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审计意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54:21

公司审计意见篇1

一、公司治理的定义

公司治理是指现代企业的组织架构,是伴随着现代企业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基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后而引发的有关委托关系及“内部人控制”等问题而产生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根据股东选择和激励企业家的方式不同,将公司治理结构分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种。外部治理是股东通过竞争的市场,如产品、劳动力和资本的竞争,选择和激励企业家对股东负责的一种制度安排,具体表现为公司法、证券法、会计准则、权竞争、经营者激励等制度安排。内部治理是股东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又可视为所有者的直接控制。内部治理结构具体表现为,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组织结构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个机构组成。股东会由出资者组成,是公司的权力机构,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由股东会选举产生,对股东会负责;监事会由股东和公司职工组成,是公司内部的监督机构。其运行机制由决策、激励、监督约束三大机制构成。内部控制制度,即上述三大机制中的监督约束机制之一,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公司治理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是为了保护股东的利益,并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对公司管理者和董事会的职责所做的规范和要求,即通过建立一系列内部和外部的规范和机制来明确对公司管理者和董事会的责任要求,对他们履行责任的情况实施监督,防范管理者的不良行为,保障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二、公司治理与审计意见

公司治理可以理解成为委托-结构,在现代委托关系下,受托人为了履行受托责任,有对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计量和报告的需要。同时,委托人为了考核受托人受托责任的履行状况,也有对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计量和报告的需要,而会计的基本职能就是反映和监督,它将各种关系中活动的行为和结果客观的记录下来,如实向双方提供会计信息,以供其合理地进行决策。如果没有会计信息,不管是委托方在企业的权益结构,还是受托方的实际经营责任都无法反映出来,进而责任和业绩也无法衡量和评价,会计记录的最终结果都汇总反映在会计报告上。但会计报告的出具者是被审单位的管理层(受托人),由受托人主导编制的会计报告要取得股东的信任,成为股东决定用脚或用手投票的决策信息,就必须接受注册会计师的审核,以检查其编制是否符合统一的会计规范,现代审计产生的渊源也在于此,即公司治理结构是股份公司产生审计需求的原因之一。

三、公司治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1、内部治理。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公司治理的内容之一,它对保证企业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会计报告虽然是由管理层主导编制的,但是会计报告的编制不是管理层能够随意控制的,要受到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和监督。一个存在且有效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通过相互监督和检查,减少错报和舞弊的可能性,保证会计报告正确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注册会计师出具正确的审计意见。相反在一个不存在或存在但没有有效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下,企业出具的会计报表发生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就非常大,面对一份低质量的会计信息,虽然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大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来降低审计风险,但是企业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无效,发生内部或外部合谋舞弊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注册会计师发生审计失败的可能性也自然增加,最终影响到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目前我国的市场发育不完善,与内部控制制度相关的法规虽已出台,但缺乏可操作性。我国投资者风险意识淡薄,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使得公司缺乏建立内部控制的动力。已建立内部控制的企业只注重制度的文字编写环节,严重忽略了如何执行制度、判断和报告制度执行的状况、矫正制度执行的偏差等方面,对这些企业来说,内部控制制度是挂在墙上、写在纸上的制度。

事务所的选聘制度,一般的事务所选聘是由管理层提出候选事务所,报经董事会批准,这种由管理层自己选聘会计师事务所鉴证自己出具的会计报表的制度,天然地使得会计师事务所丧失了独立性,影响到注册会计师最终出具的审计意见。近几年事务所的选聘制度有所改变,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要求由隶属于董事会或监事会的审计委员会提议聘请或变更外部审计机构,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从理论上讲,这种制度安排由于绕过了管理层,对于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提高审计意见的正确性发挥了重大作用。但该准则又规定,审计委员会的提案应交董事会审查决定,实质上表明聘请与更换外部审计机构的最终决定权在董事会。而在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中,由于国有股一股独大,大股东往往操纵着董事会并决定管理当局的人选,左右着公司的正常运作。在这种情况下,不利于大股东和管理当局操纵利润的外部审计机构的提议很容易遭到否决。而审计委员会在外部审计机构的选聘上更多的是参与复核,管理当局仍旧占主导地位,实际上造成审计委托人与审计客体合而为一,外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也难以得到有效保证。所以,即使有审计委员会做后盾,注册会计师仍有可能基于诸般考虑而屈服来自客户管理当局的压力,出具“妥协”的审计意见。

2、外部治理。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对管理层有约束作用,一旦管理层出具的虚假会计报告被揭穿,那么资本市场中广大的投资者会用脚投票,公司的股价会下跌。同时公司管理层的欺诈行为,使得自身丧失了诚信,他们在经理市场上会变得一文不值,因此,管理层造假的成本是巨大的。因此,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对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增加审计意见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的资本市场早已建立,但是还不是很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经理市场也没有完全建立,外部公司治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对现有问题的改进意见

1、构筑严密的企业内控体系。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具体应包括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企业一线“销”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第二个层次是设立事后监督,即在会计部门常规性的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其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第三个层次是成立一个直接归董事会或监事会管理并独立于被审计部门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通过内部常规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企业的会计报表等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建立有效的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以上三个层次构筑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和会计部门进行“防、堵、查”递进式的监督控制,对于及时发现和改正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将具有重要的作用。

公司审计意见篇2

上市公司审计意见一直是企业和投资者等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对我国2011-2012年度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进行分析,尤其是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分析,旨在探寻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审计意见;非标准审计意见;审计报告

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的研究是学术界和实务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基于2011-2012年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在总体统计分析审计意见的基础上,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综合排名和被审计单位的规模与变更委托两个角度,对影响审计意见类型的因素进行分析。

12012年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意见分析

1.1总体分析

本文所用数据均来自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国泰安数据库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

2013年1-4月,会计师事务所共为2471家上市公司出具了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其中,标准审计报告2382份,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71份,保留意见审计报告15份,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3份。

在2471份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中,非标准审计报告89份,占3.60%,非标准审计报告的数量和比例都较2011年(115份,比例为4.87%)有所下降。其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占审计意见总体的2.87%,保留意见占总体的0.61%,无法表示意见占所有意见总数的0.12%。在2012年年报审计中,没有一家上市公司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1.2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时间分析

我们按照审计意见出具的时间进行统计发现,2012年1-4月份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数量分别为4份、3份、14份、68份,所占比例依次为4.49%、3.37%、15.73%、76.40%(注:为了方便统计,将4月1日至4月8日归为一周。由于,4.29和4.30为节假日,所以第四周为4.23日-4.28日)。可见,4月份集中出具了大部分的非标准审计意见。

我们分周对4月份非标准审计意见披露情况作了进一步考察。4月份第1周有2份非标准审计意见,占全部非标准审计意见的2.25%;第2周没有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第3周有9份,占10.11%;第4周有57份,占64.04%。另外,4月份的第4周集中了13份保留意见和3份无法表示意见,这些更严厉的审计意见绝大多数集中在最后一周。

2影响审计意见的因素分析

2.1会计师事务所的综合排名与审计意见的关系分析

根据我国中注协2013年7月17日公布的会计事务所排名,综合实力排名前10位的会计师事务所共审计了1476家上市公司[],占2012年上市公司总数的59.73%。他们共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50份,占所审计公司数量的3.39%。其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39份,保留意见9份,无法表示意见2份,分别占1476家公司的2.64%、0.61%、0.14%。就综合实力排名前10的事务所来看,他们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率均不高,甚至略低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平均出具比例(3.60%)。

出现上述情况的可能原因是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大多规模都较大,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管理状况都较好,公司所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都较高。还有可能是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较差的公司知道,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较强,与自己合谋出具有利于公司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较小,因此,他们在选择事务所时会选择规模较小的事务所,希望通过购买审计意见来掩盖公司存在的问题。

2.2被审计单位的规模与审计意见的关系分析

2012年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89家中有46家为“戴帽”公司,所占比例51.69%。再从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来看,2012年“戴帽”公司共有124家,收到46份非标准审计意见,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率是37.10%,远高于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总体比率(3.60%);其余2347家公司,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43份,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率是1.83%,远远低于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总体比率。可见,“戴帽”公司更容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2.3变更委托与审计意见的关系分析

一般来说,当公司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时,会选择与注册会计师进行沟通,试图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补救,以达到改善下一个审计年度审计意见的目的。

在对2011-2012年度审计报告意见类型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2011年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共115家中有19家在2012年更换了会计师事务所,这19家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中,有13家公司2012年的审计意见出现明显好转,比例为68.42%,其中12家被出具了标准审计意见,剩余的1家(*St国商)被出具的审计意见由2011年的保留意见加强调事项段转为无保留意见加强调事项段。

3建议

根据上述研究,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监管部门应当及时对会计师事务所依法承接的此类审计业务可能存在的风险作出书面提示,并将这一提示在官网公告,督促承接此类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谨慎执业。

(2)监管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大对“戴帽”公司的监管力度,同时拓展监管部门的职责范围,使监管部门在履行监管职责的同时,也要发挥建设性作用,具体体现在:未来的监管部门一方面要认真分析其“戴帽”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也要提出有利于“摘帽”的可行性建议,旨在促进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3)监管部门应当着力规范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促使变更委托的委托人与被审计对象相分离,强化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原有信息披露制度。重点检查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后审计意见出现好转的上市公司,并加大对“购买审计意见”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不敢买的机制。

【参考文献】

[1]朱其俊、崔利华.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

[2]于鹏.公司特征、国际“四大”与审计意见[J].审计研究.2007,(02):53-60

公司审计意见篇3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以及资产的安全完整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要素。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编制,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评价,包括标准无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

1.内部控制与审计意见相关性实证研究设计

1.1研究假设

加强内部控制有利于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同时,加强内部控制有利于减少公司对利润的操控,为财务报告的合法性和公允性提供保障。为了控制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在对公司进行审计鉴证时,必然会关注公司的财务状况、组织变革程度以及发生违规的情况。内部控制越有效越容易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因此本文给出以下假设:

总假设H:公司内部控制综合评分与非标准审计意见呈负相关。

子假设H1:内部控制各要素评分评分越高,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低。

1.2研究数据来源与样本的选择

本文审计意见数据来自中注协网站“年报审计情况快报”,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均来自巨潮网。样本选择如下:(1)本文选取的来自各年度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上市公司情况如下:2010年118家(剔除St后余27家),2011年176家(剔除St余27家),2012年81家(剔除St余27家),三年里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并剔除St后的a股上市公司共62家。(2)考虑到各行业环境的不同以及不同上市地点对内部控制要求不同,本文对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62家上市公司按行业和上市地点(深沪)分类,以1:1的比例随机配对标准审计意见对照组,共124个样本。

1.3研究变量的设计与选取

本文将审计意见类型作为因变量,总假设的自变量是内部控制的总体评价(iC)。其中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作为子假设的自变量。并将上期审计意见类型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作为控制变量。具体变量定义见表1。

表1变量定义表

2.内部控制与审计意见相关性实证研究结果

2.1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内部控制与非标准审计意见呈显著负相关,内部控制总体评分较高的上市公司越容易收到标准审计意见;风险评估评分与非标准审计意见呈显著负相关,重视风险评估及控制的公司能快速应对风险,使公司稳步前进,因此风险评估评分越高容易收到标准审计意见。信息与沟通评分、内部监督评分与非标准审计意见呈显著性相关,内部监督是公司自身对内部的控制行为,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容易发生管理层舞弊行为,因此没有内部控制监督的公司容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本文内部环境、控制活动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相关性较小,可能是受公司治理、企业文化等因素存在不可量化性的影响;控制活动包括的内容较多,而本文中选取的明细指标没有考虑到所有控制因素,这些原因都可能影响研究结论。

3.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内部控制与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呈现负相关关系。五大要素中的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有更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上市公司出现了严重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内部控制作为一个对公司流程和管理的系统,其健全性直接影响着上市公司能否健康发展,其完善程度制约着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因此上市公司应重视内部控制的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的完善更有助于公司收到标准审计意见,对公司提升外部形象、实现价值最大化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邹玉梓.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30).

公司审计意见篇4

一、问题提出

2012年3月23日,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000756)(以下简称“新华制药”)公布了2011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在该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对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这是我国证券市场中有关上市公司的第一份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由于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签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浪潮”。新华制药到底是怎么了?于是所有的媒体都聚焦在这件事件上。通常我们看到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较为常见,发表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在以前从未出现过,无论是被审计单位,还是注册会计师,都不希望发表此类意见的审计报告。所以,这份不同寻常的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那么,为什么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敢出具第一份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呢?这其中的理由又是什么呢?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下面我们就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二、新华制药的历史背景

新华制药的前身是1943年成立于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山东新华制药厂。公司占地近300多万平方米,现有职工5000多人,是我国重点骨干大型制药企业、亚洲最大的解热镇痛类药物生产与出口基地,以及国内重要的心脑血管类、抗感染类及中枢神经类等药物生产企业。在我国化工及医药行业具有较高的企业地位和影响力。1996年12月本公司以香港为上市地点,公开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H股股票。1997年7月本公司以深圳为上市地点,公开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a股股票,是H股、a股上市公司。1998年11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后,转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02001年9月经批准增发a股普通股票3000万股,同时减持国有股300万股。新华制药是中国医药工业十佳技术创新企业,中国制药工业50强。目前旗下有9家控股子公司。“新华牌”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是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

截至2012年6月30日,公司总股本为45731.26万股,第一、二大股东分别为:山东新华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166115720股,占总股本比36.32%,香港中央结算(人)有限公司持股147963998股,占总股本32.36%。目前,公司年产化学原料药总量2.5万吨以上,是全球最大的安乃近、布洛芬、阿司匹林、咖啡因、左旋多巴等药物生产企业,拥有乙氧苯柳胺等10个原料药独家品种,8个原料药主导品种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位,制剂年生产能力为片剂达80亿片、针剂3亿支、胶囊2亿粒。公司从创业之初,始终坚持技术第一、质量第一,奉行“产品质量关系企业生命,药品质量关系人的生命”的质量理念,生产上严把质量关,精益求精。公司是国内首家通过iS09001、iS014001、iS010012三项认证的医药化工企业,所有在产原料药产品、制剂剂型均已通过Gmp认证,茶碱、布洛芬等8个产品通过了美国FDa认证,茶碱、阿司匹林等10个产品获得了欧洲CoS证书,咖啡因产品通过了美国用户的社会责任认证、环境认证,以及中国食品安全体系(HaCCp)认证。同时有多个产品在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完成了注册。大部分主导品种主要技经指标居国内领先地位,高于国内国际认证标准。

2011年,山东欣康祺医药(以下简称欣康祺)因涉嫌非法集资于年底被立案调查,该案对新华制药冲击很大02012年3月15日,新华制药披露,截至目前,欣康祺及其关联方尚欠公司货款6073.17万元,对方经营出现异常、资金链断裂,可能对公司资金回笼产生较大影响。

三、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审计关系理论分析

审计关系反映审计委托人、被审计人和审计人三者之间的委托和审计与被审计关系或鉴证与被鉴证之间的关系。内部控制审计是独立于年报审计的新兴审计类别,与年报审计一样同属于审计鉴证范畴,具有审计鉴证三方面关系人,见图1。两者在最终目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具有一致性或相近性,但是,在具体目标、保证程度、评价要求、报告类型和内容等方面有别于年报审计。据此,内部控制审计和年报审计可由审计委托人分别委托不同的审计师分别开展审计,也可委托同一家审计师同时开展审计即整合审计,最终独立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年报审计报告。

四、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诞生

新华制药应收账款前五名的一重要客户的消失。根据中国资本证券网显示,2009年,欣康祺(其经营方式为批发,经营范围为中成药、化学药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品等)为新华制药第一大客户,共向新华制药采购18147万元商品,占其营收总额的7.94%;2010年,欣康祺为新华制药第二大客户,共向新华制药采购11039万元商品。但在2010年末,新华制药应收账款前五名单位里并没有欣康祺(第五名为pepSiCoLaSaLeS&DiStRiBUtion欠款金额为609万元,占其营收总额的4.22%。)

2011年中期,欣康祺为新华制药第五大客户,共向新华制药采购1999.1万元,占其营收总额的1.31%。2011年中期,新华制药应收账款前五名单位里也没有欣康祺(第五名为新华制药寿光有限公司,欠款金额为898.8万元)。

2012年3月15日,新华制药董秘办工作人员向中国资本证券网表示,与欣康祺终止业务是在公司发现其有资金断裂的迹象时,应该是在2011年底,目前欣康祺已经停止经营,在2011年上半年公司与欣康祺的业务就已经减少了。但公告显示,欣康祺及其关联方欠其货款总计6073.17万元,且欣康祺并未出现在新华制药2011年中报应收账款前五名单位中,所以新华制药2011年下半年向欣康祺销售商品不会少于5174.37万元(6073.17898.8=5174.37)。既然在2011年上半年仅向欣康祺销售了1999.1万元(2010年中期为4314.5万元),销售商品已经大幅减少,但2011年下半年向其销售商品的金额又大幅增加了,这其中必有蹊跷。

根据调查,新华制药2011年年末的总资产为30.04亿元,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29.38亿元,净利润为0.76亿元。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对2011年财务报告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

同年2011年,新华制药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自我评价的结论为内部控制失效;新华制药聘请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信永中和”)对其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02012年3月23日,新华制药被信永中和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该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的“导致否定意见的事项”段和“审计意见”段如下:

四、导致否定意见的事项

重大缺陷是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一项控制缺陷或多项控制缺陷的组合。

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存在如下重大缺陷:

1.新华制药下属子公司山东新华医药贸易有限(以下简称医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对多头授信无明确规定,在实际执行中,医贸公司的鲁中分公司、工业销售部门、商业销售部门等三个部门分别向同一客户授信,使得授信额度过大。

2,新华制药下属子公司医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规定对客户授信额度不大于客户注册资本,但医贸公司在实际执行中,对部分客户超出客户注册资本授信,使得授信额度过大,同时医贸公司也存在未授信的发货情况。

上述重大缺陷使得新华制药对山东欣康祺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康祺医药)及与其存在担保关系方形成大额应收款项60,731千元,同时,因欣康祺医药经营出现异常,资金链断裂,可能使新华制药遭受较大经济损失。2011年度,新华制药对应收欣康祺医药及与其存在担保关系方货款计提了48,585千元坏账准备。

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为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提供合理保证,而上述重大缺陷使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失去这一功能。

新华制药管理层已识别出上述重大缺陷,并将其包含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上述缺陷在所有重大方面得到公允反映。在新华制药2011年财务报表审计中,我们已经考虑了上述重大缺陷对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影响。本报告并未对我们在2012年03月25日对新华制药2011年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产生影响。

五、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由于存在上述重大缺陷及其对实现控制目标的影响,新华制药于2011年12月5旧未能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相关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注册会计师:唐炫

中国注册会计师:薛更磊

中国北京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三日五、对新华制药公司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分析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为什么敢出具在中国证券市场中第一个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呢?它所认为的新华制药的内部控制主要存在两大重要缺陷是否足以导致出具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一)新华制药下属子公司山东新华医药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医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对多头授信无明确规定,在实际执行中,医贸公司的鲁中分公司、工业销售部门、商业销售部门等三个部门分别向同一客户授信,使得授信额度过大,是否违背了内部控制的要求?

