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质量监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45:18

企业质量监管篇1

1、质量监督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企业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就是依照国家出台的相关产品质量检测规格进行监督管理。监督管理人员监督管理工作是否到位不仅关系到企业产品的质量,而且还关系到消费者的安全。这就要求监督人员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熟练的掌握各项监督业务和技术规范标准、监管经验,而且还要掌握有关质量管理相关的最新法律法规、政策等。这就要求相关质量监督管理自身要有过硬的素质。但是就目前我国有些企业来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素质却不容乐观。质量监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鱼龙混杂。严重的影响了我国企业质量监督检测工作。

2、政府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

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对企业产品监管不到位也是影响企业经济管理质量监督管理的因素之一。目前我国虽然有比较系统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制度和比较健全的法律法规。但是一旦监督管理部门的自身利益与企业产品质量目标不一致时,就会使产品质量检测监督机构面临道德风险。其次为了发展地区经济,有些地区的监管部门对本地区大型企业的产品质检工作也是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状态。这些都是影响企业产品质量的原因。

二、完善企业经济管理中的质量监督管理的措施

1、加强企业对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提高企业领导者对企业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要严把企业产品质量,企业领导者要明白只有企业产品过硬,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并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产品生产、制造规程,已经发现出现质量有问题的产品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保证企业的每一个产品达到合格之后在投入市场。确保企业在市场的信誉,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的份额。

2、提高质量监督人员自身素质

监督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并且能够熟练的掌握各项监督业务和技术规范标准、监管经验等。除此之外还要掌握有关质量管理相关的最新法律法规、政策。具体照我国产品质量检查人员相关规定,产品监督管理人员要具备以下几点条件:必须具有国家相关规定的职称证书;必须熟悉国家有关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质量管理、质量监督和计量工作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企业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有关的规范、规程;必须对监督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并只有通过考核、取得合格证书之后的人员菜可正式上岗。并将责任落实到每个监督管理人员,一旦经监督人员检查过的产品流向市场出现问题,严肃处理。

3、加大政府的宏观管理

加大政府的监督职权,各有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把关,绝不姑息违法、违规的行为。政府要通过宏观层面,建立起一套健全的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制度。实现全面质量监督管理手段。实现监督管理的信息化、立体化。保证政府机关公平公正的形象。

三、总结

企业质量监管篇2

【关键词】施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一、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1、是由建筑施工本身的安全问题现状决定的。建筑施工由于本身的施工特点,大多数建筑施工生产流动性大,施工过程复杂,露天作业多,施工时间长,人员素质高低不一,机械设备复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不可预测的因素,这些都使得建筑施工本身成为安全事故高发的行业。

2、安全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线。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准是高效的管理。对管理制度的制定、人员与机械设备的管理、现场各个施工项目的配合、应急预案的制定以及发生事故后的迅速反应能力及应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施工的安全,所以,作为一个施工企业,它的管理水平越高,越注重细节,安全事故也会离它越远。注重施工安全管理,可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这也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施工企业的发展,增强了施工企业的竞争力。

二、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安全质量问题分析

1、高处坠落。项目参与人员暴露在具有潜在坠落风险的位置(洞口临边、龙门架和脚手架等处),由于防护系统的脆弱性或者人的安全意识的脆弱性或者两者共同作用下造成高处坠落事故。

2、坍塌。项目参与人员暴露在具有潜在坍塌风险的区域内(基坑等),由于支撑系统的脆弱性或者防护系统的脆弱性或者人的安全意识的脆弱性或者以上三者中的任意两者或三者共同作用下造成坍塌事故。

3、物体打击。项目参与人员暴露在具有潜在物体坠落风险的场区内,由于防护系统的脆弱性或者人的安全意识的脆弱性或者两者共同作用下造成物体打击事故。

4、触电。项目参与人员暴露在具有电器设备的环境内,由于防护系统的脆弱性或者人的安全意识的脆弱性或者两者共同作用下造成触电事故发生。

三、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质量问题的因素

1、工程参与方自身责任

我国工程施工现状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有法不依、违章施工、不依照施工流程施工以及施工资质不足等,此外在施工中还存在拖欠工程款项以及签订霸王条款等问题,这就使得施工主体在施工过程中态度消极,无法在安全管理上积极采取措施。一些安全防护资金无法按要求到位,并且有些工程为了赶工期,导致了施工强度较高,施工人员在施工中便不会重视安全防护,因此埋下了安全隐患。

2、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尽管我国己经出台了《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但是距离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构建还是存在一定距离的,并且在此基础上的配套制度建设也显得比较落后,不能满足我国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实需要。

3、项目资金无法到位

有关施工安全防护相关费用在我国相关规定中有明文规定,并且针对施工过程中的详细支出都进行了明文规定,在施工中需要施工方严格予以执行。但是为了注重经济效益,业主在实际的操作环节中对于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并不重视,所以忽视了对管理工作的监察。因此施工单位便会习惯性的在安全管理资金方面不断缩减,因此施工中相关安全管理资金便会无法及时到位,这就致使安全管理工作存在了威胁。

4、缺少安全管理意识

经济效益是企业存在以及发展的基础,我国施工企业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必然会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基础,因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往往并不重视。有些施工企业往往只是将安全管理机构作为一种形式,对于日常施工中发现的问题也没有予以纠正,仅仅将安全管理作为一种形式。这种由于安全意识缺失而造成的管理问题也会引发安全事故。

四、施工企业深化安全质量监督管理的对策

1、树立科学的安全监管观念

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都应当始终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管理理念,在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以及施工工艺等各个环节都应当坚持这一理念。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忽视了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给企业形象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损失。所以,建设主管机构以及建筑单位应当统一思想:施工安全无小事,必须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来对待,且将安全生产作为工程施工过程中最主要的工作来开展。我国颁布了《施工建筑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评价标准》,依据该制度各施工企业应当立足本企业的生产实际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安全生产制度。

