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8:55:16

政治学习篇1

陈洁玲

政治是我上初中来最不上手的一门课程,我一直想把它学好,拿个全级最高分。可是,事实并不是像想象中那么如意,我的政治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差。我乐观对自己说:只要努力过,下次考试一定成功的。这是错误的想法,今天我上网寻找关于学习政治的一些方法,发现学习政治只是死记硬背是不行的。我本来想去问那些政治高分的同学,但后来一想,别人又怎么会轻而易举地告诉你呢。所以,我今天要自己弄一套学习政治的好方法,实现我拿全级最高分的梦想(虽然政治是我最不感兴趣的科目,但我就是要挑战最有难度的。)

我会把政治的学习分为三步曲,

前奏是预习,

第一步是:认真

上课认真听讲,不走一点儿神(以前上课常常走神。),老师提问的问题要认真的去思考,即使不被老师叫中,也要试着回答。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定要认真完成,力求做到最好。

第二步是:课后练习的技巧

做练习册的时候注意:1.先复习,再做练习。2.遇到比较经典的题目时,要做上记号(不懂得也尝试作答,然后画上√,有时间对答案的时候,注意一下)3.作总结。特别是解答题和辨析题,注意问题和解法。

第三步:考前的复习 考前如何复习,是拿高分的关键。即使你平时多么厉害,考试前不做好复习工作,还是徒劳无功。

政治学习篇2

摘要:高校教职工政治学习目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形式过时等困境,探索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势在必行。以政治社会化相关理论为基础,对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高校教职工的思想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充满信心,但政治学习形式存在着方式陈旧呆板、系统性不够等问题。因此,为充分发挥高校党委宣传部的核心作用,应建立高校教职工政治学习的新模式,针对高校教职工的工作特点和学校各二级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展政治学习,并健全教职工政治学习管理考核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2)02-0012-05

一、政治社会化与高校教职工政治学习制度

政治社会化(politicalSocialization)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政治学家赫伯特·海曼在其《政治社会化》一书中提出〔1〕,他借助社会学中的社会化的范畴提出了政治社会化的概念。而政治社会化通常指社会成员学习政治知识、了解政治制度、培养政治参与能力,最终形成政治观点和立场的过程〔2〕。因此,政治社会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中的国家、政党和其他政治组织都建立在公民良好的政治社会化前提基础上,没有合格公民意识,就难以保障公民权利。同时政治社会化也是维护政治秩序的重要工具,通过政治社会化,国家把能体现自己意志、利益并且有利于实现政治统治目标的政治理想观念、政治道德观念、政治信仰和政治价值观向社会广泛传播。可以说,没有政治社会化,就难以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政治体制。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涉及到个人的身心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因此,教育是促进社会中的个体和群体完成政治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社会个体在与政治社会化组织和群体的互动中,不断受到政治教育所带来的观念和信息的刺激,并逐渐将其内化进自己的态度和人格结构中,使其成为自己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和政治态度,从而确立明确的政治方向。现代国家都非常重视国民的政治教育,在各级教育层次(大、中、小学)里都设置了关于政治制度、公民参与等方面的课程,以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

高等学校教职工作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水平的群体,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主体,他们在高校担任着传递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职责,因此其政治观念、政治态度会深深地影响大学生的政治观念。而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其政治观念会决定国家的长远发展。因此,加强高等学校教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1953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全国高等学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指示》这标志着我国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的确立。近60年来,该项制度在加强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素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维护高校稳定、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变迁,这种学习方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二、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教育面临的困境

尽管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传统意义上的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一是一些单位对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形式有待改进。

首先,由于部分高校过分强调教师科研业绩,使得教师比较注重科研项目、成果和科研经费,而对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不太重视,学习流于形式、走过场,甚至有些单位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时间经常被其他工作占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加之,随着住房货币化分配、高校职称评审和科研项目的竞争,高校教职工面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加,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主观愿望有所降低。

其次,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在形式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方式陈旧呆板。一些高校仍沿用学文件、读报纸、传达会议精神等传统的政治理论学习方式,这样不能很好地激发教职工学习兴趣,容易造成教职工被动学习。随着互联网和大众媒体的普及,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传统学习形式已不能满足年青教职工的求知欲望。二是在政治理论学习水平上有待提高。政治理论学习缺乏学术性和知识性的有效引导,造成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对相关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存在着一定偏差。三是在学习组织上力度不够。今后应加强教职工政治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以完善教职工的政治理论知识结构。四是政治理论学习内容抽象化、文件化。政治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较多而社会实践活动很少,造成教职工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脱离,不能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上发挥应有的作用〔3〕。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即使面临诸多的困难,我们仍然需要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占领高校这块阵地,这是高校党组织和思想政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高度重视并加强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是在新形势下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本文在政治社会化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有效形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探索出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新思路与新模式。

三、当前高校教职工的思想状况

为准确了解当前高校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情况,我们于2011年对西南交通大学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5份,座谈、访谈提纲6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为870%,收回座谈、访谈提纲6份,回收率为100%。参加问卷调查的教师分别来自土木、机械、电气、交运、信息、政治6个学院,其中包括不同年龄段、性别、民族、职称和党派的人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对于自身职业持较高的评价,教职工总体上思想积极向上,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信心。

首先,我们希望了解教师对于自身职业的评价(appraisal)和认同感(identity),以便针对高校教职工的自身特点制定学习方案。调查结果显示,有90%以上的老师对本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术水平、人格魅力、学术道德、敬业精神、廉洁自律、师生关系、育人意识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其中,满意度最高的三项为: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人格魅力,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的教师分别占到了98%、96%和96%(见表1)。表1中数据说明,教师对本职工作具有较高自豪感和职业认同感。

在问到“您对自己目前工作的满意程度”时,有6%的教师表示“非常满意”,54%的教师认为“比较满意”,两者共占60%(见图1)。

本校教师对目前工作的满意程度虽然大多数教师对于工作持满意态度,不过仍然有40%的教师对于本职工作的满意度表示一般和不满意,这说明有一些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其工作满意度的提高,应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为了了解教师对于国家发展的信心,我们也设计了相关选项,调查显示,在判断我国未来发展趋势时,有90%以上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明显得到改善等问题表示“非常乐观”或“比较乐观”。

但同时显示,高校教职工由于受经济收入、住房、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压力较大,部分教职工焦虑感较强,其身体处于亚健康状况。在调查教师生活困扰时,有38%的教师认为目前最主要的生活困扰是经济收入,还有23%和20%的教师分别选择科研压力和住房压力。此外,有6%的少数教师选择“子女成长与发展”,还有5%和4%的教师分别选择“身体健康”和“社会保障”等(见图2)。

