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财务解决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59:11

智能财务解决方案篇1

现有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大多集中在定量预测财务危机的方法上,许多研究人员只是探索某种具体的财务危机预警方法,本文主要从财务危机预警理论、实验用样本数据及定量财务指标体系、基于规则的产生式系统的财务危机预警方法、基于群决策的财务危机可能性评价预警方法四个部份展开研究,设计了一套智能专家系统,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财务危机预警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丰富了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工作的内容和成果。

关键词:人工智能;财务管理;专家系统

一、前言

1.1人工智能在财务软件上的应用研究现状

财务管理软件在我国的发展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经历了dBaSe、Foxpro的时代,然后发展到在windows系统平台上进行开发,目前国内从事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和销售工作的公司超过500家。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关于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财务危机预警的实证研究文献层出不穷。相比较传统统计研究方法和新兴人工智能研究方法,它们的区别在于预测的准确率和预警方法的先进性与智能化。杨保安、徐晶、查秋野曾在研究中用Bp神经网络进行财务评价,运用专家系统采用"规则组"的知识表示策略,对其它诸因素及分类综合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最终的贷款风险分类等级。梁荣华在《人工智能在财务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中研究了实现FDSS的知识库系统时用到的财务知识表示与财务推理机制,并针对同一个具体的财务实例,探讨了是如何用财务知识表示与财务推理机制的。

二、智能财务专家系统的基础与理论

2.1人工智能的定义

对于“人工智能”一词,戴汝为是这样表述的:“人工智能最早在1956年的Dartmouth学会上提出。在后来的研究中,人工智能的概念伴随着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们发展的许多理论和原理不断的扩展,是一门非常具有潜力和挑战性的学科,熟悉计算机技术、心理学和哲学等对是从事这项研究工作的基本要求。李陶深认为,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目标是使机器能够模拟人类智能去完成一些复杂的工作,这门科学的内容非常广泛,它包括了许多不同的学科领域,如:计算机模拟和机械学习等。

2.2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意义

常言道: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面对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原本一些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如果在初始阶段没有得到重视,或许就会给使用单位造成严重的后果和错过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时机。财务危机预警是以日常财务管理工作涉及的各种信息为依据,通过分析,可以准确评价单位过去一个期间内业务开展的整体情况以及财务管理的工作效果,通过财务危机预警可以帮助管理者把握业务开展和财务管理的趋势和方向。财务危机预警方法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手段,能实时对预警对象的业务开展过程和财务状况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财务状况异常的征兆,并迅速预警,帮助管理人员及时采取应变措施,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损失。

2.3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从结构上看,是一个由知识模块、推理模块和控制模块构成的解题程序系统。系统将知识和经验通过各种途径存入计算机系统内,建立知识库,然后对输入的原始数据选用适当的规则进行推理,做出决策和判断,使其表现出专家的解决和处理问题能力。静态或动态知识库和相关推理机制是专家系统的核心内容,它的主要组成部份是:知识库、推理机、工作数据库、控制系统。专家系统可以采用程序设计语言、专用知识表示和处理语言、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专家系统外壳四种方式实现。

三、基于群决策的财务危机可能性评价预警方法

3.1群决策的应用

群决策是于近代随着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理论,是为了充分发挥决策群体中每一个决策单元的知识和经验,克服个体的片面和狭义,由多个决策个体共同参与决策过程并形成最终决策的一种决策方式,其中:决策群体是由多个决策单元共同构成。群决策常见的四种决策类型分别为:(1)权威决策(2)投票决策(3)共识决策(4)无异议决策。

引入群决策机制,不但能够有效弥补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而且还可以降低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失真。群决策是指根据对群体中各成员偏好的分析和集结,求出群偏好作为决策依据的一种决策方法。

3.2群决策的评价过程的设计

根据上文的设计,在专家系统的群决策模块中包括了多个决策单元,这些决策单元独立对目标事件进行评价,每个决策单元都由多个财务评估指标构成,决策单元的结构主要包括:决策单元编号,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得分、权重值和决策单元总得分等。

决策单元编号:决策单元的唯一代号。

评估指标:评估的具体内容。

评估标准:评估的方式和评分标准。

评估指标得分:根据评估指标而得到的分数。

权重值:该指标在决策单元中的重要程度。

决策单元总得分:所有评估指标得分相加。

每个决策单元对应一个独立的备选方案集,根据决策单元各项评估指标的得分情况,在备选方案集中选择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备选方案集的结构主要包括:备选方案编号,备选方案等。

如果将单个决策单元表示为D1、D2、D3…Ds,决策群体可以表示为:

D={D1+D2+D3+…+Ds}

由各个不同的决策单元选择出来的最佳方案,通过组合,成为了评价结果汇总作为初步的输出方案。

3.3群决策的财务危机可能性评价预警方法的设计

结合群决策的特点,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群决策的财务危机可能性评价预警方法。(工作流程见图3-1)

第一步:将样本数据输入控制系统。

第二步:控制系统分别调用各个评估个体,对样本数据进行评估。

第三步:个体在评估结束后,将评估结果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对这个评估群体的评估结论进行汇总和分析后,得出策略群评估汇总结果。

第四步:由控制系统对策略群评估结果进行可能性分析,如果通过,则输出结果,如不通过,则返回控制系统重新评估。

四、专家系统的设计

4.1专家系统的架构

经过以上章节的分析与探讨,本文所探讨的专家系统框架和实现方式基本构建完成:

作为一个智能财务专家系统,我们设计的目的就是能够让它模拟财务专家的思考和解题方式的,去解决一些日常工作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和需要大量财务知识和专家经验才能解决的财务难题。一个经验丰富的财务专家,工作基本依据下列流程:

1.对财务事项的正确性、符合性进行判断。

财务是一项严谨的工作,接触到一笔新业务的首要工作,就是判断否合法合规。

2.结合多方面数据和财务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财务工作中包含的各个因素是相辅相成而又相互影响的,单单的依靠个别财务指标,是无法对当前的财务状况作出正确评价的。

3.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财务决策。

根据综合分析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决策工作。

本文探讨的智能财务管理专家系统(以下简称专家系统)采用辅助软件的形式与SQL数据库直接对接,从而获得相关的财务数据(同时考虑到专家系统仅作为辅助手段而并非账务处理工具,所以专家系统对数据库的操作仅设计为读取)。

专家系统的模型主要由:知识库、推理机、工作数据库、控制系统组成,其中的知识库是系统中的主要知识表示。

4.2专家系统的架构

根据前面章节的设计,专家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1)存储专家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各种数据,如:知识数据和推理规则。

(2)将专家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输入数据和规则推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进行有效储存和释放,合理利用系统资源。

(3)在读取输入数据后,调用知识库中储存的信息,通过策略推理来对已读取的数据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专家系统的工作过程见图4-1专家系统工作模式

本文设计的专家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数据连接便捷、安全、高效。直接通过对SQL数据库的操作实现对财务数据的读取,并且不会对数据库中现有的财务数据进行操作,不影响CiQ财务软件的正常使用。

(2)符合财务工作流程的要求。在财务期间结束前(记账而未结账的状态下)快速对当期的会计凭证进行的符合性审核,并对发现的错误给予更正提示,有效避免了财务日常工作中符合性错误的发生。

(3)数据分析全面,针对重大的财务事项实现辅助决策。通过群决策的方式,对重大的财务事项进行多方面的分析与评价,给出辅助决策意见。

五、结语

通过系统的开发,我们可以发现,智能化的财务系统借助电子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在减轻财务工作量的同时,为财务决策以及危机预警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本文的设计专家系统开发模式,知识库信息的质量决定了专家系统的工作效率。如何保证知识库信息的质量以及数据更新的及时性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难题,这个问题在人工智能领域被称为知识获取,如何提高专家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解决知识获取的“瓶颈”以及较差学习能力、推理能力的“脆弱性”等问题将是智能财务专家系统下一步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重点难题之一。

[参考文献]

[1]杨保安、徐晶、查秋野,基于人工智能贷款风险分类的系统设计,《管理工程学报》,2003第2期

[2]梁荣华、史济建,人工智能在财务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第8期

[3]戴汝为,人工智能[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版

智能财务解决方案篇2

2012年学校财务信息管理专业成功申报后,前后已经迎来了2013、2014两届学生,作为一门融合财务会计与信息技术相交叉的新专业,专业建设不仅要秉承传统的财经学相关理论,而且还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市场需求,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时值今日,具备“智能化行为”特征的“智能化企业”成为大多数传统企业的需求。在经过专业内全体教师多次反复调研、考察、研讨、学习后,2014级财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初步确定为:数据分析引领财务决策信息化。在此基础上,专业定位设计提出三个层次要求:基于财务会计、强化数据分析、服务管理决策。

二、商务智能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需要与课程体系相辅相成,要思考并把握本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财务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本遵循“三步走”思路,即第一学期注重财务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授、第二学期突出数据分析核心知识的教授、第三学期侧重决策智能前沿知识的教授,形成的梯队知识体系助力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

(一)从跨学科特性来看

商务智能课程是一门集管理科学、信息技术、数据统计和人工智能等多个前沿领域的交叉性学科课程,顺利完成该门课程的授课需要前导课程的支持,因此,商务智能课程在以上三层梯队知识体系中位于最后一层。

