业以内的各大工作开展岗位培训、考核,利用工种职业化的上岗制度,提升建筑行业一线从业人员的入职质素。

三、安监部门应正确处理好自身定位及参与各方关系

作为建设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监督机构,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其功能定位主要应为:履行政府监督管理职责,维持本地区建筑生产安全秩序,发挥保驾护航作用的督导者。

在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监督部门作为在安全生产的统筹者和裁判员,具体制定本地区安全生产法规和行业管理措施,规管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并实施奖惩。

在与施工企业的关系,监督部门应从帮助企业管理项目繁杂的安全生产具体事务中摆脱出来,以监督、指导、服务、协调为主,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在公正合法有序的建筑市场中合理竞争。

同本地区人民政府,以及其它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有关部门的职能交叉与业务配合问题,主要应为:为政府制定本地区行业管理方针和规划提供参考意见、决策依据,依法行政、主动协调、简化程序、保护建设各方主体单位合法权益。

四、安监部门应把握好关键管理环节

(一)严格开工条件审查,对参建单位资质和项目管理体系、现场安全开工条件、重大危险源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等做好监管。

(二)合理安排施工安全监督工作计划,对项目特别是重大危险源施工实行动态监控。

(三)及时把握安全生产形势,审时度势实施专项治理,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和施工方案,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四)对建设各方主体履行职责实施行为监管,合理利用奖惩手段。

(五)对项目过程进行安全评价,促进安全文明样板工地建设。

(六)及时宣传、落实管理制度和法规法规,引导建设各方主体规范安全生产管理。

(七)把好企业年度考核、安全许可、发证、年审等资质考评关。

(八)加强自身建设,从责任分解落实、制度建立运行、转变监督管理模式等多方面提升监管水平。

(九)抓好等级以上事故处理,严格按法规进行处罚,及时调整、完善监督管理措施。

五、监督管理工作方法方式的创新

(一)创新监管工作。要从几方面入手:做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与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相结合;对企业安全行为监督与对施工现场安全达标监督相结合;安全生产达标与文明施工效果相结合;专项治理活动与安全管理活动整体推进相结合;典型引路与严格执法相结合;突击性检查抽查与日常规范性巡查相结合。

(二)、实行监督工作的转变:由监督工程实体安全状况转变为监督企业安全行为为主,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监督为辅;由跟踪过程监督向事前预防、事后结果考核的监督方法转变;由计划经济的传统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的转变。

六、总结语

目前建筑市场安全形势严峻,我们应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紧紧围绕施工安全生产为主题,建设一个完整可靠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制和管理体系,形成一套规范科学的内部安全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才能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和谐。

参考文献:

[1]任爱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与管理.建设监理.2006.

施工安全法规篇5

关键词:建筑业;施工;安全管理

1引言

施工安全管理在建筑业中已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建筑业在市场竞争中也逐渐变得愈来愈激烈化,因此,注重安全管理,合理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办,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也可以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然而,近年来国内城市建筑坍塌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事故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十分严重,中央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中国工程院受国务院委托,2005年成立了以周丰峻院士为组长的20多位专家组成的咨询项目组,重点针对我国“地下工程与基础设施工程公共安全技术”开展咨询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丰峻提出忠告:“要时刻把安全质量放在第一位。”

虽然总是从不同角度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但在有的施工现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问题。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2.1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

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对于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等,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监管薄弱,检查不到位,处罚不到位,而且部分企业领导、项目经理日常忙于事务,只在口头上讲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或为了应付检查走过场,从而影响了建筑施工的安全。

2.2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数量少,综合素质较低,达不到工程管理的需要,使得安全管理工作薄弱。另外,建筑工地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一线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缺乏基本安全知识,其安全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低下,而职业技能的培训又远远不够,安全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差,甚至一部分项目经理和现场管理人员对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也缺乏了解。

2.3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形同虚设,名存实亡,安全生产机构、消防机构、文明施工机构、卫生保卫机构的工作无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能认真落实,未能从施工企业-项目部-班组-施工人员逐级落实安全生产指标,未能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无从考核。

2.4建筑施工环境恶劣

由于建筑工程的特点所决定,建筑工程施工环境具有露天、高空、工种交叉等不利因素,并且建筑工程一般是比较庞大的工程,场地狭小,立体交叉,导致建筑施工环境恶劣,容易诱发安全生产事故。据不完全统计,建筑工程施工发生安全事故的,很多是由于施工环境恶劣而造成的。