本校教师目前的主要生活困难在回答“您在工作方面面临的最主要困扰”时,有24%的教师认为“教学科研经费不足”,有21%的教师认为是“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困难”,有16%的教师选择“考核机制不合理”,还有12%的教师选择了“工作负担太重”(见图3)。

本校教师目前的主要工作困难总之,从调查的结果可以发现,一方面高校教职工具有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和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对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十分关注,对经济社会发展前景也比较乐观;但另一方面,高校教职工由于收入较低普遍存在着住房、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压力〔4〕,特别是对青年教职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事业发展前景及生活质量优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值得有关部门的关注。要解决高校教职工在思想和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需要学校通过教学科研制度改革,为高校教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另一方面应做好教职工的思想工作,采取适应时展需要的政治理论学习的模式,不断提高教职工思想觉悟,保证高校稳定健康的发展。

四、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新模式

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必须结合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切实克服政治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的现象。尤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防止把政治理论学习拔得过高,从而影响日常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二是防止轻视政治理论学习,只单纯强调教学科研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5〕。应该将政治理论学习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对接,使其成为促进学校教学、科研以及管理工作的有力支持。

具体地说,我们在探索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新模式时,必须考虑到高校教职工的工作特点,采取有效学习形式来提高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与实效性。

第一,学习内容应结合实际。政治理论学习主管部门要关心高校教职工的工作、生活与心理状况,要敢于触及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将政治理论学习和解除教职工思想疑虑以及工作、生活上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这就要求高校政治理论学习主管部门平时必须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材料,对于不同职称、政治面貌、学历、专业背景、年龄的教职工采取不同的学习措施,以提高教职工政治学习的针对性,对于在工作、生活上有困难的青年教职工,应给予关心,及时为他们解决困难。

此外,还要根据国家形势和党委宣传部工作需要,对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作适当调整,以引导教职工正确的思想认识、增进其思想交流,变空泛的形式主义学习为理论联系实际,以突出社会、经济重点和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把被动的思想教育转化为教职工自愿的主动学习。调查显示,大部分高校教职工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正确的认识,但也有少数教职工在思想上存在一些模糊看法,这需要我们今后加大引导力度,不断提升高校教职工的政治理论思想水平。

第二,学习方式分门别类。政治理论学习主管部门要根据学校各二级单位的工作性质,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学校的党政部门与教学科研院系、理工科院系与人文社科院系等,都应该采取不同的学习内容与形式。对于不同职务的教职工,在学习上也必须加以区分,以满足不同的岗位要求。对于学校各级领导与党员干部,应采取集中学习、坚持自学以及学习与研讨相结合的形式,引导他们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原著,以便他们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增强其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并在自学的基础上,采取集中办班、分期轮训的方式来保证领导和党员干部的学习。对于一般教职工,主要采取平时安排具体的政治理论学习时间和内容,可利用知识竞赛、组织参观、演讲会、有奖征文等形式来达到学习的目的。

第三,充分发挥党委宣传部组织学习的核心作用。高校教职工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和知识水平,尤其是政治学院的教职工本身就是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的,如果高校党委宣传部的组织者没有高超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组织能力是很难得到他们的肯定的。因此要取得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良好效果,学校党委宣传部应该加强对教职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组织和指导。党委宣传部可根据党和国家的政策、国际国内形势、学校的中心工作等,制定出内容丰富又切实可行的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并为广大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还可采取举办理论学习专题讲座、组建“政治理论学校宣讲团”等,以吸引教职工的眼球,增强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实效性。对于学校各二级单位在学习活动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以进一步推广其学习经验〔6〕。

第四,加强政治学习的考核管理。首先,学校各二级单位要做好政治理论学习的组织、考勤、记录与总结工作,并安排好政治理论学习时间。其次,加强对政治理论学习效果的考核,考核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平时按照学校党委规定的学习内容认真组织大家按计划自学;二是教职工通过学习后对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掌握的如何,以及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程度;三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分析问题,坚持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以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7〕;四是将政治理论学习与部门工作实际相结合,并在日常工作中能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通过建立一套新的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有效模式,可促进高校政治理论学习的可行性与实效性,使政治理论学习成为广大教职工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在需要〔8〕,即实现政治观念的内化,使政治理论学习变成自己内在的需要而不是成为政治任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高校教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效果不太理想,一方面是某些高校主管部门强压学习任务,另一方面是广大教职工被动学习。因此,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让政治理论学习变成教职工的一种发自内心的需要,这也是政治社会化的心理基础。

总之,要想取得好的政治理论学习效果,就必须坚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将政治理论学习与党政工作相结合,重点解决制约各单位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9〕;二是将政治理论学习与解决教职工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相结合,为教职工解决一些切身利益问题;三是将政治理论学习与具体的管理工作相结合,认真听取教职工的建议,使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更加科学化、合理化〔10〕;四是将政治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使教职工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受到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觉悟,提升其政治社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H.Hyman.politicalSocialization:aStudyinthepsychologyofpoliticalBehavior〔m〕.Glencoe:Freepress,1959:25.

〔2〕edwardS.Greenberg.politicalSocialization〔m〕.newBrunswick:transactionpublishers,2009:122.

〔3〕李玉泉,李波.高校教职工政治学习模式创新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7):23-28.

〔4〕俞海洛.对高校教职工政治学习制度必要性的再认识〔J〕.中国高教研究,2002,(3):78-81.

〔5〕张国启,王忠桥.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理路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51-56.

〔6〕张耀灿.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及规律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8.

〔7〕周瑞法.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专业化:一个必须突破的理论与实践双重背逆问题〔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98-102.

〔8〕夏武祥.如何提高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实效〔J〕.才智,2008,(16):259.

政治学习篇3

一、在课堂上引入时事政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上政治课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们或思绪飘移,或昏昏欲睡。导致这个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课堂太过枯燥乏味。为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可以适时在课堂上引入时事政治。由于时事政治一般具有时效性、趣味性和新闻性这三大特性,学生一般对其都很感兴趣。出于好奇心,学生喜欢关注一些新闻时事,但是他们对这些时事新闻又缺乏深入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如果老师在课堂上适时地插入这些时事新闻,再对这些时事新闻进行精辟的分析,那么学生就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会觉得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生都有一种更深入的了解,上政治课注意力也会更加的集中。而且,现在也过了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年代,了解时事政治,能够帮助同学们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向和心态,在思想上和学习方法上做到“与时俱进”。

二、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时事讨论中来,激发他们学习政治的热情

在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信息,课堂气氛很严肃。如果我们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生学习的热情就会被激发起来。要让课堂的讨论变得有效就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老师要联系知识点,准备好课堂上要用的时事新闻材料并提前让学生查找资料进行预习。②在课堂上老师要鼓励同学们多发言,大胆地说出个人的观点和看法,积极地与同学们和老师进行讨论或辩论。③老师应当在合适的时候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分析和总结,让课堂收放自如。

