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诚信活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57:16

科研诚信活动篇1

关键词:科研诚信教育;内涵;途径;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009-03

科研诚信教育是科研诚信建设的重要内容,掌握科研诚信教育是抓好科研诚信建设的中心环节。我国目前科研诚信教育仍是薄弱环节,科研诚信建设应从诚信教育抓起。揭示科研诚信教育的内涵,选择科研诚信教育的途径,深刻认识科研诚信教育的意义,是搞好科研诚信教育的前提。

一、科研诚信教育的内涵

科研即科学研究的简称。科学和研究是两个事物,科学,从知识的角度来说,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而从道德的角度来说,则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研究,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是从现象到本质及规律的探索过程。而从道德的角度来说,则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不能弄虚作假。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真实可信,没有假冒、没有篡改、没有伪造、没有剽窃。“科研诚信主要指科技人员在科技活动中弘扬以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崇尚创新、开放协作为核心的科学精神,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恪守科学道德准则,遵循科学共同体公认的行为规范。”科研诚信,是科学研究的高尚道德,是在科学研究中践履诚实守信规范的品行。科研诚信教育,就是教育者依据有关科研诚信理论和规范,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促使受教育者认知、内化、形成和发展科研诚信品质的过程。

教育者是科研诚信教育的主动方面,不仅指人,也指教育机构。教师、专家、导师、科研管理工作者都是科研诚信教育者,科研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也是科研诚信教育者。科研诚信规范,是国家科技、教育等职能部门权威的规范科研行为的准则和法规,也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制定的约束诚信的具体科研规章。教育手段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一切在教育过程中发生作用的技术、技巧、语言文字等都可作为科研诚信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是教育理论的运用。一是教育概念的方法。通过科研诚信、诚信意识、诚信规范、诚信素质、诚信习惯、诚信行为等概念的教学和认知,在概念上明确科研诚信的内涵。二是教育命题的方法。科研诚信的命题,是对科研诚信现象的抽象,是以判断的形式表达的科研诚信经验事实,通过提出科研诚信的命题,为学习和讨论定调,深入展开。三是教育系统的方法。科研诚信也是一个系统,涉及许昌因素,通过系统分析、辩证分析,形成完整的逻辑体系,内化为对象的理性具体。受教育者科研诚信品质,包括诚信观念、诚信行为、诚信习惯。认知、内化、形成和发展科研诚信品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接受教育、内心体验、践行习惯、慎独自律的过程。

二、科研诚信教育的途径

科研诚信教育的途径,是科研诚信教育的技术路线,是科研诚信教育的外在方法,是科研诚信教育从规划到考核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和。概括起来有以下十个环节。

一是规划环节。学校要将科研诚信教育纳入日常教育规划,作为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教育的必修内容和科技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着力提高青年学生和科技人员的科学道德素养,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意识,健全人格。加强科研诚信教育的规划建设,设置课程,选编教材,规划教育内容,完善教育手段,用规划来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和研究人才的培养。规划应包括科研诚信教育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编、教学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环节、教育环境、考核形式、师资队伍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诚信教育活动。科研诚信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法制教育等的有机组成部分,要突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养成教育。

二是讲授环节。科研诚信教育可作为一门课程开设,必修课或必选课。有专人组织教学,聘请教师讲课,开设讲座,邀请有关专家讲演,建立教学制度,实现科研诚信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通过讲课、讲演、讲座,口头进行诚信教育。通过介绍科学家科研诚信典范事例,启发学生的诚信意识。通过批评学术不端行为,分析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和危害性,提高学生对科研诚信问题的认识。

三是讨论环节。讨论是学生接受科研诚信教育的重要环节,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讨论的内容可以是诚信理解问题、诚信热点问题、诚信疑难问题。讨论的形式可以课堂全体讨论、分组讨论。提高讨论的质量很重要,组织者要提出讨论的主题,指出讨论的重点,提示讨论的思路,提出讨论的注意事项,防止讨论放任自流,要实现科研诚信讨论的有序化。通过讨论,达成共识,提高对科研诚信的认识,解决疑难问题。

四是实验环节。实验是科研诚信教育的情景环节。实验就是在思维中设想一种现实的科研诚信问题的情景,假设一定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学术环境,会引起科研人员产生什么样的动机和诚信行为。实验环节,实际上是科研诚信的预期教育、预防教育、预测教育。通过这种途径,让对象在意识中首先打了预防针,有了防卫能力,可以在今后的科研活动中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诱惑,避免犯错误。

五是实习环节。实习是科研诚信教育的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诚信案例实际研判和分析,进行案例警示教育,还可创新多种实习活动模式,引导科技人员严格自律并加强科学道德修养。实习环节是科研诚信的实践教育。通过实习途径,让对象在实际案情的自我研判、分析和教育中,提高认识、锻炼能力、发展潜能,提高科研诚信的荣誉感和自觉性。

六是交流环节。交流是科研诚信教育的自由传播环节。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小组座谈、个别谈话,不拘一格,畅所欲言。交流式进行诚信教育,可以优势互补、集思广益、相互促进。科研诚信教育也可以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开展与国际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在科研诚信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科研行为规范和科研诚信规范的研究制定,共同遏制国际科技合作中的各种不端行为。

七是练习环节。练习是科研诚信教育的养成环节。设计诚信作业和答卷,让学生课外独立完成,教师检查,给予评价和指导。练习环节是科研诚信的养成教育,能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经过思考、琢磨,逐步形成诚信意识,强化诚信观念,发展诚信品行。

八是读书指导环节。读书是科研诚信教育的自学环节。布置阅读诚信教科书和有关科研诚信法规文件,让学生自学,并提出读书指导意见。通过这一环节,促使学生掌握和巩固诚信知识,增强诚信意识,恪守诚信规范;发扬学术民主,倡导公正透明;鼓励自由探索,激发创造活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社会文化基础。

九是互动环节。互动是科研诚信教育的角色互换环节。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互换角色,相互体验对方的教育心理要求。学生从教育者的角度去体验受教育者应该如何接受教育才能适应教育,从而改进接受方式;教师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去体验教育者如何进行教育才被自己接受,从而改进教育方式。互换环节是科研诚信的体验教育。双方互相体验诚信观念、诚信行为和诚信习惯,使科研诚信教育教学相长。导师和科研项目负责人等,要充分发挥在科研诚信方面的言传身教作用,争做治学典范和明德楷模。

十是考核环节。考核是科研诚信教育的检测环节。考核方式可以是课堂试题、课外论文、调查报告。考核环节是科研诚信的效应教育。这一环节有着双重作用,既是科研诚信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测,又是科研诚信行为的拷问。

通过上述途径,培养学生“事业为重、奉献为荣的价值取向,敢于创新、勇于争先的工作精神,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不畏艰难、争创一流的学术追求”,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科研诚信教育的意义

科研诚信教育涉及道德、制度和法律。因为“科研诚信问题包含个人道德、制度和法律三个层面”,科研诚信教育要在这三个层面着力,才能取得良效。科研诚信教育的意义,是科研诚信教育在科技和教育事业上的地位和作用,对国家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科研诚信教育,是科技创新的前阶,也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应该遵守的做人的基本准则”。科研诚信教育,能促使高校学生和科技人员在科技活动中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崇尚创新、开放协作,弘扬科学精神,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恪守科学道德准则,遵循科学共同体公认的行为规范。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能维护科学的社会信誉、促进科技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科研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合格的高质量的人才。

科研诚信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科技竞争不断加剧的需要,为保障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提供道德保障。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科研诚信问题愈益引起各国高度重视。我国广大科技人员坚持真理、开拓创新、诚实劳动、爱国奉献,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由于我国相关法制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教育不够,加上个人自律不严等因素的影响,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科研诚信教育,对于防止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等不良学风的滋长,避免滥用学术权力等学术失范现象的发生,遏制伪造、篡改、抄袭、剽窃等科研不端行为的蔓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应借鉴国外经验,进行科研诚信理论和科研诚信教育的研究和教学,制定并逐步完善科研规范,加强科研管理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沟通合作,共同推进我国科研诚信基础教育上质量上水平。

参考文献:

[1]科学技术部、教育部等十部委.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BD/oL].[2009-8-26].

.

[2]赵晓珂,等.高校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途径研究[J].石油教育,2012,(4):52.

[3]马佰莲,等.近十年国内科研诚信研究述评[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27(6):53.

[4]刘同辉.论诚信教育[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版),2002,31(10):46.

