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42:58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篇1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制度障碍;融资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6-0207-02

1引言

非公有制经济是相对公有制经济而言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其划分标准也不尽相同,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具体含义主要是指个体工商业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同胞投资经济、外商投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等。只有正确理解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才能依据其特点制定出满足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所需的法律保障机制,它是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法律机制建设的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与我国公有制经济形成了相互协调和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格局。但是,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所需的制度基础在建设上存在着不少的障碍,其中法律保障机制是影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从法律制度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从而才能更加有效地保护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进行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对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2当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法律机制的制约

尽管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目前在某些具体的制度上还存在很多缺陷,这些制度上的缺陷会直接影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我国法律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税法上对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实行差别待遇。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系民生和维持社会稳定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我国现行税法机制中,非公有制经济常常无法享受到与公有制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各种税收上面的优惠,而且在税法的制定和修订中也经常忽视非公有制经济的特殊需求,这种差别化的待遇直接导致非公有制经济税负的不公平。例如在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等方面,这种税负上的不公平机制必将影响未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是我国法律部门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2)金融立法上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支持。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如果离开了金融方面的有效支持,经济是不可能正常发展的。目前我国金融体系的现状是以银行为主导,证券市场不成熟,金融资源配置低下。金融体系的滞后已经成为阻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融资难的问题,已经是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的头号问题,而且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改革现有金融机制,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率。这样才能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金融制度环境。

3完善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法律保障机制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法制建设是符合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实和要求。而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法律机制是一种有效的保护形式,它能够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平台和制度环境。因此,完善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已经成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未来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1)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机制。税收是国家用来调节经济的有力手段,也是影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税法部门在制定税收制度时,必须要考虑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这样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制度。对非公有制企业而言,所谓科学合理的税收机制,就是有利于减轻其企业发展的负担,并能促进其企业的发展。税法部门应该要为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公平良好的税收环境,科学合理地对非公有制企业征收税款,并且让非公有制企业享有公平的税收待遇。此外,税收部门应该要以切实减轻非公有制企业负担为目的,在加强对税收监管的同时,还要通过合理的途径扩大税收的来源,降低税收比率,从而在总量上减轻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的税费负担,特别是对那种创新型、成长型非公有制企业,应该在税费方面给予一定的减免优惠政策,使其能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构建良好的金融保障机制。金融机制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好坏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良好的金融机制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因此,如何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构建良好的金融保障机制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非公有制企业一直都存在着资金短缺,融资难的问题,这也是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未来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障碍,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良好解决,必定会使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在未来无法实现突破性和持续性地发展。因此,政府部门应该要转变观念,把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其重要的服务对象,考虑非公有制企业的特殊需求,改革我国现有的金融机制,构建出与非公有制企业特点相适应的金融机制。同时,政府还应该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加强自身的直接融资能力。只有这样通过各种合法途径积极地拓宽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渠道,才能真正解决好非公有制企业资金短缺方面的问题,也才能真正有效地为非公有制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金融方面的保障。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篇2

围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这个基本任务,认真履行职能,扎实开展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是服务发展主题鲜明。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主动发挥桥梁、纽带、助手作用,积极协调和推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全民创业、银企对接、融资担保、维权服务等工作,服务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27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1%非公有制经济日益成为社会就业的主渠道和税收增长的重要来源。二是参政议政富有成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深入开展调研,充分反映民营企业家的意见,提出了一批有价值的提案建议,形成了中小企业融资与信用担保》等一批调研成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三是思想教育不断创新。坚持把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召开执委会、常委会、座谈会,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研讨、联谊交流、走访慰问等活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增强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意识,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打造特色企业文化,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四是光彩事业整体推进。大力弘扬“光彩精神”宣传先进事迹,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投身光彩事业,全市参与光彩事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达到1800多人,实施光彩事业项目28个,总投资1.85亿元;捐资办学2700多万元,新建光彩学校11所;向社会公益事业和抗震救灾捐款2100多万元。五是非公党建得到加强。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组织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培养工作,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全市新组建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161个,累计达到725个,组建率16.35%新发展党员188名,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09名,党组织和党员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增强。

市步入了一个大开发、大建设、大转型的关键阶段。跨越发展,建设繁荣文明幸福白银”为主题,明确了市未来五年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保障,深入实施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坚持率先、创新、绿色、和谐发展,全力建设兰白核心经济区,精心打造国家高新开发区,着力构建白银工业集中区,努力把白银建设成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城市、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基地、甘肃中部生态屏障和繁荣文明幸福城市。

必须始终把发展作为先于一切、重于一切、高于一切的第一要务,基于新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任务。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强化落实,赶超跨越。为此,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融合联动中推动跨越发展,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即兰白核心经济区建设。跨越发展中强化中心功能。

按照轴线延伸、板块聚集、增容扩区的总体思路,着力构建“一个工业集中区”即以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构建包括银东、银西、刘川、平川、正路,总规划面积近300平方公里的一区六园”白银工业集中区空间格局。这个框架内形成和新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良性互动局面。争取到十二五”末,一区六园”年销售额达到1500亿元以上,十三五”末达到3000亿元以上,实现总量的快速扩张。

打造刘白高速经济带、沿黄经济带、省道201线景泰至新区经济带,集中打造“三条优势经济带”即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形成生产力布局优势区域。

即生产力布局规划、白银工业集中区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完善搞好“四项规划”.特别要注重相关规划的衔接,形成科学的规划体系。

以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改造为重点的循环经济项目,突出抓好“六类项目”即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项目。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的工业经济项目,以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项目,以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项目,以完善公共服务、提高保障水平为重点的民生项目。

需要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实现上述目标任务。也离不开各级工商联组织和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广泛参与和全力支持。下面,就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推进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式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工商联作为党委、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桥梁和纽带。对于充分发挥工商联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凝聚最广泛的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凝聚各方力量、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未来五年,市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也是加快转型和富民强市的关键期。客观审视我市的发展现状,发展不足、发展不快仍然是面临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最根本的出路还是加快发展。建设兰白核心经济区、打造白银工业集中区、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必须紧紧依靠包括工商联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共同奋斗。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全市发展最富活力、最具潜力、最有创造力的增长点。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有利于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热情调动起来,有利于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有利于把民间资本的潜力挖掘出来,引导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催生一批有活力的非公有制企业,为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提供强劲动力,共同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第二。转变发展方式、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市非公有制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总量规模和发展水平都有了大幅提升。目前,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50户,5000万元到1亿元的26户,亿元以上的22户。但我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与全国、全省相比,都还存在不小差距,全市非公经济占比为41%比全国低近20个百分点,和非公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差距就更大。总量不大、规模较小、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非公有制经济中资源依赖型、能源消耗型企业所占比例较大,处于产业链条低端的企业数量较多,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的任务还十分繁重。这就要求我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更加重视解决好影响和制约非公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积极培育和发展商会组织,发挥好各级工商联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充分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创业、创新的活力,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推进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扩大就业、繁荣市场、富裕群众,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重要推动力量。从我市实际看,目前全市财政供养人员为6万人左右,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从业人员8.5万人,而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数接近10万人,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就业的主渠道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方面。但同时,非公有制企业也存在员工待遇低、劳资纠纷比较突出等问题。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协调劳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有利于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充分了解、及时反映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利益诉求,有效维护他合法权益,协调、化解不同阶层的利益矛盾;有利于发展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各阶层关系和谐。

二、明确职能定位。

工商联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环境,工作范围、对象、任务和要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对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观点、政策和举措,进一步明确了工商联的性质、基本特征、工作对象、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职能作用等重大问题,做好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行动指南。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实施意见》对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责任分工。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做好新时期的工商联工作,团结是根本目标,教育是重要职责,引导是基本方法,服务是感情纽带。各级工商联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更加自觉地履行好职责,推动白银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

一要着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省委提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和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摆在各级工商联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现实任务。国家和省市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支持措施,为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为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省上推进兰白核心经济区建设,为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机遇难得,时不我待。对于工商联来说,企业的困难,就是工作的重点和服务的方向。要着眼于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完善工作机制,维护合法权益,及时反映非公有制企业在发展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帮助党和政府了解非公有制企业的各种诉求,努力协调有关部门简化和规范办事程序,项目、融资、技术、信息、人才、培训等方面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要广泛深入宣传中央和省市鼓励引导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规定,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出让产权等途径,进一步改善企业资本结构,实现单一产权结构向多元产权结构转变。要激励民间投资,积极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提高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经营水平,为银行放贷创造良好条件。要大力宣传国家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导向,帮助非公有制企业理清发展思路,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跻身高、精、尖、新领域。要注重引导和推动非公企业在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开展科技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积极发挥工商联联系广泛的优势,拓展与全国工商界、发达地区的多层次合作渠道,支持非公有制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要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教育培养一支与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要加强教育培训,全面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世界眼光,确立战略思维,培养博怀,提升能力素质。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博修商道,树立诚信为本、以义为先、义利兼顾的理念,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树立敢为人先、诚实守信、勤奋敬业、开放大度的企业家形象。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发展壮大企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始终坚持靠诚信赢得市场,靠诚信树立品牌,靠诚信实现企业长远发展,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纳税。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具有时代特征和鲜明个性特点的企业文化。要不断扩大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覆盖面,为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提供条件,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参政议政。工商联作为党的统一战线组织和人民政协的重要界别。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要准确把握履行职能与促进跨越发展的结合点,多谋发展之道,多建创新之言,多献务实之策。重点围绕建设兰白核心经济区,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投资发展环境、构建两型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认真选题,广泛调研,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为市委、市政府提供高水平的决策依据。要准确了解情况,及时、全面、深入了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意愿和诉求,协助党委、政府不断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要协助党委及相关部门,搞好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同时,要支持帮助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不断提高建言献策的能力和水平。