2.5建筑施工技术不够规范

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操作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建筑施工现场对《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不熟悉,从而导致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对施工技术操作管理不到位,现场存在大量事故隐患。

2.6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设施、设备、用品、用具等配备不到位

安全经费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是进行安全生产,抓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目前,由于建设资金不到位,垫资,不正当竞争或者违法分包,转包等因素,使部分施工现场无脚手架及安全网等设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7施工安全监理不到位

很多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对施工安全监理不到位,部分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对安全监理认识模糊、态度消极,不能主动开展安全监理工作。监理单位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对安全隐患不能够及时督促建筑企业进行整改,不能及时向建设单位、主管部门进行反映,安全监理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

3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办法

3.1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施工的观念

在管理工作中,应将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摆到首要位置,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将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等,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工地,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的力度。

3.2加强对从业人员施工安全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健全劳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与此同时,加强安全教育,可以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使党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企业安全生产的有关规章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3.3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要从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层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管理人员及其职责,明确各有关单位,以及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资料档案,安全生产与经济利益挂钩,实施规范化管理,保证施工生产的安全。

3.4创造良好的建筑施工现场环境

施工环境的好坏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施工人员在恶劣的施工环境施工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此外,施工环境要采用合理的色彩,使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减轻眼睛及全身的疲劳。同时,还要减少噪声、粉尘等对施工人员的不利影响,使施工人员在良好的施工环境中进行施工。

3.5规范施工操作,加强安全生产监督

监理人员要依照法律法规和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对施工现场作不定期的检查、指导,使施工现场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如规范脚手架搭设、规范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模板工程等,加强现场防护和文明施工。对施工中违反法律和法规的行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施工单位,要责令限期整改或停工整顿,坚决杜绝由于施工人员技术操作不当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3.6加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投入

加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科技进步的投入,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大力推广安全适用、先进可靠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及时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同时,以规章制度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全面提高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能力和水平。

3.7全面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

要制定统一的安全监理的程序、内容和标准,统一安全监理资料,不断规范安全监理行为,提高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管水平,使监理人员安全监理意识到位、能力到位、监督到位,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施工安全法规篇6

关键词:建筑安全;高处坠落;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U673.4文献标识码:a

1安全生产法的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安全生产法包含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法律责任。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有利于各级政府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依法行政;有利于依法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有利于制裁各种安全违法行为。

2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

2.1建筑业的施工特点

高处作业多;露天作业多;手工劳动及繁重体力劳动多;立体交叉作业多;临时用工多。这些特点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是危险大、突发性强、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生产过程。因此,必须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措施。

2.2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2.2.1建设单位不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不按建设程序办事。将工程肢解发包,签订阴阳合同、霸王合同,要求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造成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足,严重削弱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防护能力,致使安全防护很难及时到位,再加上强行压缩合同工期导致的交叉施工和疲劳作业,最终酿成事故。

2.2.2监理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还停留在过去“三控二管一协调”的老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上,只重视质量,不重视安全,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还不清楚、未掌握。不能有效地开展安全监理工作,法律法规规定的监理职责和安全监管作用得到发挥,形同虚设。

2.2.3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或未落实,目标管理不到位。没有相应的施工安全技术保障措施或缺乏安全技术交底,有的企业甚至把施工任务通过转包、违法分包或以挂靠的形式承包给一些根本不具备施工条件或缺乏相应资质的队伍和作业人员,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

2.2.4有的地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人员缺编,没有经费来源,没有处罚依据,安监站的安全监督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3安全生产相关案例分析

3.1工程概况

某办公楼工程为8层框架结构,总高度28m,建筑面积3800m2。外脚手架采用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事发当天下午,混凝土工人被负责人安排搭设三楼脚手架,工人在未系安全带的情况下,站在自放的钢模板上操作,该模板长1.50m.宽0.25m,搭在脚手架2根小横杆上,没有任何固定。当工人竖起一根6m长、约24kg重的钢管立杆与扣件吻合时,在脚手板上失去重心随钢管从8.4m高处一同坠落,安全帽跌落在2m以外的地方。送医院后,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