作者简介:肖雪珍(1972-),女,湖南安化人,法学硕士,讲师,发表学术论文15篇,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科研诚信活动篇2

关键词:诚信;科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31

文献标识码:a

一、诚信与科学研究的内涵

所谓诚信,指的是“诚实守信”。“诚”即内外一致,“信”即言而有信,诚信结合在一起表明诚恳老实,有信无欺。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提高社会的诚信程度,建立一个诚信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每一个公民、企业、政府以及执法机关共同努力。科学研究可以理解为在某个学科领域内,运用可以揭示研究对象客观规律的方法、手段,为解决具体问题而做的探析。所以。这是一项庄重、高尚的精神劳动。科学研究虽然未对参与者设置“门槛”,但按常理而言,其研究者必然以不同层次的知识分子为主。与一般公众相比,知识分子受过较多文化熏陶,也具备专业知识素养。可以说,科学研究应当是一个素质较高的社会群体从事的、庄重、高尚的工作。

二、诚信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诚信是创新活动的基本行为规范和核心价值,是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行为哲学在科研活动中的一种表现。科研诚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制度要素,不仅是科学共同体良性发展的基石。也是创新效率和活力的决定性因素。在科学研究中,坚持诚信态度是一项基本操守。

古往今来,曾有多少人去寻找科学家成功的秘诀,探查着他们成功的道路。爱迪生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的血汗。……”这确是科学家们的经验之谈,也都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然而,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那就是科学家道德修养的水平,道德品质的优劣。高尚的道德修养之光常能燃起智慧之火,而私利和偏见又常常会使智慧的火花泯灭。

科学工作者对科学研究是否诚信,不仅影响着科学工作者个人的成长和成果的取得,而且影响到科学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总体上影响着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时代的科学成就和发展。

科学工作者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殊习惯和心理。这样,就产生了科学工作者特有的职业道德―科学道德。在有阶级的社会里,道德具有阶级性。社会主义国家的科学道德。是从属于一般的共产主义道德的,它是共产主义道德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社会主义国家的科学工作者,除了应具有一般的共产主义道德外,还必须同时具有自己特有的科学道德。

我们遗憾地看到,在我国目前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诚信严重缺失。在科研领域,科研不端行为也普遍存在。令人担忧的是,在我国科技界,大大小小的“陈进”事件并不少见。在这些事件的主角中,夸大成果、过度“包装”者有之,抄袭剽窃、占有他人成果者有之,编造数据,欺世盗名者有之。他们的这些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我国科技界的声誉,还破坏了我国的自主创新环境,影响了科技事业的正常发展。

在科学研究中,对“精严学理和卓越事功的追求”,本应当成为知识分子的自觉行动,然而,由于社会急剧转型期的震荡,可能使部分人产生价值判断错位和心理失衡。再者,因为与市场经济机制匹配的博弈规则尚处于建立和完善时期,在学术规范领域,约束机制未必得力,激励机制也不够强劲,使某些领域形成了诚信不足现象。

因此,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是营造自主创新良好氛围的必要措施。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科技竞争的不断加剧,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科研诚信问题愈益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部分国家相关法制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教育不够,以及个人自律不严等因素的影响,违反科学道德的行为时有发生。防止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等不良学风的滋长,避免滥用学术权力等学术失范现象的发生,遏制伪造、篡改、抄袭、剽窃等科研不端行为的蔓延,已成为保障全球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紧迫任务。科研诚信关乎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命运,关乎一个民族的科技价值与精神取向。可以说,科学的诚信品质是与生俱来的,是科学精神的精髓。

三、对于科研诚信建设的建议

如果说诚信制度建设是以资产诚信和首先诚信作为诚信资源,能够在宏观上对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客观规律和规则要求作出客观反映。那么,通过对现阶段社会存在的科研失信、失德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能够普遍让人们接受的、符合科学研究要求的价值观念,确立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必须条件,使新的首先理念成为诚信制度贩支撑力量,使之成为道德建设的载体和基础是诚信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呢?依本人之见,应分为以下几点:

(一)加强科研诚信教育。这就需要师长们的言传身教、榜样的激励、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科学研究环境。并开设像“科学研究伦理入门”这样的课程,除了讲解伦理学基础知识、科学精神、科学规范、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和准则以及典型案例。

(二)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科研诚信法制建设,为综合治理科学研究诚信环境、建立研诚信体系提供法制保障。加快立法进程,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一套完整、系统的规范诚信活动的专门法律,明确诚信主体行为的法律责任,为诚信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加大执法力度,在诉讼审判方面,规定受理审结的时限,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采取法律行动,维护胜诉人的权益贯彻诉方、债权方所在地为主的原则,避免地方保护、人情关系干扰案件审理和审判的弊端;把提高执行率作为考核法院工作的重要指标,使法律真正成为维护诚信关系、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追究违约侵权责任的有力武器。

科研诚信活动篇3

关键词:高校;科研诚信;保障机制

作者简介:张人崧(1980-),女,广西玉林人,玉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广西玉林537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012mS222)的阶段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4-0007-02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主体之一,“教学”不再是现代大学的唯一职能,而是趋向“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整合。世界上很多科学家的重大科研成果往往与大学有着紧密的联系,高校在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以及服务区域经济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任务,高等教育已成为经济腾飞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为此,世界各国纷纷进行高等教育改革,通过强化科研职能,积极寻求有效模式促进大学与区域经济、社会之间的互动发展。但是,高校科研职能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协调的现象。高校学术界中出现了抄袭、剽窃、篡改、一稿多投等现象,高校教师的行为、高校课题申请的腐败现象等,无一不损害着国家科学界的声誉,阻碍了国家科技的发展。科学研究应提倡诚实守信,科研诚信应该是科研工作者开展科研活动所要遵循的行为准则。科研诚信的实现关系到科学事业存在与发展的根基,也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本文通过探讨高校科研工作有违诚信的表现形式,分析其主要动因,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构建科研诚信保障机制的有效措施。

一、关于科研诚信

对于科研诚信(researchintegrity)的定义和内涵,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美国学界提出的科研诚信概念是相对科研不端行为而言的。他们将科研诚信定义为:在申报、开展或评审科研项目过程中应用诚实、可验证的方法,提交的科研成果报告应遵守相关的规章、条例、准则和公认的职业规范或标准。美国学者认为,科研诚信讨论的重点是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的诚实性和客观性问题,它能够衡量科研人员的职业规范和行为准则。因此,科研诚信是科研人员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中最核心的东西。[1]中国吉林大学的刘辉博士在其《科研诚信问题研究》中提出,科研诚信是指科研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包括组织者)在科研活动中实事求是、诚实守信,遵守科学价值准则、道德准则以及科研活动的制度规范。刘辉博士认为,科研诚信的内涵应具有多层次性:科研诚信的主体;科研诚信的范围;科研诚信的内容结构。其中,科研诚信的主体确定了,科研诚信的范围也就相应明确了。

二、高校科研有违诚信的表现形式及其发生动因

1.表现形式

科学研究是一种高度理性的活动,它要求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必须以一种诚实的、负责任的态度和创新精神来开展科学的研究工作。但在现实工作生活中,仍有不少教师有违这一要求。

(1)在科研工作进展过程中,一些严重违背科研诚信原则的不端行为,如剽窃、篡改、捏造等屡屡发生。

(2)现阶段,高校普遍存在低水平重复研究现象,学术泡沫严重。科研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追求真理,崇尚创新的理性活动。但部分教师为了眼前的利益或因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往往从以往他人的研究当中选取一些陈旧话题,重复研究。这些所谓的研究,非但没有方法上的创新,更无知识上的新发现,有的仅仅是科研经费的等公共资源的浪费。

(3)现象严重。在高校当中,已经悄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据报道,我国2009年的销售额近10亿元。[2]

(4)项目申报存在学术腐败现象。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学事业的日益重视,国家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投入逐年提高,部分高校和教师也把国家在科研工作上的投入作为本单位和个人创收的重要途径。在这种不良思想的驱动下,部分高校以单位或个人的名义开始了项目申报的“攻关之旅”,由此而滋生了诸如权钱交易、吃科研经费回扣等学术腐败行为。这些与科研诚信相背离的行为,极大地损害了高校作为社会道德的“灯塔”的作用,也损害了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2.发生动因

(1)个人科研道德失范。科研道德失范是指科研工作人员在开展科研工作过程中有意违背了科研工作所应遵循的求真、求实、求新的原则,从而采取欺骗、剽窃、篡改、捏造等非正当手段来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这些不当行为的产生是与高校科研工作者学术道德水平的下滑以及科学研究精神的缺失分不开的。在我国高校,教师通常都具有双重身份:一是作为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人民教师,二是作为从事科研工作的科研工作者。因此,作为一名从事科研工作的高校教师,要比仅仅承担教学任务的普通教师有更多的职业道德责任。这些责任是:对真理有锲而不舍地追求;对科研过程的所有发现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不隐瞒、不夸大、不擅自篡改数据;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发现给予充分地尊重,不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发现据为己有或不恰当使用;能够恰当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研究成果的价值,不能因为一些眼前或潜在的个人私利而对他人或自己的成果价值进行不恰当地评价;应在法律和伦理的范围内,对研究对象(包括人和动物)进行客观地分析和研究,并充分保障被试的各项权利和福利。但从目前高校屡屡发生的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事件来看,高校教师并不是都能遵守这些科研道德规范的。