“授信”一词是指商业银行向非金融机构客户直接提供的资金,或者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赔偿、支付责任做出的保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透支、各项垫款等表内业务,以及票据承兑、开出信用证、保函、备用信用证、信用证保兑、债券发行担保、借款担保、有追索权的资产销售、未使用的不可撤消的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简单来说,授信是指银行向客户直接提供资金支持,或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的信用向第三方作出保证的行为。在本案例中,医贸公司的鲁中分公司、工业销售部门、商业销售部门等三个部门分别向同一客户授信,使得授信额度过大。显然,新华制药的子公司医贸公司其企业内部显然没有进行有效、合理、及时的信息沟通,才会导致其三个部门同时对一家公司授信,从而导致授信额度过大,进而承担了较大的风险。而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五要素之一,是指在人员能够履行责任的方式及时间范围内,识别、取得和报告经营、财务及法律遵守的相关资讯的有效程序和系统。这包括最高层将与控制有关事宜重要性及个人担当的角色向下级传达、向上级汇报重要信息的渠道以及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保持有效沟通。CoSo报告认为,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企业须按某种形式在某个时间之内,辨别、取得适当的信息,并加以沟通,使员工顺利履行其职责。

可见,信息与沟通能够在减少出现误解的可能性,从而达到控制风险,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但是新华制药在内部控制制度对多头授信无明确规定,且存在多头授信,说明新华制药案例中信息与沟通是无效的,而信息与沟通无效既是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迹象之一,同时也构成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所以,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在新华制药2011年度内部控制报告中披露的医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对多头授信无明确规定,在实际执行中,多头授信导致授信额度过大构成其出具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理由。

(二)新华制药下属子公司医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规定对客户授信额度不大于客户注册资本,但医贸公司在实际执行中,对部分客户超出客户注册资本授信,使得授信额度过大,同时医贸公司也存在未授信的发货情况,这是否影响内部控制?

据2011年报显示,山东欣康祺医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180万元,而截至2011年12月31日,医贸公司应收欣康祺医药4060.6万元,同时还应收与欣康祺存在担保关系的华邦医药979.6万元,百易美医药399.6万元,山东药材高新分公司334.3万元,以及新宝医药299.1万元,合计6073.1万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医贸公司应收欣康祺医药4060.6万元大于其注册资本2180万元,不符合医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规定的对客户授信额度不得大于客户注册资本这一规定,违反了内部控制的要求。

以此同时,医贸公司也存在未授信的发货情况,说明公司内部除了存在信息与沟通方面的不足外,监督也是有问题。而且新华制药在得知欣康祺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下才在2011年度按80%比例计提坏账准备,计提坏账准备金额合计4858.5万元,说明医贸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缺陷,这足以说明公司内部的风险评估方面也是有问题的。而我们知道,内部控制五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风险评估并非一个理论过程,而且常常对企业的整体成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有效的监督能够及时、有效地识别出控制失败或控制缺陷,并报告给那些对控制负责的员工或高层管理人员,以及时实施纠正措施。如果监督无效,就难以保证内部控制有效运行,正因为如此,CoSo专门了《内部控制体系监督指南》。可见,医贸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及其重大的缺陷,内部控制是无效的。

新华制药下属子公司医贸公司在以上两个内控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同时,作为母公司的新华制药的内部控制也是问题多多。首先,新华制药2011年年报显示,2011年年初企业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0.31亿元,年末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额骤升至5.45亿元,占应收账款总额的17.2%,主要是新华制药在事发后才对坏账进行大额补提。说明新华制药的风险意识很弱,在信用销售前没有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才导致问题的发生。其次,下属子公司医贸公司的鲁中分公司、工业销售部门、商业销售部门等三个部门分别向同一客户授信,使得授信额度过大及对部分客户超出客户注册资本授信,使得授信额度过大,同时医贸公司也存在未授信的发货情况。说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内部监督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同时在信息与沟通方面母子公司更是存有重大不足,才导致此事件的发生。母公司新华制药应该对其内部控制进行整改以加强公司的内部控制。

所以,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在新华制药2011年度内部控制报告中披露的新华制药下属子公司医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规定对客户授信额度不大于客户注册资本,但医贸公司在实际执行中,对部分客户超出客户注册资本授信,使得授信额度过大,同时医贸公司也存在未授信的发货情况构成其出具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理由。

(三)多个重大缺陷与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关系

陈武朝(2012)指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第22条列出的表明内部控制可能存在重大缺陷的迹象包括:注册会计师发现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舞弊;企业更正已经公布的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发现当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内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未能发现该错报;企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无效。此案例的财务报表中在内部控制方面已经披露了该重大错报。同时,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17条规定:“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导致企业严重偏离控制目标。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其严重程度和经济后果低于重大缺陷,但仍有可能导致企业偏离控制目标。一般缺陷,是指除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缺陷。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具体认定标准,由企业根据上述要求自行确定。”在新华制药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中的非财务报告缺陷方面,从定性方面说,符合重大缺陷的条件是:具备合理可能性及导致公司部分业务能力丧失,危及公司持续经营、具备合理可能性及导致重大的财务损失以及具备合理可能性及导致负面消息在全国各地流传,对企业声誉造成重大损失。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在新华制药2011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披露的上述两个缺陷中涉及了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三个要素,构成了重大缺陷的条件。所以,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对新华制药2011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出具否定意见是合理的。

(四)同一时期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与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关系

从新华制药披露的2011年年报中,我们可以获知,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效果及独立董事、监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均提到了新华制药在报告期内新华制药全资子公司山东新华医药贸易有限公司对客户授信额度过大导致较大经济损失,公司未能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相关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还披露了公司内控存在的重大缺陷及整改情况。但是,同期的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不同于内控审计的否定意见,而是无保留意见,表明尽管内控存在重大缺陷,但并非意味着财务报表存在未调整的重大错报,说明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为非标意见,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不一定为非标意见。反之,如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为否定或非标,那么内控一定存在重大缺陷,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非被内部控制所控制,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必定为非标审计意见。也即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为非标,内部控制审计一定为非标意见。

(五)前后期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关系

前期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好坏会对后期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产生影响,当前期出具了非标内控审计意见,就会引起注册会计师对该企业内控的关注度,对内控的审计将会比较严格和慎重,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就会增加,以至于后期的内控审计意见也会相应根据前期的审计结果而仔细斟酌;当前期出具的是标准无保留内控审计意见,这将给注册会计师一个良好的信号,在对企业内控审计时相对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就会比较少,后期的内控审计意见也相对更为乐观。同时,当后期的审计意见出现非标内控审计意见类型时,会促使注册会计师关注前期的内控审计意见,乃至去核查前期内控审计意见的合理性,从而判断企业在内控方面是否存有问题以及注册会计师是否存在失职行为。就新华制药2011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为否定意见,不难推断这些内控重大缺陷是否早已存在于2010年或之前的内部控制中,进而质疑新华制药2010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适当性。

六、否定意见审计报告的利益相关方分析

从新华制药2011年度内部控制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书中可知企业和注册会计师分明对内部控制负有责任。企业的责任体现在: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并评价其有效性是新华制药董事会的责任。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体现在:注册会计师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进行披露。

否定意见审计报告对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马燕(2012)认为,马后炮难掩严重失职,出现如此“人祸”,新华制药2011年的内控审计必然不能轻易过关。但真正出事后,信永中和才出具内控否定意见,如此马后炮不禁令人起疑。甚至有会计师行业人士说,内控工作的问题一般都不是短时间内存在的,如果公司的内控制度并没有发生变化,此前的审计工作中不可能毫无察觉,新华制药内控制度的重大缺陷此前一直没有审计出,而在否定意见报告书中信永中和在内控审计报告中辩称,内部控制具有固有局限性,存在不能防止和发现错报的可能性。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对控制政策和程序遵循的程度降低,根据内部控制审计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风险。这都是不对的,审计就是发现潜在的风险,上市公司的内控审计是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制度的缺陷没有审计出来,绝对是事务所的责任。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是事务所的严重失职。

否定意见审计报告对新华制药公司的影响:上述重大缺陷使得新华制药对山东欣康祺医药有限公司及与其存在担保关系方形成大额应收款项60731千元,同时,因欣康祺医药经营出现异常,资金链断裂,可能使新华制药遭受较大经济损失,大额应收账款60731千元或成坏账打水漂了。截止2012年4月26日,2012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减少近五成。公司26日公布一季报显示,1~3月实现营业总收入7.70亿元,同比下降8.7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78.61万元,同比下降48.91%。对于内部控制出现了重大缺陷,新华制药已经注意到,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在2011年年报中,针对报告期内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公司通过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增大检查力度等相应措施进行了整改:对子公司控制方面,针对子公司内控制度中缺少多头授信的规定及内控制度执行不严导致对客户授信额度过大造成损失的问题,公司修订印发了《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信用风险管理办法》,对多头授信做出明确规定,并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以防形成新的因授信额度过大导致的信用风险。

否定意见审计报告对投资者的影响:当这份内部控制否定审计意见一出,次日,公司的股价就受到了影响,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公司的股价从2012年3月23日之后便一直呈现出一个下降的趋势。

七、该案例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启示

公司审计意见篇5

【关键词】审计意见;影响因素;Logit回归

一、引言

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财务报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对所审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而作出的合理保证。审计意见的不同类型反映了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的独立性和对审计风险的谨慎程度,综合体现了审计质量。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不仅反映了注册会计师所承担的责任不同,审计的质量不同,而且极大地影响着报告使用者,尤其是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截至2010年3月15日,我国a股市场共有1762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08年年报,110家公司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占全部上市公司的6.24%。在非标准审计意见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有75份,占非标准审计意见总数的68.18%;保留意见为16份,占非标准审计意见总数的14.55%;无法表示意见的有19份,占非标准审计意见总数的17.27%。非标准审计意见对判断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是否具有真实性、合法性和公允性至关重要,而且在不同程度上表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存在一定的问题,能够提醒报表使用者谨慎使用报表资料。