三、将时事政治和理论知识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任务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树立科学的“三观”,即理论联系实际。在上政治课的时候,老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作为上课的题材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同学们学会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如果单独地讲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听的时候可能理解,听完之后可能很快就忘记了。理论知识往往比较抽象,跟生活跟社会结合得不是很紧密。学生无法把理论知识和自身建立起联系,就会觉得学习这样一门课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就会认为上课不需要好好学,只要考试前背一背就行了。

如果老师将课堂上的讲解和时事新闻热点结合起来,同学们就会觉得政治和生活还是息息相关的。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选取同学们关心的时事新闻热点作为背景资料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和分析。在进行时事新闻分析的时候,老师应当注意要自己保持,同时也要引导同学们保持一种不带个人感彩的公平正义的心态和出发点,对待任何问题都不能偏激。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高中政治的主要内容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等。要更好地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就应当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的含义,不仅要从大局上把握政治学习的主要脉络,而且还要从细节上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同时,还要将每一个知识点建立起联系,形成自己的知识脉络,让政治的学习更加游刃有余。

(2)准确地把握好实际与理论联系的方法。一方面,要鼓励同学们平常多多关心时事政治,多收看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电视节目或阅读如《半月谈》《人民日报》等报刊。并且要养成一个收集新闻、分析新闻的好习惯,学会将各个新闻要点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整理分类,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和复习过程中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其分析和讨论时事政治。同学们在学习时事政治的时候,要抓住事件的中心,从正反两面去分析它的主要矛盾。根据主要矛盾,联系理论知识找出解决的办法。

(3)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每个人由于自身的素质和认识的高度不同,对同一事件的分析结果也会不一样。通过观察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分析的过程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思想状态。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老师可以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指导,以便帮助学生更积极健康的学习和成长。

(4)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地方,在课堂上不能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政治的兴趣一味地讲新闻,而是应当把教育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政治学习篇4

为了更好的学习政治而召开相关会议,行政人员要做好会议记录。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政治学习会议记录范文,仅供参考。

政治学习会议记录范文1时间:20__年6月30日

地点:村两委会议室

主持人:___乡纪委书记

记录人:____村委委员

与会人员:乡包村领导、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全体党员讨论内容:坚定信仰信念,保持党员本色。

讨论目的:重点讨论如何保持共产党人本色,切实做到爱党、信党、护党、跟党走;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三个自信”;如何站稳党和人民立场,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如何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乡纪委书记、包村领导___:按照县委“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安排部署,今天我们村两委班子、全体党员召开专题讨论:坚定信仰信念,保持党员本色。重点围绕如何确保政治合格,做到对党忠诚,挺起理想信念的“主心骨”,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爱党等深入学习讨论。希望各位村支部成员、党员踊跃发言,谈体会,说感受。先请支部书记王华俊同志作带头发言。

村支部书记___:“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提到合格党员的标准,“讲政治、有信念”排在“四讲四有”的首位,凸显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定崇高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第一,站位要高,深刻认识“讲政治、有信念”的极端重要性。“讲政治”是本、“有信念”是魂,只有不断固“本”铸“魂”,我们党才能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坚定不移地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第二,领悟要准,准确把握“讲政治、有信念”的核心要义。“讲政治、有信念”是有具体指向的,就是要增强“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是做合格党员的根本,是“讲政治、有信念”的核心要义和具体体现。第三,重点要清,准确把握“讲政治、有信念”的重要任务。要突出抓好坚守理想信仰、对党绝对忠诚、坚决挺纪在前、扛起主体责任这四项重要任务。第四,落地要实,真正把“讲政治、有信念”体现到为村民工作当中。要把“讲政治、有信念”贯穿于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各环节、全过程。

支部副书记___:今天我们全体党员开展“讲政治、有信念,做对党忠诚的党员”专题学习讨论会,学习着力对照检查看能否坚守共产党人信仰信念,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能否牢记党的宗旨,践行群众路线,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能否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能否认真履行党员的义务,对爱党护党进行深入思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到,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这就要求我们党员要以“四讲四有”为标准,时刻检查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在党员队伍中起好带头作用。

支部副书记____:“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我们每个人都进行了认真学习。集中学习后,每一名党员都结合自身实际对主题进行深刻剖析,检讨了自己的不足,表明了下一步努力方向。我认为要做合格党员,一是加强对党的认识,提振精神,坚定信念,毫不动摇。二是加深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牢记宗旨,提高本领,主动担责。三是提高对自身的要求,遵规守纪,克已奉公。全体党员干部要学以致用,联系实际,发挥自身先锋模范作用,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

党员___:通过学习讨论,进一步强化了我们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全体党员们要深入领会了什么是讲政治、有信念,如何做对党忠诚的党员。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讲政治”是本、“有信念”是魂。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让“讲政治、有信念”在思想里生根发芽,练就金刚不坏之身。

纪委书记___总结发言:要做到“讲政治、有信念”必须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要立足村情,摆正位置,回应群众的期盼,加倍努力谋事、干事和成事。二是政治与业务的关系。要牢固树立和增强“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做到“五个必须”,这是做合格党员的根本,是“讲政治、有信念”的核心要义和具体体现;要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问题;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是学与做的关系。“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把“讲政治、有信念”刻在骨子里、印在心头上、扎根脑海中,让“讲政治、有信念”在思想里生根发芽。

政治学习会议记录范文25月22日,四川省委中心组举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第一次专题学习会,集中学习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对四川工作的重要指示,总结分析贯彻落实情况,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

省委书记王东明主持并作总结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省政协主席柯尊平,省委副书记刘国中参加学习。

学习会上,与会同志听取了中央党校谢春涛教授作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专题辅导报告。报告对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主要内涵作了系统阐述和深入解读。报告理论联系实际,逻辑清晰,情真意切,帮助与会同志进一步加深了对“四个全面”的系统把握,增强了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坚定性。

在专题讨论发言中,尹力、柯尊平、刘国中、李登菊、王雁飞、陈光志等同志作了发言,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交流了学习体会。大家一致认为,系列重要讲话体现了坚定信仰追求,充满着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坚定信心。我们一定要加深对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理解把握,努力做好工作。

王东明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党的以来,站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体现了坚定的信仰追求、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务实的思想作风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每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履职尽责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知行合一,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王东明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学风。学习系列重要讲话,关键要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结合起来,与我省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结合起来;要深入学习领会来川视察重要讲话和对四川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把四川工作做得更好。