(二)从其最早的概念阐述来看

美国加特纳集团分析师HowardDresner认为商务智能描述了一系列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应用基于事实的支持系统来辅助商务决策的制定。可见,商务智能是商务分析中辅助决策的有效利器。

(三)从大数据时代背景来看

各国政府都在强调“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方法”,商务智能与生俱来采用的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等核心技术体系有效地支持了数据驱动全过程,合理利用并可以成功将数据转化为价值。综上,结合专业定位,商务智能的课程性质是专业核心课,其课程定位设计为“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方法,变数据为价值。”

三、先修/后续课程衔接设计

目前,在全国,商务智能课程主要在计算机类、经管类(信管、电商、物流)等本科层次以上专业开设;在财经类专业且面向高职层次开设商务智能课程,还属罕见;这是本校适应“后信息经济时代”市场需求、实施专业创新与课程改革方面的具体表现。作为一门面向财经类高职生开设的新兴发展课程,如何区别于计算机、软件等专业已开设的类似课程,如何贴近财经类高职类学生的注重动手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等特点来开设这门课程将面临着众多挑战。但是,在大数据时代,如果将大数据看成是一种资源,商务智能则是一种驱动力,二者已成功且广泛地应用于金融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通讯业、零售业、能源与公共事业等各行各业中;而且,财务分析已然成为商务智能在众多行业中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因此,在财经类专业开设注重数据驱动财务决策过程的商务智能课程已势在必行。只是,在开设这门课程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既要考虑当下财经类专业全局课程体系安排,又要兼顾商务智能课程本身的特点,充分思考商务智能课程与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衔接要求。

(一)先修课程

商务智能的先修课程安排可以从以下五个层次分析。第一,商务智能作为计算机、数学、统计等基础学科相交叉的前沿学科,需要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这些基础理论知识,因此,从学生知识能力的层次要求来看,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数学、应用统计学属于第一层次;第二,商务智能要整合企业的业务系统数据,作为数据加工厂需要学生充分领会“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展现———报告撰写”的完整数据加工过程,本专业课程体系内设计的“财务数据分析”课程属于第二层次;第三,商务智能作为多种技术综合应用的解决方案,需要学生至少掌握一种主流软件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并且要求学生能够领会完整项目交付的全过程理念,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和项目管理两门课程属于第三层次;第四,商务智能作为决策工具,要求学生主要从财务层面学会运用企业经营领域内的决策支持理论,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与决策、管理会计等专业课程属于第四层次的先修课程;第五,商务智能作为决策工具,学生仅从财务层面掌握决策分析的理论还是不充分的,还需要学生能够了解企业经营全貌,增强学生对企业业务的理解能力,因此,作为第五层次的课程———企业经营沙盘课程恰好可以实现此衔接要求。

(二)后续课程

在大数据时代,几乎每个人都生活在数据中,几乎所有人都在制造和分享数据。“大数据如何让商业更智能?”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回答成为引发商务智能后续课程开发的源动力。大数据要让商业更智能,需要从流程优化、客户洞察、营销规划、产品创新、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七个方面提升大数据对企业竞争的影响力。而作为商务智能后续课程的专业拓展课程其课程性质界定了其后续课程设计不能从这七个方面全面铺开来讲授商务智能的应用。因为,对专业拓展课程的范围设计,需要对专业(群)进行相应分析,根据拓展课程对应岗位群的具体要求,确定与其相关性较强,交叉较多的领域进行。因此,我们选择了从流程优化的角度去拓展商务智能的应用,选择以“流程优化”为主题的“流程智能”课程作为商务智能的后续课程,通过这门课程拓展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运用商务智能核心技术实现流程优化方面的能力。

四、今后努力方向

智能财务解决方案篇3

[关键词]高校;共享财务;财务转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作为前沿科技之一,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从人机对弈,到自动驾驶汽车、人形机器人,再到弱人工智能阶段,人工智能对产业结构、城市形态及生活方式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对于财务来说,也实现了从手工记账到会计电算化,再到财务共享的转型,让过去的不可能变为可能。依托互联网技术,会计电算化走向财务信息化,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及相关信息技术的发展,是财务领域又一次里程碑式的革命。

一、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日益扩大,财务管理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国家财政对高校的经济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学校可支配经费数额越来越大,多校区、多模式办学,异地机构等的建立需要财务部门更合理、科学的安排资金收支,以达到学校资金使用的最优配置。学校各部门间业务往来频繁,沟通不通畅,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繁琐,业务量大,效率不高,而国家对高校的资金监管却逐步提高,这就需要一个共享平台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集成管理。随着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

二、高校财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如何解决繁琐的财务报销流程,为科研人员松绑,是学校落实科研“放管服”的重要举措。改革简洁易操作的财务报销系统,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提升服务质量,简化报销流程,是现在每个高校财务管理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财务报销业务量大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课题项目、研究经费不断增多,为了避免老师在课题经费使用过程中的虚假支出,国家大力推行电子发票,同时要求使用公务卡进行结算付款,这使得日常报销中需要核对的信息量急剧增加,给财务人员带来了工作难度。

(二)政策宣讲不到位

随着国家财经法规及制度的不断更新完善,财务政策不断推陈出新。面对数量庞大的师生群体,如何深入的宣讲政策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师生对财务制度了解不透彻,容易造成信息传递不到位、不及时,将简单的报销业务变得复杂化,降低办事效率。

(三)报账员频繁更换

目前很多课题组缺少科研助理,不同的教职工经常使用同一个经费号,有时还会找学生办理财务报销手续,由于不同人员对财务政策的掌握和理解不一致,或者对报账流程的把握不到位,经常造成单据材料不完备而退单,无形中给财务工作人员造成了返工,增加了时间成本。

(四)财务人员配备不到位

由于报销内容不断细化,财务人员工作量不断提高,无形中也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目前各高校人员编制均有所限制,学校不得不大量聘用人事,造成人员素质层次不齐。同时,大量简单的重复性工作,仍需要工作人员人为判断业务发生的真实性,在不断提高的服务要求下,极度考验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和沟通能力。

(五)会计信息化水平不高

尽管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被大规模的应用在现有的财务系统工作中,但智能化手段还不够高,很多重复、繁琐的工作仍未解决,不能推动财务工作的转型。例如预算管理,由于预算管理缺乏相关的信息化系统,信息化水平较低,管理效率低下,现阶段还存在通过纸质预算申报书来进行预算信息收集,通过“二上二下”再将最后审定的预算数下发到学院,这样的预算管理系统是较为落后且不方便的。

三、高校财务工作转型路径

(一)建立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系统平台

该平台将整合目前财务资源,实现报账、审批、审核等业务支撑,具体包括综合财务管理、共享运营、预算管理等系统。在功能上支持业务填单、审批,财务审核,会计凭证自动生成等功能,通过系统设定规则校验、预算校验功能,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同时加强财务管理。搭建电子报账系统、电子影像系统、发票采集系统、发票管理系统、共享运营系统、电子档案系统等于一体的财务共享平台。

(二)搭建智能化报销平台

1.利用oCR技术减轻报账负担。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高重复、技术含量低的体力工作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实现会计核算流程自动化,可以大幅提升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如将核对发票抬头,计算发票金额等人工识别工作改为自动识别校对电子发票,即利用oCR技术,自动提取发票信息,填写报销单据,完成发票真伪查验并提交至影像服务器进行票据保存等工作。2.搭建商旅共享平台。通过商旅共享平台,实现一站式差旅服务功能。平台对接同城商旅,差旅费由供应商垫资,师生通过平台下单,商旅平台按月统一对账开票,同时实现与财务管理系统、网上报销系统无缝对接。不仅可以实现差旅行为的事前审批管控,同时解决了师生垫资和借款问题,出差标准、预算和资金控制集中管理,后期的自动对账也解决了报销时手工粘贴报销发票的繁琐手续。既简化流程,又减轻一线财务人员的工作量,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三)建立业财税一体化的财务共享中心

将重复性大的流水线工作进行集中处理,同时将采购、费用核算、资金管理、往来款管理、合同管理及预算管理等模块进行整合,搭建全流程的财务共享信息平台,不仅实现了学校财务工作和职能的整合,也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在方便师生随时随地进行报销审批的同时推动了财务工作的快速转型。1.实现线上审批和财务审核。通过整合现有财务资源,实现报账、审核、审批、支付等全流程管理。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系统平台在功能上支持业务审批、报销单据填报、会计凭证自动生成等,并通过设定校验规则和预算控制规则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增强风险控制力度。系统承载了员工自报账初始至业务领导审批、财务审核、付款会计支付的全程业务及财务信息,支持所有纳入的上线单位费用报销业务的流程化、标准化、高效率处理。2.实现报账共享。所谓的报账共享是建立在核算共享的基础上的,即前端的网上报账流程全部通过共享的模式,借助电子影像化,实现全单位模式下,财务人员处理多部门各单位的报销、核算、稽核、发票查询等模式,同时将预算、核算进行全面共享,各权限人员均可浏览。3.实现采购管理智能化。在采购共享方面,借助成熟的电商平台,实现办公用品、专用材料等在线采集订购,确保交易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减少人员自行垫支资金,和项目挂钩,统一结算,实现消费业务和财务业务自动化结算,使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融为一体,方便数据提取和统计。4.实现发票管理税务共享。基本的会计核算发票有交通费、餐费、住宿费、办公费等类型,现阶段普遍采用机打发票和电子发票。票据报销业务占据着高校财务业务的很大比重,投入的人力也是最多的。在税务共享模式下,发票管理模块可以通过共享平台进行自动验真及查重,在提升业务合规性的同时可以大大降低重复报销的问题。5.将合同管理与往来款管理挂钩。通过引入合同管理系统,可以利用完善的管理流程和标准来规范合同的管理。将合同管理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间数据实现互联互通,对合同履行阶段、状态进行统计监控,同时与往来款管理挂钩,实时统计支付情况,随时做到异常预警。通过启用合同结算功能,实现合同关键信息管理,并支持上传电子附件,连通电子影像系统进行影像扫描与影像查询,实现合同的无纸化调阅。合同台账模块可通过登记合同关键结构化数据,在电子报账系统报账时关联合同,进行收付款计划控制,从而实现合同控制。

