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声乐课的训练要点十篇小学声乐课的训练要点十篇

小学声乐课的训练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01:25

小学声乐课的训练要点篇1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声部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84-02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声部训练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提高声部训练的效果,需要音乐老师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相关研究。笔者通过总结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提高初中音乐课堂声部训练的方法在文中做了相关论述,以做抛砖引玉之用。

一、初中音乐课堂声部训练现状

就我国目前的初中音乐教育来说,应试教育影响之下很多学生从小学开始,除了专业性音乐特长生会对音乐进行专门性学习以外,大部分学生缺乏对音乐知识的掌握,表现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呈现的水平良莠不齐。而由于学生的音乐基础、演唱能力与对音乐的学习能力也都是参差不齐的,极大地影响了声部训练的效果。加之,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上的重要转折期与生理上的变声期,自尊心强,喜欢上课,但又不乐意表现,进行声部训练时心理负担重,怕唱不好被别人取笑。而且变声期的学生声音特点本来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唱单声部时效果都不太好,声部训练时学生的心理包袱更重。另外,对于现在的初中学生来说,由于所处环境与时展影响,他们对教材中的歌曲共鸣度不足,声部训练时也就表现得金口难开。

另外教师方面,由于初中阶段把音乐作为辅课进行学习,教师对于学生在声部训练中的表现也并不在意,在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尝试,也缺少创新的动力,导致目前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流程化,训练机械化。这也是造成初中音乐课堂声部训练难以提高的原因。

二、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高质量训练

(一)在欣赏中揣摩

欣赏,即听觉训练,是视唱练耳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听觉训练中,应注重学生对于单音与音组的听记,重点对音程、和弦、调式调性进行听记。这种基于训练学生音乐记忆力与理解力的训练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领悟力有着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教师应针对本班学生具体情况,在进行听觉训练时,强调听记应与实践中的声部训练相结合。如在声部训练中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训练,也就是把每个相邻的同学按座位进行上下两个声部的分组再进行训练。还可以采用钢琴进行辅助教学,让有一定钢琴基础的学生嘴唱一个声部,同时手弹另一个声部,还可以在两个声部间进行交替。当然这种教学方法取决于班级中学生的钢琴水平,如果学生中没有会钢琴弹奏的,教师可以来弹钢琴,让学生在教师的演奏中感受不同声部的区别。另外,在教学中使用乐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声部训练学习积极性,利用学生间懂得演奏乐器的学生组成一组,同时对上声部与下声部进行演奏,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来提高对于声部的正确认识。对于声部训练的教学而言,重要的是让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来进行听觉训练,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借此提高声部训练中听觉训练的高效性。如在进行《嘎达梅林》这一首曲目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对于此曲目声部听觉训练的效果,在教学中,笔者结合课堂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与相关的音乐播放设备,对不同版本的《嘎达梅林》进行分析,对其中所蕴涵音乐基本属性,如音的长短、音色、强弱、高低等重点进行介绍。同时为了增强学生对于声部的听觉敏感度,教学中随时加入声部训练示范,同时训练练耳,通过播放不同的声部作品,让学生体会简单声音型、复杂声音型与和声功能间从平稳紧张到恢复平静的过程,进而实现以学生声部训练的高效练耳。另外,为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笔者在听觉训练中,还有意识选择性地插入经典与贴近学生生活的电影优秀声部合唱作品,如《欢乐合唱团》、《放牛班的春天》等,寓教于乐,有效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训练中巩固

对于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声部训练来说,其练的基础是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声部训练理论知识的讲解,进而让学生明白练的目的,练的方法,练的宗旨。在这一过程中,重点是教师应利用有效的课堂时间,对课程精髓进行全面的浓缩,把其中的重点通过有效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听懂,避免照本宣科式的理论灌输,而应结合学生兴趣与心理特点,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侧重分析讲解。也就是说,笔者的教学讲解方式应全面而细致地囊括教学要点,同时还应强调声部训练的各技能要素,达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理论讲解效果。如《赶圩回来啊哩哩》的教学中,不仅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于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同时还应让学生达到用和谐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二声部合唱《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教学目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歌曲不同声部应有相应的艺术处理方法。声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先给学生做好示范,根据曲目特点,进行练习时应带哈欠,多运用假声,且发音位置应落在上腭上方。为了提高学生对于发声练习的兴趣,可以把练习内容放到歌曲某一句的教学中来,以达到发声训练审美性与乐句练习技能性的双完成。

(三)在合唱中感受

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所编写的八年级音乐教材来说,其编入的歌曲对于现代中学生,歌曲自身对于初中学生的音乐吸引力不足,在引导学生学习热情这方面存在着差距。同时,由于初中音乐课时安排较少,一周一节音乐课对于声部训练这一讲究持续性与连贯性的教学来说,实际教学中面临着课时不足的现实问题。在初中学生课业压力重,学习负担大的情况下,寄希望于学生课后的自我训练也存在着很大的掣肘,所以课堂上唱的训练效率尤为重要。

如在对《献给老师的歌》进行练唱时,应从情感角度切入训练要点,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对于其中的歌词与旋律进行深入讲解,引导学生用圆润的声音、稳定的气息、充满情感的去演唱。让学生体会到曲目中对于师生情的表述,激发学生共鸣,进而达到“歌为心声”的练唱效果。

概言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声部训练教学的效率有很多。实践证明可以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听、练、唱等几个方面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声部训练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曾一平.短时间内小学生合唱排练的基本方法[J].大舞台,2010(05)

小学声乐课的训练要点篇2

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问题策略一、影视表演专业中进行声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对于影视表演专业而言,声乐课程不仅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声乐艺术更是影视表演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艺术技能之一。众所周知,影视表演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包括声乐、台词、形体以及表演四个项目,其中除声乐课程外,其它三门课程均有机会在影视剧表演中得到具体应用,因此声乐知识的应用相对薄弱,但是这并不影响声乐训练在提升学生综合艺术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全面的声乐训练,学生不仅可以掌握音乐艺术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技巧,更可以在声乐训练中进一步发掘自身的音乐艺术潜质,丰富对音乐艺术的感受,全面提升自身的音乐审美意识。此外,通过声乐课程的学习,学生对音乐艺术与戏剧、音乐与影视表演艺术的相通之处,通过全面、综合的艺术训练,完善学生的艺术品格。

二、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各大艺术高校在影视表演专业中均开设了声乐课程,对声乐教学体系也不断进行完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生源自身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在我国影视表演专业入学考试过程中,均有声乐项目的面试内容,并且还要通过初试、复试及三试等层层筛选,但是对于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声乐素质对学生的选拔并非占决定性作用,学校在进行声乐面试时要求相对较低,还有一些院校只重视影视表演专业课程,对其它课程有所忽视,因此学生的声乐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到整体的教学进度。

(二)师资力量薄弱

从某种程度而言,师资力量的强弱会对课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在我国影视表演专业中,声乐课的师资配备存在很大问题。虽然有些专业院校设置了声乐教研组,但是近年来的不断扩招导致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由于教学任务重,老师们也很难静下心来进行课题研究,这些势必会对声乐教学的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一些艺术院校受自身条件的限制,所开设的影视表演专业甚至未配置声乐教研小组,通过外借的方式进行声乐教学,对声乐教学的研究更是无从谈起。

(三)教学模式的不适用

一些艺术院校虽然开设了影视表演专业,也设置了声乐课教研小组,但是教师通常毕业于音乐学院或者师范类院校,他们在进行声乐教学过程中,多延用专业声乐课程的教学模式。声乐专业的教学模式过于侧重于学生舞台表演能力的提升,体现出“专才教育”的特点,在设置声乐课程时,也未结合影视表演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影视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这种不适用的、单一的声乐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艺术素质的提升十分不利。

三、提高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加强学生基本功的训练

从某种程度而言,进行声乐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自己打造成一件优良的“乐器”,因此声乐表演体现出较强的综合性与技术性,只有实现脑力与体力的高度结合,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对于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其声乐基础相对薄弱,因此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打好坚实的声乐基础,包括发声技巧、歌唱语言以及歌曲的表现能力,等等,此外,还要加强乐理知识的训练。高水平的演唱表演不仅要有优美的声音、动人的情感、准确形象的语言,还要有运用自如的声音技巧,才能保证歌曲的完整性,准确的表达出演唱者的情感,由此可见,发声技巧的基础训练对声乐艺术的表现有着重要作用。