四要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行业协会、商会是工商联组织的延伸和工作的拓展。各级工商联要进一步加强对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组织的领导。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聚集、商业组织活跃的行业和地区,依照适度竞争原则,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加快推进行业商会发展;新兴产业领域鼓励一批具有业内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企业组建商会组织;同业企业较集中、产业特色较明显和行业特色较突出的地区,扶持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开展商会组建工作。要加强对商会工作的监督管理,指导和推动商会组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内部管理,依照章程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宣传政策、提供服务、反映诉求、维护权益、加强自律的作用,引导行业协会走中国特色的商会发展道路。

五要构建非公有制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和企业方代表一道,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中的重大问题和调处劳动争议,共同推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促进非公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发展。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帮助城市就业困难群体、农村剩余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等解决就业困难,缓解就业压力。要与工会一道组织开展好“关爱员工、实现双赢”等活动,教育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自觉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维护企业自身权益,尊重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健全工会组织,建立和规范集体合同制度、劳动合同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障好员工在健康安全、工资福利、社会保障和人格尊严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体现人文关怀,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努力实现和谐发展。

六要推进光彩事业深入发展。光彩事业是新时期道德行为、经济行为、政治行为的有机统一。响应党的号召率先致富的实践者,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做企业也好,做人也好,都要知恩感恩。企业家不仅要讲经济效益,还要讲社会责任。要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把投身光彩事业作为履行责任、回馈社会的自觉追求,作为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重要载体,开拓光彩事业,树立光彩形象,成就光彩人生。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发扬开拓进取、励精图治的精神,加快企业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物质财富的同时,大力弘扬光彩精神,着眼富民惠民把握功能定位,着眼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优化项目布局,秉持和谐理念提升价值功效,有效整合力量扩大规模效应,深化回报社会的具体实践,丰富帮困济贫的形式,创建参与公益事业的载体,拓宽促进民生改善的渠道,努力使光彩项目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光彩活动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光彩队伍涌现更多的先进人物,帮助、带动广大群众实现共同富裕,实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回馈人民的人生理想。

三、坚持齐抓共管。

一要加强党委对工商联工作的统一领导。各级党委要把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工商联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力支持。要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工作机构建设,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要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培养,把非公有制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纳入人才培养整体规划,努力打造一支懂经营、善管理、具有开拓精神的非公有制企业家队伍。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工商联党组主要负责人列席党委重要会议”要求,发挥工商联党组在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各级统战部门要经常研究工商联和经济领域的统战工作,协助党委制定并落实好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好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的各项措施,支持工商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宣传部门要大张旗鼓地宣传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广泛宣传非公经济发展先进典型和优秀企业家,让那些为改革发展作出贡献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努力形成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创业兴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篇3

问:在新形势下,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答: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从1979年的不足1%提高到目前的1/3左右。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70%以上是由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的,从农村转移出劳动力的70%以上也在非公有制经济就业。

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问:当前为什么要出台《若干意见》,《若干意见》是如何体现中央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针政策的?

答:党的十五大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一系列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宪法修正案明确了完善保护私有财产法律制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日益改善。但也应该看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部分地方、部门观念转变滞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市场准入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当的限制,企业融资渠道窄;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政府监管和服务不到位;部分企业行为不规范,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方针政策和宪法修正案要求,切实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国务院制定了《若干意见》。这个文件的出台,必将对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若干意见》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二是从多方面采取措施,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时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监督和管理;三是切实保护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切实保护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四是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明确要求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提高自身素质;五是强调政策的连续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市场准入、投资融资、财税支持、服务体系等方面作出明确具体规定。

问:今后一段时期,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哪些要求?

答:根据中央的方针政策和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际,《若干意见》提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实现公平竞争;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监督管理和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健全管理,不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自身素质。

问:《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哪些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答:《若干意见》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七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一是放宽市场准入,公平待遇。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并在进入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国防科技工业等领域明确了改革方向和措施。

二是改善金融服务,加大财税支持。加大各类银行信贷支持力度,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开发适合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同时,完善有关财税支持政策。

三是发展社会中介服务,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加大对各类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创业服务。支持开展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培训。加强科技创新服务,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推进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四是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五是引导企业提高自身素质。要求非公有制企业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及市场准入规定,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推进专业化协作和产业集群发展。

六是改进政府监管。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生产经营特点,完善监管制度,改进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水平。

七是加强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和政策协调。建立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努力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问:《若干意见》在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若干意见》在放宽市场准入方面提出了以下政策规定:一是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这些垄断行业和领域。二是加快完善政府特许经营制度,规范招投标行为,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各类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三是支持、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投资教育、科研、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包括非营利性领域和营利性领域。四是在加强立法、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业。五是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按有关规定参与军工科研生产任务的竞争以及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六是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

问:当前,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困难是融资难、贷款难。拓宽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渠道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问题重在拓宽融资渠道,《若干意见》提出了四方面政策意见:

一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改进信贷考核和奖惩方式,切实发挥银行内设中小企业信贷部门的作用,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比重。鼓励政策性银行依托地方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开展以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等业务。

二是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在证券市场发行、上市方面,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实行同等待遇。加快完善中小企业板块,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健全创业投资机制,支持中小投资公司发展。

三是鼓励金融创新。改进资信评估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开展质押贷款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开办融资租赁、公司理财和账户托管等业务。改进保险机构服务方式和手段,开展面向非公有制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创新。

四是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域性信用再担保机构。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的行业准入、风险控制和损失补偿机制,加强对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建立担保行业自律性组织。

问:非公有制企业的主体是中小企业,《若干意见》对中小企业有哪些支持?

答: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的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绝大多数是非公有制企业,在《若干意见》中充分考虑了这一特点,对中小企业提出了相应政策措施。

比如,强调逐步扩大国家有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加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加快研究改进和完善个体工商户、小企业的会计、税收、统计等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有利于个体工商户、小企业发展的组织制度;支持建立创业服务机构,鼓励为初创小企业提供各类创业服务和政策支持;加快建立适应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特点的信息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加强科技创新服务;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促进以中小企业积聚为特征的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问:《若干意见》明确了许多重要政策,如何保证这些政策能够落到实处?

答:按照国务院要求,《若干意见》出台后,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贯彻落实。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要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加以考虑。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制定配套办法。有关部门和各地区要尽快清理和修订有关政策性文件和行政规章,加紧制定相关的配套办法和实施细则,完善具体措施,确保落到实处。

三是转变政府职能。要根据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特点,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健全服务体系。推进政务公开,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注意听取非公有制企业的意见。

四是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非公有制经济的先进典型,形成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政策解读:一、国家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

针对长期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受到过多限制的现象,《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

《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允许外资进入的行业和领域,也允许国内非公有资本进入,并放宽股权比例限制等方面的条件。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对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

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国防科技工业,这些长期以来非公有制企业难以进入的领域,如今获得了国家的准入。有关部门与地方政府将尽快完成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性规定工作。

国家将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其中的自然垄断业务,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非公有资本可以参股等方式进入;对其他业务,非公有资本可以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进入。在国家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除国家法律法规等另有规定的外,允许具备资质的非公有制企业依法平等取得矿产资源的探矿权、采矿权。

国家将支持非公有资本积极参与城镇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与运营。在规范转让行为的前提下,具备条件的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可向非公有制企业转让产权或经营权。

在加强立法、规范准入、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国家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和合作性金融机构。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可以发起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组改制。

政策解读:二、国家将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

国家将采取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服务创新、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五项措施,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一直存在着自有资金短缺、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发展受到很大限制。24日由新华社全文播发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

《若干意见》提出,国家将逐步扩大有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省级人民政府及有条件的市、县应在本级财政预算中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加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研究完善有关税收扶持政策。

国家将有效发挥贷款利率浮动政策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各金融机构从非公有制经济特点出发,切实发挥银行内设中小企业信贷部门的作用,改进信贷考核和奖惩管理方式,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比重。

非公有制经济的直接融资渠道得到拓宽。国家将对非公有制企业在资本市场发行上市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鼓励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到境外上市。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发行企业债券。

国家将鼓励金融服务创新。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对符合规定的企业,经批准可开展工业产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贷款试点。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篇4

[关键词]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非公有制

一、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

中国30年经济改革的主线是改革国有经济,而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国有经济改革的重要课题。改革30年来,尽管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效,但是相对于经济发展的需求,仍然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有企业的比重仍比较大。二是国有企业在竞争性领域没有完全退出,目前仍有大量的国有企业存在于竞争性领域。三是地方政府办企业太多,对国企的定位不明确。四是国有企业自身存在的体制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产权不清与运行机制滞后。五是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其他一些问题也制约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如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

2.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建议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深层次问题入手”,深化改革,具体来讲:

第一,对国有企业改革有正确的认识。国有企业改革实质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不承担“特殊职能”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是产权制度改革,让这些不承担“特殊职能”的国有企业全部退出;二是对于承担“特殊职能”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是进行管理制度改革,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整合企业资源、发挥企业潜能、改造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国有企业更好地承担政府所赋予的“特殊职能”。

第二,加强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政府应对国有企业行使所有权并获得相应的收益,但对于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实现效果看,管理不足和管理过度都是造成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当然,加强国企管理并不意味着回到过去那种统得过死的状态,而是要改变管理的模式和方式,强化宏观监控和政策引导。

第三,把国有企业改革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国有企业的改革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具有其它经济形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要把非公有制企业的机制优势与国有企业的资产优势相结合,把非公有制企业并购国有企业视为盘活国有资产的重要途径之一。积极引导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联合,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既盘活国有资产,提高其使用效率,又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就是“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而以纯粹的公有制经济为基础,是很难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即便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也很难发挥对资源的基础性调节作用。这就涉及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问题。