2、构建科学的安全监管评价体系

建筑施工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设计的学科体系相对较多,因而其体系组成相对较为复杂。并且施工中所设计的岗位众多,不同的岗位所需要承担的风险、负的责也具有差异,施工企业应当在施工前对这些岗位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依照预估风险对岗位进行科学的设置、安排,并确定安全管理措施以及需要投入的安全费用。从而提高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性,确定目标的最优性。

3、强化施工中的安全技术监控

现场采取安全检查、巡视、旁站、平行检验、验收等技术措施,使项目安全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监理部根据现场安全管理情况适时发出监理指令,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制度。安全防范措施采用施工单位自检自验、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复检、安全设施验收;质安站抽查监督的三级安全管理模式。对易发生事故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对于较大危险性的分部分项工程在施工过程,监理部应实行旁站监理,排好轮流值班表总监带班轮流值班并做好安全旁站监理记录。监理工程师在日常巡视检查发现施工安全事故隐患,或有未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实施情况、违反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应立即开具监理通知单,要求限时整改,监督施工单位落实整改,整改后复检合格方可同意进入下道工序施工,不做整改不予安全验收,不予出具安全评验资料;安全验收不合格监理部不参加基础、主体分部的质量验收。巡视中发现有严重施工安全事故隐患或有严重违反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实施情况、违反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应立即要求施工单位暂停施工,签发工程暂停令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方仍然拒绝整改,擅自盲目施工时;项目总监需及时与工程所在地质量安全监督站及时报告相关情况,出具监理报告由建设主管单位作出相应处理。

4、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与考核

所有事情的落实最后都是人的落实,人的差异导致最后结果的差异。所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尤为重要。首先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问题,遵守职业道德和相关法律法规。其次应该加强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做到上岗培训,规范操作。

5、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制定能够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通过应急预案的制定,相关负责人对于整个工程的难点有所把握,心中有数,从而对某些容易引发事故的环节重点关注,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项目参与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即便发生事故,也可以尽量减少损失。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中,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加强安全管理是质量水平得以提高的前提,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安全管理,促进建筑工程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文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1.

企业质量监管篇3

关键词:药品管理质量监督问题对策

一、企业内部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企业大都设有的质量管理部门,执行质量监督职责。而基本都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机构改革后,专职监督管理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更加突出,业务工作无法全面展开,难以适应内审实际工作需要。而且在内审人员配置上较少重视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高素质的内审专职人员较少。

(二)监督管理人员能力参差不齐

内部监督人员能否完成其使命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监督人员是否具有足够的知识、技能和监督检查判断水平,是否熟悉企业生产活动中,是否熟知行业相关的法规及产品的特性,当前在企业内部进行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的人员能力素养是参差不齐的,有的人能力素养比较高,在药品监督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执行相应的操作,而有的工作人员则能力素养不够高,在进行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发挥相应的作用。

(三)企业轻教育、重处罚现象比较普遍

要想不断提升药品生产行业的水平和质量,加强行业内部的质量意识十分重要,然而,当前企业对药品生产质量的监管还有待提高,药品生产一旦出现了问题,大多是注重惩罚,忽视相应的教育,没有从根本上对药品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教育,不能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即使是教育,很多药品生产企业也只是进行一些批评教育,没有一定的强制手段,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最终出现屡罚屡犯的现象。

(四)企业内部用于质量监管的硬件条件不足

当前在企业内部,虽然药品监管这个环节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有些硬件条件仍然是不够的,例如用于质量监管的设备、资金等都比较缺乏,对药品监管的效率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二、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的措施

当前药品监督管理行业存在的问题,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很大,也影响了药品监督行业的发展。为了不断提高药品质量监管的水平,促进药品生产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对药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药品质量安全意识。宣传时增强百姓和药品监督管理人员药品监管安全意识的一个重要措施。进行宣传工作,不仅要宣传药品法律、法规知识,更要宣传假冒伪劣药品对百姓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识别等内容,宣传的范围要广泛,不断提高百姓和药品监管人员的药品安全防范意识。同时,还可以通过新闻媒介,加强对各种假冒伪劣产品的公布,使得百姓能了解到药品质量监管的动态,从根本上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销售等。对于当前企业内部出现的药品质量监管问题,处罚作为提升管理水平的一个措施,不可忽视,但也不能忽视教育的作用,从教育着手,根本性改变当前企业内部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质量意识。

(二)加强对企业内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职责及人员结构的调整。目前,由于大多企业内部质量监督管理的结构不合理,存在职责交叉的问题,行政职务与被监管部门平级,使得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为此,要不断调整企业内部药品质量监管的人员结构,加强专业化质量监管人员的配备,对于内部监督管理队伍,要不断提升其质量水平,在内部监督管理人员的配置方面,加强高素质内审人员的配备,构建一个合理科学的药品监管体系和队伍。大力推行质量授权人制度,提高质量管理部门的行政职级,有效提高监管力度。

(三)加强对药品监督管理人员的能力培养。药品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水平也是影响药品监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药品监管工作具有一定的技术性、专业性,而当前企业药品监管队伍的能力素养还不够高,为此,需要不断加强对其培养的力度,第一,要建立完善的学习和培训制度,定期对监管人员进行培训,并且要定期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使具体的执法人员能尽快掌握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药品标准以及药品检验检测知识等,促进药品监管水平的提升。第二要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作为药品监管水平提升的一个保障,要充分发挥药品监管行业稽查信息平台的作用,对各种质量公告信息、假劣药品信息等稽查信息要进行及时地公示,让药品监管人员能及时掌握最新的动态,发挥信息资源的力量,提高监管的效率。