(二)遵循声乐课程的教学规律

先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因为人的声音具有思维性,受情绪支配的特点,发声的好坏与表演者的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只有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才能进一步提升其声乐表演水平。对于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发声训练要有的放矢,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紧张心理,进行综合练习时,避免过于强调声乐技术,尽量释放声音的天性。其次,注意中声区的发声训练。对于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要求其具备浑厚、清晰、富于弹性的声音特点,以提高其在表演过程词的感染力,因此声乐训练也要与这一特点相结合,侧重于中声区的训练。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保持稳定、放松的心态,从最松弛的声区开始,放松喉咙,慢慢适应。需要注意一点,由于学生表演时不像歌唱演员那样存在较多的假音混合,因此发声训练要与学生的个人条件相结合,不能盲目的扩展学生的音域。最后,一切训练以自然说话为根本。不管哪门艺术技能,只有让观众产生亲切、自然的感受,才能拉近表演者与观众的距离,声乐训练同样如此。因此,要遵循自然的原则,歌唱时以说话为基本声音框架,然后加入其它结构。训练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找到准确的语言发音位置,再对其它细节进行逐步完善。

(三)声乐课程的设计要与影视表演专业密切结合

1.与台词课相结合

可以说在影视表演专业中,语言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声乐训练的主要目的也是提高学生的舞台语言表现能力,这也是经过长期实践得到的结论。苏联著名的表演艺术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就在其《演员的自我修养》一书中提出:“我的探索最主要的结果是:在我的说话中出现了音响的不断的线,它跟练声中所出现的线一样。没有这种线,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语言艺术。”因此,通过有效的歌唱气息训练、咬字及吐字的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舞台表现力,老师要深入分析台词课与声乐课之间的内在联系,编写教案时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声乐教学的目标。

2.与表演课、形体课相结合

对于影视表演专业而言,表演课是一门受到学生普遍重视的主课,因此声乐课可以与表演课密切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进行歌唱表演时,可以适当的将一些表演内容引入进来,比如情绪的表达、想象力的发挥、肢体动作等,鼓励学生勇于创新,进行二次创作;根据实际的教学安排、曲目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表演形式。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声乐课、表演课、形体课结合起来,自己编排一些音乐剧目,进行单一、多人的声乐表演。这种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可以将学生的表演欲、创造欲充分地激发出来。

总之,声乐教学体现出较强的实践性的特点,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加强交流,掌握更加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声乐教学的目标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冬.戏剧表演声乐教学特点初探[J].艺术学院学报,2012,(3).

小学声乐课的训练要点篇3

关键词:高等师范教育

声乐教学

教学方法

授课形式

声乐教学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应用科学,也是高师音乐专业的一门重要技能学科。高师音乐教学一般是采取个别授课形式,一对一教学,这无疑是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教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目的明确,完全符合专业特点;但针对我们师范专业的教学特点,这却并不是惟一的形式。高师音乐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初、中等学校的音乐师资,高师声乐教学就是为中小学培养具有合格的声乐教学能力的师资人才。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讲授科学的声乐理论知识,掌握科学声乐方法,还应具备完成课堂唱歌、欣赏、弹唱等内容的教学能力。因此,高师的声乐教学必须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采取多样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实施多样化教学,采用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艺术实践课、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相配套,以弥补一对一授课形式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一、集体课教学

集体课教学作为声乐小课(一对一)的补充形式,也叫做声乐理论大课。它包括以下诸方面的理论及其实际运用: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和歌唱发声时的机能状态,歌唱中的喉咙打开,喉头的正确位置,歌唱的正确姿势,歌唱的合理呼吸,呼吸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掌握运用歌唱中的共鸣腔,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声区的划分及其不同的特征,从而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发声器官,对歌唱发声过程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

加强声乐教学法课也是高师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声乐教法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变声期嗓音训练方法,不同类型的嗓音特点和曲目的选择,常见的错误发声法的辨别和纠正,歌唱心理状态在教学和演唱中的重要作用等等。通过教授声乐理论课,既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又丰富了小课内容;既充实了学生的理论,又提高了学生分析各种声音特点和解决各种发音毛病的能力;既明确了高师声乐的教学目的,又能准确为自己定位,使学生树立歌唱的正确观念,明确声乐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为日后成为音乐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集体课与一对一课相结合

声乐艺术要借助发声的技术、技巧来发展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集体课与一对一课相结合是把声乐理论知识与声乐技能练习相结合的一种课型,是声乐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

1、集体发声练习 学生集体发声训练是声乐大课的一部分内容,适合一年级的学生。学生的声乐程度较浅,练习音域不宽、在六度之间、速度不要太快的发声练习曲,对每个发声练习曲,讲解它的目的、要领,并讲解课后自己练习的方法。小课教学穿插在声乐大课教学中,可以随时对学生进行个别练唱,因人施教,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使所有学生都能听懂,减少类似错误的出现。相对于基础和技巧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范唱,通过师生点评,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分析声音正误的听觉能力。

2、气息的练习 “气乃音之本,气动则声发”,呼吸是发声的动力。歌唱声音的亮度、力度、清晰度,以及音色的甜润、优美持久等,主要取决于气息的控制和呼吸的方式。在教授学生做呼吸练习时,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1)气息应吸在胸腔下部,不可过浅或过深。(2)吸气要柔和、平稳,全胸部自然地扩张,不能用强制的力量,否则呼吸器官各部分会产生僵硬、逼紧的感觉。(3)吸气需口鼻同时吸,快而深,无杂音。呼气则缓慢、节制、均匀。(4)气息吸入后必须善于保持,不要一下子让气息泄掉,也就是说不要一下子让横膈膜与胸腔吸气肌肉放松,要保持胸腔的扩张状态。(5)控制呼吸的力量要适中,不能将气用力压住。错误地把保持气息当成紧压,用力挤压下肋和横膈膜,结果会产生沉重、逼紧的声音。(6)呼气时,上胸部要放松,保持自然的突起状态(不能僵硬),要用下胸肌和腹肌、横膈膜来操纵。

了解了呼吸(胸腹式呼吸)的注意事项后,可以随时个别辅导,帮助学生体验腰、腹、横膈膜的正确感觉。歌唱的呼吸方法大多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方法,呼吸训练可采用单纯的呼吸训练和发声时的呼吸训练相结合的办法。单纯不发声的呼吸训练可以让学生做“急吸缓呼”练习,即急速吸气,略停顿后,缓缓呼气。这种呼吸法是歌唱时最常用的,可以在声乐大课上集体练习。发声时的呼吸练习可以让学生训练起来不至于太枯燥乏味。选择一条五度音以内的、连贯流畅的慢速练习来作为检验气息的发声练习,最好是下行音节的练习或是一个长音的练习,母音不要太多,以两个音交替唱或单独唱一个母音为主,在起音时结合气息的支持,声音均匀、流畅、自然有弹性。在上一条练习的基础上,再做长音时的渐强渐弱的变化练习,增强控制气息时的强弱力度的能力。这样,使学生能较快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少走弯路。

转贴于

三、小组课教学

由于高师培养目标是中等师范学校和普通初、中等学校的音乐教师及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音乐骨干力量,而高师学生的特点是起点低,水平参差不齐。因此,通过小课教学可以解决学生在歌唱中的共性问题。它是声乐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可在声乐教学中穿插进行。

小组课教学通常是在一定时间内对两个至十个学生小组教学。可按嗓音条件、演唱程度分组,每组所选练习曲要有共性,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可集体发声训练,也可逐个发声训练。选唱的曲目大多要篇幅较小、音区适中、音程跳动不大、曲式结构简单些的作品,如舒伯特的《摇篮曲》,卡尔达拉的《虽然你冷酷无情》等艺术歌曲,学生容易掌握,有利于声音的连贯性、声区的统一及气息的支持等方面的训练,有利于声音技巧的掌握。这样,学生可以通过逐个发声,增强自己对各种声乐的认识。通过相互的语言交流去体会歌唱中咬字的语感,通过演唱作品,了解对作品各不相同的理解和感受,使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相互取长补短,对声乐教学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小课教学要依据因材施教、扬长避短的原则。要“精讲多练,讲中唱,唱中讲”,及时提出训练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并分析、解决。这样,使不同条件和水平的学生都有一个基本的歌唱能力和歌唱技巧。此外,注重培养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切磋技艺、友好协作、共同进步的思想品德。