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国家经济的主题是一种客观趋势。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成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重要组成部分。

1.非公有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但就当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体现状来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比较滞后。主要表现在:

第一,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不公平。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制度供给上,总会倾向于公有制经济,而对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的最突出特点就是非系统性的、次国民待遇问题,从而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第二,非公有制企业自身存在的许多局限性。一是产权单一,不清晰,主要以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为特征,即使注册为股份制的企业也有的以家属成员挂名注册,产权没有真正社会化;二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家族化现象严重;三是没有自己的企业家队伍;四是短期行为严重;五是缺乏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很多企业照抄照搬其他企业的文化,甚至模仿计划经济下的企业文化,缺乏非公有制企业文化的特点。

第三,非公有制经济技术创新不足。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创新能力差等问题,造成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缺乏,直接影响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的情况看要加快其二次创业的步伐,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树立与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一方面,认识到经济增长点不是一种产业而是一种经济制度,是通过制度创新来培育新的经济成分。另一方面,树立“公有制与私有制可以相互转化”的观念。过去我们防止化公为私,这是对的。但还有问题的另一方面,即私有制的产物也可以变为公有制。对于国家而言,这也是一种资本经营,有利于做大公有资本。

第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上档次、上规模。要在增加其数量的同时,引导其开展创新活动。一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二是培养自己的企业家,加强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三是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克服短期行为;四是建立适合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五是重视发展战略研究,搞好发展规划,克服短期行为。

第三,规范政府行为,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政府明确其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理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发挥政府服务、引导、协调、监督的职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二是规范政府行为纠正乱收费、乱摊派的现象,减少企业负担,支持非公有制发展;三是在政治上要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一视同仁,提供二者平等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周莉蓉:对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思考[J].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2)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篇5

一、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和工会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各级党组织和工会组织都把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和工建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应建已建率达到了以上;工会组建和会员入会“两个大多数”的目标也已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工组织在充分履行职能、积极开展工作、团结广大职工群众、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与我市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的势头相比,我们的党建和工建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尤其从党建工作来看:一是党的力量相对薄弱,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没有党员的分别占企业总数的和;二是组织设置相对滞后,全市仍有家外商投资企业和家私营企业应建未建党组织,与上级的组建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三是党员比例相对偏低,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的党员数只占职工数的和。由此可见,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和工建工作任务还相当艰巨繁重,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取得新进展。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外向型经济一直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强项和亮点,尤其是利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方面连续多年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近几年,个体私营经济也取得了迅猛发展,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逐年上升,去年个私经济上缴的税收已占到全市财政收入的,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保障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已成为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应当说,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总体发展情况是好的,但也不可否认,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企业劳资关系紧张,员工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有的业主思想、生活颓废;有的甚至出现偷税漏税、制假售假、环境污染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工会组织建设。实践表明,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建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献计献力,争取最佳经济效益;可以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优势,协调企业内部关系,特别是协调化解劳资纠纷和利益分配矛盾,维护业主和员工的合法权益;可以充分发挥党工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组织职工采取与本企业相适应的形式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引导和监督企业依法经营,按章纳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会建设势在必行。同志曾指出:“凡是已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都应建立党组织,都要在企业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要理直气壮,当然工作要耐心细致。”各级各部门对此一定要有深刻理解,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建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理直气壮,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不断开创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和工会建设的新局面。

二、勇于创新,进一步加大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和工会建设的推进力度

实践充分证明,“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和工会建设的有效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正确把握党建和工建的关系,努力找准两者的结合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全面提高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和工建工作水平。

⒈要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切实发挥“党建带工建”的主导作用。“党建带工建”,这不仅是党对工会组织的领导地位决定的,也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需要。坚持“党建带工建”,一方面,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区实际,进一步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力度,努力做到每一个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都要单独或联合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不仅要关注已经具备建党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更要关注那些尚不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使他们能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要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特点,积极探索党组织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切实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要有党的工作。另一方面,在做好党建工作的同时,要努力带动工会建设,积极为工会开展工作创造条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工会组织所处的环境比较特殊,迫切需要党组织在思想政治上加强领导,以保证工会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要认真履行“依靠、领导、支持”工会工作的政治责任,定期研究工会工作,解决工会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要重视工会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帮助工会配强、建好领导班子;要支持工会组织按照法律和章程积极开展工作,尤其要支持工会组织依法履行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要按照有关规定,切实维护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工作的党组织、工会组织负责人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把他们的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

⒉要坚持工会群众性组织的优势,积极发挥“工建促党建”的能动作用。工会基层组织是工会活力的源泉,也是基层党组织的依靠力量。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组织形式、管理制度、工作机制有许多特殊性,工会组织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工会在党的领导下,以群众性组织的身份开展工作,有利于密切党与职工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协调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关系,有利于党组织在广大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进一步加大工会组织的组建工作力度。按照《工会法》的要求,面向所有企业,打好工会组建的持久战和攻坚战,突破一批建会“老大难”单位;面向所有职工做好发展会员工作,最大限度地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职工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对那些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可以先建立工会组织,为党组织的建立创造条件。工会组织要切实发挥作用,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让职工群众切身感受到加入工会的益处,这样工会才富有活力,才能吸引职工群众。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会工作相对于国有集体企业而言起步晚、水平低、建制难,工会组织要在组建中规范,在规范中提高。要积极履行《工会法》赋予的职责,努力拓展适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特点的工会工作新思路。要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工会组建、职工入会、履行职责、促进发展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发挥的作用,作为衡量“工建促党建”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志。

⒊要坚持党的工作与工会工作双向促进,充分发挥党建与工建的互动作用。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要全面推进“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工作,需要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在活动结合上下功夫,在优势互补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双向联动,相互促进。对于那些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和工会主席可由一人担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建设和工会建设的制度、经验、做法可以互为借鉴;可以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工作和工会工作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共同实施、共同考核,通过创新有效的活动载体,将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比如,将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与创建合格职工之家相结合,将实施党组织监督与加强工会民主监督相结合,等等。党建、工建互动作用,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党组织、工会组织各自的特色,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企业的生产经营,依照和工会法规定开展活动,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各级各部门都要积极进行探索,把这一优势充分调动好、发挥好,促进党建、工建共同推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三、加强领导,努力开创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和工会建设新局面

搞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共建工作,关键在于加强领导。各级党委都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列入工作议程,狠抓落实,抓出实效。

⒈要逐级明确领导责任。各级党委都要结合实际,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和工建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做到工作有位置、有目标、有措施、有实效。要明确领导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进一步理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领导体制,特别要注意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与社区党建相衔接,促进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要切实加强组织部门与工会组织的联系,在研究有关工作时,要充分听取工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反映广大职工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使制定的政策措施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尤其是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加快发展,工会肩负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大,面临的困难和矛盾越来越多,这既需要工会组织自身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好工作,同时各级党组织也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对工会工作给予大力支持,促进工会工作更好开展。

⒉要改进方法,分类指导,提高工作实效。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工会组织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针对我市外向型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特点,研究新问题,探索新途径,与时俱进,开创新局面。要深入实际,加强分类指导,抓大带小,逐步推进。对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和部门,要加大督查力度,务求取得突破。各地、各部门要结合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加大督促检查工作的力度,总结经验,找出差距,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进和提高。特别是这项工作做得还比较薄弱的地方,要集中一段时间,集中人员精力抓好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组建工作。监督检查要形成制度,确保常抓不懈,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篇6

  一、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理论依据——生产力,不仅是指既定生产力的不发达,而且主要是指对生产力的促进与发展作用

(1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理论来看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对辩证的关系,  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革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二是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种反作用表现在对生产力的促进和阻碍两个方面。依据这一原理,要确立一种作为生产关系基础内容的所有制形式,不能对生产力只做笼统抽象的分析,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两个不同方面作具体的分析。为此,必须立足于两点,一是依据生产力水平确定所有制形式,二是依据是否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确定所有制形式。生产力的水平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是既定的,既定的生产力水平是一种所有制形式确立的前提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条件,更不是最终的依据。而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才是一种所有制形式确立的最终依据,因为它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确定所有制形式的,反映了一种所有制形式确立的最根本方面和最终目的。尽管一种所有制形式的内容主要是指资源所有权,但所有权只是资源所有者的法律规定,它必须通过使用过程才能实现。“所有”只是手段,“所用”才是目的。而检验“所用”的结果,只能是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将这个问题具体概述为“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1]p372。因此,在确立一种所有制形式的理论依据上,不能仅仅把生产力水平当作既定的主要条件,而应把重心或者说主要的方面放在如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上。由此可知,非公有制作为一种具体的所有制形式,其存在与发展的理论依据只与不发达的生产力相联系,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也不符合邓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的哲学思想。这种观点的根本问题,在于割裂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相互联系,只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单一方面来确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依据,忽略了“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一更重要的方面,从而也忽略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的最终依据和最终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二)从人类历史发展的事实来看  如果按照社会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演进与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公有制作为一种比私有制更高级的所有制形式(原始社会除外),应是发达生产力的内在要求;私有制作为一种比公有制低级的所有制形式,应是不发达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但这只是符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方面的观点,也只能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性”来看。如果仅仅从这一角度来分析所有制形式和生产力的关系,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一种简单、机械的粗浅认识。因为它忽略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性与复杂性,忽略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特点及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殊性。从历史的实际运行来看,许多国家的历史发展往往出现超出“一般规律性”的特殊情况。如前苏联、前东欧诸国、中国、朝鲜、越南等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公有制经济)都是建立在生产力比较落后或十分落后的基础之上。与此相反,美国、西欧等资本主义私有制(非公有制)的国家,其生产力总体水平是当今世界最先进和最发达的。因此,不能把非公有制经济确立的理论依据简单归结为既定生产力水平的不发达,也不能笼统地认为,公有制经济是发达生产力的内在要求,非公有制经济是不发达生产力的内在要求。