第一,进一步学习把握关于经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推动科学发展转型发展上下更大功夫。要持续用力推动既定部署落地落实,扎实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要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引领转型发展的“一号工程”,统筹推进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做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要继续抓好“项目年”部署落实,突出抓工业稳增长,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第二,进一步学习把握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在落实各项改革部署上下更大功夫。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深化农业农村、国资国企、行政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和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体制改革,加强对改革部署落实情况的定期督促检查,确保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更大突破。

第三,进一步学习把握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上下更大功夫。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深度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认真筹办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第四届中美省州长论坛以及西博会、科博会等活动。坚持对标先进,突出重点国家、重点地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实施精准招商,抓好签约项目落地落实,务实推进中韩创新创业园、中德创新产业园、中法成都生态园、中法农业科技园、新川创新科技园等合作平台建设。

第四,进一步学习把握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保障改善民生上下更大功夫。在持续加大民生投入、集中力量办好一批民生实事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以“三严三实”精神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部署要求,认真解决贫困群众住房、就业增收、因病致贫返贫等问题,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第五,进一步学习把握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提高治理能力治理水平上下更大功夫。统筹抓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法律七进、以案说法,突出强化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注重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第六,进一步学习把握关于灾后重建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推动灾区发展振兴、同步小康上下更大功夫。倒排时间、全力以赴,确保全面完成三年重建任务。按照“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要求,精心谋划推进灾区恢复振兴和长远发展。牢固树立“防范胜于救灾”思想,认真落实汛期防灾减灾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生产财产安全,保护好灾后恢复重建成果。

第七,进一步学习把握关于藏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推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上下更大功夫。深入贯彻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认真落实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治藏方略,坚持省委藏区工作思路不动摇,统筹抓好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

第八,进一步学习把握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上下更大功夫。要坚持把从严管党治党摆在重要位置,切实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开展巡视整改“回头看”,持续用力正风肃纪,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要高标准严要求抓好换届工作,严明换届纪律,严格落实“九个严禁、九个一律”要求,确保换届风清气正。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政治坚定、对党忠诚,勤奋敬业、埋头苦干,履职尽责、敢于担当,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清正廉洁、当好表率,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真正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省委中心组成员参加学习会。不是中心组成员的省人大会、省政协党员领导,省法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省政府秘书长等列席。省直各部门和部分在蓉科研单位、高等学校、国有企业党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聆听报告。

政治学习会议记录范文35月18日,陵川县政府党组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研讨会,重点围绕“讲政治、有信念”开展第一次专题学习研讨。陵川县政府党组书记、县长胡晓刚主持会议并讲话,陵川县县委、常务副县长张国文,陵川县副县长刘海屯、原红芳、徐浩,陵川县政府办公室主任赵兴顺参加会议。

会议讨论通过了《陵川县政府党组和党组成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安排》,并围绕如何确保政治合格,做到对党忠诚,挺起理想信念的“主心骨”,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爱党,胡晓刚作了主题发言,张国文、原红芳、徐浩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胡晓刚在讲话中指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今年党中央进一步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项重大部署,也是今年我们党建工作的“重头戏”。陵川县政府党组各成员要深入领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讲政治、有信念”的丰富内涵和内在要求,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委的部署要求上来,把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在手上,落到实处。

胡晓刚强调,陵川县政府党组各成员要坚持加强学习,进一步增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责任感紧迫感,在学习中锤炼坚强党性、提升政治素养;要坚持率先垂范,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表率作用,形成上行下效、上率下行的良好局面;要坚持问题导向,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边学边改、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要坚持知行合一,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要坚持统筹兼顾,把开展学习教育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当前,特别要抓好二季度“双过半”、脱贫攻坚、换届选举、旅游景区整治整改等重点工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政治学习会议记录范文45月23日下午,市政协党组及机关召开“讲政治、有信念”专题学习讨论会。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张春生主持会议。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郑琪文,副主席邓明,党组成员、副主席秦太明、陈定堂,党组成员、秘书长陈水泉及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参加会议。

会上,郑琪文围绕“讲政治、有信念”讲专题党课,从“讲政治、有信念”的重要意义、深刻内涵、方法途径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辅导。部分党组成员及机关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交流发言。通过学习研讨,大家交流了思想,深化了对党员“讲政治、有信念”的认识,达到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张春生指出,“讲政治、有信念”是检验合格党员的首要标准,具有非常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凸显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定崇高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要充分认识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讲政治、有信念”的深刻内涵和核心要义,以“讲政治”为本、以“有信念”为魂,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牢把握人民政协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省委、市委保持高度一致。

政治学习篇5

初中政治课的学习,和其他学科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学习方法和技巧。从本人从教经验来总结,学好初中政治,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研读教材

研读教材,需要三个步骤: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可以对新课程有个粗略的了解,听课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时听讲

在老师授课时,学生要紧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老师如何讲解新课程中的每个知识点的,并做好课堂笔记。教师所作的板书,是经过老师精心准备和提炼的,对研读教材大有裨益,对学生的帮助很大的。

(三)课后复习

课后的复习,一定要及时。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因为,知识是连贯的,这一节不打好基础,就影响下一段落的学习,此外,复习一定要及时,才可以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四)学会做题

做题,就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做题,不仅加深对课程的理解程度,还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方法,增强驾驭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掌握规律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编写规律,初中政治课程也不例外。如果掌握了该门学科的编写规律,也就能悟出其学习规律。初中政治课的编写的规律大致是主题的介绍,意义的讲解,然后提出要求这三大部分。当教师引导学生把握了教材的编排结构与规律后,学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结构与规律,而不至于只知道一节课的内容,却不知道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会学习的问题。

三、抓住内涵

学习政治课,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政治重在学习观点,树立起正确学习政治的意识后,就会有意识地思考,当前这堂课学到的观点是什么?而对于每一个观点,不能光了解观点的表面,还要理解其内涵。挖掘内涵,往往要经过三个步骤:

(一)是什么

“是什么”,就是所讲的主题是什么,即先介绍主题,提出观点。

(二)为什么

“为什么”,就是阐述这个观点的意义。政治课程的编写者,往往通过“正反论证”、“对比论证”来表达观点。

(三)怎么样

“怎么样”,就是对学生提出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政治课所要阐述的观点,还要学习好观点和

观点之间的关联,建立正确的思维程序,更加深入地把握知识内涵。

四、学会变通

初中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个通病,就是不会变通,有些学生认为,教材好学,题目难做,所以,学生在学习政治课的同时,一定要学会变通。