四、艺术实践课

这是一种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好途径。当学生基本掌握了演唱理论和方法,有一定的听辨能力后,加强艺术实践活动会更有利于巩固和运用理论课中学到的知识,发挥在技能课中学到的技能。

可以采取月汇报或周汇报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独自上台演唱,并相互探讨长处或不足,再请多位声乐教师加以点评、分析,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唱法上存在问题的同时,又识别他人演唱中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加深对发声的正确与否的理解,引起重视。

演唱观摩教学还可以使学生们了解到除自己在演唱声部之外的中外声乐作品,在风格的掌握、艺术处理、演唱经验的积累、舞台表现、识别声音优劣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离不开舞台表现,我们可以通过舞台演唱来体现课堂教学效果,检验教学方法,学生只有自己通过大胆自如的演唱,才能自信地进行范唱教学模拟。

此外,还可以通过排练合唱,进行集体发声练唱,对合唱作品的内容理解和声乐分析、创作方法、作品处理、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统一训练,从而培养了学生对集体歌唱意识和在集体中把握自我歌唱的能力,同时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感受能力。

另外,艺术实践还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教学实习和艺术演出活动,通过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提高学生演唱、教学、组织、编导的综合能力。因此,高师院校成立的艺术团、周末俱乐部等都是音乐专业学生艺术实践的最好课堂。

五、多媒体教学

21世纪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是综合性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师的声乐课不只是单一的教唱教学,还要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赏析能力的培养。因此,开展多媒体教学是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

1、录音法 学生用录音机把上课内容完整地录下来,通过听录音来识别自己声音的正误,了解自身演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循序渐进,提高了演唱技巧和听觉能力,培养了自信心。

2、录像法 这是一种声像并进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考试时进行录像后,教师加以点评、分析,它除了具备录音法的特点外,还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表情和表现,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声乐演唱的能力,使学生的表现力趋于完美化。

3、国内外声乐作品或歌剧DVD的赏析 定期选看声乐DVD相关资料,开阔学生视野,加强专业修养,提高音乐素质,启发学生音乐创新的潜在灵性,从多角度加大学生的阅历,全方面培养21世纪的教育新人。

总之,在高师院校中,声乐课的教学主要应采取一对一的授课方式,它能集中解决教学中的差异,能充分运用不同教材,对不同程度和不同素质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授课,是提高声乐技巧的重要手段。而通过开展集体课教学、集体课与一对一相结合、小组课教学、艺术实践课、多媒体教学,则可加强教学的透明度,有利于教学成果的体现,从诸多方面弥补一对一授课形式的不足,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显彬,教师语言学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

小学声乐课的训练要点篇4

关键词:多声部听觉训练视唱练耳数字化教学

视唱练耳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音乐理论家圭多在意大利开设了歌唱训练,被后人认为是视唱练耳的雏形。18世纪以来,意大利和法国出版了许多视唱练耳的教材,视唱练耳进而成为一门训练读谱和唱谱能力的音乐基础课程。视唱练耳在法语中写作“solfège”,被解释为“用于训练听觉和音乐素质的教学”。①由此可见听觉训练在视唱练耳课程中的重要地位,而视唱练耳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将会影响到其他各相关课程的学习及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

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是伴随着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发展的步伐而同步发展起来的。学生进入艺术院校后,要想成为各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无论是在专业训练的精度和广度上,还是在艺术表现的深度以及全面的艺术修养上仍有较大的距离,而视唱练耳这门课程正是弥补上述缺陷的一条捷径。

多声部听觉训练是视唱练耳课程中听觉训练的高级阶段,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单音与音组的听记,音程、和弦、调式调性的听记,单声部旋律的听记等听觉训练的基础课程,并具备了一定的音乐记忆力和对音乐的理解力等相关能力后,方可进行多声部听觉的技术训练。

一、二声部旋律听觉训练

音乐是立体的,它既有横向的连续性进行,也有作为纵向组合的多声部织体,并在时间的维度上不间断地延伸、发展。西方哲人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它呈现出对比、统一、和谐、均衡等美学法则,它自身就展现出一种自足的形式美。二声部旋律听记使音乐变得多彩而活跃起来,二声部旋律听记分和声性二声部与复调性二声部的旋律听记。

1.和声性二声部旋律听记

和声性二声部旋律听记训练,是以和声音程的基础训练作为前置条件的,有了对大小二度、三度、六度、七度以及纯四、五、八度和声音程的听记基础,和声性二声部旋律听觉的训练将会顺利进行。首先要学生明确单行谱与大谱表中音符的符干与休止符的记谱法,在单行谱中记写两个声部时,上声部音符的符干朝上,下声部符干朝下;在高低音谱表(大谱表)中是同理的;当遇到两个声部进行到同一个音时,则两声部共用这个音符,符干上下写。(谱例1)

和声性二声部旋律的听记是二声部听记的基础,这类练习最重要的是各类音程的连接。在此之前学习的和声音程都是单个的孤立音程,而现在不仅要听单个音程的音响,更重要的是倾听它们在连接过程中形成的连续出现的声音的进行趋势。听记时要抓住各个音程在行进过程中的度数变化,并认真分辨出顺序出现的各类音程的不同音色。

训练时可以从大小三、大小六度音程入手,这类音程音响效果比较协和,无论唱听都较容易掌握。(谱例2)

然后再加入纯四、五、八度音程,最后再掺入不协和的大小二、大小七度音程进行综合听辨。(谱例3)

为了进一步掌握二声部听觉练习这个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本班情况提出听记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思路供学生参考。如可以用分组练习法,即同桌同学分成上下两个声部进行分声部演唱;也可以用弹奏练习法,即有钢琴基础的同学分声部弹奏,手弹一个声部,嘴唱另一个声部,然后两声部互换;还可以用乐器结合法,即请演奏独奏乐器的同学两人组成一组,演奏上声部或下声部同时进行的旋律,倾听合奏的音响效果,并在课堂上为大家展示。这些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要领。

2.复调性二声部旋律听记

复调性二声部旋律听记相对复杂一些,它的两个旋律以藤蔓式的横向线条紧密配合出现,营造出更加立体化的音响效果,两条旋律相结合时产生的音程以及它们的序进体现了一定的和声语言。(谱例4)

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复调性二声部中的两个旋律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旋律按照对位法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应适时地进行一些理论的讲解,如复调二声部又分为对比式复调和模仿式复调两种基本类型,两种类型的听记都要给学生进行分析、讲解。通常听记的复调性二声部旋律都不是很长,音程运用的一般规律也是以协和音程为主,在听觉训练过程中,要提示学生注意把握住总体的调性。有了这些听记的理论知识为指导,在实践听记复调性二声部旋律时就会变得得心应手。

针对学生情况,训练初期的和声性二声部旋律听记时,应有目的地自编一些音程的连接。当自编的和声性二声部比较巩固时,可以采用上海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室编写的《二声部视唱教程》。复调性二声部旋律听记可以选用巴赫作品为主线,再加入其他作品作为辅助练习。

二、三声部和声听觉训练

1.密集排列式和弦连接

三声部和声听觉训练是建立在三和弦训练的基础之上的,是朝着四声部训练又迈进的一步,也是确立多声部听觉思维的基础与关键。一般情况下,在二声部旋律听记训练成熟后,学生的内心已建立起了对两个声部的和声音响效果的感知能力,就可以进行密集排列式和弦连接的训练了。