  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依据,并非只有生产力这一客观因素,还有社会的主体力量结构这一主观因素,二因素共同构筑其完整的理论依据

恩格斯在晚年(1890年)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2]显然,  恩格斯在这里所批评的是那种把生产力当成生产关系所有制形式、经济基础形成的“唯一决定性因素”的观点。这种观点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在实践上也十分有害,是典型的机械“唯生产力论”。

从理论上来看,作为生产关系基础内容的所有制形式,是人们在分割社会利益这块“蛋糕”中形成的。生产力作为人们用资源生产社会利益的力量,只能生产出作为分配对象的“蛋糕”,而不会自动生产出人们的利益关系来,当然也不会去分配生产力的要素归谁所有、归谁支配,而自动制造出所有制形式来。只有当人们把争取自身利益的主体目的渗透到生产力中,占有与分配生产力要素及其产生的利益结果,才能形成生产关系,形成一种所有制形式。因此一种所有制形式是由主客体两方面因素共同构筑的——其客观因素是生产力:生产力一旦创造出来,便成为客观存在的现实,而其主体因素则是“社会的主体力量结构”[3];社会成员在占有资源与分配利益的活动中,必须进行相互合作与冲突,从而组成了各个层次上的社会利益集团(社会的主体力量)——家庭、家族、民族,企业事业单位与社区,阶层、阶级、国家等等,由此生成某种社会力量格局。这种社会的主体力量的总体,就构成了“社会的主体力量结构”。

从实践上来看,如果说生产力是所有制形式形成的唯一决定因素,建国前生产力十分落后的中国只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只有等到将来生产力发展到先进的水平之后,才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正是所谓“二次革命论”的理论依据。同样,今天我们搞市场经济,引进发达国家的生产力,只能实行相同的资本主义制度,所谓“全盘西化”的观点也由此而来,实践证明,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观点。

那么,能不能用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原理来补充说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具体形成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种反作用被理解为脱离人类主体的上层建筑对所有制形式的外在机械作用:上层建筑“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经济基础,破坏和阻碍异己的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的理论,是束缚和限制社会主义国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一个重要思想根源。因为按照这种理论,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只能“维护自己的经济基础——公有制,破坏异己的经济基础——非公有制(私有制)”,不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显然,这不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依据。

所有制形式是由生产力和社会的主体力量结构共同生成的理论,对我们今天探索与重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普遍指导意义。生产力不是我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唯一因素,它仅是一种客观因素,我国的社会的主体力量结构的主观塑造起了重大的作用,这个作用比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的主体力量结构的塑造作用要大得多。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力量所起的作用比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力量所起的作用更大,这点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所决定的。邓小平同志就十分强调社会政治力量对所有制形式的主观塑造作用,并将其成功地运用于我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依据中。当有人担心三资企业会使公有制经济受到削弱、威胁、甚至变质时,他深刻地指出:“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只要我们头脑清醒,就不怕。我们有优势,有国营大中型企业,有乡镇企业,更重要的是政权在我们手里。”“‘三资’企业受到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1]p373。  他还特别强调:“‘特区’姓‘社’,不姓‘资’。”[1]p372  这些著名的论断清楚地表明,我国政治、经济力量格局形成的社会的主体力量结构对非公有制的强大塑造作用。党的十五大将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内,并将其一视同仁的思想,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以及其他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亦表明,我国的社会的主体力量结构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所起的强大主观塑造作用。

  三、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依据确立为生产力的不发达,不符合当代非公有制经济的生产力状况,也不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潮流

(一)从当代非公有制经济的生产力现状看  对当代非公有制经济中生产力现状的分析,要从不同层次、不同区域全面进行,不能局限于某一类型企业或某一区域,甚至不能仅局限于一国范围之内。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私营、“三资企业”等。个体经济目前主要局限于传统小工业产品的生产、小商品买卖及餐饮、理发、维修等服务行业,其客观要求的生产力水平较低,但近几年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私营经济作为我们国家民营经济的一部分,经过改革后20多年的发展及市场激烈竞争的洗礼,其技术装备、管理方式有了质的提高,面貌焕然一新。其中一部分私营企业积极进行产权变革,改制成了股份制性质的民营企业,这部分企业生产力水平更高,基本达到了现代化的社会化生产程度,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甚至在国际上也处于较领先的地位。如北京市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群(好多是私营企业转制而形成的)的生产力水平就比较高。如果以区域来分析非公有制经济的生产力水平,一般来讲,中西部水平较低,东部水平较高。特别是东部沿海城市的“三资企业”及转制成股份制性质的民营企业,其生产力综合水平大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有的甚至接近国际水平。因此,笼统地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依据与不发达生产力加以必然联系,不符合其生产力的实际状况。

(二)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潮流看  从这一方面看,我们似乎并没有看到生产力发达之后就必须实行单一公有制或国有制的必然趋势。相反,倒是显示出非公有制经济需要加快、加大发展的要求。因为,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深化,一方面,在某些产业中,规模经济和资本积累的作用在强化,企业规模也显示出继续扩大的趋势。客观来讲,这些应是国有经济发展的经济基础。但从我国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方向和趋势来看,主要是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减少国有经济的数量。国有经济要从原有的好多行业或部门退出,而主要集中于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或部门。这意味着为非公有制经济腾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是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和壮大的大好机遇。非公有制经济可利用这次机遇向规模化、集约化等现代化的社会化大生产方式加快迈进,使其生产力水平达到一个更新的高度。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多样化,追求个性特征。这在生产上的反映是两点:一是产品的个性化越来越强,二是人力资本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产品的个性化趋势,使得大规模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业组织形式和所有制形式难以适应;小批量、多品种,根据市场灵活应变,这些要求国有企业都难以适应,而非公有制经济却显示出其优势。由于人力资本和个人创造力的作用越来越大,处在创业阶段的风险企业通常采取个体业主制、合伙制等自然人制度,或者选择风险资本投资的股份公司制性质的民营企业,而不是国有企业。从实践看,美国硅谷计算机、软件、网络等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兴起和壮大已表明,非公有制经济也是发达生产力所必然要求的一种所有制形式。相反,我国在这些产业的落后也表明,国有企业不适应这样的高科技产业。因此,从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趋势看,或者说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潮流看,即使到了我国现代化任务实现以后,所有制的多元化仍是必要的,非公有制仍有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而且它仍然是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四、将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依据与不发达的生产力相联系,限制和束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十五大后非公有制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速发展,但由于把非公有制经济看成是由落后生产力所决定的一种所有制形式等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对非公有制经济一视同仁的政策落实得并不理想。这主要表现在融资不平等、上市不平等、兼并重组的政策不平等、产权保障不平等等方面。这些问题都限制和束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它的潜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笔者经过以上几方面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一)必须摒弃非公有制的理论依据与不发达生产力相联系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权宜之计的观念,树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生产力发达后的内在要求的观念。

(二)必须摒弃生产力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的唯一依据的观念,树立社会的主体力量结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生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主观塑造作用的观念。

(三)抓住当前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大好机遇,拓展非公有制经济生长的领域和空间,将其做大、做强。

(四)依据十五大及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的精神,真正落实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有关法律政策。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篇7

一、__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

改革开放以来至90年代初,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处于恢复发展的时期,90年代开始我市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加快发展时期,进入新世纪非公有制经济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1990—20__年__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变化情况如表1:

表1:__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变化情况

年份gdp(亿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

增加值(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比重(%)

1990年42.559.9123.3

1995年118.9937.9631.9

20__年231.66108.8847.0

20__年477.69273.5457.26

20__年546.23333.0361.0

20__年642.24411.2764.0

20__年734.06449.6361.3

1990—1995年平均递增%11.5618.80—

1995—20__年平均递增%10.9119.85—

20__—20__年平均递增%11.9215.30—

20__—20__年平均递增%8.9511.03—

1990—20__年平均递增%11.0416.78—

注:平均递增速度按20__年不变价计算。

从表1可以看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由1990年的9.91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37.96亿元,年均递增18.8%,比同期gdp平均增幅高7.24个百分点,到20__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108.88亿元,1995年—20__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平均递增19.85%,比同期gdp平均增幅高8.94个百分点。1990—20__年10年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以年均19.32%的速度递增,比同期gdp平均增幅高8.09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90年的23.3%提高到1995年的31.9%,提高了8.6个百分点,到20__年达到47%,分别比1990年、1995年提高23.7个和15.1个百分点。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经过长时期的快速增长以后,从20__年开始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__—20__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5.3%,虽比1990—20__年均增速低4.02个百分点,但比同期gdp增幅仍高出3.38个百分点。

二、__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特征

1、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主体,所占比重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20__年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1.3%,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主体,所占比重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13.91个和5.3个百分点,从各县(市、区)看,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超过60%的有6个县(市、区),所占比重最高县(市、区)的为71.3%,最低的县(市、区)为48.0%,20__年__市县(市、区)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分县(市、区)如表2:

表2:20__年__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分县(市、区)

县(市、区)别gdp(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比重(%)

全市734.06449.6361.3

北湖区115.9058.1750.2

__区93.3052.9356.7

桂阳县107.147.6365.9

宜章县64.8443.4567.0

永兴县97.4769.5271.3

嘉禾县48.5831.2364.3

临武县40.2525.3763.0

汝城县22.4510.7748.0

桂东县10.875.7753.1

安仁县31.9917.8255.7

资兴市105.1374.4170.8

2、工业已取代传统的第三产业成为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

1990—20__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产业构成如表3:

表3:__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产业构成

绝对额(亿元)比重%

1990199520__20__20__1990199520__20__20__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9137.96108.88273.77449.63100100100100100

第一产业4.6413.2620.6629.6844.4146.8234.9318.9810.849.88

第二产业1.288.7835.67169.01287.7312.9223.1332.7661.7463.99

业0.838.3031.51159.49274.188.3821.8728.9458.2660.98

建筑业0.450.484.169.5213.554.541.263.823.483.01

第三产业3.9915.9252.5575.08117.5040.2641.9448.2627.4226.13

从表3可以看出,1990年非公有制经济中第一产业比重最大,1995年、20__年第三产业占主体地位,20__年工业取代第三产业成为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由1990年的46.82%下降到20__年的18.98%,再降至20__年的10.84%,20__年为9.88%,比1990年降低了36.9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呈逐渐上升趋势,由1990年的12.92%上升到1995年23.13%,20__年的32.76%,20__年的61.74%,20__年达到63.99%,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逐渐上升,主要是工业所占比重大幅上升所致。特别是从20__年开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非公有制经济中工业所占比重大幅度提高,20__年达到60.98%;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从20__年开始呈逐步回落态势。由于非公有制经济中的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大大超过三产业发展的水平,第三产业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呈逐步回落之势,由20__年的48.26%,降低到20__年的27.42%,再降到20__年的26.13%。

3、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市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1990—20__年非公有制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如表4:

表4:1990—20__年非公有制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gdp平均增速%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平均增速%非公有制经济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

1990—199511.5618.8043.7

1995—20__10.9119.8569.2

20__—20__11.9215.3066.93

20__—20__8.9511.0368.69

1990—20__11.0416.7863.59

从表4可以看出,1990—1995年非公有制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3.7%,1995—20__年提高到69.2%,提高了25.5个百分点,20__—20__年贡献率虽有所回落,但仍达66.93%,20__—20__年为68.69%。1990—20__年18年间,非公有制经济年均以11.04%的速度递增,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3.59%,也就是说这一期间,gdp每增加100元,有64元是非公有制经济带来的。

4、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财政增收和居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20__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交税金37.79亿元,比20__年增加33.67亿元,年均增长31.92%,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57.48%,比20__年提高32.98个百分点,占税收收入的比重达69.56%,比20__年提高31.46个百分点;20__年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为5079元,其中从非公有制经济直接得到的收入为3300元左右,比20__年增加1464元,年均增长10.6%,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64.97%,比20__年提高9.97个百分点。

5、非公有制经济是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

20__年末,全市二、三产业从业人员174.36万人,据测算,其中非公有制经济二、三产业从业人员152.84万人,占全部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87.7%,也就是说二、三产业中每100人从业人员就有87.7人在非公有制领域就业,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我市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但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中也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环境仍不宽松。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宽松,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体制不顺。由于在管理体制上条块分割、条条框框多,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流动受到行政区域和管理体制的制约,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如民间资本进入一些领域特别是一些垄断行业仍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民间资本始终难以激活。二是负担仍然较重。由于政府机构庞大、人员超编严重、财政不堪重负,以行政事业收费和罚没收入为主体的非税收入在财政收入中仍占较大的比重,非公有制企业负担仍然较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非公有制企业的生产成本,对投资环境的改善产生不利影响。20__年我市行政事业收费及罚没收入等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仍高达33.08%。三是一些部门服务意识差。巧立名目对非公有制经济

“索、拿、卡、要”和变相收费等现象时有发生,其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一些部门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有利可图的事抢着做,无利可图的事“踢皮球”,而不是想投资者所想,急投资者所急,办事手续繁琐,办事效率低下,部门自身制定的一些条条框框成了自己的保护伞,特别是一些部门自身制定的条条框框中对办理期限的规定往往比较长,明明几个小时能办好的事情非要拖上个十天半月甚至更长,经济发展环境仍然不优成为制约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企业规模偏小,产业结构层次低。一是企业规模偏小。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20__年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840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只有28家,到目前为止,全市不少非公有制企业还停留在小打小闹的手工作坊式生产阶段,没有形成规模经营。二是加工工业薄弱,名优产品少。非公有制工业企业中“原”字号工业多,加工工业少,煤炭、有色金属、非金属矿采选等行业在非公有制工业中占主导地位,同时产品中名优特新产品少,粗加工和初级产品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能够在市场上叫得响的产品品牌寥寥无几,市场竞争力弱。三是做大做强难。由于受资源储量和生产条件的制约,占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很大的煤炭、有色及非金属矿采选业很难做大做强。据市经委调查,我市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中,铅锌耗竭率已达40%,钨、锡由于开发强度过多,保障能力逐年下降,10年内不少企业将因资源问题面临关闭,20年内大部分企业将面临资源危机,随着资源储量的逐步减少,相当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不但不能做大做强,还将会逐步退出生产。四是生产无序化较为严重。一些产品重复建设太多,大部分企业的产品档次、等级处于低水平的同一产品链上,为了获得生存空间,企业彼此之间竟相削价,甚至低于成本价销售。如石墨生产,本来我市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均占有很强的优势,但由于开采失控,加上没有形成统一对外的企业群体,结果相互削价,过去甚至把石墨当煤炭卖,只图目前的一点“蝇头小利”,使我市石墨资源面临枯竭,再这样下去不但损害国家利益,而且将秧及到我们的子孙后代。五是一些企业环境污染严重,安全生产整治难度大。由于长期以来乱采滥挖,一些地方河道阻塞、植被破坏,雨季一到,水土流失严重,毁坏农田、污染水质,对农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还有一些企业由于生产技术落后,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此外一些企业由于安全生产指标不达标或不能全部达标而被强制关闭或面临关闭。

3、企业素质相对较差,管理水平不高。非公有制经济起步初期,多数从办“夫妻店”、“父子厂”开始,其业主多数是闲散人员和有业无岗人员,文化水平、智能素质相对较差,加上我市非公有制经济中原始的采掘业占相当大之比重,低层次的产品结构对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对也不高,导致非公有制企业的管理大部分依赖以亲情为纽带的家族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企业发展初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企业的发展,问题越来越多,特别是实行家族式管理,难以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4、自主创新能力弱,人才严重不足。加快经济发展,实现资源利用和效益最大化必须要有先进的技术和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我市非公有制经济自主创新能力弱,发展受到技术和人才的严重制约。主要表现在:一是资源回收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我市矿产资源丰富,但多为伴生矿,由于非公有制企业大多回收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回收成本太高,导致不少金属含量暂时无法得到利用或利用率严重偏低,造成资源闲置或浪费。二是资源深加工技术落后。我市资源丰富,但大量资源以初级产品、粗加工产品的形式输出到国外,无法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优化。即便是号称中国银都的永兴,出口的白银多为银锭,银制品所占份额很少,而印度等国家的白银已广泛应用到了医疗等领域,附加值非常高,一吨白银最高可以生产出一亿美金的相关产品;又如我市铅、锌无论储量或产量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出口的主要也是铅锌原矿和铅锭、锌锭,深加工产品要依靠进口,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镀锌板进口国之一。三是科技开发能力弱。对矿产资源深度加工的科技开发需要庞大的经费和雄厚的科技实力作支撑,特别是有些关键技术的科技开发必须由国家牵头才能完成,由于我市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很少,科技基础薄弱,科技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导致我市非公有制企业科技开发能力非常弱,特别是在资源利用方面的科技开发由于经费及科研条件的限制,无法形成气候。四是科技人才严重不足。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科技人才严重不足,一些行业人才奇缺,特别是目前急需的有色金属采选、农副产品加工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方面的人才非常稀少,仅占全市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16%。五是自主创新能力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科研投入明显加大,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但是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科研成果不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__资源要素相对宽松,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在国内分工和国际分工中生产的产品大多数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

5、贷款难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比例居高不下,金融部门亏损严重,金融体系积累的风险使其贷款规模无法迅速扩张。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受社会信用环境和项目管理能力的制约,金融部门普遍将规避风险作为首选目标,从而形成新增贷款向大项目、大企业和大中城市集中的局面,众多金融机构竟相向信用良好的客户放款,而众多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因信用担保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很难得到银行强有力的信贷支持,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技术改造,扩大再生产所需中长期资金贷款严重不足,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这与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gdp比重61.3%的状况极不相称。

三、加快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市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保持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必须积极转变观念,努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整体素质,把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之与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相适应。

1、要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式,积极营造投资热点。没有投资热点就难以得到投资者的关注,也就没有投资的动力。非公有制资本是一种最聪明的资本,它最具活力也最具创造性,政府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非公有制资本就想投入,敢投入,快投入。在非公有制投资的启动方面,我市在小水电建设方面有过成功的经验,政府为小水电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全市小水电建设掀起了一股热潮。据不完全统计,20__年-20__年全市小水电投资达52.48亿元,很多机关干部、私营业主、工人、农民以参股的方式投资小水电建设,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使小水电已成为县域经济重要的新经济增长点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有力地推动了__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在结构调整中为非公有制投资指明方向,在政策法规上激发非公有制投资的意愿、增强非公有制投资者的投资信心。要加大政府对信息、旅游、高新科技、现代服务业和矿产资源及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引导性投入,积极培育投资热点。

2、要打破传统的行业经营格局,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投资的准入机制。要下大力气激活非公有制投资,把激活非公有制投资、壮大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来抓,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一是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投资者以购买、股份合作、兼并等方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组改造,投资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教文卫体等领域。二是非禁即入,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符合环保要求的,都允许非公有制投资经营;凡是国有、集体资产退出的领域,都支持非公有制投资进入。