(四)企业加强各种人力、硬件设施的完善,支撑药品监管工作。对于当前药品质量监管中人员、经费、装备等硬件条件比较缺乏的问题,需要政府部门不断加强对药品监管行业的重视,在资源上要予以支持,促进监管设备的完善,并且在监管人员的水平培养方面也要予以支持,促进药品监管队伍质量的提升。

(五)依据不断完善的药品法律法规在企业内部进行药品监管工作。药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是促进药品生产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针对当前药品监管行业法律法规比较缺乏的现状,于政府部门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尤其是对其中没有规定的质量控制,防治假冒伪劣产品生产和流通的内容更要进行规定和明确。于企业而言,在利用法律法规进行药品监管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强企业内部的控制和建设,净化企业内部的风气,坚决杜绝企业内部从事假冒伪劣药品的生产和销售,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药品质量的监督实行强制化管理。

结语

药品质量关系到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药品质量监管理是保证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步骤,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意识逐渐改变,对药品质量的认识也逐渐加深,近年来药品质量监管行业有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有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例如提高百姓和药品监管人员的意识、加强药品监管的投入、法律法规的制定的,不断提升药品质量监管的水平。

参考文献:

企业质量监管篇4

[关键词]石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监管改进结论

中图分类号:F4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126-01

目前石油企业根据实际工作,都建立有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但由于部分企业缺乏质量管理意识,不重视对现存管理体系持续的监管和改进,从而削弱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应用效果,因此石油企业必须加强现有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管和改进,具体措施如下:

1要确保现有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组织在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以后,要确保现有体系的有效运行,重点强调以下过程的控制:

1.1确保原材料采购过程

产品质量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而原材料的质量又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因此要切实保证物资源头的高质量,具体加强以下环节:(1)提高采购人员素质,强化职工质量意识:在传统观念上企业对物资部门人员的素质要求并不很高,但现代的物资管理过程已经涉及了太多的内容,包括计划、统筹、质量检验和评价、采购成本分析、出入库管理、产品存放、搬运以及计算机信息管理等。因此必须通过培训、学习、参观等方法,使质量意识贯彻到物资部门每一个成员。(2)严格选择供应商:企业如何在众多的原材料供应商中正确选择供应S家,是物资供应部门在采购前最重要的环节。一方面我们要筛选出产品最符合我方要求的厂家,通过严格检验对预选厂家的供货质量进行验证,确定其供应物料的质量情况;另一方面审核预选厂家的质量管理水平,必要时进入厂家进行实地考察,对其质量保证能力进行简要的评审。通过上面两个环节,组织就能筛选出好的供应商,从而确保生产源头材料的高质量,降低劣质原材料流入的隐患。(3)加强原材料入厂检验:应严格原材料检验,避免采取“走过场”的检验方式,抽检要有代表性,要确保检验的高覆盖率,如有异议应及时复检,确保检验记录真实、有效、有代表性;在不合格率升高的情况下,要扩大检验频次,增加检验范围,确保高质量地检验原材料。(4)加强订购合同中质量标准的审核和确认过程:应强化采购物资技术层面上的审查,重视订货合同中关于质量标准的审核和确认,不能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反正是货到验收合格后才付款,认为标准只要有就可以,如果在标准上错误地采用作废、过期的标准,将无法满足油田生产的需要,甚至会直接导致油田利益的损失[1]。

1.2确保生产过程的控制

要定期监督生产过程的控制情况,主要包括:监督生产过程主要人员的质量意识是否薄弱;是否严格按照标准、文件进行生产;过程检验是否及时有效;生产过程数据是否真实;设备管理是否符合设备管理;工作环境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是否按文件要求进行生产过程中的首检、互检;以及是否有不合格半成品流入下一环节中等等。

1.3确保产品检验过程

产品检验至关重要,他直接影响到顾客的满意程度。首先要确保监视和测量装置得到有效控制,以确保检测结果有效。具体内容如下:按规定周期对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校准和检定;必要时按要求进行自校;预防可能导致结果失效的不规范调整;确保检测设备贮存、维护、搬运过程完全符合文件要求等。当发现设备不能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追溯此过程中已发生的检测记录,必要时进行复检,确保此环节的检验记录有效。对已产生影响的过程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错误信息或不合格品传递到下一环节。其次要保证检验人员的素质,要加强素质培训和学习,确保检测人员具有客观、公正、认真的态度,同时具备较高的检测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检验的准确性,避免错误检验信息的传递。

2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管力度

2.1加强顾客满意度的测量

由于顾客满意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关注焦点,因此必须及时有效地收集顾客满意度信息,同时对顾客的不满意应作出最快的反应,以最快的速度解决这些问题:包括进行返厂、返修、赔付等行为;及时与顾客沟通,对已发生的问题进行书面或口头分析,提出补救或赔偿等措施。这些无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效预防类似情况的发生。

2.2加强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要加强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特别是加强关键环节的控制。企业应保持过程记录真实、有效、完整,并具有可追溯性,以便发生质量问题时能够及时追溯到具体过程环节,包括生产时间、操作者、过程检测人、生产设备,从而有效地把问题控制在本环节内,避免更大范围的人力、物力等浪费;

2.3加强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加强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具体包括:严格控制检测设备的管理;强化产品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严格执行体系文件的规定,有效验证产品合格性;严格产品出厂前的终检,包括外观、防护、包装、标识、产品说明书、标签、贮存状态等,以确保最终交付的产品符合顾客的要求。

2.4加强不合格品的监管

如果在用户使用前发现了不合格品,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由组织尽快采取返厂、返工等措施消除不合格,完成纠正后交付合格产品;如果时间关系来不及返工,应及时与顾客协商,适用时可在顾客同意下让步使用,但必须认真分析原因,保持不合格和让步接收的记录,并给顾客做出相应的解释或补偿措施,以避免或减少顾客不满意。