3.2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类别:高处坠落;事故级别:四级。

3.2.1直接原因:死者因未经脚手架搭设技术培训,无操作证上岗,安全意识淡薄,对规章制度遵守不严,虽戴安全帽,但高处施工未系安全带,不按操作规程施工,在搭设过程中对关键部位操作要领不清,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3.2.2间接原因:一是,负责人安全意识差,严重违章指挥。负责人明知工人从事的是混凝土工工作,未接受过架子工专业技能培训.在不具有架子工操作证,未系安全带和无安全防护的情况下,置安全操作规程于不顾,安排无证人员进行高处脚手架搭设。二是,项目部在与负责人签订脚手架承包协议时,只强调必须持证上岗,而未认真核验特殊工种操作证。三是,工地负责人未发现或发现工人违反操作规程施工,虽口头指出,但未能严厉制止,及时消除隐患,堵塞漏洞,杜绝违章施工。

3.3违反的相关规范、标准

3.3.1死者未经脚手架搭设技术培训。无操作证上岗,违反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306-85)中“4.1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培训。”“5.1特种作业人员经安全技术培训后,必须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证者,方准许独立操作”的规定。

3.3.2死者高处作业未系安全带和无安全防护措施,并站在未固定的钢模板上操作,违反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中关于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有可靠的立足点并系好安全带的规定。

3.3.3施工单位未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未认真核验特殊工种操作证,违反了《建筑法》第36条、第46条规定: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使企业的制度健全落实,工人受到良好的安全教育。

4结合安全生产法对安全事故防范措施的思考

4.1搭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管理平台,建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三位一体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4.2实行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制度,对监理单位及监理人员的安全监理业绩实行考评,作为年检或注册的依据.规定监理单位必须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监管人员。

4.3企业必须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筑企业必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责任。

4.4建筑企业在工程开工前应制定总的安全管理目标,包括伤亡事故指标,安全达标和文明施工目标以及采取的安全措施。项目部与施工管理人员和班组必须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并将安全管理目标按照各自职责逐级分解。项目部制定安全目标责任考核规定,责任到人、定期考核。

4.5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包含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针对每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和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环节进行预测.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不安全因素,防范发生事故。

4.6施工企业建立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内容应包括工作场所的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既要做到有针对性,又要简单明了。

4.7建筑企业和项目部必须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明确检查方式、时间、内容和整改、处罚措施等内容.特别要明确工程安全防范的重点部位和危险岗位的检查方式和方法。

4.8建议各级主管部门进一步高度重视建设安全生产工作,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机构、人员、职能、经费”问题。

4.9加大建设工程施工机械管理力度,把好入场关。特别是对塔机等起重机械作为特种设备采取备案、准入制度,强化市场管理和现场管理,淘汰不符合要求的起重机械,对起重机械的产权单位、租赁单位实行登记、验收、检测制度,使起重机械的管理逐步规范化。

参考文献

施工安全法规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的建设规模日益扩大扩大,建筑工地遍布城乡的各个角落。这既给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促进了建筑业的繁荣,同时也给建筑工地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增加了极大的困难。目前,由于我国还出去起步阶段,发展水平不高,导致我国的安全生产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施工安全问题还有很多问题,由于多发的安全事故,使得安全施工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眼球。建筑业与其他行业相比,虽然近年来伤亡事故率呈下降趋势,但重大伤亡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管理工作中发现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着函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间题直接影响甚至制约着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必须加以改进。

二、当前施工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随着新形势下社会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不断壮大,现有的建筑安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已不能完全相适应,暴露出了不少弊病和缺陷,如建筑安全法律法规内容只是针对某一特定人群和特定施工阶段来进行规范,没有涵盖建筑生产的全过程和全员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可操作性差;部分法律法规之间还存在着内容重复、交叉、甚至矛盾等现象。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制约着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发展,有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二)安全意识不强

各建筑企业中的部分领导,不能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抓安全生产得过且过,依然是“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些建筑企业的领导不能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摆在应有位置,重经营轻安全,重生产轻管理,重质量轻安全,重突出轻长效,看不到安全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责任制度不落实。

(三)安全设施投入不足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不少建筑商为拿到工程不惜恶意压价,用于安全生产的经费是忽略不计的。一旦中标,用于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器材、工具等无力购置,于是能省的省、能拖的拖。从而导致施工现场十分混乱,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四)建筑企业教育培训不到位,工人缺乏自我防护意识