老师在出卷时,不可能将课本上的内容照搬到考试卷中,所以,学生一定要学会变通。学生学会了变通,才说明学生通过学习,具备了对教材的深刻理解能力,并能够做到灵活运用。

五、观察思考

集思广益,是“借力使力不费力”的良好学习方法,老师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同学的做法,仔细倾听老师的说法,善于琢磨,善于观察思考,总结政治学习的方法,掌握审题答题的技巧,把握政治学习材料的分类,并明确各类材料的立意中心,做到有的放矢,思路明晰,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由于政治课程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比较少,所以在初中教学阶段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被重视学生所重视,甚至在有的学生心目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副科,从思想上轻视,认为初中思想政治可学可不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因此,作为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政治课程的学习是连贯性的,高中政治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如果,在初中政治学习中不打好坚实基础,务必影响高中政治课程的继续深入学习,所以,教师在教授初中政治课程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在正确的思想观念指导下,端正了学习态度,促使初中学生在政治学习中投入精力和时间,促进政治学习的提高。

学好初中政治,必须做到:1.研读教材;2.掌握规律;3.抓住内涵;4.学会变通;5.观察思考。上述观点,只是本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其实,学习初中政治,应该还有许多途径和办法,笔者以上所述,只是挂一漏万,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能动性,一定能找到适合于自己本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对于政治课来说,笔者认为,切忌花费太多的时间,要学会巧妙学习,一定要积极思考,抓住政治课程的特点,掌握政治课程特有的学习方法,做到上述几点,是学好政治课程的关键。

政治学习篇6

政治课和其它学科是不大一样的,其思想性比较强,有时感觉比较抽象,所以,这就导致好多同学不太喜欢这门课程。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将起到奠基作用。而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用途不大,从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那么,作为一名高中生,怎样才喜欢上政治?怎样才能学好政治,以下结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谈一谈我个人的几点认识。

1.态度,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有的同学感觉政治课比较枯燥,所以,对政治课缺乏学习的兴趣。其实,理论都是对具体问题的总结和升华,都存在着抽象、枯燥的问题。高中政治课有些内容比较生动有趣,有些内容的确比较枯燥。对政治课缺乏兴趣,其中重要原因是同学们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学习中受实用主义的影响以及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学科的误解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旦尝到了学习政治科的甜头,就能改变部分同学中存在的感觉政治课枯燥的问题。

首先,要充分认识政治学科特有的价值。政治学科一个很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它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工具。这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

其次,要克服学习中实用主义的倾向。"需要"是同学们学习的直接和重要的动力。现实状况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有的同学不自觉地将学科分为三六九等,凡高考中必须要考的、分值高的科目就会下大力气去抓,哪怕不喜欢也要强迫自己去学,反之对高考中不考、或者分值比较低的学科,不管有用没用,就不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学习,而越学不进去就越感到枯燥无味,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2.高中生学好政治:归类连线,综合训练,强化巩固

归类连线,也就是打破课与课之间的界限,将有关的知识综合归类,形成一条条知识线,而后进行归类综合训练。这是搞好复习的中心环节。具体做法是:

首先,把教材中的有关"标志"、"原因"、"表现"、"意义"、"作用"、"区别"、"关键"、"本质"、"关系"等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形成知识线。然后根据归类整理的知识线找题目练习。其次,归类综合训练可以把所学知识按题型分类进行综合训练。可分为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说明题、阅读分析题等题型。练习内容既要抓住基础知识,还要突出重点、难点。

其次,要弄清题型变化特点,拓宽解题的思路,提高其灵活变通的能力。近几年来,政治试题除了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更注重综介能力的考查,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变一题为多题",即一个问题可变化为多种题型。"变多题为一题",即把几个问题联系起来变成一个综合运用题。如果掌握了这些题型变化特点及解题思路,原来那些望而生畏的难题,也就变得简单了。

3.高中生学好政治:不求死背、灵活变通、重点复习,重在分析、提高能力

政治要考好,首先要对课本很熟悉。达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老师说那方而的内容,你就会想起它在什么位置。特别是哲学,什么辩证法、方法论的,分清楚,你才会做题。基础是关键,就算高考的政治题多么难,多么地与课本没有关系,别忘了:万变不离其宗。高一、高二要好好把握基础知识。但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有一个分析的头脑。分析就是理解和运用,背死知识是不可能有好效果的。

首先,选准重点和难点。对每课中的重点难点在复习过程中反复强调和训练。

其次,对重点难点问题要吃透,真正理解掌握,不可死记硬背。可以用图表归类对比的方法,找到容易混淆的难点之间的区别与练习。

再次,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要多关心了解当今国内外重人时事政治及社会热点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所学观点和原理来认识分析这些社会现象。

基础掌握到什么程度才算好呢?应该说,政治课本的内容在你的脑子里形成一个网络就可以了。在你的脑里,经济原理、政治原理、哲学原理可以穿成一条线,经济问题可以用哲学理论来解释,哲学理论可以在政治问题中得到应用,就差不多了。比如说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而问题,就经常出现在政治题中的关于腐败问题。因此,学习政治,一定要和现实结合起来,如多看看报纸、新闻等,有助于分析问题。而且,有助于时事政治的考试。不要指望到了快考试的时候,才忙着复习时事政治。平时,没事的时候,多看看新闻。特别要注意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往往它们会成为高考人题青睐的对象。

政治高考注重的是考察学生的分析、综合等能力,而且注重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考察学生的能力。所以,练的能力很重要。

政治学习篇7

【关键词】中考;政治;学习方法;学习效率

无论是什么学科,都有它的学习技巧,政治科也不例外,积累运用就是学好初中政治的一种好方法。有些同学认为往往知识需要识记的总是那几个部分,其实不然。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解读下政治学习方法。

1.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政治学习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例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试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学习政治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很多同学常用一个晚上来看政治学科,实践证明,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最好方法每晚安排复习两三门功课,情况要好多了。

除了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外,课堂上不必记很详细的笔记。如果课堂上忙于记笔记,听课的效率一定不高,况且你也不能保证课后一定会去看笔记。课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把老师的讲课消化吸收,适当做一些简要的笔记即可。

4.学习效率这东西,本来,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而且,付出的多就应该回报很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这里边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效率指什么呢?好比学一样东西,有人练十次就会了,而有人则需练一百次,这其中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劳逸结合。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那么上课时的听课效率如何提高呢?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是必要的,不过预习比较粗略,无非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课本,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重点大致在心里有个谱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预习时,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但就象以前一个老师讲的,任何人也无法集中精力一节课,就是说,连续四十多分钟集中精神不走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上课期间也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另外,记笔记有时也会妨碍课堂听课效率,有时一节课就忙着抄笔记了,这样做,有时会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不抄笔记,不抄笔记是不行的,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老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记,书上有的东西当然不要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否则见啥记啥,势必影响课上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作题的效率如何提高呢?最重要的是选“好题”,千万不能见题就作,不分青红皂白,那样的话往往会事倍功半。题都是围绕着知识点进行的,而且很多题是相当类似的,首先选择想要得到强化的知识点,然后围绕这个知识点来选择题目,题并不需要多,类似的题只要一个就足够,选好题后就可以认真地去做了。作题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作题之后的过程,对于做错的题,应当认真思考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因为马虎大意,分析过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这样作题效率就会高得多。