2.5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的测量

组织应及时收集和分析各种数据信息,如:人员培训数据、原材料检验信息、过程产品的合格率、产品合格率、顾客满意度、纠正和预防措施等,通过系统地分析和统计这些信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应性、有效性作出客观的评价和测量。

3要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企业在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该持续改进现有质量管理体系。因为在复杂的质量管理中,存在着很多动态因素:如人员组成、组织规模变动、顾客需求调整、机构变化、市场变化、产品更新等等,这些因素使得企业的质量管理始终处于动态中,这无疑会对现有的质量体系不断提出新要求。因此企业应利用质量方针和目标、管理评审、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等措施持续改进现有质量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管理体系进行高效而科学的动态管理。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方向、调整企业步伐,跟进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扩大当前市场;另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有效开发潜在市场,随时以更新、更科学的形式,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未来市场的新轨道。

4、结论

综上所述,石油企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管和改进,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实用性、科学性、高效性,最终实现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质量监管篇5

财务审计应当服从审计者的选择,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框架的基础。财务审计的质量取决于信息质量,审计人员的判断要根据会计准则和惯例。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信息是由财务会计来提供的,此外,我们也可以站在管理会计的角度来识别财务审计中信息最显著的贡献,并且展示信息是如何增强审计的可靠性.企业财务审计的内涵。

关键词:企业财务审计;问题分析;审计质量;监管方法

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China'smarketeconomy,thecurrentemergenceofagrowingnumberofSmeshasgraduallybecometheleadingforceofournationaleconomyandsocialdevelopment.However,duetoitsoperatingsmaller,themanagementsystemisnotperfect,financingcapacity,thecontinuedlackofinnovationhasconstrainedthedevelopmentofenterprises.thecoreobjectivesofthemodernenterprisesystemisacombinationofbusinessincentiveandrestraintmechanisms,inordertoensuresoundandeffectiveinternalconstraintsandmechanismstoenablethemtobecome"autonomous,self-financing,self-restraint,self-development"ofthelegalentity.

thefinancialauditshouldbesubjecttothechoiceofauditors,thefinancialstatementsarethebasisofthefinancialreportingframework.thequalityoffinancialauditdependsonthequalityoftheinformation,thejudgmentoftheauditorsinaccordancewithaccountingstandardsandpractices.inpracticalwork,alotofinformationisprovidedbythefinancialaccounting,wealsocanstandtheperspectiveofmanagementaccountingtoidentifythecontributionofthemostsignificantinformationinthefinancialaudit,anddisplayinformationonhowtoenhancethereliabilityoftheauditofCorporateFinancetheconnotationoftheaudit.

Keywords:financialaudit;problemanalysis;auditquality;regulatoryapproach

中图分类号:e2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企业财务审计是现代企业环境和现代审计环境下,由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专职审计人员,依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并采用现代审计技术依法独立地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损益等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财务收支业务和相关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以及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应承担的经济责任进行审查、监督、鉴证与评价.借以揭示错弊,维护财经法纪,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促进宏观调控的审查监督行为。

1企业财务审计概念性基本涵义

(1)企业财务审计的审计对象不仅是企业的会计信息,按照现代审计发展的要求,它的审计对象还应包括企业的财务收支业务、相关经济活动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厂长、经理应承担的经济责任等。

(2)企业财务审计是现代企业环境和现代审计环境相结合的产物,揭示了现代企业财务审计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3)企业财务审计的审计主体不仅是社会审计组织,而且包括国家审计机关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以及这些专门审计组织的专职审计人员。

(4)企业财务审计目标由于国家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客观需要,必须在传统企业财务审计目标的基础上增加合理性目标。合理性是评价现代企业财务活动与相关经济活动的一项十分突出的内容,比如投资、融资的决策,“应收账款”和“存货”对资金的滞留积压,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等,在企业中大都严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因此应有针对性地突出该项目标,而不应将其模糊在广义的效益性概念中。

(5)依法审计是现代企业财务审计的重要特征,“依法”不仅是对审计对象的要求,而且也是对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自身的要求。因此,在概念中突出审计准则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十分必要的。

(6)现代审计技术是相对传统的企业财务审计手工操作技术而言的,比如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乃是现代审计工作的一项突出要求。

(7)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促进宏观调控服务,企业财务审计也必须服从这一最终目的。这一指导思想应该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宣传,而不能把审计误解为单一的查找错弊、专门“挑刺”的行业。

(8)应该指出,企业财务审计,明确地将其范围界定在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其他企业的财务审计范畴之中。不是泛指对社会所有财务活动的审计,比如不包括对社会捐赠资金、社会保障资金、境外援助资金、境外贷款资金和国家对基本建设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的审计。

2对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1)中小企业对内部审计存在认识上的差异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相对来说不大,企业管理者负责企业内部的日常事务,其主观性较强,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主要由企业管理者来提出并决策。所以,不同的企业,审计工作的深入程度不同,有的企业甚至忽视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必须性,形同虚设,没有将内部审计工作真正深入到企业管理中去,阻碍企业发展。

(2)内部审计定位不明确,独立性差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特征,独立性的大小决定了审计职能发挥作用范围和效果。中小企业的特殊经营模式决定了其内部审计,其机构设置及其他事项安排都由企业管理者来决定,这就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方向和重点,而普通的企业员工往往受制于他们的管制,严重损害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降低了审计效果和效率。