究竟什么样的上市公司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曾有很多文章对此进行过研究,但尚未达成共识。本文结合2008年度财务报告的相关数据,对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以找出影响审计意见类型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并进一步说明各变量与审计意见的关系,从而使财务报告使用者更加准确地理解审计报告。

二、文献回顾

Charles和Stanley(1996)研究表明,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规模与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有相关关系。客户的资产规模越大,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也越大。李淑华(1997)的研究表明,被审计公司的经营状况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密切相关,存在财务危机的上市公司有显著较大的可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朱小平、余谦(2003)从公司的管理层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佳需粉饰财务报表以操纵利润的角度,提出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受公司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上市公司年限、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等因素与公司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负相关;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规模、现金流量比率、存货占总资产的比率等因素与公司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正相关。方军雄等(2004)研究表明,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时十分关注客户的风险程度,越是其出现亏损,资产负债率和股东占款比重越高,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大。蔡春等(2005)的研究证明,上市公司是否St是影响审计意见的主要因素。上述研究大都是从公司特征的某一方面寻找与审计意见类型的联系。本文从上市公司内部管理的角度综合考虑,重新建立了回归模型,探讨公司内部管理与审计意见类型的关系。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由于企业的内部管理直接反映在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上,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就直接反映了公司内部管理的质量,所以财务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审计意见类型。出现财务危机的上市公司更加具有进行盈余管理和操控的动机,而注册会计师发现其不当行为,并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本文将以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作为客户财务状况的衡量指标。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较差时,管理当局会有一定的压力,公司可能会有潜在的财务危机。这样,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本次审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上年审计意见类型,如果上年客户已经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则本期注册会计师会高度谨慎;如果影响上期审计意见类型的因素本期未消失且仍然对本期报告有重大影响,则会在本期反映出来。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本文提出6大假设:

H1:上市公司为St公司容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H2:公司亏损容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H3:财务风险大、偿债能力低的公司容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H4:流动性较差的公司容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H5:经营效率低、盈利能力较差的公司较容易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

H6:上年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本期再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大。

四、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本文采用Logit回归模型研究上述因素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并得出研究结论。在查阅了全部沪深两市a股1762家上市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之后,剔除了特殊行业的上市公司、没有被出具审计意见的和部分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最终得到1555家样本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的数据。所有数据均来自清华金融研究数据库。本文数据处理采用的工具是eviews4.1。

(一)定义变量

1.被解释变量

ao:审计意见类型。若公司的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则ao=1,否则ao=0。

2.解释变量

(1)St:上市公司是否是St/pt公司,是St/pt公司,则St=1;否则St=0。

(2)LoSS:是否亏损。当公司亏损,则LoSS=1;否则LoSS=0。

(3)aLR:资产负债率,即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指标既反映了公司的偿债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公司资本结构的稳定性。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越高,偿债能力越差,持续经营能力也越差。

(4)CR:流动比率。其直接反映公司的偿债能力。一般认为,流动比率越低,表明公司的偿债能力越低。

(5)tta:总资产周转率。该指标考察企业资产运营效率,体现了企业经营期间全部资产的流转速度,反映了企业总资产的利用效率和管理质量。一般地,该数值越大,表明企业总资产周转速度越快,资产利用效率越高,销售能力越强。

(6)aoLaSt:若公司前一年的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则aoLaSt=1;否则aoLaSt=0。

(二)模型设计

基于已有的研究文献,并针对这些研究的缺陷,考虑以上变量的因素,设计了以下Log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模型的表达式为:

ao=α+β1×St+β2×LoSS+β3

×aLR+β4×CR+β5×tta+β6×aoLaSt+μ(μ为随机误差项)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表1)

(二)变量相关性检验(表2)

本文对模型的各变量进行相关分析(表2),结果表明:

是否St与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是否亏损、前一年审计意见类型与审计意见相关性较强。流动比率、总资产周转率这两个变量与上市公司的标准审计意见负相关;资产负债率与审计意见相关性较弱。

各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表明:是否St与是否亏损之间具有较显著的正相关性。这说明,St公司一般盈利水平不佳。是否St与前一年审计意见类型两个变量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性。除此之外,其他各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3―0.3之间,相关关系较弱。

(三)Logit回归分析(表3)

本文通过logit回归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表3),检验结果表明:大多数自变量对审计意见有显著影响。

是否St这个变量在1%以内显著,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这表明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由于财务状况差等情况,更容易引起注册会计师的注意。公司是否被St是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上市公司管理状况的客观评价。上市公司被St,说明其财务状况较差,大多数已经陷入财务危机,在经营管理上存在较大隐患,面临被摘牌的风险。而St公司为了尽快摘星,更有可能作出各种违规行为来粉饰财务报表,以维护其上市资格,因而公司的固有风险较大。一旦上市公司由于违规而被证监会或证券交易所处分,注册会计师便会提高审计时的谨慎性,更有可能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由此可见,注册会计师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则有很大的可能性发表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假设1成立。

是否亏损这个变量在1%以内显著,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假设2成立。

资产负债率这个变量在10%以内显著,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正相关。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反映了公司的财务风险,资产负债率与审计意见正相关的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越高,长期偿债能力越差,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越大,被审计单位就越有可能粉饰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风险就越大,注册会计师出于规避风险的目的,越有可能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检验发现,流动比率这个变量在5%以内显著,与非标准审计意见负相关,总资产周转率这个变量在1%以内显著,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显著负相关。总资产周转率是衡量公司资产管理能力的定量化指标。总资产周转率体现了企业对其资产的经营管理效率。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运行效率越好,得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小。总资产周转率与非标准审计意见负相关,这说明注册会计师较关注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当上市公司的资产周转率较低时,说明资产周转速度较慢,利用效率低,营运能力较差,注册会计师将更倾向于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假设4、假设5成立。

上市公司上一年度审计意见类型这个变量在1%以内显著,对本年度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显著正相关。表明上年的审计意见所反映出来的公司在企业管理上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进而影响了本年度的审计意见。而上年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客户在本年度再次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几率很高,这是由于在本期很可能仍然存在影响上年审计意见的重大事项,并且构成重大影响。假设6成立。

六、研究结论及局限

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上市公司是否是St/pt公司、是否亏损、流动比率、总资产周转率及上年度审计意见对于公司获得的审计意见类型具有很大影响。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显著影响审计意见,表明注册会计师对审计风险的防范意识得到加强。衡量上市公司管理质量的财务指标对审计意见类型有着显著影响。对上市公司的审计源于对公司管理过程的审计,为了得到公司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合法地表达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需更加关注管理质量对公司的影响。而本文也由此找到了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与审计意见的理论联系。

本文仅研究2008年上市公司的年报财务数据,检验的时间跨度为一年,且由于我国审计市场的发展尚不完善,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因素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该研究结论仅能为现行研究提供参考。本文将进一步扩大样本的时间跨度,为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因素分析提供进一步证据。

【参考文献】

[1]Charlese.Jordan,StanleyJ.Clark.anexaminationofauditReportingforaccountingprinciplesChanges.JournalofappliedBusinessResearch.1996(3).

[2]李淑华.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审计意见之实证研究――统计特征及其信息涵义[J].中国内部审计,1998(8).

[3]朱小平,余谦.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与审计意见类型相关性的实证检验[J].中国会计评论,2003.

[4]方军雄,洪剑峭,李若山.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和启示[J].审计研究,2004(6).

公司审计意见篇6

【关键词】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审计意见

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编制,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公正评价。而审计意见类型的形成不仅仅取决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本身,还受诸多因素影响。本文以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相关资料,探究公司经营业绩与审计意见相关性的关系。

一、近三年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

表12009—2011年审计意见类型表

审计意见类型2009年2010年2011年

份数比例%份数比例%份数比例%

标准意见151493.23165593.29201194.46

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754.62874.90864.04

保留意见181.11130.73251.17

否定意见00.0000.0000.00

无法表示意见171.05191.0770.33

合计1624100.0017741002129100

数据来源: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

从上表可以看到,2009-2011年上市公司被出具审计意见的公司数量逐年递增,被出具非标准意见逐年递减,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为6.77%、6.71%、5.54%。

二、实证过程

(一)研究假设

为了控制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必然会非常关注公司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特别是持续经营能力。通常,公司经营业绩会影响审计意见类型。经营业绩主要体现在公司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等方面。本文提出下面的假设:

:公司经营业绩影响审计意见类型,不同审计意见类型的公司经营业绩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经营业绩差的公司更容易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

:处于财务困境的公司更有可能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并且更容易被出具比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更严重的审计意见。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2009-2011年被出具审计意见的沪市a股上市公司。由于部分样本公司披露的信息缺失以及金融行业的特殊性,本文以剔除这部分公司后得到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本文所使用的财务指标及审计意见类型的信息来自巨潮资讯网、锐思数据、上市公司年报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数据处理使用eXCeL2007,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回归分析使用的是SpSS17.0.