在训练初期,教师要反复强调熟练掌握三和弦的性质以及结构的重要意义。对于性质记忆,可采用将每种三和弦的色彩与心理感受紧密联系的方法,如感知大三、大六、大四六和弦音色明亮,小三、小六、小四六和弦则音色暗淡,增三和弦的音响扩张、音色过于鲜艳,减三和弦的音响收缩、音色更加灰暗等特点。教师应要求学生将各类和弦结构进行反复记忆直至书写熟练为止。三声部和声音响比二声部和声音响更加丰富和完整,训练中期则应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和声基础,能分辨出典型的和弦序进式。三和弦的连续序进通常按照一定的和声进展逻辑进行,这个逻辑的和声功能表现为从稳定到不稳定再回到稳定的倾向(t-S-D-t);训练后期,教师尝试在以上的功能进行中再加入三类七和弦,一般是Sii7、D7、DVii7以及它们的转位,这样便构成完整的以三和弦为主的和弦连接。(谱例5)

2.开放排列式和弦连接

除了密集排列形成的和弦连接以外,还可以将三和弦以开放排列的形式进行练习,目的是为了熟悉三和弦或七和弦开放排列后的音响色彩。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倾听低音,此音具有揭示和弦功能的作用。有了它再听出旋律音,最后填写内声部,这样,根据和弦的性质即可以判断出正确的和弦排列。这种练习可以为顺利进入和声性四声部训练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四声部和声听觉训练

四声部和声听觉训练是听音训练的一个难点,是视唱练耳听觉训练的高级阶段。和声成为多声部音乐各声部间互相结合和联系的纽带,它从纵向方面把各声部中的音按一定规律组成和弦,又从横向方面把各个和弦按一定规律联系起来构成和声进行,从而使多声部音乐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因此,四声部和声听觉训练也是纵向听觉与横向听觉的综合体现。

四声部书写用大谱表,每个声部的名称由高到底依次为高音声部、中音声部、次中音声部、低音声部(也叫女高音声部、女低音声部、男高音声部、男低音声部,或称两个外声部与两个内声部)。四个声部的作用也各不相同:高音部是主要旋律,低音部揭示和声功能,两个内声部充实和声并使之丰满。(谱例6)

训练时首先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构写四声部和声,包括四个声部记谱的正确书写规则、重复音原则、构写和弦的两个排列法和三种旋律位置,即用开放与密集排列法写出根音、三音、五音的旋律位置。以下谱例是C大调中主、下属、属三个正三和弦,用两种排列法以及三种旋律位置构成的四声部和声排列。(谱例7)

接着,要求学生按照以上写法,在二十四个大小调中进行构写练习,书写熟练后,再带领学生进行模唱与构唱练习。实际教学中可以分组进行,每四人一组,四个声部练熟后还可以互相调换声部。此外,教师要布置弹奏四声部和声进行的作业,使学生对于主、属、下属三个正三和弦的和声排列的音响能有较清楚的认知,做到判断和声功能与听觉同步进行。这样,当熟悉三个正三和弦后,再用同样的方法进入副三和弦的练习。

掌握这些和声基本技巧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四个声部的作用,以便在听写过程中分清主次并找到规律。经过这种写、唱、弹结合的反复训练,最后就可以练习听记完整的和声连接了。如可以试着先记出低音声部,确定功能;再从低音往上模唱和弦原型,确认和弦级数;然后记出高音声部;最后填写内声部。同时,训练中要求学生逐渐熟悉和声进行的功能走向,对每一种有代表性的和声进行要谙熟于心,还要在各个大小调中进行多次听觉训练。(谱例8)

在听记过程中要求学生戒除急躁心理,可以先听单个的和声功能,慢慢增加进入和声组,直到最后能够完整记下一条六至八小节的和声进行。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尽量采用和声听记训练同实际音乐作品紧密结合的方法,可按程度布置一些四声部的合唱曲目让学生练习,使其体验四个声部之间主与次、高与低、强与弱的区别,增强对音色的感知能力,把和声听觉训练渗透到实际音乐生活当中。

四、数字化技术在多声部听觉训练中的应用

在多声部听觉训练的教学过程中,钢琴作为重要的载体承担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但它的缺点是音色单一,这种教学手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模式的需求。中美视唱练耳教学艺术周于2007年5月在北京举行,该艺术周的宗旨即“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会议特邀美国耶鲁大学教授Joanpanetti博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金平博士、美国密苏里堪萨斯音乐学院教授maryJoLorek博士以及美国纽约曼哈顿音乐学院教授ReikoFueting博士和戎纳博士进行了视唱练耳数字化教学、考试系统研讨的讲座。由此看来,建立数字化网络平台,达到资源和知识共享,是目前视唱练耳教学的变革趋势。

在数字化信息时代,以电脑多媒体为核心的数字化辅助教学手段已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音乐教学中。在视唱练耳课程中运用电脑多媒体系统辅助听觉训练的教学模式,使视唱练耳教学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得到根本性的改观。

中国戏曲学院早在2003年就组建了电钢琴多媒体教室,在这个现代化视唱练耳课堂上,教师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所提供的大量音响信息,利用各类应用软件,使多声部听觉训练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课堂上不仅对音乐基本属性即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方面进行基本训练,还通过对实际音乐作品的深度视听分析使原有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学院还利用提前制作好的多声部听觉练习,演示多声部作品和声音型从简单到复杂、和声功能从平稳到紧张再恢复平静的发展过程,以及和声织体逐渐变化后在听觉上产生的不同感受等,帮助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多声部听觉训练。

在中国戏曲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教师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视唱练耳课作为院级重点课程,在课程建设中制作了各种电子课件,大量的中外多声部作品可供学生选择学习,学生只要上网轻轻一点,就可以轻松进行复习、预习,学习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五、多声部听觉训练的教学方法综述

对多声部听觉训练的教学方法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是提高视唱练耳课教学质量的关键。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在中国戏曲学院视唱练耳课中,教师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1.课堂讲授。在课堂上围绕多声部听觉训练技术要点的讲授是最基础和最根本的,课堂讲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浓缩课程精华,突出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是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本着专业有别、侧重不同的基本指导思想,制定切实可行的授课计划,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有所取舍和侧重,既达到全面细致地掌握多声部听觉训练各个技能要素,又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掌握教学内容。

2.启发讨论。在视唱练耳课听觉训练的教学环节中,多年以来,多声部听觉训练不仅是令学生感到棘手的一个训练项目,也是令教师担忧的一个课题。为了改变这种畏难心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多声部听觉训练中一些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如旋律二声部听记方法探讨,又如以四声部合唱方式带动四声部听记训练,使学生通过讨论,克服心理上对多声部听觉训练的恐惧感,培养分析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进行思想碰撞,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3.互动教学。在学习多声部听觉课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经常性的交流相互推动、相互促进,使教与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学生要把自己常遇到的问题反映给教师,教师想方设法予以解决。这种互动式教学促使教师勤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讲课技能;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

4.实践操作。借助现代多媒体设备开展实践教学,可以缩短书本理论和实际听觉之间的距离。如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以及各类打谱软件,将教学用多声部听觉训练的谱例、学生书写的多声部听觉练习的习题直接投放到讲台的大屏幕上,并在上面进行修改、视听和比较,这样能够比较直观地了解和扩展书本上没有涉及到的相关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5.课外作业。课外学习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扩充知识广度的有效方式。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在网上给学生布置作业,进行有目的的辅导。课外作业的安排强化了课堂学习效果,充分满足了不同学生的要求,活跃了学习气氛,丰富了学习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

结语

听觉训练在视唱练耳课程中的重要意义早已被国内外各种教学体系所认同。其中,多声部听觉训练又是听觉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视唱练耳教学中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验。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将是现代音乐教育目标中的重要内容。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中写道:“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巧妙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协调和对抗、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逝――这些东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到美的愉快。”因此,多声部听觉训练的最终目的不能仅仅停留在正确听出各个声部中音的关系上,更重要的是要以此为切入点,使我们的教学更加贴近实际音乐作品,使学生能不断深入地了解、感受音乐,直至能真正体会出音乐的美,最终达到提高个人音乐素质的目标。

注释:

①外国音乐辞典[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720.