3、要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努力提高企业素质和经济增长质量。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增强创新和发展意识,实现六个转变:在企业管理模式上由家族式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在发展领域上由传统的以流通服务为主向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潜力大的行业转变;在企业发展上由忽略资本经营向重视资本经营转变;在经营规模上由小型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团化转变;在增长方式上要由重视规模扩张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向重企业素质和增长质量提高的集约型经营方式转变;在产业发展上要由以采掘和原材料工业为主向以资源深度加工转换升值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转变。

4、要打破“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陈腐观念,促进非公有制资本的融合。__最大的特色是资源,最大的优势是资源,最有发展潜力的也是资源,但资源潜力在于深度开发,而深度开发除了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外,还要有一定的资金规模,否则就无法达到合理的规模效应。要达到一定的资金规模必须促进资本的融合,但我市一些非公有制投资者有一种“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陈腐观念,因而在资金的融合上缺乏内在的动力。因此一定要想方设法打破这种陈腐观念,要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植下,大力加快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发展,并及时总结股份合作制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引导和带动非公有制资本的融合。

5、要打破传统观念,采取多种形式为非公有制投资者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我市非公有制投资者中大多受教育程度偏低,知识结构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千变万化的国际国内大市场背景下,缺乏把企业做大做强的能力。特别是我市不少非公有制投资者是矿老板,他们大多除了对采掘业的情况比较熟悉外,对其他行业知之甚少,当企业由于资源整顿关闭或资源枯竭需要实施行业转型和重新投资创业时,不但需要提高自身素质,而且需要大量的管理和技术人才,而我市非公有制企业人才严重缺乏,人才总数只占全市人才的8%左右。有些非公有制企业由于高级管理人才、销售人才、技术人才缺乏,以致对投资市场前景和产品能否取得成功信心不足,不敢大胆投资。因此要转变对待非公有制企业的观念,积极引导非公有制投资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鼓励专业对口的大中专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同时政府要组织专家和技术人才为非公有制企业出谋划策,提供技术咨询,并为非公有制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要不拘一格发掘和培养一批能人志士,在技术上、资金上、信息服务上进行重点扶植,使之成为创业的典范。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项目开发和策划人才,提高我市投资项目的开发水平,努力改变我市项目开发水平低、开发滞后的局面。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篇8

一、**镇非公经济党组织党建目标完成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镇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形成了以服装业为支柱产业,化工、造纸、铸造、养殖等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大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经济总量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中服装产业规模达年产1.8亿件,2003年服装销售收入达4.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381万元,创利润1972万元,创税收931万元。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我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得到加强,目前已在我镇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了6个党支部和4个共青团,7个工会,有8名私营企业主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二、主要做法

镇党委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特点,把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积极开展党的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提出了建设“非公党建长廊”的目标,全力推进非公党建的快速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初步形成。镇党委逐步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采取得力措施,狠抓落实和提高。镇党委主要领导多次到**厂等多家非公有制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为全力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团组织党建工作创造条件。每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都确定至少一个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党建工作联系点,指导和帮助企业党组织开展工作。镇党委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认识逐步深化、工作举措不断创新、责任体系不断强化,为全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坚持制度创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探索中逐步规范。在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按照《2003年—2005年非公有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规划》的要求和“打好一个基础,抓好二支队伍,增强三个力量,发挥四个作用,实现五个有”的目标明确了职责和任务,还在全镇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中逐步建立健全了联席会议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制度等,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得到规范,强化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的职责和义务,增强了党员开展活动和参与生产经营决策的能力,提高党员干部和经营决策者的思想境界,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规范中推进。

(三)加大组建力度,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大、分布面广的特点,镇党委因地制宜,采取抓大户、抓重点、抓典型、抓示范的办法,通过重点突破,典型引路,推动在具备条件的企业加大党组织组建工作的力度,并为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创造建立党组织的条件。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的要求,坚持一手抓组建,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一手抓巩固,不断增强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对有名正式党员以上的非公企业成立党支部,对不够3名党员的和没有党员的非公企业派出党建工作指导员。同时实行“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工建促党建”,积极在非公企业中筹建工会、共青团组织,实现党、工、团齐唱一首歌,共同发挥作用。到目前为止,我镇在非公企业建立党支部个,工会个,团支部个。尤其是对新建企业,我们坚持“企业开工,党建挂牌”原则,在企业筹建时,镇党委便派出一名党委委员和一名党员担任企业党建指导员,在开展为企业服务过程中,摸清企业党员的有关情况,指导帮助筹建党组织,使所有新建企业做到建成开工一个,成立党组织一个,企业开工与党组织挂牌同步进行。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提高了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的组建率,有效地扩大了党的工作的覆盖面。

(四)注重组织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力量进一步充实和壮大。发展壮大党的队伍,是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力量薄弱,增强党在这一领域影响力的重要措施。通过送党刊、送党课、送政策等措施,努力做好在优秀员工特别是优秀经营管理人员和青年技术骨干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工作,还通过党校统一举办非公有制企业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等方式,不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入党积极分子素质,确保发展党员质量。

(五)针对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主对党建工作态度冷淡,心存疑虑,担心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想法,我镇党委把切入点放在教育引导,诚心服务,主动作为上。一是教育引导企业主克服“小富即安”,树立做大做的发展观念。过去我镇的私营企业业主,大都满足于“小打小闹”或者通过一些不正当手段谋取暴利,没有一家规模较大,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针对这一现象,我镇党委政府利用机会,在私营企业主开展“求发展,树品牌”的竞赛活动,比谁的企业发展更快,比谁对国家社会的贡献更大,比谁的品牌叫得更响,激发了他们的创业激情,一大批私营企业树立了“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意识,掀起了抢抓机遇大发展,做强做大做优。二是教育引导私营企业主克服“家庭式”生产经营模式,推行现代企业管理。由于相当一部分业主的管理理念相对滞后,“家庭式”生产经营模式现象比较突出,不仅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服装业的整体提升。为扭转这一状况,我镇专门多次召开私营企业主座谈会和举办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培训班,向他们宣传党在新时期发展非公有经济的方针政策,宣传先进经营管理和现代科技等知识,增强私营企业主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理性认识。在镇党委的教育引导和诚心服务下,广大私营企业主纷纷转变看法,由不理解转变为积极支持和自觉参与,由不想加入党组织转变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在他们的带动影响下,出现了“四个扩大”的可喜局面。

四、存在问题

(1)是非公经济组织中党员人数较少,截止2005年9月底,全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共有党员名,仅占从业人员的%,%以上的非公经济组织中没有党员。

(2)是党组织的覆盖面小,绝大多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的条件,而非公企业点多面广,从业多样,经营活动节奏快,有的跨地经营,有的经营地与注册地分离,使党组织的设置、管理遇到许多新的情况。

(3)党员管理遇到了新问题。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给党员发展带来不少困难。另一方面,有些党员心存“为老板打工”的想法,有的不愿意转组织关系,有的干脆隐瞒党员身分。这就使得党员正常的组织生活无法过,党员的先进性很难体现,党员管理也增加了难度。

(3)是党务工作者队伍力量薄弱,适应新形势下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的能力不强。

(4)企业党组织少人才、缺经费、无场所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5)私营企业中党组织开展工作很大程度上受企业主的制约,仍有一些企业主抱一种“无所谓”和“可有可无”的态度,认为企业不建立党组织也照样发展,因而对建立党组织态度冷淡,导致一些具备条件的企业没能及时建立起党组织,这在客观上也使得党员管理教育、党员发展等工作难以有效地开展。

五、意见建议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作为独立的法人主体,无主管上级,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合同规定付给被雇佣人员报酬,它的特殊性,决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设置、领导体制、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活动方式方法都必须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探索的求实精神,才能够理清改进和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1、不断探索党组织的设置方式,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组建率。要认真落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立到哪里”的要求,把党组织组建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和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要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不同特点,采取灵活的组建形式,确保组建率达100%。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各方面条件具备的可单独建立党组织;对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可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联的原则,打破条块界限,联合建立党组织;对规模较小,党员人数较少,不具备建立党组织的,可将党员的组织关系挂靠在乡镇企业办、行政村(居委会)等单位的党组织。

2、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改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领域党的力量薄弱的状况。抓好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发展工作,也是改变目前全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力量薄弱状况的关键所在。在工作中一是要做好宣传引导,要采取不同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进广大职工对党的认识,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努力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先进分子凝聚到党组织的周围,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多渠道发现、推荐入党积极分子。二是加强培养教育。要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对入党积极分子重点进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政治素质上真正符合党员的标准。三是突出发展重点。在坚持改善结构、保持均衡发展的前提下,要注意发展私企业主、中层管理人员、生产经营骨干和技术能手入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四是严格发展程序。在发展党员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要严格执行《》和《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决不能简化程序,或者图形式、走过场。

3、加强制度建设,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进程。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是抓好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的重点。要本着简便易行、实际管用、便于操作的原则,切实加强制度建设,重点健全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的职责、任务,组织生活方式方法,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党建工作责任制等制度,为党组织更好地开展工作和发挥作用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要抓好阵地建设。党组织要发挥协调作用,争取业主支持,建好党员活动室,保证党组织有房子、有牌子、有旗子、有制度、有活动经费。

二是要建立党建例会制度。党组织每季度初适时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例会。要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订本季度党建工作计划,明确活动的内容、方式、方法及时间安排等。同时要把党建工作计划告知业主和广大党员。

三是要建立党员活动日制度。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每月拿出半天时间,组织广大党员过一次组织生活。活动的内容要重点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要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积极献言献策,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活动的时间要依据企业生产经营适情而定。