(四)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系统

通过建立预算管理系统,学校各单位可在线进行预算信息填报并进行线上审核,无需递交纸质材料,大大提高学校的预算管理水平。在深入分析高校预算管理实际情况和普通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预算管理模式和思路,建立包括:预算申报、预算编制、拨款下达、预算执行、执行分析、预算考核在内的完整有效的全过程预算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共用一个数据库,主要用做后台接收、处理数据,可实现学校二级单位预算申报、审批、调整、拨款、执行等一系列线上管理模式。

(五)建立电子档案系统

财务共享模式下的档案管理,通过电子影像化管理系统来实现,电子档案系统通过与网上报账系统、核算系统、电子影像系统等其他业务系统的无缝集成,实现凭证电子化的无缝管理。电子档案系统将公司会计档案纳入系统管理,实现会计凭证和电子影像的自动匹配、分册,档案的归档、借阅等,在系统内有迹可查,方便原始凭证的调阅和查询。

(六)建立稽核管理系统

为方便稽核业务的开展,减少线下手工翻阅凭证,建立稽核管理系统。涵盖凭证、预约单、资产等数据资源,以数据为基础,工商、税务发票为接口,随时调取账务系统和网报系统。将违反规则的业务视为风险业务,并支持告警推送,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稽核。现阶段事后稽核使用较多,通过检查连号发票、账务处理不规范、疑似拆分合同等情况,形成稽核报告,并反馈财务审核人员及相关经费负责人,在督促经费使用的同时,提升会计核算质量。大数据是推动社会走向智能化的重要驱动力,大数据、电子发票、会计电子档案等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在财务上的应用,为共享财务奠定了一定基础,目前高校需要不断加快速度,进行研究探索、发展完善,建设财务共享中心不仅能够实现财务集中,更重要的是推动高校财务顺利转型。

[参考文献]

[1]张乐.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转型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19):104-105.

[2]李曼.浅谈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校财务转型[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5):32-33.

[3]关欣.关于人工智能对高校科研财务工作积极影响的探讨[J].经贸实践,2020:198-199.

[4]汪晶.人工智能在高校财务服务中的应用研究———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教育财会研究,2017,28(6):76-80.

[5]金昕玮.高校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应用分析[J].纳税,2017(15):49-49.

智能财务解决方案篇4

   商务智能是20世纪90年代末首先在国外企业界出现的一个术语,其代表为提高企业运营性能而采用的一系列方法、技术和软件。它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整个企业,不仅为企业提供信息获取能力,而且通过对信息的开发,将其转变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也有人称之为混沌世界中的智能。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出他们对Bi的需求,把Bi作为一种帮助企业达到经营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

   

   上海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顺势推出国内第一套自主研发的博科Bi商业智能解决方案,通过对数据有效的分析,从而获得各种统计结果和分析资料,进而做出高明的决策,成为帮助决策者和管理者达到目的的强力武器。

   

   数据的困扰

   

   一个企业的信息分布在不同的部门和分支机构中,甚至分布在不同的财务软件、eRp、CRm系统中,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些电子数据也在逐步膨胀。但往往,收集的海量数据被沉淀,变成了难得再访问的数据档案。从不同系统或不同数据库中提取所需的数据正变成一项令人头疼的繁琐的手工劳动。重要的决定,不是基于数据库中信息丰富的数据,而是基于决策者的直觉,因为决策者缺少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知识的工具。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系统数据中迅速地找到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快速准确地把握风云变幻的市场脉搏?成为每位企业管理者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1、数据监控失效,业绩无法分析

   某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是一家集汽车营销与服务为一体的大型企业,拥有15家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分子公司,由于使用着不同的软件系统,各分子公司的数据结构异常,每到各分子公司上报报表时,不仅上报时间无法统一,而且,总部财务人员还需通过手工汇总后再给企业管理者。由于是月度汇总报表,总部难以查询每个分子公司的实际历史发生数据,对财务预算差异、数据异常变化难以真正实现实时监控。数据监控的失效,无法使企业管理者对公司业务数据进行灵活多样性的分析,无法预测业务的发展趋势,直接导致公司的战略决策总是滞后于市场的变化。

   

   2、数据分析不及时,难以消除决策盲点

   某焦化有限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大型化工企业,下设多个分厂、实业公司。企业管理层重视信息化建设,先后实施了财务核算系统、生产成本核算系统并采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企业财务预算。但是,在积累了大量财务数据及业务数据后,对数据的重组与分析仍然要手工进行,虽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但用作决策的数据仍然无法按时送达到企业管理者手中。

   

   3、异质数据整合困难,管理监督缺乏依据

   某市卫生局,作为政府行政部门对所辖的医疗机构行使监督管 理权,其基层单位包含医院、防疫站、疾控中心、卫校等等不同性质的分支机构。由于分支机构众多,上报到卫生局的财务数据量非常大,而且,都是固定的格式,市卫生局需要手工汇总这些数据,并按规定的格式整理出需要的数据进行工作指导和向上级单位汇报,在普遍没有合适的汇总分析工具的前提下,手工的工作量及工作强度巨大,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由于目前的这种报表方式普遍采用手工,卫生局无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反向查询,每个分支机构表汇的口径以及真实程度难以有效控制,数据不存在可比性。对出现的异常情况难以分析具体的问题的症结。这样,直接导致历史财务数据利用率低,管理监督缺乏有效依据,对整个系统的发展趋势的分析、差异控制更是难以有效把握。

   

   商业智能打开数字迷局

   

   商业智能(Bi)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分析师所创造出来的新名词,不过,它并不是一个凭空冒出的东西。Bi是在eRp等信息化管理工具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基于信息技术构建的智能化管理工具,它实时地对eRp、CRm、SCm等管理工具生成的企业数据进行各种分析,并给出报告,帮助管理者认识企业和市场的现状,做出正确的决策。

   

   商业智能是在不断提供完善的技术同时,还提供整体应用的解决方案,即系统整体设计思想,这一设计思想已将未来的决策分析需求纳入系统;利用分类技术将信息消费者使用的决策支持对象分门别类,帮助业务人员解决每天业务运转可能出现的各种主要问题,从而简化对业务信息的访问。从技术上说,就是按维度与层次对主题建立数据分析模型;支持对所有形式的业务信息进行访问,而不仅仅是支持对存储在数据库、数据仓库中数据的访问。因为企业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信息保存在办公或工作组里,或保存在企业intranet和internet上的web服务器中;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报表功能,比如在同一时间显示多个不同业务指标的记分卡式多指标报表、用户按维度分类分析并作比较的关键特征指标(Kpi)报表、固定需求的状况报表以及即时报表。而且,对所有报表具有良好的管理和分发机制。

   

   曾经有人这么说过,国内软件厂商谈到技术,国外厂商都笑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由于我国软件产业起步晚、投资小、经验少,与国外软件相比,带来了功能件有待完善、行业参数需要积累等问题。但是随着这两年的高速发展和国家对信息产业发展的高度支持,这个差距正在快速缩短,国产软件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功能实现上,都在飞跃式发展。由国内高诚信度专业权威研究机构计世资讯提供的“2004年度中国国产商业智能软件应用研究报告”指出:截止2004年4月,国产商业智能软件应用市场中,由上海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商业智能软件,其市场占有率第一,品牌认知率第一。

   

   博科资讯商业智能解决方案是基于万能接口、数据仓库、在线分析和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构建的智能化的数据管理工具,它能够实时地对企业中不同部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采集、抽取、整合、和转化,进行多维、深度分析,找寻出隐藏在数据与数据之间的潜在关系,从而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的业务人员的分析需要以及管理层的决策支持应用。博科商务智能产品的核心技术为博科商业智能技术,此项技术是由博科资讯历时多年自主研发而成,这是由国内公司自主研发的中国首套商业智能技术,解决了国外技术与国内所有主流财务及管理软件不易兼容的难题,不仅填补了国家此类技术的空白,同时,改写了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借鉴国外技术的历史。

   

   挖掘数据价值,实现管理飞跃

   