参考文献:

[1]爱德华・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2]萨波奇・本采.旋律史[m].司徒幼文,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3]孙晓洁.视唱练耳中级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4]孙晓洁.视唱练耳应用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小学声乐课的训练要点篇5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策略

节奏为音乐的重要表现要素。瑞士音乐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提出:音乐教育的前提是通过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与敏捷反应能力。①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也表明,需从节奏着手展开音乐教育,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节奏训练在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节奏训练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开展情况

节奏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简单来说,一切运动着的事物在时间上的规范,统称为节奏。无论是队列步伐、人的心跳,还是机械运转、生产流程等均有着自己的节奏。可见,节奏为音乐的骨骼。奥尔夫就曾经说过:“音乐构成的首要要素即为节奏,而非旋律。”中小学音乐教育为音乐教育的初级阶段,而节奏教学属于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节奏感,还能增强其对乐曲、歌曲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与分析能力。节奏学习的进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科学、正确的节奏训练能够确保中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更多音乐知识。②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受重视程度不够,存在较多弊端,如整个训练过于程式化,多是通过拍手、读谱的方式来完成,训练方法单一、学习内容枯燥。此外,音乐课堂上节奏训练的时间较少。音乐本就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但音乐课堂上长时间枯燥的节奏训练已脱离了生活。节奏训练如果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将不利于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违背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宗旨。

二、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策略

(一)利用语言完成节奏训练

中小学生年龄较小,更愿意去记忆一些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东西,而童谣是他们从小就接触的音乐,非常易于记忆,通过童谣来展开节奏训练,对学生而言是相当有效的训练方式。

(二)利用乐器演奏完成节奏训练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击打、吹奏乐器的方式来感受节奏,从而完成节奏训练。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感受乐器的声音(长音、短音,或清脆、浑厚的声音等),并学习碰铃、响板、三角铁、沙锤等打击乐的节奏;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甚至引导其自制打击乐器。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道具,如筷子、盆、铁桶等,引导学生去感受与创作节奏。

(三)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完成节奏训练

音乐作品中的很多节奏均是音乐家从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唤起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的节奏,如体育课上跑步的“一二一”节奏声、青蛙叫的“呱呱”声、钟摆的“滴答”声等,生活中的这些声音也有助于完成学生的节奏感训练。此外,节奏模仿训练法是中小学音乐课堂节奏训练的常用教学方法。让学生想象和模仿这些声音,如汽车鸣喇叭的声音、公鸡打鸣的声音、火车呼啸而过的声音、敲门声,以及下雨时的滴答声等,这些都能够使其更加快速地掌握其中的节奏,并且有助于提升节奏学习的兴趣。

(四)利用速度变化完成节奏训练

节奏为乐音中长短变化与轻重变化的一种形式。因此,节奏训练需与速度训练有机结合,方可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如谱例2,若要使节奏、拍子与拍号不变,速度再加快一倍,将会出现谱例3的效果;再加快一倍的速度,将会出现谱例4的节奏效果。

三、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的注意事项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其能够轻松地学习音乐知识。因此,中小学生音乐课堂上的节奏训练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应注意节奏训练的频率。教师要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与运用节奏,在训练过程中,每次训练时间不能过长,但应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多次反复训练,并坚持“课上练、下课也练”的原则,久而久之,就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并提高其音乐欣赏的能力。第二,节奏训练应多样化。中小学生受年龄、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对于枯燥的学习形式很容易感到厌倦,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来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内容更形象、生动。

四、结语

小学声乐课的训练要点篇6

一、小学视听觉训练中合唱训练的具体分析

(一)合唱训练的主要形式分析

在视听觉的训练中运用合唱训练,要注意把握合唱训练的主要形式,因为合唱训练形式是比较多样的,在提供多样性选择的同时也为课堂增添了一定的难度。我们针对学生较多的情况,先把学生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刚加入合唱队伍,基础较薄弱的低年级学生,在对他们进行合唱训练时应着重选择基础的音乐练习、发声练习与简单的合唱歌曲练习。另一部分为有一定的合唱演奏基础,有一定表演经验的高年级学生,在对他们进行训练时重点进行演唱技巧与识谱方面的培养,在进行歌曲练习时注意体现一定的层次性难度。为后期的音乐汇演作为储备力量。进行分层级的合唱训练,坚持每周的练习,定期进行专家的针对性指导,实现小学试听觉教育中的合唱训练的有效。

(二)小学视听觉训练中合唱训练的发声练习

小学处于童年阶段,发声器官没有完全成熟与定型,因此在进行合唱训练时需要指导学生进行器官的放松,在放松的状态中逐渐找到合适的张弛度。如何使学生放松,就需要教师的课前有效引导。例如在进行《绿叶》教学时,教师在上课之前进行了有效的引导,先播放《春晓》歌曲,老师引导说“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百花齐放的季节,更是我们放声歌唱的季节,今天就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春天。在学唱新歌曲之前,老师想先考考你的识谱能力,也想听听你们的歌声。先做一个简单放松的发音练习。”

(三)利用手势进行合唱训练中的音准训练

在进行音准训练时,最好借助一定的音阶手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柯尔文手势。主要针对两个声部以上的和声训练。真正的视听觉训练往往是从两个声部的音程练习开始的。同样,以《绿叶》为例,教师引导“让我们一起唱一下,(先听老师唱,生唱)注意看老师的手势。注意气息,尽量吸的满一点,吐的时候尽量均匀的吐出来,再来一遍,师弹,生再唱。你们想不想分组合唱一下这两个音,好,我们试一试。”后分组,高声部先唱长音6,低声部看老师手势进入4”,整个分声部练习的过程都配合着老师的指导手势。

(四)在合唱训练中进行节奏的把握与练习

节奏是歌曲的主体支架,在歌曲表演中十分重要,因此在合唱训练中要注重对学生合唱节奏的把握练习。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手打拍子进行演唱练习,增强训练节奏的实效性。在《绿叶》的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视听觉训练时尝试运用了三节拍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三节拍的节奏中感受《绿叶》带来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在不停的练习与欣赏中,感受《绿叶》所带来的春天气息。

(五)在合唱训练的教学方式上进行师生同乐的教学尝试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视听觉训练时可以与学生融为一体,感受音乐教学与训练的乐趣。在教师的参与下,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调动了起来,紧张感渐渐得到缓解。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带头示范的作用,对于学生在歌唱中产生的偏差进行随时的纠正,训练效果更加明显。例如,在进行《绿叶》教学中,在课堂的训练中,教师与学生同唱,教师:“同学们唱的真好,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队伍,让我们合作一下,老师为你们配上低声部的旋律,请你找好自己的旋律音高,不要被老师干扰。”在反复的带领练习下,取得了比较明显的练习效果。

小学声乐课的训练要点篇7

关键词:多声部视唱;高师教育;视唱练耳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用声音来表达人的思想情感,是音乐的特长与特点。它包括旋律、节奏、和声、速度、力度、调式、调性、织体等等诸多因素。如果我们想要正确地感知上述各种因素,就必须进行音乐感知力的训练,这样才有可能进入对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意境等方面的感受、想象、联想和理解。马克思曾说过:只有音乐才能唤醒人的音乐感受,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即使最美妙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

视唱练耳,是专业音乐学习者的一种基本训练。用以培养学习者按乐谱所示的一切要求准确地感知音高与节奏的能力,同时加深对拍子、音程和调式等感性的认识,使训练者最终能够获得“看到乐谱有音乐,听到音乐有乐谱”的较为高级的音乐感知能力。视唱练耳课在音乐专业领域中,是一门必修基础课。因为它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还是学习音乐的门槛,是其他音乐学科的基石。通常,它在课程设置中所占的比重也非常之大。一般情况,视唱练耳课要开足两学年,每周三个课时,是仅次于主课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在它包含的众多内容中,多声部训练是其重要的一个部分。