(2)高校内部科研诚信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科研诚信的遵守不仅取决于科研工作者个人的道德操守水平,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和社会对科研诚信监督的能力和水平。高校和社会对高校科研诚信的监督和保障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实现:一是机构建设;二是制度约束;三是技术监控。在国家层面上,我国已经在上述三个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在机构建设方面,教育部于2009年成立了学风建设协调小组,主要承担制订高校学风建设相关政策;组织开展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研究及宣传教育;受理直属高校学风问题举报并组织对重大学风问题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处理建议;宏观指导、督促高校加强学风建设等。[3]在制度建设方面,也有相当建树。教育部于2004年制定并颁布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科技部则于2006年颁布了《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2009年,科技部、中科院、教育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等制度文件。在技术监控方面,有中国知网(CnKi)研制并被我国高校学报系统广泛使用的“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上述措施的实施,为高校科研诚信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技术条件。一些高校根据这些便利条件,开始着手建立自身的科研诚信监督体系。但从目前所了解的情况来看,高校内部的科研诚信监督体系并不完善,一是高校内部设立起来的学风建设办公室或领导小组的职能尚未充分发挥。众多学风建设机构的职能主要定位于学术不端或学术腐败事件的处理工作上,工作方式较为被动。二是并非所有高校都相应地制定了科研诚信建设的相关制度,一旦发生学术不端或学术腐败事件,高校并不能从制度上寻找合法的惩罚依据,最终也将会不了了之。三是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的使用面不广,在项目申报、成果鉴定等领域并未完全引入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

(3)高校科研评价机制存在缺陷。高校的科研评价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的科研取向。好的科研评价机制会激励科研工作人员在科学的求真、求实、求新精神指引下大胆开展开拓性的科研活动。而“不好”的科研评价机制只会使科研人员只顾眼前利益,挖空心思迎合制度制定者的短期目标。近年来,科研成果的数量及获奖级别日益成为衡量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各高校为了能在高校综合实力排名中占据有利位置,纷纷采取各种科研激励措施。为了配合科研激励措施的实施,各高校往往会制定出相应的科研评价体系。从目前各高校所公布的科研评价标准来看,大部分高校都以教职工所获课题级别的高低、所获经费的多少、发表学术论文的多少、刊物的级别以及成果获奖的级别等做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和标准。并且众多高校都明文规定了教职工每年所应完成的科研工作量,否则就不能享受相关的津贴待遇。有些高校还进一步将科研工作量量化为分数,这种做法被戏称为“争工分”。在此种科研评价机制的指引下,很多高校的科研工作者都放弃了那些耗时较长并且有可能不能取得直接效果的科研项目,还有些科研工作者则可能为了立竿见影的经济利益或学术荣誉,而采取种种有违科研诚信的行为,如通过“走后门”拿项目和剽窃他人成果等等。

三、构建科研诚信保障机制的有效途径

1.加强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教育

西方国家是现代科学的发祥地。在西方,它们的大学大都非常重视对科研人员的学术道德教育,把科研人员的道德行为规范作为必修课。西方各国的学术道德教育已有长期的历史而且普遍存在,不仅在大学中营造良好的学术道德氛围,还采取多种多样的手段对不同层次的科研人员进行教育和熏陶。[4]中国可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做法,结合中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在高校科研管理内部建立相应的学术诚信条例,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术道德教育活动,如每学期对高校教师进行“道德诚信”、“学术规范”系列讲座,每月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惩治”等短片教育,以及对高校教师进行“科研诚信月”等学术诚信培训活动,此外还可利用校园网、图书馆进行实际的学术道德教育宣传等等。除了对高校教师进行严格的学术道德培训和诚信教育外,还引导在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进行科研诚信经常性的教育,甚至也对硕导、博导进行专门的职业培训,可要求他们在一些文件上签字,如若指导的学生出现科研不诚信行为,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2.加强高校科研诚信保障制度和机构建设

在西方国家,学术道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得到了高校各个管理部门、科研机构甚至是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进行有效地科研监督管理,各高校还建立了权威性较强的管理机构,甚至还临时成立调查小组紧急调查和处理科研不诚信行为。在中国,各高校都制定有相应的科研管理制度,也有详细的学术规范条例。但是出于行政管理为主的科研机构,其科研监督和惩治机制未能很好地体现,有些高校甚至只有科研奖励制度,而没有相应的科研不端行为的处置、惩治制度和措施。因此,我国高校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学风建设方面的制度,使得高校内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能够依法得到处理;另一方面则要求成立相关的学风建设领导办公室,专门负责科研不端行为的调查及处理工作。

3.构建更科学、更合理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

高校科研评价制度对教师的科研行为起着引导、协调和控制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高校当中发生的许多有违科研诚信的行为都与高校的科研评价的导向性有关。因此,作为高校来说,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1)转变思想观念,摒弃那种只注重眼前利益,追求“短平快”的工作思路,多了解科学研究工作所具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从而将科研工作的成效放在一个较长的周期内去考察和衡量,如针对一些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应给予科研工作者以充分的时间,而不必要求他们必须在限定的时间范围内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同时,高校也不应因科研工作人员未能发表研究论文而减少相关的待遇。

(2)改变那种以数量和级别作为科研工作成效的单一评价方式,而应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及同行评议的方式进行科研成果的价值。采取同行评议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发现那些尽管没有被发表在重要刊物上却对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的研究成果的价值,并进行恰当地评价。

改革并构建新的科研评价体系,有助于构建一个宽松的大学科研工作环境,有助于教师养成为了追求真理,而甘愿坐十年冷板凳的科学精神;同时避免教师为了年复一年的科研“工分”而通过剪刀、浆糊的方式快速制造出学术研究“复制品”。

参考文献:

[1]刘军仪,王晓辉.促进科研诚信:美国科研道德建设的经验[J].外国教育研究,2010,(5).

[2]万建辉.全国去年销售额近十亿元[J].共产党员,2010,(4).

科研诚信活动篇4

关键词:科研失信科研诚信逻辑根源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024-02

诚信是立人、立业、立国之本,科学研究的诚信问题关系到科研领域的有序和有效运行、关系到科学事业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关系到以科学为支撑的综合国力的提高。近年来,科技人员在项目申请、项目评审、项目研究、成果发表及评价阶段均涉及科研诚信缺失问题。因此,研究科技人员的科研失信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科研失信的概念界定

目前与“科研失信”涵义相近的词有“科研不端”、“学术不端”、“科研诚信缺失”等,与之相应的反义词则是“科研诚信”。如1995年美国科研公德委员会提出:“诚实和公正是科学家进行研究和散播科研成果的基本原则,违反这一原则即是科研不端行为”。德国指出:“科研人员不能伪造修改数据、不能出现剽窃、欺诈行为,更不能强行侵占他人的成果。”瑞典认为:有意捏造数据来修改研究进程、剽窃其他研究者成果、修改研究进程的行为即为学术不端。中国科学院2007年《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通知》中将“各种编造、作假、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公认道德的行为,滥用和骗取科研资源等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界定为科研不端行为。上海交通大学曹树基教授认为“学术不端主要指学者涉及抄袭、剽窃的不良行为,也包括学者恶意的一稿多投行为”。鉴于国内外的种种定义,本文赞成学者孟宪凤的观点,即统称为“科研失信”行为。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科研风气不正,又包括具体在科研实践活动中做出的违反科学规范的行为和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科研失信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基本理论的研究;二是关注科研失信的表现形式、弊端及成因的解析;三是根据国情或地域研究科研诚信的实现措施。

二、科研失信的逻辑根源

(一)外部客观因素

1.科研从起点上就是以功利为目的。各个科研机构,包括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主管部门,大都以科研经费到账、数量和刊物等级、获奖等级及排名次序等来应对考核验收、评定职称、职务晋升等。如此严重的名利导向,促使科研工作者只能将本应是科研附属品的科研经费到款、等当成科研的主要目的,不想也没有动力和精力去探求科研的真理或真谛。

2.科研评价的指标是以功利为导向。科研管理的评价体系是功利化的指标,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院所对科研的评价基本都是以成果转化率、获奖等级、论文数量、期刊层次等来衡量优劣;同时与之相应的科研工作者只要完成了这些功利化指标将能评职称,涨待遇,升职务。如此严重的功利化指标导向,无形中成为科研人员工作的指挥棒,也积聚了科研人员的功利氛围,致使科研人员的科研动力不是事业、兴趣而是功利的价值取向。

3.科研失信成本低、处罚不力、惩治不严。近些年来,诸如抄袭、剽窃、学术造假等行为屡屡发生,作为科研工作者明知这是对他人成果的一种无偿占有,是不道德甚至是违法行为。但还是明知故犯,作者认为除了功利因素之外,还有其它几个原因:一是学术界对科研失信行为的容忍和姑息,没能形成强烈谴责和声讨的氛围;二是被侵权人的宽容、淡漠,或者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有对失信者加以追究;三是监督机制不健全,监测和检测手段不到位,没能及时发现问题;四是科研机构和管理部门心慈手软,对已暴露出的问题处置不力,惩罚不严,没能让失信者付出惨痛代价。如此种种因素致使科研失信行为任意妄为、得以蔓延。

(二)内部主观因素

1.道德约束力削弱。道德约束力必须通过科研人员自身的力量来起作用,即对真理的追求和对良知的敬畏。也可以说,道德力量的形成需由科研人员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检查、自觉形成的道德准则。由于道德约束不具有强制力和威慑力,事实上是一种软约束力。当科研人员的思想境界、文化背景、道德情操没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基于功利思想就会做出“失信”的行为选择。