5.对于听课和做题的建议,实际上反应了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把劲儿使在刀刃上”,即合理分配时间,听课、记笔记应抓住重点,做习题应抓住典型,这就是学习中的“事半功倍”。

学习政治还可以采用以下几个系统的方法。

一、系统学习法

只有系统的学习才能打牢自己的知识根基,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形成联系紧密、调动迅速的知识网络,才能有在此基础上的对知识的运用自如,才能有创造和创新。政治学习首先就要把这套教材学习好,掌握好,利用好。其次,其他各科的教材也都自有它们完整的系统,对其他各科知识系统的掌握其实也都是政治学习的内容。政治学习的内容是无所不包的,政治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政治学习的内容和整个学习的内容相等。另外,你还可以系统地读一些书,以期对某一科、某一类有完整的系统的了解。

二、零打碎敲法

政治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因此,你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零碎的时间去学习,看一点,记一点;同时积累一些零碎的知识,在不经意中建造自己知识的高塔。只有学富五年,才能才高八斗。做生活的有心人,做政治学习的有心人,用零打碎敲的学习方法,可以把政治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当人们很随意地学习东西的时候,依着自己的兴趣学东西的时候,学习的时候,学习从来都是乐事。

三、读写结合法

政治学习,必须阅读、思考、写作结合,才有高效率。一个是阅读伴随写读书笔记,把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记下来,同时,把自己阅读中的新思考、新想法记下来;二是阅读、生活伴随写日记,记下自己阅读的体会、对生活的感悟。三是阅读、生活伴随文章的写作,以具体规范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自己的文章风格。

政治学习篇8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心得

 

一、要树立爱岗敬业的敬业精神。

 

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本人系统的学习了《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心得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父母的培养是人生启蒙,那么老师的教育便是成长向导。都说孩子是父母的真实投影,学生又何尝不是老师的真实写照?尤其作为思政课老师,更加担负着让学生坚定政治立场、分辨是非曲直、明确道德观念、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职责,岗位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政治信仰要强,传为人处世之道。“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老师首先要在政治理论上有一定的造诣,不仅能够真正掌握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认识观、方法论,更要学透学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以及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探索发展中总结出的一系列党的理论制度。只有不离政治理论的谱,才能奏好自己思想教育的乐,才能通过思政老师的口,把思想政治的理念传播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逐渐培养其政治思维,保持政治敏锐性,善于用政治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思维要新,授齐家治国之业。对于“业”的解释,更多地说法倾向于“通过学习、思考、实践得到的智慧”,而不仅是书面知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同样,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比起记住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养成灵活的方法论更显重要。作为思政老师,授课方式要不断创新,知识维度要不断拓展,陶行知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辩证分析、创新突破的能力,从而在以后的人生轨道上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问题、岗位难题、人际矛盾时,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坚持原则、保持清醒、稳住局面、把握重点、逐个击破,成为齐家治国的行家里手。

知识视野要广,解懵懂青葱之惑。学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主力军,但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既容易对未来无比憧憬,也容易产生疑惑,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成长期的迷惑太多了,比如择业、社会现象、人生价值、婚姻家庭,任何一种困惑都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思政教师更侧重育人,要不断拔高自己的知识层面和阅历体验,在解疑释惑时,才能给学生开启一个新的视角,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自我约束要严,修表里如一之身。教师整体队伍是好的,但是我们也看到在教师队伍里混杂了一些丧德败行的人,他们课上正义凌然,课后蝇营狗苟,这样的人怎么能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首先要自我约束,加强自身修养,慎言、慎独、慎行、慎友,尤其是思政老师要以更高的自律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才能有底气、有立场站在讲台上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政治学习篇9

为进一步加强机关管理人员政治理论学习,增强学习实效性和对工作的指导性,根据《***年党建工作要点》并结合公司实际,对机关管理人员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围绕企业改革发展中心工作,以加强机关人员思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理论素养、精神境界和认识水平,树立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目的,为全面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保证。

二、学习内容

1、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教材为内容,着力在学懂、学会、学深上下功夫。努力把大家教育学习的热情转化为立足本职、勤奋工作的实际行动。

3、围绕企业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学习有关企业改革发展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理论知识,培养大家关心企业发展,自觉维护企业利益,多为企业建设出力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努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4、以****创建为契机,认真学习公民道德与诚信建设有关内容和公司**创建、“****”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规章制度,为争创文明机关、文明科室、文明员工,推动我司两个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创造条件。

三、几点要求

1、正确处理工学矛盾。结合机关工作实际,采取集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学习一般每月安排一次,各科室可根据部门实际适时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大力提倡利用工余时间进行自学。

2、严格学习制度。实行机关政治学习签到制度、学习会议记录制度。将学习情况纳入机关科室“****”活动之中进行考核。

政治学习篇10

中央领导集体学习制度的历史演进

在党的历史上,注重“学习”一直有着深厚的传统,尤其强调领导干部加强自身的学习。1939年2月,中共中央专门成立了干部教育部,1941年9月成立的中央学习研究组则由任组长。新中国成立后,中央领导也有组织地进行学习。如1959年下牛年倡导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1月刘少奇首先组织读书小组。此后、等也分别组织了读书小组。的读书小组,成员为其秘书,采取边读边议的办法。刘少奇和广东省委负责人组成的读书小组,有经济学家王学文、薛暮桥参加。与国务院部分部委和中南局的领导人组成的读书小组,有经济学家许涤新、薛暮桥等参加。在的读书小组会上,曾参加读书小组的胡绳还宣讲了关于“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的笔记”(参加读书小组的同志整理)。不过,此种学习并未形成固定制度,且大多属于个人化、白发性的学习。中央领导大规模、制度化的集体学习,在党的历史上是较为晚近的事情。回顾中央领导集体学习从萌芽到制度化的发展历程,可以为深刻理解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很好的参照。

萌芽与雏形:1980年代的科技讲座与法制讲座

1980年代,中央领导采取集体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活动,至少有两次。一次是始于1980年的中央领导科学技术知识讲座,即邀请科学家给中央领导同志讲课。有关资料表明,讲座由中央书记处倡导并组织,讲课主题、主讲人等由中国科学院拟订,计划讲10次,课程内容包括农业、能源、资源、人口、环境保护、计算机、空间科技、数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听课者是书记处、国务院和人大常委会的领导同志以及国务院各部委等负责人。该讲座持续了两年。据称,讲稿历经一年多准备、由十几个部门、100多位专家和学者反复讨论并在国务院各部委领导中试讲。科技讲座的组织过程、讲稿准备、讲课过程、讲解方式尤其是听课者等特征显示,这是党的历史上首次采取专家授课、中央领导集体听讲的学习方式,可视为中央领导集体学习的萌芽。