   目前,博科商业智能的已成功的应用在数千家企业中,与国外软件相比,博科资讯的优势在于,其一,提供的管理软件能够符合中国企业本土化的经营特色,其二,性能接近国外产品,而价格不到他们的1/5甚至1/10,如此高的性价比,对于中小企业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具有非常高的吸引力;其三,博科商业智能软件产品的实施、应用难度很低,业务操作人员只需简单的培训即可进行熟练操作民生银行、上海卫生局、杭州卫生局、上海闸北、普陀教育局、上海焦化、上汽销售总公司等就采用了博科资讯的商业智能,以前需要数天、数十天的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只要数小时即可完成。从这些企业的应用成果来看,博科商业智能实现了企业发展的以下目标:

   

   1、实现多角度监控,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某汽车工业销售部公司在应用博科商业智能后,以前需大量财务人员完成的汇总报表,现在可实现智能生成各种报表,工作人员工作量大大减少,同时,可生成对子公司、产品、部门、时间等多角度分析报表,快速直观,便于及时了解市场风险,做到快速、准确的决策。总部多角度监控子公司实际财务数据变化和子公司各类营运数据和业务状况,保证公司整体收益最大化,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2、智能分析,管理升级

   某焦化有限公司的企业管理人员在使用博科商业智能后不再向财务人员、业务人员催要各种数据,而是在自己的用户界面中随意钻取自己所需的数据。财务人中员不再加班加点计算数据,从而可以真正的参与企业的资金运等财务管理。商业智能将分散在账务系统、eXCeL电子表格以及成本等系统中的数据以统一的标准整合在一起,用户可以在统一的界面中对已有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与此同时,上海焦化还将各个岗位的绩效指标定义到商业智能中,使用者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指标数据,从再实现了公开、公正的量化考核。

   

   3、改善现金流,提高资金利用率

   基于卫生系统现状,博科商业智能解决方案不仅强化各医疗卫生机构内部财务数据分析监控的同时,还加强各卫生局对所辖区域的卫生机构进行合理及时的财务监控,从而全面提高卫生系统的财务工作的效率、准确性和及时性。借助博科商业智能,卫生局可以将上报的报表汇总合并后直接导入到Bi系统中,对所有的下属医疗机构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加强了对业务的监管力度。统一的分支机构的表汇口径,实现了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当指标发生变化时,通过数据详细钻取,即时找出问题形成的原因。轻松实现变化趋势分析以及对比功能,并迅速通过报表等体现出来,实现有效的预警管理、全面的预算管理,改善现金流,提高资金利用率。

智能财务解决方案篇5

《财经国家周刊》:野村综研是日本首家民营智库,您认为民营智库(或是智库企业)与政府智库部门在运营上有何区别呢?

藤沼章久:政府智库有各种各样的形态。通常,其承担的是政府的部分政策形成功能。而我们公司是商业企业。我们不仅承担对政府的政策形成咨询工作,还面向民间企业提供经营咨询、业务咨询等咨询业务。同时,我们还帮助企业构建和使用信息系统。此外,基于中立立场,我们还向政府、社会和企业提供各种建议。自1965年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在如此发挥“智库”的作用。

《财经国家周刊》:野村综研在企业咨询、金融、产业和it领域都有很强实力,您认为作为当今智库企业而言,哪些领域是最具成长性和值得投入资源的?

藤沼章久:it领域的进步极为引人瞩目。如果能够充分利用it技术,就可以在各个领域掀起创新浪潮。而且,超越行业和横贯各行业的新机制、新业务不断出现,it技术可以支撑这种创新。因此,很难说我们对哪一个特定产业领域有兴趣。我们的兴趣在于,不拘行业,不断地通过以it为代表的新技术推动创新,这才是最有吸引力的。

《财经国家周刊》:作为一家庞大智库的领导者,您觉得自己在管理中有何值得一提的心得?

藤沼章久:截至2013年4月,nRi(野村综研)集团有超过8000名员工。我认为,nRi集团的员工应当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并根据自己设定的目标自律行动,而且敢于不惧变革,果断地发起挑战。为了培养这样的人才,我们将oJt(ontheJobtraining)、研修和自学有机结合,实现良性的有机循环,在培养人才方面采取了各种办法。此外,作为培养人才的环境,要有挑战性的业务和课题,要有磨练高度专业性的项目,同时还要有自由豁达的风气。

《财经国家周刊》:能否请您介绍野村综研在中国的业务现状。野村综研今后打算如何发展在华事业和涉及中日关系的业务?

藤沼章久:在咨询业务方面,野村综研在华业务开展之初,主要是面向在华投资的日本企业。不过,最近我们也开始对中国的各级政府和企业提供服务。我们乐于为中国产业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今后,我们打算推进客户和经营的本地化。

在it技术支持方面,我们向流通业和制造业企业提供以零售业系统为基础的it解决方案和网站方案。在金融领域,我们在面向证券公司开展it咨询业务,并向保险公司提供前台it方案。此外,我们也开展信息安全服务和一些基础服务。今后,我们还将与中国的it业务销售伙伴一起,提供业务和it咨询及解决方案。

智能财务解决方案篇6

这一规定不仅快速催生了用友、金蝶、新中大等当时一批著名的财务软件公司,而且有史以来第一次将企业的财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会计核算中解放出来,从而使著名会计学者莱昂德・r・艾米所说的“为决策提供信息方面是会计师最薄弱的环节,但从战略上说,这是最重要的任务”的著名论断成为可能的现实。

会计核算环节的快速信息化,使得国内学术界和企业界一度盛行“会计信息系统论”,其中以国内会计界泰斗葛家澍教授的定义最具代表性:“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如今,从看似不起眼的会计电算化起步而真正开始改变本土企业运营流程和效率的新一波信息化浪潮已历时近20年。而期间由全球管理新浪潮和本土企业信息化所引发的一系列本土企业财务技术工具以及解决方案的推出,极大地改变了本土企业的运营模式。同时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动,使得财务技术工具在本土企业运营中的地位空前提升。比如,资本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强直接导致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与内控水平要求的大幅度提高;以人民币汇率浮动为突破点的金融市场改革的破冰,使得本土企业对动态财务掌控能力的要求也一下子摆到眼前;而更广泛的外部变革来自市场竞争烈度的空前提高,迫使更多的本土企业从仅仅关注自身运营转向基于供应链的实时管理。同时,有了30多年本土企业信息化的探索加上19年的本土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积淀,由内部变革持续积累所催生的本土企业财务技术工具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

在此基础上,全面了解本土cFo对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的现状评价和潜在需求,对于国内各类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的提供方而言,不仅从技术层面来促进cFo提升企业运营效率,而且对本土企业在大变革背景下的扩张具有深远的意义。为进一步研究和了解本土企业在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下一步发展的方向,《首席财务官》杂志于2007年10月起面向本土企业的财务负责人进行了“2007年度本土企业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现状与需求”的大型抽样调查,并回收有效问卷1200余份,基本代表了本土企业对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的主流判断。

信息化第一起点的先发后至

虽然财务领域信息化的起点(即1989年启动的会计电算化运动)较《首席财务官》杂志所定义的新财务运动(即以1992年“两则两制”的推出为起点的本土企业财会制度创新)的起点早了三年,但两者随后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融合,从而使得两者如今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并行状态。

在本次调查中,六成以上的受访cFo表示已采用erp,超过三成的受访cFo表示已采用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和企业绩效管理系统,而应用程度更为深化的财务分析系统、商业智能系统以及管控能力更强的集团财务管理系统等应用的还不够广泛(见图1)。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与本土cFo对企业运营流程监控能力的日益提升以及其更注重财务技术工具和解决方案的可量化表现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国内主要的erp系统均能较好地和本土企业的运营流程进行全面对接,因此erp也是cFo们进行业务动态监控的最佳窗口。同时,虽然近年来作为舶来品的“预算已经过时”的说法时有耳闻,但全面预算管理仍然是本土cFo协助公司最高层进行中短期战略部署和资源配比的主要模型。而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和本土公司治理结构的日益优化,使得本土企业愈加重视自身的绩效表现,以整体战略为立足点、以全员分解绩效指标为循环跟踪考评手段的企业绩效管理系统也被越来越多的cFo所认可。

由于商业智能软件发挥价值的前提需要相当的业务数据积累,目前在国内的金融和电信等信息化程度较深、数据“金矿”较为丰富的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因此,大多数cFo并没有把商业智能作为主要配置的财务技术工具(认同率仅占15.6%)。有着类似理由的财务分析系统的应用程度也相对欠佳,认同率只有26.61%。

不过,在本土企业的跨区域业务和跨国业务已经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标准配置的集团型企业的重要管理工具,更具针对性的集团财务管理解决方案的普及程度亟待加强,本次调查所显示的只有17.43%的应用普及率。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虽然作为经营数据富集区的财务环节往往成为本土企业信息化的第一落点,但其管理的滞后性和财务属性的审慎性原则,使得其时常在信息化的后半程才开始发挥较为显著的作用,其表现形式也主要体现在和业务流程渗透较为紧密的部分(见下文)。

财务技术工具的应用效率与其在流程方面的渗透程度成正相关为了更好地辨别不同类型的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的实际效用,我们特别将erp、全面预算管理系统、集团财务管理解决方案、企业绩效管理系统、商业智能软件和财务分析系统等六大类本土cFo日常工作接触到的主要财务技术工具置于火炉之上,通过本土cFo的评价来对这些财务技术工具的应用价值得出一个相对可观的判断。