2.利己主义泛滥。利益的驱使是科研人员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在现实中,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活动与其所得利益密切相关,科研工作者之间的学术荣誉及利益的竞争日益加剧,而科学研究始终与学位、职称、奖励等紧紧相连。一些科研工作者为了自身利益,即为了获得学位、晋级职称、获得奖励等,则会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甚至于夸大成果水平和经济效益。当利己主义战胜了道德规范,就出现了“失信”行为。

3.基于生活的压力和私欲的膨胀。正像作家阎真在其《活着之上》所表述的那样,“生活伸出无数双手向你要钱,……你往哪里躲”,生活的压力无处不在,都需要钱来缓解。小说中的主人公高校教师聂致远做出的回答是:“生存是绝对命令,良知也是绝对命令。当这两个绝对碰撞在一起,你就必须回答,哪个绝对更加绝对。”尤其是当今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变化,社会环境中的人们追求物质利益和生活享受,人性中本身固有的贪图享乐的欲望被不断激发和膨胀。而作为社会群体一部分的科研工作者自然也不能超脱这一社会环境之外。生活上的压力及社会环境的诱惑,致使一些科研人员为了“名”和“利”,丧失了自己的科学良知。

三、治理措施

(一)改进科研评估体系、完善科研奖励制度

科研评价在科研活动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包括科研立项(前端)中的评价,也包括科研最终成果(终端)的评估。科研评价决定科研经费的分配、科研成果的价值,事实上它起到了“一线牵”和“指挥棒”的作用。因此,如何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评估体系、如何尽量避免“功利”目的,也将是科研管理部门及学者们一直研究的主题。因此,必须不断探索,健全、完善符合科研发展规律的评价制度。

奖励的公平与否很大程度与评价结果是否公正有关。如果评价结果有很高的可信度,那么被评价者也会得到相应的奖励。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按照不同的需求层次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和手段,才能达到激励效果;当然,在激励方式上可灵活多样,尤其是做到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尽量减少“名人效应”的影响,真正做到根据研究成果的价值及贡献给予合理公正的奖励。

(二)加强科研道德教育、提高科研人员的自律性

加强科研人员的道德建设是科研诚信建设的基础。把科研道德文化深入到广大科研工作人员中,让科研工作者牢固树立以科教兴国为己任的信仰,增强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为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在提高科研人员自身自律性方面,一是要强化自我意识。让科研工作者牢记真正的科学精神,用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科学问题。二是要加强科研实践的锻炼性。科研工作者在科研实践中要脚踏实地、尊重事实、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弄虚作假。三是科研工作者不仅要严格律己,更要谨记社会责任,严守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

(三)完善科研诚信政策法规、健全监督惩戒机制

1.设立科研诚信管理及处理机构。科研诚信管理的组织机构要定期对科研失信行为进行纠查、处理。还可以设立网络科研诚信管理机构,利用网络媒体、群众的监督力量,对科研失信行为敢于举报,敢于曝光。

2.制定并完善国家层面的科研诚信政策法规。建立并完善学术研究、科研诚信的政策法规与制度,建立起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科研诚信法律法规与制度体系,加大约束制度的强度,建立对科研失信行为的曝光和处罚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加大社会公众及舆论的监督。纯洁的学术气氛需要社会公众的监督。这不仅有利于纠正科研内部的不良作风,也有利于完善科研内部运行机制。通过各个层面的监督(例如舆论、公众、社会、网络),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各种科研失信行为,并及时反馈给公众,进而形成良性的科研诚信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科研失信行为存在于各个科研主体和科研环节之中,有其外部客观因素和内部主观因素,需要从制度、法律、技术、道德等多层面进行综合治理,遏制各种科研失信行为,提高科技工作者和科研管理部门的公信力。

[本文为2014年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科技计划管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研究”、2014年沈阳市事业经费项目“沈阳市科技人员科研诚信制度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虎军.西方学术腐败两个案例[J].南方周末,2002(1):24

[2]曹树基.学术不端行为的概念及惩治.eB/oL.2008(6)20

[3]孟宪凤.论当代科研诚信治理主体的责任[D]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6)

[4]赵蓓蓓.教育部官员:整治学术不端须改变功利评价体系――访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人民网,2014.10.21

[5]邱忠信.科研人员诚信评价机制的建构.科技管理研究,[J]2007(10):207-209

[6]李新嫒.论我国科研不端行为的原因及对策[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11

[7]朱琳.政府科研投资项目中科研不端行为的治理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10

[8]武怡.我国现阶段科研诚信研究[D].中北大学硕士论文,2013

科研诚信活动篇5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中的基本准则。诚信,简而言之就是诚实守信。2012年党的十八报告中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观。”2014年3月9日,提出“三严三实”的作风建设要求,“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我校“三做”育人理念的第一条就是“诚实做人”,诚信立人、立言、立行,自觉践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担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其诚信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他们应该成为倡导诚信、践行诚信的先行者。一般来说,理工科院校就是指在我国高等学校中学科设置以理科和工科等自然科学为主的院校。理工科院校的特点是:崇尚真理,追求科学精神,严谨、务实,重视理工科专业知识教学以及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目前大多数理工科毕业以后进入企业工作,从事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建设工作。事业的发展和成功需要良好的素质、科学文化知识、勤奋努力、发展机遇,更需要有诚信品质。因为科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建设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拥有诚信,就有了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朋友,更多的成绩。本文在“三严三实“视域下对理工科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做出调查,找出目前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分析其原因,探求理工科大学生诚信素质养成的有效路径。

一、理工科大学生诚信教育状况调查情况

2015年9-10月,我们对某理工科高校不同专业的200名大一学生和200名大二学生发出调查问卷,共收回问卷394份。按照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包括诚信教育,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一二年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班会、团会中大部分开展过诚信教育。基本上所有的大学生都认为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交往等中应该坚持诚实守信,能够认识到诚信是人与人交往中最基本的准则。在实际生活中也在认真践行诚实守信的优良道德品质。学校在每学期的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中每位参加考试的学生都要填写考试承诺书;考试前,各学院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遵守考场纪律、诚信考试;学生党员佩戴党徽参加考试,亮明身份,做良好考风考纪的榜样;办理助学贷款的同学在毕业前都要签订还款承诺书,保证按时还款。可见,理工科高校已经开展考虑从制度方面开展诚信教育,但力度、范围、政策等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二、理工科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理工科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虽然开展了不少教育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业方面存在考试作弊、抄袭剽窃等现象

学业方面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不端正,旷课、迟到、早退现象经常发生,抄袭作业、抄袭实验数据蔚然成风;课程论文直接从网上下载,或者粘粘贴贴、东拼西凑成。考试时,夹带纸条,内容以前多集中在《毛概》等课程,现在多集中在数学、物理、专业课等课程方面的公式、例题、重点题目上面;甚至严重的有互换答题卷的恶劣行为。先进的科技手段也用在了考试作弊上,通过手机短信、无线耳机传递答案等等。大学生虽然能够获得高分数,但这种不良行为对高校良好的学风的建设,学习氛围的形成,学生道德诚信的培养,造成及其恶劣的影响。

(二)人际交往方面相互缺乏信任、猜忌说谎等现象

目前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的独生子女,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有些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时间观念淡薄、自律意识差,说话办事“不靠谱”,公共活动偷奸耍滑,同学间的交往过程言而无信。现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不只是寝室同学、班级同学、学生团体等方面的交往,还有更多是借助媒体方面的交往,比如说QQ、微信、短信、飞信等的交流。在交友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信任,对家人、老师、同学、朋友不讲真话,存在欺骗、说谎等现象。大学生中的男女生感情问题、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等都是因为人际交往中缺乏相互信任而造成的。

(三)经济生活方面存在恶意

拖欠学费、助学贷款等现象;理工科院校大多数学生不存在恶意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的现象,但是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拿着父母给的学费和生活费不交给学校,而是买高档东西、打游戏、作生意、炒股、甚至等现象。借人钱物不及时归还;伪造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获得助学贷款、国家奖助学金等等。

(四)择业过程中存在简历作假、随意毁约等现象

在“你如何看待毕业生签约毁约随意的现象”时,42.3%的理工科大学生认为这是不诚信的行为,但为了自己有更好的前途发展只能这样做,这样做完全可以理解。在择业方面的诚信缺失问题主要表现在:伪造求职简历和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故意夸大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绩;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从网上剽窃他人成果;签约后随意违约等。以上列举的大学生种种诚信缺失现象,充分表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迫切性。否则,不仅大学生个人信用、信誉受到损害,影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影响高校的办学声誉,影响和谐社会的稳定。

三、理工科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目前,造成理工科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本文从主观、客观方面分析诚信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

(一)主观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学生,他们认为为人处事要从自身做起诚信待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交往过程中认为诚信是要求他人的,自己诚不诚信无所谓,不会对社会造成任何影响。理工科的学生毕业主要就业方向是企业他们认为当老板、挣大钱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在工作中对“集体主义、奉献精神、团结合作”等的传统美德认识不足,对于服务社会、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没有概念。他们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可是为了取得某些利益,偏偏要做一些违背诚信、违背道德的事情。在发现他人不道德,不诚信的行为时,听之任之,不加以制止或举报。例如,考场上作弊、违约等的行为。