(三)模型的设计和变量选择

本文将使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意见作为因变量,同时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选择反映公司经营业绩的财务指标作为自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

本文构建的基本模型如下:

其中:是常数项;是残差项。

模型中各变量的含义如下:

1.因变量

op表示审计意见类型,当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时,op值取1;当上市公司被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时,op值取0。

2.自变量

: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反映了上市公司规模;epS:每股收益,税后净利润与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本总数的比率;Roa: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与总资产的比率;Roe: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与股东权益平均余额的比率;CR:流动比率,流动负债与流动资产的比率;DeBt:资产负债率,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taR: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与总资产平均余额之比;St:虚拟变量,如果当年上市公司被冠以St或St*,则为St=1;否则,St=0。

本文选择的财务指标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获利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以及偿债能力,基本上能够说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

(四)相关及回归分析

1.描述性统计

从下表可以看出,无论是财务指标的平均值还是标准差,基本上都是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公司优于标准无保留的审计公司。

表2非标审计意见公司和标准审计意见公司自变量的均值和标准差比较

解释

变量均值标准差

非标公司标准公司非标公司标准公司

Ln(ta)20.780122.06210.82381.2978

epS-0.04450.37920.28000.4812

Roa-2.05054.36307.63866.6367

Roe-228.166614.5011978.1451101.9426

CR1.22871.57221.26801.3976

DeBt62.068552.794024.700918.5334

taR0.566344.76720.4142680.9285

St0.53130.04200.50700.2008

由于所有变量都不顾从正态分布(K-S检验的p值都小于0.05),所以本文采用mann-whitney秩序和检验法,以0.05作为显著性水平,对非标准意见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指标和标准意见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指标的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经营业绩财务指标的单变量检验p值都为0.000,其值远远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公司经营业绩财务指标与审计意见类型有很好的相关性。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与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公司的财务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即财务指标影响审计意见类型,部分验证了研究假设。

但是,上述分析只能够简单的说明公司经营业绩影响审计意见类型,并不能够说明各个财务指标对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的具体影响情况。

2.关性检验

在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进行回归之前,首先要检验模型关于自变量的假设是否是恰当的。各个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如下表:

表3各变量相关系数矩阵

opinionLn(ta)epSRoaRoeCRDeBttaRSt

opinion1-.188*-.168**-.181**-.213**-.047.094**-.013.392**

.000.000.000.000.172.006.714.000

Ln(ta)-.188**1.329**.111**.050-.149**.248**.011-.247**

.000.000.001.151.000.000.757.000

epS-.168**.329**1.591**.121**.042-.073*.012-.256**

.000.000.000.000.223.035.726.000

Roa-.181**.111**.591**1.227**.110**-.246**.024-.346**

.000.001.000.000.001.000.490.000

Roe-.213**.050.121**.227**1.011-.084*.002-.112**

.000.151.000.000.741.014.954.001

CR-.047-.149**.042.110**.0111-.544**.020-.068*

.172.000.223.001.741.000.565.048

DeBt.094**.248**-.073*-.246**-.084*-.544**1-.063.114**

.006.000.035.000.014.000.068.001

taR-.013.011.012.024.002.020-.0631-.015

.714.757.726.490.954.565.068.667

St.392**-.247**-.256**-.346**-.112**-.068*.114**-.0151

.000.000.000.000.001.048.001.667

注:*、**分别表示相关系数在0.1、0.05的显著水平上有效

从表3可以看出:Ln(ta)、epS、Roa、Roe、CR、DeBt、taR、St指标都与审计意见类型相关;其中DeBt和St则与审计意见类型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的系数分别为0.094和0.392;Ln(ta)、epS、Roa、Roe与审计意见类型呈显著的负相关(下转第266页)(上接第264页)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188、-0.168、-0.181、-0.213,而CR、taR与审计意见类型的相关系数为-0.047和-0.013,相关性较弱。上述结果综合表明经营业绩良好、获利能力较强、资产管理效率越高的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低。

3.ogistic回归分析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各个经营业绩财务指标与审计意见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采用Logistic模型对各个自变量与审计意见类型进行回归分析,从而判断各个自变量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程度以及影响方向。回归分析中的两组样本分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公司的财务指标和非标准意见公司的财务指标。

表4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BS.e.waldSig.exp(B)95.0%C.i.foreXp(B)

LowerUpper

Lnta-0.8650.3476.2320.0130.4210.2130.830

epS-3.7272.4892.2430.1340.0240.0003.160

Roa0.3160.1236.6430.0101.3721.0791.745

Roe-0.0730.0521.9860.1590.9300.8411.029

CR-0.9080.4693.7570.0530.4030.1611.010

DeBt-0.0050.0200.0660.7970.9950.9571.035

taR-2.3360.50821.1190.0000.0970.0360.262

St1.7550.6846.5890.0105.7861.51522.105

Constant19.7997.1507.6680.0064.0e+08

modelChi-square170.56

nagelkerkeRSquare0.664

模型的判别率0.975

当wald值越大,p值越小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越大,其中影响较大的自变量有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总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总资产周转率以及St指标。可以看出Lnta与审计意见类型显著负相关,说明上市公司资产规模越大,被出具标准性无保留意见的可能性越大;epS与审计意见类型负相关,说明每股收益越高,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小,但其相关性并不显著;Roa与审计意见类型呈显著负相关;Roe与审计意见呈负相关,但其显著水平较低;CR与审计意见类型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taR与审计意见类型呈高度的负相关。上述结果说明公司经营业绩影响审计意见类型,不同审计意见类型的公司经营业绩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经营业绩差的公司更容易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假设1得到支持。St指标与审计意见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公司处于财务困境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大,假设2得到部分支持。

三、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多元统计回归模型研究了公司经营业绩与审计意见类型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影响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不同审计意见类型的上市公司,其经营业绩存在显著差异,经营业绩越好的公司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小,经营业绩较差的公司更容易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同时,研究结果还表明处于财务困境的公司更有可能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

参考文献:

[1]白宪生,高月娥.关于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对非标准审计意见影响的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9(6).

[2]贺颖.审计意见影响因素实践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0(2).

公司审计意见篇7

【关键词】非标准审计意见;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

截至2008年4月30日,我国a股市场共有1551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07年年报,117家公司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以下简称“非标意见”),占全部上市公司的7.54%。在非标意见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有88份,占非标意见总数的75.21%;保留意见为15份,占非标意见总数的12.82%;无法表示意见的有14份,占非标意见总数的11.97%。非标意见对市场评判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公允性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且不同程度地表明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存在一定的问题,提醒使用者需谨慎使用会计报表资料。因此,对上市公司非标意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假设

李淑华的研究发现,资产规模小、盈利能力较低、流动性较差的上市公司较容易收到“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朱小平、余谦的研究显示,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与公司收到非标意见的概率负相关,现金流量比率等因素与公司收到非标意见概率正相关。唐跃军、左晶晶依据2000—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验证了非标意见与年报披露迟滞的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司的资产规模、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效率等情况,给审计师判断审计风险提供了依据。www.133229.Com因此,人们有理由认为,这些因素会影响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

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及理论分析,本文提出5大假设(h):

h1:经营效率低、盈利能力较低的上市公司比较容易收到非标意见。

h2:资产规模与上市公司收到非标意见的概率负相关。

h3:债务杠杆高、流动性较差的公司容易被出具非标意见。

h4:总现金流量金额与公司收到非标意见的概率负相关。

h5:被出具非标意见的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存在显著的时间迟滞。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笔者选取2004—2007年连续4年被出具非标准意见的43家a股上市公司,剔除数据缺失的10家公司,将余下的33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同时选择同一行业被出具标准意见的33家公司作为控制样本。研究所需的相关数据来自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ccer数据库及巨潮资讯网,并经过逐一同时,笔者对所选取审计意见的统计数据与中国证监会公布的统计数字进行了核对,以确保其准确性。本文的数据处理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

三、研究方法与变量设计

(一)研究方法

笔者以连续4年被出具非标意见的33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别从公司的规模、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效率等方面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在选取研究样本和配对样本时已经考虑了公司年报披露的时间、公司的行业和规模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因此研究中另外再选取每股收益、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5个关于财务状况的指标作为解释变量,以控制其他变量对测试假设可能产生的干扰。

(二)变量设计

1.被解释变量。笔者以op表示审计意见,op=1表示非标意见;op=0表示标准意见,意味着审计师认为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不存在重大错报且不存在取证限制。

2.控制变量。企业资产规模也会对审计意见造成影响。资产规模小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薄弱,而且往往容易面临能否持续经营和经营失败的问题,因此比较容易被出具非标意见。笔者以ta表示总资产,取自然对数(即lnta=x1),预期上市公司规模与非标意见负相关。

3.解释变量。每股收益(x2)指标反映公司的获利能力,获利能力越差,盈余操纵动机越强烈,越容易被出具非标意见。本文预测每股收益对非标意见影响的估计系数为负值。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x3)可以作为企业业绩的预警信号,其相对信息含量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因此,笔者预测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与非标意见负相关。流动比率(x4)直接反映了公司的偿债能力。一般地,流动比率越低,说明公司的偿债能力越低,越容易被出具非标意见。本文预测该指标与非标意见类型负相关。资产负债率(x5)指标既反映了公司的偿债能力,又反映了公司资本结构的稳定性。资产负债率越高,公司的偿债能力越差,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也越差。本文预测该指标与非标意见类型正相关。总资产周转率(x6)是考察企业资产运营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体现了企业经营期间全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一般情况下,该数值越高,表明企业总资产周转速度越快,销售能力越强,资产利用效率越高。本文预测该指标对非标意见类型的影响的估计系数为负数。年报披露天数(x7)对审计意见有很好的预测作用,笔者以实际披露日期与当年资产负债表日的时距(天)作为审计意见的一个变量,并预测其与非标意见正相关。

(三)模型构建

笔者基于前面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文献,并针对这些研究的缺陷,设计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在模型设计方面,笔者基本参考了以前的研究,将审计意见作为因变量,以每股收益、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和年报披露天数作为解释变量,并加入一个控制变量,构成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估计模型的表达式为:

lnp/1-p=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β7x7+ε

其中,p为非标意见的概率。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从收集的数据可知各影响因素的平均值比较如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从被审计公司的资产规模看,标准意见组总资产的平均数为739467万元,高于非标意见组的99509万元,初步验证了假设2。从盈利能力看,标准意见组的每股收益的平均数为0.5,高于非标意见组的-0.6,说明盈利能力低的公司更容易引起会计师事务所的关注;标准意见组的总资产周转率平均数为1.12,高于非标意见组的0.42,从而验证了假设1。从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看,标准意见组的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平均数为0.96,明显高于非标意见组的-0.0625,于是假设4得到初步验证。从公司的偿债能力看,标准意见组的公司的流动比率平均数是1.49,而非标意见组的流动比率为0.85,流动比率是标准意见公司高于非标意见公司;标准意见的公司资产负债率平均数显著低于非标意见公司的306.15,因此假设3也得到初步验证。标准意见的公司报表披露时间距资产负债表日平均为84天,时间少于非标意见组的103天,假设5得到初步验证。