如图2显示,高达63.3%的本土cFo认为,erp系统能够明显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和企业绩效管理系统在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方面也各自得到超过三成受访cFo的认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只有2.75%的受访cFo认为erp系统对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没有什么帮助。换言之,有超过九成的受访cFo对erp系统在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上持肯定和乐观的态度。

根据这样一个近乎满堂彩的积极评价,我们在本次调查中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本土企业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的应用效率与其在流程方面的渗透程度成正相关。”也就是说,越是能快速渗透到业务流程中去的那些财务技术工具,就越容易获得本土cFo的认同。

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作为本土cFo近年来主要运用的财务技术工具也获得了较高的积极评价,有33.94%的受访cFo表示全面预算管理明显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由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市场竞争烈度也空前加大,本土企业对于预算的实操性、时效性和动态调整能力的要求都较以往有了大幅提升。目前,国内外主流厂商所推出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相对而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克服传统预算过程

中诸如编制过程繁琐、控制乏力、预算分析的滞后,以及预算决策的失灵等诸多问题。

以超过六成认同率的企业绩效管理系统则不折不扣地成为本土公司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中的“潜力股”。在越过了以流程“e”化为主的信息化初级阶段之后,本土cFo期望能从erp、crm、scm等业务交易系统中实时获取关键绩效指标(Kpis)的实际值,与战略目标值相权后,透过管理驾驶舱展现出差异,便于公司管理层实时掌握运营状况,并借助消息平台、预警平台、aBc成本管理等各种管理监控工具,指导各级业务单元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证部门和个人的行动与战略目标始终一致。

根据图2所示的“本土cFo对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的综合评价”的整体情况,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erp和全面预算为主框架的财务技术工具应用格局,企业绩效管理正财务分析系统、集团财务管理以及商业智能尚未能获得更广泛的应用状态。

事实上,全球商业软件竞争格局在过去一年来的剧烈变动也从侧面验证了上述结论。2007年3月1日,全球领先的绩效管理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海波龙公司被甲骨文公司以每股52美元(总计约33亿美元)的现金报价公开收购;同年10月7日,德国软件巨头sap宣布以68亿美元的现金交易收购同样在企业绩效管理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的Businessobjects公司,特别要说明的是,对于一向凭借自身力量实现业务增长、并不依赖并购手段来坚持的战略相悖的收购凸现了企业绩效管理领域的重要性;同年11月12日,iBm宣布以每股58美元的价格(总价高达50亿美元)现金收购加拿大的企业绩效管理软件龙头――cognos。

三大企业绩效管理厂商在同一年被sap、甲骨文和iBm以超过150亿美元的总价连环并购的事件说明,在流程领域的信息化(在国内比较突出的恰恰就是erp和全面预算管理)基本完成的今天,如何能对流程中实时产生的数据采取基于战略分解的正确应对行动,以及如何从日益庞大的信息资产中获取收益,开始成为国内外cFo共同关心的核心话题。

如图3所示,在此次调查中“最受本土cFo关注的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中的核心功能”的分项调查统计显示,对绩效管理、决策支持和全面预算管理的关注都超过了40%,对供应链协同商务和集团财务管理的关注分别以28.44%和27.52%紧随其后。这表明,本土cFo在判断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中的各种功能的时候,其关注程度与公司战略的紧密程度成正相关,这也非常吻合cFo注重实用主义的职业风格。这也提示国内外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应加强自身产品、服务与客户的战略执行之间的紧密关系。

核心流程和价值创造的融合是财务技术工具应用成败的两大关键

为了更好地推动本土公司在财务技术工具上的应用,我们同样对现有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项调查。本次调查显示(见图4),决策支持功能不强和缺乏个性化功能是最为本土cFo所诟病的两大顽疾,同样居于热点问题前列的实施顾问能力不强的问题,归根到底也是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所紧密相关的。相比之下,前几年信息化热潮中作为主要问题的“难以消除信息孤岛”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据此我们所得出的结论是:财务技术工具的应用越涉及核心流程,普及程度越低,实施效果的争议越大。根据波特的经典竞争战略理论,大多数公司的竞争优势普遍来自成本领先或标新立异。而通常形成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往往都具有自己在业务和管理上的“独特性”特征,这也就是所谓“个性化”需求的主要由来。

与诸如效果不明确的市场营销、过度超前与奢华的办公场所等充斥整个企业的冲动性购买所不同的是,本土cFo在财务技术工具的选择和应用上大多本着实用至上主义的原则,进行相关功能的集中优化和适度泛化。国际著名会计学者莫德姆・拉曼与莫里斯・海拉第曾明确指出:“会计信息的支持确定了企业中会计控制所能达到的范围:当企业需要控制系统,并明确所进行的控制要达到的目标后,他们便要在会计信息系统上投资。”

因此,强烈的目标感是本土企业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应用的首要出发点,很少有本土cFo为一个短期不能达成明显收益的财务技术工具贸然埋单。

按照这一逻辑,在“本土cFo下一步在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上着重实现的价值”的分项调查结果(见图5),就尤为值得关注。本次调查显示,“提高财务部门对业务快速扩张的支持能力”以55.96%的认同率高居下一阶段财务技术工具应用的潮头,紧随其后的是认同率39.45%的“提高资产周转效率”,在现状调查中数据并不理想的供应链管理也在未来的趋势中占据重要地位。这说明,随着价格竞争时代走向尾声,开始强调管理创新的本土企业的运营速度已经进入了一个加速周期,长期过低的资产周转速度开始加快,对这一指标最关注的cFo们已经做出了积极反应,并正在为更快的运营效率来搭建后台支撑能力。而“加强对国际市场的响应能力”一项由于本土企业的国际化程度目前大多在贸易层面,而非业务流程融合的层面,因此也最不被本土cFo看好,认同率仅有6.42%。同时,由于之前erp和全面预算管理的大面积铺开,“提升总部对分子公司的管控能力”事实上大多数已经得以完成,因此这项极为重要的指标的认同率只有24.77%。

综合以上的调查数据来看,关于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的应用,最合理的聚焦点应在如何将it技术与核心流程和价值创造两大关键点的融合上。

智能财务解决方案篇7

iBm软件集团在其2012年度软件策略中指出,将坚持建立一个强大的软件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家族,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领先的软件能力,满足他们对于洞察力、创新力、优化力、协作力、敏捷力、安全力、移动力等的业务需求。一边是由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及理念触发的日益旺盛的企业需求,一边是离不开技术与服务支撑的“软实力”,iBm将如何通过后者的成功落地满足现实需求?对此,本刊记者对iBm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软件集团总经理胡世忠进行了专访。

Cei:iBm软件集团大中华区将七大软实力作为2012年度软件策略,能否概述制定该举措的行业背景?

胡世忠: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物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3G网络的普及,为企业带来了四大挑战。

首先便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一份来自iDC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数字领域存在着1.8万亿GB的数据;企业数据正以55%的速度逐年增长;现在只需要两天,就能创造自文明诞生至2003年所产生的数据总量。过去几年间,当我们说数据的时候,更多指的是结构化数据。然而,随着互联网爆炸式的增长,社交商务的蓬勃发展,无论是从个人角度,还是在企业层面,越来越多的非结构化数据闯进了人们的视线,比如:音乐文档、视频文档、电子邮件,以及网友在论坛、博客及微博上发表的各类条目等等。可以说,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从非结构化的数据中获取洞察力的需求日益迫切。

其次,社交商务的发展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超级互联的社会,而这一趋势正不断优化我们分享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方式。有一组数字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新浪微博每日发博量超过1亿条;国内移动电话用户突破10亿;57%的领先企业倾向于使用社交和协作工具。

第三,企业所面临的客户正变得愈加苛刻。有一份关于网络购物的调查数据很有意思:64%的用户第一次购买源于数字体验;75%的人不相信公司会在广告中说出事实;86%的客户在购买之前会使用多种渠道。这说明用户正越来越挑剔。同时,由于决定企业生命力的创新能力最终取决于对客户需求的理解,而现在的人们已经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更多途径快捷、方便地接触到更多信息,这对企业的创新力来说无疑是巨大挑战。

总之,除了对硬件设施及基础平台的投入,软件作为满足企业业务需求、提升企业业务价值的战略性资产,必将成为企业软实力成长的最大驱动力,而这便是iBm七大软实力的市场机会。

Cei:iBm软实力是如何积聚而成的?

胡世忠:自1995年起,iBm开始拓展软件和服务领域的业务,以实现从海量业务到高价值业务的转型。其间,iBm收购战略为公司软实力进行了持续而重要的补充。自2000年以来,iBm已收购了超过125家公司,其中包括80家软件公司。iBm的收购侧重于高附加值增长举措,其中包括业务分析、安全、云计算以及纳入了智慧商务和智慧城市的“智慧的地球”

项目。

经过十几年发展,软件业务逐渐成为iBm的主要利润驱动力,并成为公司持续转型的重要原因。2011年,软件业务利润超过100亿美元;iBm软件集团对公司经营利润的贡献率超过44%。

根据权威机构Gartner的统计,iBm以32.1%的市场份额在全球中间件市场排名中高居榜首,以两倍于市场排名第二的厂商的成绩连续11年领跑全球中间件市场。同时,软件还成为智慧的地球、云计算、业务分析洞察和智慧商务等增长领域的重要推

动力。

Cei:iBm将如何实现软实力在中国的落地?