操作工人都是随时随地招收的农民工,这些人的安全意识普遍缺乏,安全技术素质普遍偏低。主要原因是企业对农民工教育培训不到位,甚至放任不管,连最基本的“三级安全教育”都不进行。这部分人员目前占操作者的绝大多数,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不具备起码的自我保护意识;从伤亡事故的统计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伤亡者也是这部分人。

(五)政府监管不到位

建筑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基本上还停留在突击性的安全大检查上,缺少日常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措施。监管体系不够完善,资金不落实,监管力度不够,手段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全面的安全管理手段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目前尽管《建筑法》已经实施,但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不齐全,法规制度建设滞后于建筑安全工作的需要,现行的建筑安全管理规定对依法规范建筑市场主体的各种安全行为,落实其安全责任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较易引发行政处罚纠纷。因此就要加强建筑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及全标准、规范的修订、制定工作,加快《建筑法》的修订工作,修订、完善五大责任主体,安全职责、责任和行为等方面的内容,研究制定建筑施工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许可证法律规定的处罚办法等。

(二)增强企业领导安全意识,建立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制定项目经理、副经理、总工程师安全生产职责,制定安全部长岗位职责、安全员及其他作业人员安全管理职责。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从纵横两个方面建立健全该制度,做到群防群治。

(三)确保安全设施的投入,保障施工安全

安全投入是确保防护设施到位的重要前提。施工企业和项目都要严格按规定提取安全设施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同时要有意识地杜绝假冒伪劣的防护品进入施工现场。工程造价部门也应该及时调整取费标准,增加安全设施定额费用,是定额费用与安全投入相适应。施工现场在采用新技术,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推行新工艺,提高安全保障的技术。

(四)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强化职工安全纪律

针对农民工普遍安全意识不强问题,进行安全教育与技能训练,能增强人的安全生产意识,有效的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的失误,组织安全教育和技能训练要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谨、讲求实效。安全教育包括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技术教育,目的是提高职工的安全施工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施工现场的管理及操作人员必须具有合法的劳动手续正式签定劳动合同,对新入场合同工,临时工应完成三级安全教育,并经考试合格方可进入施工现场和劳动岗位。

(五)强化监督力度

坚持以法行政,严格执法,对不按照施工现场管理规定施工的,要按照法规赋予的权力予以认真查处,要建立定期检查的抽查制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证施工现场管理的法规得到贯彻执行,使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逐步迈向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四、结语

施工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工程项目,管理不断建造出社会认可和业主满意的建筑产品,而施工现场管理则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也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的关键,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就是项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安全生产是施工生产重要的控制目标之一,也是衡量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施工过程必须把安全生产当作组织施工活动的重要任务。

安全控制的目的是保证施工中没有危险、不出事故、不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安全为质量服务,质量需要安全保证,生产过程如丢掉哪一头,都要陷于失控状态。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令393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S].2004,2.

施工安全法规篇8

关键词:房建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对策;意识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兴起和发展,房建施工安全管理问题也引起了相关人员的重视,因此安全管理成为施工中的重要管理内容之一。当前由于施工安全管理不到位造成的事故越来越多,给社会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命安全威胁,同时造成房建施工质量的投诉越来越多,因此引起了国家和人民的广泛关注,在这种背景下,加快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要覆盖房建施工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保证是当前的首要工作。

1、房建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在当前我国高速发展经济的大背景下,提高施工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目前,房建市场逐渐成为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我国房建行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也不长,在安全管理工作上缺乏相关经验,因此造成事故的发生率越来越多。在施工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影响业主的生命安全,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也会造成房建企业、社会以及国家的经济损失,所以安全管理工作对于房建施工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目前我国房建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当前,伴随房建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但在安全管理的制度和人才培养上却相对滞后,安全管理队伍缺乏制度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理水平比较低,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比较大。但近年来,由于房建施工事故的频发,引起了国家政府的重视,因此相关部门也加紧了对施工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但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3、房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安全管理工作发展的时间不长,其中必然存在许多问题,下面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目前我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施工人员的素质不仅包括施工技术,同时也包含安全意识。目前我国施工的主要组成人员是农民工,他们没有接受过较高水平的文化教育,对施工技术掌握不全面,不能使用科学的施工技术进行建设施工,比如在施工中最主要的混凝土施工工艺,混凝土是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骨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它需要经过多种原料配比,通过搅拌而成,如果混凝土的配料比例不科学,或者搅拌时间达不到规定时间,这样制作的混凝土不仅粘黏度不够,其次终凝之后的强度也打不到设计要求,会造成施工质量存在问题,在后期投入使用可能会出现裂缝、倒塌事故。