(3)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通过有效的事前工作,为企业经营者提供相关的信息技术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而个别中小企业里的审计人员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审计学习和研究,甚至不具备基本的业务能力,难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同时,内部审计工作不受重视,这就使得审计人员对工作缺乏热情和信心,很难将工作做好,也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4)审计范围窄,审计手段落后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还只是停留在单纯的财务审计,即对企业资产、成本费用、损益的真实性的审计查证上。但是,随着市场经化经济的发展,如何防范经营和投资风险,如何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等成为企业比较关注的话题,也是企业能否立足于同行业前列的关键所在。所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必须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投资决策审计、管理效益审计等方向发展。

3对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分析

(1)复杂性

由于中小企业涉及的行业多样化以及规模大小不一,其内部审计没有统一规范的格式,可能导致审计工作内容比较复杂,范围较广。

(2)内向性和独立性

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及控制,从而调整管理内部经济关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只属于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

(3)广泛性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既包括传统的内部财务审计,也包括现代的经济效益审计。既可进行事后审计,又可进行事前审计;基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监督的需要,其审计工作可以控制并影响整个企业的职能部门发展。

(4)针对性和及时性

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相对较小的特点,内部审计机构能够针对企业出现的问题和状况及时、有效地了解并分析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能够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因此,通过实施全面管理,可以在宏观管理上把握行业的走向,在微观上通过一系列的预算、控制、协调、分析、考核为内容,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数据处理系统,自始至终地将各个经济单位的经营目标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联系起来,对其分工负责的经营活动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并对实现的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的管理控制系统。

4改进企业内部审计的方式和方法

企业内部审计方式大多采用事后审计,对于一些重点投资项目会产生一些隐患,给企业融资带来风险。所以,要突破这种审计方式,结合事前、事中审计方式,可以对项目的预算、合同等做好监督评价,及时有效反馈信息,以防出现疏漏。这样能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企业内部管理,减小企业承担风险。

决策决定着信息的需求。决策的标准不仅仅取决于会计信息。会计对于管理者和其他经济角色是一个评估的工具和称职的“建议者”。

企业质量监管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职能

在过去的几年里,为了避免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中质量问题的出现,我国建筑管理部门不断提高检查与监督的力度,却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追根溯源,就是因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不足,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乃至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发展都起到了限制作用。在此前提条件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要对自身指导职能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楚地认识,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指导职能作用下,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以便让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保障。

1.分析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指导职能现状

在过去,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指导职能大多都被其内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忽略了,在实际工作中,更多的是体现检查与监督的职能,并希望通过这些职能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保障。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因为施工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有限,使得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也不高,对施工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这样,即使有质量监督站内部监督人员的检查和监督,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的目的也很难得以实现。为此,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内部监督人员必须对自身指导职能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科学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理论指导下,使得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2.认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指导职能的重要性

2.1提高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在检查和监督的过程中,施工企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的发现,通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指导职能,可以不断提高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可以通过第三方视觉的方式更加客观、全面的分析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流程和体系,在总结研究其他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出现问题的基础上,将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出现的问题一一指明,然后,通过自身的监督职能让施工企业实现限期内的整改,进而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同时,作为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和监督的行政部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中的监督人员对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有着更加清晰的认识,单就这一点来说,其指导职能就能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施工企业可以从这里更加快速、方便的获得最新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利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对施工质量管理工作认识的提高,进而提高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2.2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保障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受到施工技术水平高低的影响,质量监督站作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着重管理和监督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和技术水平,经常性地将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组织在一起进行讨论分析,让施工企业更加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工程所要用到的施工技术,同时,也可以让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监督和指导职能作用下,建筑施工企业会更加重视施工技术的提高,有利于细化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流程,进而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得以保障。并且,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站会对本身指导职能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在日常工作中会不断加强指导与检查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文件,特别是现场记录和技术文件的管理情况,让企业知道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强化技术管理工作,进而不断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2.3建筑施工企业的培训工作得到强化

建筑施工企业的培训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指导职能的影响,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培训工作的加强指导,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会逐步加大力度开展相应培训工作,经过多次培训,会不断提高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技术水平,进而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水平也会随之得到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在日常的检查和监督过程中,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应该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培训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比如因质量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等因素产生的质量问题,施工企业自身管理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相关人员专业水平的不足等等。另外,通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指导职能,还可以让建筑施工企业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更容易体现出培训的效果,也更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质量。

3.认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指导职能的重要性,有利于推动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指导和监督水平的提高

经过前文的描述,我们已经认识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指导职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论中,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首先要对自身的指导职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再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和技术加强指导,在此技术上,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在“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引导下,将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作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最终目标,并在此技术上,让其质量监督工作机制得到不断完善,在注重其管理与监督职能实现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指导职能,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不断提高,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也得到不断提高。另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对自身的建筑施工质量和技术也要不断的加强培训和学习,使得其内部监督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其指导职能就会更有效、更明显的得以体现,有利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

4.结束语

根据前文内容可以明确,科学、广泛的应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指导职能,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保障。在广泛开展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必须对自身的指导职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要在日常工作中让其具有的指导职能得到最大化的体现。另外,还要不断加强培训其内部监督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让其在监督过程中的指导职能得到强化体现,让建筑施工企业在认识到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其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也得到不断提高,进而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科]

【参考文献】

[1]川.建筑施工管理中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浅谈[J].科学之友,2012(04).