一、多声部视唱的重要性

多声部音乐是由两上以上声部构成的音乐,它强调多个旋律线条的共存性,注重旋律中横向与纵向的种种关系。在音乐中,它有时将旋律的思维建立在纵向基础上,运用和声功能,陪衬和丰富主旋律;有时,则是将旋律的思维放在横向基础上,着重强调各条旋律线条的独立运动。在视唱练耳中,多声部视唱是一种多层次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它是在单声部旋律的基础之上,增加多个声部,从而形成了多线条的立体音乐。通常,多声部视唱以二、三、四声部较为多见,也有其它更多声部的视唱。二声部一般分为女高音与男低音声部,三声部为女高音、男高音与男低音声部,四声部为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与男低音声部。在多声部视唱中,旋律声部多为音色较为明亮的女高音声部,低音声部作为各个声部的根基也相当重要。它作为另一个外声部,支撑着上方的各声部,肩负着整体音乐发展与平衡的作用。多声部视唱的形式是多样的,有和声性的、复调性的,还有两者结合在一起的。在它的音乐中,体现了音高、音区、音程、音色、节拍、节奏、和弦、调式、调性、离调、转调、调式变音、乐句、乐段、曲式、体裁、旋律风格特点等等的音乐各种要素、技术与手段。尤其是在多声部音乐中的纵横交错,使音乐变得更加丰厚,从深度和广度上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层次感,同时也显示出了技术上的专业深度与难度。对于它的训练,有助于各专业的合唱、重唱、合奏水平的提高。因而,多声部视唱训练不应仅仅是音乐学院视唱练耳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也应是高等师范类院校训练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高师学生情况分析

目前,在全国音乐类学生中,高师音乐生所占比例很大,这是一个情况极为复杂的大集体。学生的突出特点为:一是入学前学习音乐的程度深浅不一,有的学生已经对本专业进行了十多年的系统学习,一般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整体音乐素质较高。而有的学生只是一、两年的突击学习、甚至更少。另外,还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来自农村、乡镇或边远山区,学生的音乐素质和程度参差不齐。这样的学习经历对于理解一些音乐上的专业知识,一定会有很大差距。二是对于视唱练耳的考前教育状况也不大相同。在高师音乐生中,很少有像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大多是从附小、附中时期,就开始接受专业的训练,因而他们的程度也较为一致。而高师音乐生在这一方面差距较大,有些学生从小系统地接受了正规训练,而有一大部分学生只有短暂的突击性学习,基础极为薄弱,固定音高的概念几乎为零。三是学生人数较多。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教育目标的指导思想由原来的精英式教育转为了国民普及型教育,人数急剧增加。现在一个班的容量几乎是过去的2―3倍。鉴于以上的几点情况,我们在教学上绝不能够照搬或沿承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而应根据高师的实际情况和培养目标,从基础知识入手,以培养合格音乐教育工作者为目的,而进行适应高师的教学活动。

三、在高师教学中的多声部视唱训练

由于高师学生的情况较为复杂多样,因而在多声部视唱训练中,常常以二部或三部为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训练:

(一)音程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是在唱好单声部视唱的前提下进行的。由于多声部视唱中的旋律构成大多以和声与复调为理论原则和运动规律,因而大小三度、大小六度就成为了二声部视唱中的主要元素。同时,在进行中,还有其他的协和与不协和音程。其时,在视唱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实际上旋律间就是和声音程与旋律音程的不同方向的结合。因此,音程是多声部视唱的基础,唱好音程是练习多声部视唱的前提。在进行音程训练时,首先要练习横向的旋律音程,然后再练习纵向的和声部音程;先唱熟单声部旋律,再把两个声部结合起来练习。练习时,既可以借助钢琴唱一个声部,自己弹另一个声部,也可以几个一起分声部练习。同时,还要加强倾听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多个旋律线条并存时的内心听觉感受。

在练习音程时,对于那些较难唱准的不协和音程以及有跳进的远距离音程要借助方法进行练习。通常采用的是搭桥或找倾向音的方法。例如c1―b1是一个上行大七度跳进,我们根据音程特点,先找到c1上方的纯八度c2,再反向下行小二度唱b1这样就相当于c1―c2―b1的一个旋律音程进行,等唱准后,把中间的“桥”c2去掉,这样就能够准确地唱出c1―b1的音高了。再如e2―#g1是一个小六度下行音程,根据#g1的倾向性,先完成从e2―a1的音程后向下小二度找到#g1,这样形成e2―a1―#g1的旋律进行,然后再去掉倾向音a1,完成e2―#g1的小六度音程。我们在音程中增加中间环节时,通常使用的是大小二度、大小三度、纯五及纯八度,因此学生们应首先掌握好这些音程。

(二)节奏训练

与单声部视唱相比较,多声部视唱的表现力较为丰富,其中多层次的、具有立体感的节奏进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视唱中,各种类型的节奏交错进行,使得节奏线条也随之变得复杂起来,这样就需要学生具有稳定的节拍和立体的节奏层次感,否则视唱中,节奏稍一复杂学生就会出现拖拍、抢拍、节奏错位等情况。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节奏训练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在进行节奏训练时,分两个方面进行:先将单声部中的较复杂节奏型按分解的方法读对,若遇到特别复杂、有休止符加入的节奏时,先将休止符用相同时值的音符来代替,找出节奏原型后读熟,再变回休止符的节奏的反复练习。进行多声部立体节奏练习,可采用几人分别承担一个声部进行组合练习,也可以练习以左手、右手、口和脚各作为一个声部练习。在进行中,要特别强调节拍、节奏的稳定性与速度统一性,时刻注意节奏在横向、纵向的声部进行,严格、准确地进行练习。

(三)和声功能、织体训练

在训练三声部视唱时,和弦的各种功能、结构以及织体变化都会出现在音乐中。每个和弦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效果,在练习时,要注意边唱边听辨这些和弦的色彩以及在调式中的不同作用,即它们的功能性。这个训练通常要与调内和弦构唱与听辨结合在一起练习。对于高师学生而言,这一项训练尤为艰巨,但也非常重要。练习时,我们把听写好的和弦连接当成是多声部视唱乐谱进行练习,分三个或四个声部,让他们感觉调内和声功能的特点。多声部视唱中,有和声性的、复调性的,也有两者相互结合的形式。一般地,和声性的视唱织体较为简单,训练时,在强调和声功能性的同时仍然要注重横向旋律声部。复调性的多声部视唱则注重横向旋律声部的独立性,各声部错落有序,表现力极为丰富,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坚持循序渐进地训练,一定会使学生们在节奏稳定以及节奏协调能力方面有一个大的飞跃的。多声部视唱训练,既让学生们巩固了和声以及调性的理论知识,又使他们从音乐中真正体会到了这些理论知识在音乐中的感性表现,因此会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四)音乐性训练

每当我们评判一首乐曲的好与坏时,决不只是从技术的角度出发,而更多的是从音乐本身所具有的音乐性感染力来看待的。没有生命的音乐,是永远也不会打动人的。因而,在多声部视唱训练中,将音乐本身的所有内涵充分地展示出来,才是它的最高境界。首先,要对音乐是行分析,包括它所属国家、民族、作者以及乐曲本身的体裁、风格、曲式结构等等,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在熟练掌握技巧后,进一步去感受音乐本身要表达的内涵。同时,多声部视唱训练是一个具有合唱性质的训练,要求学生们要有集体感,要注意声部间的配合。例如乐句的呼吸、乐句的开始、各声部间间量的控制等等。通过多声部视唱训练,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视唱水平、听辨能力、音乐间配合能力、声部间节奏协调能力,还提升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能力,对于进一步正确把握音乐作品中的思想内容是有很大益处的。

在正确地理解了多声部视唱的全部内容后,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唯有这样,才能在不断进步的新形势下,更进一步完善视唱练耳课的教学,以积极创新的新姿态打造富于时代特征的新景象。

参考文献:

[1]缪天瑞主编.《音乐百科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版

[2]卢睿琦.《高师视虽练耳课程改革思考》,《交响》,2005年

小学声乐课的训练要点篇8

关键词:钢琴训练科学性

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钢琴课是学生必修的专业技能课之一。通常学习的时间为一年半到两年。通过两年左右时间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钢琴的基本弹奏方法,并具有一定的演奏水平和伴奏能力,能够弹奏中等程度的乐曲和歌曲伴奏。当然,作为师范类音乐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钢琴弹奏技能外,还应该在音乐表现力、音乐欣赏、和声和曲式等方面掌握一定的知识,所以,高师音乐专业的钢琴课不只是单纯的技能课,而是一门综合性的音乐课程,同时也是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及社会音乐活动需要的一门课程,高师的钢琴课的“教”与“学”都应当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基本训练,同时也应该具有科学的训练方法。