(二)逻辑回归结果

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系数值的符号均与预测的符号一致。上市公司的规模对审计意见不存在显著影响,虽然大公司治理结构一般优于小公司,但大公司审计风险高,审计成本和诉讼成本高。安然、世通等事件使审计师已经淡化了客户的规模优势。

总资产周转率与非标意见在0.01水平上负相关,这说明注册会计师较为关注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上市公司的资产周转率较低时,则预示着资产周转速度慢,利用效率低,公司的营运能力较差,这将使注册会计师更倾向于出具非标意见;资产负债率与非标意见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当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时,注册会计师则会认为公司长期偿债能力不佳,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因此更倾向于出具非标意见;每股收益和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与非标意见负相关,说明获利能力与财务困境是审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的重要考虑因素。假设1、3、4得到充分支持。

年报披露迟滞时间与非标意见显著正相关,绩差公司往往到4月底(法定截止日前夕)才披露年报。公司在年报盈亏的性质和数量上都表现出非比寻常的在意,需要在会计上进行“特殊的处理”,这自然容易招致非标意见。同时,为求得注册会计师的认同,公司与审计师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沟通,这又会影响到年报披露的时间,假设5得到验证。

五、建议及对策

(一)优化公司财务结构,降低审计风险

上市公司获得中长期资金主要依靠再融资,不仅途径单一,而且由于不断稀释股东收益,不利于公司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发行公司债券来募集中长期资金,从而优化资本结构和债务结构,提高流动比率,降低流动性风险,降低不必要的借贷成本支出;通过采取固定利息方式锁定未来资金成本,有效降低财务费用;拓展融资渠道,降低单纯依赖银行贷款带来的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提升股东权益收益,有利于实现股东利益与公司价值的最大化,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二)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内外约束机制

针对上述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要强化上市公司的独立性,使控股股东真正做到与上市公司人员、资产、财务分开,机构、业务独立,各自独立核算,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要求严格执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准则的权威性。同时,要对违反准则的行为进行严惩。要建立资本市场诚信原则及相关的法规,让上市公司大股东与经营者担负起诚信义务,这既是推进上市公司治理和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精髓所在,也是证券市场赖以存在的基础。对上市公司的治理的核心是规范大股东及董事会,特别是董事长的行为,应建立完善的法规,明确大股东等有关法人、董事长和其他主要经营人员所负诚信义务的具体内容与标准,规定在违反诚信义务时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而不仅仅是调整董事会的结构,增加独立董事或外部董事。在美国安然事件中,安然公司拥有多名独立董事,从董事会的结构看,应能达到有效的公司治理,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因此,只有对企业实施有效的约束机制,才能使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委托人利益最大化,使我国证券市场和审计行业规范、健康地发展。

(三)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提高年报披露的及时性

政府监管部门应制定相关措施,加强公司年报披露的及时性,应对被出具非标类型审计意见的公司和亏损公司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减少公司管理层为达到特定目的而故意推迟披露的机会,保护投资者利益,使其他信息使用者能够及时获取公司信息。此外,还可以结合国外实践及投资者对信息及时性的需求,考虑缩短年报的披露期限。美国、德国以及日本等国的年度报告披露期相对较短,为90天左右。考虑到年度报表需经审计以及定期报告披露的频率,本文认为我国将披露期限制在3个月内比较合适。

【主要参考文献】

[1]田利军.审计意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06).

公司审计意见篇8

一、财务困境的判断

一般来说,不管什么情况导致的财务困境,很少无前期迹象或征兆出现,有人称之为红旗或警讯。Stephena.Ross列举了一些典型事例:如股利减少、工厂关闭、亏损、解雇员工、高级主管的辞职、股票价格暴跌等。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一般把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Specialtreatment,简称St)作为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标志,用于提示投资者注意风险。St公司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司的财务状况出现异常,即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经审计均为负值或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因此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是判断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一种方法。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我们也可以通过Z指数(ZScore)模型来判断企业是否陷入财务困境及其程度。

1968年美国学者altman首次将多元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引入到财务危机预测领域,并对提出破产申请的33家公司和同样数量的非破产公司进行了研究,选取了五种财务指标,通过多元判别模型产生了一个总的判别分值,称为Z值,并依据Z值进行企业财务困境的预测,能实现破产前一年高达96.12%的预测精确度,该模型被称为Z指数(ZScore)模型:Z=1.2X1+1.4X2+3.3X3+0.6X4+0.999X5,其中Z为破产指数;X1是营运资本与总资产的比值,用于反映企业变现能力,一个企业若营运资本太少,将会使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或者出现短期偿债危机的情况;X2是累积留存收益与总资产的比值,用于反映企业的累计获利能力;X3是息税前利润与总资产的比值,用于反映企业当期获利能力,该指标主要是从企业包括所有者权益和负债在内的各种资金来源的角度,对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评价,因此它通常被作为衡量企业是否陷入财务困境的最重要依据之一;X4是股票市场价值总额与负债账面价值总额的比值,它用于测定企业的财务结构,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X5是销售收入与总资产的比值即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它是综合评价企业全部资产的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周转率越大,说明总资产周转越快,反映出销售能力越强。altman的Z指数模型将五种财务指标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和预测企业发生财务困境可能性,一般来讲Z分值越低表明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越大、程度越严重。根据altman的大量实证研究,得出了关于Z模型的经验判别区域:即当Z值小于1.81时,公司会在不久的几年内走向破产;而如果Z值大于2.99,则表明公司运作非常正常,不会出现财务困境;如果公司的Z值介于1.81到2.99之间,则是所谓的“灰色地带”,在这一区段内,公司的未来很难通过Z值进行推测,很可能发生破产,也很可能正常的运作下去。altman最初的模型要求公司要有上市交易的股票且必须是一家制造业公司。altman用了一个修正的模型使之能够用于非上市公司和非制造业公司,修正后的模型为Z=6.56X1+3.26X2+1.05X3+6.72X4,其中由于非上市公司的股票无市场价值,altman将X4指标修正为股票账面价值与总负债的比值。当Z值小于1.23,表明企业处于破产状态,当Z值介于1.23到2.90之间,则是所谓的“灰色地带”,而如果Z值大于2.90,表明企业处于非破产状态。

二、Z指数模型分析

根据2011年年报,笔者选取了St国商等50家St公司(涉及制造业、房地产、服务业等)的年度财务报告的数据,计算Z指数和修正指数并进行分析:

(一)总体分析在所选取的50家St上市公司中,Z指数和修正指数分析如下:Z指数小于1.81的公司有34家,占总数的68%;Z修正指数小于1.23的公司有28家,占总数的56%。分析表明这些企业的财务状况不同程度出现困境。如St华塑的的Z指数为-0.16、Z修正指数为-8.15,其财务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12月31日,St华塑累计未弥补亏损为86110.65万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为-11447.43万元,已资不抵债;流动负债高于资产总额9007.60万元,银行借款6544.61万元,其中已逾期涉诉的4884.61万元,表明St华塑已严重陷入财务困境,处于破产边缘。值得注意的是,有7家St上市公司在报告期内,通过实施重大的资产重组,但重组计划尚未实施完毕就确认了巨额重组收益,从而大大改善了Z指数指标,如果剔除巨额重组收益,Z指数小于1.81的公司占总数的80%以上。例如St盛润的Z指数为66.86,St盛润实施了重大资产重组,但重组计划未取得中国证监会等主管部门的必要审批,该公司确认了1462788548.58元的重组收益,如果剔除重大重组收益后Z指数为-6.09,因此该公司仍属于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这与注册会计师发表强调事项段无保留审计意见理由一致。上述分析表明我国以St制度作为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标志,与Z指数模型的计算分析后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见表1)

(二)Z指数与审计意见类型分析在Z指数小于1.81的34家St公司中,非标准审计意见占58.82%;在Z修正指数小于1.23的28家St公司中,非标准审计意见占67.86%。可见注册会计师对于财务状况陷入困境的St上市公司,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占了大部分。在非标准审计意见中,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占90%,未出现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见表2和表3)。

三、财务困境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

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是影响报表使用者合理决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如果企业在面临无法挽回的破产清算局面之前,在财务报告中对影响持续经营的重大因素进行充分的披露,各相关利益者就可以早日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少重大损失。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出现问题主要是财务方面出现困境导致的,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财会[2006]4号)第八条规定: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假设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主要包括: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无法偿还即将到期且难以展期的借款;无法继续履行重大借款合同中的有关条款;存在大额的逾期未缴税金;累计经营性亏损数额巨大;过度依赖短期借款筹资;无法获得供应商的正常商业信用;难以获得开发必要新产品或进行必要投资所需资金;资不抵债;营运资金出现负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大股东长期占用巨额资金;重要子公司无法持续经营且未进行处理;存在大量长期未作处理的不良资产;存在因对外巨额担保等或有事项引发的或有负债。

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对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的类型有显著影响,通过计算分析Z指数或Z修正指数,可以判断企业是否陷入财务困境及严重程度,从而使注册会计师注意到那些传统审计程序难以探测到的公司发生持续经营问题时表现出的财务状况问题,进而帮助注册会计师确定审计意见的类型。如果Z指数或Z修正指数高于标准,则企业的破产风险较小、财务状况较为乐观,在符合《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其他条件情况下,可以考虑出具标准类型的审计意见,反之考虑出具非标准类型的审计意见。