第二次是1986年举行的中央领导法律知识讲座,该讲座可视为政治局集体学习的雏形。据有关当事人回忆,讲座的背景是“一五”普法,主要目的是借中央领导同志带头听法律知识讲座推动全国普法工作,在领导干部中普法。讲座由司法部部长邹瑜建议,由书记处牵头组织:书记处与司法部共同拟订计划、内容和讲课者等。法律知识讲座的组织过程、讲稿准备、讲解等,与科技知识讲座基本相同。主要不同是,多名政治局委员参与听课。如第一次讲座上,等政治局委员8人、候补委员1人、书记处书记2人参加了听课。另外,此次法律知识讲座倡议发起、组织过程等,影响了1994年开始的新一轮法制讲座。就倡议组织过程来看,两次法制讲座都是由司法部负责人基于普法工作需要向中央提出举行讲座建议,总书记接受建议并要求中央有关部门着手组织,总书记等带头听课。此外,1994年开始的法制讲座,最初几次沿用了1986年“法律知识讲座”这一名称,到1997年后才命名为中共中央领导同志法制讲座。这些足以说明1986年法律知识讲座的历史影响。当然,1986年的法律知识讲座还不是政治局全体成员参与的集体学习活动,学习内容仅限于法律知识,其目标主要是借助示范作用对全国普法工作起到推动作用以及在在中央领导中“普法”,尤其是领导人和组织者均没有把知识讲座设计为一项需长期坚持的学习制度。

初步制度化:1994-2001年中共中央法制讲座

19942001年间的中共中央领导同志法制讲座(简称“中共中央法制讲座”,1996年前称“法律知识讲座”),表明中央领导集体学习初步制度化。具体表现是:第一,同志在第一次讲座后不久即明确提出将法律知识讲座规范化、制度化,并身体力行,参加主持了全部讲座。第二,知识讲座在此后每年举行,共举行12场讲座,平均每年集体学习1~2次,成为中央常规政治活动。第三,大部分政治局委员参与听课,尤其是政治局常委一般均参加听课。讲座举行时,要求在京政治局委员均参加。

法制讲座的内容广泛,涉及“科技进步与法制建设”、“金融安全与法制建设”、“依法保障和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与稳定”、“依法保障和促进国有企业改革”、“论西部大开发的法制保障”、“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和促进信息网络健康发展”等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为不局限于法制内容的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提供了条件。另外,中共中央法制讲座的初步制度化,带动了其他机关或部门集体学习制度的建立。如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建立了法制讲座制度,自1998年6月至2002年12月,在委员长主持下,共进行了30次法制讲座。

正式制度化:十六届政治局集体学习

2002年12月26日,十六届政治局举行了第一次集体学习,这标志着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正式建立。

首先,集体学习是中央领导集体的共识,并被明确设计为目标明确、需长期坚持的制度。在第一次学习会上指出,中央政治局经过讨论认为,为了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承担起党和人民所赋予的重任,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习。除了自学以外,中央政治局还要进行集体学习,并且集体学习“要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学习目的是提高本领

执政兴国的本领、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本领。其次,与之前的中央法制讲座等比较而言,学习者范围扩大,包括全体政治局委员:学习内容扩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科技、历史、军事等。再次,集体学习的组织过程、讲稿形成过程、主讲人挑选、讲课过程等,基本沿袭以往做法,“顶级专家主讲、政治局委员等听课”等特征明显。最后,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建立后,各级各类党政机关领导班子集体学习制度普遍建立。如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继续开展法制讲座,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法制讲座改为专题讲座,学习内容扩大;2003年起,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开始举行学习讲座。根据中央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党政领导班子普遍建立中心组学习制度等。

2002年以来,政治局集体学习坚持举行,十六届政治局共举行了44次集体学习,平均每40天一次:截至2012年5月,十七届政治局举行了33次集体学习,平均每50天一次。上述现象说明,集体学习趋于规范、成熟,已成为当代中国政治的一项正式制度。这不仅成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对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对学习型政府、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中央集体学习制度解析

“圆桌课堂”三方牵头运作

据相关媒体援引中央办公厅人士介绍,课堂设在中南海怀仁堂一个会议室中,“学生”围坐在同心圆桌边。其中坐序由外到内依次是各部委官员、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总书记坐在最中央面对讲师。据悉,每次学习120分钟,讲课时间通常80分钟,随后提问、讨论30分钟,最后由总书记作总结讲话。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基本由中央办公厅、相关部委、相关科研机构三层共同协作完成。中央办公厅人士称:“一般情况下流程是,中共中央办公厅牵头,中央政策研究室负责选题,相关部委负责确定讲师和讲稿。上报的讲稿起草人和讲师,经中办批准后具体操作,讲稿最后提交给中央办公厅和中央政策研究室通过后定稿。”

中央党校党建原理教研室副主任蔡志强教授透露,接到选题后,讲师需要根据中央提出的授课需求在相关领域广泛开展调研,在此过程中讲稿会反复修改,“我所接触的讲师一般结束调研后,会在日常课堂以及其他官员培训中多次试讲,其目的便是寻求外界反应,检验授课内容,并反复调整讲课思路”。

中南海课程表紧扣热点,中央点题与筛选报批有机结合

据新华社主办的《瞭望》周刊此前报道称,中央政治局每一次集体学习的课题,务求紧扣治国理政面临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内容主要是知识和理论,框架基本上是历史和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

课程设置整体上呈现出涵盖面广泛、跨学科和多领域交叉的特点。集体学习“课程表”的拟定依据主要有两种:一类是决策层根据自身的关注亲自点题,另一类是由中共中央办公厅根据当前热点问题进行筛选并报批,而选题一般在讲课前牛年就会初步确定。这些课题具有时效性、对策性和战略性的特点。

近年来,中国实现经济腾飞的同时,也面临因民生发展滞后而形成的社会管理困局:征地拆迁、民众安全感下降、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以及此起彼伏,作为全球最大的执政党,中共面临前所未有的施政压力。2010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展开题为“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集体学习。此次学习中,提出四点要求: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注重维护群众权益,注重做好群众工作,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同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随后在2011年两会期间,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频繁提及创新社会管理这一议题,将其定为新一年中共施政重点之一。

对此,中央党校蔡志强认为,在这个课堂上,讲师可以把自己的主张和见解,直接同中共最高层进行分享。另一方面,集体学习亦为中共的决策提供了很多参考,让决策者了解学术界如何理解看待社会问题。学者的建议对于决策制定所起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