1、加强钢琴的基本功训练

钢琴教学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教学课程,学生在最初接触到钢琴时,必须进行规范的基本功训练,这为学习音乐的其它课程也打下良好的基础。

1.1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可以从手指、手掌、手腕、手臂、肩膀及上身几个身体部位来进行训练。这几个部位各自都承担着不同的分工,但同时它们的运动又是密不可分、紧密联系的。学生在练习时要先明确各个部位的分工及重要性。

手指是弹琴最直接的部位,弹奏时所用的速度和力量,以及对声音的控制最终都是通过手指来完成。但五个手指又长得各不相同,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弱点,所以在训练时,应该有目的地进行训练,最终把手指训练得坚实而富有弹性,并能均匀用力。手掌就像一栋建筑的钢筋架子,必须稳定地支撑,才能支持手指的均匀跑动。而手腕、手臂、肩膀及上身的运动都是为手指服务,通过这几个部位各自不同的运动,让钢琴的弹奏成为一个全身各个部位统一和协调、高度配合的全身运动。

1.2技巧训练

针对高师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特点,高师钢琴课的技巧训练可以重点放在五指训练上,即让五个手指均匀、独立地弹奏。五个手指均匀跑动是整个钢琴演奏技术的根基,无论是弹奏音阶、琶音还是和弦及八度都需要五个手指的独立弹奏和均匀跑动。但高师学生基本上属于初学者,在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在用一个手指弹奏时,其它的手指就翘在空中,手形不能自然放松;又如在下一个音时,前一个音的手指会出现不起键的情况,特别是3、4指,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手及整个身体的放松,消除手指多余的、紧张的动作,让手掌、手指保持一种均衡的放松状态。而训练的方式也有很多,可以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1)非连音练习。通过非连音的练习,学生可以体会到手指对重量的支撑,因为最终所有的力量都是要通过手指来传递给琴键。手指的第一关节稳定而坚实地“站在”琴键上,感受到全部的力量都汇集到指尖的,让手指具有一定的力量和稳定性。(2)高抬指练习。高抬指的练习对于训练手指的灵活性和独立性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练习高抬指可以充分打开掌关节,让手指的触键迅速而有力。但在训练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手臂和身体的放松,同时其它不弹的手指也是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3)低指练习。手指低指贴键练习可以让手指所弹奏的声音更加集中、统一,可以让手指的力量“钻”进键盘,从而获得饱满而圆润的声音,并使声音连贯起来。通过低指训练可以加强手指对键盘的控制,获得更好的音质。

1.3声音的训练

弹奏出优美的、而富有变化的声音,是每一为钢琴演奏者所追求的目标,通过不同的音色来诠释不同风格的乐曲。钢琴音域宽广、音量宏伟,其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可以与一个交响乐队相媲美。但同时钢琴因受自身构造及发声方式所限制,从本质上来说,钢琴的音色又是比较单一的,这就需要演奏者运用及其敏感、及其细致的触键来丰富钢琴音色的变化。而决定钢琴声音变化的主要有手指触键的力度控制、触键方向、触键的快慢以及触键的深度等几个方面,所以不同的触键就会弹出不同的声音,如在弹奏快速跑动的句子是,需要具有颗粒性的声音,手指的触键就应该垂直触键、快速触键,而在弹奏歌唱性的乐句时,手指应该慢下键,把指尖的力量“揉”到琴键底,这样弹出来的声音就会优美而歌唱,并且产生出多层次、多变化的音乐色调。在指尖触键力量的问题上,一定要学会运用全身的自然重量来弹奏,将身体、手臂和手腕的力量放松地聚集到指尖,依靠手指坚强的支撑,就可以弹出优美而纯粹的钢琴音色。

2、运用有效的练习方法提高练琴效率

钢琴的训练是一个反复练习、刻苦练习的过程。根据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师范性的特点,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需要掌握正确有效而又科学的练习方法。

2.1正确读谱

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赵晓生先生说道:“乐谱是作曲家留给人类的公开信。乐谱上记载着作曲家希望传递给他人的全部信息。”所以演奏者必须养成正确读谱的习惯,正确理解乐谱中的音高、节奏、强弱、表情术语及各种符号(连线、跳音、重音记号等),同时在弹奏每首乐曲之前可以对乐曲的作曲家及创作背景做大致了解,这样才能更为准确地演绎作品。

2.2分解练习

分解练习即分手练习、分段练习、分句练习、分声部练习等。通过分手练习,可以使左右手独立地演奏,然后在双手合奏时更能协调地配合;分句练习和分段练习是针对乐曲中难点部分及曲式分析的练习;分声部练习在弹奏多声部乐曲时,更为清晰和准确地找到各个声部的旋律线条,在最后进行声部配合时,使每一个声部都非常清晰。通过各种有效的分解练习,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解决每一个难点,切忌一遍一遍地从头至尾的反复练习。

2.3明确练习目的,以主动积极的心态练习

高师学生的练琴时间有限,所以在每一次练习时都可以制定每次练习的内容和目标,有针对性地练琴、有针对性地解决难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练琴的心态也很重要,学生应该主动积极地练习,用心练习,而不是惯性式的机械练习。弹奏者用感情去弹奏,这样所表达出来的音乐才是有生命力的。

高师的钢琴课不仅强调学生的演奏水平高低,更应该注重学生弹奏能力的培养,不能局限于单纯的几首乐曲的演奏,而应重视视奏、即兴伴奏、键盘和声的综合能力培养,让学生多了解钢琴艺术的发展历程,从基础、能力、修养多方面发展,打造出适应社会的新型高师音乐人才。

小学声乐课的训练要点篇9

关键词: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自弹自唱;师范性特点

国家教委艺教司对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教师要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要有教唱歌曲的能力;教唱分为两部分(弹奏与声乐),并要求音乐教师有一定的声乐基础知识,能给处于变声器的青少年以一定的指导,使之能正确发声。通过对国家教委艺教司对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不难看出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应立足于突出师范性特点,并且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有独树一帜的观念,我认为这种区别于声乐表演专业的教学理念可以有三个立足点:

第一个立足点: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要针对自弹自唱形式的范唱对学生作针对性的技能训练。

自弹自唱形式的范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范唱出的声音技巧与情感表达的准确性,和音乐的完整性。示范的内容包括发生技巧、吐字、歌曲速度和力度变化、歌唱时歌唱者的正确姿态等。学生从课堂上教师对歌曲的范唱里找到视觉欣赏和听觉欣赏的审美统一,这种审美观念的准确性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示范性训练,这三个方面包括歌唱时身体姿态的训练;歌曲教学能力的训练;歌曲即兴伴奏的训练。

第一个方面是歌唱时身体姿态的训练。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上声乐课时从头到尾都是站着进行练声和进行歌曲演唱的,现阶段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方向的学生也是采用这种上课方式,所以并没有凸显出自己专业的特殊性。我认为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方向的学生可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先站着练习歌唱,当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感觉自己的声音比较舒服,歌曲的情感、情绪处理比较完善时,和老师调换位置,在琴凳上进行歌曲的自弹自唱。教师应训练学生们在钢琴演奏技巧和歌曲伴奏织体使用熟练的基础上,保持上身姿态的正直和头、颈之间正常的角度,获得有支持有韧性的深呼吸,这样就会把不良影响减低到最小,使学生们坐着歌唱和站着歌唱都可以比较完整准确地表现出声乐作品的音乐情绪。

第二个方面的训练是歌曲教学能力的训练。作为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不是要培养未来的歌唱家,而是要教育出胜任中小学以歌唱为主体的综合音乐课的合格教师。因此要求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方向的学生在范唱时不论是在表达作品情感方面还是在歌唱语言方面,都比一般的歌曲演唱要夸张一些,在演唱方法上要轻松自然,吐字清晰有韵味,只有这样才可以带动中小学生歌唱时的情感投入。

歌曲教学能力训练的第一个步骤是学生在范唱之前要了解歌曲的题材类型。面对一首歌曲时,学生要对整个曲子的基本风格先有一个整体的构思和布局,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确定演唱的基本感情,对作品的演唱基调做一个定位,这样就可以做到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