四是要建立督导制度。镇党委要加强宏观指导和督查,要经常深入一线督查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及党员活动组织开展情况,抓典型,促后进,及时总结提高,逐步使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版权所有

4、创新活动方式方法,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创造力。党组织开展活动要紧紧围绕搞好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遵循“灵活、小型、业余、分散”的原则,确保党的活动和党的工作始终为非公经济组织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职工所拥护,为党员所欢迎。

一是始终扭住“五好”目标不放松。要坚持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抓落实,促提高,促使尽早实现“五好”的目标。

二是坚持党内组织生活不间断。要按照和《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和要求,扎实抓好党员活动日、、民主评议党员、发展党员等各项活动,让党员在正常的组织生活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是因地制宜开展活动创特色。要紧密结合非公经济组织生产经营实际,组织广大党员因企制宜,因岗制宜,围绕技术革新、新产品开发、降低成本、挖潜改造、开拓市场等积极选题立项,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健康有益的活动,增强非公经济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是充分发挥党员作用树形象。非公经济党组织要根据所在经济组织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设置党员活动载体,明确党员职责,积极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创效益”等活动,组织党员学习政治理论、科技管理知识,带头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模范,团结职工、互帮互助的模范,遵纪守法、维护稳定的模范,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模范,在规范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骨干带动作用,促进非公经济快速发展。

5、非公企业党支部要帮助和引导企业塑造自己特有的企业精神,形成一种共同的经营理念,其实现方式包括在谱写企业歌、创办企业报、设计企业标志标识、定期升国旗、厂旗等。努力创造学习型企业,以打造学习型企业为目标,引导企业文化丰富发展。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组建宣传企业文化的文艺团体扩大对外宣传,活跃员工生活,提升企业品位等。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篇9

十指出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非公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官员意识滞后,对非公经济作用认识不到位,甚至仍然受到长期以来姓资姓社传统观念和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对非公经济的偏见较多,导致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不宽松。对非公经济发展中政府行为进行分析,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进一步提出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政府行为选择及改革路径,是政府改革任务之一。

一、非公经济发展中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法规配套不够。

虽然在市场准入方面,当前已经赋予了非公资本更大的投资空间,并开始准其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领域。但基本上是原则规定,具体配套措施跟不上,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有些行业虽然没有规定限制民资进入,但名义开放、实际限制的“玻璃门”现象突出。

(二)融资渠道畅通不够。

非公经济融资渠道不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融资方式对非公企业门槛过高,非公企业难以利用;二是银行对非公企业规模小、档次低产生“惧贷”心理,因此造成不少私营企业仍然不能从银行正常得到贷款,从而导致融资渠道窄,压制了非公企业的投资行为,很难促进民间投资的快速增长;三是面向非公经济的信用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担保机构少,能提供流动贷款资金有限,品种单一,难以满足需要。

(三)服务体系健全不够。

大量非公企业特别需要的创业辅导、企业诊断、技术支持、员工培训等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有的基本没有,有的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当部分中小企业深感创业难、经营难、有了问题解决难,处于无助地位。面向非公经济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许多地方政府面向非公经济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用以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技术信息服务、中介服务、商会服务、金融服务等严重不足。对非公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行业协会运作不规范,作用没有得到正常发挥。

(四)公共服务满足不够。

有些地方政府的领导大量时间和精力被迫用于日常的商务应酬、招商引资,甚至为企业跑项目、找贷款、搞产品推销,无暇顾及社会经济的管理,致使交通、能源建设相对滞后,城乡建设和城市管理不尽如人意,文教、卫生发展跟不上形势,社会治安紊乱,环境质量下降,政府职能有些错位。

(五)政府寻租惩处不够

权力部门利益化对非公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约束,审批环节多,把服务、管理变成收费,部门之间推诿使众多非公企业苦不堪言,特别是中小企业还要穷于应付名目繁多的部门检查,影响了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在部门或集团利益驱动下的政府管制,往往是没有节制,自发而盲目的,致使政府行为偏离目标。政府部门的寻租活动鼓励垄断、限制竞争。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攫取行为给非公企业的发展设置进入壁垒,使他们面临严峻的经营环境。这对于市场的培育和经济的发展都十分不利。

上述行为的出现与我国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建设不够健全有关,也与非公企业的产权界定不清有关,但更多的是原因是政府的执法主体过多,造成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过度。执法主体的多元化往往造成“有利的事情抢着干,没利的事情都不干”的现象,从而对非公企业的利益构成了损害。政府对非公企业的过度干预,不仅使企业的事没干好,同时也削弱了政府应有的职能,使得那些应由政府来做的事也没做好。

二、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政府改革路径选择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地、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在非公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要管住自己“闲不住的手”,市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配置作用,企业要体现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政府、市场和企业之间,应构建起一种责任主体分明、适应客观规律、适应社会经济运行规则的有效的协调机制,以寻求政府、市场和企业的最佳结合点。在非公经济发展中,政府要限止自己的行为,努力克服自己的制约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探索政府改革的路径。

(一)打造发展环境是克服制约的前提

对于非公经济的发展,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个别地方一些人习惯于戴着有色眼镜看非公经济,看消极因素多、看积极因素少,甚至将其与假冒伪劣、偷税、漏税、坑蒙拐骗划等号,这样的定性思维要不得。政府要树立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观念。要明确对非公企业进行调节和扶持,政府主要应该作的并不是对非公企业进行直接的干预与管理,而是制定适宜的方针、政策与措施,为非公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优化有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创业者的良好风尚,创造有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

(二)制定公平政策是实现发展的基础

政府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在未来的主要工作,就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与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消除各种各样的政策与体制歧视,赋予非公经济与外资经济、国有经济平等的国民待遇,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投资政策和体制环境,为非公经济投资扩张提供市场准入、资金融通、权益保护的公平政策待遇。

一是在市场准入上力度更大

要制定市场准入的价值标准和市场准入法,大幅度拓宽非公经济投资领域。要解决非公经济平等进入投资市场的问题,应当制定统一规范的市场准入办法,在法律上颁布投资或市场准入法。要全面有序的开放投资进入领域,让非公投资主体在基础设施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高科技产业起生力军作用,一般制造业起主力军作用,在服务业领域发挥积极作用。要推进基础领域的改革开放,让非公投资主体发挥补充作用;推进制造业领域的改革开放,让非公投资主体发挥主力军作用;推进高新科技产业领域的改革开放,让非公投资主体发挥生力军作用;推进服务业领域的投资开放,让非公投资主体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在金融保障上力度更大

加快建立与非公经济贷款配套的政策体系。要改革银行的贷款审批程序和信息获取渠道,形成适合非公经济贷款要求的运作机制和政策方针,同时尝试着设立非公经济贷款的专门部门,专项负责解决非公经济的信贷问题。要建立健全非公经济信贷担保体系。要积极探索风险投资机制,广开融资渠道。要逐步培育一批创业风险投资公司,为非公经济的创业和发展提供融资支持,证券市场也要逐步开设二板市场,或者加大与香港的合作,可考虑在香港先开辟二板市场,为创业风险投资公司顺利推出奠定市场基础;与此同时,可尝试有管制的发展柜台交易,为非公经济的融资开辟广泛的资金来源渠道,这也是我们逐步走向资本市场的一个必要的前期工作。

三是在财政引导上力度更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是为各种经济成份营造一个共同发展、平等竞争的宽松政策环境。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财政政策环境。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从财政政策体系上制定有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要加大对非公经济的资本性支出。政府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产品政策、地区政策等确定投资的范围,主要可投资于下列产业:一是科技水平比较高,风险比较大的产业;二是投资比较小,但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比较强的智能产业;三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要增加对非公经济的有偿资金支持。政府可以通过设立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基金体系,实现对非公经济发展的有偿资金支持。要合理安排政府采购配额。政府在安排采购配额时,应综合考虑国家的产业政策、经济政策、购买对象的质量、企业的经济效益、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及企业的国民经济地位等综合因素确定对各类企业的采购比例,坚决杜绝以所有制划线确定采购配额的歧视非公经济的做法。要加大对非公经济的无偿资金援助。财政支持非公经济的形式可主要采取财政贴息、财政担保等形式,即对具有就业、产业、产品意义的项目,对其从金融机构获取的贷款由财政给予贴息或者直接提供担保。

(三)发挥中介作用是促进发展的良药

目前,政府对非公经济的主管部门是非公经济管理办公室、非公经济管理局等类似机构。另外,还设置工商联、非公企业咨询服务中心等协会性质的事业单位。同时,还有兼管的职能部门,主要有工商、税务、国土、技术质量监督部门等。由于各部门没有分清职能,划清权责,造成对非公经济的管理极为混乱,严重影响到非公经济的发展。为此,应该优化设置政府机构,调动民间中介机构的积极性,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

一要规范政府中介服务。各级政府应积极、稳妥地建立具有政府色彩的企业中介服务体系。庞大的政府机构必须精简,同时考虑到社会的稳定等因素,比较理想的途径是对政府机构进行重组并转型,转化为为非公企业等中小企业服务的各类中介机构,从而推进整个政府机构的改革。二要建立民间中介机构。民间中介机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着共同目标、共同要求的经营单位结成的维护共同利益的、自我管理的、自我服务的社团。要建立健全包括为非公企业从创立阶段到科研开发、市场营销以致科技成果的转化等方面全方位的社会服务系统,尤其是要扶持那些技术含量高、科技成果多、市场前景好的骨干企业,为其在登记注册、技术咨询、项目评审、风险投资、为职工办理养老保险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

(四)转变政府职能是克服制约的关键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非公经济发中,政府既要从宏观上发挥调控作用,又要从微观上发挥支持作用,更要打造公平的市场秩序。具体点就是一个加强、一个减轻、一个整顿。