(二)客观原因

第一,家庭的影响。父母的诚信品质如何,往往能够影响孩子一生。部分父母做一些违背诚信的事情,弄虚作假、挥霍,做人两面三刀毫无诚信,不能以身作则。孩子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难免会养成不诚信、自私自利的性格特征。第二,学校诚信教育的弱化。学生的高中时代是为了高考、为了分数、为了上好大学而奋斗的,学校在诚信等德育方面的教育是不足的。进入大学以后,理工科院校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实践教学和学生就业意识和能力等的培养,而在诚信教育方面,并没有“详细讲述或开展更多活动”来进行专门的诚信教育。第三,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部分学生出现了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金钱至上、有钱可以做到一切。对于大学生的诚信观念的影响是巨大的。加上目前还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严格、完善的信用制度来约束个人行为,更造成了大学生在诚信方面的缺失。

四、理工科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对于理工科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从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四个层面提出加强诚信教育的路径,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涵建设。

(一)物质层面

在物质层面上,校园建筑、规划要合理、适用、美观,将治学严谨、实事求是和诚实守信的高校基本准则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比如在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内墙壁上挂着“尚德敏学唯实惟新”的校训,“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做学问”的三做育人理念;在学校标志性建筑、指路牌等位置加入诚信理念等,引导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端正学习态度、以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学业,严以律己、严以修身,不弄虚作假,将体现诚信内涵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二)精神层面

以“尚德敏学唯实惟新”的校训和“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做学问的三做育人理念构建诚信思想的大学精神,培养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促进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养成诚信行为习惯、塑造良好的诚信人格。

(三)制度层面

完善诚信制度,用制度化、量化手段约束诚信准则。校园内要加强对诚信规章制度的宣传和检查、监督的力度。诚信制度的完善,需要从四个高校诚信缺失的四个方面做起:(1)完善作业诚信制度、课程学习诚信制度、科研论文诚信制度、学位论文诚信制度。让大学生做到不抄袭作业、不考试作弊、不伪造抄袭实验数据、不剽窃别人的论文等这些最基本的诚信行为,提高大学生的对诚信的认识水平;(2)完善交往诚信制度。大学生在平时的交往中注重以诚待人,乐观主动,以一颗诚心面对每一个人,不仅是对同学,更要对其他人真诚,不隐瞒、不欺骗,这样才能更好的处理同学关系、朋友关系、恋人关系等。在网络交往中,诚信聊天、诚信交友,遵纪守法;(3)完善就业诚信制度。各学院主管部门负责做好学生就业材料的审查,制作就业诚信档案;大学生做到在制作简历、学历文凭方面的诚信,不造假、不随意篡改或杜撰;签约以后不能随意毁约;(4)完善经济方面诚信制度。给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建立档案,在每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的推荐过程中,如实填写,并不断完善。办理助学贷款的同学在毕业前夕与学院签订“还款承诺书”,及时向银行还款。建立诚信档案,做好档案的管理和保存,实行电子诚信档案的管理;保护好学生档案的信息;重视诚信档案的公开透明,学生要知情、参与,最终形成大学生在校期间完整的个人诚信档案。

(四)行为层面

在行为层面上,校园内各种活动的开展不是单纯为了娱乐,而是以形成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主要目标,通过校园各种活动向大学生传播诚信的规章制度、价值导向和目标追求等。同时还要借助校园广播、校园网络、校园宣传栏等传播平台对大学生良好的诚信行为进行表扬、宣传,对部分大学生的失信行为进行通报、批评。通过以上四个层面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在学业方面以严谨求实、诚实做人的品质为目标;在人际交往中有着光明磊落的心态,本着“诚实做人”理念对待老师和同学;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不故意拖欠学费和贷款、不伪造家庭困难情况骗取助学金;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不篡改、杜撰成绩和证书,严格遵守就业协议的规定,不随意毁约。激励理工科大学生形成求真务实、科学严谨、刻苦钻研的学术气氛和诚信做人的目标追求,有利于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自愿、自主地表现诚信行为。

参考文献:

[1]易红梅,陈玉霞.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2).

[2]张桂生.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及教育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

[3]高宏伟.90后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以山西高校大学生为例[D].山西:山西财经大学,2015,(3).

科研诚信活动篇6

一、我国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与学术诚信教育的缺失

学术道德规范是从事学术研究应该遵守的基本规范,了解与掌握学术道德规范是开展学术研究工作的前提条件。我国教育部制定的学术诚信方面的制度主要有2004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和2009年颁布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然而,根据“首都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组开展的一项问卷调查①显示,当前我国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的严重缺失,以致研究生群体在面对经济利益的诱惑时,往往为了经济利益而违反学术诚信。

二、美国RCR教育计划

RCR的全称是ResponsibleConductofResearch,意为负责任研究行为。该计划最初是针对整个学术界的科研诚信问题提出的,面向对象包括研究生、博士后、科学研究院以及管理机构。根据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提出的RCR教育目标,RCR教育的内容涉及9个方面,即数据的采集、管理、共享与所有权,利益冲突与履行承诺,人体试验,动物实验,科研不端行为,发表实践与作者责任,导师/学生的责任,同行评议,科研合作等9个专题。美国为了在研究生院学校中推进对研究生的学术诚信教育,制定了一项研究生“负责任研究行为”教育计划(即RCR教育计划)。这项计划由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和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并由美国研究生院委员会启动[1]。随后,美国各高校也开始意识到RCR教育的重要性,部分走在前列的高校已经具备RCR教育的相关网络教程、师资队伍和教学经验。美国通过实施RCR教育计划出台了完善的学术诚信条例,构建起立体式的学术诚信监管系统,开展了全方位的学术诚信教育,对学术不端行为采取了严厉处罚。通过这些全方位的防范和监管措施,营造了良好的学术诚信氛围,保证了美国学术诚信建设的长期和良性发展。

三、我国研究生学术诚信保障体系的构建

考虑到我国研究生群体中的一系列学术不端事件,从长远看,研究生作为未来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其学术诚信建设将不仅是一个学风问题,更是一个战略性的关键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RCR教育计划,通过推行相关的制度规范、建立相关的组织机构、营造学术诚信氛围以及实施严厉惩罚来构建我国高校研究生的学术诚信保障体系。

1.以制度为支撑

美国完善的学术诚信条例为其学术诚信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文本依据,有鉴于此,我国也逐步建立起一套专门制度。2004年,教育部颁布第一部学术诚信方面的规范――《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该文件界定了学术诚信的评价标准。2009年教育部颁布《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2013年施行的《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为处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提供了规范清晰的条文准则。虽然上述几部文件对我国研究生学术诚信建设提供了一定支持,但要构建我国高校研究生的学术诚信保障体系,除了制定明确的学术诚信标准并严格实施外,还需对与该制度相关的一些配套制度进行完善。

首先改革研究生研究成果评价制度。高校应该改变将研究生文凭与论文数量挂钩的现象,对研究生的理论基础、学术思维、研究能力等实施综合评价,重点培养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其次制定研究生学术活动制度,以制度的形式规定研究生需要参与的讨论、论坛和报告等,实现导师与研究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通过教授等权威人士的点评,传授给研究生正确的学术态度和研究方法,增强研究生的学术诚信意识。再次,高校还应提供多种学术交流平台,尽量为研究生创造学术交流机会。例如,小至研究生自主举办的各级学术讲座、网上学术交流区和学术论坛,大至国内各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乃至国际性的大型学术活动等。

2.以组织为依托

美国健全的组织机构为其学术诚信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有鉴于此,我国也逐步设立起一个专门机构。2007年3月,我国科技部成立了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接受科研不端行为的举报和组织开展调查工作,这是我国在科研诚信管理机构建设方面迈出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许多高校纷纷响应科技部的此项举措,在学校内部构建诚信管理办公室,用于接受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和调查工作[2]。专门机构的设立,为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管理提供了规范化渠道和正规受理部门,也是加强学术诚信规范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3.以宣传为手段

美国全方位的学术诚信教育为其学术诚信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时刻接受到“学术诚信”的熏陶。有鉴于此,我国各高校也开始重视学术诚信教育氛围的营造。

首先,我国高校应该充分利用三个关键时期,即学生入学时、考试前和毕业时,采取丰富多样的宣传方式,使学术诚信意识深入人心。比如介绍并引进“诚信誓言”制度,张贴诚信教育方面的海报,以及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对研究生进行学术诚信教育等。其次,还可以根据我国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将学术诚信教育纳入研究生学位课程体系,将其作为研究生学位课程的必修课。在授课内容上,可以安排有关学术诚信的法律法规、案例分析等;在授课形式上,可以采取统一授课、专门讲座、小组讨论等;在考核方式上,可以采取闭卷、开卷和个人体会等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安排,使研究生从理论上明确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同时利用案例分析和讨论使研究生从实践上懂得如何避免学术不端行为,严格按照学术道德和规范进行学术研究。

4.以严惩为警示

美国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严厉惩处为其学术诚信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威慑作用,有鉴于此,我国大学必须对学生考试作弊,找“”论文或代考等学术不端行为实行严厉的处罚。可以借鉴美国大学的做法,对学生采取作业不及格、课程不通过甚至休学或开除的处罚。只有这样,才能净化研究生队伍,营造“干净”的学术环境。