歌曲教学能力训练的第二个步骤是学生要细致地分析歌曲的主题内容,风格特点,思想情绪,曲式,调式调性,速度力度,旋律,节奏,节拍等,还要对歌曲的前奏、高潮和结尾有一个整体的设计和安排。上述这些因素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就会使学生的范唱具有较为综合的音乐表现力和优美的乐感。

歌曲教学能力训练的第三个步骤是在表达歌曲情感上,重视声字结合的规律。因为学生范唱的对象是中小学生,所以要求学生范唱出的效果要有情、有味、有色调的对比和语气的分量,使中小学生感到声音的亲切和情感的细腻。教师要教导学生在保持喉咽形态稳定的前提下,外在口型千变万化地把歌词唱清楚,做到声音的立体和语言的清晰统一在一个良好的歌唱状态中。最后再决定声音等技巧方面,用来表现歌曲的演绎风格和内容情感,达到艺术和技术的完整统一。

第三个方面的训练是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训练。自弹自唱形式的范唱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部分是唱,一个部分是弹,这两个部分是从属关系,且密不可分。

所谓即兴伴奏是歌唱者在歌唱之前很短的时间内,根据所唱歌曲的情感内容、情绪风格、调式调性等,为歌曲配上合适的和声以及伴奏织体,用来烘托音乐的基本情绪。

现阶段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方向的许多学生由于缺乏扎实的即兴伴奏基本功,并不熟悉钢琴键盘,对和声课程更是一知半解,所以很难自如地为自己伴奏着歌唱。有的在自弹自唱的过程中眼睛始终盯着键盘,无法顾及学生的反应,有的顾了范唱就不能伴奏,造成了自弹自唱中弹与唱的严重脱节。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方向的学生在训练即兴伴奏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在快速准确读谱的基础上,真正体会歌曲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准确读谱首先包括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调式调性等,要想使学生拥有准确的读谱能力,就不能忽略对学生进行正谱伴奏的训练和分析歌曲特征的训练。其次,训练学生熟悉键盘,并掌握多种常用的伴奏类型和规律。根据歌曲的体裁特征可以分为进行曲风格、抒情类风格、活泼风格等,每个风格特征都可以有它较为固定的伴奏织体和和声编配。最后,要正确处理自弹自唱中"唱"与"弹"的关系。前面我们提到过歌唱是自弹自唱中的主要部分,钢琴伴奏是与歌唱有机结合的一部分。所以钢琴伴奏部分既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被割裂出局。

第二个立足点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小学声乐教学方法的认识和了解。

中小学声乐教学有它这个阶段特有的教学需求,因而要求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1、在选择歌曲时不宜偏大,旋律应偏重于有歌颂性、欢乐性等流畅感为主的风格。音域方面也不易跨度太大,一般应介于小子组的g和小字二组的e之间。

2、中小学生们多数正处于变声期,在声音训练方面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掌握好使用嗓音的强度。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要求学生们以轻唱为主,注重情感的表达而不是无视演唱技巧任意喊唱,否则容易导致许多处于变声期的学生们喊坏了嗓子。

3、我们都知道处于心理发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偏爱演唱通俗歌曲吗,这类歌曲的演唱一般是用真声唱出来的,这就造成了和高师声乐课堂上教师要求的歌唱方法之间的矛盾。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有耐心一步步引导学生从误区中走出来,稳定保护发育阶段嗓音的发声方法。

总的来说,高师声乐教师要以基础教育为重点,让中小学生掌握童声及变声期歌唱发音的训练和方法,加强对中小学生生理特点以及心理特点的了解,并且可以带领学生深入中小学音乐课堂进行观摩或者实习,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毕业时就可以胜任中小学声乐教学的工作。

第三个立足点是,要重视声乐理论课的学习。

由于声乐这门艺术的乐器是人体本身,它的完善过程是由人身体肌肉运动在人的意识支配下逐渐完成,所以我们可以说它是一门科学的艺术。要学习好这门科学的艺术,我们就要加强对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这就是指声乐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

声乐理论包括:歌唱心理与生理,歌唱姿势,歌唱器官,歌唱的呼吸及气息运用,歌唱共鸣与发声,歌唱的咬字吐字与表情方法,童声训练理论及方法,中学生歌唱教法等。

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五项全能"比赛中的自弹自唱项目,非常明确的体现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必须明确其师范性,针对中小学的音乐课程改革,完善自己的教学计划,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为总目标,根据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安排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不论是在整体培养方向上还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要时刻体现音乐教育专业的特征。

参考文献:

小学声乐课的训练要点篇10

一、注重儿童的发声练习

小学生具备很强的记忆能力,在教学中仅通过反复、机械的模唱也就能很快学会一首歌。现实教学中,发声的训练被完全删掉或是极大地简化,音乐课本只被教师当作曲谱看待,教师也只要求学生会唱,结果必然与教学大纲中的目标相去甚远。

人们常用天籁形容童声,可见,优美的童声,比起花样繁多的音乐表现形式,确有其特别的力量,通透、圆润、直击人心。因此,对于小学生的歌唱训练,应抛去诸多华而不实的修饰,回归本质。

这里所强调的回归本质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追求小学生完全自然的发声状态。众所周知,儿童歌唱时发声效果经常是挤捏、不通畅的。为了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进行唱歌的技巧训练是十分重要的。让发声练习同唱歌有机结合,有目的地进行。这个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与准确的范唱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在教学中普遍存在两种现象:一是由于教师对于发声训练的一些基本技能和细节要求不够重视而导致发声练习出现空白;二是教师受高师学习阶段接受的传统的、成人化的练声方法影响,而进行简单的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毫无疑问,这两者都有偏颇。

如何合适地、有效地引导学生实施发声练习?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做好范唱,同时注意练声环节的教学策略,使这一过程既符合小学生这阶段的年龄特征又不违背音乐教学的审美原则,入境生情,以情带声。比如可以结合歌曲内容的情境进行发声训练:教师用言语、画面或肢体动作引境,让学生模仿小鸟的鸣叫、山谷的回声等。教师要帮助学生感悟发声技巧,讲解应力求避免运用过于抽象的专业术语。比如可以结合多媒体,运用简单符号或图案、音乐谱例,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歌曲旋律的高低起伏、色彩的明暗交替、力度的强弱变换等,使学生体会到旋律与声音的自然关联,能够从画面视觉素材移情到声音的训练上,与此同时感受区别、分辨优劣。

二、注重视唱练耳技能的同步训练

视唱练耳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读谱能力,而不只是简单的教师教一首学生会一首。若遇到有多声部要求的歌曲,教师则需要对学生进行多声部视唱练耳训练。在各声部的交替练习中,除了要把各种音符尤其是容易混淆的切分音符、附点音符等唱准确外,还要让学生懂得:集体的歌唱追求的是音区平衡、声部和谐。同时教师要把学生演唱多声部时的新奇感觉和兴趣引导到对多声部音乐艺术魅力的欣赏中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更好地完成多声部歌曲的唱歌教学任务。

为保证后续唱歌教学的顺利进行,视唱练耳的训练要与讲授乐理知识相结合,要让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音符和休止符的时值,以及弱起、附点、三连音等难点的时值、意义及效果。视唱练习曲除教材上的以外,还可以从歌曲中摘选难点作为练声曲,教师也可以有的放矢地根据所要教唱的内容和曲调自编练声曲。

三、注重弹唱结合

小学阶段是儿童对音乐听觉审美逐渐形成和强化的关键期。较高水平的弹唱能力,是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

首先,在声音训练与视唱练耳练习阶段,教师需要把钢琴弹好。尤其在多声部的练习中,教师在弹奏时需要对两个(或多个)声部的旋律同时关注。

其次,小学教材歌曲的伴奏教师多采用钢琴即兴伴奏的形式。一堂好的歌唱课,一定同时需要好的歌曲加上好的即兴伴奏,优秀的即兴伴奏在一定意义上能够将音乐衬托得更有美感和教育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教师由于钢琴基础技能训练不够,或者是由于掌握的和声理论知识不够,导致伴奏能力不足。