一是加强非公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

实践表明,仅仅依靠价格机制调节非公企业投资行为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因此需要政府采取信息引导、技术引导与资金引导等一系列措施,帮助非公经济逐步摆脱盲目投资的倾向,引导投资逐步向现代化、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科技化方向发展。

要引导非公经济向现代管理制度转变。要使非公经济向更高层次健康发展,就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在产权制度上,要发展股份制,建立新型的劳资关系,使企业成为公众型企业,实现人才资本与货币资本的有效结合;在经营管理上,要从粗放型经营转到集约化经营上来,从传统的家族式管理转到科学的现代化管理上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决策层、管理层和经营层分立的符合现代化生产要求的企业管理结构和管理制度,注重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让员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依法经营,民主管理。

要引导非公经济向特色化方向发展。政府采取信息引导、技术引导与资金引导等一系列措施,可以帮助非公经济逐步摆脱盲目投资的倾向,引导投资逐步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多数非公企业由于技术力量和研发经费有限,很难进行投资信息情报搜集与分析工作,政府应建立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的投资项目信息网,准确、快速地传送和反馈资金与产品供求信息,引导非公摆脱“小而全”的投资模式,向专业化方向投资。

要引导非公经济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尽管从宏观上看非公投资总量发展较快,但是从微观来看,非公经济的投资规模普遍偏小,绝大部分非公企业仍然处于小型化、分散化的发展阶段,做大做强是非公经济建立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因此,要在提高大型非公企业资产规模与竞争实力的同时,鼓励非公中小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走联合发展之路,逐渐打造规模经济优势。要千方百计地扶植中小企业投资主体,健全中小企业投资服务体系。

要引导非公经济向聚集化方向发展。要引导分散化、独立化的非公经济相对集中,发挥群体优势和集聚效益。抓好非公经济园区建设被证明是一条现实而有效的途径。目前,全国非公企业科技园区已发展到近百家,聚集了大批非公高科技企业,成为科技产业的增长点。今后,国家应当选择一些基础条件好、产业特色鲜明、发展潜力大的非公科技企业园区,加以重点扶植。

二是减轻非公企业的实际负担

税收和费用征收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民营企业的切身利益。要优化税收服务。树立“服务也是管理”的理念,全面梳理办税流程,大力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服务制、延时服务制、公开办税制等纳税服务措施,方便非公企业的纳税。要改革收费管理体制,大幅度减轻非公企业负担。实行收费的深层改革,减轻非公企业负担,是发展非公经济的当务之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实现收费的三统一,从体制上解决乱收费问题:一是收费机构统一,即由财政部门或由财政授权的部门统一收费。二是收费权力统一,即收费权力统一由中央政府集中。三是标准统一,即收费项目标准全国统一。

三是整顿不利发展的市场秩序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篇10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吴邦国、、、贺国强和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并在基层视察调研时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4月6日,中组部、召开了创先争优活动动员会议。近期,中央又召开了县(市、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中央有关部委陆续召开了本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动员会议。

省委对抓好创先争优活动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把这一活动切实抓紧抓好,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决定成立6个系统指导小组,加强对创先争优活动的分类指导。

省委常委、统战部长苏晓云同志亲自出席今天的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各地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苏部长的讲话精神,扎扎实实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动力

历时一年半的学习实践活动结束后,中央紧接着部署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目的在于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动员和激励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以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实践中建功立业,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和党的十召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省非公有制经济逐步发展壮大,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党的建设的重要领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也是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统一思想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

第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利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湖北在中部地区崛起注入动力。目前,全省共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280多万个,其中非公有制企业约18万户。2009年非公有制经济已占全省国民经济总量的50%以上,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超过了50%。尤其是在县域经济发展中,随着“一主三化”战略的推进,有的县(市、区)非公有制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超过90%,提供财政收入占多数县(市、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60%以上。这充分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从总体上看,相当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资源依赖强,能源消耗大,科技含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无论是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来看,还是从应对区域激烈竞争、加快湖北科学发展来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显得刻不容缓。党组织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政治核心,党员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骨干力量。在非公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就是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他们的创造性、积极性聚焦到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上来,为湖北经济发展多做贡献。

第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利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聚集了大量的产业工人特别是农民工,已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目前,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达到600多万人。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员工合法权益,既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中华全国总工会专门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进一步加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力度。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就是要理直气壮地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围绕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健康发展等职能,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督促企业转变和优化管理模式,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第三,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利于加强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作为市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聚集了大量的社会劳动者和高学历人才,是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人才基础所在。近年来,全省各地大力推进“五个基本”建设,扎实开展“三推”工作,把党员推荐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把企业优秀员工推荐入党,把优秀党员推荐进入企业管理层。同时,大力实施“红领工程”,建立健全市场化选拔、职业化管理机制,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13352个,占应建总数的98.7%;全省已向16625户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联络员12011名;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由2005年的9.3万人增至目前的15.2万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但总的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力量还比较薄弱,党的组织和工作还有一些空白点,党组织的作用还不够明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就是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全覆盖,从而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二、切实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根据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先争优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措施和推进方式等。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切实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里,我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要牢牢把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来谋划创先争优活动。总书记强调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应该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旋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体是企业,关键在于各个经济组织的自觉行动。占据我省国民经济“半壁江山”的非公有制经济,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湖北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应该而且必须大有作为。党的建设历来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开展创先优活动,绝不是为活动而搞活动,创先争优是形式、是手段,推动企业科学发展是目的。因此,必须把创先争优与企业的中心任务和生产经营有机结合起来,用企业发展的实际成效来检验活动效果,着力解决思想解放不够、技术创新不够、市场开拓不够、科学管理不够等问题,促进企业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

第二,要紧紧围绕创建“五个好”党组织、争当“五个先锋”党员这个目标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我们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特点,提出了创建“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等“五个好”党组织,争当“学习提高的先锋、爱岗敬业的先锋、企业发展的先锋、促进和谐的先锋、诚信从业的先锋”等“五个先锋”党员的目标要求。这是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和党员的普遍性要求。具体到每一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要从实际出发,紧密联系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联系党组织建设的实际,联系党员的岗位实际,组织开展行之有效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围绕生产经营,立足本职岗位创先进、争优秀。比如:武汉市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双比双争”活动,引导党组织和党员“比效益、争创先进党组织,比贡献、争当优秀共产党员”;襄樊市以“业主支持、职工满意、党员有为、推动发展”为目标,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中推进以“为发展做贡献、为员工做表率、为党旗添光彩,比服务意识、比社会责任、比工作业绩”为主要内容的“三为三比”主题实践活动,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荆门市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中开展“包责任区,创一流质量、创一流管理、创一流服务、创一流效益”的“一包四创”活动;黄石、宜昌、孝感、随州等地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岗”和党员岗位责任承诺等活动,引导党员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和自身岗位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企业加快发展,等等。这些活动主题鲜明,各具特色,各地要相互学习借鉴。

第三,要坚持抓住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这个重点来带动创先争优活动。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是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的建设的重点。目前,全省共有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9135户,从业人员达到126万人,党员达到85695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基本实现了全部建立党组织的目标。规模以上企业吸纳就业多,党员相对集中,行业地位比较重要,组织结构相对稳定,管理比较规范,抓住了规模以上企业,就抓住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大头。把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抓好了,示范意义更强,带动作用更大。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坚持抓重点带一般,抓示范带面上,在抓好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的基础上,逐步向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延伸,这样整个领域的工作才能稳步推进。

第四,要充分运用“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这个载体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是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规范,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程。我们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摸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加强薄弱点,下大力气从最基础的工作抓起,着力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完善基本制度、落实基本保障,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建设的规范化水平。需要强调的是,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重点是要提高组织覆盖面和提升组织功能,发挥党组织凝聚党员、凝聚职工、凝聚社会的作用。同时,要顺应经济区域化、人才集聚化、人员社会化的趋势,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相对集中的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为依托,扎实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在基层组织体系构建上,要突破传统的“单位建党”局限,向动态开放的“区域建党”和“单位建党”并重转变;在党建平台建设上,要突破传统小而全的分散配置方式,向区域统筹、集约共享方向转变;在党员管理上,要突破由各企业分头管理,向区域一体、动态管理转变;在党建工作运行方式上,要突破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传统做法,向重在指导、共建互动转变。要在全省推广武汉市汉阳区探索的非公有制企业集群园区党建工作经验,通过组织共建、党员共管、活动共办、设施共享等办法,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区域化党建工作。

三、认真落实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的领导和指导责任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具有分散性、不稳定性和党员流动性强等特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难度较大,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务求取得实效。

第一,要坚持党委领导,行业指导。各级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要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摆上重要位置,抓好统筹谋划、部署推进和检查指导。在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领导下,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和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履行责任,根据行业特征,采取定期召开汇报会、现场会、推进会、点评会等形式推动工作落实。各市、州、县也要相应成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充分发挥各级派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指导(联络)员的作用,加强工作指导。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加强与统战、工商等部门和工商联的联系协调,把抓好业务工作与指导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共同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

第二,要坚持因企制宜,分类指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数量庞大,类型复杂,生产经营状况差异很大,党建工作基础参差不齐。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一定要联系实际,务求实效。对党组织不健全的,要及时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开展党的工作,培养发展党员,抓好组织覆盖;对党组织功能不健全,作用发挥不明显的,要以选好配强党组织负责人为重点,强班子、带队伍、谋发展、促和谐,树立党组织的威信和地位;对规模较大、党员较多、工作基础比较好的,要引导其积极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促进党建工作上水平。对不同岗位、不同素质和能力的党员要分类提出不同要求,激励他们争优秀、当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