参考文献

科研诚信活动篇7

关键词:加强;校园网;诚信;建设

2008年12月5日,“第八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重庆隆重召开。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为本次论坛做主旨报告。王晨在讲话中指出,切实加强网络诚信建设,是互联网新闻宣传战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确保网络媒体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校园网以自由、灵活、开放、廉价的信息资源,开放式的运行模式等特点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教学、科研、管理以及对外联络等方面的水平。方便了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但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不少诚信缺失的现象。各院校应抓住当前加强网络诚信建设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校园网诚信建设,有效地保证校园网稳定、健康发展,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为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校园网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校园网建设也迅速发展,遍及学校的教学楼、办公大楼、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图书馆、计算机中心等,已经成为现代学校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校园网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良好的开放性和运行的可靠性等特点为全校师生提供www、DnS、Ftp、BBS、Vpn、电子邮件、网络防病毒等intemet资源共享和信息服务,为全校校务管理、教师办公、学生学习、教学科研等提供网络环境。全校师生利用校园网可以浏览查询学院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条件、办学成果、办学特色、招生就业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基本概况和动态新闻;可以实现对教学计划、教学资源、网上选课、课表编排、学生学籍、学生成绩、考试考务、教学考评、实践教学、教材管理、教学资源共享、精品课程展示等的综合教务管理:可以进行广泛的教学科研所需书目、期刊、论文、文献的检索,了解最新学术动态信息;可以实现对图书采购、编目、流通、查询、借阅等一体化、现代化的服务与管理: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各种论题,开设校园论坛,供大家畅所欲言;建立答疑室、校长信箱,及时了解师生员工普遍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有益于学校健康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可以将社团活动、学术研讨、专题报告和讲座等生动地再现于网络媒体……

然而随着校园网规模的逐渐扩大和系统应用的不断深入,网络系统在运行中由于网络环境自身的复杂性、虚拟性及隐藏性和校园网的开放性、师生诚信意识淡薄、网上自我约束力不强、网络安全技术的局限性等主客观原因,诚信缺失的现象时常存在,有时还十分突出,如利用校园网进行、游戏、娱乐、炒股等活动;浏览和下载不健康及法律所禁止的网上信息;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扩散小道消息;发送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恶意攻击信息:传播、色情等有害和低俗信息:宣扬封建迷信、、色情、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破坏民族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国家统一:故意传播或制造计算机病毒,恶意进行网络攻击,威胁互联网技术安全等。这些诚信缺失现象毒化校园网络环境,严重危害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干扰校园网上信息传播秩序,损害校园网的信誉和诚信环境,影响校园网健康发展。因此加强校园网诚信建设,有效地保证校园网稳定运行,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已经引起大家的广泛重视,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校园网诚信建设意义

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深深地植根于民众之中并世代传承,长时间地塑造着各民族人民质朴诚实的优良品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生命力。2006年总书记提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丰富了诚信的内涵,赋予了诚信鲜明的时代特色,为我们今天加强校园网诚信建设指明了方向。

结合2008年12月5日“第八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和全党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加强校园网诚信建设,有效地保证校园网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校园网诚信建设是校园网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校园网的影响力、网络新技术新业务的快速发展、诚信缺失现象的存在都要求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应本着诚信的原则,提高管理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辨别和抵制有害信息、维护网络诚信的能力。

(二)加强校园网诚信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需要

校园网集管理、控制、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摆脱了长期以来基于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来工作的重复性劳动,逐步实现向依托计算机网络和电子数据的根本性转变。加强校园网诚信建设,可以实现全校网上文件传递、信息和通知公告等综合信息服务,可以实现高校教务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系统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可以使参谋、协调、服务等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工作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同时还可以通过电子信箱收集校内师生员工对学校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意见,集思广益,便于学校领导和本部门科学决策。

(三)加强校园网诚信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网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诚信引导和规范网络行为,培育良好网络风尚,以网络诚信促进社会诚信,以网络诚信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这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协调、与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相一致的社会诚信体系。

(四)加强校园网诚信建设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加强网络诚信建设,是互联网新闻宣传战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确保网络媒体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这也充分反映了网络媒体业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自觉。

三、加强校园网诚信建设途径

各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校园网诚信建设融于学校日常的教学、管理和发展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引导广大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诚信办网、诚信用网的浓厚氛围,有力

地促进校园网诚信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大力开展网络诚信教育

全校师生要接受校园网络的开放性和平等性,认清校园网络思想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将诚信上升为做人的内在要求,成为自己行为的内在追求,端正其对网络的态度,自觉抵制各种不文明的行为和不健康的东西,做社会健康合格的网民。为此,要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正确网络观和网络诚信教育。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网络文明诚信新风。着力培养全校师生良好的诚信品格和道德修养,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诚信办网、诚信用网的浓厚氛围,共创规范有序、安全诚信的校园网络空间。

(二)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为了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并在《刑法》中增加了对计算机犯罪的惩罚规定。校园网络服务更应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认真遵循诚实守信原则。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还应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网站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规范信息制作流程,坚持开展自查、互查,遏制网络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现象,共创网络诚信文明新风。

(三)加强校园网刊发新闻信息管理

1、指定专人负责学校主页、二级网站(或栏目)、校内论坛、聊天室、BBS、留言板、网络日记等互动性栏目,实行实名登记,限制校外用户发帖。同时,普及网络知识,指导广大师生如何充分选择、利用和处理校园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教学、科研等,自觉不做有损网络诚信、有悖网络道德的事。

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建立健全一整套网站新闻信息收集、整理、制作、审核、的制度,不传播谣言和虚假信息,不链接不诚信网站,不登载不真实广告,不发送垃圾短信和垃圾邮件,不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有害信息,不提供不健康内容搜索。不运行带有暴力色情内容的违法游戏,坚决清除网上有害信息。共同抵制一切有悖于网络诚信、危害社会稳定、妨碍校园网络发展的行为。

3、严厉打击利用网络制造和传播不良信息、虚假信息的行为。在积极地引导正确的舆论趋向的同时,加大监督、监测、处理力度,不遗余力地防范和打击利用网络手段坑害师生、非法谋利的行为,建立一个健康、良好和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环境。

(四)加强校园网络诚信长效机制建设

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校园网的ip地址应由学校统一规划管理,既要有一定的冗余量,又不过分浪费ip地址资源。如果达到一人一机、一机一ip。就可以根据用户的ip地址准确锁定地址和人员信息,通过技术手段予以封堵违反诚信的网站和个人。此外,黑客、病毒攻击等带来的危害传播速度快、破坏性强、影响面广。因此,各学校要重视发挥防火墙技术、身份认证技术、信息加密技术、审计监控技术和电磁屏蔽等技术,有针对性地采取技术防范措施,健全和完善网络安全应急预案,不断提高网络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和协调处理能力,不断创新网络安全保密理论,不断适应网络安全保密的技术要求。

发挥自律作用。许多学校都成立了学生自律委员会、网络管理中心等组织,要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在校园网诚信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文明上网,理性上网。同时,利用校园网整合和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素质教育,避免互联网的不良信息对师生员工的影响和侵蚀。

加强监督机制。各学校应设立部门专门应负责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督检查工作,建立和完善杜绝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低俗新闻和不良广告的制度保障,协调诚信校园网建设及运行中的有关问题。同时,校园网也要自觉接受公众监督,通过设立举报电话、举报邮箱等渠道,为公众举报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低俗新闻和不良广告等提供便利。对诚实守信的单位和个人及时通过校园网进行广泛宣传,对违反诚信的单位和个人在网上给予曝光揭批。通过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地开展网上诚信教育,树立网上正气,加强社会监督。

参考文献:

1、王晨,强调加强网络诚信建设贯彻科学发展观(全文――第八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讲话话[eB/oL]省略/policy/txt/2008-12/05/con-tent16905550.hma,2008―12―05

2、王忠禹,加强诚信道德建设促进企业健康成长――第七届全国企业文化年会上讲话[eB/oL].finance.sina.con-gn/hy/20081221/18065665006.shtml,2008―12―21

科研诚信活动篇8

【关键词】科研诚信;研究生教育;诚信教育

科研诚信建设是国家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基础。科研诚信是科研人员具备的基本科研素质,是不可逾越的生命线[1]。医学院校的毕业生未来大多数都要称为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地方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为地方建设培养出众多技术人才、学术骨干,在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医学科研领域抄袭剽窃、数据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等学术腐败现象在我国大面积爆发。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弘扬科学道德、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成为当前我国医学科研领域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1造成研究生科研诚信危机的原因分析

1.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医学科研投入资金大幅增加,人们对科研产出的预期增大,不良社会风气和浮躁心态作祟,导致我国科研不端行为时有发生[2]。许多地方医学院校单位对研究生的优秀考核主要是考评数、论文的影响因子数、获得奖项数等。基本上是以硬性指标指标为准,并据此与奖学金等挂钩,同时,这些指标也是用人单位录取人才时的重要衡量标准。这样的评价体系极易诱使一部分人通过低成本的作假获取更大的收益,超越伦理底线弄虚作假。