企业质量监管篇7

关键词:出入境检验检疫;出口商品注册登记管理;市场准入制度

中图分类号:F740.43文献标识码:a

商检法和商检法实施条例赋予了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行政许可职能,明确对涉及人身财产安全、健康的重要出口商品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出口商品注册登记管理。注册登记实为质量许可,涉及机电类、玩具类等多种商品,获得注册登记的,方可出口。根据不同商品注册登记实施细则规定,注册登记有效期一般为三年,检验检疫机构在有效期内一年实施不少于一次的年度后续监管以验证获证企业生产状况、质量管理、产品质量等与注册登记要求的符合性,出具年度监管评价,合格则企业保持注册登记证书,不合格的则依据实施细则对企业进行相应的处理,最为严重的处理是吊销企业的注册登记证书。

一、注册登记及后续监管的意义

应该说注册登记是一种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它设置了注册登记条件,通过检验检疫机构审核,符合条件者方可获得注册登记证书,把一些质量管理差、产品质量不稳定的生产企业阻挡在了注册登记门槛之外,其目的在于扶优扶强,减少低价、低品质竞争的风险,推进市场的优胜劣汰,保障出口重点敏感商品的质量安全。同时,检验检疫机构依靠后续监管保持注册登记证书的有效性。可以肯定,出口商品注册登记的后续监管在质量许可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出口商品注册登记后续监管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后续监管是保持注册登记证书质量的关键,也是保障出口重点敏感商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如果后续监管流于形式或走过场,只能使生产企业质量意识淡化,放松质量管理,滋生质量隐患。

二、提高后续监管有效性的途径

鉴于后续监管是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重要环节,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应对后续监管予以足够的重视,应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委派有资质的人员实施后续监管,参与后续监管的人员不应少于2人,同时后续监管应与企业的分类管理、质量动态变化、日常监管有效结合,注重后续监管的突然性、全面性和深入性,这样才能充分提高后续监管的有效性。

(一)实现后续监管的三个有效结合。注册登记的后续监管是保证获得企业持续满足质量许可必要条件的关键手段,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在实施后续监管时应做到三个有效结合:

1、后续监管与分类管理有效结合。后续监管应与出口企业分类管理有效结合,不应无视企业分类类别,实行一刀切,一年监管一次,这样的后续监管频次不免显得机械、呆板,毕竟三类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素质和产品质量与一类企业相比相差甚远。所以,检验检疫机构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分类类别,一类企业的后续监管频次以一年一次较为合适,二类企业可以适当增加后续监管频次,2~3次较为合适,三类企业每年则至少实施3次后续监管。

2、与质量动态变化有效结合。后续监管应与出口商品质量动态变化情况有效结合,当所涉及产品质量出现波动,国外质量安全召回事件频频发生时,检验检疫机构应适时开展后续监管,通过后续监管及时纠正企业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的偏离行为,全面把握企业的质量状况,对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动态监控,防范类似的质量安全风险。

3、与日常监管有效结合。后续监管应与检验检疫机构的日常检验监管有效结合,将型式试验、首件产品检测等与后续监管必需的检测工作结合起来,避免重复抽样,减轻企业负担。另一方面,可以节约检验检疫机构人力资源,提升检验检疫机构的检验监管效能。

(二)注重后续监管的“突然性、深入性、全面性”原则。从现实情况看,部分企业获注册登记后并没有持续满足出口质量许可(注册登记)的管理要求,该实施的检验工序省略了,该做的检验记录不做了,该进行的人员培训不培训了,获悉检验检疫机构的后续监督时间安排,临时补造记录、清理生产现场,应付过关。为避免注册登记的后续监管走过场、流于形式,也为了促使企业持续满足出口质量许可(注册登记)的管理要求,坚持后续监管的突然性、深入性和全面性非常有必要。

1、后续监管的突然性。所谓突然性,就是让企业无法获悉后续监管的时间,突然造访获证企业,对企业进行后续监管,这样企业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补造记录、清理现场等突击工作,后续监管人员面对的是“本色”的企业,平时能严格按照注册登记管理要求规范运作的企业无任何担忧,而那些严重偏离注册登记管理要求的企业问题暴露无遗。

2、后续监管的深入性。后续监管是注册登记符合性的验证,其监管的内容、方法和注册登记的审核相一致,所以后续监管不应停留在表面,应深入检查、深入跟踪,一个问题点应顺藤挖掘、抽丝剥茧、环环相扣,把发现的问题点检查清楚。例如,现场检查到一批生产原料,应该检查它的原材料检验记录、检验标准、检验人员资质、入库记录、供应商名称、合格供方名单、供方评价记录等等,检查由点串线,深入进行。

3、后续监管的全面性。实施出口商品注册登记的企业都涉及安全、健康,所以后续监管不建议省略检查内容,而应按照注册登记管理要求进行全面检查,一般检查内容应覆盖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等内容。全面检查好比一次全方位体检,查出“不适”和“病症”,对症下药,消除“病灶”,健康成长。

三、结语

企业质量监管篇8

当前抓长效质量监管的主要问题和必要性

1.由于纤维产品存在生产销售以及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企业会根据市场的需要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不顾质量技术标准的要求,生产不合格的产品,以质次价低挤占市场,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按标准生产,或是缺少检测手段,造成出厂时不能进行质量监控、检验,造成大量存在质量隐患的产品流向市场。

2.生产企业参差不齐,特别是家庭作坊式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由于业主和员工素质差、生产环境差、生产设备简陋、管理落后,不具备生产销售合格产品的条件能力。同时质监部门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在监管上重大企业轻小企业,重经济效益好企业轻经济效益差企业,重城区企业轻分散企业,重终端产品监管轻技术基础服务,重监督检查轻帮扶指导,对企业监管面不广,监管力度不大,监管措施不到位容易形成监管上的盲区。

3.有待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目前全市各类纺织检验机构有几十家,而其中会产生市场监管缺失,检验机构设置不合理,存在“小、散、弱”的不利局面。2011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率为12.5%,2012年度我所对上海市学生校服质量抽检结果合格率仅为48.78%,创6年来最低,黑心棉问题仍屡禁不绝,这些例子都说明不合格产品的绝对数还很大,质量安全形势仍然严峻,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是我所深化改革、机制创新、强化质量监管的关键时期,在我所各级领导带领下,以“十二五”期间《质量发展纲要》为总体目标,动员全所各级力量,增强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监管,提升质量水平,有效落实质量监管长效机制,为我所力争成为行业先进模范企业提供质量保障。