胡世忠:我们将通过三大发力点实现软实力在中国的着陆。

首先是在云计算、业务分析洞察、社交商务、智慧商务等领先趋势的持续投入。比如,今年3月举行的iBm“社交云商务,移动定未来”社交商务精英论坛,曾全面阐述了iBm协作解决方案2012年“社交云商务,移动定未来”的发展战略,并展现了增添分析功能的企业社交平台iBmConnections、基于云端推出的web-based文档编辑工具iBmDocs测试版以及基于移动终端的Lotustraveler全新解决方案等最新产品与服务。其它两个发力点包括:为6大领域、14个行业量身定制的“软”实力解决方案;深化合作伙伴关系,与渠道伙伴共同成长。

Cei:在iBm公司内部管理、业务方面是否已践行过七大软实力?效果如何?

胡世忠:实际上,智慧软实力策略正是源于iBm自身的成功实践。举几个例子:iBm业务分析解决方案帮助iBm的首席财务官(CFo)获取“洞察力”,推进三大核心财务系统优化,实现财务部门的业务转型;iBm的首席信息官(Cio)通过差异化的安全解决方案,在iBm内部建立了一套完善的it风险管理架构,满足iBm企业内部对风险、安全、合规管理的需求,全面提升iBm自身的“安全力”;iBm人力资源部门通过iBm协作解决方案,成功搭建了统一协作的社交商务平台,为iBm全球约43万员工创建动态、灵活的办公环境,实现了“协作力”;iBm中国开发中心(CDL)在内部搭建“环宇云”,优化开发中心的基础架构平台;同时引入领先的iBm开发解决方案,实现无间开发和协作,完成高质量的软件开发与交付工作,体现了“优化力”和“创新力”。

这些基于iBm内部真实的成功实践正在走进行业企业,帮助企业和行业用户实现智慧成长――而这正是iBm软件集团智慧软实力策略的发展愿景。对于iBm来说,软件不但帮助iBm自身获取成长所需的软实力,同时它也如同一条无形的主线,始终贯穿iBm智慧转型的历程。

Cei:对于富有抽象意义的洞察力,我们应该作何理解?

胡世忠:iBm坚持建立一个强大的软件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家族,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领先的软件能力。其中,洞察力致力于帮助客户应对激增数据,在移动设备和物联网爆发性成长的当下,将分析功能整合到业务流程中,并将新的洞见转化为行动,以此有效帮助企业将大数据带来的威胁转化为机遇,使海量信息成为成就企业成长的宝贵资产――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业务分析洞察(Bao,Businessanalyticsandoptimization),它是在iBm智慧的地球愿景之下,与云计算、智慧的城市、智慧商务、移动互联并列的五大企业成长抓手之一。

Cei:具体来讲,iBm将如何为企业注入洞察力?

胡世忠:毫不夸张地说,iBm软件能够与任何企业以及职能部门进行整合,帮助其将信息转化为有价值的洞察,从而进行优化和反馈。

智能财务解决方案篇8

5月22日,iBm揭幕新一代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其全球业务咨询服务部大数据分析高级合伙人FredBalboni称:“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一个全新的机遇——利用大数据解决过去看来棘手的问题,提取更加精准的商业洞察,取得更为优化的商业效率,并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

实现“智慧”企业计划

最近几年,iBm提出了许多“智慧”的解决方案,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水源,在企业应用方面,公司推出了iBmtm1产品。tmi产品最初是由美国的一家石油公司开发出来的,当时主要是为了计算每桶原油在国际油价市场的变化对于投资的影响。iBm中国区软件部业务分析解决方案销售冀冉告诉记者,tm1产品有三大主要功能,即处理复杂数据、快速计算,以及沙盘推演功能。

处理复杂数据是基于多维数据库的概念,有别于传统通过行和列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的数据库模式,“可以被理解为立方体模块,每一个维度都是立方体的一小块,通过小的立方体,不同组合方式,处理复杂数据。”冀冉解释。

所谓快速计算,是指tm1产品可大大提高企业生产计划的计算速度。冀冉说:“由于tm1只提取有效非零数据,因此计算时间可从数小时缩短至10分钟。”

所谓沙盘推演功能,即whatif假设分析。冀冉举例:“如果企业计划下年增加利润50%,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实现目标?对于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键入某些假设性数据,如收入增加50%、成本降低20%等,模拟实现利润增长,通过不同的假设性组合和分析,实现最终目标。”

针对tm1产品,imB推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图1):

Case1.制造业S&op解决方案

在制造业的产业链中,主要包含采购、生产、运送、派送、销售几个环节(图2)。例如,一个电脑制造商,其销售部门确认下个月某客户将会采购5000台电脑,随后生产部门会制定生产采购计划,但一周之后,客户修改订单,仅采购3000台。此时,如何及时告知工厂及采购部门停止采购及生产,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都很难做到,因为不论是工厂加工还是采购都是由多种订单的不同组合计算出来的。对于制造业来说,库存周转是产生利润的核心之一,如何快速应对突发状况,降低意外库存,就是本产品解决方案的最大价值。由于销售与采购部门没有统一的平台,让各部门及时看到销售计划和执行情况,经常会出现部门间的冲突。事实上,S&op解决方案是寻求一个供应、需求与财务的平衡(图3),可以从产业链的销售一端到采购一端全线进行计划的协同、变化以及包括生产过程中某一个产线的产能、人员排班、派送情况的全程解决方案,缩短计算时间,提高企业效益。

Case2.人力资源解决方案

面对持续低迷的经济形势,市场变化及波动增多,人力资源面临的考验也随之加剧。组织结构变化、人员流动性增加、劳动力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迫使企业寻求更加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tm1产品主要基于人力资源的五大核心领域,即:利润计划、人才管理、培训计划、绩效计划、薪酬预算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提取和分析,给出合理的HR判断。在第二年的预算制定之前,计划的编制、申报、审批、调整、监控都可以在统一的平台上实现。

Case3.投资决策解决方案

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靠投资驱动、规模扩张的发展方式亟待转变。这就需要企业更加注重投资效率和经济效益,建立并完善科学的决策评价体系。

在这个评价过程中,企业需要对三方面内容进行分析:一是投资总额及结构,二是项目排序及价值贡献,三是资金的平衡。这些正是投资决策解决方案的核心内容。tm1产品下的投资决策解决方案将投资决策评价分为投资总额与资金平衡预测、项目选择与排序两大模块,每个模块又细分为4个子模块。从分析资本性收支与损益性收支内在联系出发,将投资总额测算模型与项目选择排序结果进行匹配,预测资金缺口,设计融资方案,形成完整的投资决策评价体系。

推动全面预算管理

除智能计划应用解决方案外,iBm大数据产品亦能推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iBm企业绩效管理销售经理陆巍认为,目前企业预算管理面临挑战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企业自身管理要求的提升;另一方面则是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硬性要求。陆巍据此分析,首先,现代企业管理已经不满足用eRp等信息化手段进行事后管理,越来越多的企业期望在事前进行控制;其次,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如何合理制定企业经营目标、保证目标执行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第三,大量的并购使得集团内部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集团迫切需要提升管理水平;此外,大型集团企业由于产业布局复杂、地域分布不均,迫切需要合理地分配有限的资源。

在预算编制环节,目前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手工excel编制阶段,管理层对于数据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很难做出判断,因为很多数据仍然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很多基础的预算员并不会参考往期的实际数据和企业面临的可预计市场前景,也很少有企业真正实现合理的预算调整,甚至是滚动预测。

在预算控制环节,缺乏完整的控制体系,不清楚在哪个环节实现控制较为合理,没有信息化手段控制,单纯依靠管理人员事后检查。

在预算分析环节,大部分企业仍在用excel做预算执行分析报告,进行简单的图表分析,无法针对管理的不同角度灵活展现,且缺乏有效的权限管理。

事实上,通过构建预算信息管理化平台,可以解决全面预算管理中的3个核心问题,即:如何制定科学的管理目标?如何科学地进行目标分解?如何通过预算执行分析达成管理者的诉求?陆巍介绍,iBmtm1产品能够将企业所有的业务历史数据全部“倒入”tm1系统,并基于这些数据进行多维分析,与往期数据比较,编制下一期的预算数据。同时,tm1可以根据管理层的目标制定,合理地进行模型搭建,利用科学的方式进行目标分析、分解、下达。

“通过同一时期获得的实际数据,比较预算数和实际数来完成预算执行报告,管理者可以通过预算执行报告调整下一期的执行战略。同时,我们认为,预算不是财务部的事情,而是全员的事情,企业的各个单元、部门都应该参与到预算的编制、控制、分析的过程。我们力求建立一套业务财务一体化模型,形成完整的预算体系。以销售预算为起点,生成成本预算、人力资源计划、采购计划、期间费用计划、融资计划,最后完成所有利润表相应的预算信息,出具一套包括利润表在内的预算报告。通过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共同努力,达到跨部门协同作战计划平台,使得企业有限的资源可以合理地分配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板块、不同的事业部、不同的部门。”陆巍说。