1.2教育制度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高校各种学术腐败现象层出不穷,抄袭现象大有泛滥之势。学术造假对学校、社会均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医学研究生科研诚信的品质很难不受影响。医学研究生是医学科研工作中重要的主力军。很多学校规定,研究生在校期间需要在核心期刊发表1~2篇论文才能满足申请答辩的资格,有的院校甚至把申请学位的条件“一刀切”的规定为必须发表SCi论文。为了完成这些硬性指标,有些研究生在完成课题和撰写论文时,千方百计拼凑论文,多发论文,快发论文,一稿多投,甚至背弃基本的科研道德。也许,在制定这些制度的目的可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动力,敦促研究生努力学习,提高效率,认认真真的完成科研课题,但这一规定是一把“双刃剑”,有的学生因为基础差或者动手能力不强,不能完成这些指标,最后不得不丧失科研诚信,编撰数据和结果,甚至花钱从市场上购买论文。

1.3科研平台的限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科研平台的高低决定着科研成果的大小。没有经费,缺少相应设备,技术条件不成熟等先天的不足在地方医学院校中是非常现实的问题。研究生导师因工作原因科研关注有限,招生数量多,许多师生关系都是有名无实,部分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和经费短缺。科研活动条件、经费承担和开展学术交流等方面的科技资源配置不均衡。

1.4监管机制的缺失

医学科研的跟踪机制是指对取得医学科研项目的经费、进程、阶段等进行跟踪和监督的机制实质上也是一种过程监督机制。重课题的申请立项,轻课题的研究结题。跟踪机制不完善也为医疗科研学术腐败和学术造假提供了的活动空间。许多地方医学院校的科研诚信教育几乎处于宣传教育阶段,许多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对科学精神、科研规范、科研道德不甚了解。

2研究生科研诚信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地方院校科研资源有限,有的研究生导师经费短缺,在研究过程中,不允许失败,现在的期刊喜欢发表阳性的结果,阴性结果往往被杂志拘稿,为了文章,铤而走险。医学院校里的临床专业学生,因为临床工作任务重,没有时间做实验,为了毕业,借助于论文编辑公司,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已经不再是新鲜事,论文可以明码标价,俨然成为一种商品。近年来,研究生招生扩招现象严重,特别是在职研究生数量的迅猛发展,使得在职研究生的科研诚信问题成为重灾区。

3加强对医学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我们应该注意四个方面

3.1重视学术道德教育

开设《科研诚信》教育的课程,学习相关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等法律规定了科技人员要遵守科研诚信,尊重知识产权,了解国家设立的监督管理机制,学术诚信档案制度等[3]。医学研究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需要坚持伦理原则,对受试者进行有效保护,尊重实验动物福利要求,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科研诚信规范。

3.2医学科研监督机制的完善和执行

医学科研方案设计、立项申请、开展研究、、奖励申报等各环节提出诚信行为规范要求,加强对科研诚信建设的领导、组织和管理,加强对科研人员培训,建立健全机构内部科研诚信监管制度。贯穿开题、中期报告、最后的答辩整个研究过程中,不定期的抽查实验报告及记录,落到实处,真抓实干,把科研不端的土壤彻底清除。同时对发生的科研不端行为按照制定的相关法规和制度,严查严办。

3.3导师应做诚信的典范

研究生导师是对学生实施科研诚信教育的关键主导者,其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严谨的科学态度,高尚的科学精神,去教育引导学生,才能使科研诚信教育的效果达到最大化。研究生导师的遴选要严格,经费、科研诚信、学术水平、指导学生的时间等多个方面应综合分析,限制导师招收学生的数量,有些情况下可以实行双导师制,确保指导学生的时间保证。同时,积极借鉴国外将诚信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育的优秀做法。建立以导师为指导的科研小组,在实验研究中,导师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不放羊式管理。

3.4改革研究生毕业标准。

当前许多地方医学院校对研究生毕业的要求与现实严重脱离,规定必须达到规定数量的文章才能答辩,达到规定数量的文章甚至是SCi研究生才能拿学位证书等等,各学科一刀切,不注意学科间的不同特点。因此适度调整医学科研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医学研究生形成诚信的风气大有益处。我们的领导决策也看到了科研诚信的现实问题,正在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医学院研究生学位划分为科学学位与临床学位,不同类型的研究生的毕业的要求不一样,临床学位研究生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执业医师考试为主要毕业考核目标。

4小结

诚然,研究生自身诚信意识、责任意识淡薄,缺乏理想,缺乏信念,这该是造成研究生诚信危机的内因。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我们的教育应该使学生养成诚信的好习惯。高等医学院校具有培养医学人才、进行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的责任,高校更是提高思想修养的地方,而思想修养是否也可以用论文数量来进行计量?过分倚重科研、论文的考核体系将是地方医学院校研究生教学考核管理的退化。2014年9月,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式《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以加强卫生计生领域的医学科研诚信行为规范和监督体系建设。在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日召开的医学科研诚信建设专家研讨会上,《规范》的出台为医学科研诚信划出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

【参考文献】

[1]彭志红,唐波,汪荣泉,等.浅谈医学研究生科研诚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医学教育探索[J].2010,9(1):137-139.

科研诚信活动篇9

【关键词】高校诚信教育;大学生诚信现状;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0―0056―1.5

诚实守信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一部分人为了追求利益,违反诚信原则,造成社会上诚信被人们忽视。大学生作为高知群体,他们的诚信水平尤其引人关注。因此,诚信教育应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点之一。

一、高校大学生的诚信现状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社会形势下,大学生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及现代社会各种消极现象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其诚信危机越来越多地浮出水面,在有些方面甚至表现得较为突出,在考试中作弊,在求职过程中伪造学历证书,不遵守合同,毕业论文抄袭,故意不按时缴纳学费,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等。这些行为对大学生的社会信誉造成了很大损害,影响自身的发展前景,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从认识层面来讲,在大多数学生的认识中,诚信都被作为一种重要的品质。大部分学生认为诚信在自己的为人处事中非常重要,视为衡量个人素质的重要标准。但是当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时,却往往做不到坚守诚信。据调查,在大学期间,很多大学生在考试或者其他事情中作过弊,但其中有很多人仍然觉得自己是“诚信学生”,只有一少部分觉得自己这样做是违背诚信原则的,可见这些学生所谓的“诚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诚信。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生在对待诚信问题时往往带有比较强的随机性和主观性,即使他们知道诚信很重要,在现实中也很难做到诚信。

(二)对待自己和他人有着双重的诚信标准

大学生在对待诚信的态度上,对于自己与对于他人往往采取双重的标准。比如,绝大部分大学生很看重交往对象的诚信,重视和他人交往时对方的信用度,但同时也存在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对身边的不诚信、不文明行为态度模糊,选择回避态度。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不应该有不诚信的现象及不文明的行为,然而自己真正能做到没有过这样行为的却占少数。

(三)经济利益和诚信原则的矛盾

一些大学生在对待切身的经济利益和诚信原则时,会从功利的角度出发,首先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是否会受到损害。如果不会对自身的经济利益造成损害,他们会选择遵守诚信原则;一旦自身的利益会受损,他们就会放弃自己的诚信标准。比如一些大学生为了通过论文答辩而抄袭他人的作品,为了入党、评优而请客送礼,托关系走后门。这些弄虚作假的行为的直接后果是大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下降,同时也导致其他努力学习争取进步的同学的积极性受到损害,形成不良的风气,从而对大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造成影响。

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1.科学发展观能让诚信教育抓住以人为本的核心,找到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今天经济的发展已为我们考虑以人为本的教育提供了相应的条件,教育要更多地考虑学生个人的发展的问题,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生活世界,为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诚信教育重视大学生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把人的发展本身作为目的与核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让大学生诚信教育从过去的抽象化、空洞化的口号及说教里彻底走出来,让诚信教育更有针对性,更个别化、具体化。这样,学生在接受诚信教育的过程中,就会从原来的被动状态变为主动,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让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人格。

2.诚信教育提高人的道德、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

当前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面对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人们往往热衷于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而忽视精神生活的追求,思想道德水平下降,社会面临道德和诚信缺失的危机。这些无疑会影响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只有当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发展理念,才能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中。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策略

第一,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全面性,将教育向引导、咨询、服务的方向转变。更加注重文化环境等非硬性的规定性因素的熏陶和影响,调动起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来实现诚信教育的全面性。

要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校园育人功能,优化高校德育环境。学校教育应开发各种渠道为学生提供了解、体验、思考诚信问题的机会,利用各种教育渠道,全方位传递诚信知识和诚信价值。活动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如增加高校关于科学发展观方面学术讨论及研究,积极组织、引导、支持各种大学生校园及社会活动、社区服务、便民服务、校园文化生活、演讲会、辩论赛等。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咨询和指导服务,这对于大学生道德问题起到了一定的预防作用。

第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协调性,形成政府、社会、家庭、高校与大学生的良性互动。政府要诚信行政,社会要形成诚信氛围,家长要做诚信表率,高校要诚信办学,教师要诚信师范,大学生要诚信学习等。