3.2安全监管机构设置不全

房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有专业的人才队伍进行管理,但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内部普遍没有制度化的安全管理工作部门,所以我们认为一方面是由于企业没有对安全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做好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相关工作,因此没有设置专业的安全管理工作部门。其次即使有些企业设置了安全管理监管部门,但由于我国安全管理工作发展时间不长,起步比较晚,因此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数量不足,具有丰富安全管理工作经验的人才更少,造成安全监管部门人员配备不齐,甚至由其他非专业的人员担任安全管理工作。另外安全工作管理部门也没有明确相关责任,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安全管理人员没有尽职尽责,相互推卸责任,造成安全管理工作难以落实,一旦出现房建施工事故,也无法明确找到相关责任人。

3.3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

我国的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制度并不健全,到目前为止,仅有《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目前我国仍然沿用多年前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在目前难以对施工企业进行约束。同时地方性的相关法律法规更新不及时,相关监督检查体系也不完善。

3.4企业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在施工过程中,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力度存在严重不足问题,这将导致安全管理工作难以落实和顺利开展。如果企业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首先难以培养有经验的专业安全管理人才,其次安全管理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也会滞后,施工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不到位,安全防护设备不能满足正常的安全生产的需要,造成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4、加强房建施工安全管理的意见和对策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了解了我国房建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提出了以下的对策:

4.1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和安全意识

首先,企业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培训,保障在生产过程中的施工技术科学化标准化。其次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相关制度进行操作,比如要佩戴安全帽、挂牌上岗,同时注意身穿工作服等。只有施工人员自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责任和意识,才能促进房建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2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

确保施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方法是健全和完善相关法规制度。首先国家应该尽快健全和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对于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来说,只有建立和完善了相关法规制度,才能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根据的进行管理,房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条例的建立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规定制定,所制定的条例必须有实用性和真实性及针对性,确保施工安全管理条例可行。

4.3加强对安全管理部门的设立,全面落实房建安全管理工作

首先应该确定三方责任主体,即建设方、监理方以及施工承包单位,三方都应对安全事故负有责任。因此要建立健全以房建项目工程经理为主体的安全管理部门,组织有经验的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开展房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其次要明确三方在房建安全施工过程中的责任,在施工项目出现安全问题之后能够明确到责任人。只有全面落实好房建安全管理工作,才能保障房建施工安全。

结语:

房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是整个房建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对于房建施工质量和人员安全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虽然我国房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我们应该汲取其中存在的经验和教训,学习国外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培养更多有经验的专业人才,从而实现我国房间事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乔元昌.浅谈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J].科技向导,2010.

[2]陈永辉.最新房地产项目质量控制管理实务丛书[m].中国知识出版社,2012.

施工安全法规篇9

关键字:高层建筑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

一、高层建筑施工的结构特点

(一)高层建筑具有层数多,高度高的特点

高层建筑,层数较多,高度较高,这就决定了其工程量较大,技术要求更高,高空作业时间更长。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会面对较多的技术难题,如高空安全防护、防火、垂直运输等。“高”是高层建筑结构的主要特点之一。

(二)高层建筑施工周期较长

高层建筑工程量较大,施工周期较长。一般来说,高层建筑施工周期在两年左右,一些复杂的工程项目,则需要三到四年时间,施工周期较长。

(三)高层建筑施工条件较为复杂

高层建筑一般是在城市市区内建设,这就导致了施工用地紧张,加上施工区域周边环境较为复杂,致使高层建筑施工条件较差。为确保高层建筑顺利施工,就需要合理安排布局施工现场,减少施工现场材料及设备储备,优化施工条件。