“然而,计划平台不能做所有的事情。”陆巍坦言,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预算编制、预算报告可以实现,但企业的预算执行监控应该放在企业的业务信息系统,因为业务信息系统是时时都在发生的,而预算系统只是在预算期间、预算调整期间,以及预算的分析报告期间才会发生。“所以,我们在这里需要和企业的业务系统进行集成,在业务系统进行预算控制,通过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从企业的战略规划、到战略规划目标分解、到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控制、到预算分析报告的编制、预算的考核、最后如何影响下一期的战略规划,力争达到这样一个闭环的建设。”

决战商业智能

自2010年起,iBm蓝色价值研究院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对全球几千家跨行业的领先企业、政府机构以及各类组织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在2010年,37%的企业认为分析能力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而到2011年,该比例已上升至58%。此后,更多企业形成共识,认为分析能力是领导力与影响力的前提,“商业智能”的概念应运而生。

“商业智能的前身就是商业分析,而时至今日,商业分析的领域已经完全拓展开了。”iBm业务分析软件中国区技术经理周庆伟表示,“首先,企业需要实现全景信息分析,数据已不仅仅是企业自身数据库里的信息,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在微博上、在媒体和客户的评价中;其次,需要做到全角度分析,既要看到现在,还要看到过去和未来,并基于时间轴,把数据分析串起来;第三,需要全员参与分析,即每个人都能登陆商业分析平台,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喜欢的时间、用能够掌握的方法,去获取想要的业务答案;最后,需要全角度的决策,这个决策不是一个人的,需要整个企业从不同角度出发决策,并且决策信息可以互通,最终做全角度的最优决策。”

智能财务解决方案篇9

关键词:会计案例问题;分类;问题解决

著名心理学家彭聃龄(2000)认为,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是个体利用问题条件,应用自身已储存的知识操纵信息,经过一系列中间状态,克服障碍,得到问题的答案。它不是所学知识的直接运用,而是对知识进行一定的整合和转换,对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一个新的解决方案。问题解决是思维最一般的形式,是人类适应环境、解决生存与发展中各种问题的基本方式。人类通过问题解决变得更加有智慧。问题解决能力是智能的重要表现。斯腾伯格(SternbergRJ,2000)对智力的内隐概念进行研究,发现普通人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智力最重要的指标。专家把问题解决能力作为衡量智力水平的三个指标中的第二个。问题解决是高级形式的学习活动。

近年来,我国大学会计专业已经比较普遍采用案例进行教学。会计案倒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大致过程是:(师)呈现案例——(生)个人分析一(师)组织讨论——(生)参与讨论——(生)撰写会计案例报告——(师)评价会计案例报告。其中,个人分析是会计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案例是真实的有疑问的故事。问题是会计案例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特征。会计案例分析需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符合问题解决的杨心理念,是一种学科问题的解决过程。因而,本文拟把教育心理学引入会计案例教学。基于问题解决理论,研究会计案例问题的分类和解决过程,探讨案例分析方法。

一、会计案例问题的分类

(一)问题及其分类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是现实条件和目标状态的差距。大多数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赞同美国学者纽厄尔和西蒙(newell&Simon)对问题所下的定义。他们认为问题是指这样一种情景: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通俗地说,当遇到不能直接完成的事,就有了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必然包括三种成分:给定信息、目标和障碍。

学术研究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复杂多样,心理学家从不同维度对问题进行分类。按概括水平分,分为概括性问题和特殊性问题;按关注焦点分,分为关注性问题和过程性问题;按内容特性分,分为概念性问题、经验性问题和价值问题;按探究深度分,分为描述性问题、解释性问题和预测性问题;按领域范围分,分为单学科、跨学科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按组织程度分,分为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其中,最后一种分类是比较流行的分类。陈琦等(2007)综合各家观点,认为结构良好与不良问题存在的差异如表1所示。

可见,结构良好问题是具有明确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和解决方法的问题;没有明确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和解决方法的问题则是结构不良问题。

(二)会计案例问题的分类

按组织程度分,会计案例问题也可以分为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两者的不同点见表2。

表2中,比较维度1~2是问题的语言表达,比较维度3~6是问题的内容,比较维度7~9是问题的解决,比较维度10是问题答案的评价。与表1相比,表2的比较维度增加了“题型”、“性质”,减少了“与真实生活联系”,修改了“所涉及的概念、规则和原理”、“学科”,并调整了排列顺序,体现出会计案例问题的特点。

从数量看,会计案例的绝大多数问题是结构良好问题。从质量看,结构不良问题才是典型的会计案例问题。结构不良问题并不需要在所有方面都具有结构不良的特征。既可以是在某一个方面具有结构不良的特征。如问题条件冗余,也可以是表中所有比较维度都具备。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之间实际是一个问题的连续体,很多结构不良问题可能位于连续体的中间。有些维度是相互联系的,例如。如果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开放的,那么其解决思路也不会是惟一的,其所涉及的概念、规则原理很有可能是不明确的,没有经过良好组织的。理论上,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的价值要远远大于结构良好问题。

二、结构良好会计案例问题的解决过程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自如地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过程一直以来是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探讨的重点。1910年,杜威提出问题解决的五阶段论。1950年以来,信息加工论者和现代认知心理学家都对问题解决过程进行了大量研究。陈琦等(2007)综合各家理论模式和阶段论,将结构良好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寻求解答阶段、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评价结果阶段。根据结构良好会计案例问题的特点,它的解决过程可分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答案三个阶段。

(一)分析问题

问题解决的基础是解读案例。解读会计案例既需要语言知识,又需要专业知识。语言知识主要是对案例的词句、段、中心的理解。专业解读重点是把握案例的时间、组织结构、人物、基本原理、财务报表等要素。问题解决者要根据会计教学案例的行文结构,从案例提供的大量而紊乱的信息中,归纳出条理、顺序和主次,搞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联。

读懂案例后,下一步是审题,表征问题,明确问题到底是什么。会计案例一般有思考题。如,2006年高级会计实务试题案例分析题第七题: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a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年度审计,发现三种情况。“要求:分析判断a公司对事项(1)至(3)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分别简要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请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该题问题条件全部呈现,目标界定清晰、确定,是结构良好会计案例问题。审题要找出命题的相关信息,准确地表征问题,理解每一个句子的含义,理解所有句子的整体含义。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习惯、观念等思考问题所蕴涵的内容。使问题情境中的命题与认识结构联系起来,理清主次,提取要点,对问题的来龙去脉有清晰、全面的认识。

正确表征问题时,要学会变换问题表征方式,降低问题解决难度。由于问题的表征建立在对问题的正确理解上,而问题的适宜表征对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人的工作记忆容量是有限的,而许多问题又是如此复杂,以致工作记忆很容易超载。必须对已有信息进行筛选。表征问题可以运用各种方式,如可用抽象思考、绘制图表、图片、模型和列表等方法。知识的多少决定问题表征的程度,而问题表征的程度又决定策略选择的优劣,进而决定能否正确解决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非常关键的一环。对问题表征得越清楚。获得正确答案的可能就越大。

(二)解决问题

结构良好会计案例问题的解决需要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之上,从记忆中提取与解决问题有关的信息,包括从属概念、规则、图式等。对原有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找出可资利用的信息,激活有关的背景观念和知识网络中的问题解决方法,以架设、建立原知识与新问题之间的桥梁,明确问题情景和想达到的目的,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总的说来,问题解决策略可分两类,即算法式和启发式。算法式是解题的一套规则,它精确地指明解题的步骤。如果一个问题有算法,那么只要按照其规则进行操作,就能获得问题的解。许多学科中的公式都是算法,但算法不一定都有公式的形式。启发式是凭借经验的解题方法,也可称为经验规则。

结构良好会计案例问题中计算题的解决主要采用算法式,运用公式计算。一个会计案例往往包含若干基本原理和实务。有许多公式。专题性案例包含财务会计学、高级会计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等某门课程、某些章节的基本原理,旨在使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综合性案例包含会计学几门课程甚至扩展到管理学等学科基本原理。2006年高级会计实务试题结构共九道案例分析题。第一题考查会计、税收及相关法规;第二题考查内部控制制度;第三题考查财务战略与财务分析;第四题考查资金管理;第五题考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第六题考查收入和或有事项;第七题考查资产减值和所得税;第八题考查企业合并和财务会计报告;第九题考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其中有的问题。解决者只要会运用相关公式,就能得到计算题的解。

分析题的解决主要采用启发式。回忆书本中的基本原理和实务,把问题归入某一类。如果能联想起一个即时的顿悟式的解决方案,那问题就解决了。例如,解决2006年高级会计实务试题案例分析题第七题第一问时,解决者回忆资产减值理论和实务后,就可以回答:a公司对事项(1)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理由:1a公司预计可获得的赔款属于或有资产,不应当确认为资产。2会计准则规定,企业通常不应披露或有资产,但或有资产很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应当披露其形成的原因、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等。正确的会计处理:a公司对事项(1)不应当确认为一项资产,但应在附注中作相应披露。

(三)评价答案

结构良好会计案例问题有标准的、惟一的答案。评价计算题的答案可采用验算的方法。评价分析题的答案一是对照书本理论,二是根据实际估计。书本理论没有记住。解决问题缺乏依据,凭自己想象,随意发挥,错误率就较高。各种会计数据一般都有标准的区间。如毛利率高、资产经营能力异常、税负异常、资本结构不合理、费用异常、现金流异常、业绩上升太快等,不符合实际,行不通,答案应值得怀疑。