首先,重视高校与政府和社会的联系。高校所具有的一大优势就是,它正在成为连接政府和社会的中介。一方面,它能大致上与党的方针政策和原则理论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它又与社会保持着一定的联系。所以,要加强高校诚信教育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互动,就必须进一步加强高校与政府和社会的联系,即进一步加强高校作为政府和社会联系中介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加强高校诚信教育,切实保证诚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努力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道德教育体系,切实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让诚信意识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再次,增加教师与大学生的互动。教师在诚信教育过程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既是诚信的宣讲者,又是诚信的实践者,因此提高教师诚信道德水平,是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的诚信教育应把大学生诚信教育和师德建设结合起来,高度重视教师包括诚信素质在内的培养。只有发挥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教育管理和日常生活中的示范作用,带头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诚实做人、做事,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和魅力感染和激励学生,增加教育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大学生诚信教育见到实效。

最后,重视家庭教育,实现与学校教育的互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学生缺乏诚信,固然与学校教育不到位,与社会大环境的污染有一定关系,但它更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首先,做父母的要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诚信表率,父母向孩子许诺的事就要兑现,要让孩子感到诚信对于我们是客观存在的,是活生生的事实,而不是空洞的说教。

第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可持续性,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长效机制。邓小平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诚信既要靠教育,也要靠制度约束。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必须建立相关制度,形成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长效机制。

首先,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评估机制,如政治诚信评价、学习诚信评价、经济诚信评价、生活诚信评价、就业诚信评价等,通过个人自评、同学互评、辅导员和班主任评议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对学生目前的诚信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给出诚信等级,建立诚信档案管理。对大学生各个方面诚信轨迹的客观全面描述,起到监督约束大学生个人行为的作用。

其次,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激励与惩罚机制。每学年根据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评估结果,对做出失信行为的大学生,视其行为的轻重,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对诚信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并进行广泛宣传,发挥榜样的示范效应。在校园里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风尚,使学生人格及各方面素质在大学校园得到提高。

再次,落实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近年来,一些高校已经在建立了诚信档案,但是始终未能实施落实,总体而言制度建设进展缓慢,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高校应充分利用优势的网络资源,实现诚信制度工作网络管理,如建立诚信电子档案、诚信信息管理系统、校园诚信宣传网站、等等,来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庸俗文化的影响。尤其诚信档案建立之后应该及时更新,真实地记录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状况,并能与用人单位建立沟通机制,督促大学生重视诚信,培养诚信意识。

【参考文献】

[1]陈大伙,张洪.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与高校诚信教育创新[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7(4).

[2]钟茂林,张艳平.大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分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3]王庆材,李明娟.大学生诚信现状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8(6).

[4]王子彤,李晓敏.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8).

科研诚信活动篇10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实效性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乏力、缺乏实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缺乏系统性

目前,我国高校诚信教育工作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的诚信教育才刚刚起步,诚信教育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诚信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有一套包括实事求是的世界观、诚信价值、诚信功德规范、传统诚信美德、校规校纪等在内的相对独立的、全面的系统的教育内容。但目前高校进行诚信教育时,很多时候只是简单地把德育内容照搬过来,或就事论事地讲诚信,没有针对诚信教育的特点、规律提出一套完整的诚信教育内容,使诚信教育显得空洞,没有多大说服力,从而部分削弱了诚信教育的效果。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主体诚信失范现象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体即教育者诚信失范现象给诚信教育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一些教育者自身素质不高,师德修养不强,以市场交换的角度来对待学生;一些教育者责任意识淡漠,对学生教育管理简单僵化,没有针对性;一些教育者知行分离,在科研、学术方面浮躁,急功近利,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有悖于诚信;还有一些教育者纵容大学生的失信行为,甚至为由于失信即将受到学校处分的学生说清、辩护。这些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到诚信教育的效果。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未能形成合力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全社会共同出力。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也还是与社会、家庭教育脱节,仅仅局限在象牙塔内,单单依靠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孤军奋战,这样势必削弱其教育效果。

(四)、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容与形式未能与时俱进

大学生诚信教育呈现出科学化倾向,而非道德性教育。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轻视道德情感培养和道德的主体性;形式上教育手段有限,程式化现象严重;考核途径单一,缺乏多种手段配合,缺少对学生诚信情感和行为的量化,只管“知”,不管“行”。这种理性化的教育过程,使诚信停留在认知上,忽视了诚信的体验、反省和实践。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诸种表现

大学生诚信缺失表现在各个方面,归结起来,主要是政治生活中选举、入党等活动中的内心信念与外在行为的分离;经济生活中恶意拖欠学费、贷款延期返还、用隐瞒手段获取奖助学金等;学习生活中上课迟到、早退、旷课、作业抄袭、伪造实验报告、毕业论文造假、考试作弊等;求职过程中就业简历注水、提供假证件、履历表编造学生干部履历、伪造各类等级证书、荣誉,签约中违约等;日常人际交往中动机不纯、知行分离等。

大学生诚信的缺失绝不是偶然现象,而是由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个人综合因素造成的。而大学生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是重要原因之一。有必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三、增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实效性的长效机制建设

(一)、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树立诚信为本的教育观念。强化“以诚信立校、以诚信立教、以诚信育人”的理念和思想,加强学校管理、教育和服务功能,实现管理诚信、教育诚信和服务诚信,杜绝种种不诚信行为的发生。

确立诚信教育目标和原则。诚信教育应该树立培养诚信公民的目标,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使学生懂得诚信是一切美德的基石,是安身立命之本,是成才创业之基。

高校诚信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诚信教育原则。

要确立主体性原则,即在诚信教育中要突出大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大学生的主体人格,使他们主动参与、愉快接受、亲身体验,做到润物无声;

实践性原则,诚信教育要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观察和认识社会,正确对待诚信的人和学会做诚信的人;

发展性原则,即学校对大学生诚信教育要着眼于终身化,立足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杜绝假、大、空的短期行为;

系统性原则,诚信教育应渗透入社会的一切领域、一切组织。从狭义上说,大学生诚信教育要渗透到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校园时时、事事、处处显“诚信”,培养全员诚信教育意识,学校把诚信教育贯穿始终,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

(二)、要建立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

要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包括政治诚信制度、学习诚信制度、经济生活诚信制度、人际交往诚信制度等。政治诚信制度主要规范大学生的政治生活,包括大学生的政治学习、政治参与、政治发展等方面的诚信问题。学习诚信制度主要是规范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诚信问题,包括诚信上课、诚信考试、以及在科研、实习报告等方面的诚信。经济生活诚信制度主要是规范大学生的经济生活,主要是指大学生在交纳学费、申请助学贷款、申请助学金以及与社会发生的经济关系中存在的诚信问题。人际交往诚信制度主要是规范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包括以大学生为中心形成的各种交往关系,如与教师的交往关系、与同学之间的交往关系、与恋人之间的交往关系以及在虚拟空间的交往关系。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队伍建设

大学生诚信教育队伍主要包括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他们担负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职责。大学生诚信教育队伍建设关系到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成败。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队伍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在选聘环节把好关。选拔中引入竞争机制,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争取把德才兼备的人充实到队伍中来。

其次是加强管理。完善队伍的考核评价机制、奖惩机制和发展机制。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使考核评价做到科学合理公平公开;要在考核的基础上,建立奖惩机制,使成员的德能勤绩与奖惩、晋升、工资待遇挂钩,形成一个激励竞争的氛围;要完善发展机制。使这支队伍能够工作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再次是提高这支队伍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打造一支各方面素质过硬的诚信教育工作者队伍,为开展诚信教育建立组织保证。

(四)、优化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环境

打造诚信政府,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透明公开,发挥诚信政府在全社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打造诚信企业、诚信经济,规范各类市场交易主体的行为,将不守诚信者及时逐出市场。

加强法制建设,着重进行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档案制度,尽快把我国建成信用社会。

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作用,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尤其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用其来引领风尚,培育诚信文化,建设社会主义诚信价值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

(五)、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诚信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比较陈旧。为了提高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诚信教育的时代感,必须创新诚信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1、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功能。让诚信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中增加诚信教育的有关内容,强化诚信教育课程。

2、寓诚信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积极营造校园的诚信文化,将诚信教育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如举办图片展览、讲座、组织主题班会、辩论会、报告会、观看专题教育片、建立诚信教育网站、开展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

3、发挥大学生在诚信教育中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尤其要发挥学生社团的示范作用。这样诚信教育才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真正体现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abstract:Studyontheeffectivenessofcrediteducationofthestudents

ZhangXi_zhong,LiKe_qin,HuYou_ren,wangQiu_xiang,

yangenuniversity,quanzhou,Fujian,362014

CredibilityisthetraditionalvirtueofChinesenation.Credibilityisthebasicofconductingthemselvesinsociety.atpresent,lackinggoodfaithforcollegestudentshasarisen.inmanyfactorsofactsofdishonesty,Lackofeducationandlackofeffectivenessofeducationisoneofimportantreasons,weshouldtakeeffectivemeasurestostrengthencrediteducationofthecollegestudents.

Keywords:StudentsCrediteducationeducationeffectiveness

参考文献

[1]熊礼杭.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35).

[2]何霭.大学生诚信状况与诚信教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6.

[3]张金梅、周少林.塑造教师完美人格适应现代教育需求[J].《卫生职业教育》,2004,第22卷,第十期.

[4]姚红.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科学构建,[J].《人民论坛》,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