(一)财务困境与无保留意见若Z指数或Z修正指数高于标准,则注册会计师应当注意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是否已经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同时注意在审计过程中是否受到限制。如果认为财务报表符合下列所有条件,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1)财务报表已经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2)注册会计师已经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未受到限制。如St泰复的Z指数为98.51、Z修正指数为216.86,破产指数大大高于标准,破产风险小且符合审计准则相关规定,因而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值得注意的是如果Z指数或Z修正指数大大低于标准情况下仍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可能会使注册会计师面临诉讼等审计风险,如St珠江的Z指数为0.12、Z修正指数0.56,破产指数大大低于标准,其财务报告亦显示:截止2011年12月31日,该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373004748.20元,其中未分配利润为-693679376.16元、公司营运资金为-222114414.64元、扣除非经常性因素影响,公司近三年连续亏损。注册会计师对其年报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在审计报告中未增加强调事项段以提示报表使用者注意风险。Z指数大大低于标准,说明公司的财务状况已严重恶化,持续经营能力受到极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仍然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可能因此而面临投资者的诉讼,一定程度上因公司的财务困境而承担较大的审计风险。

(二)财务困境与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若Z指数或Z修正指数低于标准,那么注册会计师应当注意是否存在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情况或事项,被审计单位对此是否进行充分的披露。如果注册会计师经审计后发现存在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情况或事项,但被审计单位已经按照注册会计师的要求对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的事项进行了充分的披露,对于其他项目的审计也没有不符事项或已接受会计师的全部调整建议,其调整后报表已较为真实稳健,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以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强调事项段段内容仅用于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并不影响已发表的审计意见。如St朝华的Z指数为-60.18、Z修正指数为-129.59,大大低于标准,其财务报告显示:该公司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已连续三年亏损,截止2011年12月31日,该公司的净资产为-71805981.78元,该公司2011年度主要依靠非经常性收益实现盈利,原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已终止,公司已在其2011年度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了已经和将要采取的改善措施,但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尚处于筹划阶段,能否成功实施并最终改善持续经营能力仍然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基于上述理由注册会计师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三)财务困境与保留意见若Z指数或Z修正指数低于标准,那么注册会计师需要注意是否存在被审计单位全部或部分拒绝披露可能导致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披露,则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有关事项潜在影响的性质和范围以及在财务报表中的重要程度出具保留意见或其他意见。如St海龙的Z指数为-0.52、Z修正指数为-4.019,其财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止,该公司已连续两年亏损、资不抵债,且存在巨额债务和对外担保,可能无法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注册会计师认为上述事项产生的影响重大但不至于发表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因而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四)财务困境与无法表示意见若Z指数或Z修正指数低于标准,注册会计师需要注意是否存在可能导致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但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至于无法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此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如St银山Z指数为-19.58、Z修正指数为-67.49,大大低于标准,其财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St银山合并资产负债表反映的净资产为-83604.05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60.31%,财务状况极度恶化,严重资不抵债,公司的生产经营业务转变为资产租赁业务,租金收入远不足以抵偿当期费用,公司现金流量严重不足,无法偿还巨额债务,无法获得正常商业信用。公司管理层在其书面评价中表示,将积极寻求新的承租方、采取在条件成熟情况下与主要债权人就有关债务问题进行商谈、适时推进重组工作等多项措施改善公司财务状况。注册会计师认为无法取得充分、适当的证据以判断公司持续经营假设是否合理,因此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五)财务困境与否定意见若Z指数或修正指数大大低于标准,显示其财务状况严重恶化,可能存在巨额逾期债务无法偿还,此时注册会计师需要注意被审计单位编制的财务报表所依据的持续经营假设是否合理,如果认为被审计单位编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持续经营假设不再合理,而被审计单位仍按持续经营假设编制财务报表,则注册会计师应出具否定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

参考文献:

公司审计意见篇9

【关键词】深市;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

自从1997年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中首次出现拒绝表示意见(后改为无法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以后,盈利能力差、资产质量差、经营风险大、财务风险大以及市场风险大等成为获得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公司的基本特征,非标准审计意见昭示了上市公司所面临的经营困境和财务风险,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一般来说更有可能存在内部控制问题,财务报表往往存在更多的重大错报和舞弊风险。因此,及时对年报审计意见进行分析,对关注报表使用者的各方人士有重大意义。

一、2006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审计意见总体分析

2006年深交所621家a股上市公司中620家公司按期披露了年报。据统计,这620家公司中,551家公司被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占88.87%,69家公司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占11.13%,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二、2006年深市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具体分析

(一)有关带强调事项无保留意见的情况

1.涉及持续经营能力的不确定性。注册会计师对持续经营能力明确提出疑虑的公司有19家。这些公司普遍存在巨额担保、多讼、逾期债务问题,伴随着主业停顿、巨额亏损,公司面临十分被动的局面。如SSt光明、S*St亚华控股、S*St深泰、S*St重实、St星源、St兴发、SSt鑫安等。

2.有重大财务风险。在获得带强调事项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中,大多由于注册会计师认为该公司面临重大财务风险,而在强调事项中说明,提请报表使用者注意,如下列事项:连续亏损,主业萎缩,借款逾期,营业资金为负,主要经营性资产被冻结,资不抵债。如St太光、中科健公司、S*St中辽、S石炼化、S*St生化、S*St深泰、S*St炎黄、SSt东海等。

3.对公司经营业绩有直接影响的事项。(1)由于计提八项准备而对公司业绩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如新都酒店所投资的北京王府井利生项目(房产),因存在所有权缺失和无法行使租赁权,新都酒店于本年度对该项目计提了人民币5868万元的资产损失准备。(2)其他原因导致对公司业绩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如普宁市雷伊纸业有限公司尚未正常批量投产,该项目何时能正常生产受未来不确定因素影响;SSt星源,由于合作一方香港春风有限公司违约,没有付清征地补偿费,预计未来开发该项目存在一定风险,可能需要补交征地补偿费和拆迁费增加开发成本。(3)对公司经营业绩有直接影响的特殊关注事项。例如北京化二因涉及环保问题,其主业正处于转换过程中。

4.对大量诉讼案件提示关注。(1)担保诉讼。如由于亚华控股、S*St嘉瑞等为关联方提供巨额担保、诉讼产生较大的或有风险。(2)借款诉讼。如东北电气、S*St华塑。(3)租金诉讼。如鄂武高。(4)其他诉讼与纠纷。民事诉讼,如东方电子;刑事诉讼,如深圳机场;合同纠纷,如*St派神;股权纠纷,如新都酒店。

5.对公司具体会计处理事项的关注。例如佳纸股份2006年12月31日在工行佳木斯市分行的贷款账面数为38850万元,该款项系因工行佳木斯市分行贷款户在佳纸股份与佳纸集团之间未能分账管理造成的。

6.其他引起注册会计师重点关注的事项。(1)有关法律手续尚未办理完结的;(2)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合同。如*St派神、东北电气。

(二)有关保留意见(包括带强调事项的保留意见)的情况

1.因审计范围受到局部限制被出具保留意见的情况。(1)因对控股或参股公司的投资无法确认,而导致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无法确认的情况。如tCL、St南控。(2)由于对大股东大额债权坏账准备计提合理性无法确认,导致无法估计这些欠款能否收回的情况。如S三九,St科龙。(3)公司巨额亏损,无法估计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影响的情况。如S*St天发,S*St聚友,SSt长岭等5家公司。(4)因存在担保、诉讼等或有事项,以及股权转让等法律行为手续未办理完结,无法作出合理估计的。如S深物业、St科龙。(5)应收账款能否收回的不确定性。如湖北迈亚、四环药业。(6)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合理性无法确认。如S*St聚友、如意集团。(7)对债权债务真实性和完整性无法确认。如SSt长岭。

2.对公司财务处理存在异议。如长岭股份在编制汇总报表环节中,将“家电销售公司”的“其他应收款――厂内往来”借方余额与长岭股份本部“应收账款――应交销货款”贷方余额相抵销,由于未能提供相关的资料来证明上述科目存在对应关系及抵销后差额进损益的依据,致使注册会计师无法确认这一抵销方法的正确性。

3.重大会计差错调整的完整、准确性问题。深物业公司对短期投资进行清理,发现以前年度未入账的股票、基金等证券投资,对此作出重大会计差错更正。

4.受到司法部门调查或证监会检查,结论尚未明确的情形。承德帝贤针纺股份有限公司大股东王淑贤先生承诺以所持公司173604000股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29.49%)偿还债务,该股票已经全部被司法冻结。

(三)有关无法表示意见的情况

1.公司计提巨额准备,导致财务危机,注册会计师无法确认的情形。如S*St大通、朝华集团公司、S*St三农、S*St海纳等。

2.大额逾期借款及其相关诉讼和巨额担保引发的巨额连带责任风险。此类事项所占比例较高,有St远东、St创智、S兰光、丹东化纤等13家公司。

3.因控股或参股公司审计范围受限,导致对上市公司报表整体反映无法确认的情况。如*St本实,S*St东泰、S*St朝华等6家公司。

4.其他注册会计师无法表示意见的情况。(1)受司法部门调查或证监会等部门的检查,结论尚未明确的情况,如St东远和St创智;(2)巨额资金占用,如St威达、S*St海纳;(3)因公司上一年度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问题,如SSt星美;(4)财产权属问题。如S*St东泰、SSt星美。

三、2006年非标准审计意见情况综述

(一)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仍然较高,上市公司风险水平仍不乐观

2006年年报显示,共有69家公司被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占深市主板公司的11.13%。非标准审计意见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审计意见为35家,与2005年持平;保留意见由2005年22家下降到6家,但带强调事项段保留意见由2005年的7家上升到11家;而无法发表意见的仍高达18家,其中5家公司账面实现盈利,但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发表意见的审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主要集中于盈利能力差、资产质量差,财务、经营风险大,持续经营能力低的上市公司。2006年度非标准审计意见总体比例较2005年有所下降,说明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占用资金清欠以及相结合的资产、债务重组等行为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上市公司的状况,但从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来看,上市公司财务和经营风险仍处于高水平,资产质量尚无法令人乐观。