(四)高层建筑地基较深

为确保地基能够承受高层建筑整体荷载力,维护高层建筑安全性,就需要做好地基支护作业。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一般都会设置一层或多层地下室,作为车库、辅助用房等,同时满足高层建筑的嵌固要求。埋深较大,对周边地下管线、城市道路、周边建筑的影响就越大。为此,需要做好支护工作,避免因支护不当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二、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施工单位及施工队伍,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很好把握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能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疏于防范。甚至很多施工单位认为,采取施工安全措施后,就可以消除安全事故,缺少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导致安全措施不能有效落实。

政府法律及监督体系不到位

国家法律、法规及监督体系较健全,而监督体系在执法过程中落实不规范,在建筑行业中,有关建筑安全的法律法规较多,而在实际工程施工管理中,得到落实的地方不到位,加上政府监管部门内部职能划分不清,人员配备不足,监管效率较低,最终导致安全管理不到位,不能有效维护建筑安全生产。

(三)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缺陷

企业在高层建筑安全管理方面出现缺陷。随着建筑行业市场开放,大量农民工涌入到建筑行业中,流动性很大,在施工时,企业会招聘农民工作为临时施工工人,缺乏安全教育培训,工人安全防护意识及安全防护技能较低;没有有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安全工作不重视,心中存有侥幸心里;安全检查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将施工隐患及时排查。

(四)施工工艺不规范

高层建筑技术要求较高,施工工艺规范性较强。如在施工过程中,对新材料或新工艺的使用缺乏规范性指导,容易引发施工隐患,造成安全事故;在作业之前,安全技术交底缺乏针对性,施工标准及规范落实不到位;在垂直交叉作业时,工序安排不合理,缺乏有效防护措施,容易导致安全事故。

(五)机械设备质量及操作问题

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机械设备,如机械设备老化严重、设备陈旧、超荷载运行等,机械设备事故隐患较大;在施工过程中,缺乏对机械设备的有效检修与维护;机械设备操作不规范,没有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操作,导致大量安全事故发生。

三、加强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

加强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可以提高施工单位及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规范施工工艺,落实安全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一)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企业及施工队伍安全意识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加强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首要措施。通过明确安全生产责任,敦促项目负责人加强安全管理,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通过教育培训,增加施工队伍安全意识,培养施工队伍安全防护技能,树立安全第一的施工理念,全面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二)完善建筑安全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国家通过立法,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法律体系,通过法律手段,敦促施工单位采取一系列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安全施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是提高高层建筑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通过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施工管理,将管理的范围扩大到整个施工环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确保规章制度有效落实。

(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材料及施工工艺符合设计标准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保证高层建筑施工安全作业的关键环节。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场地管理、施工设备安全管理、施工安全管理及施工技术安全管理四个方面。场地管理,主要是确保施工场地合理规划,材料有序堆放;设备管理,主要是确保使用机械设备的安装及操作是否符合规范;施工行为管理则是确保施工材料及施工操作方法是否规范;施工技术管理则是确保施工队伍采取的技术及措施,可以满足高层建筑设计的标准。通过现场管理,减少安全隐患,确保施工人员施工工艺符合要求,规范施工机械设备操作流程,实现安全作业。

(四)建立企业安全文化,推动全员管理

建立企业安全文化,通过安全文化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从而提高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有效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全员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纳入到安全管理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全面落实安全措施,最终避免安全事故。

(五)发挥施工监理作用,制定整改措施

施工监理,在确保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及品质,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率,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制定整改措施,一旦发现施工隐患,需找出原因并勒令施工单位整改。通过奖惩制度,以经济利益为手段,推动施工安全管理的进步。

四、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但加快,高层建筑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然而,当前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本文从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措施,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最终推动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减少甚至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最终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建伟.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J].价值工程,2011,30(36):63.

施工安全法规篇10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突显以人为本的今天,安全生产管理是我们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要做好这项工作并非易事,如何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建筑施工企业开展工作的首要问题,也是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目的和工作重点。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建筑施工领域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

1、企业安全生产的体系不健全

建筑企业的劳动组织结构不合理和管理责任不明确,建筑企业负责人对安全生产不重视,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实等,都造成安全生产体系不健全,管理不到位。

2、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多,人员管理混乱

施工现场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好坏的直接体现。主要问题表现在设备、装置有缺陷,部分设备存在违章使用;三宝、四口、五临边防护不到位;施工机具、设备不符合规范要求;施工用电不规范、安全防护用品不合格以及管理人员不到位,无证施工等诸多现象,造成施工现场成了事故发生的温床。