如何建立起有效的质量监管长效机制

1.源头质量监管是我所的主要职能之一,需要平时对企业普查入手,摸清企业的底数,明确企业生产动态、产品行业分布、产品类型、生产规模、产品执行标准情况、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检验检测监控状态、计量器具使用情况、特种设备使用情况等,建立企业质量档案。在我所开展普查的同时,要把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和监管的职能宣传到每一个生产企业,使他们掌握生产产品有什么规定,包括质量、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生产许可证、特种设备方面的要求,把质量监管工作前移,明确企业业主生产产品的法律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2.建立企业质量档案,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实施分类监管,确立监管、服务、打假三项责任,构建监管网络,进行生产企业动态监管。比如对生产企业监管级别划分,对企业规模较大,具备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有效监控的一类企业实施“引导与帮助”;对企业规模中等,具备一定的产品质量安全监控能力的二类企业实施规范整顿、帮促整改;对规模小,质量监控能力较弱的三类企业执行“重点监管、强化巡查、定期检验,加大抽检频次”的措施;对家庭作坊式,没有能力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有效监控的四类企业执行“重点监督,打击取缔,引导转行”的管理。再如可以健全质量信用信息收集与制度,完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和产品质量信用信息记录,健全质量信用评价体系,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加大对质量失信惩戒力度,促进质量信用产品的推广使用,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质量信用服务市场。

3.实施有效的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建立企业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和产品伤害监测制度,加强对重点产品、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的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分析评估,对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质量风险及时预警,对重大质量安全隐患及时提出处置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做到质量安全风险的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

4.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是做好长效质量监管的技术保障。当前我所正是按照国家质检总局要求真正使技术机构做到布局合理、精简高效、服务经济、做大做强。同时,加强技术机构的监督管理,杜绝出具虚假检验数据的发生,杜绝重收入轻服务的现象,树立检验机构的权威和公正性。

5.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快质量法制建设是质量长效监管的重要措施。加强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促进质量监管各项工作的开展,要改变当前重执法轻监管,执法中监管、监管中执法的错位,在源头上抓质量监管,应立足于服务。形成监管服务—督促整改—整改提高的工作方式,着力提高质量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强化日常行政执法检查,建立行政执法打假责任制,形成卓越有效的责任连带制度和问责制。

企业质量监管篇9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过程;质量监理

在我国进入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时期,公路工程接连发生桥面垮塌、路面断裂等事故,这是工程质量监管不力造成的。工程质量监管的主要措施是监理对施工质量的监督。监理对施工质量监管的严格与否对工程质量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监理工作的不重视只会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因此要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狠抓质量监管,把质量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监理

(一)建设部门对公路工程监理市场的监管

1.建设部门对监理企业的资质管理。将违法违规行为列作企业资质审查和年检的重要内容,是维护监理市场良好秩序的一个重要措施。建设部门应对不符合资质要求的监理企业及时撤回其资质,对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理企业,依法查处、责令改正,并予以公告;情节严重的,要坚决撤销其资质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查处、责令改正,并予以公告;情节严重的,要坚决撤销其资质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建设部门对招投标管理的监督。规范工程建设招投标秩序,对工程建设监理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建设部门应监督业主严格按照《招标投标法》的规定进行招投标,招投标应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2]

(二)建设企业对公路工程监理的委托

业主提高监理费用。监理费是监理企业得以生存并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条件。低价中标会使监理企业的运营资金减少,监理企业聘用少于合同规定的监理人数来维持运营,直接导致工程质量的下降。业主应采取综合价中标原则,选用综合能力强的监理企业。

(三)监理企业对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理

许多监理企业在全国范围内承揽业务,若在外地中标,大部分监理企业的内部员工都不愿意去外地,只能在外地招工。工程完工后,该工程的监理人员就与监理企业解除聘用合同关系,所以监理企业的人员流动性很大。

针对监理人员的流动性,监理企业应做到以下几点:

1.监理企业加强管理。监理企业应重点加强对监理办的质量监督。具体有以下几点:①建立企业技术负责人各工地巡回监督检查、指导制度。②企业组织贯彻检查组,定期对每个项目监理办的iSo9000执行情况检查。③建立分级考核制度,即企业对总监、总监对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对监理员的质量监控绩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资金挂钩。④建立权、责、利统一的监控责任制度,对不负责任的监理人员予以查处:发现监理人员与承包人串通,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的;发现监理人员将不合格的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按合格签字的;发现因监理人员过失而质量出现问题的,视情节严重程度对直接负责人做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扣发当月奖金、直接解聘等处理,并对该项目的总监理工程师予以轻一级的处理。[3]

2.监理企业提高员工福利。监理企业应提高员工工资水平,吸引人才,并注意加强员工的专业、素质培养,使其成为企业的软竞争力。

三、案例分析

太阳河大桥垮塌背后的监理市场

1.案例概况

太阳河大桥全长100米,宽9米,于1995年建成通车,是连接万宁市万城镇与东澳镇的一条主要通道。2010年10月,海南洪灾,太阳河大桥南岸搭板底下基础被淘空,搭板下沉,交通被阻断。2010年12月16日,万宁公路分局召开局长办公会,会议一致同意对太阳河大桥进行修复。该局的会议纪要显示,在比较了3家有意承揽太阳河大桥修复项目的公司后,“会议一致同意确定监理企业为黑龙江华龙公路工程咨询监理公司。黑龙江华龙公路工程咨询监理公司资质等级为“公路工程甲级”,有效期“自2006年7月14日至2010年7月13日”,即双方签订合同时,监理公司的资质等级证书已过有效期。2011年8月8日在支架满堂浇筑时,支架失稳,致使检查支架质量的工人2人死亡。[4]