(二)亏损上市公司、S*St公司更易获得非标准无保留意见

2006年深市按期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共620家,亏损上市公司共76家,亏损面达12.26%,审计意见类型统计见表2。

在亏损上市公司中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占51.32%,与之相对应,若以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占11.13%,亏损上市公司的比例远高于所有上市公司。亏损上市公司中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有13家,占所有上市公司的72.22%。而保留意见10家,占所有上市公司的62.50%。也就是说,大部分的亏损上市公司更易获得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中,St、*St、SSt、S*St公司占了相当大比例,占59.21%。深市上市公司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有76家,其中S*St公司有22家,占28.95%,尤其是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公司几乎全部是S*St公司。

(三)违反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上市公司易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

我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导致财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有空可钻。例如2006年上市公司年报非标意见涉及滥用会计估计的比例很大,成为部分公司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报告的主要理由,有9家上市公司在审计意见中提到计提坏账准备充分性和合理性无法确认,如St东远、S*St大通、S三九等。滥用会计估计行为已不是新问题,但随着财政部相关会计准则的出台,上市公司通过债务重组、资产置换与非货币交易等行为来操纵利润的手法已经不可能。而会计估计主要在于公司的主观判断,一些公司利用计提多少不好具体规定这个灰色地带肆意进行巨额计提,从而对业绩造成重大影响。而注册会计师的意见并不能影响到公司对自身的“合理估计”,能做的只有出具非标意见以便免责。再有对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准确性以及测算所依据的假设存在疑问,也成为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比较集中的原因之一。

四、建议

(一)注册会计师应对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相关事项给予更多关注

注册会计师应对有重大财务风险,计提巨额准备,大额逾期借款及其相关诉讼和巨额担保引发的巨额连带责任风险等持续经营能力不确定性的上市公司重点关注,尤其对亏损上市公司,S*St公司更应提高警惕。这类上市公司昭示了所面临的经营困境和财务风险,一般来说更有可能存在内部控制问题,财务报表往往存在更多的重大错报和舞弊风险,更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二)进一步规范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审计意见的运用,细化出具审计意见方面的规定

因为笔者在分析2006年注册会计师对深市上市公司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时,发现注册会计师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意见不明确、不规范,个别注册会计师仍存在以强调事项段代替保留意见的情况。

(三)建立与完善相关体制制度,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

笔者建议建立与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体制,实行同业互查制度,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

【参考文献】

[1]吕先锫.注册会计师非标准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行业经验数据[J].审计研究,2007,(1).

[2]费爱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影响因素分析.统计与决策[J].2006,(11下).

[3]张志华,王致用.谈影响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的专门事项[J].财会月刊,2006,(4).

公司审计意见篇10

【关键词】审计准则;非标准审计意见;市场反应

独立审计准则又称独立审计标准,它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是衡量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标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分为标准审计意见和非标准审计意见。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经过了两次比较大的修订,1996年1月《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开始施行;2003年4月第一次修订;2006年第二次修订,并从2007年1月1日开始施行。

一、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有很多专家学者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来测量其市场反应。如陈龙春、郭志勇(2008)通过运用多元回归法和事件研究法等方法研究发现,市场对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具有显著的市场反应。张天西、黄秋敏(2009)对我国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在2003—2007年间的市场反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市场对上市公司被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报告会作出一定的市场反应。国外研究学者melumad和amir(1997)却运用m-Z模型研究市场对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反应时,得出上市公司出具的非规范和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对市场有显著性影响。Baskin(1972)是最早研究市场是如何对公司审计报告作出反应的学者,他指出市场对违反一贯性原则的财务报告没有显著的市场反应。David和Krishnagopal(2010)研究发现,投资者对被出具持续性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的上市公司给予较大的负面反应。

本文针对审计准则变革前后的实际情况,通过上市公司对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研究,为资本市场上决策部门、投资者、注册会计师行业和社会公众谨慎使用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信息提供决策参考。

二、模型实证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几次修订完善,反映了政府的监管体制逐步规范,本文从审计准则的变迁角度出发,在选择一段较长的时间跨度的基础上,研究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独立审计报告的市场反应,从而为审计准则的进一步规范化提供对策建议。

(二)研究假设

出具不规范或者不符合标准的审计报告,对上市公司是很大的一个负面消息,在得知这种消息的情况下,对于理性投资者而言,经过不同途径的扩散导致市场认为企业投资和经营存在风险,因此提出假设1。

假设1:不规范或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的出台前后对市场反应是负面的。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5—2004年间先后制定六批独立审计准则,共48项,标志着我国形成了独立审计准则体系。2006年,财政部再次了独立审计准则。这两次对审计准则的改革对资本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增加了风险导向审计准则,以规范企业风险控制。在独立审计准则中明确提出了风险导向对审计风险的控制,而不仅仅是对审计证据的关注。第二,对审计结论监管性明显加强。在最新的审计准则改革中明确提升了审计结论监管性的重要程度,使得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结论对企业财务说明具有说服力,对投资者和企业经营本身有效,使得对企业审计过程有必要实时监控。第三,提高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认可。审计准则的变迁进一步要求审计人员要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审计结论原则由谨慎性上升到怀疑执业度,即要求审计人员要以一种职业怀疑的态度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提高执业过程中的警觉性。第四,从企业外部市场看,审计市场更加趋于规范和严谨,提升了投资者对审计报告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使得资本市场对审计结论更加信任和关注,审计报告的这种变化与市场变化更加贴近。根据这种情况的出现,提出假设2。

假设2:市场对审计准则修订后的非标准审计报告比修订前非标准审计报告反应更为强烈。

根据上面两个假设建立超额收益估计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来验证。

(三)模型建立

1.超额收益估计模型的建立

(1)日超额收益率的公式如下:

(2)日平均超额收益率的公式如下:

(3)累计超额收益率的公式如下:

2.多元回归模型方程

上面建立的超额收益法还不能完整地解释审计准则变革前后的审计报告对上市公司市场反应的影响差异,因此,本文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添加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对审计报告进行实证分析来印证上市公司对市场产生反应的特征。

上面估计模型中:CaRi是不同股票的累计超额收益率;D1i是第一个虚拟变量(其中:i=0或1,0代表标准审计报告;1代表非标准审计报告);D2i是第二个虚拟变量(审计准则变革后的年份为1,否则为0);Si为上市公司年度每股收益:每股收益=净利润-总股数;Zi为总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期末总资产-期初总资产)÷期初总资产。

(四)模型中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样本来自2002到2010年间沪市a股中出具不规范或者不符合标准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数据资料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提出的审计报告,财务数据来自每个上市公司年报中的数据。

研究样本的筛选过程如下:一是研究样本是选取2002—2010年605个沪市a股上市公司中这8年间出具了非标准或非规范的审计意见报告;二是如果该上市公司连续停牌超过3天以上也剔除出研究样本,这样则剩下389个研究样本;三是对因出现不良事件而被出具有违规公告的上市公司也进行剔除,则剩余378个研究样本;四是对日收益率变化异常的上市公司也剔除,最终剩下333个符合研究要求的样本。

三、对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市场反应模型实证分析

通过自2002到2010年间符合研究样本的数据,采取超额收益模型方法进行计算,得出控制样本和研究样本的CaR均值变化趋势,如图1。

以上市公司出具审计报告当天为0点,时间范围为审计报告出具的前后15天为例,从图1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从-15天至-5天期间,控制样本与研究样本的CaR均值趋于平稳并且相差很小,但从-5天开始,对于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报告的研究样本CaR均值显著下降,CaR均值从-5天开始下降应该是由于审计报告信息泄露造成的,从而引发了该股票价格的下跌。为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分别对控制样本和研究样本进行了t检验,发现在(-15,15)范围内,控制样本CaR均值大于研究样本的CaR均值,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从而验证了笔者提出的假设1的观点。

根据审计准则变革的这两次历程,实证分析变革前后对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市场反应。对于2002—2004年的审计准则变革,本文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对(-15,15)和(-5,7)两个时间范围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结果如表1。

从表1结果得出,在2002—2004年第一次审计准则改革期间,研究样本中的变量对CaR均值显著性不强,对上文提出的假设2证明性不强。但是在2004—2010年期间,即第二次审计准则改革对研究样本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不论是在(-15,15)范围还是(-5,7)范围,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报告和审计准则改革对CaR均值显著性很强。得出的实证结论表明非标准审计报告对CaR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并且在(-5,7)范畴中更加显著,这说明在较短的时期内,审计报告传递的信息更为显著,如果把估计回归范围扩大,则向市场传递的信息变弱。

从这两次的回归结果(审计报告对CaR影响显著性变化)可以看出显示,审计准则的变革在第二次时市场对政策变化的反应更为灵敏,即假设2在审计准则第二次变迁过程中具有显著性。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1.通过分析2002—2010年沪市a股中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的333个研究样本对审计准则两次变迁的市场反应可以看出,伴随着审计准则的修订,审计报告对市场发挥越来越大的正面影响,相信对证券市场秩序的规范将起到重要作用。

2.从理论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有明显的负面效应,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的上市公司相比于出具标准规范的审计意见报告有更大的负面累计超额收益率。

3.审计准则变革背景下上市公司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对公司的股价波动具有更大的负面效应,说明投资者对审计报告的关注增加,更注重审计报告对企业的客观评价和审计意见。

总之,通过本文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笔者发现审计准则变革有助于证券市场和审计的规范,投资者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审计报告的意见。

【参考文献】

[1]龚光明,龚茂全.审计准则制定的制度变迁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7(9).

[2]梁杰,韩放,姜兴利,赵江涛.基于审计准则变迁的市场反应考察——来自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会月刊,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