3、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安全生产得不到保障

由于许多企业重效益轻投入,使施工现场安全措施投入往往不足。同时,一些地方采用最低价中标方法,也造成施工单位尽可能压缩工程款,节约施工成本,造成施工现场缺少必要的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使安全生产得不到必要的硬件保障。

4、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

一些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形同虚设,安全机构管理人员缺少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如有些企业安全教育和培训流于形式,员工往往得不到必要的安全培训,特别是三级教育体制不健全,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不健全以及人员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不到位等,使企业安全教育方面更显薄弱。

5、建筑市场环境不规范,违规操作行为普遍

建筑市场普遍存在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如拖欠工程款、垫资、肢解工程和非法挂靠、违法分包等,市场监管又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就造成企业一些安全生产制度、管理措施难以在施工现场落实,总承包企业与分承包企业在现场管理上缺乏相互配合的机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形同虚设。

二、有关对策和建议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如何做好依法监督、长效管理,规范建筑工程市场,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有如下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落实施工企业主体责任,规范管理体制

(1)健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应明确四具体,即具体安全生产要求、具体安全生产程序、具体安全生产培训要求、具体安全生产责任,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安全管理操作人员。同时建立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办法,通过考核,奖优罚劣,提高企业员工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自觉性。(2)进一步规范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首先是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制度、责任“五落实”,并加大对企业安全费用提取、安全生产专项资金、风险抵押金、工伤保险等经济政策的落实力度。再是依法制定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台账,应急预案等,实现企业安全管理有章可循,员工操作有规可守。(3)加大企业安全培训力度。建立、完善“三级教育”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加大对无证上岗、持假证或过期证上岗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教育方式,如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知识竞赛等途径普及安全知识,提高了员工安全意识。

2、建立科学高效的部门安全监管机制

(1)加强主管部门安全监管人员的配备,强化安全生产行政监督。主管部门应该完善建筑工程行政许可审批制度,通过实行安全生产条件审查、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评估、安全执法检查等行政监督行为,推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工作的法定化和制度化。(2)整合各部门下发的规范性文件,提高法规标准执行的威慑力。例如以“基层基础建设深化年”、“安全生产年”、“三项行动”等各项规范性文件为载体,落实各方责任,细化针对安全生产行为的奖惩措施,进一步落实企业责任,提高安全行政监管机制。(3)鼓励全员参与安全监督管理。定期组织由政府、建筑安全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及监理单位参加的安全检查,同时发动群众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参与,形成一种良好、规范安全生产氛围的长效机制。

3、整顿建筑市场行为,规范工程建设各参与方的市场行为

(1)规范招投标各项行为,从招投标环节入手,采取相关方法措施,保证建设资金的充足,同时对施工成本构成有一个可行的规定,界定合理成本价,避免不正当竞争。(2)促进安全生产保证金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该保证金专用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并对于其他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如安全文明措施费用的管理,应存入行政主管部门指定账号,由主管部门监管,并完全用于项目安全生产投入。(3)明确业主安全责任,在合同中要明确防护设施、劳动保护和安全文明措施费用支付的条款,不得提出不符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等。

4、全面提升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企业要不断学习行业内的先进管理经验,加大教育和培训资金投入,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强操作人员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从而提高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2)充分利用民工学校,对职工的基本操作知识、安全技术要求进行培训,并鼓励技术工人参加技术资格等级培训,提高职业技术水平,增强形象化的教育特点,使培训浅显易懂,让工人从中受益,实实在在学到安全知识。(3)通过各种安全文化载体,落实安全生产意识和各项安全生产知识,营造全方位、全时段、多领域的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氛围,从而促进安全文化建设的全面提升和改善。

三、结语

当前建筑工程市场正逐步规范,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也正在完善,但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有关,也与建筑施工安全法规、标准不健全,安全监督体系、信息建设体系不完善等绪多因素有关。本文就针对目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特点,从完善安全生产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责任、加强行政监管、规范建筑市场、以及建设整个社会和行业良好安全文化氛围等方面入手,来营造一种安全生产管理的切实可行的机制,从而形成一种规范、有序的长效机制,也籍此引起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充分探讨,从而改善建筑施工领域的安全生产形势。

参考文献:

[1]郑锦华;建筑施工的管理与控制措施[J];建筑经济;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