2.案例分析

监理企业资质过期却中标的事情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这只是监理市场管理混乱的冰山一角。

建设部门未对监理企业招投标进行有效管理导致监理市场管理混乱。在这起案例中,由于建设部门人员收受贿赂,未按照《招标投标法》、《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使违规行为有可乘之机。万宁公路分局不可能不知道黑龙江华龙公路工程咨询监理公司的甲级资质过期的事实,但其仍把工程的监理权委托该企业,必定是万宁公路分局人员收受该监理企业贿赂,视法律法规为无物,为该监理企业谋取中标资格。若万宁公路分局人员廉洁自律,严格按法律法规办事,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招标,就不会有资质过期中标的荒唐事情发生。建设部门的监管力度是建设企业、监理企业执行的风向标,若建设部门不能有效的制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源头上对工程质量就埋下了隐患。

建设部门监管力度不足还表现在监理企业资质管理方面:

1.监理企业串标。《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有如下规定:工程监理企业申请晋升资质等级,在申请之日前一年内有转让工程监理业务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批准其申请。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转让监理业务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合同约定的监理酬金25%以上50%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但监理企业之间相互转包的现象时有发生,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定标结果是a监理企业中标。在工程施工中,监理人员属于B企业,工程由B企业管理,只不过名义上是a企业管理。

2.监理企业资质虚假。工程监理企业资质按照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和工程监理业绩等来进行评定。监理企业中监理工程师人数的多少对其资质等级起制约作用,于是就有个人资质挂靠企业,但不在该企业任职,企业给于相应酬金的现象。企业专业人才的数量,不一定是企业真实的人才数量,这对那些真正具有专业能力的企业给予了打压。《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未起到其初衷想发挥的作用,无形中对施工监理质量造成了影响。

要解决以上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建设部门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设部门应加强自身的廉政建设,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净化监理市场环境,对违反或变相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给于相应的制裁。

2.建设部门应研究探讨监理企业资质管理的漏洞,对企业的资质等级进行严格排查,使其真正成为监理企业监管能力的划分指标。

四、结论

文章通过公路工程各方质量监督职责的叙述,针对公路工程质量监理方面的一些纰漏,提出弥补这些纰漏的一些措施。文章分析探讨了以下内容:

通过案例分析指出:为了保障公路工程质量,建设部门、建设企业、监理企业应做好各自的监督职责。建设部门应及时制止监理企业资质虚假、串标现象的发生,鼓励监理企业加强自身建设。业主应严格按照《监理合同》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监理企业应积极组织监理办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理,组织监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廉洁教育。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工程监理,

企业质量监管篇10

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加工环节的监管,更应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管住、管好。

一、明确工作目标,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

全面履行生产加工环节监管责任,在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我区食品质量安全状况,采取有利措施,科学、依法监管。要通过持续开展清理整顿和规范食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使我区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明显好转,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社会各界的食品安全意识明显增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食品安全形势得到根本好转,食品产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和健康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二、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一)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任务艰巨。针对我区食品企业多而散,特别是小作坊、无证照窝点生产地点比较隐蔽的特点,要举全局之力,实行分片监管、责任到人,层层签订责任状,切实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管,确保监管到位。

(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及过错责任追究制,责任层层落实。即区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责任制度;加严监管措施;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备案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措施;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三、强化措施,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

(一)普查建档,实行动态管理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档案,是开展食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工作的依据,建立健全食品企业档案尤为重要。按照国家、省、市质监局的工作布暑,食品企业(小作坊)建档应不漏一家,彻底摸清家底,以备更好的开展工作。食品企业除应建立以每户企业为单位的纸质档案外,还应建立动态管理的电子档案,并设置专人专管将日常巡查、回访情况记录存入纸质档案,不断更新电子档案,对于新发现的食品企业要及时建档,保证质量档案的准确性。

(二)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1、制定巡查计划,实施巡查制度

根据食品企业质量档案,按照地域分布、产品种类特点等,在每月底合理的制定出下一个月巡查计划。巡查时应按计划要求认真进行检查,如实记录企业生产情况,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应及时指出,并以书面形式告之企业,限期整改。企业在整改时要跟踪服务和指导,确保在期限内整改到位。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和严重食品安全隐患的企业要实施加严监管。

获证企业后监管: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虽然是在保证生产条件上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是持续保持获证审查的要求来生产企业不多,这是获证企业的通病也是巡查的重点。

小作坊监管:小作坊是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对证照不齐全的、产品检测情况连续不合格的、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一经发现要立即停产整顿或提请政府取缔。对愿意诚实守信合法生产的,要签订承诺书,承诺不违法生产食品,产品只在本区域内销售等,并帮助其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和生产销售记录。确保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

2、实施分类监管,区别管理

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加强对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后续监管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和分类原则,对食品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对“a级”企业不能仅限于获证企业,对于管理严格、产品质量优、信誉度好的企业都可划为“a级”企业。对于产品质量滑波,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应降级管理,重点巡查。对“不合格企业”要采取停产整顿和取缔的措施。

3、落实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企业的备案

要制定食品添加剂(助剂)生产、使用企业备案制度。对于需办理工业产品许可证的食品添加剂(助剂)生产企业,应积极帮助其申办生产许可证,并建立企业档案;对于食品添加剂(助剂)使用企业,要严格备案制度,特别是对单件产品使用量的控制,强调企业应在使用食品添加剂前备案,未经备案的食品添加剂不得使用。

4、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

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清理整顿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突出抓好几个重点:一是重点产品,大米、肉制品、乳制品、饮料、酱油、酒(白酒、果酒、米烧酒)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二是重点区域,农村、城乡结合部及长期存在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的区域;三是重点单位,小作坊、非法生产加工窝点、有过生产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