三、结构不良会计案例问题的解决过程

西诺特(Slnnon)研究发现,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者需要自己明确问题,创建问题表征,权衡问题的不同侧面,设计不同的解决方案,并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和衡量。乔纳森(Jonassen)把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总结为七个阶段:1、理清问题及其情境;2、限制澄清、明确各种可能的角度、立场和利害关系;3、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4、评价各种方法的有效性;5、对问题表征和解法的反思监控;6、实施、监察解决方案:7、调整解决方案。根据结构不良会计案例问题的特点,它的解决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不同的解决方案、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撰写案例报告。

(一)发现问题

结构不良会计案例问题的标准题是:“如果你处在(某人)的位置,你会会采取怎样的行动,为什么?”问题条件非常模糊。也有的会计案例根本就没有思考题。两者都需要以一定的逻辑分析框架,把要解决的全部问题找出来,作清晰的表述,并抓住关键问题。发现一个问题比解答该问题更重要。

(二)分析问题

结构不良会计案例问题的条件和目标常常是不确定、不明朗的。为了解决问题,解决者必须思考分析问题的背景信息,把握问题的实质。在表征问题时,需要反思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针对当前的具体情境,思考:在这个问题中,我已经知道的事实有哪些々我有什么假定々我解决过与此相关的问题吗7我学过哪些有关的知识々我还应该查阅哪方面的资料々等等。结构不良问题不只是针对刚刚学过的知识点,它常常需要综合该领域的多个概念、原理,联系原有的各种具体经验。与结构良好问题不同,理解这种问题所需要的不只是对问题进行识别和归类,而是对有关信息进行重新组织,对当前问题中的各种可能的因素和制约条件进行具体分析。需要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更多地采用水平思考法,避免思维定势,形成对问题进行整合和再创造的能力。

(三)设计不同的解决方案

在初步理清了问题的性质之后,需要进一步考虑问题的多种可能性,从多个角度、不同立场来看这一问题。在选择理解方式和角度时,需要分析问题中可能有的不同立场,权衡问题所牵涉到的各方面的利害关系。这一问题情境都关系到哪些人?各方追求的目标分别是什么,他们都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全面考虑、协调各方之间的关系。在确定了各种不同的立场和理解方式之后,分别从这些立场和理解方式出发,看有哪些相应的解决方法。在结构不良领域中,需要更多从问题的条件和原因出发。来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对问题情境的不同理解会导致不同的解法和思路。

(四)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

结构不良会计案例问题通常没有惟一的标准答案。这种问题的解决实际上是要寻找一种在各种解法中最为可取的解决方案。把各个侧面、各个角度结合起来,看哪种理解方式最有意义,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对问题持不同的视角和观点,就会对解法有不同的判断和主张。解决者要澄清这些不同角度的主张,看自己同意什么。不同意什么,这实际上就是解决者形成自己的判断、得出自己最接纳的解法的过程。解决者要为自己确定的解法提供证据,用有力的、充分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判断。

可以从以下一方面或几方面来衡量方案的最优性:一是适应性测试,主要考察方案能否适应决策主体所具备的内外环境条件:二是竞争优势测试,主要考察方案能否为决策主体带来竞争优势,提升决策主体的竞争地位;三是业绩测试,主要考察方案能否促进决策主体业绩的提高;四是可行性测试,主要考察决策主体是否确已具备方案实施所需要的条件;五是可接受性测试。主要考察方案所涉及的各种利益相关者是否都能接受。

(五)撰写会计案例报告

会计案例报告是结构不良会计案例问题的书面答案。一般在小组讨论之后。如果是考试,经过个人分析,直接撰写会计案例报告。会计案例报告要求做到:问题界定清晰,原因分析深刻,对策具体可行,说理充分,逻辑性强。其中,观点是对案例问题的见解、主张和态度,明确表示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是案例报告的精华所在。观点必须是经过认真思考或者一定实践的,确实是自己的正确的见解,或者是切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张,要有新意。

结构良好与结构不良会计案例问题解决总的过程相似,具体步骤有差异,归纳如表3。

总之,运用问题解决理论解决会计案例问题,要求在深入解读案例的基础上,既熟练掌握问题解决理论,又灵活运用会计基本理论和实务,以求得问题解决。

主要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美]斯腾伯格著俞晓林,吴国宏译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智能财务解决方案篇10

【关键词】人工智能财务决策应用

一、财务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概述

1987年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aiCpa)发表了一份管理指导特别报告“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简介”,将人工智能引入到会计和财务管理领域。自此,西方财务和会计界对人工智能技术和专家系统在会计、审计和财务分析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索,开发出了许多实用的专家系统来解决复杂的财务分析和会计决策问题。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模拟人类专家求解复杂问题的方法,建立相应计算机辅助系统,使财务和经营决策智能化,从而使得现代会计系统在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后,向智能化迈进。财务和会计专家系统分成以下四类:

1.财务分析专家系统。成功的财务分析可以确定某个公司的经营状况,如投资或信用评估风险等级。由于会计和财务业务职能的复杂性,有些财务分析专家系统同时跨越多个问题域。例如,根据专家系统的输入和相应的输出建议,解决分类问题的财务分析,专家系统同时可能又属于诊断或纠错问题。

2.合成专家系统。具体包括:(1)在相对较小搜索空间的约束条件下,配置目标集,如管理商业贷款组合计划的maeBLe专家系统;(2)在相对较大搜索空间的约束条件下,设计目标集,如个人理财设计pLanman专家系统;(3)设计采取行动的规划专家系统,如审计规划eXpeRteSt系统等。

3.组合专家系统。这类专家系统主要是解决复杂问题的组合分析,如:控制风险估计系统,诈骗检测系统,风险估计系统apX。

4.财会知识传授和职业教育专家系统。如国际上一些大会计公司内部使用的培训专家系统,和辅助会计专业大学生实践的专家系统。实践证明,这些系统可以让没有专业经验的人员有效获得解决某些具体问题的相关知识。

二、财务和会计专家系统基本结构

财务和会计专家系统是一种工作在专家水平上的计算机系统,应用专家的专门知识和推理能力,解决通常情况下难于处理的问题。需要人类领域专家宝贵的经验、智慧与思维方法以及相应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在财务和会计领域,应用最广、最成熟的是基于规则的产生式系统。财务会计专家系统中的解释模块主要是用于推理过程的解释,回答相关财务结论是如何得到的。系统的透明性就是由解释模块来实现,而这种透明性是专家系统所必需的。有了透明的解释功能,由结论可以反过来追踪推理机调用了哪些规则,在分析推理过程中获得了哪些财务数据和特征信息。财务和会计领域的许多问题非常适合利用专家系统来求解,如审计、税务、管理会计和职业教育等。财务分析师、审计专家和金融专家在会计实务中获得许多珍贵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有的是无法在文献中获得。如果把这些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累积、保存在专家系统的知识库中,其在职业教育和帮助非资深财务工作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三、智能财务和会计系统建模步骤

在利用专家系统来描述和解决一个财务和会计问题时,其建模过程有6个步骤。下面以租赁业务为例,介绍其建模过程:(1)列出所有可能的选项。如承租人有两个租赁选择:经营性租赁和资本性租赁。(2)确定相应的规则。区别经营租赁和资本租赁的四条基本规则是:第一,所有权转移;第二,存在采购契约选项;第三,使用大于75%的资产经济寿命;第四,租赁费用的现值超过90%的资本市场公允价值。(3)确定规则应用的程序(推理机)。如租赁业务中,在租赁结束期末,将所有权转让给出租人的是资本性租赁,不管出租人在租赁期内是否使用完75%的资产使用寿命。这样第一条规则应该是判断租赁期内所有权是否转让。(4)每条规则的所有术语必须明晰定义。如租赁期不仅包括租赁初期,还包括其他各自租赁期间,在租赁期间,假设租赁延长是合理的、肯定的。(5)在一个规则应用前,首先按事实匹配,选择何种测试。如要知道租赁期间,必须知道租赁是否有何契约更新选项;计算最小租赁费用的现值时,必须知道是否确保残值,而且承租人是否了解出租人采用的贴现率。(6)用何种计算法,确定一个规则启用,例如,在应用第四个规则时必须计算现值。

四、智能财务和会计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在开发面向财务管理和会计领域的专家系统时,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相应的专家和知识

工程师以及规则的提取,在人工智能领域,这个问题称为知识获取。影响专家系统知识库质量的五个主要决定因素是:领域专家;知识工程师;知识表征方法;知识的提取;问题域。由于专家系统在判断问题时,表现出知识的不完备性、知识获取的“瓶颈”以及较差学习能力、推理能力的“脆弱性”等问题。为了克服财务管理和会计专家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提高系统的智能化程度,随着专家系统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一方面,人们研究如何通过合理使用专家系统技术本身改善其性能。另一方面,由于专家系统中的知识类型不断增加,单一的知识类型和问题求解方法给专家系统的应用带来很大的局限性,远远不能满足复杂问题的求解要求。为使系统更加有效地工作,同时采用多个问题求解器处理一个复杂问题成为必要。

参考文献:

[1]陈文伟.智能决策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2]陈佳.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JoyceBischoff.数据仓库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34-38.

[4]高洪深.决策支持系统(DSS)——理论、方法、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