经济、法制建设为最热课题

21世纪初的中国,正在面临一场全球化浪潮。体现在77次集体学习中,中央政治局通过集体学习广泛地吸取世界各国在社保、政府服务、金融管理、安全生产、城市化等各方面的经验教训,提高治国执政能力。

中国经济发展尽管遭遇种种挑战,但依然势头迅猛,过去数年平均超过10%的GDp年增长率令世界瞩目。中国政府也一直注意改进执政能力、提高宏观经济调控水平。体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经济相关专题成为所有主题中数量最多的。根据我们对学习主题的初步统计,经济相关课题占到35次,约占总学习主题的50%,从世界经济形势到国内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重大话题都包括其中。

“法治”成为77次集体学习课程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根据我们统计,有8次集体学习围绕法治展开,包括首次集体学习的宪法专题、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以及物权法、知识产权法等内容。

此外,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话题,气候变化、非典、奥运等热点话题也出现在课程表上,成为中央政治局集体高度关注的内容。

学习内容成中央领导关注点的“风向标”

此种“咨询性学习”对决策的影响不可小觑,外界将其视为国策“风向标”。早在2002年12月26日,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宪法》,被海外舆论认为,“以此纪念非常具有垂范价值和象征意义”。《纽约时报》还高调评价此举,“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开创了与专家学者定期磋商的做法”,“对于中国的许多学者来说,创新远远不是简单的领导风格问题”。

海内外观察人士已将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作为透视中国动向的窗口。从讲课时机和主题确定,以及集体学习后已成惯例的总书记总结讲话,都向外界传达出丰富的信息。此前有专家表示,从新华币土刊发的正式通稿上最高决策层的一些说法中,可以读出很多重要的信息。

2007年9月28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为中央政治局作题为“世界金融形势和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集体学习。从时间上来看,金融海啸暗流涌动,尚处于“萌芽期”。当时,中国金融改革顺利推进、卓有成效,金融领域各个方面状况尚可。但就在大好之时,北京却敏锐地关注着华尔街异动,以及全球经济变动中的趋势轨迹。巴曙松感慨:“此前政治局集体学习从未单独细化研究金融课题,而通过这次讨论研究金融课题,充分说明决策层中始终有不少人是以开阔的视野在关注全球范围内金融体系的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77次集体学习中,出现“国际”、“全球”、“世界”、“国外”字眼的课题多达27个,占总课题比例超过36%。曾担任讲师的社科院教授高培勇对此认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更多地是站在全球的高度、用世界的眼光分析全球情势,将国内发展进一步纳入国际大棋局加以考察。这既是全球化语境下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亦体现了对国际社会有更多担当的大国风范。

智囊选拔重海外背景更重国内视角

随着中共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化,讲师们也愈来愈受外界关注,“智囊”一词日渐成为他们的代名词。据我们统计,在77次集体学习中,被港媒誉为“中央智囊之首”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有25位讲师走进中南海,而来自中央党校的专家学者共有7位,另外,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有8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2人,另有国内多所知名大学学者,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共有9人,位居各大学之首。对此,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分析:“选择是带有倾向性的”,社科院本身就是个研究机构,选择党校的学者则是因为他们对官员们关心的问题抓得比较紧。在地域选择上,“信息灵通,对高层关注问题把握较好”的北京学者占了大多数。

据中共中央党校蔡志强教授透露,讲师选取的首要标准便是对相关研究领域的熟悉程度,是否为学术界公认为一流专家;其次便是对中国现状能否有清晰认识、能否提出客观的建议。以十六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为例,就宪法领域,许崇德曾参与中国宪法诞生、发展至今的历程,其学术造诣无可非议:而周叶中对于宪法的现实思考则代表了新一代宪法学者的智慧。他们两人当时都分别主编了全国宪法学统编教材,周叶中等共同完成的学术成果于2001年获得了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其实,大多数专家在集体学习之前所获得的各类国际、国内各种各样的获奖已经已不胜枚举,这些从一定程度上确定了他们学术翘楚的地位。此前有媒体指出,学者海外背景可为上“中南海讲台”加分。据不完全统计,讲师中80%以上具有留学或长期做学者访问的海外教育背景。但中央党校蔡志强教授并不完全认同此观点,他认为:“学者海外研究经验的确可提供更多视角看待中国存在的问题,但从国内视角出发似乎更具有说服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智囊”们因为这个课堂,人生或多或少也都受到了影响。早在1994年进入中南海讲课、时年39岁的华东政法学院教授,如今已是最高检检察长:2004G讲课时任同济大学校长的万钢,3年后正式担任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并于2008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政治局集体学习的三大特征

仔细研读77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主题可以发现,几乎中国在行进中遇到的所有重大热点、难点问题在这里都有涉及。党建专家指出,中共中央政治局每次集体学习都是从执政兴国、谋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的,对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实际工作、探索客观规律,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从题目的选择可以看出,以为总书记的中央政治局在学习上有三大特点。

第一,注重从中国和世界历史中汲取营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十六届政治局的第9次集体学习讨论“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第16次探讨“我国民族关系史的几个问题”:第17次进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考察”:第24次进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回顾和思考”:第33次进行“红军长征胜利的回顾和思考”:第42次学习“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十七届政治局的第16次集体学习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和实践”。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分析,政治局领导对于中国现在所处的历史地位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有更清楚的认识。这是纵的坐标。

第二,着力研究世界发展趋势、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在十六届政治局的44次集体学习中,18次是有关世界发展趋势的,超过总数的40%。其中涉及世界经济形势、世界就业发展趋势、当代科技发展、世界军事变革、世界文化产业、世界格局、世界农业发展、经济全球化、国际能源资源形势、国外城市化发展模式、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国外安全生产制度、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国外医疗卫生体制、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国外区域发展以及世界金融形势。到目前为止,十七届政治局的32次集体学习中,8次是有关世界发展趋势的,达到总数的1/4。讨论题目涉及世界宗教、国外政府服务体系、全球气候变化、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世界经济形势、世界主要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世界主要国家财税体制等。通过对世界各国的了解,中国领导人对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有了更好的把握。这是横的坐标。

第三,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整体执政能力。这是两届政治局学习中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历史题目还是国际题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焦点都会落实到中国的政策上。从中国和世界历史的角度观察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世界各国的经验和教训中探索应对措施。了解世界经济形势是为了更好地制定中国的经济发展政策:熟悉世界就业发展趋势是为制定中国的就业政策提供参考:掌握国际能源资源形势有助于谋划中国的能源资源战略。

集体学习制度化是—项重要制度创新

参加过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课的多位专家认为,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学习,带动全党学习,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